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第1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上学的时候对教师职业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和向往,可是当我成为一名教师后,却发现事实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面对一节又一节课,一个又一个学生,无形的、有形的压力一一袭来,不免让人身心疲惫。多少次我在心里暗暗祈祷:早些让我退休吧。可是,退休了又能怎么样呢?大好年华已经逝去,风烛残年、疾病缠身,真是凄凄惨惨戚戚呀。就这样度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吗?我们把最宝贵的时光都奉献给教育事业,是痛苦地挨过一天又一天还是尽情享受职业的幸福感呢?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随着每个规划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就会感到幸福。那种感觉就像经过几天几夜的冥思苦想,终于解开一道数学题的滋味那样畅快淋漓,那样的感受是发自内心的,是别人无法体验到的。在2009年我就尝到了这样的甜头,因此对2012年的发展也充满了信心。

2012年原定的目标是:重点培养两名学科骨干教师,打造数学学科教学特色,在网上建立自己的博客,至少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文章,至少在区内进行一次理论讲座或经验交流。这些目标虽然没有几句话,但每一句话要想成为现实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真的很具有挑战性,但我不能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即使这些目标不能实现我仍然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至少在区内进行一次理论讲座或经验交流”这一目标要受到上级部门的限制,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无论我怎样努力这个目标也无法实现,因此将这一目标删除。下面谈一谈对其他目标的具体设想。

一、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

由于学校人员安排的调整,现在学校的数学教学比较薄弱,原来培养的几位优秀教师都改教语文了。现有的9位数学教师中,有两名是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在一年之内她们不可能成长为骨干教师。有两名年纪较大的老教师,她们比较重视双基教学,对数学的本质把握不准,而且常以自我为中心,对新教材、新理念从内心排斥。有三名经验丰富的骨干力量,但是他们既担任班主任,又担任语文数学的双科教学,很难抽出精力在数学学科上实现专业发展。还有两名教师的精力比较充沛,但是她们又担任学校的后勤和财务工作。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一度失去信心。甚至还产生了一些消极的想法,既然学校把骨干力量都分配给语文学科,数学学科搞不出什么名堂,可就不能怨我了。可是静下心来一想,这或许就是我的机遇,优秀的教师成长起来,是人家自己努力的结果,不优秀的教师成长起来才是我教导主任的功劳。因此,我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又产生了信心。这学期的第一个月多听听课,进一步了解每位教师的潜能,然后确定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

二、学科教学特色建设

来到这所学校快四年了,数学教学方面平平淡淡,维持原状,没有什么起色。一直在谋划数学学科教学特色的问题,查找了许多资料,并没有什么收获。从不加重教师和学生负担的角度,计划以“聪明格”为特色。

先对聪明格的有关理念进行学习,然后在不同年级试行。如果效果好,再推行到全校。

三、教学博客的建立。

虽然已经在网上建立了个人的博克,但所发表的博文比较散,没有主题。所以计划再建立一个能够对外公开的主题博客,以科研、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为主要内容。

四、教学论文的发表

这一目标对我来说是最有难度的一个了,达到这一目标不是为了名更不是为了利,只是为了督促自己要及时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归纳和总结,否则永远都是在原地踏步。

第2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0月25日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加快,高校纷纷扩大招生,大学越来越大,而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每况愈下。青年教师肩负着教学和科研重担,面临着生存、职称评定和升职压力。鉴于此,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畅通青年教师发展渠道,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激发青年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斗志与决心。

一、文献综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堪忧,高校青年教师普遍缺乏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方面都遇到一定的问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的机会小、报酬低,甚至产生心理倦怠的现象。所以,支持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进行积极指导,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具有重大意义。

胡钊涵(2010)从“确定职业发展线、设定职业发展目标和制定事业发展计划”等三大方面详细阐述了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黄乃文(2013)研究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认为应从学校层面和个人层面制定符合实际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模式。陶建华、胡薇(2013)基于SWOT分析法,从青年教师个人自主意识、职业生涯反思与修正、终身学习机制及管理部门管理等四个方面,系统论述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赵兰芳、蔡永铭(2013)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得出“多数青年教师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组织和个人重视都不够,加之受到多重因素的困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不容乐观”。韩军(2014)探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职业理想与现实冲突、教学与科研冲突、管理工作与专业发展冲突”,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程育新(2014)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重难点。综上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已十分广泛,但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将探究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模式。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及可行性

青年教师的生存发展现状分析表明,青年教师的发展面临种种压力,因此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同时,高校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尝试,不断探索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提高青年的教师的待遇、能力,因此愿意并能够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提供资金支持。

(一)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学校与教师“双赢”局面的必由之路。高校发展离不开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成长也离不开高校的大平台。所以,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为其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达到互利双赢的局面是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

2、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经济结构深刻变革,社会浮躁现象日益凸显,有些青年教师心理调适能力较差,心理需求失控会滋长其心理的负面情绪,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意识也会逐渐淡化;加上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没受过长期专门的教师资格教育,自我职业发展意识薄弱等。因此,明确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目标,有利于强化青年教师责任意识和奋斗目标。

3、青年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加上高校重利用、轻培训,忽视职业认知需求。加强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培训青年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更有利于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综上所述,我国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十分必要。

(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采用PEST分析模型,从政治法律、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技术环境等四个方面,系统分析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1)政治法律环境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舆论环境;(2)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国家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师的福利、待遇大有提高,为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3)社会文化环境方面,教师这个职业在我国源远流长,知识经济时代,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以及全人类的重视;(4)技术环境方面,信息化的发展为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带来了便利,青年教师为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提前规划,加强对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创新发展,从而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前景更加广阔。

三、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议

前文所述,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对策研究以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入手,兼顾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律,坚持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的原则,探寻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下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模式。

(一)全面掌握青年教师个人特质。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青年教师兴趣爱好、性格特质等是其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而言,建立完善的青年教师发展档案,全面掌握青年教师过去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等,对开展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至关重要。从青年教师的个人兴趣爱好及特点着手,激励青年教师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当前,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仍是广大青年教师拼搏的主要动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高校青年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为切入点,构建高校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培养的运行机制模式。换句话来讲,就是高校在保障青年教师的基本生活、教学及科研需求外,还必须关注青年教师更高层次的需求,使用各种激励措施使高校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

(二)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帮助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帮助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许多青年教师职业发展比较迷茫,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高校管理部门应根据青年教师职业兴趣,指导和帮助其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彰显高校的人文关怀。

要根据青年教师成长规律,有的放矢地帮助并指导青年教师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爱教学工作、希望在教育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的高校青年教师热衷于科研工作,他们的目标是在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有的高校青年教师擅长处理事务性工作,更倾向于将自己的旺盛精力贡献在教学辅助工作;还有的高校青年教师希望在教学管理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为高校管理决策尽一份力。

(三)结合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针对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出现的新变化,高校对青年教师群体综合能力培养和管理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如何为青年教师“减压”和“增压”上。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减少青年教师面临的生活负担和青年教师初入教职岗位,在教学、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面临的压力;另一方面高校要尽量增加青年教师创造完善的保障条件,建立科学的竞争机制。高校要帮助青年教师寻找学习机会、监督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帮助青年教师进入状态、取得成绩,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综上,高校职能部门在编制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科发展规划、各专业教学计划、科研工作计划、国内外研修计划等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到高校青年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要,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朝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方向发展,满足青年教师对事业发展的孜孜追求;同时,高校青年教师因个人知识、能力等因素无法在一个领域向上突破时,学校能根据其成长特性另行安排工作,实现青年教师的横向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钊涵.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

[2]黄乃文.高职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实现路径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3]陶建华,胡薇.基于SWOT分析法的真实的独立学院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3.10.

第3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 教师;职业生涯;高职教育;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15-02

0引言

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必须强化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促进个人职业生涯成功,同时,高职院校也必须为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探索出一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适合本校特色、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教师培养模式,从而建立一支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

1针对群体差异及个体差异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链路

学校要在符合学校发展规划、尊重教师个体和群体差异的前提下建立完善的教师职业生涯培养方案,培养方案要在顺应高职教育规律、符合学校发展规划、适合教师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1.1 对转制或升格院校的教师着力于提高学历层次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构成,比高等教育及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要更加复杂,我国一部分高职院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成,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虽然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掌握的知识、技能不能完全满足高职教育的要求,并且仍然停滞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而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显然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对于这类教师,提供提高学历层次、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1.2 对来自企业或行业的教师着力于拓展专业视野由于我国近年来为提高高职教育的水平,缩短高职教育和行业、企业、职业及岗位间的差距,提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很多高职院从企业聘用了大量工作在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专职或兼职教师,除自己承担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对其他教师进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这项举措对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实践水平,了解行业与企业人才需求,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不过这类教师在稳定性、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方面均需求要近一步提高,而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这些经验往往来自于某个行业或企业,这同时也会成为他们职业视野的局限所在,克服自身的局限性、拓宽专业视野则是这类教师提高能力的必然选择,要为其创造更多接触各类行业和企业的机会,以打破他们原有的专业局限和思维定式,最大地发挥他们优化师资队伍的作用。

1.3 对刚刚从事教育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着力于提升教学技能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毕业生加入到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当中,这部分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高,掌握了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与先进的教学技能,有很强的可塑性,但是尚未能真正领悟高职教育的内涵,缺乏对社会、对职业的必要了解,没有丰富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些成为早期限制他们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学校在建设师资队伍时要充分考虑年龄结构的合理化,培养优秀的后备力量是一个学校能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选派有丰富经验的资深教师对年青教师进行传、帮、带,可以加快年青教师的成长速度,同时对担负培养任务的教师不仅对他们的自身业务提高也是一种促进,也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对他们自身的职业生涯宽度也是一种拓展。

1.4 针对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提供相应的专业帮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对自身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和侧重也均有所不同。35岁以下的教师由于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在自我认知、生涯探索、职业生涯信念、职业发展信息等方面的程度较高,但在向上沟通、组织角色认同等方面的程度较低;而年龄偏大的教师当中,在自我认知、组织角色认同、职业发展信息、职业生涯信念、职业成熟度等方面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对职业生涯探索方面无论是从必要性上还是从掌握生涯设计的知识方面均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应根据差异,扬长补短,提供专业帮助,畅通沟通渠道。

1.5 针对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职业链路除了群体性差异,教师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是学校在设计教师培养方案时也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校首先要让全体教师了解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明确阶段发展目标,在服从学校大的发展方向的前提下,本着量体裁衣的原则帮助教师设计适合其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并在设计的过程中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帮助他们识别自己,设置通畅的沟通渠道,宽松的职业发展氛围,多样的职业发展路径,定期进行辅导,在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及时监督和反馈,适当的调整,提供必要的提高学历、学习新知识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促进其职业生涯持续发展。

1.6 充分发挥教师主体作用,有效进行个体规划教师作为主体,自身的主动性、关注的态度、努力的程度在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终生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无论处于任何职业生涯阶段的教师,均有不同职业发展的空间及侧重,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精神、终身发展的目的来有效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充分利用学校的平台,使得个人与学校、社会同步成长,持续发展。教师在追求个人职业能力、专业成就发展的同时,必然会为自己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职业形象,这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对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职业道德、意志品质等有着很好的榜样作用,从而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2拓展教师专业化深度与宽度,建设“双师型素质”教师队伍

第4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1)对职业发展认同度高。高职教师是一个高素质阶层,他们具有很强的成就欲望和明确的职业价值观,注重自身的价值实现和未来发展,他们对新事物、新理论的接受能力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有很高的认同。

(2)各阶段发展规划差异性大。在各阶段高职教师生涯规划的重点不一样:适应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上讲台”;发展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稳讲台”;创造期的规划的重点是如何“站好讲台”。

(3)学科专业发展凸显重要。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教师的学科专业发展更强调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强化专业技能职业化,要求高职教师更关注市场变化,专业技能要同步于现行的技术工艺,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

二、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1)自主性有限。多数高职教师反映,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动权有限,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学校的发展规划、专业的发展脉络等都不十分了解,个人规划无从下手。即使有了规划,如果得不到学校和政策的支持,发展空间和机会也不多。

(2)处于被动性。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使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很多高职院校重视科研,从政策导向上将职称晋升、津贴待遇等与科研挂钩,使得教师在这方面投入大量时间,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知识发展、教研教改等,主客观上都阻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使其处于被动状态。

(3)具有偏差性。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教师为了适应学校的专业结构调整和新专业教学需要,必须承担多学科的教学任务,无法就某一个专业深入钻研,忽视了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师的职业生发展出现偏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对于高职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能促进教师专业结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既有高等教育属性,又有职业教育属性,因此高职教师素质的构成更具复杂性,除了必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体系、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必须有实践经验,能为学生进行示范讲解。每位教师都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和潜在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能够认清自身的优势,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和理想,明确学科专业的优劣势,有效地发挥专长,不断地对专业发展进行纠正和更新。

(2)能帮助教师找准发展方向。一些年轻教师的知识面广、观念新、可塑性强,有上进心,学习工作热情高。但在面对矛盾和困惑时容易产生消极想法,在学校发展、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上不会权衡利弊,分不清主次。这就需要引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教师可以发掘自我的潜能,理清各个阶段重点发展目标,找准发展方向,可以有计划地下企业锻炼,掌握前沿的工艺技能和实操能力。

(3)能有效地解决高职教师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发展的某一阶段,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而产生发展停滞或倒退的现象。解决此问题的出路之一就是要加强教师职业生涯的管理与计划。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中可以更加清晰客观地评价自身的性格、兴趣、优势、不足,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制订行动计划,不断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使自己能在职业的不同阶段对职业保持新鲜感与活力。

第5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8-0263-02

0引言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压力较大,职业困惑较多的群体。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高校作为组织的职责。做好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帮助教师获得职业的成功,同时获得教师对组织的忠诚和职业献身精神,是当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青年教师指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专职教师。

1问卷设计与调查

根据Katz、Burden等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首先设计问卷,进行预调查,检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经过反馈、讨论和修改整理,对问卷重新设计,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1,2]。包括基本信息,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及高校组织对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三部分组成,随机向西安地区高校发放问卷210份,回收168份,其中有效问卷153份,回收有效率为72.9%。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3.0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的频度分析功能,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现状。

2结果分析

从受访者的性别来看,男性占到58.8%,女性占到41.2%;职称统计表明,初中级职称居多,占到83.1%,这与调查样本总体年纪较轻有密切的关系,学历以本科和硕士居多。从教龄看,以少于5年的为主,10年以上教龄的非常少。从学校类别来看,高职高专、综合性本科院校及其他高校(如电大等)都有,说明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1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状况这部分共包括17个题目,分为教师自我认知,对组织发展机会的了解程度,自我职业生涯探索与上级沟通四大部分。

2.1.1 自我认知

由表1可知,在自我认知方面,超过90%的教师对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个性、优缺点及自身能力了解或很了解,高校教师作为知识型人才,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因而对自己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开展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基础较好,但有13.7%的教师不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29.4%的教师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一步访谈发现,这主要集中在25岁左右的年轻教师身上,他们刚参加工作不久,在确定职业目标时感到迷茫。

2.1.2 组织机会了解程度

由表2可以看出,虽然超过半数的教师对组织的晋升途径、组织目标、培训机会了解或很了解,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教师对此不了解,有50.6%的教师对职位空缺与任职资格不了解。这表明,一方面部分教师对组织提供的信息与发展机会不太重视,或者主动性不够;另一方面,高校在这方面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1.3 自我职业生涯探索

上表显示,在探索自我职业生涯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有超过80%的教师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这说明教师已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但也有少部分教师表示不知如何规划自身发展,缺乏一定的生涯规划知识。

2.1.4 与上级的沟通

结果表明,有5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告诉领导自己的打算,对于是否告诉领导自己的职业目标,有43.1%的教师认为没必要,甚至有23.6%的教师选择根本没必要。这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青年教师在职业生涯管理中向组织寻求帮助仍不是很积极,认为职业生涯是自己的事,与上级领导关系不大,这也是导致职业生涯实现状况不佳的原因之一。

2.2 高校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状况这部分共涉及16个题目,分为生涯支持、绩效管理、培训与发展三大类。

2.2.1 组织对教师的生涯支持

调查表明,“为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咨询”的比例较少,只占到19.6%。超过多数的组织并没有帮助教师确定职业目标,74.7%的教师认为组织并未关心教师是否实现职业目标,教师在需要职业咨询与指导时需要自己向外部寻求帮助,组织较少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导致部分教师出现职业困惑而无法实现职业目标。其它如提供职位空缺信息,制定接班人计划,组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高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急需走上科学化的轨道。

2.2.2 组织绩效管理

从表6可以看出,64.7%的教师认为高校能按科研和教学绩效评估教师,抓住了绩效评估的重点,超过60%的高校教师的绩效进行了反馈且提供有帮助的建议,但让教师参与评估管理者绩效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只占到41.2%。认为“对后备师资力量公开考察”的比例还未过半,只占48%。总之,在教师职称评定和绩效评价中,高校组织基本做到了公正。

2.2.3 组织提供的培训与发展

从上表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高校都把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鼓励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并部分或全部资助培训经费,但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时间明显不够。在新老教师传、帮、带管理中,回答肯定的只占46.9%,还未过半,高校这方面的资源还未得到优化配置。

2.3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以上分析发现,目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教师开展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基础较好,主动采取了职业生涯探索活动,有坚定的职业生涯信念。高校组织在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都比较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对教师的绩效评价基本做到了公正。尽管如此,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对组织提供的发展机会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在这方面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度还有待提高。

②教师在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中,与上级领导沟通不够,认为职业生涯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③高校组织还未形成职业生涯管理的文化氛围,对教师的职业生涯指导非常欠缺,科学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体系亟待建立。

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建议

3.1 入职初期的职业生涯指导

3.1.1 帮助青年教师确定职业发展路线青年教师刚刚踏上工作岗位,具有创新精神、有活力、接纳新观念、积极进取等特点,但缺乏工作经验,职业发展目标模糊不清。教师发展的最佳时间是参加工作5年内发展状况最好[3],组织可开展职业生涯发展的咨询活动,根据其兴趣、个性、潜能等因素帮助教师构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路线。同时,组织应积极关注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提供指导,教师自身在遇到职业困惑时应主动向组织或上级领导寻求帮助,使自身尽快成长。

3.1.2 实行导师引领,使新教师顺利走上讲台根据石俊杰研究表明,90%以上的新教师认为,教学关是他们最怵的一关,他们最想学习提高的是教学方法、教学艺术[4]。新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教学业务知识,提高教学水平。高校可选派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以优带新,定期或不定期听课评课,向新教师介绍授课技巧、教学艺术及专业引领,这对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必定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同时,组织在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及交流活动应常规化、制度化。

3.2 入职中期的职业生涯管理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30-40岁之间,高校职业生涯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年教师突破现状,尽快走出职业生涯发展的高原时期,逐渐向专家型教师转变。高原现象主要指:一是高水平状态的平稳发展,二是在达到阶段性目标,获得某种成功而感到满足后的事业停滞不前[5]。

3.2.1 积极调整教师心态这一时期,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部分青年教师可能丧失工作热情。高校组织可通过工作丰富化和扩大化,寻找新的工作增长点,要让青年教师认识到高原现象是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正常的阶段,帮助教师激发工作热情,实现职业发展的跨越。

3.2.2 建立双重职业生涯路径高校应面向不同类型的教师推行双重职业生涯路径,管理路线和技术路线相结合。对于教学水平高,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教师走技术路线,而管理路线适用于那些对从事教学科研不太适合,但有较强管理能力的教师。

3.2.3 提供培训与发展机会教师在这一阶段面临教学科研和评职称三重压力,教师的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可能制约其发展。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以此提升职业行为能力,如参加学历培训、学术论坛、专题研讨等。高校也应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如支持青年教师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或支持与企业联合科研与项目攻关,使他们在科研创新中尽快成长。

3.2.4 建立合理的绩效管理与薪酬制度合理的绩效信息反馈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它可以发现教师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建立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尤其要向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倾斜,提高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减轻其生活压力。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在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关注教师职业生涯的实现,是教师和高校共同的责任。

参考文献:

[1]Gary Dessle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8th). Newjersey: Prentice-Hall, 2000.

[2]Fessler, F(1985)A model for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Career―long teacher education.Springfield.

[3]张盛春.汕头市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状况调查及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07年7月.

第6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青年大学 英语教师 职业生涯规划 解决方法

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与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师职业规划不同,他们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受到相应的制约,作为青年教师来说也充满了挑战和机遇,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本身。

1 独立学院青年英语教师职业生涯面临的问题

1.1 学校的性质产生的职业问题

独立学院是非国家财政经费创办的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近年来,民办高校在我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且很多独立学院已经得到国家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但是人们对于独立学院的性质还是存在质疑。学校的发展前景和教师的相关待遇和稳定保障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的职业相对于其他的普通高等院校而言具有不稳定的问题存在。

1.2 教师的经验产生的职业问题

作为青年大学英语教师而言,职业发展的生涯中也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在大学中很多资历较深的教师都能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原因就在于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人生阅历。对于青年英语教师而言一切都是空白,一切都刚刚开始。

2 独立院校的英语教师怎样解决困境

2.1 正视现状

对于独立院校的教师而言既然选择了自己的职业道路就应该正视现实,一方面,要肯定独立院校对于教师发展不利的一面,只有承认现实才能消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作为青年教师来说要看到自己经验不足的现状,特别是对英语教学而言,英语教师应当面对如何提高教学水平,怎样进行有效教学的现实。正视现状并不是简单地看到对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一面,而是从现实出发解决困难。

2.2 分析矛盾

教师的职业生涯和现实问题之间俨然是一对显而易见的矛盾,在矛盾产生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冷静客观的分析矛盾。看到矛盾性的一面也要看到它的相对性,例如在许多独立院校的教师的待遇都略高于普通院校的教师水平,仅管独立学院教师的工作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略逊与普通高等院校,但就好比投资而言风险与利益并存。另外,青年教师也是一种天然的优势,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通过对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的研究,发现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在知识、效率和洞察力等三个方面都略具优势,特别是对于英语教学来说课堂的活跃性是教学有效进行的手段,年轻的教师具有活力和创造力,有比老教师更多的时间的精力,因此,这也不失为一种优势。

2.3 客观比较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客观的比较职业的发展前景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除了纵向的比较,还可以进行横向的分析,首先结合教师职业本身对比其他职业的优缺点进行比较从而做出理性的选择,其次要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理想进行选择,毕竟只有自己喜欢的职业才能投入其中,再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所学以及能力高低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总之,通过客观的比较,教师会对自己的选择多了一份安全感安定感。

3 如何有效的进行职业规划

3.1 明确目标

俞敏洪说“人生的奋斗目标不要太大,认准了一件事情,投入兴趣与热情坚持去做,你就会成功”。在高校英语教学方面俞敏洪有比其他人更深刻的体会,无独有偶,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彼得,德拉克(PeterF·Drycker)也对职业规划生涯中目标的确立有精辟的阐述,他认为目标应该明确且层层推进。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而言确定一个目标之后就要努力的去实现,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确立职业理想,按照目标循序渐进的发展。

3.2 拟定职业目标计划

确定职业理想的目标之后就应该拟定相应的职业理想计划,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英语教师而言职业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对较高的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尚未实现之前良好的职业规划既是对职业现状的分析也是对规范自我发展的必经过程,拟定职业目标首先在于估算职业理想实现的时间,明确相应时间段应该完成的任务。其次,教师要把理想的实现分为若干的过程和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再次,在拟定计划的时候靠考虑到特殊的情况,预测职业理想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具备应对困难的心理素质和抵抗能力。

3.3 完善自我,待时而发

现阶段我国各大高校的英语课程贯穿了学习的始终,于英语教师而言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是职业规划的重点,也是前提和关键。对于独立学院的青年英语教师而言,机遇并不是都会降临到每个人身上,但是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

第7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1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划分

系统的生涯规划应当包括觉知与承诺、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决策、行动和再评估、成长六个步骤。职业生涯第一阶段为觉知与承诺阶段,一般出现在大学早期,此阶段的指导应集中在对职业生涯的初步介绍上,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普及时,以案例解读等方式开始培养学生对职业生涯的感性认知,使其愿意花时间来规划自己的生涯。同时,强调学生应对职业生涯的长期性进行合理预期。对自我的认识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基础的部分之一,系统化的生涯规划是“从内而外”的过程,因此它首先是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个人兴趣、价值取向、个人核心竞争力,正确认识自己是一个长期过程,且应依靠科学的测评工具和方法,教师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其它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自身特点的意识,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核心专业能力。对外在工作环境的认知也是职业生涯规划中重要和基础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对校内校外专业(职业)领域比较熟悉的优势,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工作世界的情况。决策阶段是对相关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和评估的阶段,具体内容包括:综合和评估信息、目标设立与计划等。在这个阶段,专业课程教师一方面可专业的角度,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决策,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自身生活阅历相对丰富的优势,从人生规划、生活规划的高度帮助学生决策。行动阶段是将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实的阶段,学生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自己设立的目标。这个阶段通常是求职过程。这个阶段,专业课程教师要发挥自身对专业领域熟悉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同时,还要对学生在行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专业角度的指导。而在评估、成长阶段,则指参加工作后,也需要不断进行职业探索,根据外部情况的变化修正规划。这个阶段通常学生已经离开学校,踏入职场。专业课程教师要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一方面充实自己的专业资源,另外,也对他们职业生涯发展持续关注。

2 专业课程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专业教学系统中的地位

高校对人才培养的实现是以教学作为手段的。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教师的作用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要素。首先,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只有课程设置符合社会需求,学生才能找到专业学习与职业目标的结合,才能把专业学习与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起来,以专业课程学习为载体指导具体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的专业化,即提高课程设置的专业独特性,可帮助学生更加明确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制定明确的职业目标和行动方案,并且使得学生执行起来效果更好。其次,高校专业课程教师在教育中处于主导者地位,在学校的科研工作中,专业课教师同样起主导作用。他们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和学生接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只有在专业课程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下才能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认识工作世界,完成个人能力匹配评估,进而进行职业生涯决策。另外,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显著,甚至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兴趣都会受到授课教师的影响。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越了解,学生就越可能从教师那里获得专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增强对职业机会的评估。另外,如果专业课教师还能掌握一定的职业咨询技能,那学生就能从教师那里获得能力匹配评估和职业机会评估的中肯意见,使评估更加准确。

3 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机制设计

3.1 专业课程教师与职业生涯规划专职教师的分工与合作提出,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要否定或取代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工作,而是强调分工与协作,各司其职,共同搞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从时间上讲,专职教师是从学生一进校就开始介入其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伴随整个学生涯;专业课程教师一般是从二年级以后才开始介入的,在三、四年级进入高峰期。因此,从时间角度讲,低年级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以专职教师为主,高年级职业生涯规划应以专业课教师为主。从指导内容的角度讲,普适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应以专职教师为主,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指导应以专业课程教师为主。

3.2 为专业课程教师普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高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高尚的师德,还要求教师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技能,做到因材施教,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专业领域资源和职业知识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辅导。要求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就应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专业课程教师普及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

3.3 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激励机制。专业课程教师具备职业生涯指导的条件和相关知识还只是其参加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必要条件,要想专业课程教师自觉主动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还应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建立专业课程教师开展职业生涯辅导的鼓励和保障措施,如设立专业课程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绩效基金、核算相应工作量、职业生涯专业课程教师导师津贴制等,充分调动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在正确指导下树立职业目标,把准职业发展方向。

3.4 完善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考核机制。可将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纳入专业课程教师教学科研工作内容范围,完善相应考核机制。高校可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增加以下内容:为学生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职业情况;对毕业后的学生进行跟踪指导;把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融入教学内容中等。要将专业课程教师指导工作的过程和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甚至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环节,强化其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意识,规范其参与指导的行为。

第8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严峻的就业形势,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中职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等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不能仅以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为满足,而更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人。要做到这些,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需要运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帮其实现。

因此,如何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使他们对职业角色要求更具有自我价值现实性,即如何开展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下,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改变“面临毕业才开始就业指导”的思想,让学生一进学校就很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有充分的认识。在中职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只有明确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要让学生了解专业,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定位。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不能在选学专业上随大流“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或者有朝三暮四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形成“为了工作,掌握技能”的思想。在校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他们多掌握一门技能在社会上就多一分就业的机会,多一分竞争力,技能证书是他们就业征途上有力的敲门砖。

2.加强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表现,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而形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多种能力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于选择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实践也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和劳动者的竞争能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立业,其成功率都非常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参观人才市场等活动。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源泉和动力。

4.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教师指导学生的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使自己理性的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走出盲目从众、眼高手低、无所适从的误区。

另外,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如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当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等,形象的说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5.要注重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协调。中职学生职业规划的起点较早,修正幅度较大。由于中职生年龄普遍偏小,人生还没有定性,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方向性不是很明确,有时候需要做很大的调整,甚至是根本的调整。因此,中职学生应该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或培训计划,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终极职业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去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有利于解决学生对自我缺乏科学认识,方向迷惘,放任自流的问题。二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让学生自己设计怎样逐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的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理想摆脱了幻想色彩,变得具体而现实了,时不我待,就业并不遥远,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主动适应社会要求。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第9篇: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

目前,各高校纷纷开展就业指导教育,期望能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作为就业指导教育的第一个部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整个就业指导教育核心,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只有帮助学生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就业指导教育充分吸收就业指导教育精华,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努力充实自我,为未来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原则与任务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是一个连续、发展的感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大学生根据自身性格特点,结合所学专业、家庭背景等现实环境因素,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成长和完善自我的计划,并实施具体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按照时间长短和划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

二、理论支撑

1.九种职业兴趣类型测试

根据职业活动基本特征,将其划分为事物―人际、资料―观念两个纬度,再将其进行组合,最终将人的职业兴趣划分为高事物高观念(设计师等)、高观念(家庭顾问等)、高人际高观念(主持人等)、高事物(制作工人等)、特征不明显(配料工人等)、高人际(导游等)、高事物高资料(IT等)、高资料(速录师等)、高人际高资料(经理等)九种类型。通过《职业兴趣测量表》使学生完成自我认知,了解什么是自己所擅长的,什么是自己所感兴趣的,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考虑与之相匹配的职业或岗位。

2.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最早由“职业指导之父”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金森提出。通过教学,使学生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清楚的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占有优势、劣势、补偿、机会和前途;并努力追寻其二者之间的平衡,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

三、实践教学

1.SWO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最早是美国旧金山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检查个人技能、能力、职业、喜好、职业机会的强大的分析工具。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对自身职业/职业发展问题进行SWOT分析时,应遵循5个步骤:

(1)评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2)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威胁;

(3)提纲式列出3~5年内的职业目标;

(4)提纲式列出一份今后3~5年的职业行动计划;

(5)寻求专业帮助。

2.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1)认识自我――知己

采用九种职业兴趣类型测试与人职匹配理论,使学生对自我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对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等有足够的了解,面对成千上万的职业,就能在较短时间内缩小目标范围、扬长避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要求:实事求是,力求详尽,以使测评结果具备充分的价值。

(2)环境因素分析――知彼

主要分析社会环境及行业环境。通过分析社会环境,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与发展方向,以寻找各种发展机会,选择有发展前途的行业和职业,以便更有利于个人目标的更好实现。

要求:分析时要仔细、透彻,要认清所选择的职业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状况,技术含量、社会地位、未来趋势等。

(3)发展路线的选择――抉择

不同的发展路线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同,对今后的发展阶梯的影响也不同。一般包含一个个职业阶梯,由低阶至高阶步步上升。例如,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通常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个人的素质不同,志向不同,适应的路线也不同。

所以,在作发展路线抉择时,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我想往那一路线发展;第二,我适合哪种路线;第三,我可以走哪条路线。

(4)确定职业生涯方向――目标

职业生涯目标包括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而且必须要经过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渐进达到。

找出内心真实理想目标的方法:(1)将自己所有的理想写出来;(2)将理想按照时间排序;(3)将理想按照强度排序;(4)找出持续时间最长、程度最激烈的理想。

(5)实施方案的制定――行动

制定方案时要考虑的问题:为实现职业目标,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和条件,达到什么要求,可以通过什么养的途径来达到这些条件,要参加什么培训项目或加强哪方面知识的学习,具体的时间安排,除了知识能力储备,还有没有其他障碍,怎样解决,等等。

要求: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行动方案也各异。所以在制定方案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突出个人行动方案的适时性和个性化特征。

重点:行动方案制定后,要严格实施,并根据在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各种因素,积极的、不断地反省和修正。

四、设计指导

1.学业规划

以大学4年的学习时间为主线,规划每个年级的学习内容:大一年级,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培养一系列良好的学习习惯,依照具体情况来提高学习成绩;大二年级,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开拓视野,不断开拓思路,尝试学术知识的创新;大三年级,注重各个学科的互相联系,学会综合运用自己已经学过的知识来互相参考;大四年级,注重知识拓展、应用能力培养、就业信息搜集和职位搜索。

2.生活成长规划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实现未来漫长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基础和保证,因此要培养学生在大学阶段合理制定自己的社会成长规划,保持身心健康,学会理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人的身心健康、未来成功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它的建立和管理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即将迎社会挑战的重要成长时期,因此指导大学生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走向社会的基本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深层次需要。

3.实践活动规划

实践证明,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大学生正日益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货。因此指导大学生要认真制定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规划,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并要求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反馈,将实践情况以报告、调查分析等形式进行总结,弥补不足,才能不断取得进步。

五、完善总结

任何计划从制定到实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同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如此,影响职业生涯的内外因素很多,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消除变化的不良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对生涯规划的进展做出评估,并适时进行修正,最终达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