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学习情形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情形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习情形总结

第1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特异性IgE;总IgE

有文献报道过敏性紫癜发病率近些年呈逐年上升,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1]。笔者对2010年8月~2011年5月于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诊治的73例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异性IgE、总IgE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8月~2011年5月于我院诊治的73例过敏性紫癜儿童为研究对象。73例患儿均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明确诊断[2]。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龄5~13岁,平均(8.3±2.1)岁;病程3~28 d,平均(10.2±4.2)d。73例患儿中单纯型紫癜39例,关节型8例,胃肠型21例,肾型5例。患者发病前合并有呼吸道感染者39例。

1.2 方法:73例患儿停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药物3 d后均晨起采集静脉血3 ml,离心机300转离心15 min,并分离血清,保持于4℃冰箱备用。73例患儿均应用欧蒙过敏原检测系统和奥林帕斯AU-2700进行特异性IgE定性和总IgE定量检测。将检测系统复温到20~22℃常温,将膜条检测板用缓冲液完全湿润并加入1.0 ml血清标本。室温下匀速孵育60 min,并上线翻转使清洗液完全流过。将同体积酶结合物加入并继续孵育60 min。之后加入同体积底物液,孵育10 min。用去离子水冲洗以终止反应。干燥后读出结果。

1.3 结果判定:平行于相应过敏原处如有红色反应带即阳性,如无变化即为阴性。

1.4 统计学方法:对观察结果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73例患儿血清总IgE在100 IU/ml以上者67例,占91.8%。其中吸入性过敏原中以户尘螨粉尘螨、蟑螂过敏者多见,分别占23.3%(17/73)、16.4%(12/73);食物性过敏原中以虾蟹、腰果花生黄豆、羊肉、鸡蛋蛋白蛋黄多见,分别占21.9%(16/73)、19.2%(14/73)、17.8%(13/73)、13.7%(10/73)(见表1)。73例患儿中一种过敏原阳性者17例,占23.3%;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者56例,占76.7%。

表1 73例过敏性紫癜儿童特异性IgE阳性情况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常见变态反应,且多见于儿童,临床上主要有黏膜出血、皮肤紫癜、伴或不伴关节痛、皮疹等病变。过敏性紫癜易造成多器官、系统病变、易复发,对患儿身体健康、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已成为儿科学研究热点。过敏性紫癜发病机理目前尚不明确,但有不少文献研究认为其与吸入或食物过敏原刺激机体、诱发IgE介导的过敏性反应有关[3-4]。从笔者对73例过敏性紫癜儿童血清总IgE、特异性IgE水平的回顾性分析结果看,患儿血清总IgE在100 IU/ml以上者67例,占91.8%,且76.7%过敏性紫癜儿童对2种或2种以上过敏原有阳性反应。这提示我们过敏性儿童中大多数患儿为过敏体质。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食物过敏较吸入过敏更为常见。这可能与本地区气候环境、饮食习惯等有关。本研究表明,多种过敏原可诱发过敏性紫癜,在对患儿进行抗过敏、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同时应积极检测患儿IgE水平并查找相应过敏原以尽量减少接触、减少紫癜复发。

4 参考文献

[1] 史 梅,史伟峰,谭保真.9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11):130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OO2:688.

第2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教c反应蛋白(hs―CRP1浓度的影响及他汀类治疗ACS的机制。方法 分别测定50例ACS病人及30名正常对照者(NC组)的血清IL-6,hs-CRP水平:并将ACS组随机分成辛伐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每晚加服辛伐他汀20mg,常规组服安慰剂,随访3周,再次测定血清IL-6及hs-CRP水平;分析比较组间及辛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清IL-6及hs-CRP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IL-6,k-CRP水平均明显高于NC组(P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炎症;辛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1.4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633-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为冠心病急症,其范围涵盖了从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到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等一系列临床病理生理状态。ACS主要病因是冠脉粥样斑块破裂而诱发血栓形成,冠脉粥样斑块的炎症是导致斑块破裂的重要机制。在ACS的发病机制研究中,探讨斑块不稳定性与易破裂特征就成为国内外心脏病学家的主要方向。血清中与炎症有关的生物标志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ilst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浓度的升高与冠脉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已成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研究表明,血循环中IL-6和hs-CRP水映了潜在的斑块炎症的强度,可预测斑块的脆性;测定IL-6和hs-CRP水平,可预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病人发生冠脉事件的危险性,评估ACS病人的预后。最近他汀类药物被认为可能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其抗炎作用在稳定斑块、降低冠脉事件的发生率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探讨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ACS对病人血清中IL-6及hs-CRP浓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4年3月―2004年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GS病人50例。剔除以下情况者:①急性感染、创伤或手术2周以内;②合并脑血管意外或外周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慢性结缔组织疾病或免疫性疾病;③入院前4周内服用他汀类药物。将ACS病人随机分成辛伐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辛伐他汀组男19例,女6例,(AMI)11例,UA14例;常规组男19例,女6例;AMI,9例,UA,16例。同时以30名门诊健康体检者行心电图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心脏及其他脏器疾病后被选入正常对照组(NC组)。

ACS组及对照组中,除吸烟者比率在ACS组略高于NC组(P=0.047)外,各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高血压及糖尿病史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入院第2天开始,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基础上,辛伐他汀组加用辛伐他汀(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次20mg,每晚1次,常规组服安慰剂,平均随访3周。

1.3 血液样本采集 ACS组于入院后次日清晨,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清晨06:00~07:00空腹抽取静脉血3mL,置塑料试管内,4℃下离心10min,分离血清置-70℃冰冻保存,待检测。平均随访3周后,再次测定血清hs-CRP,IL-6及血脂水平。

1.4 测定方法 血清IL-6浓度采用酶联免疫法吸附法(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工程有限公司)hs-CRP、血脂。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连续变量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检验)或£检验,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2 结果(见表2、表3)

3 讨论

IL-6作为炎症细胞分化的主要调节因子,主要源于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是由活化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分泌一种具在多种效能的细胞炎症因子。除可刺激肝脏产生急性期反应物(如CRP,纤维蛋白原)并与急性期C反应蛋白呈良好的正相关外,还可促进激活的巨噬细胞分化,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生成和释放细胞因子;促进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参与炎症的过程,还可以上调黏附分子和其他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加强炎症反应,并可导致斑块的破裂,参与了ACS的发生与发展。CRP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是在炎症因子(如TNF-α,IL-1,IL-6等)的刺激下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期炎症标志物,不但反映上游炎症因子的活性,本身尚具有激活补体、诱导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表达、促进内皮、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及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募集巨噬细胞至血管壁等作用。在正常人血清中CRP含量极微,但在急性炎症反应阶段,其含量可迅速增加1000多倍。实验证实,在急性炎症反应6h-8h内,CRP含量迅速升高,并在48h~72h达高峰黄炜等。所做的临床研究显示,心绞痛病人血清CR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UA病人血清CRP含量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病人,AMI病人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UA病人,而Anderson等也发现,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MI病人血清CRP浓度约为正常人的4倍,提示血清CRP浓度在判断心绞痛和AMI病人病情的稳定性及严重程度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赵晓燕等。在对CRP与UAP危险度分级的临床研究中发现,随着UAP危险度分级的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及急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也增加,与CRP的升高相平行,说明CRP不但与冠心病的发生有关,而且与冠心病的进展及不良事件的产生相关。随着血浆CRP浓度的增加,心绞痛病人发生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去除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影响CRP浓度的因素后,CRP的浓度仍是病人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本实验结果显示,ACS病人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明显增高,与关瑜等实验结果一致,可见炎症参与了ACS的病理过程。本研究显示,ACS病人经辛伐他汀治疗3周后,血清IL-6及hs-CRP浓度下降,他汀类药物抗炎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体外及动物实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可减少粥样斑中的巨噬细胞数量,抑制组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黏附分子的表达及活性。ACS病人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有快速抗炎作用,可迅速减轻炎症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改善预后。

第3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关键词:主语;谓语动词;一致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54-02

对于英语语法知识尚不是很丰富的中学生而言,英语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是一个较难掌握的主题之一。而在英语中,句子的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量上必须和主语一致又是英语语法规则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许多学生难以全面掌握,由此也犯了不少的错误。本文根据教学实践,在认真调查获取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大量的学生常犯错误的各种情形,并深入缕析出这些错误可能的原因,进而总结了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并对此予以展示和分析,期望能够对中学英语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和启发。

一、当有两个并列主语的时候,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

在一般情况下,由and和both…and这样的连接词连接所形成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并列主语的情况下,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例,Classic music and folk music are mom’s favorites.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是妈妈最喜欢的两种音乐形式。

而在此,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单数名词或代词用and连接作主语表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时,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应当用单数形式。例,My father and friend has offered his generous help.我的父亲也是我的益友已经给予了我慷慨的帮助。(“父亲”和“朋友”指同一个人)

(二)在each,every,many a ,no ,such a 等后有用and连接的单数名词作主语时,此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用单数形式。例,Each teacher and each student is asked to attend the meeting.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参加会议。

二、选择性主语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况

当两个选择性主语either…or,neither…nor,or等选择性连接词连接时,此种情况下,谓语动词应与最邻近的主语保持一致,此时的关键是找好最邻近的主语了。例,Either the car driver or the cyclist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ar accident.不是小汽车驾驶员就是那个骑自行车的人要为这起交通事故负责。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用not only…but also这样的连接词连接两个并列主语时,谓语动词的形式也应与最近的那个主语保持一致。

Not only Mr.Ford but also his wife is intrested in golf.不仅福特先生,而且他的妻子对高尔夫球感兴趣。

三、当主语带有修饰成分的时候,主语和谓语动词保持一致的情形

当主语后面带有用with,together with,along with,besides,in addition to等连接的单复数名词或代词作修饰成分时,如果此时主语又是单数形式,那么,按照要求,谓语动词仍需用单数形式来表达。

Jane together with her elder sister is going to attend my birthday party.简和她的姐姐将会出席我的生日聚会。

四、当不定代词作主语时,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形

(一)当出现用neither,the other,one,each one或由every,no,some等词语构成的复合代词作主语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Nobody is allowed to leave the room without permission.任何人不经允许,不得离开房间。

None of your promises has come true.你的承诺,没有一个已经实现的。

(二)当用few或many作主语时,按照要求,谓语动词也要用复数形式。

Few of us have gone aboard before.我们中没有几个人以前出过国。

Both are American—born Chinese.两个都是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

五、当集体名词作主语时,和谓语动词一致的情形

集体名词作主语时,由于表达的数量是多数,所以,谓语动词要用复数形式,此类名词主要有people,police,cattle,而另另一些则要根据上下文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选用单数形式还是复数形式的谓语动词,这些根据上下文选定的词语有family,class,committee,company等。例,Are there any police here?这儿有警察吗?

My company is moving to a new working place.我的公司正在搬去一个新的办公地点。(公司作为一个整体,不一定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搬家工作中。)

My company are busy working on a new project.公司的所有人正在忙于一个新的项目。(注意,在上面这个例子中,“公司”明显指的是每一位成员,所以谓语动词使用复数形式。)

第4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题1 若α、β满足-π2

解法1 由-π2

学生的疑惑是:解法1和解法2看上去无实质差异,却得到两个不同的结果,究竟孰是孰非?

1 捕捉困惑找疑源,培养判断能力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知识上的原因、方法上的原因,也有学习风格上的原因,当学生质疑时,教师要通过一听二问三判断,帮助学生捕捉困惑点,搞清疑难产生的根源,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师:两种解法两种结果,说明至少有一种解法是错误的,两种解法计算都没有错,条件也都用了,要错只能错在最后一步的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通过两个不等式相加求取值范围应注意什么?

生:答不上来.

师:两个同向不等式相加往往会产生什么现象?

生:扩大取值范围.

师:在什么情况下会扩大取值范围呢?

生:有点迷惑.

师:不等式相加时应要求两个不等式取下限的条件一致,且取上限的条件也要一致,否则相加后会扩大取值范围.这个知识点不是非常清楚,是疑问产生的根源.

生:应该是这样的.

2 启迪思路自解疑,培养分析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因此,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难,教师不要把现成的答案直接给学生,而应善于设问诱导,启迪解疑思路,在主动探究中让学生自己解决疑难,培养独立分析的能力.

师:自己分析两种解法,看看究竟孰是孰非?

生:①式取下限-π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取上限0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在②式中,α取下限时的值为-π2,取上限时的值为π2,显然①②两式取下限、上限的条件分别一致,故①+②所得结果正确,解法1是正确的.

师:分析的很好,再看看解法2是否正确呢?

生:④⑤两式取上限的条件是一致的,即α值为π2,β值为π2,但在④式中,2(α-β)取下限-2π时的α值为-π2,β值为π2,在⑤式中,取下限时的β值为-π2,由于④⑤两式取下限时的值不一致,所以⑥式中,2α-β的上限值π2正确,下限值-5π2错误,这里扩大了2α-β的取值范围,解法2错误.

师:解法1作变量代换2α-β=(α-β)+α,保证了①②两式取下限、上限的条件分别一致,故解法正确;解法2作变量代换2α-β=2(α-β)+β,导致④⑤两式取下限时的β值不一致,从而扩大了取值范围,解法错误.

生:明白了!

3 深入思考抓本质,培养探究能力

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己发现困惑点,找出了疑难产生的根源,并解决了疑难,以为问题彻底解决,有一种满足感,产生“撤离”的念头,然而,这仅仅是就题论题,它离彻底解决疑难还有一段距离,这时教师应及时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在深入思考中抓住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师:明白什么啦?

生:对于这类问题,将目标式mα-nβ用α-β与α表示,解法正确,而将mα-nβ用α-β与β表示,解法错误.

师:果真是这样吗?将题1 改成题2,自己做一做,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题2 若α、β满足-π2

生:思路一:仿解法1作变量代换2α-3β=3(α-β)-α,结果-7π2

思路二:仿解法2作变量代换2α-3β=2(α-β)-β,结果-5π2

经分析,思路一错误,思路二正确,两种思路的正确性恰好与题1相反.可见,将目标式mα-nβ用α-β与α表示,还是用α-β与β表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4 分析比较探规律,培养概括能力

围绕学生的疑点,启发学生探究一些同类性质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同类性质问题的分析比较,引导学生从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概括能力.

师:从两道题的解答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比较题1和题2两种解法中的变换,从形式上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题1解法1中2α-β=(α-β)+α右边两处α的系数同正,题2解法2中2α-3β=2(α-β)-β右边两处β的系数同负,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而题1解法2中2α-β=2(α-β)+β的右边两处β的系数一负一正,题2解法1中2α-3β=3(α-β)-α右边两处α的系数也一正一负,这两种解法都是错误的.

于是我得出:对于“已知θ

师:基于上述研讨,能否总结出普遍性的解答规律呢?

经过探索,学生概括出这类问题解答规律:

情形1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⑴当m>n时,将m拆成(m-n)+n,作变量代换mα-nβ=n(α-β)+(m-n)α).

由θ1

两式相加得mθ1-nθ2

⑵当m=n时,由θ1

⑶当m

由θ1

两式相加得mθ1-nθ2

情形2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先求mα-nβ的取值范围(方法同情形1),再求-mα+nβ的取值范围.

⑴当m>n时,(n-m)θ2

⑵当m=n时,结论:0

⑶当m

情形3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情形4 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

情形3和情形4比较简单,结论分别为(m+n)θ1

5 引导反思扩成果,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疑点,往往就是众多知识的交汇点.教师帮学生释疑后,要引导学生以疑点为中心,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索,反思相关问题和相关方法,通过反思活动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有助于学生灵活有效地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师:关于题1,你是否有更特殊的方法?更一般的方法?这个问题与哪些问题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能否利用不同知识求得问题的解?

生:由-π2

得-π

两式相加得-3π2

由解法1的结果可知,这种解法是错误的,错在扩大了2α-β的取值上限,原因是-π

师:如果由已知条件得出2α-β

生(解法3):由-π2

得-π

两式相加得:-3π2

又由α

所以-3π2

通过探究发现解法3也具有一般性,下面不妨以这类问题的情形1“已知θ1、θ2、m、n为定值,m、n>0,且θ1

解答规律 ⑴当m>n时,由θ1

又由α

⑵当m=n时,由θ1

⑶当m

两式相加得

mθ1-nθ2

又由θ1

(情形2可以转化为情形1,情形3和情形4前面已述.)

第5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一、课堂小结仍存在两大致命弱点

在课堂教学调研和教研集备活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意识已经形成,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更侧重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思维跟进,教学实效性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和教学设计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新课的引入环节和内容教学设计方面,对课堂小结却关注甚少,鲜于研究,导致课堂小结经常流于形式,达不到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1.课堂小结成为课堂教学的“应急备份”,形如“鸡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每一个教师的心底,由此带来了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不断优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在多媒体环境下,物理教师都重视新课引入部分情境的创设和导语的设计,注重教学重点的突出和难点内容的突破,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引导和训练,也因此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但到了课堂教学最后的几分钟,我们看到的差不多总是这样的情形:

情形一:(PPT)总结一下,学到了什么·(没有回顾,学生马上回答;学生讨论过程中,下课铃响了……)

情形二:(PPT)(老师)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第一……

情形三:(教师)还剩下几分钟时间,同学们把课本看看(把练习册拿出来,做几道题)

情形四:教学内容没有完成,匆匆下课……

调研中,我们详细分析了教师的教案。几乎在每一份教案的最后,都有“课堂小结”环节的设计体现,但在“课堂小结”环节下面,却是一片苍白,最多只有提纲挈领式的寥寥数语。结合教研集备中教师研讨的关注点分析,教师对课堂小结的忽视及由此形成的研究不足显而易见。

良好的开端和精彩的生成成就了成功的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但也因此在大多数教师心中形成这样一种无形的误区,精彩的开端+互动的实施=成功高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多媒体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更容易满足于多媒体辅助下的精彩和成功。此时,课堂小结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应急备份”,时间有剩余时,就让学生“畅所欲言”或是看看课本,做做练习;时间不够时,干脆省略。弃之不舍,食之无味,形如“鸡肋”,由此形成了课堂教学的“蛇尾”现象。

2.课堂小结方式陈旧,不利于学生归纳梳理

尽管作为“应急备份”,但在教师的经验调控下,多数课堂都会留有5分钟左右的课末时间。绝大多数也都会进行小结。但正如上面的情形,很多教师依然维持着传统教学中小结方式,所改变的,只是减少了教师书写罗列,增加了PPT的小结展示和互动。这种陈旧的课堂小结方式不仅无法成为精彩教学的完美收场,在多媒体环境下更是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此刻作为学生思维升华的“发动机”的高效作用。

相对于传统教学,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中,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多媒体设备不仅实现了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集于一体,实践设计能力相对较强的物理教师往往还借助各种软件,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动画,制作或剪辑视频,使得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富有趣味。这种设计手段迎合了正处于心理的发展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种方式同样带来了大容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带来了比传统教学方式更高、更多的信息接纳能力的要求。而作为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经历了近40分钟的高速运转,学生的大脑此时往往正处于最疲劳的时候,注意力在这个阶段也最容易分散。此时继续采用那些平铺直叙、毫无挑战的小结方式,或是让学生自行小结的“畅所欲言”方式,学生往往提不起兴趣。应付的方式难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和归纳。

在调研中,我们对教师小结方式的效果进行了实验。为增强实验的针对性,我们选择部分中等程度班级进行测试性实验,实验时间放在上午或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后的十分钟时间内进行。测试内容设计简单:将部分小结内容由条目形式直接改为填空形式;将相互关联的条目改成选择形式;将小结中提示的公式结合教学中的例题编制成简单计算题,题量5题,总分10分。测试的结果让学生和教师都大吃一惊——在师生都认为效果挺好的教学后的测试各项指标都较低,就平均分而言,最好的不到7分,最差的只有4分,尤其是实验的测试,效果最差。

接下来的学生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了学生的感受。当老师用课件将教学要点提纲条目地罗列出来时,简洁扼要的小结让学生看起来一目了然,清晰明了的感觉也最容易同时给他们一种“都懂了”的心理暗示效果,学生往往一目十行草草了事,没有更多的思考和分析,因此比起传统教学中教师边总结边写的方式效果更差。而采用互动方式进行的小结,由于学生刚刚进行知识的学习,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还无法进行充分的吸纳和内化,因此学生的认识往往只能停留在知识点的表面,大多数只能回答出知识点的名称和简单应用事例,涉及到能力要求的,学生几乎都觉得不可能做到。这样的效果使得课堂小结无法达到帮助学生初步梳理和归纳作用方面实际作用。

第6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摘 要: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渗透教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和学习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完成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过渡,从而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数学思想;思维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384-01

渗透教育随着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的衔接教育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初中的学生对代数知识掌握起来感觉非常吃力,其关键原因在于数学思想的方法没有转变过来。从小学数学的学习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质的飞跃,小学学习数学的方法已经不再能适用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而数学知识的学习的关键在于数学的思想方法,它是建立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之间的桥梁。所以,要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教育工作,就要立足于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渗透一些初中数学的思想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

一、学思想方法的内容

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基础知识是指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数学思想和方法纳入基础知识范畴,足见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已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对于数学课程发展的一种共识。要做好中小学数学衔接教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数学思想,让学生对数学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是衔接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以下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式通性的思想

代数是由算术演变来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利用代数符号这个工具,是代数思维发展的重要元素,它使我们在用代数解决问题方面变得更加有效。它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代数思想的基础,是由具体到抽象的源头。那么,学生对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是否了解?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会碰到什么样的困难?这些问题都是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会面临的问题。所以数式通性思想的渗透,对于刚接触初中代数知识的初一学生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2、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思想

对于一个数学问题,特殊情形下的结论往往反映了一般状况下的特征,一般状态下探索到的结论是问题本质和规律,特殊只是一般中的某种情况。在特殊情形下的解题思路、方法往往对一般状况有指导和启发作用,反之问题若能在一般状况下得以解决,特殊情形当然也就迎刃而解。故在初一学生对一些问题的理解比较抽象的情况下,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运用,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从幂的运算到多项式的乘法、再到乘法公式的教学,就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总结与应用的双向活动,特殊与一般的统一能使学生更灵活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

3、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有些代数问题单纯用代数方法来解,反而显得烦琐,若能恰当、巧妙地借助几何图形,使数量关系的问题直观而形象化,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结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从数轴的引进到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从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画图分析以及不等式组的求解等,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它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A、B两地相距92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的速度为15千米每小时,乙的速度为12千米每小时,问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人相距10千米?在具体给学生讲解甲、乙两人行进的过程时,可以考虑画出两种不同的线段图,从而可得两种解答。如果不借助图形的理解,很多学生可能会漏掉第二种情形。

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方式

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要依托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工作。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必须在实践中探索规律,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指导原则。数学思想方法的构建有三个阶段:潜意识阶段、形成阶段、深化阶段。一般来说,在这三个阶段的形成过程中,应以渗透性教育为主线。所谓渗透教育,是指在具体知识教学中,一般不直接点明所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着意引导学生领会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达到理解和掌握。虽然数学思想方法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协同发展,但是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并不能替代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一般来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总是以具体数学知识为载体,在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体现数学思想的手段和工具。

三、总结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育主要是在具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实现的。因此,要落实好渗透性原则,就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比如,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定理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知识的小结过程等),只有在这些过程的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才能充分展现它们的活力。作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具体知识的教学,要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与教学过程,采用渗透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领会和学习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完成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过渡,从而做好中小学数学知识的衔接工作。

参考文献:

第7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教学目标

1.会计算古典概型概率,体会概率的意义.

2.操作摸球、掷币、抽牌等试验,经历观察、比较、猜测、推理、交流、讨论等活动过程,学会计算概率的方法.

3.感受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体验概率知识的应用价值,发展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乐趣.

教学重点

体会概率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位置:概率的计算.

2.成因诊断:

(1)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虽然有了一些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体验,但那些都是感性的、粗线条的;现在遇到用具体的数刻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要计算概率,要用数字“说话”,方法他们难适应,计算也感到没有头绪.

(2)弄清某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数和所有事件发生的结果数是计算概率的前提,对于较复杂的情形,学生思维的不缜密会出现统计遗漏或重复,失误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信心.

3.破解对策:

(1)针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特点,设计问题由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让学生逐渐积累活动经验和求解规律.

(2)对于复杂情形的事件,重视统计前的点拨和解题中的排查,减少失误的机会,促进学生的成功体验.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开场,激情引入

你与同桌玩“石头、剪子、布”游戏,如果第一次你决定出“剪子”手势,同桌随意出,那么,你赢得可能性有多大?

我的思考: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随时随地能做且老少皆宜的游戏.无论学生凭经验分析还是实际演练,都不难知道在总共发生的三种情形中,赢的可能只有一种,占13.此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13”准确表达了你赢的可能性的大小,称为赢得该游戏的概率,通常用一个字母P表示.即:

P(赢得游戏)=13.

妙趣横生的生活游戏顺应学生的天性,在看似不经意的比划中,概率的出现自然而鲜明.

还可以进一步设问,你与同桌出相同手势的可能性是多大?一气呵成还是稍后在第二环节学习概率后再解答,对学生来说都不困难.

二、摸球试验搭台,概率“登场”

1.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你随便摸出一球,可能是什么颜色?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多大?

思考:教科书为了介绍“概率”编写的游戏,大多是“摸红球”试验,但一般不仅有红、白两个球,有的装红、白两色球各若干个,有的装红、白、黑等多色,是从较复杂情形和普遍意义上定义概率,目的是约简过程,节省笔墨,突出一般性.如果考虑到学生知识储备不足以及思维的跨越过大,可以用这个最简单的试验铺垫,设一步“台阶”再操作下面这个教材编排的游戏.

2.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有三个红球和一个白球,他们除颜色外完全相同.你从盒中任意摸出一球.

(1)猜测可能是什么颜色?问问同伴的看法.

(2)现将每球都编上号码,分别记为1号球(红)、2号球(红)、3号球(红)、4号球(白),那么,摸到每个球的可能性一样吗?

(3)若任意摸出一球,说出所有可能的结果.

思考:这是游戏1的变式,亲手操作也不困难,可用黄、白乒乓球,有色玻璃球甚至彩色巧克力豆替代.游戏可四人一组进行,组长主持,先独立想象、猜测,写出结论.然后逐人试验多次,在汇总试验结果后与刚才的猜测验证,讨论交流对自己猜测与试验结果偏差的解释.这样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概率的意义,认识“大量重复试验”的必要,也会消除生活中某些错误经验,享受合作学习的成果.

学生能答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4种,摸到红球的可能的结果有3种(1号球、2号球、3号球),可能性是34.同理,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4.

3.学生阅读教材上概率的定义与表示.

在游戏中,34表示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命名为摸到红球的概率.概率用英文Probability的首写字母P来表示,即:

P(摸到红球)=34.

一般地,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A发生的可能结果数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数.

于是,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思考:试验为概率搭台,情境为学习激趣,而严格的数学概念还不能一味让学生探究、概括,只要学生通过认真读教材,能够理解概念表达的意义,与已有的认知结构顺畅的同化、接纳,再留出一定时间让他们记忆,有不懂的地方请教优生和老师,也就能达到要求.随后将出现利用公式计算概率的练习,也不要让学生套用公式,死记硬背.

三、变换场景,变式训练

1.任意掷一枚均分的小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5,6),“数字3”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偶数朝上的概率是多少?

我的思考:在可能性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大量重复试验,已获得本类问题的正确结果.这里不必试验和猜测,需引导学生判断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6种:1朝上,2朝上,3朝上,4朝上,5朝上,6朝上,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都相等,其中,3朝上的结果只有1种,偶数2、4、6朝上的结果共有3种,因此:

P(3朝上)=16;P(偶数朝上)=12.

2.“田忌赛马”是一个喜闻乐见的历史典故,田忌在上、中、下三匹马都不敌齐王同级别的三匹马的不利条件下,巧用计谋以2∶1赢得了比赛.如果重新比赛,齐王将马按上、中、下的顺序出阵,田忌的马随机出阵,请你来推算,田忌获胜的概率是多大?

思考:战国趣闻用数学演绎,学生始料未及却兴致勃勃,大大激活了他们的心理状态,思维马上活跃起来.

但气氛一会便沉寂下来,排兵布阵我们是头一次,裁决还不是那么简单,学生对复杂的情形往往梳理不清.这时需教师点拨,引导他们列表直观写出齐王与田忌赛马对阵的所有情形.

齐王的马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上中下田忌的马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上中下中上 在所有6场对阵中,只有田忌“下上中”对齐王“上中下”一场能2∶1获胜,因此田忌获胜的概率是:

P(田忌获胜)=16.

3.中央电视台“幸运52”栏目中的“百宝箱”互动环节,是一种竞猜游戏,在事先准备的20个商标牌中,有5个商标牌背面注明一定的奖金额,其余不设奖.观众小明获得翻牌机会,他第一次翻牌获奖的概率是多少?如果允许小明连翻三次(不重复),前两次都中奖,那么他第三次翻牌中奖的概率是多少?

思考:本题呈现了一个大家喜欢的电视情境,其真实性学生历历在目,揭开谜底的愿望主动、强烈. 要让学生猜测、验算、归纳、交流,教师参与讨论,随堂点拨讲解,特别提醒学生,第三次翻牌时,所有的情形只有18种.

四、执果索因,培养创新能力

1.请你用6个除颜色外完全相同的球,设计一个摸球游戏.

(1)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3;

(2)使摸到红球和黑球的概率为56.

思考:因所有事件发生的可能结果数为6,(1)要使摸到白球的概率为13,需摸到白球可能结果为2,因此需放2个白球和4个其他颜色的球;同样地,(2)需放红球、黑球共5个,其他颜色的球1个,答案不惟一.

2.我们班有52名同学,从中抽4人为周末家长会服务,请你设计一方案,使得每人被抽中的可能性均等.

思考:依据概率设计问题情境,开放的形式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也是理解数学模型的素材,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契机.他们首选的是用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与52名同学一一对应.任抽一张(如9),对应该数字4个花色的同学即被选中;也可连抽4张,一一对应.还可以用其他游戏选定,只要满足在所有发生的52个结果中,该事件发生的结果数是4即可.

五、随堂训练,总结回顾

完成教材122页随堂练习和123页“知识技能”,“问题解决”布置为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反思,重点理解概率的意义.

设计特色

1.游戏情境富有乐趣与挑战,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断,探索规律,提升理论,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模型,正确理解“用0~1之间的一个数刻画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意义,很好地体现重点,突破难点.

2.刚刚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初中学生虽能进行初步的设定和检验,但很大程度上仍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因此,本节课游戏搭台,情境引入,概念形成用情境经历过程,概念应用设情境开放创新,遵循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加深了学生对概率的体会理解.

第8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反思性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的中,个体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不断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再认识,不断促进学习活动的发展。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经验的积累,是体验、构建的过程,需要主体不断总结经验,获得超越。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反思是思维活动的核心,是思维得到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反思,学习主体才能真正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反思性学习实施的现实必要性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要积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进行反思性学习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措施。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反思性学习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疑问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疑而思,不断引导学生的反思行为,使学生不断探究思考,获得认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比如在《分式》教学中,在讲完分式的概念的内容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代数式,使学生判断这些是不是分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整式和分式的比较,需要不断进行判断,要应用比较反思法进行断定,反思意识可以得到培养。另外,教师还可以创设合作探究的情景,使学生进行合作反思性学习。比如,在教学正方体表面展开图形有几种情形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使学生思考需要剪开几条棱,需要讨论原相互平行的面展开后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讨论不可能有哪几种情形等等问题。

(二)进行反思性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实践

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在初中数学中用到的反思性学习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错误反思法。错误反思法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学生的数学作业和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把错误指出,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做题过程,反思错在哪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纠错,避免新的错误的产生。比如,在解-4x=20方程时,很多学生会得出x=5,这就是错误的,教师要使学生自己纠错,找出答案,并总结错误原因。

第二、比较反思法。这种反思方式对系统认识事物具有很大的作用。初中数学知识存在内在的联系,系统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相关性引导学生进行相互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如,有理数的运算与小学四则运算进行比较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比较学习,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对比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实践,比较反思能力可以得到锻炼。

第9篇:学习情形总结范文

一、职业素养

1、衣着言行

每天穿西装、打领带,可以让我们的言谈举止合乎规范,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的服务型企业,着正装能让我们产生一种“精致服务”的心理,形成一种心理暗示。

2、 服务的心态

每天上班收拾桌面、擦擦桌椅,下班时拖地,既能不断在我心里强化“服务”的概念,又让我不断的将自己“归零”,从细处着手。在此事中,也暴露出了我做事粗线条的毛病。

3、 学习的能力

这些天,一直在看《一分钟销售》,将书中所讲与自己的实际经历相结合,感觉获益很多,销售的目的、沟通的方式、销售前中后所应注意的问题,都让我受益匪浅。

二、电话销售

1、 电话销售的最终目的是约见。

2、 感觉电话销售的最大难度还是在于如何在短时间内吸引别人注意、引起兴趣。

3、 话术,也是我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4、 如何提问,把别人引入到我的销售目的上去,尤其是在别人不太愿意接受这种推销电话时。

总结我这段时间电话销售中出现的问题,主要集中在:

1、 电话一开始就喜欢暴露我打电话的目的,一上来就是直接介绍公司和个人,结果屡遭拒绝。

2、 没有在开始时争取别人给予时间的意识,结果在中途导致别人不愿意继续听下去。

3、 兴奋点的调节。前期总是没有找到打电话的兴奋感,直到最后一天才稍微有些感觉,如何把自己调节到最佳状态也是我下一个要提高的地方。

三、陌生拜访

周五是我人生的第一次陌生拜访,感觉自己这次最大的问题就是:前期准备工作不足以及经验的缺乏。

1、准备工作不足,表现在对我们海点自身的认识上没有到达一个高度,导致客户提问时不能很快根据情形及时准确作答,同时,还表现在对客户反映的一种估计不足,出发前没有作出详尽的预计。还有,就是对路线的考虑不周,导致中间出现了很多的差错,结果延误了与客户见面的时间。

2、 经验的缺乏,主要表现在一些礼仪的考虑不周上,如忘记同别人交换名片,敲门的高度上等。

四、时间的调度

主要是对我在工作与生活以及学习上的一种时间安排,如何平衡,如何让自己在工作时达到一种最佳状态,同时又能保持生活的愉快以及学习的动力。这个目前还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

“今日事,今日毕”,是我这一周工作在时间方面最大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