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消费状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当前通胀预期下大学生消费现状
1.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与支出渠道
经调查发现,常州地区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主要有家庭供给,奖学金与助学金及勤工俭学等。其中生活费来源为家庭供给的占到了87%,而奖学金,助学金 及勤工俭学则只分别占了6.5%与6.5%。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生活费来源的单一性与依赖性。对大学生月生活费的统计调查显示:月生活费水平在500元到800元占35%,800到1000元的占35%,1000元到1500元占30%。而大学生主要的花销渠道的研究调查中,我们发现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餐饮上的花销为300-500元;日用品花销在100-150元;购物花销为100-150元;交通通信上的花销为:50-100元。
2.大学生对通货膨胀及其影响的认识
调查表明,28%的大学生非常了解通货膨胀,64.3%的大学生则表示对通货膨胀的了解程度为很少,当然还有7.7%的对通货膨胀不太了解。在对通货膨胀了解甚微的主要为非经济类的学生。应该对这类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教育。同时我们发现,认为通货膨胀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的学生占28.5%, 认为通货膨胀对大学生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的占71.5%。在通货膨胀对大学生生活影响最大的方面调查中,绝大多数大学生将伙食与日用品及购物作为首选方面。
3.通货膨胀压力下,大学生消费观念与应对措施
在通胀预期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追求时尚个性的消费态度发生了转变,产生了不再追求此类消费及适当减少相关开支的想法。并且大学生对自身目前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反思。有将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其消费不合理,消费偏高需要进行改进。在应对通货膨胀消费措施方面,7%的大学生选择向父母要求增加生活费,14%选择省吃俭用,减少开支,而79%的大学生准备学习理财,建立健康的消费观。
二、大学生消费现象的原因分析
1.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通货膨胀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水平的日益上升,客观上为大学生高消费提供了前提。消费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主要表现在扩大了消费范围、拓展了消费空间使得我们的生活已不在仅仅追求温饱,而是更高程度的物质追求。同时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物价的大幅度上升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和生活。
2.社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社会进步和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而随着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加强,其结果必然是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社会上人们生活方式、观念发生的巨大变化,大大刺激了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期望。而大学生消费心理还不成熟,模仿消费心理和攀比消费心理现象日趋普遍。
3.家庭的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数家庭的经济状况已较为富裕,而当代大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在绝大部分中国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大多十分溺爱,会尽量满足其需要。特别是在子女上了大学以后,由于担心孩子在外吃苦受累,对子女的爱全部集中在了经济的一味满足上。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父母的消费观念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消费观念。
4.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事实求是的说,高校对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学校虽然也会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消费观,但大都过于教条化和书面化,对实际问题不能给出及时有效的指导。
5.自身原因
从主观因素上讲,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已属于成年人,但部分大学生心理上的成熟要落后于生理的成熟。对于自身缺乏很好的控制,不能完全树立健康,正确的消费观念。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在社会上的磨练缺乏自己去创造财富的经历,不知金钱的来之不易,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而且他们在进入大学前没有独自理财的经验。部分学生在大学里独立的生活时不能有计划的进行开支,从而导致了消费的盲目性和攀比性。
三、对于解决大学生消费问题的一些建议
1.自主创业,培养独立精神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适当参加一些勤工俭学的活动,例如家教、实习等工作。也有些同学可能会帮人做一些劳动力型、技术型的工作以获取报酬,例如打字、制作网站、翻译等工作。勤工助学是大学生体现自立自强精神的最佳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们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经济自主能力。但是这些事情应当以不影响学业为度,毕竟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工作,因为赚钱而荒废学习,一般来说是不值得的。
2.培养合理的理财观念
利用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利用金融工具帮助理财。大部分同学在经济状况富余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基金或者其他金融工具进行投资理财。大学生一定要有投资的理念,这很重要。此外,要注重节俭,泰山不让细土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方能就其深!须知大钱往往都是来源于小钱的积累。
[关键词] 吉林市 大学生 消费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近年来我市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量和学校数量明显增加。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校8所,在校学生达到62845人,这对于吉林市的消费市场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本文拟就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结构、特点、影响和对策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加以阐述。
一、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消费结构转向多样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出现了一些变化,改变了过去消费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用于非基本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调查数据显示,迫于毕业后寻职的压力,近年来吉林市大学生在考研、考证方面的消费持续增长,海天考研培训在吉林市就被大学生热捧。人情交往也成了大学生们花费不菲的方面。老乡聚会、同学聚会、生日聚会是常事,得了奖学金、当选了干部要请客,恋爱的支出更是成了重要方面。上网消费也是必不可少的。现在一般的学生宿舍都有电脑和网络。还有一点,由于吉林市的旅游景点相对较多,价格不高,为大学生们组织各种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这方面的花费比照其他地区也相应处在一个略偏高的水平。
2.消费结构不合理。首先是饮食消费达不到标准。饮食费用是大学生基本消费的重中之重,按照吉林市07的物价水平,保守估计每个学生每月也要消费300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接近四成的男生和超过七成的女生达不到这个标准。由于大学生的收入基本由家庭提供,总量有限,如果为了其他支出而在饮食方面克扣自己,必然会对大学生的健康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其次是基本学习费用的下降。购买学习资料、用品的消费变化不大,甚至有下降趋势。学生进入高等学府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知识和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怎么可能在这方面少支出甚至不支出呢?这是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另一重要表现。再次是交际消费大幅度增加,目前这个方面有畸形发展的态势。交际消费多了,会对家庭的正常消费产生较大影响。对学习也会有影响,社交太频繁,人会比较浮躁,难以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去。
3.影响因素。一般说来,消费结构的变动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影响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都在变化,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娱乐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其次,虽然大学生的收入基本上依靠家庭,但是现在确实有很多大学生从勤工俭学、奖学金、贷款等方式获得了额外收入,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因素;再次,吉林市消费品价格水平相对不高,自然环境为旅游提供的便利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影响;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心理的改变,受消费主义影响,多数大学生产生了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炫耀消费等心理,这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的最重要的因素。
二、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1.以实用为优先的特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正日趋实用化,在此观念指导下的大学生消费自然有一个与之相应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从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分析,不论是衣食住行等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还是考研、考证等学习消费,以及娱乐、人际交往消费,都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例如,从大学生们日常购买的书籍来看,大学生更倾向于实用类和娱乐类书籍,而非纯理论类的书籍。这明显地体现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倾向的实用主义――或者是为了辅助学习,或者是为了休闲消遣。因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实用是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特点。
2.从众性是大学生消费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其实,从大学生的本来目的来说,他们在消费中追求的是在实用基础上尽可能彰显时尚和个性。网络等新兴传媒使得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也更加容易为大学生所掌握,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消费行为存在模仿性。当某些大学生的时尚消费方式对其他大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刺激和诱导时,会使得其他大学生群起而效仿之,反而使得这种消费失去了个性化的特点。所以当漂染头发成了一种时尚的时候,我们就会在校园里发现无数个漂染了头发的女生;当横条纹袜流行的时候,校园里就多了许多的“斑马”。
3.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绝大多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独立管理自己的消费,由于之前的自主消费经验少,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由于消费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比较盲目和感性的。例如,目前吉林市在校大学生中有拥有手机的人数在八成以上,但基于通信需要和较强的家庭经济负担能力前提而进行的理性消费不过半数。
三、吉林市大学生消费的影响
1.大学生消费对自身的影响。从身体健康角度上说,大学生主要在校内餐厅进食,但多数校内餐厅提供的饮食营养结构并不合理。即便如此,仍有相当多的学生为了节约开支以用于人情、娱乐消费而选择价格最低廉的饮食,长期如此必然会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从心理健康角度上说,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会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理性的、节俭的、量入为出的消费方式必然会促进与之相应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而非理性的、攀比的、超前的消费理念也必然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并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2.大学生消费对家庭的影响。2007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为4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在吉林市就读的大学生平均的消费支出受07年物价上涨因素的影响,达到12000元左右。城镇大学生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29%。农村大学生消费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为96.6%。由此可以看出,尽管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的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但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仍然很大,这无疑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他们连自己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调查发现,有一成多的学生需要申请助学贷款才能完成学业。
3.大学生消费对吉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2007年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总额约为7.54亿元,2007年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约为387亿元,考虑到387亿元中房地产、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出,尽管吉林市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总额只占吉林市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的2%,但对于吉林市的日常社会消费来说,大学生消费已经是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了。随着大学生消费的日益增加,它对吉林市的社会消费品消费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将越来越大。看看各个高校周围以饮食服务和服饰店、礼品店为主的繁荣的小商业圈,不难明了这个问题。
四、加强大学生消费能力的一点建议
1.对于大学生。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遵循理性、节约、量入为出的原则。首先,具有对自己支付能力的理性分析能力,根据自己现阶段的支付能力有计划合理地消费。其次,要有自制能力,不盲目攀比,不受“示范效应”的影响,不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第三,具有责任感和感恩之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消费行为对家庭和社会产生的影响。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大学生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面对各种欺骗消费者的不法行为,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虽然大学生维权现状并不容乐观,但在吉林市,大学生们已经积极参与到消费维权志愿团的活动中,并受到了社会的积极关注。
2.对于高校。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和思想管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引导他们良好的消费行为。应该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引入到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课的主阵地作用;应当组织消费教育的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财商,如开出选修课,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等。其次要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工作;同时完善奖学金制度和大学生贷款制度,合理地减免家庭贫困学生的费用,并组织各类勤工助学活动,帮助他们增加经济来源,减轻经济负担。
3.对于社会。大学生消费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社会消费中的各种问题的折射和投影。因此,我们首先要大力宣扬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在全社会倡导理性消费,反对奢靡和浪费,从而消弭大学生消费中的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思想影响。同时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提供不同种类、价格和服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全社会齐抓共管,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
参考文献:
购物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早已被人们深刻理解和认识。在传统的购物中,人们选择商品总是亲临现场,以便于对所购买的商品做全面的观察和了解,进而做出选择。然而在当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各种生活方式都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购物也不例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其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也为大多数人群所接收,并且逐渐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此技术上,“网购”一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网上购物其操作平台主要是通过网络,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他们在网络的应用方面更加广阔和熟练,网上购物势必成为他们的选择范围,而且,他们将是未来网络的主宰力量,他们对未来网上购物的发展趋势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调查和分析当代大学生网购的现状,了解大学生网购的行为特征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探究大学生网购普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网络中的商品比较丰富。网络虚拟空间的无地域、无国界的特点,导致网络购物也突破了地域、国界的界限,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到自己生活的社区难以买到的商品。二是网络中商品价格相对低廉。网上中的商品低价的原因就在于网络可以省去传统商场无法省去的一些费用,例如场地租金、员工的工资等。因此网络商品的附加费用比较低,商品的价格也就低了。低廉的价格正是吸引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乐意参与网络购物的重要原因。三是网络购物的快捷便利。随着快递公司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网络购物的繁荣。现在的快递公司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邮局,新出现了很多快递机构,例如宅急送、申通快递、圆通快递、中通快递、天天快递等等。这些快递公司的出现加速了网络购物的发展,使网络消费变的更加便利和快捷。
大学生所网购的产品多种多样,其中六成以上大学生购买过书籍,四成左右购买过电子产品,三成购买过服装及鞋类。这个结果与大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大学生是思想开放的学生,虽然学习占了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但是大学生学习的范围相比中学生更加广泛更加多元化,单纯的课本、习题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求,因此会购买更多的书籍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和满足自己的兴趣。网购能满足他们对各种兴趣爱好书籍的需求。其次,大学生接受的是高等教育,站在时代的前沿,电子产品是信息时代的重要产物,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已是大学生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品,网购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大学生电子产品市场分了一块蛋糕。最后,大学生个性张扬,是个追求时尚的群体,服装、饰品自然是大学生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群体,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是经济上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受网络购物中商品的低价格的吸引,促使他们更愿意在网上购买折扣比较大的商品。在网络中出售的商品通常要比传统的商品价格低一些。另外,点卡充值类、音像制品、车票电影票、体育用品、食品也是大学生经常网购的产品。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对于大学生个人而言,应加强网上购物安全交易维权意识。面对深不可测的网络,在网上购物前必须对网络购物的安全知识有足够认识,要拥有最基本的分析判别能力,主动学习网络消费安全知识,增强网上购物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若遇到被商家欺骗等情况,千万不要因为麻烦或是害怕而不举报。作为大学生应该操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可以在网上对不法商家进行检举,若不能调解的,也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家,甚至借助媒体的力量,向社会曝光某网店的不法行为。同时加强自我教育,正确的分析认识自身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在消费过程中要求自己坚守原则,基于自身需要做出购买决策,避免受商家不良诱导而盲目消费或因冲动导致的从众消费。各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正确网络消费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应强化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优化消费结构。各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上购物教育,将网上购物的正确理念融合到教学中,同时,通过教育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结构, 使网上购物的科学理念渗透到生活中,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此外,联系家庭教育,引导健康科学消费,作为家长,要合理控制大学生的网上消费,帮助其形成正确地金钱观和消费观,养成经济、适当、高效的消费习惯。国家及相关部门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尽早完善网上购物的法律法规,形成较为详细、系统的配套措施,用明确的法律法规对网上购物进行规范。其次,网络商家应不断增强自身网上交易诚信度,网页上放置应与实物相吻合的图片,也应主动说明商品存在的不良因素,实配送消如费者真正购买的商品。此外,网上购物商品质量有待提高。商家应该进购符合相关产品各种规格的较为优质的商品,物流快递及配送作为评价商家的一个重要标准,安全可靠的物流是减小交易的失误率,更好的保障顾客的利益的重要途径。
网上购物市场的基础环境越来越稳定,各种知名网络购物平台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网上购物的场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信网络规模的壮大,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的提高,网上购物市场越来越火爆,已经发展并形成人们购物的主要形式。网上购物也势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朝着更加安康、稳定、广阔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 天津市 大学生 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是指人们购买或使用体育有形产品与无形的体育劳务用品以满足自身体育需求的活动。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状况进行研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特点、动机及其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并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10所高校,在校大学本科生1200人为研究对象(不包括体育专业的学生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男生664人(55.3%),女生536人(44.7%)。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国内有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收集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计的问题通过特尔斐法进行筛选,并对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共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1158份,剔除无效问卷68份,有效回收1090份,有效率90.83%。
(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有效数据运用百分比统计进行科学的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表1显示: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的目的是愉悦身心,有近半数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男生和女生在其他目的的选择次序上有所不同,男生更注重的是学习的需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女生则更注重时尚的追求和学习的需要。
表1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调查统计表
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结构
表2数据显示: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实物消费占消费内容结构主体地位,运动服装、体育用品占所列选项的前两位,服装的支出成为日常体育消费支出的大项,大学生运动名牌的服装攀比现象是导致出现服装消费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体育课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服装消费比重最大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据调查由于学生体育练习器材的不足和必要的体育活动保护器具的需要是造成体育用品消费居第二位的重要原因,男生在运动饮料、健身培训项目选择上,女生在健身培训、运动饮料选项选择上分别居第三、四位,说明运动饮料消费在大学生体育消费,女大学生由于自身审美和形体塑形的需要在健身培训消费中占比重较大。从总体上看天津市大学生实物型消费偏高占到体育消费的60%,虽然健身培训选项在非实物性消费所占比重比较大,反映大学生对健身培训有较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但不能掩盖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不均衡,非实物性体育消费比率偏低,消费结构不合理的事实。
表2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统计表
3.大学生体育活动场所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以学校免费场所为主,其次是学校收费场所和公园群众性体育场所,社会盈利性场所学生消费较少。大学生活学生以校园为主,学生经济来源形式较单一,可支配的资金相对较少,学校场地离生活区域比较近,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路途上,所以大学生大多是选择学校的免费场地为体育活动的场所。另外一方面,由于学校体育俱乐部活动项目较丰富,与个人相比,俱乐部有相对充足的体育器材而且有高年级的同学进行技术指导,租用学校体育场地费用也相对较便宜,学生更加愿意参加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消费,从而选择社会盈利场所进行体育消费的学生较少。
表3 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场所统计表
4.大学生体育消费态度、消费水平分析
据调查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消费观念,对体育消费从态度上是积极的,有70%左右的学生愿意在体育锻炼上进行投资。70%左右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300元~700元之间,将近80%的学生每年的体育消费在100年~400元之间,一年按十个月计算,平均每个月在体育上的消费在10年~40元之间,体育消费金额约占每月生活费用的3%~6%之间,明显看出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中饮食、购买服装、学习资料占到生活费用比重的绝大多数,由于经济条件不足,是影响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重要因素,这与表4调查结果相同。
5.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在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中,男女生前三位影响因素是相同的,经济条件差、学业压力大与体育场地少。大学生主要经济来源由父母提供,其他经济来源较少,限制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经济条件差成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大也是一个影响体育消费重要因素,二、三年级大学生课程负担重,四年级面临毕业、就业和考验的压力,从而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少,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调查还显示:有10.37%的女生对体育活动没有兴趣,7.64%的女生认为自己条件差,自信心不足。需要引起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大学女生进行体育引导,增强体育活动的自信心,培养女大学生的锻炼兴趣,从而进一步促进女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增强身体素质。
表4 影响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三、结论
1.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愉悦身心和锻炼身体。其次,男生更注重的是学习的需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女生则更注重时尚的追求和学习的需要。
2.天津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实物性消费所占比重太大。
3.虽然体育消费观念已经逐渐在大学生中形成,但体育消费水平较低,经济条件差,学习压力大是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4.学生更喜欢在学校免费和收费的场地进行活动。
参考文献: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2]张水明张军:影响我国体育消费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2
关键词:非法学专业 在校大学生 法律意识 调查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1 意义与方法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进步和逐步完善,法制建设进入到推进民众法律意识提升的关键阶段。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民众的核心主体,其法律意识的提升与培养直接关系到法制建设发展。通过对非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大学生对法律意识的认知程度,探讨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提供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以潍坊医学院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分别按年级、专业(医学、非医学)分层,对随机抽取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前期调查资料并经相关专家讨论后,形成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1)在校大学生一般情况(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等)。(2)法律意识状况: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心理、法律态度、法律信仰四个方面。所有的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实证调研分析
2.1 非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一般情况
调查300名,男生115名,女生185名,男女比例0.62: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60名,英语专业学生140名;2012级和2011级调查学生人数分别为160名和140名,年龄均值为20岁;52名来自城市,59名来自乡镇,189名来自农村。
2.2 非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状况
2.2.1 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发现,74%的大学生对我国主要法律大概知道一些,22.3%比较了解,但有3.7%的大学生一点都不了解。对法律与法规区别的了解,67.3%的大学生大概知道一些,19.0%比较了解,只有0.7%特别了解,并有13.0%一点都不了解。对违法和犯罪的认知,85.0%的大学生对于“违法”和“犯罪”的概念认识是正确的,而有15.0%回答错误或不知道。从法律知识的了解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法律只是大概知道一些,对于法律基本知识了解情况并不乐观。
2.2.2 大学生法律心理状况
大学生对我国当前法治状况的认识不容乐观,对“我国目前司法是否公正”的肯定回答率仅为7.0%,多数表现为对司法公正不认同;在法律的心理接受程度上,对“大学是否有必要开设法律基础课程”的回答是积极的,其中,83.3%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而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不应该”;在法律知识获取途径上,46.3%的大学生主要是通过课堂,39%从电视、电台获得,而对报纸、网络等学习途径却利用不够充分。
2.2.3 大学生的法律态度状况
32.3%的学生对法律有信心,认为法律能保护他们的切实利益;40%的学生认为法律会逐渐完善,并能保护自身权益;但仍有27.7%的学生认为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同时,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大学生的法律态度明确,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在60%以上,而面对他人权益遭受损害时,法律态度也比较积极,有39.7%的学生去电话报警。但是,也有10.3%的学生选择忍气吞声,15.7%的学生选择明哲保身、视而不见,甚至1.3%的学生选择去对方单位大闹。
2.2.4 大学生的法律信仰状况
大学生对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司法机关的态度,给予信任和肯定的仅为8.3%;有36.7%的学生选择回避,除非不得已,不跟他们打交道;有5.3%的学生表示不信任。对于当前法律的总体认识,多数认为法律应该值得去信任并且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完善,但有24.7%的学生对当前法制环境不满。
2.3 大学生自身的基本情况对法律意识认知的影响
2.3.1 不同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经统计分析发现(表1),临床医学与英语专业大学生对我国主要法律的了解情况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别(χ2=6.539,P=0.038);对“法律与法规区别”了解情况的分布没有统计学差别(χ2=2.459,P=0.292);对“违法是否就是犯罪“的认知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χ2=2.949,P=0.229)。
表1 不同专业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注:因“特别了解”的例数太少,与“比较了解”合并为“了解”组
2.3.2 不同年级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经统计分析发现(表2),2012级和2011级大学生对我国主要法律的了解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χ2=1.427,P=0.490);对“法律与法规区别”的了解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863,P=0.650);对“违法是否就是犯罪”的认知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χ2=4.074,P=0.130)。通过分析,认为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法律意识高低没有影响,可能是因为年级跨度较小而体现不出不同年级因素的影响。
表2 不同年级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注:因“特别了解”的例数太少,与“比较了解”合并为“了解”组
2.3.3 不同性别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经统计分析发现(表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我国主要法律的了解情况没有差异(χ2=3.439,P=0.179);不同性别大学生对法律与法规区别的了解情况没有统计学差异(χ2=1.169,P=0.557);说明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违法是否就是犯罪”的认知情况无统计学差异(χ2=1.505,P=0.471)。
表3 不同性别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注:因“特别了解”的例数太少,与“比较了解”合并为“了解”组。
2.3.4 不同居住地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确切概率法算得(表4),不同居住地大学生对“我国主要法律”的了解情况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双侧) =0.002);对“违法是否就是犯罪”的认知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P(双侧)=0.520);而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居住地大学生对“法律与法规区别”的了解情况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 79.987,P=0.00)。
表4 不同居住地大学生法律意识认知差异
注:因“特别了解”的例数太少,与“比较了解”合并为“了解”组。
3 结语
在对潍坊医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的法律知识不足,对法律的主要理论、基本常识和特征掌握的程度不深,概念理解不够透彻,基本理论掌握表面化。可能由于个人原因,亦或是多年的教育体制造成的不良学习习惯,他们的法律心理表现的较为脆弱,内心缺少学习的主动性,法律获知的手段被动而单一,没有主动积极的利用报纸、网络等手段学习,多是通过课堂等传统方式被教授法律知识,容易片面的理解当前的不良现象,有时候容易被错误引导。但随着法律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大学生逐渐意识到当今法制社会的要求,越来越注意运用法律武器维权,尤其觉得有必要在大学中开设法律基础课程,通过日常的学习直接获得法律知识,这也是大学生自觉适应社会需求的积极表现。然而可能受我国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但法律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大学生的法律态度又表现出不够坚定,希望法律能保护自己,却又对我国司法的公正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质疑,甚至受到特殊法律案件和“厌诉”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消极影响,没有对现代法律意识形成科学的认知和自控,法律信仰也表现的不够稳固,有时候对问题的判断带有较强的功利性,对法律的规范认同程度不高。所学专业和生源地不同,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产生一定影响;性别上的不同则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由于所选年级的跨度比较小,未发现年级对法律意识高低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针对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国家有计划的改革“两课”教学,加大对法律的学习程度,并贴近生活实际,合理利用网络等现代资源,有计划开展法制实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法律,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化解心理矛盾与冲突,伴随着我国立法的逐渐完善以及形成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的同时,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和熏陶学生,将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而且尝试在中学时代让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效果可能更好。
参考文献
[1] 汤景桢.上海市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状况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2] 韩世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J].青少年研究,2006,3(12).
[3] 张淑玲.大学生法律教育的调查与分析[J].法学杂志,2002,7(1).
[4] 魏志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发展研究,2003(1).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5-0123-02
一、大学生消费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消费状况初探。从近年一些高校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来看,地域、学生家庭状况、消费环境因素的差异直接导致了学生之间的消费水平、消费理念、表现形式不同,但总体上仍趋于理性合理消费,绝大部分大学生尚有把握和控制自身适度消费的能力。
调查之一,据西部高校调查,从学生每月消费在400元左右的占74.3%,200元左右的占11.2%,600元左右的占10.5%,100元左右的占4%。
调查之二,武汉高校大学生年消费最高达到18 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2 100元。武汉市大学生每年消费均值略高于8 300元,其中,包括学费均值3 000元左右,住宿费均值500元左右,月食品之值约在230元左右,它与月生活费480元的比率是47.9%,这和武汉市人均消费相比呈较高趋势。
调查之三:西安某高校调查,大学新生上网的比例高达81.3%,而其中63%的同学是进大学后才学上网的。上网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业余的“必修课”,网络消费已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春节后,西安一些高校刚开学,出现了用压岁钱、生活费请客,换高档手机的现象。
调查之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教学院,2008年作了一次问卷调查,经汇总,大四学生年平均消费10 027.91,大三学生年平均学费10 307.6元,大二学生年平均消费10 137.69元,大一学生年平均消费11 655.28元。其中有一名学生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年的学费5 500元、住宿费950元、生活费5 000元、交通和通讯费500元、学习用品(含课本)400元、交际费用600元、娱乐费用300元、购物(服装、饰品)费用600元、其他费用500元。累计一年花费14 350元。
调查之五:山东省青年管理学院,从对大学生月平均消费的调查中得知,有不足18%的学生在400元以下的生活水平线上坚持学业;43%的学生月平均消费在400元~600元之间;有33%的学生维持在600元~1 200元之间;6%的学生月消费则在1 200元以上。
中国理财网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大学生平均每月消费总额主要集中在300元~500元和500元~
1 000元两个范围内。每月消费在300元~5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多数,为74.7%,其消费总额普遍与家庭经济情况相匹配,并偏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2.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及心理特点。(1)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然是主流,这与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关。中国的大学生花钱主要靠父母资助,自食其力甚少,因而消费能力有限,花钱是比较谨慎的,总是从实际需要出发,力求做到“花得值”。这种观念目前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2)品牌时尚是永恒的追求。由于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所以,大学生作为一个思想锐敏追新求异的特殊群体,在消费上也是站在时代前沿,追求时尚、新潮,关注品牌,选择品牌的特殊消费阶层,相对于其他消费者,则有着更大的情感因素。(3)消费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受社会消费多样化交易方式的影响,许多大学生的消费从原来单一的现金交易走向了“刷卡”时代,社会上用的各种消费卡渐入学生之手,使消费趋于快捷方便。(4)消费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的趋势。校园生活由过去的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逐渐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早熟消费、畸形消费、豪华消费、炫耀消费、负债消费、情绪化消费等多样化消费现象。在通讯上,手机使用已十分普遍,旅游、电脑、影音娱乐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消费热点,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与时俱进向往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3.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消费结构欠合理,个体差异增大。从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看,总体上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大学生的消费主要还是以生活消费(伙食费、生活日用品)和购买信息资料(图书、文具用品)为主。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的消费,除了正常的必须开支外,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逐渐增大,增幅的比例也有所偏高。(2)不顾个人实际,过分追求新奇、时尚和名牌,刺激了消费欲望,滋长了攀比心理,使不少大学生陷于负债的窘境,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3)超高消费严重,普遍超出开支计划和自己的经济能力,不少学生的理财观念淡漠,很少或甚至根本没有储蓄意识。(4)谈情说爱在高校日趋普遍,这方面的消费近年有增无减,很难理性把握其适度,常常造成消费上的严重透支。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1.家庭状况。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社会上又冠以“小皇上”之称,这些孩子从小就成为家庭的重点照顾对象,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实行供给制,“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几乎成了所有家长供养孩子的座右铭。尤其是子女上大学后,宁可自己在家省吃俭用,也不能在外“苦”了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有一种优越感,有充足的经济来源,为自己盲目的高消费创造了条件,这些学生的高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误导了其他同学。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学生的基本消费一般都能够保证。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为了不苦孩子,往往借钱也要满足自己子女的需要。家庭不仅是大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而且父母在消费上的言传身教也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消费行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社会环境。近几年由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方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消费观的转变。校园内及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餐饮、娱乐场所琳琅满目,时刻吸引着大学生的消费。
3.大学生自身或心理原因。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正在由未成熟走向成熟,自我意识由开始觉醒向自我支配发展。社会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消费要求。加上长期受女保姆式的家教管理,过分的宠爱使他们不知父母的钱来之不易,更没有理财的实践和经验,以致强烈的个性自觉引发消费的自主心理,造成了消费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教育管理环节薄弱,缺乏积极、健康、正确的消费引导,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行为偏颇的重要原因。
三、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1.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十分必要。(1)消费与市场的基本理论教育,主要为消费观念、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心理、消费市场和消费营销等知识。(2)消费品常识教育,主要为常用的消费品的选择、评价、鉴赏、使用、维修与保护等。(3)消费生态意识教育,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消费与社会持续的发展、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关系,深刻认识生态需要的极端重要性,从而关注社会消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4)消费文明教育,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消费是两个文明的结合点,它对大学生的消费伦理、消费质量、精神文化消费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5)消费者权益与保护教育,主要是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执法能力。进行上述消费教育,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2.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问题的研究。从各地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不完全调查看,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总的印象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问题多多。透析大学生的消费,不仅仅是个单纯的积极问题、花钱问题,而影射到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荣辱观、法制观等思想政治素质。所以,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消费问题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范畴,作为“两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要经常了解、观察、把脉学生的消费情况,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专题研究,组织必要的社会不同群体的消费调查和校园周边的商贸市场调查,帮助引导学生当一个有经济头脑的理性消费者,不断提高自己的消费素质和科学的依法消费意识,以全新的消费理念模范地带动和影响消费领域健康发展。
3.结合校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坚持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结合学生特点,营造良好学风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素质的多种形式的消费宣传教育活动。依靠各种组织,充分发挥媒介和制度作用,注重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在校园建设中,积极倡导良好的生活消费观,开展健康消费活动专题,持之以恒地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用学院环境影响理性健康消费观的养成。用延安精神培育良好校风,用校风助学风,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目的。
4.以人为本,因校制宜,关注和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实施与时俱进的消费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个性、健康、文明、科学适度的消费观。
大学生消费,应以学生为本,在购买力允许的前提下,应尊重大学生的选择,发展其个性消费。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消费中有冲动而缺乏理性的一面,故应倡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通过对学生的国情、社情和家情教育,逐步提高其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倡导文明消费,抵制畸形消费,消除不良消费。
正确的消费心理、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是社会文明的体现。为了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的每个教育者,有责任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符合时代潮流的、科学正确的消费观,使其在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景臣,倪佳琪,肖遥,等.大学生消费中的非理性消费以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商业,2008,(10):270-271.
一、大学生的消费状况
1、资金来源
这个问题提出后,我们也对问题的结果进行了设想,调查的结果果然不出我们所料,有70%的同学消费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或家庭,这种情况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状况。这些大的社会背景、社会状况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有小部分人居然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被问及有机会是否愿意打工赚钱时,仍有6%的人选择不愿意,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但是还是有近八成的同学愿意尝试打工赚钱,说明大部分同学还是想尽早地独立,即使经济上暂时无法独立,但至少先从思想上独立起来,有为家庭减轻负担的想法,同时也为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各方面的才能。
2、消费结构
重庆大学入学须知上写明学生每月基本生活费为350元,调查结果也显示60%的学生月平均伙食费在300元—500元之间,属较正常现象。大部分学生每月除去伙食费的消费金额主要集中在200元左右,以重庆的物价来看,这也较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女生的月平均伙食费较低于男生,而除去伙食费的其他消费却明显地高于男生。我们问了部分月平均伙食费在300元以下的女生为何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这么低,她们有的是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而选择一些廉价的饭菜,有的则是为了保持苗条身材而刻意控制自己的饮食,男生就似乎没有这方面的问题,男生月平均伙食消费选择300元以下的主要是为了节省开支,可见男生的伙食消费主要为了节省开支而女生则更注重形象。而在书记报刊消费方面男生则比女生更舍得花钱,虽然有74%的女生每月在书籍报刊上消费20元—50元,但消费50元以上的女生却只占了3%,而男生虽然平均消费比女生少,但是消费50元以上的却高达28%。从书籍报刊消费的内容上看,几乎大部分同学都选择了休闲娱乐以及考级教辅书籍,这也体现了大学生的学习及就业压力。大部分同学的旅游经历都比较少,究其原因还是学生时代没有多余的时间外出旅游,导致出游经历的匮乏。上网频率则分布得比较平均,但是大意的学生上网的频率较大二的学生低一些,由于学校规定大一新生禁止联网而大二学生几乎都配有电脑并且能够上网,拉大了大一学生与大二学生之间的差距。大一学生主要集中在一周一次到两次,而大二学生则集中在一周三次或三次以上。
3、理性消费
由于学校的地理位置及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将近九成的学生消费还是较理性的,他们衣食住行的标准主要是以经济实惠兼顾品牌为主。据调查,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位和质量,这是由于资金来源和每月可用资金量等因素限制着大学生们的消费,他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购买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部分学生在上了大学之后都会自觉地培养自己作为大学生的气质,尽力摆脱身上的“书卷气”,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学生活就代表着自由与新生,因此他们不会去考虑那些价廉但物不美的商品,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购买名牌产品,但质量显然是大学生们相当关注的内容。而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太愿意购买促销产品,这也是对促销产品质量的质疑。
从购买商品的场所来看,女生主要集中在超市和普通商店,而男生则集中在专卖店和超市,由此可见男生对品牌的忠诚度要高于女生,尤其是在服装消费方面,女生较在意美观程度以及数量,而男生则更倾向于品牌与质量,女生买一件上衣逛半天街与男生直奔专卖店速战速决也成为鲜明对比。
被问及一件物品用到什么程度就丢弃是,80%的同学都选择了用旧了或者是坏了,但是仍有11%的女生选择过时了,然而却没有一名男生选择此项,这业可以推测出女生物品更新的速度会比男生快一些。
4、理财状况
调查结果表明,有25%的大学生没有合理的资金分配方式,还有不到50%的学生有时会计划一下,这种无计划消费也是导致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之一。而且消费后计帐的学生比例也较小,尤其是男生,一般以上的男生没有消费后计帐的习惯。攒钱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大部分同学都是从未攒过钱或是曾经攒过现在花完了的,只有20%的同学经常攒而且仍在继续,可见“月光族”这个次不仅适用于白领阶层还适用与中国当代大学生,也体现了大学生储蓄观念的淡薄。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但这句话在我们大学生身上似乎并不合适,大部分大学生不经常向朋友借钱,即使是经济危机时,他们宁愿选择缩减开支也不原向朋友借,这也是大学生思想上日渐独立的一个标志。
5、绿色消费
随着绿色食品的畅销,绿色消费这个概念也逐渐地开始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但是大学生们对绿色消费的认识还比较陌生,他们很少有人会考虑自己所使用的东西的可回收性和自己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相比之下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日常消费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这一点男女生差别也比较大,女生会更注意自己日常消费对自身健康的影响,这也许与部分男生抽烟、喝酒等不良嗜好有关。
二、建议
1、给学生的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总体上处于成长健全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说是感性而又掺和着理性的。对于大学生在消费及理财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经济独立来说,中国大学生的独立意识还是比较淡薄。我们不仅需要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我们应该要培养自己正确认识和运用金钱的能力,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得以生存。
② 增强绿色消费意识,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的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生们应该培养良好、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此来促进校园的文化建设。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又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一言一行对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大学生们应当自觉增强自己的绿色消费意识,进而促进社会良好消费风气的巩固和发展。
2、给商家的建议:
① 各大商家可针对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更侧重自身产品的差异化、特殊化,生产一些能够迎合年轻人崇尚个性化时尚化的心理的产品,例如手机这一产品,就可以推出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外观等特色服务。
② 在学校周边开设连锁快餐点,提供专门针对学生的特色饭菜,凭借良好的、快捷的服务以及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必能赢得学生的青睐。
总之,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在逐渐扩大,人们对其关注程度也逐渐上升,因此,大学生消费市场定将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各企业,商家应深度拓展其消费市场,抢得先机。
1.学校消费调查报告XXX学院,学生消费人口多、消费集中,有一个较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就所见所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市场、消费不当等问题做了一个《关于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2.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xx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经济消费群体,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我们的世界观,因此对我们产生重要得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影响,在当前就成为我们当代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注其消费状况,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大学生健康成长。
二、调查对象:
湘南学院各个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1、 在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生活费用、衣着费用、化妆品及护肤品费用、日常用品费用、零食费用、其他消费。
2、 在校大学生的学习消费:购买书籍的费用、参加课外培训费用、文具用品的消费、其它消费。
3、 在校大学生休闲娱乐消费:参加课余活动费用、运动健身费用、娱乐费用、其它消费。
4、 在校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生日聚会费用、同学老乡聚会费用、男女朋友间的情侣消费、受人恩惠答谢他人所用费用、其它费用。
5、 在校大学生的电子产品消费:通讯费、网费、其它费用。
6、 其它方面的消费。
四、调查方式及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全院学生为总体,在一、二、三年级中按2:2:1比例分层抽样,用样本调查推断总体,具体情况如下:
性别:男25人 女25人
大一:20人 大二:20人 大三:10人
五、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