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综合改革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综合改革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改革方案

第1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浙江省人口与计划条例》,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要任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开展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保障措施等各方面的改革,切实解决存在问题,为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管理机制,和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体制,初步建成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科学管理相统一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群众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满意程度。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切实维护群众在生育方面的合法权益,满足群众的多层需求,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加强指导,注重实效。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每个社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所侧重,把握策力和方向,扎实推进,不搞形式主义,实实在在做好工作。

(三)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抓住街道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综合改革,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

(四)转变职能,提高效率。适应改革的需要,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行政管理与群众工作相结合,分块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切实转变工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属地化管理体制。

1、完善现行的属地管理体制。计划生育管理要从“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转为以“部门指导、属地管理、单位负责、社区服务、居民自治”,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配合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依靠居民自治组织,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计生协会作用,组织和引导居民群众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要依托现有社区网络,部门联手,综合服务,逐步形成以社区为纽带,街道、社区、楼群(墙门)三级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网络。进一步改革现行街道、社区两级管理模式,建立和加强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计划生育协会等计划生育管理组织,以社区计划生育自治章程为依据,制定可行性、有效性、计划性的相关制度,切实推进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2、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流动人口计划生工作机制。要依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工作职责,增强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四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验证、统一服务)管理机制。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综治警务室、要密切配合,提高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协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充实管理力量,流动人口比较多的社区尽量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从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双向联系、验发证、孕环情检测等服务,保障外来人口享受计划生育基本项目的免费服务,真正实现与常住地居民一样管理、一样服务、一样对待。

3、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法人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逐步理顺企业与街道、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关系,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要与街道签订计划生育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个体工商户、小规模企业要与社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协议书,落实企业法人计划生育负责制。各类企业都要承担计划生育法定管理责任,与街道或社区建立经常的工作联系,接受街道或社区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落实责任书(协议书)的工作要求,落实专兼职管理人员,制订相关管理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职工计划生育法定假期、孕环情检查、奖励和优待等合法权益。

(二)建立宣传教育、综合服务和科学管理的计划生育工作机制

1、要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计划生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中的先导作用,坚持走“大联合、大宣传、大服务、出精品、出成效”的路子,围绕提高针对性、群众参与率和知识普及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教作用,丰富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进一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制作宣传精品,强化面对面的宣传教育观念,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将宣传教育融于管理、服务中,针对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职工、外来流动人口等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开展个性化的宣传教育。要进一步健全计划生育宣传协调会议制度,逐步形成计划生育部门协调、有关部门联手、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2、广泛开展以技术服务为主的优质服务。街道计生服务站要深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丰富服务水平。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服务需求。20*年开始,街道计生服务站将和鄞州人民医院妇产科联手开展妇女五期和性健康教育、知情选择指导、围产期保健、妇女病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等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把技术服务与宣传教育有机结合。

3、切实提高依法管理水平。要利用各种形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贯彻计划生育法规,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计划生育行政行为,积极推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民主评议、民主监督制度,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政务公开。对出现重大违法乱纪行为的,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一票否决”制。

4、大力改革计划生育统计制度。为了与属地化管理要求相适应,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必须相应地调整统计对象,将原来的以户籍人口统计为主逐步调整为以常住人口统计为主,进一步规范完善户籍地与现居住地人员流动信息通报联系制度。强化统计瞒漏、计划外怀孕有奖举报制度,确保信息反馈和统计质量。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利用育龄妇女信息开展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三)建立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认真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其中在职职工用工三个月以上的由企业支付,社会闲散人员个体工商户且是个私协会会员的由个私协会在会费中列支,街道建立一次性奖励制度,对下岗、失业人员符合规定条件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但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给予一次性1000元奖励,各单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社区居委会要开展有益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社区服务,优先为特困独生子女父母提供就业机会。

2、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保障事业。把计划生育特困户纳入街道、社区扶贫帮困计划,重点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社会弱势家庭在子女就学、家庭成员病残等生产生活困难情况下进行及时救助。积极发展养老事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父母进入养老院,努力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保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1、各社区、企事业单位要配足配好计生管理员,确保计生工作稳定性,不随意更换计生管理员,全力保障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社区主管领导要大力支持、关心和解决计划生育干部的工作、生活和困难问题,调动她们的工作积极性。

第2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个税;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F 810.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108—02

一、个税改革的状况

1996年3月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立覆盖全部个人收入的“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2001年3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提出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中提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2011年3月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

个税综合制改革从“九五”计划提出,至 “十五”未能顺利推行, “搬家”至“十一五”,仍未能顺利推进改革。但在政策层面,我国个税改革的基本方向已明确,即要走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模式。“十二五”时期是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的关键时期,应借鉴国外个税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推进个税改革。

二、个税改革设计思路

近年来,我国虽未推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但也始终在积极调整与完善,例如全员全额申报制度、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等措施,为推行个税改革奠定了基础。

我国个税改革的设计思路为:以我国当前税收征管条件和未来发展为前提,以主要市场经济国家个税改革趋势为参考,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在保持现行分类所得税制稳定的基础上,以较小的征管成本引入综合制因素,尽快建立初始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三、个税改革基本内容

(一)方案基础为现行分类所得税制

个税改革方案应保持现行分类所得税制框架的稳定,11类所得项目仍按现行税制进行分类征收,以源泉扣缴为主,以自行申报纳税为辅。现行分类税制框架下各分类所得项目的费用扣除、适用税率等规定尽可能保持不变。

(二)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高收入群体实行自行申报并综合计征

以现行年所得超过12万元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为基础,选择部分所得项目进行年终综合,采用累进税率和综合费用扣除标准计算年度应纳税额,已代扣代缴的税款视为预缴税款,年度汇算清缴后实行多退少补。由于在初始阶段,考虑到征管条件等因素,暂不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申报。

年所得未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不适用综合计征,也无须申报年度所得,继续按现行分类所得税制计征税款。在设计综合税率表和综合费用扣除标准时,应使年所得未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分类计征的应纳税额不大于综合计征的税负。

由于仅规定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高收入人群使用综合计征,减少了需自行申报并汇算清缴的人数。2007年我国自行纳税申报人数为213万,2008年为240万,2009年为269万,因此,初始方案实施最初几年只需处理几百万份纳税申报材料就可以很好地控制征管成本。

(三)综合计征的具体所得项目

以现行11类所得为基础,对年收入12万元以上纳税人适用综合计征的所得项目有如下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1.综合范围最小

为了降低征管成本,可以仅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两项纳入综合计征范围。将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按年度综合计征,有利于解决分类税制下按月按次计征产生的收入均衡性问题。对劳务报酬而言,如再配合综合费用扣除上限的规定,可以有效解决累计多次费用扣除导致的税负不公平问题。

2.综合范围中等

将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等项目劳动所得纳入综合计征范围为中等范围的综合方案。现行税制下,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具有较大共性。一是这三项所得都具有明确的支付方,可以较好地实施代扣代缴;二是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对此三项所得的扣除标准相同。中等范围综合方案将资本所得排除在综合计征范围之外,仅包括劳动所得项目,比现行分类所得税制有很大改善,总体权衡公平与效率中,更多地考虑了效率因素。

3.综合范围较大

较大范围的综合方案是将方案2中的四项劳动所得和部分资本所得项目纳入综合计征范围。纳入综合计征范围的资本所得主要有财产租赁所得和利息所得。财产租赁所得与劳动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具有相同的费用扣除标准,但实行代扣代缴难度较大。税务机关获得信息的难度大,将增加税收征管成本,但对调节收入分配具有重大的长远意义。利息所得具有类似的性质。

4.大范围的综合

将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也纳入综合计征的范围称为大范围的综合。这两项所得的共性在于均属于非法人的经营所得,将此两项所得纳入综合计征范围,首先应将分类计征阶段分别适用于工资、薪金所得及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租赁经营所得两套累进税率表进行合并,在综合计征阶段再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表。

5.综合范围最大

第3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解读

一、为什么改革选在浙江先行试点?

这次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由教育部统筹进行顶层设计,选择有条件的省市开展试点。改革试点之所以选择浙江,与浙江省高中课改和高考招生改革有良好基础有关。近些年来,浙江省进行的一系列比较成功的改革实践,为推进这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创造了条件。

1.浙江省已实施了多元化高考招生改革。2019年开始部分高考科目实行平时考,考生每科可参加2次考试,并自主选用考试成绩。2019年起实行高考分类考试,考生可自主选择考试类别。2019年起率先尝试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此外,浙江省平行志愿、高职提前招生、单考单招等改革均已有多年实践经验。

2.浙江省已在普通高中全面推行了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改革的重心是加强选修课建设,同时实行学分制、走班制和弹性学时等制度。这与这次高考招生改革推进学生和高校选择考试科目、实行高考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结合的思路完全一致。

3.浙江省已全面建立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从2019年开始浙江省实施与课改相适应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考试招生机构按照高考要求组织管理。考试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考场进行;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全科开考、一年2次,学生每科可自主选择参加2次考试,并选用其中一次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4.浙江省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确保公平的制度体系。多年来,浙江省高校招生全面推行阳光工程,相继建立了严格的工作管理目标责任制、三个一律刚性计划管理制度、数据信息 三备份、三分离制度、政策加分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三项机制四个制度等,形成了考试招生各环节环环相扣的管理和监控体系。这些制度为全面深化高考综合改革提供了比较完备的公平制度保障。

此外,浙江省在前期已进行了扎实的高考招生改革准备。自2019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开始,浙江省就着手酝酿与之相配套的高考招生改革方案;按照教育部总体部署,浙江省从2019年7月正式开始研究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准备;方案制订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不断完善。

二、改革贯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浙江省这次设计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着力彰显选择性教育理念,以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好的教育,必然是在学生、学校不断选择中实现的。近几年,浙江省推行的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已经贯彻了这一思想,并已取得明显成效。高考招生改革强调把更多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旨在实现教育改革从选课到选考的进一步推进。

在方案设计中,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选择,是否有利于高校自主权扩大。通过学生学校的双向选择,促使招生公平从已有的程序公平、机会公平进一步走向内容公平。

三、改革主要想解决哪些问题?

高考招生改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深化高考招生改革应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次改革近期主要致力于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扩大学生高校双向选择权。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学习潜能;有助于学生发现专业性向,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高校,有助于高校选拔适合自身培养要求的学生,有助于高校及学科专业办出特色,实现多样化发展。

二是推进综合评价选拔。统一高考招生实行高考与学考、必考与选考相结合,高职提前招生实行高中学考或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相结合,单独考试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相结合,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四类考试招生模式均强调评价选拔的综合性,推进人才评价选拔从单一向综合转变。

三是弱化一考定终身现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升学发展选择通道;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可实现考其所长、考其所好大部分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使一次考试的重要性降低,一考定终身得到弱化。

四、试点方案是怎样产生的?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教育部就高考招生改革作出重要部署。

浙江省2019年7月正式启动研究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当年年底形成了试点方案初稿。先后召开一系列座谈会,分赴11个设区市直接听取意见建议,广泛征求了市县教育局长,本专科高校、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校长和部分教师、专家,招考机构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方面的意见,高中学校负责人绝大多数都参加了讨论。

每次听取意见后都对方案作了进一步修改。试点方案制订历时一年多,前后数十易其稿。

五、试点方案什么时候开始实施?

试点方案规定的各项改革内容和要求,将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分年逐步实施。2019年启动职业技能考试,先实施9类,再在3年内展开至17类。2019年10月开始实施选考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10月开始实施外语科目多次考试。2019年开始全面实施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

六、为什么把学考纳入高考招生选拔体系?

这是党的xx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国务院《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避免发生严重偏科,同时也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创造条件。

而且学考实行平时考,一考两用,既用于评价学业水平,又用于高考招生,可以一定程度地缓解考生的统一高考压力。

七、高考录取会不会主要取决于语数外成绩?

浙江省方案不会发生这个问题。试点方案考生成绩总分与现行高考3+综合相同,语数外分值未变,占比未变。选考科目分值所占比例为高考总成绩的40%,且每科均设有加试题,并将等级细化赋分,提升了选考科目的区分度。

选考科目分值比例的确定,既与这些学科的高中教学时间比例大体相当;又与扩大选择性、体现学生专长、弱化一考定终身等改革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必考3门是普遍性要求,而选考3门是学生自身选择,能够反映学生的兴趣、志向和学业专长。

八、哪些方面扩大了考生的选择权?

考生升入高校的通道有了选择。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四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模式。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同时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并可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考生参加考试有了更多的选择。在统一高考招生中,考生可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自主选择选考科目,及外语、选考科目的考试次数、时间。在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的类别、次数和时间,还可选择是否参加英语考试。

考生对自己考试成绩的使用也有了选择。选考科目、外语科目、职业技能的2次考试成绩中,考生可自主选用1次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考生报考高校专业的选择权得到了更充分的尊重。在统一高考招生和单独考试招生中,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考生可以自主选报专业。

九、哪些方面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

高校可以根据办学定位,选择不同考试招生模式;确定是按专业类还是按专业招生录取。

高校还可以根据专业需要,确定招生要求。包括选考科目范围、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等。

在三位一体招生和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确定综合素质测评内容标准及方式。

十、哪些方面减轻了考生负担?

高考招生改革减轻考生负担,主要是通过增加考生对考试和招生的选择性和增加机会来实现的。

一是选择增加了。按照试点方案,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高校多种考试招生模式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升学发展通道;在统一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确定考试科目、时间、次数并选择其中1次成绩记入总成绩。在单独考试招生模式中,考生可自主选择职业技能考试类别。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选报多所高校,最终确认选择1所录取高校。选择多了,压力就相对减轻了。在教育中,考试负担可分为脑力体力负担和心理负担。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并不是考生花时间最多就是负担最重,而是他没有兴趣学的东西负担最重。在高考改革中推行选考,让考生选自己想学且自己认为学得好感兴趣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自己所长、考自己所好,相比较心理负担就会减轻。

二是机会多了。统一高考招生中,外语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每个考生都有2次考试机会,选考科目在平时进行。尽管与高考挂钩,但与现行集中高考相比,对考生的心理影响及产生的负担是不一样的;有2次机会,1次考试的重要性将降低,一考定终身将会得到弱化。第1次考试时,认为还有第2次,第2次考试时,第1次考试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分数,考生的焦虑度、心理负担会明显减轻。考生的负担减轻了,家长负担就会减轻,继而全社会动员组织的负担也会减轻。

十一、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怎样计算?

外语与选考科目成绩两年有效期,是以考生参加6月份全国统一高考首日为基准日期,倒推两年的时间来计算的,以方便考生结合自身实际,统筹安排修习学业和考试的时间。

十二、选考科目什么时候选定?为什么?

每一门选考科目,可由考生自己在考前选择,具体在实际报考该科目时确定。在这个时候来选定,可有利于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时就能按个人兴趣特长合理规划和安排,有利于学生在共同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如果在考后再来选定,那么很多人会选择把多个科目甚至全部7个科目都作为选考科目参加考试,这势必不利于引导学生专长的养成,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和考试负担。

十三、怎样选报选考科目?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拟报考学校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个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科作为选考科目,每科至多参加2次考试。

十四、选考科目为什么要考必考题又考加试题?

作为高中学考,该科目考生只需考必考题,必考题考试内容为该科目必修内容。作为高考选考科目,该科目考生除了需考必修内容还需考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既包括科目必修内容又包括选修内容。设置加试题,主要是为了利于学生更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特长,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奠定较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基础;同时增加了考试区分度,也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

十五、选考科目为什么采用等级赋分?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选考科目不使用卷面得分,主要因为:

1.不同科目的卷面得分缺乏可比性。选考科目由考生自主选择,不同科目考试内容和难度会不同,把不同科目考试卷面得分机械相加合成总成绩给考生排序显然不够合理。

2.不同科目实行等级分相对可比。等级分,是根据事先确定并公布的各科相同的比例,先按考生的卷面得分划定相应等级,再按等级赋分,相同的等级分数相同,进而使不同科目的分数具有相对可比性。

3.实行等级分在浙江已有实践基础。浙江省在三位一体和高职提前招生中使用等级分都已多年。

还需要补充的是,考生考什么科目、什么时候考试,使用哪次考试成绩都由自己决定,对于实行等级分来说,考生选择机会和权力是平等的。

十六、选考科目等级起点赋分为什么设置为40分?

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有利于进一步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体现高考与学考相结合,体现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利于学生为进入高校学习打下更扎实的学科基础。

选考科目的学考部分为必考题,必考题满分70分,按占比60%左右的分数作为考试合格标准,对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时,设置高中学考成绩合格赋分40分,相对比较合理。

十七、高校什么时候公布招生要求?

高校应在招生2年前向社会公布分专业(类)的招生选考科目范围,科目数至多不超过3门。而对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要求,高校可在当年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十八、考生的选考科目需要全部符合高校要求吗?为什么?

考生的3门选考科目中,只需1门符合报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该校相关专业(类)。

这样做,对考生来说,可以增加选择专业和学校的覆盖面,有助于扩大考生选择权。对高校来说,既保证了专业培养的必需,又可使符合该专业的生源相对充足,有利于招生选拔。

十九、高校无选考科目要求时考生怎样报考?

高校没有确定选考科目范围,那就表示考生在报考该专业(类)时无科目限制,均可报考。

但考生要注意:由于你的总分是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构成的,所以你仍需参加选考科目考试,以获得相关成绩。

二十、怎样填报志愿?

在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中,考生按专业+学校填报志愿。考生在选报专业+学校志愿时,自己的选考科目与高校要求的选考科目至少需有1门一致方可报考。其中专业(类)志愿,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

在高职提前招生中,考生可以报考多所高校,一档多投;同时被多所高校拟录取的,由考生选择确认其中1所录取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等三位综合情况,有针对性地自主选择填报相关高校志愿。

二十一、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起什么作用?

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试点方案重视与高中课程改革相衔接,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并将具体使用权交给高校。

在三位一体招生中,作为报考条件和初次遴选的主要依据之一,高校可以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特长表现情况、选修课程情况、社会实践情况等多方面提出要求,或纳入综合成绩;在高职提前招生中,高校将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选拔录取参考,纳入到综合评价内容;在统一高考招生中,高校可事先对考生高中阶段综合素质评价提出要求,作为录取参考。

二十二、什么是三位一体招生?

三位一体招生将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者结合对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方法是,由高校依有关要求确定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三部分成绩在考生综合成绩中的各自权重,以及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标准及方法,并具体组织实施综合素质测试。考生自主选择报考高校,经初次遴选通过后参加高校的综合素质测试。高校根据事先公布的章程,按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其中,高校综合素质测试注重对学生中学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以及与进入高校专业学习发展相对应的专业性向、专业素养、专业潜质的考核。

二十三、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怎样计算?

三位一体招生综合成绩是由统一高考、高中学考、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合成。具体合成比例,由高校根据学校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备案后在本校招生章程中向考生及社会公布。其中,统一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二十四、普通高中毕业生可以报考单独考试招生吗?

不可以。与其他三种考试招生模式不同的是,单独考试招生是为适应中职教学特点和中职学生成长需要专门设计的,实行单独命题、单独考试、单列计划、单独录取,只有中职学校(含中专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等)毕业生可报考单独考试招生。

二十五、哪些考生需要参加职业技能考试?怎样报考?

考生若报考单独考试等有职业技能考试要求的高校,以及报考有职业技能要求的高职提前招生、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需按要求参加职业技能考试。

浙江省统一组织职业技能考试,每年1次。职业技能考试共分17个大类,考生可以自主选报1-2个类别;各类别考试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两部分,职业素养基本要求体现在其中,成绩满分300分;同一大类考生可参加2次考试,成绩2年有效。

二十六、高中学考怎样安排?

高中学考调整到每年4月和10月安排考试。首次考试在2019年10月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和科目另行公布。

这样调整,有利于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用于课程学习;有利于避免学校过于偏科教学和学生过于偏科学习现象的发生。

二十七、往届生、社会人员及异地生怎样报考?

往届生、社会人员以及外省籍在浙江省异地高考考生,如参加2019年及以后的高考招生录取,需按浙江省高考招生改革试点方案和高中学考实施办法参加各项考试。

二十八、怎样保证高中学考的公信力?

在这方面,浙江省已经有了实践经验。从2019年开始,浙江高考英语听力、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科目就已向考生提供1年2次考试机会;2019年浙江省高中学考也开始提供多次机会,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成绩报告采用等级制。这为学考成绩纳入高考选拔评价体系提供了制度支撑。

目前,浙江省标准化考点考场建设已有了确保考试安全的技术支撑。学考考试管理与高考一样,全部在标准化考点和考场进行,考试全程监控录像。

二十九、高考改革怎样确保公平公正?

以制度保障公平。做到政策制订倾听民意,政策形成广而告之,政策实施规范透明;实行刚性计划管理;考试全部实行全面监控、全程录像。高校组织的综合素质测试严格实施考生与考场、考官随机匹配、利益相关人员回避和全程监控录像等制度。

以公开促进公平。招生工作全程在阳光下运行,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录取程序、投档分数线等全面向社会公开。政策加分考生、特殊类型招生考生名单实行多级审核、多级公示。

以监督维护公平。招生工作始终处于监督和制约之下。纪检部门进驻命题、录取和高校综合素质测试现场,全程监督;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媒体和社会监督。形成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监督和自律、监督和制约相结合的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和体系。

三十、高考改革对高中段教育有哪些影响?

正面影响,会积极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促进高中段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每个学生选考科目不一样,要求学校从课程安排到课程教学,必须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更多地实施因人施教。

第4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具体内容见下文。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主要任务

改革目标: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任务一:促进升学考试和入学机会公平

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

积极推进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任务二: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

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实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

深化统一高考制度改革

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任务三:改革高校招生录取机制

完善普通高校录取机制

改进高校招生录取方式

完善和规范普通本科院校自主招生

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

任务四:改革监督管理机制

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加强制度保障

加大违规查处力度

任务五:积极有序推进改革

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

改革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改革完善高校招生录取管理

改革完善基于高考成绩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制度

改革完善现代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选拔机制

减少高校招生录取批次

改革完善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录取制度

积极推进考试招生综合改革

广东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9年

制定文件

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草拟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

充分酝酿、反复论证,形成我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并报教育部备案

启动单项改革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

扩大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

适当调整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深化高职院校自主招生

2019年

出台文件

出台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

制定完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制定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实施方案

各地市制定出台中考加分项目的实施方案

各地市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办法

各地市出台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完善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办法

积极推进单项改革

改革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办法

继续完善考生志愿填报方式 增加平行志愿院校数

调整和优化招生录取批次 二本A、B合并为第二批本科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

普通高中随迁子女可在我省参加普通高考

深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模式改革

2019年

分类考试招生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增加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高中阶段毕业生自愿选择报考,并以此成绩作为报考高职院校文化素质的成绩

2019年

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出台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方案

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新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2021年

实施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2021年高考开始实行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第5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关键词:艺术院校;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策略

一、观念层面,重视更新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的前提基础之一就是要扫清观念层面的障碍,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阻碍,鉴于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更新教职工的教学管理理念,通过观念层面的达成一致来确保改革方案实施中阻力的减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涉及到每一名师生,艺术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内的所有正式以及非正式的宣传渠道,如校园广播、校园报栏、学生团体、校园网络等媒介,实施了立体式的全方位的舆论宣传,努力在全校营造出“人人了解改革、人人重视挨个、全员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员工对改革方案的认识,增强全体师生的责任心和紧迫感,明确工作职责,统一思想认识,振奋精神,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以积极的心态和切实地行动。在不断的宣传造势面前,改革方案定能赢得了全体师生的高度认可,从而为其实施的有效开展奠定观念层面的基础。

二、组织层面,精心开展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通过组织层面的精心安排可以为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层面的保证。艺术院校为了确保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要在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来负责改革方案的实施,这一机构直接由学校的决策者领导,通过授予该机构一定的职责与权力来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组织机构本身在改革方案的实施中承担的是督导的角色,因此,组织机构建立以后,就要进行任务的分解,将改革方案的实施任务进行有效的化解,通过任务化解来做到各司其职,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开展。该组织结构应采用矩阵式的管理模式,这样能够增强组织机构的弹性,面对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组织机构能够快速反应,从而确保组织效能的提升。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在该机构组织人员的配置层面,应充分地考虑到搭配问题,学校应将各个部门的精兵强将调集到该机构,建立了一只工作能力强、工作态度良好的工作团队,这支团队在能力结构、职能结构等方面互补,从而确保改革方案实施小组的有效运转。

三、制度层面,积极完善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完善的制度规范,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确保方案实施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完善的制度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应具有动态性,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测的问题,仅仅依靠一套既定的制度来有效的应对所有情况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制度应具有动态性,能够根据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灵活而即使的调整,确保制度能够解决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二是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对改革方案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基础之上,制度围绕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来开展,制度应进一步的细化,确保其能够被有效的加以实施;三是制度应具有公开性,制度应传达给每一个师生,让每一个师生都能清楚的知道制度的具体要求,这样才能在具体行动中自觉加以践行。制度的完善仅仅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制度制定以后的执行,有制度而不执行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要远远大于没有制度所造成的后果。为了确保制度能够得到强有力的执行,艺术院校可以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通过这样一个追究机制的建立,彻底解决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严格的问题。与追究机制建立相对应,艺术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奖励机制,对于那些能够按时完成工作目标的人员应予以奖励,通过正强化以及负强化措施的综合采取,有效的保证了相关制度不打折扣的履行。

四、人才层面,加强培养

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撑,毕竟各项工作的推动都需要人才来负责实施。对于艺术院校而言,很多时候改革方案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就因为人才的匮乏导致方案的实施效果受到了负面的影响。从这一角度来讲,企业应加强人才的培养,通过人才培养来为改革方案的实施解决人才瓶颈的制约。艺术院校人才培养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加强:一方面是培训,培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知识更新加速的背景下,学校应高度重视培训工作的开展。在培训内容的确定方面,艺术学校应紧紧围绕改革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来确定,通过强有力的培训,将确保改革方案能够顺利的实施;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充分运用激励来加强人才的培养,如果说外部的强化培训是从外部着力来加强人才的培养的话,那么激励机制的充分运用则是试图通过激发教职工内在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建设,将极大教职工队伍成才的渴望。通过上述两个方面措施的采取将能够为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确保方案实施的顺畅性。

五、考核层面,及时跟进

为了确保教学管理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及时的进行考核也是非常重要,通过考核可以发现改革方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考核涉及到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指标是进行考核的关键依据,无论是定量考核,还是定性考核都少不了考核指标,脱离考核指标来谈考核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考核指标有效性的关键应做到全面性、可衡量性、具体性等特点,因此,艺术院校要根据教学管理改革方案的内容以及学校的实际来进行指标的制定,确保指标的信度以及效度;二是考核结果的运用,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果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那么考核也就沦为了为了考核为考核,根本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中,学校应更具考核结果来调整以及改变实施方案,从而保证改革方案与学校实际之间的匹配性。

六、文化层面,注重构建

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实施效果的提升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校园文化是指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中积累沉淀的影响全体师生的理念、精神、学风、校风等内容总和。校园文化与上述考核、制度等内容相比就是其非强制性,校园文化依靠其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全体师生的行为。鉴于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艺术院校应从物质以及制度两个层面进行校园文化的构建,争取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方案的实施是一项难度大、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要想确保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学校的管理者统筹安排改革方案实施中所遇到的各个问题,通过在观念、组织、制度、人才、文化等方面的齐头并进,确保改革方案的落实。(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静.高职艺术院校文化教学改革思考[J].民族艺术研究,2009年2期.

第6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关于高考英语的废存问题,社会各界都从不同角度展开了激烈辩论。5月17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九届亚洲比较教育学会年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称全国执行高考新方案,不会在2016年,而是2017年。语文、数学在新高考里,分量加重,这是两门必考科目。而英语,将不再参加统一高考。

据了解,我国高考总体改革方案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从之前披露过的各种改革方案来看,此次高考改革基本围绕“分不分文理科”和“提高语文比例,降低或取消英语”两点展开。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改革方案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考什么”上,而对我国现行高考方案的最大问题“怎么考”却没有触及。

我国现行高考方案各省市有所不同,除去传统的语数外加文理大综合方案外,还存在着“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自选模块”“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基本能力”“3+1”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四种方案。其中,除了江苏省现行的“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需考生在高二时参加综合素质评价外,其余方案均为“一考定终身”模式。

“一考定终身”模式所存在的极大不稳定性已无需赘述,从根本上来说,这种考试方式实质上会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因意外而无法享受到与自身相称的教育,阻碍发展,违背了通过高考制度选拔优秀人才这一初衷。

因此,高考改革应该更加关注对考试方式的改变,改变“一考定终身”的旧模式,首先应让高考能显示出最接近一名考生正常水平的分数,其次才是考虑考试内容各部分的比重问题。

第7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这份方案于今年10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为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征税体制改革做出顶层设计。

改革直指痛点 征税体制将质变

这份改革方案开宗明义,直指目前我国税收征管体制中的痛点,包括职责不够清晰、执法不够统一、办税不够便利等。

在问题导向下,改革方案共提出6大类30多项具体举措,包括厘清国税与地税、地税与其他部门的税费征管职责划分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等。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军,财税改革已经往纵深迈进,这需要税收征管体制改革支撑,实现质变,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刘剑文说。

刘剑文举例,改革方案中称顺应直接税比重逐步提高、自然人纳税人数量多、管理难的趋势,从法律框架、制度设计、征管方式、技术支撑、资源配置等方面构建以高收入者为重点的自然人税收管理体系,这一体系的建立正是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改革的基础。

根据方案,2020年建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征管体制,降低征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增强税法遵从度和纳税人满意度。

适应分税制财政体制 深化国税地税合作

我国目前的征税体制确立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实行按税种把收入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以及共享税,并同时设立国税、地税两套税务机构进行征管。

可以说,分税制对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过20多年的时间,税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一些瓶颈与问题也逐渐暴露。

2019年起,我国开始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由于营业税是地方税第一税种,改革后增值税由国税征收,虽然收入仍归属地方,但地税的功能就存在重新定位的问题,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更加迫切。

营改增以来,的确出现了国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加大而地税部门减少的现象,但随着环境保护税和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推进,地税部门征管工作量将会呈明显增加的态势。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说。

一些专家也指出,营改增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的一个契机,国税、地税恰恰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合作。

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是国税、地税机构分设的基础,分税制基础没有改变,机构分设也宜继续坚持。王军说。

逐项细化改革 有路线图有时间表

当然,改革方案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纳税服务、征税方式、国际税收合作等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化的综合改革,细化了很多具体改革举措。

其中,加强纳税服务、促进诚信纳税是方案的一大重点,提出全国纳税服务将全国统一流程;将全面建立纳税人信用记录,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当事人,禁止高消费、限制融资授信、阻止出境等一系列惩戒措施。

方案中还提出多份时间表--2019年,实现所有增值税发票网络化运行;2019年基本实现网上办税,分行业、分国别、分地区、分年度监控跨国企业利润水平变化;2019年将建成自然人征管系统,并实现与其他征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等。

第8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今后几年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十分繁重。发展改革部门是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的职能部门,负有指导、推进和总体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经成立,县(市区)的发展和改革部门的机构、职能和工作关系正在逐步理顺。为进一步加强发展改革部门的职能作用,使改革工作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真正落到实处,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改革部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和《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发展改革部门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德州实际,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1、进一步提高对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化改革,是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的根本措施,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市改革和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到着力推进改革、以改革带动全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放到突出重要位置上,按照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用更大力量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

2、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经济体制改革涉及体制转轨和机制转换,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关联度高,综合配套性强。各县(市、区)政府应牢固树立以改革促发展的观念,将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改革的部署贯彻到日常工作和各项发展措施中。发展改革部门领导班子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改革工作,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改革工作,拿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指导、推进改革。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改革工作的指导。

3、充实和加强改革工作力量。为保证改革职能的积极履行和改革工作的有效组织,各县(市、区)在机构改革和调整中,要健全发展改革工作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发展改革部门要健全相应办事机构,并配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承担综合改革工作的机构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谋划改革、指导改革、推进改革的能力,积极协助领导同志创造性地履行好各项工作职责,努力做到有为有位。

二、做好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的拟订与协调工作,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

4、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是发展改革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指导和推进改革的有效方式。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研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通过适当形式,及时对改革的中长期目标、阶段性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提出建议,要加强年度改革的总体指导,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统筹安排本地区年度改革的重点任务、主要措施和实施步骤,并落实责任部门,报请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5、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市政府和同级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参与和做好涉及面宽、影响大的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组织、指导好重要改革试点工作。对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的改革任务,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有关部门为主推进的改革,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加强业务联系,及时沟通交流改革信息,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努力形成部门协同推进改革的良好格局。对部门意见分歧较大的专项改革方案,要主动履行好协调职能,组织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报同级政府决策。

6、为党委、政府部署改革工作当好参谋。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的汇报,定期、及时报告改革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深化改革的建议,并加强重要改革事项的请示。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积极提请党委召开常委会或政府召开办公会,对当地的总体改革和重点改革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做好会议精神的组织落实、跟踪反馈。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当好党委政府在改革方面的参谋助手。

三、健全机制,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

7、探索建立高层次的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改革工作是一项综合性、配套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发展改革部门要统揽改革全局,统筹协调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建立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改革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或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和其他有效方式,研究本地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和总体方案,论证、协调、衔接重大专项改革意见或实施方案,督促有关改革工作的落实,检查评估改革效果。

8、建立部门内的改革沟通协调机制。发展改革部门内部各业务科室要按职能分工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改革工作,增强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作为发展动力的改革创新意识。综合改革科室承担发展改革部门改革工作的综合、协调和衔接职能,在年底要汇总本部门下年度主抓的各项改革,向部门领导提出下年度推进改革的工作建议;年中年末要总结各项改革的实施情况,提出评估报告和推进意见。发展改革部门主抓的各项改革政策出台前,内部主办科室应事先征求综合改革科室的意见,各业务科室承担的专项改革工作,要与综合改革科室加强联系,密切配合。

9、探索建立有效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机制。对一些涉及面广、触及利益层次深、风险较大的改革事项,发展改革部门要积极推动试点,积累经验。其中,对国家、省已有明确改革方向和思路的改革事项,可按照部署、结合实际组织试点;对符合市场经济方向,但突破现行政策法律框架、跨行业跨领域的重大改革事项,要积极组织论证、协调,按程序报批后组织试点。要创新试点方式,根据实际情况,将区域性综合改革试验与行业性改革试点等有机结合起来。

10、逐步建立改革工作责任制。发展改革委要按照年度改革要点的要求,跟踪落实情况,积极指导、协调和督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各项改革方案出台前,要明确提出相关的责任单位,并尽可能制定科学的改革绩效考核评估标准。改革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政府的统一安排,通过有效方式加强对各部门改革的监督检查。改革阶段性工作完成后,要及时组织有关方面评估改革实施效果。要健全纠正改错机制,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改革进展情况和评估意见,对问题较多的改革措施进行调整。发展改革部门内部也要落实改革责任单位,加强对本部门负责的改革的监督检查。

四、及时、准确地沟通改革信息,加强改革工作交流

11、建立灵敏、有效的改革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制度,市和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关系,及时交流改革工作情况,反映改革进展。市发展改革委将加强全市改革信息的沟通、采编和传递工作,及时通报全市改革情况,总结改革经验,交流改革信息,指导改革工作。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体改科室负责人作为体改联络员,负责及时汇报本县(市、区)的改革情况,做好信息交流工作。每年5月中旬和11月中旬,各县(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要定期向市发展改革委通报本地区推进改革的基本情况、体制创新的好做法、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

第9篇:综合改革方案范文

三门选考科目将按照分数从高到低以100%、80%、60%赋值折分,共出现54种折分方法,给考生更多选择空间。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五门考试科目满分均为100分,每科都包含10分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分数。

变化一

“五选三”提供更多选择性

此次中考改革,之前所谓“小科”的历史、地理、政治、物理、生物(化学)全部纳入考试科目,学生可以在这些科目中“五选三”,给学生更多了选择性。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中考方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具体而言,科目可以选择,尊重学生的强项,尊重学生学习特点,同时命题时答案具有开放性。

对于这样的变化,北京109中学校长封学英认为,新中考方案把更多的选择权赋予了学生,兼顾各层面的学生需求和发展,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改理念。此外,新中考方案中化学和生物合在一起,允许学生在除语数外的5科中任选三科,选项中至少有一科为理科,体现了国家对自然学科的侧重。

变化二

按比例折分让考生不再怕偏科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中考方案在考试科目和分值设置上做了大胆改革,为考生提供多种选择,从而促进考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按照新中考方案,考试科目为3科必考加3科选考加体育,选考科目从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5科中进行选择,其中物理和生物(化学)中选择1或2门,历史、地理和思想品德中选择1或2门。所选的三科成绩,由高到低分别按照100%、80%、60%的系数折算成最后分数。三科折算后的实际满分为100分、80分、60分。因为分值折算权重可选择,实现了同分不同质,即便考生选考科目的原始分相同,折算分也会出现12分的分差。

除了必考的语数外三科,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强项,进行9种科目组合,可以有54种分数折算方式。对此,朝阳区某示范高中校长表示:“以往理科好的同学占优势的局面将发生变化,在其他学科有建树的同学也将有展现的机会。”该校长表示。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新中考方案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就是支持考生按特长选择多种组合,充分尊重考生的个性化发展,让考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这样一来,考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

变化三

考试分数包含10分的实践内容

记者在新中考改革方案中发现,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将成为学生的考试内容,历史、地理、思想品德、物理、生物(化学)每科均有10分为开放性科学实践或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将学习搬到社会大课中,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

京源学校副校长孙清亚表示,每次外出实践都是几个学科设计教学方案和任务单,保证外出学习有所收获。不过,孙校长称,学校目前还没有成型的操作方法,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记录和评价问题,也是学校需要解决的。

据悉,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教委2015年秋季学期推出的新举措,2015年秋季学期共有约43万人次学生参加活动。2016年春季学期自3月17日正式实施,已经有3万余名初一学生来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社会资源单位进行科学动手实践。

变化四

贯通培养确保各初中均有指标

根据新中考改革方案,招生政策向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比较短缺的远郊区和一般初中校倾斜,从而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考提前招生的贯通培养项目指标会分配到各区和学校,确保所有的初中校都有机会获得指标。

统筹计划一、二、三包括的指标也会分配到所有初中,让留在本区读小学、初中的考生有更多的机会,同时控制示范高中跨区投放招生计划。

变化五

英语考试增两次口语考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