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对学生的评语

第1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师评价;学习动机;影响

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行为来及时地使用恰如其分的语言给予评价以达到教学目的,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言行在悄然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探讨教师评价语言的影响作用对于整个教育改革实施的成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评价语言、学习动机的概念界定

评价语言即在课堂评价中面对学生的应答老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时所做出的相应回应的语言。教师评价语言在学生心目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学习动机指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促使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根据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可以把学习动机分成以下两类,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动机称为外在动机;因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动机称为内在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二、赞扬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赞扬对于强化人的行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激励学生上进的有效方式之一。根据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人最基本的情感需要便是得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重视。积极的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满足,能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赞扬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智力理论”(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该理论认为, 得到智力赞扬的孩子相信智力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在失败或挫折后, 他们显示出很低的持之以恒精神、对作业任务几乎毫无兴趣、把挫折归因为低能。而得到努力赞扬的孩子相信智力是可塑造的, 在失败后,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他们付出的努力太少或在处理问题上采用了不恰当的策略。在碰到困难时, 他们刻苦钻研、一丝不苟。实验结果发现努力赞扬可能比智力赞扬更好。

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赞扬需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对学生的赞扬要公开化。教师的公开赞扬能使学生极大地体验到别人的肯定尊重和重视,能使学生得到愉快的情绪体现和成就感,在愉快的学习中建立自信心和培养学习的兴趣。第二,赞扬要具体针对学生的特定行为进行表扬。明确具体的赞扬给学生指明方向,使学生明辨是非,再现和巩固自己的正确行为。第三,赞扬需及时。及时的赞扬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和认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高涨。第四,赞扬应当真诚而又有分寸。虚假、夸大的赞扬往往会起到反效果,而且更会损害教师的威信。第五,赞扬应当保持合理的频率。合理的赞扬会产生激励学习动机的积极效果,但过多的赞扬则不但不能激励学习动机,而且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和骄傲自满的不良情绪,甚至会使学生怀疑老师的能力。

三、批评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赞扬虽很重要,但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批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常用的另一种方式。从一些研究可以发现,批评对学生也能产生积极作用。批评可以帮助学生修正错误,但批评并不意味着谴责或单纯的否定和驳斥。批评是危险的,它可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并引发学生的愤恨和抗拒情绪。因此批评必须是谨慎的、科学的。

那么教师在进行教育中,如何使自己对学生的批评富有成效呢?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批评要在私底下单独面对面进行。只要有第三者在场,便容易令被批评者产生怨恨反感的情绪,使他觉得自尊心受损,颜面尽失,而且也会让他没有回应与澄清的机会。因此,公开的批评应当尽量避免。第二,在批评前,应先对学生的成绩加以充分的肯定来制造友好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情绪安稳平静下来,知道自己并没有受到攻击,而且这也有利于防止教师片面偏激地看待问题。第三,批评要具体和有针对性。结论式的批评无法令人服气并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故此,在提出批评时,一定要言之有理,具体指明是错在哪里和为何有错,深化讲解可能引致的后果和产生的危害如何。第四,尽量采用温馨批评,切忌人身攻击。

四、合理选择赞扬和批评

赞扬和批评都可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但两者对后继学习作用的大小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很大的差别。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赞扬能使学生得到成功体验,批评会使学生受到失败体验,成功体验对后继学习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当然,适当的批评能降低某些行为重现的相对概率,使学生自觉削弱产生该行为的动机,从而加强与该行为对立的行为动机。笔者认为开明的教师应当在适度范围内多赞扬学生,尽量避免单纯的批评,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进一步激发学生后继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无论赞扬还是批评,只要评语能够实事求是且富有激励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可能被激发。但是,教师的评语是教师自己做出的个人评价意见,如果不能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情境,就可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无针对性的。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在学习中适度的情绪兴奋性,教师应慎重使用评语。教师在给学生评语时不但要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成绩、性别和年龄,还要参考不同的情境。

参考文献:

[1]肖远军. 教育评价原理及应用[M].浙

江: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2]叶奕乾, 孔克勤. 个性心理学[M] . 上

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张红. 提高课堂评价性语言的有效性

研究[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马艳云. 教师评语与学生发展[J]. 当代

第2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批判教育;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225-01

近年来,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呵护以及媒体对学校不良现象的过分报道,社会对“批评教育”过度关注,导致不少教师因噎废食,干脆放弃对学生的批评教育。笔者认为这是教育的一种损失,因为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溺爱的娇惯的教育,而“我们称之为溺爱的那种娇弱的教育造成了身体上和精神上一切力量的衰退”。此外,教学批评还是一种现实的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心理承受能力、磨励学生意志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不能轻易放弃批评教育,而是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改进批评教育的方法。

1.批评要掌握事实

说得好:“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一切的批评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实的基础之上,使批评不会让学生觉得是空穴来风。有的学生精了,为了避免老师对他的“惩罚”,往往会不承认自己的错。如果老师没有事实根据,空讲几句批评的话就达不到矫正的效果。

例如:初一时有个叫高力的插班生,常在班上捣乱,老师找他谈时,又往往不说真话。针对他的"个性",我每次要批评他之前,一定从各方面掌握好他与犯错误有关的全部材料,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细节,花上大半天时间去弄清楚,之后找他来谈,批评他时,他就主动承认错误了,经过反复几次,渐渐地他的侥幸心理弱了,他觉得经常受老师批评没什么意思,在期末考试将近的班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表示一定以实际行动,自觉守纪,努力学习,力争受到表扬,在期末考试中要进行进步30名。在他的奋斗下,学年期末考试总分排级62名。家长十分高兴.说班主任能掌握好批评这武器使批评收到良好的效果。

2.批评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的批评,收效才会大。比如说有时因为个别学生看电视、玩电脑,学生们考试不太理想,老师想在课上批评和鼓励学生,希望下次做好。但老师如果只是在台上大讲特讲,讲得大,讲得空,一般学生摸不着头脑,犯错误的学生也不怕。如果教师能在课上重点分析这些学生的问题,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然,前提是不伤害学生的自尊。比如有个叫雅洁的女生,特爱看电视,有段时间学习退步很严重,从其家长处笔者了解到她电视看的很多,因此笔者在班上说:“我们的雅洁同学一向很聪明好学,但近段时间成绩有所下滑,是电视看的太多吗?”看到她的脸慢慢变红了,笔者继续说:“其实还有好几个同学都这样,杨墨爱玩电脑,明哲太爱听歌……你们谁能最早改变?”过后,在课上提到的这些学生都重新把重点放到学习上,不玩或减少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成绩有了提高。

3.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采用写纸条、写信、写黑板留言等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这个方法学生也乐于接受。 有时我写简短的几句话,就比找他谈话效果好。例:对同学们的提醒和教育,我经常提醒的语句写在黑板明显的位置,如:“我为同学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今天天气转暖,希望同学们准时到校(批评昨天的迟到情况)”例如:我班某生经常违反纪律,经多次教育,他虽然有所改变,但也常反复。因为该学生年龄偏大,爱面子,老是找他谈话已经行不通了。有一次他在课堂上打闹和欺负同学时,我写了一张纸条给他,内容是:“提醒:纪律要严格,待人要和善”,现在他一直把这个条子贴在桌子上,他逐渐学会约束他的言行,大有进步。

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也是有一定的认知能力的。学生的一般违纪行为,教师可以通过暗示法提醒学生加以改正。有句话说得好:“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如学生课间追逐打闹,教师可做一个“暂停”的动作,学生在说粗话脏话,教师可做一个“闭嘴”的动作等;又如学生在上课时精力不集中,搞东西、东张西望等,教师就可采用提高音量、放慢语速、停顿一下、目光注视、走过去轻轻敲一下桌子等方法让学生回过神来,这样既不打断自己讲课的思路,又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专心听讲。暗示法的优点在于巧妙地批评制止学生,而一点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4.批评要刚柔并济

教师批评时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常常要用刚制柔,以柔克刚。对女同学用刚,则有震撼力;对男同学用柔,则化解顽石。刚与柔的使用均以不伤害学生自尊心为重点。特别是那些犯有错误的学生,他们的自尊心表现得就更为复杂,他们做了错事,受到同学的责备,产生了自卑感,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要求,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强烈的自尊心。”因此,对这些学生,在批评时既要讲原则,不迁就其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讲感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美国着名的管理家亚科卡说过:“表扬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评打个电话就行了。”这就是说,含蓄而不张扬的批评有时比那种“电闪雷鸣”式的批评效果更好。

第3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评价;缺失

一、引言

很多大学生都在感叹:现在的公司面试笔试一轮接一轮,身心疲惫不说,还老是担心自己被刷下来。很多大学生为了增加自己获聘的可能性,几乎是场场面试必到,社会还戏称这种人为“面霸”。这不禁要问:机会真的只是凤毛麟角么?到底是企业太过挑剔还是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带着这些问题,我想以企业对大学生面试环节的评价作为切入点,从而管窥大学职业教育的缺失。

二、从面试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缺失

面试,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第一步。在发言盈庭的面试环节中,第一印象却是十分关键的。大学生在面试时一举一动反映出来的信息,包括:知识,素养,态度,性格等都能被准确的解读出来。其实,这就是职业素养问题。以下归纳了企业对大学生面试过程中透露出职业素养问题的几点评价:

1.言过其实,眼高手低,忽视基础

很多大学生在学习阶段学到的只是些理论知识,而且理论和实际操作往往脱节严重,但是他们却自视甚高。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对大学生也做过类似评价:很多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吹嘘得多么厉害,但是动起手来,往往连最简单的问题都解决不了。[1]有句古语说得好“不只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注:荀子《劝学篇》)。老师往往对成功光环渲染过多,总让学生们感觉成功其实不难,却没有让学生看到成功人士也是从小事做起,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获得今天巨大的成就。导致了学生在还没工作的时候就一心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对小问题小事情嗤之以鼻,还摆出一副非大事不做,非大成不就的姿态来。以至于大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才会在面试中出现言过其实,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2.缺乏基本的商务礼仪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对礼仪方面是十分重视的。古代《弟子规》中就对衣着容貌做了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在行为方面,孔子于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在面试过程中基本的商务礼仪是十分讲究的,恰当的行为举止能助你顺利通过面试。然而很多大学生在面试时候的基本商务礼仪是相当缺失的。

搜狐网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张雪梅在一次参访中就说到过:“很多大学生应聘时基本的两关都没做好,我们肯定就对他失去了兴趣。在简历关,很多大学生为吸引我们的注意搞得过于标新立异,有的甚至弄成了粉红色还贴上大头贴,失去了招聘的庄重性和严肃性。在面试关,有些大学生要不就浓妆艳抹,要不就不修边幅,给人一种不重视的感觉。还很多站没站相,坐没坐姿,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问好和再见都不会说。”

在大学教育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在职场上和人交流,而基本的商务礼仪又是打开交流之门的先导。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往往只在乎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多少,而忽视对学生基本商务礼仪的培训,很少在学生面试或者入职前开设关于商务礼仪的课程。而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出来的对基本的商务礼仪知之甚少,恰恰又会反过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3.缺乏责任感,团队合作能力差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学科之间的细分逐渐增强,社会分工也是越来越细致,这也决定了一个企业的顺利运行绝对不是靠一个或几个全才可以完成的,而需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高度合作才能保障一个企业平稳有序的运行。因此,是否具有较强的责任感,是否有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绝对是当今各个企业在面试中考察大学毕业生的重要指标。据调查显示,企业最看重大学毕业生职业能力的百分比排序如下(表1):

由此表可以看出,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以及综合合作能力的重视程度要高于专业技术能力,这两种能力对大学生今后开展工作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然而,在面试中,很多大学生表现出缺乏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仍然是屡见不鲜。

三、从大学生面试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大学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

以上三点折射出大学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这个问题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历史原因的。之前受到“统包统分”就业制度的影响,我国大学的职业教育观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认为大学就是个追求学术的圣地,职业教育会“玷污”学术的圣堂。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发展经历了极其不平凡的历程:建国以后,国家实行统包统分的大学生分配制度,就业完全是国家指令性的任务,大学生还必须无条件服从,从而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一直停滞不前。直到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3]。但长期以来,大学里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不太重视的。

1.大学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都把重心放在对理论知识教育,却忽视了对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其知行不合一。大学生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完整的结合起来。在高中阶段,理论学习是每个学生重要的任务,高考时学生的录取与否只看你的高考成绩,因而理论知识的学习直接影响了考生的命运。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会把学生的理论学习作为他们监督和施教的重点[4]。到了大学以后,观念仍然没有转变,没有看到大学是学校和社会的结合点,应该更加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相互结合。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也考了许多证,理论知识强,但是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嫁接到实际工作中。在入职时,仍然需要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进行“回炉”,重新进行一段时间的入职前培训。很多用人单位甚至还感叹,当今很多大学生还不如中专,大专生。这些中专,大专生在工作中动手操作能力强,而且勤学好问,比大学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实际工作中。

2.学校缺乏入职前职业指导教育

在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面试之前,学校应该承担起职业教育的责任。但是,很多学校在这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一味重视学生的就业率,但是没有看到学生在面试时的表现,决定了他们是否会被企业录用,这方面反过来也是会影响就业率高低的。学校没有开设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课程中传授给学生一些面试中的技巧和讲述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他们在面试和就业之前对社会的形势有个大概的了解。才不至于到了面试的时候,对职业观一无所知,到了用人单位后要花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工作环境。学校在职业教育课程方面的缺失是相当严重的,这也是学校不重视入职面试前教育所导致的。

3.学校缺少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没能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可雇佣技能

什么是可雇佣技能?Hillage & Pollard认为,可雇佣技能可简单地理解为得到并维持工作的一种能力,但更加复杂的理解式一种自我发展,自我挖掘能力。Hillage & Pollard认为将这种能力分为4个要素:1.可雇佣资产(Employ ability and assets,即知识、技能和态度);2.部署能力(Deployment,即职业管理能力,包括寻求工作能力):3.演示能力(Presentation,即求职能力,如面试技巧和写作能力);4.个人环境(Personal circumstance,即家庭责任、外部环境因素,如目前劳动力市场的机遇)[5]

而可雇佣技能的培养,光靠学校的正常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放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完成。在《讲堂录》中写到“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便游四宇而已。”而也是这么做的,他曾利用暑假实践游历湖南农村积极参与实践。由于学校缺少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引导,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匮乏,认知与实践脱节。从而在面试和工作中表现出看问题不深刻,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四、结论

在大学教育中注重的是对学生学术和理论能力的培养,而企业则注重的是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心理素质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学校如何开设职前教育和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可被雇佣技能,且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就业能力和企业对他们的要求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我认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认识上,学校应当充分让学生认识到在校和就业之间对能力要求的差异,引导大学生对企业的要求形成正确的认识。再次,在学校教育中,应该积极开展系统的职业化教育,使大学生们能有的放矢,扬长避短,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最后,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大学生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全方面的提升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楠.如今的大学生怎么了[J].商界评论,2009(3).

[2] 刑文祥 张照彬.企业和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评价的差异性分析及对策[J].北京教育.德育,2010(10),67-69.

[3] 雷康敏.论大学生的职业教育[J].教育管理,2009(4),135-136.

[4] 郝利群.浅谈大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差的成因及对策[J].教育改革,2009(8),231-232.

[5] 赵婕.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可雇佣技能的以提高就业质量[J].黑龙江对外贸易,2010(6),146-148.

第4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灾难危机应对 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039

近年来意外伤害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 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0~14岁儿童意外死亡已上升为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因此,在小学生中开展防灾知识及逃生技能的灾难危机应对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题组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对小学生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灾难危机应对教育,以评价小学生安全自救知识及避险自信干预的短期效果,为开展小学生灾难危机应对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天津市某小区中随机抽取两所小学的5、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所小学为干预组,另一所小学为对照组。研究时间历时3个月。

1.2 干预方法

1.2.1 大学生志愿者的挑选与培训

从大学生中选拔志愿者,对小学生开展灾难危机应对教育。大学生志愿者选拔标准:热心公益活动,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组织活动中能产生人际互动效果;有良好的交流技巧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富有责任心、自信心。

利用本校医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等教育资源,根据基线调查获得的小学生灾难危机应对的需要,确定对15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内容。8次集中培训结束后对其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等进行考核。

1.2.2 干预的实施与内容

经过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以讲座,模拟训练,情景表演等形式,对实验组开展灾难危机应对教育,历时3个月,共12次。内容包括:安全用电,暴雨与洪灾,防溺水安全教育,绑架,地震,海啸,火灾,交通安全,户外活动注意事项,预警信号,防骗小知识,正确拨打报警电话等。对照组只进行调查,不进行干预。

1.3 效果评估

在干预实施前后,采用高健编制的安全自救知识和避险自信度问卷,在两所学校进行两次问卷调查。问卷包括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居家安全和其他情况的安全自救知识及避险自信度5个方面。分值计算方法为: 各选项正确答案赋值1分, 错误0分,得分累计相加即为总分。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小学生干预前后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小学生干预前后安全自救知识得分的比较

<D:\2014年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上半月\上旬图片\JK62-1.jpg>

两个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表1),干预组干预前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01),对照组干预后除交通安全知识得分略有增加之外(P <0.05),其他方面得分未见到显著性差异。两个独立样本结果显示(表1),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得分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各项差异均见到统计学意义(P<0.001)。

2.2 小学生干预前后避险自信度的比较

x2检验结果显示(表2),干预组干预后避险自信度提高的人数较干预前明显增加,见到显著性差异(P <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D:\2014年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教育教学\2014年9月上半月\上旬图片\JK62-2.jpg>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干预组儿童的安全知识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自然灾害、交通安全、居家安全以及其它安全知识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01);第二,干预组儿童在避险自信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同时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遇到地震时能够做到不慌张、不呆愣,能够一个人单独回家,可以独立去避难所,能及时取得联系,可以想办法独立生存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提高(p<0.001)。第三,大学生志愿者开放式问卷结果显示,本研究中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结合专业特点, 发挥了专业所长, 学以致用;此外,通过参与灾难教育,引发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的思考,提高了战略思考能力和自信心。

通过本研究说明,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在灾难危机应对知识传播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教育理应包括灾难教育。灾难教育不仅是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事,也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事,理应由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配合来进行。

灾难教育不仅是一门安全方面的技能培训,也是一门增强民族自信心的重要课程;不仅受教者如此,教育者也同样受益。时任总理同志曾多次提到“多难兴邦”。国家多灾多难,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励人民奋发图强, 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向伟,丁宗一.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及措施[J].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1):876-879.

[2]邹文卫.我国青少年减灾意识教育浅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增刊):125-130.

第5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论文摘要: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采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没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有较大提高,有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等身体素质成绩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1研究目的

2007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大学生组的体质健康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不及格率较高,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如何能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高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体育教学又是高校体育工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最主要的途径。本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制定出一个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并为今后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级1个男生班为研究对象,人数30人,平均年龄20岁。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广泛阅读有关实验研究、运动训练、体育教学等各方面的书籍,通过“中国期刊网”等权威网站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2实验法

实验从2008年3月开始到2008年7月结束,共十六个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严格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实验前、后对实验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引体向上、1000米、立定跳远等体质健康指标的测试,对两次测试的成绩和得分进行对比。

2.2.3数理统计法

数据处理由《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制标准的软件进行查分,并用spssl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3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

3.1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

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质测试的结果,分析他们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新的教学模式(见表1),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改变了以前以专项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

3.2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实施

3.2.1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为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教师要在体育课授课的第一节课给学生讲述体育锻炼的益处,介绍每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重要性、标准和要求。并且要把体质健康测试成绩计人体育课成绩,占体育课总成绩的20%。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按“高等学校大学生体育暂行规定”要求,大学生一周至少进行两次身体锻炼,时间每次在30一60分钟。为了督促学生参加课余锻炼,把一个班分成若干个组,组长监督该组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体育锻炼,做好考勤,纳人体育课的平时成绩,除此之外,体育教师最好监督一次学生课余锻炼并给予指导。

3.2.2新体育教学模式授课过程的要求

在对实验对象实施新的教学模式授课时,课的开始部分做准备活动时要把身体的各个关节活动开,减少在上课过程中的运动损伤;课的基本部分专项学习要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身体素质要全面、合理的安排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等各方面的练习,每节课不少于两种类型的身体素质练习,并且要在实验后测试的前两周把身体素质内容全部安排为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身体素质内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和负荷强度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并不断的作出调整,还要科学的安排身体素质练习的先后顺序。力量素质练习主要安排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等内容,上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俯卧撑、指卧撑、卧推哑铃、推小车等方法;下肢力量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深蹲起、负重跑、蛙跳、鸭子走路等方法;腰腹肌力量的练习方法可采用仰卧起坐、收腹举腿等方法;速度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小步跑、高抬腿接加速跑等方法;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方法可采用1分钟立卧撑、3分钟跳绳、1分钟原地高抬腿跑、长跑等方法。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显示,男生的上肢力量较差,下肢爆发力和肺活量也不够理想,针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练习,不断的改变练习方法和强度。身体素质练习通常是比较乏味的,为了避免学生的枯燥感,要多以游戏的形式安排,如推小车、鸭子走路、负重跑等可安排为接力游戏。如果是女学生要多安排一些健美操、韵律操的内容,如果是男学生要多安排足球比赛和篮球三对三比赛来发展身体素质。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针对身体素质练习内容进行放松。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师还要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各身体素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讲述给学生,并在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

4结果与分析

4.1实验前后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标情况的对比分析

体质达标情况以达标率对各年级学生的体质总体状况的综合评价,能够比较直观、简明、概括地反映出大学生体质现状和规律。

由表2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比实验前总体达标成绩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优秀率由原来的3.33%提高到了10。00%,良好率由原来的6.67%提高到了23.33%,及格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了60,00%,特别是不及格率由原来的46.67%降低到了6.67%.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作用。

4.2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对比分析

身高是反应人体长度,反应骨骼生长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体重是反应人体骨骼、肌肉、脂肪等重量综合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由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身高、体重身体形态没有太大变化,实验后,身高几乎没有变化,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身高体重分数有所提高,但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实验对象已经是成年人,发育基本成熟有关系,也与新的教学模式中身体素质练习时间达不到有氧运动时间的要求,对减轻体重没有明显的作用有一定的关系。

4.3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机能指标的对比分析

肺活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因为肺活量的大小与身高、体重和胸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时采用的是肺活量体重指数来进行评价的。

由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大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后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新教学模式中耐力训练以及其他身体素质训练都有助于肺活量的提高,加上实验后学生体重有所降低所以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有了明显的提高。

4.4实验前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的对比分析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评价学生身体素质指标来是反应大学生体制健康状况,这是因为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人的运动水平,而且与人的健康、高效的生活、娱乐和工作都有密切的关系。

由表5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实验后反应男生肩臂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的典型指标引体向上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后反应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000米成绩和得分和实验前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实验后反应爆发力的测试项目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其一,新教学模式中每节课的身体素质练习起到了明显的效果;其二,测试的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相应的身体锻炼容易得到提高;其三,根据大学生体制测试结果显示,引体向上的成绩最差,引起了学生的重视;1000米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分中所占比重最大(占30%),标准中还强调如果耐力成绩不及格,测试总成绩就不及格,学生非常重视;而立定跳远的成绩与立定跳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有关系,大部分学生在实验前测试时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方法,真实的下肢爆发力和弹跳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而在体育课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动作要领。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实验后学生平均身高几乎没有改变,平均体重有所降低,但与实验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学生肺活量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显著性差异,肺活量体重指数得分较实验前有较大提高,并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引体向上、1000米和立定跳远的成绩和得分与实验前相比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的效果。

第6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 评价标准 比较研究 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59-03

随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颁布,我国对义务阶段的教育质量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尽快制定出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需要 “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因此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而学校办学条件作为保证教育质量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进行教育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针对学校办学条件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价指标能够为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的基础。

办学条件是指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等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的最低要求。本研究中的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学校硬件方面的情况,主要包括学校设置与规划、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学校的教学设施以及教育经费管理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中学校设置与规划涉及学校的选址(即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选择)和布局(即学校的教学区域、生活区域以及活动区域的划分、对场地和建筑物的总体安排规划还有学校环境的美化设计等)两方面的内容。学校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校舍、场地的建设标准,即建筑物的质量标准和生活服务设施的相关标准。教育经费实际上指的是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的财政预算真正用于教育的费用。既包括教育事业费用(即各级各类的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也包括教育基本建投资(建筑校舍和购置大型教学设备的费用)等。[1]而各省市的教育经费投入多少主要是通过生均公用经费这一重要指标来体现,其主要是指保证中小学正常运转的必需经费。按照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小学公用经费主要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开支,不得用于人员经费、基本建设、偿还债务等不属于公用经费开支范围的各类支出。[2]由于各个省在无论是自然条件方面还是经济、社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使得各地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的评价标准也不尽相同,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我国各个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条件评价标准设置的情况,本文拟根据全国的地域划分从中选取东北、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华中地区作为研究的区域范围,并且分别以吉林省、上海市、广东省、四川省和湖南省为各个地区的代表,将其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的评价标准与辽宁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的启示,为提高辽宁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质量提供借鉴。

一、 五省市与辽宁省一级指标的比较

辽宁省在全省完成基本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任务的过程中,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环境、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等大为改善。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投入不足,除部分学校办学条件较好外,大部分学校离标准化学校的目标有很大差距。因此,辽宁省根据本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及教育现代化的实际需要,制定了辽宁省城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标准,并于2011年下发了《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双高水平”(“提高水平”、“巩固水平”)评估标准验收细则(试行)》(以下简称《辽标》),以保证“双高普九”工作能够顺利实施。[3]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他省市也出台了相关的办学条件标准。其中湖南省于2008年颁布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湘标》),广东省于2010年出台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以下简称《粤标》),四川省于2010年出台《四川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川标》),吉林省于2010年颁布了《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吉标》),上海市于2011年颁布了《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以下简称《沪标》)。本文对六省市出台的办学基本标准的条文进行梳理,将标准中“办学条件”一项下设的一级指标归纳如表1所示。

表1:五省市与辽宁省的一级指标比较

注:1-6代表“办学条件”下设的一级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六省市对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规定总体上涉及:学校设置与规划;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施设备;教育经费管理;按岗位设置标准配足教职工队伍等5项一级指标。其中学校设置与规划;学校校舍、场地;教学设施设备等三项一级指标,辽宁省与其他五省市均有提及,体现了六省市都充分认识到硬件设施作为学校办学条件中的物质基础,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保障,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六省市办学标准的不同点表现也较为显著,首先从指标数量上来看,每个省市的指标数量有所不同,《川标》下设6个一级指标,《湘标》和《吉标》都下设3个一级指标,而《辽标》、《沪标》和《粤标》均下设4个一级指标。其次,从指标内容上来看,教育经费管理一项只有上海市和湖南省有所提及,其他4省没有提及。教育经费的合理有效利用是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重要保障,也是提供优质教育的重要前提,而生均公用经费作为教育经费投入的一部分,其投入的多少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该地区教育质量的高低。另外,由于吉林省尚未颁布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10],因此我们仅对五省市的生均公用经费投入的数量进行比较,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五省市中上海市的生均公用经费最多,其次是广东省,而生均公用经费最少的为湖南省。根据2011年我国各个省份的GDP排名情况,五省市的GDP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广东省、辽宁省、上海市、四川省和湖南省[12],由此可见,某省份的GDP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虽然上海市的GDP在全国的排名不及广东省和辽宁省,但是上海市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却远远高于二省,说明上海市对教育的投入更加重视,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经费充足的前提下,才能够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硬件设施的质量得到保障,学校才有能力进一步提升其在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软件方面的质量,从而真正保证总体上的教育质量。辽宁省尤其是GDP排名位居全国前列的省市更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本地区的全方位发展。另外,一级指标按岗位设置标准配足教职工队伍,只有上海市和广东省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条件的一级指标单独列出,而其他四省均将教职工人员的配置作为二、三级指标置于学校管理层面之下,可见上海市和广东省在办学条件中不仅重视硬件设施也重视教职工的“软件”方面的配置,并将教职工队伍的设置纳入了办学条件的必要条件,体现了对教职工在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的关注。

表2: 五省市生均教育经费的比较[11]

二、二级指标的比较

经过对一、二级指标的梳理与整合,我们将六省市一级指标的内容分为两个方面,即对学校设置与规划方面的规定,以及对学校校舍场地和教学设施设备方面的规定,以下将对这两个个方面的二级指标进行逐一比较分析。现将六省市的一级指标学校设置与规划的二级指标汇总如表3所示。

(1) 学校设置与规划

表3:六省市学校设置与规划的相关二级指标比较

由表3可以看出,位于学校设置与规划一项一级指标下主要包括校园规划这一二级指标,从指标内容上看,在校园规划一项上六省市的关注点都各有侧重。其中,《沪标》、《湘标》和《吉标》都对学校的功能分区做了详细说明,表明上海市、湖南省和吉林省更加关注校园的功能性划分,使各个分区各司其职,有利于各项教学活动互不影响,有条不紊地进行。《粤标》和《川标》更关注学生与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四川省还进一步考虑到了自然灾害的因素对学校整体规划的影响,这是由四川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易受到各种自然灾害影响所决定的,这也能够为其他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在进行校园规划时提供参考。而《辽标》对校园规划方面的规定较为模糊,没有对校园建筑分布、基础设施设置情况做出具体清楚的规定,使用的描述性的语言较为虚化,不适宜作为评价办学条件的指标出现。

(2) 学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教学设施

该部分由于相关二级指标的分类庞杂,各个省份的指标排列序列层级参差不齐,通过对一、二级指标的梳理和提炼,学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教学设施实际上可以划分为校舍、运动场地和教学设施三个层面,但是鉴于在运动场地和教学设施两个层面上,六省市都制定出了符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应指标,并且各个指标间都有交叉重叠,因此不再对六省市的相同或相似的指标进行比较,仅从三个层面中选取“校舍”一项能够体现出六省市存在显著差异性的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并将六省市制定的与其相关的二级指标进行汇总整合如表4所示。

表4:六省市学校基础设施以及配套教学设施的相关二级指标比较

“校舍”一项指标下设的三级指标中,仅选取在六省市内存在显著差异性的生活服务设施和房屋质量两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首先,由表4可知“生活服务设施”一项六省市中仅有《湘标》没有提及,而其他五省市都进行了相应的规定。从指标的内容上来看,一方面五省市办学条件的指标在生活服务设施上体现的是对学生、教职工的人性化的关怀,例如《粤标》规定“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恰恰是从与师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着手,为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健康考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另一方面,除上海市外,其他五省对生活设施方面的规定较为笼统、模糊,例如:《辽标》提出“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何为“优质”?达到什么样的标准算得上是“优质”,没有清晰的界定,《川标》和《吉标》对生活服务设施的规定不够全面和具体,只考虑到了生活服务设施的某一个方面,而《沪标》的指标用具体的数据对硬件进行规定,为评价对象提供了客观明确的评价依据,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其次,在“房屋质量”方面,六省市中仅有上海市、四川省和吉林省对其进行了规定,而辽宁省和湖南省未曾提及。四川省根据本省多发地质灾害的特殊地理环境,有较强的防灾避险的意识,并将这些情况在学校的房屋质量标准中体现出来,是对师生安全的负责和对生命的尊重。这些细致入微的指标不仅体现的是校舍条件的改善,更加表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深,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辽宁省及其他省市的指标体系建构提供借鉴。

三、对辽宁省的启示

1. 进一步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根据各个省份对办学条件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的结果,不同地区的省份间在办学条件的标准设定方面还是存在明显的差距,经济发达地区省份的办学条件标准要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省份。虽然各个地区对办学条件的经费投入都不同程度上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是有的经济相对较发达的省份对教育的投入就相对较弱,例如:辽宁省,其GDP高于上海市,但是其对教育的投入却与上海市相差甚远,辽宁省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经费投入,重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改善,因为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保证充足的经费来源,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得到完善,这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保持不断更新、不断改进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学校的“软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只有在“硬件”的先进性和时新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培养、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未来发展等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2. 生活服务设施在完备的基础上注重质量

如今我国很多地区已经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生活服务设施制定了相应标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办学条件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体现了学校越来越重视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服务,创造更加和谐舒适的学习、工作环境。但是,我们在生活服务设施完备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生活服务设施的质量,并为其设定相应的标准,否则这些生活服务设施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会为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埋下隐患。本研究中的六省市在有关生活服务设施方面的标准设定上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上海市在注重生活服务设施的质量方面堪称典范,与四川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不同,上海市并不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地区,但是其依然为校舍建设制定了具体的标准,包括校舍房屋的结构、建筑材料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样就为学校的人员最大限度降低了安全隐患造成实际危害的可能性,既保证了学生和教职工的生命安全,也能使生活服务设施真正发挥其优势为学生和教职工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学校的发展。而《辽标》中显然缺乏对生活服务设施质量方面的规定,对于人员分布较为集中的中小学来说,保证学校学生和教职工的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办学条件,应该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在办学条件评价标准中得以体现,彰显学校“人性化”的特点,上海市的有关指标值得辽宁省学习借鉴。

第7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答题;分析;建议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命制质量分析

河北省2012年5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卷在试卷形式、考查内容、试题难度等方面与近两年来学业水平考试卷基本保持一致,体现了学业考试的稳定性。试卷遵循了原创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体现了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语篇的选材体现了时代感和人文性,贴近考生生活,顺应时展。试题难易适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考生的实际英语水平,符合《学考说明》的命题要求,体现了如下述特点:

1.试卷结构合理,基础知识考查覆盖面广

试卷主观题、客观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运用题目所占比例等编排科学合理。基础知识考查覆盖了《学考说明》所要求考生掌握的大部分重点及难点,且考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2.试卷难易适度,有较高的信度和区分度

试卷遵循由易到难的编排原则,且在题型内部也考虑到难易的排列顺序,符合考生应试心理特点,体现了人文关怀。试卷区分度较好,信度高。经权威部门统计,2012年5月学业水平考试的全省合格率70.43%,优良率40.13%,优秀率14.77%,区分度0.50,信度0.93。

3.试卷题材新颖多样,语言鲜活地道

试卷中所使用的文章基本保持原汁原味,且题材新颖多样,语言鲜活地道,贴近现实生活, 符合现代英语教学趋势。部分题目还反映了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 符合新课标要求,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4.试卷有创新,试题灵活多样

试卷听力部分设置了听力填空题,该题区分度好,信度高,能够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增加了七选五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篇章整体及篇章内部行文逻辑的把握。书面表达题所给汉语提示及要点简洁、概括性强,使得该题更具开放性,符合新课程理念,也充分体现了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思想。

(二)试卷结构分析评价

1.题型结构(见表1)

由表1可知,试卷客观题和主观题的比例为4:1,题目数量分别为65和11。两种题型的预估难度和实测难度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分别为0.19和0.13;比较而言,客观题的差距较大。客观题平均46.47分,主观题平均10.75分;二者的区分度基本持平。

2.难度结构(见表2、3)

由表2可知,全卷预估较易题共61道,分值为74分,其中难度在0.90以上的14道,占16分;中等题14道,分值为26分。试卷没有预设较难题,这种设计与《学考说明》的要求基本吻合。预估难度结构表明,试卷难易程度面向绝大部分考生,符合水平测试的要求。

由表3可知,实测结果较易题21道,分值为25分,且难度在0.90以上的试题只有2道;中等题共30道,分值为35分;较难题多达25道,分值高达40分。

综合表2和表3可以看出,本次学业水平考试无论是较易题,中等题还是较难题,实测难度与预估难度相比均出现一定差异:实测结果中较易题比预估少了40道题,分值相差近50分;中等题比预估多了16道,分值增加了9分;预估难度中没有较难题,而实测结果出现了25道较难题,且分值高达40分。

3.知识结构 (见表4)

由表4可知,试卷知识结构合理,考查形式多样,基础知识覆盖面广,试卷覆盖了《学考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语音、语法、词汇、阅读、写作、综合等各种技能。其中,语音(听力理解)、阅读和综合分别占20分、30分和20分,强化了它们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符合新课标教学大纲和《学考说明》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表4还显示,各项知识考查的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之间均存在一定差距,且预估难度均高于实测难度,其中语音相差0.14,语法相差0.20,综合相差0.22,阅读相差0.19,词汇相差0.08,写作相差0.13。说明我省高中英语教学距学考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项知识考查的区分度均较好,其中词汇考查的区分度达到了0.68。

4.能力结构(见表5)

由表5可知,试卷对综合能力考查所占的比重最大,占整套试卷的37%;分析能力考查所占比重相对较少,占整套试卷的16%,符合新课标教学大纲和《学考说明》的命题要求,符合语言学科考查的特点。

表5还显示,考生在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考查方面得分较好,而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考查方面得分相对较弱。各项能力考查的预估难度与实测难度之间均存在一定差距,且预估难度均高于实测难度,其中理解能力相差0.09,运用能力相差0.15,分析能力相差0.28,综合能力相差0.20,说明我省高中英语教学在能力培养方面距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种能力考查试题的区分度均较好,其中分析能力的区分度达到了0.60。

二、答题质量简要分析

(一)全省成绩分布情况分析评价(见图1和表6)

由图1可知,全省2012年5月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偏正态分布,但30~40分段有一小高峰,说明有两极分化现象。由图1及表6中的具体数据可知,考生分数20~90分之间各个分数段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其中50~80分之间各分数段所占比例稍大,但不超过9%;70~75段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8.7%;20分以下、90分以上所占比例很小。

(二)区域考试情况分析评价(见图2和表7)

由表7可知,我省区域成绩分布不均衡。全省平均分为57.21分,有4个市的平均分明显高于省均值,有7个市的平均分低于全省平均分,平均分最高和最低市之间相差14.20分。由表7及图2可知,全省合格率为70.43%,有4个市的合格率高于全省合格率,有7个市的合格率低于全省合格率,其中最高和最低之间相差27.30个百分点。优良率方面,全省优良率为40.13%,有5个市的优良率高于全省优良率,6个市的优良率低于全省优良率,其中邯郸市的优良率为27.85%,距最高市相差26.18个百分点。优秀率方面,全省优秀率为14.77%,有4个市的优秀率高于全省优秀率,其中衡水市为25.13%,有7个市的优秀率低于全省优秀率,最低的为8.55%,优秀率最高和最低市之间的差值为16.58个百分点。全省有4个市平均分、合格率、优良率、优秀率等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值,有6个市各项指标均低于全省平均值。

三、教学建议

(一)认真研读《学考说明》,重视其在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学考说明》参照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试卷结构、知识能力要求等内容都作了明确的阐述,是我省高中英语学业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我省高中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之一。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考说明》对知识目标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并逐步落实,使教学更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逐步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

(二)夯实基础,注重语言知识积累

1.搞好初、高中衔接

通过此次学业水平考试分析不难发现,我省部分考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初中英语学习不过关。高一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学习阶段,由于来自不同的学校,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另外,初中学生英语知识面较窄,词汇量小,语法学习不系统。如果让他们直接进入高一课程内容的学习,势必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理解困难,消化不良,以至于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高一教师在进入高中教材学习之前必须搞好以下三方面的教学工作:

(1)基础语音复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段时间,集中复习语音基础知识,使学生熟练掌握音标和基本的读音规则。之后,训练学生从能按照音标正确地读出单词,到离开音标也基本上能正确读出单词为止,从而形成较强的拼读能力。

(2)基础词汇复习。复习初中教材中学过的词汇,纠正读音,回顾词义;让学生能够以话题或者功能为核心对词汇进行归纳和整理。

(3)基础语法复习。根据学生对初中语法的掌握情况,安排时间集中复习初中的一些基础语法知识,如十大词类、句子的基本成分、句子种类等,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复杂的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建议各学校根据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编制和完善初、高中英语过渡和衔接的校本教材。

2.词汇教学

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挥,考生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词汇量,才能听懂和读懂,并为说和写奠定基础。通过对本次学业水平考试来看,导致大部分考生英语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词汇掌握量小,或者对词汇的意义及用法一知半解。建议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注意以下三点:

(1)重视语音教学。许多考生语音基础不过关,甚至用汉语拼音来标记单词,因此基础年级的英语教学应重视语音教学,形成拼读能力,为进一步累积词汇奠基。

(2)关注记忆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单词的音、形、义作为一个整体来学习记忆,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知识来分析和识记词汇,并依据单元话题来归纳话题相关词汇。

(3)引入“词块”概念。学生理解、记忆单词一般只关注课本上列出的汉语意思,而忽略了其常见搭配,以及围绕某个话题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词块”为单位,重视词的搭配及其所构成的短语句型,并在输出性练习中积极应用,不断提高词汇水平。

3.语法教学

考生成绩差的另一个原因是语法知识欠缺。这与教师在语法教学上重视不够有关系。

首先,要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基本的语法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最基本的语法概念,语法教学才能变得轻松、流畅、有效。

其次,在语法教学中,教师除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外,还要重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学会进行语法分析的具体步骤。

最后,语法练习应走出单纯选择题的误区。语法教学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不仅仅停留在语法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而是应将语言形式、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有意义的、情景化的语言使用过程中自觉地去运用语法知识。

(三)加强英语听力教学

在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大多数学生感到最难掌握的就是听力。本次学业水平考试也反映出了这个问题。英语听力的提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要做到:

1.激发听力兴趣

听力练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听力状态。如可以先播放英语视频片段、学生们喜爱的英文歌曲或者英文小故事,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而为进行高效的听力活动做好准备。

2.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捕捉并记录文章主要信息,抓主要线索,舍弃无关细节。关键的细节信息也要记录,比如重要的人名、地名、时间等信息。

教师还要训练学生在听力过程中使用各种听力技巧。比如,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不要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上;学会通过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判断其真实意图,推断说话者的身份、谈话场所和说话者的相互关系等。

教师也要让学生多接触不同国家的口音,包括美国英语,英国英语,加拿大英语等;还要鼓励学生多听不同人的声音,包括男士、女士、老人、儿童的声音;定期组织收听、收看适合考生程度的英语广播、电教节目、教学录像、英语电影等,促进听力的提高。

(四)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此次学业水平考试中,尽管书面表达题难度适中,且给出了足够的内容要点,但考试得分仍普遍较低,不得分的考生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强化写作训练。

新课标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都配有写作讲解及训练。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作板块,引导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积极运用单元中学到的词汇、短语等表达方式,以及篇章结构等,从而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除课本内容外,还建议教师对写作教学做出整体有序的安排,从书写训练、翻译句子、看图造句、到段落背诵、课文复述、口头写作再到书面表达,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对于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总结、反馈。

教师要重视“过程写作”,把写作训练安排在课堂教学中,并在整理写作要点、确定词汇句式、写出完成句子、连句成篇等各个步骤中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互相启发,并在完成草稿之后组织同伴批改。教师对学生修改后的作品还要简要点评,使学生能够从同学中的作文中得到启示,并不断鼓励,让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

(五)把跨文化知识融入到英语教学中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也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汉语和英语是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使用的语言,如果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及差异,人们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就常常会出现误解或误用。学业水平考试中发现,不少考生把在汉语中的表达方法直接套用到英语中,造成不得体的表达。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增加文化元素的输入,如,通过播放一些英文电影、歌曲、简短视频等;也可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为将来可能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六)增加课外英语阅读

阅读量越大,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一些英语报刊、杂志或其它读物。有条件的学校应安排泛读课时,引入分级读物等泛读材料。这样,学生接触到了鲜活、地道的英语,同时也提高了阅读能力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外阅读可使学生储备大量有用的句型,巩固和拓展词汇,增加话题知识,并可在潜移默化中使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我们相信,通过全省高中英语教师的共同努力,我省的高中英语教学就会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Byrnne D. Teaching Writing Skills[M]. Harlow, Essex: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

[2] Doughty C.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Does Make a Difference[J].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1991(13):431-469.

[3] Eckhoff B. How Reading Affects Children’s Writing[J]. Langauge Arts,1983( 60): 607-616.

[4] Harmer J. How to Teach English[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5]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6] Long M. Focus on Form: A Design Fea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A]. In K.de Bot, R.Ginsberg&C.Kramsch (Eds.). 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91. 39-52.

[7] Schmidt R. W. & Frota S. N. Developing Basic Conversational Ability in a Second Language: A Case Study of an Adult Learner of Portuguese[A].

In R. Day (Ed.), Talking to Learn: Convers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 Newbury House,1986. 237-326.

[8] Stosky S. Research of Reading/Writing Relationships: A Synthesis and Suggested Directions[J]. Langauge Arts, 1983(60):568-580.

[9]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In S. M. Gass

& C. G.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85. 235-252.

[10] Widdowson H.G. Knowledge of Language and Ability for Use[J].Applied Linguistics, 1989(10).

[11]河北省普通中等教育考试服务中心. 2012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Z].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12.

[12]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Z].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3]王初明.外语写长法[J].中国外语,2005(1):45-49.

第8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关键词]学生鉴定评语;教育评价;小学高年级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30-0049-02[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计划训练指导项目“小学高年级教师撰写学生鉴定评语的现状与分析”(项目编号201411460039X)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梅芬(1994―),南京晓庄学院物理学(师范)专业2012级学生;宋静(1993―),南京晓庄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12级学生;李刚(1981―),男,硕士,南京晓庄学院助理研究员,本文通讯作者,通讯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HTSS]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因教育的影响所产生的思想、学业、行为和个性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判断的过程。评语是教师用语言文字对一定时期内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出的总结和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鉴定评语是呈现评价最直观、最普遍的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撰写学生的鉴定评语时,是考虑到评语对学生的价值所在,还是把它看成是形式主义的任务?是考虑到学生对评语内容的理解,还是忽视了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是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场,还是将自己对待优差的不同态度掺入其中?是正确了解了学生的优缺点,还是单凭自己的感觉?是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还是一味地复制他人的语录?是做到字字斟酌,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并改进,还是为了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而草草了之?是传播着科学育人的观念,还是将自己视为权威的中心?这些都是我们存疑的地方。为了能够更明确地了解小学高年级教师对于撰写鉴定评语的态度和方法,并且希望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研究者开展了此次针对小学高年级教师的问卷调查。

二、方法与过程[HTSS]

1.问卷编制过程

首先,我们根据课题阅读了相关文献,对中外研究已取得的成果作出了总结,接着由小组成员按照不同维度各编制出一份调查问卷,再汇总、斟酌、删除不恰当的题目,经过修改完善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

2.问卷的基本结构

问卷分为导语、主体两个部分,从教师撰写鉴定评语时的形式、特点、表达方式以及教师普遍关注的内容等维度设计所有问题。

3.调查的实施过程

本研究考虑到体现调查对象的普遍性,所选择的调查学校涵盖了城镇小学与乡村小学。对于参与调查的教师,无论性别与教学经验,都是在小学高年级中随机抽样,这样操作简单,又可以体现出广泛性。

三、结果与分析[HTSS]

1.鉴定评语的形式与特点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在鉴定评语的形式方面,启发式和谈话式的形式较受教师们的欢迎。其中一大部分的教师选择启发的方式来撰写评语,教师选择启发式,一方面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一方面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在教育评价中的积极主动性。而对于谈话式,顾名思义,首先就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也会让一贯对教师心存畏惧感的部分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样的,在鉴定评语人称选择方面,大部分教师也使用了较为亲切的第二人称“你”,这与谈话式的鉴定评语起到了同样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撰写鉴定评语时采用的语言的特点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简洁明了的语言更受教师青睐。我们认为,教师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水平,简洁明了的语言更能直白地向学生指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

2.撰写鉴定评语时的视角、依据和方法

教师在撰写鉴定评语时更注重评价的表达。对于学生本身存在的缺点,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36%的教师采用希冀憧憬法,他们对学生寄予更多的希望。30%的教师采用直接点示法,所占比例仅次于希冀憧憬法,这种方法让学生更加清楚自身的不足,继而改正。对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抑昔扬今法,却没有太多的教师采用。

在撰写鉴定评语的视角方面,更多的教师选择“学生自身的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这样避免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比,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在评价内容上,教师更多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涉及态度、行为习惯、学习结果、活动参与度、德行等多方面,这一依据摒弃了只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弊端,也反映了只注重成绩的评价方式已成过去式。

3.撰写鉴定评语时所考虑的其他因素

在撰写鉴定评语的过程中,有60%的教师会参考其他任课教师的意见,而只有6%的教师从不会参考别人的意见。由此可见,教师撰写出的评语并非撰写者一人对学生的评价,它代表着多位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因为只凭一己之见并不能体现出一个学生的整体情况,如果综合其他教师的意见就会比较全面,从而能更好地对学生整体作出评价。关于学生对鉴定评语的在乎程度,44%的教师认为学生会非常在乎,虽然这只是教师单方面的猜测和看法。不过,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体现,因为只有教师认为学生在乎,才会更加明确、仔细、认真地撰写鉴定评语。

4.教师自省撰写鉴定评语的不足

这是考察教师自认为在撰写鉴定评语时自己的不足,52%的教师觉得自己所写的鉴定评语形式过于固定化,26%的教师认为内容过于老化,14%的教师认为语言不够委婉,这些不足之处都是教师在撰写鉴定评语时所面临的困境。其实,教师都了解自己的不足,但是,现实情况却容不得他们及时做出修正。排除一些学校采取小班化教学,大多数的城镇小学平均一个班级的人数在40人左右,一个教师的时间、精力实在有限,很难完美地顾及每一个学生,这也是现代教育所面临的难题之一。

四、结论与启示[HTSS]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1.评价主体多元化

从问卷分析结果看出评价主体较单一,传统的评价局限于只有教师才具有评价的权利,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评价的过程对学生较为封闭。从而学生通常只能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且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所以,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而且要包括学生、家长等,并且使整个评价过程对学生和家长开放。自评是一个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过程,所以自评是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2.评价形式多样化

目前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形式并不是很科学,所以要改变这种不科学的评价形式,就必须倡导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应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各方面表现:既要从稳定的时空背景和特定环境评价其状况,又要从纵向已发展的理念评判他们的水平;既要关注某一时段、某一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又要对学生过去的水平表现、现在的表现及将来的变化发展趋势做出客观的评价。

3.评价角度全面化

评价一个学生不应该局限于某个方面,而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考虑,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尽可能让每个学生的优点都能闪光。比如说对学生在学校里是不是个好学生,在家里是不是个好孩子,在社区里是不是个好公民等多方面作出公平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优化。

4.评价语言生活化

语言风格多种多样,所以教师对语言的选择也会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比如有的教师喜欢运用含蓄委婉的语言风格书写评语。或者简单明了,或者朴素自然,但不管是哪种风格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要力求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或者使用较为亲切的第二人称“你”,这种称谓更能体现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5.评价目光由“结果”转向“过程”

传统的评价观念使一部分教师只看重“结果”,不关注“过程”。而新的评价观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所以在评价过程中应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多元评价与单一评价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刘俊,周德兴.藏在评语里的教学智慧[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9).

[2]王军.中小学生评语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2).

[3]何亚萍.为小学生撰写操行评语[J].教学与管理,2007(4).

[4]陈正道.撰写小学生操行评语的原则、形式及语言特点浅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版,2010(2).

第9篇:教师对学生的评语范文

一、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也要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灵魂,而使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也应是教育公平的应有之义。就教学方面,评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学习情况最真实、最充分的体现。教师在作业批改上也能根据不同的差异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辅导需求,这样就使一些优秀的学生在个性上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作业批改评语中,教师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各个层次,有的放矢,这样“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才能不是空话。教师在给学生作业判定正误的同时,加注了各种形式的点评与建设性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它可以恰到好处地弥补课堂教学与集体辅导时在处理个别问题上的不足与缺憾。

二、作业批改中的评语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渠道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职责,是衡量一个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师生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场所一是课堂,二是作业评语。因此,成功的教学,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减少他们的压力,作业的评语应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生以作业的形式向我们反馈了他们的成绩与态度。我们可以用评语去告知他们我们的感受与看法。师生的情感在此交汇、传递。

三、作业批改中的评语能够激励竞争,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教师写给学生的评语要尽力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如:“这次做错了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力争下次做得更好!”“看到你在进步,我非常高兴,希望你能更上一层楼。”教师用这种带感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使学生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批改中的评语能够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业批改中的评语,不仅要注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激活创新意识。教师通过评语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此外还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并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还有更好的思路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简便方法?”“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解得巧,真聪明!”,这样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去积极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

五、批改作业评语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评语要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当学生的作业书写马虎、格式错误、放松学习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督促其改正错误。学生认识、改正错误后,教师及时作出肯定,并用恰当的语言鼓励。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书写工整了,字漂亮了,真棒!”这样,一方面树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学生纠正了不良倾向,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

2.我们在给学生加注评语时,教师应时刻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学生。表扬勉励为主,批评、鞭策为辅。多一些赞赏、激励之言,切不可有剌激,甚至伤害学生之词。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评语教育使学生容易接纳与受益,从而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其功效。

3.在作业批改写评语时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付有启发性,这样做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会取得良好的课外教学效果。

4.作业中的评语不仅要有解决知识问题、启发思维的内容,还需要有恰到好处的、适量的处理思想教育的部分。教师需要有真情的投入,要有为人师者,树人育人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