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治安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工程图纸的设计,工程图纸能够为电气安装提供主要参考依据。地铁工程电气安装的设计图纸一般是在施工前期由设计单位来进行设计的,设计单位的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之前必须先要对施工工程进行详细与全面的调研分析,充分了解和掌握施工工程的各项资料信息,然后再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工艺技术、工程结构、平面规划、供电方式、电压状况以及设备因素等进行整体线路布设与供电方案等的设计。当设计人员将工程图纸设计完毕后,施工人员应当对图纸进行全面的了解与细化的审核,从而明确电气设备的核心功能和具体组成等;比如说施工人员应当对设计图纸中的地下电缆和空中架线等的位置、容量、管线方位以及敷设方式等进行全面掌握,对各类电气设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规格、参数与型号等进行详细了解,以及对地铁工程中的电路与消防电源状况等进行仔细核查。再者,在采购施工材料与选配电气设备之时,必须要选择质量安全过关的产品,坚决不能为了节省资金成本等而选择质量存在问题的不良产品。总而言之,只有做好充足的施工前准备,才能够有效确保未来的实际施工质量。
二、实际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管理控制好地铁工程电气安装实际施工阶段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工程企业若想有效控制好地铁工程电气安装的实际施工质量,就必须先要树立起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时时刻刻秉承着安全的原则进行施工,一刻不能松了安全这根弦。施工人员必须要有丰富的电气安装施工经验,具备科学的电气安装理论知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标准所规定的规范步骤进行施工,不漏放每一处细节,也绝不有一分敷衍和马虎,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埋下丝毫质量安全隐患。例如在进行线路配设之时,施工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要确保配电线路能够安全输送电能,且在布设上还要呈现出整齐、美观、可靠以及合理的布设效果。在施工前期,施工人员应当明确好热力管线、排水管道以及通信通风线路等之间的关系;在施工之时,则应当将接头降低,从而避免因为该部位漏电而造成的安全事故;而如果是必须要预留接头的话,那么应当采用焊接压接方式来处理。另外,在配线明路上它应当要有水平向与竖直向两组布设方式;其中在水平向的设置当中,应当要令导线与地面保持大于两米半的间距;而在竖直向的设置当中,则应当将此距离控制在两米以上;如果无法符合此距离标准要求的话,那么则应当为导线设置保护穿管,从而有效预防和避免导线因不良机械损伤而造成损坏。再者,在地铁工程的电气安装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导线交叉的现象时,施工人员应当要做好有效的防控以杜绝发生碰线现象,比如说可以为导线配设塑料套管或者其他绝缘保护等。对于穿墙导线而言,应当选用瓷管材料,并且要保证其两端出线口超出墙面10mm以上,以避免墙壁与导线发生碰撞。对于穿越楼板的导线而言,应当对其加装塑料管或者保护钢管,并且要保证塑料管或者保护钢管的长度符合相关标准。还有对于钢管配线而言,应当要设置好补偿盒,从而满足地铁工程建设中的伸缩需求。再就是在地铁工程电气安装的实际施工阶段中,施工人员还应当要优化设置水暖工程、土建施工以及水电安装基准零线等,并与不同工种之间进行有效配合。总而言之,必须要整体把握好施工阶段的每一个环节与步骤,才能够有效保证地铁工程电气安装的施工质量。
三、施工检验与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施工检验与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管理控制也是保障地铁工程电气安装质量的一大关键环节。在地铁工程电气安装竣工之后,施工人员应当要对其主体与基础结构进行合理的施工预埋、预留件处置,比如说在实施装修的前期就预埋好其的定位箱盒以及穿墙套管等。再者,完成抹灰后进行穿线配置之时,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测量好绝缘与接地阻值;完成电气灯具的施工装设后,应当进行通电测试以核查是否存在搭接不良等问题;整个安装工程完工之后,应当要将各类资料进行汇总归档,并开展相应的外观实测检验,一旦发现有诸如不良绝缘、接触错误或者导线烧毁等故障时,应当立刻予以有效的问题排查和修复。另外,由于地铁工程的电气安装是贯穿在整个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甚至是在地铁工程竣工交付以后,其应用服务周期也会涉及到电气安装;然而在这一时期又通常是施工人员比较怠懈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电气安装质量问题也很容易被忽略,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竣工验收期的电气安装质量管理控制,以便当其出现质量安全隐患时能够第一时间发掘并加以修复。
四、结语
企业档案工作自从产生之日起就是与企业相伴而行的,企业的发展需要档案工作,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档案工作不仅为企业的日常管理与生产活动提供服务,而且还能在发生经济纠纷的时候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企业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档案工作保持健康发展的必然阶段。①企业改革需要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档案为企业调整组织和产业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档案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档案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遇。③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部门要积极探索档案工作发展的新思路,着手进行改革,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创新。
2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作用
①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要求档案以情报、信息的形态为企业现实活动服务。由于各企业规模、经营、技术、管理形态的不同,不仅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不同,而且在档案管理的形态、方式、手段上也会有所区别,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在充分借鉴传统企业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度上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缩短档案的利用周期。②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档案的归类范围也在不断地变化着。部分企业档案建设基础设施薄弱,设施落后,档案业务难以开展,信息的公开程度低,处于较为封闭、闲置的状态,在共享性上与资源集聚、信息流动的现代管理理念不相适应,这就需要档案人员科学的管理,使档案能够有效地应用。③现代企业档案管理要以“统一指导、分级保管”为原则,档案管理为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提供了信息保障,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制度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④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将更多地引入效益观念,实行对内以价值计算服务水平,对外走经营之路,向实现档案信息商品化过渡。⑤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的基本条件是档案部门能够真正独立地拥有和行使监督、指导、检查的权利。
3如何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
3.1现代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容之一,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档案工作可以为企业的生产建设、经营决策、宣传教育、政治稳定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和重要参考,因此企业要根据战略规划,围绕企业档案工作的方针、目标及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2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对档案工作重视起来,设立专门的部门和专业人员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档案分级保管。传统的档案格局已经逐渐发生了改变,企业要解放思想,树立档案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观念,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企业档案管理,实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责任制,强化落实,抓住重点,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拓展渠道,调整接收范围,定期开展档案利用服务意见征询活动,保证档案服务透明、快捷、方便、高效,确定企业档案管理的优势并加以完善和提高。
3.3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服务机制。企业要强化档案的管理工作,自主决定档案的存毁、出售或转让。企业要改善档案服务条件,拓宽档案服务领域,创新档案服务机制,满足新形势下企业对档案利用与管理的要求,实现企业档案信息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3.4加快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为了适应新形势,要结合企业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特点,建立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对纸质档案实体进行数字化处理,加大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大力搞好档案馆舍建设,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档案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档案安全检查,确保档案的安全,加强档案队伍的建设,培养和选用档案计算机管理专门人才,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学习,使其在结构、功能、容量等方面都能适应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
4总结
【关键词】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整合一体化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随着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01年第30号)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
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00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
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
5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
6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国家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国家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0.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
3徐德蜀,金磊.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2).
在知识管理中,构建知识仓库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作模式。比如,在建立健全各类档案材料的过程中,在对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积累和录入等环节正是知识的获取、整理和保存的过程,也就是构建知识仓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类档案资料的新增与变更,即是知识管理中的更新与重组;在对档案信息经过不间断地更新和重组,将有价值的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和提升,这些有价值的档案资源在被查阅和利用的过程中,会直接促进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为了构建高水准的知识仓库,人的创新精神和集体的智慧需要不断地加强,如果在知识采集和更新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小的差错,都会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在构建现代化知识仓库的过程中,既需要有严谨科学的管理制度做保障,更需要在各级档案部门中营造一个团结协作、科学有序的工作氛围,唯如此,才能承担起构建知识仓库的重任。
二、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强化传递知识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其中知识管理活动包涵了以下几个内容:识别知识、产生(新)知识、存储知识、传递知识和应用知识。其中传递知识是档案管理领域里最有价值的工作环节。据考证,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有局域网,但是,运用局域网传递知识实现档案信息共享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比如大量有价值的纸质档案如何迅速转化为电子信息档案?各种不同级别的档案如何做到适度保密而又能良性传递?这都是档案管理中急待解决的课题。事实上,构建知识仓库只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工程,而促进知识的传递才是档案工作的根本命脉,实践证明一个档案部门只有加速知识的传递,才能使本院校各部门获取工作的最大效益。
三、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转化知识形态
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一般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存在于各类文献中的可识别的信息,比如图书、情报、档案等。其中档案管理是属于显性知识的范畴。而隐性知识,一般指的是经验或观点,它属于看不到、摸不着的知识资源,人们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交流,从而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促进知识的更新与发展。此外,促进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还表现在如何使传统的纸质知识管理逐步过渡到电子知识管理的状态。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各项管理工作已从单纯的手写办公到现在的电脑网络无纸化办公,尤其在现代的知识管理数据库中,除了Excel电子表格,还出现了各种管理软件。实践证明:电子文档的建立已成为当今档案管理的主要载体和手段,它不仅便于传递,而且容易识别与读取,是档案信息管理的基本形式。
四、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在知识管理中追求知识应用的价值
安全目视化管理内容分析
(1)人员的安全目视化管理。人员的安全目视化包括着装统一化、劳保规范化。在此基础上企业按照不同的岗位、工种对企业内部员工进行辨识,通过佩戴胸牌、臂章、安全帽、工服标识、颜色等加以区别,具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使人产生荣誉感和责任心等,同时有利于日常安全生产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例如,通过胸牌管理人员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每一个岗位人员是否持证上岗,证件是否在有效期限内,所从事的工种是否在许可的范围内;通过佩戴不同的臂章区分表现优劣是否有违章记录等,并制定与之相应的奖罚制度从而起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激励作用。
(2)工器具、设备设施、工艺的安全目视化管理。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目视化管理经常会被很多企业忽视却是至关重要的,据国家安监总局对于一段时间内事故发生因素的统计,由于工器具、设备设施及工艺因素所导致的安全生产事故占事故发生率的40%以上,因此确保企业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良好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工器具、设备设施和工艺的安全目视化对于其安全管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工器具、设备设施建立台帐、粘贴标识标签(包括名称、检验情况、保管人、安全使用注意事项)、配套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等措施确保工器具、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落实到人头上,规范其维修保养、合理使用从而确保持续安全可靠,同时对于特殊设备可以通过警示、警告标识等提操作人员的注意力和防范意识从而规避风险,对于部分的器材如:灭火器、消防栓,可以通过图示的方法使使用者一目了然,对于工艺的划分一般情况下是通过不同的管道、阀门颜色标识区分管道内不同的介质,同时用管路上的箭头表示介质流向或阀门的开关避免误操作。
(3)作业生产现场安全目视化管理。按照相关要求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等都应该以有效的方式公布于众,可以通过悬挂标识标牌的形式使企业员工一目了然,在此基础上企业单位为了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还应该做到以下一些方面:确保作业场所整齐有序消除物品混放和误置,必须有完善而准确的信息显示,如半成品区、产品待检区、合格产品区、废品区、包括标志线、标志牌和标志色,采用视觉符号,规范摆放各类物品;悬挂横幅标语、“安全通道”、“严禁烟火”等各类警示标识、车间平面布置图、消防器材平面布置图等营造明晰规范的安全生产氛围。
本单位应采取的目视化管理模式
结合本单位的现状和相关的要求,我单位的安全目视化管理要求统一、简约、鲜明、实用、严格。统一:消除五花八门的杂乱现象,安全目视化的实施不是信马游缰的凭空想象,首先是要遵守相关部门颁布的规范要求,其次协调统筹考虑技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实施。例如按照要求机械制造加工类企业全体人员工作服颜色即藏蓝色。简约:即各种视觉显示信号应易懂,一目了然,同样的标识标牌的颜色、标识图案也必须遵循有关的规范标准,例如“小心触电”、“严禁烟火”等都有规定的图案和颜色要求。对于没有统一标准的“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等要按照适宜的颜色加以区分。鲜明:所有的标识标牌都应悬挂和安装在显明的位置,使作业场所的相关人员抬头就可以看到、看得清。例如车床的操作规程可以制作成展架的形式立于车床操作人员的正前方。实用:不讲花架子,讲求实效,结合作业场所的实际,科学合理的设置布置标识标牌警示标识。尤其不能使场所显得到处都是标牌,五花八门的颜色,这样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有可能使场所内感到不适。严格:安全目视化是一种“看得见的管理”,这就要求每一个参与者一看到相关的标识标牌就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不能做什么,违章违规会受到怎样的处理,有错必究奖罚分明。
应用效果分析
安全目视化实施前单位人员着装劳保等依旧采用油区红色工服,劳保没有统一的标准;制度标牌杂乱且留于形式;区域隔离、安全警示不全且不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各类设备管理及操作不完善;安全目视化处于起步状态急待规范和完善。随着安全目视化研究改造的逐步完成,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全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工器具设备管理更加规范合理,损耗明显减少,违章作业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各项安全制度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安全目视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工程档案作为建设工程质量直接反映还有一层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许多工序的内容是要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的,也就是隐蔽工程。对这一部分,在工程竣工后我们是看不到的,也难以检测得到,我们只能根据掩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对这一部分工程内容进行评价,工程档案在此的作用就是无可替代了。
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过建设工程档案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现代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建设工程档案的质量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构成部分。工程档案质量好,反映工程管理规范,反映工程管理人员素质高,反映工程质量好。这一个观点可以从建设工程项目参评“鲁班奖”、“芙蓉奖”等奖项活动看出。凡是有意参评的项目,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都是非常重视的,都非常重视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包括施工现场拍照、录像等方面都是非常重视的,对档案的编制就更加认真细致、精益求精了。
4工程档案管理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建设工程档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一过程的目的和结果都是建立真实、完整、系统的建设工程档案。但对这一过程进行深入、清晰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工程档案管理实际上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行为,实际上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部分。更进一步,我们从工程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工程档案管理占有关键的一席之地。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主要有“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等五大方面。从“人”的因素来看,建设工程资料员是建设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而且要保证资料员的稳定。从“材料”的因素来看,所有建筑材料的检测报告、出厂合格证、使用说明等是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材料的主体;从“机械”的因素来看,机械设备的使用和现场调度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从“方法”的因素来看,对施工方法和工艺流程的记录就是施工日志;从“环境”的因素来看,我们往往要对开工前、施工中和竣工后的环境进行拍照和录像,反映场地环境的变化;上述几个方面的资料都在建设工程档案的收集编制范围内,所以工程质量控制的五大因素都离不开工程档案管理。
早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确对工程档案管理有所忽略,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俗称“五大员”培训)一般是指:施工员、监理员、材料员、安全员、造价员,一直没有包括资料员。而建设工程资料员培训由各市城建档案馆自行组织,没有纳入建设职业培训范畴,也没有发国家认可的证书。近几年,随着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对建设工程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提高,有的城市实现了建设工程资料员经常性培训,还将《资料员合格证》上网,便于查询和核对,并要求每个建设工程项目必须有持《资料员合格证》的专职人员从事工程资料编制工作,才能在工程竣工后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竣工档案;有的城市,如上海、重庆等已经将资料员纳入了“五大员”培训,长沙市2008年也正式将资料员培训纳入建设职业培训。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作为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2000年颁布的国务院第279号令《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首次从国家法规的层面把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纳入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建设工程档案的内容、质量要求、报送移交和法律责任进行了强制性规定,是目前推动我国城建档案工作发展最重要的一部法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要求已经从微观提升到了宏观,从基层技术实践提升到了国家法规意志,这是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重要作用最有力的证明。
5工程档案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案例教学的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案例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要在案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主性思维,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来解决案例中的问题。然而高等职业院校的“填鸭式”教育早已经使学生养成了学习懒惰的习惯,学生不愿意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不强,对于自己的想法不善于表达,只是一味地认可老师的看法、说法。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列举的一些例子内容较多,案情复杂,理论性较强,学生很难对讨论案例这一活动产生兴趣,有一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很容易陷入窘境,时间一长,学生也就丧失了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解析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在其中引入真实的生活,在分析的过程中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职业情景,并且对其进行分析、理解,最终使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职业的感觉,能够像真正的从业者那样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案例教学法最早是由英国的贝雷斯在十九世纪初期提出的,最早是应用于法律的教学当中,在十九世纪末期,哈佛法学院教授朗德尔也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自己的课堂。案例教学发展至今,其优势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一改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灌输教学转变成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案例教学具有互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学模式具有单向性,然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和教师共同构成课堂,这种双向的教学模式可以将“教”与“学”真正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2.案例教学具有情景性
案例教学可以将学生带入一种情景模式,可以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者的职业情景进行了解和感受,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解、分析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尽快进入角色,面对实际问题可以说出自己的想法,得出自己的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的能力以及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3.案例教学具有自主性
案例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平台,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组织学生平等参与到案例讨论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自主地将消极的学习态度转变成积极学习,学习的热情也会被燃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情绪日益高涨[3]。
三、解析案例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优化措施
1.认真挑选教学案例
适合教学的案例应该是一个描述性的故事或者是基于一定的实事基础和情景创作的故事,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使学生能够在这个案例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主要是为了借助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对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行政管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教学案例的选择,要尽可能选择真实性高、时效性强的案例,此外,选择的案例还要具有开放性和典型性。真实案例才能具备实际的应用价值,具有时效性的案例才能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可以充分地借鉴党和国家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等,还可以关注一下各地区的政府网站或者其他一些可靠性较强的媒体作为案例资源[4]。从这些渠道获得的案例信息内容相对可靠,学生更愿意接受,自然就会提高其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开放性也是良好案例资源具备的基础性质,它可以提供更加真实的问题、矛盾和困境,开放性的案例可以满足学生从各个方面对其了解、分析的需求。案件的典型性需要选择的案例能够充分地体现出行政管理工作的特点,要使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够对某一类型的事件的规律,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2.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
案例教学并不是课堂上简单地举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完善。案例教学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在课前可以将班级同学分成几个讨论小组,班级同学可以随意选择,大家共同推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组长负责将讨论结果和意见进行统一,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其进行打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锻炼,责任意识也会有所增强。教师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要对案例提前进行剖析,要针对案例预设主题,并且要考虑到案例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案例的发生环境和背景帮助其学习分析[5]。
3.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
【摘要】面对档案事业建设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管理的概念。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耗资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明确目标,抓住机遇,加强协调,统一建设,重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队伍,每个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树立档案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使档案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档案管理质量
一、档案质量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档案质量管理就是单位领导档案工作人员以科学方法为手段,充分发挥科学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作用,建立一套贯穿于档案形成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高质量的档案。其核心是强调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以保证档案的高质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全体人员参加。档案全面质量管理要求档案形成过程中的所有人员,如各处(室)所的领导、文件起草人员、定稿人员、档案员等等人员的密切配合,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要求共同完成公文处理和文件的归档及档案管理工作。树立“档案质量,人人有责”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统一性,也才能保证电子文档的及时传输和电子文档的及时归档。全过程控制。从公文的起草、审核、印制、传递、执行到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开发利用的整个过程都实行质量管理。科学的手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来解决档案的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档案质量和档案工作管理水平。
二、建立检查档案管理制度
1.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档案管理的认识是保证检查档案质量的前提。检查档案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一般包括:检查准备阶段资料:检查通知书、检查实施方案、检查提纲等;检查实施阶段资料:检查工作底稿及其附件、询问笔录、检查报告、检查报告送达通知、送达回执、被检查单位的书面意见或说明、相关的调研资料等;检查结论及总结资料:检查结论及处理决定、处罚告知书、检查工作总结、检查情况汇总表、有关请示及回复文件等;检查整改资料:入库单、调账凭证复印件及检查问题和管理建议的整改情况等。
检查档案的形成是由每一个环节中的资料汇集而成的,是一项全面、细致的工作。一项检查工作从检查内容的确定,检查方案的制定,检查通知书的下发,检查工作的开展,到检查报告的撰写、处理决定的落实、违纪违规问题的整改等,整个过程都必须有严格的工作规则来制约。因此,提高检查人员全员档案质量管理意识,是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前提。
2.全员参与、分工负责,是保证档案质量的重要手段
检查档案质量与业务工作质量紧密相连,统一档案整理、装订工作的规范要求,更能够提高检查人员遵守检查规则的意识,高质量地完成检查工作。实践证明,建立具体检查人员负责档案整理、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再进行复核的工作制度,是保证检查档案质量的有效方法。检查人员一般对违纪问题比较清楚,掌握检查的整体情况,能够全面、及时的完成从资料取舍到档案整理的一系列工作,既保证检查资料的完整性,又保证其相关性。
3.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是提高档案质量的制度保障
检查档案的管理水平是随着一定时期检查工作的内容和检查方式的变化以及检查规则制度的完善而逐步提高的。为了能够适应检查工作发展要求,检查档案管理工作重心也应由事后控制与管理转变为事中控制与管理。只有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影响档案质量的问题,加强检查档案质量的事中控制与管理,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适应监督检查工作的发展要求,保证检查档案的质量。
4.积极推进信息化进程,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必然要求
随着办公自动化技术的普及,财政检查机关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显得尤为迫切。利用计算机进行保存、检索、编目、借阅等,不仅能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节省存放空间。如果采用人工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方法管理检查档案,则既可以使案卷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又能够为查阅者提供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有利于提高档案工作质量。
三、完善档案管理自身制度
1.必须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
档案质量的提高,与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其中,领导的档案质量意识最为关键,领导通知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认清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清档案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要高度重视本单位档案网络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因此要求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要牢固树立档案质量意识,用较高的工作质量来促进档案质量。
2.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
要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强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内部人员的制约机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基础。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来说,就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要有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档案人精神。档案工作又是一项业务性比较强的工作,档案人员业务素质的高低,对档案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档案工作人员要从搞好档案工作、提高档案质量的角度来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领导要给从事专兼职档案工作的人员创造业务学习和培训的计划,使他们的业务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
3.运用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
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一般具有输入、输出、修改、插入、打印、统计、检索、查询、删除等功能,同时计算机还具有判别、诊断、筛选的功能,利用这些功能可进行档案的鉴定工作。运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具有占用空间小、储存信息量大、应用能力强、传输速度快等特点,能及时、大量地提供档案信息,提高了工作效率,是档案管理史上的一大飞跃。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载体出现在档案领域,以磁性材料和光学材料为载体的电子档案,将逐步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载体,在档案领域占主导地位,给档案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总之,档案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职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意识,档案科学管理,用丰富科技信息资源,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好工作思路和方法,才能确保档案管理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 程序
社会的安全需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但是,不法行为难免发生,这就要求国家对不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罚程序是对犯罪行为进行纠正和惩处的关键程序,国家《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出台使得这一程序更加法制化,法规更加提倡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权得到保障,但是,该法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推敲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级别管辖不规范
在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时主要存在两种级别上的错误,一是下级机关越权行使上级权利进行处罚,二是上级机构对下级职权的行使。根据《条例》33条相关规定,行使治安管理处罚的行政机关为:市级公安局或者是其下属分局,县级公安机构,在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时上级公安机关经常直接介入由下级公安机关惩处的案件,但是在处罚时,他们本没有处罚权。派出所。派出所根据相关条例,可以对辖下违反治安条例的人员处罚,但是罚款金额不得超过50,同时也只能进行警告处分。超出范围的应该由其所属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罚。然而,在进行处罚时,派出所经常擅自进行处罚。《条例》只对管辖处理的主体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没有规定其他相关的处罚管辖权。这就导致相关机构在问题出现时容易为了利益相互争夺管辖或者是出了事情之后互相推脱的现象,不利于治安的管理。
公安机关在进行案件惩处时,很多时候为了增加本机构的收入,对一些行政案件或者刑事案件作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进行处罚,这不仅侵犯了其他机关的管理权利,对社会的安定和谐发展也有着潜在的威胁,刑事案件的性质通常比治安案件要严重,对他们进行处罚降级,会构成对社会安全的威胁。一些不法商人生产违法,伪劣产品也被公安机关给作为治安管理处罚,对市场的有序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利影响。
另外,《条例》也没有对各个地区的管辖权进行明确的划分,因此,在一些案件出现时,当地的公安机关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比如在案件的发生地点和案件设计的当事人所属的管辖范围上就会产生冲突,按照规定,只有案件发生地的民警有管辖权,但是,在我国的治安案件处理中,经常会出现推脱和争抢的事件。
二、受理程序不规范
作为治安案件管理处罚的必经程序,受理程序在相关条例中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受理对公安机关进行管理时有着重要的影响。公安机关通过受理事件可以确定案件查处管理的时间,另外,公安机关对一个案件的受理就标志着其他的机构无权进行管辖权。虽然公安机关已经注意到它的重要性,并对受理进行了完善,但是,对于一些标准,仍然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规范。比如要求公安机关对案件举报,控告,接收的案件要及时的进行登记,受理,但是没有规定具体要求的事件,不能有效的督促民警及时的受理案件,耽搁案件的处理。
三、案件调查手段不规范
由于治安管理立法并不完善,所以在案件调查时有一些缺陷:没有对案件的相关证据的范围做出明确的界定,在进行调查时也没有对办案手段,办案的过程和程序进行规定,因此,公安机关在进行案件调查时有时会出现暴力办案,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在《程度规定》中,上述问题被关注,明确的规定了证据的八种种类。同时也对执法人员在调查案件时的手段和程序做出了一些规定,保证了案件调查程序的规范。《处罚法》对当事人的传唤也进行了补充,对公安机关在案件审讯时对证人和家属的传唤起到了规范作用。同时对传唤的时间进行了缩短,但是,这对公安机关的办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由于时间的缩短,一些犯罪份子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跑,为缉拿不法分子造成了障碍。在公安机关的执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主体不合法,一些民警在处理案件时不能负责,违法对案件相关人进行询问。对证人或者犯罪嫌疑人使用一些强制执法的手段,忽视当事人的辩解,甚至对一些证人的审问也使用暴力,这严重的触犯到他们的基本人权,不符合我国法律的人文精神。在传唤时也不能出示传唤证,事后不进行补办工作。
四、案件的处罚结果程序问题
根据相关法律,公安机关必须对处罚的结果对当事人说明,并解释处罚的原因、事实、告知他们享有的权利。但是,在公安民警进行执法时,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只是被动的接受处罚。因此,一些当事人在处罚中抵触处罚结果,对执法采取不配合态度,造成了诉讼和复议现象的增多。同时,对于治安处罚的结果,相关机构也不能将书面裁决书及时的送达当事人手里。
同时,处罚的时效性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立法不完善,对案件的受理时间进行了规定,但是,案件手里的终止时间却没有规定。同时,一些违法行为在规定时间内没被发现的便不再处罚,对不法分子无疑是一种纵容的态度,没有了法律的约束力,犯罪分子逍遥法外,不能得到应有的教训,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带来的了影响,着不利于我国法制适合的建设。
五、结束语
治安管理处罚的合理科学的程序关系着案件能否及时有效的解决,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我国的管理处罚条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一定可以实现管理程序的科学有序的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