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

第1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城市 测绘 信息化 测绘 体系

中图分类号:P2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随着我国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不断健全,也逐渐提高了我国测绘保障的服务能力。通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建设,能够非常有效地促进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与社会化,从而提高我国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我国测绘事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主要概念

(一)信息化的概念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更加有效的开发与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建设更多的信息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不断的提高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二)信息化测绘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指的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测绘当中,将测绘工作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前进做贡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信息获取实时化。在获得地理信息数据的时候,其技术手段比较先进,耗时短,并且能够满足不同的需求。主要利用了卫星定位、摄影测量、遥感等测绘手段,能够准确、快速无误地获取各种地理信息数据。第二,信息处理自动化。无论是在提供或是管理地理信息的时候,还是在更新地理信息的时候,其技术方面呈现出全自动化的智能技术,在工作方面显得十分高效。第三,信息服务网络化。所有的地理信息数据都是在借由网络帮助进行传输,在地理信息系统上可以十分轻松地查询或者下载相关信息内容。有需求的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在规定范围内从网络上得到优质的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第四,信息应用社会化。地理信息数据实质上是公共产品,所以我们应该将其使用范围进一步放宽,让其走入居民们的生活里,这样一来才能将经济发展带上更高的层次,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到新的境界。

(三)信息化测绘技术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体系,其以现代测绘科技为本质性依托,融入了网络通讯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地理信息数据从最开始的采集到最终为人们提供服务这一整套流程更加方便快捷。

(四)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概念

信息化测绘体系的形成说明了相关的测绘手段已经进入到了较为现代化的阶段,在这样的测绘体系当中,所有的工作程序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信息化的特点。从业务流程划分来看,其包含测绘基准体系、地理信息获取体系和网络化服务体系。从主体功能来看,其包含了基准、技术、装备和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将过去的数字化测绘做了适当的优化和改进,最为重要的是快速卫星导航定位和遥感技术;装备体系是完成信息化测绘的先决条件,包含了各种物质条件。

二、信息化测绘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对测绘的要求与总体规划,可以把我国未来十年左右的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的目标大致概括为:测绘技术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效,测绘的生产力水平有显著的提高,测绘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全面提高,从而实现地理信息获取更加的实时化、自动化、网络化与社会化,提高测绘信息化的水平,满足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提高社会的保障能力与服务水平。

(一)加快对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是我国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重要基础与保障。对于我国的许多地区来说,应该在现有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做好进一步的加密与更新。完善我国各地区的大地网与高程控制网,从而能够提高各地区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精度。建设出更多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参考站,完善我国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需要,促进我国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此同时,也应该对信息化测绘体系的装备进行升级,从而能够逐步的形成一种既能够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也能够增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测绘体系的信息获取与处理的能力。

(二)建设信息网络化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在信息化社会体系当中,地理信息的社会化与网络化是从全过程、全方位贯穿于整个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按照我国现有的规划与总体部署,就应该与各个部门之间,都建立起一种互相连通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方便公众在任何地方都能够随意的、快捷的获取地理信息,同时还应该为公众提供能够进行数据检索、查询与下载使用的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平台,给用户提供更加准确的在线制图与位置服务,从而能够提高我国测绘体系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社会的信息化服务。

(三)推动传统的测绘体系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信息化测绘体系在测绘行业无异于一次强大的技术革命。在由传统的测绘体系向现代的先进的测绘体系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配置生产要素还是人力资源都会有极其重大的变革。我们要将已经脱离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技术和生产要素做相应的变革升级工作。所以,想要把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好就必须坚持在政府的主导下,持续并且稳定地投入资金,为传统测绘产业升级工作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国家相关文件提出,我国各级政府要全力做好信息化测绘工作,及时合理地解决工作过程中突发问题,积极了解信息化测绘的划时代意义和带动能力,坚定不移地支持测绘工作,建立专门的投入建设机制。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明确自身的责任,多一份紧迫感,鼓励测绘行业的创新工作,认真投入到传统测绘产业的变革中去,把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测绘改革的目标。

(四)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的生产体系

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的生产体系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基础,是测绘行业的根本立足点,生产体系的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其一是靠数字化,根据信息化测绘的产品要求完善各种测绘产生的数据,以达到提升提高测绘产品质量的要求;对各类型地理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并加以完善,对各种测绘产品进行推广和应用,实现提高测绘产品的实际应用性;经地理信息技术进行采集得到的基础数据要以文件形式保存,通过专业数据化处理,建立数据库并及时进行更新,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完成测绘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建立,使生产模式得以延续,是测绘应用技术得以成熟,并让技术环节变得扎实,还要保证测绘的相关人员技术的专业操作能力;其二是对数据库的处理,加强基础数据的管理,实现不同用途的服务,通过数据进行绘图,只要保证数据库的准确就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不同用途的绘图,针对不同用途进行服务。整个阶段要求测绘技术必须非常成熟,主要是对内部作业的生产模式进行完善,这个阶段测绘数据的生产方式和手段都较为先进,数据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显著提高的有数据的更新速度快和测绘产品的质量提高。

(五)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的服务体系

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的服务体系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只有保证稳步提升信息服务产业和社会化才能是实现城市测绘行业的稳定发展,建设和一直完善不同尺度不同品种不同比例尺的地理信息数据是城市测绘过程中信息化测绘的服务体系的目标,其中包括对城市建设中空间信息的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等。

近几年来,GIS 的社会应用广泛开展,专业化高水平的 GIS 开发商大量涌现,GIS 的平台功能与表现形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制约 GIS 充分应用的瓶颈为基础数据标准与质量,最为关键的是基础绘图产品的质量和行业标准。提高基础地理信息产品的数据标准与质量,是测绘具备行业的优势与特点,所以,城市测绘行业信息化测绘服务体系的建设应以基础数据库建设为核心。通过基础数据库建设,有效提高基础数据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与服务效率。基础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建设主要工作为数据库集的确定,各子数据库的设计,数据质检及入库平台建设,数据建库,数据库管理平台设计,数据库应用平台设计等;数据库建设工作应坚持技术先进、科学有效的原则。在数据库管理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城市综合空间信息基础服务平台,作为单位发展信息服务的基本 GIS 平台,大力发展 GIS 产业。

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测绘体系具有很多的优点,能够不断地推动我国传统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与升级,不断地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地理信息网络化服务,从而明确我国测绘信息化的目标,为今后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一些更加可靠、适用与及时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志强,张博瑞.浅谈工程测量中的信息化测绘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 (27): 236.

[2]温久民.信息化测绘在土地利用与管理中的应用[J].广西城镇建设,2013, (7):86-88.

第2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单位工程;传输网络体系;生产技术体系;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1概述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是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主要组成和基础。当前正在实施的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其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成由航空航天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和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所组成的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的产业基础设施。国家基础测绘设施的建设和逐步完善对NSDI和"数字中国"的建设起重要的推进作用。

广西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简称"广西单位工程")为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的A类子项目。项目即将正式启动,并以两年时间完成其主要的建设工作。该项目对广西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整体推进广西测绘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广西单位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研究项目各体系的具体构成,提出项目建设目标和总体方案,将为其具体化和实施方案的科学化提供保证。

2单位工程的目标及构成

信息技术、数字测绘技术的发展和实施"数字中国"战略的需要,提出了构建新型基础测绘技术体系的迫切需要。广西单位工程应以基础测绘更新周期、应用目标等具体需求为牵引,以先进的数字测绘、空间数据库与GIS及网络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为驱动,促进基础测绘产品结构由单一的模拟产品向4D及其复合产品组织结构,从而整体推进基础测绘技术水平提高和生产组织体系优化。因此,广西单位工程建设的目标应是:建成广西基础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存储与管理、分发服务与应用开发的产业体系,构筑"数字广西"空间基础框架,为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提供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与其内容相应,广西单位工程的构成包括:(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管理服务技术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的设计目标是:数据快速传输;与NSDI、广西党政机关网互联;Internet接入和测绘业务信息化管理的载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的设计目标是:(1)规模化4D数据及4D数据、遥感影像图复合产品的生产;(2)利用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3)航空、航天遥感数字影像产品应用开发;(4)通过IS09000质量体现认证数字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的设计目标是:(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库、管理、更新、维护;(2)数字、模拟产品生产、应用系统开发;(3)基于网络或传统模式的数据查询和数据分发服务;(4)与广西党政机关网络互联高速网,以便自治区领导或有关部门可实时获取各类现势地理信息资料。

3单位工程设计依据的技术指标

3.1数据生产和存储的技术指标

广西区(省)级基础测绘的主要为:三、四等控制和C、D级GPS网,1:1万基本图4D产品的生产、建库与更新。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数据管理技术体系应具备规模化的数据采集、更新和存储能力。根据广西基础测绘更新周期、设备选型、技术指标和台套数等,可测算广西单位工程的数据生产、存储、传输能力应达到的设计指标如表1。顾及广西测绘局的总体生产规模和管理模式,存储系统设计存储能力应达到TB级。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年生产、存储、传输能力表1

数据类型年生产能力(幅)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GB)数据库存储(GB)

1:1万DOM16003601600幅×45MB/幅=72

1:1万DEM1600401600幅×5MB/幅=8

1:1万DLG88020880幅×4.5MB/幅=4

1:1万DRG1000251000幅×5MB/幅=5

遥感影像原始数据按1米分辨率计算,500幅×100MB/幅=50GB

注:生产过程数据交换量认为是存储量的5倍

3.2产品类型与数据库种类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见表2。

单位工程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下列基本数据库:

(1)矢量数据库;(2)地名数据库;(3)数字栅格地图数据库;(4)数字高程模型库;

(5)影像数据库;(6)大地测量数据库;(7)元数据库;(8)其它专题数据库。

广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主要产品类型与数据量表2

序号产品类型数据种类数据量

11:1万地形数据库矢量4.5MB/幅×8475幅=38GB

21:1万数字高程模型(DOM)格网5MB/幅×8475幅=42GB

31:1万地名1GB(100万条)

4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栅格45MB/幅×8475幅=380GB

51:1万数字栅格地图栅格5MB/幅×8475幅=42GB

61:5万矢量数据矢量592幅×10MB/幅=6GB

71:5万数字栅格地图栅格592幅×20MB/幅=12GB

81:5万数字高程模型库DEM格网592幅×5MB/幅=3GB

9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航空)栅格592幅×55MB/幅=33GB

10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遥感)栅格592幅×100MB/幅=60GB

11航空原始扫描影像数据库栅格3.4TB

4单位工程建设内容

4.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传输网络体系包括:局域网(LAN);Internet接入;在国家测绘网、广西党政机关网建成后,实现与其互联的广域网。

局域网(LAN):主干为为速率1000Mbps的交换式以太网,能满足海量数据的快速传输,及测绘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

Internet:在"数字广西"网站基础上(htpp://),构筑基础测绘信息分发服务的网络平台,向社会提供测绘产品及元数据供求信息等服务。另外,网站应逐步改造为基于WebGIS技术适应政府管理和商业服务多种应用需要的网站平台。

广域网:建成国家测绘网二级节点和广西党政机关网一级节点。

4.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应具备承担大规模数据的生产和处理能力,体系包括数据采集、生产管理质检、生产支持和产品验收4个子系统。各自的内容及功能见表3。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表3

子系统细类功能概述

数据采集系统野外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平面、高程控制测量数据和调绘信息

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生产DOM、DEM、DLG

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生产DLG、DRG、DEM

遥感图像处理系统主要处理遥感数据,进行遥感产品生产

生产管理质检系统生产管理调度系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生产过程中数据文件和生产过程组织

生产质检系统进行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质量检查

生产支持系统数字地图编辑系统主要处理矢量数据符号化,设计生产各类地图产品

数据输出系统主要处理生产成果输出(中间成果等)

产品验收系统产品最终验收

4.3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含6个子系统:数据质检、数据库管理、信息分发应用、产品制作和运行支持。体系应整合为集数据管理、数据分发服务和应用开发等一体化的功能体系结构。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内容及功能见表4。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内容表4

子系统功能概述

数据质检系统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基地生产的数据,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数据质量检查,以保证入库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库管理系统对建库数据文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投影转换、拓扑关系重建、接边处理、数据的再加工后,按技术要求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实体,并对数据库进行管理、运行、维护。

信息分发服务系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包括信息发表、查询检索、分析处理、数据提供等功能。

开发应用系统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为政府宏观决策、资源与环境管理、防灾等提供应用服务,开发基于GIS业务化运行的专业系统。

产品利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根据用户要求制作不同形式和规格的电子地图产品、模拟地图产品和多媒体产品,开展增值服务。

运行支持系统管理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存储、备份等共用设备,为测绘信息业务化运行体系提供技术保障。

5结束语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项目广西单位工程的实施,具有促进基础测绘技术升级和推进广西测绘整体技术水平实现跨越的重要作用。虽实施方案已通过审定,并使单位工程得以确定为A类项目,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在实施过程中深入研究或进一步细化,如数据生产调度控制和质量检查系统、数据格式、空间数据仓库设计等等。此外,笔者认为单位工程是基于网络的基础测绘生产服务技术体系的一个子集,若在现设计基础上根据条件再作内部充实和外延扩展,将更有利于生产水平、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服务领域的拓宽。

参考文献

[1]金祥文加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刻不容缓

[2]承继成等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数字地球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3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近几个月,围绕创业板的话题火到烫手,作为3S企业勇探创业板的代表,超图软件被媒体频频翻炒,其连锁效应就是,股民词典里多了3S这个新词,连测绘这个向来比较专的行业也开始备受关注。地理空间信息产业是一个快速成长的高科技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家4万亿投资拉动一些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马,数字城市、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等建设项目也对地理空间信息呈现旺盛需求。地理信息产业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变得“炙手可热势绝伦”

8月8日,“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国家科技部、国家测绘局、总参测绘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以及全国各地测绘系统的260多名参会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时期、新形势下测绘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五大转变带来的难题

周德军认为,新形势对测绘的要求有五大转变,第一是对象的转变:测绘从面向专业部门、专业领域和专业人员到面向大众提供社会化服务,应用领域扩展到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许多方面;第二是内容的转变:从标准化、专业化地图服务为主向多方位、多样化的地理信息服务转变,更加强调分析、预测与辅助决策等功能;第三是技术的转变:数字化测绘体系已经建立,测绘从地面测量发展到空间定位与遥感、从单一技术融合为多种技术相集成;第四是方式的转变:从提供静态数据和资料到提供实时/准实时地理信息,从面对面的直接服务向快速的网络化、流程化信息服务转变;第五是主体的转变:以前是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为主体,现在市场化服务的提供变为以企业为主体。

这些转变,使测绘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更加显现出来,第一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不足,测绘基准体系难以适应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要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没有实现必要的覆盖且现势性差,基础地理信息的数据资源建设滞后、更新缓慢。第二是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不强,空间定位和卫星遥感几乎完全依赖于外国,不仅无法满足地理信息获取与更新的需要,也为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留下隐患;在信息服务方面,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能力不足,大部分地理信息涉及国家秘密,对其提供使用有明确的限制,也导致信息资源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够,利用率比较低。第三是测绘行政管理薄弱,部分市、县未明确测绘管理机构和职责,编制和人员也不到位。

黑龙江测绘局李志刚局长致辞

多数国家政府都把基础地理信息作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高度重视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有60多个国家有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计划或类似的计划,有10多个多边国际组织在进行NSDI的发展工作。

“在我国,新形势下测绘事业的重点任务是建设信息化测绘体系、数字地理空间框架、测绘公共服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前两项侧重于建设,后两项侧重于服务。” 周德军分析说。

产业重组势不可挡

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被列为测绘事业的重点任务之一,而地理信息产业中最活跃的元素还是企业,2008年,地理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600亿元,从业机构超过1万家,从业人员40多万,以车载导航、手机定位、虚拟地球、基于位置的服务(LBS)等为主要内容的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兴起,产业产值规模年增长率25%以上。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地理信息产业鱼龙混杂,企业普遍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规模效益不明显,这显然制约了地理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

在地理信息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状况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成为一种趋势,大企业并购潜在的竞争对手,以此作为补充自身短板、扩张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种手段。 每个产业都有其发展阶段,当地理信息产业逐渐步入成熟期,市场横向、纵向发展趋于饱和时,就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实现扩张。

国家测绘局地图技术审查中心主任李朋德认为,地理信息企业的重组趋势是:龙头企业的布局将向综合化、规模化、集团化、园区化、连锁化发展;配套企业的布局朝专业化和园区化转变;逐步建立起网络化、分散化的服务渠道。

今年,业界收购重组趋势已初见端倪,3月,东方道迩全面收购时空信步的所有业务,时空信步的全体人员并入东方道迩并成立 Skyline 业务部。东方道迩目前已在国内和海外建立起多家分支机构,业务范围涵盖了空间信息数据领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各个方面。收购时空信步是东方道迩在得到Skyline在中国地区独家权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加速了其空间信息服务领域的成长。与此同时,一些GIS软件提供商、GPS导航服务商等公司间的并购也在暗潮涌动。

李朋德对地理信息企业的发展预测是,未来3~5年,通过并购重组,市场上将形成5家影像获取和提供类企业、10家数据加工类企业、5家导航企业、5家网络地理信息服务类企业、2家地图出版类企业,通过事业单位改革或企业重组,将会形成5家大型地理信息集团公司;此外,测绘仪器装备类和民族品牌的地理信息软件开发类企业也会逐步整合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当然,这些数字只是一种预估,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企业并购、市场洗牌是地理信息产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目前,与地理信息产业沾边的企业,已经有有中信安和北大千方两家涉足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其中,中信安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共计1850万美元,有46%属于地理信息系统,约占851万美元。北大千方是去年7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资本市场正式挂牌交易的,公司以GIS为核心技术,在公路信息化、城市智能交通、基于GIS的政府信息化、平安城市/数字城市工程设计与实施等多个领域拓展了业务。今年7月17日,千方集团股票开始从纳斯达克全国市场升版至全球市场进行交易,不仅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增加了曝光度和股票流动性,也进一步扩大了公司投资人的基数,使投资者群体更加趋于多元化。

上市后公司并购的手段得到拓宽,对于那些希望通过并购获得成长的企业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上市可以支持企业更高速地成长以取得在同行业领先的时机;另一方面,如果同行竞争者均已上市,企业同样需要充足资本与竞争对手对抗。然而,目前地理信息产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能力等尚显稚嫩,它们是否能应对资本市场的风险,还需要时间来考验。

产业园区效应凸显

发展地理信息产业,不能靠企业的单打独斗,产业园区的模式值得推广。地理信息产业是在现代测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性高技术产业。测绘部门在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成果,如何将这些技术成果进行产业化推广?黑龙江测绘局做了很好的尝试。

2003年6月,黑龙江测绘局党组提出建立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的构想,同年7月黑龙江省政府批准成立,2007年6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签约共同支持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园,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以地理信息产业为主题的产业园区。“产业园成立6年来,已初步建立起以1个孵化器、2个工程中心、2个重点实验室、3个基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吸纳了30余家企业入园发展。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黑龙江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车载GPS监控系统、遨游龙江影像网络浏览系统(Blackland Explorer)等产品。”黑龙江测绘局局长李志刚介绍说。园区产品配套能力强,专业化的配件企业专而精,规模也非常大,符合国际标准,有利于整体企业降低集成成本和流通成本,增强竞争力。

今年6月,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被认定为“哈尔滨市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国内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公司和测绘单位在从事国际市场的地理信息数据加工业务,地理信息数据加工服务外包既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国家为数不多的以高新技术承揽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产业之一。对于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境外服务外包项目也占据了很大比例,但目前还存在着规模不大、分散、技术水平层次不齐、和内部竞争的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已经受到冲击。“可考虑建立地理信息服务服务外包企业协会,分析国际市场走势,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李志刚分析说。

第4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从产品向服务转变

主要观点

信息化测绘体现的是一个支撑作用,测绘的主要功能从原来单纯地提供测绘产品转换为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

孙定: 以前人们心目中的测绘都是非常专业的领域,好像IT与测绘也距离很遥远。但是近年来,城市的管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以及防洪救灾等工作中,测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测绘局制定的《测绘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信息化测绘将在哪些方面发挥功能?

胥燕婴: 信息化测绘的基本体现就是一个支撑作用。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无线电管理、环保监控、灾害监测等国家重大工程都离不开测绘工作的重要支撑。“十一五”期间,国家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要重点更新完善1∶5万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成我国西部地区200万平方千米范围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任务,建设新一代大地测量基准,开展海岛、海礁测绘工作,各地区重点推进1∶1万和城镇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目标是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测绘保障服务。

测绘的主要功能从原来单纯地提供测绘产品转换到了提供地理空间信息综合服务。目前由测绘局提供使用的数字化测绘产品模式,主要有数字线划地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正射影像图等。数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已初具规模。

在政府服务方面,利用多尺度地理空间数据库,叠加相关专题信息的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国务院领导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辅助工具;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25万数据库等,量算南水北调“大西线”调水线路的各种高程、长度、剖面参数,对 “大西线”工程设想进行可行性科学论证,为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依据。另外,完善政府基础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开发网上产品也是测绘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测绘提供的综合服务加快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发展。信息化测绘促进了一些部门的管理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某些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例如广电部在西部进行基础设施布局时,就是利用测绘资料和地理信息技术,掌握地形情况、基站覆盖情况,再结合居民分布情况,进行选点建站。

交通部门利用测绘提供的准确数据,包括道路位置、宽度、长度,叠加路面设施的情况,例如每一段道路是几级道路,路基、路堑、路面铺装情况,道路附属设施情况,与交通部门原来掌握的一些表格或文字数据综合,能帮助交通部门有效管理,比如哪个地方塌方了,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指挥中心的负责人坐在屏幕前就可以一目了然。

新农村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测绘的服务功能还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农村规划图的制作,以及提供农业信息化基础平台,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上。

在企业服务方面,有了共用地理信息平台,要鼓励企业开展增值服务,比如商业网点布局、物流配送、输电配电等应用。要支持企业对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推动导航定位、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在公众服务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的各方面对基础测绘成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测绘成果形式和服务手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服务网站,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基础测绘成果以及各种相关信息。

孙定: 在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过程中,测绘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胥燕婴: 信息化测绘简单地来理解,就是需要做到数据获取实时化、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化和信息应用社会化。

首先应解决测绘工作者观念的转变,以及测绘部门基本职能的转变,现在我们要从提品转换到提供服务。应提高测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测绘科研院校和测绘生产基地、地理信息中心等测绘单位的协作,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测绘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应用需求面广,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加大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力度和服务水平。技术方面,数据获取能力和自动化批处理能力都有待加强,产品的加工能力以及传输手段都会对服务能力造成影响。

孙定: 我们也看到,许多城市都开始在建设“数字城市”,在这些数字城市试点项目中,测绘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国家测绘局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胥燕婴: 基础测绘在数字城市的建设中同样发挥了很大作用,国家测绘局、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正在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目前已开展了30个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建设工程。主要内容是建设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典型应用示范项目。统一规划,统筹协调,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首先建立一个公共平台,统一数据目标、数据内容、数据格式。有了准确的基础测绘数据后,再将地下管线、道路桥梁、建筑设施等信息叠加上去。在此基础上,推进城市应急、公安、智能交通、电子政务等应用,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目前,数字城市的建设还在示范阶段,各个城市的应用侧重点都有所不同,每个城市要根据自己的特点,以两个试点应用为龙头,比如数字房产、土地管理、数字医疗等。其他应用要叠加在统一平台上,而不能像建烟囱一样,有一个应用建一套地理信息系统,造成资源浪费、基础信息重叠、标准不一。

这项工作最好由各省、市政府推进,由业主单位建设和维护,才能做到上下贯通,带动城市良性发展。比如北京市东城区的网格管理,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推动这样的模式,使城市管理工作精细化、统筹化。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之前,青岛市也在积极把旅游、交通、市政资源集成在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上,更好地为奥运服务,并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数字城市搞了很多年,各地的发展水平和认知度都不一样,应用的推进程度也不一样,但是作为基础平台来源的测绘数据,在各个数字城市项目中都是首先需要建立的,因此要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现势性,做到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升级改造奠定基础。

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建设”工作中,国家测绘局主要发挥政策引导、规范标准、组织试点工程来引导推进的作用。我们提出了工作的总体原则和目标,确立了国家、省、城市共建共享,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模式,组织制订了统一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和数据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引导、促进全国数字城市建设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在“保密”和“公开”间博弈

主要观点

空间位置服务在“保密”和“公开”的天平上从来没有平衡过。近年来,电子地图信息不断增加,它在提供一定服务功能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测绘产品的市场化面临新的难题。

孙定: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属于基础测绘,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应该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但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共享的同时,也不乏安全隐患。测绘部门以前就是进行测绘,现在存在一个怎么样来管理市场,督导、制定政策,让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这方面你有什么样的看法?

胥燕婴: 空间位置服务在“保密”和“公开”的天平上从来没有平衡过。随着大家对公共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信息共享和公开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保守国家秘密、保证信息安全,对国家的和平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如何把握这一尺度,基本原则就是“该保的保住、该放的放开”。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互联网信息提供者维护国家版图、保证国家安全和遵守地图管理法律、法规的意识淡薄,造成网上地图出现了一些影响恶劣的政治性问题和严重的泄密问题。在国际上,由于在Google Eerth在线地理信息服务软件提供的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非常清晰和详细的地理信息,一些国家已经提出它对本国国家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电子地图行业仍然属于测绘范畴,网上地图传播面广,容易复制下载,影响范围大,测绘产品的市场化面临新的难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噎废食,我们正尽可能地在可行范围内出多品种地图,根据国家测绘局、新闻出版总署和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强网上地图管理的通知》规定,网站登载的地图应使用曾经在网络以外载体上依法出版的地图或从国家测绘局网站下载的地图;并将登载的地图报所在地省级测绘主管部门和新闻出版局备案。

基础测绘这部分数据属于上游,各种服务类地图属于下游,现在上、下游都在快速地发展,上游发展主要还是为了下游更好地应用,而下游的开发如果没有上游的资源,也会源尽而绝。因此打开中间的瓶颈很关键,即要把从上游向下流转换过程中的保密及数据处理这个中间环节处理得更好。

孙定: 导航电子地图是个新兴的产业,由于电子地图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发展非常迅猛,以往制定的法律、法规往往对这一领域针对性不是很强,因此,国家测绘局在产业政策制定方面也加强了力度。目前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审核有哪些规定?是否存在一定的门槛和数量上的限制?

胥燕婴: 今年国家测绘局分别在6月份和4月份批准通过了3家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加上原来的9家(其中有一家已经被收购了),这样行业内就有11家企业拥有了资质。结合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的特点,国家测绘局制定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标准》,作为《测绘资质分级标准》的补充标准。 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企业必须是全内资的,注册资金要有5000万元,企业测绘专业技术人员要80人以上。在保密方面,这些企业不得雇用境外人员,并且应按有关规定对人员进行审查、教育、培训。另外,企业所拥有的仪器设备也会作为一项考核指标,对导航仪系统、GPS接收机、野外采集作业车、野外网络传输存储设备等均有数量上的要求。

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以申请资质,每年没有限额。但它们必须拥有完整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工艺技术,具备独立完成导航电子地图设计、编辑、制作的能力。

申请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的单位,除符合《导航电子地图制作资质标准》的各项考核指标要求外,还应当符合《测绘资质分级标准》规定的其他考核条件。

国家测绘局通过对导航电子地图的空间位置和内容做出安全处理的限制性标准,使其达到公开出版、传播和使用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促进了导航电子地图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标准” 难题待解

主要观点

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一大瓶颈,要从技术标准和建设机制两方面解决。

孙定: 在信息化领域中,“标准统一”是一直以来的一项难题,“标准缺失、重复交叉、使用混乱、难以协调”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地理信息与测绘标准化工作中,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胥燕婴: 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基础地理信息共享的一大瓶颈。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数据格式不一,给社会化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都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数字行业”、“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等均投入了大量经费进行研究,为了避免以后集成和共享中的重复投资,地理信息标准化更加显示出迫切性。

“十一五”期间,测绘部门通过制订规划、建立标准体系和标准一致性测试机制、加大标准制定和标准贯彻工作力度等举措,统筹协调,促进标准的规范和统一。

孙定: 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特别强调可持续建设能力,而数据是不断变化的,平台之间的连接和数据共享问题如何解决?

胥燕婴: 数据共享是一道难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标准问题。由于建设渠道不一样,采用的技术和平台软件也不尽相同,数据分割严重,这些是技术上的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倡导统一标准。另外还有机制上的问题,过去都是各自为政,你搞一套,我搞一套,发展到一定阶段,当大家都认识到共享是非常必要的时候,又会涉及到把谁的拿出来共享、数据是完全开放还是局部开放、由谁来统一实施等问题,所以要从建设机制上来推进共享,首先可以在政府部门电子政务中先行实践,带动全社会共建共享的逐步完善。

采访手记:何止责任重大

今年3月,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的85栋违规别墅被,退还了别墅区范围内非法占用的集体土地4.7亩,起因是由于国家进行卫星测量时发现了这片违法用地。这类利用高科技手段监测到的违章建筑案例,不在少数。

测绘部门作为提供国土资源基础数据的源头单位,为守护国土资源筑起第一道防线。

当信息化与国土资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其意义何止“责任重大”这几个字所能概括的。测绘学科主要由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学、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等分支学科构成。随着现代技术革命浪潮的推进,特别是由于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测绘领域的渗透与融合,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新技术体系,推动了世界范围的传统(模拟)测绘向数字化测绘的过渡与转化,并继而向信息化测绘方向升华。与此同时,传统的测绘学科体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展了新兴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科体系。

第5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课程体系;职业教育;GIS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5-0273-03

0引言

中国的职业教育,涵盖了14000所中等职业学校、1100所高等职业学校,拥有1600万中职生、700万高职生这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教育对象[1]。而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按照“学科体系”来设置课程。在学科体系的课程中,岗位工作中所需的各项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分散于不同的课程,甚至是不同学科的课程中;加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和实践课程分段排列,使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岗位工作活动的完整过程和相关要求。如何使高职课程设置和内容区别于本科,充分体现其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特征,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进行了探讨。

1课程体系开发思路

工作过程导向的目的在于:克服学科体系下结构化内容的学习,而有利于工作过程相关内容的学习。进行新的课程体系开发,要对原有的学科体系进行重新思考,是对原有学科体系的解构与新的行动体系重构的过程[2]。课程开发思路:

①根据GIS职业岗位群中归纳整合出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分析构成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的总和,确定“行动领域”。②按照教学论要求,对职业行动领域进行归纳,构建学习领域。即:将前面整合的工作任务转换成综合化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并以此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组织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资源。③对学习领域中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可采取项目导向或任务驱动来组织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2工作过程系统化的GIS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2.1 工作任务分析只有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工作分析,才能准确地确定工作知识,把握工作结构。目前云南省的大部分GIS企业均是立足于测绘行业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中小型GIS企业,它们对GIS高技能人才的要求是具备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和中小比例尺地图编制能力。其主要工作集中在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4D产品生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建库、地图编制等几个方面。通过对云南省GIS行业发展及现状进行调查,以及对近几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分析,确定我校GIS专业的就业岗位群是:数字测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图制图、摄影测量与遥感、地籍测绘、工程测量[3]。

据此,我校聘请了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专家,进行GIS工作任务分析。由于企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可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工作任务分析表[4]。如表1。

按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划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形成以下行动领域和学习领域,如图1。

2.2 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设计学习领域在形式上相当于学科体系的课程,又与之有所区别。学科体系中各门课程的知识相对来说是孤立的,自成体系,缺乏沟通综合。有些课程理论性强,与企业实际运用的知识、技术、工艺、方法等相距甚远,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互脱离,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而学习领域包括了学科体系中相关的课程知识,将相关课程知识融合在一个学习领域,可在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中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贴近于实际[5]。

通过对数字测图、地理信息数据生产、地图制图、地籍测绘、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根据教学论,分析应构建的课程门类、课程结构,确定哪些课程应该整合、如何整合,哪些课程的边界应该重新划分,哪些工作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涉及到,以及得出各项工作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等[5],从而导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即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见表2。

在本方案中, “地形测量”学习领域仅学习测绘基本知识和传统地形测图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常规测绘仪器的操作技能和测图能力。将“测绘工程CAD”作为数字测图的制图基础在第二学期的前段开设,后段再开设“数字测图”。基于地理信息数据生产过程,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地图制图”三个学习领域安排在第三学期同步开设,将学科体系下“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课程中原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部分的内容并入“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课程,原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部分的内容分解到“地图制图”学习领域中,“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学习领域重点培养学生GIS软件操作技能、GIS数据采集与处理能力、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空间数据库技术应用”学习领域课程主要培养学生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运用ArcSDE组织和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将“遥感技术应用、数字摄影测量、控制测量和GNSS定位测量”四个学习领域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同步开设,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航空摄影影像和各种遥感影像资料、测绘仪器和计算机系统,测绘地形图,制作4D产品的能力。各门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了重新整合和序化,而知识的总量不变。

2.3 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一个项目化、案例化的学习单元,它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学习情境在形式上相当于学科体系中课程的章节,又与之有所区别。学科体系下课程的章节是按知识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列,而学习情境在选择合适的载体基础上,由项目或任务引出,是按照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排列。可在一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中按照工作步骤组织教学,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熟悉工作过程[6]。

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学习领域为例,设计了5个学习情境[7]:认识GIS、空间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查询与分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综合应用。每个学习情境都是以任务驱动,围绕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来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以学习情境2――对空间数据的采集与质量控制的设计加以说明,如表3所示。

最后,在完成了学习情境的设计之后,要进行具体学习单元的设计,即对各学习情境进行细化,如表4所示。

3课程方案特点

与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方案相比,本课程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①本课程方案是在分析、整理典型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的前提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工作任务进行重构,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方案,适合于具有形象思维特点的高职学生的学习;

②工作中的场景通过学习领域来体现,教师在学习情境中以项目导向来组织教学,采取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进行教学,学生实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突出了工学结合;

③学生通过完成多个项目或任务,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掌握了工作的技能和完整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

本方案在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8、2009、2010级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开始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整体把握今后的职业工作过程及工作任务,学习目的性强,学习效率高、效果好,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较大提升。

4结语

当前的职业教育改革,除了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外,还有两个最紧迫的任务,就是任务驱动的系列教材开发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推动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企业第一线,尽快使专业教师成为具有企业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在此基础上,才能够顺利进行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以及配套的系列教材开发。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基于职业科学的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辨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2]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3]吕翠华,张东明,赵文亮等.基于测绘背景的GIS应用性人才培养探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4]周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数控技术专业课程方案[J].科技信息, 2008(1).

[5]张虹.培养应用型人才课程改革是关键[J].北京联合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

第6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近年来,全市测绘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着力强化基础测绘、统一监管和科技创新,全市测绘改革、管理和公共服务都取得重大进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一是基础测绘工作稳步推进。全市统一的测绘基准体系基本建立,基础地理信息资源进一步丰富,数字_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效明显,为政府决策和部门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标准、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二是统一监管水平明显增强。测绘管理机构得到加强,测绘职能进一步理顺,测绘管理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测绘基本实现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成果管理更加规范,测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资质管理、测绘登记、成果汇交等行业行为不断规范。三是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制作了地理信息空间辅助管理和决策系统,完成重点工程测绘项目1000余项,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在重点片区和重大项目中发挥了基础先行的作用;建立了全省首家地理信息网站,出版发行了《__市地图集》,测绘成果用户覆盖国土资源、规划、建设、水利、国防等二十多部门和领域,应用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四是科技和人才支撑明显加强。人才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重点培养了一批测绘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基层技术骨干;测绘科技成果绩效显著,13项测绘成果获得省级行业优秀成果奖;测绘产业日益壮大,全市测绘资质队伍已达40家,20__年实现测绘产值达5000万元。20__年市国土资源局被国家人事部、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测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__年郯城县国土资源局被国家测绘局授予"全国市县测绘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行业广大干部职工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锐意创新、不懈奋斗的结果。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测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基础测绘保障机制尚未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特别是县域测绘投入不足,基础测绘薄弱。二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管理、更新、使用和共建共享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测绘市场存在不平等竞争、违法经营、侵权盗版现象,测绘公共产品不够丰富,测绘市场亟待进一步繁荣和规范。四是测绘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测绘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我们务必对这些问题高度重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特别在当前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测绘的需求越来越大,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测绘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为测绘事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带来了地理信息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测绘工作,坚持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强化自主创新和成果应用,全面提升测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性、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

一要把测绘作为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测绘是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行业,是准确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测绘成果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我们在制定发展战略与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要更多地运用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资源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进科学管理和决策。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测绘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牢牢抓在手上。

二要把测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测绘提供全程性和多方位保障服务。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需要以地理信息为基础平台,整合各类社会经济和人文统计信息,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和高效开发利用。在城市规划和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防灾减灾等方面,测绘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必须把测绘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纳入政府工作重要日程,深入开发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广泛应用现代测绘技术成果,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各行各业对测绘资源的需求。

三要把测绘作为培育经济增长的切入点。以测绘成果和技术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地理信息产业是新兴产业,是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之一,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增长快速等特点,已经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认真研究国家"扩内需、保增长"措施对测绘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优化测绘发展思路,及时调整测绘生产力布局,积极主动服务发展大局,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

四要把测绘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测绘成果涉及国家秘密,事关国家安全。地图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体现国家和政治主张。地理信息和现代本文来源:文秘站 测绘技术已经成为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反恐维稳能力的重要支撑条件。必须加强测绘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新时期加强测绘工作的重大意义,抓住难得发展机遇,不断增强做好测绘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措施,健全机制,创新管理,扎扎实实把测绘各项工作做好,做出成效,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突出重点,全面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测绘工作

当前测绘工作要围绕扩内需保增长,立足行业自身特点,准确把握测绘发展方向,积极作为,探索创新,全面推进测绘工作实现大跨越、大发展。在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全力保障经济发展测绘需求。充分发挥测绘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全力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服务。一是主动为全市重大战略实施提供保障。围绕全市"四市五城"战略部署,重点加强北城新区、涑河片区等重点区域测绘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及时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测绘服务。二是切实保障扩大内需投资项目测绘需求。为项目布局、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及时、可靠的地理信息;强化项目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为项目立项审批、动态管理、竣工验收服务。三是主动做好全市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测绘保障工作。全市每年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的村居约1000个,工程量大,任务艰巨,要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选址和建设提供现势性强的地理信息,推进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顺利进行。四是实施新农村建设测绘保障服务工程。加快实施"一县一图"、"一村一图",加快建设"数字村镇";充分 利用已有的0.3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资料和其他测绘成果,编制县、乡、村影像挂图、交通旅游图和区域地图。五是积极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引导多元资金投入,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地理信息骨干企业,加快地理信息社会化应用和产业化进程,促进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车载导航、手机定位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测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全面加强基础测绘。一是统筹开展各级基础测绘。开展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力争1:500地籍图和地形图一次完成,避免重复测绘和资源浪费,到20__年要实现1:500地形图全覆盖。充分利用1:500地形图,缩编或新测1:1000-1:5000地形图,形成系列比例尺基础测绘成果,满足城市规划建设、政府公共管理、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要。二是加强基础测绘规划管理。国土部门要会同发改、规划等相关部门编制基础测绘规划、计划,将基础测绘经费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财政预算。三是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按照统一设计、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实现对现有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完善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政策和标准,逐步建立纵向协同服务机制;发挥国土资源测绘系统的整体合力,为各级地理空间框架和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丰富、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四是加快推进县域基础测绘。尚未开展地形图基础测绘的县,要结合土地调查,抓紧启动县城和镇驻地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已完成城镇地形图测绘的县,要着手建设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基础测绘更新机制,确保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为数字县乡建设创造条件。五是建立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基础地理信息的快速获取与数据库的及时更新,中心城区和重点区域的基础测绘成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动态更新。

(三)着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立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国家、省、市、县互联互通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在线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积极构建电子政务、社会经济信息统计等方面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提升服务管理决策、城乡建设、土地资源调查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积极开展公益性测绘服务。建立测绘应急保障机制,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处置及时提供地理信息和测绘技术支持;开发各种基于地理信息的专题应用系统,编纂《__市领导机关用图》,辅助政府及有关部门管理和决策;积极稳妥推出公众版地图,形成面向社会大众的,可公开使用的公众版地形图系列,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基础测绘社会化广泛应用。三是完善"数字__地理信息网"运营机制。加快推进测绘成果网络化公益服务,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出行、购物、旅游、商务等需求。

(四)强化测绘统一监管。一是扎实开展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争取利用一年多时间,从地理信息的获取、提供、使用、生产、出版和传输等六个环节入手,依法规范和严肃查处无资质、超资质、违法提供和使用地理信息等行为,促进地理信息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二是加强测绘成果管理。严格执行测绘成果汇交制度,规范测绘成果管理和分发应用,依托门户网站定期公布和更新基础测绘成果目录,方便群众查询使用;组织开展使用测绘成果情况专项检查,建立使用测绘成果用户动态监管机制。三是强化地图市场监管。加强与工商、文化市场管理执法、海关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大对政治性问题地图、"三无"地图产品的查处力度,净化地图市场;深化国家版图宣传教育,同教育部门合作,将其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增强青少年的国家版图意识。四是强化测绘资质管理。严格测绘资质单位年度考核,量化测绘产品质量、信用记录、档案资料管理指标,考核结果作为年度注册和资质变更的依据。五是强化测绘市场监管。加强对房产测绘、地籍测绘、导航电子地图和重大工程项目等测绘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快建立测绘市场信用体系,落实测绘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完善测绘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引导测绘行业健康发展。六是加强测量标志管护。对辖区内的各等级测量标志进行实地核查并登记造册,制定维护方案;建立测量标志动态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强化日常巡查,及时依法查处破坏标志行为。

(五)加快推进"数字__"建设。一是构建平台维护和数据共建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快"数字__"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维护、更新、投入和推广应用,提高基础地理信息的可靠性、适用性与标准化程度,尽快形成分级管理、标准统一、种类齐全、互联互通的全市基础地理信息资源格局,打造标准、统一的权威平台。二是加快完成国土、公安两个示范项目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地理信息技术,记录、汇总、统 计分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管理和公安应急指挥提供直观快速的决策支持,推动全市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三是抓紧制定项目成果推广使用计划。依托电子政务建设,推动项目成果在政务网上全面运行;明确政府部门共建共享与互联互通的方式和责任,解决地理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封闭管理的问题。四是积极争取列入省地理信息空间框架建设推广计划。今年省里计划选取部分县开展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应用工作,要及早准备,力争我市符合条件的县列入计划。同时,要做好示范项目验收各项准备工作,确保12月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把"数字__"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为全国典型示范项目。

第7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测绘技术;联系;区别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标识码: A

测绘工作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前期性和基础性工作,在矿山测量、湿地测量、水利工程和精准农业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地理信息,是国家经济信息和其他行业专业信息的三维空间信息载体。为了能够掌握更准确、更全面、更系统的地理信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对我国测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测绘技术已经实现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可是为了符合我国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社会与经济,测绘技术由数字化向信息化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虽然,信息化测绘体系目前尚未成熟,但是已经显示出其强大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本文就依附于数字化诞生的信息化测绘技术,与数字化测绘技术之间联系做了详细的阐述,以证明信息化测绘技术并不是数字化测绘技术的重复,有特独特的优势。

一、我国测绘技术发展的历史

自测绘技术在我国诞生那日直至今天,以改革开放为分割点可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在计划经济市场体制的指导下,我国独立创立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传统测绘体系。改革开放后,为符合我国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全世界技术革命的推动下,测绘事业开始由传统体系向现代测绘体系转变阶段。其中,在这段转变阶段,我国的测绘技术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改革浪潮。一是,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完成了由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转变;二是,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开始向信息化测绘技术新阶段过渡。目前,我国正在积极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以形成比较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为目标。从而,使测绘工作能够为国家各项经济建设活动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做好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从数字化的定义可以看出,数字化测绘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测绘生产过程中结果数字化的过程,是针对传统非数字化测绘技术提出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的基础。

(二)信息化测绘技术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尽管目前我国对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定义没有明确的规定,可是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的它,除了拥有数字化测绘技术的优势外也具有其他特征优势。通过信息化的定义不难看出,信息化测绘体系,已经覆盖了地理空间信息获取、处理、管理、服务和应用的全过程,尤其注重对社会和经济的服务。

三、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关系

(一)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联系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化测绘技术。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本是社会经济信息化的要求,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是,要使生产力不断地发展,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正是信息化发展的技术基础。因此,信息化测绘技术,才会依附于数字化测绘技术诞生和发展起来,数字化测绘技术则是它发展的基础。

从技术层面来讲,其实两者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数字化技术,这与数字化测绘体系的技术基础是一样。只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实时有效地理信息综合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为了能够满足人们及经济发展的要求,需要实现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化,才出现了信息化测绘技术。因此,两者在技术层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区别

1、目标区别——从“生产”到“服务”

数字化测绘体系注重以测绘生产产品为主,将生产结果数字化;信息化测绘体系更加注重在数字化测绘的基础上,实现地理信息实时服务于社会与经济。要求测绘体系中的数据采集获取、数据处理生产和数据应用服务三个特征面向信息化,使地理信息更加具有社会化和网络化等特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经济。

2、信息“状态”区别——从“静态”到“动态”

数字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只是数字化的过程,不具有实时更新等流动性变化;信息化测绘体系对地理信息的获取和数据库的建设,讲究的是实时监测动态变化,并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由此开始了测绘体系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并且,信息化测绘技术将地理信息的实时更新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3、操作运行环境的区别——从“局域”到“广域”

操作运行环境,即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的网络运行环境。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的运行网络以局域网为主;信息化测绘技术,由于需要进行实时监测、实时更新地理信息,才能为社会和经济提供综合服务。因此其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依靠国际互联网,从而实现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流网络化和社会化。

4、服务对象的区别——“专用”到“公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测绘生产的数据和信息所形成的数据库系统,在一般的情况,只服务于本行业;信息化测绘技术获取的地理三维空间信息和数据,通过广域的互联网渠道将信息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点,只要想知道就能够知道。既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又扩大了服务范围。

5、信息服务社会化——“封闭”到“开放”

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使中国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广域的网络环境,实现了实时监测、实时更新。改变了数字化测绘系统以测绘产品生产为主的体系,逐渐向以社会服务为主的信息化测绘系统转变。同时,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和社会化,也使得测绘系统由内部扩展到了其他领域,完成了信息服务于社会的宗旨。

四、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

目前来看,积极发展信息化测绘技术以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是当前测绘事业最主要的发展目标。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构建,可依据其主要特征和信息化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基本组成部分或系统分支,再通过真正的工程项目来进行不断地完善和优化。尽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可能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五、总结

通过本文对数字化测绘技术与信息化测绘技术之间关系的详细阐述,使人们了解到两者在技术层面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信息化测绘技术在一些方面比数字化测绘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出现,既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高需求,也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同时,积极构建成熟的信息化测绘体系,不仅能够促进测绘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测绘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保军. 测绘新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7)

第8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杨维刚说,我国高度重视空间规划工作,各相关部门主导编制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推进相关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部门工作侧重点不同,规划协调程度不够,各种规划在同一空间背景下的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或多或少存在规划体系紊乱、规划数量过多、规划功能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杨维刚提出了自己的思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全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实行信息化条件下的规划合一已具备技术基础。当前,关键是要在统一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实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的协调。

“规划是一门集技术、艺术于一体的科学。一项规划的制定,不仅需要大量的创意,还需要各种技术来保证其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测绘地信部门现有地理信息生产、更新与服务体系,以互联网、电子政务网为载体,把分散在各地各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整合为一体化的公共地理信息数据体系,为政府、专业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一站式’地理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各部门分建共享、联动更新和协同服务的地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从而消除因分级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这就为实现三个规划的协调共享提供了及时、可靠、准确、统一的数据基础。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确保平台在规划制定中作为地理空间背景的唯一性和权威性。”杨维刚的话语之中透着迫切。

第9篇:地理信息测绘专业体系范文

[关键词]基础测绘,发展,测绘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5-0157-01

一、基础测绘的定义、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特征

基础测绘通过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诸多领域,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

1、基础测绘的定义

测绘是以计算机技术,光电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空间科学,信息科学为基础,以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技术核心。将地面已有的特征点和界线通过测量手段获得反映地面现状的图形和位置信息,供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和行政管理之用。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2、城市基础测绘的主要目标

(1)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基础测绘设施建设要形成以3S(GIS,GPS,RS)技术。4D(DLG数字线划地图,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EM数字高程模型,DRC数字栅格地图)技术产品和数字通信等技术构成的较为完善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2)加快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更新和数据库建设,重点是全面开展城市1:500――1:100000系列数字地形图更新和数据库建设以及地下管线信息系统,为建设“数字城市”奠定基础,开创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的新领域。(3)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更新机制,推进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勘测产品价格机制。

3、城市基础测绘成果的主要特征

(1)基础性:城市的建设发展,交通,农林,水利,土地,矿产,城建等部门的规划设计,都是以基础测绘成果作为平台。(2)公益性:基础测绘其服务对象是政府及各个部门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并为之提供及时,适用,可靠的测绘保障。(3)商品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除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基础测绘成果实行有偿使用,但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无偿使用。

二、城市基础测绘主要内容

基础测绘是指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的测绘工作的总称。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平面高程控制网的建立与维护,城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更新,城市地下综合管线的普查整测与动态管理,城镇地籍测量,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对立与维护等内容其中前三项是城市基础测绘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内容。

三、我国城镇基础测绘发展现状

国家基础测绘设施工程的实施,推进了由传统的纸质测绘时代迈向现在的数字时代的步伐。“数字中国”,“数字省(市)”,地理信息空间基础框架建立工程已经启动。目前,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已接近尾声,同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形成了1:10000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库和1:500的城镇地籍数据库系统,基本实现了测绘技术的数字化改造。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测绘领域,使得许多传统测绘技术手段与测绘信息处理技术都有了质的飞跃。

四、目前我国城市基础测绘存在的问题

(1)一些地方政府过度的追求经济建设,忽视了基础测绘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对基础测绘的意义认识不够深远,有些地方甚至没有编制基础测绘规划,更没有将基础测绘的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以至于信息化建设成果不能快速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由于一些地方测绘法制建设滞后,未制定完善的配套法律法规,加上政府缺乏对基础测绘的有效宣传,致使大众没有认识到基础测绘的作用,基础测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2)缺乏测绘数据共建共享机制。由于测绘数据的共享机制未完全建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企业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建设和管理的需要,自筹资金组织施测,造成同一地区不同单位重复测绘的现象,导致基础测绘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还造成测绘基准不同,技术标准不一,成果质量不均等现象。

(3)测绘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导致各地区测绘人才分布不均衡,部分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财力问题,对基础测绘投入少,造成基础测绘队伍经费来源不足,人才身沿海城市流失的现象严重。

(4)缺乏开发,创新能力。现阶段,我国的基础测绘仍然是劳动密集式生产,只是停留在对一些软件的表面应用上,测绘技术单位通过实地调查,数据采集,矢量建库而获得经济效益。而缺乏对数据的归纳整合,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咨询分析,辅助决策等服务。基础测绘新技术的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数据的采集,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软开发能力薄弱,与国外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着测绘事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5)基础测绘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测绘产品不够丰富,社会化程度不高,现阶段,我国的测绘主要应用在国土,城建等一些建设部门,并没有走入广大人民的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太小,同时,现有产品生产周期长,更新速度缓慢,种类少,致使一些用户使用比较困难,侵权盗版,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究,应急保障能力不强,基础地理信息现实性差,造成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后,不能适应应急需求。

五、对我国基础测绘发展的建议

(1)明确职责,加大宣传。(2)建立地理信息的共享工作机制。(3)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4)加大基础测绘的应用服务范围。大力推动基础测绘成果的应用,拓空测绘应用服务范围,推进大,中比例尺等测绘成果的广泛应用,努力开发网络地图,导航电子地图,影像地图等公共产品,加强电子政务地理信息平台,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统计地理信息平台,公共应急地理信息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深层次测绘成果的社会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