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中医针灸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医针灸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医针灸论文

第1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可互为补充,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明确痛风病的诊断,建立包括中西医临床综合治疗方案,是临床医师应熟悉和关注的问题。笔者在痛风专科跟师学习期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痛风病积累了点滴学习体会,总结如下,与同道交流。

1痛风病诊断经验

1.1临床症状与鉴别

痛风初起最常见的症状是关节突发红肿疼痛,具有以下特点:典型部位疼痛,多累及第1跖趾关节、手指和膝关节,其他关节也有发生,但多为单关节;夜间突发或加重,疼痛多在1天内达高峰,部分患者能自行缓解;多发年龄一般为40~50岁,老年人也是重要的患病人群;男性多发,女性少见,大多与绝经期有关;口服秋水仙碱有明显止痛效果;疼痛具游走性特征,部位多变,有时伴发热;寒、湿、冷、劳累、外伤、饮酒、饮食、情绪是重要诱因。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痛风关节炎的诊断是美国风湿病协会1977年提出的9条拟诊标准。关节症状是痛风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病、外伤性关节病及假性痛风病等鉴别。痛风病的分期不同,症状多变,常累及肾脏,出现腰痛、水肿、高血压、血尿、蛋白尿、夜尿多等,往往与其他肾脏病并存。在无尿酸结晶的确切诊断时,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肾病,如高血压肾病、肾小管疾病、肾炎、高血脂肾损伤等,考虑高尿酸血症肾损伤。痛风结石患者发作时有明显的肾区剧烈疼痛、血尿、尿痛等,确诊需检出尿酸盐结晶,并与其他肾脏病和尿路结石鉴别。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往往不具有内科病主症,现代医学对血尿酸高于500μmol/L,主张予以药物干预,寻找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因素,中医辨证治疗。有较长痛风史患者多伴有痛风石沉积,而缓解期无症状。

1.2病史

痛风性关节炎具有急性发作后数天内自行缓解,间隔数月甚至数年再发的特点,易被漏诊。药物致血尿酸升高、痛风发作,属继发性痛风病范畴,最常见是噻嗪类利尿药,作为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长期服用易导致痛风发作。此外,阿司匹林对血尿酸的影响,有认为低剂量升高血尿酸,而高剂量则降低,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未有定论[1]。较常见继发因素还有癌症放化疗、血液病、其他原因导致肾功能损伤引起血尿酸升高。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系多基因遗传病,可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等并发,其机理与胰岛素抵抗有关[2]。家族史有助于诊断,受凉、劳累、饮食、手术等,均能诱发关节炎。

1.3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痛风确诊需实验室检查:血尿酸超过正常值,男:339~417μmol/L,女:256~357μmol/L;尿常规,pH降低,常在6.0以下,或有红、白细胞;24h尿检查:尿量减少,尿酸减少或正常,也可增多,有尿酸盐或尿酸结晶为诊断标准;肾功能检查:血肌酐、尿素氮异常有助于痛风肾病诊断,正常者血尿β2微球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清除率、尿酸排泄分数的计算,可早期发现并确诊痛风肾损害,进行早期干预;同时排查继发性痛风,加强原发病的治疗;X线摄片检查,轻者有组织水肿和关节腔积液,关节改变不明显,重者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和骨质的穿凿样变,是与其他关节炎的鉴别要点;排查相关内科疾病,常规血压、血脂、血糖、血钙、CRP(C反应蛋白)、RF(类风湿因子)的检查也十分重要。

2治疗经验

2.1生活调理

痛风病患者不宜饮酒,尤其在发作期;饮食低嘌呤,忌吃动物内脏、海产品、火锅汤、毛豆,少食豆制品,蔬菜类除菠菜、韭菜、芹菜、菜花、蘑菇等,一般均可食用;牛奶、鸡蛋等可作为摄取蛋白食物,研究认为[1],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少量蛋白质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根本上解决代谢综合征;增加每天摄水量,保持每天尿量2000ml以上;急性期冷敷可缓解疼痛,绝对休息有助于缓解症状,循证医学已证实了这两点[1];减少心理应激,保持平和心态,痛风发病的年轻化与社会压力有关[3];缓解期适当运动,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体重指数。

2.2西医治疗

基本治疗原则是针对症状和高血尿酸。用药宜从低剂量、循序渐进,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急性期不用降尿酸药物,以防诱发和加重关节症状。①非甾体类抗炎药:急性关节炎发作主要用芬必得、扶他林等,本着止痛效果好、副作用小、用量少的原则;②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特效药,缓解疼痛疗效确切,但副作用大,有报道缓解期和慢性期小剂量使用可预防痛风发作[4];③别嘌醇:减少血尿酸合成,用于非急性期,从低剂量、低频次使用,如无副作用,逐渐加量,维持血尿酸在较低水平,减少痛风发作和促进痛风石缩小或消除,血尿酸水平稳定维持3月后逐渐减量;肾功能异常者相应减量,注意监测肝肾功能,每月1次;④苯溴马隆:增加尿酸排泄,对低排泄型痛风患者可与别嘌醇合用,有痛风结石者慎用,以免加重病情;⑤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结晶沉积,尿pH值保持在6.2~6.8之间,适用于各期患者,也可用碱性合剂;⑥对血糖、血脂、血压等异常者要针对性治疗,避免使用减少尿酸排泄的药物;⑦消除痛风诱发因素,继发性痛风者,积极治疗原发病;⑧联合应用抗痛风药[5],如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别嘌醇与非甾体抗炎药、别嘌醇与秋水仙碱等,别嘌醇与苯溴马隆小剂量联合用药,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2.3导师经验

导师曹克光教授认为,本病发病特征为湿热内生,郁久成毒,不得泄利;初始未甚可不发病,积渐日久,或与外邪相合,终致淤结,闭阻经络而致骨节剧痛,兼夹凝痰变生结节,久之溃流脂浊,痰瘀胶固,以致僵肿畸形;湿热下注,煎熬津液,可见石淋、尿血;瘀阻肾络,可见腰痛、水肿、虚劳等。韦绪性[6]提出痛风湿热蕴壅、瘀血阻络的主要病机,目前湿热和血瘀在肾脏疾病病机的重要性也已确立。痛风不同阶段病机不同: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多为湿热痹阻证;间歇期多表现为脾虚湿困证;慢性关节炎期,多为脾肾亏虚,痰湿瘀阻;痛风长期不愈发展至后期,约1/3患者合并肾脏损害,此期可分肝肾阴虚和脾肾气虚,日久则阴虚及气,气阴两虚较多见。①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采用痛风合剂(萆薢、土茯苓、山慈姑)治疗,缓解疼痛疗效显著,可替代非甾体类抗炎药用于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血淤加鸡血藤、当归等;风盛加威灵仙、防己、秦皮;热重加黄连、牡丹皮;气滞加陈皮、枳壳等。痛风合剂有明确的降尿酸作用,可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症状,防止复发,并能增加尿酸泄分数,抑制患者血清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7]。②慢性尿酸盐肾病属中医学水肿、腰痛、淋证、关格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采用痛风合剂合四物汤治疗,适加扶助正气之品;如并发关节炎按急性期治疗;缓解期及慢性期邪气已祛,以调理脾肾为主,脾肾阳虚用济生肾气丸加巴戟天、羊藿、菟丝子等,肝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加女贞子、旱莲草等,脾虚湿重者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③尿酸性肾结石属中医学淋证、尿浊、尿血等范畴,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用痛风合剂加海金沙、车前子等,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用青皮、金钱草等,碱化尿液,增加尿酸排泄,减少尿酸在肾小管内的聚集和结石发生。④针对降尿酸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出现血细胞减少时,宜选用鸡血藤、黄芪、当归、大枣等益气养血、扶助正气;肝功能指数升高,酌情停用西药,单用中药治疗,以痛风合剂合四逆散清利湿热、养血疏肝柔肝。治疗痛风病虽有相对成熟的治疗方法,但应以中医理论指导为原则,灵活组方用药,因人而异、不拘泥于教条,与西医提倡的痛风病个体化治疗的观点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1]姜林娣,PeterTugwell.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处理中的循证医学观点[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2):120.

[2]李宏超,伍沪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与代谢综合征[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2):797.

[3]赵圣川.痛风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8.

[4]曾学军,郑文洁.由病例分析看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4):246.

[5]劳志英.原发性痛风关节炎的诊断和药物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9):632.

第2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摘 要]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概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主题词] 中医药学文献;针灸学

SystematicalValuationandLiteratur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WuBin

,HeJing,LiNing,etal(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TheFirstHospitalofHuaxiMedicalUniversity,Chengdu610041,

China)[Abstract]

Conceptionandroughmethodsandclinicaldirectingsignificanceofsystemat

icvaluationareintroducedbrieflytoworkers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fromthefollowingfouraspects,

connectionanddifferenc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turereviewa

ndsystematicalvaluation,

importantsignificanceofsystematicalvaluationofacupunctureandmoxibus

tionliterature,problemsandcounter

measurefacedby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

ature,

feasibilityofsystematicallyvaluating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litera

ture.

[Keywords] MedPharmacolLiteratureTCM;AcupMoxScience

系统评价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研究方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医学界越来越重视这一项工作在临床医学科研中的作用。系统评价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主要是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采用系统方法,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和定性分析,以较全面准确地掌握该项研究的现状、临床疗效的真实性程度及其可应用性并准确地作出结论(有效、无效、进一步研究)。系统评价的成果正作为许多发达国家卫生决策的依据,影响着这些国家的医疗实践、卫生决策、医疗保险、医学教育、医疗科研和新药开发,在临床医学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国内,中医针灸临床研究文献的系统评价还处于空白状态,但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已有研究者开始做中医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工作。

1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

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都是文献,都是在阅读和分析大量文献基础上,对某个研究问题在某一研究时期内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归纳后所写的文章。但它们在以下方面有所不同。①在原始资料的收集方面,文献综述偏重于全面,无论是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对照试验以及个案、经验介绍,只要涉及所观察的问题,都纳入到研究对象中,极少考虑文章所反映的研究质量。而系统评价是在对某一课题或项目所有的研究论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质量评估后,对多个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研究。②在分析方面,文献综述没有通过定量方法来综合数据而是凭综述者的主观判断。而系统评价采用系统方法,如Meta分析,综合原始研究报告的数据并定性分析。③当发现相同的几个研究具有不同结果时,文献综述者往往主观加以选择或摒弃,或无所适从,或罗列不同的结论。而系统评价者对不同研究结果应用特定的统计方法定量地进行Meta分析,较准确地作出结论。可见,虽然文献综述和系统评价所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对于许多临床医生,不用耗费大量精力,在不同的信息载体上去翻阅浩瀚的资料,可依赖它获取信息,但是,系统评价比描述性综述具有更科学的内核,其可信度更高。

2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

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临床疗效确切,但由于在临床研究上对方法学的应用不够重视,缺乏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依据,所以未被世界充分承认和利用,甚至未被国内的西医工作者普遍承认和利用,导致目前针灸治疗的病种越来越局限。随着循证医学观念的渗入,人们会更加信赖有科学依据的结论。文献的系统评价是建立在全面、系统的对文献研究质量评价基础上,其结论证据性最强。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对针灸学的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极好的机遇。开展针灸文献的系统评价有以下意义:①全面了解针灸临床科研方法学的应用状况、存在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②为进一步开展针灸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提出指导性意见。③对针灸或针药结合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④有利于针灸医学与国际接轨,促进针灸医学走向世界。

3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关键在于“证据”的真实可靠程度及“证据”的重要性。如果用于系统性评述的原始材料―――已发表和未发表的研究论文质量较差,证据的可靠程度较低,则系统性评述的结果将会产生很大的偏倚,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使循证医学成为“无米之炊”。针灸研究的论文,包括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针灸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普遍存在采用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方法进行的临床研究论文所占比例很少的问题。1990年,荷兰作者Riet等对从1963~1989年的有关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未能从英文版中医杂志找到适合分析的文章,因为该杂志关于这方面的论文均为病例组报告。因此,进行针灸的系统评价研究,在强调科研人员科学道德的同时,还要在临床科研人员,包括针灸杂志的编辑人员中开展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培训,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以提高针灸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在有条件的单位,对一些针灸常见病、疑难病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4 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

华西医科大学吴滨等对《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针刺研究》这四种国内最主要的针灸杂志进行手检发现,近5年来,随着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办事处组织专家制定的《针灸临床研究指南》的宣传推广,针灸临床研究的质量已明显提高,RCTs的比例也逐渐提高。特别是针灸治疗疗效较好的一些疑难病,如中风,有相当多的文章质量很高。一些科研条件较好、人员素质较高的医学院校也开始对针灸临床的常见病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这为系统评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我国在卫生部的领导下,于1997年8月在华西医科大学开始筹建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于1999年3月被国际Cochrane中心正式批准,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成为世界上第13个中心。这也为循证医学知识和临床流行病学知识的普及,提高针灸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们身上所体现的不断钻研、创新、突破的精神。他们尊古法,而不拘泥於古法,行医过程中,不断寻求更优的去病之道。並在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的基础上,从实践中求得真知,积极钻研中医学基础性概念之气、经络的本质,力图将其理论化、现代化、科学化,挑战这世界性医学难题。其一家人合作之论文《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经络本质初探》、《气的本质》获北京生物工程医学杂誌主编高度评价:创新、合理、全面。

善心仁术 造福病患

气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健身术,以其调息,调形,调心的方式达至形神合一的境界而闻名於世。作为中医学的重要一支,其强调同因的整体疗法,在中医学上的作用亦日益受到重视。香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而刚先生练习气功多年,深入钻研气功之功用,强化了中医“气化论”、“精气神”等理论和臓腑心理相关性等的认识。他认为:通过自我气功修练,能夠提高人体免疫力,调整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因而,他充分运用气功之医学效用,将气功与针灸、推拿相结合,形成气理合一,开拓了新的治疗途径。

王而刚先生和张葆荣医师夫妇二人於1988年来到香港,坚持行医治病,服务市民。开办的张葆荣中医诊所,治疗范围包括内外全科、疑难杂症、耳穴治病、点穴刮沙、针灸拔罐、物理治疗、病理推拿、跌打损伤。张葆荣医师介绍道:“我们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法的运用,达到治疗的效果。”作为医生,他们自知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因而在治疗时,尽量少用药物,如果一定要用到药物也主要採用食疗,以减少副作用。而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临床效果验证,该法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多年经验的积累和钻研,王而刚夫妇的医术不断精进,结合古法自创了各种疗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理念。他们将推拿、针灸、气功三者相结合,在治疗老年退化性增生、骨刺、膝关节炎、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颈椎骨刺、颈椎增生、软组织增生等各类骨痛症状具有突出的疗效。且该类顽疾,基本上在一个疗程即十次治疗之内,就能基本解决,使病人恢复正常。其自创的“38秒穴位按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疗法,以推拿为基础並配以自创手法,按住痛点持续38秒即可解除痛苦,而今,经此手法治愈的病患已有上万人之众。其疗效之神奇、救助之众,不得不令人讚叹,无怪乎二人备受患者尊敬。

数十年来,无论是各种小疾小病还是疑难杂症,经王而刚夫妇诊治的案例已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专业名医所未能治愈之案例。有位比利时患者,身患遗传性多囊肾肿瘤,其母亲、两位哥哥、一位姐姐因此病而不治身亡,在该患者前来治疗时已不能工作。遗传性多囊肾肿瘤本就是一个医学难题,世界上还未有过完全治愈的案例,经王而刚夫妇细细剖析病理,耐心诊治後,该病患虽未完全康复,但已能正常生活。为了感激他们的帮助,该病患还赠送他们一个特别纪念品,以表示:他们二人还原了她钢铁般的体魄,是其再生父母。更有甚者,夫妇二人还通过高超的医术,转变了一位西医对中医的看法。该医生原对中医持怀疑态度,患有腰痛症後,朋友向其推荐张葆荣中医诊所数次而不至,及至亲眼所见另一位患者的神奇痊愈,第四次终於前来诊治。而後,该医生已成为王而刚夫妇的朋友,甚至经常向患者推荐该诊所。

除了高超的医术令人叹服外,其仁厚的医德更使人钦佩不已。夫妇二人紧遵医术乃仁术善业之道,将治病救人置於首位。患者无高低贵贱之别,皆以一颗医者父母心待之。对於一些经济条件较差者,往往减免费用,甚至不收费。有一位长者生活困难,以接受社会福利署救济为生,每次求医问诊,除免诊治费外,还赠送药物,助其痊愈。其善心仁术,称得上良医之名。

在业界,张葆荣医师也备受关注与褒奖,並荣获全国疑难病癥三等奖,於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荣誉证书。在患者们的口口相传下,诊所声誉日隆,王而刚夫妇在治疗骨痛症和疑难杂症上的良好名声早已传扬海内外,吸引了众多世界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包括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地。而在这众多的顾客中,更为以一个家庭、公司、团体的形式固定在诊所检查诊治,诊所在患者心目中的信誉度可见一斑。

谈及今日香港中医发展之环境,王而刚先生欣慰地说道:“後,政府对中医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实行中医註册制度确保了管理的法制化和规范化,而所以香港註册中医师必须不间断进修的规定,亦带动了整个中医行业的向前发展。因此,香港中医业发展前景可喜,这是中医之福,也是医者之福。”

执著钻研 勇於创新

王而刚先生的气功造诣能达至今日之境界,可非一朝一夕之事,都是通过他的艰苦劳动和刻苦努力所得。从家至诊所须一小时的地铁路程,他就利用这一小时练习气功,日日坚持,周而反复,甚至还专门写了《在地铁里的健身术》一文,以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地铁时间。作为香港中国气功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而刚先生倾心研究气功文化,扩大气功的影响力。他参加2010年的(香港)国际中医针灸、推拿、气功学术研讨会,一家人共同撰写了论文《中国气功的健身机理探析》,与众医学专家及气功大师交流心得,探讨发展之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创新与改进是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源泉,中医也是如此。中医之所以不如西医发展那麽迅速,大部分原因在於中医的很多重要概念、原理皆未得到规范的、理论化的解释,在现代化道路上,发展较为缓慢;另一方面中医的哲学基础如“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皆属於形而上的理论,很难用语言进行清晰凖确的描述。因而导致被冠之以“不科学、不规范”而受人诟病,推广也就较为困难。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王而刚夫妇勇於创新,不断钻研,採用中西医结合、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博採众长,而成一家之言,为中医的现代化、科学化发展做着不懈的努力。

气与经络乃中医学之基础性理论,然而什麽是气,什麽是经络,卻未能得到详尽的解释,依然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就经络而言,经络的本质是什麽?如何将经络具体显示出来?为什麽活人有经络,而死人没有?就气而言,中医所说的“气血”、“肝气”等中的“气”实指什麽?气又在人体中起着什麽样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中医乃至世界性的医学专家穷其十几年时间,卻仍未有定论。中医科学化道路依然路漫漫而修远。

王而刚夫妇结合四十多年的行医经验,不断改进治疗方法,总结理论,这两方面作了深入细緻的研究,写成《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的谐振通道——经络本质初探》、《气的本质》两篇论文,投稿於北京生物工程医学杂誌並被採用,将於明年的第一期刊登。两篇论文受到该杂誌主编的重视,在其回信中以“创新、合理、全面”六字进行高度评价。

在论文中,他们分析了“在解剖学中无法观察到的原因”、“如何显现经络”等问题。他们认为,经络是生命信息能量谐振通道,生命信息能量的载体是远红外电磁波,因而显示远红外电磁波的通行传导情况,就会找到生命信息能量的通道(经络)。並提出,可用测能量的仪器如热相仪等可测量经络中的能量及其变化情况並显示经络等重要理论。

於“气”方面,他们认为,气首先是一种能量,其本质是生命信息能量,人体中的四种基本气(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派生的“臓腑之气”等,其本质都是相同的,是一种有生命信息能量的物质。而细胞通讯的传播子是W+、W-、Z°和光子。並计算出气在体内的传导速度是载体(远红外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的传递速度和按五十营的推算相符,约为3.125厘米/秒。中医所谓的补气、养气,就在於把体内能量调动起来,以加强自我免疫力,从而形成自我防护达到加强体质的作用,因此,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气的能量的科学。

两篇论文将中西医结合、经典理学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生物化学与能量学相结合,在合理的基础上创新,深入细緻、严谨而又全面地分析了“经络”与“气”的理论,並试图将二者以现代化、科学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二者皆是中医学之重要而又独有的概念,王而刚夫妇的所进行的探索,皆是现代医学界未攻克的难题,属於最前沿、先进的理论,无论是在充实中医学的理论知识,还是在医学实践运用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王而刚夫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国内外学者一起开拓科学研究的独特领域。”今後,他们将更加致力於其实践性研究,继续钻研,向医学难题挑战。

其子王汇成先生,在父母的影响下,亦颇具医学天赋,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系学士学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刚刚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並担任香港中医经络研究院院长。一家人齐心协力,共同致力於医学研究上,用高超医术造福於人,透过研究推动中医业的发展,可谓厚德之家。

王而刚先生在多年气功练习经验和发表的论文的基础上写成的《中国传统健身术的健身基理》一书,正在筹备出版中,为发扬气功文化,推动市民身心健康略尽己力。

王而刚先生一家用精湛医术诠释着仁心仁术之含义,用不懈的钻研体现一位医者对医学发展的责任。而无论其成果如何,他们对於医学执著精神,都将感动你我。有着这样一群为中医学发展尽心尽力之士,中医发展的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第4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关键词: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卫生保健,防病治病意识的增强,对传统针灸的治疗方法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传统针灸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热针疗法,顺应了时代要求,脱颖而出了一些热针疗法,电热针疗法,磁热疗法等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是肯定。热针疗法是在传统的针刺,艾灸,温针灸,火针等疗法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大多方法都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热针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热针疗法

热针疗法是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根据传统中医针灸理论,结合现代电子技术,将针刺灸疗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热针疗法使用GZH型热针仪,可使刺入人体的针发热,根据治疗需要提高并控制体温度,温度可以30℃~80℃调节,并保持恒温,起到针刺、灸疗、温针灸、火针等综合疗效[1]。GZH型热针仪的改型研究及临床应用的相关课题,曾先后获:昆明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是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之一[2]。管遵惠,徐杰等[3]应用GZH型热针仪随机分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热针组治愈率64.1%,电针组治愈率31.7%,经统计学处理χ2=29.29,P

范德辉,夏波[8]应用GZH型热针仪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2电热针疗法

DRZ-1电热针疗法这是由内蒙古电传统医药开发中心研制。王春[12]应用电热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有效率达85.2%,半年后随访,治愈好转患者病情稳定无复发。铃木聪等[13]应用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VAS,血沉,抗"O",有改善,电热针组有效率达96.7%,毫针组有效率达80.0%。熊云,铃木聪等[14]应用电热针随机分组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电热针组总有率达94.12%,毫针组有效率达76.67%,经统计学处理,电热针组有明显差异(P

叶学红,孙才均等[19]应用电热针疗法联合化疗药物对小鼠肿瘤治疗,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3其他电热针及热针疗法

陈伟等[20]应用自制的电热针治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组用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对照组用布洛芬口服治疗,结果都能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结论

通过对各种热针疗法的临床研究查询整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作用大部分是充分肯定的。目前仍然存在统一标准,规范应用问题,更好地将热针疗法推广应用,对热针疗法仪改进,这是热针疗法临床工作者工作重点。而且,从目前所查阅论文看,对如何客观评定热针疗法的临床疗效,针刺热效应,机理,还没有统一的规定,统一标准,如何更客观,更直接的标准来衡量热针疗法,这是我们针灸临床工作大家共同努力的方向。管氏热针疗法已经由机理研究,临床应用进行了深入全面总结,并撰写了《热针疗法》一书[28]。如果能统一标准,更加程序化应用,热针疗法将更广泛应用临床,疗效更加卓越,将会有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全国名老中医管遵惠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之一。

此外,笔者查阅关于热针,电热针,火针,磁热疗法论文比较多,重点对热针机理研究进行综述,论文的统计工作有不全面的地方,可能还有一些方面没有考虑周到,仅仅希望能为热针疗法的工作者提供参考。科学在发展,技术在进步,热针疗法必将在名老中医工作室指导下,不断的应用改进中,更趋于完善,更广泛向全国推广。

参考文献:

[1]管遵惠,等.GZH型热针仪的回顾总结及改型研究[J].中国针灸,1994,14:415.

[2]管遵惠,等.热针疗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

[3]管遵惠,徐杰,等.GZH型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2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3(3):34.

[4]杨晨曦.管遵惠热针仪治疗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7,18(6):30-31.

[5]徐亚莉,金亚辉.热针仪治疗哮喘104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6,13(3):44-45

[6]郭翠萍,等.运用热针仪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2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3):31-32.

[7]管遵惠,等.热针九宫穴治疗增生性脊柱炎10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1,(3):35.

[8]谭保华,管遵惠,徐杰.热针治疗颈椎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观察[J].天津中医中药杂志,2001,18(4):32-33.

[9]管遵惠,王祖红,等.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电图观察管遵惠[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6,17(3):39-41

[10]管遵惠,徐杰,等.热针仪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甲襞微循环的影响观察[J].中国针灸,1996,7(5):39.

[11]范德辉,夏波.针仪配合中药熏洗联合医药治疗类风湿夏关节炎128例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7):285-287.

[12]王春,等.电热针治疗针治疗桡骨茎突狭笮性腱鞘炎27例[J].中国针灸,2011,31(11):861.

[13]铃木聪,魏来,夏玉卿.电热针为主治疗痹症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2,22(4):240-242.

[14]熊云铃木聪,电热针治疗寒湿型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11(3):28-29.

[15]石爱华.电热针结合四君子汤随机分组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418-420.

[16]郭长青,马慧芳,李兴广,等.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35例[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4,3(11):25-26.

[17]林凌峰,梁燕萍,等.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1):689-690.

[18]王恩菊,姜华.中药加电热针治疗外阴白色病变[J].中国民间疗法,20008(2):19-21.

[19]叶学红,孙才均,等.电热针加温联合化疗对小鼠肿S180抑制作用研究[J]实用肿瘤杂志[J]199813(6):354-356.

[20]陈伟,姜兴鹏,余成玲.药物骶管滴注配合电热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观察[J].实用中医中药杂志,2008,24(11):718-719.

[21]李振新,李世普.激光间质疗法在组织中温度分布与光纤加入端的关系[J].激光生物学报[J]2006,16(3):253-254.

[22]李桂霞,孙淑珍,等.磁热疗法抗炎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1(8)16-17.

[23]黄石玺.火针针具及临床操作改良[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07,13(3):231-232.

[24]杨丽芳,邓省益,等.相控聚焦疗法配合灌注化疗恶性腹腔积液[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3):176-178.

[25]张文华,周瑞贞.中药外敷热疗法治疗腰肌劳损68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4,(10):32-34.

[26]苏君,张继新.热银针加手法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62例[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6,13(3):77.

第5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论文的参考文献要是真实存在的资料,不能是页面无法显示或者已经删除的文献资料,这样的参考文献对论文来说是毫无价值意义的,这些也是论文中论点无法查证的。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鉴赏。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梁惠芳,柳启沛.175例60~79岁老人核黄素营养状况及抗氧化指标的研究.营养学报,2009,21(2):143-148.

[2]刘欣,胡朝辉.氧化-抗氧化体系与不同类型白内障之间关系.广东医学,2007,22(7):594-595.

[3]刘蕙珍,雷俊阳.PHA及rhIL-2对新鲜分离肝细胞体外实验观察.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11(4):59-60.

[4]张惠英.脑活素治疗脑血管疾病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3(6):690-691.

[5]任军.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140例疗效观察.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28-129.

[6]许士凯,吴文国.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7):2221-2225.

[7]许士凯,李广俊.现代抗衰老化学药物研究进展(之三).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8):2359-2362.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赵荣.中医衰老学说及抗衰老研究概况.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6):384-385.

[2]孙睦,高普.自组织理论与中医抗衰老研究.中华中西医杂志,2003,4:5.

[3]蒋文波,徐献强,查丽,等.针灸对机体衰老的预防和延缓作用综述.吉林中医药,2006,26(7):58-59.

[4]吴中朝,王玲玲,徐兰凤.灸法抗衰老防老的理论依据.江苏中医,1994,15(10):25-26.

[5]朱斐.中医抗衰老的原则和方法.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5):550-551.

抗衰老论文参考文献:

[1]马历阳.衰老机制和延缓衰老的措施[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4(4):108.

[2]许士凯,王晓东.天然药物抗衰老有效成分研究进展[J].临床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4(19):2497.

[3]黎雪如.枸杞多糖在微生物和免疫中的影响研究[J].中医药信息,1998,23(2):18.

[4]齐春会,张永祥,乔善义,等.六味地黄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15(2):157.

[5]甘璐,张声华.枸杞多糖的抗肿瘤活性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3,25(2):200202.

[6]王玲,张才军,李维波,等.枸杞多糖-D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防治作用[J].河北中医,2000,22(2):159160.

[7]HarmanD.Aging:atheorybasedonfreeradicalandradiationchemistry[J].JGerontol,1956,11:298.

[8]王斌,李卫平.枸杞总提取物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0,5(4):298.

[9]徐承水,房玉珍.枸杞的主要成分药理作用实验[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0,23(3):16.

[10]戴寿芝.浅析中药抗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现代[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3(2):219.

[11]文润玲.枸杞多糖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枸杞[J].老年学杂志,1999,10(3):215.

第6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主题词] 度量衡

Advocate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QiShulan,LiuWeihong(Institute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

ChinaAcademyofTCM,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

Introducethesignificanceofcorrectapplicationofofficialmeasures,

writingrulesandexpressionwaysofcommonofficialmeasures,

listmixedapplicationandcommonly-seenerrorsofmedicine-relatedcommonofficialm

easuresandnon-officialmeasures,andindicatecorrectwaysofexpression.

[Keywords] WeightsandMeasures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同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中医药学将为世界各国人民服务。因此,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表达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众所周知,中医理论中还沿用着一些不规范的计量单位名称,某些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写法在医学论文中表达混乱。由于这些量和单位表达的失误不仅影响论文的质量,降低可信度,甚至会引起误导,造成医疗事故。因此,在医学论文中规范计量单位的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2月27日了《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6月1日文化部出版局。国家计量局联合发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的联合通知"。其中规定从1986年起,新出版的科技书刊(除古籍),一律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属于个别科学技术领域的书刊,因特殊需要,可使用某些非法定计量单位,但必须与有关国际组织规定名称。符号相一致,与法定计量单位的原则不矛盾。为此,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3100-86)并于1993年进行了修订。

根据国家标准(GB3100-93),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首先应了解(1)国际单位制(SI)的基本单位,(2)SI的辅助单位,(3)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4)国家选定的非SI单位,(5)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这些在《现代汉语词典》《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等工具书中已有详细介绍,在此无庸赘述。本文仅就中医针灸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量及其单位的规范用法介绍如下,并分析其中常见的错误。

1 常用法定计量单位的标准书写规则

法定计量单位的表达包括4个部分:量的名称,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单位符号。例如,时间是量的名称,t是时间这个量的符号(t必须小写,斜体),秒是时间的SI单位名称,s是单位符号(s必须小写,正体)。量的符号一般均用斜体,其大写。小写有严格的规定,如果写错则含意不同。如小写t是时间,而大写T是周期。单位符号一般由SI基本单位符号和词头构成,词头表示与SI的倍数关系。在数值表达中,适当地选用词头,使数值处于实用范围内。国家规定数值的表达范围是0.1~1000之间,如0.00394m,应该写成3.94mm,其中前一个m是词头,表示10-3;1401Pa,应该写成1.401kPa,其中的k为词头,表示103。量的名称符号用错的现象较少,表达不规范大多表现在单位名称及其符号。法定计量单位名称及其符号的主要书写原则是:

(1)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不论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一律用正体,不附省略点,且无复数形式,如长度单位米,用m。

(2)单位符号的字母一般用小写体,如毫米汞柱,用mmHg;若单位名称来源于人名,则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体,如压力,用Pa,但是升的单位符号L除外。

(3)不得使用重叠的词头,如μm的10-3倍,应该用nm,而不能用mμm;μm的10-12倍用am,而不能用μμm。

(4)词头与单位符号之间不加任何符号,也不能有空隙,如:毫米mm正确,而m・m和mm均错误。

(5)相乘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第一个单位用词头。如kN・m(千牛顿・米)正确,而N・km(牛顿・公里)是错误的。

(6)相除的组合单位符号,只在分子用词头,如kJ/mol正确,J/mmol错误。注意:kg为质量单位,k此时不作为词头对待,如ml/kg正确。

(7)词头m与长度单位可能混淆时,加用圆点或斜线予以区分,如:米每秒,用m/s或m・s-1均可,而不能用ms-1表示,以免误解为"每毫秒"。(8)在用斜线表示相除时,单位符号的分子和分母都与斜线处于同一行内,当分母中包含两个以上单位符号时,整个分母一般应加圆括号,如mg/(kg・d);另外,斜线不得多于一条,如mg/kg/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斜线也不能与-1同时出现在一个组合单位中。如:mg・kg-1/d,应该写成:每天mg/kg或mg・kg-1・d-1或mg/(kg・d)。

2 与医学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已经弃用单位的表达形式(详见表1)

需要注意的是:(1)在血液检查中,要求一律以升(大写L)为分母,如:红细胞数4.3×106/mm3则应改为4.3×1012/L,血小板(100~300)×103/mm3,应改为(100~300)×109/L。(2)酶活性单位,国际单位用IU[1IU为1分钟转化1个微摩尔(克分子)的反应物]表示。由于过去有关酶活性的单位很多,同一种酶还因方法不同而采用不同单位表示,目前很难统一。因此,对于不明确是否是国际单位者,不必要求换算,可暂用原来的单位,只把分母变换成升(L)表示即可,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正常含量旧制单位为26.1~56.7u/ml,应改为法定单位为26.1~56.7ku/L。另外,血压的单位目前仍可用毫米汞柱(mmHg)表示,若用千帕(kPa)表示,也应注明毫米汞柱的相应单位数值。

3 中医针灸论文中常见的计量单位错误及正确的表示方法举例

(1)使用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尺。公尺。寸(同身寸除外)。公分。斤。两。钱。cc。克分子。克当量(Eq)等。

如:a)"采用28号。2~2.5寸毫针,直刺手三里穴(曲池下2寸)1.5~2寸深。"句中针的长度及针刺的深度,用的是弃用单位,均应改用cm或mm表示。而曲池下2寸,此2寸属于同身寸(属于针灸的取穴方法之一),不必换算成法定计量单位。

b)"中药方剂:当归4钱。党参5钱。黄芪1两。"句中钱。两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当归12g。党参15g。黄芪30g。[1中药钱=3g(尾不计)]

c)"用5cc注射器抽取4cc注射液。"句中cc为弃用单位,应改为ml。

d)"肾小管葡萄糖最大吸收量,男性为300~450mg/min,女性为250~350mg/min。"国际单位制的时间基本单位是s,所以应将文中分母的min改为s,即男性为5.0~7.5mg/s,女性为4.2~5.8mg/s。

e)"血液中钙总量成人4.2~5.1mEq/L。"mEq是已弃用的计量单位,应改为2.10~2.55mmol/L。

f)"血气分析二氧化碳结合力,儿童40~60vol%,成人50~70vol%",vol%为弃用单位,应改为儿童18~27mmol/L,成人22~33mmol/L。

(2)在血液检查中仍用dl。mm3。ml为分母单位。

如: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3000/mm3,中性粒细胞80%,淋巴细胞18%,嗜酸性粒细胞2%。"句中计量单位全部采用的旧式表示法,按法定计量单位应改为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0.80,淋巴细胞0.18,嗜酸性粒细胞0.02。

b)"血清中锌的含量50~150μg/dl,血红细胞中锌的含量1200~1300μg/dl。"按法定计量单位表示应改为血清中含锌7.7~23.0μmol/L;红细胞中含锌183.6~198.9μmol/L。

(3)字母的大小写错误

如:"抽取柴胡注射液2ML肌注","ML"应为"ml","ml"表示毫升,"ML"容易误解为M(兆106)和L(升),词头M为106,词头m为10-3,两者相差1000000000倍。

(4)将计量单位的字母符号随意拆开

如:"39例患者均有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体温38.5°~39℃。"文中体温的计量单位拆开了,应该写成38.5~39℃。

(5)随意省略

如:"刻诊腹肌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体温38.9度。"体温的法定计量单位是摄氏度(℃),应该写作"38.9摄氏度"或"38.9℃",省去"摄氏"而只用"度"或写成"摄氏38.9度"均不正确。

(6)重叠使用

如"直腿抬高试验30°度",错误在于重复使用了计量单位,应该写成30°或30度。

(7)体积的表示法错误

如:a)"B超下示右侧乳腺肿块3×3×4cm大小",应改为3cm×3cm×4cm大小。

b)"B超下示左侧卵巢肿物3×4×4cm3大小",应改为3cm×4cm×4cm大小。

(8)表示角度的"°""′""″"使用错误

如:a)"胃下垂Ⅱ°",应改为胃下垂Ⅱ度。b)"实验室检查:出血时间2′,凝血时间4′。"句中"′"应改为出血时间2min,凝血时间4min。

"°""′""″"为平面角的单位符号,不能表示程度。等级和时间的分。秒。

(9)百分数的表示错误

如:"针药结合治疗胆结石,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有效率提高了20~30%",应该写20%~30%。

4 结语

以上概要的介绍了与中医针灸有关的常用法定计量单位及其规范的表达方法。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结合,许多生物医学领域的名词术语及其单位逐渐出现在中医论文中,这就需要我们的论文作者熟悉这些新知识,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不要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一方面可避免出现上述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错误,另一方面提高了论文的科学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为避免排版错误,在论文完成后要投稿时,一定要标出文章中各种符号的大写。小写,正体。斜体,是英文字母。还是希腊字母或者是其他语种文字。

第7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关键词] 医院;针灸医生;现状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6(c)-152-02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ist in China

ZHAO Jun1, SHI Xuefeng2*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Bej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 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cupuncturist in China, analyze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Methods: To surve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1 152 acupuncture doctors in 15 comprehensive 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by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including average number of patients, medical expenses, working intensity, monthly income and variation tendency of outpatient in nearly three years. Input data with ACESS and analyzed by SPSS 11.5 software. Results: The average number of patients was 11-20 one day most (account for 44.2%); the average fee of each diagnose was 19.32 yuan, 55.1% of the doctors reflected work intensity strong; the count of doctors whose monthly income between 1 000 to 1 999 yuan was most (account for 50.4%); 62.2% of the doctors considered that the outpatient count increased in nearly 3 years. Conclusion: The low income level, strong working intensity is a popular situation of acupuncture doctors in our country, so we should expand the scale of acupuncture, strengthen the human, financial, material investment; mak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elastic collect fees etc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cupuncture.

[Key words] Hospital; Acupuncture doctors; Current situation

古人云:“针、灸、药三者得兼,而后可与言医。”针灸学作为我国中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在现阶段发展趋势不明朗,关于从事针灸业的医务人员工作现状的调查研究也较少,虽然国内已有些针对针灸医生现状及发展建议的论文,但还没有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针灸医生进行全面具体的调查研究。本研究正是通过对全国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针灸医生日均诊疗人数、每次诊费、工作强度、月收入等调查,了解针灸医生工作现状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相应科学建议,促进我国针灸业更好更快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全国15所综合/中医院,共1 152名针灸科医生。其中,男性590名,占51.2%;女性549名,占47.7%(注:13名医生未填写性别),平均年龄为(39.18±9.03)岁。

1.2 方法

采用多级群体抽样全国15所综合/中医院1 152名针灸科医生。问卷调查表调查,完毕后由省针灸学会将调查表报送中国针灸学会。ACESS录入数据,SPSS 11.5进行分析。并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数据与全国中医药管理局数据,按照全国(中)医院的实际分布情况[1],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日均诊疗患者数

调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各级医院针灸科医生日均诊疗患者数均在11~20名者最多,占44.2%(509/1 152),其中东部38.3%,中部44.3%,西部最高为53.7%,而日均诊疗人数在30人以上者,东部占12.3%,远高于中部地区(7.8%)与西部地区(6.4%)。

2.2平均每次诊费

医院针灸科医生的每次诊费因医院类型、级别及所在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综合医院针灸科医生平均每诊费为19.62元,低于中医院(21.11元)。三级、二级、一级综合医院平均诊费相差较多,分别为25.41、20.94、16.15元;相应级别中医院针灸科医生平均每诊费则为25.82、20.80、17.80元,有类似差异。调查发现中部地区综合/中医院平均每次诊费最高,为21.2元/26.7元;西部次之,为19.46元/20.80 元;东部最低,为18.40元/16.22元。

2.3 医生工作强度

超过50%东、中、西部针灸科医生认为工作强度非常大或比较大。研究发现:不论是综合医院还是中医院,只要级别越高,反映工作强度大的医生所占比例就越大。如三级综合/中医院医生占60%以上,二级占45%以上。一级医院只有不到1%的医生反映工作强度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月均收入

调查显示50.4%针灸科医生月收入在1 000~1 999元之间。但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者分布则有明显地区差异:东部最高,为12.0%;中部次之,为9.4%;西部最低,只有2.4%。见表1。

研究发现47.9%的针灸科医生认为收入水平低于全院平均水平,东部比例最高(50.0%),西部次之(47.9%),中部最低(44.3%)。只有6.3%的医生认为收入水平高于全院平均水平,见表2。

2.5 近三年门诊病人量变化趋势

62.2%的针灸科医生认为2008~2010年门诊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有增设了特色门诊、聘请知名老中医及改善了硬件设施等;而12.1%医生则认为2008~2010年针灸科没有特色门诊、硬件设施差、群众知晓率低,门诊患者量呈下降趋势。

3 讨论

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低是目前针灸科医生反映的主要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3.1劳动强度大

第一,针灸技术本身特点。针灸学习,是缓慢过程,从接触到掌握并精通,需要付出巨大脑力与体力,故年轻医生在学习及应用过程感到异常辛苦;鉴于“名医效应”,名、老专家坐诊常出现“门庭若市”现象,其出诊后经常感到工作量过大[1]。

第二,针灸科门诊量增加。针灸科医生的人均门诊量高于全国综合医院医生的人均门诊量[1],在客观上加重了工作强度。

第三,针灸科现状。科室规模小、医生数量少、缺乏有效的人才补充[1]是长期困扰针灸科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门诊量增加,人才匮乏,自然会加重在职人员的工作负担[2]。

3.2 收入水平低

主要由针灸收费价格不合理导致。目前,针灸科每诊收费平均为20~30元,专家指出这根本无法收回成本,更无法体现技术劳务价值。人力资源高价值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而在中医领域,特别是针灸发展方面却未能得到体现。

两种经济体制的挤压决定了针灸科收费制度处于尴尬境地。计划经济强调医疗公益性;市场经济重视医疗设备扩充,忽略医疗知识价值发展策略。这使得针灸这一专业性治疗费用的定价长期处于低水平。政策的不合理导致针灸业提升空间极为有限。如今,经济效益与学科知识价值背离程度与日俱增,使得专业价值及医生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体现。针灸治疗过程的劳动价值并不是机械操作可以比拟的。对所有人所有项目统一定价,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直接抹灭了学科内蕴的知识价值[3]。

4 建议

针对针灸业发展,笔者资历尚浅,但也认识到现存问题,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建议:①扩大针灸科规模,加强针灸科室人力、财力、物力,特别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②围绕诊疗费用研究卫生经济学,根据成本核算与患者接受水平,制定合理收费标准;③分级管理,弹性收费:不同级别医生收费不同,体现针灸技术价值,激励年轻医生钻研业务,提高技术水平。经验丰富、资历深的医生可以适当提高诊疗费用,门诊量少的年轻医生可按比例降低收费[4]。

[参考文献]

[1] 曾光,石学峰,胡凌娟,等.我国医院针灸科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7):442-445

[2] 孙华.针灸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针灸,2006,26(4):233-235.

[3] 石学敏.新世纪针灸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医药通报.院士论坛,2002,1(3):1-4.

[4] 程薇,房耘耘,许祝愉,等.中医医院的中医服务与人力成本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2):26-29.

第8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关键词:针灸效应;脊髓信息传导;研究进展;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4.035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4-0127-03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Effects and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HEN Ying, YU Jun, YANG Zhou, LI Fei, CHEN Guo, XIANG Li-ting, XIANG Juan, PENG Liang (School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Abstract: Acupuncture effects depend on the nervous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integrity of its role, which may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body nerve - body fluid - immune network. In this aricle, the recent literatur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upuncture effects and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s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in this field was reviewed, with a purpose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acupuncture effects; spinal cor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research progress; review

针灸是在经络学说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或艾灸,结合患者的整体情况进行治疗。几千年来,针灸发挥着重要的医疗及保健作用,广泛应用于防治各科疾病,并且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1-3]。在机体生理或病理的情况下,针灸能够对机体产生良性的调节作用,该调节作用被称为针灸效应[4]。而针灸效应的发生离不开机体多系统多功能的共同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灸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密切相关,针灸产生的作用与机体神经-体液-免疫网络的调控相关[5]。在临床上,常运用针灸来治疗多种脊髓信息传导通路受阻而引发的疾病[6-8]。因此,从神经通路中的脊髓信息传导角度分析针灸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之间的关系,对于临床提高针灸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针刺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

1.1 针刺镇痛效应

脊髓是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它是大脑与周围神经之间的通路,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感觉冲动都要经过脊髓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至脑。针刺镇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针灸效应[9-10]。它的产生,先是针刺的信号被所针刺穴位处的感受器所感应;然后该感应经过外周神经纤维到达脊髓,在这里既有着脊髓的背角细胞突触后电位抑制疼痛,又有如P物质等发挥抑制疼痛的作用;再次是针刺信号从脊髓传至脑干和丘脑以及边缘系统;针刺信号到达大脑皮质,在大脑皮质里汇合整理,针刺的镇痛效应在此得到极致的发挥[11]。脊髓在上述针刺镇痛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刺信号到达脊髓,脊髓水平处能参与镇痛,同时,该处产生的化学物质也起到了积极的镇痛和疼痛信号传递作用。因此,针刺镇痛的效应发挥与神经-体液及脊髓信息传导均密切相关。

吕颖颖等[12]对人体分别封闭皮神经以及肌神经,发现针刺合谷后产生的镇痛效应是由位于人体深部的躯体神经传入的,封闭皮神经对人体的镇痛效应无明显影响,而封闭肌神经后,人体的镇痛效应却消失。方剑乔等[13]观察电针对完全弗氏佐剂致炎症痛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转导激酶1/2(ERK1/2)通路活化水平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效应的部分细胞信号转导通路机制。结果表明,电针的镇痛效应与其抑制炎症早期大鼠腰段脊髓背角ERKI/2-COX-2通路的活化密切相关。有研究发现,在电针治疗中,通过电针刺激电流传递到穴位,电针对脊髓产生脑啡肽和强啡肽释放起到镇痛作用,电针镇痛可能与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反调节有着重要的关系[14]。

综上,针刺效应传入的路径是位于躯体神经中的感觉纤维,而只有在躯体神经的结构与功能完整时才能完成这种穴位针感的传入,表明针刺镇痛效应与脊髓传导关系密切。

1.2 针刺调节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针刺对机体具有良性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在针灸效应所产生的多种影响中,最重要是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该系统和机体其他的器官和系统协同作用,对机体产生了良性的调节作用[15]。研究表明,在研究针刺对家兔的脑血管功能的调整作用中,刺络放血疗法加电针疗法对家兔的脑血管血流量及舒缩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刺络放血疗法引起的调节效应通过躯体神经以及血管壁的交感神经传导而产生,电针疗法对家兔的调节作用是通^同侧的颈部交感神经传导作用[16]。

肌肉、神经及内脏器官的神经均呈节段性分布,而针刺对肌肉、神经及内脏器官的调节作用也呈节段性。日本学者在研究针灸样的刺激对内脏功能的反射性调节作用的神经机制中,发现针刺反射性的调节作用具有节段性与非节段性特征[17]。脊髓对节段性的反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内脏的传入神经纤维与相应的躯体部位传入神经从同一后根进入脊髓,并且由此汇聚到达相同的脊髓丘脑束神经元[18],蒋松鹤[19]在实验中将损伤节段的上下两对夹脊穴作为夹脊组选穴,这属于节段叠加配穴的范畴[20],临床上运用电针常用的穴位治疗SCI慢性期患者。有研究电针大鼠的T8和T12胸椎棘突下两旁的夹脊穴,结果表明,与百会风府组和大椎命门组比较,电针夹脊组选穴的作用最强,这可能与节段叠加配穴的方法配合电针引起了机体较强的调节作用有关[21]。Sato A等[22]首次采用记录胃肠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方法研究针刺不同穴位对胃肠运动和自主神经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腹部穴位时能够明显抑制胃肠运动,同时还能激活交感神经;而刺激后肢部位的穴位则能够促进胃肠运动,同时激活迷走神经。从形态学来看,支配胃的节段为T5-T9,“足三里”穴区的传入冲动主要投射到L4-S1脊神经节段,“内关”主要传入节段位于C6-T1,“胃俞”则主要位于T6-T10,此三穴对胃功能均具有协同或相反的调节作用。上述研究使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的机制研究不再局限于外周机制而是深入至大脑中枢层面,为经脉脏腑相关理论研究开辟了新局面。张鹤等[23]通过探寻T1-T12同一神经节段十四经穴主治功效的规律,总结出处于同一或相邻神经节段的经穴对相应脏腑的病变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综上,针刺调节作用与脊髓信息传导密切相关。

2 艾灸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

艾灸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24-27],目前,从神经传导研究艾灸引起的镇痛效应是中西医的研究热点,P物质和P2X3受体在三叉神经节及背根神经节上的表达均有广泛研究,而艾灸后脊髓背角上二者表达变化的研究尚少[28]。艾灸的镇痛效应及脊髓传导方面二者可能有着互相作用的机制,为进一步募顾璐导方面研究艾灸效应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田晓宁[29]研究发现,大鼠在脊髓水平的P物质及P2X3受体变化都参与了疼痛的发展过程,而在艾灸治疗后,P物质及P2X3受体的表达都被明显抑制,考虑艾灸可能通过干预P物质及P2X3受体的表达发挥镇痛作用,在艾灸进行炎症疼痛治疗的过程中,P2X3受体可能通过降低P物质所调节的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参与外周到脊髓之间的信息传递。戚莉等[30]研究发现,艾灸的镇痛作用能被i.t.nor-BNI部分阻断,且能被鞘内注射强啡肽(Dyn)加强,提示脊髓水平Dyn系统参与艾灸镇痛过程。温和灸“天枢”“上巨虚”促进慢性内脏痛大鼠L6-S1脊髓节段Dyn的合成、κ受体mRNA的表达,提示温和灸可通过激活脊髓水平Dyn系统而实现镇痛作用。彭亮[31]对涉及手术的各组大鼠按要求分别进行神经损毁或切断手术,术后运用无水酒精灌胃方法制备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以艾灸预处理“足三里”作为被试因素。结果表明,各部位神经切断术对艾灸预处理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效应有明显干扰,切断这些神经通路后,其原有针刺镇痛效应消失,而其他各组变化不显著。因此,脊髓是艾灸预处理对胃黏膜的保护效应信号神经通路的一部分,起到信息传导作用。

3 总结

本研究对近年针灸效应和脊髓信息传导相关性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针刺信号的传递,首先自外周神经系统传入,然后经过各级中枢的分析整合作用,再从中枢转换为传出的神经冲动,沿着脊髓的背外侧索下行到达有关的节段,对脊髓的前角和背角以及中间外侧角神经元都发生着作用。作用后的神经冲动沿着相应的躯体运动神经或自主神经传到各自的效应器。这一系列过程引发着脊髓信息的传导,最终通过传出途径对机体痛反应及脏腑器官的活动进行调节,从而发挥良好的针灸效应。综上,针灸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有密切的关系,但由于缺乏严谨和规范的科学依据与临床证据,不利于针灸治疗方法的推广使用[32],因此,对针灸效应与脊髓信息传导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子旭,杨毅,王卫,等.澳大利亚针灸标准化现状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5):390-393.

[2] 刘朝,齐淑兰,王晓红,等.《中国针灸》30年来临床研究类论文质量的调查与思考[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5):432-435.

[3] FANG C J, YANG W J, CHEN Y F.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for insomnia:An analysis of literature in recent 5 years[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3,11(3):181-186.

[4] 王少锦.针灸效应与细胞信息传导关系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1):31-33.

[5] 李洁,崔建美,包巨太,等.针灸效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8):2058-2059.

[6] 茹文亚,钮易蓓,平仁香.针灸联合脉冲电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骨质疏松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46(6):183-184.

[7] 王晓红,周宁,王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4,29(5):362-364.

[8] 谭高平.42例针灸推拿理疗结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12):52.

[9] 范刚启,钱俐俐,赵杨,等.针刺镇痛机制的多样性及问题分析[J].中国针灸,2013,33(1):92-96.

[10] VASE L, BARAM S, TAKAKURA N, et al. Specifying the nonspecific components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J]. Pain,2013,154(9):1659- 1667.

[11] 李忠仁.实验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4-231.

[12] 吕颖颖,陈华德,徐泉珍.经皮神经电刺激合谷穴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940-941.

[13] 方剑乔,房军帆,梁宜,等.电针镇痛效应及其脊髓ERK1/2-COX-2通路调控机制[C]//中国针灸学会.2013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3:6.

[14] ZHAO Z Q. Neural mechanism underlying acupuncture analgesia[J]. Prog Neurobiol,2008,85(4):355-375.

[15] 朱兵.针灸的科学基础[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121-136.

[16] 周智梁.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及电针对家兔脑血流图影响的中枢神经递质机理探讨[J].针刺研究,1998,23(4):254-256.

[17] SATO A, SATO Y, UCHIDA S. Reflex modulation of visceral functions by acupuncture-like stimulation in anesthetized rats[J].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2,15(7):111-123.

[18] LI Y Q, ZHU B, RONG P J, et a1. Neural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modulated gastric motility[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7, 13(5):709-716.

[19] 蒋松鹤.不同配穴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不同时期的作用[D].武汉:武汉大学,2014.

[20] CARSWELL E A, OLD L J, KASSEL R L, et al. An endotoxin-induced serum factor that causes necrosis of tumors[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1975,72(9):3666-3670.

[21] HAINO T, FUJII T, WATANABE A, et al.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self-assembly special feature: Supramolecular polymer formed by reversible self-assembly of tetrakisporphyri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9,106(26):10477-10481.

[22] SATO A, SATO Y, SCHMIDT R F. The impact of somatosensory input on autonomic functions[J]. Rev Physiol Biochem Pharmacol,1997, 130:1-328.

[23] 鹤,孙平龙,张黎声,等.躯干腹、背侧同一神经节段腧穴主治功效的分析[J].中国针灸,2013,33(2):137-140.

[24] LI J, JIANG J. Role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subetype 1 in the increase of thermal pain threshold by moxibustion[J]. J Tradit Chin Med,2015,35(5):583-587.

[25] WU J L, CHEN H Y, TANG Y C,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nalgesic effects of different moxibustion methods with tai-yi moxa stick in treating primary dysmenorrhea[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4,31(2):125.

[26] ZHOU J M , WEI F, LIU S J, et al. Study on burning temperature versus time graph of moxa sticks in a novel animal moxibustion device[J].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4,33(6):23.

[27] MO J, WU L L, SUN Z F, et al. Effect of lit-moxa stimulation of Guanyuan (CV 4) acupoint on levels of lactic acid and superoxide dismutase in skeletal muscle of rats[J]. J Tradit Chin Med,2015, 35(2):234-237.

[28] 崔莹雪.艾灸及艾烟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胆固醇代谢和炎性反应的影响[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9] 田晓宁.艾灸“足三里”镇痛与脊髓P2X3受体及P物质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

[30] 戚莉,吴焕淦,吴根诚,等.从脊髓水平强啡肽系统探讨艾灸缓解IBS慢性内脏痛的机制[C]//中国针灸学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大会论文集(摘要).北京:中国针灸学会,2011:18.

第9篇:中医针灸论文范文

[主题词] 针灸学;信息存储和检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文献信息迅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联成一个整体的超级信息资源网,带来信息资源领域的深刻变化,对每门学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所需的信息,或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促进学术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上的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日益丰富,种类繁多。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有免费的,也有付费的;有文字资料,也有图像视频资料;有普通的信息和知识,也有价值极高的学术资源。林林总总,蔚为大观,对针灸医学的发展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获取并利用这些信息,是每个针灸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本文介绍互联网上针灸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

1 使用搜索引擎

互联网上有关针灸的资源众多,要想查找针灸方面的信息,可利用网络检索工具――搜索引擎进行搜索。搜索引擎一般有两种搜索方式,一是使用它的分类目录,以逐级阶梯方式进行查找,如雅虎的分类:健康与医药一传统医药一中国医药一针灸;二是键人关键词进行搜索,如要查找针灸网站,键人“针灸”或“acupuncture”,再选择查询类别为“网站”,就可查到有关针灸网站的资料。各个搜索引擎查到的资料不尽一致,可选择多个引擎交叉查询。另外各个搜索引擎会有一些特色的查询方法,可在其提供的“帮助”或“简介”中预先了解。

检索针灸资料可使用普通搜索引擎及医学搜索引擎。

1.1 普通搜索引擎

普通搜索引擎是指目前互联网上综合性的、通用的搜索引擎,用普通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针灸信息,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以下一些。

(1)百度(http://WWW.baidu.com)

百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简单而强大的搜索功能,搜索速度快,搜索效率高,按照中文用户搜索习惯,有关键词自动提示功能,还有中文搜索自动纠错。

(2)Google(古狗,http://WWW.google.com)

是世界上最大的搜索引擎,提供了便捷的网上信息查询方法。可为用户提供快速的搜索结果,还可使用其提供的分类目录进行查询。

Google和其他搜索引擎一样,扩大了它们对学术信息的检索能力,把主要的学术期刊文摘、会议文献、图书著录信息等纳入搜索范围,建立专门的搜索工具,即Google Scholar,网址http://Scholar,google.com。

其他还有一些搜索引擎,如搜狐(http://WWW.sohu.com)、雅虎中国(http:/WWW.yahoo.com,cn)、新浪(http://WWW.sina.com.cn)、中国搜索(http://WWW.zhongsou.com)、网易(http://WWW,163.com)等。

分别使用上述7个搜索引擎,在2005年9月28日,以“针灸”为关键词,对网页进行搜索,搜索结果是;百度2 290 000条;Google 2 490 000条;搜狐540 735条;雅虎283 884条;新浪147 915条;中国搜索884 000条;网易未显示总数。Google最多,百度其次。

需要说明的是,以“针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不能代表把针灸医学的全部信息都查询到了,因还有电针、耳针等,也不代表检索到的内容一定与针灸医学有关,仅仅说明检索到的含“针灸”的网页。

1.2 医学搜索引擎

医学搜索引擎是专门搜索医学信息的,目前没有中医药或针灸方面专门的搜索引擎,现有的医学搜索引擎主要是国外的。

(1)三九健康网搜索引擎(http://search.39.net)

三九健康网是国内一个综合性健康网站,为用户提供各种专业健康服务,同时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搜索工具――39健康搜,39健康搜可进行全文和标题搜索。

(2)迈博健康资讯(http://WWW.medboo.com)

创建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医药行业的专业网络之一,也是首家中文健康网站搜索引擎。

试用以上两个中文医学搜索引擎对“针灸”进行搜索,39健康搜查询到2 000多条,迈博未显示总数,检索效率似乎不够理想。

(3)Medscape(医景:http://WWW.medscape.com)

为英文网站,是美国最大的医学网站之一,提供临床医学全文文献和继续医学教育资源(CME),支持检索图像、声频、视频资料,可选择Medline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同时还可浏览每日医学新闻。获得医景网上期刊的全文需要注册,但注册是免费的,注册后医景网定期向指定的电子邮箱发送最新的医学新闻。还可在网上查找医学词典和回答咨询,提供根据疾病名称、所属学科和内容性质的分类检索。

使用Medscape,在2005年9月28日,以“acu―puncture”为关键词,检索到305条记录,为国外医学杂志中的针灸文献。

(4)Medicalworldsearch(医学世界检索:http://WWW.mwsearch.com)

这是由美国ThePolytechnicResearch Institu―tel997年建立的一个医学专业搜索引擎,采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主题词表,使用约54万个医学主题词,包括各种同义词进行检索,在检索时可根据词表扩大或缩小检索范围,搜索的准确性很高。同时还提供扩展检索、精细检索功能。还可自动调整检索词,使用符合其他检索工具,如Medline等的要求进行检索,达到综合检索的目的。

登陆地址进入此网站,交费注册后成为会员才可使用。只接受信用卡方式付费,年使用费用约为30美元。

(5)Medical Matrix(医源:http://WWW.reed-matrix.org)

MedicalMatrix由美国医学信息学会主办,是全文智能检索工具,包括4600多个医学网址,是目前最重要的医学专业搜索引擎。它是一个因特网上内容全面的临床医学资源的全方位列表,将站点根据性质、评估、内容、特色和临床内容水平分级,提供了关键词搜索和分类目录搜索,适合临床医师使用。

(6)HONSite(健康网络基金网:http://WWW.hon.ch)

这是瑞士日内瓦的非盈利性组织“健康网络基金会"1996年建立的一个医学搜索引擎,专为医学

工作者使用。HON Site包括两个搜索引擎MedHunt与HONselect,MedHunt是一个全文搜索引擎,可用关键词进行搜索,提供网络医学站点信息;HONselect包括5种类型的数据库:MESH词表、医学文献、网络站点与医学信息数据库,用英、法、德等语言,其中针灸资料也很丰富。

2 直接进入专业网站

使用医学专业网站、中医药专业网站及针灸专业网站查找需要的针灸医学信息。针灸专业网站很多,有机构院所、个人主页、出版物、书店、软件、商务等不同主题,还有很多国外网站。使用搜索引擎可以方便地查询到这些网站,在此不做过多的介绍,只介绍两个主要的针灸专业网站。

(1)中华针灸信息网(http://WWW.acutimes.com)

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主办,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针灸学会等协办,具有信息、服务、交流、查询及针灸教育等多种功能,是国内最大的针灸门户网站。通过该网站可链接到其4个子网站: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http://wfas.acutimes.com);中国针灸学会(http://caam.acutimes.com或caam.medchina.com);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http://iam.acutimees.com);中国北京国际针灸培训中心(http://cbiatc.acutimes.com)。

以上4个网站同时建设开通,集多语版本(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对针灸的标准化和数字化建设有积极推进作用。

(2)中国针灸杂志

是《中国针灸》杂志的网站,有学术动态、最新通知、新书推荐等栏目,可查询《中国针灸》杂志最近一期的目录,还可通过“网络普及版”栏目阅读《中国针灸》网络普及版全文资料,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3 利用文献数据库

充分利用好文献数据库,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可以及时、系统地获取、分析、利用文献信息,掌握相关领域的动态、水平,此类文献数据库是互联网上最具学术价值的信息。在网上检索,付费后方能检索全文,未付费时一般只能检索到题录或摘要,或时效性较差的全文,有的单位购买安装了镜像服务器,可以在单位的局域网内检索到全文。

(1)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hinanationalknowl―edgeinfrastructure,CNKI)属教育部主管,由清华大学主办。含众多的数据库和知识仓库,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journalfull-textdatabase,CJFD)。

CJFD是CNKI的重要组成部分,收录国内1994年至今的国内6 100种核心与专业特色中英文期刊的全文,CJFD数据库收载量大,海量数据的高度整合,它的全文信息完全数字化,并且集题录、文摘、全文文献信息于一体,可实现一站式文献信息检索。

在CJFD的基础上,专门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知识化建设而设计了“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ina hospital knowledge database,简称CH―KD,人口网址http://WWW.chkd.cnki.net)。

CHKD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于我国750多种医药卫生期刊及与其有关的2 300种期刊、报纸、博硕士论文、重要会议论文等,特别为医学方面的应用而打造,适用于医院各方面工作的人员查询。

(2)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VIP)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自1989年开始进行数字化期刊的建设,是国内最早从事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的公司。有众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项目,主要介绍其“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是综合性期刊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包含了1989年以来各学科8000余种期刊的文献,为目前国内收录中文科技期刊齐全、文献量大、使用频率高的综合性文献数据库。

(3)万方数据(省略)

万方数据由多家公司和机构组成的股份有限公司,有很多全文和文摘的网络数据服务产品。兹介绍其“万方数字化期刊群”(简称万方期刊)。

万方期刊是科技核心期刊资源系统,是大规模、集成化的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期刊以电子期刊为基础,以刊物为单位,提供整刊检索为特色,全文采用HTML或PDF文件格式,可以按刊浏览,万方期刊重点收录1998年以来的核心和专业特色期刊3500种,以核心刊物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进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的核心期刊。

(4)Medline(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免费检索;http:/WWW.oclc.org,网上付费检索)

Medline是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ARS)中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年限自1965年至今,现在收录刊物4000余种,内容广泛涉及生物学的多个领域,包括40余个关于医学方面的数据库,是目前国际医学界使用最广泛的数据库之一[1],其中收录的针灸文献源自中外学术期刊。

(5)超星数字图书网(http://WWW.ssreader.com)

北京超杰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有数十万册电子图书资源供阅读,收录了很多的针灸书籍,有《针灸甲乙经》《十四经发挥》等古籍,也有《经络的研究》等现代书籍,但要付费阅读。

总而言之,互联网上有关针灸医学的信息非常丰富,充分地利用这些信息,可以了解针灸发展的形势,学习相关知识,互相交流,查询文献,极大地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但是,面对信息量十分庞大的互联网,也应当正确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分清主次,做到信息的有效利用。

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