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专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力资源专业论文

第1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主要由六部分组成:

导言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二部分主要对国内外有关理论进行了综述研究;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第四部分是对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进行理论分析;

第五部分是以“天津经典假期国际旅行社”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

第六部分以结语的形式对本论文研究进行了总结,阐述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今后的课题。

目 录

一、导言 1

(一)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1

(二)本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二、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和归纳 3

(一)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3

(二)本论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的归纳 5

三、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法 5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和独创性 5

(二)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6

四、文化对旅行社发展影响的理论研究 8

(一)企业文化的相关概念 8

(二)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探析 10

五、案例分析—以天津经典假期国际旅行社为例 12

(一)介绍天津经典假期国际旅行社的企业基本情况 12

(二)探讨天津经典假期国际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战略 13

(三)分析天津经典假期国际旅行社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4

第2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育技术 人力资源 培训

1999年我国研究生开始大规模扩招,我国从研究生教育小国逐步跨入了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一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另一方面就业形势“一岗难求”的局面也日趋严峻,人们对高学历也开始了盲目的追求,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从2009年起连续4年增长超过10万人,仅2012年一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就达到了51.7万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物理学、传播学等学科背景掌握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技能,“万金油”就业方向口径宽。但随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金饭碗、铁饭碗的传统观念与局面,就业方向由教育行业逐步转向了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的教育技术毕业生选择在公司、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相关工作。

本文总结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方面的有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公司中人力资源的培训方式,提出目前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教育技术学在人力资源中的应用。近年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方面取得了整体性的进展,但实际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怎样进一步推进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本论文是对目前教育技术学应用研究文献的一种充实,是对高校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就业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1 教育技术在学科建设中已为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储备了能力

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以能力为导向,符合企业挑选员工以能力为导向的需求。位于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东北、西北、西南,在教育技术学领域具有学术和地域代表性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南京大学八所高校。在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中都明确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的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利用多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进行组合教学设计的能力,能够参与企事业单位或培训机构中的管理工作。

2 教育技术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人力资源培训,可使教学更加接近工作实际。在人力资源的培训中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能提高HR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远程教育还可实现即时培训和终身培训的无缝结合,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能为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过硬,适合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1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创造令企业员工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使之获得与环境相互体验的虚拟世界,形象生动地表现企业培训内容,让HR培训经理能更生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教育技术人员还可利用VR技术根据不同的企业培训要求,按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和市场运行价值规律以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为指导,创建模拟市场让企业员工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验、发现、探索利用,巩固员工的专业知识,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2.2 利用计算机仿真实训软件,如: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仿真实训软件、商业大亨软件等,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模拟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企业技术培训实训环境,问题解决情景设计等,让员工通过输入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实训操作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由计算机仿真系统运行生成各种评价结果,通过人机互动模式,让员工体验在特定的环境中,不同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或问题处理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运行结果,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实践能力。

2.3 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运用实践性的研究方法,解决企业培训过程中的教学与员工实践的问题,使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内在联系达到和谐统一。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具体措施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效果评估。这与的传统教学方法不约而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因行业、职业而变得多种多样,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方式方法也应切合转变,才能培养出“用得成”的人才。以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将培训“形而上”的理论引导与“形而下”的实践研究相结合,将教育技术深厚的教育学、传播学、教学设计、媒体技术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进行深度结合,厚基础、重实践,讲效率,人力资源培训将会事半功倍。

3 目前存在的问题

3.1 教育技术的专业教育更专注于本专业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中几乎没有人力资源方向课程,人力资源知识基础薄弱;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也鲜见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这为下一步两个学科的深度结合与研究埋下了隐患。

3.2 企业对教育技术学了解不多,很多人将教育技术理解为“教育的技术”,教育技术在计算机、网络、教育、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不断被泛化和分化,知其一不知其二者甚多。无形中减少了教育技术学学科研究者到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部门深入研究的机会,同时也减少了教育技术学毕业生到企业从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朱红春.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结构与培训研究.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 (ETT)

[2]赵登攀.关于人力资源培训开发管理的探讨[J].企业观察.2011(2)

[3]陈韩梅.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训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4]邱立姝.现代教育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3(5)

第3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53-02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我国高校管理学科在MBA、管理类研究生、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教学中普遍开设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通过网络调研、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国内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重点比较了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差异性。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为关键词,在互联网上获取普通高等教育本科、MBA、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大纲共计37份,其中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本科生课程教学大纲25份,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MBA课程教学大纲10份,课程名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普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2份。

以上37份教学大纲分别来自37所高等院校,其中有21所院校为“211工程”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海南大学。余下的16所高校包括东北财经大学、华侨大学、首都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

二、面向不同对象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一)教学目标

对25份本科生教学大纲和12份MBA及学术性研究生的教学大纲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为:(1)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2)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术;(3)能够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除了上述基本教学目标以外,面向本科生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强调培养学生的通用素质和能力,如爱岗敬业的精神、自我规划和管理的能力、对管理活动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分析能力等,而面向MBA学员的课程教学目标更强调运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使MBA学员能够运用相关技术方法胜任管理工作。

(二)教学思路

通过对教学大纲的内容分析,可提炼出两种基本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和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旨在培养学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关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围绕着“选、留、育、用”这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内容和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见图1)。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在职场上的营销能力、规划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围绕着“职业准备、职业发展、职业转变” 的个人职业发展过程来组织教学内容(见图2)。在这次调查范围内,绝大部分教学大纲所采用的是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思路。

图1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的HRM课程教学思路

图2 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HRM课程教学思路

(三)教学内容及结构

1.总体学时。以本科生为教学对象的25份教学大纲中,课程的平均教学学时数为44.8学时,其中最少学时数为32学时,最多学时数为68学时。开课专业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公共管理专业、行政管理专业、档案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平均学时数分别为47.43学时和45.67学时,没有显著差异。以MBA和学术型研究生为教学对象的12份教学大纲中,课程的平均教学学时数为42.5学时,其中最小学时数为32学时,最多学时数为60学时。

2.教学内容及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划分为概述、相关理论、职能模块、扩展部分、专题研究和实践环节六个部分。其中,概述部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职能、管理思潮的演变、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等;相关理论主要包括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人本管理理论、中外管理思想等;职能模块主要包括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开发、使用与调配、职业生涯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扩展部分主要包括员工激励、人际关系管理、团队管理、组织文化、法律问题等;专题部分主要包括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导者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与人力资源管理等,实践环节包括调查、访谈、论坛、综合模拟、案例分析等,实践环节通常依托于职能模块,但被独立分配了一定学时数。

本文对三类对象的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发现,在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中,相关理论和职能模块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更大,在MBA的课程大纲中,相关理论和职能模块的学时比例有所下降,而扩展和专题内容的学时比例有一定提高。

在职能模块中,占学时量较大的模块包括:招聘与选拔、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职位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使用与调配等。面向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中,各模块的学时分配差异性较大,面向MBA的教学大纲中,各模块的学时分配相对平均,这可能与MBA教育多采取专题讲座式的课程讲授方式有关。在扩展和专题研究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包括: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员工激励、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等。

综上所述,面向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更加重视理论基础以及各个职能模块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面向MBA学员的课程教学内容则具有以下特点:(1)淡化了各个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更多从整体上讲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功能、机制以及如何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技术塑造企业文化和领导企业变革等。(2)更多地站在管理者的角色定位上进行课程内容的选择,例如教学内容包含“管理者素质与新旧制度”、“领导者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专题;(3)更强调组织文化、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跨文化冲突的调适,58.34%的MBA教学大纲包含组织文化和跨文化方面的内容。

(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普遍采取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与互动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过程中包含提问、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等互动形式的教学方法;(2)案例教学法,例如导入案例、例证案例和讨论案例等;(3)情境模拟教学法,例如角色扮

演、竞争应聘模拟、沟通游戏等;(4)现场教学法,例如到企事业单位实地调研与公司人力资源专员访谈、参加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企业论坛等;(5)其他,例如演讲、辩论等。

面向本科生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团队模拟、课程论文等。面向MBA学员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企业案例报告、所在企业的问题分析和方案改进报告、案例讨论论文、文件资料评析、期末论文、开卷考试等。与本科生相比,MBA学员在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方面要求更高,而笔试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较低。

三、结论和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核心课程之一。针对不同教学对象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对象的特点。本研究调查的37份教学大纲中,本科生、MBA和学术型研究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上存在一定区别,而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方面则没有体现出显著的差异。本科生、学术型研究生以及MBA学员由于学习和工作背景方面的差异,其所关注的人力资源管理现象和问题、所具备的先前知识和技能结构、知识构建或者重构的方式、未来的应用领域和层次等方面均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学模块和教学内容上,更应该体现在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维德,徐莹.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内容更新与方法创新

[J].化工高等教育,2007,(3).

[2]刘昕,邓睿.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的十年回顾与展望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0).

[3]王艳艳,赵曙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设置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0,(8).

[4]刘颖琦.研究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验教学的若干思

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36).

第4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实践教学体系 改进

中图分类号:F2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2(a)-0208-0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设备、实践教学评价等子体系。目前,由于高校扩招的原因,地方高校发展很快,2012年共有300多所高校招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一般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并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地方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1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教学水平评估的弱项。一般地方高校升办本科专业的办学历史不长,办学经验不足,专业培养方案有待完善。结合我校实际,目前,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未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找不到实习单位或岗位。

近年来,企业不欢迎实习生成为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有:一是企业保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部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是企业的核心部门,部门的很多资料(如员工薪酬)都是保密的。二是企业担心学生的实习安全。特别是危险性较高的一些岗位(如车间操作岗位),企业要求学校负全责。三是学生实习对企业正常的生产运营带来一定影响。学校会聘请企业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但学生的实习并不能为企业提供较大帮助。

(2)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一是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偏少。地方高校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或实践条件(如无专业实验室)的限制,一般实践课时偏少。如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课时为308课时,占总课时(2498课时)的11.8%,集中实践环节为27周(学分),占总学分(192学分)的14.1%,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比例一般为30%以上。二是由于实习经费不足等原因,在教学计划实施时缩减实践教学课时。如部分学生不愿到外地实习。

(3)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一是校内实践环节(如实验实训),由于实践场地、设备(或计算机软件)的原因,或指导教师实践技能和组织能力的欠缺,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二是校外实践环节(如实习),由于学生不能真正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进行顶岗实习,只能走马观花,因此,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有的甚至用放录像或幻灯片来代替,没有真正的操作和实践机会。

(4)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认识偏差。

由于缺少实践教学的激励机制,部分实习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未充分发挥,他们只管实习安排,放松对学生的管理,也不管实习效果。部分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实习态度不认真,怕苦怕累,不愿意服从实习单位安排,应付了事;或者以要考研、考公务员等为借口,逃避实习。

2 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进的对策

(1)突出实践教学,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由于办学历史不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进行修改和完善。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和历届毕业生的调查反馈,分析总结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进行针对性的修改。修改的时间间隔一般为3~5年。如我校2005年首次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2008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大的修改。主要的实践环节包括军训、公益劳动、认识实习、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并在工作分析、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人员素质测评、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员工招聘等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实验、实训或课程设计等实践课时。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比较理想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是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愿意指派有经验的员工担任学生指导老师的大中型企业,并且接受学生的数量不宜太多。因此,学校应采取对策,加强校企合作。具体措施有:给企业支付一定的实习经费,与企业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合作,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和指导,为企业提供适用的优秀毕业生等。另外,可以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为接纳学生实习的企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资金补助。

(3)加大经费投入,建立高水平的专业实验室。

目前,许多地方高校由于资金紧张等原因,并没有建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许多实验实训项目不能开展,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尽快建立比较完备的实验室。实验室的主要设备或软件应包括:素质测评仪、职业能力选择系统、场地拓展训练设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软件、人力资源测评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平台等。

(4)增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一般要求教师具有人力资源管理师或培训师等职业资格证书。而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较弱,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青年教师或转行的教师占较大比例。因此,学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担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经理或经理助理;二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或培训等活动;三是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调研,进行科学研究;四是鼓励教师取得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或高级培训师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在校学生参加助理人力资源理管理师考试授课等。

(5)定期进行实践教学评价,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评价是确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是实践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学校应规定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定期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教学效果。如我校对综合实习设置了实习内容、实习方式、实习地选择、实习计划、实习环境、实习单位管理等评价指标,对毕业论文设置了选题质量(合理性、专业性、实用性、新颖性),写作质量(理论运用、理论深度、独立见解、文献综述)、论文质量(论文结构、编写规范、论文篇幅、应用价值)等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 周志洪,吴海兵,雷小凤.地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学报,2012(6).

第5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研究以苏州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分析该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如何改革的基础上,对改革实施的难题与建议做进一步的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寻方向。

一、研究的背景与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作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管理类专业,以培养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高级人才而成为高校中深受学生青睐的学科专业。但从目前全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来看,很多高校基本上还是沿用过去一般管理类专业的传统教学思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模式,更多的倾向于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但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理念,更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如何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一直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者积极探讨的问题。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3年招生以来,众多教师在不断地探寻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培养模式,顺利地通过了专业学位评估。本研究在总结、分析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有的教学、培养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社会对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立足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行探讨和研究,力图在学生普遍参与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培养学生的品质、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

二、研究方案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改革,对现有的培养体系进行完善,逐步加大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与实训性课程内容。

1、重塑教学理念。在教学理念上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人格对等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师为长生为幼的家长式观念,真正体现大学教育中“教书育人”的“育人”理念。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这么一种理念:其一,学生和教师是人格对等的主体,不存在上下级或长幼间的关系;其二,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普通的师徒关系,教师不是把专业知识和技能教会学生就尽到了责任,而更重要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塑造学生的品质,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自由的思想以及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

2、完善教学内容。首先,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编排在教学进度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逻辑性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调整后则总体符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整体逻辑。此外,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以专业需要设计课程,而不能是以师资力量为依据设置课程,目前也还难以做到非常理想。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的设计应该是以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课程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职能为纲要,覆盖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的课程体系。目前我校已经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职能的子专业课程有:工作分析、员工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学,尚缺少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两门核心职能子专业课程。其次,构建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可将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践教学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基于学生课外社团活动的一般能力培养,可以以校人力资源管理协会为核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协会的专业活动,教师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的组织、沟通、领导能力;第二层次基于专业基础的专业实验课程或实践环节,以人力资源管理实务模拟、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沙盘演练等课程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第三个层次是各专业课程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每门专业课程都可以设计一些专业游戏或专业场景,以学生分组完成设定目标,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专业实践能力。这样能有效地将课程教学延伸到课外,教师的课内教学与学生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3、改进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以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课程为实验对象,其中主要以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两门课程为主,探索“情景模拟”人才培养方法在专业课程中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的品质培养、一般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结合在一起。以绩效管理课程的“情景模拟”教学为例:在学生了解到绩效管理的整体知识结构后,教师将学生分四到六个小组,设定各组绩效目标(例如在校园内组织一次拓展活动),然后各小组在课堂展示其小组绩效,小组之间相互进行绩效评价,接着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个体绩效评价,最后是教师以直接上司的身份评价各小组及各学生的绩效,以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完成这项活动之后,学生对绩效管理专业知识的理解就非常透彻,也熟悉了绩效管理的流程。

4、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各课程逐步建立起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在我校天空教室的网络平台上逐步建设各专业课程。同时,教师可以借助个人博客、电子邮件和qq即时聊天工具等手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联系。传统的室内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与学生除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极少的沟通交流外,专职教师在课堂之外难以和学生联系,难以有更多的机会和学生探讨交流专业知识和专业活动。如果能将上述教学手段应用于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来,就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境。

三、研究方案施行的难题与建议

目前本研究方案的施行还只是处于部分教学环节的实验探索阶段,如果全面推行还存在一些难题。

1、“教”与“管”严重分离。学生的专业教学和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存在较严重的分离。学生管理工作、学生社团活动和专业教育结合不足,难以将学生的一般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由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和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大部分情况下是由辅导员和班主任承担,专业教师极少参与其中。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目标更多的是偏向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班级同学关系的融洽,难以兼顾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专业教师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密切配合。

2、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师资严重不足。原因是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往往需要跨专业学科知识或技能作支撑,目前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师资短缺,尤其是实验实践教学方面的师资。这需要在人才引进政策方面更为灵活,要依据专业的需要选择人才,而不只是过度地关注学历。此外,我校对人文社科类实验实践课程的工作量测定偏紧,影响到专业教师承担该类课程的积极性,这也需要学校在利益上引导专业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来。

3、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形式化、官僚化。以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为例,教学管理部门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字数在12000字以上,且必须有外文文献,这严重脱离教学实际情况,且专业教师多次反映也难以改变。过多的形式主义和官僚化会极大挫伤教师在教学上的创新性,并日益形成墨守成规、麻木不仁的恶劣教学习气。由此在各个教学环节专业教师都只对照着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小结等方面的繁琐要求按部就班,而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索如何将专业课程讲授得更深入更精彩。

参考文献:

[1]马建中,储云等.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4.6

第6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网通人力资源部一般管理岗竞聘演讲稿

大家好。我叫××,来自大城县分公司。下面自我介绍一下。

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邮电学校光纤通信专业。尔后,通过六年艰苦自学,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专科、本科学历。20xx年12月,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证书。20xx年2月,被廊坊通信初级工程专业评审委员会授予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0xx年4月,通过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

1999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县电信局参加工作。刚开始3年,在阜草支局从事机务员工作。20xx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公司机关,负责秘书、人事、劳资、安全生产以及机关办公局域网维护等工作。三年管理工作期间,在县分公司、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各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公司领导讲话、公司工作报告、通信信息编发、会议记录等公文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公司机构优化调整、竞争上岗、营维体制改革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分公司领导、综合部主任交办的经营分析T制作、组织会议、协调县委政府关系等临时性工作。

工作期间,坚持学以致用,及时将工作、学习经验撰写成文章和大家交流探讨。20xx年底,撰写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文被省通信工会授予优秀论文奖。20xx年11月,参加完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专业讲座及拓展训练后,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情景模拟创建学习型组织及现实思考》一文,被作为头版文章刊登在河北通信人力资源杂志上。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的竞聘目标是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一般管理岗。我竞聘这个岗位的最大优势是我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和一定功底的文字水平。

我如果竞聘成功的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想开展工作:

第一,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苦练基本功,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坚决服从领导指挥,紧密团结同事,协调联动,携手共进,努力开创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创新思维,努力做好工作。20xx年省公司形势教育指出:网通公司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关键在人。通过近两年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现代化的治理结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省、市、县三级公司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县级公司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主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充分应用正强化、负强化理论,使员工将学习和改革视为网通工作的常志,进而逐步提升全省网通系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第7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1999年7月毕业于河北省邮电学校光纤通信专业。尔后,通过六年艰苦自学,先后获得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英语专业专科、本科学历。20*年12月,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取得证书。20*年2月,被廊坊通信初级工程专业评审委员会授予助理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20*年4月,通过国家劳动部统一组织的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并取得证书。

1999年7月毕业后,我被分配××××县电信局参加工作。刚开始3年,在阜草支局从事机务员工作。20*年10月,因工作需要,被调入公司机关,负责秘书、人事、劳资、安全生产以及机关办公局域网维护等工作。三年管理工作期间,在县分公司、市公司人力资源部各位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同事的鼎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公司领导讲话、公司工作报告、通信信息编发、会议记录等公文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公司机构优化调整、竞争上岗、营维体制改革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分公司领导、综合部主任交办的经营分析ppt制作、组织会议、协调县委政府关系等临时性工作。

工作期间,坚持学以致用,及时将工作、学习经验撰写成文章和大家交流探讨。20*年底,撰写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文被省通信工会授予优秀论文奖。20*年11月,参加完省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培训专业讲座及拓展训练后,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情景模拟创建学习型组织及现实思考》一文,被作为头版文章刊登在河北通信人力资源杂志上。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我的竞聘目标是省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一般管理岗。我竞聘这个岗位的最大优势是我有较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基层工作经验和一定功底的文字水平。

我如果竞聘成功的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设想开展工作:

第一,大力弘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企业精神,苦练基本功,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坚决服从领导指挥,紧密团结同事,协调联动,携手共进,努力开创人力资源部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二,创新思维,努力做好工作。20*年省公司形势教育指出:网通公司成在经营,败在管理,关键在人。通过近两年的人力资源体制改革,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现代化的治理结构”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省、市、县三级公司管理水平,特别是提高县级公司的管理水平,但是当前人力资源规划工作主要课题之一。与此同时,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充分应用正强化、负强化理论,使员工将学习和改革视为网通工作的常志,进而逐步提升全省网通系统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第8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首先,运用SWOT方法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组合分析,目的是找准专业定位。

    (一)外部因素

    1.外部机遇(O)(1)未来的管理职位中,人力资源管理依旧是黄金职业。(2)5个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建设正在进行,就业机会更多更广。2.外部挑战(T)(1)各大学扩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数逐年增加。(2)学校的优势专业不是管理类专业。(3)重庆高速发展,外部人才吸引力加大,就业压力将更大。

    (二)内部因素

    1.内部优势(S)(1)专业办学时间较长。(2)师资较好,教师专业背景具有可塑性。(3)具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国家课题,部分老师科研实力较强。(4)部分老师与企业合作比较多。(5)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比较高2.内部劣势(W)(1)专业方向还没有凝练。(2)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有待加强。(3)教师责任心有待加强。(4)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少。(5)实践实验教学滞后。(6)专业特色不明显。

    (三)优势—机遇(SO)

    从毕业生考察,专业的就业领域比较宽广,学生职业发展空间良好,重庆地区对此专业需求旺盛。

    (四)优势—挑战(ST)

    面临兄弟院校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企业用人标准越来越严格。

    (五)劣势—机遇(WO)

    招聘单位都要求人力专业学生具有较强的个人素质,而我校该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其他能力还不够。还缺乏必要的培训手段,即使就业前景很广,找工作也有难度。

    (六)劣势—挑战(WT)

    造成学生就业压力大,学校属于一般性本科院校,必须特色立专业。通过对专业定位的分析,明确了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办学,根据内外部条件设置专业特色模块,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就业与应用进行培养方案设计等重要原则,目的就是培养专业基础加特长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在对专业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参考国内50多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后,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梳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法律基本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中担任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关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重庆地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就业去向及未来趋势,以及师资情况、专业学生规模、生源质量与专业设置的匹配性方面进行分析,确定了两个专业方向:一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向,培养面向大中小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实际操作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薪酬、绩效、人力资源规划)等具体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二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方向,培养面向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就业,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从而解决了专业发展长久以来定位不明确的痼疾。

    二、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解决的是培养的学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的问题。对此,我们结合学校标准、企业标准以及专业标准(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规范》)进行了认真的制定,最后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培养规格,为课程设置奠定了基础。学校标准与专业标准都是非常明确的,但是企业标准尤其是地区企业标准一直以来都不明确,需要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我们选择了重庆地区50多家公司的HR(HumanResource人力资源)经理或者主管进行访谈或者问卷调查,其比例是按照上届毕业生所选择的行业以及企业进行分配,目的在于调查企业对HR毕业生的素质需要,被调查企业所属行业中比例最大的是制造业占21.44%,其次为管理咨询业占7.14%,还有通信交通、房地产、医药、物流等行业;企业性质方面,国有企业占23.49%,私营企业占11.23%,还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重庆地区用人单位最看重HR员工的素质是综合素质,主要体现在办事能力以及协调关系方面,这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职能不谋而合;其次是个人品质,要求会做人,正直,守信;专业知识素养排在第五位,这说明专业成绩只能说明是否具备HR的基本条件,能否做好则取决于多个方面。说明我们在专业课程之外,必须设置大量的素质培养课程,通过综合教育计划及第二课堂、学年论文、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实现。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应该考虑三个因素:

    第一,调查本专业学生对课程的认知。主要分为本专业高年级在校学生以及毕业生的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以前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以及知识结构是否满足学生各方面的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在校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反映部分课程没有实际作用,例如《社会学》,还有数学的课程不够专业、社会调查没有开等,说明课程设置内容必须务实。毕业生意见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方面,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尤其是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应该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力度。

第9篇:人力资源专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优势。企业集团是目前“人力资源外包”的理想实践基地,在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理念是人力资源部更好的履行企业战略发展伙伴和服务职能的有利模式。随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得以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的确认,企业集团可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专业为集团内部企业提供人力这一特殊资源的供给和开发。

1.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获得和配置资源。企业集团的规模、涉及的行业、地域覆盖度等都比单体企业大,可

以在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地区等更大范围内获得资源、配置资源。发挥规模优势,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企业集团的规模效应是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当组织规模较大,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较多,而且人员问题因为人员数量和组织层级显得更为复杂时,在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就需要设置一些独立的部门承担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样,由于专业部门的存在使得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非常规范,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人力资源经理也能够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参与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经营目标指导人力资源各专业部门的活动,掌握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系统性和有效性。在更大的组织中,人力资源职能承担更多的责任,甚至可以更加专业化。人力资本内部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集团的内部选拔时候,可以在下面成员企业中进行选拔,选拔的对象多,企业集团内优秀人才有了更多的内部流动机会,有利于提拔和留住优秀人才。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迈向市场化、全球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我国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必须得到不断地提升,以保障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需要。

2.现代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二者在性质上已有了本质的差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它从被看做为一种单纯的行政事务性管理活动的框架中脱离出来,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人力资源规划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直接参与企业战略决策,并成为组织生产效益的部门。

3.企业集团内部引进“人力资源外包”模式的现实意义

企业集团下的各公司,不管是以独立核算的事业部设置还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子公司,对企业集团来说,都存在着机构重叠、用人过多、信息沟通困难等缺点。

就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方面分析,主要弊端在于:1、事务性的工作各自为政,势必增加劳动的投入,缺乏规模经济;2、各公司协调困难,人才信息及人员岗位配备缺乏空间;3、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削弱了竞争力,4、对人力资源的规划难以与企业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相匹配;5、在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思路方面难以确保相对一致,不利于企业集团文化建设,6、人力资源工作人员难以保证专业化。

“人力资源外包”理念的引进,正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存在的缺点,这里所谓“人力资源外包”是指集团人力资源部作为各分(子)公司的总,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部作为企业集团各下属公司的“承包方”,能够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的工作,不存在对企业机密泄露的担忧,同时更加能够保证企业集团内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

目前,很多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本还存在这种管理模式的影子,但集中化程度不够,至少非基于对“人力资源外包”的理念的贯彻,并且随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分权管理的经营管理思维下,人力资源管理有逐步下放的发展势头,这与当前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整体趋势相违背。专业化,集中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更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职能。

4.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远影响

如何对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并通过持续有效的人力资源价值提升活动,使人力资源更加具有符合企业发展特点的要求,是目前企业管理者所头痛的一项工作。同样,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评估也面临着尴尬。

由于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大,依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它应成为企业予以核算和监督的重点。人力资源价值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构想。传统的关于将人力资源信息纳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的讨论大多是以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为基础,人力资源价值信息少之又少。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使用者的迫切需要,并且人力资源价值信息有了提供的基础和物质保障,人力资源价值信息进入财务会计核算体系有了可能性。能科学、准确的对人力资源价值和成本进行会计确认,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5.人力资源事业部模式的前景

人力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有其成本和价值,当人力这种特殊的资源为企业作出的贡献大于获取其的成本,其差值即是企业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难理解,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价值所在。人力资源工作者通过在人力市场上获取超过其成本的具有价值的人力资源,这为人力资源可以成为独立的成本核算,自负盈亏提供了可能。

成立人力资源事业部,人力资源工作者充当了资源的买卖角色,从人力资源市场获取资源后转让企业集团各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及培训等工作实则为“售后服务”,人员流失自然有人力资源部承担损失。以直接经济手段激励人力资源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同时突显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

6.结论

企业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从内部的“人力资源外包”到人力资源事业部管理模式的发展,是顺应管理专业化和信息化的要求,通过集中管理获取规模经济,降低工作成本。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成熟,得以对人力资源成本和价值确认,基于这个前提,人力资源事业部的模式很有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静棠. 集团化企业人力资源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 20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