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供应商质量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应商质量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应商质量管理

第1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涵概述

供应商是为企业的生产和研发提供原材料、设备及其他资源的企业,包括生产企业和流通且又,供应商质量管理是通过整合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的资源及竞争优势,共同开拓市场,建立长久紧密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市场需求和份额的管理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选择、评定供应商、开展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定和实施动态管理。

二、制造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各阶段内容和管理策略

(一)选择分类、评定供应商

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需要采取一定的标准,从而获得供应商价值的升值支持,并得到竞争优势。在选择时要考虑是否与企业有较多的业务联系,是否对企业极其重要及供应商是否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地位。依据供应商是否重要作为横轴及供应商对本企业的价值增值程度作为纵轴,将供应商进行分类,如可以划分为A等、B等、C等、D等四类,其中,A等是对企业最重要且增值程度最高的;B等是对企业不太重要,但增值程度很高的;C等是对企业很重要但增值程度不太高的;D等则是不重要增值程度也不高的。以港口起重机制造为例,大功率电机、变频电机、PLC电控供应商则属于A类供应商,这类供应商数量相对较少,如果要更换供应商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应协助供应商开展生产质量管理;特种钢材、高压柜、钢丝绳、高压电缆、吊具、抓斗、制动器等有色金属及电子仪表类的供应商则属于B类供应商,这类供应商尽管数量众多,但其产品有较高增值程度,通常处于行业垄断或关键地位,并且有一定的质量技术标准,需要制造企业重要对待;C类供应商如油漆、系统、常规电缆、感应限位、维修行车、电动葫芦等这类采购比重较低的产品供应商,通常某方面有技术专长,替代程度低。D类供应商如各规格型号螺栓、灯管、波纹板等单一配件的产品供应商,这类供应商数量众多,提供的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更换供应商成本较低。针对以上各类别供应商,制作企业在选择时应该坚持少而精,考虑供应商是否有可供制造企业开发利用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要考虑供应商和制造企业的合作出发点是否一致,是重视质量还是重视价格等,特别要将质量优劣作为首要合作地位,即使价格很低,但质量不过关的供应商切忌合作。在初步作出选择分类后,确定最终的供应商要采取一定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对于上述的增值程度不高的C类和D类供应商可以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评定,如招标法,制造企业发出招标通告,邀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投标,制造企业综合比较分析投标商的质量、价格、交货期限、技术、生产和合作能力等,确定最适合供应商;或者收集供应商的产品样品、以往业绩、现场观察判断等进行主观判断,确定最终供应商。对于重要性和增值程度相对较高的A类和B类供应商,评定要较多采用定量法,如常用的线性权重定量法。

(二)开展对供应商的质量控制

包括对供应商的进厂物资开展质量检验、对供应商的工序质量和过程进行监控或现场管理等。首先,要对供应商的原材料或外购件开展质量控制,要在与供应商签订供应协议时经过洽谈明确规定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产品图样、质量标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开展包括质量检验、设计质量控制、工序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一要对进厂材料和外协件等进行检验监督,依据最经济的质量水平验收保存质量达到要求的零件,防止不合格材料的流入,采购部门要在质量检验员等的协助下完成检验监督职责,方法上可以采取全样本检验、抽样检验或免检三种,一般对于安全质量至关重要的零件如安全限位的功能检测等如果存在缺陷会影响人身安全,因此要进行全功能试车,关键质量件或精度要求较高件或产品昂贵检验费用低的件等要进行全样本检验;抽样检验主要适用于一些产品价值不高但检验费用较高、生产批量大且产品质量较为稳定的件的检验,在运用抽样检验时,要注意根据供应商所供部件的重要程度、加工方法和单位价值等在来料上标明允许水准(AQL),方便检验人员作出检验判断,或正常、或严格或放宽等;对于一些产品质量记录良好或提供通用标准件的供应商可以实行免检,但要注意动态,一段时期后还应采用抽样或全检,如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就,就要纳入正常检查,此过程要特别注重对供应商现场的质量监督,或者派驻专员现场监督或者索取生产质量控制图等。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在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时,可以采取一定的检验方案,如对于A、B类产品来料数量小于等于50时,进行全检,入库合格产品,退货不合格产品;C类产品可主要查看供应商产品是否有质量体系认证,企业信誉等,间隔对其进行抽样检验;对于通常为包装材料的D类产品可以通过主观判断法对其质量问题进行检验监督。

(三)对供应商的业绩进行评定和实施动态管理

第2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梯供应商;质量管理;改进

电梯对于现代生活作用巨大,能够极大满足人们追求生活便利的需要。由于电梯市场的发展空间广大,因此有愈来愈多的企业进入到电梯行业,行业的竞争压力日渐提升,在此种背景下,企业需要不断自身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提升电梯公司质量管理的水平能够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因此,企业应该不断更新管理方式,在公司内外同步监控,建立企业的质量安全体系,实现企业对于质量安全的管控,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解决客户对于产品质量提出的问题,不断提高客户对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满意度。

一、电梯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现状

我国电梯行业现在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经历了十年的巨大发展之后,现在的电梯市场依然是存在巨大的活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拥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批人口需要居住房屋,但是现有的条件下,高层建筑成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这种背景下,电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对于拥有先发优势的城市,多数的城市建筑已经进入老龄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对于电梯的需求量艺人不会降低。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电梯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上对于电梯的需求也是在不断的增加。

然而,我国电梯市场广阔,但是现在使用的电梯多数是来自于外国的品牌,在每年的电梯销量中,国产的电梯销售量份额仅仅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固然有我国电梯行业起步较晚的原因,但是深入其中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电梯行业对于质量管理中缺乏创新精神,企业的质量管理方式落实,导致现有的电梯行业为国外品牌垄断的局面。尤其是对于电梯的加工,本身并不是一个高技术的行业,尤其是近年来对于电梯生产的相关标准的认识的加深,以及电梯市场的发展扩大,对于我国电梯行业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但是我国的电梯行业,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仍然是存在较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对比其他发展较好的行业质量管理体系时,所以,我国电梯公司,尤其是其中的供应商应该逐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逐步实现质量安全管理的目的。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组织结构复杂导致供应商质量管理混乱

现有的电梯公司多数的业务是多数是有供应商来承担,并且以外包的形式,直接有供应商向分销中心传送,在这个过程中,供应商直接代表了企业的电梯质量水平,在电梯公司的内部管理中存在相应的质量管理部门,这些质量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部门之间的责任不明确,导致部门之间存在问题相互推诿的现象。对于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部门中,存在管理混乱的问题。对于质量问题的管理应该体现出及时和有效的特性,但是由于现有外包的管理模式,导致在质量管理上的时间较长,相对应的就是带来处理效果不好的局面,对造成对电梯公司负面的影响。

(二)质量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意识薄弱

对于电梯公司的供应商选择应该是在多种项目的考核下进行,但是现有的电梯公司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标准对数是以价格为主要因素,但是对于质量等等为重要的因素考核的项目较少。尤其是现在电梯质量安全收到社会各界关注的情况下,对于供应商选择的标准更应向质量要素方面倾斜,不能单纯的考虑价格的因素,而对质量因素忽视。

电梯供应商在质量关联的过程中,由于在外包模式的大背景下,多数具有随意性,这往往会导致管理过程出现很多随意管理的现象。尤其是,质量管理意识薄弱,对于整个电梯生产项目缺少相应的质量管理计划,导致整个的过程缺乏相应的管理流程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缺乏预见性

在电梯生产中还需要做到事前和事中的管理,但是在供应商实际的生产中难以保证多方控制,多数是在生产结束或者是到特定的时间才对电梯质量进行问题总结,这样会在生产的过程中对于电梯其他的问题忽视,容易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电梯公司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质量管理的生产体系

在电梯公司产品外包的过程中,应该针对于电梯的生产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一方面是降低职权等级数,实现在电梯生产的过程中,电梯公司能够直接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进行监控,实现对于整个电梯生产供应链的整体掌握,保证在电梯生产的过程中降低质量问题目的的实现。例如,在梯公司的高层和供应商的项目经理之间签订双方的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充分发挥供应商生产的长处,调动供应商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实现权责一致。

(二)加强供应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质量意识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在电梯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管理的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使得每个员工在电梯生产的过程中,牢记质量管理的观念,并逐步建立起完备的企业文化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建立起完善质量管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电梯公司可以定期对于参与电梯生产的员工进行质量和工艺培训,调动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给与质量管理创新的员工一定的奖励。

(三)质量管理信息化发展

对于电梯企业来说,由于是将企业的成品或者是半产品外包给供应商进行生产,在这个过程过程中,无疑是会面对对于电梯质量信息掌握不充分的问题,基于此,电梯公司可以建立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借助现代化的数字媒体,整合现有的电梯供应商的生产技术以及资源分布,并能够及时的获得电梯生产的有效信息,能够对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强化质量检验机制

质量检验在电梯生产过程中能够实现对于原材料、半成品的鉴别和检验,能够保证不合格的产品不进入生产环节,对于初步生产中出现的有问题的半成品,不会进入到最终产品的生产中。在强化质量检验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建立检验机构,并且是配备相应的检验的设备和人员,保证检验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是保证检验机构工作的权威,在供应商生产的过程中,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是对于生产工作的肯定其中的合格品,否定其中的残次品,会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利益上的冲突,因此,质量检验机构必须是在供应商厂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够保证原材料和电梯产品的质量。

三、结论

电梯企业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对于电梯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梯的安全,良好的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能够满足电梯企业生产安全电梯的需求,还能在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并能够在客户的使用过程中提高满意度,实现电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的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晓宁,李玲.基于IS09000族标准的供应链质量管理实施框架[S].商业研究,2011(32):38.

[2]张丽,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选择、评估与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第3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 2010年的脚步即将迈向身后,回想走过的脚印,深深浅浅一年时间,有欢笑,有泪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2010年这一年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在工作上我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坚持学习,与时俱进,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从不马虎,工作兢兢业业,忠于职守,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提高,在作风上廉洁奉公、务真求实。2010年是我们公司创业的第二年,也是我们公司产销量全面提升的一年,从去年的创业年到今年的效益年我们走过了一段艰苦的历程。虽然在今年我们遇到了汹涌的金融危机,企业的产销量随之下降,但是我们更加明确了质量的重要性,并加强了质量管理。我作为供方质量管理员,2010年在部门领导的带领下不断创新供方质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得进货检验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坚持政治思想学习

本人严格按照xx同志提出的“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加快知识更新,增强应变能力。

二、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狠抓供方质量管理

XX年年外检站只单纯负责进货检验,没有采购质量控制的职能,与供方的沟通交流少,进货检验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和跟踪验证,每月的进货检验合格率都与目标值相差甚远,错漏检现象时常发生,检验员的检验技能急需提高。

2010年我们强化了外检站职能,将进货检验与供方质量管理有机了结合起来。供方质量管理以前是检验和供方审核、评价、信息反馈分开,现在,我们将供方的质量管理员与外检站整合到一起,有效缩短了供方质量问题的处理时间,提高了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对供方的管理力度。一方面针对内部反馈的供方异常信息、经常出现的不合格项与供方进行沟通交流的频次大大增加,督促供方整改,第二是加大了对供方的考核力度,每月按时对供方造成的损失进行考核和索赔,使供方对质量问题更加重视。第三是实施了红黄牌制度,对重复出现同一质量问题的供方采取警告、停止供货等手段,及时督促供方改进质量。第四是加强了供方审核工作。今年首次将检具、工装的供方纳入了供方审核的范围。通过这些措施,供方质量意识有了明显的好转,进货合格率逐步提高。

我们还建立了《供方异常质量信息台帐》对供方产品质量实施动态管理,特别注重加强与过程检验、剖壳分析、市场反馈信息的沟通,及时反馈属于供方责任的质量问题,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馈系统将质量检验、质量信息反馈和质量改进有机结合,适时地了解供方状况和质量改进的进展情况,同时还要求外检站检验员参与到供方质量问题的跟踪验证中来,做到人人落实职责,人人负责检查验证。

2010年我们针对外检站检验员检验水平不高的问题举办了专门的培训,如:零件质量特性的重要性及对成品的影响培训、gb2828抽样培训、量检具选择和使用的培训等。2010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员工培训工作,通过前期公司举办的ji培训严格按照此模式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增强员工的检验技能。我们将加强供方质量控制。一是培养基地式供方,对质量长期稳定的供方采取放宽检查的优惠政策,提高供方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检验效率、降低检验成本。二是策划适宜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用受益者推动的方式促进供方提高管理水平,适宜时帮助供方推行spc管理。三是加强供方信息沟通和交流,加大供方考核力度,及时向供方反馈物资质量信息。为了解物资在使用中的质量情况,确保生产,积极主动与车间和生产部门沟通,掌握物资在生产中的质量信息,并及时反馈给供方,提出质量控制要求,使物资质量更加符合生产的要求。

三、认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业务知识

本人努力坚持“向人学、向书本学”的学习型适应思路:一方面,虚心向有经验的工程师请教,通过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来规范自己的工作态度;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压缩机专业知识培训教材、质量工程师教材和机械制造专业相关书籍,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掌握有关质量方面的专业知识,在最短时间内把自己塑造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供方质量管理员。

四、不足之处

一年来,本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1、在工作中与领导交流沟通不够。

2、由于自己比较年轻,工作经验不足,所以在开展工作时缺乏魄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欠缺,在工作的组织指挥上,缺乏坚定性。

3、具体工作当中存在检查力度不够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等缺点。有时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处理问题不够细致。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广。

以上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点,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总之,我在工作岗位上履行了一名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成绩只属于过去,明年工作重点首先是要抓好采购产品的质量稳定;其次是质量稳中求高使产品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提升个人工作管理能力,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做出自已的贡献。我将迎接新的挑战,珍惜新的机会,扬长避短,做好新的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第4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质量;相关性;修正的Jones模型

一、引言

盈余管理通常是指为了在最大程度上让个人或者企业获取利益,企业的管理层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对企业的业务进行调整等一系列的手段对企业的盈余产生影响,使企业无法真实公允地在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中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而独立的审计机制就是为了制约企业管理当局控制盈余和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而存在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并且降低企业的成本。并且,审计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制约力度,审计的质量越高,越容易发现并且限制企业管理层的会计错误以及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而更有效率地控制盈余管理。薄仙慧、吴联生(2011)对审计意见类型与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是并没有发现企业当期盈余管理水平与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审计师没有显著揭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偏低。本文通过新的数据,对上市公司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试图用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来检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注册会计师在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查出重大错报、漏报问题时,会因为审计风险合理地做出审计意见报告。同时,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也会选择提升执业人员的执业水平,提升审计质量。由此看来,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中的审计意见类型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有着一定的关联,注册会计师是否对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现象出具了恰当的审计意见,决定审计质量的高低。对此提出本文的假设(H1):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企业,则不会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二)样本与数据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样本来自2014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在防止被不同股票类别影响时,也尽量确保足够的样本容量。其中,剔除了一些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以及盈余情况不稳定的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公司信息。由此得出2015年的473个上市公司的样本观测值。依据国泰安数据库中展示的审计报告,2015年得到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公司有459家,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公司共14家。本文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主要运用MicrosoftExcel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在实证研究部分,则通过SPSSStatistic统计分析软件对筛选后的样本数据展开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

(三)构建模型

本文采用的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是修正的Jones模型,总应计利润包含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和不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为更精准地测量盈余管理水平,还将应收账款的情况加入研究。并且,修正的Jones模型也用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水平。构建模型:TDAt=NIt-CFOtT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N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DAt/At-1=TDAt/At-1-NDAt/At-1其中,TDAt表示第t年的总应计利润;NDAt表示第t年的不可操纵应计利润;At-1表示第t-1年的资产总额;NIt表示第t年的净利润;CFOt表示第t年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REVt表示第t年的营业收入变动额,即第t年的营业收入额减去第t-1年的营业收入额;RECt表示第t年的应收账款变动额,即第t年的应收账款减去第t-1年的应收账款额;PPEt表示第t年的固定资产总额;DAt表示第t年的可操控应计利润的绝对量;DAt/At-1表示经上一年资产总额调整过的可操纵应计利润的相对量,即盈余管理水平。

(四)多元回归模型

关于假设(H1),注册会计师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被审计单位,出具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会很低。审计意见作为模型的因变量,用以表示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发表的审计意见类型,包括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和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审计意见的类型用虚拟变量OP来表示,假设被审计单位获得的是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则OP=1;反之,OP=0。模型的自变量则是盈余管理水平,由此,建立模型:OP=β0+β1|DAt/At-1|+ζ。其中,OP表示审计意见;β0表示截距;β1表示系数;ζ为残值。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由表1中看出,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最小值为0.00007297340989665,几乎为零,几乎没有发生任何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最大值为2.009201445026,样本均值0.05017848013503,最大值较样本均值极高,说明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有着程度不高的盈余管理,而有着极高盈余管理行为的只存在于极少数的上市公司,这与我国市场的现实情况及理论分析相符合。另外,对比表2与表3分析发现,2015年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为0.049517176,极小值为0.00007297340989665,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为0.07185980999778,极小值为0.013140361817,由此可以大致表明,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更为严重。并且,从极大值角度出发,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样本盈余管理水平的极大值为2.009201445026,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上市公司样本盈余管理水平极大值仅为0.147663502829,这里又表现出了审计的局限性,即存在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但注册会计师并没有出具适当审计意见。

(二)Logistic回归检验

将计算出的盈余管理水平代入公式OP=β0+β1|DAt/At-1|+ζ,并对OP应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水平的系数为-1.984,系数为负,注册会计师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可能与被审计单位的盈余管理水平负相关,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越不容易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由此可以验证假设(H1):注册会计师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对于过分盈余管理的企业,则越不会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报告。

四、结论

本文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利用Excel以及SPSS软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由此得出结论,注册会计师发表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报告的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出盈余管理,并对其做出适当的披露。对于越是过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越不可能出具标准无保留报告,而是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报告。

作者:万雨婷 曹 健 单位: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薄仙慧,吴联生.盈余管理、信息风险与审计意见[J].审计研究,2011,(1):90-97.

第5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一、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现状分析

1.应收账款规模的统计分析

(1)应收账款金额的统计分析应收账款的金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应收账款的规模大小,本文通过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从而对制造业应收账款的规模进行一定的认知和评价。

(2)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以及营业收人比重的描述性统计不同的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样,不能仅仅通过应收账款的多少来评价该公司的经营现状,因此本文选取了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以及应收账款占营业收人的比重这两个指标来进一步衡量应收账款规模。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主要帮助衡量应收账款在流动资产中的比重是否得当,是否会由于应收项目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应收账款占营业收人的比重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营业收人中有多大一部分是由赊销带来的。由于现销收入才能够真正为企业资金周转提供保证,因此该指标也常被用来衡量利润质量。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以及营业收入的比重。

从2012-2014年的趋势来看,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与占营业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相似,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的比重由19.69%上升至22.49%;应收账款占营业收人的比重由23.03%上升至26.04%。说明我国制造业的各项交易中赊销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提高应收账款质量进而建立起良好的信用体系,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应收账款回收速度的统计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应收账款的能力,因此本文用该指标来评价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首先根据2014年1642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将2012-2014年应收账款周转率均值进行比较,得出应收账款周转率近几年的变化趋势。

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变化趋势2013年的周转率达到最高点6004次,但2012年和2014年的周转率均未达到其三十分之一。该数据说明这三年制造业上市公司对销售资金的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波动性,虽然2013年所显示的数据表明应收账款流动速度短期提高了很多,但随后一年的急剧下滑表明应收账款质量是否得到了提高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二、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造型企业拥有生产周期长、产品种类繁多、生产工序复杂等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资金占用比重较大、回收周期长、资金流动慢、坏账率较高等特点。总体而言,我国制造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应收账款总体规模较大

我国制造型企业普遍采用快速扩张的销售战略,且其产品单价较高,导致在企业销售过程中,往往采用赊销或分期支付等结算方式。从上述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的总体规模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大。规模总量最大的达到300多亿,并且有16家公司的应收账款金额超过100亿;此外,应收账款占营业收人的平均比重也达到26.04%,相较于其他行业而言,比重偏大。

2.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较慢,且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由于制造型企业生产周期长、运输时间长、投人使用时间长等特征,其应收账款回款周期相比其他行业较长。欧美国家制造型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款周期在一个月左右,而国内制造型企业的平均收账期为93.99天,其中有1269?20?家应收账款平均回款周期超过一个月,占总数的77.28%。由此可见,我国制造型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有较大的缩短空间。此外,由2012-2014年的数据可以看出,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十分不稳定,具有一定的波动性,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不是很完善,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

3.应收账款坏账率较高

我国企业赊销比例大约是20%,但平均坏账率达到5%-10%。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但平均坏账率仅有0.25%-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美国市场的信用体系要比国内完善许多,虽然赊销比例是国内的4.5倍,但坏账率仅有国内的二十分之一。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对三年以上的赊销款,企业应当全部计提坏账准备。但实际情况是,有些企业对该类赊销款的计提比例连50%都不到,只将五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全部列人坏账准备。国内部分企业正是钻了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不规范的漏洞,通过借助应收账款的增减来调节利润,这对企业未来的业绩变化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4.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够重视

长期以来,大多数制造企业习惯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销售管理上,忽视了对应收账款质量管理。我国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常常只关注于账款的登记和催收。虽然2012-2014年的应收账款规模较稳定,但周转率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仍存在问题。

三、提高制造业上市公司应收账款质量的建议

1.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重视

首先,重视应收账款风险,健全应收账款客户授信管理制度。企业内部各级人员应当加强对应收账款赊销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提议管理层成立赊销风险评估委员会。委员会每年要对授信名单、授信金额、授信期限等进行重新核定,并根据各类客户不同的信用等级给予相应的授信期限和授信额度。其次,准确分析客户的信用情况。对客户信用情况进行分析,对客户信用方面的相关信息整体综合考查,通过一系列信用标准评估方法来确定该客户的信用评级,并以此来评价该客户的风险程度。最后,确定适合的信用额度。信用额度过低,可能会降低顾客的消费导致销售业绩下滑;信用额度过高又容易使资金成本和收账风险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应当选择一个对公司而言相对适当的信用额度,并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将授信额度根据客户资信评价结果在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之间进行分配。

2.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实现价值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之间的功效、

质量日趋雷同,绝大部分商品都处于相对供过于求的状态。如今人们有着更多个性化的需求,单一雷同的产品在市场上并不具备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与竞争者相比要有相对的优势,而这些优势主要表现为价格、服务和结算期上。许多企业都在结算期上做文章,从而导致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容易形成呆坏账。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应收账款质量问题,就应当对传统的竞争思维模式提出质疑,打破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默认规则或前提假设,并重新建立新的市场边界;规避现有行业存在的激烈竞争,关注潜在的需求。从而提髙企业产品竞争力,实现顾客价值的巨大突破,达到价值创新,提高应收账款质量。

3.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和催收工作

(1)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企业可以通过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来了解其账龄结构分布以及逾期款项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等。企业要根据逾期金额和逾期时间来采取不同的催收措施。对于没有逾期的应收账款,也不能懈怠,应当分析其在赊销期内付款的规律变化,以便在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迹象时,及吋采取措施控制风险。

(2)定期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应收账款催收的难度会随着逾期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成为坏账的概率也随之提高。因此要依据赊销款逾期时间的长短,对逾期客户相应地采取由温和到强硬的催收措施。企业在选择催收程序时,可根据逾期时间从短到长,依次选择信函或传真催收、派人上门催收、诉讼等方式。

4.提高坏账准备计提比例

按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应将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视为坏账,予以核销。而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3年以上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才能确认为坏账损失,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坏账准备计提不够,现有的应收账款中包括大量的高账龄应收账款,虚增了企业的资产和利润。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也应该遵循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将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视为坏账,予以核销。虽然短期来看,将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对国家的税收影响较大;但从长期来看,只有国家从制度上做了规定,才能促进上市公司整体的良性发展,才会使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和盈利能力,从而增加国家的税收收人。

5.拓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

尽管赊销对企业有着显而易见的促销作用,但由于应收账款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影响着企业的资金周转与日常开支,容易引发企业财务危机。应收账款保理是指企业将满足一定条件的未到期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通过应收账款的转让贴现获得银行的流动资金支持,进而加快资金周转。通过拓展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可以加快资金周转、增强销售能力、改善财务报表,对于应收账款规模较大、回收率较低的制造型企业而言,有助于提升应收账款质量。

第6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供应商;管理模式;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铁路客车车辆装备制造水平的高速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制造技术的引进,中国铁路车辆制造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高速动车产品平台,高速动车组将是中国车辆制造企业未来生产的主流产品和支柱产业之一。面对未来的发展趋势,采购人都在思考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采购工作特点和要求,探索和总结采购经验,以更好的为铁路发展服务。

西门子资深采购经理佩欧先生曾说过“在西门子高速动车组成本构成中,材料费用成本要占到总成本的50%

~80%,采购成本每降低1%,对于利润增长的贡献平均为10%”,可见采购工作的重要性。采购目标就是以合理的价格,持续获得最及时、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对用户需求迅速、高效的响应能力。实现采购目标的前提是必须要拥有与之相匹配的优秀供应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把供应商管理纳入公司战略管理的原因之一。

供应商管理是指对于供应商的开发、了解、选择以及使用等综合性工作的总称,是企业对资源来源的控制和管理,是企业保证为生产提供可靠资源的根本。

本文主要是分析铁路车辆制造企业目前供应商管理的现状及原因,并对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供应商管理提出建议,目的是实现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1 目前铁路车辆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现在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难题“优秀的供应商很难寻找,而容易寻找的供应商又不够优秀”,于是不断开发供应商、不断更换供应商变成了这些企业无奈的选择。结果便是:质量、价格和交期经常波动,服务时好时坏、时有时无,这其中主要问题就出在供应商管理上。

目前铁路车辆制造企业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1 对供应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1.1.1 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仍然存在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由国家政府按计划统一调配,企业的市场销售和物资供应只需按上级计划进行,客观上造成了企业主动开拓市场、物资供应管理的意识不强。

1.1.2 产品结构、技术和制造水平不高的影响

随着铁路客车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也逐步调整,以大铁路产品为例,已有22B、25B、25K、25G、25T系列,现在又引进了时速200公里、350公里等级的动车组,初步构建了高速动车平台。

早期的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等级比较低,属于低端产品,对配件的要求比较低,在市场上很容易寻找到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自然会忽视对供应商开发、培养工作,长此以往,一旦产品升级换代,原有的供应商就出现了不适。

1.1.3 传统的“买方市场”思想的影响

受“买方市场”思想的影响,容易出现买方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直接或间接地迫使供应商接受一些“不平等条约”,短期看可能给企业带来一些好处,但从长远来看对于企业的发展却是不利的。因为这些“不平等条约”会损害供应商的利益,一旦缺少了合理、稳定的利润,供应商产品质量、交货的波动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就不可避免,反而对企业不利。“买方市场”思想过于强调自身利益,对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长远考虑。

1.2 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体系缺乏实际操作性

铁路车辆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体系,出台了相应的管理程序和制度,但相比国外车辆制造企业(如阿尔斯通、庞巴迪、西门子等公司)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体系,国内企业现在主要的问题是缺少详细的可操作的指导性文件,定性分析多,但缺少量化指标分析,缺乏实际操作性,淡化了过程控制,更多的是依赖事后控制的手段,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采购员总是去当“救火队员”,疲于应付、处理突发的供应商产品质量问题。

1.3 供应商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目前缺乏系统的有计划的安排,仍处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阶段,因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设计方案和生产工艺,出现一个项目就要临时去寻找供应商为己用,往往出现花费大量工程技术人员的精力去作一些重复性而意义不大的工作,没有意识到在“培养”比“寻找”更加重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因供应商不停的变换,成本、质量、交付不能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且供应商档次参差不齐,就会导致产品质量水平容易波动,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

1.4 重“管”轻“理”

与采购相关的部门绩效考核的侧重点不一,各部门的利益中心也不尽一致,造成各自的行为视角不同而产生角色冲突,如采购部门只关注采购成本的高低,质检部门重点关心的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而不注重价格和交货期;审计部门不顾产品质量想方设法降低采购成本;财务部门追逐利息利益最大化而延期付款等等。片面强调职能的目标,维护各自的利益,更强调于“管”而非“理”,企业相关部门很难形成合力,“供应商管理”更多停留于形式上。

2 对于供应商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 重视对资源市场的分析,按项目建立供应商信息库

根据资源的市场需求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判断目前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资源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及现有供应商信息情况,同时对潜在供应商的市场位置以及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所认识。

具体操作,建议以项目为单位,针对主要部件建立供应商信息库,主要包含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认证情况、研发能力、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生产能力、生产组织方式、物流和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行业供货业绩、售后服务情况、产品可追溯性、供应商管理能力等信息。

在项目采购过程中,充分利用商会、贸易博览会、国外使馆商务咨询处、国际互联网等渠道,挖掘潜在的供应商,并利用供应商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获得企业信息,录入供应商信息库,作为项目备选供应商。

2.2 对物料进行归类管理,有针对性采取不同的采购策略

对A、B类物资要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实现与供应商之间战略、信息、信任、标准、文化等方面的协同。一是建立供应商激励体系,给予供应商适当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技术支持、采购量调节、制定合理的利润率、及时付款等;二是加强与供应商的信息沟通和交流。可采取日常交流和定期交流两种方式,建议采用“年度供应总结会”的定期交流方式,双方坦诚交换意见,总结双方一年中的合作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加深相互间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构建稳固长期密切合作关系。

对于C类物资则没有必要耗费大量精力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关系,重点是对供应商管理、控制。建议一:精简供应商数量,淘汰那些在质量、交货、技术服务、成本降低等方面不能持续改进的“鸡肋”供应商,降低采购管理成本;建议二:培养几家有实力的贸易公司,以拓宽采购渠道,发挥集成采购的作用,获得采购的价格优势。

2.3 帮助供应商不断提升质量保证、成本控制、计划管理能力,加强对供应商开发、培养工作

2.3.1 帮助供应商提升设计和制造过程的质量保证能力

加强与供应商信息沟通,让供应商精确掌握我们的要求;通过技术交流、联合设计等方法,对供应商技术支持;与供应商共同改进零部件的质量问题;与供应商共同完善其采购过程、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帮助供应商逐步完善物流、配置、NCR管理等。

2.3.2 帮助供应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原料价格、库存量、生产效率、合格率、生产消耗等是影响零部件成本的重要因素,企业应主动给予支持,如在产品设计初期,选择让具有伙伴关系的供应商参与新产品开发小组,共同研究、分析产品的构成、性能等信息,借助供应商的专业知识降低成本;与供应商进行采购资源共享,帮助供应商开发更廉价的采购渠道;与供应商共同改善其物流和制造过程,减少无效劳动,缩短生产周期;与供应商共同探讨改善库存管理的办法,帮助供应商降低其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库存量;帮助供应商改善其生产工艺,减少生产过程中能源、辅料、耗材的消耗。

2.3.3 帮助供应商提升计划管理能力

督促、帮助供应商建立、完善相应的计划管理手段,确保供应商能够快速启动订单,转化、分解工作任务,有序、高效地执行订单,建立订单执行的自我监控和风险控制体系,提升供应商的按期交付水平。

2.4 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协商处理采购中各类问题

内部协调机制是企业内各部门工作衔接的剂,它能够促进采购与各部门工作的连贯,保障采购工作的顺利执行。

2.4.1 优化采购组成结构,按项目构建采购团队

技术、质量、市场、财务等凡是与采购相关的人员都组建到采购团队中,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团队关系,将采购各个环节的子系统很好地协调起来,优化采购资源配置、业务环节,简化采购业务流程,提升采购工作效率。同时在项目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期,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化管理水平,保证采购工作的透明度,综合分析各个采购环节利害关系,寻找最佳的利益平衡点,追求最优的整体采购效益。

2.4.2 树立采购总成本意识

与采购相关的部门应站在整个公司的角度上,从公司制造、物流、财务、营销、质量、售后服务等各个角度,综合分析、评估供应商的采购成本,核算部件的企业采购总成本,使得整个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成本最低、风险最小。

3 结束语

供应商管理就像“养鸡生蛋”,要想多得蛋、常得蛋,首先要把鸡养好。本文仅是初步探讨了铁路车辆制造企业在新的生产经营形势下供应商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针对目前管理的现状,分析其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相信只要我们本着友好合作的态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就能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就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得高品质、低价格、及时交付的产品和超越期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罗伟钊. 采购作业管理[M]. 广州:广东省出版社,2006.

第7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质量;调查;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Estimat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Supply Chain

Zhao Yuzhong

(1.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2.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sh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suppliers’ produc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of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so enterprises should have a prior evaluation when selecting the suppli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selecting manufacturing suppliers, and conducted a survey by a questionnaire, and conduct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rank correlation te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survey.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positive correlated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s significantly. The 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prior forecasting on quality of products of the suppliers. This provides an important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enterprises selecting the manufacturing suppliers.

Key words: Manufacture industry; supply chain; quality; survey; regression analysis.

近来我国制造的产品在海外频频被曝质量问题,波及牙膏、食品、药品、玩具、汽车等。我们在反对丑化“中国制造”之外,也应该反省一下我国产品质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在产品质量上不受贸易壁垒的制约。

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测(Measurement)、环(Environment),即5M1E都会对企业的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其中的“料”就是企业使用的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1],企业对供应商可采用后向一体化战略,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防止卖方讨价还价能力过强。若对此不担心,企业可以采用资源外包,把有限的人、财、物集中于核心能力。企业需把对供应商的控制加入质量管理计划之中,从供应链范围降低总质量成本。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中的啤酒游戏给人们演示了零售商订货量的微小变动对上游企业产生巨大影响的“牛鞭效应”[2],产品质量上,供应链上游供应商产品中的少量次品会给下游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是反方向的“牛鞭效应”。

对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的调查可以帮助企业加深对供方的了解,进一步评价供应商的质量保证能力,提前对采购的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把握,并可依调查结果帮助供应商提高质量管理。

一.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制造业供应商质量管理水平,既要考虑生产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3],也要全面考虑供应商全面系统的企业管理[4-6]。综观Saraph等人选用的质量要素[7]和各国质量奖评价准则,把质量体系、质量保证、质量领导以及质量文化作为根源要素,把顾客满意度和产品质量作为结果要素,把过程控制、质量设计、质量理念、质量信息系统、技术研发、职工参与和人员管理作为连接根源要素和结果要素的支持要素。

二.调查项目

确定制造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后,需细分为较具体企业管理内容。质量管理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企业管理要素全面,细分后能充分反映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特征。

1.质量体系指标考虑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持续改进、执行效果。2.质量保证指标考虑关键测量检验设备、生产设备管理;外来原料、材料质量保证;员工培训和资格认定等。3.质量文化指标考虑质量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员工质量意识;质量战略;质量方针和目标。4.质量领导指标考虑领导重视质量程度;领导质量责任制等。5.质量理念指标考虑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程度;先进质量理念接受程度、执行效果等。6.过程控制指标考虑过程控制体系;过程能力指数;新、老质量管理七种工具掌握和应用情况等。7.质量设计指标考虑试验设计方法;质量设计过程;质量设计投入;质量设计团队等。8.质量信息系统指标考虑质量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及效率;质量数据的收集、利用等。9.技术研发指标考虑研发团队;专利;技术水平;研发投入;新产品比重等。10.职工参与指标考虑职工参与质量改进、质量计划、质量评价、质量决策的程度。11.人员管理指标考虑职工质量培训的范围、深度和频度;关心职工程度等。12.顾客满意指标考虑顾客满意度调查;顾客参与质量活动的程度;顾客沟通体系的效率。13.产品质量指标考虑初检合格率;最终产品合格率;单位产品缺陷数;顾客投诉率等。

三.企业质量管理水平评价

设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不能事先预测供应商产品质量,可以通过质量管理水平调查进行评估。根据以上调查项目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通过邮寄和专题座谈的方式进行。本次调查收集到全国各地268家制造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情况的数据,根据分析需要进行数据整理。产品质量作为结果变量,其他调查项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得到的数据汇总成制造企业质量质量管理得分。

1.回归分析

将产品质量和因子分析得分进行回归分析。令产品质量为Y,因子得分为X,建立回归方程为:

Y=98.2+1.48*X(1)

方程回归效果检验统计量F=11.07,P=0.001,回归效果显著。根据分析可以看到,进行制造供应商选择的时候,企业可以依据质量管理问卷调查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参考信息,选择能够保证产品质量的供应商。

2.Spearman秩相关检验

现实中,许多时候人们对于得分高低没有具体的认识,但横向对比得到的排名却很有实际感受。那么企业在评价供应商的得分后,选择的时候必定要依据供应商之间的比较,这里最后将被调查企业按得分高低排序,同时将被调查企业按产品质量高低排序,得到两组秩。对两组变量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即将因子得分和产品合格率排序,计算得到Spearman相关系数Rs=0.287,双边检验的P值等于0,两个变量显著正相关。

根据分析结论,对制造类供应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调查结果评价后的排名,可以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质量管理是全面的管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控制,从供应商的选择开始。制造企业质量管理调查可以反映被调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加的质量信息,在供应商的选择决策中减少盲目性和主观性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波特(Poter,Micheal.E.)著,陈小悦译.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三联书店,1998.110-120.

[3] 温德成,吕杰.供应商质量供应能力指数的分析与评价[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5:48-51.

[4] 唐晓芬.质量竞争力研究[J].上海质量,2002,10:12-16.

[5] 蒋家东.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分析[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2004,1:13-17.

第8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增强,国际间的商品交流与发展也日渐激烈,要在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就需要强化汽车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特别是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社会分工的逐渐细化使得汽车生产企业也不可能生产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将零部件的生产交给其他专业化的企业。采购零部件的质量管理将对产量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因此必须做好汽车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

一、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车制造业是机械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改变金属原材料的物理性状,并进行组装,使其成为产品,具有一定的价值。机械制造业生产具有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的特点[1],离散型就是将单独的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组装最终形成产品,这种产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为主要的工序,因此装配是重点工作。汽车制造业也是离散型的工业。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外购以及外协件的比重还很大,大约占到60%[2],有相当部分质量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外购、外协件的质量存在问题,因此就必须要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完善采购标准,提高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加之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产品质量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因素,汽车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就必须要做好源头上的质量管理工作,这也就使得汽车制造业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成为解决的主要任务。汽车制造业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购质量的影响,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购的基础工作管理,对于不合格的产品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与考核,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保证采购零部件的质量。

二、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现状

零部件采购就是一定条件下,企业在供应市场中获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务,以此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促进企业生产以及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进行组织协调工作,主要有质量目标、计划的制定,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等内容[3]。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就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做好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使汽车能够顺利生产出来。然而目前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还不到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到零部件采购的质量,也影响到汽车生产的质量,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还有些企业对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认识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购质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主要是供应商、进货以及采购物流过程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汽车生产过程中,整辆汽车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购提供的,采购的零部件的质量将直接对汽车的生产质量造成影响。但是目前汽车制造业中零部件的采购质量管理还缺乏有效的基础性工作,信息传递比较缓慢,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跟踪调查与反馈不到位[4]。并且采购人员在采购汽车零部件时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挑选零部件的随意性也比较大,加之采购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与控制。同时,在采购零部件时,不能对供应商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供应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老化设备;工艺不稳定、检验把关不力等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这些都会影响零部件的质量,使得质量问题无法从根本上被解决。当前,零部件检测设备以及人员还严重不足,无法达到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现阶段,汽车零部件的生产技术以及专业化逐渐提升,现有的质量检测人员以及设备无法满足质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库。汽车制造企业缺乏专业的统计人员,不能对统计技术程序文件进行编制,检验过程中无法使用相关的统计方法,对于质量原始记录不能运用统计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

三、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

要强化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依据市场化、简单化、有效化以及总体化、阶段化的原则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5]。以市场的价格作为指导,以保证产品质量为基础和前提,建立满足市场经济变化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在零部件的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目标,进一步简化采购的过程和环节。完善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制度建设,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采购质量管理。在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需要将其纳入到整个管理过程中,通过企业内部外部的协调,使零部件从生产到结束都能够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需要明确采购的时间、数量等,针对不同的采购环节以及时间等完善质量检测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经过策划设计、采购质量管理文件编制、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等阶段[6]。管理人员需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总体的设计与策划,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目标以及需要,在进行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策划时,需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完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质量管理的方法,明确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编制采购质量管理文件时需要满足标准,保证质量控制,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实用的采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其中应包括质量管理手册、供应商的相关文件以及质量管理记录等。为了保证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提高认识,做好质量管理与考核,及时进行纠正、预防等工作,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促进采购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分级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能顺利开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明确零部件采购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级管理,零部件的质量对最终的汽车质量产生影响,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响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需要将零部件根据产品的结构、性能以及影响产品的效果等进行分级。主要可以分为3级,一是关键性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决定着汽车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对汽车质量有直接性的影响,对汽车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两种之外的采购零部件[7]。通过分级管理,能够对采购、库存管理等进行重点处理。同时,还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关质量信息,这是采购的重要依据。搜集质量信息,质量信息主要有质量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合同中的质量内容,检验记录、产品的合格证书、报告单、检验的设备程序标准等[8],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对质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立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强化信息的传递。在对采购质量信息的处理时,还需要强化质量信息的统计工作,了解质量清理,保证质量管理的顺利进行。

3、对采购零部件的文件进行管理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变动使得采购工作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稳定因素,对采购零部件的内容进行管理,处理管理的漏洞。在对零部件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前,需要将采购资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订货合同以及协议中明确表述出来,产品的名称、型号、数量、金额、签订的时间、地点,供货的时间、供货方对质量负责的条件,损耗的计算方法,包装的标准以及相关费用的承担,验收的标准、方法,结算的方法,违约责任等,采购的零部件需要经过审批才能够生效。

4、提高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

在汽车制造企业中要使所有人员都参与到质量管理中,需要领导提高质量管理意识,领导的质量意识提升,才会更加注重采购人员的意识提升,才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强化的动力,使零部件采购质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车零部件采购过程中,采购人员的素质能力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的领导需要明确采购质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采购人员、质量检测人员、技术管理人员都参与到零部件采购的管理中,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强化学习与培训,提高零部件采购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购人员能够提高自觉性,认真按照质量管理标准以及制度进行采购工作,明确质量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汽车零部件采购工作需要采购员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需要对产品技术以及质量标准有正确的认识,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划采购人员的上岗条件,进行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其素质能力,能够在采购过程中处理好质量问题,避免给汽车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做好采购人员的奖惩工作,提高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责任感。

5、明确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程序

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责任,完善质量管理程序,使汽车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购零部件工作能够受到严格的控制。采购质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购部门的工作,还需要技术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的配合。需要根据汽车企业的情况,对采购质量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部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证零部件采购的质量能够在控制中。企业需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程度进行采购,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责任开展工作,并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禁止跨越任一环节进行采购质量控制。通常来讲,采购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并开始实施采购质量管理程序,保证采购零部件的验证以及供应商的评价等都在控制中。质量管理部门主要是对采购的零部件进行质量的审核,做好进货检验工作,对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进行核定。技术部门主要是对零部件的质量影响情况进行分类,检验部门对送检样品进行检验、出具相应的鉴定报告。

6、强化零部件供应商的管理

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购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很多汽车企业将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库检验上,采购零部件的质量不能做到适时控制,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不能同步进行。因此需要强化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管理。选择供应商要明确供应商的技术能力水平、价格、质量、服务等,对供应商的年度业绩、信誉以及供货等进行明确。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访问,了解供应商的信息,与供应商的负责人进行交流。为了保证零部件供应商能够一直满足企业的需要,需要加强与供应商的质量合作,保证零部件的生产过程也满足质量要求。明确合同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制定全面的质量管理计划,将供应商的设计、工艺以及质量能力等进行全面控制,对供应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考核,全面考察供应商的能力,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证零部件的质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汽车企业的内部以及外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供应商也一样,因此企业需要明确其变化,并要求供应商及时汇报情况,对报告进行鉴定,对供应商进行动态化管理,建立灵活的供应关系,促进零部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交通行业也迅速进步,汽车成为人们首选的交通工具。近年来,我国的汽车产业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与进步,汽车以及零部件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对于汽车制造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零部件采购的质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质量,保证汽车企业产品整体质量的实现,能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王淑清.供应链环境下的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探析[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2,12:67-69.

[2]毕文栋.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2012,24:200.

[3]毕文栋.关于汽车零部件采购管理的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132-133.

[4]李文丽.汽车零部件企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颜玲凤.汽车零部件企业中的质量管理问题[J].中外企业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车零部件开发过程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凯.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风,2010,22:91+94.

[8]乌宝艳,唐景池.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15:156-157.

第9篇:供应商质量管理范文

一个价格考核平台,已经让阿里巴巴从一个几十人的创业作坊,迅速成长为员工规模突破7000人的庞然大物。这样几何倍数的人员增长所花费的也不过8年时间。现在,阿里巴巴的互联网创业传奇仍在继续,对于后进者们来说,走在路上需要留意的是,一些新方向上的启示正若隐若现,供求两方都在沉思和寻觅,还有哪些新领域是铸就下一个“阿里巴巴”的新空间?

一个新的世界制造业中心的崛起,必定带来产业链条的进一步细分和明朗化。在产业链条的各个节点上,一些最初仅是二线及次要位置的因素,逐渐在供求双方以价格为基础的考核维度,占据了举足轻重的阵地。质量管理、工艺、能耗、长期供货能力等等均是供求双方关注的重要因素。这一点无人怀疑。

不过,知道“为什么”是一回事,探寻“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谁能率先把握机遇,找出供求两方新维度层面综合评价平台的秘密,或许就可以在阿里巴巴找到宝藏之后,成为点亮神灯的阿拉丁。

率先而行

“质量管理刚上线,众多网友天天见,共同奋战6个月,争做质量第一站。”这是2006年圣诞节中国质量管理在线网站()上线那天,吴中和他的同事庆祝时的即兴打油诗,风趣之中不掩豪情澎湃。

“中国质量在线是我们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北京网连基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对此目标明确,同时又颇具信心。北京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软件专业毕业、出身技术工程师的吴中,于2004年辞去上海一家上市公司总经理的职位,创立了北京网连基业软件公司。网连基业最初以做外贸报检客户端程序起家,是当时全国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提供外贸报检客户端软件资格的三家企业之一(另两家分别是九城关贸和福建榕基)。

2004年起,这项软件业务每年可以固定为网连基业带来400~5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做客户端程序,网连基业接触到了沿海一些外贸制造业企业,并对制造业中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在这个过程当中,网连基业注意到了全国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发现制造业质量管理水平仍有较大的提高空间。

“在中国做质量管理一直没有寻求到很好的赢利模式,同时,做质量管理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工具和依托手段,很多事情都无法下手。所以,我们想在网络里先以教学的模式出现,让我们大家都从接触和学习开始。” 网连基业质量管理事业部总经理兼中国质量管理在线负责人曲肖冀说出了中国质量管理在线网站第一步的方向。

供求“新因素”

曲肖冀坚定做质量管理门户网站的决心,源于一个小插曲。

2005年,芬兰的一家知名企业要在中国寻求供应商,于是组建了一支供应商选择评价团队来中国考察。这家跨国企业对供应商提出了多达几十项的要求,比如在设计方面,要求可根据客户提供的零件图和工艺标准进行铸造;质量方面,需要供应商遵守客户方要求的完备质量管理系统,以及具备相关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能力;资金方面,可以支持三个月回款周期的财务风险承担能力等等。考察团到中国后,一度感觉无从下手。

当时,国内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垂直搜索功能仍处在初级阶段,根本无力提供这样的服务。

后来这家芬兰企业找到了网连基业,一位精通该行业专业知识及熟悉该行业供应商能力的 Sourcing(供应商选择评价)专家被邀请参与到此次的评价工作中,配合评价团队展开线下的Sourcing工作。

“他就相当于该领域内最精准的‘B2B搜索引擎’。”曲肖冀如此评价当时的情形。最后,评价团队免去了例行的、大面积的前期潜在供应商搜索工作,直接进入到现场实地考察阶段,这家芬兰企业很快就锁定了心仪的供应商,如期建立了战略供应合作伙伴关系。

这件事让吴中和曲肖冀认识到了现有B2B网站垂直搜索的软肋,以及质量管理门户网站的市场潜力。他们受到的启发是,“如果这个选择评价的过程在互联网上进行,利用一个Sourcing网络模型,使大的采购买家和有能力的供应商能够在互联网交流平台进行有效的沟通,就能更加快捷地促成优选供应商关系和战略合作伙伴供应商关系的建立。”

这就是吴中和曲肖冀看到的新商机。

Sourcing(供应商选择评价)是质量管理行业的常识用语,包括除价格外的多维度综合评价条款,如企业基本信息、产品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质量能力、产品项目能力、物流、财务能力、环保相关法规遵从能力、信息化能力及业务持续性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所有这些评价指标的综合结果,决定了买家最终能否与卖家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网连基业将上述评价模型定义为“企业供应链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吴中说,“该模型来源于我们的供应链质量管理专家团队,他们在对世界著名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成功实践进行综合分析后,归纳总结出了维度全面的买家需求。”

就这么简单

在垂直搜索比价之外,中国质量在线创造性地加上了另一个维度―企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体系,利用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价,通过与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在其后台对卖家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基于该模型的运算处理,使买家快速全面获得符合国际惯例的潜在目标供应商的综合能力参数,并借此快速锁定可进入实地考察阶段的供应商,以此来能够降低前期选择成本。

对供应商而言,通过这样的途径可以把自己的综合能力以符合国际规范的方式展现出来,在统一的交流模式下,提高合同订单的签订成功率。网连基业基于这样一套评价体系向B2B网站后台提供有偿服务,而不是直接在自己网站上跟供求两方形成商务往来。

“让B2B网站付费给我们”,这就是网连基业未来的盈利模式。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网连基业的业务模型渐渐成型。网连基业先后将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ive Analysis,失效模式及其后果分析)、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变异数分析)、DOE (Design of manufactring制造设计)等三十多种质量工具以Web Service(网络服务)的形式提供给企业质量管理人员使用。

同时,网连基业还提供了具备一定业务流程逻辑的,基于web的质量管理业务系统,以SAAS的方式给企业提供服务。“简单来讲,就是客户利用授权的账号登录,利用全系列质量管理工具套装软件输入原始数据,就可以得到专业的,符合ISO及其他行业国际标准的数据分析结果和报表。”

曲肖冀概括总结道,“利用这套软件,报表的生成效率会很快,操作过程也非常容易,就这么简单,对于质量管理专业人员来说,这样的设计可以使他们免去繁杂的原始数据初始处理时间,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