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职业测评 学业评估 专业发展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即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简称专业发展规划,是一个近几年才提出的全新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根源于职业规划的概念与理论,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阶段性规划。目前,大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还很不完善,大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普遍缺乏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指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专业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改革的目标和关键,建立系统化、个性化、全程化的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的专家指导系统意义重大。
一、系统设计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和开发专业规划系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需要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低成为当前就业工作要考虑的新问题。麦可思调查了长三角地区85所高职院校,对6.3万名2009届毕业生进行了分析。月收入和专业对口率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1]。调查显示: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越多,其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越低,工作的稳定性越低,离职率越高,就业质量就会降低。其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开办专业数量与对口率、离职率的关系图
目前,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数量普遍较多,就业质量不高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综上所述,学校需要对高职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制订个人三年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使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更能适应企业和岗位要求,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质量,最终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二)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培养新生专业适应能力的需要
高职院校新生入学后,普遍对专业学习迷茫,不适应。鉴于高职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和专业发展问题,我国许多高校已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2],如:给班级配备班主任和专职学生辅导员;建立“导师制”,给每个学生配备专业导师;在大一年级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引导整个大学教育;在毕业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等,但这些措施效果都不尽如人意。
(三)设计和开发专业发展规划系统是我院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水平提升的需要
目前,我院正在试行“1+1+1专业导师制”[3],第一个“1”是指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换,最后一个“1”是指从大学生向准社会事务工作者的转变,中间一个“1”是指处在两次角色转换当中的“学业精进期”。三年学业期,三个阶段,整个过程为“1+1+1”,在每个“1”的阶段中,都有双重专业导师(专职导师和兼职导师)的全程参与,从思想、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规划,给予其三年的学业发展指导。但是,导师们教学和科研任务比较繁重,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众多,事实上,并不能很好地给予每名学生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的指导。
为此,笔者提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使学校的“1+1+1导师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利用该系统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全程化、个性化、系统化、专业性的指导,把导师们从繁重的指导任务中解放出来。
二、系统设计的相关技术
(一)编程技术及相关工具
系统的各模块均采用ASP/+ISS6.0技术实现,利用微软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ASP具有跨平台性,不需要考虑每个客户端的硬件配置和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 2008提供了高级开发工具、调试功能、数据库功能和创新功能,帮助在各种平台上快速创建当前最先进的Web应用程序。
(二)流媒体传输技术
系统的职前课堂点播模块使用实时流式传输的流媒体技术。该技术可以实现用户边下载边播放,而不需要等整个文件下载到本地计算机再播放。实时流式传输与顺序流式传输不同,它使用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传输协议,可以在传输期间根据用户连接的速度做调整,可以对播放速度、快进、后退、暂停等进行控制,既可以观看前面的内容,又可以观看后面的内容。
(三)数据库访问技术
数据库访问使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ADO(ActiveX Data 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模型)是微软公司提供的COM组件,作为访问数据库的接口。ADO是最新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它建立在COM的体系之上,它的所有接口都是自动化接口,因此在C++、Visual Basic、Delphi等支持COM的语言中通过接口都可以访问到ADO。ADO通过COM接口访问数据,可以访问各种类型的数据源,既适合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数据库应用程序,又适用Excel电子表格、文本文件和邮件服务器。特别在一些脚本语言中访问数据库是ADO的主要优势。
(四)数据库的连接池技术
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提高数据库连接使用的效率和系统的性能。在Web应用系统中,ADO通过ODBC驱动程序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每一次数据访问请求都必须经历建立数据库连接、打开数据库、存取数据和关闭数据库连接等步骤,而连接并打开数据库是一件既消耗资源又费时的工作。对于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由于数据库访问不是很频繁,可以在访问数据时,创建一个新连接,用完后关闭。对于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系统而言,大量的学生同时在线职业测评和学业评估,需要频繁发生建立连接、关闭连接的数据库操作,系统的性能必然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导致系统崩溃,因为请求需要建立通讯,分配资源,进行权限认证,经过实际使用,这些工作很少能在一两秒内完成,因此对于连接的使用成了系统性能的瓶颈[4]。数据库连接池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连接池允许应用程序从连接池中获得一个连接并使用这个连接,一旦一个新的连接被创建并且放置在连接池中,应用程序就可以重复使用这个连接而不必为每一个连接请求重新建立一个连接[5],不同的数据库访问请求就可以共享这些连接。这样,通过重复使用这些已经建立的连接,就可以克服上述缺点,极大地节省系统资源和时间。
(五)Agent人工智能技术
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也称智能主体。在分布计算领域,人们通常把在分布式系统中持续自主发挥作用的、具有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特征的活着的计算机实体称为Agent[6]。从逻辑上讲,一个分布式系统可以定义为由多个相互作用的Agent组成的系统,各种分布式系统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其中Agent的角色和交互方式上的差别[7]。
基于本系统专业评估模块对学生专业学习评估的要求,将“Agent”的概念和方法引入学业评估模块和专业规划模块。这两个模块可以被视为由多个相互关联的不同层次的流程组成的,其中每个流程都可以是一个独立的Agent的子系统[8]。如对学生基本信息库与学生档案库处理的信息处理Agent,对学生自我评估作分析的数据挖掘Agent,系统分析与评估的Agent,系统预测与专业规划Agent等。每一个Agent都预定义的工作流程,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且可以根据与定义的工作流程自主地从一个流程转到另一个流程,也就是从一个Agent传递到另一个Agent,多个Agent协同工作,实现专业评估功能和专业学习与发展计划生成功能。
三、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案
(一)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专家系统由人机接口、应用平台、信息库管理系统、应用支撑层、基础设施层五个部分组成,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总体架构图
(二)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系统采用三层B/S体系的网络架构,客户端只需安装浏览器,就可以使用该系统。ASP应用程序所有代码都在服务器上运行,浏览器不参与接受脚本程序,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因此,系统升级和维护主要在服务器上完成,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在B/S三层体系结构下,表示层、业务层、数据层被分为三个相对独立地单元,使客户机无法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有效地防止了非法入侵[9]。
(三)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本质是高层次、智能型的专家系统,它必须具备某个专业的专家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调用agent(可以理解为:智能助理)对他们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和帮助,并智能生成其学习计划与专业规划[2]。
1.专业引导模块的设计
本模块主要有前台学生用户页面和后台管理员页面。在该模块中,前台学生用户主要是浏览专业信息和下载学习资源;后台管理员和管理专业信息及学习资源。在学习资源中,对于多媒体课件的上传,利用无组件上传与Web集成技术;对于视频文件,用Helix Server或Windows Media Server构建流媒体服务器。
2.职业规划测评的设计
职业规划测评模块是职业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职业规划测评包括职业性格、职业倾向、情商测试、职业潜能与能力测试等。本系统职业测评模块的使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入学阶段、大学中期和就业前。职业测评本质上是一个在线考试和评估系统,测评结果作为学业评估阶段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的依据。
3.学生信息库模块的设计
学生信息库模块即档案袋模块,其主要记录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基本信息、学习成绩、在校期间所取得的各项成果和荣誉、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特长,职业测试、系统评估结果与建议、专业学习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及计划的执行效果,等等。此模块具有实时更新、连续追踪等功能,为评估模块开展有效的评估提供基本的、可以参考的信息。档案袋模块由班主任、辅导员在系统的WEB平台上完成。
4.学业评估规划的设计
评估模块是系统的核心,该模块主要采用Agent人工技能技术的实现。本模块包括两个子模块: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自我评估的评估指标有学生个人的性格特点、兴趣特长、学习习惯、专业基础和对本专业各个研究方向的认识、自我的学习感受和反思,等等。学生每个月进行一次过程性评估,每学年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估。系统评估模块是一个嵌入了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即通过专家的经验对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且感兴趣的方向。系统评估要在学生自我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各个专业方向学习的特点和要求,帮助学生选择专业学习的子方向。自我评估和系统评估都要贯穿于整个专业学习发展过程,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专业学习的深入、自我评估的不断进行,系统评估将逐渐成熟,并能够适时调整思路,为学生提供准确的专业学习建议。在学业评估中,职业测评结果和学生信息库(成长档案记录)为系统评估提供了依据。通过相关模块的结合,为学生确定今后的专业学习的研究方向提供建议。
5.专业规划的设计
专业规划模块是本系统的关键。在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模块中,系统会根据学业评估模块中关于学生专业学习的建议和学生信息库模块中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帮助学生逐步制订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主要流程是系统自动生成初步的专业学习计划、专业导师审核系统计划、学生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善学习计划,逐步形成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
四、结语
本课题从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指导的全程化、个性化、专家化出发,结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1专业导师”制试点工作,同时结合我在学院从事就业工作和担任职业生涯指导老师五年的经验及与兄弟院校同仁交流的经验,决定利用B/S模式结构的优点,搭建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学习与发展规划的专家系统。当前阶段,已经完成了系统方案的设计,下面要做的工作是学业评估阶段评估指标的选取与优化,以及使用相关技术实现系统的开发。随着系统的运用,必将促进我院专业与教学改革,推动我院人才培养,提高我院大学新生专业的适应性和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旺生.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再认识[J].高等职业教育,2010,4(12):11-13.
[2]程君青,唐伟.基于Web的高职学生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系统的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4):31-33.
[3]王斌.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导师制1+1+1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56-57.
[4]江莎.基于Java的数据库连接池的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6.
[5]王春梅.基于B/S架构的高校就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7.
[6]段宗涛.多Agent系统研究与开发[D].陕西:长安大学,2002.
[7]姜凤敏.普适计算环境下基于Agent的数据流处理机制研究[D].江苏:南京邮电大学,2009.
【关键词】 个性化推荐 移动学习 混合式推荐
近年来,我国英语教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大班教学的现状却始终未能改变。在大班条件下,有限的课堂时间使教师只能讲授语言知识,而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料和运用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移动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利用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然而,网上海量的资源却容易造成“网络迷航”和注意力分散现象。在这种情势下,个性化推荐技术应运而生。
一、个性化学习理论
个性化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自主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是在多元智能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多元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习者之间个体差异巨大,因此,教师应了解并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元认知理论认为每个学习者都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和认知方式,因此,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的认知需求。个性化学习具有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价值追求的多重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和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合作性与探究性特征[1]。
二、个性化推荐
个性化推荐是指利用用户以往的选择或相似性关系发掘用户潜在的兴趣对象,通过过滤信息为用户提供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个性化推荐系统通常由3部分组成:用户行为记录模块、用户偏好模块和推荐算法模块。推荐算法主要包括基于内容的推荐、协同过滤推荐、基于网络结构的推荐、基于知识的推荐、混合推荐等。
三、移动英语学习平台设计
设计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是为了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此首先要分析用户的特点和用户的偏好以及用户间的相似关系。其次要对学习资源进行分析,包括资源的类型、特征、属性等。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合式推荐,为学习者提供需要的学习材料。
3.1 平台总体结构
个性化移动英语学习平台主要由服务器和移动终端两部分组成。服务器端包括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和学习资源,Web服务器用于上传资源和修改数据库。移动终端是指接入互联网,可以向Web服务器提出学习请求或接收资源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个性化移动英语学习平台架构分为三层:数据层、业务层和表现层。具体如下图所示:
数据层采集、存储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以及学习资源信息,并通过预加工为业务层提供信息。业务层是整个平台最核心的一层,通过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对数据层传递来的信息进行过滤、分析、加工、建模以建立用户偏好模型。应用层接受用户偏好模型,并为学习者推荐个性化的学习内容。
3.2用户偏好模块
要建立用户偏好模型首先要采集和整理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基本信息是指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的个人信息,学习行为信息是通过用户的各种学习行为采集的信息,如点击、浏览、搜索、下载、收藏、分享、评价等行为数据。服务器端对用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对于新用户基本信息的简单处理可采用决策树算法。该算法不需要了解用户背景知识,只需要对用户进行分类就可以初步预测用户对学习材料的态度。例如,儿童可能对英语儿歌感兴趣,高中生可能对语法知识感兴趣。利用决策树进行数据分类首先需用一组训练数据集来训练分类器,然后用已建好的分类器对真实用户数据进行分类。在对用户基本信息简单处理后,通过对用户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分析,来建立用户偏好模型。具体方法是用关键词和相应的权值来表示偏好,对关键词权值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其中TF-IDF(词频-逆文档频率)算法简单且容易实现。
3. 3学习资源分析模块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基本技能,其中说、写属于输出性技能,听、读属于输入性技能,译则是各种技能实现的基础。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推荐,主要是推荐输入性的语言材料,即听力材料和阅读材料,同时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作文的范文。在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和作文范文前,教师首先要了解材料中词汇的难度。词汇的难度取决于词汇的长度、音节数和使用频率。Chin-Ming Chen总结了词汇难度公式[2]:
bj =( Lj×0.7+Pj×0.3) ×Gj
其中, bj表示第j个词汇的难度, Lj表示第j个词汇的长度系数, Pj表示第j个词汇的音节长度系数, Gj表示根据词频确定的第j个词汇的难度系数。
词汇的难度对文章难度有影响,文章的类别、主题对文章的难度也有影响。最常用的文本表示方法是向量空间模型。在向量空间模型中,每个特征项对分类有不同的贡献,因此需要进行权重计算。为了使用户描述文件和学习资源描述文件的表达方式一致,对学习资源文件也采用TF-IDF算法来计算。
同样,在向学生推荐写作范文时,也需要了解文档的相似度,也可采用TF-IDF算法来进行相似度判断[3]。为学习者提供听力材料的过程较为复杂,由于计算机不具备人脑的智能,因此难以分析音、视频材料的难度和主题。因此需要教师为听力材料标注难度、主题、类型等,系统在结合用户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听力材料。
3.4个性化推荐模块
由于移动终端数据存储、处理能力有限,因此本平台的个性化推荐模块在服务器端实现。推荐算法选择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该算法对用户和学习资料分别建立配置文件,通过分析用户浏览的内容,建立用户的配置文件,通过比较用户与学习资料的相似度,向用户推荐与其最匹配的学习资料。基于内容的推荐可以处理冷启动问题,而且本平台的学习资料多为文本资料,多媒体资料经过标识,已便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因此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更为适用。
本文将个性化推荐技术应用于移动英语学习中。通过对学习者基本信息和学习行为信息的采集和处理,建立用户偏好模型,通过对学习资料的分析建立学习资料模型,运用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将用户信息与学习资料信息相匹配,并将最匹配的材料发送至用户的移动设备上。本平台节约了学习者大量的资料搜索和选择时间,缓解了“网络迷航”状况,提高了英语学习效率。
参 考 文 献
[1]李广,姜英杰.个性化学习的理论建构与特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3):152
关键词:信息化;学习平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6-0123-02
1 研究背景
二十一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与飞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正在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开放教育的全球性变革。2012年以来,MOOC在全球迅速崛起,一举成为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宣布启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并计划于2003-2007五年内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1] 。2011年,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2013年5月,基于对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多年教学实践与探索,加之国外发展如火如荼的MOOC运动,我国开始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隔月,改造后的首批120门资源共享课通过爱课程网()正式免费上线。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无论是在高职教育的教育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建设网络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公开课等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公共学习资源的开放,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主动参与学习。高职学生是高等院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一方面理论基础比较差,另一方面学习自觉性不强,尤其对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倍感吃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高职院校面临的共同课题。
2 信息平台下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以网络为主导的信息社会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和信息的不断自组织和自适应的能力,教育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促进信息的共享、流通与增值[2]。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当前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需求,以“学生和知识传播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3]。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教师准备课程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设计适合学生的学习活动等等。这样学习者由课堂中教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学习动机自然会提高。下面以C#程序设计单元教学为例,以开发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平台,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库,对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3 信息平台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由于C#程序设计前导课程是《C程序设计基础》,后续课程是《C#高级编程》。该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要注重语言基础,使学生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学的设计思路:按课前预习、课堂解读、课后拓展三个阶段实施教学。本单元以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为任务载体,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课堂教学方法,借助信息化学习平台、录屏软件、多媒体视频、思维导图、电子教室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
3.1 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阶段以提前让学生参与学习为目的,教师通过本课程的信息化学习平台预习任务单,学生下载预习任务单,并以小组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上传。
3.2 课堂解读
课堂解读阶段分为知识回顾、情境导入、任务实施、总结评价四个子环节,
1)知识回顾
知识回顾子环节切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复习以前的知识,教师要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者借助视频提出一些相关实际需求,要求学生解决,使学生尽快进入课堂状态。
2)情境导入
学生在课前已经收集了计算器相关图片,教师在此环节,展示学生收集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开始动手自己完成这些计算器的设计工作,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务实施
学生首先有了对界面的具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只需要介绍的工具箱的相关工具的使用,学生们已经很快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设计出不同形态的计算器界面。
实现计算器的运算功能”是本次课的难点,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为了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各小组各抒己见,确定需要实现计算器的哪些功能,对学生思维进行发散训练,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师这时扮演一个聆听及记录的角色,课堂的主导是学生。
既然有发散,当然离不开思维的集中。在学生表述完自己的思想后,教师对记录的思维进行梳理,运用学习平台上的MindManger软件将思维过程绘制成思维导图,并在重点处加上注释。思维导图相当于建筑的施工蓝图,学生有了这张思维导图,可以进行代码编写及调试了。
4)总结评价
总结评价子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首先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予以评价,完成后通过学习平台进行在线自评,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接着进行小组交叉答辩,旨在检查本次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最后教师总结,针对学生在本次课的优缺点进行点评,让学生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利用课后进行修改和完善。
课堂的整个过程,教师采用录屏软件进行实时录屏,课后将录屏上传到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巩固。
3.3 课后拓展
课后在学习平台上,由学生自行选取拓展任务,对课堂外知识进行拓展,教师借助学习平台,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同时,在课程资源库中,教师将所有单元教学的相关素材、源代码、ppt已经上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下载,为了保证自觉学习效果,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让学生进行学习检测,改变了以往固定时间,笔试作答的形式,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
4 结束语
借助信息化学习平台,使用教学录像、多媒体视频、录屏软件、思维导图、电子教室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实现了三个优化:通过优化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通过优化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8).
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具有的社会认知、个人情感等特征都将对学习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初始能力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分析三个部分。如:本节课面向的是平面设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软件使用技能,并且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这都有利于开展信息化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应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设计,参照行业资格标准,从学习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多个方面,明确对学生的具体要求。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以“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为例,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通过设计海报,掌握平面设计的创意方法,使学生熟悉平面广告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增强对PS软件的应用能力;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自己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和组内合作学习及组间的交流学习,使学生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成就感的形成,从而快乐地进行学习。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的实施为例,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教学情境,以促进教学项目的顺利实施。
1.模拟真实工作室情境参考广告公司工作室布局,模拟布置教学环境,张贴企业现代管理标准、各个工作组的组名、成员构成以及工作理念或口号等,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设计工作室,在学习的同时体验企业的实际工作情景。
2.任务与问题情境通过图片、视频或实际广告作品展示,使学生对“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有直观的了解,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在“公益海报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项目中,通过PPT演示一组南方持续干旱,田地干涸龟裂,农民仰望苍天求雨的图片。接下来再选取一组让人“心痛”的熟悉场景:污水的恣意排放、洗车时水花四溅……。让学生看到我们的水资源就这样被污染、被浪费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被激发起来,教师此时可自然引入项目和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3.小组合作学习情境教师可兼顾各个学生的能力基础和特长,将他们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划分小组,既便于组内交流和学习,也便于教师将学生的优秀作品汇总,实现信息化教学反馈。合作学习小组组长的选择十分重要。通常组织能力较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被推选出来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组长应发挥其在老师和学生间的纽带作用,接受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并组织带动组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各项任务。
四、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本次教学设计要求学生在因特网、网络学习平台、QQ、博客等构成的信息化环境下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网络环境中查找相关知识,是获中职平面设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平台方便教师学习任务的和学生学习作品的展示、进行在线测试等。运用电子邮箱、QQ、博客可以进行师生间、生生间交流沟通、进行作业的提交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7-0029-03
“现代教育技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师范专业公共必修课,主要任务是让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前接受现代化教育技能的训练,掌握如何有效地运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现代教育技术素养,熟悉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各种教学与学习环境,能对基于各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进行设计并实施,适应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制订了45课时的教学计划,其中理论教学25课时,实验教学20课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特别注重课程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和建设。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为切实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高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计划”中提出了实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依托“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站,搜索可以得知截至2011年,共计11所高等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本科类3所、国家级网络教育类2所、省市级本科类6所。经过多年建设与改革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亟待解决。
(1)资源共享性不强,大部分没有更新内容。通过浏览“现代教育技术”精品课程网站,许多课程部分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内容需账号登录方可使用,大部分课程在精品课程申报成功后就很少对课程网站进行完善和维护,课程内容几乎没有更新,只有一些公告通知或论坛有更新。因此在资源建设过程中要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教育技术,不断完善和健全课程平台,实现课程资源的完全共享,并能将最新的学科动态、学科资源及时上网,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2)资源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管理,重复性强,适用性不强。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时可采用知识管理系统,对资源建设作统一的、科学的管理。
(3)资源内容的国际化交流有待强化。现有的课程资源网站均提供参考文献、网站链接、扩展读物等资源内容,这此内容多为国内学术成果,而国外学术知识则仅以网站链接为主,缺乏专项的最新学术会议、成果介绍和交流。
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结合《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保证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和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过程,“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过程应遵循实用性、系统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在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中,应以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有助于师生开展网络互动教学、生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信息资源建设。
(2)系统性原则。为使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形成一个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系统整体,在资源建设准备阶段,必须全面考虑资源建设的目的、标准、结构、现实条件等因素,有整体的、系统的资源建设规划与设计。
(3)发展性原则。“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不断发展、内容日新月异的课程,因此资源的建设也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资源使用过程不断地补充新内容,与时俱进。
(4)创新性原则。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可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修改,提炼出更实用的资源,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三、“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1.“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模块的规划
依据我校采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材(李方、叶谷平著),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置,设计了八个理论学习模块、九个实践活动模块,如图1所示。在实际授课时,每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调整教学设计内容,设计适合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教学活动流程,也可针对专业特性灵活调整实践活动模块的课时安排。
2.“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
《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将教育资源划分为九大类,并通过必须的数据元素(LOM核心集)、扩展的数据元素(分类属性),可选的数据元素三个维度对教育资源加以描述和限定,以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目的,从而提高教育资源开发的兼容性和共享性。[1]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课程数字化建设的升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的提升,我们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资源、过程资源、环境资源,如图2所示。
(1)教育资源。是指保障教与学过程顺利开展的资源,此教育资源的含义比《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的更广,包括:导学资源、教学资源(技术规范中所界定的资源)、移动资源。
1)导学资源。指顺利开展网络学习必备的引导资源、学习说明举例等。它的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增强学习适应性,提高学习效率,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资源,促进学生网络学习能力的提高。此类资源包括视频导学、课程介绍、课程大纲、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课程导航、知识地图等。如视频导学是对整个课程的学习指导,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特点、内容结构、学习方法,使学习者对课程有总体认识,对课程要求有基本了解,以达到有效学习课程;知识地图则是一种知识导航系统,包括显性的、可编写的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并显示不同的知识、存储之间重要的动态联系。[2]
2)教学资源。《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阐述了教育资源的建设有四个层次的含义:素材类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资源的评价与筛选;工具层次的建设,并界定了九类资源:包括有媒体素材(又分为文本类素材、图形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源、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
3)移动资源。此类资源的作用是师生使用移动设备可实现4A的自主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活动。从所采用的媒体形式来分,主要包括文本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电子课件、电子教案等丰富且格式多样的移动学习资源,并配套适合手机浏览的网络平台,登录手机平台即可浏览课程,获取资源,参与讨论等。
(2)过程资源。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生成的作品和成果,这些作品和成果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效果,对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实施提高学习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3]此类资源包括有论文作品、实践成果、学习心得、学习笔记、实验报告、学习论坛等。
(3)环境资源。此类资源是指支撑教与学过程的软件环境。主要体现为网络教学平台、移动学习平台、系统管理平台、学习工具(如学习计划制定工具、学习笔记工具、学科词典、QQ群组、博客平台、学习论坛等)。
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分为准备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评价阶段、与再创新阶段,具体过程如图3所示。
在准备阶段对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可通过学前测评或学习风格测试,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以生成有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或测试学生的学习风格,提供相应的具有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学习支持,并进行学习内容模块分析,整体规划课程学习内容,再经过对教育资源、过程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分析,从而获得课程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的整体设计。在资源设计的基础上选择开发工具,进行素材收集,开展资源建设阶段。建设完成后的资源要进行资源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系统的稳定性检验和评价,评价不达标,则返回再修改,评价达标则正式,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资源的累积和对资源的整合、加工,实现资源的再创新。
五、结束语
教师是否具备与教育脉搏一致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开展教育改革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决定性因素。[4]优质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建设能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各种学习,从而培养较强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成为“数字生存”的带头人。
参考文献:
[1]余胜泉,朱凌云.《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体系结构与应用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3(3):51-55.
[2]知识地图[DB/OL]baike.省略/view/766171.htm.
一、信息化社会给中小学生带来的正面影响
教育信息化加快了学习化社会的产生,同时为学习化社会提供了便利条件。学校的图书馆、大礼堂、科学实验室、资料室等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机构,而是向社会开放。家长和学生都可同时参与活动。信息科学的开发和应用超越时空。扩大教育范围和规模,使处在学习化社会中得人们能更充分地享受全新的教育服务。
(一)教育信息化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获取大量信息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搜集到全球的信息,获得平时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将学生的兴趣不断向国内外各方面发展,从而不断开阔视野。例如:开通电脑互联网,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若时间有限可先把有关资料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再慢慢查阅。也可以进入新闻视听,查看今日要闻。地处偏僻地区的中小学生信息不足,可通过与其他学校互联网,便可在相当程度中弥补这一缺陷。利用信息通讯网络,还可以帮助因残疾而失学的儿童完成各科学习。信息化的教育手段为家庭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特别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使用,更能影响中小学生自我设计。开拓创新,根据实际情况自觉地走个人化学习的道路。
(二)同时远距离教育的信息化给了中小学生更大的学习权力
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远距离教育也称“媒体教育”“广播通讯教育”,即凭借教育媒体师生不面对面地教育。把教育场所延伸到学校围墙之外的教育。它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开放性、选择性、自由性的特点。使中小学生彻底摆脱了时空限制。学历限制。创造了一种自由广阔的学习天地,满足了它们各年龄阶段、各种文化、各类学校学生的需要,同时每个学习者,都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地学习内容,不在受班级授课制地约束,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进度,可以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学习,也可以跳跃式学习,即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教育信息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各种能力
信息化的社会教育得以实施,需借助一定媒体,而现代媒体技术又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现代教学媒体一般分为电声、电光、影视、计算机四类,这些现代媒体从不同角度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感官的积极性,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电声类媒体可以录取语言和声音,并根据需要重放,不受时空限制,扩大教学范围,这多用于英语、音乐、语文的学习中。电光媒体可以将静态的物体放大,有利用学生观察。影视媒体能传给学生视觉、听觉信息,生动形象地再现实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具有速效性、同时性、广泛性。例如,一部优秀的教学影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会起到促进作用,这远比枯燥的说教要生动、形象、感人的多。计算机类媒体能长期贮存大量信息,可供师生随时使用,它可以将教学内容中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实物的声、形、色,去获取知识,它还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具体事物抽象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动机,在轻松愉快中获取新知。例:在学习圆时,我问学生:“你见过现实生活中的圆吗?”一生答:“车轮子是圆。”我又问:“为什么车轮子要做成圆的?”学生愕然。我把自己用电脑设计的方型、椭圆型、圆形车论的汽车行驶的情景放给同学们看,同学们睁大眼睛,看得出神,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表见解。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多神奇啊!它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同时给青少年的发展带来一定负效应
(一)信息技术的进步发展,使人们独立学习,工作机会增多。通过电脑获得更多的体验,但是这种体验是间接的、模拟的、远远脱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面对面的交流,以至于人际关系变得淡漠和疏远,更甚者使人变得孤独、冷漠、缺乏爱心。
(二)由于大众媒体的信息的庞杂,使学生可能陷入盲目应对的困境,而对应接不暇的信息技术不知所措,加上青少年对自然的体验和对生活的亲身体验不足,对信息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成熟。影响到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有的中小学生沉迷于游戏中不能自拔,有的中学生通过互联网,交友不慎,误入歧途,造成终生遗憾。但是只要我们加强科学管理是能杜绝这些事情发生的。
三、针对信息化社会给中小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采取的对策
我们在考虑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克服信息化社会带给中小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中小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社会。电脑信息只是帮助自己的一种工具,我们只能利用它而不能完全依赖它。信息时代,教育内容首先表现在对中小学生认识的培养上,主要指对道德、精神和美学的价值认识,包括人的尊严,对他人的爱。同大自然的和谐等。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和公民价值观教育,将有利于认得全面发展。拉伯雷说过:“没有良知的科学只会是灵魂的废墟。”其次,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学习。第三,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以及高度信息社会所必备的应用信息的基本素质及能力。
(二)社会各级主管部门应严格管理电子游戏厅,放像厅的营业项目及内容。并安排负责人定期严格检查整顿,坚决杜绝学生进入类似场所。
【关键词】职业学校 游戏 游戏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游戏与教育融合使得课堂教学呈现新的面貌。中职生对游戏的痴迷让从事职业教育的我们苦恼不已,如果能把游戏资源运用到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借助游戏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学生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在乐中学、提高技能并陶冶情操,这将是我们在中职课堂教学中可以探索的方向。
一、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设计思想
学生在计算机技能训练教学中,接触到新软件,可借助闯关游戏开展游戏化教学,通过任务关卡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巩固和迁移新知识,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关卡的时候给予指导。任务关卡的设计与学习内容相融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学生可以在完成任务闯关的时候,利用学到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完成游戏任务,课堂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闯关任务完成起到重要作用。
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利用闯关任务促进操作技能的学习。利用闯关游戏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不仅要学到新的知识还要通过闯关游戏来巩固学到计算机知识,学生为完成闯关任务来一步步学习,闯关任务的设置要能结合教学目标,学到的知识就是闯关任务完成的关键,利用设置的闯关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学生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
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体现“以生为本”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利用闯关游戏开展游戏化教学实际上是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游戏难关为引领、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学。它更多地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挑战,使他们从“被动完成任务”向“主动地创造性完成任务”转变。
二、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设计实践流程
借助闯关游戏开展游戏化教学,其核心是通过挖掘教材的内容,寻找合适的游戏资源,搭建层层深入的闯关游戏任务到教学中来使用。这种游戏化教学的实践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实践流程图
(一)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教师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立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技能,通过细化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完成闯关游戏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
(二)解析教学内容,整合游戏资源
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首要任务就是要解析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挖掘游戏资源,利用现有的小游戏或者教师设计趣味性的闯关任务。每个闯关任务的设置首先要注意相关性原则,即与教学目标相关;其次要注意可控性原则,即游戏时间短,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开展,不至于导致教学目标的迷失;另外还有注意有效性原则,即学生参与闯关游戏确实能学到东西,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教师任务引导,学生探索闯关
教师首先通过游戏素材将学生引入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教师进行闯关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索设置好的闯关任务,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探索闯关游戏任务需要学生用到所学的计算机操作知识与技能。
(四)完成闯关任务,教师观察指导
闯关任务的设置是随教学内容层层深入,只有完成本关任务以后,才可以继续下一关的任务探索,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观察,给予必要的任务指导,保证学生的闯关任务的顺利通过。另外,还可以让顺利闯关的同学指导有困难的同学共同完成闯关任务。
(五)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巩固强化
闯关游戏任务完成后,学生结合自己闯关过程进行任务评估,然后与小组其他同学进行简单交流。在每个闯关任务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评价总结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操作技能,强化习得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三、基于闯关游戏的游戏化教学过程控制
要想使闯关游戏能有效地服务于教学,还需要关注游戏教学过程的控制。
(一)闯关游戏软件内构建游戏时间限制系统。
整个游戏教学时间要能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对于闯关游戏化教学而言,导入关卡一般是为了引入教学内容,因此这类关卡的游戏时间最好能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随着关卡任务难度的加大,后续关卡的游戏时间要宽松,因为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关卡任务直接进入下一个游戏任务,而接受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
(二)通过游戏任务来构建学习任务系统。
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可以把游戏任务与学习任务统一起来,让学生以任务驱动来深入学习,每一个游戏任务的完成对应一个学习任务。发挥游戏的特有功能,以游戏任务来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基于闯关任务构建任务帮助系统。
闯关游戏中,有的关卡任务难度较大,需要构建相应的帮助系统,指引学生迅速理解任务要求及完成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学生在不寻求他人帮助的时候,能够通过点击任务帮助系统来掌握任务完成的要领。
(四)基于游戏任务完成构建游戏评价系统。
每个闯关游戏任务的完成,要能提升学习者的等级或者其他直观形式的奖励。通过任务完成后的评价给予学习者相应的奖励,激励学习者完成后续任务。
参考文献:
[1]程君清,朱晓菊,教育游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现代教育技术.2007,(7)
[2]张刚要,马德俊,教育游戏的现状分析与发展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8,(2)
关键词: 中学微型化学实验 设计案例 分析
微型化学实验(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简称M.L)是美籍华裔学者马祖圣[1]在其编著的《化学中的微型操作》首次提出的。它是化学实验方法中的创新性的变革,近年来在国内外的发展很快[2]。微型化学实验,是指微小量的化学试剂在微型化学仪器装置中进行的一系列化学实验[3]。它的化学试剂用量一般只有常规实验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几千分之一。实验效果显著,且节能、环保、安全、方便[4]。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自学等能力,势在必行[5]。
1.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原则[6]-[7]
微型化学实验设计应该遵循:1)科学性原则,要求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要科学规范。2)可行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可行,现有实验仪器、试剂、设备和方法可满足实验要求。3)简约性原则,要求实验方案简单,用试剂少,时间短,效果好。4)安全性原则,要求实验安全可靠、无污染、可循环。5)创新性原则,要求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要求,创新设计实验,达到预期效果。6)实践性原则,要求实验设计可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实验教学。
2.微型化学实验的设计案例
2.1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实验
2.1.1实验原理
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酸性氧化物,具有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相关化学性质可通过与紫色石蕊试液、高锰酸钾溶液、硫化钠溶液及品红溶液的反应来验证。
相关化学方程式为:
(2mol/L)、品红溶液(1g/L)、NaOH溶液(6mol/L)、广口瓶(150mL)3个、注射器1个、橡皮塞3个、医用输液管若干、橡皮筋若干、无色试纸等。
2.1.3装置图
2.1.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的紫色石蕊试纸、紫色的高锰酸钾试纸、无色的硫化钠试纸、红色的品红试纸,3号玻璃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
2.1.4.4慢慢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硫酸挤入瓶中,观察2号瓶内各试纸颜色的变化,有明显现象发生时立即停止加入硫酸。
2.1.4.5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稀硫酸与亚硫酸钠的反应激烈,不断产生大量小气泡,过一会儿2号瓶中紫色石蕊试纸变红,紫色高锰酸钾试纸褪色,硫化钠试纸上有许多黄色的小颗粒,红色品红试纸褪色。该装置简单,现象明显,节约药品,无污染。
2.2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2.2.1实验原理
2.2.2实验药品和仪器
稀硝酸(3mol/L),铜片,NaOH(6mol/L),注射器(20mL),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2个)。
2.2.3装置图
2.2.4实验步骤
2.2.4.1如图连接好装置,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后待用。
2.2.4.2在空注射器中加入铜片,用酒精加热稀硝酸后,用注射器慢慢吸取热的稀硝酸1mL,停止抽拉注射器,观察到注射器内铜片溶解,且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成蓝色,溶液上方气体为无色。
2.2.4.3继续抽拉注射器,吸取少量空气,可观察到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气体。
2.2.4.4迅速将注射器插入稀NaOH溶液,推挤出注射器内的液体和气体,观察到烧杯内有蓝色沉淀生成。
结论:此试验设计简单可行,操作方便,现象明显,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到无色的NO,而且能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3.结论
微型化学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绿色化学观念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利用微型化实验仪器展开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一次创新性变革,它不仅可以逐步改变我国长期以来重理论、轻实践、让学生在课上画实验、课后背实验的不良教学状况,而且可以改变化学实验在学生心目中以往的不良形象,使化学实验真正成为化学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微型化学实验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局限性,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可用之代替。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实验的内容和要求,使常规实验和微型实验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可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黄亚丽.微型化学实验及其推广应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12,(3):78-81.
[2]陈红兵,张金桐.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4(6):17.
[3]周宁怀,王德琳.微型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
[4]尹振晏.微型化学实验前景广阔[J].化工高等教育,2002,(2):89-91.
[5]董葵娜.浅谈开展微型化学实验的误区[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17,(89):22.
[6]朱兵等.化学实验改革的新方向―微型实验[J].化学通报,1991,(9).
[7]宋凤云.开展微型化学实验促进中学化学教学改革[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1):99.
关键词:初中数学;设计;个性化;学习资源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习,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
一、学习方法的个性化设计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个性化设计中,首先需要制订合理设计的学习方法。学习方式指引学习进程,是影响学习效率高低的最直接方面。在日常的教学中,会发现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更科学的学生,通常学习效果会更好。许多学生的成绩一直不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不正确的方式不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也会让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教学进程中要指导学生先学会学习设计方法。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业表现、思维模式和理解等方面的能力不同,在学习的设计进程中,教师应确定每个学生的特性,为他们设计最符合的学习方式,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效果是最好的。在学习“中心对称”的内容时,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和突破他们现有的水平,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设置不同学生的学习任务,引领他们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达成这些任务。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能准确把握概念“对称,中心”,就可以很容易地列举一个或两个实例。
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基于概念的准确性,可以理解多种图形实例的“对称,中心”,建议他们学习要采取小组工作的形式,对实际概念进行拓展和探索。对于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除了完成之前的两项,给他们一个额外的任务就是试图解析“中心对称”和“对称轴”的差距,这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的复习和运用,而且还能够对本章的知识加深理解。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设计的方式是让他们对两种类型的图形功能进行总结,这是他们逐步发现两组图案不同的过程。
二、学习资料的个性化设计
数学学习材料是很有用的,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所有类型的知识进行总结,对于大量的信息,有针对性地练习,思考的过程也能加深知识的应用,便于学生的掌握。学习资料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单独进行设计,只有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对学习数学起到促进作用。太简单或太难的资料不适用,前者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后者使学生很难掌握,容易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学习材料扩大个性化的设计,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是很重要的。
“探索相似三角形条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内容不但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相似性,还会为学生将来好好学习打下一个重要的基础,以更好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设计是渐进的,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尽量吸收更多的知识。除了内部信息概述和要点概括的了解,也应分析一些典型的例子,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有非常基本的信息内容,但也有复杂的,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问题。这样的设计信息是非常全面的,而且在学生不同层次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利用需要的知识。
三、对于学生激励策略的个性化设计
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鼓励采取不同的方式,不但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个性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对于一些成绩比较不好、太内向性格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所以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肯定。那些成绩好,性格也很活泼的学生,平时在课堂上非常踊跃,他们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不够仔细思考,做题会很马虎,激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但在适当的条件下,要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的问题,这是推动这些学生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例如,在解析函数题时,当那些在课堂上平时很安静的内向的学生解决问题成功后,要对他们给予一些肯定,并激励他们平时多参与课堂。对于那些非常聪明,但不够细致的学生,虽然他们很短时间内就找到了解题方法,但是对于简单的计算容易犯错误要给予点评。个性化的评价,让更多学生受到激励和肯定,也可以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关心和帮助,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好处的。
初中生个性化数学学习及学习资源设计是一个很好的推动学生学习的方法。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学生可以推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个性化设计的学习材料,同时给予学生激励,也可以展开个性化的设计,这是数学教学很好的推进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