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货币银行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 问题 原因 改革思路 主要措施
自1989年12月起,教育部将《货币银行学》确定为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全国各高校的财经类专业在大专、本科、研究生不同学历层次上都将此课作为共同的必修课来开设。我院自开设《货币银行学》课程以来,先后对中专、大专、本科三个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实施了教学。近几年来,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转向以本科教育为主,因此,我院根据学校统一部署,今后教学对象主要是本科学历的学生,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也以本科生为教学对象进行。
一、我院《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现存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不同专业缺乏系列教学方案,各本科专业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与考核要求界定不清。
我院现有金融学、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电子商务等五个本科专业。这五个专业都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这五个本科专业也都开设了《货币银行学》课程,如何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体现出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教学的衔接性与协调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解决,从而导致在我院目前该课程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学方案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各专业的教学任务过于笼统,大而化之,缺乏具体的目标与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各专业的重点不突出,重复与遗漏并存;在教学方式和考核要求上也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差异,各专业的教学基本上都采用单一的课堂讲解教学法和期末试卷考核法,等等。上述问题的存在,使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简单雷同,不能配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实施教学,无法进行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有人将这种教学方式概括为:“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就是在课堂讲解中,教师也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按照教材的章、节、目顺序平铺,大条套小条,有的甚至大段念诵教材,在讲解中不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不注意知识的联贯性,忽略了每章内的各个目与节、各个节与节之间及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真实、公正的考查。
在《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考核上,一直存在着考核方式单一,缺乏规范性的考核制度等问题。主要表现为用期末考卷作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和评价尺度,不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投入状态和平时学习成绩的考评;教师考前任意给学生划定考试范围的现象比较普遍,考试结果难以客观真实地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削弱了《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了该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个原因是非常突出的:一是长期以来忽视对课程教学方面的科学研究,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二是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和制度保证;三是教学观念没有及时转变,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把学生看作是完全被动的听课对象,不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对上述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切实的改革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二、改革思路与主要措施
自《货币银行学》课程被立为大学一类课程建设以来,我课程组即对《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讨论,之后在多次反复研讨的基础上取得了基本一致的共识,明确了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组织和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以增强教学活动和教学秩序的规范性;
――根据我院现有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研究制定各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系列教学方案,明确不同专业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考核要求,以保证学生在不同的培养模式下获得相应的教育;
――加强教材建设,同时抓紧系列教学参考(辅导)资料的建设和题库建设,以提高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同专业不同班级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要统一界定基本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和考核标准,以保证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以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思辨、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考试方法,建立以考核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通过采用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规范化考评指标,以保持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检验的客观公正性。
按照上述的改革思路,我们准备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改革课程的教学体系,确定不同专业的系列教学方案。
根据各本科专业不同的培养目标,着手设计《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系列教学方案;重新界定各专业教学内容的基本点与侧重点;按照差别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环节的要求来设计不同专业的教学组织方案和课时分配;对不同专业的基本教材和参考文献重新选定;重新确定各专业的考核标准和侧重点;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与配套问题。这样就可以突出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目的的差异性、教学的连续性和衔接性,既保持各专业教学方案的相对完整性,又注重各专业教学方案间的广度递增、难度递进的协调性和课程教学体系的科学性。
2.精心组织教学过程,科学界定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建立和完善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在每学期开学前和开学后的教学过程中组织任课老师共同备课,利用教研活动和其余时间逐章逐节地深入讨论并不断修订教学内容,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完善教学方案。对本科层次各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统一界定基础性教学内容(约占整体的60%左右),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覆盖的,也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以此保证各专业的学生都能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同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给教师留出40%左右的自主性教学内容比重,给教师一定的发挥自己特长的空间和余地,以突出专业特性并增强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前沿性和研讨性。在教学组织上,改革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提出和分析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在课堂上采取教师讲授与师生讨论,学生自我问答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下教师的课外指导以提出问题、提示思路、激发兴趣、引导查阅资料、组织课外研讨、批改作业论文为主要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获得不断适应经济和金融发展变化所需要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建立综合考评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评方式,规范考评指标。
在考评方法上,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考核,从而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为重点,以学习态度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注重考评方式的多样化和考评指标的规范化。我们准备采取5种考评方式:笔试、口试、作业、讨论、考勤,总分值相应分解为笔试分、口试分、作业分、讨论分、考勤分五项。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划分出不同的分值权重:笔试、口试分值占总分值的70%左右;讨论、作业及考勤等平时成绩占总分值的30%左右。为保证笔试考核的科学性,我们已经初步建立了大容量规范化的试题库,每张考卷设置单选、多选、判断、计算、简答、论述等7种标准化题型,合理确定主观性和客观性试题的比重,注重试题的认知层次和难易程度的协调搭配。对平时作业、讨论和学习态度的评分标准也通过分解小项进行量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和合理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改革思路需要在实践中贯彻与落实,同时要根据实践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任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所以,除了教师应当做到规范教学之外,还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这样改革方案才能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掌握必要的金融知识。文章总结了作者在《货币银行学》教学工作方面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分析教材选择的原则、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金融业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必要掌握基础性的金融理论知识,而《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向学生讲授有关货币、信用、银行理论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为后续各专业课的掌握打下良好的基础。此课程具有专业性较强、涉及知识面广、与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时,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尽快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确实不易。通过这五年的摸索与实践,得到一些经验和体会,诚与同龄人共勉。
一、根据教学要求,合理选用教材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择一定要合适,因此,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教材内容应当反映本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现状,对于经济学类教材更是如此。随着西方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人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货币银行学》教材应尽可能选择最新出版的教材,将新的、先进的金融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 、教材内容体系的合理性
由于我国过去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教材编写方面,一般是将资本主义部分与社会主义部分分开编著。例如,《货币银行学》只讲述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理论,而《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则介绍我国情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以及银行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截然分开的教材体系显然已不适应当前教学需要。所以,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二者结合程度的如何,也是选择教材的标准之一。
(三) 、教材内容的难易性
教材内容一定要深浅结合,如果内容过易,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就会觉得空洞乏味,调动不起他们的兴趣;而如果过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同样没有效果。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意选择既有启发性,又有一定难度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主动、自觉的学习。
目前,《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很多,各名牌大学都出版了自编教材,教师选择教材的自由度增大,有很大灵活性。根据两年的摸索与实践,目前采用的教材是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由夏德仁编著的《货币银行学》,该书内容较新颖,重点突出,并在介绍各种货币银行学原理、金融理论的同时,还讲述了近几年来中国金融业的一些改革情况,从教材使用效果看,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区分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庞杂,主要包括:货币理论,信用、利息理论,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经营,中央银行制度,通货膨胀理论,外汇理论,国际收支理论等,所需知识涉及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由于内容丰富而课时又有所压缩,单一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必然会造成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且知识点量大时,学生往往很难记住的现象。鉴于此,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一) 、重点、难点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
对于货币银行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宜采用教师精讲的方式。尽管这些年来,许多教育学者对这种传统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质疑,但是,就一些原理、概念、学证明等内容而言,采用此法是较适宜的。当然,要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的现象,采取一些配套教学手段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注重课前提问环节。课堂提问,使学生的思想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逼”他们快速回忆起前一节课相关内容,以有利于本次教学。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的思路。比如,在讲授凯恩斯的货币传导机制:ms r i gnp 的时候,就要启发学生,如果货币供应量 ms 上升,利率是上升还是下降? 为什么? 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吗?投资增加,gnp 如何变化? 通过这种集体提问方式,使学生自己推导出作用原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较快理解凯恩斯货币传导机制,效果较教师单一传授要好得多。最后,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经济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关原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同时,通过分析经济现象,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所以,讲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实例。例如,在讲完中央银行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后,结合我国目前通货紧缩、总需求不足的宏观经济情况,向学生讲授了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收购债券来刺激经济的发展;再比如,在讲授商业银行资产业务时,结合了中国商业银行现在新开展的各种消费信贷业务。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一方面,避免了单纯讲授理论时的枯燥无味,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的兴趣,使他们真正理解货币银行学中的有关理论,活学活用,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
( 二) 、学生已有所掌握的内容,采用教师、学生换位法
这种方法也就是以学生讲授为主。具体操作如下:(1)教师于下课前将讲授内容列出,引导学生准备。(2)给予充分准备时间,学生上台讲课。(3)讲完后,其他同学提问。(4)教师总结,点评。并对其中的难点重点给予正确解释。
教学实践中,我在讲述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后,布置了一道题目:凯恩斯理论和弗里德曼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规定下次上课时由学生主讲。一开始,没有人愿意上台,经过一番鼓励,一个平时成绩较优秀的同学主动走上讲台,有了这个开头,随后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也更加积极了,主讲之后的课堂提问也非常精彩。显而易见,这一方法的效果是明显的,它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认真备课”,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当然,换位法的使用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应选择学生有一定掌握基础的内容,或在以前相关课程中有所涉及,或已有过必要的讲授;另外,教师最后的总结必不可少,避免主讲学生中一些不正确的内容误导其他同学。
(三) 、学生较易理解掌握的内容,采用讨论法
讨论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出论题,学生围绕论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相互启发并达成共识。讨论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7- 8 人为宜,教师在课堂内巡视,做辅导答疑,最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并对问题进行概括小结。例如,在讲授“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一节时,我提前布置了讨论题:降息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要求学生课后找资料,下节课分组讨论。讨论时,各组成员就自己搜集的材料,分别展开讨论,我在巡视过程中,提示学生运用实证分析法,重点分析降息对我国就业、产出、储蓄的影响。在随后的各组发言中,小组代表运用相关理论,结合真实数据,得出了降息对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影响尚不明显的结论。通过讨论,加强了书本知识和实际的联系,也使学生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看法,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四) 、与热点问题相关的内容,采用学生提问法
由于教材受到编写、出版等时滞的影响,往往很难将最新的东西容纳进去,而我国的金融改革措施又不断推出,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本内容,应将最新的金融发展状况介绍给同学们,使学生获得最新的信息。例如,在讲完“金融市场”一章后,由于受多方因素所限,目前暂不能组织学生去银行、证券公司实地参观,为了有助于学生对该章内容的理解,我将《中国证券报》上的“货币市场”、“股票市场”、“资本市场”专版分别复印下来,人手一份,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金融类报刊,学会看股指、拆息以及金融专家写的评论文章。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自由提问,例如股指的计算,银行拆息的行情解读等。通过接触一些实践性强的热点问题,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对此法很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合理设计作业,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22-0095-03
一、引言
未来一个时期是我国向金融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金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刘桂梅(2011)指出,未来金融业将表现出国际化、信息化、个性化、特色化和混业化趋势,客观上对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校要注重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联合培养。实验教学是一种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国外金融教学中已得到一定应用。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 International)的北美认证会员[1]有36%配置了金融实验室,提供金融市场、风险、分析和咨询等学习模块。
国外实践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开展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金融学本科生通识教育。现代本科教育观念正经历培养业务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转变,这要求本科教学通时化和基础化,而非过早专业化(王学武,2003)。过去二十年我国金融体系融合化大大拓宽了基础化教育的宽度和广度,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混业趋势明显,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加深,传统课堂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金融专业通才的培养需求,而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系统平台集成货币市场、证券市场、商品市场等基础知识和实时资讯,满足日益拓延的专业基础教学要求。此外,实验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据王东升(2008)估算,我国各类金融机构每年新增人才需求在50 万左右,并呈现应用性、技术性、研发性和市场性等全新动态需求。伴随移动物联网发展和金融创新,现代金融业信息化趋势显著,对知识授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提出挑战,而实验教学可以通过模拟真实市场,针对性地培训学生动态数据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成为融汇金融、会计、财务、数学、信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运用多种行业环境软件、专业分析软件和资讯数据库工具,处理各类实际金融问题的专业化人才。
二、货币银行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深化发展,现有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以下矛盾亟待解决:第一,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实践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课程,现代信用经济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该课程教学保持一定先进性和动态性,这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存在内在冲突。第二,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单一性和各层次学生需求多样性的矛盾。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有40%比重是自主性教学,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性确定教学侧重点、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内容以体现差异性。这与传统集中式课堂教学模式是不匹配的。第三,基础理论教学与金融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知识传承,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本位导向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应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部分脱节。第四,传统集中式授课模式与互动式教学要求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建立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秩序上的,这一点在传统课堂式集中教学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
针对上述矛盾,进行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它可以顺应金融活动市场化、国际化、融合化趋势,满足培养多层次应用人才的需要。这是由于:第一,实验教学可以满足课程内容动态变化的要求。随着金融活动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课程微观化、学科交叉化趋势,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也需动态更新。金融实验教学通过专业资讯平台24小时不间断更新旧理论、知识、市场行情和资讯,并结合相关内容的实验项目设计,满足课程动态化的教学需求。第二,实验教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教学需求。针对金融专业和非金融专业、本科和硕博学生的不同培养要求,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灵活运用(如Blackboard系统),对不同专业学生“因材施教”,定制教学方案和课程侧重,采用多样考核方式,以培养“术有专攻,博采众长”的多层次高级人才。第三,实验教学可以提高资源效率,实现实验室优化利用。高校金融实验室的规模、结构、形式和设备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架构,因此需要增大实验室使用率来提高资源共享化,实现效率优化。课程实验教学可以试行和推广实验室开放制度,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提高投资效益。 第四,实验教学可以满足复合型应用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70年代以来,现代金融学科表现出了微观化、交叉融合化趋势,本科金融教育也开始强调“宽口径,重实践”培养要求,货币银行学课程也不例外。实验教学一方面可以加强微方向课程内容建设,如补充一些金融市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家庭理财、公司理财的前沿性理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软件和系统运用和实践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如引进教学软件,开展模拟银行、投资理财等实验教学活动;引进金融信息资讯交互系统,培养具备经济分析、财务会计、法律管理、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三、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体系设计
一、填空
1、商业信用是( )。
2、信用发展的三个阶段:( )、( )和( )。
3. ( )是高利贷最明显的特征。
4. 典型的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以( )对购买商品的工商企业所提供的信用。
5. 消费信用是对( )提供的,用以满足消费方面所需的货币的信用。
6. 国际信用大体可分为( )和( )两类方式。
7. 在我国 , 一直占主要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8. 直接融资活动中的核心是
二、判断
1、任何时期的债务总额总是等于信用总额。
2、股票、债券是短期信用工具。
3、 信用的形式特征是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 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 而且贷者之所以贷出 , 是因为有权取得利息 (interest), 借者之所以可能借人 , 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4、 高利贷者除了货币需要者的负担能力和抵抗能力以外 , 再也不知道别的限制。
5、 个人的货币收入总额 , 通常情况下就是个人可以支配的货币收入。
6、 银行券元非是向银行家开出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
三、单项选择
1、支票是在下列哪个基础上产生的?( )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D、民间信用;
2、直接为企业的生产流通服务, 与社会生产过程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D、国际信用;
3、信用的最主要特征是( )。
A、借和贷;B、有偿付出;C、付给本金;D、为了利息;
4、在我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普遍存在的“三角债”现象,从本质上讲属于( )。
A、商业信用;B、银行信用;C、国家信用;D、消费信用;
5、 信用活动中的货币发挥的职能是( )
A. 储藏手段 B. 支付手段
C. 流通手段 D. 价值尺度
6、 商业信用最典型的做法是( )
A.赊销 B. 有借有还 C. 票据化 D. 挂账
7、一直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
A. 银行信用 B. 国家信用
C. 消费信用 D.民间信用
关键词:高职货币银行学;特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学校各经济专业的基础理论必修课,教学内容以货币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展开分析。在侧重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高职教育中,如何开展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金融问题的现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
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一直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的特点
第一,与工科类课程相比,《货币银行学》缺少图文并茂、公式、数字等的特点,如果教师缺乏对经济实例的掌握以及教学方法上不能有所变化,则导致课堂内容空洞无物,让学生倍感枯燥。
第二,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应用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策性及应用性;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货币银行学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又有极大的变化性特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金融理论与政策的巨大变革,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第三,现有的《货币银行学》是针对本科学生构建的理论框架,而一些高职教材简化甚至略去了理论部分,直接介绍实务,学生因缺乏对理论背景以及特定市场条件的了解与分析,就很难把握复杂的金融问题的实质。其实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的货币银行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打开一扇通往金融世界的大门。金融世界变幻莫测,只有掌握了一些基本原理和金融学发展的历史,学生才能获得独立的认知能力,这也就是金融教学要达到的主要目的。因此,理论教学在高职货币银行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不能因材施教,学生不能适应,使理论教学处在尴尬的地位,更无从谈起提高高职学生经济方面的专业技术能力。
二、高职《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探讨
(1)多媒体教学法
高职学生理论基础稍差于本科学生,且鉴于目前高职课本的不详尽,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最终达到学习目的。引人媒体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货币的种类时,可以将相关的图片制成多媒体课件,从古代的各种铸币,到今天的各版人民币和主要的外币,学生可以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本课程中还可以引人网络技术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来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实时交互性,使学生更快掌握相关知识。如在介绍证券市场时,可以利用证券交易所的网站和证券公司的网站,使学生很快了解到二者的不同及各自的职能。进一步,还可以利用证券公司提供的网上交易平台和模拟交易平台,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了解证券交易的程序,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2)联系实践法
金融属于宏观范畴,涉及的对象包括政府、银行、企业、个人等所有社会主体,因此,《货币银行学》教学内容应该是生动的、具体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中,立足现实,大量开展现实问题分析,对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各种新范畴、新观点、新方案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动向、趋势及新进展。例如,联系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储备金率下调、利率下调以及美国金融危机问题,分析我国的经济运行态势、货币政策目标取向问题、货币政策手段的运用效果以及世界经济发展等问题,使学生能够感性地、具体地理解金融范畴。
(3)自主学习教学法
要想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最好的方法就是培养他们养成自己对某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为此, 需要教师要经常布置学生课下搜集与课中知识相关的资料, 关注财经领域、货币金融领域的报纸与新闻, 读必读书目等, 这样学生就可以对金融、证券等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所了解。通过自己搜集及查阅资料,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 授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这可以通过课堂师生交流及提问的方式进行。
(4)案例教学法
为了适应高职学生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方式贯穿于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以及集体协作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成功转换是组织、推行案例教学的前提:学生变以往的被动为主动,以积极的态度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并用之于实际。同时区别于本科阶段的案例教学,高职教学还有自己的特点,所以相应地高职教学在案例设计上要具有针对性:高职教学案例设计要针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乐趣和肯定。
三、高职《货币银行学》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到目前为止, 我国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仍然保持中学生式的考核
方式,学生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 考前背笔记, 考后全忘记”的现象, 学生的知识掌握不牢固。所以对该门课程的考核体系进行改革是必要的。
(1)复合式, 即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评相结合。为了避免把学生培养成书本的奴隶和记忆的机器, 也为了激励学生学习的兴趣, 该门课程的考核在期末考评之外, 必须加入平时考评。二者在学生的最终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 平时考评设为 30%, 期末考评设为70%较为合适。
(2)全程型, 即考评贯穿于教学全过
程。为了督促学生保持学习的持续性, 对学生的考评、主要是平时考评必须贯穿于教学始终, 如果仅以一两次平时作业即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难免存在随机因素, 对学生的平时表现不能够给予公正的评价。
(3)多元化, 即考评方式多元化。多元化的内容可以包括: 课后作业( 最好以小论文、调查报告或专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出现) (10%) 、课堂随机小测验(5%) 、课堂参与(5%) 、学习态度(5%) 、出勤(5%) 、期末考试(60%) 等。在期末考试内容构成中, 为了体现层次, 除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客观复述题外, 还要出一些结合中国当前经济、金融领域实践问题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的主观分析题。
以上考评方式授课教师应在每学期开课的第一次课中即对学生阐明, 让学生明白这种考评方式的意义, 也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授课教师的配合。
参考文献:
[1] 易纲,海闻.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黄宪,江春,赵何敏,赵征.货币金融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盛昌琴. 对“货币银行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郑州:金融在线,2007.
当前,我国现代本科教育观念经历着由培养业务型人才向全能型人才的改变,这使得本科教学从过早专业化向通时化和基础化的要求转变。与此同时,我国金融体系的融合和深化进一步加剧,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等各金融行业混业趋势明显,金融行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传统的课堂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金融专业通才的培养需求,这对金融专业基础化教育的宽度和广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外实践经验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融合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趋势下的金融学本科生通识教育的质量。首先,实验教学体系可以将教学内容和真实市场进行有针对的集成,满足金融专业日益外延的基础教学要求。第二,实验教学可以动态调节教学方案,培养具备各类实际金融问题解决能力的专门化人才。近年来,伴随互联网金融创新和金融脱媒,现代金融业信息量大大提升,金融机构人才需求也呈现应用性、技术性、研发性和市场性等动态要求。实验教学可以建立市场模拟,培训学生动态数据分析能力,也可以集成银行、证券、期货、会计、财务、法律、IT等多种行业操作软件、专业分析软件和资讯数据库软件,培养学生各类实际金融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需求之间存在冲突
《货币银行学》作为金融学专业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其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与新的教学要求之间存在冲突。首先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与金融实践发展的动态性之间的矛盾。《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课程,现代信用经济和金融市场快速发展要求该课程教学保持一定先进性和动态性,这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稳定性存在内在冲突。其次,单一性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多层次、多样性的学生需求之间的矛盾。不同专业和层次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性决定了其需求、侧重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差异性,这与传统集中式课堂教学模式存在冲突。再次,基础理论教学与金融人才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传统教育模式下过分强调理论基础知识传承,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科本位导向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也难以适应应用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导致人才供给与需求的部分脱节。第四,传统集中式授课模式与互动式教学要求的矛盾。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想学什么,学到了什么”,是建立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秩序上的,这一点在传统课堂式集中教学环境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课程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意义
针对上述矛盾,笔者对所在课堂学生需求进行了调研,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12份。调研数据表明,超过七成学生认为现有课堂教学和教材不能满足匹配他们对该课程信息需求,反映了增加实验教学部分的内源需求。另外,虽然对课程的货币供给、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市场资讯等问题较为感兴趣,但只有不到20%的学生养成了每周获得相关信息的习惯,超过八成的课程信息需求没有被满足,因此增设实验教学模块是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
因此增设实验模块,推进《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其内在逻辑和需求的。一方面,实验教学可以满足课程内容动态变化的要求。金融活动市场化、国际化和金融课程微观化、学科交叉化趋势决定了《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的动态更新需求。实验教学可以通过专业资讯平台24小时不间断更新教理论、知识、市场行情和资讯,满足动态化的课程教学需求。另一方面,实验教学可以满足复合型应用金融人才的培养要求。现代金融学科表现出了微观化、交叉化、融合化趋势,本科金融教育也开始强调“宽口径,重实践”培养要求,实验教学可以强化微观方向课程内容建设,如金融市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投资银行、家庭理财、公司理财等。也可以引进相关行业软件和系统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引进教学软件,开展模拟银行、投资理财等实验教学活动;引进金融信息资讯交互系统,培养具备经济分析、财务会计、法律管理、数据处理、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二、《货币银行学》课程实验辅助教学的模拟模块设计
(一)教学内容实验设计
现有《货币银行学》教学在涉及计算、数据、数量关系等与实务关系紧密的问题时,以PPT为主的教学工具,在讲授相关内容时难以对相关专业术语和市场特征进行直观表达,因此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中的动态特征需要借助实验教学的灵活手段。
根据我院省级精品课程《货币银行学》教材,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货币与信用、金融市场和机构、货币供需和政策三大部分。其中可以对接实验设计的教学内容有:现值和收益率;货币、资本、衍生品市场;货币层次划分;信用倍数扩张;货币政策传导和工具等。在上述内容的授课中,可以通过例题设计、网站导航、市场软件等方式创造直观的教学情境,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实务技能实验设计
问卷显示该课程教学对象未来就业偏好以金融机构为主,因此在相关内容授课时可结合一定的实务技能实验项目训练。如金融机构和市场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章节,对于商业银行的表内、表外、中间业务,负债和资产端项目,现金、信贷和结算等操作性很强的内容讲解时可以设计商业银行实务模拟实验,关联商业银行内部软件,从操作层面对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进行直观掌握。又如讲授货币政策章节中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内容时,除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介绍外,嵌入对央行实务政策工具操作的分析实验,如央行公开市场业务动态、准备金工具、利率政策、常备借款便利等。
(三)数据资讯实验设计
该门课程教学实践中涉及到大量的市场资讯数据,如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总量、信贷增量、货币乘数、货币、股票、期货、银行间拆借市场等,并且数据是高频更新的。因此掌握反映宏观经济形势的资讯数据必须借助于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比如选择与课程高度相关的数据表单,如M1、M2、MB、每周货币净投放/回笼、投资出口消费数据、定期跟踪并观察规律;又可利用实验室的金融市场模拟交易软件让学生直面全球股票、债券、期货、外汇等的金融市场交易实况,进行市场模拟交易,培养实战经验,把握市场运行规律,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实验的静态教学方式无法取得的。
三、《货币银行学》实验辅助教学的互动平台构建――Blackboard
为了保证实验辅助教学改革的效果和完整性,除了相关课程实验设计之外,还需借助适应该种教学方式的教学系统。我校近年来开始推行Blackboard在线教学平台,在全球3000多家高校得以应用,该平台可以加载实验项目、实验反馈、同步交流、信息共享等功能,可以满足实验教学设计方案的对接需要,即可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又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一)建立动态的《货币银行学》实验课程体系
Blackboard系统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恰好匹配实验教学过程的设计需要,实验教学可以嵌入整体教学过程的包括教学大纲、课堂练习、阅读材料、作业、测试评估等各个环节,从而形成完整的教学方案。在建立实验课程体系时,通过不同栏目设置导入实验学习板块,包括实验案例操作、实务软件、数据资讯软件、结果反馈和测试、专题研究等,并且将相关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向推荐学习研究课题相关的专题资源、网站链接等。由于Blackboard可以进行课程定制,学习者只需登陆在线教学平台即可获得对应进程的学习和信息资源。
【关键词】相关课程;整合;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
在当今社会里面,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晚上,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的课程结构和培养方案变得越来越合理,越来越适合社会的发展。同时,随着课程结构的合理化,大学的课程紧密程度也越来越高,相关性和大。因此,“整合相关课程法”这一种教学模式能够给创造出来,以迎合现代的教学需要。它的主旨是通过在本课程的知识为基准,利用教学理论中的学习迁移理论,结合以往学科中的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善知识链,更完整地学习本科学的知识。
1 提出“整合相关课程法”的原因
笔者曾经任教过货币银行学和商业银行管理这两门专业课。通过任课经历,发现两门课程的相关程度很大,因而总结出这一教学方法。现在就以这两门课程为例进行演示。
1.1 课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商业银行管理学是研究商业银行在经营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例如财务管理、公司价值、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负债、资本、贷款等。通过研究这些问题,探索其内在规律,以及这些问题的管理办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货币银行学是研究货币的性质、利率的特性和作用、股票市场理论、经济结构、金融结构、衍生品、货币政策理论和货币政策工具。通过研究这一系列的内容,明白“金融”到底是什么,还有理解一些金融的术语和其含义。
1.1.1 联系
商业银行管理学和货币银行学的联系非常紧密。例如:货币银行学里面有研究货币的三大职能,分别是交易媒介、计量单位和储存价值,而在商业银行管理中有对于货币进行存款和贷款的管理,利用的就是货币的储存价值这一职能。货币银行领域的利率动将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影响商业银行的股东的权益,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同时,利率的变通又能影响资产所产生的收益和负债所产生的成本,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利润,进而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再者,商业银行经营的好坏,也将影响到金融体系的运作,而金融体系又是货币银行学要研究的内容。货币银行学对于金融衍生品进行过简单的介绍,同时又介绍过利率,而商业银行管理学就通过研究利率变动,知道它会影响到银行的净值和利率,同时结合货币银行学中所学习过的各种金融衍生品,利用它们的各自特点来对利率风险进行对冲,从而避免了银行的损失。而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中的货币政策,能够了解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于如何处理两者的T账,和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而商业银行管理学里面学习到资金缺口和流动性缺口,从而进行流动性管理和负债管理,因而要结合货币银行学里面的知识,其中会应用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三大工具来进行借入负债或流动性,来应对风险。
1.1.2 区别
尽管商业银行管理与货币银行学的联系的密切程度是如此紧扣,但毕竟他们是两个不同的课程,区别是在所难免的。商业银行管理和货币银行学它们有各自的侧重点,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货币银行学仅仅对于金融体系进行概括性的研究,而商业银行管理是以微观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不仅仅要求同学们掌握概念,还要求同学们对于商业银行实际面对的问题要有个解决的办法。在对货币的研究范围方面,货币银行学研究的主要是货币的职能、界定(M1和M2)和发展方向,而商业银行管理学还研究如何利用货币的流动性解决问题;在利率方面,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利率的决定因素和如何计算利率,而商业银行管理更注重的是利率变动所产生的风险和如何减低这些风险。而对于股票的理论,货币银行学侧重说明什么是股票,股票的估价和有效市场理论;而商业银行管理侧重的是如何通过股票的估价能提高银行自身的融资能力,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进行贷款。对于金融衍生品,货币银行学侧重于对衍生品的定义和解释;而商业银行管理则侧重于它如何盈利并结合利率风险来说明如何应用金融衍生品进行避险。而对于货币政策的区别,货币银行学着重与货币政策的概念和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而商业银行管理则着重与如何巧妙的应用或者规避货币政策工具。因此,总的来说,货币银行学着重于概念的解释和理解,而商业银行管理学着重于如何把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1.2 知识点的重叠
前面一节提及了商业银行管理与货币银行学的相关程度是如此密切,因此,在内容和重点上,商业银行管理学与货币银行学存在着某些重叠点。比如:金融结构、股票的估值、财务比率、杠杆效用、流动性管理、资本的重要性、贷款的类型等。重叠现象的频繁出现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出现疲惫感和厌恶感觉,因为“新”的知识点缺乏新鲜感,或者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满的现象,对新的内容怀着蔑视的态度,认为新的课程都是自己已经学习过的知识,从而对自己评价过高,因此这部分的同学很大可能会上课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或者采取其他消极的行为,如玩手机,睡觉等,无论对于教学质量,还是课堂纪律、课堂秩序都会产生影响,阻碍教学的正常进程。
2 “整合相关课程法”教学法示例
因为课程之间的相关性,导致在讲授商业银行管理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同时因为相关知识之前已经有过讨论,因此讨论法的效果也相对减弱。因此,这个教学法的应用条件之一就是同一个老师教授两门课,因而能够掌握学生的了解程度,而且能控制和协调两门相类似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结合以前所学习的内容,既能唤起同学的印象,同时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进行知识迁移。
例如,在讲解货币银行学里面过程中,在讲授利率的过程中,仅仅提及一下利率的影响,包括可能对价值是如何影响的,就足够了。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的脑海里面初步建立“利率的影响”这个概念,同时为以后讲授商业银行管理学中的利率风险打下基础。同时讲及一下缺口分析和久期分析的定义与原理。原理和定义是货币银行学需要完成的工作。
3“整合相关课程法”的意义
3.1 承前启后,通过熟悉感提高兴趣
通过熟悉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本教学法最主要的作用,通过大量的案例,帮助学生同时理解前后内容的关系和作用,增加知识的迁移。
3.2 素质教育
运用“整合相关课程法”可以通过重复知识点达到加深记忆,又能通过新的知识点来连接起以往的知识,形成知识链,从而提高效率,并且通过案例分析来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 培养教师对特定学科的技能
本教学法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必须同一教师讲授两门相关性高的课程,因此能够通过合理分工,培养任课老师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程度,从而使高校的人员素质更高,高专业。
参考文献:
[1]弗雷德里克.S.米希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汕头大学金融学的专业介绍:
金融学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金融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国际金融的规则和惯例,以及与中国相关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和有关投资理财部门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学、货币与资本市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管理、保险学、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金融工程、投资银行学以及支撑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等。
学生毕业后可到银行、证券、保险等公司机构从事相关管理工作。
(来源:文章屋网 )
1、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金融学专业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二、投资学专业研究如何把个人、机构的有限资源分配到诸如股票、国债、不动产等资产上,以获得合理的现金流量、风险和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则为指导,获得个人财富配置的最优均衡解。
1、投资学就是对投资进行系统研究,从而更科学地进行投资活动。投资学主要包括 证券投资、 国际投资、 企业投资等几个研究领域。投资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当代世界政治、 经济视野,了解中国 投资政策,能够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 投资咨询公司、 资产管理公司、 基金管理公司及 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工作的高素质的投资专门人才,以及到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以及教学科研单位从事投资管理及相关业务的应用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