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商务综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教学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传统经济和互联网结合的新经营模式。它引领了绝大多数企业自发的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在全新的经营模式刺激下,对专业人才、专业建设、专业教学等相应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规模平台的不断外延,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现代社会,“软件即服务”概念的诞生,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以及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为必然的趋势。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从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上来看,电子商务领衔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和网络游戏以及网络广告,共同构成我国网络经济的潮流。电子商务的主力市场主要是网购,网购的基准就是市场。市场和经济是一体化主流发展态势。目前从全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上来看,主要产生了以下几个趋势。市场竞争的加剧,不同企业之间为了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出现抢地盘势态;在电子商务规模不断扩展的同时 ,谋求利润丝毫没有落入下风;在发展中,电子商务生态圈日渐形成并得到完善和发展;在发展中,对固有的传统生产模式正在重组和塑造;渠道融合一条龙发展趋势正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未来发展的十年内,其发展的热度都不会减退。基于市场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最匮乏的是技术方面的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使得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等与电子商务错综复杂的专业学习成为热门科目。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教学计划,是根据个人需求和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当前企业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使得企业间竞争成为商业链之间的竞争。未来电子商务发展已经不再是搜索商机、信息这样简单的事情了,而是以专业教学培养专门管理客户的人才。
二、电子商务教学专业建设
电子商务教学专业建设,是基于建设项目和建设目录教学来实现的。譬如说,对于职业院校的电子商务建设,从建设背景和意义出发,实施目录式教学研究课题。专业建设方案的设计,也是以此为基准建设实施的。建设方案设计分为九个步骤,来实施详尽的实践教学,目录如下:(1)建设背景和意义——背景、意义;建设基础与条件——基础、条件;建设目标语思路——目标、思路;(2)建设规划;(3)建设内容——电子商务教学资源、专业教学服务与作用;(4)建设步骤。
最后一部分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计划蓝本中,比较关键的一部分。期间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对课程开发规划和资金管理实施以及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综合分析对比。在现有的市场经济环境依托之下,课程教学的专业建设也就有了可临摹的范本。
三、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现状和改革
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职业院校学生对电子商务知识的渴望程度在进一步拉伸。社会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诉求,使得《电子商务》课程被列入工商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等专业基础性和必备性课程。市场化和经济化运营手段的不断提高,教学经验和技能的不断累积,都使得课程建设必须从市场化角度出发,才能收到综合性效果。
电子商务的课程改革,是基于学校教学改革和实践的研究项目来考虑的,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建设开放式教学体系。具体做法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级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从市场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从事电子商务能力的需求出发,确定以电子商务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教学模式上,解放思想,面向现代化,对教学内容实施优选的同时,实践教学实用化、将理论研究系列化,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形成富有特色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思路。在课程进行内外,对其 内容、体系、框架实施配套选用,增强课程的应用性,实现对课程知识的巩固。
四、基于市场发展趋势开展电子商务教学
基于市场发展,开展的额电子撒谎那个屋教学,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解决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对信息随时随地的交流处理。深入细化到世界经济的额各个领域。进行的格局和文化环境内,使得教学内容不但深化。
电子商务教学的开展,必须拥有开放性的环境,以弥补其敬爱呕血经验比其他成熟课程不足的情形。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其技术性和实用性。在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方面,要想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教师经常分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相互探讨,共同提高。在教研上,将新的融入课堂教学内容之中,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和教学专题上,取得相对成功。
基于市场发展趋势开展电子商务教学,必须对电子商务教学教材实施修订,将课程建设就质量进一步提高到新的历史阶段。尤其需要教育部门施以援手,以便在电子商务教学中,进一步深化新理念和新改革策略,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教学的实效性,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与壮大
五、结语
电子商务住专业建设平台,必须依托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运行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渴求,使得电子商务产业成为中国政府战略发展产业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从教学这一基础方面来培养的。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有潜力的市场,其覆盖区域、前景和趋势以及给予我国目前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都是依托其信息时代的无形资产来评估的。本文综合论述了基于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趋势,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上予以的努力,及其搞好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必要准备和核心努力,从综合方向论事基于市场发展趋势开展教学的具体措施。运用市场化发展趋势中的新理念、新尝试,为电子商务教学课程建设和改革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一、管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高校中的工商管理学科属于软科学类,相比其他软科学类专业而言,工商管理学科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培养学生能力重点在这两方面。根据高等教育司针对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社会需求和培养问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 2010~2013 年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工商管理专科增至 2866 个,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十分重视。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日后面临的就业方向是企业管理,而企业最需要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专业性、复合性人才,这是为了保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决策,促动企业积极发展。所以,在高校中对学生的管理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需要加以调整,通过实验教学,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发现和总结在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增强自身抗压性和应变能力,从而既巩固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因此,高校中开展管理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实验教学中理论性过强
我国高校中培养的人才多数都十分注重理论性,这是我国教育界的“通病”,但是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多为复合型,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专业的技术,更需要有可行性的实践能力。目前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较为轻视实践性,过度重视理论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并非不妥,但学生由于缺少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无法举一反三,从而导致了学生夸夸其谈却没有真实的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中软件应用少
我国多数工商管理专业十分注重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所设计到的硬件设施也配备良好,例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广州商学院等都在本专业设立了工商管理实验室,投资 300~400 万人民币,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院校的实验教学水平。然而,在硬件配套达标的基础上,软件的使用却十分落后。例如,实验室中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但却鲜有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统计学教学软件、ER P物流管理软件等,并且随着工商管理专业所学内容多、范围广,也开设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 10 余门实验课程,但是实验课程中却没有形成体系,有些实验项目不能及时更新,有些试验项目也无法支撑其金融、证券、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管理专业需求。
(三)实验教学中未能统筹兼顾
管理型人才是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高校在构建实验课程体系中,除了各个专业课程的清晰分明,还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各个专业、各个环节的关系衔接上。例如财务管理和物流、信息管理的关系和衔接。而在实际实验教学中却未能达到很好的各科目的联系,只重视局部关系和知识内容的教育,却忘了各科目间的重复性和差异性,并且也没有将各科目之间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学生忽视课程设置的初衷,无法提起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工商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实践探讨
(一)教学体系的创新
教学体系中包括教学环境的设置、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实验考核的设置。从教学环境方面来看,建立一套硬件系统的网络实验平台,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实验性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以实验为核心扩展出实验的重点知识内容和层次结构,通过完善的硬件配套,引入不同的软件作为辅助教学,从而达到学生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学习目标。从教学环节方面来看,实验教学的环节需要比课堂教学更为清晰,上机实验、课程教学、课下讨论、实验创新等环节缺一不可。在实验考核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考核,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践能力、管理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而并非单纯考核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要从基础实验、重点培养可扩展实验三方面进行创新。高等院校的培训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日后就业,从就业方向来看,企业管理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而进入企业作为一名管理人员,还需要阶段性的考核晋升,所以在实验教学项目的设定中,需要抓住学科和社会衔接的重要条件,打好基础实验,注重教学的内容创新,让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互相联系,这样便能够更好的辅助实验教学的展开。
论文内容提要:金融服务外包在全球服务外包浪潮中迅速发展,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成为主要发包方,印度、爱尔兰等成为金融服务外包接包方,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第二大中心。浦东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陆家嘴和张江已经形成金融机构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的集聚效应,浦东应发挥已有优势,通过聚焦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扩大市场准入,加强财政扶持和人才保障,加快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在全球服务外包浪潮中异军突起。按照国际清算银行(BIS)所属的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BCBS)、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IOSCO)和国际保险业监管协会(IAIS)组成的联合论坛2005年的《金融服务外包》(OutsourcingFinancialServices)报告对金融服务外包所下的定义,金融服务外包是指“受监管实体持续地利用外包服务商(集团内的附属实体或集团以外的实体)来完成以前由自身承担的业务活动”,即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把IT服务、后台服务和业务流程等非核心业务甚至部分核心业务,以合同形式发包给专业的服务提供商,以提高核心业务的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分散经营风险。金融服务外包包括金融信息技术外包(ITO)和金融业务流程外包(BPO)。金融ITO(ITOutsouring),即金融信息技术外包,是指金融企业以长期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向金融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应用软件开发与服务、嵌入式软件开发与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技术服务等。金融BPO(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即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是指金融企业将非核心业务流程和部分核心业务流程委托给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主要包括呼叫中心、财务技术支持、消费者支持服务、营运流程外包等。从金融服务外包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服务外包起步于金融ITO,成长壮大于金融BPO,发展趋势是金融KPO(KnowledgeProcessOutsourcing,主要帮助客户研发解决方案,并作为企业决策重要依据,锁定高度专业技能及知识密集型核心业务,包括评估研究、投资研究和技术研究等)。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的浦东,在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发挥已有的优势,着眼于发展高端的金融BPO,推动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一、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当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的基本格局是: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成为主要发包方,印度、爱尔兰等国成为金融服务外包接包方,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第二大中心。
(一)离岸金融服务外包发展迅速
离岸金融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降低成本,保留核心业务和提高竞争力而将自己的部分业务委托给外国企业的一种商业行为。全球金融服务机构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将原来自我承载的业务转交外包商,国际金融服务外包(离岸外包)迅速发展。据统计,目前全球服务外包业务总量为1.2万亿美元,其中输出境外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量为2100亿美元。许多跨国公司试图通过建立离岸交易及服务中心来提高本机构整体的效率。金融机构除将业务外包给服务商外,也会把一些业务交由海外附属机构来完成。
据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估计:在2004年后的五年内,美国金融服务业将有3560亿美元的业务外包到境外。离岸业务将在近几年内持续增长,到2010年离岸业务市场产值将达到4000亿美元,占整个行业总产值的20%。据金融研究公司TowerGroup的调查及预测,全球最大的15家金融企业将扩大信息技术项目的外包业务,金额将从2005年的16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38.9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34%。一批世界超级金融机构,包括美国运通、GECapital等都向海外大规模地外移了客户呼叫中心与软件开发业务。
(二)美国、欧洲、日本等国成为主要发包方
美国、日本和西欧的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商务流程已经实现了标准化,考虑到成本的需求,将其业务流程中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国外其他的服务公司运作,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转移到其他人力成本较低的国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24小时互动的服务支持,使国外商务公司低成本完成整个商务服务工作,从而使企业资源得到最佳分配,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少了经营风险,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印度、爱尔兰等国成为金融服务外包接包方
面对蕴含大量商机的金融服务外包离岸外包市场,越来越多具有接包能力的国家正在成为美欧日金融企业理想的海外转包地。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最主要承接国是印度,爱尔兰等。以印度为例,据有关专家预测,截至2008年,全球100家大型金融机构将会向印度输送超过100万个后台与技术工作职位,约占全球金融业职位总数的15%。预计印度的金融服务外包收入将从初期的20多亿美元猛升至240亿美元。目前,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已经形成以印度市场为核心,同时包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新兴服务外包市场的整体格局。印度金融服务外包行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高速发展,年均增长率为56%,2005年总营业额达280亿美元,直接从业人员25万人。2005年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了主题为《离岸业务的行业反馈》的报告,总结了印度金融服务外包迅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其内容主要有:印度企业重视变革管理,由董事会负责制定的外包和离岸业务发展战略,并有专门机构负责;所有企业都准备有处理突发故的紧急预案,大规模的业务被分散到不同的子公司来减小意外风险;外包业务受到法律的监管并享受到一定的优惠措施;承包企业都通过了英国信息安全标准的认证,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客户资料和数据的安全;具有大量说英语的专业人才、通信成本低的区位优势,有充足的合格服务供应商和新进入市场的中小企业可供选择;重视合同和约束;外包业务得到了印度政府的支持和鼓励。
(四)中国有机会成为全球承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第二大中心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体系中,中国正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并认为有机会成为继印度之后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外包中心。毕博管理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彼得·郝勒维茨就曾认为,到2015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全球金融服务外包业的中心。因为中、印两国拥有大量受过良好培训的外包业务人才,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能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跨国金融机构从其全球化的长远发展战略考虑,已经把中国和印度市场作为其战略部署的一部分。
二、上海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浦东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是世界服务业转移的乐土。浦东陆家嘴和张江已经形成金融机构前台服务和后台服务的集聚效应。2007年底陆家嘴已集聚中外金融机构493家,张江建设的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也已集聚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联、交通银行、平安保险、招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部门,其中银联一期全国信息处理中心、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以及平安保险客服中心与后援中心已经入住并投入使用,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初见成效,浦东有希望在承接国际金融服务外包转移上抢占先机。
目前,上海在中央的支持下正在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同时积极落实商务部提出发展服务外包的“千百十工程”,把握上海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落实“千百十工程”的机遇,积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加大引进跨国公司金融服务机构的力度,加快构筑第三方服务平台,集聚和培育自主品牌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将使浦东在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上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目前从综合环境和产业发展的成熟度而言,浦东拥有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
(一)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于2003年3月开发建设的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基地——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是全国首个以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部门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信息服务机构集聚区。基地自建立以来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已成功引进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上海中心、中国银行信息中心上海、中国银联产业发展基地、中国平安保险全国客户服务及后援中心、招商银行信用卡中心、兴业银行信用卡中心、交通银行数据处理中心(上海)、上海期货交易所金融衍生品研发和数据处理中心等。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基地的战略定位是:立足上海、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前台服务功能相呼应,重点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及金融后台服务,为金融机构的前台服务提供支持。目前,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已集聚了众多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部门,软硬件建设齐全,为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金融软件外包服务企业集聚走在全国前列
浦东软件外包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浦东软件园作为浦东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国家级产业基地集聚了一大批知名软件外包企业,目前软件园内已入驻企业294家,包括HP、IBM、毕博、塔塔、印孚瑟斯、花旗软件、金仕达、新致、中国银联等一批国内外大型软件企业及研发机构。入园企业的业务范围涵盖了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电子商务、数据通讯、信息安全、芯片设计、软件出口、金融证券、医药、电信等各个领域,尤其是芯片设计、信息安全、软件出口、系统集成等已在园区形成产业群落,为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金融后台服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基地内已经形成了金融机构后台服务部门集聚,拥有众多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后台服务中心或银行卡业务中心,如中国银联、平安保险呼叫中心和营运中心、汇丰数据中心等。同时浦东还吸引了一批新型金融企业入驻,落户在浦东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研发出了手机支付功能,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浦东新区金融后台服务部门的集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并逐渐吸引了一批专业金融外包服务机构入驻浦东新区,逐渐形成了产业的集聚效应,为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四)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环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首先,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前台建设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为金融后台服务和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上海市政府2006年8月10日《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上海建成全球服务外包重要基地的目标,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以及建设金融后台服务示范基地的目标。浦东新区政府也于2005年12月28日印发了《浦东新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其中在对金融信息服务产业的支持方面包括:对引进金融机构总部予以奖励;新引进金融机构自建办公房土地出让金优惠;新引进金融机构购房补贴;对新引进金融机构高管进行补贴;新引进金融机构的税收补贴;为金融机构高管子女设立“专项教育基金”;金融信息服务企业形成地方财力部分予以补贴;中介服务业其利润形成地方财力部分给予财政补贴等。更为重要的是,浦东新区于2005年6月21日被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使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可能突破现有的政策体制障碍,获得巨大发展机遇。
当然,浦东在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方面拥有众多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浦东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配套条件还不够完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在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还面临一些体制,主要是: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法人化市场化存在体制障碍、市场准入的限制、外汇监管限制、人才不足的限制以及缺乏接发包专业和必要的财税政策扶持等,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加以突破。
三、推动浦东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与政策建议
(一)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浦东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真正发展成浦东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为使浦东成为我国金融服务外包创新发展的主要基地之一,成为亚太地区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承包和转包中心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通过重点引进国内知名金融机构的银行卡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国际知名金融信息服务企业、跨国银行的地区数据处理中心,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达到一定规模。
配套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符合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需要的交通设施、通讯系统、产业配套完整的现代化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环境优美、生活设施完善、具有高品位的文化氛围、适合高科技人才生活与发展要求的现代生活社区。
(二)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建设一个基地——上海市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
根据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上海市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优势,建设上海市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这一基地将具备以下四大基本功能:
产业集聚创新功能:集聚金融信息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形成国内外金融信息产品的技术创新中心、业务创新中心和运营机制创新中心。
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后台核心业务向上海集中,形成国内商业银行的跨行信息交换中心、国内外各类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中心,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前台服务相呼应,形成完善的金融后台服务功能。
国际金融服务外包承接功能:承接以欧美为主的国际金融机构数据处理业务的转移,为上海发展国际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挥示范作用,促进上海成为国际性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接发包中心。辐射带动功能:通过整合浦东的金融服务资源,以张江为核心枢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服务外包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推动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
2.搭建一个平台——金融服务外包专业服务平台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服务”的指导方针,搭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这个公共服务平台将提供四大服务。
项目服务:主要是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市场、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人才服务:适应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专业性人力资源的需求,搭建人才服务平台,旨在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库。
投融资服务:根据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搭建投融资平台,构建由市、区以及张江集团公司共同组建的“上海市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确保重大项目和功能项目的引进。
政策咨询服务:重点是为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业政策、融资政策、财税政策咨询服务。同时,制定适应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发展需要的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和完善外包服务企业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制定合理完善的服务商市场准入机制,构建规范的行业发展平台,促使金融服务外包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3.发展七大类(6+1)业务
根据目前浦东现有的条件和优势,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应积极发展金融数据处理和灾备业务、银行卡业务、客户服务、财务和会计服务、营销服务、营运业务以及研发设计等七大类(6+1)业务。
金融数据处理和灾备业务:以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系统灾备中心和征信管理中心为核心,积极引进各大金融机构的灾备机构和建设中小金融机构灾备共享平台,发展灾备业务;引进国内外重要金融机构的数据处理系统,发展包括清算、结算、金融基础数据库、客户数据管理中心等业务,发展以数据集中为特征的各类金融机构的信息处理业务等。
银行卡业务:以中国银联银行卡跨行网络数据交换中心为核心,引进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名列前茅的银行卡中心,发展信用卡的流转业务(收单、信息转接、资金结算等)和市场拓展业务(发卡、客户信息管理等);力争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银行卡后台数据处理中心之一。
客户服务:客户服务是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业务之一,是一个低成本、高回报收集客户信息的渠道,一方面它通过电话、传真、E-mail、短信等多种途径主动为客户服务;另一方面它在内部管理功能上,通过知识库管理对金融范围内的业务、信息、资料、政策等内容进行采集、审核、归档、,通过工作流程系统实现包括咨询、投诉、业务申请、预约、外拨、知识等在内的信息流转,从而在客户业务处理、主动式服务、内部管理和整合服务渠道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优化。随着高科技的运用,金融服务外包呼叫中心,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引入视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多媒体综合服务,使呼叫中心在功能上发生质的飞跃。
财务和会计服务:打造金融服务外包财务和会计服务,其目的专注于金融服务的核心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资金业务及结算业务处理,兼顾支付控制和风险管理及总账会计核算。同时,核心平台提供相应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挖掘功能,提高金融财务服务业务管理和服务能力。
营销服务:建立金融营销服务是适应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的需要,是为确保金融营销工作顺利进行和既定营销目标实现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包括金融服务营销理念的建立及营销文化的形成、金融营销战略和营销目标的制定,营销业务流程的完善与再造、统一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差别化的营销和服务机制、产品创新机制、综合量化的考核机制、信息共享机制、资源配置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一系列业务。
营运业务:建立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营运业务,业务范围涵盖金融服务外包业所包涵的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主要功能是对外承接外包业务,同时将所承接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分拆、集成和转包。
研发设计:根据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设计金融服务的新产品、新服务,以适应国际金融服务外包市场专业化、精细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4.组建金融服务外包联盟,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
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需要大力开拓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把大量国际金融后台业务吸引到上海。通过组建金融服务外包联盟,承接离岸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内容涵盖金融数据处理、信用卡数据处理、贷款数据处理、金融数据分析、客服业务以及开展金融服务外包论坛等等,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支持浦东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的政策建议
根据《财政部商务部关于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相关财税政策的意见》、《关于促进上海服务外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浦东新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财政扶持意见》、《“十一五”期间张江高科技园区财政扶持经济发展的暂行办法》、《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十一五”期间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等文件,结合张江高科技园区特别是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聚焦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支持基地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的定位,着眼于发展中高端的金融服务外包业务。支持基地引进发展银行卡业务、数据业务、客服业务、财务服务业务、销售业务、营运业务和研发设计业务,努力把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建成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产业规模大、竞争优势强、经济效益好、品牌效益高的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国内发展金融服务外包市场的主要试验田和集聚地,成为上海建成亚太地区离岸外包业务承包和转包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政策咨询、知识产权咨询服务、项目接发包、投融资等市场化社会化服务,政府对服务平台建设和营运费用给予资金补贴,对使用平台服务的企业给予经费补贴。
第三,将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延伸到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即凡入驻上海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经认定后享受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优惠政策,并进一步营造有利于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第四,扩大市场准入,鼓励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设立和发展,对从事金融服务外包业务的国资、外资和民营企业在注册登记和市场准入上公平对待,给予支持和便利。工商部门可在企业的经营范围内,写上“从事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对涉及增值服务的金融信息企业,允许不同所有制企业经营金融服务外包业务。对外商独资从事离岸金融外包业务的企业实行备案制或放宽审批权限。
第五,建议将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目录,同时建议浦东新区政府牵头,联系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监管机构,建立金融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制订金融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第六,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给予财政扶持。对从事金融服务外包的企业经认定后享受财税优惠政策。对所认定企业的营业收入实行免税;利润总额所得税按照15%的比例征收;对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一次性补贴;从事数据中心等金融服务外包企业进口自用设备,免除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第七,为金融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人才保障。支持企业境外引进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对其引进的海外高端人才实行安置补贴,同时实行“一次审批、多次有效”的出入境便利措施;对高端人才的个人所得形成的地方财力给予奖励补贴;鼓励归国留学人员到金融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创业,政府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方面给予优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