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教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第1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实施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前提——尊重学生差异,依据全体学生差异进行分层

1.分层要自愿。分层不是为了给学生打上“优、中、差”的标签。教师要做好、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安抚学生情绪。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要走的第一步就是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每个学生的发展,分层绝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绝不是为了给他们打上“优、中、差”的标签。对学生进行分层极有可能引发成绩中等和成绩差的学生的抵触心理,他们会觉得教师在排挤他们。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这部分学生,要对他们进行分层思想的解释和安抚,让他们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分层。

2.分层要科学,要体现层次性和差异性。将初中数学教学分为三层:A层主要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B层主要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层主要是学习成绩稍差,自觉性较差的学生。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不能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学习成绩只是学生分层的一个参考。教师在分层时还要考虑那些成绩波动比较大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往往是“一努力成绩就上去了,一不努力成绩就下来了”。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原则上在分层时要以鼓励为主,比如甲学生按学习成绩分层是B层,但是甲生成绩也有突出的时候,那么可以把甲分为A层,让他发现自己的不足,奋发学习赶上A层的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进行分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精神面貌都会发生变化,教师要根据变化适时调整分层,要让学生看到他人的进步,自己的不足或者自己的成功,激励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基础——备课要体现差异,要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和目标

学生是有差异的,对学生进行分层就是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任务,因此,分层不仅仅是针对学生的,它也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只为某个层次的学生备课。教师要在统一的考试大纲的指导下,对考点进行分层处理,A层学生要达到考纲的所有要求,要具备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学公式和实际的解题能力,B层学生要达到大纲80%的要求,C层学生则要让他们达到50%的大纲要求。教师在备课上体现分层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的关键——课堂教学要体现差异,要让全体学生都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教师在课堂上实施分层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对课堂内容的制定要体现对不同学生的“照顾”。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同一知识点应用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例题讲解中。教师对A层次的学生的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他们解题能力上,不要再对他们进行概念性东西的重复讲解,对B层次的学生教学重点要放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对C层次的学生要重点放在夯实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不要盲目地“拔苗助长”,要打好他们学习数学的根基。例如,教师可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针对同一道题采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答,如例题,点A(-2,1)、B(-1,3)、C(2,2),D(3,y)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求D点的纵坐标y。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教师对C层次的学生,可让他们用线段长度相等的关系来求y,可让B层次的学生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斜率相等来求,让A层次的学生用多种方法来求解。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既能让A、B、C三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每个学生都达到了学有所得的目的。

四、要注意作业布置的层次性

学生做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为目标布置作业,既要保证全体学生所做学习题的一致性,又要体现细微差异性,比如,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内容和要求的不同。教师对层次高的学生布置基础题的同时,要给他们布置一些难度题,以锻炼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能力,同一道题要培养他们不同思路的解题能力;对层次中等的学生以巩固和提升为主,让他们做一些难度适中的题目,既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又让他们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对层次较低的学生以基础题为主,让他们多做、多练简单题目,提升他们自信心。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达到提升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目的,必须运用分层教学,要坚持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学手段达到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的目标。同时,教师要尽量避免分层教学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努力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赵广华.实施分层教学 追求高效课堂[J].山东教育,2011(11).

[2]朱莉莉.浅谈中学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1).

第2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步骤分析

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案例分析,能够举一反三地分析与知识点相关的其他案例,也能够使案例中某些知识点的运用进行详细讲解,似与手把手教育学生运用知识点一样,使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能够一步一步的追随教师的脚印,认真的学习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步骤分析

1.制定教学案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之初,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案例进行教学备课,像对于初中数学而言,由于知识点较多,而且知识点之间都会有相应的联系,其中错综复杂的关系,致使教师在进行案例的教学备课时,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有针对性的案例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再对其知识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比如,对一元一次函数进行教学,需要进行知识点的案例教学的有:一元一次函数的表示方法、变量之间的取值与其性质等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个案例,把知识点归结于一个案例中进行教学。举一个具体的实例来看,像y=kx+b这样的一次函数,可以作为教师案例进行教学分析,一次函数的图像可以从k、b的正负值判断,同样的,此函数的值的范围,也可以通过这两个系数进行判断。相应的,通过对一元一次函数的案例分析,也可以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与二元一次函数进行相对应的拓展性的教学分析,使教学案例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不仅要在教学知识点之初,对知识点进行案例备课,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复杂的案例进行分析备课,因为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对一个知识进行解答,而是对一些知识进行整体的运用,而这样的做题方式,常常使用在题目中,主要是考核学生是否能够灵活的运用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对一些难度系数比较高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而如何制定这些教学案例呢?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学生常错的题型,或者是学生在做题时,常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重点的案例教学,而这样针对班级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案例备课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一步步的进步。

2.对教学案例进行课堂讲解

对初中数学知识点进行课堂案例教学,无外乎听讲式的教学模式,还有视频教学。采用听讲式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使用于初中教学课堂中,但如果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开始变得麻木,而采用视频教学就不一样了,采用视频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制作中的声音,能够及时敲醒学生短路的思维,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的脚步走,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案例教学中。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师教学带来不少便利,也能够带给学生不少便利,教师可以通过拷贝文件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案例教学的听讲,加深学生对案例的映象,使视频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够充分的利用起来。

3.布置相应的案例题目

巩固与学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步骤,教师在教学案例之后,对学生应该进行教学知识的巩固,最好的巩固方法就是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像在教学全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时候,由于全角三角形在判定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三种判定定理,未免学生对这三种判定定理混淆,需要在平时的作业中,加强练习。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进行均匀分配,最好是在学生对知识点熟练之后,给学生相应的布置几个扩展性的题目,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思考。

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主打教学模式,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在增高。而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主要存在于课堂教学与作业练习中,教师在视频课堂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时,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能够方便教师进行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学生在视频教学中,也是针对性的对某些案例进行巩固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映象,同时案例教学存在于作业练习中,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够在练习中得到巩固,因此,初中数学案例教学不管从什么方面,都是使教学质量在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性。

结语

本文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步骤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案例教学存在于课堂教学中与课外教学中,使学生不管在课外还是课内,都能够通过案例教学学习到新的知识点,巩固新的知识点,同时在案例教学的不断深入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头脑,而且通过对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意义分析,也能得出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致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放弃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参考文献】

[1]朱利红.浅析初中数学课案例教学法优化运用[J].读与写•下旬刊,2016.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一、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意义

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即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当前学习水平,对同一个教师任课的学生进行划分,将水平比较相近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同时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小组学习,教师则对这两个组进行分层教学.随后在一个班级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同的是班级的分层教学是隐形的,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评判标准开展初中数学教学,从而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

初中数学采取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数学的分层教学方式正视了学生之间的个体性与差异性,减少了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分层教学的意识,导致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逐渐加大,并造成部分学生灰心,放弃学习;分层教学就是纠正这种不正常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效果十分明显.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复合型,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省了很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有时间接触更多的知识,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分层教学的形式

分层教学不是固定的,一般采用流动机制,即根据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考核,可以按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当然,在进行调整时,不完全以学生的考核成绩为依据,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以学生自身的意见为主进行调整,从而确定学生的学习层次.

2.课堂分层教学的管理

分层教学的核心实际就是课堂分级,要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划分不同的教学层次.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对层次较高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教学难度,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实际,注重数学应用问题以及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尖子生而言,要提前为他们进入高一做好准备.对于第一层次的班级,则是要注重一堂课中,学生能够吸收多少教师所讲的知识,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心态为重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来.要以课本的知识为主,让学生学习怎样学习,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其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3.分层教学的评价

以分层教学为依据,进行阶段性的激励性评价、分层次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统一评价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由于分层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自身情况而设定的层次,所以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学生的成功机率,学生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同时,在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时,会有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增加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一个阶段结束时,可以对教学成果进行分析评估,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的要求,优化教学方法,教学中的一些失误也可以在这个时候进行优化调整.在评估阶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评价,对两个层次中显示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功能,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班级内部的教学分层

分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学班的分层,可以这个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分层教学方式,最大程度的发挥分层教学方式的优势.例如,对同一个班级内同一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再次进行分层教学.尤其是在低层次的小组中,根据学生差距很大的现象,再次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每个层次进行命名,隐形的分类教学,尊重学生并保证他们的自信心及自尊心不受到伤害.教师对三个层次的作业以及考核做不同的标准,同时考虑作业的题量.每个层次的学生首先完成本层次水平的作业题目,低层次的学生也可以在完成本层次作业的情况下来选作一些高层次的习题.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达到提高全体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内容.而及时的开展分层教学,不仅能够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更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提高、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根本上坚持分层教学原则,进而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特点.探索出有效的、科学的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最终实现教学目的,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芮韩英.采取分层教学方式.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新课程(上),2011(6).

第4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初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可以给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数学在所有科目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它是文化的传承,帮助大家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等,数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完善思考的逻辑性。数学学习中,作为学习过程的重点,分层教学在这里面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加强学生的数学修养。同时,它也是数学学科的难点,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讲述了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原则

一、前言

在初中学习中,数学不仅仅是大家学习的重点学科,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这其中占有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作为一个初中数学老师为了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需要使用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选择更好地教育方式能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教学,课堂缺乏活力

目前,我国大力提倡的素质教育还未成熟,相当多的学校仍然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手段。在此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理念落后,课堂教学缺乏活力。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难以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影响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的锻炼。根据新课程的课程理念,我们教学模式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我们的教学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主动性,不只是学会学习更要学会做人,用积极的态度,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传统教学缺乏创新意识

教师教学的思维方式落后,缺乏创新意识,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导致学生无法形成自身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使得学生只是被动地、机械地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效率却非常低下,一直这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就会慢慢退去,不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最终会影响他们个人能力的提升。

3.对合作学习不够重视

在以前,私塾就是老师的天下、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老师与学生,他们自己之间的沟通极少,即使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只是“做做样子”“走个过场”,大家也不会投入其中,用心讨论,更别说思考了,根本没有起到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作用。

三、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原则

教师要做的是因材施教不是代替学生去选择教育。坚持新课改理念,让学生都在一样的基础上得到更好地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如果不能这么去做,分层教育没有意义。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只是课堂的辅助者,帮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小组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主动的学习知识,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分层教学前提

进行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把握,对学生的生活,家庭情况行为习惯都进行了解。然后将学生进行分层,将学生进行分层不是用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给学生带上有色光环。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并不能告诉学生。而是有指导性的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帮助每一位学生更好地教育。

3.分层教学需要分层备课

初中数学课的老师首先要做到对了解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分层的学生进行备课,备课内容进行不同的调整。相对于对知识把握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高学习难度,让其对知识进行灵活掌握;对学习知识理解能力中层的学生可以对学习知识难度进行调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将备课内容的难度降低。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备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4.分层授课

分层教学的重点是进行分层授课,这种做法提高了学习效果。在原有的学习模式中,有了新的提高创新。上课过程中,课堂是一种动态的模式,老师对课堂上出现的状况是无法进行事前预测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多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同之处,作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使用分层授课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学习当中。采取的学习模式从简单到困难,从基础知识不断提高难度,从坡度方面也不断提高层次性。注重每一个层次和阶段之间的连接完美的过渡。能够应对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熟练地利用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方式,针对学习知识相对困难的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融入到学习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对中等层次的学生,提出困难适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动脑能力,从更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好的学生就要提高学习难度,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控制学生的自满情绪。分层学习能够更好地控制教学过程中一刀切一锅煮的情况出现。能够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课堂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题,课堂学习效果更好。

5.作业分层

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中,巩固学生的知识一般是通过课后做作业的布置。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初中数学课老师在进行学生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进行分层布置。针对每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先让所有的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再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选择不同难度的提升题。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批改作业也有用不同的面对方式。及时批改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面改,集中出现的问题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加强训练,要求每一个学生对基础知识都能够掌握。

6.评价分层

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评价,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进行鼓励表扬模式,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采取鼓励加批评,不断地激励他们,也用同层次的学生刺激他们,加强他们的竞争能力。对学习优秀的学生,要提高学习标准,更加严厉,避免他们自满,要不断超越自己。

四、增强组内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需要学生成立一个小群体,大家一起进行课堂内的任务,作为老师要对大家进行分工,组内要互相帮助获得信息。这是以前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形式。在课堂上,组员内部,学生和老师之间通过彼此帮助,实现情感上的沟通,信息上的共享。在初中数学中进行合作学习,需要老师把学习方法以及要注意的地方告诉学生,增强实际效果,在这里重点要注意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个人任务、把握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发挥主导作用,在合作学习期间,老师要在适当时候进行点拨评价,尽量帮助组内的所有成员都有一定进步。

五、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评定中,分层在这里面是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对目前教学出现的困扰做出详细的分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相关方案,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主动去学习的好习惯,我们知道,在初中数学中,分层教学作为其中一部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成长起到不小的影响。我们要及时改变相关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大家积极思考,加强对思维能力的锻炼,提升整个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林.课堂不良行为的成因及对策[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06).

[2]秦长春,王淑荣.多媒体CAI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1,(04).

[3]沈远平.浅谈MBA管理沟通课程教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Z2).

[4]吴玉萍,刘桦,王素玉.教学多元并行改革同步推进[J].教育探索,2002,(04).

[5]蒋凤玲.构建“交流———互动———探究”的物理教学模式[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第5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类思想;思维习惯;综合解题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56-02

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其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中学数学课程的学习离不开抽象思维,一切数学知识的探索都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所以,如果教师能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形成有条有理地分析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莫大的好处。随着教改的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双基,还要考醒其思维能力,会用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思考问题,会用有条理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分类的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一般来说,运用分类讨论方法解决的问题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代数或方程出现字母取不同值时,需要分类取值去解决问题;二是通过对几何图形中点和线出现的位置不同来进行分类讨论。因其是中学数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提高学生严谨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一、初中数学教师需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分类的思维习惯

其实分类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在平时,我们衣物的分类、书籍的分类等,我们要把这一分类意识迁移到数学学习中来。中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要渗入分类思想的运用,如数的分类、绝对值的分类等等。以数的分类为例,数可以分为整数和分数,学过了负数的概念后,我们则可以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即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运用这样的方面来定义数,可以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分类掌握。在这一章节的讲授中,我们要反复渗透、强化数学的分类思想,让学生逐步形成数学的分类意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原则,如分类的标准是统一的,对象是确定好了的,或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分类不正确。初中数学的分类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过犹不及。

二、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要求如下

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非常看重,给出以下三条要求:

1.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分类思想划分为两个概念,一是分类,二是讨论。“分类”就是在研究某一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某一具体的标准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类。分类是前提,分好类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讨论,这就是本着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过程。

2.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分类的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分类思想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对于实数那一节,大纲就明确规定,教师要教会学生把给出的一些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等等。分类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当我们把一些实数进行分类时,要做到让其中的每一个数都归入类别,不能出现归不入类的现象,也不能同时归入几类均可。所以,它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层次感和谨慎感。

3.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尽可能简化讨论方法。讨论方法是越简单明了越好,因为在教材和练习中,我们都能找到分类的要求,言简意赅,如当A表示任意数时,它的绝对值是什么呢?教材中只分了三种情况。所以就此类讨论题目,教师也应该本着简化的原则进行分类。分类和讨论是联系起来进行的,分类就是为了讨论,所以教师要把这个理念渗透到自己的教学中去。

三、初中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分类方法,增强思维的缜密性

中学数学教师思维要具有缜密性,这样才能在以后繁琐的数学解题过程中理清思路。掌握科学合理的数学分类方法,就可以根据对象,按照唯一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和纰漏。

四、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提高其综合解题的能力

当我们明确了分类的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后,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如果把分类思想渗透到了教学中,那么就一定要抓住适合体现分类思想的知识内容有目的地去渗透,在确立教学目标、安排教学过程和选择教法方面做好准备。中学课本中有很多定理、公式和习题都运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这也是学生极易忽略的一点。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时,要反复地强化分类的思想,让学生通过分类讨论后,得出全部的正确的得数。最好,教师也让学生了解一下,如果不分类讨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出现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最后明确,在解决中学数学难题时,教师一定要通过分类讨论来帮助学生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帮助学生概括总结分类规律,加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条理性。

五、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分类只是讨论的前提,而讨论才是分类的延续

分类的思想最终体现的是分类是提前,而讨论是分类的延续,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如果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涉及到了分类的思想就应该默默地渗透讨论的思想。

例: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ACD是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ABC和ACD拼成一个四边形ABCD.求其面积。

分类分析:在含60°角的直角三角形ACD中,我们可以把AC作为斜边、AC作为直角边二类情况来研究。

第6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小班化教学 分层学习 因材施教

现如今的初中教育中,数学学科教育工作在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以其特有的科学神秘性质,千百年来吸引着无数的智慧者为之折腰,学好数学能够提高整个民族的思维能力。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逐步走向多元化,人才选择应用也逐步走向个性化。这就更凸显了初中数学小班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小班教学以其较小的规模,给了每个学生实现自我能力飞跃的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了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小班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德育素质的展示,可谓是教育界的一场革命。小班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变革课堂教学的表现,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不断探索,找出最适合我国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发展的道路,最终促成教育模式的转变。

一、注重小班教学过程中的分层学习

1.分层学习的具体概念。在分层教学的概念中,主要强调了根据不同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进行课堂知识的分层级教学,努力达到使所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都得到提高的统一目标。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学生分组的重要引领,根据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能力相近的学习组别,在互相帮助与团队合作中促进知识的有效吸收和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目的。

2.分层教学的理论来源。分层学习这种科学合理的学习思想自我国古代就有所体现,从古代的“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到前苏联某知名教育家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包含着分层教学的理论精华,这两种理论概括起来就是,每个人在一段的时间内都拥有着两种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水平,此两种水平的发掘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分别在特定的环境下受到刺激才能够得以发展。这种教育环境要求将不同水平的要求和特点充分突出,从个体差异个性分析出发,最终挖掘出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我国的分层教学理念最初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提出的,现阶段在国内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模式中大概有以下几种: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分层走班模式,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个别化”学习模式,以及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班内分层目标教学模式保留了以往的行政班级,但是在班级内部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好、中、差三个等级确定各自的学习任务,进行分组学习;分层走班模式是最常规的根据摸底测试的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组别,这种模式不破坏原来的行政班级,知识根据文化课摸底考试成绩的不同,按班级级别分类进行上课;能力目标分层监测模式是由学生自身由下而上地进行较授课级别选择,根据自身评价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层级;“个别化”学习模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模式,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模式;课堂教学的分层互动模式主要依靠教师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的掌握,按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别,促进他们共同成长。

二、小班教学中构建因材施教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加深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进一步探索调研,让教材发挥核心作用。在初中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一直以来都是贯穿整个数学学习阶段的重要主体。现阶段各大学校对数学教材的使用不能够达到深刻挖掘的目的,只是泛泛地教授学生书本知识。当然对教材的深入挖掘是必不可少的。初中数学的小班教学种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对教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更要对其进行拓展延伸,注重数学的实践教学,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运用微信、QQ等交流工具与学生家长时刻保持联系,让家长在现实生活中传达教师的要求。

2.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交流,从学生自身特点出发进行授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小班化教学中更是如此。数学任课教师应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具体了解,做好相应学生资料的收集等授课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的学生群体对每一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同理解程度,让学生充分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不懂之处。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卷子形式的小测验等方式,总结不同学生群体的知识吸收情况与接受能力,分为各种等级,进行分级授课。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和与学生的交流,同时可以密切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日后步入社会后的人际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3.完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吸收学生意见。数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成员包括教师与学生,而学生是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所以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有着亲身体验的学生最了解。为此,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教学模式的态度和评价,建立完善的校内校外数学教学评价系统,可以定期邀请学生家长和教育界知名人士莅临指导,向学生了解实情。通过调查与评价,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度,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与教学模式的改进。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的小班教学形式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原则及理念,是现代化教育发展带来的重大改变。在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要求教育者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用分层教学促进因材施教的实施,更好地促进现代化教育和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层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减轻中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了解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尝试实行班内分层教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即不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施教方法,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下面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谈一点做法和体会:

一、对学生分层

在刚接手新的班级时,根据上一学年期末考试成绩把班内学生按知识程度的低、中、高初步分成A、B、C三个层次,即A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需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B组学生成绩中等,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教材基本要求,C组学生为能独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了解任何一个人,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应的层次上的,使每个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学生了解现有的最近发展区域,因材施教,最终缩小优差生之间的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根据不同形式的测试、课堂上的表现等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向高一层次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让尖子生冒出来,使大多数学生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

二、分析教材,把握教学目标

1.备课:把握教材,进行准确的分析,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备课时,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把本节内容根据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使A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基本知识,B组学生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C组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例如在讲授一次函数定义时,教学内容可设计三个层次:(1)引入一次函数的定义,举例并理解满足怎样的条件时一次函数又称为正比例函数;(2)运用定义,充分理解,举例说明当函数中的自变量指数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3)定义拓展,当函数中的和带有字母时如何根据定义确定字母的取值,如当=时,函数是一次函数。

2.上课:上课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低起点,使课堂的起始阶段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有用武之地,即针对A组学生教师扶一把;知识的应用,针对B组学生教师指导一下;知识的拓展,针对C组学生教师点拨一下即可。在时间安排上,确保A、B两组学生的需求,一般25至30分钟,保证A、B组学生听懂、吃透。知识的拓展,一般5分钟左右,使C组学生学有余味。通过多层次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从而达到较高要求,使课堂教学的参与达到最大化,有效性达到最优化。

3.作业及评估:每节课后根据本节内容知识设计几组题,每组题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由浅入深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小题,题与题之间,题组与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知识链。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完成低档题时争取解中档题,B组学生在完成中档题时争取高档题,C组学生可以直接解高档题。考查时,每份试卷基础分为70分,中等题为20分,高等题为10分,对于A组学生满分为70分,B组学生满分为90分,C组学生满分为100分,最后得分折换成总分为100分。再结合学生平时作业以及课堂表现对学生重新调整组别,使每一位学生都明确自己最近的发展目标。

三、指导学习方法

教学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应当使学生在不懂的东西面前出现疑问,让他们想方设法去解决这个疑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启发,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探索中发展能力。“班内分层教学”中,利用题组组织课堂教学内容,整个课堂以解题活动为中心,并且不同层次的学生解不同层次的习题,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思维的积极或受阻即时调控。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渠道不再主要靠听,而是动手动脑解题,即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学生主动操作,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能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记》中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见到有些学生学习很轻松,课后作业做得又快又好,且学习成绩很好,但有些学生学得很辛苦,几乎放弃了所有课余时间在努力学习,但成绩还是不理想。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形成这种现象并不仅仅是智力问题,学得辛苦的学生智商并不低,而且在某些方面比成绩好的学生反应还要快,只是这些学生上课时大部分不能专心听讲,由于没有领会课上的知识,导致课后化了不少的时间都完成不了作业,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好。长期下去有部分学生就会形成“我比别人笨”这种心理,慢慢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首先,确立学习目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状态确立合理的目标,科学调节学习的强度,科学分配学习的时间,培养学习的兴趣,绝不仅仅是跟在教师的指挥棒后亦步亦趋,从而在身心健康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有错,但必须改正,切不可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说一些伤学生自信心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呀”,“已经讲了多少遍了,这么简单的题目还不会做”,“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看别人学得多好,你在学什么”等等之类的话最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还会令这些学生感到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在分层教学中,每位学生都有属于自己能解决的题组,至少让每位学生都能意识到我和别人一样也能做,而且也能做好。解题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及时加以改正,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在心灵上能愉快地接受学习,从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学习,慢慢地进入良性循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得他们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喜欢,越学成绩越好。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摆正教与学的关系,真实地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在参与中主动探索,学会学习。班内分层教学中,把一节课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分解为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数学问题,通过解题,自然地学习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具体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学。充分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数学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指导

分层教学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是教师的调控,即要恰到好处地处理好各层次题组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关系。A组学生在解决低档题材时,B、C组学生虽然没做,但A组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快速反应,在短时间内拿出解题的方法以及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对于中档题,是要求大部分同学掌握的层次,是A、B、C组学生联系的桥梁,C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拿出答案也不是十分轻松了,此时是他们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在解决高档题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使B组学生够得着,C组学生学有余味,进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分层教学使整个课堂的三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自始至终处于活跃状态,中差生起点低,新的知识容易掌握,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优等生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这样的教学使得各层次学生互相激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真正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7(49).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处于小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形成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着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的增加,将很难再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能够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提高,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内涵

从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出,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动机、学习习惯以及学习兴趣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也给组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新课改倡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的最优教育。因此,初中数学教学既要面对学生的各项差异,又要组织好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法是对学生因材施教的一项重要举措,也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它分为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显性分层即“走班制”,这种分层方法体现在能够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内容上的分层设计,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教学,有利于因材施教。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C层次的学生,如果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隐性分层就是针对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获得最优发展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规避了显性分层所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上注重因材施教,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把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促使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还能够充分体现出数学教学的全面性,真正使学生实现分层策略下的最好发展。

二、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1.分层设计目标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与教学的层次性充分结合起来。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从多个维度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更好的教学。教师在分层设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达到与基本要求和谐一致,又要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能够低起点地进行,又要体现出弹性以及多层次性,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更好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制订合理的分层计划――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基础、接受能力较差,只要求学生对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进行熟练地掌握,并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函数问题;对于B层的学生,在掌握二次图像性质的基础上,能够深刻地理解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推导过程;对于A层的学生来说,不仅要达到B、C层的目标,而且还要熟练地运用二次函数图像解决相应的问题。

2.分层进行备课

在分层的基础上,要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设计方法,排除学困生的学习障碍,对优等生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教师设计一些能检验不同层次教学效果的题目,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都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对于C层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B层的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A层的学生要在B、C层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分层备课,有助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以及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和梯度。

3.分层进行练习

分层练习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和手段,为了保证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和技能,要把统一练习转变成层次练习。在分层练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A、B、C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对练习的速度、习题数量以及习题的难度进行分类。这样各类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习题,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教师还鼓励学生在完成自己这一层的练习后,可以投入到下一层练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破了学困生沮丧、不知所措的局面,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数学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开放题;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6-0091-02

随着我国课改的深入,应用数学开放题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了教改中的热点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开放题可以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很多与学生的年龄水平与认知水平相符合的、具有独特性的开放题,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必要对初中数学中开放题的教学价值进行探讨。

一、开放题概述

对数学开放题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例如答案不固定、条件多余可以进行选择或者不足、解法多种多样、问题不必有解等,这一类习题都可以被称为开放题。通俗点讲,就是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大认知空间的题目。

开放题和封闭题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的集点:①开放题的内容都较为新颖,条件较为复杂,结论往往都不固定,解题的方法灵活多样,没有可以利用的现成模式,所使用的题材基本都是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够单纯依靠记忆与套模式来解决;②形式多样、较为生动,开放题中有的是追溯多种条件,有的是对结论的多样性进行探讨,有的是解法多种多样,有的则是由变求变,不会显得过于呆板;③数学开放题的解决过程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多种思维方法,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分析,从多个方向探求解决方法;开放题的教育功能拥有创新性,因为开放题所具有的先进性使得其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能够适应市场竞争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开放题所具有的价值

1.开放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开放题的应用,能够让教学形式变得更加开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了个体之间的竞争,也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数学开放因为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不会因为知识的局限性而感到畏惧,同时还能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利用开放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好胜心,有足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现有三个普通的骰子,投掷这三个骰子,请说出三个确定的事件和三个不确定的事件。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去动手实践,并且只是限定了探究的方向,无论是学习水平如何的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时还可以通过验证进行讨论,可以让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有助于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培养。要对开放题进行解答,就必须对原有的封闭思维模式进行突破,去进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从多个方位与角度去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实践证明, 若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将有助于使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模式变得更加发散,进而有助于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开放题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研究、探讨,而不是教师单独进行讲解,并且个体操作也会变为集体交流合作,让学生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能够发现问题的多个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加敢于去思考问题,知识的构建也不再是被动的,进而使得他们的思维可以更加灵活、发散,有更好的创造性。例如,有这样一个题目:有一个居民小区要进行绿化建设,需要在一个矩形的空地上修建一个花坛,要求所设计的图案要由圆形和正方形所组成,并且让花坛的面积约占矩形面积的一半左右,假设你进行方案设计,要怎样进行,并描述设计理由。这个题目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只要能够满足题中的要求就可以,因此,学生可以大胆地进行设计,不会受到约束,并且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能够设计出多种方案。

3.有助于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课改不仅仅是教学新式的改变,更加重要的是对教学观念的改变。但是教师们执教多年,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教学观念进行改变,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开放题能够帮助教师对其教育观念进行改变。开放题本身的出现以及功能定位就反映出了人们对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了时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开放题的出现是人们对于数学教学新模式的一种追求,也是对数学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开放题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对数学本质进行认识,而教师自身的数学观则能够对他们的教学观产生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通过动态的、全面的观点对数学进行理解,那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就会具有启发的作用,进而树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开放题对新课程理念进行了充分的体现,让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去对问题进行分析、理解,并尝试通过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进行培养,使其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提高。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多使用开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