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

第1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智慧学习环境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基于NSSE―CHINA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评价方式研究 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探讨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探析 基于LMS的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方式研究 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方式研究 大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实证研究 大学生学习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开设研究性学习 试论基于变革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 基于高职学生个人空间的学习方式变革研究 基于手机二维码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方式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基于MOOC的大学生自主学习研究 国外高校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研究及启示 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 基于智能终端的大学生智慧就业服务推送平台研究 基于“慕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探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苏孝贞.韩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智能学习,.

[4]Nuzulla Mamat,Norazah Yusof.Learning Style in a Personaliz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Framework(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Vol.103.

第2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大学生个人自己我鉴定一】

大二学习生活的结束,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进行了一半,回忆过往的点点滴滴,都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想起我大一的自我鉴定似乎还在眼前,但时间总是很快,现在我又将我的大二自我鉴定做一个好好的总结了。

光阴似箭!转瞬间我的大学生活已接近两年时间了。我们不能奢望留住时间,但我们却能够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自己的脚印。

刚升上大二时,看着大一的学弟学妹们却生生的稚嫰的表情,自己的脸上不自主的有了微笑。似乎看到了当初的自己。而今,我已是几千名学子的学姐了,不再对家充满眷恋,不再排斥这所“陌生”的学校了。

大二的课程不紧不慢,但多了许多专业课的学习。大一时的懵懂都变成了今日对“环境工程”四个字的了解。亲朋问及该专业学些什么时不再感到茫然,是有了所谓的方向感吧。

尽管课业不紧张,但学习上却不允许我有丝毫的松懈。《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全国计算机二级等级考试(C语言)、水环境监测高级工等等级考试,不仅充实了我的学习生活,也让我的学习充满了挑战性。

图书馆依旧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留下了我的足迹与汗水。这里让我知道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假期之说,更没有毕业之说。学习更是一个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它没有终止的一刻。

电脑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它是我的学习伴侣,生活伴侣。自带的电脑让我更好地进行学习,也增进我对学习的兴趣。学习之余也娱乐了我的生活。网上的博客生活里,倾诉了我的悲与喜,里面有我逐渐成长的点滴。

虽然我的大学自我鉴定相对简单,但简中有精。我的学习、生活永远是正在进行时。大二的学习生活又即将划上句号了。我们又一次迎来了验证学习成果的期末考试,我相信自己可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努力。

【大学生个人自己我鉴定二】

步入大二的学习生活,回首大一走过的路,不管是感情、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收获。为走好大二的路,我将我的大学生大一自我鉴定详细的归结如下:

花开无声,岁月无痕,蓦然回首,大学生涯的五分之一已经离我而去...这一年算是不平凡的一年吧,接触了很多新事物,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经历了很多新挑战,明白了很多道理..感触自然不少了...所以又是时候自我慢慢反思一下咯...

感情方面:突然有一种兴幸能住在608,能认识到608的兄弟们,你们都很好,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快乐,虽然我们之间时不时都会有点小矛盾,有点不爽,也存在点***,不过,兄弟,没计啦~开心就好~~08心理3班,下学期给我的感觉一个字--散,不知怎的,给我的感觉好象分开了很多派别似的,班活动也少办了很多,办起来也不是那么的积极,这也是烦事。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朋友是很重要的,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打球,玩电脑,四处去玩是人生一大乐事,我害怕孤独感,所以我总是很乐意的去交朋友,很珍惜每一个朋友,特别是好朋友,感谢你们,感谢每一位朋友,有你们在,我很温暖很开心~至于爱情,比VB还要复杂,每一个女生都是一个版本,最糟糕就是没有通用的方法,所以要学的真是无穷无尽咯~

这次我错了,虽然比较离谱,但我也不想,这次的错是为下次的对作准备,至少不会重复犯错吧~~首先感谢她,抱歉~给不了你要的幸福,不是我的,我也不勉强。感谢她的错爱,所做的一切我真的很感动,但我给不起的,我不敢接受,对不起,谢谢你对我的好。感谢她,及时的鼓励与安慰,时时的支持与关怀。虽然她说事业退一步,海阔天空。爱情退一步,人去楼空。但我更相信爱情可遇不可求,不属于你的,任你傻傻等待,苦苦追求也只是徒劳,最惨的是随时可能错过属于你的幸福,相信属于我的真爱很快就向我走来~~

工作方面:在体育部工作了一年了,做得很开心,部长们很友好,干事相处很很亲切,整个部门很有人情味,有种温暖的感觉,所以师弟师妹们,要进学生会,体育部是不错的选择!!得到了锻炼之余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思,这是个挺严重的问题,可是我前段时间才意识到,我这一年都缺少反思,做完每一项工作,顺利完成就算了,很少去回忆当中的细节,整个过程中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都没去多想,所以我对一年来体育部举办过的活动的印象都模糊不清...不过也好,这至少也是另一种收获,以后我会多注意的啦~~~还有,也做了一年的体育委员了,感觉很是清闲,大学的体育委员也真是份优差哦,观察了一年,觉得最忙得不可开交的是班长,周文兄,我们的男班,辛苦了,你为我们08心理3劳心劳力,工作认真负责,真的很称职。其实我是种喜欢忙的人,不停的处理接踵而来的工作那种感觉很充实,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突然有种想做班长的念头,虽然我没什么经验,但我相信我有这样的能力,也会尽我的全力去为同学们服务,做好本分工作~~

学习方面:经过一年时间的探索,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感觉还不错,蛮有效率的,学得也挺轻松的,仿佛学习变了我的一种放松的项目!本来真的不怎么喜欢应用心理学这个专业,和朋友说起我读这个专业,他们都喜欢问我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泡到妞?要注意什么?怎么触摸他们的心理啊?晕~这我还没学到呢!不过说真的学起来感觉不错,可以说是来感觉了,老爸说了:干一行,爱一行。我就用心点,学精通点~~这个暑假也不闲着,复习人解,强攻VB...说真的,vb真的很博大精深,不过为了下一年不去白上那30块一小时的网~没办法,不过学着也听有趣的,再说家里拉了网线就是方便,教程垂手可得。上学期拿了个三等奖学金,有点意外也有点不甘,我还可以更好~~因为608的那个不文明规定,作为608舍员的你们就幸福咯~~为了608,为了***,我还会努力的~~冲击奖学金~~

生活方面:我过得很开心,每天都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篮球,我的最爱,每天下午和朋友们活跃在球场上,任汗水挥洒,用欢乐充满球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力量,尽早能够扣篮,通常打完球就去健身房,坚持完成每次规定的任务,虽然累,但很乐意,感觉到苦练出来的成果时很满足...

看书,慢慢的发觉自己喜欢它了,看书能带给我一种宁静,一种满足,还有一种充实的感觉...同时它能改变我头脑中错误的认识.的确,图书馆是个不错的地方...

打机,自少就是个游戏迷,电脑游戏自然深深的吸引住我,生化危机系列鬼泣系列都相当的不错,魔兽争霸是我们宿舍最热的游戏啦,我们完过的地图超过600M了,现在我比较喜欢玩守城图几个分工合作,挺能培养我们团队精神的,虽然大多数都因不团结,争装备而失败告终.通常晚上自习后回来就来一局,感觉特别爽的呢.

虽然生活也会遇到挫折失败,我认为大不必为此而失落伤心太长时间,现在我们遇到的和社会上真正的挫折失败顶都算是小挫小折,都是容易解决的,其实很多问题都是在于你自己是怎么看待的罢了..就如当初真的对龙洞广医这地方很反感,但慢慢的发觉生活在这里其实也挺不错的.何况大二这里会更热闹师弟师妹来了,研究生也都来了,做师兄咯,生活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真的很期待...

【大学生个人自己我鉴定三】

不知不觉中大专三年以后走到尾声,我们马上就要面临毕业了,带着教师的教诲,家长的期待,延续着学长们的脚步,从这里踏上社会的旅途。

蓦然回首,感慨万千,有得有失,做个阶段总结,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亦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回首着校园的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欢笑,有悲伤有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但更多的是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修养和能力,也使我的修养、为人处事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懂得了除学习以外的个人处事能力的重要性和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大专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是相互映射,所以大专阶段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才是我们作为当代大专生的主题。

除此之外,课余时间我经常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关注最新科学技术动态;尤其是有关本专业的知。使自己始终紧跟世界最新发展潮流和时代的步伐。因此我学习熟练掌握网页设计;一直以“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来严格要求自己,勤奋拼搏、刻苦好学,踏实并系统地学习所开的课程知识,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第3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成长历程 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1建立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化管理平台的背景及现实需要

1.1学生网络化生活环境形成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到信息网络的时代,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在网络中,学生们可以获取社会信息,查阅专业学术资料,从事学习和娱乐活动,还可以通信、聊天、交友等。通过网络,学生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当天的报纸,可以进入美国国会图书馆以及世界任何一所著名大学的图书馆查阅资料,作为学生网上论坛的校园BBS是任何一个大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和观点的地方,社会热点或是校内重大举措,突发新闻,都能在学校内的BBS上激起反应。

1.2大学校园内社会化生活环境形成

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入,在大学校园内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学生吃住已经由原来国家适当补贴、学校控制食堂物价等变成了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如果生活环境不好、不理想,学生已不再找校长,而是直接找市场。市场化运作的最大特点是价值规律起作用,贫富悬殊将带来一系列心理冲击,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学生学习和生活方式。学生将更直接、更广泛地和社会接触,学校在其中的控制力明显减弱。

1.3大学生思想观念多样化形成

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我国的社会情况发生了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随着21世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2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化平台内容设计

个人成长历程网络平台是以学生个人为主体,其内容以学期为单位主要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 主要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奖惩情况、科研情况、奖助贷、成绩、学籍情况、社会活动情况等七部分。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班级、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贯、生源地、职务、身份证号、寝室、家庭住址、爱好、特长、联系方式(QQ、手机号)、父母联系方式、工作单位等;奖惩情况包括获奖(院、校、市、省、国家)、表彰(院、校、市、省、国家)、处分(院、校)等;科研情况包括参与课题(导师、题目、来源、起止时间、获奖情况)、(题目、杂志、时间、作者位次)、专利情况(第几发明人、专利名称、专利类型、授权号)等;奖助贷情况包括助学金获得情况(国家、励志、助学金)、奖学金情况、贷款情况(生源地、在校)等;成绩情况包括成绩、挂科情况(科目、挂科时间、通过时间);学籍情况包括学业警示(时间)、留降级(时间)、转系(转入院系、时间)、休学(原因、时间、复学时间)、退学(原因、时间)、档案(高中学籍、高考志愿表、高考成绩录取通知书、团关系、党关系)等;社会活动情况包括勤工助学情况(学校、社会(单位、岗位、时间))、实习情况(单位、岗位)、毕业生反馈:登录、注册、姓名、工作单位等。参与的活动包括学生个人本学期参与的学生组织、担任的学生职务、参与举办了哪种活动等;荣誉奖励即是指本期内荣获的各种荣誉,包括学习上的也包括其他各类活动奖项等。

3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平台发挥的作用及取得的成效

(1)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阶段。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任务是伏案学习,而在大学里,他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只有真正站起来,从社会、历史、未来、生活的各个方面放眼展望,才能真正把握住目标和机遇,全面发展自己。学生通过“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平台”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轨迹。通过成长历程网络平台记录回顾整个大学期间成长历程,学生们可以认真审视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反思和纠正自身的思想,及时清理、调整自己的人生规划。

(2)建立“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化平台”,记录下学生在校成长的点点滴滴,是主动性强的教育和管理,主动了解、关心、理解、指导学生,一切为学生的发展着想,一切从学生角度思考,为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作为一个信息的平台,可以让老师深入地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爱好,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将学生们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同时,建立“大学生成长历程网络化平台”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对待自己的人生和未来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杨柳.建立大学生成长成才档案,优化学生工作质量[J].教育理论研究,2013(16).

[2] 陈国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双螺旋理论[J].中国高等教育,2010(2).

第4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目标;可行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都应当有提前规划的意识和自觉,这能够让人少走弯路,朝着目标有条不紊地前行。大学是高等学府,本专业的学习基本上确定了将来职业的方向,然而学业的完成必须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连接,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顺利就业或赚足就业的资本。那么,何谓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呢?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主客观因素对自我进行评估、设定,继而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此做出行之有效的设想、规划与准备。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背景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最早在高中时期已经有了雏形,当选择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对未来职业的设想,但进入高等学府后,专业确定下来,自我认识也日趋明朗,看待问题也渐渐有了深度和广度,这就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同时,因为现实就业的压力和各企业对吸纳的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高要求,对职业发展的规划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就为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现实土壤。因此,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策略。

二、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意义

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增强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机会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跨过高考这道坎进入高等学府的这一天,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没有定力或者对自我认识不足、欠缺对未来职业发展有规划的人,就会出现盲从或手足无措的迷茫、失落状态。但如果能够结合主客观因素提前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切实可行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那么就有了目标性和计划性,奋斗方向便得到了明确,然后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实践,有计划地安排进度和时间,就可以一点点靠近理想,从容不迫地提升成功机会。

2.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促进知识结构的完善,加强竞争实力

职业发展的规划对于每一个自觉制定它的人来说无疑就是一根鞭策自我的长鞭,成为其前进的动力。社会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单位把学历、工作经验和知识技能等当成考量和录用人才的标准,因而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实质上就是让学生看清自己,明确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该如何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于是,有意识地选课、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参与实践、积累工作经验,加强与他人相处交流的本领,提升个人素质等成为了大学期间积极完善的重要知识架构,为人生目标的实现和自身价值的体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自己在未来面对白热化的职业竞争增强了实力。

3.职业发展规划可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要想变成现实,必然要付诸于行动,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份行动就是不断地学习加历练,增长知识和技能,最终毕业后找到机遇,厚积薄发。此外,职业发展规划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和自身实力的状况予以调整。但“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这些灵活决策的“调整”是扎根在深厚的知识能力基础上的,归根结底还是离不了之前的学习――为就业所做的准备。所以说,职业发展规划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始终学习的好习惯,以致受用终生,终身学习。

三、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

大学生职业的发展目标呈现出三大趋势,一是经过招考进入国家或企业各部门,二是自主创业,三是选择暂时避开锋芒,继续深造,增强竞争力的出国深造和考研。围绕此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的规划内容基本包含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阶段目标几大要素。

四、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实现的途径和步骤

学习、实践、反思、总结是实现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途径,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实,才能真正让职业发展规划意义得到彰显,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具体说来,可以把这些途径细化成各个步骤:

1.学校加强职业发展教育,提供氛围

许多高校职业发展教育不开展或者流于形式,不分专业,不考虑学生个性,象征性地开几堂讲座或者教育课程,对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和服务欠缺,这种态度自然也会传染给学生,让学生不重视职业发展规划。所以学校务必得先重视起来,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才能督促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发展规划。

2.分析主客观因素,量体裁衣

当有了职业发展规划的意识后,在制定规划前一定要分析主客观因素,一方面观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和对人才能力的要求程度,另一方面强调大学生个人对自我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分析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空间,继而拟定具有个人特色的、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确定最佳职业发展目标。

3.关注发展动态,完善规划工作

职业发展规划其实是动态的,不拘泥于已经制定好的目标,综合考虑个人知识能力的增长和社会环境对人才的需求可能变动等一系列因素,允许有适当小范围的调整,对职业发展规划加以完善,最后找准真正契合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第5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礼仪教育;高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0-0275-02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美称。古往今来,礼仪在社会教育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接班人,其礼仪修养不仅体现着个人素质,也反映当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大学生通过礼仪课程学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引导学生“知礼、懂礼、习礼、用礼”,培养其得体的言谈举止习惯,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个人形象。

一、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回顾

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类型如下:

第一种大学生礼仪现状的研究,主要通过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分析,追根溯源,探讨成因,并由此提出对策。如吴春彦等(2010)和彭素云(2013)等分别通过对南京部分高校和山东省部分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礼仪教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并就礼仪教育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另外,丁萍(2010)和巨红梅(2006)等分析当前大学生在学礼习礼的过程中表现出认知不足、意识淡漠、践行力差、标准低的原因。

第二种大学生礼仪作用的研究,认为礼仪应发挥应有的教化育人作用,结合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如郑娇(2103)、李瑞芳(2003)、王冬梅(2001)等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大学生礼仪习惯的提升,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

第三种大学生礼仪传统的研究,赵金轶(2015)认为中国礼仪是传统文化深厚内涵依托的载体,将传统文化与高校礼仪课程相结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鸿扬与传承,有助于促进大学生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身内涵的提升。林荫(2010)认为在高校礼仪课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的重视和弘扬。

上述研究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大学生开展礼仪教育必要性,通过对当前高校礼仪教育的思考,促使高校礼仪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礼仪教育水平。本文是通过对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反思,探寻大学生礼仪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提出大学生礼仪课程教育的方向及其发展途径。

二、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表现

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设礼仪课程,以期通过礼仪教学,提升大学生礼仪修养,但事与愿违,礼仪课程设置并没有如预期大幅提高大学生文明程度,纵观校园礼仪,大学生个人形象不佳、行为举止随意等诸多礼仪问题频现。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

三、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的礼仪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大学生礼仪素质普遍不高,唯我独尊,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家长,不懂得人际交流,导致这一状况的发生,是有多种原因的。

1.大学生礼仪意识教育的缺失。曾经有一位思想家说过:“人们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性,或者对事物本身产生浓厚兴趣时,才会激发全身的热情去了解它、学习它。”然而在当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关注的大多是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对于礼仪这类非主流的课程大都呈冷漠的态度。曾有老师去宿舍看望学生,学生漠然待之,既不执行招呼、引领、让座、倒水、寒喧等基本待客礼节,老师离开时亦无一人起身送客,更有甚者,自始自终端坐于电脑前沉迷于游戏中,眼皮都未曾抬过,难怪老师感叹当代学生礼仪意识淡薄,师生关系薄如片纸。现代良好的生活条件和近乎完满的呵护,为大学生们营造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但也因此造就了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优越感,缺乏有效沟通交流的能力,礼仪意识淡薄。礼仪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对指导大学生外在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没有得到完全的重视,礼仪课程教学中,只重视礼仪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礼仪意识的教育,礼仪意识的淡漠成为影响大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原因。

2.大学生礼仪教育体系的缺陷。一是学校礼仪教育的缺位。高校的育人体系应是第一课堂(课堂教学)为主、第二课堂(校园文化)为辅、第三课堂(社会实践)为补充。但现实却是重视科学素质教育,忽视人文素质教育,礼仪教育边缘化问题突出,礼仪课程教育还无法全面实现“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网络”的课程建设目标,其发挥作用的空间十分有限,礼仪教育作为学科融入学校整体育人体系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礼仪教育资源的缺乏。大学生礼仪修养教育的研究也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教育资源的支持。礼仪课程教学,因为无法创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无论在争取办学经费方面,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注定难以获得教育资源的深度支持,研究大学生礼仪教学的专业人才偏少,现有的教材针对性不强。此外,高校未能充分发挥家庭礼仪教育阵地作用,“家校结合”的礼仪教学手段分离,礼仪教学出现断层。

四、提升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

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漫长的教化培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拓宽礼仪教学思路,改革礼仪教学方法,加强礼仪教学的实践,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重视大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高校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应该以大学生个人修养提升为中心,强化对大学生礼仪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第一,课堂教学中树立大学生基本礼仪概念,如告知学生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应遵循“有礼行天下”原则,即行礼,则交往顺畅,反之,则四处碰壁。逐渐使大学生认识到“知礼”、“行礼”的重要性。第二,礼仪意识的培养要贯穿礼仪课程教学始终,而不是礼仪知识的一味灌输。当大学生个人意识到“习礼”的重要性时,就会提升“习礼”的自觉性,把学习礼仪知识当作一种自觉状态去进行,这样往往会增强礼仪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应充分拓宽礼仪意识培养的途径,动员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礼仪教学中来。家庭是培养孩子礼仪意识的源头,在家庭生活中,要提醒家长树立大学生“长幼有序,相互尊重”的意识,注重为孩子营造施礼环境和氛围。

2.促进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深化。一是加快学校礼仪教育的开展。高校是大学生开展礼仪教学的重要阵地,高校应支持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发展,在课程类别上,可采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以加强礼仪课程教学的力度。明确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应根据现代礼仪要求和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如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大学生在课堂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操作中掌握以“自律和敬人”为核心的礼仪要求和相关知识,从而增强礼仪教学的实效性。二是重视家庭礼仪教学的延续。家庭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应营造家庭习礼用礼的氛围,使礼仪教学持续进行。学校应取得家庭支持,提醒家长配合课程教学,要经常督促子女,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以时时处处有礼仪的氛围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同时敦促家长推进家庭礼仪建设,提倡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民主平等,进一步推进礼仪在家庭中的扩散。三是促进礼仪教学的社会实践。开展礼仪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结合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实践训练等方式进行,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对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提高礼仪运用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因此,礼仪课程教学应该通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如可以进行大学生校园礼仪现状调查或参加校内外各类的礼仪活动等,因势利导,学以致用。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意识渗透和个体礼仪行为考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查缺补漏,不断完善高校礼仪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只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到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体系,礼仪课程教学才真正具有了生命力。

“不学礼,无以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代青年越发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主体,在青年群体的社会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引领着社会发展方向。因而,重视高校大学生礼仪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内涵的提升,也必将促进未来国民素质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萍.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分析[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6).

第6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

B844.2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不断涌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正在以其无所不及的触角和超乎想象的巨大威力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状态与发展前景,课程教学亦置身其中。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微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悄然兴起。10分钟左右的视频展示,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单个知识点的讲授……微课程以其“短、小、精、趣”的特点,迎合了移动信息时代要求和大众心理,在国内外课程教学领域中得以快速发展。这一股“微课风”也逆袭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彻底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近乎取缔了之前教师作为知识垄断者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们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较大幅度地推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总之,微课程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与学的方式正发生着重要而有意义的变化,引人思考。

一、 微课程: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对接要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心育课程有机结合的产物。从两者之间对接的可行性上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重反思体验、轻知识灌输,重应用性和关注点,轻学科化与系统性,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从笔者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微课程教学的实践上看,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之中,将心育知识碎片化、教学交互即时化、学生学习个性化、课堂教学体验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对满足大学生们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产生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一)能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心理课程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的应用中,微视频的制作是整个微课程实施的支点。一个一个的微视频都是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难点。它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指向性明确,设计与制作都是围绕着这个知识点展开。开发与制作成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不但能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强化巩固知识,也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所有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相对适中,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我校广大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查看,当然也可灵活方便地将下载反复使用。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基本上能看到主要的知识点,并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时间自选备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可以让学习者能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大学生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能获得最大可能的满足。

(二)能较幅度地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重视学生个人体验的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且更加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传统的“一师一堂”的课堂式教学难以给学生“反刍”的空间,而微课在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运用简明生动的微课视频和《学习内容与个人反思学习单》,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师生的交流多数时候是单向的。而通过微课,核心的知识点学生已在课前预习,课堂中师生之间用以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

(三)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课程任课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学习的重要教育资源,教师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通过微课学习和反思,分享到的不仅是丰富的教学资源,更是各自的教学智慧,这种研修方式更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通过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不断深入反思,归纳总结,借助微课这一工具,可以将隐性成果显性化、显性成果标准化、研究成果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此外,通过微课进行听评课、教研活动的方式突破了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变革了教师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也将会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 微思考:微课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在将微课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结合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通过“课前观看微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讨论与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为检验其效果,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在实践研究中发现,有的课堂教学并没有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仅仅做到“形似”而非“神是”是教学实践效果没有明显提升的主要原因。事实上,要真正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实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笔者认为需要从重新定位师生角色,重组心育课堂内容,重建课堂教学对话等三个基本方面着力。

(一)重新定位师生角色

微课程教学设计与应用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深刻地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时代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垄断者、也是知识的贩卖者。教师学习知识,并向学生出售知识。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微课的开发,取缔了教师的这一优越的身份和地位。海量的知识信息在网络上堆集,以供挑选与取用。较之旧时代的教师,新时代的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在学生已具备较好自学能力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着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大的挑战和更多的机遇。

(二)重组心育课程内容

微课程比较适用于比较独立的核心概念或知识点,对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程可能鞭长莫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多以专题形式出现,容易将知识内容进行切片处理,比较适用微课程教学的应用与实践。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重组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师的“教”的设计,更要注重学生“学”的设计。精心制作微视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教学得以实施的支点。

(二)重构课堂教学对话

马丁・布伯区分了三种对话:装扮成对话的独白、技术型对话以及真正的对话。将这个分类引入到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也可以分为独白型教学对话、技术型教学对话和生命型教学对话。第一重是教师用预设的标准答案对学生进行提问,表面上看起为是师生对话,实际上是教师自说自话的独白。第二重是教师只关注自己教学行为技能的表现,而忽略对行为技能背后的教育意义;只涉及到对话者的心智,不涉及个人情感或意义。第三重对话是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把他人置于与自己平等的位置的对话,是教师与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感悟和体验进行的心灵碰撞与交流。微课程框架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对话正是需要对话中每一位参与者都真正心怀对方或他人的当下,并带着他自己与他们之间建立一种活生生的相互关系。在独白型和技术型对话中,教师只是作为公共知识的代言人,其个体生命往往是缺席的。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不要忘记了育人育心。教师自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课堂教学对话的重要资源,教师的整体在场与完全投入有助于形成师生的相互信任,有助于营造平等的对话氛围,使学生的真实思考和想法体现出来,师生之间的对话就成为真诚、平等、真实的精神相遇。

参考文献:

[1] Shieh,Davi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2] Educause. 7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Micro lectures [EB/OL].

[3] 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

[4] 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1、华

[5] 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13,4

[6]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7] 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第7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一、立足顶层设计,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把的理论与学生的实际、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要善于把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要用大量有说服力的正面材料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要坚持直接和间接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适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专题讲座,定期开展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知识竞赛和辩论赛,尽可能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二)要注重理论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指导实践。与实践相脱离的理论必然不能得到我们的认同。我们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两手抓,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认知。如定期组织劳动教育、社会服务活动、参加革命遗址等活动,一方面有利于受教育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习和体验,感受人生真谛,验证所学理论,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价值教育,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另一方面,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践行能力。

    (三)要充分发挥学生中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

    任何一个理论被广泛认可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必然从少数先进分子模范人物向大多数人蔓延和扩散拓展,逐渐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接受。榜样就是力量,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一言一行、所思所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起着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对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分子的榜样作用,用先进带动后进,增强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自觉性。

    二、把握路径选择,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

    (一)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教育的逻辑起点

    由灌输式为主的方法转换为侧重主体建构的民主方法。灌输式方法是一种视受教育者为单纯接受客体的单边教育方式,忽略了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和选择性。这种教育方法在人的主体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的今天其教育效果正在弱化。积极建构的民主方法是一种主体维度、建设维度以及建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互动关系。它强调的是“尊重的教育”的人本教育理念,注重发挥大学生群体在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建构中的主体性、选择性作用,鼓励反思与追问,倡导独立思考,立足于建设和培育。强调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民主的方法,促进大学生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方法更加符合大学生实际及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使思想政治教育从被动防御转化为主动构建,为学生抵制西方不良思潮和封建思想侵袭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依据。

    由单一整齐的方法向丰富多元的方法体系转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体与层次、先进与广泛辩证统一的理论体系。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既不能因为学生中存在不同层次的思想道德素质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现实差异,用完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大学生。这必然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根本性变化,即由过去为追求整齐划一效果而运用的简单教育方法向针对不同学生个性特点设计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转换,进一步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起丰富多元的方法向“自下而上”转变,激发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外在牵引向内在驱动转变,促使其自觉运用科学的价值标准,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二是处理好学生表面物质需求和深层自尊需求的关系,要在尊重学生基本物质需求、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同时,多角度强化人文关怀,唤醒学生对于社会、国家的情感共鸣,促使学生实现由“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精神跨越;三是处理好现时需求和未来需求的关系,既要注重借助鲜活的事实和可操作的方法,在学生成长的时时处处体现价值引导并加以渗透,又要立足长远,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四是处理好个人需求与群体秩序需求的关系,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鼓励多样化的个性发展,又要坚持学生个人需求的满足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价值准则,倡导学生将个人需求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结合的教育视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与层次性辩证统一的基本特征规定我们在融入过程的工作实践中要建立整体教育与分层次教育相结合的独特视角和教育方式。一方面,要坚持用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头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向全体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一以贯之到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大学生奠定共同的思想价值基础。另一方面,要在坚持一元主导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根据不同形势和大学生不同群体特征、专业特征与个体特征进行分层次教育。一是因势施教,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依托广普教育、团体引导、谈心辅导等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激发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二是因群施教,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群体分化明显的实际情况,分析不同群体的具体特征及特殊需要,总结归纳不同学生群体的基本类型和发展规律,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开展针对性教育引导;三是因业施教,构建专业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式,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有效结合的教书育人新规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四是因人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同教育内容,进行跟踪式培养和专业化辅导,搭建学生与教育者深层次沟通的互动平台,实现一对一针对性教育引导。

    (三)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纵向进程既包括教育者的施教过程,也包括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从施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贯穿教育始终,根据大学生在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思想、心理、行为特征,通过不同方式、方法进行针对性分阶段教育。以大学本科生为例,可在一年级上学期针对学生的适应性问题,侧重行为养成和典范教育;在一年级下学期侧重生涯规划教育和朋辈互助,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念和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在二年级结合学生的专业特长,侧重创新教育和实践体验教育;在三年级侧重成长反思教育,引导学生反思成长历程,明晰发展方向;在四年级上学期,侧重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在四年级下学期,侧重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国家、回馈社会的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从受教的角度出发,“融入全过程”就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的感知、内化、外化和固化。具体实践中,要研究把握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接受的基本规律,注重抓住校园文化的熏染感知、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化固化等关键教育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的主观感知内化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价值标准和自觉意识,引导大学生把内化了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具体的价值行为,将被动、一时的外化行为固化成持续、稳定的自觉行动。

    (四)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和教育环体。在教育主体方面,要从体制入手,充分调动 “融入全过程”的全员要素,构建教育教学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一体化、本科生研究生工作一体化、学团工作一体化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要抓住核心队伍的关键要素,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校政工干部队伍以及一线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的认同者、践行者和引领者;在教育客体方面,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包容性,加强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分层次、分阶段教育模。

    三、结合对象特点,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

    目前,在校大学生主要是“90后”,这些大学生带有时代高速发展、急剧转型的鲜明特征。在一些道德领域,会出现道德问题,深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转型和改革过程中,思想观念更新的延时性、新制度建设的滞后性、青年对社会变迁的敏感性以及青年的易塑性决定的。我们必须给予“90后”大学生全面、客观、理性的评价,根据他们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突破制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难点。

第8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勤俭节约;现状;对策

勤俭节约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物质文化不断提高的今天,一些大学生一味地追求品牌,生活上出现攀比及铺张浪费等现象。笔者认为,在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当下,对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基本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一系列问题得以显现,在现时代大学生身上则表现为节约意识趋于落后。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经济上有了更多的自,消费结构及消费品种出现多样化,与此同时,伴随着攀比和浪费的现象。笔者对此进行调研,发现当问及大学生最常见的浪费现象时,“食堂剩饭、不合理网购以及日常水电资源的浪费”高居榜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时代大学生勤俭节约的观念较为薄弱,同时易受身边环境的影响。

二、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原因

实地的观察和访问往往能得到最直观的数据。笔者在食堂随机采访到一些剩饭的学生,“其实这样挺浪费,但把剩饭带回宿舍怕同学笑话,没面子。”还有同学表示,“阿姨给的量太多”、“食堂饭菜不合口味”。他们的回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浪费行为的部分原因。通过笔者的实地观察和个案访谈,并加之文献资料的整理,对于大学生的浪费行为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

(一)节约思想认识不足,节俭观念淡薄。现时代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对贫苦没有直观体会,对勤俭节约的认识自然变少。加之近些年来社会媒体对勤俭节约的宣传力度减小,甚至个别媒体极力鼓吹人们学习西方国家高消费、超前消费以促进社会需求,这些论调都影响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导致其勤俭节约意识的淡化。据笔者了解,部分大学生由于没有树立节俭和储蓄意识,生活费常常超支。

(二)铺张浪费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近年来社会上一些大款挥金如土,一些机关单位或领导公款吃喝,一些个人对自然资源肆意浪费等不良现象和风气,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造成其对勤俭节约认识的偏差,从而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消费方式,攀比、赶时髦和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三)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我国当前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物质资源虽得到极大满足,但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尚不健全,加之受社会上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观开始倾斜,导致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容易迷失自我,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四)学校部分基础设施不够健全。水电资源的智能化管理已在许多高校得到应用,声控光控灯、智能化水电设备在现代化的大学校园中应成为常见设备。如今学校大多把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上,学校的管理除了教学外,还应该包含学生生活方面的管理。

三、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行为的对策

我国当下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发展过快导致人心浮躁,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价值观有所偏差,对西方一些腐朽的价值观及本土的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盲目追随。另外,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下,现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观念均发生转变。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学会科学消费、绿色消费,结合实践调研的成果,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行为:

(一)树立科学消费观念,学会理财。要改善大学生铺张浪费的行为,首先应当使其增强节约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其次,大力宣传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的时代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后,引导现时代大学生学会理财,科学地处理个人财务。

(二)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节俭美德教育。如今,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社交的重要平台。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关注热点并及时参与讨论。网络对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学校应在校内报刊、网站上大力提倡节约作风,利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来增强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通过美德教育,促使学生个人成为可以进行有效宣传的自媒体。

(三)开展特色活动,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采访,大多数学生表示,校园内的文艺活动层出不穷,但关于“勤俭节约”之类的宣传活动却少之又少,即使举办也很难达到活动的预期目的。学生社团作为与学生群体息息相关的公众性组织,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如举办宣讲会、贴标语、开办跳蚤市场、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带动更多大学生树立勤俭观念。与此同时,学校方面也应该开展相关活动,进行宣传教育。

(四)实行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增强大学生在勤俭节约方面的行动,既需要道德制约,更要有制度保障。实行合理有效的奖惩制度,一方面,靠制度来鼓励节约行为,利用年度之星评比等方式,以部分带动整体,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良好风气;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监督、学校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减少铺张浪费的不良行为,加强对资源浪费的遏制。

(五)加大废品资源的回收利用。节约理念应当贯彻到大学校园的各个领域,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的教学科研,乃至校园行政与后勤集团,只有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获得较大的办学效益,才能真正做到实践上的勤俭节约。

参考文献

[1] 何春玲.高校大学生消费文化现状分析及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报,2009.

[2] 高枫华.论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形成[J].宿州学院社会科学报,2008.

[3] 姜晓玲.当代大学生节俭意识及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

[4] 张大方,姜萍萍.当代大学生勤俭观状况的调查与反思[J].大连大学学报,2008.

第9篇:大学生个人反思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教育帮扶;校地合作;“四点半课堂”

一、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的做法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志愿服务团队是由该校团委领导,为玉林市经济相对落后及困难地区提供以教育帮扶为主的志愿服务团队。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是校地合作的新载体。自成立以来,先后赴南观社区、北流罗政村、茂林长望村等10多个乡村、社区,提供志愿服务3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600多小时,参加的大学生达300多人。该项目以理想信念教育、兴趣培养、心理辅导、科普教育为主题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是该校加强校地合作、协同育人的新模式探索,根据学生的多样性、层次性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实施教育帮扶工作的成效

1.理想信念教育

通过开展系列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中国梦深入人心。比如,每周举行的励志成长故事讲坛,以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

2.学业辅导

志愿者借助图片、游戏、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小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提供专项辅导。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既能促进学生按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又能为学生解答一些在课堂上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兴趣培养

为了充分挖掘学生个人潜能,提高自信心,针对部分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志愿者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武术、篮球等活动,以此挖掘学生个人潜能,增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

4.心理辅导

该活动针对乡村及社区的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等特殊对象,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困扰。通过开展系列心理团队辅导活动,志愿者们与孩子们加强沟通,了解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成长阶段中出现的问题,鼓励他们乐观向上,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5.常识教育

通过进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辅导,以讲座、游戏互动、展板等形式,开展防火、防电、防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采用校地合作、协同育人新模式过程中的总结与反思

1.关于经费投入的问题

在教育帮扶工作中,用于活动的经费主要是从有限的办公经费和教育局下拨的少量经费筹集而来,由于经费极为有限,所开展的交流活动次数、程度也受到了限制。我们认为,合理的专项经费投入,是高校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地方发展,将高校的人才培养、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的保障。

2.关于教育帮扶任务的制订

在实施教育帮扶的过程中,乡村与社区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势与不足,而且学生的发展是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因此,在开展教育帮扶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心理团队辅助活动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以学生为主,以满足服务对象的合理需求为出发点来制订教育帮扶服务计划。

3.善于开展教育帮扶活动的研究工作

玉林师范学院“四点半课堂”项目自2013年启动至今,实施时间不长,发展历程较短,许多工作的开展都处于探索阶段,表现为“重输血而轻造血,重实施而轻研究”现象,因此,如果要使该项目产生更大的效益,应该在教育帮扶工作中,安排相关的科研指导团队,针对帮扶工作中的教学管理、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等具体工作,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指导,总结经验,将该项目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