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会计学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学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学术论文

第1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实践;

一、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意义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在进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主要在于要使学生掌握会计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工作锻炼合适的能力,只有掌握会计的知识能力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适应工作,这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重点。根据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会计知识,达到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的目标,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优秀的应变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是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兴衰成败的重要性因素。

二、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

第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把握会计理论知识。在种植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中,以实践操作为线索,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知识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会计知识,根据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会计模拟教学需要学生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的掌握会计原始凭证填制、编制记账凭证、复核记账凭证等理论知识,然后再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结账,最后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报告的编写,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财务工作流程。第二,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监督,从会计建账、编制会计凭证、会计记账等财务报表的编制,在此基础上教师会教学生进行财务分析、审计及电算化操作等内容,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综合的会计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大大提高学生对会计流程中环节的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判断能力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

三、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中职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在教学中没有制定明确的目标,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但现在中职学校教学目标不明确,比如实践教学的层次、教学计划、课时安排等都需要制定详细的目标。[1]第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落后。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以“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方法,较少应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方法,不能创设会计教学情境,使学生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培养出综合性的全面性的会计专业人才。现在有很多中职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难以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学习积极性不足。[2]第三,师资水平薄弱,教师会计实践水平不高。师资水平较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现阶段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所以缺乏实践能力,这样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中职院校没有把教师培训加入到教师管理的目标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能及时更新。[3]

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改革的措施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根据中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应当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综合性的会计专业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并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高素质的会计人才,为此中职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会计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多多进行实践建立会计实践基地,使学生接触企业的会计操作实际业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实践锻炼。第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课程体系需要随时更新,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洞察力的创新型人才。在实践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会计知识讲解、示范,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自主完成实践项目,促进中职学校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会计专业知识,为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第三,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能力,对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培训。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充分的把握实践操作能力,丰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管理,让教师都掌握相应的资格能力,培养高素质“双师型”会计教学队伍,学校应当采取措施,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师队伍。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的综合性会计专业人才,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实践能力非常重要,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提高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悦.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结合“MOOC”模式改革探究[J].会计师,2015(21):74-75.

[2]孙鹏,郑洪文.对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群的调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09):81-83.

第2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一、会计论文的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论文主要分为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学术论文又称科研论文、研究论文、专题论文,是会计学界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专业人员及科研人员总结科研成果,送交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学术出版社或学术会议发表或宣读交流的论文。

毕业论文主要是指学位论文。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亲手完成论文写作。学位论文是各类毕业生或同等学历人员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而写出的论文,即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等。对于学士论文,要求能较好地运用所学基础知识技能,解决不太复杂的课题;对于硕士研究生论文,要求能够充分地反映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对研究课题要有一定的见解;对于博士研究生论文,则要求反映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在该学科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形成创造性成果,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此外,毕业论文还包括在我国接受高等专科教育财经类学生的毕业论文。

二、会计论文作用和特点

(一)会计论文的作用

1.会计论文的写作是会计研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会计研究的必要手段。随着我国会计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广大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及会计学者,紧密结合我国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围绕贯彻执行新《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通过撰写会计论文,对企业会计制度转轨和企业改革(如兼并、破产、关闭、出售、公司制改建、债转股、上市、股份合作制、企业集团)中的财务管理、资金成本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等方面,以及会计新领域(涉及金融衍生工具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环境会计和社会会计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2.会计论文是总结会计经济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发展会计理论,以指导会计实践工作的重要工具。在我国,有上百家财经类期刊刊登会计论文。中国会计学会秘书处为了总结前一年度的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每年还组织前一年度会计学论文评选活动,并将获奖论文汇编成册出版,由此激发了广大会计工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热情,推动了会计理论的发展,并以正确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会计改革深入进行。

3.写作会计论文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是考核会计专业人员和会计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研究生等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二)会计论文的特点

1.学术性。学术性即科学性,是指在论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严谨的理论体系。会计论文的学术性不仅表现在应用价值上,而且表现在理论价值上。主要表现为:

会计论文的写作目的是建设与发展会计学科领域,描述会计经济活动中某一新的现象、新的发现,对会计学科的发展具有实践上的价值;

在理论上,对新的发明和创造有深入的理性分析,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严密逻辑推导,求得规律性认识,丰富原有理论体系或者建立新的理论体系。

第3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张先治教授睿智求索,逐步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以经济效益为研究中心,以公司理财为研究方向,以会计信息为研究基础,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研究对象,以财务分析、资本经营和管理控制为研究重点的完整学术思想体系。他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百余篇,其中国家级50余篇;出版专著10部、教材20多部;承担包括国家最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项目近20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特别是,在2005年辽宁省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首届政府奖)评选中,他的著作《内部管理控制论》获由辽宁省政府颁发的“优秀著作一等奖”;2006年,该著作再获教育部颁发的“第四届人文社科优秀著作三等奖”。

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张先治教授还特别注重将研究成果与生产和管理实践紧密结合,深入分析和论证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其在国有企业改制、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机制研究、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研究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如近期由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2006年)、辽宁省重大决策项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政策与措施研究”(2007年),以及大连市软科学项目“大连市国有资本经营政策与策略研究”(2008年)等,均紧密结合中国改革与开放的环境与需要,为国家制定政策及指导国有企业改革起到重要参谋作用,其研究成果受到各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社科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研究”的研究报告被撰写成“成果简报”,报送国家重要决策部门领导审阅。此外,他在管理控制、预算控制和财务分析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被一汽大柴、沈阳机床集团、大连亿达集团、大连创新集团等企业所采纳,转化为生产力,为这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保驾护航。

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来,张先治教授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他所带领的财务分析课程组在创建精品课中成绩显著,2004年,财务分析课程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同年,又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学习。“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这一教学成果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教育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培养研究生方面,他以研究工作室为单位,采用基于导师制的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他还着手组建了资料信息库,编写会计研究动态,供研究生学习使用。教学改革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取得很好成效,几年来,一大批博士、硕士在他的指导下以优异的成绩毕业。2003年,首届国家杨纪琬奖学金评选中,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优秀论文奖,同时,张先治教授荣获指导教师奖。2005年,他指导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获得杨纪琬奖学金优秀博士论文奖。

张先治教授作为负责科研的副院长,先后筹划和组织了首届中国会计学博士生联谊会、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讨会、中国会计教授会、全国部分高校实证会计研讨班、全国会计学研究生导师联谊会、东北暨内蒙古高校会计学教师联合会、审计理论与实务国际论坛、中国财务学年会、中国会计学会信息化年会等大型学术交流会议及活动,他还积极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进行合作研究并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全国会计学科的科研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对促进中国会计学术发展,提高会计科研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4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一、引言

自从20 世纪90 年代初美国著名会计学者瓦茨和齐默尔曼所著的《实证会计理论》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会计界以来① ,实证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及其相关的问题就受到了会计学术界广泛的重视。近10 年来的发展,实证方法已逐步为中国会计学术界所接受并得到了相当的应用。据笔者不完全统计,1999 年全年和2000 年1~6 月,代表中国内地经济学最高水平的学术杂志《经济研究》,已经发表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财务、会计论文(包括财务会计专业研究人员撰写的微观经

济类专题的论文) 就有20 篇。由于学科划分以及对论文主题所涉及领域方面的认识,这种统计可能不甚精确,但不可否认,作为相当注重研究方法(尤其强调实证研究方法) 的国内一流经济学学术期刊,正在刊登越来越多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同样,被公认为中国内地会计学最高水平的学术理论刊物《会计研究》,收录发表的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撰写的会计论文也越来越多。近年来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撰写的会计学博士学位论文也日渐增多。种种迹象表明,实证会计研究正试图取代规范研究,成为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范式。

笔者认为,在实证研究这一方法被引进中国将近10 年的今天再讨论这个问题,已经不能仅停留在方法的介绍或规范和实证两种研究范式孰优孰劣的比较评判层次上,而应当将学术研究中,中国会计学者在方法应用上存在的问题揭示出来,并总结消化、吸收西方会计研究中的先进方法。正因为如此,笔者总结了中国学者应用实证方法撰写会计学术论文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笔者希望借助评论同行文章这种特殊的方式,为在会计学术研究中建立并形成良好的学术批评风气尽一点绵薄之力。

二、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在中国接受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近10 年的过程中,学术研究的方法论的争论可谓层出不穷。种新的学术范式之所以能够得以诞生并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其原因需要认真予以分析和总结。笔者以为,搞清楚包括经济学、会计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关系,是展开讨论的基础。

价值判断是对某种特定事实内容所作的“公正”或“不公正”、“合理”或“不合理”、“好”或“坏”、“好些”或“坏些”等的评价和预言。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政治、法律、道德的观念中,价值判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表达政治要求、决定合法与非法、罪与非罪、道德高尚还是低下等不可缺少的语言工具,也是进行行为选择和政治选择的前提。但是,在作为经验科学的经济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首先是事实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

从认识逻辑来看,价值判断仅仅是一种根据特定的价值标准作出的判断性评价和立场取向。它既不能排除别人对相同的事实持相反的立场,也不能提供可由其他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信息,因而不具有科学预言能力。相反,事实判断则包括了可由各个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论断,即事实是怎么回事,它已经怎样或将来会如何,因而能够在经验上被证实或证伪。不仅如此,价值判断也不能从事实判断中推导出来,即事实在逻辑上并不包含它的评价。

强调事实判断在包括经济学、会计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不意味着在理论研究的整个活动和过程的所有方面都不应有价值判断。一般来说,在研究对象的选择、认识目标的确定、研究方法和分析结果的选择等领域和方面,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因为每个研究者既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题,也可以根据政治、道德和信仰选择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没有价值判断是不可想象的。比如说,当前中国会计实务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泛滥,作为会计学界的研究者,展开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既有理论上的价值,又有现实的意义,同样也符合社会大众对消除这种现象的情绪需要。但是,在学术理论研究的内容领域,也就是在认识过程和理论形成过程之中,却不允许价值判断插足。如果在内容领域借助于价值判断,就会使认识过程从一开始就引入“信仰”问题,这只会使认识过程扭曲,得不出科学的结论。再以当前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例,如果从一开始就建立了会计造假是由于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薄弱,或是由于传统的会计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建设市场经济的改革需要的所谓“先验信仰”,那么,按照如此的基础作出的分析必然会在结论上发生偏差。另外,有人强调科学家的价值观和历史观,指出一些伟大的学者都有着鲜明的价值观和强烈的历史责任,但没有说明这样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在他们的科学生涯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仔细加以考察,这样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对他们选择科学课题、坚持科学信仰和从事艰辛的科学探索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其科学认识和理论创造过程本身则起不了什么积极作用。他们正是在抛开了价值判断而专注事实判断的情况下,才有了科学的创造。因此,在一些社会学科的研究中,在获取信息和认识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范围内,保持价值自由前提,避免进行价值判断是必要的。

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规范研究是根据“应该如何”提出命题,而实证研究则以“是怎样的”来提出命题,这两种命题提出方式上的差异,决定了实证研究从一开始就是以价值自由为前提的。作为经验科学的会计学研究,以价值自由为前提能够保证采用实证方法所作的理论探索是一种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研究活动。虽然,研究者在具体从事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以及结论的形成上,会犯下方法上的错误和产生各种逻辑上的漏洞,但这些问题并非是由于实证方法本身产生的,而是属于方法运用不得当造成的。理论研究中,以价值自由为前提的实证研究方法,是知识累积的重要手段,也正因如此,实证研究才能成为许多社会学科进行学术理论探索的主流方法,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并得到学术研究人员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三、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

在规范研究还是实证研究的论争中,引起认识混乱的原因恰恰是对实证研究方法本身了解的不够深入、认识的不够清晰。

实证分析可以分为理论实证(或逻辑实证、分析性实证) 或经验实证(empirical) 两个相互联系而又可以独立进行的部分和阶段。前者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概括的体系或框架(framework) ,对现实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作出理论上和逻辑上的分析和解答;后者的目的在于对理论实证得出的结论和假说进行经验检验,以确定其真理和谬误所在,亦即证实或证伪。因此,进行实证分析,首先要建立理论模型,提出理论假设,进行抽象的、深入的理论分析,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经验检验,证实或者证伪假说,得出带规律性的结论,亦即达到理论上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

虽然理论实证和经验实证可以分别进行,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经验观察到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都包括在其中,只有进行抽象的理论分析,从理论上说明了每个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才能真正理解并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不仅如此,理论概念和理论范畴并不一定能够作为实证分析的指标和工具。因为,理论概念必须抽象掉许多次要因素,而经验研究所定义的指标及其据此获得的资料和数据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进行经验实证时,必须注意从理论概念向实证指标的过渡,实证指标的选择和设计必须尽量与理论概念相接近。这样,才能保证实证结论的严密性。

当前,不少中国会计学者进行的经验实证分析,都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和理论分析的框架,尤其是缺乏足够的微观经济学、金融理财学等会计的“基础学科”的理论分析框架和经过严谨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的切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理论②。缺乏基础性理论框架,就变成了为实证而实证。尽管这类研究中,作者搜集了数据,构造数学模型并作了回归分析,但是由于缺乏理论指导,给人一种玩弄数字游戏的印象。因而,其结果的解释能力和预测价值就值得怀疑。对会计研究而言,由于缺乏经济学和财务学的理论框架和相应的经验实证的结果,造成了不少研究要么不加分析地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相关理论框架作为展开研究的基础性理论,要么简单地以“中国特色”为由,笼统含糊地将现实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总结描述,即作为被检验的假说。如果说,在中国实证会计研究刚刚起步的时候,把西方学者用英语发表的实证研究论文的模型或分析框架拿过来,照着他们撰写实证论文的典型步骤和程式,加上中国的经验数据,做一遍练习题,是一种学术革命的先驱行为的话,那么,在经过了起步阶段的摸索之后的今天,再继续这种“照着例题做习题”的方式进行研究,就不得不说这是中国会计学术研究的悲哀了。

针对会计研究缺乏中国的理论经济学和金融财务学理论支持的问题,笔者建议,一方面,扩大“会计学研究的经济学视野”③。应当看到,经过20 年来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从各种中国经济学理论成果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加以整理、总结,综合利用,可以提炼出具有相当解释能力的理论供会计学研究参考。另一方面,若没有现成的或比较现成的经济和财务理论,会计学者就必须立足自身,加紧研究,补上这一课。

最后需要澄清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许多学生,包括不少已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学者,只要看到研究论文中没有数理统计的计量分析、数据采样,便会认为是规范研究。这实际上走入了一个“形式”误区。实证(positive) 是和规范(normative) 相对应的概念,两者从研究方法的命题选择上相互区别,但由于它们同时都可以进行归纳分析和演绎分析,所以在形式上,特别是在使用自然语言加以理论表述时,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另外补充一点,在西方,normative accounting 和positiveaccounting 本来的含义是前者是指现值会计(present value based accounting) ,即符合理想假设前提条件环境下的会计;后者是指现实世界中被各种原则、准则所约束,但同时又具有多种备选方案可供选择和管理(management) 的会计。

四、学术范式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经济学也好,会计学也好,都是“西学”。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谁能先看到国外的研究成果或者谁先翻译国外的研究成果,谁就能在工作、学术研究上处于领先的地位。不管是否承认,当代学者,都以能用英文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上为荣耀。既然将在国外刊物作为术研究的激励之一,那么,作者就不得不遵守西方的学术规范、使用别人可以接受的表述方式,做到无论在自然语言还是理论概念甚至展开分析论证的方式上和西方保持一致,至少是要向西方靠拢。采用实证的方法进行学术理论研究,实际上也成为一个是否能够融入主流的问题。

所谓融入主流,概括地说,就是要接受、采纳和遵从主流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传统。主要包括学术的自由主义精神、理性主义前提、经验主义内容和实证主义方法。

融入主流,首先要在上述四个方面接受并且掌握这些思维习惯。同时应当充分地认识到,中国当代的经济改革过程,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是充满巨大挑战的,很多问题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甚至是传统理论不曾提出的。这就给学者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会,来记录这段无法重复的历史,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形成新的概念并进行理论的创新。在这方面中国学者具有无法比拟的地域优势。融入主流不仅意味着要接受和采纳,而且主要是创新和发展。会计理论研究中,中国学者还做得不够。比如,美国FASB 提出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决策有用观”为前提的,这是由著名的特鲁布拉特报告经过广泛的实证调查后提出来的。中国如果要采纳或不采纳这一观念,同样也需要以中国的实际情况为前提。如果能够做一次中国的会计信息用户的研究④ ,结论将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科学是没有国界,也是没有国别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同样也是这样。只有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具体环境以及科学原理的具体应用是有国别特色的,受具体的历史、社会条件制约的,任何国家的科学家,包括社会科学家,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都具有普遍的意义。因此,笔者不以为存在着东西方两种经济科学、会计学,也不相信在基础理论层次上会有什么“中国特色的会计学”。例如,当今中国会计学研究最大的问题就是“会计信息失真”。这个问题其实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在中国表现得更为显著和突出。从事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就不得不为“失真”找到或者说界定一个可供研究的概念,来衡量所谓的“失真”的程度。换言之,必须首先解决何为会计信息质量高或低的判断标准。如果连这个基础性的理论概念或标准都无法确定的话,进一步的有关“失真”的性质、原因、程度等一系列的问题就缺乏判断的基础,理论模型的建立就会存在相当的困难。那么经验研究所必需的变量的选取一定存在错误和偏差,又怎能希冀得出科学、正确的结论,又怎能找到减少“失真”的药方?

举这个例子,无非说明两点: (1)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用以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可靠性概念,在研究“中国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为了保持所谓中国特色,为了给人以本土化的感觉,就要使用真实性概念,那么,是否“失真”问题一定就要使用真实性概念? 如果觉得美国的概念和标准存在不足,就应该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与之争辩,但是,笔者至今还没有看到这方面有独到见解的学术主张,更没有看到逻辑严密的模型以及有充分证据的经验验证研究结果。关于“失真”的会计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但事实上许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都未真正地做到深入分析和高度抽象。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是会计基础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人类共同的学术课题,无所谓国界的区别,也是无法也无需本土化的。非要在基本范畴问题上强调所谓特色,只能是走入误区。(2) 当我们有朝一日对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取得相当的共识后,就必须坚持把眼光聚焦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对中国会计信息质量是高还是低、会计信息质量差的程度、引起的原因、解决的途径等问题进行研究。

五、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分工

从会计研究的发展史来看,学术界在最初的研究中积极参与规范研究,但是到了20 世纪70年代后,逐渐转为实证研究模式,与规范研究分道扬镳,把带着技术开发性质的规范研究留给了实务界和规则制定机构⑤。笔者对上述“分工论”,即学术界主要采用实证会计研究方法进行理论研究,而实务界则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进行新的会计方法的开拓和对已有实务的规范,给予肯定。

这种分工,既具有学理上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又有别国成功的实践经验。在学理上,既然说实证方法解决“是什么样的”这类问题,必然的就把会计系统作为一个自变量,放到了整个社会经济环境这个“大函数”、“大方程”当中,研究会计系统的变化怎样影响整个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或者反之,找到社会经济环境中是什么因素以何种方式影响会计系统的逻辑关系。正是由于实证研究方法,把传统的会计研究的范围扩大到了经济、文化、法律等整个社会。而传统的规范研究,则更为关注应该使用何种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应该采用何种会计信息的呈报方式等会计系统内部的问题。对于解决会计实务问题,规范研究来得更为直接有效。所以,基于两种研究方法本身的特点,学术界更多地使用实证方法而实务界更多地使用规范方法是有内在必然性的。对于会计这样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都很强的应用经济类学科,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从来都是相互补充的研究方法。重实证、轻规范或者重规范、轻实证都是不正确的学术偏见。正如厦门大学教授曲晓辉所言:“实践证明,规范研究方法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仍然不失为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最近二三十年来,我们的规范会计研究并非太多而是太少,我国现存会计文献资料中的学术性成果的数量远远逊色于介绍、议论类的文字表述。”⑥ 此外,就中国的现状来看,学术界仍然需要为政府进行政策性、决策性研究,为实务界的对策性研究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值得予以重视的是,学者在身兼数职,既要撰写学术理论文章,研究基础理论问题,又要为政府出谋划策,还要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专栏文章为大众答疑解惑的时候,必须摆正角色的定位。

六、会计研究中的学术批评

学术批评对于学术的进步和理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以至于无论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它是学术研究和理论探索活动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是学者相互交往的主要方式。其作用在于:一是通过学术批评可以逐步建立一套严格的学术规范,使学者们的行为和学术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则可依;二是可以对学术作品进行检验,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探索方向;三是可以增进学者之间的友谊和交流,形成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和研究环境。因此,严肃认真的学术批评是理论发展的巨大杠杆,也是繁荣学术的必由之路。

反观会计学术界的学术批评现状,总感到意犹未尽。学术刊物上的商榷性文章和批评性评论罕见,但“广告式”、“推销式”的书评和文评则常常充斥于序言和文献介绍当中。其实,对学术理论作品的评论,可以存在不同的方法:可以是书面的,如撰写相关的评论文章在相同的刊物上发表;也可以是口头的,如在学术研讨会上对会议的交流文章做评论、向文章作者指出选题、数据、论证方法等方面的失误和遗漏所在;还有最常用的和最经济的方法是在学术机构的内部,主要集中在各大专院校的会计系,在教授、研究人员、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中,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讨论会,针对同事、同学发表的、未发表的研究习作展开“毫不留情的”批评。

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推广,离不开严肃、认真甚至是尖锐的学术批评,这是由实证研究方法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正因为以事实判断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了可由各个主体进行事后检验的有关事实和论断,所以其研究的前提、路径和结论,对他人而言都是透明的、可以被重复执行的。因此,运用实证方法进行的研究,更具备了被同行专家“挑刺”的可能,进行学术批评也不会落入“一头钻入概念体系”的会计理论争鸣的老套子当中。但也许正因为会计实证研究需要具备更为广博而深厚的经济学、财务学理论功力,付出更多艰辛而扎实的学术劳动,所以目前还很少有“傻瓜”把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再重新做一遍的事例,也就无从产生向别人挑战的勇气和底气。

注释:

①“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2HALL ,INC1 ,ENGLEWWOOD CLIFFS , NEWJ ERSEY,1986。

②在此,不得不提到由陈信元、叶鹏飞、薛建峰合作完成的论文———《中国的会计环境———一个分析框架》(载于《会计研究》2000 年第8 期第8 页) 。该文以严谨的态度,从会计的角度,采用微观经济学的方法,对影响中国会计的诸环境因素的行为方式做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进一步的理论实证工作和在此基础上的经验实证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③张建伟《: 会计学研究的经济学视野》,载于《会计研究》1999年第5期。

④孙铮《: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会计》,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2期。

⑤这一观点最初是由上海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薛建峰在学术讨论中提出的,笔者深受启发。

⑥曲晓辉《: 中国特色的会计解读》,载于《会计研究》200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杨小凯1 经济学原理[M]1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

[2]光1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M]1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

[3]张军1 经济、社会与文化:张军经济随笔集[M]1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1

[4]张维迎1 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1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1

[5]R稵瓦茨,J稬齐默尔曼1 实证会计理论[M]1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1

[6]李志文1 我对中国会计研究的一些看法[D]1 第三届中国会计教授会大会交流论文,19971

[7]汤云为,钱逢胜1 会计理论[M]1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1

Commentary on Present Academic Accounting Research in China

CHEN Min , SUN Zheng

( School of Accountancy ,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 Shanghai 200433 , China)

第5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鲁桂华,会计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注册会计师。199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自动化专业,1999年毕业于湖南财经学院金融保险系获经济学(金融学)硕士,1999年至2005年任教于天津商学院(现天津商业大学)会计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任教于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7年中央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获优秀博士后称号,同年7月起任教授。现兼任《经济学季刊》、《中国会计评论》、《南开管理评论》和《南方经济》等国内多家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国家商务部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合作研究项目“出口管制与出口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

鲁桂华教授学术研究功底扎实砥砺,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三个领域: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侧重于运用博弈论这一分析框架,研究特定制度安排的经济效率;基于资本市场的财务、会计与审计问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资产定价、盈余管理、公司重组的动机与绩效、股市操纵行为及其经济后果、审计意见决策、审计收费等;战略管理与战略控制体系,鲁桂华教授侧重于战略分析、战略规划、基于战略的业绩评价与控制体系等研究。鲁桂华教授已出版《企业财务分析:原理与应用》、《经验会计与财务研究方法:原理、应用及SAS实现》等多部著作,在《管理世界》、《中国会计评论》等专业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股票价格操纵行为的度量、手段与经济后果:基于中国市场的经验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股票价格操纵行为的定价含义和财富分配效应”、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十七批资助项目“红筹股回归问题研究”等科研项目,先后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某飞机发动机企业、某传媒企业和多家高科技企业提供过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全面预算管理、薪酬与激励计划、管理层收购与管理层激励计划等专家建议。

鲁桂华教授在实证会计研究领域颇有造诣。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基于大样本数据分析的实证研究方法引入我国会计研究领域,并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研究方法。实证会计研究是以经验一实证法为基础,主要以数学模型为工具,目的是通过对会计现象层面规律的揭示,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大批国内会计学者采用严谨的实证研究方法相继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了基于中国背景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鲁桂华教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实证会计研究所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所使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鲁桂华教授潜心扎根于治学之中,耐得住寂寞的毅力使得鲁桂华教授的专业研究能建立在广博与专业精深的知识基础上,以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的现代科学精神,在资本市场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不俗成果,如《审计覆盖率与审计处罚强度间的替代关系及政策含义》、《商业银行行为与资产市场泡沫:一个基于中国制度背景的均衡模型》、《“庄”与会计盈余的定价含义》、《庄的度量及其定价含义:来自沪深两市的经验证据》、《博弈规则与税的决定,兼释黄宗羲定律》、《非诉讼成本、客户相对规模与审计意见的决定》等文的学术成果深受学界的肯定与认同。

在学术研究的同时,鲁桂华教授仍然醉心于三尺讲台。他善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讲课理论联系实际,讲解透彻,举例生动,循循善诱。鲁桂华教授在中央财经大学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财务管理”、“跨国理财”、“商业银行财务管理”、“会计百年”、“个人理财”,为博士生开设“经验财务与会计研究:原理、应用及SAS实现”等课程,鲁桂华教授还曾经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授“会计与资本市场(Accounting andCapital Market,)”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MBA课程。鲁桂华教授无论在天津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还是在清华大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业绩,2000年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2006年获中央财经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二等奖。

第6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刘淑莲,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辽宁财经学院,开始了财务与会计的学习生涯,1982年留校任教至今。在此期间,师从著名财务学家谷祺教授,先后获得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进行学术与教学研究访问,1996年被财政部聘为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特约专家,2005到2007年担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系主任,现为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刘教授从事财务与会计教学与研究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投资估价、风险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刘教授求真务实,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在财务学科建设、风险管理、股利政策等方面的学术探讨,视角独特,观点新颖。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在经济学还是在管理学,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以来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2005年,刘教授以财务管理的经典理论为基础,发表了《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范畴与课程构建的思考》等学术论文,分析了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管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与区别,澄清了财务管理学科的地位与培养目标,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逻辑混乱”的原因在于“Finance”这一概念在中西方的含义不完全一致。她认为从专业的研究范畴训,财务管理学科应该与微观金融学的研究范畴相一致,主要由金融市场、投资学和公司财务三大领域构成,并提出了代表专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执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从而为财务管理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框架,促进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

在风险管理中,面对日益蓬勃发展的衍生产品市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看待衍生产品交易中套期保值与投机获利?由于我国在套期保值理论研究上相对滞后,处于主导地位的完全避险观,不仅难以指导套期保值的实践,而且给企业使用衍生产品带来了许多困惑。刘教授发表的《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套期保值或套期获利?》,以完全避险观、基差逐利观和投资组合观为基础,结合企业套期保值的实践,提出了衍生产品使用的目的不是单纯规避风险,也不是单纯套期获利,而以承担较小或固定风险为代价,转移较大风险,即通过风险承担获得收益,这一观点摈弃了传统的“期现对等就是套保,否则就是投机”的观念。刘教授指出,由于基差等因素的存在,不可能存在“期现数量对等”的理想套期保值方案,套保比率既不可能为零,也不可能为百分之百,而是介于这两者之间。无论是通过使用衍生产品降低波动性(套期保值)提高企业价值,或是通过追求利润(套期获利)提高企业价值,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一观点为客观认识衍生产品交易中的避险与获利功能,合理评价衍生产品交易效果提供了依据。

在财务管理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刘淑莲提出了现代公司财务学的二大研究框架:一是通过资源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增值;二是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资本结构的调整实现资本的扩张和增值。并以此为基础,将研究方向从公司理财向投资估价和风险管理延伸,形成了以公司价值评估和价值创造为核心的公司财务学研究方向。在教学与研究中,先后在《Nature and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美国)、《会计研究》,《投资研究》等刊物发表《财务危机企业投资行为分析与对策》,《基于因子分析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应用研究》,《上市公例违约风险评价:基于KMV模型的应用研究》,《Empirical Analysis of Cash Dividend Payment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等学术论文30余篇。先后出版《企业融资方式、结构与机制》、《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学术专著3部,先后主编“九五”国家重点图书《公司财务管理》;财政部“十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公司理财》和《财务管理》,国家重点学科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以及财政部系列教材《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等20余部,译注英文教材《财务管理基础》一本。近年主持财政部、教育部、辽宁省项目“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信用缺失与信用风险度量问题的研究”,“上市公司并购效应评价:基于价值创造的观点”等6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政部、辽宁省项目13项。主编的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财务管理》,已版五次,发行量超过20万册,2007年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等学校省级精品教材;主持财政部课题“公司财务风险研究”2003年获财政部课题优秀奖。主持开发的“公司财务管理课程网络教学资源整体解决方案”,2004年获辽宁省人民政府颁发的辽宁省第五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一发的财务管理课程,2006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主持开发的财务管理双语课程获2008年教育部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学平台上的《财务管理》及双语课程资源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2001年、2004、2008年先后被评为大连市、辽宁省优秀教师称号和辽宁省教学名师。

第7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 会计专业人才

一、引言

截至2010年我国独立学院已达322所,招生规模占本科招生的三分之一,独立学院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既不同于二本的学生,也有别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但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用是指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对于如何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诸多观点:有的学者认为应按照“应用+技能+素质”的模式(张晨民、高静颖,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应按照“订单式”的模式(伍自强、吴海云、魏先林,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有的学者提出了可按照“1442”的模式(毕劲,2006)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笔者认为独立学院无论按照何种模式培养会计专业人才,都应抓住“应用型”这个核心,本文通过访问调研了十五所独立学院,并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实践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实困惑

(一)教育资源投入不足 近年来,虽然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往往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了那些专业技术性强、市场需求大的专业上,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将市场需求看好的会计专业锁定其中。然而,随着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影响日益明显,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化,导致不少独立学院在办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而且很难保证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人才培养方案滞后 但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无论是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还是在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上基本上是照抄、照搬母体高校或仅仅是略有改动,从而导致部分会计专业课程理论性过强而实践性不足,没有体现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的特色。

(三)实践教学环节不实 在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很多独立学院存在着诸多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地方,值得思索。(1)模拟实验手段单一。现在独立学院的会计实践性教学大多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完成的,手段比较单一,其实验设施与企业实际会计工作的一些设施有比较大的差异,这很难让学生有身历其境做会计的感觉,这与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是相背离的。(2)教师动手能力较弱。现在独立学院很少配备甚至没有配备具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实践指导教师,会计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是由会计专任教师来完成的,而这些会计专任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就缺乏系统的会计实践,很难指导出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学生。(3)实践教学内容不全。目前,独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局限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财务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等会计核算类课程上,其他会计管理类专业课程如《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成本会计》等往往没有开设相应的模拟实验课程,使得学生只熟悉会计核算,不清楚如何进行会计管理,不利于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4)模拟实验课时偏少。目前,独立学院的实践性教学主要采取在完成相关课程后留2-3周进行课程实验与毕业前进行的会计综合模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而这段时间往往也是临近期末考试的时间,学生在这个时候既要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又要准备期末的专业考试,压力很大。从而导致有些学生为了期末考试考出好成绩,往往很难集中精力来搞好模拟实验,甚至于会出现对模拟实验敷衍了事的情况。

(四)科研活动开展不顺 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开展科研活动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对于科研活动的开展有些教师认为那是一本或二本院校的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独立学院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就可以了;也有些独立学院的教师认识到了科研的重要性,但苦于独立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往往比较高,没有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这导致了独立学院普遍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少。从长远来看,对独立学院教师自身素质尤其是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和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五)教师的工作量高而待遇偏低且专业水平低 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量太高,每周不低于12节课,甚至多达每周20节课。再加上备课、批改作业、指导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等,往往不堪重负;而薪酬水平却不高,“五险一金”很少或根本不计提,与公办院校存在很大差距。独立学院的师资来源,除少部分来自高等院校的退休教授、副教授,绝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而博士研究生和年富力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年骨干教师少之又少。加之工作量太高,待遇偏低,流动性比较大,往往是高水平的教师流动走了,低水平的教师暂时不走,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摸爬滚打,专业水平上去了,通过考硕、考博和其他途径又流动走了,民办院校成了名副其实的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班、流动站。

三、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要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必须加大投入。第一,从法律层面来看,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独立学院应当根据核定的办学规模充实办学条件,并符合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的各项要求。显然国家对独立学院不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有着明确的规定,独立学院的举办者不仅不能减少投入,还要随着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第二,从教育行政部门来看,作为独立学院的主管部门,应按照《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对独立学院办学条件、师资培训、师资配备、教学条件等方面的检查指导,保证其不断加大教育资源投入,促使独立学院依法办学。第三,从独立学院自身的发展来看,只有不断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与学生需求,吸引更多的学生报考,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第四,从留住人才的角度看,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青年教师宁可在工资待遇较低的公办院校任教,也不愿意在工资待遇较高的民办院校任教,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求,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创造性的提出了“三根据一保证”的办学理念,即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制定教育教学内容,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对原“厚基础、宽口径”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体现了以下特点:(1)应用型特色逐渐鲜明。压缩了专业课的理论学时,大幅度增加了专业课的实训课时。实验课程扩展为《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

《管理会计实训》等五门实训课程,使专业主干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训课,理论与实训课的课时比例达到2:1以上。(2)强化了英语、计算机教学。除了正常的开设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数据库的课程外,还增加了《商务英语听说》、《会计英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Excel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供应链管理与ERP》等实用课程。更好的体现了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3)实行了“双证书”制度。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资格证书融入到教学计划中,并原则上要求毕业生除了取得毕业证外还应取得与会计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目前,根据国内会计职业资格考试政策和学生的自身条件,能够在校参加的三种职业资格考试如(表1)所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从业、二初级、三注会”考证路线图,即在一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二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初级会计资格的考试、三年级开始组织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具体安排如(表2)所示。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模拟实验教学环节,这是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之一。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1)丰富模拟实验手段。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开展会计模拟实验外,还可以采取到企业观摩或者将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拍成录像给学生观看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模拟实验的效果。以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为例,除了建立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外,还在许多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建立了实践性教学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实习,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2)增强教师动手能力。为了增强教师的动手能力,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引进了一些学历较高,具有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或具备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才担任会计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另一方面又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在职教师定期、轮流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如在安排教学任务时轮流抽出两位教师不安排教学任务,针对会计实践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由学校安排或者自己联系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带薪参与社会实践;在寒暑假时间,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主动进行会计实践活动,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3)完善实践教学内容。我院始终把实践性教学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手段贯穿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除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会计专业主干课程开设了模拟实验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如证券投资学、税法等课程,也应根据其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全方位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达到2比1,甚至1比1。(4)增加模拟实验课时。将所有模拟实验的内容单独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给相应的学分,这样一方面使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课时得到了充足的保证,另一方面将模拟实验课的内容贯彻于整个学期18周内进行,学生就有了充裕的时间来主动思考问题、积极参与实验,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老师也有了更多的精力来一对一的指导实验,模拟实验的效果日益明显。通过对寸金学院2006级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在回收的240份问卷中98%的学生对学院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设置感到满意。

(四)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也是重要的改革手段之一。(1)领导重视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前提。目前科研活动的开展情况已纳入到独立学院的整体评估体系中。为了增强教师开展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制订了一系列的科研奖励办法。(2)教师参与是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源泉。由于领导的重视,教师也逐渐认识到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不仅有利于学院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因而,院内也逐渐形成了老、中、青互帮互助,积极开展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鼓励教师在各级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

(五)整体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只有从整体上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形成高水平的学术梯队,才能使培养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走上快车道。(1)通过科研立项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充分发挥老教授的科研能力,组成学术梯队,申请科研立项,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2009年,寸金会计系成功申报一项广东省财政厅会计科研课题,由教授、副教授、讲师、会计师、助教、硕士研究生组成课题组进行调查研究,搜集、整理资料,从中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2)通过参加学术会议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了解当前会计领域的热门话题,掌握会计学科的新理论、新发展,才能跟上会计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在学院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对全国各地举办的与会计学科密切相关的学术会议,都派教师参加,并将会议内容传达到有关教师,以便掌握会计学科动态,丰富、充实专业知识。(3)通过编写专业教材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编写适合应用型会计学科教材,不仅是应用型会计学科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也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会计系通过编写《基础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两门课程系列教材(每门课程都包括主教材、辅导教材、模拟实验教材),使参编的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以至于他们不无感慨地说“上过几轮课程,不如编写一次教材的收获大。”。(4)通过开办教材、教学研讨班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有组织、有计划地举办各门专业课程的教材、教学研讨班,解决教材、教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开展学术观点的讨论,无疑会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互相提高。(5)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撰写学术论文,不仅是青年教师评定职称的需要,也是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之一,老教授应该为青年教师撰写学术论文提供指导。

第8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张新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企业财务质量分析、企业价值评估、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他是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的创立者。张教授从对现有财务分析理论的不足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体系的设想,并以一系列概念体系为起点,从资产质量、资本结构质量、利润质量、现金流量质量和财务信息质量等方面对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进行了研究,从而形成了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的理论框架。他提出了众多创新性的学术观点,比如张教授提出了资产按照质量分类的理论,他认为资产按照质量分类,可以分为:(1)按照账面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2)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3)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再如张教授对比率分析在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研究探讨,他指出,比率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用于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质量分析,但是利用财务比率对企业财务状况质量进行分析时必须注意财务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同时,还要重视对非货币性信息的使用。这些思想集中反映在专著《企业财务状况质量分析理论研究》之中,该著作广受学界和实务界的好评,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第七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管理三等奖等。

张教授除了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多部、多篇关于财务质量分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以外,在担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1999年6月~2010年4月)期间,还在各类论坛和媒体上多次发表关于中国MBA教育、EMBA教育规律、中国国有商学院运作规律的演讲和访谈。其中的“中国MBA教育:胸怀与信心”、“实力、质量、尊严”、“中国管理教育界只有对世界管理教育界有自己的贡献,才能在世界管理界里有一席之地”、“靠模仿永远得不到同行的尊重”、“必须努力维护中国EMBA教育的尊严”、“中国大陆高质量的EMBA师资不超过50人”、“MBA应定位为中低管理者”等观点在中国MBA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张新民也因此而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商学院院长之一。

在承担繁忙的行政工作的同时,张教授始终站在教学的第一线。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企业管理人才,是张教授长期所致力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编著出版了多部教材,代表性的是《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等教材。张教授还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教学条理清晰,讲授透彻生动,深受学生的崇敬与爱戴,他主讲的《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课程,2005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张新民教授2006年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第9篇:会计学术论文范文

一、深入开展“星级”创建活动,学(协)会工作质量明显提高

继2005年开展“星级”学(协)会创建活动后,今年,各学(协)会把创建活动作为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以创建为纽带,不断拉高工作起点,提高工作质量。区财会学会继续推进“五好”分会评比活动(五好即一是组织建设加强、学组活动开展好,二是继续教育深入、会员素质提高好,三是爱岗敬业显著、服务经济成效好,四是诚实守信廉洁、财会人员信誉好,五是维护合法权益、会员之家建设好。),组织8个分会开展明争暗赛、争先创优活动。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有评比,很有成效,既受到广大会员的欢迎,又得到财政局的充分肯定。区监察学会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在广大会员争当学习型会员的活动,引导、组织广大会员学理论、学业务、不断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以调研为基础,以探索新形势新时期新阶段反腐倡廉工作新途径新方法为主旨,带动广大会员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取得很好的实效。区医药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会员中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检查,活动开展很扎扎实实、并朝着经常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区农林学会在创建活动中,以服务“三农”为方向为重点,年初工作有计划,每月工作有安排,主要工作有专人负责,主要活动常年不断,主要会员有定向职责,并且投入较多的资金,创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区桃农学会针对面广量多的桃农急需技术服务的情况,把创建的工作落实到为桃农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上,深受桃农欢迎。区青少年辅导员协会在创建中突出抓好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以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成效显著。区环境科学学会、区计量学会、区蔬菜协会等学会在创建中都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较好的成效。总体上看,2006年学会工作的活力增强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学会建设得到明显加强。

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广泛深入

(一)全方位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科普宣传也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区科协的组织和统一部署下,各学会积极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了服务“三农”、区第五届“双科周”和“9·17”全国科普日活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是区科协组织区农林学会、医药学会、环科学会等学会,携带各类科普资料,充分利用庙会、集市,开展了一系列的科普下乡服务活动,先后在堰桥、阳山、玉祁、洛社等镇开展科普集市活动。参与科技人员达100多名,共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2万余份。区农林学会还专门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编写了“水蜜桃无公害生产技术”、“水蜜桃全年病虫害防治日历”等技术资料,受到广大桃农的热烈欢迎。

二是“双科周”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结合自己的业务编写了相关科普资料,撰写了有关科技论文,举办了不同规模和多层次的学术研讨会、科技报告会和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宣传橱窗、科普画廊、宣传标语、横幅和科普宣传车等载体,以讲座、板报、科普挂图、开培训班、外出参观、志愿服务等形式强化科普宣传,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三是“9·17”全国科普日期间,各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共拉出横幅10多条,获得了较好的宣传效应。此外,区科协带领区医药学会等单位送科普进社区,在堰桥镇新惠苑小区摆摊设点,为小区居民送上了一份丰盛的科普大餐。

(二)各学会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稳步推进科经结合

惠山区科协组织各学会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充分发挥学会作用,做好“金桥工程”和“厂会协作”工作。各学会(协会、研究会)通过组织牵线搭桥、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帮助民营企业推进技术进步,使这项工作逐步向科学化、正常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方向发展。今年的“金桥工程”、“厂会协作”工作,以“百名科技专家‘民企’行”为主题,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度惠山区共实施“金桥工程”项目16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7项,如惠山区环科学会与石塘湾综合污水处理厂和杨市污水处理厂的协作项目;共组织验收了“厂会协作”项目14项,其中区级学会完成4项,如惠山区农林学会和江苏农科院的水蜜桃全园套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区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效显著

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学会工作的重点。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普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006年区科协会同区教育局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做了大量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参加第十七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国中小学生(江苏地区)“金钥匙”科技竞赛的通知》(惠教发[2006]29号),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据统计,全区共有24所中小学参加竞赛活动,参加人数达6584人。在中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小制作比赛中,共有8587人参加;在科学小论文竞赛,参加人数达5688人。今年四五月间,区科协还会同其他部门联合举办了一次科普征文比赛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其中有1000多名学生撰写了征文,其中,53名学生和20名指导老师获奖。全区各校特别是省锡中等学校科普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据统计,全区各校组织科普讲座13次,参加人数11713人;组织科普知识竞赛8场,参加人数达4052人;有2所学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4所学校建立科普网站或气象站;各校还普遍开展网上读书活动。阳山中心小学顾芳老师荣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洛社初中、天一实验小学参加了无锡市科技实验学校的评比。

此外,为了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区科协今年还举行了向部分小学赠送科普图书活动(送科普图书进校园活动),向天一实验小学、阳山中心小学、钱桥中心小学、前洲中心小学等学校分别赠送了一批科普图书,为广大小学生送去了“精神食粮”,先后赠送了价值近万元的科普图书4000余册。

三、推动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

(一)技术培训富有成效。各区属学会围绕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培训班110余次,14000多人得到了培训。土地、质监、医药、质量、桃农、蔬菜、纪监、农林、环境等学会今年开办的培训班最少的3期,最多的达30多期。区财会学会常年办班不断,累计培训达9000多人次;区农林学会今年共办班30多期,培训人数达2500多人次;区蔬菜协会今年共办班9期,累计培训菜农600多人次;区医药学会还举办了妇产科和中西医结合等学习班,邀请江苏省人民医院教授来授课,有120多名医务人员参加了听讲。

(二)学术交流有声有色。各学会结合实际,举办了一些综合性的学术交流活动,以进一步提高学术层次,扩大学术活动的影响力和受益面。区医药学会仅在本年度的年会上,收到学术论文35篇,其中,10篇优秀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纪律监察学会收到学术论文近30多篇,并计划再出一本学术专著。区农林学会定期开展学术研讨,专人专题交流,今年收到论文近50篇;区环境学会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学术研讨,收到论文17篇,区财政会计学会第一分会举办了学术研讨会,有10篇论文进行了大会交流。区水利农机学会、质监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单位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搞得有声有色。今年来各区属学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26场次,1260多人参与了学术交流。惠山区科协把学术交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全年组织各学会举行学术交流130余次,有10000多人参加,交流学术论文1200余篇。学会举办各种咨询活动160余次,有20万人次进行了咨询。今年5月双科周期间,区科协会同环保局、科技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以“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和“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优秀科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论文推荐稿264篇,共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0篇和提名奖30篇,并将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创造未来——惠山区科普论文集锦》,各学会所推荐的论文在评选中都获得了好成绩。

四、加强学会组织建设,真抓实干

(一)强化组织力量。学会组织建设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惠山区科协十分注重学会的基础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区农林学会等单位顺利换届,区纪律监察学会、区微循环学会、区鸭业协会相继成立,另有区花卉苗木和鳜鱼2个协会尚在筹建中。此外,各学会通过换届选举、争取经费支持、成立分会、学会小组等形式,大力发展会员,2006年度共发展会员3000多名。惠山区蔬菜协会为帮助解决菜农销售难的问题,专门召开了二次农企对接座谈会,6户蔬菜大户与华顺公司正式签订了定单,年销售蔬菜达200吨,发展会员100多名。

(二)狠抓制度建设。为了确保区科协的工作能够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障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在组织开展常规性工作之外,着力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区科协除定期召开办公会和有关会议外,着力抓好各学会(协会、研究会)每季度的工作例会。从今年一季度起,每季度召集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负责人参加工作例会,通报区创建工作情况、部署下阶段主要工作、各单位交流工作情况等,使学会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和规范化迈进。

(三)明确考核机制。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求,今年区科协继续在区属学会(协会、研究会)中开展创建“星级”学会活动,该活动明确了学会年度工作中的十几项硬性指标,丰富了学会工作的内容,对学会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指引作用。区财政会计学会、区医药学会、区环境科学学会、区水利农机学会和土地学会等学会依据创建标准,都积极开展了“星级”学会的创建活动。

2007年整体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科普创建目标,着力开展科普创建活动。

2007年是我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的正式启动之年,区科协学会工作将继续围绕创建目标,来策划和组织落实各项工作,努力与创建工作相衔接。要按照创建要求,一方面深入开展“星级”学会的创建工作,继续拉高起点,提高标准,以“星级”创建促科普创建。一方面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继续开展好各种科普实践和科普服务活动,以活动为抓手,大力扩大学会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学会工作效益。要按照今年印发的创建工作台帐,做到任务、职责和考核要求三明确、三落实。

二是不断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动员各学会围绕全区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促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水平和质量,为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提供智力支持。鼓励支持学会举办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与高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示相结合的展览交流活动,配合会展经济,发展科技会展业,努力打造活动品牌。

三是继续发挥好为经济建设架桥服务的作用。

发挥学会各自优势,广泛开展“金桥工程” 、“厂会协作”等活动,对上年度的对子和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并推动区科协会同区级学会联合开展相关技术服务活动,选择企业或重点选择有关项目进行技术服务。

四是继续加强完善学会组织建设。

2007年区科协将以改进和加强对学会组织和学会活动的管理为重点,推进管理工作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提高学会管理和服务工作水平。通过改进管理和加强服务,引导学会适应形势发展和需要,加强学会基础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实行星级学会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