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业推荐表自我评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专业 应聘 准备
中图分类号: 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分配制度改革,市场机制在学生资源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自主择业。要想实现成功就业,必须做好就业应聘的各项准备工作。以往的就业指导课没有根据专业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显得笼统、不具体、面面俱到,使学生抓不住重点、没有方向,不知道应聘时到底应该做哪些准备,往往形成什么都需要准备,使学生造成一种错误心理就是什么都不用准备。很多用人单位到校进行招聘面试时,发现学生不能达到他们需求的标准。就业形势不好,形成了一系列问题,出口不畅则入口不旺,招生工作也受到影响,限制了专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关注就业努力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尽快把握就业应聘的方向,实现成功就业,已成为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经过多年就业招聘现场观摩,不断实践探索得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聘应该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
一、材料准备
求职伊始,首先要精心准备求职材料。求职材料一般包括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自荐书、个人简历和自荐夹。准备好一份求职材料,目的是给用人单位描绘一幅立体自画像,以“推销自我”,让用人单位了解自己并对自己感兴趣,用人单位出于节约人力、财力和时间的考虑,一般是 根据求职的材料进行比较筛选,然后再通知是否面试。能否有机会参加面试,求职材料就显得像“通行证”或“敲门砖”一样至关重要,必须精心准备。
1、学生自荐书的设计与内容。根据多年的应聘工作实践,对毕业生就业推荐表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把学校推荐表和学生自荐书合为一体,既节省了资源又方便了招聘单位的审阅。内容包括:学生的自然情况、奖惩情况、本人分配志向、主要科目成绩、在校表现情况鉴定和自荐书。
2、自荐夹的设计。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很多专业能力不能现场展示,又想展现给招聘者观赏。如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环创作品、书法作品、舞蹈演出、获奖证书、专业证书等通过照片等方式,集中在一个本子里。集中展示了学生在校的参加活动及各方面表现,方便招聘者对学生有一个多方面了解。
二、专业技能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必须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基本功,包括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儿童文学创编、舞蹈、钢琴、声乐、简笔画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用人单位感兴趣的“求职名片”,也是幼儿教师的“立身之本”。我校每学期的期末都由教务科组织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基本功考核。 以下是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考核项目及训练要求,提供给大家作为参考。
1、自我介绍。要求:语音标准,表达流畅,不能有背诵的痕迹;内容能突出自己的特点,新颖,不雷同;表情自然,面带微笑;肢体语言运用自然、得体;时间两分钟左右。
2、儿童故事。要求:故事内容积极健康,富有童趣;语言标准规范,语调抑扬顿挫,语速与幼儿心理节奏相适应;情节完整,声情并茂,对故事中角色模仿有层次、有区别;结合故事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进幼儿思维和语言发展;肢体语言运用恰当,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在忠实原作品的基础上,适当的再创造,使故事有新意。
3、歌曲演唱。选择歌曲时不要选择较简单的儿童歌曲,可选择民歌,美声唱法或是通俗唱法,特别是通俗歌曲不能选择节奏过快的或摇滚歌曲等。要求:旋律音高准确,咬字清晰,音色明亮、圆润,对歌曲有理解,动作表现大方到位,与歌曲内容贴切,表现力强。
4、舞蹈。民族舞蹈是展现你舞蹈素养非常好的方式。在民族舞选择上应该注意音乐的前奏不要太长;选择的舞蹈是大家喜闻乐见少数民族舞蹈。要求:能很好的体现民族舞的风格特点;较好的表现力,动作流畅、优美;动作与音乐节奏把握准确;动作熟练,有表情。
5、钢琴演奏。包括钢琴大曲、儿歌弹唱。钢琴大曲要求:指法正确,乐曲演奏完整、正确,富有表现力;儿歌弹唱。要求:弹奏正确、流畅,演唱节奏、音准正确,咬字清晰,能背唱歌曲,弹唱配合默契并富有表现力。
三、心理准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年龄大多在18岁左右,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心理还不够成熟。心理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能力、工作效果,所以如何做好学生就业前的心理调适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的分析及提升,使学生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素,积极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 树立正确的求职心理,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目的。
1、模拟应聘。模拟应聘是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最有效的方法。为了使学生更了解就业应聘的场景,我校通过开展班级内部和年级及全校的模拟应聘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心理准备和心理素质提升。通过模拟应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讲座。通过邀请幼儿专家和往届优秀毕业生到校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讲座,对在校生进行上岗前的教育。通过专家的讲座,使学生能科学的认识自我。了解目前幼儿市场的需求,面对新环境新形势,有必要树立新型的择业观,以适应现今的就业形势及市场。学会剖析自身,了解自己,进行合理的自我评价,才能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同时避免择业误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仪表准备
应聘过程中,个人礼仪素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是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待人接物应具有的基本行为和仪态规范。
1、注意仪表。仪表指的是人的外表,它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仪表仪容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精神风貌、审美情趣和性格特征。一般讲,面试时的男生要穿西装,忌穿运动服、牛仔服等过于休闲的服装,女生忌穿过于时髦、以体现女性端庄、文雅、自爱的形象。
2、注意仪态。应聘时要表情自然,与人说话时语气亲切,言辞得体,态度落落大方,应注意站、走、坐的姿势,能够较正确地使用体态语言。
3、注意语言。面试应使用礼貌语言,回答问题时发音要正确、清晰易懂,说话的速度不宜过快。
4、时间观念要强。提前5-10分钟达到面试地点候场, 如果面试室的门是关着的,一定要敲门,力度适中地敲两声为宜,待对方允许后, 方可进入。轻轻把门关上,离开房间时, 要轻轻地关门。
总之,学前教育应聘准备工作具体化、规范化、目标化,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当中能把握方向,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培养目标上也有一个可以量化标尺。为学生成功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 荣.大学毕业生在应聘求职过程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王新峰,基础文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5.3
资环学院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为了保证人才的充分利用,切实发挥人才的作用,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我院根据学校安排,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做好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现将XX届就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院领导重视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毕业生就业率也被作为考核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学院领导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学院相关鼓励措施尚未出台,导致参与学生就业的教师相对较少。
二、多次举办就业讲座,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就业动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重点是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从新生入学起就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将三年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实行目标管理,使新生入学后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放在二年级,重点是准确定位。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高职升学的目标;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强调加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基本上能找准定位。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三年级上学期,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位。动员会内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介绍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联系方式。分析当年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既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以避免求职理想与现实出现的较大的反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失去所有机会。特别指出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一次择业定终生的误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的、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更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在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做到不再将目光仅仅放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此外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对学生如何抓住机会、参加面试以及如何签约一一作了具体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和抓学风建设的过程,通过对毕业生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XX年11月至12月份,学院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师所做的讲座,从求职技巧,求职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领导结合专业、企业情况跟学生谈就业,学院还举办模拟招聘会,不仅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同时还教育学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三、班主任积极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择优推荐工作,班主任定期到本班调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楚是否每位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意向单位。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实际困难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学院专门为毕业生建立了资源库,将有需要学院再推荐意向的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只要有信息,有合适的需求就通知他们,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鼓励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继续深造,有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途径。
XX年1月份由班主任组织毕业生认真填写推荐表,同时组织毕业生上传求职信息到高校就业网,以便于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4月8号左右组织毕业生参加我校举办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联系,推荐毕业生;3—7月份邀请多家单位(如云南斯泰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九河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到学院招聘毕业生,院团委及班主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以及推荐工作,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满意。共3页,当前第1页1
四、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和领域却出现人才匮乏。应该说: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的压力,逐年加重,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理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就业政策,制定符合我院专业特色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网络机制:
(1)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基本情况,向毕业生就业信息。
??(2)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需求网络,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合作。
??(3)人才网络: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如:学校成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统一管理,把毕业生推向社会,为其创造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根据历年经验,采取
了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班主任能掌握每个毕业生的求职动态、意向和签约结果,及时统计学生的意向和签约情况,以便向用人单位推荐时有的放矢。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他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力求学生保持清醒头脑。
在学习中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次组织学生座谈英语学习心得,各班主任开班会也不厌其烦的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优势,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上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同时,我院近年重视毕业生取证教育工作,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开始实现从凭各种证书求职,向靠岗位证上岗的转变。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如到边远地区支边、执教,响应为西部服务的号召;努力创造条件,使部分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我校XX年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 中,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人,考取公务员4人,签定正式就业协议20人,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30人,就业率达到7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
五、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我院毕业生有一部分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第二次就业分配;还有部分毕业生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就业情况关系到我院就业率。学院通过团委、在校研究生、班主任与毕业生网上或电话联系,在毕业生中做调查,及时反馈毕业生对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建议以学校牵头编写毕业生文件汇编及就业指导手册,将有关国家就业文件和政策编辑成册,使毕业生人手一册,做到人人知政策,用来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就业。
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开设必要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使同学们了解基本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考取各种必要的资质证书,积极地接触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奖证偏少。
2.我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3.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
4.个别同学签约不慎重,还有悔约现象。
5.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6.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围绕着“巩固就业率,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以上是我院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我们会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本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力争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共3页,当前第2页2
???? 资源与环境学院
XX年9月19日
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建于XX年5月,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四年来学院教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特点是高学历人数多,科研力量相对雄厚,班主任主要是由年轻老师担任,发展至今已有三个硕士点,研究生人数为84人,三个本科专业12个班级,近630名本科生。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经研究,我院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制定就业工作计划方案。
一、07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院XX年年本科毕业生共有154人,其中环境科学96人,农业资源58人,研究生23人。
二、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学院在9月份成立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组长:段红平
副组长:杨志新 高召华
成员:王吉秀 董艳 秦丽
三、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1.继续举办就业讲座,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加强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4.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5.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的协助学生就业积极性。
6.研究指派专人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建议:在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上,若确实需要车辆,可适当考虑予以安排。
资源与环境学院
XX年9月19日
论文摘要:“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日益重要。根据就业形势的需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转变观念、构建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以及扩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时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人,大学的招生和就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方式正在为广大人民所接收。近年来高校快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使学生及家长都非常关心就业。如何帮助大学生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就业已成为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蓬勃发展,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越来越重要。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呈现出认识趋于一致,机构比较健全;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已全面展开。如近几年各校纷纷开设就业指导讲座、组织洽谈会、积极推荐毕业生、提供需求信息等等,但总体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比较薄弱,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1.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但这些机构很难代替就业指导的职能,事实上目前高校毕业生工作机构由于忙于应付大量的与就业有关的事务性工作,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而且由于缺乏长期系统的业务培训,就业指导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无论是在占有信息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方面均难以达到就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即其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有所欠缺,还未将就业指导作为一门课程正式列人教学计划,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有的甚至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教育功能,以及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没有发挥就业指导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
2.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发挥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展开的,就业指导的内容也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诊释。对于如何结合本专业的实际,从专业特点出发加强实践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加强礼仪学习、学生气质类型的分析,让毕业生明白自己所适合的工作类型及方向等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缺乏,几乎不含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所以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全局考虑和总体安排,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内容狭窄,在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在职业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较少,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
3.就业指导的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大会“灌输”或集中上大课的形式进行,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和“就业形势报告会”,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同时由于缺乏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趋势的了解,加之高校就业部门尚未完全实现从“等米下锅”到“找米下锅”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转变,因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
4.大学生择业定位不准确。毕业生缺乏对社会职业状况、人才市场动态、个人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了解。当大学生离开学校去求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才发现自己尚未作好就业准备,对职业性质的认识、职业技能的要求、从求学到工作的角色转变、自身心理素质以及对社会的了解等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方知在校期间忽视了对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悔之已晚。于是,为了求职,有的学生无心搞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四处出击;有的推荐表、求职信遍地撒网;有的在选择什么样职业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反复签约;有的择业目标不明确,人云亦云,求职中处于焦虑、失落、困惑之中……从而导致了择业过程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从众性。在择业时,过分看重报酬、地域和行业,过分注重职业能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忽视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置国家需要和社会利益而不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很多岗位又没人愿意去的被动局面,不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不利于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巫待加强和改善。
二、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目前高校工作中面临的一项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发达国家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以职业发展导向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其特征是:就业指导与学生的职业发展愿望相结合,与学校的教学过程相结合,与市场的要求相结合。针一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借鉴国外就业指导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和研究,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
1.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真正把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首先要对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应有足够的认识。作为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除了具有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职业,并进而实现“充分就业”的功能之外,还应具有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等作用。其次,就业指导工作应具有完整性。毕业生就业后,就业指导工作并没有完全终结,还需要对其进行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在角色转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用以指导在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正确定位,成功就业。同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教育过程的长效性和对象的全员性等特点,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贯穿于学生从人学到毕业的全过程之中。
2.狠抓落实,强化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建设,包括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向专门化、专业化、正规化迈进。应建立和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各项职能,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就业指导专题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就业政策与职业咨询、择业技术、技巧指导等功能作用。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及时传播职业信息和社会各种职业的需求预测,提供需求信息,不断开拓就业市场,架起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使分散的,零碎的指导和服务提升为完整的、系统的指导和服务。另外还应当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与基层的院系及相关地方专业部门与人员的联系与沟通,在高校内外组成上下左右贯通的指导网络。同时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软硬件建设,当前尤其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就业指导专职、兼职人员队伍。
3.拓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和尽快实现社会角色转换的重要环节。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传授择业技巧等确实能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被社会所接受和承认,但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市场经济要求学校面向社会办学,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每个学生走向社会后,向社会展示的是他的知识、能力和品质,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是靠实力取胜,因此,要增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就要不断拓宽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即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把就业指导的内容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为走上社会做好思想准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基础,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成功,必须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克服盲目自信、自卑畏怯、急功近利、患得患失、依赖等待等心理障碍;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是求职和事业成功的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少、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成绩,还要从人品、团队合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进行素质考察,在这种情况下,要指导学生根据社会职业发展的需要,从各方面完善自己,及时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