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外贸行业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外贸行业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外贸行业调研报告

第1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调研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去年下半年经济增速逐月下滑的情况,省政府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奋力拼搏,全省经济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社会继续保持和谐稳定。

调研报告也指出,在充分肯定上半年经济工作成绩来之不易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全省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不确定因素较多,实现全年目标任务难度加大。

重视经济运行中的问题

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浙江七色彩虹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织造、染色、制衣于一体的全能、外向型企业,是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省内设备最先进、最齐全的针织、印染企业之一。不过,该公司上半年的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目前,制造企业日子都难过,特别是做外贸的,不仅税负重,还面临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的困难,加之出口成本增加,企业不堪重负。”

6月27日,当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绍兴调研时,公司董事长杨宝林大叹苦经:“以我们企业为例,近年来,出口货物港口收取的费用越来越高。2011年港口总费用比2010年涨了50%左右,2012年比2011年涨了20%左右,使出口产品的成本剧增,削弱了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七色彩虹针织有限公司遇到的情况并非孤例。不少企业向调研组反映,当下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比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更大、更持久。

省人大财经委在调研中也发现,小微企业2011年以来面临的困难正向大中企业传导。数据显示,1—5月,工业大型、中型和小微企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6.5%和4.7%,其利润分别下降23.8%、18.3%和14.3%。

企业效益下滑严重,而生产经营综合成本却继续提高。1—5月,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9%,降幅低于2009年同期9.7个百分点;亏损面达20.8%,亏损率为13.6%,同比分别扩大5.2个和6.7个百分点;亏损额152.2亿元,增长71.5%,增幅环比扩大11.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利息支出425亿元、增长36.6%,相当于同期企业利润的43.9%;用工成本上升15%左右;综合税费负担总体较高。

然而,企业订单却在减少。省经信委千家重点企业季度调查显示,42.9%的企业反映二季度订单同比减少,比一季度扩大3.1个百分点。温州市399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今年已停产企业有140家,产值同比下降2276家,下降面达57%。

“尤其需高度关注,一些地区部分企业因经营困难加剧,可能引发资金链断裂,并带来互保圈的潜在金融风险。”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有关成员提醒说。

市场需求依然不振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不过在调研中,一些地区和有关部门一致反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正成为影响今年我省经济运行较突出的问题。

“今年以来,是我县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新昌县商务局对调研组成员直言不讳。据了解,2011年该县外贸出口是金融危机后取得恢复性增长的一年,增幅远高于全省、全市水平,但今年实现自营出口再增长困难很大。

“1—5月,全县进出口总值6.61亿美元,同比减少1.5%,其中自营出口6.12亿美元,同比减少1.7%,为绍兴市下降幅度最大的县市。”新昌县商务局的有关工作人员说。

省人大财经委调研发现,外需方面,出口增速稳定有难度。“上半年,我省外贸出口虽增长5.2%,但增速同比回落17.1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9个百分点。月度增幅波动较大,3、4、5月分别为12.7%、-0.6%和9%。欧债危机对我省出口影响较大。”

欧盟是我省最大出口市场,2011年占全省出口的25.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1—5月,对欧盟出口下降6.4%,连续第5个月下降,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

内需方面,消费增速处于相对低位。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3.9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受国家消费政策调整影响,汽车、家电等消费热点大幅降温。汽车销售增长5.2%,同比回落13.8个百分点;家电销售下降12.4%,同比回落27.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2011年二季度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发展延续下行态势,下半年进入个位数增长,今年一直低位运行,二季度增速有所反复。

“受市场需求萎缩、企业资金紧张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1—5月,温州全市工业经济仍处于低位震荡的态势,产销增长乏力,利润降幅较大,稳增长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温州市经信委向调研组反映的情况在全省具有普遍意义。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为2009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短暂回升至7.7%,4、5月分别回落到5.6%、4.1%,6月小幅回升至6.3%。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在5%以下的有17个行业,其中负增长的有8个。

1—5月,26个行业利润下降,石油加工、船舶、废弃资源利用、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利润分别下降92.7%、91.2%、89.4%和61.4%。

“从先行指标和相关信号看,我省工业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省人大财经委调研组掌握的数据显示,5、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分别为46.4%、49.2%,处于荣枯线下方;工业用电量4、5、6月份维持负增长,分别下降2.8%、1.7%和2.2%。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分别下降2%和2.2%,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9个和1.3个百分点。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减少2.47%,净减少17.14万人。

第2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不仅是一项衡量学生四年所学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性考核,也是一个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城市学院英语(国际商务)专业为例,探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改革方式,并且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实践能力

教育部办公厅在2004年4月发出《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通知中强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培养大学生探索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2009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再次明确要求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工作量适当,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从2010年起至今北京城市学院国际语言文化学部英语(国际商务)专业进行了相关的改革研究与实践。结合毕业设计管理与指导实践,作者对积累的一些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方向)毕业论文的现状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学术气氛浓厚、重复率高。多集中于“商务谈判的技巧”、“商标的翻译策略”、“商务广告的语言特色”等,与商务实践密切相关的文章寥寥无几。学生在选题上还是侧重于文学和文化,没有充分体现出商务英语的专业方向性。多数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写作内容脱离实际,没有注重毕业论文的自身价值与实际意义。缺乏实证分析,不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有的同学撰写的内容与将来所从事的商务活动毫无关系。大多数学生都是根据指导教师布置的论文题目独自搜索文献、分析整理资料、缺乏了团队协作、限制了思想火花的碰撞。如果毕业设计能够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撰写必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与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实践

1.毕业论文改革的形式和内容。

掌握商务文书的基本知识、写作方法、写作技能,能运用娴熟、得心应手地撰写各类商务文书是衡量现代商务工作者的素质、能力的重要标准。根据我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学生实际情况和商务文书撰写的难易程度,英语(国际商务)学生选择商务报告中的调查报告(SurveyReport)开展毕业论文改革。调查报告具体要求:调查报告由2人共同完成,学生需进行社会调查、访谈或其他调研方式。要求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英文,其中含1000字中文概要,调查问卷样卷和访谈提纲样卷为中英文对照版。

2.行业人士进行调查报告撰写的指导和培训。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商务文书的撰写规范,行文要求,专业安排了行业人士对调研报告的撰写进行了指导和培训。调查报告撰写的培训方案:调查报告撰写指导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调查报告的定义、结构、撰写过程进行宏观指导;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调查报告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收集与研究、问卷和访谈内容的设计;第三部分调查报告的选题和开题指导。

3.调查报告双导师指导的管理与监控。

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是依据北京城市学院办学目标和特色,结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特点,通过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与来自其他学院跨学科或者行业的合作导师“双导师”联合指导,重点实施理论学习环节、调研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等双导师式培养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选题环节。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指导教师严格把好选题关是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前提条件。校外合作导师提出若干个用人单位在实际工作操作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毕业论文选题来自于实际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既体现了实际应用价值,又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学习环节。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进入第七学期的学习和第八学期工作岗位的实习,我们将理论环节的学习提前到夏季小学期。由校内指导教师和行业合作导师进行联合讲解。学生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报告准备等环节。调研实践环节。在夏季小学期结束后的暑期,学生要开展为期约4周的调研活动。在调研实习期间,由实习单位的校外指导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的调研实习实践活动,补充学生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商务实操能力。在这一环节,校内英语指导教师也需要及时与校外指导老师沟通,协助学生完成调研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整合环节。学生在调研实践活动后,即完成问卷发放和访谈活动,回到学校进行调研报告的撰写。学生需要在这个环节听取校内英语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建议,展开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研报告的撰写。双导师综合评定给出毕业设计的成绩。答辩环节。采用校内老师和行业人士联合组成答辩专家组,对调查报告中涉及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提问,双导师以及答辩专家组综合评定后给出每组同学毕业论文成绩。对于学生各项成绩的评定,第一指导教师占总成绩的60%,第二指导教师占40%。专业要求学生毕业设计完成情况严格进行前期、中期检查与考核。如果因为教师指导不力,学生没有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将追究校内导师的责任。对于毕业设计工作不认真、投入不够、完成质量差而又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的学生,学部将根据毕业设计要求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指导模式强调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弥补了高校英语教师缺乏商务实战经验的弊病。“双导师制”将显著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从而直接进入工作状态。学生通过这种模式的训练,巩固发展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为日后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4.调查报告的评审标准要适当调整。

毕业论文评价体系是引导毕业论文工作的杠杆和指挥棒。重点考察学生毕业论文的原创性、实效性,即毕业论文必须是学生经过努力研究真实做出来的,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某一个问题,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水平。在评价程序上,整个撰写过程采用双导师(校内英语教师与行业专家)综合评定和指导,在评审的各个环节均采用英语教师和行业专家双评审制度。评分标准也相应地区别于传统的学术论文,例如在选题上要评定“选题是否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符合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要求”;调查问卷的设计上要评定“调查问卷的结构、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较为清楚地说明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数据综合分析能力上要评定“能够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图表对调查问卷所得结果和数据进行恰当、科学、有效分析”;在调查报告整体质量上要评定“研究结果摘要部分:论述清晰;正文部分:理论运用正确,数据分析科学、合理,论述充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结论与建议部分:结论正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调查报告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全文专业术语使用准确。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规范,图表完备、整洁、正确”;毕业论文的答辩和评审标准都结合实际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以保证评价的得体性和公平性。

三、政策建议

1.深化毕业论文以及配套商务英语教学改革。

商务英语专业应该以毕业论文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商务英语教学改革,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使教学理论、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一致。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学校与企业和政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关系;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授课或开办讲座;提倡英语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鼓励英语社团组织承接社会项目;等等。

2.加强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教师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课题研究、对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培训等,并且纳入对教师的考核体系中;学校派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外企外贸公司挂职锻炼,以此来增进教师对社会的了解,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渗透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校也可以将具有创业经历和实践经验的各类人员融入到教师队伍里。通过上述措施,强化学校的实践人才培养特色,加快相关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条件的改善步伐。

3.毕业论文的体裁和形式多样化。

毕业论文体裁可以多样化,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特点,体裁不仅局限于传统的学术论文,而且可以将其拓展为商务实用文书的撰写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前者包括标书的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广告策划、营销方案等,后者包括商务谈判、国际会展、商务洽谈、产品推荐会情景模拟等。毕业论文的各种体裁和形式均采用团队协作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各尽所长、发挥集体的智慧。

作者:吕英莉 郭晓霞 刘已初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参考文献:

[2]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R].

[3]李志生.建筑工程招投标实务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第3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市场营销是企业持久竞争的“铁三角”,出口转内销企业在“研发设计”稍有欠缺、“生产加工”是完整强大的、“市场营销”严重缺失。

习惯了接外贸订单的企业转型做国内市场不是件容易事。想在国内市场营销成功。至关重要的是要把“头三步”迈好。

第一步:明确回答三个问题

想做什么

出口企业在转型阶段,往往面临着两种选择:是围绕现有的业务启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内市场选择新的业务。

两种选择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企业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为了选择业务而选择业务。在思考转型业务时,应该着重考虑做这项业务能够给什么人群带来什么价值?只有那些能够为特定的人们带来不同凡响的持续的价值的业务,企业才可能得到相应的和持续的回报。

能做什么

这一问题涉及到三个十分现实的方面:能做出什么产品?准备投入多少资金?人才从哪里来?

“产品”不是指随便找一种产品来做。也不是将现有的用于外贸的产品简单地投放到国内市场。每一个企业本身都有现成的产品。问题在于这些产品是不是适合在国内市场销售。

不仅拿出在国内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研发、设备、打样、研发人才),而且营销之前的市场调研、营销方案策划、品牌策划、终端形象设计、建设营销队伍,营销过程中的货品储备、机构设置、品牌宣传推广、经销商招募,等等,都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一切皆为妄想。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企业老板做国内市场的思维(暂且不谈是从哪里来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阶段。他们往往只打算投入少量的启动资金,因为他们指望在项目启动后“拿经销商的钱来维持后续运营和扩张”。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也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这种想法稍有差池,早期投入的资源最终必将“打水漂”。

人才是出口企业做国内市场的最大障碍。由于长期只接外贸订单,企业没有储备做国内市场的人才。理论上讲这并不是问题,如果企业肯花钱,一定可以聘请到适合做国内市场的人才。但是,问题随之而来,企业敢于花高薪聘请营销人才吗?许多企业不愿意,并出于其他考虑,它们往往第一选择是把原来做外贸的人才“转岗”到了国内市场营销岗位上。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肯在聘请国内市场营销人才方面花钱。但由于它们的决策者的经验主要在外贸加工领域,并不具备识别和驾驭国内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往往错把“庸才”当成了人才,最后受制于和受累于这些庸才。

打算怎么做

也就是说,怎样启动国内市场的营销?一般说来有以下三种选择。

选择一:从公司现有的管理人员中调一位或多位人员出任新的事业部或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同时从外部聘请一些有国内市场营销经验的人员加盟,随后便开始运作。其运作的一般路径是:凭自身的力量对相关市场做简单的判断或调研,随后依据判断或老板的意见做出粗线条的方案,继而聘请一家广告公司设计LOGO和宣传材料,随后便开始对外招商或铺货销售。

选择二:从外部聘请一位人才组建一支国内市场营销团队,便开始运作。其运作的一般路径是:由从外部聘请的那位人才主导进行像模像样地市场调研并形成具体的营销策划方案,之后交给公司老板审批。由于不同老板的管理风格不一样,有的老板为了表现出对招聘来的人才的信任,会比较爽快地批准方案。一旦方案获得批准,那个人才便领导他的团队开始具体执行既定方案――聘请一家广告公司设计LoGO和宣传材料,之后开始对外招商或铺货销售。如果老板做决策比较审慎,因而不能及时批准那位人才递交的营销方案,或者反复提出不同意见,个性强烈的人才可能会“拍屁股走人”,暂无地方可去的人才则可能会“沦为”被动执行老板意志的人。

选择三:聘请营销顾问公司或营销专家做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之后根据调研和策划确定市场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渠道定位、组织规划和推广计划等等,并依据营销计划来逐步展开国内市场的营销活动。这一选择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要花费一大笔咨询费,许多企业不愿意在还没有任何眉目之前就拿出这么大一笔钱来。二是,营销专家也有优劣之分,“看走眼”的结果是彻底完蛋。

第二步:谨慎进行调研和策划

这一步是修正、完善和具体化老板“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打算怎么做”的过程。如果说“头三步”中的第一步带有较多的老板的感性色彩,那么这一步则需要有专业和理性来主导。这一步骤需要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

谁来做

有三个选择:指定内部人员来做;聘人才来做;委托顾问来做。这三种选择其实各有优缺点。

内部人员来做。优点是负责人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不会偏离企业的能力和个性范围而构想营销方案。缺点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做营销调研和怎样做营销策划。还可能会唯老板意志是从,没有自己的独立主张。

聘人才来做。优点是被聘用的人可能对企业欲进入的行业的营销环境比较熟悉,因而容易进入状态和找到感觉。缺点是有营销实践经验但不一定懂得如何做调研和做策划,并且可能不了解企业的能力和个性。还可能存在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心理。

委托顾问来做。优点是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时大都比较理性和客观,能够提出系统的、独立的和建设性的观点与建议。缺点是收费较高,对后续营销效果不负责任。

企业有条件的可采取上述第三种选择。让顾问公司的利益同企业实际营销效果挂钩。一般的作法是要求顾问公司至少提供为期一年的咨询服务。并只向顾问公司支付项目启动经费(通常占咨询费用的30%至50%),其余费用从企业的销售利润-或销售收八中按比例、分阶段提取。这样做的好处是,把专业顾问公司同企业捆绑在了“一条战船上”,这有助于顾问公司长期地负责任地服务于客户。

做什么

市场调研要明确:1.市场及其变化趋势:什么组织和个人需要购买及他们的行为特点是怎样的,这个市场容量有多大,需求者地理分布情况?未来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2.市场竞争现状:市场正在销售的有哪些品牌,它们各自的企业规模、产品特点、市场定位、品牌定位、渠道策略、销售政策、促销策略是什么,它们的销售组织状况,行业技术发展趋势?3.拟议中的市场环境状况:相关政策限制,可供选择的销售渠道,可供选择的经销商特点,可供选择的宣传媒体和手段?

营销策划要明确:市场定位、竞争策略、渠道策略、销售政策、品牌战略、促销定位、销售组织设计和人员配置、市场启动计划。

怎么做

无论由谁来进行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一些基本的专业规程不可以逾越。一般说来,有效的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一定要经过以下几个大的步骤:

做调研计划。明确回答:何时、何人、前往何地做调研?调研的内容和目的,以及相关问卷、适用工具和方法?调研费用预算及控制?

调研计划审议和修订。由客户单位或上级领导或特定的工作小组来进行审议。对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事项和可能的遗漏事项提出意见,并进行修订,直到各方意见一致。

实施市场调研。特定人员按照调研计划前往目的地进行市场调查,由调研项目参与者完成市场调研报告,要详细说明市场调研所涉各方面的问题和结论。

调研报告审议和补充。由客户单位或上级领导或特定的工作小组来进行审议。主要就报告中的疑问事项和可能的遗漏事项提出问题和意见,并进行补充,直到各方了解和认可所涉全部内容和结论。

策划起草营销方案,由客户进行审议。主要就营销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根据讨论意见加以修订和完善。一般说来,至少要经过三次以上的以上讨论,并使各方完全达成一致意见,否则营销方案必有缺陷。

第三步:坚定执执行营销计划

有了好的营销方案,执行过程中,即便存在瑕疵,也将无障大局。但是,一种即便完美无缺的营销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依然可能一定程度地影响营销进度甚至于成败。营销方案在执行中经常碰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两个。

1 缺少“将才”。好的营销方案需要有合适的人来执行才能显示其价值。在有了确定的营销方案之后,企业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来组建队伍并上阵“杀敌”。然而,由于外向加工型企业过去没有做国内市场营销的经验,从内部找出一个人来负责往往有难度。如果勉强让一个没有经验和潜质的人来出任营销负责人,势必使营销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对外招聘就成了企业的选择之一。

既定的营销策划案对特定职务的工作已有描述,并且对候选人的任职资格也已有了具体要求。但涉及到对外招聘,依然有三个问题会立刻摆在面前。

企业应该给这个岗位的人才什么样的待遇。这之所以是一个问题,因为大多数外向加工型企业过去给予其经理人员的工资通常并不高,要给予国内市场营销负责人过高的工资,不仅可能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不公平氛围。而且决策者在心理上可能还没有做好准备。在这种情况下,老板可能会倾向于采取“合理工资,高额提成”的用人策略,甚至愿意给予股份,也不愿意给予高工资。但是,要招聘到真正高能力的人才,这一策略在有些行业并不奏效。

通过什么方式招人。最简单和最省钱的方式是在人才网站上招聘广告。但这种方式招聘一般的工作人员可行,招聘领军型营销人才则比较困难。因为一般而言,优秀的人才大都“名花有主”,他们并不缺少工作机会。也不大上网浏览人才招聘信息。因此,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请猎头公司帮忙“挖人”。但这又涉及到花钱的问题。著名的猎头公司在帮助企业招聘人才时往往有两个硬性条件:一是要拿相当于招聘岗位一个月的薪水作为佣金,二是佣金数额不低于4万元。换言之,著名猎头公司只愿意招聘年薪在50万元以上的岗位人才。当然,企业可以找那些小的猎头公司。只是小的猎头公司往往也大多是通过网络来招聘的,并且它们对人才的鉴别能力也可能是有限的。

如何识别人才。无论是自己招聘人才,还是请猎头公司招聘人才,最终都会涉及到一个如何识别和挑选人才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外向加工型企业没有做国内市场的经验,它的老板往往无法判断怎样的人才是优秀的和才是适合于自己的。

如果营销策划方案是委托专业顾问公司来完成的,在招聘人才方面,也应该充分尊重顾问公司的意见,并由顾问公司来协助或主导完成。因为通常说来,顾问公司会更专业,并且处于中间立场,它会充分平衡企业和人才双方的利益和意见。如果营销方案不是聘请顾问公司来完成的,而是企业指定内部人员完成的,或者是先行招聘外部人才,而后由那位被聘人才来主持完成的,则上述问题并不存在。

2 老板中途犹豫或有新想法。这里所说的老板犹豫,特指企业高层决策者对营销执行方案或方案的某一部分是否行得通存在意见反复。通常,这种反复看似犹豫不决。实则是老板对花钱和用人的目的和效果心中没有定见。一般情况下。凡涉及到花钱和用人,老板大都十分慎重。

老板之所以犹豫,很可能是他不解情况,并无法预见可能的后果。如果属于这种情况,那意味着营销经理没有把营销方案完全转化为老板的想法和意志。不错。在营销方案出台时,老板参与过,并且老板已经是“拍过板”的。但要明白,那时老板之所以同意,在相当程度上是出于信任和尊重,等到了真正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时候,他们又会出现本能的怀疑。在这个意义上,营销经理一定要让老板知道营销计划执行的所有进度、细节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如果营销经理不愿意或不敢向老板事无巨细地汇报营销计划执行的所有进度、细节和可能出现的结果,这只能说明营销经理自己的心里并没有定数。

第4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重复建设较为普遍

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镇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这种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其产品大多停留在简单制作的水平上。相当数量的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

二)是重复建设,重复投入。由于我国消费品市场和资金市场的不成熟,容易形成短时期内的消费热点,短期的利润促使大量资金迅速涌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缺乏宏观的经济引导,此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需求趋于饱和,在此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展开低水平的竞争。

三)是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作关系,缺乏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缺乏明确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等方面共享社会资源。例如我镇的一定数量的砖厂,就存在制造水平低,重复建设,关联度低等问题。

究其原因,一是多数企业主要集中在生产基础产品的产业上,这些产业对企业的规模、技术、资金、劳动力素质的要求都不高,产业的进入壁垒低,生产经营以低质跑量为主,在消费的短期热点中,容易造成持续上项目而形成行业的恶性竞争。二是从产品价值链的角度看,我镇仍处于赢利较少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利润丰厚的研发、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基本没有涉及。三由于大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状态,其固定资产专用程度较高,一旦出现全行业衰退或企业亏损,经营者也很难使设备转用或转卖,所以企业只能艰难维持经营,或偷工减料以求降低成本,使市场上产品质量不断退化。这种局限于中低档生产制造环节,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部分,缺乏自主品牌和市场影响力,企业所获得的附加值和利润偏低就是必然结果了。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品更新换代缓慢

我镇企业大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只是以目前市场上极为普遍的甚至于落后的技术作为生产工艺,品牌意识不强。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对技术创新投入的力度,产品更新换代缓慢,仅仅依靠低价取胜。

这在我镇企业中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调查的这些企业中,大部分只有1-2名技术人员,有的甚至没有技术人员,这造成了企业缺乏发展后劲,缺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经历短暂的辉煌后,发展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消亡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起点低、实力小,大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自己工艺人员,更别提研发人员。就经济大环境来看,以技术研发为主体的人才倒三角的高新技术企业往往具有更强的活力和潜力。二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太少,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大多数人只有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三是缺乏公共的技术创新平台,不能使企业有效的和高校等科研单位直接挂钩,把最新的技术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四是大型公司为了保持其技术优势,一般都把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严格控制在内部,我镇企业很难获得相关资料。例如我镇德利煤化有限公司就难以获得附加值很高的针状焦的生产工艺。

三、发展理念不够超前,管理方式普遍落后

我镇企业大多仍沿用家族式管理方式,这一管理方式为企业建立之初的生存与发展曾做出过很大贡献。但是,在当前形势下,特别是在企业发展的中期,这一管理方式往往容易转化为消极的阻滞,容易造成经营效率的低下和激励机制的偏颇。

同时,大部分企业主小农意识严重,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心态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融资等手段进一步扩张,但由于担心怕外人来分蛋糕,为了避免风险,企业只愿维持现状,不想再去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价值观错位。管理者将企业存在的价值看成是家族利益最大化的栽体,而不是上升到更高的社会价值层面,私利与功利相混淆,促使思想陷入封闭,拒绝改变,导致企业管理僵化。二是思维僵化。由于长期以来受小农文化熏陶,固步自封、志得意满、看问题的片面性决定了无法在瞬息万变的经济浪潮中作出及时的改变。

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二: 为贯彻县党政联席会关于手套行业发展问题的有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及时组织经贸委人员对全镇手套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产企业的个数、经营情况、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现报告如下:

一、手套生产企业现状

全镇手套生产企业可以说只有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一家,其余均为作坊式加工,不能称之为企业,为此,只能以这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位于疃里镇前贾村327国道南侧。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6月正式投产。公司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职工150人,主要生产防滑手套等产品。设备齐全、配套,固定资产475万元。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1、思想不够解放。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作为三园公贸内部,还存在着发展定位不高、怕担市场风险的错误认识,没能把握住机遇,导致企业发展不快。

2、产品科技含量底。三园公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但随着近几年青岛、胶东等地的快速发展,工人报酬高,大部分工人都远赴外地打工,导致我们当地劳动力市场人员不足,使现有的设备不能全部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的高速度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现在的私营企业的管理大多还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训,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较多的时间研究市场、充电学习,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1、发展思路是:用足用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生产机制的高效运转,提高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权的优势,使产品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外贸出口,扩大出口创汇额,使三园工贸成为疃里镇的知名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工作目标是:按照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预计年产品数量达到15万打,产值突破5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20万美元。

2、具体工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抢机遇、大发展的意识。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优惠。各级领导对企业发展越来越关心,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加大企业投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的优势,与韩国客商积极洽谈、合作,投资150万元新上一条牛仔裤服装生产线,把企业发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装生产多个品种共存,互助互补的企业集团。

第5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

自2002年以来,国务院、教育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多项决定,旨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满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而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世界贸易地位不断增强,对商贸类各个层次的人才需求量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都已经意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开展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并在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另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通过实践进行探索,如何在实施中少走弯路,需要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

1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现状评述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国际商务专业始建于2001年,自专业设立以来,学校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积极探索和研究国际商务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发展。2005年,国际商务专业设立校内实训基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国际商务专业参加国家级精品课程共建共享课题建设,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取得重大成绩。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国际商务专业与2004年获评省级示范专业,专业教师队伍不断增加,专业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双证书持有率逐年递增,就业率不断提高,受到用人的单位的好评和认可。

2 研究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部署,按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国家级示范学校国际商务重点专业建设,开展基于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1 理论意义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对企业人才需求模式调研开展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形成适应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新型课程体系

通过对精品课程的开发、校本教材的编写、实训项目的设计、职业守则的编纂,建立以“国际商务业务员”等职业活动为主线的专业课程体系。

――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开展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2.2 实践意义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要求

地处辽宁沿海经济带,大连紧紧围绕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增长迅猛。对外贸、制单、报关、报检、航运、物流、保险等各类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明显增加。中职院校有责任通过自身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和课程体系的建设,为社会培养更加家具有岗位竞争力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适应企业用人标准要求

为企业培养专业技能强、职业素质高的专业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是职业院校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

3 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

3.1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目标

旨在研究国际商务人才需要,按照行业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提高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国际商务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3.2 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主要研究内容

3.2.1 调查国际商务相关行业(诸如外贸跟单、外贸文秘、报关报检等)对中等职业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以大连地区作为依托,辐射到周边的市区乃至辽宁省、全国的范围;

3.2.2 探讨国际商务专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参照行业要求和企业标准,由国际商务教研室牵头,联合学校培训部、实训部,聘请企业从业人员共同探讨既适合学情又能与企业对接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3.2.3 研究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找到其中的不足

3.2.4 从精品课程建设、校本教材编制、实训项目开发、校企合作开发等方面入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包括调研报告、校本教材、实训项目、精品课程、职业准则、相关论文等丰富的课题材料。

通过讨论和研究,我们认为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在现有模式下,完善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相关配套的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建设,开展项目教学,建设实训项目;研究国际商务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并建立相关机制。

3.3 研究假设和创新之处

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要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来实现,通过调研、专家参与建设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重点研究

――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使人才培养完全参照企业模式,由企业人士提供模板,学校依据企业环境系统进行教学改革是本课题要突破的难点之一。

――建立新型课程体系

如何使所开发课程更有效的为人才培养服务,使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有效的结合,是本课题要重点突破的问题之一。

――消除实践教学和企业操作之间的时滞

校本教材的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方法的创新、管理制度的改革等方面都存在着实践教学和企业操作之间的时滞。国际商务专业建设致力于如何消除这一时滞的研究,如何能够做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内容的完美对接。

专业建设的创新之处

――通过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探讨,将现有资源进行整合,联合企业人员及校内相关部门,开发更具企业仿真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从调研入手,分析不足,探讨有关课程设置和建设模式,并联合相关部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

参考文献:

[1] 《国际商务单证理论与实务》2010版中国商务出版社,2010年

第6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及设计理念

1.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研究国与国之间货物买卖的有关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经贸类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汇兑与结算、国际市场营销等多个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2.教学设计

国际贸易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因为在国际贸易中交易的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这就要求从事国际贸易的工作人员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设计必须符合用人单位对这一行业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的要求,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为目标,探索“教、学、做”一体式教学模式,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3.培养目标

高职高专经贸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牢固掌握必需的基本文化科学知识和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进出口业务能力,适应外向型企业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分为四个方面:①知识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熟悉国际贸易的业务流程,掌握有关国际贸易的惯例与法律,能够制作和审核国际贸易中使用的单证,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对外贸易活动。②能力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操作能力。③素质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拥有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与团队合作精神,懂得人际交往与沟通的基本礼仪。④创新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探索国际贸易的新途径,能够运用新思路开拓新市场。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及组织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设计分为课堂理论授课设计和实训教学模块设计两个部分。

1.课堂理论授课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专业理论和基础知识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涉及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互相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按照操作环节的先后顺序来设计课程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几大模块:交易前的准备、交易磋商与报价、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共安排34个学时。(见下表)

理论课程按照外贸行业的基本业务程序和主要工作任务进行设计,并以真实的国际贸易案例为例,分模块按任务来讲解、操练,使学生在仿真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进出口贸易的实际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能力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相同或相似的内容集中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又有利于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挖掘,使他们在学习完知识的同时,素质也得以提升,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

2.实训教学模块设计,旨在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

实训教学紧紧围绕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要求,通过项目教学实训、情景仿真模拟、素质拓展训练、企业实习等环节,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练、练中懂、懂中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

情景仿真模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的场景模拟,把教室布置成谈判场所,分别让学生扮演进出口企业的谈判人员,双方进行交易磋商,并签订交易合同。通过情景模拟仿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加深对外贸工作流程的认识。

软件实训:利用学校的实训室,通过外贸实训软件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掌握外贸实务的具体操作流程。

校外参观:带领学生到外贸公司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和实习流程的联系。同时聘请具有丰富外贸实践经验的专家举办讲座,使学生对将来要从事的外贸岗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企业实习:主要通过校外企业参观和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中进行体验、学习,进一步消化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实现从动脑到动手、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除此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外贸行业的职业资格证考试,加强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

3.考核内容和方法

国际贸易实务课考核要以能力考核为主线,建立全过程化考核体系。总成绩=平时出勤表现(20%)+理论考试(40%)+软件操作(20%)+调研报告(20%)。尽力让考核做到知识和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这样既规范了学生成绩评定的客观和公正,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有序实施,使考试更有效、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课涉及的理论比较多,首先通过对理论的系统介绍,让学生了解贸易的产生,贸易各个作业涉及的环节,什么是贸易术语,如何遵守国际贸易惯例等,为下一步的实践实训奠定基础。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少知识仅靠教师的讲解,学生会觉得非常抽象,不易理解,所以就需要通过实习实训教学环节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为主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体系,系统地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以引导学生形成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法。在课堂讲授中采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以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通过布置作业、习题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单证系统软件以及国际结算软件,组织学生在实训中心上机模拟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贸易实务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校外参观实习,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书本上的知识在实践中都有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些资格证考试,为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华.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

第7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关键词 市场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能力;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8-0009-03

实践能力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现阶段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基于市场需求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分析

(一)基本技能

包括现代办公操作技能和网上商务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进行查阅资料、计算、写作、文字图表处理等技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商贸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以满足贸易手段电子商务化的要求。

(二)综合能力

包括组织管理能力和公关基本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学生知识、素质等基础条件的外在综合表现,体现为协调关系的能力和团队协助能力等。公关基本能力是企业面临困难时,个人能合理预测并在短期内找到有效策略的能力。

(三)专业操作能力

贸易业务流程操作能力。在贸易业务流程中,要求从业人员能够从容接单洽谈,妥当处理交易磋商、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各项工作。在这一过程别强调单证操作技能,从得到货物的相关信息,明确质量体系认证,根据海关监管条件准备报检文件,到商检后准备报关文件等,都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技能。

国际商务沟通协调能力。学生毕业后从事商贸工作,经常会处理签约、报关、跟单、物流等业务,会与外商进行联系沟通。这要求从业人员除具有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

市场营销基本能力。商贸行业从业人员应能根据企业国际营销特点单独或与团队合作策划贸易个案、定制产品、进行分销作业,对相关产品的性能、特点做好推介宣传,使用户认可、接受、购买。

商情判断基本能力。国际贸易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因此,商贸从业人员应具有敏锐的商情判断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除了能正常处理日常业务工作外,还能正确地判断和解决好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创新

(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强化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可培养和锻炼学生对资料的归纳分析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案例应具有时效性、代表性、普遍性,而且短小精悍,经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内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共性原则。

2.突出课程模拟

模拟的内容既可以是该门课程的某一个单元内容,也可以涉及到该门课程的综合内容[1]。在一些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电子商务、商务谈判、国际结算等课程,开设课内上机模拟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的理论知识能及时在上机模拟中得以消化,也便于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践参与意识

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时,穿插目前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可采用专题调查的形式,如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中西方国家常采用反倾销、反补贴政策来限制我国出口的问题,要求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对中国企业进出口的相关业务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对策。

(二)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

应建立能有效引导学生培养自身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方法,设置分时段实践综合评价考试方式,使考试成为日常检测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状况的重要手段,让学生自觉形成随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使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

对于国际贸易理论、国际经济合作等理论性课程,应注重平时考核,按照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相应检测,可从教学内容中设置小课题,采用小型论文、研究报告等考核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结算等实践性技能课程,应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能力要求,采用上机测试的方式,尤其是进出口单据制作、信用证使用、海关报关实务、贸易结汇等技能,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操作,而且要求学生能通过网络系统快速操作[2]。

对于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谈判等对英语要求较高的课程,可采用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既能有效测试出学生对该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三)建设多功能综合化的场景模拟实验室

在校内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建设方面,要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在已有的国际贸易模拟操作实验教学软件的基础上,突出实际工作场景,将贸易行情分析、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购销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使用、出口货物托运订舱、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的制作、银行审单结汇、业务善后事宜等具体操作程序通过局域网络串连起来,使学生通过国际贸易模拟实践操作,产生实际业务的真切体验[3],有效掌握进出口业务操作技能。

(四)突破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瓶颈,创新实习形式和实习内容

学校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千方百计与当地或周边的企业建立联系,充分利用校友、招聘单位等各种社会关系,积极运用在校生及其家庭等社会资源,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结合外贸专业的特点,在校外建设旨在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实践场所,签订实践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创新实习形式。由于企业岗位有限,要求一个企业接纳很多实习生是不现实的,如果放任个人实习,会出现无法管理的局面。因此,学校应以开发区、产业园区为中心,向其内部和周围地区的企业拓展,建设片区实习基地。在这一过程中,把学生实习与就业紧密联系起来,大力推行“实习+就业”的形式,即在顶岗实习期间,符合企业录用条件的,可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创新实习内容。加强实习监管力度,避免实习走形式。鼓励学生以实习单位为背景,撰写相应的小型调研报告或研究报告,围绕实习单位产业发展、经营方向及国际贸易特点,对实习单位经贸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五)切实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划拨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到培训机构进行实验实践教学的培训,选派教师到有外经贸业务的企业挂职调研或锻炼,及时地将外贸实务中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引入课堂,把专业教师培养成为既能讲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

在招聘教师时,注意引进理论功底深厚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专业教师,积极从商检、海关、外贸协会等机构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外贸专业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此外,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直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模拟实验教学指导教师。

(六)强化职业资格考试教育,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由于国家对外贸行业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管理制度,毕业生要从事外贸职业除了要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外,还要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应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和管理各类证书考试的报名、培训工作,安排业务能力强、熟悉相关证书考试技巧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专门培训。

参考文献:

[1]孟繁华.加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7):195-196.

[2]孙跃兰,等.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外贸实践能力的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2006(16):50-51.

[3]杭言勇,朱巍.构建实践教育体系初探——基于应用型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4):55-58.

收稿日期:2012-01-04

作者简介:黄林(1967- ),男,四川成都人,民族学院财经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1年自治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与创新》(编号:2011ZGGJ15),主持人:黄林。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ies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of Market Demand-oriented

HUANG Li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y, Tibet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 Xianyang Shaanxi 712082, China)

第8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一、XX年工作成绩与不足

(一)基本情况汇报

XX年全年共计安排学生就业人,占毕业人数的53.1%,按所在企业生产类型;外贸企业推荐人数21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7.6%,内销企业推荐人数181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56.2%,自主品牌企业人数48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29.9%,其他企业人数9人,占计划推荐人数的6.2%;从事就业岗位来看;推荐制版岗位11人,服装平面设计岗位84人,服装样衣岗位21人,qc跟单岗位23人,ie管理岗位37人,一线车工岗位132人,销售岗位95人。

(二)利用多种渠道,开拓就业市场

今年全国高校有611万大学毕业生,相对我院的毕业生来讲,优势比较弱,为了更好将毕业生推荐出去,就业办利用新华人才网、各行业网站、报纸、期刊、参与各类招聘会广泛收集信息,另外与合作单位、班主任、已就业学生、兄弟院校的沟通、介绍,深挖就业市场内部资源,采集大量的岗位信息,积极联系企业、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拓宽就业市场;先后与50余家招聘企业(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今年我们借助教育集团公司的就业网平台,帮助学生熟悉网上就业流程、制作简历,上传简历,推荐优秀学员,手把手的教学生网上求职,帮助学生完成网上求职,自主就业率达31.6%;切实提高了就业工作效率。

目前我院与智联招聘网、新华人才频道、新华就业网开展合作,XX年毕业生首先将实施网络就业,为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集中优势 全面报道就业情况

就业办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做好就业宣传工作,全校现有对外宣传栏8个,就业办长期使用其中的5个专栏,全年更换就业新闻7次,调研报告4次、专场招聘会报道11次、同时对就业回访、招聘信息等相关内容做了及时的报道,利用教育集团网站、新华就业网、新华人才频道、兄弟院校就业板块等相关网络,及时更新我院相关就业内容;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增加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在校生的就业信心。目前就业办正着手搜集成功学子素材,制做《东方巴黎故事》宣传册。

第9篇:外贸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已在高等教育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在内涵建设上仍有待提高,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是课程教学体系,它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和落脚点。我国高职教育经过示范性院校的建设,在课程建设方面也形成了一批精品课程,但在整体课程体系建设上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课程教学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学随意性较大,课程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其次,课程教学的基础平台仍不完善,未能形成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影响教学实施效果;第三,教学过程缺乏规范性操作,缺乏系统的整体协调过程,致使课程教学随意性较大。

二、课程教学体系案例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院校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的范围较广,具有代表性。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繁杂、抽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及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商务英语等学科的内容。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往往觉得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比较抽象;

2.课程实践性较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围绕进出口业务展开,因此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为学生创造虚拟或真实的实践环境尤其重要;

3.课程的职业性较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最早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开立之初则邀请外贸业务人员编写教案,课程内容对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很强的职业性。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和课程特点的复杂性决定了其教学成功须依赖于较为完善的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课堂指导、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规律,可将其教学系统分为三大子系统:教学保障系统、教学实施系统与教学质量控制系统。

(一)教学保障系统教学保障系统是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与教学活动的实施平台,主要包括理论支撑、硬件平台和教学师资,见图1。

1.理论支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所依据的主要理论为职业教育中的工学结合理论,强调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和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教学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参考《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自身内容的教学特点和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

2.硬件平台。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和资源则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硬件平台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和实习企业,其空间范围已大大跨越了传统教室。同时,在这些平台上分别对应着立体教材和参考资源、网络课程平台、外贸教学软件、企业外贸相关岗位等教学资源和软件设施,可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得到拓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师资。除加强对传统教学师资力量的教学能力培训、教学质量控制之外,还引入了企业导师和网络导师作为对学校师资的有力补充,为学生构建从课堂到企业岗位无缝对接的导师团队。

(二)教学实施系统《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实施系统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职业意识教学,见图2。

1.理论教学主要通过课堂学习、自主学习和团队研习的方式开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课程的重难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课堂教学已经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多向、多元、互动教学。有限课时与无限知识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这种矛盾更加突出,因此拓展自主学习和团队研习尤其重要。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巩固、提高、总结、探讨理论知识。团队研习是针对一些比较复杂和综合性强的学习项目而设定,需要团队成员的分工协作,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提炼,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其包括课堂实践教学、外贸软件实训、外贸企业实习。实践教学是通过外贸角色扮演、模拟操作、实时外贸论坛问题探讨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外贸软件则是利用仿真环境训练学生的外贸实践技能。外贸企业实习是学生外贸技能的应用和拓展,在真实环境下锻练外贸技能。

3.职业知识。职业技能是外贸职业能力中的“硬件”,而职业意识则是“软件”。职业知识和技能可通过短期训练获得,但职业意识则需长期培养,贯穿了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职业意识教育包括了职业前景教育、职业习惯养成、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职业意识教育既包括显性的内容如职业前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也包括了隐性的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职业前景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项目来完成,也可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而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更多地需要在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需要引导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和学习。

(三)教学质量控制系统《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质量控制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多元化、全程化、证据化等特点,见图3。多元化体现在质量控制系统中表现为包括校内形成性考核、外贸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反馈,包括学生自我评估、同学间评估、教师评估、社会专家评估等多种评估方式。全程化体现在质量控制系统中指包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并延伸到了实习和工作中。证据化表现为对教学质量的控制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际措施来体现,其成果须有据可依,如小组调查报告、期末成绩单与实习鉴定等。

三、课程教学体系整合需要突破的障碍

(一)突破课内课外的界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首先须加大教学容量,教师须树立课堂内外贯通的教学思想,将教学内容优化配置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梳理和学生的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评价通过自学和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技能。

(二)突破学校和企业的界限建立课程教学体系的目的是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因此学校应认真了解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并邀请专家加入到课程体系建设中来,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的编写、职业证书的开发等。

(三)突破传统的考核模式在整合后的教学体系中,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自主学习与课堂学习应融为一体,因此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教学需要,须引入多元评估体系。从评估方式来看,应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模式。从评估的主体上来看,可以根据课程学习的具体内容采取相应的评估主体,包括教师、同学、企业导师。多元评估主体可以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效果。评估的内容既包含所学知识或个人技能,也应包含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使课程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比较全面的覆盖。同时作业、试卷、调研报告、考察录象、照片、访谈录音等都可以成为学生提交的课程评估依据。

(四)突破传统教学场地课程体系整合后,教学场地不再局限于传统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实训室、实习企业都可作为教学场地。网络教学平台是综合性教学互动平台,能够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料和素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同时,网络教学平台须具备信息、作业上传、作业反馈、课程聊天室、教学论坛等功能,是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

四、课程教学体系整合的指导原则

(一)学生良好的职业发展是课程教学体系整合的出发点职业竞争力是指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能够超越竞争对手、使职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包括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应成为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在课程教学体系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对该课程所针对的目标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深入调研,并对能力构成要素进行整理和聚类。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