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于祖国的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祖国的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国防教育;民族精神;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110-02

一、国防、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

国防即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国防作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有国必有防,国无防不安,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国防教育是一项全民性的社会教育活动,它的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灵活,既包括国防理论知识和国防精神的培养,又包括国防技能、军事技术的训练等。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教育,是国防教育的实质所在。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观念,增强学生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它可以凝聚人民创造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促进整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指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不仅使我们中华民族创造了几千年的灿烂文明,也是我们国家目前及以后持续发展、凝聚人心的兴国之魂和强国之魂。

二、加强国防教育,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

高校国防教育随着时代和社会发展应增加新的内容。深入开展以保卫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的国防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的必然要求。

1.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国家和各族人民的努力方向。凝聚力和向心力,直接关系着民族的兴旺和国家的发展。要实现我国的伟大复兴就要求我们中华民族必须具有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爱国主义教育,这既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以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以及安全为共同利益的现代社会国防意识的形成也是巩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力量。通过高校的国防教育,在青年学生中牢固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为了维护民族尊严,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在保卫祖国的战场上出生入死,在为国争光的赛场上奋勇拼搏。在国防精神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用革命年代的英雄主义和民族团结的良好实例熏陶和引导他们,使其养成自立、自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品德,并使其心系祖国,把国家的富强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而不断奋斗。在国防知识教育中,给学生介绍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世界各国的国防状况,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整个世界所处的实际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认识与其他国家国防力量的差距,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在国防技能教育中,通过军事训练和实践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使他们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奋进、自信勇敢、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良好品格。

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自觉性。通过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国防的兴衰成败,知晓我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除了经济技术落后以外,主要是清政府腐败无能,忽视国防建设,军备废弛,整个国家处于“有国无防”的状态。面对如今复杂的国际形势,经济和军事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标志。我国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实际地位需要强大的国防予以支撑,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筑成一道牢不可破的精神城墙。国防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培养爱国情怀和意识,振奋民族精神,使学生牢固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积极、自愿的为民族的独立自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终身。

三、民族精神的培养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历程中,各民族共同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提炼,给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的加强不断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并在国防教育中都有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已经纳入到国防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第一,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要有连续性,且要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学习之中,要通过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的国防教育,使学生一边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边接受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优良道德品质教育。同时,充分利用特殊节日,如:建党节、建军节、“国防教育日”等重大节日,采取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专题讲座、瞻仰英雄纪念碑、参观革命博物馆、祭扫烈士墓等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第二,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种类型的国防教育中融入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积极发挥宣传媒介作用,借助各种国防教育资源优势,运用多种手段,在国防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全面贯穿民族精神的培养,使每个接受国防教育的对象都受到深深的影响。

四、采用多种途径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

一是注重国防教育课堂教学,这是学生受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在学校开设国防教育、军事理论等专门课程,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水平,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时效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规范化课堂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

二是利用学校和部队共建平台,发挥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作用。把军校共建作为学校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学生军训中、参观学习中,赋予生动翔实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零距离了解军队和军人,学习军人吃苦耐劳、刚毅果敢、纪律严明等优良品质和保家卫国的崇高理念,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他们的民族责任心和民族自豪感,这对正在发展的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是开设专题讲座和日常宣传相结合,建成长效机制。聘请军事院校的教授、专家定期为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的最新知识。学校开展日常性的活动,如:校园广播开设军事内容栏目、校园网开设国防教育专题等,使学生及时了解时事政治,培养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尊心。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国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全民国防教育进一步引向深入,切实将加强国防教育、培养民族精神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2]王传中,黄建军.国防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活动载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3]袁小武.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J].企业家地,2011,(9):125.

[4]黄栋.高校国防教育中民族精神培养[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曾庆裕.大学生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的探讨[J].邢台师范学院学报,2012,(9).

[6]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33-140.

[7]王联斌.把国防文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N].中国国防报,2004-09-16.

第2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组后上市 可行性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经济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当今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早期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从封建经济制度走向了近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国家由于其经济状况以及政治制度的不同,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例如美国和德国就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是总体上来说,都采用了自由企业制度和自由竞争的方式。二战后先后走向社会主义的国家都采用了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由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可克服的矛盾,因而也促使各个国家都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的向市场经济“转型”。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就开始逐渐将市场开放,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以往那些凭借国家吃饭过日子的企业已经逐渐减少、对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商品经济和资本市场化的必然趋势。对于国有企业的这种改革实际上是一种对国有经济在新体制中的重新定位,是对我国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重组的过程。

一、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意义

将国有企业进行改组上市其实是解决我国商品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发展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状况的一种结果。商品市场为我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当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其国有企业是否也应该放弃原有的发展策略而从统一政令生产走向商品市场直至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其实质就是解决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国有企业改组上市有利于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

国有企业的改组是将国有资产重组的过程,这就改变了以往商品生产和企业两极分化的现象,从而使企业能够在竞争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优势,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形成生产、销售和技术以及管理等一系列的系统,这样有助于企业快速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水平,使其能够形成一种新的市场发展关系,使企业具有发展前途和竞争优势。

(二)有助于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固有的一系列问题

现代企业的改革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结构的重组建成在形态上与国际经验具有相似性的企业形态,形成一种市场需求下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国有股份的持股机构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国企改组,让其上市可以重新配置资源,使其向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通过这样的改组上市可以有效的解决国有企业内部存在的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效率低下,缺乏市场的调节等。

二、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模式及其可行性分析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组上市是当前我国国有股份制企业进行改造的重要形式,由于国有企业实施的改组方式不同使得在运作模式上存在巨大差异,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有五种方式:

(一)并列分解式

我国目前对国有企业改组上市采取的主要模式是并列分解式。它指的是将我国国有企业中的一些并不从事生产的后勤管理部门以及非专业性的生产经营部门的资产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去,在此基础上对主要的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部门系统的资产进行评估包装,使其上市。那些从国有企业中分离出去的资产再形成新的部门,通过新的企业法人对其进行负责管理。这种包装的上市方式,其实质就是对国有企业的原有资产进行“一分为二”:将一个企业变为了两个企业,它们二者的关系是独立的,但是作为分出去的拥有新的企业法人的公司则是直属于上市公司的。这种国有企业改组上市方式被许多的投资者广泛的运用。

并列式的国企改组上市方式可以通过将一些与生产经营无关的非盈利部门进行剥离而有效的实现人力资源的重新组合,最终达到优化,帮助企业获得新的管理方式,最终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没有上市的部分完全按照市场的发展、两者的分工协作有效的使得资产以及人员都可以灵活配置实用,不会因为企业内部的负担而阻滞企业的发展,增加企业发展的障碍。这种方式对于我国拥有巨大“尾巴”的企业非常实用,它可以使企业轻装上阵。

(二)串联分解式

串联分解式指的是将国有企业“一分为二”,使其成为相互关联的母子公司,母公司主要的组成部门是原来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帮助工厂或者企业生产的社会部分;子公司主要是原国有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具有控股权的是母公司。

串联分解和并列分解都是将企业分为上市部分和非上市部分。这样可以一方面使得上市部分优化,获取最大的优势,另一方面,又使得非上市部分能够依照市场的发展而有效运作,不会因为公司的上市而造成“后院失火”。通过“一分为二”的母子公司使得企业有效的提高运作的效率,使其摆脱债务的拖累,最终形成公司财务的弹性管理。

(三)合并整体改组式

所谓合并整体改组式指的是将原来国有企业的所有资产作为基础,并且积极的吸纳其它企业的资产注入,形成共同开发,形成新的股份有限公司,最后通过这种方式发行股票,取得上市。一般而言,这种国有企业改组模式所适用的范围最为广泛,因为它没有时间上的限定,既可以用于国有企业改组上市之前,也可以用于对国有企业改组上市之后,并且对于公司的非上市还是上市也没有严格明确的要求。

这种上市方式不讲企业分组,不通过对原有企业进行类型剥离,而是直接将其打包上市,这样做的方式简单易行,不会产生因为剥离企业而产生额外的费用,因此效率高,成本低。这种方式的改组上市也极容易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有效的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获得公司的竞争优势。

(四)整体捆绑式

所谓整体捆绑式指的是将包括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主体的资产以及社会所负担的非经营资产这两部分合并成一个整体,然后将其打包捆绑在一起将其上市。我国对于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在最初阶段通常都采用这种模式。整体捆绑式的改组上市方式主要是将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资产和社会负担的非经营资产两部分作为改组后控股集团的核心资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不断的对其进行融资,并上市。这种方式的融资上市可以有效的扩充资本,但是企业本身在管理体制以及组织结构和人事安排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动,基本上保持原样。

这种国有企业改组上市方式不会对原来本身的国有企业做太大的变动,而将生产要素在原有基础上重新的调配和整合的过程。这样无疑省去了大量因为剥离所产生的成本费用,但是也应该看到它很难建立起具有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

(五)买壳上市式

买壳上市式指的是国有企业通过自由资本购买已经获得上市资格的公司股票和股权,最终拿到控股权,最终通过这种方式走向上市。这种上市方式不是通过融资实现上市的,而是通过获得股权的转让权而获得公司上市的。

买壳上市是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用时最短的一种方式,无需融资,也无需对企业进行层层的法律审批。只要可以拿到其他公司的股权转让,即可实现国有企业的上市。有些国有企业并不是效益不好,通过这种方式上市有效的提升了自己企业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得其潜能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从目前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情形来看,这将成为日后国有企业采用频率最高的一种经营模式。

三、国有企业改组上市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改组上市,当然每种模式运作本身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并且也非常适合我国国有企业目前改革的需要,但是在国有企业改组上市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种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主要包括在以下的两个方面:

(一)上市公司运作不规范

我国目前很多的国有企业都采用了并列分解式和串联分解式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但是,这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改革不彻底。这种“一分为二”的改革模式是将企业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有新的法人,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两者又并不是以独立的方式存在的,甚至有时候这种“分而不分”的局面影响到了国企改革后公司的正常运作。

(二)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缺乏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上市,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国有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其能够有效的融资并且利用资金。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企业对于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明显,资金所生成的利润需求时间长,甚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四、结语

对于国有企业改组上市而言,其存在着巨大的空间和可行性,每一个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背景以及企业经营状况来有效的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在对国企改组过程中,也应该积极的规避可能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第3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脑卒中;失语;康复训练

失语是脑血管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是由于脑部损伤使原来已经获得的语言能力受到损伤或丧失的语言障碍综合征。我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至今针对60例失语患者的身心特点制定不同的护理和训练计划并给予实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60例均为我科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所收治的因脑血管疾病而住院的病例,他们的脑血管疾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得到了好转或治愈,留下了失语这一后遗症。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35~80岁,其中运动性失语22例,感觉性失语20例,失读症8例,失写症6例。其他命名性失语4例。临床诊断脑梗塞42例,脑出血18例,均经头颅CT扫描证实,病程1~15天,平均7.5天。文化程度小学到大学不等,病前均无智力障碍,言语正常,看报、写信均无困难,病后无意识障碍。

1.2方法:

1.2.1运动性失语 运动性失语患者表现为自发语言为非流畅性,多数能听懂日常口语,主要是构音困难,应着重给患者讲口形、示范。首先,康复医生画出口形图,告诉患者舌、唇、齿的位置以及气流的方向和大小;模仿发音,包括汉语的声母、韵母和四声,然后教患者对照镜子练习自已的口腔动作如缩唇、叩齿、卷舌、弹舌、鼓腮等。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训练要求患者不能用体语,尽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

1.2.2感觉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患者可采用以下训练法:①手势训练法:护士用语言配合手势进行训练,如教患者说“洗脸”一词时,边说边用毛巾做抹脸的动作,反复多次,直至患者能清楚地说出“洗脸”时,再换另一个词。②剌激训练法:可每天让患者听音乐,选择其喜欢的音乐为宜,5次/日,10分钟/次,多途径诱导剌激。采用图片、交流板等剌激患者应答,在交流板上写简单的短语、短句,以及患者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其回答,2次/日,10分钟/次。

1.2.3命名性失语 对轻、中度命名性失语患者,可同运动性失语患者一样,在治疗、护理中利用打针、服药让患者说出器具的名称,反复训练。对重度患者,让病人指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及家人的姓名等,并给予强剌激。如患者喝水时令其将水壶名称说出,也可常问自已姓什么名什么,用强行的办法来帮助患者对词的回忆。

1.2.4失读症 对失读症患者,我们从国家教委编制的全日制1~6年级小学语言教材中随机选取1000汉字作为语言训练和测试标准,由专职护理人员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汉字,患者跟读,每日进行2次,每次跟读3遍,连续训练,记录其准读率和误读率,并计算语言恢复率。最后将方法介绍和示范给家属,教会家属训练技术回家进行训练。 转贴于

1.2.5失写症 失写症的康复训练应强调视、听、读、写的配合。我们指导失写症患者,在家属的帮助下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进行康复训练,如抄写、看图片等。

1.3疗效评定 病人能有效表达自已的基本需要和情感,语言流利,书写、记忆、理解能力比较正常,这是显效;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词语、短句,书写、理解能力比训练前有所好转,这是有效;部分病人训练前后无改善,这是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组采用百分比软件统计。

2结果

3讨论

本组结果显示(见表1),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治疗作用是积极、肯定的,它可使受伤后大脑语言中枢残余功能通过语言训练得以充分利用,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脑卒中病人意识清醒后,发现失语后应尽早开展语言康复训练。本组根据病人的病变部位、程度及临床表现,科学地评估失语的类型及程度,采取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效率达86.67%。实践证明:有决心,有耐心,坚持给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多数患者是有可能康复的。护士通过以上方式途径与患者交流需要有极大的耐心,切不可语言生硬,甚至嘲笑,注重心理护理用微笑、眼神等途径给患者以肯定,取得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认可,同时要指导家属掌握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技巧。总之,康复训练越早越好,训练环境尽可能安静,避免噪音,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需要有信心、耐心、恒心,应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参考文献

[1]侯学荣,李素芳.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语言康复指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5;22(4):386~388

[2]闫兵,霍春暖,于增志,等.脑卒中完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45~746

[3]王艳红,郭红丽,贾志阳.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训练[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8):75

[4]冯香萍,付帮敏,梁战华,等.脑卒中患者语言功能康复训练130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3):429~430

[5]程薇萍,赵晓莉.脑卒中失语病人的康复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336~338

第4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红楼梦 饮食生活 清朝贵族

一、引言

中国饮食之讲究精细者莫过于历朝历代的宫廷与贵族们,烹饪技艺也在当权者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过程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清代是封建官僚体系之集大成者,它沿袭并发展了前代奢侈的贵族饮食生活,而红楼梦正是描写盛清时期当权者们的腐朽奢侈生活。

二、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总所周知,《红楼梦》中主要描写的金陵望族的贾府,里面的重要人物如贾母、宝玉、黛玉、宝钗和王熙凤等人个个娇贵无比,他们的饮食生活真可以说是穷极奢华。

写吃,《红楼梦》是最特殊的一部。这部书中写吃喝,不仅用的笔墨多,而且精彩,全书中写了多次筵宴,含意深刻而又意趣横生,在写吃喝的笔墨运用上,也是独一无二。

第三十四回中,宝玉被打了个半死,躺在炕上不能动弹。袭人到王夫人屋里去禀报宝玉的伤情,王夫人叫带回两瓶香露去给宝玉吃。袭人看时,只见两个玻璃小瓶,却有三寸大小,上面螺丝银盖,鹅黄笺上写着“木樨清露”,那一个写着“玫瑰清露”。而这两种饮料,均向皇帝进宫过,可见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高级饮料。王夫人问想吃什么,宝玉笑道:“也倒不想什么吃,倒是那一回做的那小荷叶儿小莲花儿的汤还好些。”贾母听到,便一叠声地叫人做去。莲叶羹,论用料,并非最贵重,费的工夫,也不算最绝。然而,用薛姨妈的话说“你们府上也都想绝了,吃碗汤还有这些样子。”

再看第四十九回,作者用很多笔墨,写那些侯门小姐围在一起烧烤生鹿肉吃,津津有味,亦兴致勃勃。这个情节写得十分精彩。吃,是为了填饱肚子或者是为解馋,于这些人都已是不相干的了。他们此举都不是口腹之需,而只是好玩,于吃中表现的,是一种情趣。第八回中写到,薛姨妈进京宝玉去看望,姨妈留饭,除拿出糟鹅掌鸭信等南方风味的菜肴招待,还做了酸笋鸡皮汤,宝玉大喝了两碗。酸笋是西南地区各省人民喜欢吃的一种素菜,不但在京城是罕物,即使在江南也是不多见。由此可见,红楼中贵族的奢华生活。

贾府的奢华可以从《红楼梦》情节上体现出来。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命熙凤用茄鲞喂她。姥姥吃了两口,味道甚佳,便请教说:“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刮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刘姥姥听了,摇头吐舌说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可谓贾府的饮食“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无独有偶,有一天宝玉问晴雯:“今儿我在那府里吃早饭,有一碟子豆腐皮的包子,我想着你爱吃,和珍大奶奶说了,只说我留着晚上吃,叫人送过来的,你可吃了?”晴雯道:“快别提。一送了来,我知道是我的,偏我才吃了饭,就放在那里”。后来李奶奶来了看见,说:“宝玉未必吃了,拿了给我孙子吃去罢。”她就叫人拿了家去了。一碟子豆腐皮包子何以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兴趣?原来这种包子不寻常,远非肉包子可比。其高贵之处首先在于豆腐皮的制作特殊,首先将做豆腐的原汁豆浆煮沸,不加凝固剂,使之冷却,漂浮在锅面上的脂肪和蛋白质会结出一层皮来,然后把它挑起晾干,才能得到一张豆腐皮。

《红楼梦》中,粥饭和菜肴种类繁多,如粥有碧粳粥、鸭子肉粥、枣熬粳米粥、燕窝粥、红稻米粥、腊八粥和江米粥等。饭有白粳米饭、碧粳粥和绿畦香稻粳米饭等。《红楼梦》中的菜肴,主要有腌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糟鹅掌、火腿鲜笋汤、酸笋鸡皮汤和虾丸鸡皮汤等等。汤羹种类繁多,营养价值丰富。而且从饮料方面看,红楼梦中提到的也是数不胜数。在茶方面,提到的就有两百多处。

《红楼梦》对贵族家庭尤其是贾府的饮食生活作了传神细致的描写,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独特的《红楼梦》饮食谱。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期,正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中国的饮食文化再“康乾盛世”出现了极大的繁荣,城市中北销南运的小商摊贩人来客往,酒店、茶楼鳞次栉比,形成了风味殊异、各具特色的贵族们的饮食文化。

三、清朝贵族对饮食的要求

饮食,往往蕴涵着中国人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借吃这种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心理内涵,吃的文化已经超越了吃的本身,获得了更为深刻是社会意义。

清朝贵族们对饮食要求特别严格。从造型上出发,到原料加工上,从味道到意趣,都有着严格的要求。为了口味得到保证,烹饪菜肴除了注意严格的选材之外,在烹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精细加工,特别是火候和口味,都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每次烹饪的肴馔,经常要将使用的原料和调料记录,菜肴要“色香味形”俱全。经分析,主要五个方面的讲究。

一是讲究奢侈。贵族们既有山珍海味,又有天底下的稀世珍品供品尝,可以说是汇集了天下美食,奢华之极令人瞠目结舌。

二是讲究精细。贵族们的饮食追求精致、精美,为了满足生活上的享受,他们对饮食的外在要求也及其高。

三是讲究味道。味道是饮食重要标准,贵族们的饮食讲究口味的独特性、多样性、丰富性。

四是讲究营养。营养是饮食的前提条件。贵族们的饮食有专门的人员负责饮食营养,保证贵族们的健康体魄。

五是讲究意趣。“意”用今天的话理解就是“意味”之意;“趣”,情趣也。“意趣”主要指心灵活动的内容。

贵族们不仅享用着精致、奢华的佳肴珍馔,而且特别注重在吃的过程中,受用无限意趣,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

四、结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此这般居上位者享尽富贵,居下位者吃尽苦头。本文通过描述荣国府过的如何奢华、如何豪贵的生活,展示了清朝贵族们的奢华生活,分析了他们对饮食的奢侈要求。在这奢华豪贵背后,间接反映了平民百姓的凄苦生活。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北京: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2]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上海: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8年版.

[3]徐悦.红楼梦中的养生术.科学之友.2008(6).

[4]金兰.近三十年红楼梦饮食文化研究综述.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4).

第5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离岸外包;职住外移;工作外包;国际产业调整

美国高科技咨询机构——ForresterResearch的报告称:“美国服务经济领域在经过了3O多年的持续扩张后,离岸外包将成为美国从追求发展速度向追求效率转变的一种催化剂。”

2004年6月10日,联邦劳工部宣布,2004年第一季度,美国因业务外包而损失的就业机会比例为2.5%。约有2/3的职位流动源自制造业,在第一季度的失业者中,制造业工人占1/4。这是该部门首次对外包所导致的就业机会损失量做出评估。

外包近来在美国引起的争议还远不止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美国政府、民众和媒体对外包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呢?本文尝试从外包概念的兴起,其近年来在美国的发展特点和趋势,来分析它对美国就业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的影响。

一、外包概念的兴起与离岸外包的发展

企业总是根据市场需求、竞争环境的变化来调整其组织的构造和边界。在上个世纪30年代,由福特汽车公司所倡导的“垂直一体化”战略所带来的所有权优势、规模效应、对供应链和市场的控制力,随着科技和通讯技术的发展、顾客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而逐渐黯淡。由C.K.Prahalad和Gary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提出的“外包”(Outsourcing)概念在过去的l5年间一跃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企业经营趋势。

所谓“外包”,指的是在内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企业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并借助企业外部的专业机构的资源完成企业内部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的功能或业务,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质在于强调企业必须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业务上,而把那些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业务交给外部专业的服务供应商,获得成本和效率优势。

作为一种经营手段,外包的历史可追溯到200年前,但它在80年代开始才得以广泛应用,并从无价值增值的辅功能(如清洁、保安、餐饮供应),发展到关键的支持和增值性功能(如人力资源管理、审计IT技术、制造、营销、物流),甚至延伸至研究与开发等领域。

伴随着更经济的运输方式的出现,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企业信息传递的成本降低,效率和质量得以显著提高,外部交易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此之上建立的企业组织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地在市场和企业自身,在网络和一体化组织之间进行选择,从而使跨国界的离岸外包成为可能。

二、美国外包业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就规模而言,外包从一种企业控制成本的手段,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业务模式只不过经历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邓百氏公司在(《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中称:相比1997年23%的升幅,l998年全球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业务外包的支出上升了27%,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的总支出增加至2350亿美元。米切尔·F·卡伯特联合有限公司于2002年6月发表的《2002年全球外包市场》的调查报告中指出,2001年全球企业对14.8%的日常运营业务进行了外包;全球外包业务正在以每年l9.6%的速度增长,美国占到了全球外包市场的2/3,其特点和趋势表现为:

1.大公司首当其冲。中小企业紧随其后从主体而言,外包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配合全球化资源配置而采取的经营战略。外包市场的2/3由大公司消费构成,1996年,美国年销售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有25%选择了外包。2000年,年销售额l000~5000万美元的中小企业也很快加入到外包行列,选择外包的中小企业数量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约25%。外包不是企业能力弱的标志,相反,它为中小企业创造机遇,使其得以利用外包商在某一方面的专业化优势和规模效应,配合发挥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位于美国中西部的IT企业就早大公司一步,率先将部分业务外包至印度。

2.离岸外包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展从外包活动实施的地域而言,当今的信息技术环境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企业寻求最佳外部资源的可能性,外包突破国界、地域的限制从本土扩展到海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据美国葛特纳机构的估计,2004年,有超过80%的美国企业考虑离岸外包美国的IT工作,其中40%的美国企业将完成某些类型的外包,或者从非美国本土的服务供应商那里获得IT服务。

在制造业,离岸外包已经从单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如手工制品、纺织品、轻工和化工产品),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如汽车、飞机的重要零部件)。

离岸外包逐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拓展。为了节约研发成本,规避研发风险,处于价值链前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技术离岸外包逐渐兴起。据美国EIU(TheEconomicIntelligenceUnit)1993年对50多家世界级大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企业承认,它们在90年代,接近或超过一半的技术竞争力来源于企业外部。外包的技术也从企业的非核心技术、容易购买的成熟技术、标准化技术转变为决定企业未来技术竞争优势的研发项目外包。另外,欧美很多企业将客户服务中心或售后服务的电话支持系统转移到了印度,又创造了售后服务外包的可能性,如AT&T就将电话交换中心搬到了印度。

三、离岸外包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效应分析

在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沃尔夫和另外两位经济学家合作的《减员在美国:现实、起源和后果》中归纳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就业市场:减员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新创造的职位数目长期而言远远高于失去的旧职位数目。据统计,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创造的职位达到2400万个,同期失去的旧职位只有800万个。外包所引发的美国就业机会流失,特别是近来由高技术和服务为主的外包所导致的情况与90年代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虽然长期而言新创造的职位仍将远远超过失去的旧职位,然而短期来看,外包在过去几年新创造的职位并不比失去的旧职位多多少。按照美国经济研究机构的估算,2001年l1月,美国经济应开始由低谷回升,而到2003年底,就业机会却减少了大约70多万个,形成了与90年代高增长、高就业率相对应的“失业型复苏”。而且,由于产业结构的升级,失去岗位的员工为了适应新的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更为复杂,其间所经历的过渡期必然更为困难。

其次,外包为美国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必须指出的是,即便是美国信息技术产业员工也从外包中获得了利益。制造电器和电子产品的德国西门子公司在美国雇佣了6.5万名员工。仅在新泽西州,索尼公司就雇佣了2000人。全球主要图像公司之一、比利时的AgfaGevaert集团也在美国雇佣了5000人。西班牙TerraLycos公司也在美国雇佣了4l8人,这仅仅是一些例子。拥有微软、IBM等美国IT大厂会员的美国信息技术协会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公司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能创造出更多的工作机会。报告说,去年美国净增加了9万份工作。报告预测,到2008年,公司通过业务外包将在美国创造出317000份新的工作机会。

第三,白领工作蓝领化,美国知识型服务岗位向具有智力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国家转移已成定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的调查表明,占全美白领工作l1%的大约140万个工作机会,面临“外包”的威胁。那些无需与客户进行面对面交流且与信息密切相关的工作首当其冲,像电脑编程、软件开发、医嘱转录、会计和税务、技术、建筑绘图、初级法律和投资研究、保险索赔处理等。同样的工作,一个中国工程师每月工资大约为500美,印度为700美元,美国则是4000美元。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的结合,使得美国外包至发展中国家的工作机会,从制造业向技术含量提高的软件设计和售后服务发展。虽然劳动力成本同美国达到同一水平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短,但外包使美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国际人力资源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四,外包带来的岗位流失,从本质上必须依靠自身优势,通过创新制造出新的就业机会来解决。ForresterResearch最近的报告预言,在外国设有分公司的美国高科技企业雇用的外国工作人员将从目前的4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330万人。而在未来的12年中,美国的高科技公司将把300多万个工作迁移到其他国家去,其中包括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另一家咨询机构加特纳资讯科技服务公司的资料表明,300万个工作机会占全美工作机会的2%。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工作机会一旦被外包到国外,几乎再也不可能回到美国国内。多余劳动力转向相应的高增长行业的难度也增加了。因此,通过再培训等方式的继续教育,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同时,必须利用美国企业的优势制造新的就业机会。70年代制造业大举向国外转移引发的反对声浪,就是通过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带来的新的就业机会化解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补偿现在在高端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务上流失的工作机会。需要指出的是,据美国商务部门统计,目前美国信息技术人才短缺34.6万名,到2008年,缺口还会扩大到130万名。尽管美国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但每年毕业的有充分劳动技能的工人还是不足,应当引起美国教育系统的反思。

第6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 团体箱庭疗法;寝室关系;民族高校

近年来,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研究表明,大学生人际关系质量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根据我们的调查显示,在西南地区某大学中有22.9%的同学反映存在一定的寝室关系困扰,其中有2.7%的同学表示困扰严重或很严重。箱庭疗法是在治疗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的挑选玩具,在盛有沙子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的表现的一种心理疗法[1]。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使用适用于多人共同进行的团体箱庭疗法对一个经测量显示寝室关系状态不良的多民族寝室进行干预治疗。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被试。从西南地区某民族高校选择20个多民族寝室集体实测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根据量表得分及个人意愿,最终确定1个人际关系问题较突出的寝室作为研究被试。此宿舍共4人,在此记为Y、Q、P、S同学。

2、研究工具①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含有28个条目,其中14条用于评价社交回避,14条用于评价社交苦恼。②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 量表由杨荣改编自郑日昌等编制的《同学人际困扰诊断量表》[2],共28个条目,含“谈话”“待人接物”“交际交友”“室友支持”4个维度,采用5级计分,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分半系数为0.97[3]。③箱庭治疗工具 沙箱、玩具模型、数码相机、箱庭过程和内容记录表。

3、研究程序①筛选被试。②团体箱庭治疗:签订治疗契约,制定规则;团体箱庭每周一次,一次两个小时,共进行6周6次。③结束治疗,分享体悟。

二、案例过程及结果

冲突阶段。第一次箱庭制作,主题为“一次聚会”,成员共同取名为“两小无猜”。从玩具的摆放格局来看,Y的玩具主要散布于箱庭的,而S、Q与P的玩具则大多分布在箱庭的中央部位。从相互联系的角度来看,S、Q与P的配合也要多一些。第一次的箱庭中成员意见与行为较难统一,冲突十分明显,也几乎没有刻意的配合。

察言观色阶段。从第二次箱庭制作的主题为“家”,制作结束成员共同取名也为“家”。 Q、P与S依旧配合较多,Y也更多地配合。但是Y的配合并未引起其他三位成员的接受。同时,Y的三次摆放引起的其他成员的不满。可见,此次箱庭制作中,成员体会到了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但在配合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只是一味的迎合同伴。

调整、沟通阶段。第三次箱庭制作的主题为“童年”,成员取的名字是“I want to go home”。Y摆放的玩具更加靠近沙箱的边缘,但一直试图参与,但是Q却在摆放过程中重重阻挠。第四次箱庭制作的主题是“生活”,最终的题目也是“生活”。冲突点还是主要集中在Y和Q的物品上。在后来的讨论过程中,成员趋于开放,可以较直接地表达各种想法,也因此引起了矛盾的激化。而治疗师在其中却看到了他们为了沟通所做的努力,也看到了这个寝室关系改变的可能性。

协调共感阶段。第五次的主题为“和室友在一起”,成员商议后的题目为“梦游仙境”。大家在这一次的表现和前几次有很大的不同,每个成员的每一次玩具选择与摆放都非常谨慎,都努力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进行思考。

整合阶段。第六次箱庭的主题是“我们”,而大家最后一致通过的题目为“想把我唱给你听”。经过前五次的箱庭制作,冲突的起伏也经过了几个阶段,每位成员的心理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最后一次箱庭制作,是一次质的飞跃。整个咨询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打破了之前坚固的格局。

三、讨论

在这个案例中,矛盾的呈现、激化、缓和以至最后的解决,基本符合张日昇教授对于团体箱庭疗法治疗阶段的划分。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团体成员间的交流与调整表现为矛盾的反复性。不难看出,在治疗的初期,成员Y与Q、P、S有着较大的隔阂与矛盾,彼此心中都有对对方的不满。而在为时6周的箱庭治疗过程里,他们逐渐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最终将矛盾一步步呈现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慢慢化解。

总的来说,我们对于箱庭技术在多民族寝室关系中的应用研究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但是我们也在此阶段看到了团体箱庭在寝室关系干预中的良好效果,希望能够对多民族学生工作带来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34.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41-244.

[3]彭纯子,燕良轼,马晓虹.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47-248.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项目“现代心理技术在多民族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应用研究”(2012106 56057),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2-2013年度科研项目“后现代心理咨询技术在高校多民族寝室关系中的应用”(SZ2012182);2012年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教师科研支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童婷,女,西南民族大学社会学与心理学学院,本科;

第7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 细节管理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 考务管理工作

一、实行细节管理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以下简称“英语等级考试”)实施至今在管理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但这一项全国性考试考生的规模逐年扩大,加之近几年利用高科技作弊行为、集体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在社会中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给考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有效地防止考生作弊行为的发生,需要研究考试组织过程,注重细节管理。因此,认真落实每一个考务工作细节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从小处着手、细节着手,规范认真组织好考试,才能圆满完成考试工作,确保万无一失。

二、各考试管理阶段细节管理的具体做法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试组织管理的不同阶段:考前准备、考试过程管理和考后管理三个阶段的细节管理,进一步完善了考务管理方式。

(一)考前准备阶段

1.团队建设

(1)考试领导团队。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组长,教务处处长、党政办公室、院学生处、保卫处、后勤中心、现教中心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实行英语等级考试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2)流动监考员团队。选聘经验丰富、业务熟悉、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考场外流动监考,具体负责6~8个考场的考务实施和管理工作。(3)监考员团队。选聘学院认真负责、业务能力强和有监考经验的教师担任,保证监考员队伍的高素质和高质量,并坚持由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担任第一监考。多年来,我院已拥有一支高质量的监考员。(4)试卷保管团队,教务处、保卫处全程共同配合、全面负责试卷的接送、保管工作。保障试卷安全。

2.工作部署

(1)召开考试工作协调会。在考试前一周左右召开英语等级考试工作协调会议,部署考试各项工作,明确各个部门具体分工,进一步明确职责,把工作落实到位,共同抓好各项保障工作。对考场安排、供电保障、放音设备检修与调试、试卷运送及保管、考生诚信教育、考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重要方面进行周密的部署。(2)召开流动监考员和考务工作人员培训会。按照考务要求,明确各自职责,落实责任和任务。(3)组织监考员培训会。考前监考员通过学院电子公告栏公告学习监考守则和熟悉监考流程,在考试当天,由领导小组组长强调英语等级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宣传教育考试中心对考试管理的要求,并详细解读监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

3.加强宣传

我院加大对大学英语考试考风考纪的宣传力度,在考前一周通过橱窗、电子显示屏、校园广播等平台向考生宣传《考生守则》及《教育部违规处理办法摘要》,让学生了解考试的严肃性,警示考生。密切关注校园周边环境及校园小广告等,发现可疑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处理。各班级召开以“诚信考试”为主题的班会,并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做到“提醒在前,处理在后”,将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

4.考务流程规范

编写了流动监考员和监考人员工作要求和操作规范。按照考试管理要求,分时间节点规范了各个环节的考务操作,加强了薄弱环节管理。对考生进场要求、考场布置、试卷发放要求、监考员操作规程和缺考及违规违纪记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说明。做到有制度可循,责任明确,是保障考试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宝。

5.听力保障

听力考试时间要求严格、局面控制难,能否做好听力考试部分工作是衡量考试组织是否圆满的重要指标,我院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在考前一周左右安排考生听力试听,现教中心和教务部门联合检查听力死角和电台使用情况,并准备备用放音设备。保持与供电部门的沟通,保障考试当天供电正常。此外,为考生提供耳机维修服务。

(二)考试过程中管理

1.巡视工作

在考生进场和考试过程中,流动监考员和考务领导小组成员加强巡视,遵循考务工作要求,对自己负责的考场教室进行巡视指导,维持良好的考场秩序。

2.监考员工作细致到位

防范考生作弊,坚决做到“三杜绝”(杜绝大面积作弊、杜绝出现雷同卷、杜绝出现试卷传出或流失),我院采取了人防与技防相结合的方式。

在人防方面,考试期间,一是考试领导小组成员考务工作现场检查、指导,杜绝考务人员、监考人员协同考生作弊。二是院内巡视员分片分考场负责包干检查考风考纪,特别是学院领导深入考场检查、巡视是否有替考现象,对考生产生威慑作用,对监考员的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三是监考员严格监考。为确保考场内无替考,组织考生进场时,监考员仔细逐一检查准考证、有效证件和照片,正式开考后,监考员再次逐一检查证件。整个考试过程中,两名监考一前一后站立监考。

在技防方面,为严防高科技手段作弊行为,考试期间,每个考场内配置了金属探测仪器。在考生进场和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利用手机等利用无线电通讯设备作弊的行为发生。

(三)考后管理

第8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崇文区房屋土地管理局:

你局《关于私有出租住宅房屋所有权补偿意见的请示》(崇房发〔1999〕43号)收悉。根据《北京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市人民政府令第16号)第二十八条第一款和第二款的规定,现同意你局意见,即被拆除房屋所有权人给予以下二项补偿:

一、按照被拆除房屋原建筑面积的重置价格结合成新给予作价补偿;

二、按照被拆除房屋原建筑面积和你区政府确定的被拆除房屋所在区位的拆迁补偿价格的20%给予补偿。

此复

第9篇:关于祖国的诗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R5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5-003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慢性不可逆气流阻塞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及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病,在世界上COPD的病亡率排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有研究显示,至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1]。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患者由于健康知识缺乏,不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急性发作的次数增多,我院从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对COPD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系统化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患者进行科学的身心教育,提高患者知识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自觉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以改善维护和促进身体健康[2]。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将2007年12月~2008年11月收住院的120例COPD患者随即分为2组,观察组61例,对照组5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治疗方法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

1.2.1 健康教育方法 按照护理程序,由责任护士、护士长、经治医师共同制定护理计划,通过口头宣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床头演示,定期讲课等教育方式,对患者针对性的实施具体健康教育,让患者由认识―了解―掌握,积极配合治疗护理。

1.2.2 健康教育内容

1.2.2.1 COPD基础知识教育 COP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吸烟、遗传、肺脏的老化和血管的改变有关。吸烟是其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愈长,吸烟量愈大,COPD的患病率愈高。

1.2.2.2 心理教育 COPD病程一般呈慢性复发性进行性加剧,患者因此常感到悲观失望或因丧失工作能力而情绪低落,或因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自责,使患者消极因素增加,缺少战胜疾病的信心,甚至导致放弃治疗、抑郁症状、焦虑情绪非常明显[3]。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对疾病的态度,关心体贴患者,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和实施康复计划,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3 生活方式 ①饮食:呼吸功能的增加可使热量和蛋白质消耗增多,导致营养不良,应制定出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避免在餐前过多饮水,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腹胀患者应进软食,细嚼慢咽,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②戒烟: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成分损伤气道上皮细胞,气道净化功能减弱。③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④避免和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在呼吸道传染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⑤指导患者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

1.2.2.4 康复锻炼 使患者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充分发挥患者进行康复的主观能动性,注重预防急性发作呼吸康复训练,其具体措施:①放松练习。取坐位或立位调整呼吸,进行胸、腹式呼吸,缩唇呼气练习5min,并在室内放轻音乐。②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③上肢肌力训练。进行上肢体操,做上举动作,每次2~3min,2次/d。④有氧耐力训练,即步行30~60min。⑤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1.2.2.5 药物治疗的教育 告之患者如何服药及用药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讲解药物的治疗作用、作用时间、特殊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1.2.2.6 家庭氧疗 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提倡进行每天持续15h以上的长期家庭氧疗,同时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到注意用氧安全,供氧周围严禁烟火,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1.3 评价方法

1.3.1 两组患者入院治疗2周后,采自行设计的COPD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COPD疾病基础知识(COPD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生活方式(饮食、戒烟、运动),康复锻炼,家庭氧疗四项内容。康复锻炼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现场考评,其中三项均采取提问式方法,内容及分值,COPD疾病知识问卷调查表(表1)。其表1中3项内容中每项分值≥3分为掌握。

1.3.2 统计学方法 各项资料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表2)。

2.2 两组患者急性发作控制效果比较(表3)。

3 讨论

3.1 促进患者掌握知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单纯依靠治疗技术来促进人类健康是不够的,通过对患者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增多,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而常规化健康教育由于缺乏系统系,内容不全面,不利于患者及家属掌握。从表2可以看到它在这方面的积极作用。

3.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使其掌握相关疾病知识,满足了患者对健康的需求,能有效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减少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其经济负担。从表3中可以看出,系统健康教育组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明显少于常规健康教育组。

参考文献

[1] 尤黎明,呈瑛.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48.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