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教育叙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误区之一 被指导读书
教师喜欢读什么书、读谁的书、名著也好、杂文也罢,完全是一种个人偏好,这得由他们自己决定。只要是对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有益的书籍都是应该值得提倡和鼓励的。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非要给教师指定某某书、某某人的书,并要求写出一定字数的读书笔记作为考核的佐证材料,这多少有些“强按牛头不喝水”的意味,最终也伤害了教师读书的积极性。虽然大多数教师也都能按时完成,但这里面肯定有“敷衍”的成份,读书读到这个程度,还有多少“质量”可言呢?
建议
⒈进行“菜单”式书目推荐
书目来自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由教师继续教育部门召集各种专业人员根据现行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改要求重点推荐理论前沿、课堂教学阵地必读书目。另一层面来自一线教师的需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重点选出并推荐老师们最想看的、最想了解的、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书籍[2]。
广泛涉猎当然有好处,但英语教师有繁重的教学任务,时间有限。所以,英语教师读书要“泛”中求“精”,增强针对性。首先,学校可以考虑取消读书名目限制的条条框框,让教师读自己喜欢的书刊,如《英语教学论》、《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英语教师》等。这样,即使要求写读书笔记也是心甘情愿。并且教师不广泛阅读相关理论书籍、报刊,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论文的。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推荐一些书籍供教师自己选择阅读,以体现尊重。其次,应该扩充英语专业书刊,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而言,大多数农村学校现存英语专业书籍实在有限。因此英语学科的负责人应当向学校申请购买或订阅相关专业书刊的类和数,扩大英语教师的选择范围。
2.优化教科研激励手段
对那些积极读书、能发表一定量的专业论文的教师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书刊奖励,这比单纯的经济刺激有效得多。此外,支持、鼓励教师学历提升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样,读书也自然会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误区之二 公开课缺乏“生态”
上课原本是教师最常态的一种教学行为,大家也都知道课堂教学的价值,也都在努力地提高。但一旦冠上“公开”二字,上课就往往失去其原生态的风味。因为不同级别的公开课不但可以获得相应的继续教育学时,还是评优、职评的重要条件,不但有用,而且有利。围绕一节公开课,往往要进行一系列的非常规的教学行为,通常称之为“磨课”,有时甚至一个团队出谋划策。在正式登场之前,授课教师要事先在非相关班级试上,然后再改进,有时这个程序还要重复。级别越高的公开课,重复的可能性就越高。在这个过程之中,难免有学生成为试验品,学生何辜之有?
此外,每学年的公开课机会相对于教师数量而言是极不相称的。对农村地区教师来说,县级公开课还勉强可以争取,而省、市级公开课则如凤毛麟角。这倒不是农村教师教学水平所至,而是因为教研体制问题。因为只有省、市级教研员亲自到现场,这样的公开课才被认可。而农村学校大多远离都市,交通不便,下乡一次,舟车劳顿,亦情有可原。
评价的误导,导致职能的异化也是公开课缺乏“生态”的原因之一。公开课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教学规律,是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3],而许多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通常说好话,不愿指明课堂教学中的失误或不足,上课教师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
建议
对于这种教研的城乡差别,上级主管教研部门也并非没有注意,事实上,他们也正试验或采取一些方法来逐步解决这个问题。
1.区县教研联片,丰富教研组织方式
南京市于2010年初在相邻区县第一次举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联片活动,虽然市教研员没有出席,但上课老师的市公开课性质得到承认。这种活动受到农村教师的欢迎,希望能继续。
2.增加教研员数量
长期以来,南京市高中英语教研员只设一人,而全市共有60多所高中,再勤奋的教研员也不能解决教师的公开课机会问题。鉴于此,2012年秋,南京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专门负责高一、高二活动的教研员,农村教研活动频率有所增强。
3.建立学校联盟,加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2012年12月初,由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党委书记牵头成立了南京市星级学校联盟,并邀请部分市教研员参与指导并努力争取提升教研活动的级别。策划同层次学校教师多开展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都得到增强。
4.鼓励“家常课”
教师给予公开课充分准备本是分内之事,但不论是否借班上课,其主体皆是学生。教师不应该为了达成公开课的理想结果进行“磨课”,拿学生“试误”。相反,教师应该课前充分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预料之外的情况,积极应对,以达到动态生成。其实,完美的英语课堂不必一定是一节完整的课,很多时候,成功的公开课往往留给人们思考空间,让人回味无穷。所以,关于公开课的评价标准和方向也应与时俱进。
误区之三 英语教研活动因卡而“卡”
继续教育关于教研活动学时的认定包括两方面:教师自己的公开课;教师自己参与市级教研活动的记录(县级没有,也以公开课和讲座为主)。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每学年初下发每位教师一张教研卡,参与市级教研活动的老师在活动结束时,要到教研室负责验证的老师处盖章认可。出于教学需要和经费问题,农村学校只派出部分老师参与,因而参加教研活动老师的实际数和验证数有出入,出现同一教师往往持数卡反复验证的尴尬。
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组织形式也值得商榷,大多市级教研活动安排半天,往往是听两节公开课,授课老师说课,然后验证,缺少与与会老师的互动。这样为验证而进行的教研活动背离了“教”和“研”的初衷。
建议
鉴于《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特色和教研卡验证的不足,可以取消教研卡验证形式,代之以基于问题解决的专题公开课、研讨和研讨记录。因为《牛津高中英语》每单元皆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主要包括Welcome、Reading、Wordpower、Grammar、Task、Project及Self-assessment等七大部分,围绕每一部分的教材取舍、教学创新皆是一个难点,教师无论新老,皆困惑颇多。
1.要处理好“自己说”和“听人说”的关系
“自己说”指的是教师自己对教学部分的理解、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对上课教师的客观教学评价,但要“能说、会说”,必须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否则说是“胡说”。“听人说”指的是认真听取其他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其他教师自身的课堂教学活动。
2.要处理好“计划性”和“临时性”的关系
“计划性”指的是每周、每月的研讨内容,参与研讨人员要提前安排,让参与讨论教师有所思考、有所准备,在体现计划性的前提下保证有效性。同时研讨的过程中,思想的交锋必然会有新的视角、新的观点出现,即“临时性”。这些新视角、新观点往往是解决教学困惑的极佳方案,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3.增加衡量教研活动的参照
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甚至是与此相关的教学论文也都可以作为衡量教师教研活动的参照,取消教研卡验证的“紧箍咒”。
误区之四 课题研究“少数人研究,多数人看戏”
中学英语教师从事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提高英语教师的素质,解决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4]。作为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课题研究的级别越高,赋予的分值越大,很多教师因为职称评聘、评先进或纯粹弥补继续教育课时等各种原因往往热衷于成为某一集体课题组的成员,而具体过程参与则不甚积极,甚至连常规的课题组例会也很少参加。一个集体课题往往需要数年的研究过程才能结题,课题研究是一个实实在在“做”的过程,在课题选准的前提下和科学严谨的科研计划指导下,需要广大课题组成员间的定期和不定期的交流互动,这个互动的过程就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也才能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到实处,课题研究的成果才会丰富而翔实。从本质上说,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反映其课题研究的态度,这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课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建议
1.化“整”为“零”
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进行个人课题研究。在2006~2007学年中,南京市教科所会同区县教科室、学校教科室组织各级各类“个人课题”成果展示、经验交流、观摩研讨、科研对话等活动38次。通过培训会议、报纸杂志、科研网络等平台进行了大量的“个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一些区县相应设立了区县级“个人课题”,部分学校也相应设立了校级“个人课题”[5]。研究时限也由最初的一年延长到二年,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结题时,不但要求主持者写出结题报告,还要上交相关论文。由于级别较高并且主持人没有职称限制,青年教师参与积极性高,极大地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真正回归课题研究的本位。
2.强化过程性管理和考核
针对集体课题研究中协调难、统一难的问题,在课题研究之前,就应讨论制定研究过程性规章,从制度上明确课题组成员的行为和责任。在科学、合理设计和调整过程性研究方向和内容的过程中,对课题组成员还应进行一定的过程性量化考核(如给公开课、讲座、论文等都赋予一定的分值),完善评价机制,主要是激励机制,让课题研究向着正常、有序的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能培养务实的科研之风,更能让教师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误区之五 专题培训理论与实践脱节
专题培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现场培训和网络培训。但有一个共性就是名额有限、理论多、实践指导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更少。我们不能说学理论不好,但一定要联系当前的英语教学实际。
一是现场培训。从2005年《牛津高中英语》试行之初,南京市教研所举行了新教材培训,期间我们聆听了由锡山教师进修学校钱老师作的教科研报告和南京九中的张老师做的高考题体会,她们理论联系实际、娓娓而谈,让人受益匪浅。期间虽然也安排了一节示范课,但明显有“敷衍”的成份,一重点中学的一个老师带领重点中学的十个学生上了一堂阅读课,基本上就是按照教材练习走一个程式,这样的课优也罢、劣也罢,没有代表性和示范性。2009年9月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实施三周年之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暨教学观摩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中学举行,期间,与会者听取了模块五二单元一个完整单元的教学,授课教师皆是各大市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皆是借班上课。执教者课堂活动设计之科学、课堂氛围之活跃、教学手段之丰富都令人耳目一新,真正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理念,可惜的是参与者每区县只有两到三人,虽然最后活动视频也上传到江苏省牛津英语教研网上,但点击率并不高,这可能是视频和现声效果有差异所致,也可能是相关学校的考核方式制约了教师的学习动力。
二是网络培训。自从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以来,网络培训也成了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手段,到现在几乎每年暑假或开学初,英语老师都要参加一定量的网络培训。2012年9月11日至9月25日,江苏省教育厅组织全省高中英语教师参加省级网络培训,按地区分班,每班安排了专门的辅导员进行管理督促。通过这次培训,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突破了学校的范围,从广度上和深度上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研活动,简洁、省时、覆盖面大。
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培训时,有些学员抱着应付的态度,许多学员经过多次催促才上线学习,完成的作业质量有待提高,有相当一部分的作业经不起网络检测,所以,视频学习的效果不佳。
另外,由于参加学习的都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相对来说,15天的时间既要观看视频,又要完成作业,压力与困难同在。并且,视频内容高深、理论多于教学实践,学员兴趣点低。专家在线互动时间过短,只有9月24日上午9点到11点,区区两个小时不可能满足全省高中英语教师答疑解惑的要求。
建议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培训组织者来说,尽可能请一线名师,因为他们不但教学水平高,也具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无论是他们的专题讲座内容还是课堂教学模式都更加“平民化”。14.7%的英语教师希望教育专家给他们授课,73%的教师希望优秀中学教师授课,6.8%的教师希望大学师范类教授授课,5.4%的教师希望非教育界知名人士授课。这说明参训教师中大部分都希望优秀中学教师给他们授课,认为实践更重要[6]。网络培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应该克服时空限制,建立一个即时、互动的交流平台,让全省、全市、全县的英语教师都能有一个互相交流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说,方法和手段就更多样化了,如在某些培训之后,学校可以组织二次培训,组织教师利用教研组活动例会进行集中视频观看、学习和讨论。学校也可以以某些培训的考核方式,进行培训小结评比并量化或上模仿课等,教师不认真研习,就难有上乘表现。还可以以培训为契机,让大家进行校际、县际、市际资源共享(包括论文、试卷、课件),不要为培训而培训,使培训有更多有实际意义的内容,让教师有更多收获,学生最终受益。
高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的已经得到解决,有的正在解决中。如江苏省暑假进行的高中英语教师引智培训中培训教师素质问题及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演变成出国游的问题等。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一定会不断出现,对于问题我们不能回避,因为继续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些地区对某些问题已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2005年,南京市建立“名师工作站”。“工作站”下设“教授级中学教师组”、“江苏省特级教师组”、“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组”、“南京市青优组”等四个组,充分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7]。2005年,教育大市南通则由市委、市政府亲自组织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着力构建服务型、开放型、终身型教育体系,努力建成教育发展水平领先、人才培养质量一流、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教育强市,并将“名师打造工程”列入三大实施战略之一[8]。凡是能创造性解决和优化高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地区一定会涌现更多有创造力的高中英语名师,这也是高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李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基础英语教育,2006(12).
[2] 崔益祥.指导读书培训模式价值与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12).
[3] 徐国东.新课程下公开课中“秀”的剖析.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03(1).
[4] 刘忠保.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中的问题与对策.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3).
[5] 刘永和.“个人课题”:教师专业成长的通途—记南京市教育科研“草根化”创新实验.教育科学研究,2008(1).
[6] 程义,晏小琴.江西省农村中学骨干英语教师培训效果探究.疯狂英语教师,2012(4).
摘要:随着整个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发展等问题的出现,并且这些全球性问题又以前所未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对人类提出了挑战,成为危及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新技术革命和基于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而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给我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繁荣和发展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可持续发展
江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因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地理相关章节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渗透这一指导思想已成为新时期地理教学的特色之一,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从发展危机的反思中,人们努力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孕育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及其战略。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代中国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确保当代中国走向可持续的未来。可持续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每一个部分都相关。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本质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培养活动,使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和行动能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立足点已从过去单纯的环境保护转移到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是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在高中地理第十章《人口与城市》教学中要有机地把可持续发展理论渗透其中,教育学生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口增长过快,致使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失衡,导致产生粮食、能源、交通、就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自觉地维护我国的基本国策。并且要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激发学生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积极学习,有意识地树立起可持续发展观点。
二、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资源问题也是世界人们关注的一大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不但是要考虑当代人的需要,而且还要考虑子孙后代人的需要。我们在讲授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内容时,要根据可更新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在合理利用和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教育学生树立持续发展的资源观。让同学们清楚的认识到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的内涵,不奢侈浪费,注意节约。对于可更新资源,要促进更新,充分地加以利用。并要树立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观,从而提高中学生的素质。
三、抓理论结合, 树立全新的环境观
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和人口的增长而加剧。环境问题最关键的是污染,而污染主要由人为原因所造成。所以,在讲授高中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环境》内容时,要有机地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教育学生树立全新的环境观。要讲清环境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破坏后难以逆转。要使学生明白,人类是通过自己的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作用于环境,环境则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不断改变其供应能力,为人类提供所需的资源。要解决好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促其统一,就要研究怎样才能满足人类不断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需要,并能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凡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是良性发展,反之人类与环境就是对立的。所以,要教育学生必须把人口、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保护环境、恢复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同时,要让学生自觉地去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提高自身素质,适应21世纪的需要,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统一起来,自觉地为子孙后代谋利造福,为治理和保护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系统化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复合系统,让学生学会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地理事物,对自然要素、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等进行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综合研究。这就需要运用系统化思维手段, 透过复杂的现象来掌握事物的本质,系统化思维必须学会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变化发展的动态分析方法。例如,分析荒漠化的成因 时,既要考虑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又要考虑气候演变等自然因素。创新思维重在批判和理性思考,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多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创造能力的探究法、讨论法,如 探讨可持续发展内涵等问题,鼓励学生不受 课本知识局限,而应有自己独创的观点。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思考, 善于创新。
五、构筑辩证的地理思维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长期性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它的确定和解决非一个国家能力所及,需要国际间长期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中国是世界大国,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人口、资源利用、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我国有十大自然保护区参加了国际“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网”,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在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根据我国国情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向世界各国阐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舞台上,中国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上材料在教学中适时、适当运用,效果会非常突出。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修订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第2版).
关键字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有效调节;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52-01
情绪,虽然不属于人的理性范围,但它对人的行为却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喜欢课堂教学,喜欢哪一种体育运动,在运动中能否全身心的投入,都学生的情绪有关。可以说,体育教学能否成功进行,学生能否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健康的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调节策略有很大关系。
1情绪调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流程
1.1含义。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为学生提供最佳情绪状态,调动学生积极性。该模式涉及好奇、兴趣、愉快和焦虑四种主要情绪因素,是一种充分人性化,以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为目的的情感教学模式。该模式的实质是教师引导和发挥学生正负情绪对教学的积极作用,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活动效能。
1.2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学习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不是一只“较大的白鼠”(行为主义观点),也不是一台“较慢的电子计算机”(认知心理学观点),而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人本主义学习观关注个人情感,信念和意图对学习的作用。Rogers 等强调人类有先天学习的愿望,当学生理解到学习与自身关系时,就会自我启动学习,在无威胁的环境下更好的学习。他还指出,教师如果能够真正体谅学生,信任学生,在师生交流中能够有同情和理解,就能成为学生学习真正的促进者。
1.3情绪心理学。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开始研究情绪对认知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情绪在人的认知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起着组织或瓦解的作用。正情绪协调组织认知活动,而负情绪破坏阻断认知活动。Hoffman(1986)也提出了情绪对认知的作用:情绪发动、结束、干扰信息加工;进行选择性加工;组织回忆;影响决策和问题解决。还有研究表明愉快情绪强度同认知水平之间呈倒 U 形相关,即在中等愉快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1.4教学流程。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4.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1.4.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
1.4.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1.4.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2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2.1好奇策略:好奇是由新异刺激引起的一种生理唤醒水平或认知冲突的探究倾向。一般认为好奇是认知冲类的结果,个体有一种“发现的渴望”(墨非)当人的认知预期与现实相反时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不平衡,导致为恢复认知平衡的探究行为。引起好奇的三种变量是:变化、不一致和不确定性。
如体育教学中的纵马分腿腾越技术。当纵马一摆好,有的学生马上发出惊讶声,产生了好奇。因为他们以往接触的是跳箱和横马练习。长度的突然改变使学生的行为发生变化。以往只要跳箱横马一摆好,有的学生就进行尝试练习。现在,没有一个敢于尝试的,向老师发出许多疑问。这时教师如能做两种示范动作,一是短程助跑,轻松飞越;二是全程助跑产生第二次腾空的飞越。马上就使学生的焦虑心态放松下来,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探究行为。
2.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兴趣是当个体的要求、能力、技能与某种活动提供的机遇和要求匹配时产生的。影响个体兴趣的因素有个体归属(文化价值、认同感、社会支持)、情绪经验、胜任力、目标关联和背景知识等。影响情景兴趣的因素有动手、认知失调、新奇性、社会交往作用、榜样、游戏等、如篮球教学中的持球突破技术和掩护战术,若把持球突破和投篮、传球、假动作结合运用,其攻击性和灵活性就更加显著,个体兴趣的增强促使个体力求掌握此项技术。当个人摆脱防守困难时,利用掩护战术就可以轻松摆脱防守,找到进攻机会,况且掩护配合又变化多端,情景兴趣的增强促使对此战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
2.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2.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参与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教师情绪;调控策略
教师的情绪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以良好的情绪走上讲台,有助于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语言表达准确,教学方式灵活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并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敏锐的思维,良好的记忆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带来相反的影响。农村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无心课堂学习,遇到困难便失去信心,甚至放弃英语。导致农村英语教师上课的情绪不是很好。那么,在农村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呢?
一、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忧、惧等情绪,以及由这些情绪造成的心理氛围,必然会对教育教学的效果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开朗活泼的教师朝夕相处,学生必然会受到积极情绪的影响,也会保持愉快向上的情绪状态。反之,如果老师经常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或经常发脾气,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压抑与沉闷。积极的心境来源于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如果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胸怀开阔,兴趣广泛,为人友善,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二、教师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的过错
所谓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能容纳。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动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一旦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学生就会信任教师,这就为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而宽容能够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法国文学大师维克多・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只要我们多一点宽容,我想我们收获的也许比想象的要多得多。
三、教师要及时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当教师感觉到自己怒从心头起时,最好先不要说话,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自己有时间冷静下来。当然,教师要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同时真正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将自己的情绪转移,不强加给孩子呢?
(1)直接面对法。你一定有这样的亲身体会:平时一个学生的一个小动作你不会在意,不会影响你的课堂教学,当你的情绪很压抑很痛苦时,同是这样一个小动作就会让你怒火中烧,从而堵塞教学思路,甚至中断教学去训斥学生。为了不出现这样的不良后果,不妨将自己的伤感提前告诉学生,大多数学生是单纯而善良的,让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共鸣。使学生体谅教师从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主动配合教师。这样既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改善教师自身的心理状况。
(2)角色互换法。给学生一个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允许学生做一回小老师。这样学生都回积极准备,积极评判,而教师作为一名旁观者,不直接参与其中,放弃主动的品评机会,减少怒火的发泄机会。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讲述出来也是一种能力。给学生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减轻了自身的压力。感受到学生的活力,让学生的积极情绪来感染自己,暂时忘掉自己的不快。
(3)环境调节法。尽可能的变化生活环境。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 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布置环境来达到创设良好心境的目的。有的人改变居室的布置,有的人放音乐,有的人养花种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于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帮助。或者美化自己的外表,暗示自己很有魅力,获得别人的表扬。
(4)忘却法。课前积极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拒绝所有的原因,拒绝所有与上课无关的想法,当你走进教室时,就必须摒弃杂念,集中精力进入角色,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的教学氛围把自己从不快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紧张有序教学活动中。
(5)表情训练法。通常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
总之,教师的情绪对教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的情绪也是可以调控的。高中英语教师以良好的情绪走上讲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会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适应不了现代的教育发展,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本文提出情绪教学模式,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探索一种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完整的、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
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指的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管理和调节学生的情绪,引导和发挥课堂中学生的主要情绪对教学活动的积极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佳情绪状态,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该教学模式主要涉及好奇、兴趣,愉快、焦虑这四种情绪要素,主要探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发挥四种情绪要素对认知活动的积极作用,并避免或克服其消极作用。
近年来,心理学家对心理调节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及其相互联系的行为进行调整和运作过程,也就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情绪调节有具体情绪的调节,情绪动力特征的调节(如强度、范围和持续性),情绪调节可帮助人们发挥正情绪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情绪的负面影响。
综合国内外有关实践及我们的认识,我认为确定该模式应有如下教学程序:
(1)师生情绪了解。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三种相关情绪要素状况的了解,主要依据我们编制的兴趣、愉快、焦虑问卷。
(2)制定情绪调节计划。依据课的性质与任务,结合师生双方实际,确定课堂四种相关情绪要素有效调节的策略。Www.133229.COm
(3)教与学的实施。师生双方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确定教学的具体目标,学生按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进行自主性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经过努力而体验到成功。
(4)评价与反馈。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中的评价以掌握性评价为主,充分运用情绪的强化功能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使用非控制反馈的艺术使学生努力找到提高和进步点。
为有效实施情绪调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优化四方面活动,注意对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1优化教学过程的四个方面
(1)优化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情绪调节的基石。学生喜欢公正、理解自己、热情、平易近人的教师。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他们如果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注意、关怀和喜爱,就会感情愉快、充满信心;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对他的注意和关怀,就会感到自己不受教师重视而产生焦虑不满情绪。如果一个学生遭到教师斥责或嫌弃,就会产生自卑或对抗情绪。实践证明,中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如有的学生正是因为不喜欢某教师而对他所讲授的那门课程失去兴趣,这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前提。
(2)优化教学情境。中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学习成绩不良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各种非智力因素不能健康发展。这使得许多学生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如学习负担过重,个性与兴趣爱好受到压制等等。这些消极情绪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导致认知加工水平下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通过创设“美、趣、智”的教学情境,使美好的情境刺激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其大脑皮层上形成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学生每当受到这一类情境刺激时,就会自动去进行与此相关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学生变为学习的“乐之者”与“好之者”,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增强学生的趣味性,预防或调节其消极情绪。
(3)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传统教育思想强调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方法的取舍完全决定于教师,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的容器,学生的需要、兴趣、自主选择、创造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都被忽视了,也就谈不上学习热情的培养。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良好的情绪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要采取符合学生特征及课程性质的指导性教学方法。
(4)优化教学考评。在情绪调节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正负情绪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必须优化考评。为此,教师可按学生能力的高、中、低分组进行考评,增加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使成功者更加努力,失败者也不灰心。当然,教师还应偶尔为学生安排一些失败或较大的困难,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焦虑与紧张。同时,考评的内容也不应仅局限于体育学习方面,也应从课外体育活动方面开展考评,可以给不同特长的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考评,使学生善于发现自己所取得的成功及不足,从而提高成就动机的水平。
2情绪要素的有效调节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诱发主要情绪促进效果整合,可选择如下教学策略:
(1)好奇策略:创设情景,制造悬念,设置矛盾;呈现新颖、奇特的刺激;变换刺激呈现的方式;变换教学方式、角色交换等。
(2)兴趣调节策略:教学内容与学生积极情绪相一致,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践,参与教学活动;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教师的言语幽默,教学内容、教学事例从学生的切身性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
(3)愉快调节策略:教学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使学生体验成功;根据学生能力水平差异安排学习任务,使学生体验成功;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榜样,激发求知欲;使用趣味化,具体形象化的教学方式。
(4)焦虑调节策略:提高任务的难度,限定完成的时间,提高过低焦虑;降低任务的难度,放宽任务完成的时间,降低高焦虑;提供成绩信息,而非评价信息;承认错误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允许犯错误,支持改正错误,强调个别谈话减少公开批评;强调自我比较,减少社会比较;强调组间竞争,减少个人间的竞争;强调努力归因,减少能力归因。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示范一讲解一组织”学生“听一看一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严重抑制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和运动项目自身魅力所能引发的良好的学习情绪,因此体育课应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用多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创造适应学生生理、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和良好的情绪环境,努力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有趣的体育活动中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
总的来说,情绪调节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通过调节课堂中短暂的情景性情绪使学生渐渐形成学习的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改进
一、教师继续教育的界定
本论文研究的教师继续教育是在广义的继续教育的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指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进行的培训,通过提供完整的、连续的学习经验和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的、学术的和人格的发展。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在盐城选一所四星级高中和一所三星级高中,在扬州也选一所四星级高中和一所三星级高中,对其中的高中数学教师进行调查。
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盐城、扬州两市的高中数学教师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4份,问卷回收率为92%。
三、调查结果
“在您最近三年内是否接受过继续教育”的问卷调查中,93.5%的人接受过教师继续教育,6.5%的人没有接受过教师继续教育。
在“您平均每学年参加培训类继续教育的次数大概有多少次”的问卷调查中,选择1~2次的人数占43.5%,选择3-4次的人数占20.7%,选择5-6次的人数占15.2%,选择6次以上的人数占18.5%,没有参加过培训的人数占2.2%。
在“您最近三年接受过教师继续教育的效果”的问卷调查中,23.9%的人认为效果好,59.8%的人认为效果一般,16.3%的人认为效果不好。
在“您参加继续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19.6%的人是为了职称评聘的需要,40.2%的人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16.3%的人是为了增长知识和见识,21.7%的人是为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还有2.2%的人“说不清”。其中,“为了职称评聘的需要”和“说不清”这两项的百分比之和为21.8%。
在“您认为目前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16.3%的人认为“没有针对不同教师的需要”,34.8%的人认为继续教育特色不鲜明,31.5%的人认为“课程种类少,选择余地小”,10.9%的人认为“没有系统性”,6.5%的人认为“没有体现时代性”。
在您认为“您对目前主要以授课为主的培训方式是否满意”的问卷调查中,16.3%的人认为“满意”,56.5%的人认为“基本满意”,22.8%的人认为“基本不满意”,4.3%的人认为“不满意”。
在“您认为高中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64.1%的人认为“理论联系实际不够”,13%的人认为“教师教学水平欠缺”,20.7%的人认为“理论水平不高”,2.2%的人认为是其他因素。
四、改进建议
1.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师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这预示着,高中数学教师在新课程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新课程也向高中数学教师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育主管部门应多渠道筹措资金,保证培训经费来源,确保更多的高中数学教师能接受免费培训。
3.要保质保量完成高中数学教师培训的任务,高水平的师资是关键,培训师资的素质也是影响高中数学教师参加培训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培训机构首先要抓好培训部门自身教师的培训工作,在确定继续教育专职教师时,可以根据职称、学历、教学经验等条件选择优秀的教师。其次,培训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与高中的协作和联系,不断增进了解,承担培训的教师应该以“熟悉高中数学教学、研究高中数学教学、服务高中数学教学”作为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再次,培训部门要重视从教学第一线选择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参加培训工作,这些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刻的课堂教学体会以及生动的教学案例更容易引起接受培训的高中数学教师的共鸣。
4.继续教育应有和职前教育不一样的地方,从而体现教育的针对性。首先,根据在职高中数学教师的需求和新课改的要求开设课程。其次,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针对高中数学教师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化需要,把理论指导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加强教育技术、教学理念、教育心理方面的培训。另外,培训的目标定位要考虑不同层次高中数学教师的实际,不同年龄段的高中数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5.高中数学教师要端正培训的态度,不要一切向职称靠拢,如果在培训时心不在焉,即使接受高质量的培训,也难以提高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1999-03-13.
《算法与程序设计》作为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长期以来一直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程序设计与数学学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它又不单是有数学知识就能掌握的,如何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是程序设计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内容多,时间紧,教学目标不能很好地完成。《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基本上涵盖了程序设计中用到的所有知识,有大量的数据、语句以及其它的过程和函数,这些理论知识学生都必须掌握并能在VB中熟练应用,这就需要老师详细地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做大量的练习。书本上还包括几种典型的算法、程序设计思想和项目实践,虽然这部分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但是教师要一步一步讲透彻,否则学生难以理解。一个完整的算法讲解、编写最少需一两节课的时间,而要让多数学生真正能自主编写,甚至需要投入更多时间。但是一般信息技术课程最多每周两节课,再除掉其他假期,真正可以上课的时间不多,要学生全面理解算法并会编程真是很难。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存在“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教学方式与学生基础密切相关。由于各学校的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因素,高一新生计算机基础相差较大,这给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果教学起点过低,必然会使程度较好的学生受到影响;若起点太高,教学就只能为少数优秀学生服务,这会挫伤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差生越来越差,降低整体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上机实验时总是全班统一要求,忽视了学生之间存在的个别差异。统一的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及实验难度不能适应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实验内容,势必会造成“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统一”,遏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3、学生对传统的课堂讲练教学有厌倦感。高中信息技术课基本上都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所以学生潜意识中就认为信息技术课上课方式应该与其他科目不同。但事实上程序设计这门课基本上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先讲后演示、学生先听后编程的方式,学生在听或者看的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到实践编程时又无从下手。而由于高考的压力,在课外基本上是不看课本的,再加之学校普遍存在信息技术课时不足的问题,等到下节课再来上课的时候学生更是忘得一塌糊涂,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学方法实践探索
1、合理安排课程,寻找学科间整合。
算法初步是高中新课程数学科目中的一项新增内容,在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与数学课程算法初步部分内容相衔接,因此将选修模块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或以后开设。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同学们在数学课上已经熟悉的知识点入手,进行算法的讲解,让同学们对已有知识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可以和数学教师沟通,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做好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2、采用分层策略设计教学任务。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符合教学中的可接受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分级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水平,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使学生乐于编程并学有所得,教师在设置教学任务时,应改变以往硬性规定、呆板单一的做法,可将任务分为必做任务和自主任务两个层次。必做任务一般为基础问题,主要用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一般每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完成,所以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完成。自主任务则是课堂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或创新,每个同学可视自己的学习基础量力而为,自主选择是否完成或者完成多少。
3、打破课本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算法与程序设计》教材的安排基本是按照“先理论后实践,先语句再程序”的顺序,这就容易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先讲基础理论部分,像算法的概念、流程图的画法,再讲具体的算法程序。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接触算法,使得他们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学这些理论有什么用,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我们可以改变这种体系,从程序设计学习一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功能简单、结构清晰的程序,以建立对程序和语句的整体概念,体会各种语句的格式功能,了解语言的有关规定,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4、增强课堂教学艺术,提升学生兴趣,以竞赛、活动带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算法教学最好通过实验,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结构,并且尽可能地上机尝试。选取教学案例时要尽可能做到:①贴近生活,或者数学课本上的一些典型例题;②要有趣味性,如一个故事、一段相声、一则奇闻等等;③问题本身要简单,但要包含要学习的算法思想。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正视 朗读 意见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深深地感到学生们在朗读能力上一届不如一届。虽说现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分数是学生和老师的命根儿的现状一点儿也没有改变。许多老师认为语文考试只考字词、阅读、作文而从来不涉及朗读,所以为了不耽误工夫,考个好成绩,干脆省了这道“手续”。然而 经常放声朗读不但不影响语文成绩,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很强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也是提升学生内在语文素质和气度的重要途径。在此笔者以几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并综合学生们的语文朗读现状,提出几点正视语文朗读的意见。
1.朗读教学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是可达到的。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编写工作的张中行先生也说过:“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三味书屋老先生读‘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的情形更加形象,这种表现,状貌也许近乎可笑,但那种认真体会其韵味的态度是好的。”学生诵读是语文课应该重视的一项工作,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学生自己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也是把经典语言“化”人个人身心的过程,这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
诵读是传统的优秀教学法。“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讲的都是诵读的好处。古诗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处世为人的哲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蕴含其中。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开阔同学们的眼界、胸怀、提高品德修养大有帮助。所背诵的东西一旦烂熟于心,则其词语、佳句、章法、思想、韵律等都会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素养,他们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会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多诵读能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人文素养能起到重要作用。
2.朗读的有效性
2.1 诵读可以发现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音和断句。大家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就可以及时纠正错误。如果仍是“哑巴语文”,错误也许就在沉默中湮没。
2.2 多诵读有助于理解文意。诵读是打开思路的钥匙,多诵读能培养我们良好的语感,诵读出来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如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人认为把“问君能有几多愁?”读成陈述句和疑问句都可以,但如果读出声来,会明显感到,读成疑问句的处理,则显得平淡了。
2.3 多诵读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语言的韵律和美感要通过声音来体现。中国语言的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还表现在声音上,节奏、韵律、排比、对仗,只有用声音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读“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利用课件展示画面再结合诵读,学生读后脑中会出现鲜明的形象,这样学生的记忆背诵也快,记忆也长久。
多诵读,可使学生将文字、声音、形象审美熔铸在一起,挖掘出“声音”这一语文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因素,复活语文本身的精神血肉。学生通过多诵读,将文字转化为饱含情感的声音,培养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通过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和情感内容的分析和领悟,丰富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多诵读还可以使学生对文章语言有更深入的理解,使他们说话写作时很自然的就能创作出优美的句子。背诵使他们积累了更多知识,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文学的审美有了更进一步提高,这不是以往苦求而不得的教学境界吗?
3.朗读的基本要求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一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我们不仅要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朗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一定力气的。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表现的感情也作适当的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表示颂扬的、赞叹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示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示怀疑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示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句子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秀丽的景色的内容,激烈的对话,含有快活、愤怒、恐怖等内容的要读的缓慢。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读出风采。
4.朗读的方法
朗读教学要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地方法。
4.1 教师范读,学生循声朗读。
4.2 背诵朗读。这种方法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如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等。
4.3 欣赏性阅读。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较长的文章。
4.4 表演性朗读。适用于较强表演色彩的文章。如《变色龙》、《我的叔叔于勒》等,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4.5 模仿播音式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很有气势的论说文,如《谈骨气》等,让学生们模仿优秀的播音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们会很努力的。
5.朗读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广西高职教育 应用 探讨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设备昂贵、损耗比较严重、型号落后、更新换代难以中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而广西地处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其高职教育有着和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特点,例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其中严重缺乏高精尖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要解决广西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以上问题,近年来随着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场景生成技术、仿真技术等的飞速发展,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创设虚拟现实已经成为可能,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本文就虚拟现实技术的定义、特征和分类进行概述,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虚拟现实技术是(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它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人机接口技术、多传感器技术、网络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是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具体而言,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打胜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成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借助必要的设备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互影响,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一般虚拟现实系统包括五个组成部分: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软件应用系统、数据库和用户。虚拟现实技术有三个“I”特征:沉浸性(Immersion)、交互性(Interactivity)、构想性(Imagination),即所谓的虚拟三角形。虚拟现实技术系统的分类有以下四类:桌面虚拟式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在国外,虚拟现实技术已应用于课堂教学,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的教学媒体,它的出现无疑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三、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国家近年来着重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在当下的职业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实验设备昂贵、损耗比较严重、型号落后、更新换代难以中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再加上教学模式单一,造成学生缺乏兴趣,积极性不高,动手实践能力差等,违背职业教育的初衷。广西地处中国西部不发达地区,其高职教育有着和东部发达地区不一样的特点,例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其中严重缺乏高精尖的教学实验设备,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要解决广西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以上问题,可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飞跃,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人的临场化,参与者与虚拟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整个系统的两个方面。它营造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氛围,将传统的“以教促学”方式变革为学习者与信息及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新型学习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体现如下:
1.创设虚拟情景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教学,可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家传授式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型和探索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和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彻底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成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它能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师生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大胆进行各种尝试;它可以实现教材、方法、时间和空间等方面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自行设计和选择实验方式,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它可以设计以学生探索为主的模式,允许学生探索和建构虚拟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际的创造力;它可以采取实验研究小组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探索,热烈讨论,开展学生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合作。
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习兴趣
广西高职院校的学生也普遍存在学习目的迷茫、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虚拟技术在职业教育应用中具有职业性、实践性、情境性、过程性和开放性等特性,可以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
4.降低实操实训成本
职业教育中实操实训材料费用昂贵,消耗很大,很少有学校有足够的财力多次进行投资,实操实训十分困难甚至不可能实现,因此在职业教育中也同普通教育一样大力提倡多媒体教学,教师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多种媒体来辅助教学,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弥补实操实训条件不足,给学生提供真实实训机会,也能达到实操实训效果,而且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实训场所的“设备”和“部件”都是虚拟的,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随时更新,从而降低实操实训成本。
四、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中的应用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课堂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实物展示、虚拟教学、虚拟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
1.课堂教学演示工具
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书本、挂图、多媒体课件查看设备或元件的图形,或在现场观察实际的教学设备外形来获得各种感性认识。虚拟现实技术制作课件来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仪器、设备、加工产品的立体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实物的结构,有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
2.创设虚拟教学情境
虚拟教学主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模拟岗位角色,通过对每个角色的工作内容深入分析,将多种需要传达的知识集中到角色身上,在短时间内即可让学生完成零距离的实操体验。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恰如其分地演示一些复杂的、抽象的、远离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的、不便直接观察的自然过程和现象,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科学内涵。这将导致教学内容形式的变化和教学内容结构的变化。
3.构建虚拟实验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建设信息化的实验室,其中许多“设备”与“仪器”是“虚拟”的,可根据需要重新“虚拟”出新设备和新仪器,并及时跟上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实验系统逼真、生动,给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比较,促进学生虚实结合。
4.创新职业教学模式
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通过身临其境的和自主控制的人机交互,由视、听、触觉获取“外界”的反应,开展启发式教学;通过学生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实验计划,进行自我评价,开展适应式学习;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成员间共享成果,开展协作式教学。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有效、更准确地揭示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职业教育可采用“虚拟实训+实操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创职业教学新模式。
五、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教学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形成、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目前的实训设备具有很强的专用性,即使学生掌握了某种设备,但对通用设备仍然不能应用自如。随着技术的高速发展,设备的更新永远赶不上实际需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设备,提供虚拟实训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手段。虚拟现实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涉及各个学科,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可有如下方面,例如虚拟导游实训、会计账户处理实训、数控实训、数字电路实训、模具实训、汽车结构实训、摩托车维修实训、计算机硬件维修实训、网络安装实训、物流管理实训等,虚拟现实技术在广西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学生技能训练中体现了超凡的魅力。以全面素质发展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的实践实训教学,对虚拟现实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为实操实训做好了前期的预习准备,实现了个性化导训,解决了实操实训过程中危险性大、实训费用高、实训时间短等问题。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实训教学将在实训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传统的实训手段向信息化、现代化发展,进而促使实训手段、方兴未艾、内容、模式的变革。
六、结束语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等特点,强调理论和实践训练并重,强调实训教学,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将来的工作岗位需要。近年来在广西高职教育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诸如教育经费不多、教学实验设备缺乏、教学设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过长等问题,可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对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开创广西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未来。
参考文献
[1] 常广炎.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学实验中的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4,5: 137-138
[2] 周彩根. 虚拟现实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
[2] 宣翠仙.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4, 3
[4] 巩微.关于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远程教学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 2002, 1: 36-41
[5] 陈守满,姜建国.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2, 4: 111-11245第3卷 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