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春运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春运实习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春运实习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春运实习个人总结

第1篇:春运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财经》记者 段宏庆 罗昌平 陈中小路 赵何娟 李虎军 王晓林 张娜

《财经》特约记者 杨志刚/文

1月中旬以来,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灾害造成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9个省级单位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湘、鄂、黔、桂、赣、皖六省(区)受灾最为严重。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民政部的灾情简报,截至1月31日下午6时,已有60人因灾直接死亡(不包括雪灾引发交通事故导致死亡的人数),失踪2人,全国1.09亿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37.9亿元。

一个更为复杂和特殊的情况是,冰雪灾害时值春运高峰,本已不堪承载的交通运输压力更为沉重。全国共有24个机场在不同时段被迫关闭,超过6500次航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南方主要高速公路曾一度全部封闭,京珠高速公路曾堵塞车辆近2万辆,滞留6万余人;中国铁路大动脉之一的京广线南段以及沪昆线西段一度中断,部分车次停运,京广沿线车站滞留旅客上百万人。

连续冻雨产生覆冰,致使南方部分电网毁损,铁路供电中断。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加大,全国有17个省(区、市)被迫拉闸限电。据中国电监会1月27日消息,全国最大电力缺口接近4000万千瓦。同时电煤严重短缺,全国库存约2142万吨,不到正常存煤量的一半。电力短缺,更使冰雪灾害的影响呈几何级数扩大。

市场物价出现波动,煤、油等产品价格飙升,诸多生活必需品价格高涨。国家发改委1月30日的数据显示,受灾省份的蔬菜价格正在迅猛上涨,大白菜、青菜、萝卜、茄子、黄瓜等主要蔬菜价格涨幅达50%以上,部分地区个别品种的价格甚至成倍翻涨。

不容乐观的是,此次罕见冰雪天气仍将持续。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报,新一轮雨雪天气自1月31日开始,估计将持续十天以上。

显然,雪灾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性焦点问题。在春运高峰、电力紧张、物价波动等多重因素交织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产生连锁反应,引起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混乱。

进入2008年的中国,正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整个社会和个人、团体对能源、通信、交通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不同地区、不同系统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其中一个环节脱节,局部的问题和危机就会被层层放大,引起整个社会系统运行的混乱。在春运高峰、电力紧张等多重因素交织下,如何救灾抗灾,将成为中国政府乃至全社会突发应急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以及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一次全面考验。

――编者

京珠高速公路上,41岁的张运生驾驶着自己的黑色桑塔纳轿车,在漫天白雪中缓缓爬行。此时是1月31日入夜时分,是他驱车从长沙出发赶往广州的第四天。

车窗之外,浓黑的暮色吞噬了白色雪野,除了前面汽车闪烁的尾灯与左边护栏外蠕动着的逆向车流,一切无法辨清。“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走到了哪里。”张运生在电话中告诉《财经》记者,声音有些颤抖。稍后,他哆嗦着挤出一个字――“冷!”

张运生是广州人,在长沙经商。为看望病危的母亲,他在1月28日凌晨携妻女驱车赶回广州。平日出长沙上高速只需五分钟,但他走了六个小时才挤进京珠高速入口。

“像是进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张运生向记者介绍当时京珠高速堵车的情形,“一眼看去,路上密密麻麻全是车辆,望不到尽头。” 交通部门的信息显示,1月27日起,京珠高速公路湖南段堵塞车辆近2万辆,滞留6万余人。

1月28日晚,张运生11岁的女儿不堪寒冷,严重感冒,此时车行至湖南湘潭。他与妻子向当地政府求救。来自湘潭市人民医院的急救车在警车开道下,将其妻女安置到了湘潭一家医院。张运生此后也驱车出了京珠高速与妻女汇合。

1月29日,久违半个月的阳光短暂撕开了密闭在湖南上空的云层。这是自1月13日进入雨雪天气后,湖南迎来的第一缕阳光。已同冰雪、冻雨抗争了16天的人们获得了一次喘息的机会。

当晚,来自公安部与交通部的消息均称,京珠高速有望全线打通。此时,京珠高速滞留人员已由6万人降至2万人。

一度计划放弃广州之行的张运生,满怀希望地携妻女重新踏上归途。但他没有想到,噩运并未结束。

1月3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召开新闻会,通报近期雨雪天气概况。据介绍,中国从1月10日开始出现三次大范围的雨、雪、冰冻过程,分别是1月10日至16日、18日至22日、25日至29日,中间是天气系统减弱间隙。

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矫梅燕指出,从1月31日开始,新一轮降水又将开始,此次雨雪天气将持续至少十天以上。矫梅燕明确建议:“公众尽量减少出行。”

几乎就在中国气象局新闻会召开的同时,1月30日早晨,随着入口管制解除,张运生的桑塔纳以及其他4000多辆汽车,再次涌入京珠高速。但当晚至次日凌晨,湘中与湘南飞起雪籽,粤北韶关地区又因雨雪冰冻再次封路。张运生一家也再次遇堵。至1月31日凌晨,京珠高速湖南段滞留车辆约1.2万辆,滞留人员3.7万左右。

此时,在张运生向往的目的地广州,类似的反复情况也在上演。

早在1月20日,因广州往河南方向沿线地区降大雪,导致11趟经京广线赴广州的列车晚点抵达,上万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广州火车站开始设立了春运应急指挥部。1月25日起,京广线湖南境内湘潭至株洲一线的铁路供电中断,京广线交通受阻,广州火车站滞留人群如滚雪球般聚集,最高峰时达到15万人。

从1月26日中午开始,广州火车站广场已经封闭了公交区,并实行分区分流,按照旅客乘车方向划分滞留区。同时,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利用公共汽车向周边地区疏散滞留的旅客。

自1月27日起至2月6日,广东省内停止发售各次旅客列车车票。在乘车日期十日内,在省内任何一个集中售票点、取票点,均可全额退票不收手续费。

1月29日上午,广东省政府紧急派出七个督导组,分别前往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市,深入车站、码头和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负责劝说企业并组织各级力量使外来工能够在当地过年。广东省政府同时要求各部门协调免费送民工返回务工地点。1月29日午后,退票者可领取转运凭证,凭此证前往市内各集中点,可免费乘专车返回珠三角各主要城市。

一番努力下,到1月30日下午,广州火车站广场停留人数已经降至3万人左右。然而,随着天气暂时出现好转,以及京广线即将恢复的消息传出,大批旅客再度涌向广州火车站。

时值1月31日下午,广州火车站广场候车人群竟然达到18万人。拥挤的人潮从离火车站数十米的高架桥下一直延伸到火车站广场内,围绕火车站四周近3万平方米以内,几乎找不到一块空地。由于人流过于拥挤,不时有乘客晕倒,其他乘客不得不以接力的方式,将晕倒者送出急救。

广州市春运办和广铁集团发出了紧急公告:火车站及市内其他候车点只能接待持有当日及以前日期火车票的旅客候车,凡持当日以后火车票的旅客,无法安排候车。火车站的高音喇叭则不断发出提醒:目前是按同方向乘车,将出现一个座位多张有效票的情况。对每一位归家心切的旅客而言,这些告诫显得无足轻重。

困在车流中的张运生不可能知道这一切。对他来说,此生最为漫长艰难的旅程似乎永无终点。

瘫痪春运

“我只能告诉你没有点。”1月30日黄昏,南昌火车站一位工作人员对前来咨询的旅客重复着同样的话语。作为扼守京九线要地的南昌火车站,候车厅内连续数天人满为患,不少乘客只能迎着瑟瑟的寒风,在站前广场上焦急地等待。

南昌昌北机场因风雪数度关闭。来自大连的安先生在机场耗了两天,仍无法登上回家的航班。于是,他在1月28日晚间改乘飞往上海的航班,打算从上海转飞大连。“当时想的就是赶紧离开南昌。”但由于上海也受到雨雪天气困扰,他在上海机场又整整困了一天。

进入2008年春运以来,上述场景已经无数次在全国许多地方发生。根据官方1月初公布的春运方案,2008年全国春运从1月23日开始,至3月2日结束,为期40天。据交通部分析,由于2008年新的休假制度实施,“五一”长假由七天变成三天,部分原打算在“五一”黄金周探亲的旅客,会改在春运期间返乡,还有部分旅客会选择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交通部预测,2008年春运期间,道路运输的客运量将达到21.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左右;铁道部则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1.786亿人,同比增长8.3%。

1月10日,春运尚未开始,第一次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即已出现,涉及西北东部、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大部及西南东部一带。其中,湖南中南部、贵州西部和南部在1月13日至14日出现冻雨。

恶劣天气影响了民航、公路的运输能力,铁路运输压力骤然紧张。1月18日,铁道部决定,2008年中国铁路春运比原计划提前六天启动――而1月18日,正是第二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的开始时间,涉及全国大部地区。其中,安徽南部、湖南大部、贵州全省和广西东北部出现冻雨。

事实上,此次灾害天气,在各受灾省份是数十年乃至百年一遇。其中造成灾害最严重的便是冻雨。

所谓冻雨,指雨滴与地面或地物、飞机等物相碰而即刻结冰的雨。冻雨比单纯的雪灾要更具危害性。冻雨落在表面温度低于冰点的电线上后,会马上在电线结成晶莹透明的冰层;此后雨滴继续落在结了冰的电线表面上,就会逐渐凝结成一条条冰柱;电线结冰后,遇冷收缩,加上冰柱重量的影响,就会绷断,有时甚至将成排的电线杆拉倒,使电信和输电中断。公路交通则因地面结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由此增多。而飞机在含有冻雨滴的云中飞行会使机翼、螺旋桨积冰而造成失事(参见本期“冰雨雪之源”)。

1月25日,全国春运开始后两天,第三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开始,江南大部遭受大到暴雪,冻雨在贵州和湖南继续维持,江西也大范围出现冻雨天气。

自1月25日18时起,京广铁路湖南段出现断电故障,主要原因就是湘南输电线路因冻雨覆冰造成毁坏。据铁道部统计,1月25日至28日之间,湖南境内电力系统高压电线曾26次断落,掉到铁路接触网上,电力贯通线77次出现问题,电力供电系统波动较大导致机车无法运行。

铁道部宣传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以往遇到下雪天气,只需每组道岔派两三个人扫雪,就可防止道岔上冻影响列车运行,“但今年不一样,只能全力抢修电网。”

电网抢修的重中之重,就是给输电线路手工除冰。但在冻雨持续的天气下,往往刚清理完,随即就能再结一层厚冰,根本来不及处理。尤其在山区,机械设备根本用不上,只能依靠人力。在湖南电网发生冰灾之初,由于冰层厚度有限,郴州、衡阳等地电力部门采用制造人为短路,使电线升温的办法去掉覆冰还能奏效。但随着冰冻越来越严重,看似“原始”的人工除冰,却成为对付这种罕见冰冻最有效的办法。

另外,一些覆冰严重地区还动用武警战士用冲锋枪“点射”除冰,这是特殊情况下针对某种特定冰情不得已采用的办法。大规模使用,很不现实也不实用。除了上述三个办法,目前还没有找到更“灵验”的办法。

目前,电网除冰主要还是靠电工冒着生命危险爬杆、爬塔,一锤锤、一棒棒进行。截至1月30日,湖南省为抢修电力设备已有六人因公殉职,其中一人是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肌梗塞死亡。

1月25日,以资兴市(县级市)遭遇断电开始,湖南郴州地区全面断电,主要原因就在于冻雨形成覆冰导致电力设备倒塌。据统计,仅资兴市电力线路倒杆1381基,断线881.03公里,倒塌高压线铁塔两基。郴州嘉禾县境内也有近一半的供电线路出现倒杆断线现象,造成大面积电力瘫痪。

郴州是京广线从广东北上进入湖南的第一站。湘南电塔的毁坏,导致机车无法供电运行,京广线运输全面告急。为解困局,铁道部自1月26日下午起,在全国范围抽调内燃机车支援京广线。截至1月31日,共有78台内燃机车全部赶赴广州站,加上广铁集团自备的内燃机车,共130多台内燃机车在1月26日至30日间,累计摆渡旅客列车近千列次(“摆渡”是指内燃机车牵引电力机车通过无电区段,到达有电区段后,电力机车继续前行,内燃机车折回,继续在无电区段来回过渡――编者注)。

与此同时,铁道部也制定了列车迂回和接续调整的行车方案,将京广线南段滞留和待开的部分客车,改由京九和三茂、焦柳、渝怀等线迂回运行,即让这些客车绕开京广线的受阻区段,到相邻的其他线路上运行。截至1月29日18时,迂回客车367列,疏运旅客50多万人。

雨雪、冰冻同时也严重影响着航空以及公路运输的正常运行。1月17日至27日间,太原、呼和浩特、南京、武汉、长沙、贵阳、郑州、兰州等24个机场受到影响,部分机场因积雪、结冰等原因在不同时段关闭,造成大量航班返航、备降或取消。仅27日一天,长沙黄花机场就有338个航班延误,最多时积压旅客多达9000余人。29日和30日两天,全国有39个航班返航或备降其他机场,1900多个航班延误,285个航班被取消,5.2万余名旅客行程受到影响,旅客滞留比较严重的有广州机场、深圳机场、合肥机场、贵阳机场、长沙机场及华东地区部分机场。

公路方面,由于道路拥堵及封闭,造成大量车辆、人员滞留。京珠高速至本刊截稿尚未完全畅通。截至1月31日,浙江省境内的杭长、申嘉湖、杭浦、台金四条高速,以及安徽的淮阜高速、江苏苏州绕城高速仍然封闭。此外,湖南、湖北、安徽、贵州、江西、云南六省的11条国道局部路段因道路结冰,无法通行。

1月28日,长沙市长张剑飞告诉《财经》记者,“长沙市公路上的春运班次从春运开始以来,只发了往年的30%。”

“死城”

冰雪不仅阻碍了春运回乡者的步伐,更严重的问题是造成断电,直接影响了灾区的生活。

1月31日,是湖南郴州全面断电的第七天。被寒风与冰雪包围的郴州城,不再有往日的热闹,更失去了“粤港后花园”的美丽。街头结下了厚厚的积雪和“冰垢”,四处横扑着被冻雪砸倒的大树。树枝散落满地,无人清理。

很多人都已经五六天没洗澡了。由于没有电,也就无法供应热水洗澡。郴州部分城区由于水管冰冻破裂导致停水,人们不得不到附近能够找到的尚未冻结的池子和井里去打水。

为了打水,住在郴州苏仙区的何灰兰每天从一楼到六楼爬上爬下,已经坚持了好几天。没有电取暖,何灰兰从1月29日开始发高烧,喉咙因为咳嗽已经嘶哑,又无法独立前往医院看病。她在长沙求学的女儿由于交通瘫痪也无法回家。何灰兰只能独自在家支撑着,能做的就是给自己披上一床又一床棉被。

在大面积断电之前,由于宾馆有自身的供电、供热系统,不少郴州居民前往宾馆开房居住。此后连宾馆也开始停电。蜡烛身价倍增,已经卖到了5元一根,而平时只要两毛钱。入夜以后,整个郴州便沉寂在漆黑中。

惟一热闹的地方是医院。由于此前少有防冻防滑的经验,天气寒冷,不少人冻伤、摔伤,老人尤甚。此外,由于不断有电线杆倒塌,一些参与抢修的工人多有摔伤、剐伤,也前往医院包扎,严重的则需住院。很多单位都已经不要求上班,只有医院须24小时有人在岗,也不许请假。一些医院自身配备了柴油发电机,靠柴油发电勉力维持,救治伤者、病人。原价每台3万元的柴油发电机,已经卖到了12万元一台,但燃料供应已经不足。

类似的“死城”还出现在贵州。贵州是全国最早遭遇断电的地区。在层层堆积的覆冰的破坏下,电塔倒塌、电杆折断、电线中断,贵阳东部电网大范围受损。1月20日左右之后,数十个贵州县乡镇开始停电,部分城市亦受影响。都匀持续断电五日以上,凯里断断续续地停电,连省城贵阳也在29日至30日间出现了大面积断电。

1月24日,贵州省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王大宣布,贵州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五天之后,王大再次宣布,升级为全省大面积一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

截至1月29日,贵州电网受到冰害破坏的电力线路共计3895条,累计停运变电站472座,有12座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受到影响,整个贵州电网500千伏网架基本瘫痪,全省电网已分解成五个孤立电网运行,累计40多个县市遭遇停电,12个县中断供电,而有供电的县也不断出现反复。一位重灾县电力部门负责人估计,该县包括下辖乡镇村完全恢复正常供电,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持续断电,照明物资成为短缺品。蜡烛已经成为贵州价格飙升最快的产品,即便是在物资供应最丰富的省会贵阳,售价也达到了每支5元。其他一些地区,有商贩开出每支几十元的高价。凯里市政府1月27日紧急限价令,对蜡烛限价每支0.30元。不过,这种限价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有钱也买不到。电筒、电池等产品也已脱销。居住在凯里市郊的一位50多岁女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晚上只好点菜油照明,仿佛“回到了小时候”。

除了照明,另一个受影响较大的是手机通讯。有的地区停电,手机没法充电,已成摆设;有的地区则由当地拥有自备发电机的移动公司或超级市场等,提供手机充电服务,每小时2至3元,等待充电者排成了长龙。黔东南州黎平县的一位中学校长在和《财经》记者通话时,反复提醒:“你快点说,手机马上没电了,要再充电很麻烦。”

由于贵州山区地形复杂,加上凝冻天气始终无法改善,抢修难度很大;而且很多线路抢修完成后同样故障反复发生,部分停电地区短期内没有恢复可能,柴油发电机便成为另一层面紧缺品。各地均紧急要求各关键部门,火速配备好发电设备。

截至1月30日,南方电网已组织四批共24台柴油发电机车运往贵州,其中七台送抵贵阳,九台抵达都匀、铜仁、凯里地区。这批柴油机车将首先保证当地指挥机关、医院、铁路交通等重要场所和群众生活用电。此外,贵州电网公司也组织了224台柴油发电机,分配至各灾区。

不过,由于交通状况一直无法缓解,一些依靠柴油发电机勉力维持关键部门的县,还面临着油荒考验。以黔东南剑河县为例,该县截至1月27日的柴油存量只有830升,汽油2790升,而此时紧急调配的成品油尚在路上,一时难以运达。

在这些成品油紧缺的受灾地区,销售已由政府管制,原则上只考虑关键部门,甚至需要常务副县长签字方能购买。

由于交通封闭和通讯线路严重受损,部分偏远乡镇已经和外界彻底断绝联络,成为“孤岛”。近日,在新浪、网易或者天涯等网站,大量在外打工的贵州人尤其是农村居民发帖表示,已经好长时间和家人失去联系。

其中一个帖子吸引了大量回复,发帖者说:“一周来我都在打电话,给家里打不通我就给村里打,打不通我再给乡里打,乡里也不通我给县里打,终于通了但是政府的电话从来没人接过,希望他们都是出去救灾了。”

考验应急机制

面对突发的冰雪灾害,各地政府都全面启动了紧急应急响应,上上下下全力以赴。进入1月中旬之后,抗灾救灾已成为受灾地区的头等大事。

不过,据公开信息显示,各地政府的全面反应基本上从1月20日开始,也就是冰雪灾害1月10日首次来袭的十天之后。而国家气象局的信息显示,早在1月11日早上6时,中央气象台已经过暴雪橙色警报,但是这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地各级政府并未因之启动应急预案。

“实事求是地说,这次反应确实是滞后的。”贵州政府一位人士对记者坦承,贵州省政府于1月20日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但此时已经进入第二轮大范围冰雪灾害过程,已经不是“预”,只能是“应急”。

该人士认为,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是客观原因,毕竟这次冰雪灾害为50年一遇,完全出乎人们的估计。当然也有主观上的重视不足。因为之前通过媒体传播出来的说法都是“暖冬”,所以当冰雪初袭时,气象预报已经明确有所体现,但仍然未被重视。该人士指出,另一个原因是,冰雪灾害发生期间适逢贵州省“两会”,省里很大程度的精力都集中在换届上。

不仅贵州,此次全国大范围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与全国各地的“两会”都不同程度发生“撞车”。湖南省的“两会”甚至因为雪灾提前一天闭幕。湖南官方此后要求,停止召开与抗灾无关的一切会议。

在江西,当大范围的冻雨出现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尚未启动。江西省气象台预报科科长郭达烽告诉《财经》记者,江西气象台曾在1月19日对春运期间气候概况及未来十天天气做出预报:未来一段时间降水天气较多,其中23日―24日赣北北部可出现降雪天气,并可能出现道路结冰。报告被送到江西省省长吴新雄的案头。吴新雄当天批示,要求交通部门和公安厅及早落实安全、畅通的措施。

据郭达烽介绍,一般说来,只有灾害性或关键性天气来临之前,预报资料才需要报送省政府。

但是,“落实安全、畅通的措施”谈何容易,气候的变化远远快于应急措施的安排,灾害变本加厉。

1月22日早晨,九江和南昌部分地区出现冻雨。25日上午8点至26日14点,江西中北部更多达42个县市出现冻雨,其中17个县市电线结冰直径超过10毫米。25日晚上,江西省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多趟列车晚点或取消,南昌昌北机场被迫关闭。

1月26日上午,江西首次启动应对灾害性天气应急预案。但在大范围冻雨来临前采取预防措施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

中国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新闻发言人于新文告诉《财经》记者,雪灾还暴露出硬件建设不足的问题。如移动气象车非常有用处,但在受灾地区,只有江苏省和安徽省各有一辆(江苏称为移动气象台,安徽称为安徽省气象应急指挥车――编者注)。这种设备作用很大,所以国家气象台准备提出申请,到今年年底,争取实现每个省都有一台移动气象车。

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新闻发言人矫梅燕则表示,这次应急反应,的确有很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不仅是气象部门,也包含很多相关领域。比如南方电网,在设计时线路最大负荷为结冰15毫米,但这次实际上很多地方都达到了60毫米。因此,将来在设计、制定计划时,有必要考虑到这样极端气候灾害的防御。

公路网也是如此。中国的高速公路已相对通达,但整个监测网络并没有同步建立起来,往往无法做到及时应对。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专家组成员莫纪宏告诉《财经》记者,这次雪灾是一个天灾,因为南方普降暴雪遭遇冰冻是从前难以预料的,地方政府也缺乏应对的经验。今后应该考虑建立起相关的专项预案。

事实上,此次冰雪灾害恰是对中国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一次考验。《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8月出台,11月1日正式实施。当初,《突发事件应对法》制定的背景,便是2003年SARS暴发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国家考虑建立应急机制。

根据法律要求,中国政府从国务院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到各部委以及各中央国企等,都要制定自己的应急预案。根据官方资料统计,中国目前共有一个国家总体应急预案,18个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五件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九件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四件公共卫生类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57个国务院各部门应急预案;31个地方政府应急预案,共计107个应急预案。但在国家级层面,却没有对于雪灾的专项预案。

莫纪宏指出,在当前国家部门分割的体系下,没有专项预案,就意味着没有部门牵头;没有部门牵头,就没有真正部门来主管此事。因此,南方这次突发天灾,“反映我们的决策不够科学,认识不够深刻,预测不够准确。”

在应对这次罕见冰雪灾害中,从中央到地方可谓不遗余力,但各地区、各部门的协调应对能力还有待加强。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党委委员贺定光告诉《财经》记者,由于省区之间沟通不够,要分流滞留在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和人员很难。

他呼吁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六省区高速公路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迅速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开、关高速公路要协调一致,不能“你开我关,你关我开”,否则整条高速公路难保畅通,个别路段即使能够通行也是暂时的。

“大家是一个整体,全局不保,自身也难保。”他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团也指出,灾害仍在持续,当前关键是汲取教训。一方面加强各级各地政府部门协作,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雪灾的后续影响和其他伴发性问题预警。比如,农作物冻害所造成的农业歉收问题应该关注,此外要防止疫病出现,因为持续冰雪低温天气,容易导致大面积流感。

截至本刊发稿前,京珠高速路湖南与广东交界之处阻碍仍在,但经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紧急协调,已成功打通经衡枣(衡阳―枣木铺)高速过广西,迂回南下广东的“第二通道”,回避了京珠高速在韶关的死结。

两省协调后达成协议:绕行“第二通道”的车辆可在湖南、广西境内全免车辆通行费,并享受湖南省政府发放的200元燃油补贴。目前已由此分流3000多辆受阻汽车。

第2篇:春运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新闻专业教学 新闻网站 双赢

一、新闻网站建设促进新闻专业教学

1 促进教学实习

(1)提供实习机会

相对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对新闻专业的教学实习具有突出优势。传统媒体受限于体制、设备和场地,无法满足更多实习生的实践需求。新闻网站不同,它既有商业网站不具备的新闻采访权,又有较为灵活的体制和自由的空间,如学生不一定要在办公室撰写和实习稿件,只要手边有台电脑,在家中或学校就可以上传图片、视频或文字新闻,通过在线审核即可发表。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体会、思想、观点通过新闻网站提供的平台表现出来,进行传播,大大提高实习效率。

(2)锻炼综合能力

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实习面比较狭窄,重复性操作的编采占用大量时间,新闻网站却能给学生提供立体多维的实习空间,通过多媒体融合的平台,对学生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实习不仅锻炼采访、写作等传统业务技能,更要掌握博客编辑、论坛管理、网络广告、手机媒体、视频主持、网站维护、活动策划等新技能,以获得在新技术环境下生存发展的资质。在具体实践当中,可根据学生兴趣,划分实习领域,有学生关注新闻网经营方式,有学生研究新闻网站盈利模式,或者从事网络广告策划和营销,还有些学生喜欢研究网络技术,如RSS技术,都可以在新闻网站这类综合性媒体中找到用武之地,进而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知识层次和实习结构。

2 改革教学弊端

由于目前开设网络媒体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多,网站经营与网络采编人才的缺乏,使得传统新闻专业教学亟需变革。新闻网站从社会需求角度对新闻专业教育提出改革要求。高校新闻专业应该要加强网络媒体等新媒体的教育与研究,重新调整和革新落后的课程内容和教育体系,编写适合多媒体时代的教材,引导学生适应具有丰富多维的网络化特征的社会,进而完善专业结构,培养出更富竞争力的学生。

3 引导就业方向

据统计,目前新闻学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约在13万人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万人。供大于求是一段时期内新闻专业学生就业的明显特征。新闻网站却可带来新的就业点。随着国家对网络的重视,网络将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主流媒体。新闻网站作为主流的舆论宣传阵地,与传统媒体一道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媒体阵营。新闻网_站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实习生和毕业生。目前国内设置网络媒体本科专业和有计划开设网络媒体教育的新闻专业并不多,如能加强网络媒体研究方向的教育,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开展网络媒体实习,将会给学生就业带来大量机会。

二、新闻专业教学促进新闻网站建设

1 实施学理支撑

据笔者对一些新闻网站负责人的采访,很多网站建设都缺乏受众调查的支持。受众调查是修炼网站建设内功的重要步骤。西方新闻网站每一次改版都要依赖专业的公司开展受众调查,一段时期内还要通过问卷和访问了解受众对相关内容的看法和建议。受众调查环节的缺失,说明很多新闻网站建设缺乏理论的支撑。一般来说,新闻网站建设多由资深记者组织、承担,记者工作任务繁重,虽然也会与兄弟网站交流、参加网媒研讨会,但多半浮光掠影,缺乏网媒研究时间和理论,结果由于新闻网站建设缺乏先导性学理研究,往往停留在经验基础之上。新闻网站建设要走上专业化轨道,必须依靠“智库”支持,新闻专业教师就是智库之一。他们有充足时间和学理素养,能给新闻网站建设提供发展思路和方向。还可把网站建设和学术课题相结合,组织师生搜集资料、开展受众调查、撰写研究论文或递交周期性审读报告,为网站建设把好受众关、夯实学理性、走好特色路、提供后备军。

2 发展消息来源

新闻网站“做新闻”,离不开“全民记者”。“全民记者”,又叫平民新闻,是新闻网站发动群众写稿投稿、共享新闻的重要理念,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范围内对本国事务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的韩国OMN网站最大特点就是推行平民新闻制,网站任何一名注册用户均可成为OMN记者,还可收取稿费。3万多名市民记者活动在韩国乃至世界各地,通过互联网向网站提供文字稿件、图片、影像资料,经过编辑修改后在网站发表。相比普通市民记者,新闻专业大学生显然具有优势,他们拥有新闻敏感和专业技能及必要的设备,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完全可以通过论坛、博客随时、随地向新闻网站提供消息,成为新闻网站重要的消息源。

3 拓展高校市场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新闻网站必须要面向市场,逐步斩断原属媒体的资金“供血”脐带,转为主动“造血”。当读者和消费者以“合二为一”的双重角色出现,如何经营网站就成为首要问题。新闻网站既要拓展手机报、网络广告等新媒体业务,又要争取尽可能多的读者(或消费者)。大学生是网站主要受众,也是网站相关业务的主要使用者,他们接受力强、好奇心重、敢于尝试新鲜的业务,富有创新精神。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学生以实习为纽带,进而通过活动策划与社团赞助,提高网站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进一步扩大网站经营市场。

4 提供人才储备

对新闻网站来说,网站编辑和技术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既有新闻从业经验、又熟练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的融合性人才。新闻网站亟需对网络媒体技术有系统研究的新闻专业人才,协助网站加强编辑思路的创新和网络新媒体的变革。高校新闻专业是培育这类人才的重要基地。新闻网站可以通过实习和共建,帮助新闻专业培养网络新闻人才,进而从新闻专业接收经过专业网络新闻教育的学生,推动新闻网站内部人才整合。

三、新闻网站建设与新闻专业教学结合之不足

1 新闻网站方面

(1)实习定位模糊,未发挥网站特色

有新闻专业学生反映,在一些新闻网站实习与报纸媒体差异不大,都是坐办公室等稿子,有采访就去,最后跟着指导老师署名了事。这种“等(电话)、靠(老师)、要(指令)”的老套实习方法的确反映某些新闻网站的媒体观念尚未跟上网络时代的大势。作为具有创新力和新锐性的新一代媒体,新闻网站应该努力发挥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新闻的随时性与自由度、视频与文字结合的多样表达以及博客、论坛的互动,都可以锻炼新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不能在教学实习中贯彻网站独特优势,势必无法提高实习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缺乏战略眼光,没有长远规划

新闻网站往往把实习学生当成填补人手不足的“补丁”,没有把学生的实习与新闻网站建设实际相结合,学生成为被动听命的实习机器。新闻网站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实

习人才运用观。实习学生是笔需要挖掘和利用的财富。用之得当,就能助网站一臂之力;用之不当,就会人浮于事,事倍功半。造成这种差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有战略眼光与长远规划。对新闻网站而言,不但要引进实习生,还要为他们制定详细的发展计划,给人才以合适的生存土壤,力争把网站建设的长期规划与实习生的具体实习工作结合起来,把实习生的积极性与专业才干和网站的技术创新、内容建设结合起来,才真正有利于网站的发展。

2 新闻专业方面

(1)课程安排时间固定,学生实习与上课的时间常有冲突

(2)课程设置较为陈旧,网络媒体研究课程的设置并不普遍,学生网络新闻职业素养不足,影响他们在新闻网站的实习。有人就指出,学生可能已经很熟悉网络,包括博客和论坛,但是新闻专业教学却绕道而走,很少涉猎,教学与网络实践脱节,成为学生将来走进新闻网站等网络媒体的障碍。学生虽然熟悉网络,而且是网络使用的常客,但往往缺乏专业的指导,盲目使用网络,不能有意识地把网络技术和新闻专业学习联系起来。这样毕业后只能是网虫,不能算是合格的新闻专业网络工作者。

3、任课老师多半缺乏网络媒体从业经验,大多使用传统媒体理论来指导学生的网站实习,这显然不能适应网络化时代的要求。

4、没有建立有效的实习反馈机制。新闻网站是新媒体,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点,如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但有些新闻专业没能利用好网站特点,建立全新的实习反馈体制,而是依旧保留传统媒体的实习思维,反馈和考核方式都显得陈旧缓慢,如交纳纸质的总结稿、以学期为时段汇报实习工作等等,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现状。

5、与新闻网站记者编辑的交流不够。一些新闻专业往往是把学生派走了事,不再与新闻网站记者、编辑定期定点沟通。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对学生实习活动的反馈和评价,也就不能及时调整实习策略、给予灵活指导。而且,新闻专业所在的院系也无法提供相关资金配套和配备相应的分管领导,单靠新闻教师独自去沟通,显得身单力薄。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树立全新观念。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在合作共建过程中,不能简单以为“一方在帮助另一方”,而是双方都有利,是“双赢”。“双赢”观念,是新闻网站与新闻专业教学的结合重要理念。

四、新闻网站建设与新闻专业教学结合策略

1 新闻网站方面

(1)树立全民记者观念,引进优秀学生实习

记者可以在大量新闻源基础上,充分运用经验发挥编辑和内容创新的作用,突显新闻网站的品牌和特色。新闻专业的学生是新闻网站建设的财富,他们可以提供丰富的新闻来源,所以新闻网站要注意吸收高等院校的新闻系的学生或者相关专业但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学生,让他们以兼职记者或特约记者的形式为新闻网站工作,为网站的内容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设立实习规范,加强实习指导

新闻网站要制定严格的实习准则和任务安排,既有宏观项目的指导,如新闻采编、博客编辑、版块管理、视频制作、组织策划任务等,又对每项任务有具体的规划,如视频制作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premiere pro、after effect、3D MAX等后期制作软件,在视频节目的视觉效果上能有所突破;论坛管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活动组织能力,深刻了解网民爱好,能够推动话题讨论、组织网民活动、招揽人气。同时,新闻网站要设立指导老师,由新闻网总监负责实习生整体的业务指导,每项任务又配备有富有经验的记者带队,双重指导让学生的实习更加有针对性和贴合网站发展实际。

(3)建立有效互动机制

新闻网站要与新闻专业及其所在院校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以新闻为主的新媒体,也是一个走向市场的经营主体,时刻需要保持主动积极的生长姿态。与新闻专业加强交流,可以定期召开实习研讨会,邀请双方领导和实习学生座谈,了解实习动态,或者定期邀请新闻专业教师去新闻网站教学培训,提高记者业务素质,还可以依托网站的技术资源,如在新闻网站上设记者博客、教师博客与学生博客,三方把实习意见及时沟通交流,让更多的人分享。此外,通过各种活动主动抢占大学生市场,以新闻专业学生为切入口,与其所在院校紧密沟通,举办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冠名活动,可大大提升新闻网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为其业务拓展赢得市场空间。

2 新闻专业方面

(1)教学实习

①做好实习反馈,加强实习指导。要求学生设立个人博客,每天撰写实结,展示实习成果,作为实习评判的重要依据。组织学生成立“新闻网站采写编”的科研团队,在经验总结基础上,综合实践与理论资料,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或者为新闻网站提供受众调查报告与活动策划方案。

②课程教学与网站建设结合。新闻网站要有文化品味,提升文化档次,但是往往缺乏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的人才,新闻专业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把地方文化课程讲授与新闻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用吴文化的视野,建设新闻网站的文化品牌。如我校就开设了苏州日报舆论监督专题、苏州都市类报刊及晚报类报刊专题、苏州党刊宣传特色专题、苏州文学史专题、苏州经济现状专题、吴文化与传播专题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加深了我们对苏州悠久文明尤其是新闻、文化、经济等状况的了解。经过培训的学生,在新闻网站从事文化类专栏建设就得心应手。

③鼓励学生制作视频,为新闻网站提供特色化内容。在新闻网站建设中,应该突出“视频竞争”。目前,美国已经有92%的报业网站提供网络视频,美国多家报业还在网站上开辟电视频道或电视演播室。这其实是把传统的电视拍摄移植在网络上。新闻专业拥有广播电视专门人才,可以通过开设DV课程,让学生为新闻网站对口拍摄新闻,如春运、求职、应试、兼职等贴近大学生的视频新闻;或者开设主持人课程,专门针对新闻网站,培养学生成为网络主持人,与网络观众聊新闻,内容包括编辑部的报道计划、突发新闻的采访和观众感兴趣的新闻热点话题等。

(2)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