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

第1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外面这么热闹,金融业内对此却颇显冷漠。某金融工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平时不怎么关注迪马克,:“技术分析只是决策中的一个方面,做投资时,会辅助使用一些技术指标,但不会像迪马克那样精细化,而会看一些市场底部或顶部的特征,包括成交量、形态等。”

事实上,迪马克的指标并非横空出世,两年之前,就有券商提出了TD的中国改进版,行内简称TD模型。最开始这家券商还热热闹闹地经常报信号,然后就不怎么跟了。至于其他技术模型,也没有一个能得到长久关注的。笔者在同业交流时常抛出技术分析的话题,很多人常常只是笑笑,“技术这事嘛,仁者见仁……”。

虽然近几年里,技术分析在业内并非主流,但在早些年,技术分析的市场要大的多。90年代做股票,连公募界也多谈的是均线和趋势。那时候,市场规模小,波动大;公司少,可选的蓝筹股不多;散户多,投资追涨杀跌的多。发展到如今,至少在机构,看基本面的多,看技术分析的少,这也是市场自身的一种适应与变化吧。

到底谁对谁错,该看基本面还是技术分析?这不是本文可以得到的结论。事实上,基本面投资和技术面投资的实质没有区别。所有的投资,都是从历史规律中学习和总结经验。基本面看的是公司的财务、管理、发展等的规律,技术面看的是股票价格的规律。有效市场假说认为,证券价格已充分地反映了投资者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基本面信息。所以光看价格也不能说它不科学,这只是某种尚有争议的科学假说而已。

对于量化投资者而言,重要的是对各类投资方法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金融工程师们不必耻于谈技术。而对于那些流传在民间的各位技术大师,不可全信,也不可否定,有甄别的学习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而对于散户,也不必过于盲从所谓的技术大师。现在出了个迪马克,以后就跟着他的观点走,他说牛我就买,他说熊我就卖?这不是一种明智的投资方法。

投资方法应该是一套科学的体系。评价投资方法要考察足够多的样本,测试足够多的环境,对于那些几次成功就拿来忽悠的某些指标或模型,风险太大。而单论技术择时,如果仅仅是对上证指数,由于时间不够长,种类也单一,样本数是偏少的,很难做出成功的模型。这也是量化投资很少做大盘择时的原因。

回到迪马克的观点。“沪指未来六个月将继续反弹至2900点(迪马克在去年12月初预测大盘将反弹48%至2900)”?我不认为有足够大的可能性。至少在我个人自认为科学的逻辑体系下,迪马克预测准确的可能性只有25%。具体而言,对于一个行权价高出现价(2328点)500多点的美式看涨期权来说,在年化40%波动率的假设下,半年内行权的概率仅为25%。

第2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我们知道用江恩理论、波浪理论、黄金分割、费波拉契线、布林线、随机指标、移动平滑指标等技术分析来市场,可是我们知道这些指标为什么可以指导我们操作吗?

如果只知道去运用这些理论和分析方法,而不知道其中缘由,就好比木乃伊只有不死的壳,却没有不死的心一样。真正要用好这些方法,只有从心理学层面去探究其根本原因。很多人害怕谈到“心理学”,认为那是很艰涩难懂的东西。其实不然,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诠释:

对于市场的中长期趋势来说,是需要看基本面的。这句话是废话。我们继续,基本面怎样决定中长期趋势的呢?第一,因为基本面本身变化的速度就很慢,尤其是对于整个市场的基本面来说,更是以季度为单位,甚至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第二,基本面的核心原理是投资。而既然说是投资,那么就意味着需要紧盯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化是通过季报来体现的,即使有突发的利空或者利好消息,也需要通过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来体现。而且,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行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变化速度也是缓慢的。因此,基本面本来就应该是慢的;第三,基本面分析其实是一种心理趋同,或者说是投资先驱给后来者强扣上去的分析原则。看到市盈率降低、看到每股收益增长、看到净利润增长、看到并购重组,都会第一反应该公司中长期趋势应该要向上走。一个人这么想不会影响股价长期走势,如果市场上所有认同基本面分析的人都这么想,那么这种分析依据就成立了。

规则是由人定的,只要有人遵守,那么这个规则就是有效的。这在技术面的分析更是明显。我们要讲的重点,是技术分析,用技术分析来判断短期走势。为什么技术面能判断市场短期走势?为什么KD金叉表示会上涨?为什么黄金分割的0.628位置一定会有支撑或是压力?为什么市场会有支撑和压力?等等,这都是技术分析所要探讨的领域。

以支撑为例。大盘在2008年的12月1日最低点是1838点,12月24日到12月29日这四个交易日的调整过程中,大盘屡次下探到了1838点之下,但是收盘一直处于1838点上方。这是为什么呢?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12月1日的时候,很多人错过了当时的起涨点,等涨到2100点的时候,才发现1838点是个最佳建仓位置。那么对于踏空的人来说,只要大盘再次跌到1838点附近,就会认为这个位置是比较安全的,是可以介入的,于是在12月24日左右买入,这使得大盘得到一定的支撑;第二,在2100点附近建仓的人,当大盘跌到1838点附近的时候,已经亏损严重,这个时候就有一种惜售心理,认为反正亏了,不如干脆守着吧。很多人甚至在这个位置加仓。这样一来,大盘做空的动能就会骤然减少;第三,尚未建仓的人,看到当前形态,认为前期低点附近有支撑,而且大盘可能会走出W底,于是开始建仓;第四,机构在前期低点附近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筹码,于是在2100点开始砸盘,砸到前期低点这个公认的点位,则开始大举建仓。当然,还有别的心理原因。总而言之,这都是从心理学层面去分析的。

第3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价值投资;安全边际;金融市场理论

一、价值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大卫·多德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理论及策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该理论的基本假设是:尽管证券的价格波动很大,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证券市场价格会经常偏离其内在价值,但市场存在自我纠偏的机制,长期来看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同。价值投资的精髓是在市场价格明显低于内在价值时买人证券,在显著高出时卖出。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额——安全边际越大.投资风险就越小。预期收益就越高。从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出发,通过分析资产价值、盈利价值和成长性价值来计算投资对象的内在价值。关于备受争议的公司成长性价值,格雷厄姆指出,唯一能给投资者带来利润的成长是那些资本回报超过资本成本的增长,只有具备经济特许权(企业受壁垒保护,对手难以进人该行业)的成长性才是有价值的。格雷厄姆投资思想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启蒙和经典,其实质便是选择买人被市场一定程度低估的股票并且在其被高估时卖出。

《证券分析》出版之际,正值1929年-1933年美国股灾结束,华尔街处于历史性的熊市,市场中充斥着股价跌破净资产的股票,是价值投资的大好时机。此时,通过大量收集上市公司财务数据,格累厄姆及其追随者找到无数符合价值投资理念的股票,并在随后的反弹行情中获得巨额收益。但是此后数十年,随着公司财务信息日益透明,投资者素质提升,想在美国证券市场找到被严重低估的优质股票已经日趋困难。到20世纪70年代大牛市中,市场中已很难找到传统价值型股票,格雷厄姆本人也宣称随着市场越来越有效,投资者运用传统的价值投资策略很难再获得超额利润。然而此时及以后的数十年间,沃伦·巴菲特等价值投资者继承和发展了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并创造出一系列极其成功的投资记录。巴菲特认为选择股票的本质是选择上市公司。他的投资策略便是以合适的价格购入具备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股票并长期集中持有。在权益证券评估方法上,只认可现金流量贴现模型,即任何证券的内在价值取决于其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贴现率贴现的现值之和。

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虽然价值投资方法的本质依然是通过判定证券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的偏离而寻求投资机会,但具体的投资策略却有着极大发展并各有特点。证券的基本面分析成为了价值投资方法的核心。由此逐步形成了从宏观经济、行业研究到公司分析和证券定价的三步定价法。从过去仅仅侧重于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到关注报表数据之外的因素(如品牌、技术领先程度和管理层品质等);从过去地关注上市公司历史和现状分析,发展到现在兼顾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指标分析上亦从侧重于市净率和分红派息,到现在对一揽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市盈率、价格销售额比率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等)。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方法逐步得到优化,内在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得以扩大,分门别类的价值投资也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安全边际的留存,使得买入的股票相对比较便宜,市盈率、市净率等指标值相对较低,因此在熊市中操作较多,在股市泡沫中操作较少;(2)更倾向于中长期投资,对于证券市场的短期波动相对不敏感;(3)投资组合相对集中;(4)更适用于相对成熟的证券市场。

二、金融市场理论对价值投资策略的解释及争议

金融市场在整个20世纪有着长足的发展,分门别类的金融理论和投资策略亦层出不穷,各有发展。时至今日。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基于空中楼阁理论的技术分析和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指数化投资。而行为金融学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起便逐步异军突起,成为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金融理论。

成长投资和价值投资同属于基本分析范畴,二者都强调严谨的独立分析,在理论的内在逻辑上趋于一致,但实际投资风格差别较大甚至完全相反。前者看重企业的发展潜力,认为股票价格不断上涨的动力来自于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盈利高速增长,当前股价的高低并不是考虑的第一要素,所选择股票往往市盈率较高。在成长投资者看来,价值投资利用市场波动在安全边际下购入股票。P/E、P/BV和P/S等指标值较低,风险固然相对较小,但投资风格显得保守单一,得不到高增长企业带来的超额回报。从美国股市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来看,在过去的25年间,价值投资和成长性投资各有其风行周

期,呈现周期轮动的态势,各自在其风行周期中的表现均好过对方,但从长期回报来看。价值投资收益要明显高于成长投资,而收益波动却小于对方。

相对于基本面分析理论,空中楼阁理论认为证券的价格波动是由大众心理预期的变化所决定,聪明的投资者所要做的仅仅是购入大众认定可以涨价的股票,并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即可。在此理论依据下,技术分析方法仅从证券的市场行为来分析证券价格的未来变化。技术分析师认为价格变动受长期趋势影响,对新信息并不是立即做出精确的反应,而是逐渐反应,因此投资者只需计算未来的趋势,没有必要进行基本面分析和价值投资分析。但大多数对欧美证券市场弱有效性的检验结果证实,证券价格并不按照一定趋势变动,技术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难以成立。

基于有效市场假设的现资理论认为,在所谓的半强式有效市场中,证券市场价格能够迅速反映公开市场已有的全部信息,因此价值投资分析不能为投资者带来超越市场的额外收益。然而在欧美市场上的大量实证研究并不能证明证券市场完全有效,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非有效性证据,包括风险溢价的时间序列相关性、市盈率效应、账面价值/市场价值比率和日历效应等。同时沃伦·巴菲特、彼得·林奇等价值投资群体的长期超额业绩回报也从实践上对半强式有效市场进行了极其有力的反驳。

在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对现资理论提出挑战的同时,行为金融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该理论以心理学对人类决策心理的研究成果为依据,以人们的实际决策心理为出发点,研究投资者非理性决策对证券价格变化的影响。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非如有效市场理论假设的那样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有一种偏差会使人们更注重最近的消息,存在着“过度反应”,从而导致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证券价格偏离价值是不可避免的,投资者身上出现的类似认知偏差还有:过度自信,反应不足和损失厌恶等等。这个发现验证了价值投资理论的前提假设:从短期来看,市场只是一个投票机,股票价格不仅决定于基本面因素,还受影响于投资大众的心理认知偏差。证券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使得价值投资策略利用市场波动寻求套利成为可能。来自基本面的逻辑因素决定了股票的内在价值,而心理因素则影响其短期的市场价格。

三、价值投资策略的实践效应

价值投资方法所具有的科学性和稳健性使其逐渐成为欧美成熟证券市场的主流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美国华尔街90%的证券分析师都声称自己是基本面分析者。随着证券分析业的不断发展和走向成熟,欧美证券市场上越来越难以发现内在价值被明显低估的股票,特别是在几波大牛市中,市场中多数股票都被严重高估,此时价值投资者只能选择有所不为。难以分享证券市场空中楼阁所带来的超额投机收益。当证券价格普遍达到甚至超越其内在价值,股市若长期处于高涨状态,坚持价值投资策略的机会成本也较大。

另外,在买人证券之前的价值评估环节中,由于上市公司信息来源有限,信息可信度有时也不高,已有信息中,无形资产等项目的价值也难以确定,由此造成其资产价值难以判断;另一方面,企业未来的盈利和增长更是不易预测,很多复杂和随机的因素都会导致原先的预测结果和实际值相差极大,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虽然在单个股票上所花工作量巨大,精确度却未见有多高,因此,保留足够的安全边际在抵消风险和获得盈利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如此一来,一些未来成长性极佳上市公司便很容易被忽略掉。一些能力和精力均有限的投资者往往只能选择那些低市盈率和市净率的股票,近似达到和实现价值投资的效果。彼得·林奇曾将利润增长率指标结合考虑,提供一个新的价值指标公式:K=增长率/市盈率,K值愈大,投资回报愈大,这样能够兼顾分享到成长型公司的业绩回报。

来自欧美、日本以及新兴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坚持价值投资方法是能够获得超额收益的[(JosefLakonishok和AndreiShileifer(1994);Fama和French(1997);Hart和Slagter(2001);Chan,Hamao和Lakonishok(1991)]。我国学者对于内地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郝爱民,2006)。价值投资的业绩不仅超越纯粹的技术分析投资,也明显超越了成长投资和指数化投资。与此同时,其遭遇风险而损失的可能性却小于成长投资,稳健性更是明显好于对方,尤其是在熊市中,价值型投资组合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

第4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作者在介绍各种投资理论时,特别注重讲解在实际投资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毕竟,股市投资是“真刀真枪”实战的资金博弈,从来以输赢论英雄,而非纸上谈兵。股市擅长变脸,但很多投资人进行投资时却基本上只用一种投资方法,甚至基本是跟着感觉炒,最终便只能当“韭菜”,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在股市很难行得通。笔者认为,在中国股市做投资“要学会思考一切”,就是股市的复杂性。变量太多,基本面、政策面、企业面、资金面,庄家、周期、舆论、市场情绪,每一项都需要慎重对待,纳入思考的范围。本书作者认为,投资只有大致顺应宏观趋势才能获得长期丰厚的回收;也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周期,调整行业板块才可能跑赢市场;而且在不同的股价周期阶段,还需要选用最有效的技术分析工具才可能作出正确的进出场决定。同样的,在投资不同盈利成长速度的公司时,作者建议要根据公司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盈利、财务等基本面及股价走势、波动性和市场认知度等方面都不尽相同的特点,采用完全不同的投资策略。对于快速成长的公司他用“相对强度卖空挤压进场法”,对稳步成长的蓝筹公司则采用“卖出期权投资法”,投资缓慢成长红利型公司使用的方法是“排序打分纵横比较法”。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特别介绍了卖空的方法,虽然卖空目前在中国股市还不普及,但这一节仍然值得借鉴。大致看来,作者卖空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因成长陷入困境,却在人为制造“良好”基本面的造假公司;另一类是股价严重偏离其真实价值的泡沫股。投资者依照书中所讲解的财报真实性查证和非财务危险信号查证方法,以及所谓的“良好”基本面与其疲软的股价表现背道而驰现象判断法等,就可以对自己的组合作有效的诊断,避开那些金玉其表、败絮其内的不良企业。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他投资工作中的实例,非常有助于理解各种投资策略。

无疑,本书的主题就是“股市合力投资”,这也是作者独有的实战心得总结。而为了让读者掌握这一方法,他先系统介绍了宏观主题投资、基础分析、技术分析和资产配置四大投资流派,但作者并没把篇幅花在死板的术语解释上,而是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理论形成的原因,使读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比如在第四章“不同的股价走势阶段,不同的进出场法”中,作者就是从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技术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技术分析书籍中,还很少有从投资者心理的角度切入详细阐释投资方法的著作。贪婪与恐惧是人性的弱点,股市的跌宕起伏也正是投资人心理的反应。为什么心理学上所谓的思维惯性和后悔理论会造成股价的盘整走势?为什么投资人的自我保护和从众心理会引发价格的向上或向下趋势?书中都有非常详尽的诠释。

第5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关键词:异质主体模型;神经网络;期货价格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079-02

引言

黄金期货价格与其他大宗期货价格一样,具有一定的非线性和随机性。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期货价格预测展开了广泛的研究。Brock & Hommes [1]阐述了市场中交易者的不同类型,对交易者同质性、市场有效性假设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交易者的异质性;Hommes [2]对异质主体模型(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进行了综述;在异质主体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是Frankel & Froot [3~4],他们将市场交易者划分为图表分析者和基本面分析者;Zwinkels等 [5]以及Reitz等[6]沿用这种划分方式,研究了市场上的异质主体对价格的不同的预测方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本文采取这种划分交易者的方法,分析他们对期货价格形成的影响。神经网络具有大规模并行数据处理以及非线性模拟能力[7]。基于神经网络的金融研究是神经网络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8]。但是,目前在采用RBF神经网络进行预测的文献中[9~10],较多的只是单纯使用RBF神经网络对大量数据进行学习、模拟,而较少考虑标的的价格形成机制。本文首先考虑异质主体对期货价格形成的影响,寻找可能影响交易者的价格信号,综合考虑这些影响设计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实现异质主体模型与RBF神经网络技术的结合,达到对黄金期货价格预测的目的。

一、研究方法

(一)异质主体模型

根据前述文献,将期货市场上的投资者划分为图表分者和基本面分析者。图表分析者认为价格的波动趋势会延续到下一时刻。设定pt是在t时刻的现时价格,wi·pt-i代表前i期价格对t期价格的影响。另一种投资者是基本面分析者,他们认为金融资产的价格将回复到资产的长期价值上。当长期价值高于现价时,基本面分析者认为被低估的资产价格会上升,直到价格恢复到其长期价值水平上去。反之同理。在本模型中,F代表期货市场上的长期价值,由市场基本面因素例如供求因素、政治因素等决定。但该值的精确测定存在困难,因此选择多个时间段的价格平均值作为长期价值的变量,即F t-1

(二)RBF神经网络

根据上文的异质主体模型,设计PBF神经网络。

1.输入向量设计。通过观察图表分析者的投资策略(关注序列前N个时刻的价格)和基本面分析者的投资策略(关注序列一定时期内标的的固有价值),预测出后M个时刻的值。因此采用序列的前N个时刻的数据为前N个输入,同时取K个价格移动平均值作为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固有价格,为后K个输入。

本研究中,取每日价格之前3天的期货价格数据作为前N个输入。再取5日平均价格(对应市场中的周平均线)、30日平均价格(对应月平均线)、180日平均价格(对应半年平均线)作为后K个固有价值输入。即:。

2.目标向量设计。将每个样本的前N个值和K个移动平均值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后M个值作为目标输出。由于是对后期的价格进行预测,可以设定M=1。

3.RBF网络设计。本次研究将前812个样本中的700个样本作为训练样本,之后的数据作为测试样本。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Spread初值为5。可以不断改变spread的值,观察它对最终输出的影响。这一部分将在下一节中进行说明。

二、预测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预测

1.数据说明及归一化。本研究所采用原始数据为2008年1月9日至2011年5月25日黄金期货每日收盘价,数据均来自上海期货交易所官方网站。① 在网络学习之前需要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2.预测结果。由于spread的大小对网络的最终逼近精度有着比较大的影响,因此在网络设计过程中不断调整spread的值,观察它对最终输出的影响,直到达到比较理想的精度。将不同spread值下的输出进行汇总(见表1):

可以发现,当spread取值为5时,误差输出最小。

(二)结果分析

理论研究中,径向基函数的分布密度spread可以对RBF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理论上spread越小,对函数的逼近就越精确,但是逼近的过程就越不平滑;spread越大,逼近过程就越平滑,但是逼近误差就会比较大。

因此,将spread分别设置并绘制出各值下测试值与输出值的图像。发现当spread=7时,预测值优于其他值的表现,曲线拟合更加平滑。综上所述spread=7时,网络对期货价格的逼近预测效果最好。

结论

本文从微观层面的异质主体决策机制进行分析,对黄金期货价格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对非线性系统具有良好的逼近能力。对短期(30日)内的价格走势体现了良好的预测效果。spread=7时,网络对期货价格的逼近预测效果最好。实现了异质主体模型与RBF神经网络技术的结合。研究与已有的时间序列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非线性、复杂系统形成进行预测,且不需要进行统计方法中的参数分析、显著性检验等繁杂过程。当然,在未来研究中可以进一步分析影响交易主体的其他市场信号,引入更加广泛的输入变量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 Brock,W.A,Hommes,C.H.Heterogeneous beliefs and routes to chaos in a simple asset pricing model [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

ics and Control,1998,22,1235-1274.

[2] Hommes,C.H.Heterogeneous agent model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M].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Agent-Based Com-

putational Economics,Volume 2.2006.

[3] Frankel,J,A.Froot,K,A.Chartists,fundamentalists,and trading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6,

80(2),181-185.

[4] Frankel,J,A.Froot,K,A.Using survey data to test standard propositions regarding exchange rate expecta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7,77(1),133-153.

[5] Saskia ter Ellen,Remco C.J.Zwinkels.Oil price dynamics: A behavioral finance approach with heterogeneous agents [J].Energy Eco-

nomics,2010.

[6] Reitz,S.Slopek,U.Non-linear oil price dynamics — a tale of heterogeneous speculators? [J].German Economic Review,2009,10 (3),

270-283.

[7] 蒋综礼.人工神经网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 李学桥.神经网络工程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

第6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关健词:证券投资实验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

金融专业学科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实验由于其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模拟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将跨课程的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如组织学生参与某些金融期货经纪公司联合媒体举办的沪深股指期货仿真交易大赛和我校金融学院举办的炒股大赛,在教学过程中购买模拟交易软件,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不仅能够容易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一般原理,也能够掌握相应的具体的证券投资分析技禾手段,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促进理论知识的吸收和深化。

一、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证券投资实验涉及到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投资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是对各种理论知识的一种综合应用,学生如果能在证券投资实验环境下接受证券投资理论教育,不仅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认识和把握相关证券投资实践,而且也能在实现二者的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促互进。

证券投资分析包含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技术,比如基本分析方法、技术分析方法、心理分析技术等。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综合应用的艺术。证券投资分析的目的就是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即通过对各种影响证券价格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证券价格的变化。但由于影响证券价格的因素繁多,而且在证券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证券投资分析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要求证券投资分析人员灵活地、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分析技术和手段,来判断和预测证券价格的走势。对证券分析技术的主观理解和运用这些技术的方法的不同,就可能会导致证券投资分析的结果大相径庭。技术是是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础,而综合应用的艺术则更高一个层次。

二、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证券投资实验具有实习性、综合性、协同交互、时间集中、资源独享、实验过程与结果不确定、实验要求高等特点,合理的实验教学和实验管理模式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予以确定。

(一)两种实验倾向的侧重点和考查标准不一样

目前证券投资实验有两种不同的实验倾向,一种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掌握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上,通过实验来完成书本知识向实际操作的转化,实验的重点在理解和掌握各种分析技术。另一种则是把实验的目的放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上,即实验就是通过做模拟操作,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金,让其模拟操作,重点在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上。

1.实验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掌握证券投资的分析技术,则在实验的设计过程中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论、技能的掌握上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则在实验设计中要注重对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熟练掌握上,而对证券投资分析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实验要求则相应降低。

2.考查的标准不一样。如果实验的目的在提高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技巧或者艺术水平上,则实验结果的考查将会是证券投资分析的最终结果,即模拟投资的结果是底是亏、盈利或者亏损的数额是多少作为评判的标准相反,如果实验的目的在于要求学生掌握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则实验结果考察的目标则在于学生对各种分析技术的理解和掌握上,模拟投资的结果并不是考查学生实验效果或者学生实验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二)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的学生通过实验解决的着重点不同

在非金融专业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将证券投资实验目的放在提高学生证券投资技巧或者综合应用上,效果并不好。学生在进行证券投资实验以前,大多数同学对证券投资的实际操作知之甚少,对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也往往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所以,直接进人模拟投资分析过程,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进行实验,甚至有同学连基本的交易信息都无法看懂,实验的目的并不能有效地达到。

对于初次接触到证券投资的学生来说,很显然首先需要解决的间题不是证券投资分析的综合应用的艺术问题,而应该是技术问题,即通过证券投资实验熟悉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在证券投资实验中,实验的目的主要应该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的原理、对基本的证券投资分析技术和方法进行训练,巩固和应用各种证券投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证券投资分析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间题的能力。

(三)分析软件花样众多,学生短时间内无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各种信息

能熟练运用各种证券分析软件和交易系统,对于对于学生能够进人到正常的交易和分析过程至关重要,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该过程,因为在证券投资课程学习中一般不会对基本的操作和交易信息做过多的介绍,所以,如果没有该过程的准备阶段,将会使学生在后面的实验过程中无所适从。

(四)重视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忽视证券基本面分析实验

在目前的证券投资实验中,技术分析往往被学生所推崇,但实验过程往往也会有问题出现,即对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且各种不同的技术分析方法应用规则繁多,在现实操作中的作用各有所不同,效果也不一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往往无法进行鉴别和运用。

基本分析方法部分的实验工作被忽视的部分的原因在于该部分的分析过程比较复杂,收集历史数据相对比较困难,需要相应的其他统计分析技术才能完成这部分的实验。但这样会产生一系列问题第一,实验不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基本分析技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处于无事可做的局面。往往会流于形式地或者被动盯盘,时间长了就会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中第二,忽视该部分的实验,无助于学生应用各种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可能学会运用多种不同的统计分析技术。

另外因为证券投资分析涉及宏观到微观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证券投资分析实验实际上是对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投资学、会计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知识的一个综合应用和考察,这部分实验的缺失,将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逐步规范以及投资者素质的逐步提高,价值投资的理念正在被市场所广泛接受,而价值投资的理念要求投资者必须进行基本面的分析,即通过基本分析方法来判断大势,寻找有投资价值的行业和个股。如果不对基本面进行分析,仅仅依靠消息或者其他的方式来进行投资,如同打牌时不看牌,风险可想而知。

三、提高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效果的心得和建议

在金融专业课程的教授中,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科书中的理论相呼应,及时进行证券投资实验。我认为其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掌握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技术上。

(一)注重基本操作及交易信息的介绍与掌握

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在该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应该首先由实验教师对投资分析软件的使用和操作进行讲解,对分析软件交易信息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指标进行讲解,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分析软件的安装以及使用、主要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主要交易程序的掌握等。比如如何进人系统、如何看大势、大势的信息组成部分、个股的交易信息的读取、以及交易信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等。然后安排一定的时间由学生自主的操作软件和熟悉一些基本交易信息。即要求学生利用实验室的模拟交易软件,在指导老师的辅导下了解证券交易行情显示各项指标,对证券交易产生感性认识。

(二)改进证券投资技术分析实验

技术分析实验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一要讲解要求学生掌握各种主要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原理,特别是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指标的计算原理,只有掌握了各种分析手段的原理后才会明白其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趋势二是要让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应用规则进行实际验证。该验证过程对于学生掌握技术分析方法极其重要,因为技术分析方法的原理以及应用,在证券投资课程中虽然有老师已经讲解过,但学生根本没办法在短暂的课程学习过程中掌握各种不同的规则,而且各种规则在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如何都必须由学生自己去验证。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必须设计好各种技术分析手段的实验内容和步骤,不能放任自流,任由学生自己去揣摩和摸索比如在让学生掌握原理的步骤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些内容,在学生对应用规则进行验证的时候,每个技术分析方法需要验证哪些内容,怎么去验证,都必须有明确的规定。

(三)把基本分析技术的实验作为一个重点

在实验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思路应该是,在基本分析技术

的实验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宏观经济、行业以及个股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即当前的形势如何,未来的经济政策的走势会怎么样,哪些行业值得投资,值得投资的行业里那些个股又具有投资价值。方法上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逻辑分析方法,具体手段上主要运用调查研究、统计分析以及财务评价分析技术等。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05.(5)

[2]胡嘉将.经济管理类实验特点分析[J]实脸室研究与探索,2006.(25)

[3]魏山城.任玉珍.韩书俭.改革实脸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实脸的兴趣[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3)

第7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市场上一直比较流行四种选股方式:包括基本面分析、整体指数分析、技术分析和“跟风炒作”型。但是最根本,也是较为可靠的分析方式就是通过基本面分析来研判是否具有投资价值。有人要问,如何才能够将行业或个股研究明白呢?这个问题既复杂又简单。

其实,对个人投资者而言,若想通过自身的实力去研究一个行业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只有雄厚基础的研究团队才有可能通过长期地摸索研究来实现这一目标。但个人投资者却可以利用、借用其他手段或方法从侧面间接地研究其行业和个股的发展潜力,譬如:利用研究商品期货走势,来分析相关行业或上市公司基本面由此带来的 变化。

商品期货市场上市的品种有很多,例如大豆、铜、铝、黄金、白糖、原油等。由于商品期货交易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因此,它的价格变化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是最大的。总体的趋势是当供大于求时,期货价格下跌;反之,期货价格就上升。其他一些因素在期价上涨或下跌过程中虽然会对期价有一些短期波动的影响,但决定期货价格的根本因素只能是供求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由于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铜(金属)价和油价在2001年开始了牛市行情,到目前为止,全都创出了历史新高。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国际基金在期货价格上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际基金对宏观基本面的理解更为深刻并具有“先知先觉”性),但毕竟国际基金也在迎合市场的趋势运作。

研究期货对投资股票有什么好处呢?以铜价近年来持续创新高为例,由于世界铜需求不断增大,世界铜库存不断降低,那么,生产铜的企业的业绩肯定是越来越好。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当中,就有不少生产铜的企业。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些股票近年来的走势。山东铝业(600205)是铝产商的龙头企业,其股价是从2003年11月份开始走牛的,当时的股价仅仅处在8元附近,但2004年3月份时,股价最高涨至22.65元;铜产商的龙头企业江西铜业(600362)是从2003年10月开始走牛的,2004年3月5日,股价已经由5元左右涨至9.45元。而期货市场的铝价却是从2003年10月初开始走牛的,期铜是从2003年7月开始走牛的。为什么期货价格先于股票价格上涨呢?这就是产业链的滞后问题,由于受供求关系影响,产品价格上涨反映到企业的业绩上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第8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在投资四大基本派别(基本面或价值投资派、技术或图表派、有效市场理论或投资组合派、从众理论或行为心理学派)中,“止损”显然是属于技术或图表派的。因为他们专一根据价格走势的图形和趋势来选择股票,并不考虑股票后面是企业,或者不太关注价格后面公司的基本面情况。那么,他们的投资策略就很奇特,只要走势良好,或者符合某种图形,哪怕价格再高,公司情况再差,他们也敢买进,然后再买一个保险。这个保险让你在下跌时使用。

这种奇特的投资策略一直非常风行,像时髦的衣着一样让许多人推崇。不信你翻翻报纸点点网页,多少大陆和香港的股评家在指点你:“五块钱买进,四块五止损”!或者“6000点买进,5800止损”!

“止损”论者有个最强大的理由,那就是避免“赢就赢粒糖、输就输间厂”;有个最好的故事,那就是当一个人被毒蛇咬到手指的时候,必须拿出壮士断指甚至断腕的大无畏精神,否则,损失一扩大,将危及整个手臂,甚至危及整个生命。

然而在以“安全空间”和“护城河”理论武装的基本面或价值投资派看来,这种投资策略经不起思考:

首先是违反常识:为什么要在贵的时候买进,而在便宜的时候卖出呢?难道一样东西贵的时候风险更小,便宜的时候风险更大?难道他们在生活中也这样吗?

其次是“既有今日,何必当初”:既然你觉得股票不便宜,要设“止损”,那为什么不等到便宜的时候再买进呢?

经不起思考,那还算不了什么,关键还有经不起检验。

首先是实在难以操作。你必须天天紧张兮兮地盯着价格变化,以便随时拿出快刀、拿出意志来应对波动。再加上“止损”论者往往还有配套的策略“止赢”,那就更复杂了。我在深圳有众多的股友,其中不乏技术派并信奉“止损”的人士,但我从未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将这种策略坚持到底。我本人早期也迷恋技术分析,然而运用起这种策略不久,就忍不住大呼:“这不是我要的生活!”

其次是最重要的:在市场反复波动、上下震荡中你的资金会遍体鳞伤。如果市场或个股一直上行和一直下跌,“止损”的策略倒还安然无恙,但一旦遇上市场忽上忽下,或遇上庄家洗盘,那可就遭了殃。反复砍手指,手指并不经砍。最终会体无完肤,同样损失巨大。美国沃顿商学院西格尔教授曾对那种根据移动平均线趋势上行下穿以决定止损和买进的策略进行了考证,结果发现在有一年中指数沿中轴线上下震荡达16次之多,严格按照这种策略的人将自己给自己上“凌迟”的酷刑,导致大部亏光。

第9篇:投资基本面分析方法范文

约翰·聂夫1963年进入威灵顿管理公司,1964年成为温莎基金经理,并一直担任至1995年退休。在此期间,他将摇摇欲坠、濒临解散的温莎基金经营成当时最大的共同基金。

在聂夫执掌的31年间,温莎基金的总投资回报率为55.46倍,累计平均年复合回报率达13.7%,这个纪录在基金史上尚无人能与其媲美。

在退休前,聂夫还一直兼任威灵顿管理公司的副总裁和经营合伙人。聂夫的成功之道,并不在于使用了高深的投资技巧及数学模型,而是广为人知的低市盈率投资法。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聂夫的投资之道完全可以复制,因为低市盈率投资法很容易做到量化选股,而且回溯检验的结果相当不错。

我们运用修正过的聂夫选股方法对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的A股市场进行了回溯检验,结果表明,聂夫之道在A股市场可以取得44.12%的年化复合收益率,而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年化复合收益率只有13.86%,聂夫之道投资法的年化超额收益达到30.26个百分点。

在24个分季度检验区间中,“聂夫之道”跑赢沪深300指数的次数达到16个,占比为66.67%,单季最高超额收益达到56.77个百分点;在8个超额收益为负的检验区间中,单季最高超额负收益只有10.69个百分点。

此外,我们还将“聂夫之道”与公募基金进行了对比。在全部公募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是华夏大盘精选,有“公募一哥”之称的王亚伟从2005年5月开始执掌该基金,直至其于2012年5月离开华夏基金。该基金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期间,收益率达到1149.07%,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达到12.49元。

作为比较,“聂夫之道”在2005年5月初至2012年12月底期间收益率达到1549.70%,即2005年5月初买入价值1元的大盘精选基金,在2012年12月底基金净值达到16.49元。

也就是说,如果“聂夫之道”是一只基金,那么其收益率战胜了以王亚伟所领衔“华夏大盘精选”为代表的全部公募基金;此外,与包括开放式和封闭式在内的全部公募基金相比,“聂夫之道”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点,即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决定在任何期间买入和卖出。

8月7日-8月13日的五个交易日中,根据Wind统计,在其所覆盖的券商研究报告中,对沪深300指数的300家成份股公司,业绩调升26家,调降46家。

过去一个月,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业绩调升62家,调降115家。

截至8月13日收盘,沪深300指数成份股按总市值除以预测总利润计算的2013年PE平均值为8.47,按照总市值从大到小分为5个区间,同样按照上述方法计算的市盈率平均值分别为7.02、16.6、16.44、17.51、15.71。

相比一周前(8月6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增加0.02%,由20320亿元变为2032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增加2.2%,由8.29变为8.47。

相比一个月前(7月13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预测总利润减少0.05%,由20334亿元变为20324亿元;市盈率平均值增加2.2%,由8.29变为8.47。

截至8月13日,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周(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左侧表格所示。

截至8月13日,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每股收益预测上升和下降前10名、过去一个月(2013年报告期)评级上升和下降前10名分别如右侧表格所示。 Wind评级的1分至5分,分别对应“买入”、“增持”、“持有”、“中性”、“卖出”。

创一年新高(新低)股票概况

8.08-8.14期间,共计201只股票创一年新高,创新高个股数量位列前六位的行业(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分别是机械设备(30只)、医药生物(28只)、化工(21只)、电子(20只)、信息服务(18只)和信息设备(18只)。上述股票的加权平均市盈率(2012年年报)为40.35,加权平均市净率(2012年年报)为4.27,期间最高股价的平均值为12.79元。

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有8只房地产股(中弘股份、华鑫股份、新黄浦、绿景控股、亿城股份、泰禾集团、美都控股、华夏幸福)创了新高,创新高房地产股的数量之多是近一段时间内少有的。

8.08-8.14期间,没有创新低的股票。

胜券投资分析

第44期回顾

牛股通常具有相似的特征,也就是我们这里说的“牛股基因”。胜券投资分析揭秘的牛股基因通常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牛股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胜券投资分析通过个股的净利润评分、价格相对强弱评分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评分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快餐化的基本面选股方式,经过历史回顾检验,牛股往往是综合评分超过80分的股票。只有这些股票有着表现优异的基本面,而优异的基本面往往是支撑其股价不断上涨的动力。

其次,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是孕育牛股的温床。关注胜券的投资者可以发现,胜券投资分析近期重点分析的股票往往集中于医药生物、信息服务等胜券行业排名靠前且整体强势的行业。牛股往往是这些行业中表现不俗的股票。

第三,牛股往往在跌跌不止的行情中具有抗跌性。胜券一度强力解读的牛股恩华药业(002262.SZ)和上海家化(600315.SH)等在2012年大盘的颓势中股价逆市上扬并不断创出52周新高;在年底大盘回暖后再创佳绩。当然,这些股票也不是直线上涨的,在股价攀升的过程中不免有回调,此时正是对投资者心理的考验。胜券投资分析认为,对于基本面和政策面以及大盘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个股发生回调时,投资者可以根据卖出止损策略操作并等待下一个投资时机的到来。

第四,在回暖的行情中不断地创出52周新高并伴随明显的放量往往是牛股启动的标志。这里的放量至少是当天的成交量相比于50日平均移动成交量上涨40%-50%以上。

神奇公式的核心是“低价买入优质股票”,所选用的两个指标是投资回报率(ROTC)和收益率(EBIT/EV),其中投资回报率筛选出来的是“好公司”,收益率筛选出来的是“好价格”。

“好公司”主要是对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进行衡量,即以基本面为导向的分析,所选出的都是一些“质优”的公司,这个指标相对容易确定。

在计算“好公司”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短期借款、投资性房地产等。

“好价格”的目标是“低价”股,但什么样的股价水平才算“低”呢?又该如何发现市场上被低估的股票呢?对此,以价值为导向的投资理论认为,低价是相对于企业的内在价值而言,但内在价值的确定又非常繁杂,神奇公式采用的是一种最便捷的方式,即观察股票的价格走势,通过股票的价格涨跌及市值变化筛选出符合条件的“质优低价”股。

在计算“好价格”得分时涉及的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少数股东权益、延迟所得税负债等。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