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高级工程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风景园林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河南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088-03在美丽中国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建设背景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风景园林学在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改善方面的作用愈发重要。为了适应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的社会环境发展需求,风景园林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充分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规划。风景园林事业发展任重道远,人才培养更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合理的用人机制,推动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健康发展。目前,风景园林专业已成为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要把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和生态良知感的人才作为专业教育的责任,这也给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不同于侧重理论、技术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要针对我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现状,培养复合型、实践型人才。
风景园林学科是河南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之一,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目前已形成以风景园林学为主导,融合林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学、生态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科群。如何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风景园林事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以满足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对风景园林学人才的旺盛需求,就成为该学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河南农业大学作为全国首批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于2011年开始招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在培养过程中,根据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特色和区域发展形势,进行了合理化、规范化培养机制的探索。
一、严格的培养与管理制度
河南农业大学在风景园林硕士招生、培养与管理、学位授予等主要环节上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制定了《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河南农业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河南农业大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暂行规定》等文件,对研究生招生机制进行改革,提出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向风景园林专业等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和重点学科倾斜。在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方面,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培育创新成果,学校设立创新培优专项基金;在研究生资助方面,积极推进“助教”、“助管”、“助研”三助工作,大幅度提高硕士研究生的资助力度。
学校设有研究生处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实行校、院、导师组三级管理。攻读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须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专业实践4学分。每门课程均制订了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必修课程和选修课成绩分别达到70分与80分才算通过;必修环节的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校外实践研究均须有相应的审核通过意见,并提交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与实结。学校建立有校外风景园林推广实践基地,鼓励学生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6个月。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二、高素质导师队伍的建设
河南农业大学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风景园林导师队伍,现有导师26人,其中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1人,副教授9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13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4人;平均年龄41岁。导师分别来自于河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每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特色独具,有助于学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学校规定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遴选条件,并在招生培养过程中,赋予导师更多的自。导师遴选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打破导师终身制,实行优胜劣汰的聘用制。在遴选中, 既坚持学术标准,又重视教书育人;既坚持对科研水平及其成果的要求,又重视对教学工作及效果的评价。以科研项目、学科平台建设为纽带,推动研究生导师队伍向适应性强、易于联合、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在导师队伍的建设中还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多渠道吸纳优秀导师资源。从其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聘请知名教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专业学位的兼职导师,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等10余个单位的专家已受聘为我校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
在实施导师负责制的同时,积极探索导师组指导制。首先跨专业、跨方向构建导师组,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在专业、研究方向上形成互补;其次探索本校与其他院校风景园林专业之间的融合,与日本香川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学院等10余所高校开展了合作交流。双导师制是针对专业学位教育提出的一种研究生培养方式,为了让研究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专业实践中提高能力,从而拓宽就业渠道,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特点,倡导以校内导师负责课程安排、选题、论文撰写、论文质量与答辩等环节,校外导师参与业务实践、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专家实践经验丰富和学校导师理论较强的联合优势。另外在双导师制度实施中逐步细化责、权、利关系,进行科学监控,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保障双导师制得以顺利实施。
三、特色化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风景园林专业硕士要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就要非常重视实践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设置也区别于风景园林学科学硕士。河南农业大学属于农业院校,拥有河南省唯一的风景园林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硕士课程体系重点体现了农业院校特色和中原地域特色。在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开设了植物资源利用与生物多样性、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生态学等理论课程;风景园林专业具有覆盖范围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的特点,为了适应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风景园林造景与种植设计、风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3S技术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了解学科研究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开设了风景园林科技进展分析、风景园林技术科学与生态工程、专业讨论与专家课堂等创新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方面,突出了植物造景、生态工程与中原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理论课具有宽泛性和融合性,实践课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创新课具有前瞻性和探索性。风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既要使学生掌握生产中的设计技能和工程技术,又要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又能对学科的前沿动态有所认知。
四、校企联合的实践性培养思路
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教育十分重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坚持走“政、产、学、研、用”协同培养人才的道路。注重与研究所及大型企业开展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合作,采用联合培养的方式,聘请实践基地单位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请园林企业单位技术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目前已与郑州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河南农大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等多家企业以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共建形式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使之成为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的联合培养单位;与省内各地、市级园林管理部门建立了风景园林实践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各界与我校风景园林专业教育间的交流与合作。联合培养单位还承担了部分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和实践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对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优良的学术交流和社会服务意识
本专业研究生曾先后和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日本香川大学、信州大学等学校进行研究生的互换学习,并鼓励学生到国外大学去读学位。通过聘请国内外本专业的大师举行讲座,使学生们开阔了眼界,增加了学识,为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研究生能够主动结合导师课题研究与绿地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实践性锻炼和社会服务。到目前为止,参与完成了洛阳等23个市、县的城市绿地系统的数字化动态管理规划和包括郑州森林城在内的省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规划与设计项目30余项,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每年举办“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报告,并与青年教师交流座谈,此外还积极参与行业领域竞赛。这些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校风景园林学专业的社会认可度,加速了风景园林学学科的发展。
六、进一步改进措施
1.加强与设有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点的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合作,结合河南农业大学的人才和教学条件方面的实际情况,对培养目标进行细化,对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使“风景园林与中原经济区人居环境建设”系列报告会规范化和制度化。
2.加强本学科青年教师培养,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向青年教师倾斜,鼓励青年教师读学位和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研修,加强学院青年教师科研项目资助,为申报高层次科研项目打基础,提升青年教师对风景园林文化的认知和利用能力,使其尽快成长。
3.在进一步巩固学科在城市绿地系统和植物种植设计方面的优势的同时,鼓励教师到设计院、设计所及大型风景园林企业兼职,通过实际项目提升教师对规划设计的认识理解,并在科研中提倡跨学科、跨院系的合作,为理论和思想的创新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建设美丽中国,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下,农业院校风景园林专业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教育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国家“一级学科”的新形势下,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城乡规划和建设市场,科学谋划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机制,走出一条复合实践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包志毅,邵锋,宁惠娟.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类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12(2):58-60.
[2]高翅,吴雪飞,杜雁等.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园林,2013(6):23-25.
[3]林世平.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2(5):46-50.
[4]闫慧,毕翼飞,赵普天等.地方本科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J].大学教育,2013(14):100-101.
论文摘要对景德镇市香榧资源的分布以及香榧经营策略进行了叙述,并从育种、苗木繁殖、嫁接等方面介绍了香榧的培育技术,以期能指导香榧的生产和经营。
1景德镇市香榧分布和优良类型
景德镇市3个乡(镇)均有香榧自然分布,有天然生长的香榧(古树)355株,其中有300年以上并且胸径在40cm以上的30株,胸径在30cm以上的有90株,生长发育良好,结实量多。这说明景德镇市具有香榧生长发育的良好立地条件和品种优质的优良类型,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香榧优良种质资源提供了基础,为进一步研究香榧优良类型的形态、生长发育规律、生长环境提供充分的条件。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35.47万公顷,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野生和散生香榧遍布全市山区各乡(镇、村),是种植香榧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我所近几年来应用香榧培育技术,已培育优质(播种)苗4.5万株,嫁接苗3.6万株,为景德镇市发展香榧提供了种苗基础。
2景德镇市发展香榧经营策略
2.1加强宏观指导、发扬资源优势
景德镇市委、市政府对香榧发展非常重视,“香榧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已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省、市领导在考察香榧育苗培育基地时作了指示:“香榧发展市场潜力大,开发价值高,要在现有规模上,加大科技投入,把香榧作为一个产业抓,发展为全省香榧示范基地,为林业经济增长点作贡献”。政府部门要对香榧资源发展规模进行宏观调控,对市场需求情况进行预测预报,主动搞好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林业部门应根据市场体系建设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特征、栽培技术等条件,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有组织、有选择地搞好香榧培育基地的发展规划。要搞好信息流通,认清发展形势,扬长避短,有组织、有计划地建设香榧培育基地,做到发展与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防止盲目发展,造成浪费。
2.2香榧经营策略
2.2.1选择优良品种。发展香榧选择品种是关键。景德镇市地区有2个优良品种:细榧、和尚榧,应尽快发展这2个优良品种。要根据香榧的生态特性,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立地布局培育基地,以目前已经确定的2个优良品种作为主要的选择繁育对象,并继续调查和发掘优良类型和单株。调查、分析香榧优良类型和单株的生长环境,以研究香榧生长发育的最佳生态环境。
2.2.2营造模式。必须将立体结构与层次经营相结合,要采取企业+农户、股分制合作经营等多种责、权、利结合又明晰的经营体制,稳步推进、持续发展香榧产业。如2004年,景德镇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以技术入股与香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组建股分制公司,聘请徐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为技术指导,2004~2005年播种(条播)繁苗1.5万株,平均苗高22.6cm,产苗15万株/hm2;2006年,在总结以往经验基础上播种育苗技术又上了新台阶,采用洒播、叶面追肥、浇水渗药(防治小苗立枯病等其他病虫害)等技术又繁育苗木3万株,平均苗高28cm(一年生苗最高为42cm),产苗22.5万株/hm2。
2.2.3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按照规模经营的要求,每片基地要相对集中连片,并有一定的面积,使基地建成后都能形成规模。要严格按工程管理强化集约经营,并建立一套由可行性报告、立项、规划设计、作业实施方案、检查和验收到建立技术档案等方面内容组成的科学管理体系,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重点投入,做到造一片,成林一片。
2.2.4关于投资机制。发展香榧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要建立一种国有、集体、私营、股份制、内资、外资等多元投入相结合的发展机制。政府要提供优惠政策、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高效廉洁的审批管理程序来吸引投资者。要着力抓好科研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转化应用,防止生产大而无当,使这些环节紧密相连,良性互动;要充分利用高科技和信息“高速公路”以优质产品占领市场,使景德镇香榧产业化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3香榧培育技术
3.1种子采收与催芽技术
3.1.1采种。育苗用的香榧种子,一般采用细榧或和尚榧的种子,其发芽率高,出苗较整齐。种子要在生长健壮的成年母树上采收,育苗用的种子必须充分成熟,在9月下旬、10上旬当假种皮由青绿色转为黄绿色,开裂露出种子,并有少量种子开始脱落时采收。一般每4kg榧蒲可出种子1kg左右(1kg种子约420粒)。细榧的当年发芽率在92%以上,和尚榧可达85%以上。
种蒲采回后,堆放在阴凉通风处(堆厚不超过20cm,以防止发热腐烂),堆放5~7d,以利于种子与假种皮分离。当假种皮微紫色时,剥去假种皮,取出种子进行播种前处理。
3.1.2催芽。成熟种子胚胎未发育完全,须用湿沙贮藏,完成生理后熟,并达到催芽的目的。选朝南向阳地,挖15~25cm左右土坑,先铺上5cm左右的清水河沙,然后用1层(5cm厚)种子1层(3~5cm厚)湿沙(用手捏沙能成团,手松开时沙团稍经触动即散)相间层积贮藏催芽。堆高35cm左右,上层沙可厚一些,防止种子外露,并起保湿作用,天气干燥时要经常洒水,保持沙子的湿润,发芽率在92%以上。
3.1.3采穗。香榧枝条分延长枝、侧枝、结果母枝、结果枝、萌芽枝等5种。为了使嫁接苗生长有力且早实早丰,在选优基础上,应在树冠中上部选用一年生侧枝或带一年生三叉枝的二年生侧枝做接穗,具体视砧木粗度而定。穗条一般随采随用,若在阴凉处把穗条基部置于湿沙中可保存30d左右。
3.2苗木繁育技术
3.2.1砧苗培育。具体内容如下:
3.2.1.1播种。育苗的圃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水方便、pH值在5.5~6.5的沙质土壤上。10月上、中旬整地,要施足有机肥,施入腐熟栏肥15t/hm2或腐熟菜饼4.5t/hm2。东西向作高床,床宽1.2m,床面要平整,步道深浅要一致,纵向开沟条播。播前需用托布津800倍液或硫酸亚铁进行土壤消毒。一般分冬(12月至翌年1月)和春(3月上、中旬)二期播种,行距30~35cm,株距8~10cm,种子胚根向下放在播种沟内,播种量为发芽种子750~900kg/hm2,上覆1层细肥土,厚度为种子横径3倍,约1.5cm左右,上盖稻草等物,用于保湿和防止表土板结。3.2.1.2管理。主要是遮荫、浇水、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播种后,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苗陆续出土。幼苗紫红色,极脆嫩,幼根肉质黄白色,分布浅。香榧苗怕日灼,揭去盖草后,要及时搭棚遮荫。荫棚高1.8m(有利于圃地和护理),透光度40%左右。香榧苗怕旱需水,尤其在盛夏要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第1年除草要用手拔,次年可轻锄浅削,以避免碰断苗木和伤动根系,肥料一般用10%左右的淡人粪尿,施2~3次。梅雨季节幼苗易发生根腐病,发现病株须拔除销毁,病株松土后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可防止病情蔓延。当年生苗高15~30cm,地径0.3~0.4cm,可产苗15.0~22.5万株/hm2,留床培养2~3年后,可嫁接或定植造林。
3.2.1.3病虫害防治。香榧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和叶枯病,害虫主要为蚯蚓、地老虎、蛴螬、蜘蛛和蚜虫等。发生猝倒病可用0.5∶0.5∶100或1∶1∶100倍半量和等量波尔多液喷雾进行防治,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3~5次,效果良好;发生根腐病可用多菌灵或托布津1∶500倍溶液进行防治,每隔5~7d防治1次,连续3次,可抑制病害扩散蔓延,但也要及时拔病株就地烧毁。发现蚯蚓、地老虎、蛴螬为害,可用呋喃丹挖条撒施于苗床上防治地下害虫,蜘蛛、蚜虫可用敌敌畏、乐果类农药喷杀防治。
3.2.2嫁接。具体内容如下:
3.2.2.1接穗采集。在12月至翌年2月,选生长健壮、结实性能好、盛产期的母树,在树冠的中上部剪取生长粗壮、顶芽饱满的一年生侧枝作接穗,要求长15cm以上、粗0.4cm以上,同时采集5%左右的优良雄树接穗,要求花期相遇、花蕾较大、单枝花蕾数多、花枝比例高、年度间变化小、花期长的优良雄株,作造林时配置的授粉雄树苗用。接穗采后要保湿,可用湿毛巾或湿苔藓包裹,长时间贮藏用湿沙露头埋藏于荫凉处,并上盖苔藓。
3.2.2.2嫁接时间与方法。苗木嫁接的时间一般为2月中旬至3月下旬。方法有挖骨皮接、劈接、切接等。常采用劈接法:当树液开始流动而皮层尚难剥离时嫁接,接穗与砧木的粗度要大致相同或接穗略小于砧木。接前略挖去苗木基部土壤,在离根颈5~8cm处截断,再在砧木横截面中央垂直下切一刀,深2.5~3.0cm;抹去接穗下端2/3的叶片,把接穗基部两侧相对各削1刀成楔形,斜面长2.5~3.0cm,与砧木下切长度相一致;用左手大拇指轻轻掰开砧木切口,对齐一边插入接穗,然后用塑料薄膜带将砧木断面和接口严密绑扎,保证接口不露白、不进水,用黄心土将接苗培成馒头状,覆没接穗2/3,只露出梢头。
3.2.2.3接后管理。嫁接后,大田育苗的仍须搭棚遮荫,到9~10月高温过去、天气凉爽后拆去荫棚,拨开培土,露出接口。接穗抽出的新梢幼嫩,过长倒伏时需用小竹竿逐株支撑扶正,基部抽出的萌蘖需及时抹去。培育2年后,嫁接苗高50cm以上,可出圃造林。
4参考文献
[1]万小金,吴晓明,程小东.香榧采穗圃营建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6(3)32-36.
[2]王向阳,修丽丽.香榧的营养和功能成分综述[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20-22.
[3]汪兆炎,黄元照,李忠泉.黟县香榧速生丰产技术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1997,23(3)20-21.
[4]黎章矩,程晓建,戴文圣,等.浙江香榧生产历史、现状与发展[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4):471-474.
[5]徐石华,钱觉寿.香榧早产高产技术[J]新农村,2003,(3)10-11.
[6]徐小彪,李卫华,蔡祖国.香榧的发展前景与栽培利用[J].江西园艺,2004(6):49-50.
[7]楼枝春,潘悦优,丁立本,等.香榧丰产技术要点[J].中国林副特产,2002(3):26.
(江西省林业科学院,南昌330032)
摘要:为了解银钟花自然生长状况,揭示其自然生长过程,采用54 年生的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树干解析数据,对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中银钟花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0 龄阶树高生长速度最快,15~35 龄阶为胸径生长盛期,35 龄阶进入材积生长盛期,树龄54 年时,材积生长仍处生长盛期,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未相交,林木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银钟花自然生长较缓慢,种子发芽困难,天然生长的植株稀少,应开展人工繁育和回归自然与种群重建研究,人工辅助银钟花扩大种群数量。
关键词 :九连山;银钟花;生长过程;树干解析
中图分类号:S792.99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730
基金项目:江西省财政林业重大专项“江西常绿阔叶林恢复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0651010301)。
第一作者简介:曹展波,男,1956 年出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培育与林木引种驯化研究。通信地址:330032 江西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街江西省林业科学院,Tel:0791-83833236,E-mail:cao.zb@163.com。
收稿日期:2014-07-24,修回日期:2014-09-26。
0 引言
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为安息香科(Styracaceae)落叶乔木。江西产铅山、贵溪、黎川、上栗、莲花、井冈山、安福、瑞金、龙南、崇义[1-6],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等省区亦有分布,生于海拔700~1200 m的山坡、山谷较阴湿的密林中[7-8]。银钟花为中国特产,它在研究美洲和亚洲的大陆变迁、植物区系、植物地理等方面都有一定意义[9];其树干通直,边材淡黄色,心材淡红色,纹理致密,有工艺价值;花白色、清香,果形奇特,入秋树叶变为红色,可供观赏。银钟花在天然林中多呈星散分布,其种壳坚硬厚实导致“二年种子”发芽困难[10],因人类活动干扰和其自身天然更新能力差,致使植株越来越少,作为稀有植物编入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目前,对银钟花的研究较少,主要为银钟花年生长习性观察[11],破除种子休眠,天然林内的银钟树生长过程研究尚未见报道。通过树干解析方法,对江西九连山常绿阔叶林中银钟花的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因子的生长过程进行分析,以掌握其生长特性,为银种花的资源培育和保护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1 研究区自然概况
研究地位于江西龙南县的九连山自然保护区,地理坐标为24°29´18″—24°38′55″N、114°22′50″—114°31′32″E,海拔高度280~1430 m。保护区年平均气温约16.4℃,1 月平均气温6.8℃,7 月平均气温24.4℃,极端高温37.0℃,极端低温-7.4℃。年平均降水量2155.6 mm,年平均蒸发量790.2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5%[12]。成土母质有花岗岩、页岩、砂岩、砾岩和石灰岩等,土壤的分布自下而上依次为山地红壤、山地黄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草甸土[13]。九连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比较丰富,从盆地丘陵至海拔较高的低山都有各种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形成九连山地区植物区系与植被类型的自身特色[14]。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采用1 株1981 年采集的54 年生银钟花解析木资料,解析木树高15.3m带皮胸径21.9 cm,平均冠幅3.8m,第一活枝高5.5 m,根径至小头直径6 cm 的树干长度13.5 m。解析木所在地海拔800 m,西北坡中部,坡度25°,土壤为山地黄红壤。距解析木10 m以内的相邻树种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甜槠(Castanopsis eyrei)、银钟花、鹿角栲(Castanopsis lamontii)(表1)。下木及草本层植物主要有石栎Lithocarpus glaber、尖连蕊茶(Camellia cuspidaa)、江南山柳(Clethra barbinervis)、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细枝柃(Eurya loquaiana)、华南厚皮香(Ternstroemia kwangtungensis)、芒萁(Dicranopteris pedata)等。
2.2 分析方法
解析木采用2 m 区分段,以5 年为一龄阶。用Excel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树高、胸径、材积连年生长量数据,采用DPS 7.05 软件对银钟花生长过程进行有序样本聚类,划分银钟花各生长因子的生长期。
3 结果与分析
3.1 树高生长过程分析
由树干解析的数据绘制银钟花树高与年龄的生长曲线(图1~2)。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解析木树高生长划分3 个生长期。相对整个树高生长过程,5~20 龄阶为树高生长盛期,连年生长量0.35~0.44 m/a,其中5~10 龄阶树高连年生长量为0.44 m/a,为树高连年生长峰值。25~35 龄阶为树高的一般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为0.22~0.29 m/a,此后树高生长进入缓慢期,连年生长量降至0.18 m/a 及以下。
3.2 胸径生长过程分析
由树干解析的数据绘制银钟花胸径与年龄的生长曲线(图3~4)。相对解析木胸径生长过程,5~10 龄阶胸径生长缓慢,年连年生长量在0.19 cm/a 以下。15~35 龄阶为胸径生长盛期,连年生长量0.41~0.59 cm/a,其中15龄阶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峰值。40龄阶以后为胸径的一般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为0.31~0.40 cm/a。
3.3 材积生长过程分析
由树干解析的数据绘制银钟花材积与年龄的生长曲线(图5~6)。54 年生银钟花带皮材积2.2921 m3,去皮材积0.255 m3。相对解析木材积生长过程,5~15 龄阶为材积生长缓慢期,连年生长量在0.0014 m3/a 及以下。20~30 龄阶为材积的一般生长期,连年生长量为0.0031~0.0049 m3/a,35~54 龄阶为材积生长盛期,连年生长量0.0062~0.0089 m3/a,其中50 龄阶时材积连年生长量达到峰值。树龄54 年的连年生长量0.0074 m3/a,材积生长仍处生长盛期,林木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
4 结论
(1)据54 年树龄的解析木分析结果,银钟花树高生长盛期为5~20 龄阶,其中5~10 龄阶树高生长速度最快;15~35 龄阶为胸径生长盛期,其中15 龄阶时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峰值;35~54 龄阶为材积生长盛期,其中50 龄阶时材积连年生长量达到峰值。树龄54 年的连年生长量0.0074 m3/a,树木尚未达到数量成熟阶段。
(2)笔者所依据的试验材料有限,其表达的生长过程难免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认识银钟花的生长规律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5 讨论
(1)解析木树高、胸径、材积生长值反映银钟花自然生长速度偏缓,解析木相邻树木简况(表1)表明其在森林群落的林冠层空间竞争中不具优势。这可能存在2 种原因:(1)由于该树种生长势较弱,不具备成为群落优势树种的能力;(2)森林群落的某一特定层次的植物都表现出与该层条件适应的生长特点,林冠表面暴露于全光照之下,自此向下光照强度递减,温、湿度也相应发生变化[15],解析木树高比相邻木平均树高低10.98%,表现出银钟花喜荫或较耐荫的生态习性。(2)银钟花虽然有较大的分布范围,但只是零散分布于天然林内,生长较缓慢,种壳坚硬厚实,种子发芽困难,不利于种群竞争,天然生长的植株稀少。应开展银钟花的回归自然与种群重建研究,人工促进银仲花种群恢复。
(3)银钟花木材具工艺价值,并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应在保护现有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研究人工繁殖技术,探索人工促进速生的栽培措施,观测其人工栽培条件下的适应性,评价其应用价值,为科学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稀树种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黄小强.江西铅山武夷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5,3:77-85.
[2] 董闻达,谢国文,廖亮.江西膺潭市天华山主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的考察[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7,2:53-56.
[3] 施兴华.江西省黎川县岩泉自然保护区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9,3:1-10.
[4] 高贤明.江西安福武功山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1,13(2):140-147.
[5] 曾赣林,宋祥兰,宋瑞萍.赣江源(瑞金市)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科学考察与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8,2:26-29.
[6] 刘体应,刘仁林,肖活生,等.齐云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2,6:12-15.
[7] 吴容芬,黄淑美.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30-132.
[8] 彭重华,张程,巫涛,等.湖南安息香科种质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前景[J].广东农业科学,2011,7:76-79.
[9] 傅立国.中国珍稀濒危植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319-320.
[10] 徐本美,孙运涛,李锐丽,等“. 二年种子”休眠与萌发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7,43(1):55-61.
[11] 杨晓玲.引种银钟花年生长习性观察[J].热带农业科技,2008,31(1):23-24.
[12] 刘信中,肖忠优,马建华.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森林生态系统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1-39.
[13] 刘开树,孙文峦.九连山土壤的发生类型及其肥力性状的探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83,1:43-50.
关键词:风景区;树木认种认养;广东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1-0000-00
在政府爱绿护绿的绿色理念倡导下[1],广大市民群众激发了对造林、绿化种植活动的热情,可在城市居住环境都紧张的情况下,拥有一片自己的地,栽种一棵自己的树木显得如何珍贵?正是迎合市民群众的需要,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号召,纷纷组织不同规模的认种认养活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唐山市连续16年开展的“一人一树”营造城市森林活动,广州市政府为提高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迎接绿色亚运而组织得"共建花园广州――认种认养树木"活动[2]等。全国风景区及公园在政府的倡导下,也先后开展了树木认种认养活动,其中广州白云山、成都浣花溪公园的认养活动就开展的非常好,一棵乔木、灌木,一片草地、一片竹林等不同单位都得到广大游客的参与。这种有组织有指导性的植树活动受到广大游客的大力支持和踊跃参与。
1 认种认养活动的起源和历史意义
我国最早的认种认养活动源自于1981年12月13日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30多年来,各地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广泛宣传义务植树的公益性、义务性和法定性。同时各主办单位和集体在还没能承担全民免费参与该项活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资代劳”、从事公益绿化宣传、认种认建绿地、认护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方式相结合的多种实现形式,尽量为有需要的广大市民提供植树的平台和机会[3]。
2 白云山风景区认种认养活动情况
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作为广州市的市肺,在此景区举办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最得民心,景区顺势抓住这个机遇,担任起活动先锋,积极呼吁全民参与活动,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景区绿化建设,不断提高风景区生态环境和绿化水平。白云山风景区早在2001年开始组织树木认种认养活动,截至2012年,共举办了12届,累计种植乔灌木达46000棵之多,主要树种有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 、宫粉紫荆Bauhinia variegat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 、黄花风铃木Tabebuia chrysantha、海南蒲桃Syzygium hainanense、诃子Terminalia chebul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蓝花楹Jacaranda mimosifolia、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菩提榕Ficus religiosa、千层金Melaleuca bracteat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柚木Tectona grandis 、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玉堂春Magnolia liliflora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茶花Camellia japo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美洲合欢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 、琴叶珊瑚Jatropha integerrima等乔灌木;参加活动人数达75000人次,既有团体也有家庭、个人等不同形式,其中最大的单位有上千人次。多年来,景区的认种认养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然而随着活动的逐年开展,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这项活动持续有效地开展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2.1现有的组织形式
目前白云山风景区的认种认养活动是统一组织、统一宣传,但又根据景区地形特点各有侧重。年初由管理局职能处室收集局属各个管理处编制的认种认养活动方案,进行综合审核植树地点、认养树木的树种以及费用标准,然后通过网络、报纸、电视、信件、电子屏幕、宣传牌、广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景区公布方案之后,指定专门负责人接单。游览服务中心是整个景区认种认养活动的主要联系窗口,值班人员根据游客需要,再联系相关管理处进行跟踪办理,此外,游客也可以通过直接与各景区具体负责人进行电话联系、面谈等,查看现场,确定所种植的植物品种、数量,约定植树日期、双方联系人,届时各个景区提前准备好苗木、工具,安排绿化人员协助并跟踪做好为期一年的养护。
2.2 潜在的操作矛盾
白云山风景区开展认种认养活动以来,得到广大市民游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为景区的绿化恢复及景点打造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也为游客留下了珍贵的记忆和希望。但是,随着活动的逐年开展,组织方与参与方之间的矛盾逐步显现出来。
2.2.1 景区适宜种植地逐步减少与认种方对片区、甚至大片区认种地的需要之间的矛盾。随着复绿工作标准逐步提高,管理局要求局属各个单位杜绝黄土、缺株等不良现象,加上各个景区挖掘原有的空置地不断打造新景点,景区内很难再腾地出大片的空置地用于开展认种活动。而部分参与方倾向于种植活动,往往要求种植地是一个平缓的片区,越大型单位需求声越高。
2.2.2 景区适宜植物树种与认种方主观意愿的矛盾。景区的认种活动是基于景区整体规划而设计的(包括种植地、树种、规格、数量),但是参与方往往希望树种能够体现自己的主观意愿,相当部分游客都倾向于大型乔木、开花植物、寓意植物,景区提供的树种不是参与方所青睐的。
2.2.3 景区认种活动的初衷与参与方传统需求之间的矛盾。
景区开展认种活动首先是想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亲手种植的机会和场所,但景区就是景区,并非私人用地,认种不是简单的提供土地,任其种植,而是需要整体规划,合理配置的一项有组织的社会互动活动。景区在编写认种认养活动方案之前会进行全山调查,从景区复绿、绿化升级改造、景点打造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并将整个活动方案向社会公开。若是在景点打造区域种植,则需要乔灌木数量合理配置,而游客自发的意愿中缺乏为景点整体配置的考虑,目前,若全部利用社会认种力量来打造一个新绿化景点的周期长,成功率非常低。
2.2.4 景区整体规划需要与认种方永久保留所植树木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风景区开展认种认养活动以来所有的认种认养树木有效期均为一年,但这并不是所有的游客能认同。景区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大环境,既有市政府的规划建设项目要求,也有白云山自身的建设需要,更要承受自然灾害的变故,景区内所有的植物原则是不会移植,但不排除因上诉原因进行移植的现象,故这个有效期与游客认为的永远是有区别的。
2.2.5 景区认种活动的火热与认养活动的冷清之间的矛盾
参与白云山认种认养活动的游客对植树活动参与性的理解还比较传统,认为参与植树就是要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种植一棵树,寄托希望,倘若认养一棵已有的树木,认为对爱绿护绿工作的支持不到位。
3 调整景区认种认养活动模式的必要性
当前,白云山风景区已成功晋级为全国5A级风景名胜区,这对景区绿化水平和认种认养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白云山的绿化覆盖率已达95%以上,据白云山风景区官方统计,白云山目前共有绿化面积4.2万亩,每天可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可供近300万人正常呼吸之用,被称为广州的“市肺” [4]。在广州国际化的大都市里,城市中心的景区开展认种认养活动从一开始就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然而随着活动的逐年开展,在土地资源的限制下,由于前期认种活动思想认识不透彻、规划的不合理、操作模式不合理、管理手段不扎实、组织机制不灵活原因,导致认种认养活动开展还不深入,认种认养工作未能与景区绿化美化工作真正相结合,尤其是缺乏针对新形势下的认种认养活动持续开展的新模式。为此,景区务必认真总结新形势下认种认养活动的组织体制、操作模式和管理方式,与时俱进,适时调整,采取多种认种认养工作的有效实现形式,为广大游客参与认种认养活动创造条件,努力推动景区绿化工作适应新形势、取得新进展。
4 探索认种认养活动行之有效的模式
4.1 固定地块,建立基地。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是吸引公民参与认种活动的有效形式。要继续深化认种认养基地建设,把认种活动与景区林相升级改造,景区绿化重点工程、景点改造及营建主题性公益林等相结合,根据市民游客的需求及景区景点改造的双重需要,冠名以“亲子林”、“同心林”、“青年林”和“爱心林”等,突出主题,恒久纪念;利用市民游客的认种活动,以基地为单位,几年内打造一个个景区亮点。
4.2 提前计划,助景区绿化。景区的绿化工作量繁重,受塌方、游客破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景区的绿化总是处于一个复绿补种与被破坏的动态平衡中,若能将“为植树而植树”的思想转化为将主动为景区复绿,让认种活动与景区复绿工作紧紧相结合,推动景区认种活动最大适用化、合理化,特别是在满足塌方复绿的基础上,又注重景观的恢复和改造,多层次多色彩地配置塌方苗木,把简单恢复的塌方地变为景区新景点。这其中要求景区在每年的认种认养活动前,切实将景区内需要复绿的苗木品种统计清楚,不妨让市民游客以认种的形式复活一处塌方,复绿一段绿篱,补种一块草坪,甚至复绿一个树圈等小举动,在亲身体验认种活动的同时,切切实实参与景区建设工作。
4.3 匹配文化,认种造型树。在总结历年的认种认养活动经验基础上,了解到精致美观的造型树和大树更被游客所接受。针对目前景区植树地点的有限性,可以按照景区总体规划设计,结合景区部分景区文化品位的需要,在主要景点或经典建筑物周边种植造型罗汉松、造型杜鹃等。
4.4 主推认养,精心呵护。要在全景区甚至全市重点推荐认养活动,利用社会的力量来保护维护景区已有的生态资源,特别是目前在景区缺少任意认种点的实情下,开展景区大树认养活动,是落实《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精神的另一重要形式。越多人参与认养活动,则越多人把白云山当作自己的家,用心去呵护,无形中可避免很多绿化破坏行为。针对部分游客存在倾情于大树的思想,景区可以推出一批景区内的古树名木、重要景点大树、特别品种树木,公布面积、株数地点和认养标准,由单位和公民自愿报名参加。要不断优化认养活动的具体实施办法,增强认养活动的吸引了、影响力,明确权利义务,签定协议,实行挂牌,认种认养时间可以五年一期,也可以一年一期。要大力推广“绿色使者”制度,面向全社会征集志愿人士开展护绿爱绿活动,加强对绿化建设和义务植树工作的社会监督。当然,认养活动理念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
5 结语
通过不懈的努力,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如今已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成绩面前,白云山风景区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重新审视资源价值、管理水平和发展速度,加速推进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大力开展景区认种认养活动的同时,务必针对新形势,制定完善认种认养活动的实施办法,要加强活动的组织管理,要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考核,加强检查、督促和考核,对不规范组织或保养不合格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实行检查通报和考核表彰,奖优罚劣,同时要重视适地适树原则,切忌以盈利性为出发点,切实推动认种认养活动积极健康发展。
致 谢:在本论文的撰写中,非常感谢广州市园林科研所高级工程师张乔松的精心指导,感谢白云山管理局园林绿化处林燕的帮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 林树森. 林树森市长在广州市城市绿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 广州政报, 2001,(04)
[2]柯宣东.广州启动“共建花园广州――认种认养树木”活动[J].中国花卉园艺, 2010,(06).16
[3]田新程.让认养林木绿地成为新时尚[J]. 中国林业, 2009,(08): 16-18
[4]http://.cn/[Z]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区名胜区管理局官网
作者简介:
郭泽平(1982- ),女,湖南郴州人
未来二十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到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中国GDP年均增长将保持在7.2%左右的水平。根据国际经验,中国已经进入加快工业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能源建设和能源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但目前中国能源供应仍然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资源短缺,人均资源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0%,能源发展受到了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约束。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等一次能源消耗的比重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好以水电为主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中国能源政策的必然选择。
高盈孟同志现任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水电科学技术工作,熟悉大中型水电站的勘测、设计、科研、建设组织过程,具有丰富的大中型水电站建设的计划、统计、设计、施工管理经验和协调能力,具有坚实的水电建设理论基础与管理实践。获得过多项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发表过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75年至1978年,在云南省水利厅工作;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理工大学电力学院任教;1985年至2001年,在国家电力公司昆明水电勘测设计院工作,先后任科研所长、副院长等职;2001年至2005年,在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05年至今,在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任总经理。
中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占世界第一位,但目前开发程度仅为23%左右。为此,加快已经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黄河上游和怒江等重点流域水电资源开发力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使命和光荣任务。
志存高远――应运而生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是我国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战略性河段,中段指奔子栏至攀枝花市雅砻江口,长约564km,落差838m,共规划有龙盘、两家人、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一库八级”,电站总装机容量20580MW,保证出力8946MW,年均发电量883亿kW.h。
2005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华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及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按33%:23%:23%:11%:10%的股比,依照现代企业制度发起组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金沙江中游梯级电站。12月16日,公司在昆明正式挂牌成立,应运而生,正式吹响了构建“和谐金沙”的号角。目前,正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复,科学有序地开展前期工作,其中,流域首个投产项目,第5个梯级金安桥电站首台机组有望于2009年底前发电。“一库八级”所有电站总装机容量20580MW将于2020年前全部建成投产。
全面统筹――环保为先
纵观人类历史进程,对江河的研究和利用是一个永恒的议题。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关系到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经济发展以及国计民生的大事。
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坚持全面统筹,环保为先,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开发理念。在前期工作开展过程中,不仅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各项规定,精心组织好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主动思考,超前规划,创造性地开展了有利于保护环境、自然景观的工作。
如,世界著名的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早在1984年就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但由于原有的总体规划受当时社会因素及设计理念、设计能力的限制,已不能满足当前保护区发展的需要。为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好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并在这一前提下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必须对保护区重新进行考察和规划。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主动申请,分别与两个自然保护区法人单位玉龙县玉龙雪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和香格里拉县林业局签订了《科学考察及总体规划编制项目资助协议书》,资助两部门委托相关有资质的设计院、全国知名专家对保护区开展详细的科学考察和总体规划报告。既为自然资源保护尽了一份责,也为公司开发水电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又如,位于虎跳峡上游峡口段的龙盘水利水电枢纽工程,作为金沙江流域各梯级电站的龙头工程,有效库容215亿m3,其一库水将蓄能860kw.h,即蓄1m3水相当于蓄能4kw.h;同时还可增加下游13个梯级保证出力1146万kw,年发电量234亿kw.h,相当于每年减少原煤消耗约1860万t,减排二氧化碳3910万t、二氧化硫20.70万t以及大量的灰尘与废渣,是国内少有的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控制工程,其建设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其库区及周边地区却具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和著名的东巴文化,胜景荟萃,高山峡谷、河流险滩和雪峰等特色景观资源十分丰富。电站建设究竟对虎跳峡河段的景观生态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能否以龙盘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为生态治理的良机,将人与自然的种种矛盾关系转化为和谐的平衡?历史地摆在金沙江人的面前。公司组织了国内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采集、调研,专题编制完成了《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与景观、旅游、环境保护的关系》专题报告。报告中详尽分析了虎跳峡河段水电开发与景观、环境、旅游的关系及对景观、自然保护区、水环境、生态环境、雪线与冰川、景观资源、移民安置等的影响及其减免对策措施。
再如,著名的虎跳峡核心景点――虎跳石景观,当流量大于2200m3/s,虎跳石被水流淹没,“风光”不再;而当来流量小于400m3/s时,形成的水面较窄,虎跳石孤独地在外,急流壮观的景象难以再现。根据相关专业机构长期对虎跳石景观的观测结果表明,目前每年大约有近3个月看不见虎跳石景观,1个月以上的景观效果较差。电站建成后,问题将应迎刃而解,可充分利用龙头水库蓄丰补枯的调节作用,有效地改善虎跳石景观流量,使游客任何时候都能欣赏到最佳、最壮观的虎跳峡景观。通过有效的措施,将有利于促进虎跳峡河段整体景观生态环境与风景旅游资源的协调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自然环境保护、生态质量提升、地方综合发展、旅游环境安全与服务设施配套的综合协调。
可以预见,未来的金沙江河段,将集视觉景观、生态系统、人居环境和资源开发利用为一体,山川更加壮美,景色更加迷人。湖光山色与险峻峡谷相辉映,水利工程与环境保护相促进,旅游环境与边疆地域风情相协调。成为山水资源综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典范。
协调规划――关注民生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多样、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众多、文化久远。但长期以来,本区域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资源开发受限,产业单一,经济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
库区周边12个县均属于贫困地区,人均GDP为5559元,为全国人均GDP的40%,属于欠发达地区。农业人口226.2万人,占库区周边总人口的88%,2005年12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11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贫困现象普遍。有9个为国家级贫困县。
(二)基础设施薄弱,支撑产业能力弱
尽管库区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为改善,但目前区域内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最致命因素之一。交通仍闭塞,区域内还没有高速公路,公路通达能力和行路条件还较差;广大铁路、成昆铁路局部路段通过该区域,但区内基本是铁路空白区。水利基础设施尤为薄弱,农业还属于“雨养农业”,靠天吃饭,局部地区干旱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交通不畅,水利设施不足以及电力不足、电价高的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工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
库区周边各县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层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农民人口过多,农业经济效益不好,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口;工业底子薄弱,基本停留在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和粗放矿业上;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部门少、层次低。
库区44个乡镇2005年末有总人口54.25万人,有耕地面积112.5万亩,人均有耕地2.07亩。在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51.95万人,占总人口的95.76%。44个乡镇粮食总产量22.16万吨,农村经济总收入9.35亿元,人均有粮食409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58元。44个乡镇中,有32个乡镇远离本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偏远,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金沙江中游水电资源的开发将极大地改善本区域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对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经济实力提升将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公司组织国内20余位专家学者,历经近9个月的研究,提出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优势产业与移民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详细分析了库区及周边资源环境条件,提出了优势产业发展的思路、原则、目标、规划布局、对策及建议等,准确预测移民就业容量,拟采取股份制、政府+公司+农民经济组织等模式让广大移民积极参与优势产业发展,有效调节各利益主体间的分配关系,最终达到依靠优势产业建设、移民充分就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水电开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实现水电开发库区及周边的可持续发展。
情系移民――长效补偿
纵观世界范围内的水利水电工程,不难发现,移民安置工作历来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需要搬迁安置移民约15万人,且库区所在州(市)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人地矛盾集中。如果仅采用“以土安置”方式安置移民,由于资源环境容量非常有限,将难以完成。同时,涉及的移民少数民族区域性强,水库淹没区70%以上是纳西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都要求留在原居住地继续生活。
公司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方针,积极探索创新移民补偿方式、安置方式和后期扶持方式,组建不久就提议成立了有省、市、县各级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国内知名水电专家参与的课题组开展了“完善移民补偿机制、创新移民安置方式”课题研究。课题组经过大量实地调查、政策研究、数据分析、民意测验、开展试点等工作,最终形成了《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移民安置补偿补助意见》及八个配套文件研究成果(简称“16118”),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17日正式颁布实施。
“16118”主要内容为:“立足长效补偿机制、实行六种安置并举、建立产业发展资金、享受统一后期扶持。” 即让移民每年享有长期基本生活保障金、享有“移民公积金”和每户一套砖混结构的庭院式住宅,为移民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体系和库区产业发展资金。对人民群众而言,只要电站预可研规划设计一经审查,就可以用“16118”准确地回答移民搬迁安置后住什么样的房、有多少生活费、有多少银行存款、患病怎么办等民生问题。“16118”出台后,在当地选择了两个村进行试点,结果几天时间,全体移民全部自愿签订搬迁协议,并纷纷表示:有这样真正为我们移民着想的好政策,要我们什么时候搬,我们就什么时候搬。
“16118”建立了保持并逐步提高移民原有生活标准为前提的长期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电站建设、电站运行和库区生态保护与移民长期切身利益融为一体,让移民老有所赡、小有所养、学有费用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调动了广大移民拥护和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被社会各界称为我国目前“最有人性化”的移民安置政策。
共享和谐水电成果――实施扶贫惠民工程
金沙江中游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应当切实履行好自己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尽其所能,为促进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云南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只要是国家严格要求的,不折不扣执行;只要是对社会、对资源保护、对民众有益的,主动创造条件积极去做。
公司充分结合电站建设及移民安置,结合金沙江水电资源开发特点,提出了“百千万”扶贫惠民工程计划。即:一是在移民安置点推广沼气池工程,建设沼气池20000口;二是电站建设期培训1万人次农民工,并为每户移民提供一次务工机会;三是帮助100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或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建设农村卫生室100个;建设农村文化室100个;五是资助1000名乡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六是资助1000名初高中毕业生就读职业技术学校;七是资助1000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八是解决10万人饮水困难;九是资助10万人参加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今年4月,公司分别向金沙江中游第3个梯级阿海水电站所在的地区,丽江市宁蒗县翠玉乡中心完小和玉龙县鸣音乡太和希望小学捐款30万元;同时,发动公司全体员工,个人自愿捐助两个小学共250多名贫困学生,平均每个员工负担3名以上,并承诺,一直捐助到他们小学毕业。自去年11月到今年10月一年的时间里,公司职工多次自愿向云南省民政厅组织的救灾送温暖捐助活动及思茅市宁洱地震等灾区捐款,平均每人1000元以上。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