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设备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备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备技术论文

第1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1)计量技术机构的大型仪器购置目的是为了保障我国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备可靠,满足实施计量监督的需要,基本不存在盲目购置和购置后仪器设备闲置不用的情况。

2)由于计量检定的需要,计量技术机构购置的大型仪器种类繁多,涉及的学科领域广,而且仪器设备的专业性较强,应用领域相对较窄。

3)大部分仪器设备均为计量标准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与其他设备配合工作,共同完成计量检定任务,一般不作为独立的个体出现。

2 科学仪器设备存在的问题

2.1 易与法定计量检定任务产生冲突

对高校、研究所等纯科研机构来说,其购置的大型仪器主要服务于自身的科研工作,主要是自用,因此具有较大的提供对外共享服务的空间。对于分析测试机构来说,其大型仪器主要是用来对外提供测试服务,区别只在于对外提供服务的顺序安排。而对计量技术机构来说,大型仪器主要用来对外提供计量检定服务,即首先要满足质监部门对计量监督的需求,其次才能提供对外测试服务。这两类任务性质不同,易造成冲突。

2.2 共享服务成本较高

一般的计量检定工作均按照国家颁布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进行,整个检校时间较为固定。而对外开展测试服务,由于测试对象的不确定性,整个测试过程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测试所需时间成本较高;另一方面,计量检定机构一般均实行较为严格的财务制度,计量检定收费均按照物价部门制定的收费标准进行,而对外提供的测试服务的收费没有相应的规定,如果参照计量检定的标准来收费,部分优惠政策无法享受。相对计量检定而言,服务成本较高。

2.3 缺乏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

大型仪器多是运用最新技术研发而成的,技术含量高,因此需要业务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和管理者。在计量技术机构中,一般由具有计量检定员资格的人员担任仪器设备的操作者,对应一台设备,可能有多个检定员使用,缺乏专门的设备维护人员。另一方面,由于计量业务的不断增长,大多数检定员都忙于完成日常的检定任务,对大型仪器仅停留在会操作的层面,对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维护等没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大型仪器的改造和再开发难度较大。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计量技术机构基本没有针对大型仪器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所有计量仪器设备一视同仁。对购进的大型仪器的使用情况没有相关的考核,仪器的对外共享服务机时和服务质量不和部门或个人的业绩挂钩,缺乏相应的激励措施,导致部门和个人对大型仪器共享缺乏积极性。

3 共享管理对策

3.1 对大型仪器进行精细化管理

计量技术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对所有的大型仪器按工作量进行分类。对日常计量检定工作量很大,经常满负荷运转的仪器设备暂不提供对外共享服务;对计量检定工作量一般,尚有部分工作机时可用于对外开展服务的设备,应加入相应的共享服务平台,适当地开展对外服务;对使用量较小,主要用于自身科研工作的设备必须加入共享服务平台,对外开展服务。

3.2 规范大型仪器的管理,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

进一步规范大型仪器的管理,为每一台设备配备专门的仪器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对仪器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加入共享服务的仪器设备的服务机时、服务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结果还要延伸应用到大型仪器机组人员科研项目申报、职称晋升、先进评选等方面。

3.3 培养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

在固定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的基础上,定期举办专业的技术讲座,强化大型仪器工作原理、应用拓展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在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鼓励开展仪器设备的改造和升级研究,以拓展仪器的应用范围,建立有效的人员激励机制,力争建立一支懂技术、懂管理、肯钻研、事业心强、任劳任怨的高水平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大型仪器的作用。

4 结语

第2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1.1验电

在停电后检修变电设备和线路必须在装设接地线之前进行验电,以通过验电确保变电设备是否有无电压,防止带电专设地线或带点合接地刀闸或误入带点间隔等恶性事故发生。在验电时,需带绝缘手套在设备进出线处两侧各相应分别验电。

1.2装设地接线

装设地接线的目的在于防止工作时突然来电,同时消除变电设备或线路及泄放停电设备中的剩余电量,保障变电人员安全。在装设地接线时,两名维修人员需带绝缘手套及绝缘棒,在进行接地个例开关接地也需要监护人在场监护。其接线程序应是首先接地端,再接导体端,并保障连接处良好,拆线程序与接线程序相反。同时,地接线的装设易造成事故,因此为防止事故发生还需要悬挂是标牌和装设遮栏,以保障装设人员安全和路人安全。

2对变电运行故障进行分析与排除

2.1非跳闸事故

非跳闸事故由来主要因为小电流接地母线PT辅助线圈的开口三角接有电压续电器、高雅保险熔断、铁磁协振、系统短线时,三相电压发生不平衡;同时当开口三角电压达到整定值时,电压续电器动作,而发生接地信号。这些原因导致出现系统接地、PT保险熔断、谐振、断线等故障,并在“10(35KV)系统接地”光字牌里发出中央信号发应。在进行以上故障的排除中应采取不同方法。即通过巡视设备来判断是否接地;通过检查二次电压来判断是否是保险熔断;通过改变设备运行方式判断是否谐振;通过汇报调度与及时巡线处理来判断线路断电。

2.2跳闸事故

跳闸事故主要包括主变开关跳闸和线路跳闸,主变开关跳闸又分为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和主变三侧开关跳闸,下面逐一进行阐述。

2.2.1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

母线故障、越级跳闸、开关误动是主变低压侧开关跳闸的三种情况。具体是那种故障需要通过二次侧和一次设备检查来进行分析判断,在检查保护时,要对主变与线路进行双重检查保护。①只有主变低压侧过流保护动作。首先要通过检查设备判断是线路故障因保护越级还是母线故障,在检查二次设备时,对设备的保护压板有漏投的应重点检查;在检查一次设备时应着重对主变低压侧CT至母线连接设备到线路出口进行重点检查。②主变保护和线路保护共同动作,且先例开关并无跳闸时,判定为线路故障,此刻为主变低压侧伴线路过流保护动作。因此在进行设备的巡视时,注重对故障线路CT至线路出口进行重点检查,在确认无异常时,即可判断线路开关拒动故障。此故障处理只须拉开拒动开关刀闸,即可恢复送电。

2.2.1主变三侧开关跳闸

主变三侧开关跳闸的原因是主变内部故障、主变差动区故障、主变中的压侧后备保护范围内短路而后备保护拒动或开关拒动而造成越级、主变电源侧母线故障而母差保护拒动。其具体故障原因通过保护吊牌和进行一次设备检查来进行分析判断。①瓦斯保护动作。假使发生瓦斯保护动作,则被判定为瓦斯续电器误动,要及时重点检查变压器是否着火、变形;变压器差动保护是否吊牌;压力系统是否动作;呼吸器是否喷油;二次线路是否有短路、接地行为。②差动保护动作。差保护动作是由于变压器及其套管引出线,各侧差动电流互感器以内的一次设备故障,此时应对主编进行细微检查;如是瓦斯续电器内有气体,应该根据气体性质判断故障缘由;如检查结果为主变和差动区都无异常,可判断为保护误动。

2.2.3线路跳闸

线路跳闸发生故障时应者种检查自动装置动作情况、故障录波器及断路器情况。在线路故障时,假使伴随火光、振荡、爆炸时应进行设备消除振荡后强送;在单电源线路,系统稳定且受端用户不允许可不予调度联系,跳闸后进行强送;此外,带点作业线路跳闸,作业人员需要得到允许后进行强送。

2.3直流系统故障

直流系统故障是作为控制信号回路、续点保护回路和自动装置回路提供操作电源的,在系统运行发生故障时,可能会引起信号、控制、保护回路的不正确动作,从而导致跳闸。因此要在处理过程中放置发展成为两接地故障。①当直流系统运行出现母线电压过低时,应及时检查浮充电流是否正常、直流负荷是否增大、蓄电池运行是否正常等,查明后及时切换调整电压开关,使母线恢复正常值。②当母线电压过高信号时,降低浮充电流,使母线电压恢复正常。

第3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的延伸,设备管理的幅度和难度也大幅增加,直接面临着距离远、跨度大、分布广的难题,只有设备保障能力同步跟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才有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较高的设备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设备运转状态作保证,就会损失效益,甚至到手的市场和合同也会失去,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此外,经营规模与管理幅度不断扩大为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带来最直接风险就是安全问题,如果设备落后、存在隐患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甚至可能成为导致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的重要诱因。在以人为本的今天,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是无用功。从设备管理的角度上讲,如果没有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有效落实,安全措施的落实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安全形势就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这个意义上讲,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互为表里,做好设备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为公司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提供一份坚实的保障。综上所述,设备管理不是“不容忽视”的,而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必须把设备管理提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切实加强设备管理工作,夯实企业发展基础,促进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企业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加强设备管理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责任落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很多企业现在的管理制度不可谓不细、要求不可谓不多,但是往往很多工作做得不到位,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规章流程等不统一、不完善,不利于员工学习掌握;再就是制度执行力不强,监督力度不够。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要进一步梳理和缩减设备管理资料,按照规定模板统一格式,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实现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内容精准化、资料管理规范化;进一步统一电、气、液控制标识,以及设备安装标准、操作规程、保养制度等规范,便于员工学习;突出做好新引进设备管理制度的完善和配套,明确管理责任,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健全管理网络,实现设备现场管理的提档升级。另一方面,各单位、各项目要以强化管理责任为核心,以督促检查为手段,以考核奖惩为保证,认真抓好设备管理各个环节,切实做到各管理环节责任到岗,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推行层层问责制度,所有管理行为均可追溯,形成提高执行力的长效机制,增强学习业务的主动性,确保各项标准制度落实到位,对于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单位和个人都要给予严肃处理。公司总部的设备管理职能部门既要对各单位抓好设备管理工作给予指导,又要在标准制度落实上给予监督。抓好这些工作既是各单位设备主管领导的工作,也是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责任。

(二)强化设备现场管理现场作为设备管理、使用和维修的主要场所,是强化设备管理的关键所在。加强现场设备管理,重点要抓好设备使用、日常保养和维修管理三个环节。突出做好设备使用管理,重点是加快规章制度的目视化,让操作者在岗位上随时都能对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使一线操作员工真正树立起爱岗敬业、热爱设备的主人翁意识,从本质上提升设备使用管理水平。突出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牢固树立“保养重于修理”的观念,加强设备回场检查、巡回检查和强制保养工作,严格交接班制度,切实加强设备“油水管理”,把好油水“三关”,做好“五定”工作,将日常保养做实、做细、做到极致。突出做好设备维修管理,重点大力推进维修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维修计划执行力,同时要控制好修前鉴定、修中监督、修后验收环节,抓好设备修理后的跟踪评价,建立健全设备修理档案,全面开展设备修理效益与质量跟踪分析,不断提高设备修理的经济性与修理质量。

(三)强化设备安全管理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也是加强设备基础管理的重中之重。各单位、各项目必须认真执行设备安全风险防控方案,以及临时用电、上牌挂锁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设备直线管理、属地管理责任,细化作业流程,加强对设备运行安全性的自查、自改工作,消除事故隐患,提升设备安全运行管理水平,确保设备运行本质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设备现场监督检查力度,通过抽检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分区域、分批次开展设备管理大检查工作,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要总结归纳并积极推广,促进公司设备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第4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艺术设计具有比较高的立体意义,三维空间的展示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作品的内涵。但是在传统的艺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平面的图纸上,不太便于除了设计者以外其他人的观看和理解。尤其是对于绘图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平面的线条并不能将他们的思路和想法完全展现出来,因而教师也无法完全把握学生的设计内容,严重影响了其对学生的指导和修正。数字化时代,一些三维软件如3DSMAX等可以真实模拟设计场景,给人以直观的空间感觉,甚至还可以预演最终的动态结果。这在设计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学生便捷地观看他人的设计,并取长补短地修正自己的设计,同时还慢慢改变着学生的审美趣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和欣赏水平,对于艺术设计有着重要的显示意义。

二、数字化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应用

(一)开发学生创新意识

艺术不同于数学和物理等理性学科,它没有太多必须遵守的规矩和不可更改的定理,它的表现形式是多变的、新奇的和无重复性的,越有创新力的创意,越能够创造出非同寻常的艺术作品,因此在艺术设计中想象力是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灵魂,有了创新意识,才会有创作的激情和设计的动力。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除去天生部分之外,更多地是通过后天锻炼所得到的,数字化带来了更大范围的知识领域和创意空间,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借助软件来验证可能性并得到实现。数字化时代中,网络的应用可以使创意实现横向交流,当面对一个设计主题时,设计者可以借鉴之前所接触到的创意来启发自身的想法,从而实现集众家之所长的效果。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同样可以运用数字化的这一特点,不断提出新的设计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然后与优秀的创意做出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进步。

(二)拓宽学生视野

艺术不是局限性的,艺术的想象更是天马行空,不会给人以漂浮之感,只是会让人们觉得空灵而又美妙,才会更加抓住人们的心灵。设计者视野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艺术设计的广度,如果设计者对设计内容的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入,那么他就会采用最不会出错的设计方式,这样虽然可以避免重大失误的出现,但是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会显得平凡而又缺乏灵气,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拓宽学生的视野。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的应用,让世界变为了一个整体,即使人们想了解地球另一端国家的文化,也很容易在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资料,这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有关欧洲教堂建筑艺术时,可以带领学生在网上寻找相关的文化和宗教信息,帮助理解设计的内涵,这样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相似的作品就能够独立分析,在接到同样内容的设计主题同样可以以所了解的知识为依靠来进行相关的设计活动。

(三)便于沟通和交流

艺术设计活动不能闭门造车,否则设计出来的作品不但缺乏生气,还会显得与社会背景格格不入,设计者之间的沟通并不意味着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完全公开,而是将自己一部分的思路展现出来并分析反馈的情况,然后做出调整。一个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会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即拥有比较广泛的市场接受程度,因此不可能完全抛弃外界而仅仅在自己的思路上完成设计工作,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设计能力还不够成熟,更加需要通过交流来不断地提高自我。由于学生的人数众多,有时候导致教师无法一一作出指导,即使能够兼顾到每一个人,那么指导的质量也会随之下降,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数字化来进行交流,比如在学习设计中东宗教艺术作品时,可以将作品通过网络介绍给当地的居民,收集他们对于作品的评价,这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和学习方式。

(四)解放双手,提高设计的效率

艺术设计虽然不是一项能够在短期内可以完成的活动,但是艺术同样具有保质期,如果一件艺术作品的设计时间过长,即使它的创意十分完美,也会逐渐被社会潮流所抛弃的。而如何才能够缩短艺术创作的周期,最合理的解决法就是缩短绘图和模拟的时间,这就需要借助数字化技术软件。解放双手,抛弃直至绘图的设计方式,将数据和信息录入电脑,在软件的协助下尽快地模拟出结果,从而为后来的修改省下时间。

三、结语

第5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定植

南北行向定植,株行距为1m×1.5m,每667m2栽植440株。定植沟深、宽各为60cm,667m2施5000kg腐熟农家肥,与表土混合后回填,并灌水沉沟。选用一级苗木,按照设计的株行距,用“行拉线,株比棍”的方法,整齐栽植。定植之后,及时定干。定干的标准是,最前沿1株50cm,由前向后逐渐升高,最后1株65cm,以利通风透光。定植后及时浇水,稍干后结合用土封沟,调整苗木的直立度,并及时覆盖地膜,以利保湿,提高地温,提高栽植成活率。

树形选择

选择纺锤形。纺锤形的树体结构:干高35~50cm,树高1.5~2m,有明显的中心立枝,其上螺旋着生5~8个枝组,枝组间距20cm,同侧枝组间距40cm以上。枝组下大上小,基角为70~90°,以防上强下弱。在本地区的气候等自然条件下,从定植到完成整形需2a时间。经调查,定植时苗木的平均基径0.85cm,定干的平均高度为54.3cm。生长1年树干基径平均为1.59cm,而树高平均为114cm,最高达140cm,枝展平均为92cm×86cm,树冠投影率41.5%。平均单株枝量33个,最高达51个,平均成花枝率84.8%。2年生整形完成,树高已达到要求,枝展已占满株行距空间。修剪后平均树高159cm,树冠投影50.2%,树干基径2.71cm,剪留果枝78个。3年生剪后平均树高控制184cm,树冠投影59.4%,树干基径3.37cm,剪留果枝81个,进入高效丰产期。

肥水管理

1定植当年肥水管理

在定植沟施入农家肥的基础上,根据前促后控的原则,在生长期追施3次速效肥。第一次追肥在新梢平均长度5cm以上时进行,株施尿素40g。第二次追肥距第一次间隔20d,株施磷酸二铵100g。第三次追肥距第二次再隔20d,株施硫酸钾复合肥150g[2]。施肥方法:穴施于树两侧,距树干30cm,深30cm。每次施肥的方向要交叉错开,施肥后适时浇水。

2结果树的肥水管理

进入结果期以后,在开花前和开花后每667m2分别追肥25kg氮磷钾复合肥,并适时浇水。果实硬核期,结合浇水,每667m2施冲施肥5kg。果实采收后,经回缩修剪枝量较少,行间便于操作,每667m2撒施腐熟农肥4000kg,尿素10kg,氮磷钾复合肥25kg,硫酸亚铁5kg,硫酸锌5kg,硼砂5kg。各种肥料混合均匀,和农肥一起撒入行内,翻地后适时浇水。既恢复树势,促进生长,又补充了微量元素,为下年结果打下基础。此外,除施肥后浇水外,亦应根据旱情适时浇水。

修剪

温室内栽植密度大,生长空间小,生长时期长,光照相对差等特点,修剪的原则是促控结合以控为主,冬夏结合以夏为主。

1休眠期修剪

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在整形阶段,短截中心主枝和大枝组的延长枝,并短截有空间处的枝条,以促生分枝,培养结果枝组。果枝剪留长度按果枝的粗度,以剪口枝直径0.4cm为宜。疏除密集枝、背上枝、背下细弱枝,疏除与中心立枝生长势相同的竞争枝。回缩冗长枝和后部生长偏弱的多年生枝,抑制上强下弱和外强内弱,使树体紧凑,内外均衡。修剪后,1年生树保留果枝30个左右,2年生树保留60~70个左右,3年生以上树保留80个左右。成龄树剪后的树冠投影率在60%左右,既有足够的结果面积,又保证光照充足。

2生长季修剪

在生长季节随时进行,是设施栽培水蜜桃的主要修剪技术(摘心、拉枝、抹芽、疏枝)。对调整枝条角度、增加新梢数量、促进新梢形成花芽、改善树体通风透光条件等都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果实采收后立即进行采收后的修剪,本地在5月中下旬进行。此次修剪的主要任务是回缩骨干枝和各类枝组,回缩果枝,短截新梢,培养下年结果枝。幼树采收后,轻回缩各个枝组,促使后部增生分枝,以防枝组后部枝条衰弱。对各级延长稍根据生长势和生长空间进行短截,促生新梢,延长生长,增加果枝数量。成龄树采收后,根据生长势和生长空间,适度回缩各类枝组,以控制其延长生长,促进后部枝条生长,起到抑前促后的作用。枝组上的新梢要依空间大小进行短截,促生二次枝。

抑制促花

抑制促花是设施栽培水蜜桃速生丰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抑制过早,新梢少而短,过晚达不到抑制的目的,难以形成饱满的花芽,影响翌年结果。

1时间与新梢长度相结合

本地区无霜期短,水蜜桃新梢停长后最少需60d才能形成花芽,因此,抑制的时间不能晚于7月中旬。如生长旺盛,新梢数量多,且长度大部分在25cm以上,抑制的最佳时间在7月初。

2树势强弱相结合

树势强,抑制时间要早,否则可晚,但不得晚于7月中旬。树势过弱或上年抑制偏重的树可不进行抑制。

3抑制的原理和方法

抑制剂使用15%多效唑。可抑制树体内源赤霉素的产生,从而改变树体内激素的比例,抑制了生长,促进了花芽形成。方法是喷0.2%浓度的15%多效唑,隔10d再喷第2次。一般喷后10d新梢停止生长,即起到了抑制的作用。如果喷二次后仍有个别旺稍徒长,可喷一次新梢的茎尖,效果很好。喷洒时,树冠上下,内外,叶背,尤其是新梢茎尖都要均匀周到,不能漏喷。

植保

设施栽培水蜜桃的主要病虫害有穿孔病、蚜虫、红蜘蛛、桑白蚧和缺素症等。防治时期及方法见表1。表1

休眠期的管理

主栽品种春雪在0~2℃以下的条件下休眠期需600h。本地在11月上旬开始扣棚膜盖草帘,进入休眠期。休眠期间,为了保持低温,夜温打开草帘蓄冷,白天覆盖草帘避光,使棚内温度保持在0~2℃以下,满足其对低温的需求。若需冷量不足,表现为发芽晚且不整齐,座果率低等,给冷量过多则开始加温晚,延迟果实成熟期。因此,在给予了充足的需冷量后即可开始升温。

温湿度指标、光照及调控方法

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在12月5-15日开始升温。升温后,温湿度的调控是设施栽培的关键技术。

1温度管理

升温后的温度要求是按照催芽期、花芽膨大期、花期、幼果期、硬核期、着色到成熟期这样的生育阶段来逐渐增加温度的。为便于推广,将其简化。温度控制指标见表2。温度的控制方法:棚内温度过高时可打开放风口通风降温。放风时,先开上口、后开下口。上、下口同时放风时,风口要错开,不要对流,以免降温太快。白天温度低于要求指标时,不放风口。为预防极端天气的冻害,可用双层帘、取暖器、加温灯等措施。为提高果实品质,果实成熟期,夜间要控制在15℃左右,使昼夜温差保持在15℃左右。

2湿度管理

湿度的指标见表2。生长期间,湿度过大时,影响授粉,病虫害严重。湿度过低,也会影响授粉和生长。湿度的控制方法:湿度过大时,开上口放风,覆盖地膜,少浇水或采用滴灌都可降低湿度。湿度过小时,除适时浇水外,少放风,地面洒水,均可起到增加湿度的作用。

3光照管理

光照调控方法:通过修剪措施控制树高。温室内最前一株树控制在1.5m左右,向后逐步升高,最后一株控制在1.8m左右。这样,不至影响后排树的着光。随着天气的变化,太阳升起即卷帘,太阳将落,棚内温度开始下降时放帘,尽量延长光照时间。清洗棚膜,更换新膜,树下、后墙铺挂反光膜、安装园艺用灯等措施都可起到改善光照条件的作用。

授粉、疏花、疏果

1授粉

从初花开始,一直到花期结束,共10~15d时间。具体方法是每667m2温室放置一箱蜜蜂(意蜂),蜜蜂数量为3000~5000只。蜂箱放置于温室的中间位置,箱口朝南。放蜂期间,温室内不能有其它异味,如烟、药、化肥等,否则蜜蜂不出蜂箱。此方法经济实用,效果好。也可进行人工授粉。

2疏花

花芽膨大开始,将饱满度差、膨大晚,过于密集的花芽疏去,以节约营养。需要注意的是,疏花时,在一个枝条上,左右留匀,多留下部、多疏上部。

第6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光传输设备;存在的问题;故障;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一、伴随着电网的不断发展,其对于通信有着更高水准的要求,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进步,电力系统通信开始广泛的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及高度集成化的新型通信设备。这对于广大工作人员来讲,科学把握好光纤传输设备的有关检修及改进是需要探究的一个全新课题。

①从理论上来分析,现代光传输设备选用的数字化技术,从本质上有别于之前的模拟系统。有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很好的把握与之对应的数字通信理论技术及有关方面的知识。

②现代光传输设备很大一部分是与微机/微处理器有效结合的,具备智能化的先进性能,唯有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运用及理论知识才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把工作做好。

③现代光传输设备大多属于精细密集类型,集成化程度非常高,电路极为复杂,外表上安装器件不能够接触到,一般的测试测量方式目前已经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正常使用。

1 光传输设备存在的问题

光纤通信系统大体上是由计算机、电光转换器、光缆等构成。因计算机所输出的是电信号,光纤传输的是光信号,为此,计算机终端系统当中上面要加入光电转换器,这样才能够顺利的实现光电信号得以转换的目的。电光转换器是有效的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同样的,光电转换器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种方式。因光纤上面选用的是单工通信方式,假设在这两个终端系统上要实现全双工通信的话,那么就需要2根光纤。光纤中继器是用来增加光纤的长度,以避免信号有关信息出现减少的现象,促使其能够传输更远的距离。

①光发射机部分。一般情况下较为多见的是故障类型,是造成光传输设备有失真,造成光信号传输信号丢失的一个关键性因素。电光输出性能遭受到自然因素的很大影响,当光强度或者偏置电流产生一些改变的时候,电光输出曲线工作区域必然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是怎样改变,对于接受的信号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光输出信号失真情况的发生。

②光分路器部分。分路器是担负着光发射机的信号合理分配,通常情况下,不会有移动或者动过分路器的端口,大体上是不会有问题的出现的,但是假设移动或者动过端口的话,必然会造成端口接触耦合不好或尾纤头沾染灰尘,会造成光功率降低进而导致接收功率明显下降,针对上述问题,应当保证端口的接触状况或者使用专门的清洁剂对尾纤头进行清洗。

③光接收机部分。接收机散步在各个地方,其工作氛围没有前段机房要好,进而所引发的问题较为复杂化,通常光传输设备潜存的问题主要是在电源及尾纤接头的地方。假设光节点未安装稳压设备或者供电电压比工作范围要高出很多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接收机不能够进行日常的工或者电源遭到严重的损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其处于通风散热的一个良好状态。拔插后纤头在被灰尘污染之后,就会造成输入光功率明显降低,输出电同时降低,造成光节点的电平减小,信号质量变差,收视质量随之变差。为此,一定要保证接头接触牢靠以及尾纤头的干净。

二、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改进方法

2.1 光传输设备问题改进

①系统级、整机改进。系统级、整机的改进是需要通过光传输系统来对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出问题出现的诱因。一旦光传输设备系统中断的时候,则需要有关工作人员通过对问题引发的现象进行相关操作,详细浅析究竟是系统中哪一部门出现的问题,开展问题产生的最初断定。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存在是需要加以及时确定的,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是需要经过仪器仪表加以测试测量。其中测量内容包括:传输通路过程中信号的电平程度、频率大小、波形状况等,这些因素都是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对光传输设备系统进行改进的工作当中,需要对光传输设备系统的构成、工作机理及各个组成单元的性能及作用、信号在设备中的处理程序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了解,不然是不可能做出科学正确判断的。

②板级、元器件级维修。经过对第一阶段的浅析及判断,我们对于元器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已经能够查出。随后是二级维修,通常是对板级、元器件级维修,但是在现实的工作当中,这两个阶段是没有显著分离界限的。

光传输设备问题的发生如果在一个具体设备上的话,那需要对该设备开展相关的测试。按照信号在设备中的流向进行详细测试,查出中断点,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即通常所说的“故障盘”。

在查出故障盘之后,确定故障元器件。通常使用表测量元器件工作电压、电流是不是正常,在产生断电的状况下所测量的阻值、短路问题是否存在,也可以按照信号流程查出断点的具体方位,依据工作实际状况来决定。

在开展板级、元器件级改进的时候需要对有关设备工作原理、组成状况及各个电路机理及元器件所产生的作用及特点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详细的了解,同时对于信号的特点进行科学判断。

在大多数的状况下,我们可从设备面板中显示的表计、告警信号灯等展现出的情况直接观察出问题发生的具体方位,固然,这需要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做到的。

2.2光传输设备改进方案

和维护模拟式传统通信设备相似,需要先对光传输设备系统的构成状况、工作机理、信号流程等相关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把握。此外,在现实的工作当中需要对一下六方面的问题加以特别注意:

①确保良好的设备运行氛围。其中包含有设备供电质量、机房环境的达标。这是确保设备使用年限及减少设备问题产生的关键性因素。通常来讲,现代通信设备对运行氛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②现代通信设备通常不再要求之前那些复杂的测试工作,比如,日测试、月测试、季度测试等,唯有在特定时间内运用科学的监控方式做好有关预防工作,才能够避免光传输设备有上述问题的出现。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不能够随便的移动有关设备,避免由人为原因导致设备问题的产生。

③在对光传输设备进行检查及处理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下,不能够带电工作,插拔机盘之前一定要断掉所有电源,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养成戴防静电手钧的良好习惯。

④日常中,对于光传输设备的问题处理的常见方法是更换故障插件/插盘。在现有条件下争取能够留些容易损坏的插件/插盘。因机盘集成度比较高、装配较为集中、导线过细,这些问题的存在会造成我们不能够进行自我检修,不然很有可能会导致机盘整盘报废性损伤。在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之后需要与生产厂家直接联系,安排返厂修理。

⑤目前,在通信当中软件技术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而光传输设备自身的许多性能是需要通过利用有关技术软件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掌握好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对现代通信技术进行有效运用。

⑥要有效发挥网络管理系统的积极作用。现代通信系统目前已经得到了很好的网络管理性能,其能够在业务的状况下开展监理实时性指标,开展故障监侧、故障类型判定及故障定位等,这是进行光运输设备科学改进的关键性工具。

三、 结束语

光传输设备工作人员需要开展的工作是在发现设备有问题产生之后,查出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对于有关问题开展科学及时的处理,要知道,唯有对光传输设备问题进行正确的浅析,才能够对潜存的问题加以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够为用户供应优质的网络服务,唯有努力提升光运输设备改进水平,才能够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王永超,蔡栋栋,年玉桂.光传输设备故障浅略分析[J].科技信息, 2009, (11):714.

[2]鲁刚平,熊炼.华为SDH光传输设备维护[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18 (2) :47-49.

[3]张仁美.ZTE 622M SDH光传输设备故障检修1例[J].西部广播电视,2005,(9):30.

第7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网络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方法及答辩要求

(试 行)

一、 网络类题目的特点

学生络类题目的特点主要以校园网、小型企业网、大型企业网(多地互联)为应用场合,进行网络工程设计类或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二、 网络工程设计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要求

类似于投标书,但有不同于投标书,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产品说明书、产品报价……),也一般不考虑具体综合布线(职院学校的要求),主要倾向于其技术实现。

2.论文写作基本环节

采用工程业务流程,类似于软件工程:

1)需求分析

2)功能要求

3)逻辑网络设计(设计原则、拓扑结构图、背景技术简介、IP地址规划表),也称为总体设计

4)物理网络设计(实现原则、技术方案对比,一般考虑结构化布线),也称为详细设计

5)网络实现(设备选型和综合布线属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主要强调各种设备的配置与动态联调以实现具体目标)

6)网络测试(比较测试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

具体实现通过采用Dynamips 模拟平台和Cisco Packet Tracer(PT)模拟平台。

3.注意事项

1)抓住题目主旨和侧重点(类似题目的需求不同,取材角度不同、参考资料的取舍也不同。不同的应用场合会采用不同的拓扑结构、路由技术(BGP、RIP、单区域和多区域的OSPF)、交换技术(Vlan、生成树、链路聚合、堆叠)、访问(接入)技术、安全技术等,只有这样题目才能各有千秋,否则就都变成了XX公司(校园)网络设计。)

2)不要有商务性质的内容(项目培训、售后服务……)

3)不要产品使用说明书和安装调试说明书

4)不建议包含综合布线的整个过程。

4.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结构不太清楚,有些环节没有

2)不应有产品说明书,具体实现要更清楚

三、 网络安全类论文的写作

1.论文写作基本环节与要求

从技术上讲主要有:

1)Internet安全接入防火墙访问控制;

2)用户认证系统;

3)入侵检测系统;

4)网络防病毒系统;

5)VPN加密系统;

6)网络设备及服务器加固;

7)数据备份系统;

从模型层次上讲主要有:

1)物理层安全风险

2)网络层安全风险

3)系统层安全风险

不同的应用需求采用不同的技术。

2. 存在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1)选题有些过于复杂而有些过于简单

2)只是简单叙述各种安全技术,没有具体实现

四、 论文答辩要求

1)论文格式:从总体上,论文的格式是否满足《韶关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规范》的要求?

2)论文提纲:设计条理是否清晰,思路是否明确;

第8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专业课教学;教改探讨;教研文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78-02

一、引言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就是在设备运行中或基本不拆卸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判定设备运行状态、故障部位及原因,从而有针对性进行预防性维修,是防止事故和非计划停机的有效手段。机械故障诊断技术为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效益,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广泛重视,在国内外已成为一大热门学科。[1]我校从1990年代末就在研究生中开设了《机械故障诊断学》课程。该课程通过设备故障诊断基本理论的讲授,对典型设备故障的实例分析,让研究生掌握故障诊断技术,培养研究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是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然而,当前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以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机械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改革,这不仅是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科研动手能力的基本要求,更是满足全日制学位型硕士生“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要求。[3]笔者从2007年起为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经过几年的教学和探讨,取得了初步的经验。本文就“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以下简称“教研文”)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方法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教研文”相结合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机械故障诊断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选修课。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大半来自我校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室,其中学术型和学位型基本各占一半,后者在研究生二年级期间必须在现场实习一年。学术型和学位型的毕业论文都是以“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为研究方向。课程性质、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阶段式的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的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将三者进行有机结合。

(一)课堂教学应以科研实践和论文研究为导向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老师讲授,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设备的主要故障模式、故障机理;企业关键设备的监测诊断技术及实施方案等。通过这种传统的方法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是不难的。但专业课教学应该以接下来的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显然传统课堂教学方法还远远不够。专业课教学要特别强调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开发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让学生通过调研自行寻找课题、通过调试选定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独立完成研究工作,进行结果分析及研究报告的撰写。要强调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习和工作,寻找最佳发展途径,教师的责任重在方向的引导而不是过程的限制。专业课教学要加强对外联络和交流,走出校门,走向企业发现问题,寻找突破点,才能使研究生形成正确的科研思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课教学要强调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在教学中采取教师做专题报告、学生查文献、课堂讨论、方案设计、小学术报告、自主完成小课题等多种教学方式。

(二)科研实践是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的桥梁

科研实践对于培养研究生动手和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完成科研任务过程中锻炼创新实践能力,二是在以学术创新为目标的理论研究过程中提高创新思维水平。二者的有机结合将对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读研究生大多缺乏生产和科研实践经验,缺乏创新能力。实践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及动手能力创造了机会。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承担了多项石油石化企业科研项目。学术型研究生在现场科研实践时间为3~6个月,学位型研究生为1年。研究生在油田采集设备振动、温度、压力等数据,然后进行信号分析与处理,诊断设备故障,跟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汇报交流,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同时发掘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时尽管导师已经为研究生确定好了论文题目,但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提出了更好的思想和方法,这就是一种创新,说明科研实践的目的达到了。所以说科研实践是一座桥梁,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实践和研究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最终目的。

(三)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

许多人认为,论文研究是到研三时才做的工作。其实不然,很多工作其实从研一开始做了。如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让研究生查阅国内外文献,找到国内外研究热点、感兴趣的科研方向,进行分析总结和讨论。这就是论文写作的训练。当然这个阶段首先要创造浓厚的学术探讨气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讨论。我校故障诊断实验室每周三定期组织研究生研讨会,让大家将科研上、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带到集体中去讨论,使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同时,还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鼓励他们大胆地走出去,发表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会议。最后就是要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论文是考核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方式。这项工作也要从专业课教学时开始抓。比如让学生查阅英文文献,并翻译成中文。到研二时,让他们参与到实验室英文论文的写作中。同时,让学生形成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的正确方法。经过这样的训练,为写毕业论文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上是“教、研、文”三个环节的主要内容。三个环节并不是简单的“串联”模式,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混联”模式。这种有机结合能弥补当前研究生阶段式培养中的弊端。当然,在这种方式中,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导师身兼数职,不仅仅是导师,还是专业课教师,还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实践项目。这样,导师就能在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教、研、文”三个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多数情况下导师并不是专业课教师,其学生(主要是学位型)参与的科研实践项目也不是由导师提供。这就要求导师和专业课老师、科研实践基地方做好沟通交流。

三、结论

《机械故障诊断学》的课程性质、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论文方向决定了必须将课堂教学、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应该以科研实践、论文研究为导向,并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实践应作为一座桥梁,将课堂教学和论文研究紧密联系起来。论文研究是课堂教学和科研实践的延续和归宿,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赵辉,白秀琴.《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水运,2006,4(11):219-220.

[2]王现彬,陈闻.科研训练与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9,(11):103-105.

第9篇:设备技术论文范文

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在国家电网公司、河北省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企业”的原则,把加强员工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员工专业管理水平作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管理创新,创建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实现经验、信息等宝贵管理资料的科学整合和优化,在有效调动激发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

实施背景

是进一步提高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的需要

专业资源是从一线数据逐步提炼的系统性资源,是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一个企业软实力的直接体现。自2008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开展班、站、中心标准化建设以来,沧州供电公司以5S管理为指引,以凡事有据可查为要求,全面开展资源基础管理,形成了纸质资料三级目录管理和电子资料的四级目录管理模式。在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一线作为直接接触电网和设备、直接面对客户的最基础的执行层,是积累、提供基础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关键环节。

沧州供电公司共有包括生产、营销、后勤、集体企业、县供电公司等在内的一线员工5160名,约占员工总人数的68.855%,担负着沧州境内的电网建设、设备维护、营销服务等任务。针对现场发生的典型问题或多发性问题,从一线开始,就存在分析不足的情况,造成部分实践经验得不到有效的总结提炼,使问题仍处于浅显的整理阶段。而实践经验,也大多通过员工一代一代的口口相传和师教徒学的方式流传,造成资源共享不到位,经验流失等情况。

是进一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

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的战略保障“三个建设”重要内容之一,国家电网公司将提高全员素质作为“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2012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全面开展“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沧州供电公司在河北省电力公司的带领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把每位员工看成一座金山,搭建多方位的平台,激发员工潜能,增强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发展、共提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沧州供电公司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和员工队伍建设现状,自2009年起,率先在检修试验工区(原修试所)开始实施此项管理创新,继而推广到整个生产专业工区,直至全公司系统。经过三年来的实践、总结、再实践,在全局范围形成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创新实践,有效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综合素质的双提升。

内涵和做法

内涵

沧州供电公司自2009年起,逐步创建和完善了以“四级”提炼为主线,以“三大保障机制”为实施推动力的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工程,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提升,逐步激发员工热情,凝聚了员工智慧,为企业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

(1)“四级提炼”方式: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将日常作业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消缺的经验、设备的异常处理等进行整合,汇编成集,以便查找学习;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运用统计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完善管理缺陷;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通过多专业的合力协作,在分析问题的同时,固化专业协作成果;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通过进一步深耕细作,撰写论文,在国内外技术学刊中交流共享。

(2)“三大保障机制”:“零门槛”机制,确保每一个经验都能纳入精品库;“全员参与”机制,确保每位员工的经验都能落地,形成文字;“三给”机制,通过给实惠、给面子、给权利,激发员工创造活力。

主要做法

(1)一级提炼,第一手数据资料“库里存”。随着电网的不断跨越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近年来,沧州供电公司招聘了大批本科及以上的技术型员工,以提高企业人才结构层次。随着新进人员不断增加,为人员素质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打造“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的雏形渐渐显现。新进人员具备理论水平高、现场经验少、接受能力强等特点,沧州供电公司针对这一系列特点,进行研讨,确立“直观、易懂、好学”的方向,进行经验做法的第一级提炼。沧州供电公司拥有良好的专业管理基础,多年积累缺陷分析卡、厂家跟踪卡、客户服务示范等数据资料,第一级提炼,主要针对已有资源的汇编、整合。通过分类整理,形成了20余个专业、近百余类文字及影像资料,初步建成资源库。作为源于一线、用于一线的自编教材,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现场实际的讲解,在员工自我学习、培训交流中,渐渐占主导地位。

最初涌现的开关检修专业二维维护手册,突出了简单有效的核心。该手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类收集现场设备的照片,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用文字在图片中注明关键检修位置和注意事项,使未到现场的员工提前接受形象的认知,方便其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资料的提炼不仅是员工提供有力的学习教材,更重要的是与其他管理工作相辅相成。例如,电气试验专业红外缺陷汇编,对2006年以来的红外缺陷情况进行汇总分类,统计发现,80%以上的过热缺陷均发生在一次设备接头部分,为专业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为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一线员工集思广益,创新研制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大大提高了一次设备温度监测水平。该成果在申报专利的同时,获得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

(2)二级提炼,勤梳理、数据分析“查弱点”。成立专业数据分析小组。在汇编过程中,员工通过分类整理,对设备状况、电网运行规律、客户服务关键环节有了深刻的认识。随着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数据的简单整理、汇编成为了分析的基础,沧州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业部室牵头作用,专业部室是基于一线的升华,在原始数据处理中,更具有专业管理的方向和指导意义。共成立包括规划、基建、生产、营销、农电等在内的10个数据分析小组,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通过开展分析会,以查找问题处理薄弱环节、提高专业管理水平为出发点,进行一次针对典型、多发事件为关注焦点的专业分析。

二级提炼,是在一级汇编基础上,也是对数据汇总的结果应用。例如,缺陷管理中,沧州供电公司已累计多个专业的消缺跟踪卡,对单一的缺陷处理过程进行简单的记录,基于消缺跟踪卡汇编整理,二次检修专业进行再提炼,形成消缺经验交流手册,该手册按照保护类、二次回路类、综自类等进行归类。另形成开关检修专业一次设备缺陷库、变压器检修专业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95598客服专业典型案例分析录音示范等近百万字的影像文字资料。

(3)三级提炼,跨专业、综合分析“治杂症”。二级专业的提炼,促成了各专业技术骨干对于常见问题、疑难问题的关注和处理,在此基础上,逐渐发现有部分问题,需专业间的合作才能解决。基于此,采取打破专业数据分析小组的模式,开展以季度为周期的综合分析会。

为满足课题研究中,查找资料、数据分析、构建模型等多方面的需求,提出“1+N”机制,“1”是指,指定1名课题所属专业的骨干力量作为总负责人,由其采取自由组队的形式,集合“N”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成立团队。该机制促成了多专业、多层次的团队协作,激活员工发散性思维,创建多方位、多角度协作的平台。变压器专业课题——“真空注油人工停注准确度低”的解决,团队中的保护专业成员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瓦斯继电器中干簧管原理的应用,实现了真空注油自动停注。

(4)四级提炼,搭建桥梁、论文交流“走出去”。在跨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员工的智慧和热情得到充分的发挥,分析、总结、提炼的水平逐步提升,为持续推动员工凝聚智慧、提炼经验,沧州供电公司建立“论文”评选机制,以更高的层次和要求,鼓励员工动脑思考、动手写作、动嘴讲解,提升员工总结思考问题、分析归纳、探索规律的能力。

①论文评选程序。以年度为周期,每年12月前,面向全体员工收集优秀现场工作论文。论文涉及范围:现场消缺经验,事故处理分析、处理客户难题,新型方法、工具的研制和使用,缺陷统计、分析等,与工作现场相关的主题。

成立专家组:由沧州供电公司各专业部室及基层单位技术骨干组成分专业的论文评价小组。

规定优秀论文的充要条件,明确鼓励措施,主要包括:一是优秀论文的必要条件是“以实际工作已解决的技术难题为基本方向”。充分条件是“实际难题描述清楚、分析思路清晰、判断准确,解决办法安全可靠、科学合理,归纳推理论据充分、逻辑严谨”。二是优秀论文评选结果纳入“公司-车间-班组”三个层面的对标指标主要内容,公司择优编发优秀论文刊物,推荐优秀论文在公开技术刊物发表。三是优秀论文作为全员专题培训师活动课题,由作者在本专业实施授课培训。

论文评选。论文评选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主管初选,由各专业组自行初步筛选所上报论文的质量,对于论题较好但内容欠缺的,告知作者进行修改,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高于10%;第二阶段,专家组初审,针对修改后的论文,由专家组进行第一次审核,审核内容包括论文的格式、深度、科学性、创新性、现场性、可行性等6个方面,原则上本阶段论文筛除率不低于20%;第三阶段,专家组终审,针对再次修改的论文,专家组进行最终审核,为保证论文评选的严格性和优秀性,最终以所上报论文总数的50%-60%之间的比例选拔优秀现场工作论文。

②汇编优秀论文集。沧州供电公司于每年1月10日前,完成优秀论文的修编,并形成《沧州供电公司论文选集》,在全公司范围内发行共享。在“部室-基层单位-班组”三个层面,也各自形成论文集,公司统一进行编印。以检修试验工区为例,该工区在修编《检修试验工区论文集》的同时,下属的15个班组均编印了各自的论文集,同时建立了月刊发行制度。为员工搭建更广阔的交流共享平台,在评选优秀论文的过程中,沧州供电公司与《高电压技术》《河北电力技术》《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建立供稿关系。

从最初简单的汇编,到系统的教材编写,逐步发展到对设备管理的跨专业全面分析,四级提炼层层深入,最终提炼为技术性强、含金量高的论文,沧州供电公司“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渐趋完备。

(4)“三大保障机制”确保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精益求精”。

①“零门槛”机制。在“四级提炼”过程中,为确保每一项经验都能进入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沧州供电公司通过不设门槛值的形式,宣传工人也能写论文,鼓励员工积极查阅资料、回忆总结,把撰写论文作为学习提高专业技能的手段。例如,检修试验工区变电检修一班员工赵志廉,作为变压器套管的专家,在“零门槛”机制下,该员工积极提炼套管方面的多年经验,形成了《110千伏及以上电容式套管部件检修实用手册》,作为四级提炼的精品,已成为班组培训、专业学习的第一手素材。

②“全员参与”机制。员工是企业宝贵的资源,为充分挖掘每位员工的潜能,沧州供电公司建立“全员”参与机制,推出对抗赛、积分赛、擂台赛等多元化的平台,为每位员工量身定做一个展示的平台。通过分专业开展编写工作,侧重现场消缺经验、故障分析、典型安全措施等方面,以半年为周期、分专业进行整合,遴选精品成册,目前收稿3840篇,精选826篇形成《变压器论文集》《高压论文集》《综自论文集》《变电运行论文集》《稽查信息论文集》等近40套册子,对于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公司与国内公开刊物建立供稿渠道,仅2012年发表百余篇。

③“三给”机制。沧州供电公司以“三给”政策搭建全员参与的平台。“给实惠”,对于上报的论文、形成的精品资源,只要能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不管大小,一经上报均给予奖励,同时按照评选的结果,按照“公司级-工区级-班组级”不同等级给予阶梯式奖励。“给面子”,重视员工首创权与署名权,每季度一次资源信息,资源提供人、材料撰写人均作为主创人员署名,让员工面子有光,切实感受被认可、受重视。“给权利”,从人、财、物三个方面给予课题主创人最大限度的权利,通过建平台、搭架子、定资金,让员工不但敢想,而且能干成,充分挖掘员工中蕴含的专业管理资源。例如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一班的57岁沈荣顺老师傅,在“给权利”的机制下,将柔性均压罩可行性的研究从思想变为了现实,并最终取得成功。

实施效果

提高了专业资源应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四级提炼”机制,有效地将一线员工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承下来的同时,从专业角度使资源得到了升华,逐步创建了专业管理资源精品库。目前,公司已自主编写完成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丛书及影像资料,计九百万字;从实践、总结、提炼、再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专业管理资源管理的系统机制,提升了公司专业资源管理的水平。在此过程中,通过建立多元化的平台,使每位员工参与其中,使其切身体会到了企业主人翁的地位,体会到成就感、自豪感、被尊重感,工作热情和创造潜力得到充分挖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形成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促进企业品牌形象提升

专业系列管理资源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使人才和知识形成了双向资源的相互促进,与此同时,也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由公司生产一线员工编写、展现现场工作经验的《高压开关设备检修维护技术》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印3000册,成为了全国电力行业共享的专业资源。

2012年7月5日,河北省电力公司在沧州供电公司召开以“凝聚一线员工智慧,深化员工岗位创新”为主题的现场交流会,沧州公司作了职工技术创新典型发言,公司检修试验工区作《变压器班论文集》《变压器跨专业综合分析汇编》经验介绍,变电检修一班班长候向宏作了《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缺陷对直流电阻测试结果影响的技术分析及处理对策》介绍,变电检修一班赵志廉作了《东河站1号主变直流电阻超标缺陷分析》经验汇报。省公司工会主席赵社宏、副总经理邢晨及各单位主管领导共计80余人参加了现场会,与会人员对沧州供电公司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2012年9月,全国总工会在河北省电力公司召开班组建设研讨现场会,班组建设成为省公司的品牌建设名片,沧州供电公司“四级提炼”成果——论文集精选,作为反映员工智慧结晶的代表,提升了河北省电力公司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全国总工会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员工能力素质全面提升

在逐步提炼专业管理资源的同时,员工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无形中为员工创造了自学的大环境。同时,人才的不断培养和素质的不断提升,更促进了储备资源的持续优化。提炼的资源也成为员工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是“全员培训师”活动中最常用的教材,使员工的学习更便捷、更系统、更全面,特别是新员工用很少的时间,就可以学到老师傅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缩短了员工成长成才的道路。创建三年以来,员工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和岗位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一大批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为技术骨干,其中检修试验工区王伟、李树成、计量部张峰等9名青年骨干走上了公司中层领导干部岗位。仅2012年,在河北省电力公司职工技能运动会的10项专业技能大赛中,沧州供电公司取得3项团体第一名,3项团体第二名,2项团体第三名,5项个人第一名;被评为“河北省电力公司2012年度职工技能运动会先进单位”称号。检修试验工区电气试验三班获得2012年度国家电网公司班组建设标杆班组荣誉称号。

推进公司上下形成创新文化

“四级”提炼特别是职工编写论文的过程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它极大提升了队伍水平,拓展了员工的创新思维,形成企业创新文化。员工通过查阅书籍和网上资料,发现了许多新工艺、新方法、新材料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免放油更换主变套管法、采用支架法更换一次设备架构、基础预制法等新方法的应用,在提高现场安全系数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停电周期,仅基础预制法在更换单台220千伏断路器时,就可节省15天的停电工期;可遥视接头过热荧光报警器、折叠式均压罩等新材料的应用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近50%。仅2012年,在省公司评出的20项一等奖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中,沧州公司获得6项。自2009年至今,公司共取得职工技术创新成果6289项,6项创新成果被省公司以发明人姓名命名,5项工作法被评为“河北省保安全工作法”三等奖,5名职工被授予“沧州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奖章”。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解决了生产中的“瓶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确保了安全生产稳定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