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基础技能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中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对于初学者尤其是基础较差的高职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实际的需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材选用及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法、实务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探究,旨在寻求适合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学生学好会计基本理论,掌握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会计基础;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会计基础》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理论,也是一种独特的经济管理方法,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职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会计类专业大概每年从普通高中招收700余名在校生,《会计基础》既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经过多年积累与实践,《会计基础》教学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形式上采用了理论加课内实训,但本质上依旧未脱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以及大面积的扩招,高职录取分数线和前几年相比已大大降低,相对应的生源质量下降,学生比较浮躁,很难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学习基础也更加薄弱。另外,现在的高职生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动手能力强。生源特点跟前几年相比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因此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必须相应改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尽快掌握学会计的基础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
二、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上教师常常一股脑的把知识塞给学生,师生互动少,教师只管自己讲明白,不管学生是否听明白,结果学生常常似懂非懂,一知半解。高职生从普通高中迈入大学校门,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务经验,《会计基础》课程无异于天书一样。如果继续采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可能很多学生还是无法很好的掌握会计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结果是课程结业考试时很多学生不及格,会计从业资格证通过率低,或者即使通过了结业考试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生也并没有掌握会计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会计核算的本质,而仅仅是死记硬背的结果,无法跟实际结合起来。上半年笔者便碰到一个典型的事例,2015年毕业的会电专业的一个女生(已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在一个小型公司找了一份会计工作,因为公司原来没有正式的会计,财务混乱,老板让女生重新建账,做一下收入费用明细及各产品利润率,该女生顿时陷入迷茫不得已背着笔记本电脑、大大小小的简易账薄回学校找老师请教。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令该女生晕头转向的问题其实都不复杂,很多都是《会计基础》课程中所讲的最基础的会计理论和核算方法,如权责发生制、利润的核算、记账凭证的填制等。也许女生在听课的时候,都明白了、理解了这些会计的基本知识,可一遇到真实的账务处理,还是慌了手脚,虽然她已经学过了《会计基础》,学过了《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的会计课程,甚至还参与过课内模拟实训,但对实务中发生的简单业务及事项,她却还是茫然失措,不会分析,不会处理,无法做到把课堂上的知识与实务无缝对接。造成很多学生不及格或无法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一项应该是当前的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强灌硬塞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的本质,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改革《会计基础》课程现有教学模式,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
三、《会计基础》现代教学模式探究
(一)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工作的基石,也是会计领域的敲门砖,学好《会计基础》课程是会计类专业学生的首要任务。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学生必须建立会计思维模式,学会会计分析、会计核算方法,明白会计工作的实质、内涵和作用。俗语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具备了会计思维,学好了会计的基本理论,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是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还是实际工作中复杂的业务处理,都会迎刃而解。帮助学生建立会计思维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便是为学生解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2张小小的报表,足以体现会计工作的职责、目标,会计理论架构以及会计的实质。通过对报表的解读,帮学生建立会计思维,使学生加强角色意识,树立会计理念。使学生真正明白会计工作的内涵:会计工作是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确认和计量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会计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建立会计思维和掌握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选取方面,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重点突出。最好以工业企业工作过程为核心,以建立账薄-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为主线,内容不宜过难。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会计从业资格证编写组编写的《会计基础》教材,架构清晰,内容简练、完整,重点突出、易于理解,是一本非常好的会计理论教材,但该书中业务处理部分习题太少,如果配已相应的实训教材,便非常适合初学会计的高职生学习。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练式”教学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理论讲授为主;而“教练式”教学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计基础》课程涵盖了系统的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教材往往分成模块讲述,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下经济业务处理、会计凭证、会计账薄、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以及财务报表等,内容繁杂,不成体系,如果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分模块教学,极易使学生陷入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状态,即学生学习某一模块的过程中,常常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并不能理解这一模块在会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学得稀里糊涂。往往一本书学完之后才明白,会计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会计理论和基本的核算方法,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简单一句话,学生要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内在勾稽关系。采用“教练式”教学法,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根据每一模块设计工作任务,每一工作任务都要体现出账、证、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天天有收获,这样学生学的明白,学的开心,在实务工作中也才能得心应手。例如“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模块工作任务设计。本模块可分3次课完成,每次课90分钟,第一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第二次课: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体现企业财务成果的三大要素的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利润表;第三课;借助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掌握会计恒等式。以下仅就第一次课教学设计做简单介绍。1.教学目标通过模拟经营企业,使学生了解、掌握能体现一个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概念及特点,并初步了解资产负债表。2.教学过程(85分钟)教师布置工作任务:每4~5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组成一个制造业企业,小组成员分别担任CEO(总经理)、财务总监、生产总监、采购及销售总监。小组成员共同为企业命名,并设定企业的目标(时间为10分钟左右)。
假设企业现在有1000万元资金,小组成员经过讨论可对资金进行规划安排,比如购买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等(时间为15分钟左右)。安排生产经营,提示学生资金短缺时,可以申请一定额度贷款(时间为5分钟左右)。教师引导各小组学生总结能体现本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有哪些,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小组选一名代表发言(5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每小组发言时间不超过2分钟左右,本环节为30分钟左右)。教师点评各小组发言,并总结体现财务状况三要素的概念及特点(10分钟左右)。让学生填制简单资产负债表(7分钟左右)。教师就各小组资产负债表进行点评、总结(8分钟左右)。3.考核学生打分占总分的70%,教师打分占总分的30%;仅90分以上及80分以上设一定比例,其他层级不设比例。如90分以上的小组占20%,80分以上的占30%。其他层级共占50%(5分钟左右)。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仅仅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在模拟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了体现企业财务状况的三大要素概念及其特点,初步了解了三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教练式”教学方法,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建立会计理念和会计思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典定了良好的基础。就《会计基础》课程而言,每一个模块的学习,最终都要归结到填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上,在每个模块的学习过程中,都让学生尝试和报表相连接,使学生有天天在做账,天天做不同的账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账、证、表之间的关系,和以后的会计工作做到无缝对接。
四、综合模拟实训
模块教学,虽然会让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中的每个环节都有较为透彻的了解,但不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整体架构的把握。为了建立会计思维,树立会计理念,在完成《会计基础》课程中所有模块学习之后,应当组织学生进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即让学生亲手完成建账-填制凭证-登记账薄-填制报表的整个过程,对所学各模块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实践,进一步提升实践技能,明晰会计理论的整体架构。《会计基础》是从事会计、财务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课程,是会计领域的门槛儿,因此必须重视《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只有尽快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高职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帮助学生树立会计理念,为会计类专业高职生学好会计基本理论,提升会计基本技能典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莺.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9).
1、新课改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现状
(1) 理论与实践教学分离
站在客观角度来说,会计专业属于“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学科,会计制度处于动态变化中。基础会计是财经类中职院校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专业基础课程,涉及方面较多,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但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基础会计教学效果并不立项,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没有围绕课程内容,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毕业后,无法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2) 教学方法单一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作用下,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师生、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站在理论层次客观分析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多样化操作方法,再借助某些和课程内容相关的例题进行论证,给学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下,学生真正吸收、掌握的知识点并不多,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兴趣不高,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而这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不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新课改下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途径
(1) 优化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程序
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必须与时俱进,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顺利全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在讲解课程内容中,教师要以专题为基点,展开课堂教学,讲授完某知识点,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询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资料,通过各种形式有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借助典型的例子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错账更正法”为例,在学完该章节内容后,教师要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查找各自登账错误,指出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更正方法更正错账。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围绕课程内容,明确其教学目标,科学设计会计基础各教学环节,确保一系列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以“借贷记账法”为例,教师要根据新课改下大纲具体要求,结合教材以及教参相关内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促使该堂课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化,教学要求更加具体化。在该章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其多方面目标,便于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在知识目标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识记借贷记账法的关键性概念,准确把握其特点,清楚会计分录编制的具体要求。在能力目标方面,学习该章节内容后,学生能够将借贷记账法灵活应用到实践中,能够正确编制简单化的会计分录,在提高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基础上,培养其发散思维。在德育目标方面,借助该章节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规范操作。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中职生各方面水平,结合“借贷记账法”章节内容难易程度,明确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效突破,掌握必要的会计技能。此外,教师要根据“借贷记账法”内容,优化完善教学程序,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学习这一章节内容。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第一、实训教学法
就实训教学法而言,是指有效转换课程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多个项目,以此为基点,展开课堂教学,顺利实现班级学生全程参与,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注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实训项目和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利于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构建全新的会计知识结构体系,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同时,实训项目的设计难度较大,对专业教师的要求相当高,必须涵盖某一阶段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目标,要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分析班级所有的学生已有水平,模拟真实化的问题情景,促使学生优化利用旧知识的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知识点,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迁移知识。
以“筹集资金核算”为例,在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促使枯燥、乏味的课程内容更加直观、形象,降低章节内容难度,确保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已有水平,巧设问题情景,层层递进,引出新课题内容,坚持层层递进的原则,科学划分章节教学内容,使其成为多个学习项目,比如,筹集资金的多样化途径,撰写会计分录,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完成对应的学习项目。教师只需要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并科学划分该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比如,接受实物、无形资产投资按双方协商价记入“实收资本”账户,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准确掌握差异性账务处理方法,有效突破章节教学重点与难点。
以“原始凭证”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设计实训项目,引导他们亲自动手制作会计相关岗位原始单据,使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清楚当下会计一系列岗位具体要求以及多样化业务活动中开出的发票、单据,准确把握原始凭证、账务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会正确填写各类业务活动下的发票与单据,充分发挥他们各方面技能有效解?Q实训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准确把握新的知识点。
第二、案例教学法
就传统“基础会计”而言,主要由会计科目、复式记账、设置与登记会计账簿等组成,难度相当大。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普遍化,借助具有代表性案例将抽象、复杂的会计知识呈现出来,促使班级学生处于真实的会计情景中,巧妙利用多样化的辅助手段,比如,图表、计算机,引导学生自主操作,分析与解决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促使班级学生更加准确、客观地理解课程内容,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以“会计等式关系”为例,在同一资金方面,资产、权益二者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相关内容为切入点,选取适宜的案例,比如,某地区集团公司想要创办原料子公司,在创办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第一问题是什么?在提出该问题之后,教师要多角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创建的下属原料公司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但如果资金不足,则需要向外界相关金融机构借贷。在分析探讨过程中,可以知道资金来源的渠道并不单一,会形成不同的权益,如果是投资者投入,将形成所有者权益,如果向债权人借入,将会形成债权人权益,属于负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一步巧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在筹措到资金之后公司将如何科学利用,引导他们相互探讨,比如,购买各类原材料、购置机械设备,这便形成资产。这样学生便能准确理解“资产、权益”概念,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清楚二者属于同一资金的不同方面,准确理解相关的会计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此外,教师还要将“案例练习”落到实处,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凭证、账簿为切入点,安排相关的演习项目,让他??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收款单位、付款单位开户行,角色互换的基础上,熟悉实际工作中各环节具体操作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引导他们积极探讨对应的案例,要巧妙设计多样化的案例,比如,变换式、发散式,引导他们准确理解相关内容,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科学撰写关于案例的分析报告,有效总结教师提出的案例,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在案例教学法作用下,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
(3) 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就中职基础会计而言,实践性特别强,部分课程知识难度较大,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不能过分注重理论教学。在中职会计基础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做好铺垫。以“生产过程的核算”为例,教师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方法,引导其准确理解“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这两大概念。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各方面能力,巧设问题情景,比如以班级为例,支付的1200元饮水费需记在谁身上,在学期结束之后又该如何分摊班费,而在分配班费过程中需要采用何种分配标准,让学生在探讨这一系列问题中准确理解该章节内容,准确理解“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在此过程中,班费便是“制造费用”账户,而“生产成本”账户等同于班级学生分配到的费用,便于学生准确理解“制造费用、生产成本”两大重要概念,准确理解两个账户各自的性质,二者间属于何种关系,灵活应用对应的公式,即制造费用分配率 = 本月制造费用合计 / 分配标准之和,以计算结果为切入点,科学编制建立在“制造费用”分配基础上的会计分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要注重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注重校企合作,根据该专业学生学习情况,每学期结束后安排相关的实训,使其尽早熟悉会计相关岗位,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掌握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的变化,转变原来的职业院校会计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其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地就业。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使其在以后的就业中成为一名更加合格、优秀的会计工作者。
1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1.1 职业院校会计职业培养目标定位现状
职业院校的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制定相应的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使人才的类型符合社会相关职业的实际需求。不过在现阶段的职业院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普遍都缺乏相应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思想,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与实际市场的需要并不协调,学生自身也不能及时地形成正确的职业目标,没有对自己以后的就业发展等问题进行职业规划。这种职业发展目标的缺乏,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难以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在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培养理念的基础上,才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1.2 教学模式比较落后,课程标准不统一
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展职业教育时,采用的依旧是传统的教育模式,即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则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方法陈旧。[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主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职业的会计工作者,以往的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在理念与方式方法上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中通常都会出现偏重理论知识的情况,相关的实际技能的训练活动非常少,从而学生掌握的会计实践技能缺乏不断的提高与进步。另外,统一的课程标准可以为相关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与指导,让实训教学能产生充足的教学成效。但是,现阶段我国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往往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编制的教材质量水平不相同,与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以及职业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都不符合,使得不同的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1.3 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与实践脱节
通常职业院校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都设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但是,都是以传统的实践方式为主,与实际行业运行中的具体工作内容不一致,出现了会计实训教学和实际工作业务要求相脱节的状况。比如实训教学一般都是以语言资料实施的,但是实际的会计工作需要将票据作为主要依据,没有教学中使用的那些语言资料。另外,教师在会计专业的实训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去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训活动,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造成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把所学知识正确地应用在实践之中。
2 就业导向的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分析
2.1 实现会计实训教学体系与设施的不断完善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职业院校中的会计实训教学都缺乏一个完善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难以给实训教学提供良好的条件,为了推动会计实训教学的发展,就应该制定出完备的实训教学制度和体系。[2]在相关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可以依照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会计教学中的要求,对本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编制与完善。同时,在开展会计实训教学时,按照相关的会计规章制度的要求与变化去对自身的教学内容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实训教学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可以同时传授给学生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使学生掌握实际的市场变化情况。在实训教学的配套设施方面,职业院校可以借助外界企业的力量,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良的实训教学平台。
2.2 强化职业院校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是按照技能课程要求进行的会计人员需掌握某方面能力的专门训练,让学生可以熟悉有关操作流程与方法。首先,点钞与传票的技能学习。[3]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点钞的指法与技能是学生应掌握的基本内容,还需要按照单纸或多纸的情况去正确地应用不同的点钞方式。学生在会计工作中还要学会使用点钞机器去分辨货币的真假,使用键盘正确地录入相关数据。其次,学生在会计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票据、凭证以及账目等内容,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重视对不同票据、凭证的基本要素、记账等内容开展教学,让学生在面对实际的工作时可以熟练操作相关的会计账簿与报表的填制、审核等工作,让学生可以很好地熟悉实际会计工作的会计核算的具体流程。
此外,还需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初级的会计实务,在中小企业中,其固定资产、资金结算、业务核算等日常工作以及结算中收入确认的账务处理、报表的编制等工作要求的会计核算方法与操作技能,是教师开展会计实训教学的重点内容。[4]最后,就是对学生的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能力展开实训教学,对学生掌握的基础技能进行不断的训练提升,让学生的基础技术能力得到不断的增强,使其更好地理解会计专业包含的各种基础知识,更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2.3 加强职业院校会计综合技能的训练
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在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可以为学生会计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条件。其中会计综合技能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基础训练的前提下,职业院校学生的会计实践技能状况,需要结合会计工作需要的不同类型的技能相互结合,使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获得进一步的进步,学生的整体会计专业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需要把分岗实训与综合实训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分岗位实训,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中的不同岗位进行熟悉,了解岗位具备的职责要求与业务范围。分岗训练之后再进行综合岗位训练,学生去独立地完成所有的实训工作。在教学中,应该选择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实训资料,让学生尽快地熟悉会计工作的基础内容,提高学生工作的自主性与独立性。
另外,就是实现手工账实训与电算化实训的结合。通过手工账的实训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的工作流程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进一步地去理解会计工作的原理。通过电算化实训则是时代与市场发展的要求,在实训中可以总结出两者的不同,让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增强。此外,还可以建立校内的记账部门,把模拟实训与真账实践相结合,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真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真实的会计岗位所包含的各种操作内容与流程,增强学生对实训教学的积极性。
3 结 论
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比较看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才能将会计的实际作用发挥出来。当前的会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应该积极地改变这一现状,以就业为导向,重视职业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开展,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操作中更透彻地理解理论知识内容,利用实训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更好地应对将来的竞争,也能促进职业院校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作用就是为学生传授知识,解除疑惑,并且教师一直是处于主导地位,基础会计中主要介绍的是最基本的借贷记账法,主要是通过编制会计分录以及登记T字账来进行知识的掌握。对于入门同学而言,会计所讲述的只是太过抽象和复杂,尽管教师一直在滔滔不觉的讲解,但是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对于这种情况,应当以观念的更新带动教学手段的更新,提高课堂授课的质量,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对于学习更加有积极性。
二、引导基础会计教学转向仿真化和技能
会计专业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复杂和体系性过强的特点,学生很难对会计基础教学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所以本人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角度解决该问题。
(一)借助案例引导学生了解会计工作具体流程
案例教学当前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较强的学科,将案例引入会计专业教学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的探索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显著提高其职业能力。案例教学主要是指借助当前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对某个案例进行判断、分析和解决。案例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好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内化知识、主动学习、综合分析然后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在学生以往学习的知识体系中,并没有会计相关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考虑实际情况而进行生搬硬套,直接生涩得进行会计专业相关概念的讲解,那么学生一定无法理解所传授的知识。所以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所营造的情境,引导学生如何使用会计语言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生产情况进行记录、计量并且形成报告,培养学生对于企业所产生各项信息进行处理最终形成各种凭证及会计报告的能力。让学生对于会计相关工作有一个较为直观和基本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学的内容。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内容以及学时进行较为明确的分析和安排,对案例进行认真的选择,从而可以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效果。
(二)借助分组讨论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更为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教师可以在基于教学大纲以及实际授课内容并且参考该堂课相关经济业务及会计核算方法的前提下进行讨论主题的精心设计。首先是上课之前让学生准备好各种相关材料;在上课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且对讨论结果进行评定、总结和展示。适当的课堂讨论可以让所有的学生在进行相关资料的准备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逐渐的提高,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因为自由表达自己的各种见解,从而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以工作情境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环境
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当强的学科,单纯的从理论角度进行会计技术教学,很可能会让学生只会纸上谈兵,所以本人认为会计基础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去学习,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由于会计的分工和制衡等原因,所以在实际的企业中,会计的相关工作都是采取岗位分工的模式,因此在构建工作情境的时候,也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其中每组都有出纳、会计、审核和会计主管,并且定期进行各个岗位的轮换,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需求。
三、真正实现会计专业课程的规范教学
想要实现基础会计课程的创新教学,就需要先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并且形成特定的教学规范,此外,教师的自身素质还需要尽快进行培养和提高,如此才能提高基础会计专业教学的效果。
(一)通过制定相关的教学规范对教学方法体系进行约束
在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缺乏统一的控制,那么不同的教师在进行同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会采取不同的标准,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参差不齐,。所以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规范文件,诸如统一的课程标准、实训项目书以及教学进度表等等,并且据此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此外,教师需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总结近期教学工作,并且寻找教学方法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给予讨论解决,从而实现教学方法的突破创新。
(二)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无论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进行课程体系的规范,都是在围绕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进行的。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规范课程体系,可以保证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可以充分应用在高职院校所学习到的各种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所以在进行基础会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将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牢固掌握,这就需要教师不仅需要明确如何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还可以较为娴熟的进行专业操作。
关键词: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
教材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是组织教学最主要的依据,教材决定了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对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高专使用的会计教材在内容与结构体系上大多套用本科或普通会计专业教材,缺少职业教育特色,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实践能力与管理能力的会计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及社会对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基础会计》作为会计学的入门课程,课程目标和内容设计既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会计学的基本印象,又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否为其将来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一本优秀的《基础会计》教材在会计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为此,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教材的对比及国内教材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对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一己之见。
中外《基础会计》教材对比及启示
教材培养目标的比较国外教材普遍认为,学习第一门会计课的大多数学生是会计、商业、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制作、阅读、分析、解释财务报表和内部管理报告。会计的基本目标是为决策提供信息,《基础会计》课程的目标是介绍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基本原理,使学生成为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的明智使用者,并广泛培养学生的各种会计能力。国内教材的出发点是帮助初学者掌握“三基”,即会计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为初学者学习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教材结构的比较国外教材的结构安排主要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在每章的开篇提出本章的学习目的,作为教师布置材料和学生预习的基础;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学习目的会重复出现,用于帮助教师讲述知识,帮助学生理顺学习知识的思路;每章的练习、问题与案例是学习目的的具体应用;要点小结、相关新名词和术语及复习思考题帮助学生复习每章的知识。其结构还有两大特色,一是每章开始为学生提供一个企业的实例并引用该公司经理、投资者或企业所有者关于该章主题的精辟论述。学生学习时可将实例贯穿于每一章的始终,将会计与企业的实际决策紧密联系在一起;二是书中的作业材料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复习思考题、练习题、能力培养练习及分析案例等。国内教材的结构安排常常忽视学习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开篇直接进入正题,不利于学生带着问题目的明确地进行预习,理解力较差的学生更是难以掌握课程的重点;教学平铺直叙,学生难以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学习目的无从体现;习题也多是对已有知识进行提问或是教材中例题的简单重复,难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及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借鉴国外教材的先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教材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一是教材改革必须体现培养目标,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的编写应该体现两个基本目标,即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与《基础会计》教学目标。二是教材的结构安排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满足阶段性的教学目的。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割裂传统会计教学通常采用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偏重理论讲授,而对实践环节重视不够,但教学过程简便易行,故至今仍是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学科具有更强的社会实践性,要求培养对象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技能,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引入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通过对会计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现行会计实践教学的薄弱状况。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较低,通常是先进行理论教学,后进行实践教学,这就人为地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教学的效果。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大“瓶颈”就是缺少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会计理论教材重理论轻实务传统理论教材在结构体系上按照先理论、后实务,理论为主、实务说明的传统模式设计,过分强调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逻辑与人类获得知识的认识规律。多年来,《基础会计》教材的惯用结构是开篇阐述会计的本质、对象、特点、前提、原则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然后阐述会计实务,理论与实务的比例严重失衡。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基础较薄弱,缺少生活经验与社会实践知识,先讲理论,后讲实务,学生由于缺少实践认知,对理论不易理解掌握,又因为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而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影响,结果是部分学生在进入实务学习之前就对会计学畏惧厌倦,引不起兴趣。
会计实训教材任务化现有的模拟实习教材大多为实习而实习,目的性不明确。首先,部分模拟实习教材自成体系,与理论教材衔接不够;其次,教材中运用的模拟资料与会计工作实践脱节,且大多采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实习材料,与实际的证、账、表原型差异较大,既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提高;再次,教材中缺少作业指导。由于学生实训多安排在理论学习结束以后,甚至是毕业前这样的“理论模糊期”,并且理论教材本身缺少实际操作要求及实际操作案例,导致学生实习无从下手,使学生的实习复归“教师讲、学生记”的课堂教学模式,失去了实习的意义。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改革的基本思路
体现市场经济与高职教育特点,界定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会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会计教学的首要问题,直接涉及课程设置的侧重点,决定着课程的深度与广度。高职高专会计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为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人才,要使学生在校期间系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重点掌握财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够较快适应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能够独立从事会计实际工作。
遵循“实用、够用”原则,确立《基础会计》的地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和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在教材内容安排上多有重复。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理清会计专业知识理论框架,确立《基础会计》的地位。《基础会计》应重点阐述现代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从而使之真正成为各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铺垫与方法准备。
贯彻理实一体化思想,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1)要突破传统会计教学方式。传统会计教学以文字表述业务知识,以“丁字账户”讲解会计处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理实一体化教材应建立一种“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新型会计教学方式。(2)要突破理实分立。现行的理实结合方式主要是先理论、后实践的时间分立模式,这种模式有优势也有弊端,其重大缺陷在于与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不相适应。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实践――理论――应用的结构特点,将理实融为一体,按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再运用于社会实践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3)要突破传统教材理论体系。现行会计教材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应用知识主要是会计分录与“丁字账户”讲解,实训教材主要是模拟公司业务处理,与理论相脱节。理实一体化教材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更多地运用实际案例、实物资料、实际业务信息,通过实践归纳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材基本框架设想
《基础会计》教材整体结构体系框架《基础会计》教材在结构体系的设置上应力求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遵循“理实相融、理实相佐”的原则,避免过多抽象化概念的理论堆砌。笔者认为,其结构体系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会计发展与应用及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的社会环境、研究对象、功能与目标,熟悉会计核算主要方法的内容与初步运用。第二部分是会计载体与账务处理程序,以账务处理程序为主线,阐述会计实务处理的专门方法与程序,完成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的证账表的会计循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为后续会计课程的学习奠定认识和能力基础。第三部分是企业核算运用,通过实务案例系统演示手工操作下会计核算过程及证、账、表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其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升华,加快由学习型角色向实践型角色转换的速度。第四部分是会计基础工作,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基础,阐述会计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以及会计行为的约束系统,引导学生对理论与实务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实现理实相融。
《基础会计》教材的内部结构框架《基础会计》教材的内部结构应配合会计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在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通过实务导入、理论归纳、要点小结和实务训练,强化学生的知识积累过程,具体可参照国外教材的结构特点进行布局设计。第一,在每章开始明确学习目的与重点,在论述到每节内容时,进一步强调该节的重点内容。第二,除了以文字形式明确目的外,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实际案例及实物资料引入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学习,刺激学习兴趣。第三,对概念性、观点性、结论性的知识以特殊字体加以强调,突出学习重点。第四,在结尾对重点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与开头相呼应。第五,复习思考、练习题中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除了覆盖应掌握的知识点以外,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性的案例展开讨论,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材结构若能按上述体系设置,不仅可使学生在形象、具体、可感条件下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与实际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会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 基础会计 教学 效率
《基础会计》是财会专业的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的基础,也是中职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因此,经济及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这门课程。从课程本身的特点来看,《基础会计》课程既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对于中专学生的学习基础而言,很多学生认为对《会计基础》的入门较难。因此,在《会计基础》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入门的引导、启发,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对它产生兴趣。中职学校的学生处于充满幻想的思想状态,只要正确地对课本内容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学习《会计基础》的轻松氛围,以及充分的让中职学生认识到学习《会计基础》的重要意义,就一定能够为我国的会计事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一、《基础会计》的教学过程应当理论联系实践
当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材,可以用五花八门,玲琅满目来形容。笔者认为,要做好《基础会计》的教学,首先需要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该教材一定要符合中职学生的特色。在选好一本适合学生教材的同时,在如何优效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教学上,必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全面系统地处理《基础会计》专业课程。
首先要抓紧对“会计理论体系”的教授工作。“会计理论体系” 可以概述为,当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已设置的会计账户,用借贷记账法填制并审核会计凭证,并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期末通过成本核算和财产清查,根据相关记录编制会计报表。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把握好《基础会计》教材的知识体系,将课本上的会计专业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将自己的知识再艺术性地传授给学生。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适时调整授课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笔者积极地将“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用于课堂教学,坚持“做中学,做中教”,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实践的能力,努力打造高效率的课堂。
第二手抓“会计实务操作”,可归纳为“证、账、表”、确认、计量、记录经济业务填制或取得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及明细账编制会计报表。
二、对《基础会计》进行授课时应当具体讲解抽象知识点
由于《基础会计》的有关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名词术语多,抽象性强,因此必须讲究教学方式,把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学生易于接受。如介绍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原则。其中,借贷记账法是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借贷记账法呢?首先对于“借”和“贷”两个字,笔者不是从书本出发,给学生两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这样讲述,“借”和“贷”这两个字在这里没有实际意义,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借进来”、“贷出去”等意思,就像人的姓一样,没有实际意义,如一个人姓“高”,但他不一定很高,可能很矮,一个人姓“白”,但他不一定很白。会计中的借贷和一个人的姓一样,我们不去追究这两个字的意义。这两个字只是用来作为记账符号,至于什么时候记入借方,什么时候记入贷方,要根据这个账户所属的性质和增减情况来判断,然后对借贷的内容进行总结。借方登记资产类账户的增加、费用成本类账户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减少、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的减少,贷方登记资产类账户的减少、费用成本类账户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增加、收入和利润类账户的增加。最后再举例说明借贷记账法的运用。借助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给学生一个鲜明的印象,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
三、务必落实实务操纵课程
对《基础会计》的教学务必要落实会计实务操纵的课程,会计课程是一门操纵性极强的课程,要想学生真正对会计课程产生兴趣,必须在平时的授课中,多增加实务课程的授课,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的会计操纵感受到会计学科的魅力。加强落实实务操纵课程,必须重点强化会计实训和会计软件的应用,不断提高学生帐务处理能力。为此,要多鼓励学生多做有关手工模拟和电算模拟并行的训练任务,这可以使得学生对《基础会计》中所学知识有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解,取得了非常理想的实训效果。再次基础上,学校还应当创造条件,派遣学生到企业去顶岗实习,让他们亲身感受会计工作氛围,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并且在不同的会计工作岗位扮演不同的角色,真正通过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也提高了其对会计工作的适应能力。
四、正确认识中职学生特色,因材施教
中职学校大部分学生没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在家庭、学校、社会上压力大、自卑感强,由于在初中阶段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独立思考问题,对老师的依赖性非常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为此,他们当中有很多同学因为得不到老师的正确评价而无法发现自我,激励自己,陷入了迷茫、厌倦甚至是逃避学习的漩涡之中,失去了学习的乐趣,更失去了追求成功的信心。因此教师在教授《基础会计》课程时,应该注重中职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引导,会计这门学科,专业性、实用性较强,要鼓励中职学生敢于喜欢会计专业,乐于学习会计专业,最终可以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位。
参考文献:
[1]娄香莲.中职教育[J].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2]刘胜.会计基础教学与研究[D].河海大学,2011.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会计是学生们普遍难以接受的一门学科,因为会计基础这门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相对复杂,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相对较差,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缺少相应的兴趣,因此当前会计基础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普遍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普遍采用了微课的教学方式,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方式是具有一定实践意义的,就目前看来具有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微课;微课设计;微课导入
所谓微课教学,重点在“微”字,也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时间最长为10分钟,与传统的教学时间相比,学习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并且是以教学视频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的,在短则5分钟,长则10分钟的教学视频中,教师将本课的重点展示出来,减少了其他环节的学习,达到短而精悍的效果。在一堂微课中重点解决一项教学难点,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教学视频方式的另外一项优势在于当前的科学技术如此发达,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下载的方式对视频进行反复的观看,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教学重点的印象,有助于学习水平的提升。
一、高职院校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会计基础教学是一门重视基础性学习的学科,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上来说,却不足以将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为这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例如负债、资产以及记账法等,单看名字就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必说在课堂上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学习了,学生无法有效的记忆这些抽象性强的概念,进而也就造成了学习成绩差,不能应用在实践中等等问题。即使有些学生认真听课了,但是如果没有得到应用,也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遗忘。会计基础是学习会计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如果这门课程没有入门,那么对于后续的学习影响是极大的。所以传统的授课方式正在受到极大的挑战,要想突破传统的枷锁,就要采用全新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此外,在接受会计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存在于两个不同的对立面上的,教师重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兴趣并不在学习上,经常在课堂上窃窃私语、打盹,这些现象在课堂上时有发生,教师虽然有心,却苦于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因此造成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被激发出来造成,如果能将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向协调一致,那么效果会得到很大的好转。
二、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为了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微课这一形式普遍在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凸现出来。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将教学的重点集中在10分钟以内,教师以视频的方式将教学重点讲述出来,其中选题应该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难度适中,重点将某一问题清楚的讲述出来,这样就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短时间的范围内,实现了“短而精悍”的特点。视频的录入可以专门选择在会计机构进行,这样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更加便于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以“试算平衡”为例,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一个难点,教师可以根据微课的教学手段,以视频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解,由此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反复的学习观摩,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在微课导入的过程中是一个教学难点,以为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所以不能为导入环节留有太多的时间,因此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应该尽量短,几句话代入就直接切入正题。在选择导入的方式上,以提问引起人们的思考是一种主要的方式,例如教师向学生提问关于原始凭证审核的相关问题时,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正题,有助于在实践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
完成导入的设计后,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具体的教学过程,对此教师应该以一条教学主线为基本原则进行设计,在这条教学主线上,应该做到有主有次,从浅入深的进行学习。这是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的,笔者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注重重点,例如在学习原始凭证的过程中,在微课处理上应该重点强调的内容是审核的要点,进而探讨审核过后是如何处理的。二是在提问环节的设计中,应该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与学生共同完成提问环节,用这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以及成功感。三是在语言方面应该要精练易懂,在感官以及听觉上达到协调的配合,由此进一步提升学习的感染力,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帮助。此外还应该注重知识的连贯性以及对学习内容的总结,在复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最终确保他们真正的理解了学习内容。
三、高职会计基础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因为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教学工作也应该有所突破,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并且这种视频的方式并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带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采用微课还能够弥补高校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微课课程,集中优秀教师资源和企业一线人员共同设计微课内容,拍摄视频,将微课在网络上共享,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观看,从而弥补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记录和学生提交的作业,促进学生学习,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学生自学微课内容后,完成相关作业,学校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记录和学生提交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在高职院校会计基础教学中的运用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因此可以在更多的高校中开展起来,本文对这一教学方式进行了基本的论述,希望能够进一步开拓相关会计教学工作者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荣敏.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03).
[2]马红梅.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手工账务处理; 同步; 中职; 专业业务技能; 实训
1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必要性
计算机应用已经在各行业普及,要求财会专业学生要与时俱进,在熟悉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同时必须掌握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方法。要实现上面的要求,就有必要在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学中,将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1)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会计工作也从传统的手工方式步入了电子化、信息化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内涵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结果,是会计发展的方向,是会计工作者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说,掌握了会计知识,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不等于掌握了电算化账务处理。所以,会计工作人员有必要从两种知识技能的区别和联系等方面去全面掌握。
(3) 目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最后会计综合实训课教学中,较多进行手工化账务处理的教学,不大重视同时进行电算化综合实训,电算化只是作为一门学科另行教学,而没有真正纳入到最后的综合实训课中。因此,就会使学生在对这两种方法产生认知上的偏见,认为只要熟通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学了电算化知识,就能两手都会。或认为,普及电算化了,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已无必要。WwW.133229.CoM可见,在综合实训教学时没有对手工和电算化同时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掌握和运用这两种知识与技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对学生今后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从上述分析看,中职学校财会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 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 ② 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 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所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因此,应将两种账务处理实训同步进行,分析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及利弊,让学生了解它们是相通的。在相互结合、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升华。
通过实际的对比操作,不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化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的实施
要实现两种账务处理同步实训综合教学,首先,要做好相关的组织、计划工作,包括实训场所、实训设备、实训教材、实训财务软件、专业指导教师等。实训教材资料最好由教研室根据会计综合实训教程的要求组织确定。其次,做好实训前的动员,让学生了解实训的目的、意义,实训的总体安排、要求、措施,明确责任、任务、进度等情况,使学生感到仿佛处在真正的会计工作岗位上。在具体教学中,要随时注意两种账务处理的相互比较,使学生能清楚地理解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共性和区别,归纳、总结、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
通过同步实训对比,使学生明白会计电算化是传统手工化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并没有改变传统手工会计核算的原理和基本程序,即会计核算仍然要经历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一基本过程,其核算结果应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1) 运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以算盘或计算器为运算工具,以笔墨为书写工具,通过纯手工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慢、准确率、效率低。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为媒介,通过人、机对话实现会计核算,运算和记录的速度、准确度高。
(2) 数据处理过程不同。手工会计的技术方法虽然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但其基本方法、原理和操作步骤都没有本质改变。而会计电算化由于采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算速度快,整个核算(运算)过程形成了一体化,是在传统手工会计基础上实现的一次技术飞跃。
(3) 信息存放方式不同。手工会计是将会计信息数据以凭证、账簿、报表等纸质为载体进行书面记录并保存,占用空间大,需要重复抄录,容易出错。在会计电算化中,除原始凭证以纸质文件保存外,其他均是以磁盘、磁带等磁性介质作为存放会计信息数据的载体,占用空间小,查找方便,而且,数据只需录入一次,杜绝了重复抄录产生的错误,提高了工作效率。
(4) 信息组织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应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各种账簿,即通过先将原始凭证的数据填入到记账凭证,再将记账凭证的数据逐笔登记到账簿的方式完成。而会计电算化的信息组织方式是利用计算机的内在功能和应用软件,将会计信息序时存放在凭证库中,最终完成信息的组织过程。
(5) 数据处理起点不同。手工会计条件下,数据处理的起点是原始凭证;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是以记账凭证作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的起点。
(6) 账务处理核算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环境中,账务处理由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核算。而会计电算化环境中,账务处理转变为数据处理,将手工处理过程简化为将有关数据从“凭证临时文件”转移到“流水账文件”中存放。
(7) 查询方式不同。手工会计的查询方式通过手工完成,查询速度慢,查询结果单一,特别是扩展和延伸的分析查询几乎难以实现。而会计电算化则不同,查询过程简单明了,查询速度快,查询量大,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综合运算查出用户所需的各种指标数据结果。
3小结
将会计手工账务处理和电算化账务处理同步进行综合实训教学,比只进行传统手工账务实训教学会遇到更大的困难,需要安排较多的教学时间,但通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是可以实现的。运用这种方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耀武. 会计电算化[m]. 修订版.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数字化 会计教学 高效课堂
会计教学常常与千变万化的数字打交道,仅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无法高效驾驭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教师怎样教,学生怎么学,才能更轻松、更高效?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作了积极的尝试和探索。我们将信息技术与会计教学大力整合,大胆开展实践活动,从而突破了教学瓶颈,并且90%以上的中职学生打通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道,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了最佳的效果。
一、课件伴奏,提升课堂质效
首先,会计教学中大量的数据分散在凭证、账簿、报表中,仅依靠教师的口授与板书,大大限制了课堂的信息含量,而课件的运用使得庞大的数据系统呈现立竿见影,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其次,教师个人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有时无法与课件教学中影音媒体的应用相媲美,而影音、动画的应用能自动调动课堂气氛。再次,在会计教学中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时,单凭老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或无法清晰呈现,如发出存货成本的四种计价方法,此时,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却能直观、生动地呈现四种计价方法的原理、过程,从而收到不同凡响的效果。
二、模拟实训,加快教学节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为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许多在课堂教学中不易短时完成操作的实训,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模拟,给学生以良好的专业训练平台、真切感会计工作的氛围,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实务操作的训练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在会计基础的模拟实训中,可以以《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工作规范》《支付结算办法》等法规为依据,上机开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环节的实训。平时开展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表、差旅费报销单、借款单、收料单、发料单、入库单、出库单的填制等单项模块训练时,学生可以上机独立完成实训内容,通过上机操作、人机交互、重做再练等环节,学生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优质效应,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会计基本技能、学习专业后续课程,并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尤其是以中小型企业12月份的主要经济业务为例,让学生上机系统化完成仿真会计实务演练,让学生既感到真实可信,又十分具有成就感。在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上,计算机自有的功能让学生不仅减轻了繁琐的计算,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更容易理解掌握账务处理记账程序的内涵。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上机模拟演练,学生真切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革命的紧迫性。
三、软件试水,测评掌握程度
辅助会计教学的“财考通”软件让老师、学生第一时间“接地气”。该软件系统的“智能组卷”功能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题型、题量和时间智能生成试卷;“自动评分”功能在学生上机答完题后自动评分,并给出正确答案;“做题统计”功能能够统计分析所做题目,按章节给出错题率,有效反映学生复习情况;“错题重做”功能可以针对做错的题目反复练习、查漏补缺;“过关计划”功能将三阶段学习方法嵌入软件中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艾宾复习”功能以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为理论依据提高了学生的复习效率。因此,“财考通”软件与教材相互配合、相得益彰,让学生第一时间检查自己的学习状况,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了有效信息。
四、网站搭载,丰富自助模式
培养中职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让他们获得亲自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提高与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更好地丰富教学资源、实现自助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它更好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更自助的教学情境,扩充了协作范围,变革了学习模式。
在实际教学中,如《错账的更正方法》就是利用网络开展自助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典型案例。该课例一方面以“找寻错账―分析错账―更正错账―总结类型”为个人自助学习模式,让每个学生通过教材热身、网上浏览、下载资料、师生讨论等形式收集有关错账的信息;另一方面以“设置错账―交换错账―更正错账”为组内成员互助学习模式。在这里,计算机一方面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信息工具”的角色,促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另一方面以“呈现工具”的角色出现,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综合应用所学的多项知识完成任务,使知识内化并激活。
在日常的教学中,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会计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两者紧密结合,无法分离。在“数字化”教学引领的今天,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专业教师如虎添翼,让学生愈加积极自信。“数字化”让大家品尝了会计课堂教学的高效,所以,教师应该用“数字化”武装自己,使信息技术的“功放”功能充分彰显,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倍增效率。
【参考文献】
[1]陈凌. 基础会计实训.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