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五年级研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五年级研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不一样, 质量大的水时间长

2. 不相同, 物质种类不同

探究目的: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不同. 培养实验能力.

提出问题: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 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 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2. 设计表格, 多次实验, 记录数据.

3. 整理器材, 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水、食用油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不同. 评估与交流:

1. 水的比热容较大, 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较多的热量, 白天把水放出去, 土地吸收相同热量, 比热容小升高温度较快.

2. 新疆地区沙石比较多, 比热容小, 吸收(放出)相同热量, 升高(降低)的温度较多, 温差比较大.

二、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电路

2. 串联:用电器顺次连接

并联:用电器并列连接

探究目的:学生正确连接串、并联电路, 明确开关作用.

提出问题:在串、并联电路中, 开关的作用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开关的作用不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串、并联电路图,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2. 观察开关控制两灯泡亮暗程度

3. 改变开关位置, 观察控制情况.

实验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收集:

1. 串联电路中, 开关无论放在哪一个位置, 都能控制小灯泡

2. 并联电路中, 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支路开关只能控制所在支路的灯泡.

分析和论证:串联电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评估与交流:

1. 拆除法:观察用电器是否相互影响;判断电流路径

2.图1:串联 图2:并联

四、练习使用电流表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测量流过用电器的电流大小, 符号:

2.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目的:会正确使用电流表,会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

提出问题:使用电流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猜想与假设: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画出电路图, 标出电流表正、负接线柱

2. 按图连接实物

3. 更换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测量

4. 整理器材.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小灯泡、电流表、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

1. 连接方法:①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2. 电流表读数:认清量程、分度值.

评估与交流

:

1. 明确量程,分度值

2. 测量通过L2的电流

3. 选择0-3A量程, 读数为1.6A

五、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分别把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探究目的:探究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与假设:处处相等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3.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重复以上操作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评估与交流:

1. 处处相等

2. 注意电流表量程选择, 正确连接, 多次实验, 得到普遍规律.

六、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时间:年月日

探究预备:

1. 用电流表测量

2. 电流表分别串联在干路、支路上

探究目的:探究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提出问题: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与各支路电流有何关系

猜想与假设: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探究方案与实验设计

1. 设计实验电路图, 连接实物

2. 闭合开关, 进行测量

3. 设计表格, 记录数据

4. 换用不同规格小灯泡,多次实验

5. 整理器材, 分析数据

实验器材:电源、小灯泡、导线、开关、电流表

资料或数据的收集:

分析和论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第2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2013年,湖南省攸县酒埠江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我校”)语、数、外学科组均向学校递交了课题研究申请。如英语组的“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语文组的“新闻播报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数学组的“数学课上的分层指导”,现就学校的一些做法和小课题实施情况撰写成文,以期抛砖引玉。

一、 鼓励教师发现问题,指导教师形成课题意识

(1)要解决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观念问题。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对课题研究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让教师意识到搞课题研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我们在每天的工作中可以实实在在地进行。

(2)要解决好老师的问题意识。课题从问题中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前提。有问题才有课题,只有教师通过实践观察、反馈、反思发现了问题并有动手解决问题的欲望才能形成研究的课题。

(3)要在问题与课题间架设好桥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许许多多的问题,但要成为课题必须具备如下条件:一是教师进行过认真思考并有意去解决的问题才有可能成为你所研究的小课题。要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学校应安排教研组长和有经验的教师帮助教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和甄别,挑选出适合研究的问题做课题。二是要对这所选的问题进行价值度分析和可行性分析。即所选课题是能否有解决实际问题的代表性和实用性,研究进行的条件是否具备。例如,我校在做“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课题选择时,就曾作过如下的分析:①课题选择的意义:针对我校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尤其表现在课堂上,不愿说,害怕说,提问作答相当被动;测试成绩均分一般不超过70分;教师上课累,学生上课被动,教学效果不好。但是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小学生只要参加了“小星星英语”学习,状态效果却截然不同。通过这一对比分析,教师们一致认为,可以借鉴“小星星英语”教学元素和剑桥英语的课堂组织方式,建立一种全新的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快乐的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改善我校的英语教学。②进行可行性分析:所有的英语教师都有一致的愿望;英语教师中有两个年轻的教师,可以满足课改中的一些刚性需求;根据教学需要临时聘请一位在“小星星英语”任教的教师来校兼课;课题实施的理论指导上有一定的人力资源。通过这些分析,英语教师组报请学校同意,成立课题组进行“小学英语快乐情境教学”的课题研究。所以,要运用好分析和指导的杠杆架设好问题与课题的桥梁。

二、 认真做好课题方案,有序推进课题研究

要认真开展好小课题研究,制定好课题方案是关键。

(1)对课题表达要准确。当教师确立了研究的问题以后,就要使用科学的概念和规范的用语对课题进行准确的表述,不要出现句式不规范、文字表达不清楚、逻辑混乱等现象,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方法。

(2)方案的主要内容要完整、详实。方案的构成包括课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时间安排和步骤。这要求课题组成员充分收集资料,深入调查和研究,精心部署研究过程,预设实验效果。特别是研究过程,务必做到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合理有序,并且在研究过程不断完善。例如“英语快乐情境教学”课题组就明确了各个阶段的任务:四月份,课题组集中学习培训,在学生中做好动员,并准备好课堂教学中所适用的各种游戏、儿歌等素材;五月份先以五年级两个班开始尝试,其他教师随堂听、评课,课堂上协助教学,对课堂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进行跟踪式修正,根据各年级的内容,编排好相应的活动内容和课堂组织教学的方式;六月份,各年级按要求进行快乐情境教学的实验,并着手编写相关的校本教材;七月份对课堂教学及效果进行第一阶段对比性分析;九月份,进行三、五年级学生和新教师培训,组织第一次英语沙龙活动;十月份就实验效果进行第二次分析问题和找出改正的方法,教师撰写课题论文或体会和反思;十一月份组织第二次英语沙龙活动和英语教学课堂观摩活动,创建情境教学室;十二月份组织第三次英语沙龙活动,进行教学效果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通过工作的阶段性预案和课题组的定期工作会议,使课题的研究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

(3)落实好课题的研究经费。单独制订奖励方案不能很好地满足课题研究的要求,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在培训、学习、资料印刷、情境创设、活动布置、学生激励等各方面需要一定的经费,学校必须给予保障。2013年英语课题组的所用经费约8000元(用于奖励的不计在内),对一所小学来说压力是有点大,但是带来的效益是我校英语教学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三、 及时有效地调控研究的进度和效果

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进度和效果等方面都会与课题组的预设有偏差。教师要能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优化行为。例如,英语课题组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经过半期的实验学生兴趣虽然高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大幅度提高,但是对单词的书写和识记没能及时跟上,因此,课题组对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增加单词检查和单词识记的相关教学活动,及时让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在教学进行了一个学期后,发现学生对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产生一定的兴趣“疲劳”,从而导致注意力有所下降,而教师又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的时候,学校邀请县教研室的专家前来“诊断”作指导,并且安排教师到湖南省株洲市何家坳小学和湖南省株洲市白鹤小学学习,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课题研究过程和行为的调控是保证教研有序推进,提高研究效果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积极态度去投入,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四、 小课题研究助推师生共同成长

低起点、低重心、低要求的教育科研模式已经成为我校开展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学质量、释放学校活力的有力抓手和精彩亮点。如“快乐英语情境教学的研究”进行一年的实验后,通过统计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发生了飞跃式的变化:①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喜爱程度由实验前的60% 提高到了95%,整整提高了35个百分点。②学生在整个课堂上参与提答问、朗读、表演等达到了90%以上(实验前约为60%左右)。③学生的英语测试成绩有大大幅度提升,如2013年下期统测,四年级平均得分86,及格率93.5% ,满分人数比例50%;五年级的平均得分88,及格率92.3% ,满分人数比例 48% ;六年级的平均得分83,及格率 92%,满分人数比例 61% 。④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年轻教师邓飞2011年招聘参加工作,当时上课非常稚嫩,很难驾驭教材,同行教师非常担心。而通过一年多的课研,她已经成为我校英语教学的顶梁柱,课改的领头羊;皮刘倩、易婷是2013年暑假招聘参加工作的,半年课研下来,他们的课堂就有模有样,并得到教师和县教研室的好评。语文组“新闻播报与语文素养的提升”课题组通过一年的研究,取得的效果也令人瞩目:参加实验的四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明显高于五年级学生,尤其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学生能够对身边发生的事,甚至国际国内新闻事件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了。

五、 指导教师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研究成果

研究报告是形成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但是撰写研究报告是农村中小学教师最烦恼的事情。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撰写报告的基本要求,写报告所涉及的理论依据、相关数据及其他相关材料缺乏信心,有些甚至力不从心。因此,学校要安排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指导,以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和“瓶颈之患”,以便让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更好地展现出来。除了研究报告外,表达研究成果的方式还有影像资料、教学日志、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记录等材料,课题组都要好好收集和整理。只有课题组能够把研究的成果表达出现、展示出来,课题组成员才能获得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和强大的行为助推力,研究行为才能真正落实下来。也只有把小课题真正落实在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中,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进行得更彻底、更有效。

第3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主动

探究

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2-031-02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是人教实验版五下第六组教材,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的又一次围绕一个主题,课内外结合,学生自主程度较高的大综合性学习。怎样才能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这次综合性学习呢?

一、文本解读

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教材中,首先,单元导读提出了学习任务,而后,分成两大板块——“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每个板块中,先提出活动建议,再提供若干阅读材料,供师生制定计划以及在学习活动中参考、选用。板块一,安排了有关信息传递方式及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五篇阅读材料。这些材料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不同,就作用而言,在于提供信息,介绍相关资料。板块二,安排了两篇不同类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其作用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报告的例文,使学生能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知道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最后,在单元结束语中对今后如何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二、目标预设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活动思路

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四、方法选用

1.互动激趣法

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各小组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激起他们的兴趣,和学生一起搜集、调查、查阅,同学生一起参加汇报交流,指导学生举办他们感兴趣的活动。

2.指导阅读法

首先,充分发挥单元导读的功能,使学生对本次综合性学习目标明确、充满激情;其次,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资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再次,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教师也要给予及时地帮助指导。

3.自主选择法

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为学生指点活动途径的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一些特别需要帮助的学生。

4.鼓励评价法

综合性学习历时的时间较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倦厌烦情绪,教师及时得当的鼓励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于学生的活动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五、流程设计

我打算把整个活动内容分成四个阶段,时间安排为13-14课时。

第一阶段: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计划。时间安排1课时

主要任务是:阅读单元导语,激发学习兴趣;阅读“活动建议”,浏览“阅读材料”,了解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参考哪些材料;制订活动计划;根据“活动建议”和当地实际条件,确定开展哪些活动。

第二阶段:活用“阅读材料”,指导开展两项活动。时间安排5-6课时

(一)开展阅读实践,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发展。(2课时)

按照第一条“活动建议”,“认真读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展开研究学习时,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概括能力自主阅读这些资料,讨论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再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比较,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不同。

(二)结合阅读材料,指导开展两项活动。(3-4课时)

“活动建议”第二条是“做一次调查,记录全家人在一天中都从哪些渠道获得了哪些信息。再根据记录做一些分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用活这条建议,首先是在调查前,引导学生设计好调查记录表,培养学生事前注意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习惯;通过留心自己和家里人获取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调查后,指导学生填写调查表,对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汇总、分析。不要满足于发现传播信息和获取信息的规律,以及信息对不同群体的影响,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分类保存资料,为第二阶段利用信息、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活动建议第三条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用好这一形式,一要根据当地实际,灵活选用论辩主题;二要重视论辩前期准备。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拟订讨论或辩论的题目,指导学生多渠道搜集正、反双方的资料。论辩由学生自己组织,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防止“走极端”。论辩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论辩提高学生搜集信息、选择信息、运用信息、组织语言、口语交际的能力,增强抵制不良信息的自觉性。

第三阶段:借鉴“阅读材料”,学习写“研究报告”。时间安排5课时

(一)研读例文,选定主题,制订计划。(2课时)

引导学生阅读两篇研究报告,让学生感悟到像“爸爸咳嗽”这样的小事也可以进行研究。教师可再进一步举例激趣,让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搞研究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只是需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搜集信息、善于发现问题。像家庭生活、校园文化、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当地习俗、科技文化等都有值得研究的问题,从而打消学生的顾虑,打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畅谈自己最想探究的问题,激起“我也要研究”的欲望。

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究问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从众多的问题中选定合适的研究主题至关重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选题首先得是自己感兴趣、乐于研究、适合研究的。选题设计的内容和范围尽量浅、小,多着眼于身边的现实问题。确定选题后,小组制订研究计划。由于是第一次订研究计划,教师要具体指导,可给学生提供例文,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分“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组员分工”等方面。

(二)搜集信息,形成观点,撰写报告。(3课时)

计划确定之后,搜集资料是中心环节。教师在这方面要引导学生运用第一板块学习的搜集资料的方式方法,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里搜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无效劳动。搜集的资料应当和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一些,正反方面的都要有。搜集资料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也可以从书报上摘选、从网络上搜索等。接着,小组成员要一起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已有的资料删去,新的保留;与自己有不同观点的留下,然后归类整理。

小组成员要充分阅读整理好的资料,每个组员都要注意筛选为自己观点作支撑的、对解决问题有价值的信息,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经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为撰写研究报告做准备。

再次研读两篇研究报告,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研究报告的不同写法。必须让学生清楚: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以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基础的;撰写研究报告要做到问题明确,资料充足,分析合理,结论清楚。掌握基本写法后,撰写小组研究报告,并集体进行修改、完善。

第四阶段:展示交流研究报告,总结反思学习成果。时间安排2课时

成果展示的形式力求多样化。可以布置展览,展出这次综合性学习中进行的各种调查结果、活动纪实、研究报告;可以召开主题报告会,报告小组的研究成果,或个人收获、感悟、发现。

第4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我们班只有我一个人姓杜。有一次老师说写一次研究报告。于是,我对我的姓氏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杜姓的来源和杜姓历史名人。

2.了解杜姓人口分布情况。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杜姓的名人故事。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上网

杜性的来源

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上网

历史上的杜性名人

杜光庭,杜牧,杜琼,杜操。杜杲,杜甫,杜审言,杜佑……

上网

杜性的人口数量

据统计,目前李姓人口总数量约520万排名第47位

上网

据说上海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有族谱

四.结论

1.在《世本》中有“杜康作酒”的记载,并注为“皇帝时人”。传说杜康是皇帝的宰人(御膳房的官),而皇帝所居之地“轩辕丘”,在今河南新郑。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淋酒。少康,杜康也。”少康是夏朝第六代国王,居住在今河南西部。所以,如果说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但因年代久远,杜康以后的世系缺乏文字记载,一些姓氏书对杜姓起源另有说法。

2、在历史长河中杜姓人才辈出。有汉代书画家杜操,唐代着名文学家,诗人杜牧。明代画家杜琼。唐末着名的文学家,教育家杜光庭。北周着名外交家。政治家杜昊。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称为“诗圣”“诗王”的杜甫。唐朝文学家杜审言,唐朝史学家杜佑……我们为杜姓祖先创造的辉煌感到自豪。

第5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着眼于完整的人的发展,小学数学课程必须指向儿童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同时又必须变得能够亲近儿童。

我们提出了“整合数学”的课程理念,即基于清华附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通过统整、开发、重组、优化、融合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以探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载体,以提升数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最终追求。

数学课程如何实现结构性调整

为践行“整合数学”的理念,我校构建了“1+X”数学课程。从内容维度来分,“1”的课程基于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优化、重组、整合,将基础性课程内容中的70%改造成“生活数学”,30%改造成数科整合、数学实践、文化体验和小课题研究。

“X”课程则个性化地设置了清华少儿数学、数学阅读、游戏与探索、数学建模,这些课程学生在班内和班级之间可以进行自选、组合,力求充分体现课程的整合性和选择性。(见表1)

不难看出,这里的整合有数学与儿童生活的整合,有数学内部纵向和横向的整合,有数学与科学、人文的整合,有数学与实践探索与创新的整合。这样的课程设置在不增加课时、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突出的是结构性调整,革新的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态,改变的是学习兴趣、学习方式、课堂样态和学习成果呈现的形式。以三年级第一学期为例,表2为“1”的课程内容,表3为“X”的课程内容。

灵活多样的“整合数学”课程实施

这里仅以四类课程略举例谈谈我校“整合数学”课程的实施。

生活数学

作为“1”的主体课程的“生活数学”,力求回归生活的整体,注重儿童生活的合理引入和前数学生活的适度建构,打破过于注重知识体系和数学化程度过高的樊篱,实现生活与数学的整合。注重引领儿童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现实的问题,让儿童“从头到尾”地想问题。

以“百分数的应用”为例,旧有的课程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体系,每节课学习一个单一题型,所谓问题,也常常是人为编造的、离儿童生活较远的数学化加工程度过高的问题。一旦面临真实的生活问题,儿童往往束手无策。

我们打破知识体系,以“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为主题,将生活与数学整合,再按以下流程实现单元内的课程整合:自主发现问题一共同梳理问题一制定单元目标和计划一尝试独立解决一经验分享一交流评价。自始至终,儿童围绕“加量20%”“去污力提升30%”等自己搜集的11类问题动态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整合课程。这一单元的课型包括:问题梳理课、单元目标计划课、小组探究课、分享交流课、梳理评价课。课外,乐此不疲的调查、探究、讨论、试讲更是替代了通常的解题作业。这样的课程也带来了儿童学习方式的多元选择与整合,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评价反思、认知监控等都真正得到了落实,正如儿童所说“我体验到一种真问题、真研究、真学习、真课堂”。

文化体验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只是给学生提供了技术和工具,缺失了理智情感和文化意识。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并没有在学生心中萌芽,而是逐步消解。数学本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科学女王,但在工具理性之下变成了X光下的骷髅。如何还数学的本来面目,让数学充满温情,变得丰满起来?我们应当“让孩子重蹈人类思维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性步子”,获得对人类文化的认同,丰富对数学的理解,体验人类智慧的伟大。

我们在各年级开发了微型文化体验课程。例如,四年级在“人与工具”这一主题下,开发了《从古人计数说起》。课本中关于人类计数的历史只是简单介绍,但我们意识到人类发明十进位值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整合其中的历史、文化、理性精神等对提升儿童核心素养很有价值。于是,我们创设了“回到远古时代,没有数字、更没有纸和笔,如何记下猎物的多少”的情境,让学生经历一次文化再创造的过程:从身体计数到一一对应的石子计数再到一对多的简化记数,发展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而面对大数产生了发明计数符号的需要,接着让学生尝试着用古埃及象形数字、玛雅数字、中国算筹来表示数,并深刻体会到中国算筹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的巨大优势。学生学习后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普遍采用算筹纵横交替摆放表示数,同样的算筹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比起其他的计数方法,简便多了,真是太神奇了!”文化理解、工具运用、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在体验与创造中发展。

小课题研究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渴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因此,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像科学家一样展开研究,会带给学生完全不一样的数学探究的体验。

三年级,我们以“生命与生长”为主题,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展开了《蒜苗长高了》小课题研究。将变化和增长的数学思想、小数的认识、图表的使用、关系的表达等内容自然融合。孩子们兴奋地用统计表、统计图表示蒜苗每天的生长变化。兴奋之余,我让孩子们思考:能不能控制一些条件来影响蒜苗的生长,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再进行实验验证。于是,“如果掐掉蒜叶,蒜苗还会生长吗?”“如果生长,生长的速度会是怎样变化呢?”“如果给某些蒜罩上黑罩,还会生长吗?”等问题应运而生。接下来的实验可谓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两周后,像模像样的研究报告呈现在全班面前。有人说,这也许更像科学课。那更是我所期盼的,用数学的视角去研究与表达科学的甚至综合的问题,不正体现了数学作为科学女王的魅力吗?

到了高年级,老师和孩子们会像模像样地撰写申报书,进行开题论证,按计划实施研究,完成研究报告,最终结题鉴定。比如,五年级的学生自主开发的研究课题就有《24块香皂之包装方案》《树叶的面积》《用平面截正方体的截面形状研究》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有选择地分组展开研究,最终在班级通过大众评审的答辩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数学建模

数学建模在小学是否可行,开始我们心存疑虑。因为数学建模不同于小课题研究,它要借助数学的方法,研究、提出并解决现实生活中原本非数学领域的问题。但是,着眼于培养数学素养的长远考虑,我们还是大胆进行了尝试。

第6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亮亮是北京市西城区一所普通小学的二年级学生。7岁的他正在经历着一生中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但是,和同龄人一样,他每天最主要的生活内容却是学习。他喜欢玩,却没有时间。

从周一到周六,亮亮的学习安排得相当紧凑,比大人的工作时间都要多一天。

二年级开学后,亮亮每天的时间被排得更满。除了继续上暑假里的游泳班、跆拳道班、乐高机器人班、英语班、钢琴班,妈妈在新学期还为他报名参加小升初占坑班,每个周末他要去辅导班补习语文和奥数。同时,在结束书法软笔班学习后,新学期的每周三放学他还要去书法硬笔班上课。

早上6点30分,亮亮睁开惺忪的眼睛,不敢多耽搁,匆匆起床。妈妈已经开始为他准备早饭。如果时间宽裕,他还要回顾一下头天晚上练习的钢琴曲目。

7点30分,出门。拿着头天晚上准备好的书包,蓝色的书包满满的。书包里,按照语文、数学、英语归类了三个小书包。“书包很沉,每天都是我帮他背着”,亮亮的妈妈说。亮亮的学校离家很近,穿过两个小区,就到了学校门口。妈妈送亮亮到校后,便去附近的菜市场。

7点40分左右,亮亮到了教室,进入早自习时间。早自习是为英语、语文和数学做准备,任课老师会到班上布置自习任务,并督促他们学习。

8点30分,正式上课。语文、数学和英语这些主要课程,通常安排在上午。课间休息10分钟。喝水,上厕所,然后准备下节课的书本。几乎没有人下楼去操场玩耍,一来担心时间来不及,二来老师也不鼓励,因为怕孩子们在操场上玩耍会发生意外。上课的铃声很快就又响起。

上午有四节课,当第四节课的铃声响起时,正好是12点整。下课后,马上进入午餐时间,虽然离家很近,但他跟班上的大多数孩子一样都是在学校吃饭。午饭时间是半个小时,吃完饭后,午休没多久,老师来到教室,让他们抓紧时间做作业。上午的语文、数学、英语课都留了家庭作业,亮亮的作业基本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回家很少做作业。

13点30分,上课铃声再次响起。比起上午,下午的课往往比较轻松,一般都不是主要课程,比如体育课、音乐课。这个时候是亮亮最为开心的时候,用他的话说:“终于可以透透气了。”

15点10分,放学。妈妈已经在学校门口等着亮亮了,他们将直接去辅导班。新学期,亮亮有8门辅导课程要上,妈妈在假期已经早早为他做了一周的时间计划表。

新学期从周一到周五,他总是按照妈妈给他制定的课程表这么循环往复地度过。

疲惫的童年——数字困惑下的儿童

25%的学生因学业压力大想离家出走

上海市教科院德育咨询与研究中心对1000多名小学生进行调查,62%的小学生经常为学习成绩而烦恼。六成学生每天放学后要花2个小时及以上的时间做作业,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双休日每天学习达到或超过4小时,25%的学生曾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

有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

调查称天津有27.7%的中小学生存在厌学问题。导致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来自学生自身、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方面,课业负担太重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近半数中学生“经常因为作业太多而睡不好觉”,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没意思”“父母只关心成绩”。

90%以上的小学生参加各种补习班

在大中城市,90%以上的小学生在课后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数学、作文全国知名连锁品牌屈指可数,以此方式进入小学市场,是低风险致富的一条捷径。培训新贵可以学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用数学、作文两科避开激烈的英语竞争迅速赚到第一桶金。

六年级培优费用花了万余元

暑假里,不少即将进入毕业年级的小学生,辗转于各大培优班,备战来年的小升初,一些家长在网上晒出培优开销,数目不菲。

在家长100论坛上,一则“六年级培优费用”的帖子近日引起众多家长跟帖。网名为“相宜”的家长称:“从进入六年级前的暑假算起,到小升初结束花了近一万元,一半用在数学培优上。”另一网名为“weiguozhi”的家长则花费更多:数学5000元,英语4000元,青少年宫画画600元,吃饭、路费约4000元,全年共计13600元。网友“困惑~有木有”则称,光一个暑假就为孩子报了5个培优班和兴趣班,花了6100元:数学1600元,英语1180元,语文1800元,游泳520元,架子鼓1000元。

“六年级是小升初的关键年,培优费用最高,为了孩子上理想的初中,不能不下血本。”一家长在受访时称:都说孩子的负担重,其实父母的负担也不轻。

有教育界人士在受访时称:激烈的择校竞争是培优越来越疯狂的主要原因,“择校热”若不从根本上降温,家长的负担就难以减下来。

中小学生八成睡眠不足,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7小时37分

据《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

五年级学生体重不足40公斤书包却6公斤重

第7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气球果萝?科萝?属。原产南非。亚灌木,高达1。8米。分枝具白色柔毛。叶片长5~10厘米,宽0。6~厘米,披针形,近光滑。伞形花序腋生,花5~10朵,白色,裂片反卷,似蝴蝶状。果实气球状,淡绿色,具刺毛。花期6~9月。盆栽观赏和环境绿化植物。可作纤维植物。气球果的繁殖可在春秋季节进行播种,种子发芽适温20℃至25℃,播后15天左右出苗。也可取成熟的枝条长10厘米至15厘米,插前用清水洗掉伤口处流出的白色浆液,插后20天至30天生根。

我第一次看到气球果时,非常害怕。因为气球果上长满了刺,爸爸将气球果拿给我,说:“哈哈,因为避免食草动物对气球果伤害,所以这些刺是骗哪些食草动物的,没想到把你也骗了。这些刺是软软的,一点也不扎人,不信你摸摸。”我将信将疑地用手摸了摸气球果,果真,那些刺不仅不扎手而且摸上去还挺舒服的呢!我摸完这个又捏那个,却不小心一下把一只“气球”捏扁了,这可把我吓坏了:糟糕,把人家的“气球”捏坏了!怎么办,怎么办?可谁知,手一松开,那“气球”就渐渐恢复了原样。咦,怎么回事?我拿起它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没有想通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翻阅书籍。终于,在《我们爱科学》这本书上找到了。原来,气球果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空城计”啊,这招本来也是吓唬那些食草动物的——万一有不怕扎的愣头青一口咬过来,准会和我一样被吓一跳的!这果子里面根本没有香甜,诱人的果肉,里面空空的,除了种子什么也没有。哎,虚惊一场啊!除了这个,我还查到气球果是马利筋家族的成员,马利筋家族的成员个个会施毒,因此,气球果的筋和叶里都含有毒乳汁。

第8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 事故,交通;创伤和损伤;健康教育;学生;农村人口

【中图分类号】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0-0904-03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求随之发生改变,从温饱转向安全,预防与控制伤害已经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2004年的“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指出,全球每年大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10~14岁和15~19岁青少年道路交通伤害是第二和第一位死因。在我国,仅2005年道路交通伤害就导致98 738人死亡,469 9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8亿元[1]。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交通事故占学生事故灾难类的19.64%;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人数最多,占全年受伤总人数的45.74%;农村中小学的安全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都明显高于城市。为减少农村学生交通伤害发生,增强安全意识,改变不良行为,降低交通伤害的疾病负担,探讨投入少、收效大、易于操作、学生容易接受的模式,为预防与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提供有效的方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6-2007年在广东省选取1个农村县城所在地进行交通伤害预防与控制的试点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广东省二类农村连平县县城元善镇辖区内的中小学校,以2006年度小学三~五年级、初中一~二年级和高中一~二年级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干预前收到有效问卷8 653份,男生为4 394名,女生为4 228名,男∶女=1.04∶1,性别缺失31例;干预后为8 591份,男生为4 249名,女生为4 280名,男∶女=0.99∶1,性别缺失6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研究方法,研究学生在2005年6月-2007年5月交通安全知识、行为和交通伤害发生情况,其中在2006年6月-2007年5月期间进行交通伤害干预活动。通过2次问卷调查掌握干预前(2005年6月-2006年5月)、干预后(2006年6月-2007年5月)研究对象的伤害发生率、认知、行为及伤害引起的疾病负担变化情况。使用的问卷自行设计,通过专家审定、预试验,再重新修订制作。现场调查以班为单位,集中学生在教室填写,由1名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负责指导、核查和回收问卷,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调查,全过程有督导员参与,保证现场调查质量。

1.2.2 干预内容与方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安全知识、行为为主要内容制作成多种形式通俗易懂宣传资料,连续对研究对象进行教育。

由卫生、教育部门协同组织该镇在校学生开展预防交通伤害活动,干预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时间见表1。

1.3 数据分析 使用EpiData 3.02版建立数据库,经过双录入后核查并清理,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交通伤害情况 由表2可见,干预前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8.3%,其中男生为9.1%,女生为7.5%(χ2=7.320,P=0.007);从不同年级来分析,小学四年级发生交通伤害最高为1.6%,最低是初一年级为0.8%,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70,P=0.000)。干预后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为3.5%,比干预前下降了57.8%,男生发生率为4.3%,比干预前下降了52.3%;女生发生率为3.0%,比干预前下降了6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1.292,74.856,85.810,P值均

2.2 交通安全知识 有5项问题考查学生认知情况,干预前各问题回答正确率为51.8%~82.2%,干预后为70.3%~91.1%,均显著提高(χ2=193.00~1 308.00,P值均

2.3 危险行为 干预前学生在上(放)学路上与同学在公路上嬉戏/打闹占22.5%,干预后(15.7%)明显下降(χ2=81.557,P=0.000)。其中小学三~四年级干预后在公路上嬉戏打闹的行为变化不大,而初中学生危险行为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高中。

学生逆向骑自行车的行为从26.4%下降到干预后的19.5%(χ2=68.837,P=0.000)。其中男、女生从29.3%,23.4%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21.9%,17.1%;小学四年级和高二年级的学生危险行为发生率下降幅度最大。

2.4 暴露危险环境 上学方式为步行、骑自行车、骑摩托车,上学路上时间超过10 min和需要过马路在干预前分别为86.2%,58.7%,73.3%与干预后(87.1%,60.2%,72.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1~3.809,P值均>0.05)。

2.5 交通伤害疾病负担 干预前学生发生交通伤害为721例,总发生伤害次数为1 073人次,人均1.49次,其中住院病例为113人次,门诊病例为31人次,不需要医院治疗的929人次;干预后学生发生伤害为300例,总发生伤害次数为401次,人均1.34次,其中住院病例为72人次,门诊病例为29人次,不需要医院治疗的300人次。根据2003年广东省居民伤害流行特征及其疾病负担研究报告:交通伤害住院平均费用7 858元/次,门诊平均费用291元/次,则干预后学生因为交通伤害直接医疗费用少支出32.3万元,比干预前下降36.0%(表5)。干预后交通伤害费用减少主要是住院费用比例下降(36.3%),门诊费用基本不变。不需要医院治疗的交通伤害大幅减少。

3 讨论

交通伤害是指车辆在公用道路上行驶过程中,因违章行为或过失而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经济损失的变故与灾祸[2]。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危害性与严重性不仅造成居民的死伤和残疾,而且带来每年超过12.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1 260万潜在寿命损失年[3]。广东省的伤害监测结果表明,学生交通伤害在学生伤害中排第2位[4],可见交通伤害对学生健康、疾病和社会负担的影响很严重,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农村学生的交通伤害高于城市[5-6],因此,预防与控制学生交通伤害已成为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部分。

通过健康教育对农村学生交通伤害进行干预,利用各方面的有利资源,协同做好学生交通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卫生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宣传资料,做好质量控制。教育部门发挥组织能力,负责开展、落实各项宣传教育活动,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学校应把预防交通伤害作为主要安全工作,通过横幅、警示牌、海报、黑板报等营造交通安全氛围,采取综合宣传措施使学生达到知晓健康信息、认同健康信念、形成健康态度、采纳健康行为的目的[7]。

通过1 a的强化宣传交通安全的知识和危害性,农村学生交通伤害发生率、危险行为率、疾病负担有了显著下降,交通安全知识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交通伤害,同时也大幅度降低学生因交通伤害支出的直接医疗费用,达到32.3万元。说明干预后学生交通伤害发生次数减少或严重程度减轻。健康教育在预防与控制学生交通伤害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农村学生上(放)学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主,是交通伤害的弱势群体,而且由于年龄因素,自控能力弱,喜欢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家长监护不到位,更容易发生伤害,尤其是男生。从住院病例显著高于门诊病例显示,学生发生的交通伤害中严重病例占一定比例,与马文军等[8]报道的一致。资料还显示,小学生在接受教育后掌握的交通安全知识较中学生好,中学生的危险行为下降比小学好。农村的交通管理、交通安全设施、车速等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加大执法力度,增加保护弱势道路使用者的设施建设,如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自行车道,尤其在学校附近,要设置交通安全警示牌、交通信号灯,提醒驾驶员提前注意路上学生,便于学生上(放)学穿过马路。强化驾驶员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控制疲劳驾驶。学生要防止交通伤害发生,除了掌握好交通安全知识,还要自觉执行交通法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教育提高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有效地通过知识与行为的转化,纠正不良行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伴随着其生长过程避免交通伤害的发生,终生受益。此次干预效益远远大于成本,证明健康教育对预防与控制农村学生交通伤害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工作,符合农村地区开展交通伤害预防与控制。

4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统计年报.2005.

[2] 王声.伤害的预防与控制.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1:61.

[3]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伤害预防报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

[4] 许燕君,马文军,徐浩锋.2004年广东省10家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4):247-250.

[5] 马文军,许燕君,李剑森,等.广东省中小学生伤害流行特征.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47-49.

[6] 董利军,潘曙明,陆美玲.交通伤急诊住院的青少年和儿童流行病学调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15(9):787-789.

[7] 马骁.健康教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21.

第9篇:五年级研究报告范文

2012年7月,和马各庄村的数千名打工子弟一样,就读于第一新公民学校(打工子弟学校,下简称“新公民”)六年级一班的孙华,得知自己的学校即将被教育部门关停,学生将被分流,而已经六年级的他则需自行择校。几乎在同一时间,原六年级一班的所有学生几乎萌生了同一个念头——回老家读书。

时隔一年,孙华和班里的大多数同学继续留在北京接受初中教育,对于处于升学阶段的大龄流动儿童来说,他们的命运还存在诸多未知数。

流动还是留守?

孙华的每个清晨是从父亲起身去农贸市场进货开始的,此时是凌晨3点半。3个小时后,父亲会回来将孙华兄弟二人送上去往学校的公交车,之后又要匆忙赶到马各庄菜市场的摊位上开始一天的劳作,直到夜里11点。

在父母眼里,大儿子孙华性格腼腆、老实听话,加之整日为生计忙碌,他们并不知道这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整日在想些什么。采访当天的晚上6时左右,小儿子孙亮放学回来后在菜市场的一个角落写起了作业,却不见孙华的身影。母亲说,孙华每日放学后要先在学校操场跑两圈,几乎很少来菜市场。

2012年7月马各庄新公民学校被取缔时,孙华作为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毕业生,已经不在政府规定的分流学生之列。然而附近陆续有打工子弟学校被关停,似乎向他和同学们释放了一个信号——如果继续留在北京,将可能无学可上。

这种担忧随着孙华考上朝阳区楼梓庄中学而消失。去年9月份,他成了这所公办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和他一样的非京籍学生约占全班总人数的一半。

升学前,孙华所在的原六年级一班共有51名学生。在记者统计到的36名学生中,除一名学生失学外,已有30人顺利进入公办中学就读,另外5人则因相关入学证件不齐等原因选择了私立中学。而在就读公办学校的30名学生中,已有4人返回老家读书,成了留守儿童。

庞慧敏便是返乡的学生之一。每每提到被送回内蒙古老家的女儿,母亲张桂娥就难掩心中的苦闷。

张桂娥和丈夫已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女儿庞慧敏自上幼儿园起就跟随父母来到了北京。去年在女儿小升初阶段时,因回老家,张桂娥错过了为女儿报考朝阳区大望路中学的机会。由于其所居住的管庄乡没有合适学校,而唯一能接纳孩子的位于豆各庄的一所私立中学距家又太远,张桂娥最后决定将孩子送回老家。

“主要是出于升学考虑。女儿在老家读的是一所公立学校,教学质量和环境都还不错。”张桂娥说,“就是想得慌,也不放心。孩子在老家由奶奶带着,我每隔半个月就要回去看她一次”。

留京还是返乡?类似的两难选择也同样发生在直接受分流影响的原新公民学校五年级学生身上。

经调查,原新公民五年级一班(现已处于小升初阶段)的32名学生中,已有8人选择回乡就读。在问及其理由时,大多数家长给出的答案是“出于升学考虑”,而回答“上学路途遥远”或“证件办不齐全”的家长,仅2人。

“新公民”针对原六年级(现就读初一)留京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其就读的学校中,公立学校所占比例高达89%。相较于私立中学而言,公立学校因教学环境及教学质量好等优势备受流动子女父母青睐,然而如此高的升学率却未能挽留部分孩子回乡的脚步。

新公民学校负责教学工作的魏佳羽认为,打工子弟学校的取缔是导致学生,尤其是升学阶段学生流动性增加的直接原因。“去年学校关闭,因距离、五证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家长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因此只能被迫选择让孩子回到老家就读。”

大龄流动儿童出路

针对去年学校关停后学生的分流情况,“新公民”对九年级以外的所有学生先后进行了两次跟踪调查。最近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学龄段中,1~5年级的留京比例最大,占到总人数的85%,而学前班和6~8年级留京比例则分别为73%和78%。

魏佳羽解释,1~5年级为了能够保持就学的连贯性,因此更愿意选择在北京完成小学学业。此外,很多这个学年段的学生家长认为,老家所学知识内容比较难,担心孩子跟不上课业进度。“由此可见,当学生处于升学阶段时,选择回老家读书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调查样本中,12名失学儿童(占样本2%)全部集中在6~8年级。其中7名学生家长认为读书没有必要,3名学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学校而被迫失学,1名学生因为跟不上学校进度而放弃学业,还有1名学生因身患血友病而选择辍学。

同心学校(马各庄村目前唯一的打工子弟学校)校长孙恒也向记者证实了打工子弟初中阶段辍学率较高的事实。

“打工子弟在初二到初三的这个阶段失学率较高,即使没有分流情况也是如此。首先,打工子弟学校中设有初中部的就很少。其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早点进入社会打工可能更加现实;而那些想要考高中的学生,可能在初二、初三阶段就回老家了。”孙恒说。

魏佳羽最近在尝试收集一些相关数据。他在设有初中部的北京市顺义区半壁店学校(民办打工子弟学校)了解到,该校初一年级约有40名学生,初二年级有30名学生,而到了初三阶段,学生数量已锐减至不足20人。

“初中生失学在整个流动人口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比例也比较高。我们这次做的统计还仅仅局限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公立学校,如果算上打工子弟学校,初中生失学情况就更严重了。”魏佳羽对记者表示。

初中阶段辍学后,这些学生的境况又是如何呢?魏佳羽透露,事实上,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至少读到初中毕业,但孩子自己也处在矛盾之中,认为没有升学希望的就学实际上就是在消磨时间。

在地处朝阳区东五环的皮村、马各庄村等外来人口聚集地区,类似于广告展板制作、家具厂的小手工作坊或服务业十分发达。失学的初中生中,一部分处于待业状态,一部分则转入上述小手工作坊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被家长送去做学徒、学手艺,但终究还是要进入社会工作,极少有人能够再次回到学校接受教育。

据记者了解,新公民学校原六年一班学生陈林(化名,男)目前已在管庄乡的一家小网吧工作,而另一名黄姓女同学目前处于待业状态。

魏佳羽认为,这些孩子较于他们的父辈而言,更具有反抗的资本和能力,也更加渴求城市对外来人口予以公平对待。过早踏入社会,对于他们的未来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目前还难以预料,但大龄流动儿童的出路问题需要慎重对待。

对此问题,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大龄流动儿童过早进入社会,将可能对流入地造成治安、就业等多方面的影响。“表面上看仅是打工子女的失学问题,但其背后实则蕴含着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值得相关政府部门予以关注。”

回到问题原点

2013年5月10日,全国妇联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大龄流动儿童(15~17周岁)占流动儿童比例为31.51%,规模达1128万,比2005年增加了429万,增幅为61.43%,增速最快。孙华、庞慧敏、陈林,仅是这1128万大龄流动儿童命运的缩影。

对于分流成果,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刘丽彬于今年1月曾对媒体表示,过去6年,朝阳区的打工子弟学校由135所减至目前的18所,打工子弟学校在校生由五六万人减至目前的1.1万人。再加上原有在正规小学就读的打工子弟学生,目前朝阳区大约12500名打工子弟已有近90%入读正规小学。

此外,只要证件齐全,朝阳区的外来打工子女均可以像孙华一样考取公办中学就读。然而,在教学质量、就学环境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在谈到今后的就学打算时,近八成家长均表现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再说吧”、“没有打算”是家长给出的最多答案,而明确说出留京或回乡的则寥寥无几。

储朝晖认为,北京地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分流,表面上看是解决了孩子就学质量差的问题,但如果中高考政策依旧没有对外地户籍子女开放,其流动性强、失学率高的问题就无法得到根本解决。而造成打工子弟诸多现实问题的另一个原因,则在于其家庭的自身性质,其一是流动性强,其二则是父母对教育的认知度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