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追求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品质,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生能够充分运用自身所学习到的语文知识来解决自身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小学生就会真切的感受到学习语文所具有的乐趣,小学语文学习才能够真正成为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顺应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改革,来对我国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进行创新 .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在笔者的长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觉,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
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以及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这三个方面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 赵梦 . 有效 :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J].教育教学论坛 , 2010,(26).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综合性学习 现状 改革措施
综合性学习强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校内与校外之间的相互合作,要求全体学生的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们要了解合作伙伴的个性,学会交流与合作,彼此之间要尊重、理解与宽容,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接受别人的意见。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明确的界定,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等几大部分中,从不同的出发点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了描述,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要素。
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教学建议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
评价建议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又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着眼点主要在: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资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关系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宗旨
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重视综合,把自然、社会、人类历史等方方面面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但它首先应该姓“语”,即,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种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
(二)综合性学习是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和拓展,是与课堂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综合性学习打破了学科界限,强调了语文学科与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互沟通,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1.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可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学习活动,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学生网上查阅资料、观察大自然现象、实验发现、设计小报等都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运用,旨在将其他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用于语文学习,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2.可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构建的综合发展。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中,把语文课中应有的听说读写训练、思维训练,以及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能力、运用学习方法、熏陶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情趣等整合起来,学生们用多种多样的形式阅读课文,在理解和感悟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书本学习与社会活动的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扩大语文学习资源,拓宽语文运用的时空领域,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解语文的奥妙,并熟练地运用语文。因此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的优势,既为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学生铺路,又给学生提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感兴趣的自主活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接触和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社区等教育资源,完全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能力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一展风采,既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语文综合素养在“小课堂”中生根,在“大课堂”中发芽、开花、结果。
4.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的创新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效地推进了学习方式的改变,扩展了学习资源,拓宽了发展空间,加强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建设。三年级上册的两个综合性学习,既给初次接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学生铺了路,又给学生提供了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感兴趣的自主活动。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们循序渐进地接触和学习更多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有效地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三、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大多数教师对综合性学习不够重视,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3.47%的教师都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太重要,在平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62.24%的语文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比较重视,有18.37%的教师根本不重视。虽然新课程标准已经实行八年多,但大部分教师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作文,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综合性学习的“必修”的地位。各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每次的考试也不出或很少涉及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试题,所以教师不愿意浪费时间去搞这项学习,都应付了事,以腾出更多时间去搞应试教育的内容。
四、改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教学现状,我们应该及早采取积极的教学改革措施,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广大一线教师之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上有各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理论上的缺陷。只有用理论武装头脑,实践操作才能得心应手。上级教育部门要负责好课程改革设计、指导、培训和理论升华,保证改革的科学胜、规范性和有效性,把师资培训作为课程改革整体规划的一部分,统筹安排,让教师认识和了解课程改革的内容、理论依据、意义等,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新旧教育体制之间的不衔接是困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原因,因此,当前最需要的是过渡建设,而不仅仅是政策宣传。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素质的提升是新课改成功的必备前提。但是,必须意识到,仅仅依靠应然的教育理想的宣传,呼唤教师自觉地实现化蛹为蝶的蜕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实现新旧教育体制的衔接,教师即使对综合性学习有很高的价值认可度,也很难放开手脚进行尝试,更难以产生强烈的专业成长愿望。所以,当务之急是本着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健全相应的过渡机制。
上级教育部门应该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培训、督导、评价等活动,制定相应的培训、研修制度,扎扎实实做好教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教研活动,针对各个学段实施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确立具体的目标与重点,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采取定期交流、全面检查、不定期观摩的形式,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理念,使每个学校每位任课老师都能按既定的目标与要求,展开实实在在的研究,使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类型、形式、设计思路、教学模式等进行学习研讨,进一步加强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准确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增强改革意识,提高科研意识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素养,并逐步学会运用新理念指导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宋海罗.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贵州省实施情况的调查与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安顺及遵义市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8,(06).
[2]赵幼华,郑央苏.让语文走向生活――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例谈[J].甘肃教育,2004,(06).
[3]黄宪,巫惠群.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教育,2002,(10).
关键词:副校长;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集体备课;听课;再培训
教育教学是所有学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工作,其效率以及质量往往对所在学校的发展与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狠抓教育,全面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笔者担任小学副校长一职多年,在日常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中也积累了部分经验,现将其分享给广大教育同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共同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组织语文教师集体备课,实现共同提升与进步的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师的集体备课环节做出了明确的阐述“备课作为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鉴于教师个体知识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教师集体备课从小的范围来说,可以着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善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大的方面来讲,则可以尽快地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研究的众多要求,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对我自身的语文教学管理工作指明了道路与努力发展的方向。我在组织语文教学工作中,对其实现了灵活地运用与发挥。首先,我带领众多语文教师组建起了一支备课小组,并由教师骨干轮流担当备课组长,指导其他小组成员更好地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接着便要求每位教师都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一套备课计划,并在备课小组内进行发言与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之间就能真正做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有利于其认识到自身在备课以及教学上可能存在的不足与缺陷,这对于语文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具备独立备课的水平与能力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与意义;之后,再采取众家之所长,将所有备课计划中最完美、最精华的部分有效融合到一起,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精彩、卓越的备课方案,有利于真正推动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二、保证教师听课与接受再培训的时间,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1.安排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能充分做到教学经验的互通有无,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及实际教学业务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必须真正认识到这一点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意义。我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就给予了听课充分的重视,经常组织语文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并要求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实现探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促进全体教师共同发展的最终教学目的。
例如,在李老师教学《南辕北辙》的公开课上,她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南辕北辙的整个故事,这一做法充分契合了小学生对视频的独特爱好以及探究兴趣,不但瞬间集中了他们全部的注意力以及学习兴趣,更是在正式讲解知识点之前就让学生对于这个寓言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与判断,为她接下来更好地展开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的讲解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李老师的这一做法使语文教师队伍都充分认识到了多媒体先进设备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他们摒弃以往“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节语文课”等传统而落后的教学模式,为其灵活运用先进教学设备辅助语文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组织教师外出参观,接受再培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快速更新,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模式都远远落后于新课标的要求,这不但严重制约了其教学水平的提升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语文素质以及造诣的发展也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这种背景下,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接受再培训成为摆在众多教学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主抓语文教学工作的一名管理者,我提倡教师在外出接受培训之前先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以及难题进行详细的梳理与总结,这样一来才能保证他们在听课的时候真正做到“心里有底”,进而为培训中积极、主动地吸收优秀教师的解答与指点做好充分的准备;其次,我还要求外出接受培训的教师对培训期间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充实与归纳,接着在全体语文教师队伍中间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与沟通,并将真正适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的先进教学手段以及方法灵活运用到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给予语文教学最大的质量保障。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主抓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的副校长,每个人都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这一话题有着独特的认识与看法。以上仅为我个人结合部分教学管理经验得出的粗浅感悟,还希望广大教师同仁能不吝赐教,给予我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促进我在语文教学管理中更好地展开与落实各项工作,实现自身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安彩凰.教学副校长要坚守课堂教学主阵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8).
一、要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记得在参加人教版主编进行的教材培训时,蔡主编说过一句话:“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做小学毕业会考题,要做中考题,要做高考题,其目的是把握方向,知道语文该教什么,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语文教师要想准确地把握方向,一定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的《课程标准》更加完善、更加具体,它规定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素质要求,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
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这也正是各国极其重视课程改革,尤其是重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的重要原因。现在英、美等国纷纷组织全国最强的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制各科课程标准,表现出他们对国家课程标准的日益重视。无论教材怎么编、教学如何设计、评价如何开展,都必须为这一基本素质要求服务,都不能脱离这个核心。
二、要知道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做些什么
笔者听的这节课是《和时间赛跑》,这位老师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青年教师,可以说既有知识的积淀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一上课让学生先读两遍课文,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一片迷茫,于是老师又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果学生还是不知所云。这时授课教师有些急躁了,开始抱怨学生素质差,知识面窄,然后不耐烦地讲解课文,接下来的课堂有很多问题教师都是越俎代庖。再看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有的开始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有的睁着茫然的双眼不知老师所云;更有甚者居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由此笔者开始思考: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究竟该做些什么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还应树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应该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思考、爱表达、爱表演的习惯,达到新时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出现了杜郎口中学改革风暴,不管教师的素质如何,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只要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就是成功,就是优秀的老师。
三、小学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做些什么
很多教育专家在谈论教学的妙招时都会提到两个字――兴趣,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做什么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呢?
1.给学生充足的展示空间。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表现欲,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可以用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讲一讲等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课前留下任务,让学生搜集资料,把课堂由课上延伸到课下,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样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话可说,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提高。
2.改变提问的方式。传统的教学为了抓住教学主线往往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课程改革要求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课上的问题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愿意解决的。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不应该在熟读参考书的基础上,在课堂上提出高难度的问题来难为学生,而是让学生提出疑惑的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解决,逐步培养学生质疑和解疑的能力。
记得听过这样一个事例:中美学生在一起组织活动,往往是美国学生提出问题,中国学生进行解决问题。有些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教育的学生仅仅会解决问题,不会质疑了。这也提醒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东莞市长安镇新安小学 汤俊
市教师进修学校这次组织的小学语文科组长培训,可能有着不一般的意义。
我一直都认为,关于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忽视了。和朋友们私下交流时,我也总是说“如果不重视考试研究,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没有任何意义”。话说得很过头,是因为我对于加强小学语文考试研究的心情非常迫切。
我不止一次地发现,平时的单元测试题会测查课文后面资料袋里的内容。我记得一张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试卷上,就曾有过一个判断题。它要求学生判断“雅鲁藏布大峡谷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大,是世界上最深的大峡谷”这一说法的对错。在测查内容上,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出题的人没有区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概念,他对于“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课程内容不相等”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语文考试测查的内容,应该是“语文课程内容”-- 如果所测查的内容并非是“语文课程内容”,试卷上的分数应当如何解释呢?
我也不止一次地在期末考试阅卷的时候,向科组的同志们强调:学生答题时若有错别字,扣不扣分,要慎重 。因为,学生所得的分数最后是要在质量分析时被解释的。如果因为错别字扣了分数,那么,一个测查口语交际能力的题目的得分率究竟应该如何解释?
我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得到改善,更迫切地希望小学语文考试研究得到重视。但希望归希望,现实归现实。我专业上的先天不足,让我即使想有所为,也不可能有所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连“器”都没有,怎么“善”其事呢?
培训中,当我看到严考全老师讲座的标题是“东莞市基于标准的命题研讨”时 ,心情是激动的 -- 善其事的“器”,从严老师的讲座中向我走过来。毫无疑问,东莞小学语文的考试研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想,今后的教学在考试的引导下,也必然会开展得更有劲儿一些 -- 当试卷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在教育测量的专业分析框架中得以规范的时候,拼体力、比运气的时代,会被终结!
还有一个东西一直困扰着我,就是语文考试中最后的、且分值最大的那道题的评分问题。是作文吗?不是!是“写话”和“习作”。究竟怎么评分?似乎就只有依靠感觉。毫不客气的说,感觉是不可靠的 。 尤其是在考试中,绝对不能靠感觉--考试是教育测量,依靠感觉来进行教育测量,这说法儿站得住脚吗?
我们迫切需要理据!
黄小颂老师的讲座“低年段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恰好讲到了这一点。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学生们常常是很悲观的:肯定没有一百分,作文肯定要扣分啦!在考试评分中,我们真的是集体抛弃课程标准 -- 谁还去管学生的兴趣?似乎考试评分就是为了一决高下、定其多寡。这都沉淀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了!小颂老师的讲座,应该可以帮助我们恢复意识--
考与不考,“课程标准”就在那里,“呵护兴趣” !
专业,在权力和习俗面前不失语 -- 这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如果我们真能执行“课程标准”,孩子们不至于对于语文考试的得分再这么悲观吧?
深圳宝安实验学校陶莉老师团队带来的批注式阅读,我非常喜欢。
在知道“批注式阅读”之前,我曾了解过“非指示性教学”。我觉得两者非常相似,其区别在于“非指示性教学”并不像“批注式阅读”那样,重视落笔 -- 用笔写出来。前者“说”得多。
尽管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优点。
“非指示性教学”在进入课堂的时候,一开始,教师是没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最初阶段基于文本的对话,完全是取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现状。“批注式阅读”在“一次批注”时,教师也是不介入的 -- 学生能批注出什么来,也完全取决于学生的现状。这两种教学在最初阶段,教师都不干预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有个好处,就是摸清楚学生的起点,并且摸到的起点是原生态 -- 没有外来的因素影响他们呈现起点。
其二,“非指示性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在后段生成的。“批注式阅读”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是在“二次批注”时生成的。教学的后段,教师都介入了。而教师此时教给学生,就是学生 “真正没有注意到的”和“确实不会的”。
这两种教学的课堂生态,想来也应该不像我们惯常看到的公开课那样精彩纷呈、迭起和掌声如雷。一定会有磕磕绊绊或者断断续续。但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得,未必不如那些“作出来的课”;对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也不会更低,只会更高 -- 通过实时探测,能现场摸准学生需要自己再教些什么,没有高度的专业性,是办不到的。但有可能,这也成为推广“非指示性教学”和“批注式阅读”的短板。
陶莉老师团队的“批注式阅读”,我很喜欢,因为它有理据 -- “多读多写文自工”,有理据的东西我都喜欢;但因为“合宜的能力要有适当的知识来建构”(王荣生), 一年级的孩子注定不能因为我喜欢而去践行“批注式阅读”。需要等待一个“五年级下学期”或者“一个六年级”。
这次培训,值得称说的方面是很多的。能受教于像王亚芸老师等这样知识渊博的学者,感恩!能享受到进修学校方方面面的服务,感恩!
关键词:民考汉小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149-02
现代劳动市场中,从服务性行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先进经济的“非物质化”对学习产生的影响特别明显。许多服务主要是根据其引起的人际关系加以确定的。由此可见,在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今天,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我们给予足够重视。据美国芝加哥的保罗・T・兰金的研究,学生在听、说、读、写整个语言环境中,听占44%,说占30.3%,读占16%,写占9.7%,其中听和说这两项口语交际活动占语言活动时间总数的74.3%。足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1]
1 概念界定
民考汉小学生:“民考汉”系指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兹别克、锡伯、达斡尔、塔塔尔、藏、俄罗斯等十一个民族中,小学在汉语授课学校上学,高中毕业后,参加汉语文高考的学生,后来泛指一切在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2]少数民族进入汉语授课学校学习的现象由来已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新疆民族关系的改善、汉族人口的增多,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一些少数民族子弟自愿选择汉语授课的学校学习。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少数民族送子女上汉语学校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地汉语学校中的民考汉学生较多。[3]
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是一种类化了的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的活生生的显现,它不光是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心理学认为,能力指本领,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个性心理特征。所谓口语交际能力,就是指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1]
2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学生接触语言文字的初始阶段,对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我国教育部再次修订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内容涉及到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实践各个方面。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介质,是传达感情、态度、价值观最为直接、有效的途径,是人际关系建立最关键的组件。[4]在这五方面的学习中,口语交际中的语言输出是最为频繁和多见的,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练习也是最为紧密的,从小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
3 语文教学中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加强自身专业素养
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素包括专业情感、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5]感知语文,热爱语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情感的发展过程。主动认识儿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语文科研意识、积累素材与经验、撰写教育成果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科研能力的必备条件。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除自身努力之外,参加教师职业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既要吸收来自校外语文名师、教授的精华,又要适时走出校园去其它优秀小学亲身观摩与实践。
3.2 积极参与课程的开发
近年来,课程实施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与个别差异,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教师的角色应不只是校本课程的执行者,而更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积极参与者。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完成的。教学活动是课程实施的第一线,教师是和学生真正接触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只有真正参与到校本课程开发之中,才能还原教学的真实情境,才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所生成的教材进行教学。[6]
同样,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口语交际的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材,语文教学要注意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3 创设课堂情境提高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过去的语文课堂,“填鸭式”教学是主要形式,教师的单一灌输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较少,对于学生的评价也往往以成绩来衡量,在考试中口语交际部分未能体现,因此,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客观与主观相互作用、相互建构。听说读写相互联系,通过综合性实践活动,各个方面共同协作、全面发展才能实现交际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不断创设教育情境,在课堂中融入现代生活的主题,根据学生所处年级的语文水平,选择适合这一学段的主题展开讨论。加强学生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共同商讨的能力,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社会思维,提高语文能力的社会适应性。
3.4 营造语文学习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对于教材的选取是语文教学开展的关键一步。学校要积极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于课外书目的阅读,要给予民考汉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充实教育内容,为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精神环境。“一主两翼式阅读”,即以语文课本为主体,主题式经典阅读与主题式经典诵读,是我们对学生的阅读教材进行选材的依据,学生只有在“输入”后,才会有所“输出”。
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造就人、培养人,因而语文教学应当与人格培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必须着眼和服务于未来一代,服务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综合能力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着眼未来,要有前瞻性。[7]
增加硬件设施、资金投入、技术支持等是为学生营造语文学习物质环境的重要手段。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得以实践,优质的教育环境既为教师的教提供了便利,更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新的契机。尤其是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渠道,网络课程的开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和学生将更加深刻的体会时代的变迁,教育技术的革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加快了提高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进程。
4 结语
课程实施作为联结课程方案的中介在课程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整个课程的编制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新课程标准是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依据,新课程要求课程实施者(包括教育管理人员、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素养,在忠于新课改精神和理念的前提下,明确方向,进行调试和创造,结合具体的教育情境更好地实施新课程。[8]口语交际作为小学语文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课程的实施者更新教育观念,充分意识到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并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孩子,民考汉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探究之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文献
[1] 盛淑兰.定西市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2] 希日娜依.“民考汉”与双语现象[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1(1):61.
[3] 郭卫东,黄莉.新疆喀什地区中小学民考汉学生学业成绩及影响因素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18(6):9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 闫瑞祥.论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养成构成[J].教育与职业,2010(20):41-42.
[6] 樊启丽.浅析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J].教育战线,2010(21):92.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建议
一、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1)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自语文学科分化以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一直存有分歧。语文独立设科之初提出语文教育工具观,改革开放后提出语文教育人文观,还有诸如“认识论与存在观”“语文唤醒教育观”等,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语文教育的多重特性,促进了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新困惑,特别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非语文”“泛语文”等问题,都与对语文教育的认识不够清晰有关。与此同时,对语文教育的目标与任务、语文教育的内容与特点,同样存在认识上的分歧。尤其是对语文教育内容的选择各执一词。
(2)中学与小学语文教育脱节问题突出。目前,中学与小学语文教育在纵向衔接与横向贯通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纵向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语文教育缺少统筹;二是横向上,语文教育诸环节未能有效贯通,课程、教材、教学及考试与评价等方面缺少相互照应;三是诸环节内部之间各自为战,缺乏统筹意识,表现为教育目标与内容不一、语文课程与相邻课程分离、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脱节;四是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与实践者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
(3)语文教师培养缺乏有效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语文教师选拨制度与合格语文教师标准缺失;二是缺乏对语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的机制,目前语文教师专业素养与学科能力整体偏低;三是师范院校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缺乏特色,实践课程少,专业训练针对性不强;四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脱节,缺乏整体培养规划;五是缺乏专业发展的认同感与成就感,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较弱,职业情怀趋淡。
(4)语文教学没有很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一是语文教育目标与具体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三维目标”被任意分解;二是教学内容不够具体,语文知识学习、语文能力训练及人文素养熏陶未能有效体现;三是教学方法使用不够恰当,“教”的方式游离了语文教育本体,“学”的方法有违于“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课堂教学过度使用多媒体,语文课变成了音乐课和表演课;四是课堂教学形式化较重,语文教育的审美鉴赏、情感熏染、思想启迪等作用被忽视,使极具诗意的语文课变得枯燥无味,削减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考试与评价没有很好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评价观念偏离学生;二是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手段与方法不够明确;三是考试与评价缺乏有效机制;四是评价标准缺乏可操作性。
二、对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建议
(1)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前提。针对语文教育观认识上的分歧,我们提出――从语文教育本体出发,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教育理念,让教师实实在在地教语文,学生扎扎实实地学语文;强调学语文就是为了用语文,必须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教学目的,把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指向和基本立足点。
在教育过程中,要把握语文教育目标:一是语用目标,即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二是素养目标,即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这两个构成要素是融于一体的,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这里所指的“语言文字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的“语文素养”有重合,但又有区别。前者限定于“语言文字”,后者是没有限定内涵的泛语文概念,可有多种阐释。“语言文字素养”更适应于语文教育目标的核心指向,以避免语文教育目标的虚化和泛化。
(2)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科学安排各学段的教育目标与内容,使纵向衔接、横向贯通。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整体设计,整合语文教育的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理顺各学段的育人目标,贯通语文学科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打通语文学科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壁垒,使其有效衔接、有序过渡。一是要以正确的语文观为指导,借鉴语文教育历史经验,遵循人的成长规律、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以及语言学习规律,对语文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使其形成纵横交叉、互为一体的语文学习体系。二是纵向上,从语言学习出发,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育目标与内容,使语文能力训练有序上升,阶段性目标清晰明确。小学阶段侧重语言的积累及其习惯的养成;初中阶段侧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及其能力的训练;高中阶段侧重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批判精神的培养。三是横向上,课程、教材、教学和评价之间相互协调与统筹。语文课程建设要科学、合理,课程内容要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内容互为一体,语文教育实践诸环节之间有效贯通。四是创建协同机制,搭建语文交流平台。促使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和实践者之间有效沟通,确保语文教育观念相益、成果共享、步调相协,提升协同能力和教育效果。
(3)注重各学段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让语文教材成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
语文教材必须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出发,系统安排语文教育的内容,使中小学语文教材一体化;协调与统筹教材中语文能力维度之间的关系,形成以“读”为中心,以“写”为出发点,使听、说、读、写融为一体,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素养。一是关于选文。选文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首要环节,也是评价教材质量最重要的标准。选文首先要文质兼美。其次,选文形式要丰富多样,兼顾各类文体,涉猎古今中外。再其次,选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特点。二是关于语文知识。语文知识包括语言知识、阅读知识、写作知识、口语知识和文学常识等,它是语文能力形成的基础。中小学语文教材要科学安排语文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178-02
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重视儿童文学教学贴合了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思路。儿童文学不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少年儿童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导引,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和领悟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比较贴合儿童的阅读心理,对小学生的成长成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内涵、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探讨等三方面阐述笔者对小学语文儿童教学策略的思考。
1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
何谓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满足儿童阅读需求,切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适合 8-13 岁少年儿童阅读与学习的作品多以寓言神话故事,儿童诗歌,童话故事等为主,,与这一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相吻合,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善良勤劳的秉性,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从而促进综合素养和身心健康。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吸取人类文明优秀文化的养分。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小学生的成长,儿童文学作品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小学教师要通过对于儿童文学作品讲授,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拓展阅读能力与学习能力。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认识社会,体味生活,做到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浅析
2.1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较差
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儿童文学培训,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不愿意主动学习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作品作家也并不感兴趣,对于儿童文学作品具体的概念及范畴,自己也不熟悉儿童文学发展史,没有掌握系统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不能区分不同体裁儿童文学作品的文体特征,以及儿童文学作品的作用是什么,在教授儿童文学作品课程的时候最终要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并不明确,这势必影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效果。
2.2儿童情趣挖掘不够
虽然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教学观念伴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观念的影响,仍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道德观念的灌输,对在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挖掘不够,从而忽视了小学生的童趣需求和情感体验。
2.3儿童文学教学方式单一
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生活活泼,充满欢乐与想象,它能够给小学生带来纯真的快乐和丰富的想象,更加注重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与人文素养养成。但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对儿童文学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只是按照语文一般课文一样的程式的讲解与分析,使得本应是一节充满了快乐童真的儿童文学课变得枯燥单调,时间一长,小学生就会对儿童文学失去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小学生对儿童文学产生阅读和学习兴趣,让小学生在儿童文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4缺乏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小学阶段对是进行阅读指导与教育的最佳时期。很多学校有图书馆,教室有图书角,阅读资源非常丰富,但是教师忙于平时的教学,根本没有意识和时间精力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让小学生自行阅读。
3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策略思考
在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儿童文学作品,所以儿童文学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把握儿童文学特性,不断优化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策略。
3.1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直接关系小学语文儿童文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对小学生文学修养的启蒙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时不我待。小学语文教师自身要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加强对儿童文学理论的学习,通过全面认识和理解儿童文学,建立全新的儿童文学观、知识观和育人观。只有小学语文教师明确了了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无限育人功能,才能能够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更好地去指导小学生进行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坚持,更需要小学教师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下一代的全面发展积极努力。
3.2全面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情趣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富有儿童情趣,如《槐乡五月》、《我和祖父的园子》、《桂花雨》、《珍珠鸟》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儿童情趣。第一,儿童情趣可从主人公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通过描写“我”可爱的外貌,调皮的语言,活泼好动的个性将浓郁的童趣展现出来。教师要仔细品读文中的语句,如“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带一顶小草帽”,“祖父绕菜,我也抢过来绕。不过我并不往菜上饶,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感悟其中的童真童趣。第二,儿童情趣可随着故事情节发展呈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珍珠鸟》,浓郁的童趣就是在珍珠鸟与“我”逐渐亲近、感情日渐增强的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第三,儿童情趣可随儿童纯真美好情感的行发体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水》,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缺水之乡的孩子对水的极度渴求以及下雨给孩子带来的无穷欢愉场景的描写,行发了孩子对水的渴求和喜爱之情,在行情过程中将章趣表现得淋滴尽致。第四,儿童情趣还可以通过儿童文学的特殊表现手法,如夸张、幻想、拟人等手法表现出来。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桂花树笨笨拙拙的外形,不与繁花斗艳的朴实,采用比喻的手法将摇桂花时桂花纷纷扬扬下落的场景比喻成桂花雨,一系列表达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童趣十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透过儿童视角,运用儿童思维去发现、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趣。
3.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授儿童文学
成功的教学方法可以愉悦小学生的身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小学语文教师可利用儿童文学中有趣的故事、色彩斑斓的插图等创设情境;儿童文学语言优美,充满童趣,教师可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趣味;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自己,教师可采用表演法,调动儿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燕子》这篇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划出文中优美的语句,如“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烂漫无比的春天”。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这些优美语句,并写下感受,再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公仪休拒收礼物》这篇独幕剧,教师可指导学生选择各自所扮演的角色,并且根据课文内容为人物设计表情、神态、动作等。因此,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儿童文学的兴趣,提升小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4全面指导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
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营造一种积极热烈的读书氛围,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第一,教师要重视指导阅读儿童文学课外,要精心组织各类读书活动,如写读书笔记、班级读书会、读书交流会读书汇报会、等活动;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进行评价,对小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小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第二,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多领孩子去书店,帮助孩子挑选适合儿童文学作品;可以采用亲子比读、亲子共读等方式和孩子共享儿童文学阅读的美好时光。
总之,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加学生的人文品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儿童文学过程中,可以丰富儿童文学知识,提升人文素养,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主要工作:
一、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及教学指导水平。
继续对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深入研究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以提升自身的教学指导水平,并使自己的教学思想同我县小语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注重对老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过程的指导。
1.有计划地培养青年教师,抓好青年教师梯队建设,多和青年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在各种活动中让其脱颖而出,不断压担子,给予更多指导,促其往更高平台迈进。
2.当前语文教师队伍中,老教师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强对老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及教学过程的指导刻不容缓。
三、积极推进课改实验研究。
1.重温课改新理念,再度走进新课标,让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走进课堂。
苏教版教材实验虽已进行一轮多,但新课标理念指导下各种课型的基本特征并不明朗,从视导检查中发现,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理念缺乏系统了解,对新课标缺乏认真研读,因此,出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东西丢掉了,新的东西又没学上,语文课堂教学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还相当普遍。为使新的课程理念真正入脑入心走进课堂,我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再一次进行新课改的学习和培训。学习研讨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以校本培训为主;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相结合,以学科培训为主。学科培训必须研读《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各校要制定切实的学习与培训计划,订出时序进度,做到在实践中消化,在学习中实践,坚持理论指导下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研室将于每学年结束对各校学标用标情况和效果进行一次全面测试。
2.正视习作教学质量严重滑坡现象,强化习作的教学和研究。
就我县而言,目前学生的习作质量总体上明显滑坡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习作教学应付式、匆忙补救式、完成任务式现象普遍存在,一是课时得不到保证,二是计划性不强,因此学生习作无论是内容,还是篇幅,甚至包括书写都不容乐观。因此必须强化习作训练意识,坚持课内和课外两条腿走路,写作实践和阅读积累双线并进,课内大、小作文的有目的训练与平时的生活日记、读书笔记练笔积累相结合。要强化大、小作文教学,首先要加强教学与练习的计划性,要瞄准每单元的大作文,结合本组阅读课文的特点,制定出小作训练计划,以表格式列于作文备课笔记首页。大作文要提高质量要求,既要强调真情实感,实话实说,自由表达,更要写得有点章法,写出情趣和滋味,篇幅必须达到课标要求,高年级要将教师的习作指导寓于学生的互批互改之中。
3.加强师生课外阅读指导和交流,把课外书真正读起来。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学生“少做题,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要敢于和善于“抓住西瓜,丢掉一些芝麻”,腾出时间让学生捧起整本书读起来。我们拟定在合适时间在全县举行“读书教育现场会”。
4.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学方略。
本年度,坚持理论学习与课堂实践、课例反思相结合的原则,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寻求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务实有效的教学策略。继续开展课例研究,结合当前课堂教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开展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在前阶段实践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出现的或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着力摸索扎实有效教学方略。
(1) 深入钻研教材,从内容、情感、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多方面准确、深刻、独到地把握、处理教材,结合年段训练重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搭设平台。做到每一个学期讲一节公开课。
(2) 怎样才能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本年度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层面上作出更多探索,在深入解读教材、了解学段目标、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作充分、科学的预设,优化教学策略,既能引领学生品味、揣摩、积累、运用语言,陶冶情感,发展语言,获取学习方法,又能避免刻板、单调、机械与繁琐的分析与训练。在智慧、灵动的语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扎实有效、生动活泼的发展。
5. 继续深入进行山西省重点课题“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与检测实验研究”课题实验的跟踪调研、指导与服务工作。
四、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以活动促发展,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给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展示锻炼的机会,通过开展学校语文方面的各种活动,让各层面的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推进我县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建设。
五、具体措施:
1. 每学期写一份关于教学的调查报告,对如今的教学进行观察研究,突出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问题采取相对应的措施等。
2. 坚持写文章,把在教学上的收获、反思、感受等随时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