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管理范文

德育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管理

第1篇: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严抓德育;班级管理;集体荣誉感

班主任工作平凡而繁琐,作为班主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好学生怎样做人,品德教育是关键,它既有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的导向,又有微观上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有讲究技巧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严抓德育,建立严格的班规管理制度

班主任工作,千条万条,德育工作首当第一,这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深刻体会。我认为细致的教育与严格管理要双管齐下,同步进行。教师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还要明之以规,制订出切实可行,严格的班规制度来作为学生遵纪守法的行动指南,促使学生积极向上,主动自觉遵守,严格要求,相互监督,做到勇于与班中不良现象作斗争,树立正气,有集体荣誉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俗话说得好,玉不雕,不成器。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针对中学生,自制力不强的特点,我制订了一套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管理充满了“人情味”。严密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增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能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主要特点,又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点。我是这样做的:在认真学好《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同时,让学生有通过全面的强化性的管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思想行为,而又用奖励措施,减少惩治手段。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会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人无完人”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事不过三,先提醒,后警告,在惩罚,针对事情严重程度而定。促进学生严格要求,约束自己的言行,增强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每天利用早读课前5分钟学习《弟子规》,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以抓好学生德育工作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设了展示台,让学生出手抄报《新学期、新目标》、《独特的我》、《关爱生命,安全伴我行》,充分展示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能力,鼓励学生要讲实话,做实事,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我的口头禅:诚信做人,认真做事,德育为先。再好的学生难免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有自己的优点,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因势利导,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从而以点带面促使学生全面进步。

在工作中,我抓好班级制度的建设,强化各项规章制度,针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按照不同程度进行教育。(1) 优秀生犯错,泼点冷水,善加提醒,响鼓不用重锤;(2) 中等生犯错,多点鼓励,善言激发;(3) 后进生犯错,多点宽容,多点帮助,多点耐心,允许改正时间长一点。例如,对那些老迟交作业、抄袭作业的,常犯错误的调皮鬼,我会找他们谈心,一起制订措施,对症下药,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一点点进步。除此之外还及时在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对上周班里发生的情况进行总结,表扬改的好的学生可上红花台,鞭策还做得不好的同学,并做好班级备忘录,不忘记他们的点滴成绩,作为期末评选进步生的依据。

2. 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落实德育管理实效

班干部是班主任和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班级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支得力的班委队伍可以让班主任工作事半功倍;而干部的培养关键在于培养责任感。他们不但要对自己有责任感,也要养成对别人的责任感,每个班干部分管到位,认真负责,还要培养他们爱学校、爱班级、守规矩,奉献集体的观念,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良好团队精神。实行一帮一的政策,学习自觉的和能力较强的同学对弱者进行帮助。同时要放心让班干部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去做同学们的思想和管理工作。但是在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在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也有不少的过失。我会在他们做错了事以后单独找他们谈话,问他们:你觉得这件事你这样做对吗?让他们自己发现错误,总结经验,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然后在班会课上强调: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而且要让其他学生明白,班干部做错了事也会受到老师的批评,让学生体会到人人平等。但是也要帮助班干部树立他们的威信,要让各处干部管到位,层层负责。实践证明,有威信的班干部管理学生是可行的,学生教育学生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另外,还要提倡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以往的“犯了错误就罚”,“大事小事都要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应掌握好学生学习生活的松紧、节奏,提倡学生自我约束的自主管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现和展示学生的特长,陶冶情操,振奋学习精神,增强同学和师生间的团结友爱,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我们都是班级里的一员,班级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和我们有关,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我们班级的形象和荣誉。我用一根筷子易折断,一把筷子难以折断的简单道理,培养孩子的集体凝聚力,从中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一起打扫卫生,尝到劳动的快乐;让他们听同学讲故事、唱歌、读书,去发现别人的美,产生学习的动力,渐渐明白,集体是有你、有我、有他所组成的。我们作为初一(4)班的一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团结,相互进取,积极向上,时刻维护班级的荣誉。

4. 考核总结,提高班委会的德育管理效率

第2篇:德育管理范文

1.1德育评价理想化

整个德育教学偏重智育而非德育,评价偏重理论而非实践,高分低能成了社会存在的一个畸形现象。甚至在进入大学评价保研学生的时候,成绩拔尖的学生在思想道德素养等方面也不如成绩中上的学生。

1.2德育管理体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中学的德育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很难系统地组织调动校内所有的管理人员。在协调各个德育管理体制机构,机构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3学生在德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主体

地位还未得到体现在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自我为主体进行授课,学生很少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德育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还未得到体现。

2中学德育管理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2.1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和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是最有效的德育方法,首先教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以便能够进一步体察学生的生活环境,了解学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管理教育的方式,向学生的父母汇报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身心发展状况,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对于教师方式存在问题的家长,适当引导其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避免家庭暴力,改善学生的家庭德育环境。其次要定期开家长会,最好是在段考之后,不仅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汇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计划,总结半个学期以来学生总体的学习状况,表扬进步的学生。同时还可以在家长会上对家长进行德育教育和管理教育,使家长充分重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通过家长会还能加强各个家长对德育管理方法的交流,反思自己在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学习更优良的德育管理办法。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德育环境。社会德育氛围的营造也不可小觑,因此要加强德育的宣传工作,开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活动,营造一个德育氛围浓厚,风气良好的社会环境。

2.2校外德育配合策略

一直以来,校外人员是不能够进入校园课堂的,许多教师忽略了教材来源于生活的观念,宁愿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现有的教材内容,将把教材讲解透彻视为教学成功的标准。但是这样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比如在教育学生要乐于助人的时候,教师会从教材内容入手,有板有眼地讲解乐于助人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上升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在记忆理解这样的教学内容的时候难免会觉得很牵强,因为整个国家文明的建设和自己生活的距离似乎很遥远。

实际上,乐于助人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助人的一方想的并不是民族大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而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甚至不求回报。教师过于脱离社会实际的说教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要加强校外德育管理。首先社区委员会要结合社区内部情况,定期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加强德育宣传工作。可以在社区周围拉条幅,贴宣传海报或者在社区宣传栏内进行宣传。社区还可以开展征文主题为敬老爱老的征文活动或者演讲竞赛,丰富社区文化活动的同时起到宣传德育的作用。其次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德育渠道,还可以公开征集支教志愿者,成立社区服务社,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还可以邀请社区内部的道德模范进行演讲,公开表彰好人好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

2.3建立网络德育管理平台

除了实地宣传之外,还要加强网上的德育宣传管理工作,建设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都远远超过实地宣传。几乎每所高等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站,除了可以在公共网站上进行宣传外,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德育管理网站进行宣传教育。招募宣传和网站维护人员,每周定期报道好人好事,写有关道德教育的文章。还可以设立网上交流群,例如在救治自闭症儿童的时候,自闭症家庭的家长就自发成立了自闭症救助群,成功地通过宣传引起人们对自闭症的关注。

3结束语

第3篇:德育管理范文

高校德育评估是实现高校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手段对高校德育作出评述与估量。“评述”侧重于定性描述,它以高校德育目标体系为依据;而“估量”则侧重于定量,以反映高校德育目标程度的具体指标体系即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德育评估应该是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统一,是对高校德育过程及其结果作出某种意义下的价值判断。本文就高校德育评估的客体问题、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问题及评估的分值问题等作些探讨。

一德育评估的客体问题

评估的客体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并认为评估客体可以随便设定,这是严重的失误。

要实现高校的德育目标,完成高等教育的任务,很有必要进行德育评估。实践证明:德育评估是高校德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要使评估得以实现,必须具备几个相互独立的要素:即评估者,评估客体(被评估者),评估指标体系(评估依据),评估的程序和方法,评估结果及其表达和解释。在诸要素中,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及评估的程序和方法都是以特定的评估客体为前提的,因此评估客体的确定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高校德育的评估应从三个层面进行,同时分别确定评估客体。第一层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各高等学校的评估。主要由各省教育主管部门,根据《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及中央有关德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制定高校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组织力量对高校的德育现状进行评估。如浙江省教委、教育工委制定《浙江省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评估标准》,对各高等学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进行评估。第二层面:学校对各设定集体的评估。学校根据《大纲》要求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展开总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对各设定集体进行评估。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制定《班风、年级学生工作评估条例》,对各年级、班级德育工作情况、学风建设情况进行评估。第三层面:各系(院、分院)对学生个体德育状况进行评估。为了使德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学校制定《学生德育测评方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德育评估分三个层面,自上而下,层层展开,形成纵横交叉的目标连锁体系,从而实现高校德育总目标。

高校德育在第一层面、第三层面上的评估开展得比较顺利,成效也较为显著。在第二个层面上的评估显得比较薄弱,存在的问题也较多:有的院校放弃了在这一层面上的评估;有的院校评估客体设定“失当”,极大地阻碍了德育评估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做好德育评估工作,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力量,取得各方面支持、共识。系(院、分院)分管学生工作领导必须吸收进入评估领导班子。

如果以系(院、分院)作为评估客体,系(院、分院)分管领导作为评估客体的直接承担者置于“被评估者”的地位,这种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二位一体”的矛盾、冲突是无法回避、解决的。因此,以系级单位作为评估客体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不能成立的,它违背了使评估得以有效进行的诸要素的独立性。

以年级、班级作为评估客体,克服了上述矛盾,评估客体的直接承担者是各年级(以系、专业为单位)的年级主任和班主任。各系学生工作负责人比较“超脱”地开展工作。作为系级学生工作负责人,一方面根据学校统一要求积极推进德育评估,领导其所在各年级积极开展年级学生工作竞赛,各班级开展班风达标活动。另一方面,他又作为评估者,检查、督促全校的德育工作,特别关心其所在系(分院)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经常提出整改意见。同时,作为众多评估客体的承担者——年级主任,既是德育目标的执行者,又是实施具体目标的领导者,他们经常处在“决策者”的地位,他们权衡、考虑如何有效地落实德育目标。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各评估客体的竞争性,还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管理干部,使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因此,笔者认为:各高校应建立以系(院、分院)为实体,以其年级为相对独立的学生工作格局,配足一定数量的年级主任并确定其工作职责,开展年级学生工作竞赛、班风竞赛,全面落实德育目标。

二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问题

在《论高校德育的目标管理》一文中,笔者曾就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德育目标的确定,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事情。《大纲》是国家对高等学校德育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和规范全体教职工教育思想和行为的重要依据,也是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德育实行管理与检查评估的根据。《大纲》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纲》规定了高校德育的目标及其具体的规格要求,起到了“导航”作用。但总体而言,这个“具体的规格要求”还是比较笼统的,抽象的。在具体的实施德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努力把《大纲》内化为自己的德育要求,形成自己的德育目标,建构属于自己的、具体的、动态的德育目标体系。

德育目标体系的建构,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方向性”依据,定性地反映高校德育工作努力方向。但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必须使高校德育目标体系上升到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德育目标体系与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评估指标体系通常是可操作的、可测量的、数值化的,同一德育目标可以用几个不同的指标来反映,而某一指标也可以反映几方面的德育目标。德育评估指标体系主要从质和量两方面判断德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而不是德育所追求的目标。明确德育目标与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联系和区别,是建构科学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

建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必须把握以下几点:一是指标体系具有时代性。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先进性与方向性,指标、权重、标准都应体现时代精神,它应该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德育评估的根本目的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打上时代烙印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目标本身是体现时代特色的,因此评估指标体系应与德育目标一致,体现时代要求。

二是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接受性。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其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评估指标体系是否具有可接受性。德育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必须实事求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建立学校德育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建构切实可行的、广大师生都能接受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

三是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德育评估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过程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又是重要的前提。评估指标体系要尽可能的简明,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如果过于理想化势必造成操作困难;评估指标体系如果过于简单就不能全面、整体地反映德育状况,达不到预期效果。

四是德育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独立性。同一层次的指标之间必须是相互独立的,每项指标都要有明确的独特的含义,做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楚,每项指标的含义尽可能不重复,逻辑上必须是并列的,避免交叉或因果关系。

因此,笔者认为:德育评估指标体系既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又要考虑因素的可行性。既简单易行,又抓住主要问题;既不能抽象、笼统地用简单空泛的“公式”硬套生动的具体的德育实践,又不能过于繁琐、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用琐碎、孤立、繁杂的“目标集合”来冲淡学校德育总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经过反复筛选和提炼,形成完整而简练的德育评估指标体系。

三德育评估的分值问题

评估分值是评估客体德育状况的物化形式,是德育评估的量化体现,是“估”的结果。因此把德育评估的分值当作唯一的衡量德育工作成效的标准,是不恰当的,还要考虑其它因素。

德育评估分值的不确定性因素。根据德育目标,建构德育评估体系X,各具体评估指标xi。建构评估指标体系是具体到抽象的反复过程,我们建立的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只能是尽可能地反映德育目标,而不可能全部、完全反映德育目标。而德育的实践领域是极其生动和丰富的,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德育实践领域的丰富性、多样性与德育评估体系的非完全性是一对无法克服的矛盾,必将导致评估分值的不确定性。在建构评估指标体系时,只要评估项目xi,各项目xi的权重ai({图}ai=1),项目xi的评估等级(赋值给分法)这三个要素,只要其中有一个稍作调整,其评估的分值都将发生变化,这是评估体系本身所致。

造成评估分值不确定性的另一个原因是“评估过程”。在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根据评估条例,进行跟踪调查、信息搜集、总汇、数据处理。由于:(1)过程的复杂性造成信息收集的不完全。德育评估是在完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过程及其程序的复杂性,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信息丢失现象。(2)评估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评估者认识上的偏差及感情因素,在信息汇总,掌握处理等方面造成偏差,影响评估分值。

德育评估的分值的不确定性因素,决定了我们不能把它当作唯一的衡量德育工作成效的标志。实际上,分值不过是“估量”的结果,还需要对德育工作作出“评述”。在尚未建立德育评估体制时,我们对德育工作只进行简单的定性描述,缺乏的正是这种上升为定量的分析;而德育评估付诸实践以后,“矫枉过正”,如果反过来又忽略了定性评估,用公布分数、排名次等的方法,简单地处理“估”的结果,那就大大地违背了德育评估工作的初衷。德育评估也难以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导向作用、激励强化作用、调节控制作用。“评述”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对德育评估的分值进行解释,分值不是一个抽象的数值符号,蕴含着一定的价值、意义;(2)对评估客体进行适当评价,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哪些方面有待提高、加强,指出长处、短处,优点、缺点;(3)对评估对象的变化(进步或退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第4篇: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关爱 榜样 舆论

我从05年参加工作到现在,担任班主任工作将近六年,在这六年当中我深深的体会到:班主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先锋,在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是最多的,是学生模仿、学习的直接对象,班主任的言谈举止,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做好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德育工作必须放在首要的位置,学生的思想道德会直接影响到整个班级的管理。以下是我这些年来对于德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1.关爱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够促进学生思想、行为的改变

俗话说得好“爱是连接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教育的基础是爱,在我选择了教师这一份职业时,也深深地明白自己身上担任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责任。我要用爱去教育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温暖她们幼小易碎的心灵。

我班有个比较特别的学生,叫罗欢。很聪明,但爱逃课,还爱撒谎。对于这样一个孩子,让人真是又爱又恨。这天,罗欢又是最后一个来到教室,他已经习惯每天最后一个进教室了。我从教室走了出来,微笑着把他请进了我的办公室。他也很自觉地跟着我进了办公室。我轻轻地拉他到身边,看着他,他也很无奈地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他惯有的表情。我询问:“今天怎么会来那么晚啊?”

“……”

“是你起来的晚了?” 无语,摇头。

“你家住的远?” 继续无语,摇头。

“你不想来?”

“不是的。”终于发话了,我松了口气。

“是不是又肚子疼了?还是头疼了?”

“都不是的。”

“那你上次那肚子疼是……”摇头。

“上次是装的?”

“上上次是真的胃疼,上次还有前一次是装的。”哦,是这样。

“为什么要装啊?是因为来晚了吗?你来晚了老师骂你了吗?

“没有。”

“你肚子疼,老师怎么会不管呢?这么严重的事情你知道老师有多担心啊,昨天因为送你去医院,老师都没来得及吃早饭呀!”

“我知道的。”说着,眼睛里尽是泪珠。

“男儿有泪不轻弹,你怎么说掉就掉了啊?赶快把眼泪擦了,老师知道你的胃不好,有时会疼,你可以尽管来和老师说,老师这里药都有,如果你因为这就找理由不来上学的话,老师有多难过呀。对吗?”

“我觉得对不起老师了。”说出这么一句话,我都惊讶了。

听他说这句话,我意识到这孩子还是懂事的。“你没有对不起我啊。你是对不起你自己了。你知道吗,其实你一直都很聪明。你看你的周记,文通字顺的,每一句话都那么精彩。考试成绩也不差,两天没来,还照样和别的同学考的一样好,就说明你真的是聪明的,但是一个人只靠天生聪明,不再用功,那是没用的哦,知道吗?”接着,我又给他讲了伤仲永的故事,说完这些后,没有再多说,示意让他回教室里。

在下一次的周记里,他写道:“我会按老师说的去做,我要做个好学生,让同学们都刮目相看,更不能让老师失望。”看着他的周记,我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改变了他。

2.亲身示范,做学生的榜样

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一个星期除了两天在家,其余的时间都在学校度过。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因为中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在言行上松散,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

班主任要起表率作用,凡事要求学生的时候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榜样,才能树立个人威信。我当班主任时,有一次班会课上,我看见教室地上有很多纸屑,于是弯下身子将纸屑一片一片的捡起来,学生们看见我在捡,也都加入了我的行列,教室很快就变干净了,自那以后我就很少看见教室地上有纸屑。短短几分钟我一句话没说,但却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我想这就是“以身示范”的力量吧。在公共汽车上,我常常给老弱病残者让座,虽说这件事小之又小,但我觉得它却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代表的是教师的形象。如果教师在学校教育学生要尊老爱幼,而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却并没有为学生树立起榜样,试问:教师尚且做不到,又有什么理由去教育学生呢?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3.培育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去影响,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正确的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级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熏陶,激励的作用。在扶正压邪,奖善恶的过程中,舆论具有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所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

第5篇:德育管理范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受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的德育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受传统思想影响,德育管理工作受重视程度不够,德育管理内容滞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发展。我国的教育理念也有所转变,将培养综合性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德育管理工作就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受经济因素和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校以升学作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一切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升学率为中心。农村学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就不得不将德育管理放在一边,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滞后的德育教育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逐渐的与学生脱离,不能发挥其功效。

(2)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发挥德育管理的功效。目前,我国农村的德育管理以教师为主导,不能考虑到学生的真正需要,致使德育管理工作脱离实际,不能发挥其功效。学校的德育管理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单一的手段向学生讲述一套固定的道德规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学生不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逐渐的就会对学习丧失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农村教师德育教育的手段过于单一,仅仅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教,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然,对德育教育的理解不深,自然不会加以重视。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要规范人的行为、要培养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但是农村的德育教育缺少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培养,德育教育变成了只注意表面的教育,不能发挥其功效。

(3)学校的德育教育脱离实际生活,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学会解决问题。但是目前农村的德育教育共组,脱离了生活实际,与家庭、社会不能保持一致,实际作用不大。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百般宠爱,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育。学校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宣传正面思想,将社会上的不公平事件忽略,这样学生在走入社会时就会很迷茫,不能认清社会的复杂性,面对困难就会退缩,德育教育工作不能真正的发挥作用。

2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德育管理的对策探究

德育教育工作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的中心任务。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将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开展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新形势下只有坚持学生为本的德育理念才能让我们德育队伍的角色重新定位,有序地开展德育工作,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方显德育工作实效。

(1)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促进我国农村初中德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受经济因素和传统理念的影响,农村初中德育管理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负面的作用。这样,我们就要加强对农村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建立以养成教育为主,心理教育为辅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分析其年龄构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展丰富的课余活动,为德育教育课程增添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们要注意课堂教学是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课堂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2)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德育教育教育手段,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渐的应用到生活、工作的每个领域,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也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德育教育中,丰富德育教育的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学校中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为教师提供一个获取资料的平台。同时,可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对德育教育的理解更深,有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德育教育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影响,促进学生在深层心理结构中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相统一的德育教学体系。德育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了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给予支持,相互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为德育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社会是一个大舞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相统一的德育教育体系下,农村初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有效的开展。

第6篇: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德育 德育管理 德育管理系统

“以德为先”,德育工作一直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而实践证明,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应该从德育管理入手。通过德育管理将学校各种道德教育因素,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道德教育效率和效果。

一、从目前德育管理的现状调研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中学德育管理的效率低

中学德育管理模式大多还处于传统模式,比如:对学生的德育档案采用“纸质”管理,德育信息的管理、查询和评价利用手工方式或部分借助电脑,效率低,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在实施监控学生的德育形成过程时,监控手段落后,管理环节缺乏。管理形式往往是由管理者抓住违纪的学生,交给班主任或德育处管理人员处理。因为,只有班主任或德育处才比较了解学生的违纪情况。

(二)中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差

在目前中学德育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德育管理者和管理部门都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学生还处于被管理者的地位,内容往往脱离实际,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不到位。因此,虽然学校组织了大量的教育活动,德育工作者也投入了不少心血和辛劳,但是往往得不到期望的效果。

(三)中学德育考核评价方式模糊

中学生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高尚的德育情操是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评价方式往往是“成绩好就是品德好”或仅凭借经验或直观印象,就得出对学生的评价结果。

二、采取的相应对策如下

(一)中学的德育管理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化的学校德育工作要求学校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管理达到精细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实施德育管理的现代化。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开发和应用一个功能齐全、内容完善的“中学德育管理系统”。其优势如下:

(1)实现德育信息管理和查阅的现代化,构建“校师生”三位一体化的管理监督体系

德育管理者可以将中学生德育管理有关的信息记录系统,形成德育电子档案。在应用后形成一个“三位一体化”的管理监督体系:领导层面,可以动态地掌握全校、各年级、各班和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和德育情况,实施高效且有针对性的德育管理。教师层面,可以随时查阅学生电子档案,掌握学生和班级的德育动向,结合学校的德育要求和管理任务,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学生层面,可以随时查阅自己的电子档案,掌握德育管理层对自己的评价,从中反思自己,纠正自己的不足,不断地鞭策自己。

(2)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

应用系统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记录,实行对学生德育的过程评价和量化考核。利用系统,指定任意时间段,对学生或班级的德育表现随时进行各种动态的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形成客观的管理依据。领导层可以宏观、细化地做好德育工作,制作出科学、合理、有效的德育管理政策和策略。教师可以对所有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和班级的德育评价信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更好地管理学生。

(3)实施高效的监控手段和到位的管理环节

目前中学德育管理在监控学生的德育形成过程中缺乏手段,管理环节无法落实到位。因此,通过系统的应用,德育管理者可以在网络和电脑的支持下,随时查阅学生的德育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并将结果及时录入系统。

(4)加强校园的德育宣传建设和活动开展的力度

通过系统信息,特别是榜样有关的新闻:表彰先进和榜样人物,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如:“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先进班集体、循环红旗、星级寝室和规范教室”的评选结果等。

(二)对目前德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研究

1.提高德育管理的效率。

系统设计要符合时代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将中学的日常德育管理工作整合到德育管理系统中,每天实现高效的应用。应用系统,方便德育管理者随时关注学生所处的状态;帮助学校对德育进行高效、有针对性的管理;给教师提出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和措施,明确自己在德育方面的管理职责。

2.改善中学德育教育的效果。

通过软件的应用,希望它的效果能够实现对学生德育形成的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监控,能够影响学生德育的形成,在无形中提高中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素质。并且将学校各阶层联系在一起,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各级管理者步调一致,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作用,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从而改善中学德育教育的效果。

3.建立新型的德育管理模式和方法

通过系统的应用,实施更加客观、合理的过程性评价模式,充分利用电子档案建立新型的德育管理模式,克服旧模式下缺乏组织、责任混乱的局面,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最终实现“全员参与德育,精细化管理”的德育管理目标。

因此,我们可以潜心研究,设计和开发出适合现代化德育管理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教育效率和效果的德育管理系统。实施高效的监控手段和到位的管理环节,尽可能完美地实现德育管理目标,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落在实处,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和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第7篇:德育管理范文

一、个别高中生缺失道德的表现

每当看新闻时报时,常会看到一些有关高中生令人震惊的事件。本应处于奋发图强的励志青春年华,如今却被充斥着暴力、等负面影响。

1.暴力2011年2月20日,手机拍摄曝光了某校惊现的300学生群殴事件,在这段长达3分钟的手机拍摄视频里可以看到,在足球场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两个群体,每边都不止100人。很快,双方队伍混战在一起。2011年9月16日晚11点50分,云南省某市西市区海屯路某学院2号校门外发生暴力事件,一名20岁的高中生被群殴,120赶到后对该学生进行施救,但是因其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2.震惊一时的“天台门”事件。90后的一对高中学生在学校顶楼的天台上,使用手机拍摄了一段大胆的视频艳照。二人在课间时,爬上教学楼天台进行粗暴。

3.心理畸形2006年5月14日清晨5时50分许,内江某中学高中生晓娟(化名),从小与哥哥一起长大,兄妹感情非常好。由于哥哥今年“五一”后结婚了,晓娟害怕失去哥哥的关照,心情郁闷,便从学校六楼寝室跳下,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

二、个别高中生道德败坏的严重性

看过上述实例后,一个问题不禁油然而生,究竟是什么导致个别高中生道德沦丧得如此不堪?个中因素难以道清,但笔者认为,从以下三方面规划会比较清晰。

1.家庭方面学生的道德品质优劣与其家庭素质直接相关,学生的成长背景塑造出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或许不少家长认为既然交钱给校方,全然都是校方的责任,如果这样想那便大错特错了。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并非浪费教学时间,花心思教导学生如何做人的地方。若家长不正视这个问题,那首先难辞其咎的便是家长。

2.学校方面现今大部分学校为学生灌输的思想是:“好好学习,毕业后找到薪酬高的工作,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努力考研、深造,进入机关部门工作,对未来生活更有保障……”这些看似合理的教育严重扭曲了高中生的世界观,覆没了正待萌芽的理想,致使某些自我意志薄弱的学生着重于追求物质,变得自私自利,损人害己。

3.社会方面社会是体现出国民素质、文化水平的另一种形式。诚然,大多数人认为学生步入社会便要适应社会,但还有古话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看看现代社会崇尚些什么:崇拜大款、富豪;追捧明星、另类时尚,以丑为美;不道德事件被美化为“小三”广为传扬;政府机关人员涉案频频,知法犯法等。

三、全面加强高中生德育管理刻不容缓

第8篇:德育管理范文

“细胞化”德育管理就是把每一位教师、每一名学生都看作是学校这个有机体的一个细胞。为了使有机体发挥最大效率,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一个细胞的活力,这种德育管理模式要求责任细化、人人尽职、同心做事、处处深入、件件落实。自实行“细胞化”德育管理以来,学校对班主任、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都有了明确的量化标准,每名班主任都明确了自己的成长目标,每名学生也都力争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细胞化”德育管理使我们感受到了秩序井然彬彬有礼的成效教育。几年来,我校多名教师参加了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并摘得了桂冠,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市班主任专业能力比武展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校的德育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刚柔并举,“细胞化”管理模式展新颜

浇树浇根,育人育心。德育不是理论的说教,靠灌输就能够实现;德育不是规章制度,靠约束学生行为就能够实现;德育应该是一种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以情感体验为中心的“十会十从”柔性教育,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育人原则,处处彰显“细胞化”的管理模式,从细节入手,从细微处抓起,使学生做到:

学会做人,从学会感恩开始;学会做事,从学会扫地开始;

学会学习,从学会思考开始;学会健身,从学会做操开始;

学会礼貌,从学会敲门开始;学会文雅,从学会走路开始;

学会生存,从学会自护开始;学会交往,从学会微笑开始;

学会自律,从学会守纪开始;学会审美,从学会穿衣开始。

不同细节体现不同学生的差异,细节管理到位,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首先是循循善诱“讲到位”,开学伊始集中讲、平常时间经常讲、发现问题及时讲、严重问题专题讲、关键问题反复讲、选择专题学生讲、寻找典型带头讲。其次是长抓不懈“练到位”,把行为习惯训练渗透到每一项活动的细节,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再次是组织策划“想到位”,对每一项活动的意图要理解到位、策划到位、组织到位,让每一个细胞充分地参与其中,发挥作用。

柔性的管理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各项细致入微的制度。为了使“细胞化”德育管理模式深入持续地发挥效应,我校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如《班主任岗位职责》《班主任管理班级绩效考核评比标准》《班级细胞化管理考核周评比细则》《班主任考核细则》《学校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值周班检查细则》《值周生一日常规》等,使“细胞化”德育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种科学的管理方法,能够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充分调动师生的能动性。

好老师是会激励孩子上进的老师,好的评价是能够唤起孩子内心自省的评价。为不断深化“细胞化”德育管理模式的研究,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我校构建了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鼓励班主任创建特色班集体。我校除了在期末评选47中标兵班、示范班外,还把班级评价目标分为班级环境布置、课间操、服装仪表、课前一支歌、右侧通行等几个具体可行的目标,开展“右侧通行标兵班”“文明礼仪示范班”“特色教室”“间操示范班”“眼操示范班”等特色班集体的评选工作,利用悬挂锦旗和张贴海报的形式来时刻提醒学生向着目标去努力。

同时,在关注班级管理细节,进行多元评价时,我校更突出“细胞化”德育管理中政教处量化考核和全体科任教师问卷调查参与评审的比重,评选出每月的特色班集体,并在升旗校会上表彰。从大处看是创建特色班集体,从小处看则是促进班级学生的养成教育更加规范。这种管理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也更加公正、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了各班的特色管理绩效。

我校针对目前独生子女中存在着讲求享乐、不思进取、生活境界不高等问题,大胆提出并实行开门管理——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的活动与管理,对全体学生进行体验模式的教育。全校教师一起强化养成教育训练,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在优秀班集体环境中学习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细胞化”德育管理模式把德、教、管结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全方位落实,全过程管理,对良好校风教风的形成起到了深刻影响。

德智双修,“细胞化”管理模式树新范

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是战斗在这一阵地最前沿的战士,是一班之魂。哈尔滨市第四十七中学坚持“教师成功促进学生成才”的人本理念,以“打造一流班任队伍,育一流优质人才”为德育目标,力求创建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工作踏实,考评靠前;学校放心,自己满足”的班任队伍。

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每位班主任的辛勤耕耘,但只有默默地付出是不够的,还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学校在班主任岗位练兵中落实班主任“五项工程”:一是班主任团队学习与工作经验交流培训;二是青年班主任专业技能展示大赛;三是班主任教育叙事的评选;四是德育实践活动课大赛;五是班主任读书交流活动。学校一直非常关注班主任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促进班主任工作走向专业化,不断增强班主任自身素质和促进班主任育人、管理能力的提升。同时,学校要求班主任工作要体现“三爱”,即爱校、爱岗、爱生。提高“三能”,即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协作能力。

结合学校实际,根据不同学年特点,我校组织开展每月两次的班主任“细胞化”管理培训。培训主要针对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各个细节,诸如“如何接好初一新班”“家长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怎样处理偶发事件”“如何写好操行评语”等等。我校还开展了“基于问题的研究”——案例分析培训,主要针对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疑惑、实际问题等提案。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全校班主任培训,分“青春期心理、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环境卫生建设”等专题,对20余个案例进行分析。班主任全员参与、献计献策,再由学校将所有班主任别具匠心的想法、切实有效的做法以最快的速度汇总、整理、深入交流后,形成文字转发到班主任手中,使得班主任的育人观念、育人方式有了润物细无声的转变。这种“基于问题的研究”达到了交流经验、转变观念、促进实践的目的,同时也在我校形成了共同参与、协同管理、共同分享成功与喜悦的良好氛围。

教管多渠,“细胞化”管理模式育新人

学校根据具体学情,大胆开展了一系列道德体验活动。六年级开展“三相”“三起来”教育。“三相”即“坐相、站相、走相”:坐相即“目视前方、挺胸抬头、端庄正直、舒展得体”;站相即“抬头挺胸、自然直立、不靠不歪”;走相即“庄正自然、步履从容、不跑不跳、气定情闲”。“三起来”即上课时要“把头抬起来、把胸挺起来、把身子坐起来”。七、八年级学生以养成教育、道德教育为重点,开展了“克服不良行为,树立中学生良好形象”活动。九年级学生进行榜样示范教育,开展“扬理想风帆,做合格人才”主题教育活动及“十佳校园之星”评选活动。这些活动都要求学生做到:重实效、讲拼搏、长才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我校不断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四自”德育特色。“四自”德育是一种明责任、重实践的德育活动。学校充分尊重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开展值周生、值周班级、监督岗等各种活动,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这些活动使学生学会了为人处世,同时也培养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管理能力、提升了思想境界,逐步达到了人格自尊、行为自律、学习自觉、生活自理和理想自树的要求。

第9篇:德育管理范文

关键词摘要:高校德育大学生大学生社团网络社团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群体,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个人电脑的逐渐普及,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网络社团增多、跨校活动增多、和社会联系增多等新情况和新趋向。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和逐渐增多的趋向,既为高校德育带来了机遇,也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给高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就成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课题之一。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内涵以及目前状况透视

1、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界定

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内涵的界定不能做简单的处理,必须进行综合思索,多层面考察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构成,否则就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大学生网络社团由三部分构成摘要:一是现实社团的网络化。随着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现实社团纷纷触网,实现网上网下联动,以增强影响和扩大活动空间,促进大学生社团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健康发展。二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对人们的交往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本身所固有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空间出现了许多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基于此,关心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部分大学生成立了网络文明协会,旨在倡导广大网民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技术的高端性以及日新月异性,也吸引了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技术本身的强烈喜好,他们纷纷建立网络喜好者协会等,这些都是基于网络本身而建立的大学生社团。三是基于网络的超时空性和适应现代社会开放性要求而建立的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渴望交往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的典型心理特征,网络的超时空性刚好可以以低成本满足他们的这一心理,大学生社团也就从象牙塔内纷纷扩展至校园外,致使跨校园、跨地区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产生。

总之,大学生网络社团就是大学生在认清网络影响和本质的条件下,在网络空间基于喜好、喜好的基础上而建立,旨在满足大学生自身需要、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群体。

2、大学生网络社团目前状况透视

在网络发展的初期,网民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和各大科研院所的探究人员。经过十年多的发展,网民的主体构成在质和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网络本身也逐渐变成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之一,线上生存和符号世界对部分网民来说已不再生疏而是不可或缺。所以虚拟社区就理所当然地成为网民的网上家园,论坛、聊天室、博客、新闻组等是他们经常采用的交流形式,也是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诞生地和借居地。

由共青团中心和中国青少年探究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59.7%的大学生参加了校内社团,平均每人参和的社团数为1.8个。而同时参加跨校社团和网络社团的大学生比例分别达到6.5%和14.0%。,平均每人参和的跨校社团为1.76个、网络社团为1.99个。调查结果显示,从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平均数来看,大学生参和的网络社团数多于现实生活中的社团数。由此可见,网络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织形式,已经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紧对网络社团的探究,积极探索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监督、管理和引导策略。[1

虽然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开放性为大学生建立各种网络社团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客观上丰富了大学生社团的多样性。但是,由于社团成立的动机之一是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也是基于大学生的需要这一重要的基础而兴起。现代大学生的突出需要是成就需要、就业需要、创新需要、情感需要等。相应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主要是考试类、职场类、学术类、情感类。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纷纷增强,于是考各种职业资格证、英语等级考试、考研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认同,基于此,他们纷纷在网上建各种以此为中心内容的社团。如借居于闻名的虚拟社区----天边社区的“考场加油站”,腾讯聊天室的“英语角(四级、六级)”等。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形势越来越严重。为了在严重的就业环境下实现就业,大学生纷纷利用网络的广泛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征,在网络空间建立了各种围绕就业这个主题的社团。他们在社团内部共享各种就业信息,谈论各种就业技巧,交流就业的酸甜苦辣,既可以丰富就业的信息,又可以缓解就业的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然而随着社会开放性发展程度日益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也呈现出开放性特征。他们不再满足于和本校师生的交流,而是渴望和名师、名校的学生交流,而网络的低成本性和信息共享性刚好为他们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喜好科研的大学生主动在网络空间建立了“报告厅”社团,专门收集名师的学术讲座,然后就讲座内容展开交流,以达到开阔思维、丰富知识和增长见识的目的。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非凡心理特征,决定了情感生活对他们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结识异性朋友,大学生自发地在各虚拟社区和聊天室建立了诸如男生夜话、女生夜话、青春杂言等版快,和同辈群体在网络空间交流和异往的技巧和心得,抓住机会寻觅自己的另一半,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要。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兴起对高校德育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群体,高校德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二者具有共同的使命??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但是,二者也存在差别。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自发在网络空间设立的,并且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使得当前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管理的真空。而高校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所以,积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德育一起形成合力;消极的大学生网络社团,会削弱高校德育的实效性,阻碍高校德育效果的发挥。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增强了高校德育主体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既是高校德育的客体,又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大学生网络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群体,有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如网络文明协会、网络志愿者协会、网络伦理协会等。网络文明协会本身的宗旨就是倡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做一个合格的网民。网络志愿者协会,就是以网络为媒介,把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大学生集中起来,以自己的行动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网络伦理协会,就是喜好网络道德探究的大学生在网络空间通过讨论、交流,致力于网络伦理的探究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可见,不管是以德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还是以德育理论探究和学习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社团,在客观上都增强了高校德育的覆盖面,壮大了高校德育主体的队伍,提升了高校德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其次,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高校德育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之一就是启发和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扩大大学生的社会关系。各种网络社团的建立,以其低成本性、便捷性、交互性、广泛性等,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就业需要等;促进了大学生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发展,大学生从校内走向了校外,从地区走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大学生网络社团内的信息具有面广、量多、传播快的特征,因而网络社团成为大学生获得社会信息、沟通和社会联系的重要渠道。这种信息沟通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生缺乏知识和经验的缺陷,为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开拓知识层面提供了途径。网络社团成员之间相互传播信息、沟通情感,客观上起着补充校内信息沟通的网络功能,为情感的双向交流提供有利的条件,满足同学的交往、友谊、自尊等心理需要。

再次,发展了高校德育的载体。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助手。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一方面适应了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推动了现实社团在网络条件下的发展。大学生网络社团是适应信息化校园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是现实社团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扩大和变形;是大学生社会关系扩大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大学生社会性本质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立,是对高校德育载体的发展。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对高校德育的消极影响

首先,大量消极网络社团的存在会抵消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发挥。大学生现实社团,不管是正式群体,亦或是非正式群体,都需要向指定的主管部门申请,经过主管部门的批准方可成立,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还配备一定的指导老师。所以,现实社团的活动,基本上都在高校德育工作者可以监控的范围之内,从源头上保证了社团的健康性和积极性。然而,网络社团和现实社团相比要随意得多,且主体构成要复杂得多。没有了规约,一些消极的网络社团就会在网络空间大肆开展非法的活动,甚至延伸到网下。一些在现实校园没有活动空间的消极社团也纷纷把阵地转移到隐蔽性强的网络空间。如,考试团体,团体,网络传销团体等,他们的活动违反校园的纪律,甚至是触犯国家的法律,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的影响,甚至是扰乱了校园的正常运行秩序。

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存在,使得高校德育工作者难以把握好这个载体。德育载体是指德育主体在德育过程中所运用的,能承载、传导德育的内容信息,并对德育的客体产生影响、对德育的内容信息进行反馈的一种可控方式和外显形态。网络所固有的数字化效应,导致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隐蔽性存在,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基本上是一种自发性存在。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发性、隐蔽性存在,导致德育主体难以发现社团的存在,无法猜测网络社团对社团成员的影响,从而也就难以有效控制和利用网络社团开展德育工作。

再次,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的复杂性、多样性,增加高校德育的引导难度。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主体本来就变得异常复杂。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成员,又是来自全国各地、各个不同高校的学生,有的甚至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由于每所高校的校园文化的独特性,客观上决定了社团成员的素质的不同,异质性程度太高的成员聚集到一起,客观上增加了高校德育引导的难度。大学生网络社团把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集中起来,同时也就把大学生对社会新问题反应快、易偏激的特征高度凝聚化,在一定条件下就会猛烈爆发。尤其是在某种错误思想或舆论的导向下,通过校园文化中从众和集体规范的压力,胁迫大量的青年学生参和抗议社会的行为,有时会造成一种铺天盖地的潮流。形成社会和学校难以控制的恶性政治影响和政治后果。“由互联网为诱因生发出来的大量的社会性互动、聚会和某种意义的自发的结社行为对我们现有的校园社会框架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一种解构性的威胁。”[2

三、高校德育应积极探索应对之策

网络已经成为当今绝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存方式之一,物理世界和符号世界在他们的生活中早已合二为一,他们是最先实践卡西尔所论述的人的符号生存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网络化生存的趋向还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社团也会更加多样和复杂。在当前学界探究已经大大滞后于大学生网络社团发展目前状况的情况下,高校德育只有下大力气积极探索和实践,才能管理和引导好大学生网络社团,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3“在新形势下,各地各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要通过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适应学生需求,增强学生社团和社团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努力形成新形势下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新方法。”[4

管理和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的主体应实现社会化。大学生网络社团作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群体,社团成员自身必须能真正做到自我管理,尤其是社团的负责人,一定要牢牢把握社团的正确方向。其次,大学生网络社团都是借居在特定的网络空间,而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一样,也是有主人的。因为网络是实行的域名管理和IP地址管理,所以网站、网页的所有者,一定要密切监视网民在自己的空间内进行的活动。大学生网络社团一般是设在各大论坛和聊天室,当前论坛都有自己的版主,聊天室也设有管理员。所以,版主和管理员要自觉充当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再次,今年年初,我国又实行了互联网备案制度,即所有的网站都要到主管部门备案。而备案的内容之一就是网站经营或者宣传的内容,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互联网站备案制度,不能流于形式,对各大网站传播的内容进行方向上的管理,让非法的、的大学生网络社团没有立足之地。最后,高校德育工作者作为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主体,应主动深入大学生网络社团,以社团成员的身份积极引导大学生网络社团健康发展。

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加强横向交流,形成合力。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广泛性,所以大学生网络社团的突出特征就是跨地域性和跨校园性。也就是说,网络社团的成员是来自全国不同的高校,或者是同一地区的不同高校。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说明网络社团已经超越了实体校园的限制。这一特征,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校园之间的横向交流。应该说,网络已经为高校德育工作者之间进行超时空的交流提供了可能的条件。高校德育工作者要主动地加以利用,可以在网络空间建立讨论和交流专区,分享引导社团工作的经验,交流各自发现的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新动向,共同商讨引导和管理的策略,从而在网络空间形成引导和管理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合力,尽量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真空。

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开放程度的扩大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学生社团日益成为高校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群众团体。开展“网络进社团、社团进网络”建设,是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高校德育的客观要求。针对网络社团所固有的特征,加强网络社团文化建设,促进网络社团的健康发展。目前,各高校为了应对网络化对校园的影响,纷纷采取办法加强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针对网络社团的蓬勃发展,高校在建设信息化校园文化的同时,一定要把网络社团文化纳入到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以克服网络社团文化的自发性,从而保证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方向性,以减少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消极影响。

注释摘要:

[1《调查显示摘要:59.7%的大学生参加校内社团》2005-5-915摘要:26摘要:00,新华网

[2万新恒主编摘要:《信息化校园摘要:大学的革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