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药物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药物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药物调查报告

第1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课题组以发放表格与会议座谈的方法,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与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四大部分:项目概况(名称、传承时间、传承地域、入选名录级别、所属类别、项目简介等),传承群体情况(传承人数量、平均年龄、代表性传承人数、传承代数、传承人级别、传承方式、传承谱系),保护现状(保护单位的名称和性质、专职保护机构、专职保护人员、专门保护制度、立档、传习场所、传习活动、保护资金、传承补助金、商标注册、专利保护、立项研究),需求与建议。

2调查结果

2.1基本概况

本次调查共54个项目,其中包括4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13个省级项目,传承区域位于贵州、重庆、云南、湖北、内蒙古、青海、甘肃、安徽、湖南、河南、天津、山西、浙江、北京、江苏、福建、深圳、上海18个省(自治区)、市。本次调查的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有中医针灸(2项)、中医养生方法(2项)、中药炮制技艺(2项)、老字号传统中医药文化(2项)、中医诊疗方法(8项)、中医传统制剂方法(12项)和少数民族医药(26项)7个大类,其中少数民族医药类项目涉及8个少数民族,包括傣族(2项)、彝族(1项)、藏族(4项)、苗族(3项)、瑶族(2项)、蒙古族(11项)、土家族(1项)、畲族(2项)。

2.2传承情况

本次调查发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时间在100~1000年间,主要集中在100~200年间;传承代数在2~40代间,大多数在4~6代之间。如山西平遥道虎壁王氏中医妇科,从南宋时期传承至今已有800余年,现已传承29代。这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比较长的历史,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要求,体现了传统医药文化的历史感。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性的文化遗产,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个项目都有相应的传承人来传承。调查发现,各项目间传承人数量差别较大,在调查的54个项目中,有20名以上传承人的项目有17个(31%),16~20名的项目有6个(11%),11~15名之间的项目有5个(9%),而传承人数低于10名的项目为26个(48%)。目前,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人数上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发展比较好的项目传承人数相对较多,在20名以上,如四大怀药种植与炮制技艺传承人数已达到85名,蒙医正骨术的传承人数达到100名;也有项目传承人仅1~2名,如苗医药癫痫症疗法传承人仅1名,赤铜炮制法传承人2名。本次调查的项目共涉及代表性传承人99名,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3名,省级传承人40名,市级传承人14名,县级传承人6名,未经各级政府认定的传承人16名。这些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平均58岁,30岁以下的传承人仅4名。表明中医药类非遗的传承人所面临的老龄化急待解决。目前,后继乏人仍是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临的一大问题。本次调查发现,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方式目前仍然以家族相传和师徒授受为主。其中,通过师徒授受方式进行传承的项目29个(54%),如山西的定坤丹传统制作技艺就是以师徒授受的方式进行传承:(1841年)刘定川、王志杰-(1899年)诸效关、庞永富-(1921年)柳子俊-(1971年)柳惠武、宋应龙-(1986年)李建春、杨兆恒、高占龙。而贵州的廖氏化风丹制作技艺则是以父子相传的家族传承方式进行:廖品武-廖光绪-廖耀寅-廖溁龙-廖元辑-廖炯-廖德型-廖铭诏-廖木赓-廖树才-廖熙华-廖小刚。这种以家族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的项目有10个(19%)。家传与师徒授受同时运用的项目有7个(13%),如刘氏刺熨疗法。家传与院校教育均有的项目3个(5%);师徒授受和院校教育同时运用的项目3个(5%);有学院校教育的师徒授受、家族相传和院校教育三者共用的项目最少,仅2个(4%);没有一个项目是仅运用院校教育传承。由此可知,我国中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发展方式主要延续传统的师徒授受和家族相传两种方式,而现代院校教育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方式。

2.3保护情况

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尽管各保护单位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但由于保护条件和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对项目的保护情况也不同。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根据单位性质可分为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个人独资、保护协会和社会团体。本次调查的54个项目中有32个项目(59%)的保护单位是事业单位,19个(35%)是企业单位,以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为保护单位的分别是2个(4%)和1个(2%)项目。54个项目中有42个项目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和保护人员。在有专人保护的保护单位中,专职人员数量存在很大差别。专职人员数量最多的有20名,最少的仅1名。而且将专职人员定为1~2名的保护单位有20家,专职人员超过10名的保护单位仅4家。表明各保护单位在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的工作中存在不足。在资金投入方面,54个项目中只有12个项目(22%)曾获得保护资金,数额20~450万元;24个项目(44%)有发放传承人补助资金的记录,传承人1年所得资金补助一般较少,在1000~20000元之间。在有保护资金的12个项目中,7家保护单位是医院或诊所,4家是企业单位。由此可见,医院、诊所和企业在对项目资金投入较为重视,其他保护单位在资金投入方面相对欠缺。表明目前对项目和传承人的资金扶持不足仍是中医药非遗项目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次调查还了解到,一些保护单位已采取建立档案或清单、举办传习活动、商标注册、申请专利、设立研究课题及举办宣传教育活动等措施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参与调查的项目中有31个项目的保护单位已建立了档案或清单,如广誉远文化档案,对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献、古籍、资料、档案等进行整理和保存。在54个项目中,44家保护单位有自己的传习场所,并定期组织人员举办传习活动。传习场所大小不一,最大的11547m2,最小的仅15m2;传习活动的周期也各不相同,周期最长每年1次,最短5d进行1次;参加传习活动的传承人数量差别同样很大,最多的有100人,最少的仅2人。在所调查的项目中,有15个项目申请了专利保护,20个项目申请了商标注册,但各保护单位在运用法律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方面仍有不足。另外,有28个项目设立了专项对自己所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保护;39个项目开展过宣传教育活动,但其中21项都是在政府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时才进行;有18个项目、15家保护单位自主进行宣传,但其中仅有7家保护单位通过电视、网络、书籍等主动向公众宣传自己的保护项目,其余8家单位只是举办培训班,仅针对行业内的人开展,宣传教育面不够广。这反映了目前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仍有不足。

2.4保护单位提出的需求和建议

此次调查中,许多项目保护单位提出了宝贵的意见:①建议政府重视加大项目和传承人的保护资金投入。②开办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指导,帮助开展整理立档等工作。③加强民间民族医药的调查和传承工作,政策上扶持倾斜,改革准入制度,使更多更好的中药传统制剂和更多优秀的传统医学传承人能够更好地为国民健康服务。④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良好的传承环境。

3小结

第2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郑州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河南郑州 450003

[摘要]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2年7月23日0:00~24:00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应查1874例,实查1874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4%;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为27.50%;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55.70%;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60%,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占62.39%;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结论 应加强高感染科室、高感染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高病原学标本送检质量,有效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关键词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b)-0001-02

为了全面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状况,掌握医院感染实际情况,为有效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提供依据。医院于2012年7月23日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2年7月23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1.2 调查方法

于调查前一周向各临床科室下发通知,说明调查目的,要求各科室对住院患者完善各项与感染性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查。医院感染管理科于7月20日对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调查人员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及各科室兼职感染监控医师、监控护士;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逐一如实填写床旁调查表和个案调查登记表。

1.3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2001年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执行。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现患率

应查住院患者1874例,实查1874例,实查率为100%。医院感染7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4%。本次调查中,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为27.50%;内科系统医院感染现患率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康复医学科、中医科、肾内科、血液肿瘤科、肿瘤内科;外科系统居前5位的科室依次为心外科、胸外科、移植科、普外科、神经外科。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占55.70%,其次为表浅切口感染,占12.86%;泌尿道感染居第三位,占8.57%,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

1874例住院患者中,593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60%,一联用药482例,占81.28%,二联用药107例,占18.04%;三联及以上用药4例,占0.67%。593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中,有370例为治疗性用药(含治疗+预防用药),占62.39%;其中 200例进行了病原学检查,送检率为54.05%,见表3。

2.4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在70例医院感染病例中,38例标本送检,病原菌检出26株,阳性检出率68.42%。医院感染病原菌检出居前三位的为鲍曼不动杆菌6株,占23.08%,大肠埃希菌5株,占19.23%,铜绿假单胞菌3株,占11.53%,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日常监测主要病原菌情况一致,见表4。

3 讨论

3.1医院感染现患率

本次调查应查住院患者1874例,实际调查1874例,实查率为100%,能够真实反映医院感染实际状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检出等情况,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本次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4%,低于我院2011年的现患率4.81%,稍高于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2012年医院感染患病率(3.22%)。本次调查中,除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外,内科系统中康复医学科、中医科由于收治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重,机体抵抗力差,卧床时间长,属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现患率也相对较高;外科系统中心外科、胸外科等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多数患者接受手术,侵入性操作较多,咳嗽排痰困难,极易发生感染,与相关报道相似[1]。应将此类科室列入医院感染高危科室,作为目标性监测重点科室。

3.2医院感染部位

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55.70%,与国内相关报道一致[2];其次是表浅切口感染,占12.86%,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似[3],提示我们应加强无菌操作技术执行情况、换药流程管理及手术切口的感染预防与控制。

3.3抗菌药物使用

本次调查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1.60%,符合卫生部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要求,低于国内综合医院相关调查报告[4],说明我院近两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取得较好成效。一联用药为主,占81.28%,二联用药占18.04%;三联及以上用药占0.67%,与相关调查报告相似[5]; 其中以治疗性用药(含治疗+预防用药)为主,占62.39%;病原学送检率为54.05%,提示临床医师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时送检意识有所提高,但阳性检出率较低,临床医师应注意标本采集质量。

3.4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

本次调查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且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似[1]。6株鲍曼不动杆菌均由痰液标本中检出,其中有5株来自重症监护室患者,与李绍红的研究报道一致[6],提示我们鲍曼不动杆菌目前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尤其是在ICU,因此,要求我们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同时有必要对医院感染进行连续性监测,加强关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及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及抗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

[

参考文献]

[1] 赵富美, 刘苏, 沈毅, 等.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4): 653-654.

[2] 张常然, 刘霞, 谭妙莲, 等. 3年医院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8, 18(5): 626-628.

[3] 王江桥, 巫雪平, 李玉娟,等. 连续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6, 5(1):19-22.

[4] 孙丽萍, 杨云海, 徐昕, 等. 综合医院感染现况调查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3, 23(1): 15-17.

[5] 任南, 文细毛, 吴安华. 2009年湖南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 医院感染监控信息, 2009, 23(4):27-38.

第3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听力残疾;言语听力复合残疾;残疾等级

        残疾人群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之一,世界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残疾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听力残疾(听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觉障碍,而听不到或听不真周围环境的声音;言语残疾(言残)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言语障碍,因而都不能同健全人进行正常语言交往活动。

        为了解四平市听力残疾及言听复合残疾相关因素,进行了本项调查。

        1统计对象与方法选择

        1.1对象:四平市2004~2009年残疾人等级评定资料,计725名,男405名(55.86%),女320名(44.11%);其中听力残疾53名,占残疾人群的7.31%,言听复合残疾50名,占残疾人群的6.89%,二者合计103名(14.20%)。

        1.2方法:根据中国残疾人实用评定标准(试用)(由中残联组联字[1995年]第61号文公布),采用四平市卫生防疫站和体检中心数据资料。听力残疾部分:采用丹麦A/S,Assens公司生产的AA220型电反应测听仪进行听力测试,对听力丧失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者,以好耳听力评定残疾等级。言语残疾部分:采用交谈、观察、结合病史进行评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统计结果及结论

第4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英文名称:Hainan Medical Journal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海南省医学会

出版周期:半月

出版地址:海南省海口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6350

国内刊号:46-1025/R

邮发代号:84-1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CA 化学文摘(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第5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痰涂片;痰培养;药敏试验

我国是全球27个耐多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数局全球第二位。《201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1](以下简称全国流调)显示,结核分枝杆菌分离菌株的总耐药率为36.8%。新疆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结核病疫情高于全国水平。为了解乌鲁木齐地区耐药结核病分布情况,遏制耐药结核病的流行。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在将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间,对所辖七区一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收治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分枝杆菌耐药调查,结果如下:

1 标本来源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间,乌鲁木齐市七区一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收治的肺结核病人。结核病实验室同时做痰涂片检查和分支杆菌培养,对培养阳性的菌株做药物敏感性试验和菌型初步鉴别。

1.2 方法

1.2.1 培养基制备 ①基础培养基:为无淀粉改良罗氏培养基,配方及制备方法按照《结核病诊断实验室检验规程》[2](以下简称《规程》)进行。②含药培养基:购买BASO公司分支杆菌药敏罗氏培养管,4℃避光保存,1个月内使用。

1.2.2 分支杆菌培养(简单法) 按照《规程》3涂2培选取标本的要求,3份痰标本选取阳性级别高的或标本性状好的2份痰标本进行培养;用4%NaOH消化痰液,20分钟内接种于改良罗氏培养基37℃恒温培养,2-8周出现阳性菌落后涂片,经抗酸染色确认为分支杆菌后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菌型初步鉴定。

1.2.3 药物敏感性试验(比例法) 检测培养阳性菌株对8种药物的耐药性,最终药物浓度为:异烟肼(INH)0.2μg/ml、链霉素(SM)4μg/ml、乙胺丁醇(EMB)2μg/ml、利福平(RFP)40μg/ml、氧氟沙星(OFX)2μg/ml)、卡那霉素(K)30μg/ml、阿米卡星(AK)30μg/ml、卷曲霉素(CPM)40μg/ml;①菌悬液制备:刮取菌龄2-3周的结核分枝杆菌菌落,以0.5%吐温-80生理盐水稀释,与标准麦氏比浊管比浊,配成1mg/ml菌悬液。②比例法:试验方法同《规程》。最终接种菌量为10-4mg和10-6mg。37℃培养4周后观察结果并计算耐药百分比:耐药百分比=(含药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对照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100%。若耐药百分比>1%,则认为受试菌对该药耐药(R),

1.2.4 菌型初步鉴定 用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别培养基初步鉴别为结核分枝杆菌。

1.3 质量控制 每批试验用结核分枝杆菌参考菌株(H37Rv敏感株)10-2mg检测含药培养基质量;本实验室每年均接受两次国参比实验室的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室间质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过专人校对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l8.0对资料做卡方检验,以P

1.5 相关定义

1.5.1 单耐药(mono-resistance) 结核杆菌对一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

1.5.2 耐多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 结核杆菌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

1.5.3 广泛耐药(Extensive Drug Resistant,XDR)是指结核病人不但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同时还对氟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甙类注射液耐药。

2 结 果

2.1 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间,乌鲁木齐市疾控中心对收治肺结核患者做药物敏感试验者259例。其中本地户籍182例,耐药54例,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40例;外地户籍77例,耐药17例,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10例;本地户籍与外地户籍相比,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经统计分析(P=0.21,p=0.0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259例进行药敏试验患者中有71例耐药,包括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耐药。耐药率为27.4%,耐多药率为7.72%。各区县总耐药率经统计分析(P=0.917)。各区县H、R、S、E耐药情况经统计分析(P=0.96,P=0.77,P=0.32,P=0.77)。各区县总耐药、一线抗结核药物各药耐药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别显著(p=0.001),见表2。

3 讨 论

从调查结果我们看到,乌鲁木齐市本地、外地肺结核患者的总耐药率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由于全国流调和《新疆2011年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3](以下简称新疆流调)所做的药物敏感实验的药物只有一线抗结核药相同,二线抗结核药物多少不一,因此我们只对一线药物的耐药率做比较。本地患者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25.8%与全国流调的耐药率36.8%比较(p=0.23);与新疆流调的耐药率34.9%比较(p=0.56),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乌鲁木齐市本地居民的肺结核耐药水平并不低于全国和全疆的耐药水平,耐药形势依然严峻。

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之间总耐药率经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一线抗结核药物任何药物耐药率比较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新疆流调一线药物H、R、S、E耐药率的结果15.1%、7.0%、16.3%、7.0%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别也无统计学意义。与全国流调一线药物H、R、S、E耐药率的结果28.6%、8.9%、19.6%、6.8%经统计比较分析,乌鲁木齐地区异烟肼耐药率低于全国该药的耐药水平。但是,乌鲁木齐地区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的耐药率最高.异烟肼耐药的主要原因是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的用药、间断用药、用药剂量不足等。

因此,在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肺结核病人坚持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切实做好病人的督导管理,确保按时服药,防止耐药的发生,有条件的实验室要尽可能做药物敏感试验,依据实验结果,由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做个体化的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黎霞,成诗明,陈明亭,等.2010年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汇编.中国防痨杂志,2012年8月第32卷第8期:485-508.

第6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配伍禁忌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报告

患者,男,24岁.因患感冒来我院内二科门诊治疗.医师处方用:穿琥宁注射液20mL+50g・L-1 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16万U+9g・L-1 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从处方上看,上述用药方案是可行的.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液体瓶里的两种药液在输液管内相遇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白色絮状沉淀[1] .幸好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中止输液,避免了一场事故的发生.

1.2 调查报告

我们对本院门诊和内二科病房作了一次调查.1999―06/08门诊处方13504张,其中静脉滴注的有2434张.而在一张处方上,有两种不同药液可能在输液管内相遇发生化学反应的有167张,其中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106张,发生水解反应的有21张,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的有15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有11张,其他的反应有14张.同期,内二科住院患者共283例,其中103例用药至少有一次可能发生输液管内的化学配伍禁忌反应[2] .对门诊和内二科有10a以上护龄的护士进行调查,38名护士中,有25名从未遇上过这种情况,另外13名护士只遇上过1次.考虑到她们的护龄,把上述材料稍加比较,可以看出,实际遇到次数远远小于理论上可能的次数.

2 讨论

由于药物经过大输液稀释,浓度较小;输液一直在进行,两种药液在输液管内发生反应的时间也较短暂.也就是说,虽然发生了化学反应,但程度上还未使肉眼明显察觉.我们认为,肉眼的观察有一定局限性,因为有的化学反应肉眼看不见,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是我们有意或无意的疏忽造成的.从护理操作的角度来看,不能说发生反应了,中止输液就行了.因为即使未酿成事故,但这种事后补救的办法在医疗上是应尽量避免.从患者的健康安全角度来看,不能以肉眼没有发现变化就认为可让输液继续下去,这是对广大患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医生开处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但要注意同一液体瓶里药物的化学配伍禁忌问题,而且还要注意不同液体瓶里的药液在输液管内相遇时可能发生化学反应 [3] .其次是在操作方法上,一旦认为有发生输液管内化学反应的可能后,那就输完一瓶液体,用9g・L-1 氯化钠注射液或50g・L-1 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也可用这两种注射液交替冲洗,然后再输下一瓶液体.当然,这种方法要耗费液体和增加操作步骤,我们建议有关方面可以展开研究,寻找简单而经济的办法.

参考文献

[1]高清芳,冯克玉,张晓友.现代临床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204-223.

第7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更为不容乐观的是,此前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曾公布的“社区中老年用药调查报告”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者在服用药品时不看药品说明书,而是根据以往的用药习惯或听从亲友介绍服药。

药剂科主任医生表示,服药不看说明书安全隐患很大,也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懂药品的说明书,导致不能合理使用药物,长期不合理用药会对身体带来影响和伤害。同时,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药品说明书也令患者望而却步,难以起到准确指导用药的作用。

看清适应证对症服药

很多人在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买药吃,张月琴表示,自我药疗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

适应证是指本药品所直接对应的疾病。自主选药,适应证是非常重要的。要仔细核对自己的症状和说明书描述的是不是一样。对于处方药,在购买时,必须事先经过医生诊断患有什么疾病,依照处方买药。而购买非处方药时,患者根据说明书指出的适应证,对照自己的症状选药,必要时请咨询药师,并以此确定您购买的药品是否对应自己的身体症状。

药剂科医生说,说明书上的适应证往往使用了较多的专业名词,一般人读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找药店里的坐堂药师或者医院药房的药师问清楚,不能糊涂地服用。

明晰禁忌证避免危险

禁忌证所列出的内容,就是不能服用这种药物的情况,这是保证用药安全的关键信息。

说明书上一般都有这样一条:“禁用、忌用和慎用”。张月琴提醒说,禁用是指会使某些病人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或中毒,故禁止使用。如可抑制呼吸中枢。故哮喘病人和肺心病病人禁用;再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标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禁用”,如果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用了,可能会导致消化道出血。忌用是指某些药品对某些个体差异较大的病人可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故没有足够把握,应避免使用。

慎用则是对某些特殊的人譬如小儿、老人、孕妇或肝肾功能不全者提出的用药警告。

如果不注意看说明书上的禁忌证,就会忽略危险,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所以,一定要仔细核对,如果符合‘禁用’的情况,就无论如何也不要吃这个药,如果符合‘慎用’的情况则要谨遵医嘱。”张月琴说。

读懂用法用量正确用药

剂量和用法是指每一种疾病所需要服用的剂量和服用的方法,张月琴说,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剂量是一种推荐量,对于个别病人,由于个体的差异,可能对推荐的剂量并不适合,这时一定要到医院去请医生对你的用量进行调整。

同时,要看清药物的服用方法,是在饭前还是饭后服用;能否空腹服用;必须整片吞服还是可以掰开服用;每天吃几次;每次多大剂量;对于不同的病情,服药方法是否有不同;老人、小孩、孕妇的服药剂量有无特殊之处。这些都要弄明白,如果不清楚,要找药师咨询。

看清说明书对药品规格的描述很重要。对于单一成分的化学药,规格通常是指含量,而复方制剂一般指每片的重量。还要注意药的单位,可能是多少片,也可能是多少毫克或毫升,有时候需要自己换算。

看清注意事项,理解不良反应

药剂科医生说,药物的注意事项包含了很多信息,如出现什么情况应该咨询医生;什么情况下应该慎用;孕妇、老人、小孩在服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药物漏服以后怎么办等?药物的相互作用则标明了该药不适于与哪些药同时使用,它会增强或减弱哪些药物的效果。

药剂科医生解释说,服用正常剂量的药物之后,可能出现的所有有害的、或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都可称为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可以分为A型和B型两种,其中A型与用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反应越强。B型与用药剂量无关,但难以预测,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一般来说,列出的不良反应越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药已经作过了充分的药理和临床验证。老药安全性可能更好,因为它经过了上百年的时间考验,而新药的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的时间和大量的病人去验证。没有详细列举不良反应的药物需慎重考虑决定是否购买。

有些患者习惯于使用未写任何不良反应的药品,认为这样保险,而看到某些药品说明书详细罗列的一些不良反应反而疑虑重重、不敢用药。“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思维方式却反映了看问题绝对化:好的就应该是百分之百好、不应有任何瑕疵。而事实上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没有绝对十全十美的东西。药物有其有利一面,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关键要看哪一面是主要的。”张月琴说。

药剂科医生强调,很多药物,包括很多常用药,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不良反应,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把它用好,如维生素D吃多了也可发生维生素D中毒,可发生血钙升高、肾结石、高血压;维生素C过多则会导致草酸盐肾结石,中药也是如此,如甘草吃多了也可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水肿、对高血压不利……

牢记有效期,保证存储安全

第8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肺结核;耐多药;卷曲霉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capreomycin combination therapy on multidrug 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DRPTB) Methods: 153cases of MDRPTB were p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79cases) and control group (74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mainly by capreomycin combined with levofloxacin, Rifampicin, Sodium aminosalicylate, Isoniazid, Pyrazinamide and ethambutol;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mainly by ethambutol combined with the same drugs mentioned above. With a treatment course of 24 months,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lesions absorption rate of the both group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t the end of the 24th month, the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lesions absorp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84.8% and 51% VS. 59.5% and 32%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With high sputum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and lesions absorption rate, capreomycin combination therapy is effective on MDR PTB and worth wide applica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Multidrug resistant; Capreomycin

2000年我国第4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1],结核初始耐药率为18.6%,获得性耐药率为46.5%,获得性耐多药率为17.1%。广东省[2]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结核初始耐药率为14.3%,耐多药率为8.9%,继发耐药率为18.7%,我国结核耐多药率比发达国家高。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是很棘手的难题, 一般治疗费用昂贵,不良反应较多,疗效差,病情很难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制定合理、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案, 选择合适的药物, 是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本文对我站2002~2006年收治的153例资料完整的耐多药肺结核(MDRPT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完成疗程的MDRPTB患者153例,其中男性 101 例, 女性52 例,年龄18~60岁, 平均年龄 38岁,病程1~20年。入选标准:153例均为复治失败的病例;痰标本有结核分枝杆菌生长, 且药敏试验显示至少对异烟肼、利福平耐药;近 3 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未合并艾滋病、糖尿病者; 经胸片证实有肺内病变, 伴有或无空洞者; 无药物过敏史, 心、肝、肾功能和血电解质检查正常。将15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对照组74例,两组一般情况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选用抗结核药物名称、剂量、用法: 卷曲霉素(C) 0.75 g静脉滴注,1次/日;左氧氟沙星(V,0.1 g/片)0.2 g 口服,2次/日;利福喷丁(L,0.15 g /粒)0.6 g口服,两周1次; 吡嗪酰胺(Z, 0.25 g/片) 0.5 g 口服,3次/日 ; 乙胺丁醇片(E,0.25 g/片) 0.75 g口服,1次/日; 链霉素(S,0.75 g /支)0.75 g肌肉注射,1次/日; 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Pa,0.1g/片) 0.3 g 口服,3次/日。化 疗 方 案: 观察组 为 6 CVL PaZ /18 VL PaE,对照组为6 SVL PaZ /18VL PaE。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全程加用护肝药物。

(2)观察项目:①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 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痰涂片 3次, 痰培养加药敏 1 次, 以改良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 阳性者采用绝对浓度法进行药敏试验, 并同时进行菌种鉴定, 以排除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每3 个月复查痰涂片3 张至疗程结束,疗程结束时加查痰培养 1 次。②X线检查: 治疗前、治疗 2 个月及以后每隔 4 个月摄后前位及侧位胸片, 直至疗程结束, 必要时行断层摄片观察空洞变化情况。③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及治疗中每个月检查1次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血电解质、肝功能、尿素氮、肌酐、血糖及尿常规,必要时增加检查次数。

1.3 疗效评定标准

每3~6个月复查痰涂片,分别记录治疗 3、6、12、18 、24个月及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以连续 2 个月痰菌转阴且不再复阳为阴转)。X线改变: 评定标准参见文献[3]。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各组间率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痰菌阴转情况

观察组79 例患者,3个月末阴转率为63.3%, 24个月末阴转率为84.8%;对照组3个月末阴转率为43.2%, 24个月末阴转率为 59.5%。两组的阴转率比较,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病灶变化情况

治疗组24个月末的病灶明显吸收率(50.6%,40/79)高于对照组 (32.4%,24/74)(P

2.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腹部不适、恶心、食欲减退等)和肝功能损害(血清转氨酶升高), 以及视神经炎(视力减退, 视野缩小)、皮疹、尿常规异常等。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24例(30.4%)和27例(36.5%)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以肝功能损害最多,共42例,经加强护肝、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可继续完成疗程。

3 讨论

结核病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随着化学疗法的广泛应用,大多数结核病患者得到了治愈,结核病患病率下降。但由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结核病治疗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生。MDRPTB是结核病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对全球结核病控制造成了严重威胁,其治疗费用高,治疗较困难,据文献报道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费用可能是一般结核病的100倍,但治疗的失败率却是普通结核病的10倍[4]。因此, 如何选择药物, 制定合理、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成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关键。

卷曲霉素的作用机制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链霉素、异烟肼、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利福平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对链霉素、卡拉霉素耐药时仍能敏感[5]。本组病例均使用过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观察结果表明,强化期采用卷曲霉素联合其他抗结核药物能明显改善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痰菌的阴转率和病灶吸收率。本研究观察组化疗方案采用了至少 3 种二线药物及其他可能敏感药物组成多药联合, 总疗程24 个月,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说明采用联合卷曲霉素的化疗方案是有效的,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小组. 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2002,25:37.

2 钟球.广东省结核病第四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1,2:90.

3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肺结核化学疗法[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1982,6:381385.

第9篇:药物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结核/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健康教育;问卷调查;昌吉州

【中图分类号】R2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088-02

根据全国2000年流调结果显示,91.2%[ 1]结核病人首诊于各级综合医疗机构门诊,综合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处在病人发现工作最前沿,综合医院的医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认知度与医疗行为直接影响结核病人发现工作。为全面了解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我们于2009年8月对我州10所综合医疗机构625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对我州所辖五县二市10所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中,按不同职称、学历、科别进行结核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本次测验题目共10道,包括结核病防治一般知识(为1~4题)、国家相关结核病免费政策(为5~6题)、获得肺结核治疗、管理和感染控制知识途径(为7~10题)等3个方面的内容,全部为单项选择题。

1.2 调查方法:利用讲授《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08版)》前的机会,对调查人群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员亲临现场将问卷发放给被调查者,被调查者独立完成并收回。

1.3 统计学方法:将调查问卷数据使用Excel录入,采用X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特征:针对10所综合医院参加全员培训的医务人员共发放调查问卷646份,回收有效问卷62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7%。调查者中,男183名(29.3%),女442名(70.7%),平均年龄35.6%;职称方面:副高以上者70人(11.2%),中级188人(30.1%),初级367人(58.7%);学历方面:医学本科170人(27.2%),大专272人(43.5%),中专163人(26.1%),高中20人(3.2%);科别方面:内科184人(29.4%),感染科13人(2.1%),医技科91人(14.6%),儿科35人(5.6%),公卫科30人(4.8%),外妇科94人(15%),其他178人(28.5%)。

2.2 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78.2%医务人员知道肺结核病人可疑症状,但只有23.7%医务人员知道肺结核有效控制措施是积极发现并治愈病人;91.3%的医务人员对国家实施结核病优惠政策中的免费痰检较为熟悉,但知道获取免费抗结核药物的只有66.24%;48.8%医务人员知道新发肺结核病人需要规范治疗6个月以上,24.48%医务人员知道肺结核病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督导管理,只有16.8%医务人员知道新发肺结核病人正规治疗2~3个星期就没有传染性(表1)。

2.3 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知识条数知晓情况。本次调查中,医务人员答对9道以上只有3.3%,答对6道一下的仅达到64.5%,一半以上人员对结核病的防治知识知之甚少(见表2)。

2.4 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对结核病知识知晓情况。从调查结果显示,在职称上,综合医院的副高职称以上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67.6%)与初级职称知晓率比较(58.5%),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χ2=27.51,P>0.05);在学历上,本科以上学历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66.7%)与高中学历比较(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31,P>0.05);在科别上,公卫科(72.3%)和感染科(69.2%)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与儿科(59.1%)和外妇科比较(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35,P>0.05)。

3 讨论

从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总知晓率仅为60.0%,与国务院下发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的目标,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到2010年要达到80%的目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比较真实地反映本地区综合医疗机构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看出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和普及仍然需要很长时间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规划》要求的目标[ 2]。

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医务人员对结核病基本知识和结核病免费政策掌握较好,但对结核病治疗、管理和感染控制知识知晓情况较差,平均仅为44%,这说明医务人员在掌握结核病防治知识方面存在不平衡,特别是对结核病规范治疗、督导管理和正规治疗2~3个星期就没有传染性等知识了解的更少,表明结核病知识在综合医疗机构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积极推行定点医院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必须在综合医疗机构的重点科室和重点人员中形成突破。

从此次调查结果看,医务人员掌握9条以上核心信息只有3.3%,64.5%以上医务人员掌握核心信息是在6条以下。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在过去医防合作中对这些核心信息相关内容培训上是不够的,说明了对《指南(08版)》的培训存在者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和重复性、培训力度还不够等问题。通过调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和重点[ 2]。

本次调查发现,副高职称以上、本科以上、公卫科和感染科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是67.6%、66.7%、72.3%和69.2%,初级职称、高中学历、儿科和外妇科医务人员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是58.5%、52.0%、59.1% 和57.0%,这说明了职称、学历高和感染科及公卫科医务人员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略高于职称、学历低和儿科及外妇科医务人员,但是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近几年我们对综合医院业务人员进行全员培训收到了一定效果,也提示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的结核病知识培训作用没有凸显出来,因此加强相关科室人员培训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J].3

[2] 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全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信念行为调查报告[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