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磁铁课件范文

电磁铁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磁铁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磁铁课件

第1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科学教学;效率提高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改革中最有活力和潜力因素,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深层次融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科学知识,又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合作和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等方面的能力。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笔者就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运用信息技术点燃兴趣之火,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实验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保持和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融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一种必然趋势。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轻松、易于交流的学习环境。例如,教学新教科版六上《多种多样的植物》和《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二节内容时,很多动植物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无法获取感性知识,单纯靠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给动植物分类更是无从下手。如果教师事先能从网络上搜集各种动植物的小视频或图片播放给学生,生动、逼真地展示自然界中各类动植物的名称、各个部分(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动物的身体构造、生命活动特征等)和各自的生活环境,同时配合学生的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各类动、植物的特征后对植物、动物进行自主分类,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分类方法再汇报,学生定能说出许多的动植物分类方法,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学习兴趣会更浓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知识无法感知、教师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一些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教学,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科学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教师还应吃透教材,了解学情,以教材为载体,深入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动画、录像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出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如在教六上《桥的形状和结构》时,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中,个体发展存在不均衡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比较观察、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但在学习“各式各样的拱桥”时,观察比较这些桥梁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优点,如果没有具体形象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支持,学生还是会有困难。我将各式各样的桥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直观形象地展示各种不同形状结构和功能的桥梁,并通过配音介绍各种桥梁的主要材料和用途。然后小组根据图示和表格,进行讨论学习,顺利地突破了一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了桥梁形状结构之美。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小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在发展时期,他们的意志品质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易开小差。但如果让他们看动画片,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几小时动画片,他们都兴致勃勃的,这是因为动画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看完后印象特别深。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可以借鉴动画的特性,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如教科版五下《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地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球体,地球上的人和物体都在与地球共同运动,认识研究地球运动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无法亲身体会,教师讲得再到位,学生听起来也是比较模糊,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中就可以采用模拟情节的方法和PPT演示,如模拟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自转的动画视频、音频,地球绕太阳公转图和季节图PPT演示等,将地球自转和绕着太阳公转、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各种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被有效地吸引和集中到了探究学习活动中,学得轻松愉快,兴趣高涨,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直观独特的展现方式为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学生的探究热情重新点亮,科学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活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运用信息技术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教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新教科版六下《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课文时,为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发展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考虑到寒假冻灾,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分组用肉眼观察蚊蝇、蟑螂等昆虫标本和它们的肢体标本,看看学生有什么发现,把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再分组,每组发两个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这些小虫子,看看学生又有什么新发现,同样将学生自己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然后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体验学习的快乐,分享自己或同伴成功的喜悦。我再播放有关昆虫资料的课件,补充用放大镜观察到的更多昆虫细节的动画视频,弥补了观察材料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直观有趣的学习环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节约了教学时间,缩短了实验过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到了更多的有关昆虫的信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学生是好奇好动的,六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在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和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激发探究热情。将科学课中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学生在课上的探究热情保持和发展到课外。让学生在实践探究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例如教学新教科版六上《电磁铁的磁力(一)》时,上课开始,我播放PPT课件,直观展示起重机电磁铁移动废铁的场景,学生看到强磁力电磁铁一次可以吸起数吨重的废铁画面时,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惊讶和赞叹的声音。学生的头脑中出现一个个疑问,“我们的电磁铁磁力能增强一些吗?”“电磁铁磁性是通电线圈产生的,线圈多少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吧?”“电磁铁磁性是通电才产生的,电池数量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吧?”“电磁铁铁芯的粗细会不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呢?”“通电导线也会产生磁性,导线的粗细会不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呢?”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火花,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后面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上例中,我引导学生完成了“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多少关系”的探究活动后,在新课结束时,再次出示课件,把“电磁铁的发现”动画故事资料介绍给学生,再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猜测假设,小结归纳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进而提问“怎样来验证与电磁铁磁力大小相关的其他因素呢?”简短的一句话,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引导学生将探究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的探究热情保持和发展到课外。再如,在教学教科版六下《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细胞的作用”内容时,鼓励学生带着“细胞具有哪些作用呢?”这一问题课前阅读教材21页资料库,同时也鼓励家里有“电脑”的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观看相关课件。并要求学生将“生命体细胞的作用”用文字、画图记录下来,也可以下载视频和课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的分类整理。课堂上我将各小组事先推选出来收集好的资料进行集中展示。文字图画资料可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视频课件资料课前存放在班班通电脑桌面上,可节约时间,便于展示时用。开展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活动以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形成共识。学生轻松地完成了“细胞作用网状图”的填写。这样通过课前阅读、上网资料查询、观看下载课件视频和课堂上资料展示、研讨以及彼此交流等活动,把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结合在一起,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内探究活动结合在一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结合在一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激励了探究活动的持续开展,培养了学生阅读、合作交流、收集处理资料信息和动手动脑等方面的能力。还很好地保持和发展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科学探究热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提高了科学教学效果。

第2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基于做中学;汽车电路图;故障诊断;故障排除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迅猛发展,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汽车电气系统越来越多,而且系统也越来越复杂,汽车维修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借助资料读懂汽车电路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汽车电路读图》便成了汽车电子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一、让学生学习了解汽车电路读图基础、汽车电路接线规律:二、通过简单汽车电路读图进一步学习掌握常见的国产及进口车系电路读图方法。三、根据汽车电路分析对汽车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对于每个中职生来说,认真学好该课程,将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一 、汽车电路读图与汽车电路的认识

汽车电路图的识图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学习掌握汽车电路识图的一般方法。(汽车电路识图的一般方法是:1、善于化整为零,2、认真阅读图注,3、熟悉电气元件及配线,4、注意开开关的作用,5、了解续电器的工作状态,6、牢记回路原则。)然后根据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课程依托典型车型CA1111PlK2L7型载货汽车做为学习和研究对象,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路图。其次,根据电路图中出现的符号就车将实物一一指出。下面以以CA1111PlK2L7型载货汽车启动系统电路图为例进行说明。

CA1111PlK2L7型载货汽车启动系统的电路如图 1所示。

(一)对电路组成进行分析,并让学生就车道相关元器件找出来,并把课前准备好的标签贴上。

此系统的电源是蓄电池,位于车架中间,学生分成三组对课前准备好的三辆车进行研究,并把之前准备好的蓄电池标签贴在蓄电池上;用电设备是起动机,中间环节包括易熔线、电源总开关、起动机继电器、启动开关、行程电磁铁、熔断器盒和相关导线组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如学生对电器元件认识程度不够,老师可以先做示范,把标签贴到相应元件上,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之后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考评,以确保学生对这一基础环节掌握好。

(二)分析电路

根据化整为零和回路原则,我们把此系统电路细化为三个回路:电源总开关电路、启动时的电路走向、断油电磁铁电路;再根据认真阅读图注、熟悉电气元件及配线、注意开开关的作用、了解续电器的工作状态原则对电路分析如下。

1.电源总开关电路

将启动钥匙开关置于ACC挡或ON挡时,电源总开关控制电路为蓄电池正级电源线电源总开关电源线接线白/红线易熔线起动钥匙开关F7保险(F4保险)电源总开关F11接线柱(F2接线柱)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电源总开关触点闭合,全车电源接通。当关闭起动钥匙开关后,全车电源被切断,起到安全和保险的作用。

2.启动时的电路走向

启动机启动时,电路分3路。第1路为蓄电池正极白/红线易熔线启动钥匙开关启动开关START挡黑/黄线启动继电器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此时启动继电器触点闭合。第2路为蓄电池正极电源总开关触点启动机电源线启动机接线柱启动继电器触点黑线启动机电磁开关电磁开关吸拉线圈和保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当接通启动机主电路时,启动机小齿轮与飞轮齿圈啮合。第3路为蓄电池正极电源总开关触点启动机电源线启动机电磁开关触点启动机磁场线圈电枢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

3.断油电磁铁电路

启动机起动时,断油电磁铁电路分为两路,一路为蓄电池正极电源总开关触点启动机电源线启动机电磁开关触点白色线断油电磁铁线圈(电磁铁装在高压油泵后部排烟限制器位置)搭铁蓄电池负极。另一路为蓄电池正极白/红线易熔线白/红线起动钥匙开关ON挡熔断器盒F4保险红/蓝线断油电磁铁线圈搭铁蓄电池负极。当两电路同时接通时,断油电磁铁产生磁力吸动磁铁,将调速器油量控制齿条处在供油位置。启动过程完成及发动机正常运转后,断油电磁铁中的起动线圈电源被断路,此时F4保险所供电源的保持线圈工作,断油电磁铁保持线圈仍然通电,齿条处在供油位置。

二、电路故障诊断与排除

在课前,老师先对三辆车的启动系统设置典型故障,然后让学生分组实训将故障进行检测与排除。

第一组使用1号车做为研究对象

故障现象:挂倒挡时发动机即熄火;再次起动时,启动机不转动。 故障诊断与排除:该故障主要原因是倒车灯开关及线路搭铁故障造成的。断油电磁铁的保持线圈的电源和倒车灯电路共用F4保险。当F4保险断路时,导致断油电磁铁电源也中断,使调速器上的油量齿条回到断油位置,致使发动机熄灭。当出现该故障后,应先检查F4保险,如F4保险熔断,检查倒车灯开关及线路搭铁故障并消除搭铁故障。

第二组使用2号车做为研究对象

故障现象:启动钥匙开关不在START起动挡,启动机转动。故障诊断与排除:主要原因是启动钥匙开关连电、启动继电器触点烧结、启动机电磁开关触点烧结。当出现该故障后,应将启动钥匙开关关闭,先拆下启动继电器线圈的黑/黄线或黑线,再打开启动钥匙开关ON挡,故障消失,说明启动钥匙开关失效。故障不消失,关闭启动钥匙开关,拆下启动机上面的电磁开关线圈电源线,重新再试。如故障消失,则故障为启动继电器触点烧结,应更换继电器。如故障仍不消失,说明故障是启动机上面的电磁开关触点烧结,应及时拆下修理或更换启动机电磁开关。

第三组使用3号车做为研究对象

故障现象:接通启动电路后,启动机啮合齿轮与飞轮齿圈有撞击响声,启动机不转动。

故障诊断与排除:出现该故障多为发动机搭铁不良、蓄电池充电不足或启动机电磁开关线圈有断路现象。检查蓄电池电能是否充足,观察电压表指针指示状况,如果电喇叭音量变小和前照灯灯光较暗,说明蓄电池亏电。检查变速器上盖与车架之间的搭铁线是否松动。如果蓄电池电量充足,搭铁线完好,其故障原因可能是电磁开关线圈断路或是启动机传动部分故障所造成。其解决方法是解体检查,检查时应先检查启动机小齿轮啃合是否到位,然后再检查启动机电磁开关是否断路。

第3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科学课堂 感受美 活动

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的综合化使科学课堂突破了传统的以讲授科学知识为中心,将科学知识的学习较好地融入了各类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教者要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或表达结果,如用诗歌或绘画等。让学生在科学活动之中发现美、感受美、体验美,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科学课堂中来。

一、用活动营造科学课堂的“探究之美”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强调要为学生选择和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动手,养成“动手又动脑”的良好习惯。如教学《电产生磁》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知道电磁铁是否有南(S)、北(N)两极,两极如何区分,改变S、N两极的方法有哪些等等。我为学生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这些材料放置在“材料超市”,让学生依据各组的实验方案去自由选择。有的组选用小磁针来检验制作好的电磁铁S、N两极,有的组选用已知磁极的磁铁来检验电磁铁的S、N两极。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得出了相同的结果,即电磁铁有S、N两极。可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有的学生发现钉尖是S极,有的学生发现钉帽是S极。新的问题促使学生再次动手探究改变电磁铁S、N两极的原因。在整个活动之中,学生没有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动手是基于动脑之上的自主探究,体现了科学课堂快乐、自主的探究之美。

二、用诗歌营造科学课堂的“诗情之美”

诗歌因语言凝练、形象生动、节奏和谐有韵律等特点被孩子们所喜爱,古诗文诵读又是我校的一个传统特色。我依据以上特点,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诗情的课堂。如教学《月相》一课时,课刚开始我什么话也没说,就作板书:月有阴晴圆缺。这是孩子们熟悉的名句,在几个孩子的带领下他们自发而有节奏地背诵起苏轼的这首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待他们背诵完后,我问:“你们看到的月亮都有哪些圆缺的样子?”诗意的渲染、生活中的问题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情不自禁地叫道:“让我说,让我说……”由此可以看出,诗歌营造出的优美意境让学生感受到了美,激起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三、用绘画营造科学课堂的“画意之美”

小学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也是绘画表达欲望最强烈的时候。而儿童画以其简洁流畅的线条、对比鲜明的色彩、独特不拘的造型等形式美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刺激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将科学课上的很多内容都用儿童画来表现,让学生感受到科学课的“画意之美”。如在教学《花的构造》一课时,当学生观察、解剖完桃花的四个部分(雌蕊、雄蕊、花瓣、萼片)后,让学生小结时,我请了一位擅长画儿童画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一朵五瓣桃花,并让该生标注上各部分名称。图文并茂的板书不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且所学内容一目了然、清爽易懂。再如教学《月相》一课时,当孩子回答月亮有哪些圆缺样子时,他们或比划、或描述说了很多种。我引导他们用儿童画画出脑海中的月亮模样。当新课结束,他们弄清月相变化与时间变化的对应关系后,我要求他们课后仔细观察农历一个月的月相,并对课始所画的月相进行修改。修改完后,可用水粉画、刮蜡画等多种形式将所画月相制作成一套精美月相图送老师、送好友。就这样,枯燥的科学知识在富有诗意的课堂中被学生主动汲取。

四、用谜语营造科学课堂的“语言之美”

语言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巧用谜语、歇后语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会使课堂充满智慧,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科学课堂的“语言之美”。如在教学《从两栖动物到爬行动物》一课时,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除科学阅读课的枯燥、乏味之感,我采用了谜语教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特征。我是这样教学,选取三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动物,以谜语方式出示。谜语一:大眼睛,宽嘴巴,白肚皮,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专吃害虫保庄稼!谜语二:能走路,会游泳,风吹忙缩头,雨打便收尾。身穿铁甲衣,是个胆小鬼。谜语三:身上花花绿绿,走路弯弯曲曲,洞里进进出出,开口十分狠毒。学生看完后,我让他们依据谜面猜猜它们分别是些什么动物,属于哪一类动物呢?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再现了这三种动物的特征,孩子们对所学的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中还可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型特点、学校条件等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所展现的“动态之美”。

总之,教师要充分挖掘蕴藏在科学课堂中的美,适时适宜地展示美,让我们的学生用心感受美、体验美,师生同奏一首美丽和谐的科学课之歌。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袁运开蔡铁权著。

第4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分类 关联 疏导

如何提高物理复习教学效果?多年来,我一直在不间断地探索、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

物理复习教学要出效果,要兼顾方方面面,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或一节、两节课就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一个完整的计划作统筹安排,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的协同合作.

一、按章节顺序复习,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认真、详细地总结基础知识、实验基本技能,形成知识版块、网络.科学技术飞速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对教学技术、课堂效果影响很大.但是,在这个复习的环节中,应注重详细的、有序的板书,不要过多地使用课件.因为板书有过程,而且课后有遗留,学生的吸收、回顾时间长,便于学生反思、总结、记忆.课件固然容量大,可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但它总是一闪而过,速度过快,不便于学生识记、分析.

对知识点的记忆要注重书写,让学生认真地总结到作业本上,教师要批阅,对不合格的要及时督促补正.这个阶段的题型训练也要紧扣基础联习,不易拔高练习.而且尽量采用学生先前做过的题目,题量适中.尽量减少生题、难题,便于记忆、理解,对学生不产生打击.基础知识的总结过程,对知识的记忆要求精准、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枯燥的过程,就不要再人为地制造麻烦,为难学生,制造挫折,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分类复习,注重单元综合练习,做到知识点之间的

联系与迁移

在这个环节,除了加强记忆基础知识外,还要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相互依托性.作业中要适当增加题量、题型、难度,这样做的目的是加深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应用.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把知识点编成板块、分成类别复习,选择的例题要典型.

第一,在复习“压强”时,分成:固体压强的分析和计算,细分为基本思路技巧、特例技巧两种;液体压强的分析和计算,细分为基本思路技巧、特例技巧两种;大气压与气压;流体压强.

第二,在复习“浮力”时,分成:求浮力的几种方法;沉浮类问题;液面变化类问题;漂浮的三结论,密度计类问题;小球类问题.

例如,在一个大烧杯中放一个重5N的小烧杯,向两烧杯的夹缝中注水,至少注入多少水时,小烧杯刚好漂浮起来.这个例题是浮力问题,但是把它放在液体压强的基本思路技巧来练习,效果较好,即练习了液体压强的分析,又与浮力建立了关联,形成了知识的迁移.再如,在一个烧杯中盛入适量的水,水中放一个大木块,木块的上方放一个小铁块,整体漂浮(状态1),然后将小铁块用细线挂在木块下方,整体漂浮(状态2),再将细线剪断,木块、铁块静止时,木块漂浮,铁块下沉(状态3).问题:比较三个状态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压强大小怎么变化?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力、压强大小怎么变化?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力、压强大小怎么变化?这个问题既可加强学生对固体、液体压强的分析,也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理解固体、液体压强的区别与联系,还与浮力产生了关联,效果较好.

第三,在复习“杠杆”时,分成:杠杆问题分析思路的基本技巧;杠杆的极值类问题;杠杆变化类问题;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实验调整类问题.

在极值问题中总结出方法:把支点与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点连接起来,让这条连线作为动力臂,这时动力臂最长、最省力.

在探究实验调整类问题时,又分成:(1)杠杆平衡后,左右两边各增加(或去掉)一个钩码(或一个大小相等的力);(2)杠杆平衡后,左右两边都向内(或向外)移动一段相同的距离.杠杆是否还平衡,如不再平衡,杠杆如何转动.这类问题重在分析、总结思路技巧,还可以适当拓展.如有一个亲子游戏,一根较长的、均匀的长木板,支起中点,让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左边站一个大人,右边站一个小孩,中间放一礼物,要求两人同时向中间移动,让小孩顺利拿到礼物.问题:(1)如果两人以相同的速度向中间靠近,小孩能否顺利拿到礼物.(2)要使小孩能够顺利拿到礼物,两人的速度应满足什么条件?这类问题较难,只要合理地分析,并侧重方法的讲解或归类,学生还是可以顺利掌握的.

第四,在复习“电学”时,分成:电路故障类问题:方块类电路、家庭电路;分压公式类问题;测电阻类问题;比例式解题技巧类问题(电功率的分析与计算).

第五,在复习“磁学”时,分成:三个实验:名称、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际应用;安培定则;电磁铁的特点及应用;高压输电.

学生对电磁的感念理解较为困难,也需要教师有效的组合、合理的联系起来.

电磁铁的三个特点与电动机的知识的关联性:电动机的转速(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电动机的转向(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电磁铁的磁极:管内电流方向);电动机的转与停(电磁铁的磁性的有与无:通、断电流).

还有三个实验:奥斯特实验(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所以通电的导体是磁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实验(磁体与磁体之间通过磁场产生力的作用,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磁极间的作用规律相关联);电磁感应实验(电与磁之间的相互转换,电流的形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相关联).当教师把这些知识点分类联系起来时,使这些知识不再单调、孤立,学生自然就很容易记忆、理解这些知识,同时也摆脱了记忆这些单调知识的苦恼.

再则,将视力的形成、矫正的知识、实验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联系起来也同样能够达到相同的效果.

各个单元的分类及分类细节不再累述,这样的分类没有严格的专业性,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和实际情况分类,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三、全面综合练习分三个阶段

1.自行编制习题,题量、题型、难度都要超过中招的要求.

2.学校提供题源.

3.模拟综合测试,题量、题型、难度都要按照中招的要求.

这是一种集体的力量与智慧.需要一个和谐、团结的备课组、协作组作为依托.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坚持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不是限制个人的个性的张扬、约束能力的发展,我们主张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不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模式,提倡解放思想、注重创新.我们很重视备本节或本章的知识点、要点、难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具体的课怎么组织、引入,那就根据个人的特点、风格,自行设计.具体教学过程中遇到拿不准的,可随时拿出来一块探讨,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业方面,学校给了大力的支持,由我们自己选定资料、学校购买,每人手里都有四本综合性的资料,这给我们集体选题、印制试卷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每一套试题制定前我们都有一个默认的程序,定题量、题型,定每题的目标、定练习的时间和方式,并要求严格执行.每一套试题都凝聚了我们集体的智慧与汗水,每一套试题都有较强的训练目标.我们对作业坚持全收全改,尽量不落下一个学生.对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都及时督促、鼓励.对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学生及时地书面订正.对作业有效地监控得到了班主任的得力配合.对作业的有效管制,也是复习课能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我们是一个团结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温馨的、充满活力的备课组.尊敬老教师、发扬互学、互敬、互助的和谐组风.老教师有成熟的教学经验、教学技艺、教学模式.老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们备课组的一个亮点.老教师的高尚情操给我们做着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地规范着每一个年轻教师的言行,他们的教学细致、认真、严谨,又不失诙谐幽默,很直接的、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任何教师只要有疑问,都会主动地去请教老教师,老教师总是满腔热情地回答,没有丝毫的懈怠与隐瞒.当我们的言行有不当的时候,老教师都会及时地提醒我们,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我们及时地纠正自己的言行.当某位教师有困难时,其他教师都会主动地伸出友谊之手.

四、做好心理疏导、学法指导、作业监控

进入九年级,由于种种原因,特别一天一天的临近中考,学生由于心理的紧迫感和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复习效果,甚至还很容易出现极端的、令人痛心的问题.所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学法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我们首先提醒学生,要相信自己的老师,听老师的话.让学生清楚地明白:他们的每个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丰富的送毕业班的经验,每个老师都服务于他们,都时时刻刻地在关注他们,他们不是孤立的.

我们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1.要处理好听课与作业之间的矛盾.坚决放弃一切影响听课的事情,只要老师在讲课,就不要再做与听课无关的任何事情.克服困难,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完成每次作业.

2.提醒他们及时地问问题、反思问题是一个学习技巧,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精力.

3.写作业要有顺序、有计划、有主次,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先总结、后作业;先课堂、后课下;先主、后次.

4.合理分配时间,不要偏科,偏科对升入理想的高中纯害无利.

5.认真、正确对待每次考试.考前有准备,考后有纠错、反思、总结.

6.平时不要过度熬夜,多喝水、多锻炼,健康的身体才是成绩的保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第5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物理实验教学 整合 优化

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动静结合的特点,生动、形象、逼真,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能创设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例如教《运动的描述》之“参照物”时,尽管书上有插图,但这些画面都是静止的,学生虽有兴趣,但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放映我国跳水名将参加国际大赛双人跳板跳水比赛并夺冠的录像,让学生看清楚两名运动员从走板到起跳到最后入水的全过程,尤其注意两人的协调情况,再听一听解说员解说评委给运动员打了多少“同步分”,提醒学生思考“同步”是什么意思。学生受到紧张精彩的比赛情景的刺激,学习兴趣盎然,纷纷举手提问答问,课堂气氛特别浓厚,教学效果非常好。

2.突破教学难点。如教《电磁继电器》,这一内容的关键和难点就是电磁铁通、断电时继电器的触点的接通情况。由于继电器的触点很小,教师若在讲台上演示,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看清触点的接触情况和电磁铁对衔铁的吸、放情况。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将继电器电路放在多媒体展台上,通过屏幕将实物电路放大。这一演示操作过程,学生看得明白,见得真切,感到新颖有趣,从而轻松地将教学难点突破。

3.巧释教学疑难。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化静为动,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变主动,从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例如《凸透镜成像》一课,学生对物距变小,像距变大这一内容始终难以理解,教师可设计智能化软件,随着鼠标将物体从远而近地拖向透镜,即时显示出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变化,帮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这样演示,既形象具体,又简明易懂,从而巧妙地将疑难问题化解。[1]

4.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4.1 一些大型的宏观的物理现象,如“船闸”等,课堂上无法做实验,可用影视录像展示,化静为动,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原理。

4.2 一些微观的物理现象,如电流的形成、磁场、液体的蒸发等,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可以弥补口头讲解抽象、空洞的不足。

4.3 某些不准在课堂上做的实验,例如测定大气压的托里拆利实验,教师可在课前单独做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上课时,教师再播放录像,使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了解,以弥补实验缺失带来的某些影响。

4.4 一些作图内容,如光路图、电路图用Flas展示,可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能让学生很形象地理解光的传播方向、电流的路径,从而很快掌握作图方法。

利用多媒体,可展现更加丰富、更加充足的资源以支持教学,可以更为灵活地组织管理教学。那是不是说就可以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所有实验呢?回答是否定的。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为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是让学生接触“科学现实”的最佳方式,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中,不能用画面或实验的录像代替实验本身。

(1)没有很好的实验基础,成不了一个科学家。

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都是长期坚持实验探索的实干家,他们的发现、发明、创造,没有一个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或“纸上谈兵”谈出来的。如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电磁感应,从而有了发电机的发明,使人类从蒸气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

(2)物理教师不做实验,这门课无法上。实验的重要性在于:

①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训练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培养严谨作风和科学品质。

②可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口吹硬币跳栏杆”,不做实验,用多媒体课件是很难表示和说明的,而一做实验,学生立即情绪高涨,从而以饱满的激情进入新课的学习,效果很好。

③实验是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的基础。绝大多数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是由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直接得出来的。实验是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的奠基石,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从看到的现象和得到的数据中分析得出,而不做实验,老师讲得再好,学生也觉得不可信。

因此,我们应该将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高度整合并优化。我的观点是:能做的实验绝对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难做的或无法做的实验用课件辅助。

怎样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物理实验教学?笔者认为:

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思想,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新瓶装老酒”、“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

其次,要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有些实验不能完全依靠多媒体,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关键的地方,好钢用在刀刃上。

再次,要使技术与效果和谐统一。多媒体的各种特性的发挥,不应以花样翻新或计算机技术的难度来评定优劣,多媒体课件应重在准确、简捷和恰到好处的实用性。

第四,要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多媒体的教学应用,重要的是教学设计。合适的教材,通过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它的应用价值升值。

总之,我们应该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把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高度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优化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第6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 探究 现状 策略

《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实验探究既是科学学科的基础,又是掌握科学知识规律的入门的向导和手段。实验也有助于学生从实验事实出发,学习科学理论,提高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意识,进而编织知识网络,建立知识架构。也是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教师的引导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的载体。同时通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清晰地展示科学过程,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能力,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探究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花大力气进行实验仪器、电教设备的配套建设,这为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基础。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往往由于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许多学校却还是穿新鞋去老路,学生并没有完全利用实验器材进行相应的探索实验,学生仍是旁观者,使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严重桎梏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虽然近几年开始了初中学业升学实验考查,但也只是对重点实验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强化训练。在日常常规实验的教学时,有些教师对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一般通过教师讲述,或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播放探究实验的多媒体课件,而对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前的准备、问题的提出、结果的假设和猜测、实验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过程的设计进行都由教师包办完成;要不就是采取教师对实验内容先讲解后示范,再让学生去照方抓药,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偏差,教师会马上予以纠正,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更何谈合作、探究学习。也造成了学生对实验虽有兴趣,却只停留在表面,而对实验的内容却感觉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也很难达到《新课标》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素养,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及科学创新的新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走出传统实验教学的藩篱,建构实验教学的新理念。

二、探究实验的教学策略

1、注重探究实验的问题与猜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历史实验也告诉我们,科技的进步都是从发现、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探究实验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等内容,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并提出猜想,激发探究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观察力、想象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植物的向性"教学时,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含羞草的向触性敏感部位之前,先让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和猜想,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对基础差,胆子小的学生,教师应激励其多提问,不管提出的问题怎样,也要对其给予积极性的肯定。

2、教师应转变观念,努力实施探究式实验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转变讲述式实验教学为探究实验教学,积极学习新的探究式教学理论,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教育资源的同时,通过自制教具或让学生把身边不起眼的东西变成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好器材,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挫折和成功,感受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而且教师在心理上给学生以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励,在学生探究过程出错时不能一味斥责批评,扼杀他们创新求异的个性,而且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鼓励,对有新意的实验设计要给予表扬。

3、充分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课外实验,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例如:在进行物质PH值的测定教学时,教师可提前把PH试纸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回家测定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洗洁精、汽水、唾液、自来水、桔子汁、牛奶、肥皂水等。再如在《电磁铁》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身边的废弃物品,根据课本上的自制电磁铁的方法进行制作,最后进行比较看谁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佳。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用的废品,如"医用输入管、废电池、矿泉水瓶、吸管、塑料袋、易拉罐"等去设计探究并完成课本内的探究性实验。

4、加强随堂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在新课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由学生自主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活动,称为"随堂实验",可由教师示完成,也可由学生探究协作完成。例如在进行欧姆定律的教学时,我把它设计为随堂探究实验教学,让学生利用所需的器材,自行探究电压、电流、电阻三者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帮助,在知识方面进行引导补充,但切忌越俎代庖,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尝试,去反思、交流和总结,成为探究实验真正的主人,当实验成功时,学生感受着一种自行探究的乐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在遇到问题时怎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探究实验教学特别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操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

第7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三维目标;教学观念;探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6(S)-0023-3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的具体目标划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必须具有三维目标的意识,要在每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都要尽可能的体现三维目标,使落实三维目标成为自觉行动。在此,笔者将自己参与的一次评教与导课活动介绍给读者,希望能在落实三维目标上给同行们启发。

1 背景

某所中学申报了省三星级学校,验收组即将对该校进行评估与检查,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评教与导课活动,笔者将具有代表性的一次活动呈现于下:

2 被评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司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选修3-2,第1章导入 、 第1节 磁生电的探索。

教学过程

【师】大家知道,电能够产生磁,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电流。

2.将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闭合电路产生电流。

3.插在螺线管内电磁铁中的电流改变在螺线管等构成的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教师总结】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师】讲解例题(教师讲解了例题1至例题5共5个题目,学生活动极少,例题内容均为能否产生感应电流的判断的文字题)。

【师】布置作业(全部为书面练习)。

3 评教与导课

参加评课的教师一致认为,本节课条理清晰,内容安排紧凑,实验演示直观,讲解分析透彻,题目训练充分,对知识目标的达成有较好的效果。但如果用新课程的观点来评价它,却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一是教师主宰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学生成了灌装知识的容器,教学方式陈旧,没有体现新课程的思想。二是将课本上原有的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省略,将课本上的探究实验改成了演示实验,失去了一次极好的全面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机会。

如何使本次教学活动较好地符合新课程理念,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呢?经过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认真研究本节教学内容,评课教师们认为:本节教学内容非常适合设计成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活动,除了完成知识目标外,还能有如下功效:一是利用电能在生产、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以及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分组实验,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训练;三是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了认识以后,教师们又共同探讨了改进方案,形成了新的教学设计。

4 新的教学设计

【放映录像】录像由教师自己摄制,主要画面是:霓虹闪烁的市百货大楼外部夜景(对霓虹灯和闪光灯作特写);大楼内灯火通明,扶手电梯平稳的运行,电器大厅内各种电器琳琅满目(对运行的空调吹风口前的红丝带、电饭煲、电磁灶、运行着的家庭影院等作特写);铁路上电力机车带动着长长的列车飞速前进(对机车上方的电力线及车顶电灯作特写)。

【师】画面中的灯、电梯、机车、家用电器等工具和器具,都是以电作为能源的,那么它们所用的电源是什么呢?

【生】发电机。

【放映录像】本市城郊的火力发电厂的外景、发电机外景及发电机的内部结构(对发电机内的线圈作特写,此特写画面可以从教科书、画报或网上找到)

【师】看来前面的电器所用的电是在线圈中产生的。值得一提的是,最初产生电的线圈却是非常简易的(投影课本上图1-2法拉第通过这些简易材料改变了世界)。

科学家是怎样用线圈产生电的呢?让我们一起经历磁生电的探索过程。

【生】阅读课本上第3页至第4页内容(1.电磁感应的探索历程)。

【师】(多媒体展示)教师通过自制的多媒体课件重现菲涅尔、安培、科拉顿、法拉第等科学家对电磁感应进行研究的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强调科学上的任何发现必须是可证明的、可重复的。

【师】在什么条件下磁才能生电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与探究】学生每3人为一个实验组,每组将进行3个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1 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有电流产生。

【师】提出问题: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是否有电流产生呢?

【生】猜想:有或没有。

【师】投影图1,请同学们按照画面上的原理图,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检验。

【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发现:当磁铁在磁场中运动时,有的情况能产生电流,有的情况不能产生电流,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导体棒相对于磁场有几种运动情况呢?

【生】有四种,垂直磁感线、沿着磁感线、逆着磁感线、与磁感线成某一角度。

【学生实验】就导体棒的上述四种运动情况逐一实验,并作好记录。

【生】汇报探究结果: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师】同学们再分析一下,当导体棒作不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当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的磁通量有没有发生变化呢?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导体棒在磁场中运动的四种情况。

【生】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

探究2 将螺线管与电流计组成闭合回路,把条形磁铁插入或拔出螺线管,电路中是否有电流产生。

【生】根据需要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动手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生】汇报探究活动(一组或多组汇报)。

【归纳、总结】由师生共同完成,并填写下表。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借助多媒体课件,使磁铁相对于螺线管运动时螺线管的导线切割磁感线或磁铁相对于螺线管运动时穿过螺线管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过程变得更加直观,更加形象。

【生】归纳: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是:只要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闭合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

【师】总结:因磁通量变化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例题1】矩形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垂直,已知磁场是有界的,且为匀强磁场。试分析在下列情况下,线圈中是否产生感生电流?为什么?

(1)线圈进入磁场;(2)线圈在磁场中运动;(3)线圈离开磁场。

【生】分析解答例题1.

【例题2】除了例题1中的情况以外,矩形线圈在磁场中还有哪些可能的运动情况,在这些情况下线圈中能否产生感应电流?

【生】分析解答例题2.

【课后作业及活动】

1.将教科书上的“作业”完成在作业本上。

2.阅读信息窗内容(法拉第与电磁学) ,了解法拉第还有哪些重大成就。

3.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在实验室内制作“圆盘发电机”,并完成教科书“迷你实验室”中的相关解释。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张大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

第8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兴趣;实验操作;简单复杂

如何才能最大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呢?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些在课堂上无法模拟的过程,一些比较抽象的科学单位、科学概念,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通过音、形、文的交互呈现,有助于学生的认知。例如在教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单元中,由于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看到植物的生长经过,这是通过播放视频课件,让学生完整地观看植物一生的生长过程。显然,这样的视频出示,不仅降低了学生对“植物生长”这一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实验兴趣,更影响了学生对植物生长的探究性学习(如观察、测量、收集资料)习惯的养成。教师完全可以在学生连续观察和记录之后,再播放该视频,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科学认识。在教五年级上册《简单电路》一课,学生无法直接了解电流的运动轨迹,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可以使其更加直观的认识。如在教学《无限宇宙》一课时,多媒体课件能将学生带入广袤的宇宙空间,动态的三维立体画面和雄浑的音乐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学生如身临其境,为宇宙的伟大壮观而惊叹,在认识“宇宙是无限的”这一知识点的同时,产生想要向科学家那样去探索无限宇宙的愿望。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水的净化》一课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件中插图,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利用多媒体就简单了,过滤操作中的“两低三靠”通过放映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集声音、画面、文字、显示于一体,能展地微观世界,微缩宏观世界,模拟实验现象,打破了学生认知中的时空界限,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得学生的主动参与,激了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实验是科学课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相合,必将丰富实验的内涵,增强实验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将模糊变清晰

在科学课中,对某些事物的探究往往会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些内容用肉眼很难观察,或者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像这样的问题或现象是没法用语言来正确描述的,即使是讲了之后,学生也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而此时多媒体的介入,可使抽象模糊的事物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一些,使学生乐意去学。在小学六年级《晶体》这课时,单靠教师口头表述,学生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形状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就能很容易理解各种晶体的结构和形状。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第9篇:电磁铁课件范文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科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但目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低效性,降低了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的科学课堂教学即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探究活动的过程,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态度。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教学,这就要对其进行理性思考,采取一些措施对策,以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水平。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要实现高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前提和保障,科学教师要真正从思想层面接受素质教育的理念,把学生真正当做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尊重学生的思想和观点,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目标,在授课方式切忌采用灌鸭式,而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体系,教师要善于创建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进而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想法和观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帮助学生从原有知识经验出发,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获得的起点,长此以往,学生头脑中就慢慢建构起科学知识的体系。

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科学的发现来源于生活,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兴趣,就必须把科学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向学生多提问、多布置一些更贴近生活的作业和任务,比如请同学们课下观察北极星,并描述出它们与其它星星的不同,还可请同学们观察各种小生物,比如在草丛中蹦跳的蟋蟀、蝗虫等,在池塘里的小鱼、小虾,在泥土中的蚯蚓、青蛙、蜗牛等,并要求他们写出观察写得,汇总出这些小生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相信这些作业一定会引起正处于天真烂漫阶段小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但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还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倡导小组合作,凝聚集体情愫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养成与同学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陈述自己意见的习惯。更重要的是,通过小组合作,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助于形成尊重差异、共同生存的积极人生观。当前各地各学科都涌现小组合作学习热潮。有些只是形式上的合作,三四个人围坐一起,就某个人人皆知并没有太大探究价值的问题讨论一番,就算是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为了合作而合作的小组学习,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和效果。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需要,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如,在教学《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在学生认识电磁铁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我只是为各组学生准备了一根导线、大小不同的两枚铁钉、三节电池、大头针若干等研究材料,其余自都交由学生,让他们自行研讨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各自分工、共同合作探究。我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在一旁观察并适当指点。发现他们在小组学习中分工明确,有的动手操作、有的动眼监督、有的动笔记录,在这个小集体中各自找准自己的定位,有分工有合作,有争议有统一。小组合作让孩子们的个性灵动飞舞,个人价值彰显,同时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集体情愫得以凝聚。

四、讲究规范操作,养成精细习惯

学生特别喜欢上科学实验课,因为他们知道实验课上可以自己动手。有些学生一进实验室,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往往会迫不及待地这儿摸摸,那儿摸摸,将老师的要求和实验目标、实验步骤抛到九霄云外,结果既耽搁了学习时间,又耽误了实验进程。有的学生虽然听清了实验要求,但是具体操作时随意性较强,不讲究科学规范,同样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开放、创造性地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例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要求学生轻拿轻放温度计,不要碰到杯壁和杯底,读数时温度计不要拿出来,眼睛要平视液柱顶端刻度。使用天平时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以免沾污了砝码,影响测量的精确度。实验操作中时时讲究规范操作,注重细节到位,养成追求精细完美的科学习惯。又如,有的对比实验需要规范控制变量。我在教学研究摆球的摆动时,首先让学生搞清楚摆球摆动过程中涉及的变量(摆线长短、摆球轻重、摆角大小、摆球摆动快慢),然后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一个变量进行探究。若考察摆线长短对摆动快慢的影响,则保持摆球轻重、摆角大小不变,改变摆长,测量摆动周期。在选择好确定好一个变量后,其他的量要严格控制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到实验结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通过平常的规范化操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和热情,养成精细习惯,让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

五、从教会学生科学观察的方法入手,培养直觉思维

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主动地去观察,养成观察的习惯。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确定观察的目的,教会观察方法,引导学生细致深入地观察。如学习5植物的花6一课时,学生通过对花的直接观察,掌握花的基本形态,在观察中让学生了解花瓣是由等片托住的,花瓣的里面有花蕊,花蕊分雌蕊和雄蕊。按照这个观察程序,要求学生看、想,调动他们大脑思维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花的组成。除了在课堂上,也要注意在课外养成学生勤于观察的习惯,经常布置一些观察作业,让学生在大量常见的现象中,捕捉信息,培养直觉思维。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实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