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管理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论简化、统一及有序化
信用信息专项分析与信用指数应用研究
我国危险品物流标准体系构建研究
欺诈防范与控制标准化发展趋势研究
菜品标准化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研究
英国QAA标准化教育质量管理的运行机制及其借鉴意义
国际贸易单证标准化方法研究
基于组织文化的知识管理标准化
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探析
浅论“十二五”期间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关于科研院所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探讨
在政府部门推行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
军工集团公司多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汽车用制动器衬片质量安全影响因子识别、分析和评价
对国家监督抽查中影响抽查合格率真实性的要素分析
论过程方法和系统方法应用于军用软件质量管理
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探究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浅论我国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通过鲶鱼标识判例进行分析
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英国华裔科学家、“光纤之父”高锟
标准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实证研究——以高技术产业为例
俄罗斯标准化改革历程引发的思考
试论集成化物流的协同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研究
关于量子通信标准化的思考
我国再制造产业法规与标准初探
DPM技术标准化发展探析
电视气象预报节目质量定量考核体系探析
物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过程质量的度量
绿色经营——企业发展方式的“”
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树百年企业——中国一拖集团公司“东方红”品牌建设纪实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理及作用模式研究
构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小作坊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研究
欧盟标准化外部性条件下的企业应对模式研究——以中欧打火机贸易摩擦为例
欧盟“产品销售”立法新框架解读
欧盟PFOS指令对我国纺织业和皮革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墨西哥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纵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品牌评价技术委员会(ISO/TC231)国内技术对口单位
IAF-ISO就2008版ISO9001标准转换认证联合公报
建立我国生态环境基础标准体系的理论探讨
广州市标准化现状及工作机制研究
R软件及其在标准化中的应用
世界航空航天工业标准化现状及发展探索
我国风险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初探
浅议我国精制白糖的标准质量水平
21世纪的企业标准应该归入组织标准
发展中的韩国标准化
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基本形式选择刍议
基于工程建设三类因素内部关系的工程目标评价研究
白俄罗斯加大国家标准与欧洲标准趋同力度
白俄罗斯标准化与认证工作近况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间关系问题的研究进展
关于产品质量承诺的再思考
独联体国家标准化会议在比什凯克召开
食品安全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关键词:临床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对策
引言:作为专业化的体检机构,不仅要对其自身的服务质量负责,还要对为体检者出具的临床检验结果负责。就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工作而言,首先要指导受检者做好体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然后做好基础的化验及研究工作,最后,将科学化的检验结果呈现出来,并出具合理的检查意见为被检验者提供参考。在整个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化验、处理环节中,质量控制管理不容忽视。
1.质量控制
对于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管理而言,每项环节都要细化管理,做好临床检验标本的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的质量控制,这三个环节的工作都是提升体检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随着检验医学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实验室也开始应用上了各种类型的自动分析仪,有效促进了检验速度的提高,然而,实验室的检测过程是十分复杂的,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化验和出具报告的过程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近几年来,医疗检验环节的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到医学实验室和临床各科室的重视,而且也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关注,因其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从本质上来看,检验医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质量管理,只有做好质量管理,才能够提升临床检验工作的整体服务质量,老百姓才会信赖医疗机构,同时才能够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1.1受检者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标本采集之前,受检者要配合检验医师的指导并做好相应的各项准备工作,这是保证临床检验标本高质量的首要前提,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受检者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做好采集部位的清洁、消毒处理,防止其它物质对标本的侵染,以此来保证临床检验标本的纯净,最重要的是,受检者在采血前,应素食三天,并且做足心理方面的准备,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养足精神,同时,为了保证体检指标的准确性,还要做好戒酒、控制食用高脂肪食品或禁食特殊事物等方面的准备,因为日常不规律、不健康饮食及烟酒对人体血脂血糖的影响较大;其次,待体检人员要紧遵医嘱,配合工作人员做好标本的采集工作,并且,要尽可能快速的熟悉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流程以及工作步骤,以便于取得有价值的标本,从实际检查结果来看,即便是来源于同一人的标本,其检验结果也会略有偏差,但浮动范围大多不影响复诊建议的制定,这种状况与体检流程的安排及采集标本的时点不无关联;最后,受检者要在临近检查时,熟悉医疗机构各个科室的主要职能,如若有问题要及时询问,以免错过恰当的检查时机,如采血时点等,另外,可以提前知晓能够取得检验报告的具体时间。
1.2标本采集时的质量控制
对于标本的采集工作质量而言,标本采集前充分准备是重中之重,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手段来保证送验标本的新鲜程度,尽可能在取得标本后的第一时间将其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并且,医疗机构组织内部要对样本的质量控制工作高度重视。因为只有足够重视标本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才有可能采集到有价值的标本。一般情况下,为了正确采集标本,捕捉到标本中的病原菌且保持标本中各类菌群的活性,需要做好防止采集标本污染的各项准备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检出率。在实践过程中,从事标本采集工作的人员要根据各类感染性疾病及目标病原菌的不同特征,正确的执行采样处理,如若条件允许,则要选择最佳的采样时机与次数。另外,要选择符合标本采集项目特点的医疗器械和工具,并且,要规范操作,以不影响待检者的身体健康为重要前提。由于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细节较为繁琐,所以更应处理好各项细节的质量控制工作。
1.2.1标本采集前充分准备是第一要素
对于体检机构来说,在进行人体标本的采集工作之前,不仅医疗化验机构的工作人员、检验医师要做好标本采集的各项准备工作,体检者本人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检验医师要通过询问的方式了解待检者的病史,了解其过往临床信息,另外,检验医师要熟知各类采集标本的存放环境以及放置时间,以便于提示待检人员要以正确的采集标本方式来操作,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标本采集工作。
1.2.2保证送验标本新鲜,送检时间及时
总体来看,每类标本都有其保存时限,只有在一定期限内将标本送检,其检验结果才能够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因此,当标本采集过程完成后,尽量要在第一时间将标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化验。
1.2.3高度重视采样标本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采样的过程中,要运用科学化的手段来进行处理,并且,要适用与之配套的试纸片或试剂来进行质量控制。在实践过程中,有很多具备不同功能和作用的试纸片和试剂,通过观察这些试验工具的反应,就可以了解到采样标本的性质是否正常。部分试纸片或试剂在质量控制环节的操作及其结果如表1所示:
表 1 部分试纸片或试剂在质量控制环节的操作及其结果简表
试纸片或试剂名称
质量控制菌类
预期反应结果呈现
备注说明
杆菌肽
化脓链球菌
敏感:24小时内试纸片周围有生长抑制区域;
耐药:24小时内试纸片周围无生长抑制区域
任何抑菌区都认为是是有效的,仅作为化脓链球菌的一个推定试验
触酶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阳性:立即产生气泡;阴性:无气泡
使用3%H2O2,其活性通过加几滴H2O2到有标本的试管中进行检测
细菌抗原检测
抗原提取液
阳性
――
从表1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部分试纸片或试剂在质量控制环节的操作及其结果呈现的内容,相关操作人员可以根据不同试纸片或试剂的特性,来检验标本的质量,从而使得标本检验结果更具真实性和可靠性,体检人员拿到高质量的检验报告才能够及时了解到自身的健康状况是否良好。在检验标本质量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将各种试纸、试剂的反应现象详细的记录下来,这些内容与标本试验结果有着密切的关联,也是出具一份含金量较高的检验报告所必须进行的化验步骤之一。
1.3标本的处理及运送
盛装标本的容器要无菌、防漏且方便进行密封处理。而且,要根据被检验标本的性质来判断是否要进行化学处理。当样本取得后,要以最快的速度送至检验部门,如若没能及时送检,则要做好暂时贮存处理,选择适宜待检验标本的环境(温度、适度等)来放置,且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以此来保证样本性质的稳定性。同时,要做好待检验标本验收和登记工作,该项工作应指派专人进行负责,其中检验标本的验收工作要做到:记录采样的时间和送检时间,根据两者的时间间距来判断所验收的标本是否在保存期范围内;验收盛装标本的容器的密封性或观察其是否有溢出或滴漏现象发生;验收所采集到标本申请单的完整性,观察标本的标识是否与检验申请单所列明的内容相一致,如若有不合格标本混入,则要及时将其退回,并向送检工作人员叙述具体原因,且告知其正确的送检要求,以便于待检人员重新采样进行化验。此外,当检验工作完成后,要对标本进行适当的无菌处理,同时,要综合各项检验结果,利用专业化的电子医疗设备来总结出检验报告。通常情况下,如若被体检者的体检样本化验完毕后呈阳性,则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到体检者本人,并建议体检者尽快进行核查和治疗。
2.管理对策
在实践过程中,负责临床检验标本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加强与检验医师的配合,并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在医疗机构的管理要求下,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和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制度,以此来推进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
2.1加强与检验医师的配合,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
对于可疑的阴性结果或与临床状况不符合的结果,则要及时与检验医师配做好沟通,找准潜在原因,解决可疑问题。并且,要及时做好待检验标本的保存工作,做好记录,尤其是将特殊样本分开放置,避免与其它同类样本混杂一起。临床标本检验人员平时的工作时常与各类医疗器械和化学制剂打交道,而且,所采集标本的质量也与医疗设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要在检验医师的指导下,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以便于提升所采集标本的质量。实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应每天进行监测,每一仪器均要有专人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保养,仪器上要附有运行记录卡,每天由维护保养人记录温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或失控,应立即查找原因并进行适当的维修处理。
2.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
对于医疗体检工作而言,服务质量高则意味着体检者的标本检验结果具备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便于体检者在接到体检报告时,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身最真实的体检信息,做好核查或医疗的准备,从而保障自身健康或及时就诊。从事标本研究的人员要时求检验医师和体检人群的意见,重视机构中各类人群之间的关系的处理,从而了解到其它工作环节对于临床检验标本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看法,并针对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要及时调整或改正,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以此来推进并优化临床检验标本质量管理工作的执行效果。
2.3建立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制度
对于我国现代化医疗体检机构的日常服务工作而言,内部各项管理的要求都十分严格。为了提高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则相关医疗体检化验机构要建立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制度,强化人员管理,提升检验医师的专业技能,并且要加强各科室人员之间的协作,共同促进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6]。另外,要做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即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排班制度,确定责任人来负责常规工作中批内、批间样本检验的一致性等工作,并做好室间质控,包括发质控物调查形式和派调查员到现场调查两种方式[7]。医疗体检机构的检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同检验质量的关系十分密切,只有定期做好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检验人员的自身职业素质,促进其学习新的技能,这些都需要一整套的培训计划和制度来做支撑[8]。
总而言之,为了提升我国整体的医疗体检水平,就必须正视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强化各项管理细节,将体检者的服务需求放在首位,为广大体检人员出具精准、科学的检验数据,为其提供合理化的医疗建议。做好检验医学质量控制管理的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三个部分的工作,并且,标本检验研究人员要加强与检验医师的配合,做好正常的工作沟通,体检机构负责进行临床标本检验的部门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做好标本检验工作的评估工作。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内部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提升组织内部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技能,借助最先进的科学检验仪器设备,为待体检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总结:
通过对体检机构日常运作及管理环节的了解,得知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管理环节的执行状况对于体检机构检验医师为体检者提供体检建议较为重要。体检工作与治病医疗工作有所不同,体检结果的出具以检验标本所反映出的各项人体数据为依据,所以,临床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管理是提升医疗诊断水平的重中之重。做好检验医学质量控制的分析前、分析中与分析后三个部分的管理工作,才能提升我国医疗体检机构的整体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真珍,乔文斌,王新.实验室信息系统在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的意义[J].中国医疗设备,2012,01(01):48-50.
[2]李春燕,杨磊.临床检验标本分析前阶段护理质量控制[J].中国护理管理,2011,02(02):12-13.
[3]谢中建.临床检验分析前的影响因素和质量控制探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09(18):109-110.
[4]李启欣,陈文芳,薛雄燕.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3,12(12):1324-1325.
[5]宋长庆.临床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内蒙古中医药,2014,08(08):134-135.
[6]周迎端,陈敏,邓茜.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00-101.
[7]卢曙琴.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5(05):66-67.
[8]高军,车林浩,金仲品.提高临床检验标本合格率的措施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0,08(15):54-55.
1.新时期建设工程及其管理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规模庞大的建设工程的建设任务结伴而至,建设任务的迅猛增长,必然对建设工程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提高建设投资效益是建设管理部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需要解决的问题,招投标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加强招投标管理活动的质量监督至关重要,要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活动质量监督体制,就必然结合新时期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特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管理角度分析,新时期,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建设工程的主要特征可是纳为如下四个方面:
(1)开放的政策为各个阶层的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
在我国许多地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了较多的优惠条件,投资税、经营税等减免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经营成本;土地的出让和土地使用权期限的放宽,使投资者能够期望得到长期投资回报;政府转变职能,优化服务意识,精减审批手续,一是减少了投资者审批过程的投入;二是为投资者赢得了时间;三是早投产,早收益,减少了投资者的前期投资风险;四是从投资的时间价值分析,有效地降低了投资成本。高效简捷的审批办事效率,优惠的投资政策,是各个阶层投资者的良好投资机会,不论是企业、个人、甚至外商,把投资于经济持续增长的中国作为发展事业、拓展业务的良好条件,也正是因为这些条件,为我国各个地区吸引了经济建设更多的投资,注入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2)多元投资并存
改革开放政策为各类投资主体开拓了广阔的投资渠道,生产投资、建设投资、公用设施投资、贸易服务投资等几乎各个领域都渗透有国有投资主体之外的投资者,有企业、有集体、有个人、有独资、有联合投资、有引进外资,投资主体呈多元化的特征。不同投资主体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应该说的确有其各自的特征,满足和服务于各个投资主体建设工程管理活动的需要,是新时期建设工程管理的新特征。
(3)建设主体的多层次
建设主体包括建设单位(业主),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采料、设备生产或供应单位。一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形成多层次的业主;二是不同业主对建设工程建设管理的要求不同,建设活动中的建设参与主体也必然各有所异,有的如外商投资要求国际监督咨询公司、施工承包企业、勘察设计单位的介入,甚至要求进口设备和材料的使用,这些就自然形成了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多层次的建设主体;三是投资渠道广阔,投资额度大小变化较大,不同的规模,不同等级的建设工程项目,法律上规定了要有不同资质等级的建设主体承担其任务。
(4)建设工程管理的国际化
投资主体、建设主体、建设活动的国际化,必然要求建设工程管理国际化。一是有关管理法规、条例要和国际接轨,并且不仅有中文一个版本的,还应该至少有英文版本的,这也是新时期国际经济一体化为投资、建设者创造良好建设管理氛围的主要体现;二是向境外投资者、建设者宣传我国有关建设工程管理法律、法规,使他们在建设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执行有关法律、法规;三是加入WTO后,建设工程管理体制应率先向国际惯例靠拢,按国际管理体制和规定进行建设工程管理,促进我国建设工程国际化。同时,为国内建设主体熟悉国际建设管理规则,提供良好的培训场所,为实施建筑业输出兴业做出贡献。
2.招投标过程是建设工程质量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工程质量形成有其客规规定的内在规律性, 是按照建设工程实施建设的基本建设规定程序逐步递阶形成的。它是从分析确定建设工程质量需求着手,到通过各个阶段规定的必要的建设活动实现其质量特性、功能需求的满足为止,形成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全部内涵,建设工程质量按其形成的先后次序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与决策阶段,勘察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工程建设施工阶段和工程的使用与维修阶段。每个阶段按其各自规定的任务和内容,履行工程质量形成过程中的各自职责,五个阶段的任务全面完成,构成了建设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同时各个阶段的质量形成过程和各自特定的质量任务和内容之间有着其内在的、互为依据的必然联系,每一阶段建设工程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都是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必要组成部分,系统全面地实施各个阶段的质量形成的任务和内容,是实现建设工程质量整体优化的前提。招标投标管理中的质量活动和质量监督管理属于建设准备阶段质量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建设阶段质量形成过程的规划和事前控制,是保证建设工程建设主体质量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把关,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有机结合构成对建设主体质量行为准入选择的有效机制,是保证施工阶段建设工程质量的基础,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树立系统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全过程的观点和整体优化观点的有机组成。
3.招投标行为质量监督是政府建设工程质量全面、全过程监督管理的要求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全面管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均纳入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范畴,涵盖了所有建设项目的建设工程建设活动。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不管是个人投资、企业投资,或是外资、中外合资,还是国有主体投资的建设项目,一样都属于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范围。二是对全部参与建设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建筑材料、构配件、设备的生产或供应单位的建设工程质量行为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涵盖了建设工程质量形成的所有责任主体。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主体,不管是什么层次,哪一个国籍,都应接受建设工程质量的政府监督[3].
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是指政府对建设实施的所有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包括可研决策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勘察设计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工程施工建设阶段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维修阶段的质量管理,可研决策、勘察设计是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规划阶段,是决定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阶段是建设工程产品实体质量形成阶段,是决策和设计质量规划目标的实物化阶段,是实现质量目标的关键,使用维护阶段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维护和完善阶段,是实现全寿命期建设工程质量目标必不可少的阶段,施工阶段质量目标的实现影响因素多,关系复杂,但是最关键的就是质量的投入,投入的核心因素是人的质量和素质,人的群体的质量能力和水平,保证这一关键因素———人的质量的关键,就是施工准备阶段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质量监督与管理,它是事前控制施工阶段质量要素的关键环节[3],这是因为,中标单位的确定,其资质、能力和水平就已确定,质量投入的人及人的群体的要素也就基本确定,它是形成工作质量和工序质量的技术操作者和实现者,提高施工阶段建设工程产品质量,应该首先把好招标投标阶段的质量监督控制关,保证信誉好,质量体系健全,管理水平高,质量保证能力强的施工企业优先中标承揽建设工程的施工任务,进而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目标的有效实现。
4.加强招投标行为监督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1)招标投标阶段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是施工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主体招投标参加者的有关资质、质量活动的监督,保证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各主体在其资质规定的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有利于维护良好的建设市场秩序,保证建设工程质量体系的高效运作[1].
(2)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控制的PDCA循环要求,对投标单位投标活动中的质量监督审核,严格投标文件中有关质量管理方法、措施的审查,是对施工阶段质量计划控制监督的基础,是对投标单位质量保证能力的确认和审查。
(3)施工前,建设单位建设工程质量活动频繁,招标投标活动是建设单位工程质量活动的一个方面,规范建设工程建设业主的质量行为,更好地落实建设工程业主负责制,就必须加强对业主从事招标活动中的质量行为的监督,保证建设工程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4].
(4)通过对招标投资活动中的质量行为的监督,更好了解和检测各建设主体的资质、信誉、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各方在其法律规定的合法业务范围内从事建设活动,以体系健全保证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提高工序和工程质量,这是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重视“以人为本”、“事前控制”思想的具体体现[4].
(5)建设工程推行低价中标准则,必须加强招投标行为的质量监督管理[2].建设工程招标投标管理,逐步突出质量、信誉特征,尽快试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制度,按国际招投标惯例,实行低价中标的评标准则。由于以上四个特征,必然带来对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改革要求,我国十几年通用的以概预算定额为基础的标底编制方法势必受到国际工程管理的冲击,低价中标的准则正在引导招投标主体和管理体系向着符合国际惯例的规范化发展。由于我国建筑企业长期依赖概预算定额的标价编制习惯,建设主体尚未积累自主定价的标价编制体系,加之招投标行为不规范,招投标有关法律不健全,招投标主体的素质和能力的局限性,建设市场发育不完善,这些都直接影响建设工程国际一体化的发展,建筑业作为首批开放的行业,应尽快全面推行低价中标的准则,实施这一准则,带来的首要冲击,就是如何更好地保证建设工程质量问题,这是因为我国建设工程风险和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建设主体的资信管理较为混乱,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仍处于发展初期,社会建设监理服务不能完全到位,低价中标就有可能形成低劣质量。因此,实行低价中标就必然在招投标活动中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的管理与监督,牢牢把握好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信誉的准入关。真正实现招投标的目的———使建设工程优质低价高速地完成,真正起到优胜劣汰,提高建设投资效益。建设工程招投标实行低价中标的发展要求,必须在招标投标活动中更好地严把质量行为的质量能力关,是防止任何以无限度降低价格扰乱建设市场的重要措施,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因此,招投标中应更加重视质量保证体系、质量资信的监督和管理,使招投标这一市场行为真正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促进建设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庆祥。重新认识质量[J].企业管理,2000,(5):31-33.
[2] 王武杰。招标采购中质量与价格[J].企业管理,2001,(4):42-44.
现根据我镇教育水平的发展状况,与各中小学签订教育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如下:
一、 教学常规管理
1、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办学有特色。按规定开足、开全课程。
2、有完善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具体的检查考评记录和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计划。
3、重视课堂教学管理,有教师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评价的基本要求并落实好,相关材料存档。
4、 导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经常听课、评课、兼课。
5、抓单元检测过关,夯实基础,查漏补缺。
6、学校应狠抓以校为本的教研活动,大力开展说、上、评活动,人人参与,记录真实。
7、教师要不断钻研业务,开展研究,同伴互动;有教学反思、教育故事,有教研活动记录和教师发展档案。
8、“普九”档案规范、齐全。
9、深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积极申报研究课题和撰写论文,成绩显著。
10、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开展校内学科竞赛活动,措施到位,辅导得力,效果突出。
11、结合过程性评价并以统考、抽考的综合分对学校进行评价
12、有实验室工作的管理制度、实验操作和安全规则,电教和体育器材管理制度并逐一落实。
13、支持教师进修提高,有符合学校实际的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并能得到实施。
14、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师德修养,尊重学生人格,举止文明得体,密切家校联系,为人师表,讲究诚信,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15、学校有完善的控辍措施,小学没有辍学现象,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有详实的学生流动记录。
16、有切实可行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制度,培优补差计划注重实效,落实到位。
17、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和校内竞赛,初中每期至少组织三科校内竞赛,小学每期至少组织一科竞赛。
18、学校严格学籍管理,有完善的入学、转学、休学和借读制度。
19、有学生请假、销假制度,发现学生未到校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
20、重视学生的发展和综合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充实多样,每期要有两次德育评估和一次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实行多元化。
二、 教学质量管理
21、小学一、二、三、四年级我们采用人平、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来评价教学效果,一学年考试评比四次,每次把考试结果(分级按语、数、英综合计分记算)排列全镇1—8名,并把每次结果全镇校长会上通报,每四次考试所排名次相加的和除以4作为整个学年的教学效果。五、六年级除按四率综合评价计算外,还要完成分配的优秀生(每级全镇前100名)指标。各小学六年级完成指标如下:**小学20人,**5人,*庄19人,**庄11人,**11人,**10人,**13人,**11人。(按每校人数的12.7%计算)。各小学五年级完成指标如下:**小学25人,**4人,*庄18人,**庄11人,**9人,**10人,**12人,***12人。(按每校人数的16.2%计算)。小学1—6年级各学科不准有低分生(30分以下)。
在初中中招考试中升入重点高中人数不低于下列目标: *中(过扩招线)50人,*中2人,*中1人。升入**、*中、**
高中目标为:*中(过扩招线)75人,*中10 人,*中3人。升入市属其它高中目标为:*中65人,*中 20 人,*中7人。
22、各中小学在市举行的各种统考中,各学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中七年级应保持在全市前8名,*中不低于全市前25名,*中不低于全市前40名;*中八年级应保持在全市前10名,*中不低于全市前25名,*中不低于全市前40名;*中九年级应保持在全市前8名,*中不低于全市前35名,*中不低于全市前45。初中各级各科的综合分与镇排第一的分值相差不能超过50分。
各小学市统考目标如下:**小学应保持全市前10名,**小学不低于全市前35名,**小学不低于全市前35名,*庄应不低于全市前50名,**小学不低于全市前50名,*庄不低于全市前55名,**不低于全市前60名,**小学不低于全市前85名。
小学各级各科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的综合评价分值与镇排第一的学校分值相差不能超过40分。
23、各小学考核成绩计算后,与上学期名次相比酌情加减分。
24、对于在其它方面获**市以上表彰、肯定的单位,也予以表彰,如文体活动、科研论文、优质课、通讯报导、特色活动等。
三、奖惩办法
25、A 中招考试奖励:①*中每超额一个重点高中指标奖200元,*中、*中每超额一个重点高中指标奖300元。②每超额一个市直、*中、**中学(依据分数线分类)指标奖100元,每超额一个其它市属高中指标奖50元。
B 小学五、六年级考试奖励:每超一个优秀生指标奖100元。
C 在市镇举行的月考、期中、期末、抽考等各种统考中,对获得镇排学科第一的个人颁发奖励证书,并在职评中加分;每级每科第一名的教师,优先向镇、市级先进推荐;每个任课教师的成绩都将记入《教师业绩台帐》档案,作为下轮聘任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在中招考试别优秀的学科教师给予特殊奖励;对在市统考中名列前茅的学校和学科给予特别奖励。
D 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校长奖励个人300—1000元。
26、A、①对完不成重点高中指标的初中,每少一个罚100元。②每少一个市直、*中指标罚50元。③每少一个其它市属高中指标罚20元。
B、在小学1—6年级各学科统考中,每出现一个低分生罚20元;在小学五、六考试中,每少一个优秀生指标罚50元。
C、对在市统考中落后于市平均水平的学校要通报批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戒免谈话,对排在全市后五名的学校或学科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并发黄牌以示警告。
D、对连续两次考试、考核排在末位的学校校长要进行黄牌警告。 对连续两次考试、考核排在末两位的教师要进行黄牌警告。
27、对本责任书中的各种目标完成情况,每学期一考评,并把考评结果记入档案,作为对校长任期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28、对因违反政策造成师生越级上访、社会影响极坏的教师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 生产设计技术管理
1技术管理与标准化理论上,标准是技术管理的依据和尺度
实际的技术管理在于对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等名称汇成的所谓标准化清单,这也是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重点要检查的内容。但是由于标准化本身不标准、缺乏体系使技术管理无法着力。
其一,水利技术标准体系没有完全建立,其它行业的技术标准仍然大量的在水利部门采用。如机电、消防等,由于对其技术标准变化的信息有限,造成技术标准清单变更不及时,生产上继续采用作废标准的情况总是出现,标准化的权威性不权威,极不利于技术管理。建立行业标准体系,实现本行业在一定年限中相对稳定的“标准化清单”,是减少管理难度、增加管理信度的钥匙。
其二,技术标准不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当前修编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全国收集意见,其编制的总体思路仍然是从各种技术标准、规程规范中抽取条文。去年,在武汉召开的修订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明确提出的目标是让强制性条文成为水利部门的行业法规。作为法律法规的思路是“可以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而不是规程规范中的“怎么干什么”。例如,强制性条文可以这样对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规定“单位或个人可以开发江河湖海的水资源,开发水资源应该满足流域规划的要求”,而不必大量的说明进行流域规划时怎么作;又如,对技术人员设计的强制要求为“大坝设计应该进行稳定分析计算,计算方法可以采用稳定系数或者可靠度的方法”,而不必采用大量的篇幅说明怎么进行稳定系数法或可靠度计算。这也是法律法规区别于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层次。我们现行的强制性条文过多的体现“怎么干什么”的内容,使其应用实际成为“没有问题不追究,有了问题再追究”的条文,没有真正体现强制性条文就是为了避免发生问题的宗旨。
其三,技术管理需要标准化建立目录树。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全文检索系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框架,按照专业建立详细的标准化目录树,要比标准化清单生动、人性化的多,也使技术人员在使用中思路更加清晰。如建立这样的目录树:
上面仅仅是示例,工程水文也毫无疑问的有水文测验的内容,采用其中的标准就可以了。这样的目录树在全国的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中具有通用意义。
2技术管理与质量体系
目前,水利水电设计一般采用ISO-9000质量体系,其适应设计的体系文件中对技术管理的要求从设计策划、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评审、设计确认及设计更改等进行全程管理。实际上,技术管理无法对众多的项目达到这样的要求。一是设计行业正在改制,管理人员编制有限,如一般省级设计院技术科就是1~2人,甚至是兼任;二是项目本身的特点可能不需要,设计项目一般要经过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及技术与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在时间上相距较短就进行下一阶段设计时,如果再强调这样技术管理过程,增加了管理成本的同时,往往使一线生产人员产生反感心理;其三,质量体系具有可剥离的特点增加技术管理的难度,一般的设计过程都是具有设计资历的人员完成,本身具有解决技术问题能力,即使在质量体系运行多年的基础上,特别是应付市场要求时间紧迫的项目设计,技术管理成为耽误时间的一环被省略,并且一般能被上层主管认可。
所以,质量体系文件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要点应该在于规定技术管理对项目设计中的技术关键点进行过程管理,而不是针对一个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一般而言,设计过程中关键专业的成果,如水电站可研设计中水文专业的设计洪水、水位流量关系和径流成果,水能专业的正常水位、装机规模,水工专业的枢纽总布置、坝址、坝型等,这些是设计成败的关键,技术管理采取单位内部最高级别的专家评审方式,确定其成果可以保证产品的顺利完成。这就是技术管理之于生产最直接的切点,也能够及时的为生产人员找到解决问题、确定方案的办法。设计产品的业主确认是设计过程中技术管理最关键的一环,一般通过会议的形式进行。无论什么设计阶段,无论怎样的设计产品,得到业主确认是至关重要的。要取得良好的审查结果,技术管理的策划、组织过程尤其重要。相当多的项目审查在设计完成较长的时间后才进行,这样的策划过程应该包括审查前的预汇报,但质量体系文件没有这样条款,只要求记录确认活动的结果(包括设计确认的结论、存在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相当大的程度上,审查者因为被审查者的信心、口才等众多要素的体现而做出不同的评价和结论。另外,实施的质量体系对于管理本身的认识不足,设计项目的设计、校核、审查、核定、批准是直接责任人员,在技术产品上署名成为当然的要求,而技术管理人员没有署名的规定,对技术产品成败没有直接责任,一方面让技术人员淡化技术管理环节,另一方面使技术管理人员事不关己的消极对待本职工作、降低技术管理的要求。
3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技术管理是设计生产与单位内部技术把关的接口
如由技术管理实现生产人员的设计产品通过总工们的评审,并对这个过程实施记录。一般设计大纲都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计划了对专业产品提出之前进行设计评审,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但是对于有经验的设计人员,对于上阶段设计资料条件较好的项目,技术管理基本上在总报告完成出版以前进行终审时才能介入,技术管理与设计过程基本脱离,也就达不到质量体系要求对项目设计过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要求。在设计中,资料互提卡是专业设计输入的依据、输出的证明,是质量体系运行和产品质量控制的体现,但在质量考核检查或者质量体系内审、外审中对资料互提卡的内容都很少关注。质量检查是按照“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质量特性和质量评定实施细则”,查的是算稿和报告;内外审则是按照质量体系文件,审查项目计划和实际进度、项目设计过程有关表格、图纸是否按照贯标规定的格式(这也是着重技术产品成果本身的技术人员,对质量体系的认识是着重形式,造成质量体系在心态上的剥离,往往检查前大量赶工补手续)。互提卡作为设计进度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特征没有体现。所以,技术管理对设计的切入点应该是资料互提卡。对互提卡上技术成果认可能控制设计产品质量,其形成的过程即运行方式按照质量体系要求进行,使设计人员在思路认可质量体系对产品质量的保证,而不是增加额外的手续。
1 KTQ简介
KTQ由德国联邦健康保险公司、德国医学协会、德国医院协会、德国护理协会和德国医师协会联合成立[2],是德国最高标准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其实质就是以PDCA循环的理念和方式规范医疗机构各个部门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机构全面质量管理(TQM),保证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该标准包括6个目录(章)、25个子目录(节)和63条标准。核心内容包括以患者为导向、以员工为导向、安全、信息与沟通、领导力和质量管理6个目录。检查方法为现场查看、流程追踪、访谈、资料查阅和信息资料提取。
KTQ标准中质量管理的核心标准包括4个方面:质量管理体系、访谈、投诉管理和质量相关数据。当一项考核内容完整地进行了计划(P)、执行(D)、检查(C)、处理(A)4个步骤时,可得到最高评分。
1.1 质量管理体系
内容包括质量管理组织、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对质量管理组织的要求是:全面形成质量管理理念,明确医院人力和财政资源的管理责任,形成最优的管理组织架构及人'理体系,并评价其效果、效率和目标达到程度,实施改进措施;对网络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的要求是:对关键流程(临床特有的核心和辅助流程)进行规划、界定和设计,使用衡量标准进行流程优化的计划(如指标),对流程的管理和职责进行跨部门的组织规划,在执行中发展连续的流程结构并进行员工整合,使用衡量标准或访谈对流程进行评估和检查,实施改进措施。
1.2 访谈
包括与患者、与外部机构、与员工之间的访谈。注意告知患者访谈结果,对内部员工、外部服务相关者及调查者保证访谈透明度,并进行充分的内外部沟通,将结果应用到质量管理的目标设定和改进中,评价访谈响应比例,实施改进措施。
1.3 投诉管理
对接到的请求和投诉进行结构化的管理(如流程、时间安排),针对不同类型的投诉者制订不同的联系策略,结构化投诉管理的工具(如问卷审核、意见箱、网络工具),评价投诉数量及因投诉导致的改进措施数量,基于检查结果进行改进。
1.4质量相关数据
加强对其概念的认知,使用已存在的常规数据和部门的质量目标,注意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透明度,为进程的改进及结果质量进行编制和使用,将最佳服务数据用于质量管理及内部改进。
2 实施方法
2.1 调整手术室质量管理组织
根据KTg标准,手术室完善了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即总护士长一护士长一质量管理组成员。成立了1个教学管理组和5个质量督导小组,即安全管理、感染控制、行为规范、优质护理服务、文件书写组。小组成员由具备8年以上手术室工作经验、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有一定能力和意愿的N3级及以上资历的护士组成,同时修订了专项质量标准及实施细则、督导人员的岗位职责、相应培训和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标准。每个月召开质量总结会,对存在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确定下一轮督导、追踪的重点内容。
2.2 建立请求和投诉小组
根据KTq要求,科室成立请求和投诉处理小组,确定组织架构,明确工作宗旨、职责、培训与考核指标。自设、修订手术患者、手术患者家属、手术医生及员工满意度调查表,定期调查、分析、反馈,以不断改进。制订护士投诉流程和投诉事件的规范表格,并将整个事件处理过程和结果存档。建立护士意愿本(含专业培训、专科轮转、排班和休假),护士根据自己的需求,表达意愿,护士长在排班时尽可能满足其需求,并对护士意愿满足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
2.3 实施岗位管理,改进培训模式
KTQ非常重视员工的资质和在职教育、员工应该得到的行遇(如培训'晋级等机会、与关怀等。我们根据KTQ要求.结合我国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我院手术分级制度,对手术室护士岗位进行梳理,进行岗位管理。
2.3.1制订岗位竞聘流程
具体流程如下:制订并公示岗位描述(资质、职责、培训、考核与绩效报名—理论考试—述职—综合评分公示—岗位确认。再次修订手术室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内容、考核标准,对N1、N2级护士制订了规范化培训手册,制订护士准入、专科轮转、晋级综合评估表,促进护士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护士提供专业方向。
2.3.2 制订手术室标准化作业指南
指南涵盖6部分内容:常用电话、职业防护知识、常用应急预案、常规工作流程、常用设备操作流程、专科医生喜好卡及专科手术配合常规。按不同手术专科装订,固定置于相应专科手术间,旨在引导护士统一标准、高效、高质量工作。同时,在工作场所张贴图解式的各种职业防护方法与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以及双层手套的使用方法及作用;批量购进防护用品(如铅衣、铅裙、铅围脖、眼罩、防护衣、防护口罩等),预防职业伤害,体现人文关怀。
2.4 优化流程
2.4.1 手术用物准备、供应流程的优化
传统工作流程中,由巡回护士负责各自手术间用物的准备,但存在下述问题:因需要保证自己负责的手术间用物充足,很难从全局考虑,可能使器械、敷料、特殊用物供应不均衡;手术中如需要添加额外物品,护士不得不离开手术间,对于能力不足者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因此,我们成立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制订并不断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手术用物供应团队由1名主管护师担任组长,组员为助理护士。该团队根据手术安排,负责全面协调、安排和派送所有器械、敷料、特殊耗材、术中血液,巡回护士可以专心负责手术配合、患者安全管理和相关协调工作(如连台手术时间、患者准备、病历资料等
2.4.2 连台手术工作流程的优化
原先连台手术工作流程为:巡回护士通知工作人员接连台手术患者进手术间—麻醉、手术—术毕送至麻醉复苏室—接下一台手术患者—患者清醒后回病房。为了加快手术周转,我们设置了手术患者术前等待间、麻醉诱导间,制订并不断完善等待间护士及麻醉诱导间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工作细则、工作流程、培训与考核标准。根据手术患者术前常问问题,制作并不断修订健康教育手册和MP3宣教音频,供患者在术前等待间和麻醉诱导间使用。优化后的流程为:上一台手术结束前,等待间负责护士安排接下一台手术患者—等待间等待—麻醉诱导间麻醉—手术间手术—麻醉复苏室—清醒后回病房。
2.4.3 手术调度和分流调控流程的优化
实施无障碍手术安排管理,平诊手术实行24h满负荷弹性工作制,合理安排急诊手术,做到手术间不停手术。手术安排的合理性是由对手术时间的预测来决定的,预测准确程度高,将使各手术间在正常工作时间内紧张运转,既无闲置造成的低效,又无过多手术超时导致的人员加班。因此,将传统的护士长独立调配方式改为由经验丰富的等待间护士与护士长、巡回护士高效沟通下的调度与调配,由等待间护士统一调度协调接送手术患者,避免了因多路径管理和沟通不足而引起的延迟,提高了手术室的手术通过效率。同时修订平诊手术、急诊手术安排及工作流程,统一调度原则:优先急诊,其次本专科,手术时间长的手术优先接台,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4.4 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管理流程的优化
引入条码信息技术[3],优化复用性手术器械、外来手术器械和高值耗材的管理流程,全面实施全程、透明、安全、无缝隙的追溯管理。花费1年半的时间,与医院信息科、计算机中心、软件公司人员、器材科、手术室专科组长沟通,完成各类、各包器械实物图片制作和追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并将自动预警机制、图片和手术用物清点核对流程融入软件系统,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将器材科库房迁移至手术室旁,库房管理人员负责高值耗材的储备、使用与追溯。
2.4.5手术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的优化
建立患者术后送回病房流程,以图片形式张贴在墙上,细化送回前的病情评估内容和与病房沟通的内容,强调麻醉苏醒室人员或手术室护士与病房护士沟通的重要性,提醒病房护士做好迎接术后患者的准备,以保障患者安全。
2.5 手术室运行数据监测和关键指标评价
根据KTq要求,通过品管圈的实施,确立手术室运行质量监测关键指标,包括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连台间隔时间等。在此基础上,设置简易的日统计表,每月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并上报手术相关的职能部门。同时,每月对关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患者、医生、护理人员自身三方面进行立体化的满意度调查并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管理模式和流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3 效果
通过对KTQ标准的学习、理解与实施,手术室管理质量明显提高。例如,通过等待间工作人员提前查对,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补救,减少了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手术开始延迟发生率,连台手术患者间隔时间明显缩短,从原来的50.36min降至29.09min;通过流程优化和投诉管理,员工满意度由83.2%提高至91.4%,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4.7%提高至98.9%,手术医生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由92.1%上升至95.9%,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由66%提升至78%。急诊手术率、手术取消率、压疮发生率、非正常二次手术率因受较多客观因素的影响,统计数据难以比较。在实际检查中,KTq专家并不一味要求所有数据通过控制后达到理想的上升或下降,而是特别关注原因分析或改进的措施是否正确。
4 讨论
4.1 手术室参与KTQ认证评审的意义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质量管理的外部监督和评价,是以外国家医疗机构认证系统、等级医院评审和第三方评价系统及国际标准引入等方式的发展和改革。医院评审的持续性充分反映了国家对全民健康的重视,对人民的关怀,同时通过对评审标准的不断修订,使其越来越具有可操作性,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手术室是医院资源最密集的关键部门,其涉及科室众多、人员复杂、工作随机性强、收入和支出巨大,使手术室的科学化管理尤为重要。KTQ着重强调医院内部管理的科学性、标准化、规范化。突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应用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PDCA循环[5],并将其作为质量管理运行的基本框架;强调患者的安全与质量的持续改进,主要评审形式相似,同时重视信息化建设对医院各部门管理的促进作用。这些均是适应国际化发展潮流的,也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有利于手术室的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
4.2 KTQ评审标准对手术室质量管理的作用
KTQ标准的设置强调医疗机构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的流程设计和完善[6],允许医疗机构根据各自特点围绕评价要素指标,按照基本框架开展工作,但在现场查看时,特别关注符合国际专业学术协会组织指南和标准的临床实际工作规范,如针对关注对象的特点,建立专门的标准操作程序[7],内容不仅包括操作流程、管理制度、维护保养措施,还包括常见故障排除与应急预案。
KTQ关注质量改进的持续性。我们以KTq标准为依据,以PDCA循环法为框架,对质量管理环节和影响手术室高效运转的关键因素进行梳理,调整人员结构、制订和完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应培训计划与质量、考核标准。通过流程优化,减少了手术用物的储备量,加快了手术用物的周转频率;大大减少或消除了巡回护士不在岗问题,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手术室运行质量。通过立体化的需求与投诉管理机制,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反馈通道,有效地解决患者的不满意或不舒适,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搜集麻醉医生和手术医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提高其满意度。鼓励基层员工积极反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各小组长和护士长也主动发现问题,集中讨论后寻找对策,及时优化制度和流程。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减少了连台间隔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减少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编制;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16-0145-03
0 引言
果子沟大桥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果子沟内,是国道G045线新疆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新建的一座双塔双索面钢桁梁斜拉桥。是我国交通部门建设的第一座大跨径钢桁梁公路桥。为有效控制果子沟大桥钢桁梁的制造质量,项目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钢桁梁制造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支持与指导下,编制了一套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将其用于对钢桁梁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编制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背景条件
1.1 果子沟大桥及其钢桁梁简介
果子沟大桥全长700m,为(170+360+170)m双塔双索面斜拉桥,斜拉索扇形布置,梁上索距12m,塔上索距2.1m。两座主塔为阶梯形钢筋混凝土结构,1号主塔全高209.5m、2号主塔全高215.5m。桥面全宽26.93m,横断面设计:1.465m(拉索防护区)+0.5m(防撞栏)+2.5m(硬路肩)+2×3.75m(行车道)+0.5m(路缘带)+2.0m(中央分隔带)+0.5m(路缘带)+2×3.75m(行车道)+2.5m(硬路肩)+0.5m(防撞栏)+1.465m(拉索防护区)。果子沟大桥于2007年4月动工建设,现在下部结构施工和钢桁梁制造已经完成,钢桁梁防护涂装即将完工,目前正在进行钢桁梁安装、斜拉索挂设等最后工序的施工。
果子沟大桥钢桁梁由主桁、纵横梁、上下平纵联和横向联结系组成。主桁架为“N”型桁架。两片主桁,左右各一片,中心间距26m,桁高6m,节间长度6m,采用焊接整体节点结构形式。主桁架上下弦杆采用箱形截面,杆件内宽780mm,截面尺寸均为930×780mm;斜杆和竖杆均采用“H”形截面,杆件外宽780mm,高460~620mm。主桁最大板厚40mm,最大吊重17t。
纵横梁的设计为:横梁采用变高“工”形截面,纵梁采用“工”形截面。横梁间距(纵梁的跨度)同主桁大节点间长度,为12m。纵梁与横梁上翼缘同高,纵梁在与横梁交汇处中断。纵梁上翼缘通过横梁的“鱼形板”连接,纵梁的腹板和翼缘板在与横梁交汇处切口让横梁翼缘板通过。
上下平纵联采用双交叉形,杆件采用焊接“工”形截面。
横向联结系采用“M”形,沿纵桥向每隔12m的大节点处设置。
1.2 编制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简要经过
果子沟大桥钢桁梁结构的特点是:主桁节点杆件大,连结关系复杂,各种焊接接头类型多,且熔透焊缝较多,焊接量大。斜拉索梁端锚固在上弦整体节点内,锚固细节构造复杂。主桁中整体节点与腹杆的连接,均采取插入式栓接型式,制造精度要求高。
为有效控制钢桁梁制造质量,2008年3月,在钢桁梁制造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钢桁梁制造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多方寻找,希望能找到一套有关钢结构制造质量管理的工程监理与施工用表的样表,结果都没有成功。2008年4月,果子沟大桥参建单位的有关技术人员在建设单位支持下,共同编制了一套有关果子沟大桥钢桁梁制造、防护和安装质量管理用表的样表。2008年5月至6月在新疆交通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的指导下,编制者们对这套样表进行了3三次修改和补充,使之逐步完善。
钢桁梁制造、防护与安装质量管理用表的样表包括三类表格:第一类,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第二类,钢桁梁防护质量管理用表;第三类,钢桁梁安装质量管理用表。由于果子沟大桥钢桁梁防护涂装工程还未完工,钢桁梁安装工程正在施工,所以本文仅仅讨论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编制与应用问题。
2 编制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依据与方法
为了达到既能有效控制钢桁梁制造质量,又能根据表格记录的内容进行质量评定的目的,编制样表时主要以下列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作为依据: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3)《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 10121―98);
4)《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TB 1558―84);
5)《桥梁用结构钢》(GB/T 714―2000);
6)《热轧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B/T 709―2006);
7)《碳钢焊条》(GB/T 5117―1995);
8)《低合金钢焊条》(GB/T 5118―1995);
9)《熔化钢用钢丝》(GB/T 14957―1994);
10)《气体保护焊用焊丝》(GB/T 14958―1994);
11)《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 8110―1995);
12)《埋弧焊用碳钢焊丝和焊剂》(GB/T 5293―1999);
13)《低合金钢埋弧焊用焊剂》(GB/T 12470―1990);
14)《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GB/T 11345―1989);
15)《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等级》(GB/T 3323―1987)。
编制样表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两条:第一,样表的格式参照新疆交通厅公路工程质量监督站编制的《公路与桥梁施工技术资料》中的试表、施检表等表格的格式,在形式上与质监站编制的表格相一致;第二,样表的内容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编制,以便使用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可以找到依据进行判断,并能满足进行质量评定的需要。
3 钢桁梁制造质量管理用表的样表及其应用
钢桁梁制造过程是从材料采购开始直至在厂内试拼装完成并检验合格的全过程。对钢桁梁制造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主要工作有3项:第一,材质检验,重点检验钢材和焊材;第二,工序质量控制与检验,重点控制焊接质量;第三,中间产品质量检验,包括对零件、杆件、试拼组成的钢桁梁节段的质量抽检。
3.1 材料质量检验表的编制与应用
1)钢材质量检验表。包括《钢板尺寸和外形检测记录表》;《钢板尺寸和外形检测结果报告单》;《钢材化学成分(熔炼分析)检查结果报告单》;《钢材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检查结果报告单》。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U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2015603
1引言
桥梁工程的施工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疏忽,这些疏忽都可能导致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并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已有文献针对桥梁施工安全管理采用指标研究分析方面的成果较少,所以笔者根据工作经验,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其定量化的表现出来,对结果进行了定性化的分析,希望能够对企业在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方面提供帮助。
2研究方法的选择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1],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本文结合桥梁施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进行分析。
3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建立
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分析是整个桥梁施工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影响最大的方面。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为一级评价指标)是一个整体,其中分析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将会直接影响最后分析的结果。笔者作为天津市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第三标段的一位安全负责人员,在实际情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影响
(1)人员因素。现场施工人员过多而且混杂,每个人的文化程度、技术素质和安全意识等都有不同,所以存在安全隐患最多的也是这些施工人员。同时,施工方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等也都对保障施工安全起着重图1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
要的作用。
(2)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管理机构的职责,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工人的安全教育以及培训,还有对安全方面的投入。
(3)现场因素。整个安全管理体系中现场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对于桥梁施工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现场的安全防护和安全标识牌也都是必不可少的。
4层次分析法综合分析模型
在构建过程中,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以指标定量化为基本准则和目标,在分析过程中没有定性指标直接参与分析过程,而是通过特定的处理方法将定性指标转化为定量指标,使其不影响分析过程以及分析结果[2]。
4.1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本文采用1~9标度两两比较法(表1)。通过比较判断,建立判断矩阵,之后对该矩阵进行计算,得出最终备选方案中的因素权重序列。
根据以上建立的桥梁施工安全指标体系,进行两两比较得到一级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矩阵如下。
由此可得其它矩阵:
4.2计算权重向量及一致性检验
计算指标权重我们要计算层次单顺序,即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联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常用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的方根法的计算步骤[3]:
所得Wi(i=1,2,n)即为A的特征向量的近似值。在得到Wi后,需要对判断矩阵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检验,根据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可以采用λmax与n之差检验一致性[3]。
(3) 求解λmax:
当判断完全一致时,应有λmax=n。定义一致性检验指标:
当一致时,CI=0;不一致时,一般有λmax>0,因此,CI>0。一般情况下,随着n的增加判断误差就不增加,因此判断一致性时应当考虑n的影响,使用随机性一致性比值[3]:
CR=CIRI。
式中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可见表2,由此可得,Wci(0)=(0.159 30.588 90.251 9)T。
当满足CR
4.3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Wci(k)
第2级目标上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排序向量为W(k)=P(k)W(k-1),根据合成权重,通过条形图的方式对最底层中各评价指标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大小进行统计并表示出来[2],W(k)=(0.007 7,0.072 4,0.018 9,0.047,0.013 2,0.207 7,0.030 5,0.151 9,0.097 3,0.027 7,0.073 8,0.093,0.007 2,5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得出的数据可知管理因素所占权重为0.588 9,其次是现场因素为0.251 9,最后是人员因素为0.159 3。下面对这3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5.1人员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人员因素中占权重最大的就是工人安全意识,这点毋庸置疑是的。如果一个工人压根就没把安全装在心中,没有安全意识,只顾着手里的活,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事故。比如天气太热,就会有工人摘下安全帽,或者穿着短裤进入到施工现场施工,这都是工人没有安全意识的表现,他们殊不知事故就是在一瞬间发生的,在施工现场任何时候都不能疏忽。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持证上岗,每种岗位有各自不同的“危险危害性”,无证上岗的工人缺乏对岗位的危险危害因素认识,发生事故的几率会增大。比如电工这个工种,对业务水平要求是最高的,容不得一点错误,倘若有一次接线没有按照规范来做,就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失。技术素质、各层人员协调程度和文化程度也都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如果发生事故不仅会给公司带来大量的损失,更会对事故者的家庭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只有各方人员同时努力,不出现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才能够更好的给施工人员安全的保障。
5.2管理因素分析
据以上得出的数据可知管理因素在整个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就是要设置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完整的安全规章制度。现在我国已经落实了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安全一票否决制等,这无疑不显露出国家现在正指导着公司企业朝着安全方向前进,一个公司企业的好坏不再由效益好坏进行评判,而是由安全来重新定义。其次对现场施工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三级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另外,公司企业也只有通过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进行技术交底的方式才能把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交代清楚,培养工人的安全意识。同时企业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也在安全管理中产生极大的影响,领导如果不重视安全生产,那么他手下的员工就更没有可能会重视安全,甚至会忽视安全,只做表面的功夫,根本没有把安全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去,所以,领导在安全管理中扮演着极大影响者的角色。定期的安全检查也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另外,危险源辨识也能够帮助工人在现场及时的分辨危险源,采取一系列防护措施来消除事故。
5.3现场因素分析
首先,现场安全防护是很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为现场安全防护能够把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全部都反映出来。另外对临时用电的防护,是否采用了三级控制配电系统和两级漏电保护系统的TNS系统,还有安全防护栏杆的搭设是否规范,施工人员在高空作业时是否佩戴了安全带等,这些事项在桥梁施工现场都是重大安全隐患。其次,现场的安全标识牌是一定要有的,平时工人在做安全培训的时候就要告诉他们各种标识牌都是什么意思,企业管理现场则可以通过标识牌来提醒工人此处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处理的方案也很能够反映出一个企业对待安全的态度,企业一定要有相应的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这能够最快的对突发事件做出反映来减少企业的损失。另外在夜间施工的时候现场的照明情况也十分重要,夜间施工照明一定要充足,不能留死角以防由于夜间视线不好而发生事故。同时因为桥梁施工的施工现场比较长,经常达到了十多公里,所以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情况也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施工前一定要对当地的情况做一定的了解。
6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管理因素是在整个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中最需要重视的方面。但是归根到底,一个企业安全工作做的是否到位都是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事故来确定的,即在施工过程中是否有人员伤亡。管理和现场因素都是为人员因素服务的,即企业做的安全管理工作,现场做的安全管理工作都是为了防止人员发生安全事故,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本文不仅仅是为了分析权重的大小,更主要的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来给桥梁施工安全管理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自己的安全管理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收入和在同行中的知名度。
本文是作者根据在天津市外环线第三标段的实地工作,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指标体系并且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将指标体系进行定性和定量化,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借鉴性。
同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指标的选择各指标权重的赋予等仍存在主观影响,还需要在工程实践中进一步调整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导桥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崔冬初,朱晓霞,宋之杰.基于AHP的河北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选择[J].企业经济,2014(5):97~100.
【关键词】三大体系;企业标准体系;关系;异同点
一、引言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企业制度改革,首先需要开展标准化建设,健全企业标准体系、建立技术先进、协调配套、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对于现代企业来说,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即三大体系)认证,不仅是企业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同时也是提升产品质量、完善企业管理、预防污染、促进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从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出发点来看,二者有着一致性。所以,在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中,全面认识其与三大体系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二、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异同点分析
(一)二者的共同点
第一,科学性相同。广大企业对三大体系的标准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广泛应用,正视二者科学性的具体体现。三大体系、标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都是在有效汲取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思想方法的基础上,融技术科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自然学等于一体的理论与方法。二者在管理原理上具有相似性,都是通过实施标准体系,以构建有效、完整的管理体系。
第二,方法和运行模式相同。标准化体系的运行模式,是一个从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到合格评定、分析改进,再到标准修订的动态过程,其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实现企业标准化。为实现企业标准化这一目标,在企业标准体系中应用了先进的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再策划”的循环管理模式。三大体系的管理方法、运行模式也同样运用了PDCA管理模式,以不断改进管理体系。
第三,最终目的相同。构建、实施三大体系的目的是提升企业对产品质量、生产环境、职业健康风险的管理能力。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的目的是维持管理系统中产供销、人财物的最佳秩序,从而使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从表面上看,二者有着不同的建立目的,但是究其本质,不难发现三大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建立,都是为了使企业在内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及职业健康风险管理方面获得良好的秩序,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所以二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二)二者的不同点
第一,含义不同。企业标准体系包含的是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而三大体系包含的是组织结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第二,标准依据不同。企业标准体系主要依据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上层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而构建三大体系的标准依据则分别采用了管理型的国际标准,或参考了管理型的国际上的先进标准和技术文件。第三,适用对象不同。企业标准体系适用的对象是企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适用的对象是产品的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对象有社会员工、社区居民、顾客、股东、国际社会、相关团体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用对象包括组织内的员工、合同方人员及其他人员。所以,三大体系的适用对象既包括了企业内部又包括了企业外部。
三、三大体系与企业标准体系的关系探析
(一)标准体系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
在《企业标准体系要求》(简称《要求》)中,明确指出了:企业标准体系应当是其他管理体系(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环境管理、财务管理、职业健康风险管理等)的重要基础。标准体系的建立,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满足相关管理体系要求的前提下,促成企业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自我完善的、协调配合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系。
(二)三大体系与技术标准体系的关系
在《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技术标准体系的技术标准主要与质量相关,其包含了安全、能源、环境、职业健康等技术标准。同时,在GB/T1549-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中,也规定了:与质量相关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关于技术性的相关要求;与环境、安全、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的技术标准,应当符合《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技术性要求。由此可见,质量体系的构建必须的建立在技术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的,在技术标准体系中,涵盖了三大体系所有的技术要素,三大体系可以视为对技术标准体系的补充,而技术标准反过来又是三大体系的技术文件。
(三)三大体系与管理标准体系的关系
管理标准体系,是标准体系的管理标准,其是实施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保证。在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中,其层次结构由第1层管理基础标准、第2层管理标准(包括设计、经营、开发,生产、采购、质量管理、基础设施、测量、包装、搬运、贮存、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等)所构成。在这些管理标准中,即宝库了质量体系的要素的全部,也包括了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要素。
(四)三大体系与工作标准体系的关系
工作标准体系,是按企业标准体系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有机整体。工作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实施管理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保障。工作标准是企业职工工作质量的基本依据,也是三大体系的运行基础,其可作为三大体系的支撑性标准文件。通过完善工作标准体系,对员工行为加以规范,对岗位操作程序加以优化,以提升工作质量,保障三大体系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陈志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整合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02:112-114.
[2]王丽君.试论企业标准体系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关系[J].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09,03:14-18.
[3]罗成书.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融合[J].中国水泥,2013,08: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