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出真知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那是今年秋天发生的事了,一个早上,我在吃早餐时发现有一颗乳牙松动了,吃起东西很不方便,我盼望它快点掉。一晃半个月过去了,那颗乳牙仍赖在我的牙床上。妈妈有些着急:“这样会影响牙齿生长的,干脆……去医院拔牙吧!”一听说要拔牙,我顿时毛骨悚然,连连抗议。妈妈又摆出了许多大道理,长篇大论地教育我,在妈妈的软磨硬泡下,我败下阵来,只得乖乖地去医院。
路上,幼稚的我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假如医生今天休息呢?或者医具坏掉了……但是现实总是比理想残酷,最终我还是踏进了医院的大门,面临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
走进医院,一股刺鼻的药水味就包围了我,使我的神经更加紧张。我紧张地坐下,两只小手不停地搓,搓出了许多汗。妈妈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别太紧张了,“实践出真知”这句名言你听说过吗?你不亲自尝试,怎么知道拔牙到底疼不疼呢?”我思考了一会儿,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终于鼓起勇气走到了躺椅旁。桌上锋利的剪刀,闪亮的电钻,一切都是那么骇人!我的心像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医生先给我的乳牙抹上点麻药,再用钳子把我的乳牙一夹一拉,“好了,起来吧。”医生温柔的话语响起来。好了?可是……怎么一点儿也不疼呢?我看见妈妈微笑地看着我,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你好!一年一度的“五四“评优是一次重要的活动。我在这申请“社会实践积极分子”是一种自我激励的方式,因为我更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更上一层楼,下面是我的个人事迹材料。
XX——XX年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近两年的时光,我在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学到了很多,锻炼了很多,感动了很多。自从XX年进入这所学校学习至今,我一直担任老年一班的学习委员,在系老师、辅导员的带领下一步步成长。作为一名民政青年,我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带头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并取得了成绩。
XX年12月我参加社会福利系(原社会服务系)的“懂专业、知专业、爱专业”主题征文获“一等奖”,得到了系团总支、学习部的认可和表扬,这是我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次获奖,它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也是今后我学习、生活的榜样。在XX年4月系举办的第二次“飞翔杯”主题征文中我再获第一名的殊荣,这是我努力地结果,也是学校给我创造的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是老师的一种期望。这一年我还加入了系实践部和院青协,利用周末多次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参加志愿服务。
XX注定不平凡,因为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在班级工作中得到了认可,我得到了许多锻炼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XX年三月的学风建设月中,我以当好班委,起好带头作用的宗旨以身作则,做到了学校规定的“三无”,和全班一起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班级的良好表现而获得“学风建设优秀班级”的称号,我也荣获“学风建设积极分子”荣誉称号。紧接着,在学校“学习贯彻民政部直属机关第七次团代会会议精神”主题征文中荣获第三名,这是我又一次努力的结果,我更加有自信了。
在接下来的“五四”评优中,我以一名团员、班干部的身份再次获得学校“优秀团员”的称号,自XX年入团以来,我一直按时交纳团费,按照团的宗旨进行自我的实践,在大学校园中我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学生,我相信在以后的团活动中我会更加的努力,带头实践团的宗旨的,并不断前进。
比起之前的活动,XX年的暑假更让我记忆犹新,热血沸腾。温暖的春天早已过去,北方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7月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因为在这个月,我作为领队完成了一个实践活动。
XX年七月在团委“根在基层,实践成才”主题实践活动的号召下,我带领本班七名同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并最终通过考核获得参加的机会。在辅导员肖玉玲和系主任孟令君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一行八人组成的“八人行动”组经过前期准备,在团委的动员、誓师大会上宣读了自己的决心。
关键词:语境理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近年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离不开学生对词汇的掌握,但是由于词汇数量庞大、词义复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少,以至于学生在词汇掌握与运用方面都不理想,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不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改变现状,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将语境理论渗透入英语词汇教学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帮助学生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有必要对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探讨。
一、语境理论的定义
语境通常是指语言环境。具体的语境能够使语言呈现在一个相对具体的背景环境中,这个环境赋予词汇以具体的、明确的意义。不同的背景环境使词汇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要熟练掌握词汇的各种意义,就必须将词汇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结合语境,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理解中掌握词汇的意义。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一个词汇通常有多个中文意思和几个词性,这就为学生加重了学习负担,学生往往在运用多词义、多词性的词汇时很盲目,因此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将词汇放在具体的语境中,以便于学生掌握与使用。
二、语境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和英语知识通过语言某一句话呈现新词。例如,学习drown时,英语老师可以创设生活中的一个情景:The mother was sad after her son was drowned in the lake. 根据这个语境,学生可以猜到drown是淹死的意思。
2.英语教师可以利用简笔画呈现新词,如在黑板上画一些表示形状或符号的简笔画,然后在旁边标上新词,例如:圆形(circle)、三角形(triangle)、正方形(square)、乘法(multiply)、除法(division)、加法(addition)、减法(subtraction)。
3.利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呈现新词。日常生活中的名言警句贴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掌握单词的效率。例如,学习united和divided时,可以呈现这句话,United,we stand;divided, we fall. 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合则存,分则亡。那么united就是合作、团结的意思,divided就是分离、分开的意思。学习genuine,可以呈现 Genuine knowledge comes from practice。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实践出真知。根据整句话的意思,学生就能知道genuine是真正的意思。
4.还可以利用广告语呈现新词。广告语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也是学生所熟悉的,而且广告语富有一定的趣味,运用广告语来呈现新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广告语中的词汇通常是比较常见的、出现频率较高的,更便于学生记忆,还有利于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例如,学习extraordinary时,这个单词属于高级词汇,难写难记。可以利用广告语“非常可乐,非常选择。”Extraordinary cola, extraordinary choice. 这句话中,特别是extraordinary cola是生活中很常见的,根据这句广告语,很多学生能直接猜出extraordinary的中文意思,再结合常喝的非常可乐,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掌握这个单词。
总而言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将语境理论渗透其中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汇、识记词汇、运用词汇,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由于词汇的数量庞大,同义词汇较多,词汇的词性复杂,学生在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教师还需要注意训练学生在特定的语境中使用正确合适的词汇,帮助学生学会区分同义词、区分词性。还有的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词汇教学需要创建不同的语境,因此英语教师需要从具体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运用语境在词汇教学中的方法,力图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词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爱的教育 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Revelation of "Love" Education to Modern Moral Education
――On Pestalozzi's book " Lienhard and Ge Dude"
YANG Qi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s, Yanan University, Yanan, Shaanxi 716000)
Abstract Pestalozzi's book, "Lienhard and Ge Dude" is written in the 18th century, early 19th century, the book describes how the wisdom of a heroine Ge Benedict de educate her children, which contains a wealth of moral educational ideology, "love" educational thought throughout the text, in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the child to parents and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full of love, this love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hild form of moral education. Similarly, the parents of the child and the teacher to students not only have love, this love should be appropriate and not blindly condone, connive will form if spoiled, and spoil the child moral formation is absolutely not acceptable.
Key words love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family education; school education
1 家庭教育中“爱”的实施
家庭是儿童道德形成的源泉,是道德教育的起点,而家庭中的爱是良好道德的基础,其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母的感恩、道德实践的机会和惩罚等对于儿童道德习得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爱及感恩的作用
在此著作中,葛笃德把爱的教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爱不仅表现在父母对孩子的爱,同样也表现在孩子对父母的爱。就是因为她爱自己的孩子,在处罚尼克拉时自己掉眼泪,同样尼克拉也爱他的母亲。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一味地认为向父母要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导致现在的许多孩子不懂得感恩。连自己的父母都不会感谢,怎么会感谢别人呢?所以,我们的教育首先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才会感恩邻里乡亲,才能感恩社会。
1.2 实践出真知
葛笃德教育孩子们不要忘记那些挨饿的人,不仅给他们讲道理,最重要的是创造条件让他们去实践。他们在送面包的过程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我们现在的道德教育不就是缺乏这种实践精神吗?我们的孩子可以流利地背出来“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名言,可是在很多时候却不能把这些名言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动,不能真正体会这些名言的价值,也就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这个时候就需要家庭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教孩子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创造一个道德实践的环境,道德实践有利于孩子内化学校或父母灌输给他们的道德观念,真正体验道德情感带给他们的愉悦,养成道德习惯,同样也有利于道德习惯的保持。
1.3 惩罚是必要
父母也不能给予孩子无穷无尽的爱,若是一味地付出爱,孩子久而久之形成习惯,这当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我们知道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祸害。这也是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要学习葛笃德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她利用节日让孩子们进行反思这一星期里他们的行为是否都是规矩端正的,若有不得体的地方她会惩罚孩子,从而让他们的孩子牢记在心。
家庭教育中不能缺少爱的教育,父母对孩子,孩子对父母都需要有爱的支撑,唯有爱,家庭才能和谐,就是因为葛笃德和林哈德对孩子的教育中处处充满爱,相应的,孩子对他们充满感激与爱,他们的家庭才是一副和谐的景象。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爱是不可忽视的,同样,学校教育中这种爱的教育也是不能缺少的。
2 学校教育中“爱”的体现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与伸展,是对儿童影响最深的阶段。所以裴斯泰洛奇提出了学校教育家(下转第138页)(上接第79页)庭化,教师必须和家长一样,应有仁爱之心,对学生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像信赖家长那样信赖自己。
2.1 学校中爱的教育是主导
裴斯泰洛奇认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拥有仁爱之心,以仁爱赢得孩子的爱和信赖,同样他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校长格吕菲也和他一样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学校对面有一道小桥,20年来经久失修,一连下了几天雨,学生们上学就得涉水过山沟,才能到学校上课,他看见街上满是水,孩子们脚下踩着水上面淋着雨,他就赶忙去站在小桥那里,一个个地把他们背过山沟。”校长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施以仁爱之心,用行动去感化学生,感化家长。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可以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并且有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2.2 教师如何施以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对学生有真诚的感情投入,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真正可信的人。作为在学校中和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要施以仁爱之心,才会有爱的回报。无论是学习中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问题。只有用真心去温暖学生,才会让学生信任老师。要用微笑和爱去感化学生。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用微笑去和别人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2.3 威严不可缺少
裴斯泰洛奇不仅仅主张学校教育家庭化,教师应如家长,须有仁爱之心,还主张仁爱与严格同步进行,不是一味地对学生施以仁爱,更要严格地对待他们,其中校长格吕菲就是这样慈爱与严格兼有的人物形象。他坚决认为,用单纯的慈爱办教育是没有用的,只有慈爱和威严互相结合才行;对于懒学生,就罚他们帮助砌围墙的年长的学生搬运石块,或是劈柴。教师一样不能无原则地溺爱,要教会学生既要爱自己也要爱他人,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适当地给予惩罚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慈爱和威严相结合,才能真正地办好符合现代潮流的教育。
一个人的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情感以至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爱的教育是不能缺少的,一个人只有在和谐的气氛中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所以家庭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幸福、快乐的环境。同样学校也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爱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23.
[2] 裴斯泰洛奇著.北京编译社.林哈德和葛笃德(上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22,150,75,252,112,118.
[3] 裴斯泰洛奇著,北京编译社.林哈德和葛笃德(下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64,609,603.
[4] 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30-232.
关键词:语文双基夯实提高语文素养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越来越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生动了,方法创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挥了。但是,我们在尽情收获累累硕果的同时,也尝到了不该有的苦涩:学生的语文基础明显不如以前学生所掌握的扎实,如错别字的增多,书写的不规范,学生的分析、概括、作文能力的减弱,朗读水平的下降等,这一系列的现象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语文学科是一门系统的科学,掌握这门科学需要符合客观存在的学习规律,显然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存在着有悖于学习规律的地方,那就是对语文双基的忽视,只注重人文性,不重工具性。
教师对语文双基落实的忽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对新《课标》的精神理解有误
新课标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工具性”就蕴含了语文“双基”的教学与训练。在新一轮课改中,不少教师一厢情愿地认为,重视“双基”,就忽视了“人文性”,于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活动课,削弱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淡化了语文课的“语文味”。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带领学生认认真真地完成识字、写字、读书等任务,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干脆直接抛开识字、写字、解词、析句,而直接进行文本内容与思想解读,整节课中充斥着浓厚的人文性的感悟体验,而难得一见实在的工具性的双基教学。
二、教师缺乏规范性的指导
在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参与”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在40分钟的课堂中,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等因素,教师对“讲”讳莫如深,能“少讲”则“少讲”,能“不讲”则“不讲”。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活动,让学生探究。于是,我们过分强调学生让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缺乏对表达规范性的指导;过分强调自由写作,对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忽略了语言的形式,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主感悟,缺乏对重点词句的咀嚼推敲。结果,一堂课下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就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理想。老师如果布置一次综合性作业的话,大多数学生能够大致把文章的整体感悟谈出来,可作业的质量就不容乐观了,如拼音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笔划笔顺不正确,标点符号不能正确使用……
崔峦先生说:“既要尊重学生,也要发挥教师的指导、点拨、调控作用,对于重要的学习内容,如果学生忽略了,教师要提醒学生予以关注;对学生理解不准、理解不深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作为问题提出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对学生应知而不知、讨论交流后仍理解不到位之处,教师要做必要的、精当的讲解。课改不应拒绝所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是必要的。”所以无论是怎样的课改,要扎实“双基”,教师该讲的一定要讲,且要大胆地讲,放开手脚去讲。
那么,在这种新的形式下,如何去抓“双基”的落实,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
语文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而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这个基础入手,带领学生扎扎实实地识字、解词、析句、品读课文。有的语文课堂不识字、不解词、课文读得少,为了追求过分的花哨,忽视了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语文素样的提高。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在《月光曲》是这样导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上哪一课?
生:《月光曲》
师:《月光曲》的“曲”是什么意思?
生:我觉得“曲”就是歌曲的意思。
师:那怎么不叫“月光歌”?(生笑)
生:因为它没有歌词。
师:那么你再重新解释一下这个“曲”。
生:没有歌词的歌曲就叫“曲”。
师:没有歌词就不是歌曲了。
生:没有歌词的音乐叫歌曲。
师:没有歌词的音乐,“音乐”这两个字还是不合适。
生:我觉得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演奏的曲。
师:乐曲,对。没有歌词的,用乐器演奏的那叫什么?
生:曲。
师:这个曲还有一个读音,读曲(qǖ),谁能用“曲(qǖ)”来组词?
生:弯弯曲曲。
师:弯弯曲曲,对不对?
生:对。
生:曲水流觞。
师:对,曲水流觞。这是咱们绍兴的一个名胜。讲王羲之《兰亭序》的事,是不是?
生:是。
师:还有吗?
……
看完这个片断,我们不得不佩服名师们在字词教学上的独具匠心。这就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啊,学生只有理解了字词的意义,才能进行读书写作。试想,一个学生,字认不了几个,句子读不通顺,成语一窍不通,何来谈语文水平。因此,一节课的重点之一――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每个老师都要考虑的内容。
再来看看著名等级老师窦桂梅在教学《清平乐・村居》时,把读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传出几十次朗读的声音,再加上自由读、默读、击掌踏歌读,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的量之大,面之广,给听课老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在琅琅的书声中,学生读出了情,悟出了意,思维得到了训练,想像得到了发挥。所以说,只有扎扎实实的注重“双基”教学才能够带领学生走向扎扎实实的阅读旅途,迈好成功的第一步。
二、在品读感悟中加强学生语言的积累、沉淀。
语言是构筑语文素养的“秦砖汉瓦”,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都是语言积累,用哲学上的话来说,叫量变引起质变,没有厚积,哪来薄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抓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在读的实践过程中,蕴含着丰富情味的语言就会慢慢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那些彰显着生命力的语言也会像积木一样渐渐地沉淀在孩子们的脑海里,越积越多。
如我们先来看一下一位老师在执教《詹天佑》时是怎样带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品味的: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像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的词、句或难点,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推敲、品味,在品味中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妙用,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韵律美,不仅能使学生学到优美的语言,还能增长语言鉴赏能力,使语言得到更好的发展。如《草原》中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溪流河川中闪闪发光的不仅仅是水,也是我们祖先的血液”……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品味这些有意境又有诗意的语言时,语言的积淀便会慢慢在心头产生,当有一天能自如运用这些语言表情达意时,谁敢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失败的?
三、在课外知识拓展中提供语文实践的天地。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夯实“双基”离不开语文实践。而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拓展语文实践的天地。当然,我们所说的“实践”不是课堂机械式的训练,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融进了文章情感和内涵、包涵着学生对学习深厚兴趣的语文实践,是学生用自己智慧解决问题的语文实践。
我们先来看一下林莘老师在执教《为人民服务》中的片段:
师:从古至今,人们就有这样的想法、这样的认识。你看,经典就是古老的智慧、永恒的真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已经被人们认可、被人们传诵,所以主席引用司马迁的名言,令人信服啊!那谁能把这句话读一读?(课件出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一生读。)
师:读得真好,声情并茂。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悲壮而豪迈的音乐响起,生配乐吟诵。)
生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的生死观,女英雄也可以豪情万丈啊!
生2: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生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生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5: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
师:死又算得了什么,江山自有后来人。
生6: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师:这是谁说的?陶行知,这既是对教育的爱,也是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
生7: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这首诗大家刚刚学过,一起来一遍。
生(齐):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于谦也向天下人诉说他顶天立地的豪情壮志,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是那样可歌可泣、可敬可佩。同学们,刚才我们引用的是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生接答:名人名言);引用的是给人启迪、引人深思、让人震撼的――(生接答:名人名言)。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板书:引用)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知道,主席在文中引用了司马迁的名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名言是古老的智慧,它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检验,引用名言进行论证是很常见的方法。林莘老师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回忆在课内外学习、积累的有关生死的名言,并在音乐的伴奏下反复诵读,体验英雄浓重的民族情怀、感受英雄壮烈的豪情气概,激发学生对英雄之死的敬佩之情,同时,也丰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林老师恰到好处的评价中,学生用心、用情,读懂了主席的生死观,读懂了至理名言的永恒美。因此,拓展,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打开了另一扇窗。
综上所述,我们要坚守与发展“语文双基”,让“语文双基”训练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贴近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打造语文本色课堂。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在词语的晴空里深呼吸》 杨晓莉
《巧妙拓展,锦上添花》汤其红
1、To be both a speaker of words and a doer of deeds.
既当演说家,又做实干家。
2、Variety is the spice of life.
变化是生活的调味品。
3、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艰难困苦出能人。
4、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learning.
求知无坦途。
5、Doubt is the key to knowledge.
怀疑是知识的钥匙。
6、The greatest test of courage on earth is to bear defeat without losing heart.
世界上对勇气的最大考验是忍受失败而不丧失信心。
7、A man's best friends are his ten fingers.
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的十个手指。
8、Only they who fulfill their duties in everyday matters will fulfill them on great occasions.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尽责的人才会在重大时刻尽责。
9、The shortest way to do many things is to only one thing at a time.
做许多事情的捷径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10、Sow nothing, reap nothing.
春不播,秋不收。
11、Life is real, life is earnest.
人生真实,人生诚挚。
12、Life would be too smooth if it had no rubs in it.
生活若无波折险阻,就会过于平淡无奇。
13、Life is the art of drawing sufficient conclusions form insufficient premises.
生活是一种艺术,要在不充足的前提下得出充足的结论。
14、Life is fine and enjoyable, yet you must learn to enjoy your fine life.
人生是美好的,但要学会如何享用美好的生活。
15、Life is but a hard and tortuous journey.
人生即是一段艰难曲折的旅程,人生无坦途。
16、Life is a horse, and either you ride it or it rides you.
人生像一匹马,你不驾驭它,它便驾驭你。
17、Life is a great big canvas, and you should throw all the paint on it you can.
人生是一幅大画布,你应该努力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
18、Life is like music. It must be composed by ear, feeling and instinct, not by rule.
人生如一首乐曲,要用乐感,感情和直觉去谱写,不能只按乐律行事。
19、Life is painting a picture, not doing a sum.
生活是绘画,不是做算术。
20、The wealth of the mind is the only wealth.
精神的财富是唯一的财富。
21、You can't judge a tree by its bark.
人不可貌相。
22、Sharp tools make good work.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3、Wasting time is robbing oneself.
浪费时间就是掠夺自己。
24、Nurture passes nature.
教养胜过天性。
25、There is no garden without its weeds.
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
26、A man is only as good as what he loves.
一个人要用他所爱的东西有多好来衡量。
27、Wealth is the test of a man's character.
财富是对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
28、The best hearts are always the bravest.
心灵最高尚的人,也总是最勇敢的人。
29、One never lose anything by politeness.
讲礼貌不吃亏。
30、There's only one corner of the universe you can be sure of improving, and that's your own self.
这个宇宙中只有一个角落你肯定可以改进,那就是你自己。
31、The world is like a mirror: Frown at itand it frowns at you; smile, and it smiles too.
世界犹如一面镜子:朝它皱眉它就朝你皱眉,朝它微笑它也吵你微笑。
32、Death comes to all, but great achievements raise a monument which shall endure until the sun grows old.
死亡无人能免,但非凡的成就会树起一座纪念碑,它将一直立到太阳冷却之时。
33、The reason why a great man is great is that he resolves to be a great man.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立志要成为伟大的人。
34、Suffering is the most powerful teacher of life.
苦难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35、A bosom friend afar brings a distant land near.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6、A common danger causes common action.
同舟共济。
37、A contented mind is a continual / perpetual feast.
知足常乐。
38、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39、A guest should suit the convenience of the host.
客随主便。
40、A letter from home is a priceless treasure.
家书抵万金。
41、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殊途同归。
42、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43、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日一个苹果,身体健康不求医。
44、As heroes think, so thought Bruce.
英雄所见略同。
45、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6、Behind the mountains there are people to be found.
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47、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48、Business is business.
公事公办。
49、Clumsy birds have to start flying early.
笨鸟先飞。
50、Do one thing at a time, and do well.
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到最好!
51、Custom makes all things easy.
习惯成自然。
52、Desire has no rest.
人的欲望无止境。
53、Difficult the first time, easy the second.
一回生,二回熟。
54、Do not change horses in mid-stream.
别在河流中间换马。
55、Do not have too many irons in the fire.
贪多嚼不烂。
56、Do not teach fish to swim.
不要班门弄斧。
57、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东奔西跑,还是家里好。
58、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实践出真知。
59、Faith can move mountains.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60、First impressions are half the battle.
先入为主。
61、Good wine needs no bush.
酒香不怕巷子深。
62、Haste makes waste.
欲速则不达。
63、He that promises too much means nothing.
轻诺者寡信。
64、He who has an art has everywhere a part.
一招鲜,吃遍天。
65、He would climb the ladder must begin at the bottom.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6、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心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67、If you are not inside a house, you don not know about its leaking.
不在屋里,不知漏雨。(亲身经历才有体会。)
68、It i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69、It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
彼此彼此。
70、Just has long arms.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71、Keep something for a rainy day.
未雨绸缪。
72、Life is a span.
人生如朝露。
73、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74、Meet plot with plot.
将计就计。
75、Merry meet, merry part.
好聚好散。
76、Mind acts upon mind.
心有灵犀一点通。
77、Never hit a man when he is down.
不要落井下石。
78、Never judge by appearances.
切莫以貌取人。
79、No fire without smoke.
无风不起浪。
80、Nurture passes nature.
教养胜过天性。
81、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82、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
一燕不成夏。(一花独放不是春。)
83、One who has seen the ocean thinks nothing of mere rivers.
曾经沧海难为水。
84、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85、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86、Poverty is stranger to industry.
勤劳之人不受穷。
87、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伟业非一日之功。)
88、Sense comes with age.
老马识途。
89、So many men, so many minds.
人心各不同。
90、Some thing is learned every time a book is opened.
开卷有益。
91、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92、The car will find its way round the hill when it gets there.
车到山前必有路。
93、The heart is seen in wine.
酒后吐真言。
94、The worse luck now, the better another time.
风水轮流转。
95、Time tries all things.
时间检验一切。
96、Use legs and have legs.
经常用腿,健步如飞。
97、Virtue never grows old.
美德常青。
98、Walls have ears.
隔墙有耳。
99、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覆水难收。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独具魅力的中华文化》这一主题中《伟大的先人》时,活动前,组织学生调查收集相关资料,①问周边的人,是否知道孔子、司马迁,对他们了解些什么?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询问五个人,并做好记录。②汇报统计调查的情况(知道孔子、司马迁的百分比),然后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统计结果。
由此,思考为什么孔子、司马迁离我们那么久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们、纪念他们?让学生阅读教材上有关他们的介绍,并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想了解的问题。在引导学生走进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至圣先师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和他开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不朽伟绩;认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他以顽强的毅力,非凡的学识,为中华民族留下保贵的遗产――《史记》。而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司马迁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坚忍不拔的努力着,奋斗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和光辉的形象。
如:李时珍27年完成《本草纲目》、司马迁19年编写《资治通鉴》、孙思邈10年写了《齐民要术》等等。这些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然后,通过讨论、交流,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一段段精彩纷呈的故事,一曲曲荡气回肠的赞歌,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也会从内心深处严格要求自己,以先人为榜样,从小事做起。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组织儿童到现场观察与当事人交流,使儿童对所关注的问题能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强调再调查活动中,“要指导儿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对调查进行总结、归纳并相互交流”。因此,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空间也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人格不断臻于完善。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第二单元《追根寻源》的主题活动时,组织学生从生活周围,书报、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中,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历史,探究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同时体验和感悟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在尽可能地通过建立现实和历史的结合点,让学生拉近现实和历史距离的同时,我们也通过中外比较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较与联系中认识到我国的文化特色,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文明古国的认同。
活动前,我向学生提出调查活动的目标:①查找有关反映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故事、传说、资料。②以“走进远古时代”为主题,全班将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故事进行表演、交流。③出示图片,刀更火种,人拉犁,车拉犁――让学生观察人们的耕作时怎样一步一步进步的,也可以以此为研讨主题,让学生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探究。
活动后,学生们纷纷就自己的调查活动进行了汇报,展示交流自己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既与同学分享,也让大家互相学习。
社会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个实践活动过程。没有知识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而完全没有实践行动的知识,不是牢固的知识,而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通过实践的深化、检验,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道德行为和习惯先导,而道德行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学校旁边农民在养淡水鱼,组织学生参观,向农民技术人员打听养鱼的一些知识,其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我们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爱惜、珍惜生活资料的重要,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们的家里都有农田,他们在家里都能够见到这些作物的生长过程,有很多同学还能帮助家里做很多农活。从整地、播种、除草、施肥到收割这一过程学生很清楚,但操作学生却没经历,于是在作业中,我常要求学生利用星期日的时间,跟随父母亲到山上去参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记录下父母亲的劳动过程,劳动中的一些技术特长等,有的学生记录自己跟父母亲一起种地,以及父母亲对他介绍种地的一些知识和栽陪的技术,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插秧的过程,有的记录跟父母一起去采野果的经历等等。并把品德与社会课中结合讲解课本的内容,让学生朗读自己的记录,做为班上学生交流讨论的资料。
一、注意观察。
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用心观察和细心体会。观察是认识的根本,也是写作的基础。要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的方法和技巧,一方面在观察中发现生活中蕴含人生感悟的典型事例和典型人物,寻找“平凡中的不平凡”,发掘生活的闪光点,从而获得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不同的写作材料;另一方面在观察中树立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对生活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有鲜明的是非观点,给美以褒扬,给丑以贬斥。爱憎分明,立场坚定。要做到这些,就需要做到:
首先,观察要细。这里的“细”,一是要有序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要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观察,由外及内、由远及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要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二是要全面观察。观察事物时,不要只看到一点,不及其余,一定要全面、深入地观察,才能了解整体。不“细”,难以观察事物的全貌和变化的全过程,当然写不出好文章。例如,法布尔的《蝉》,要写出蝉“四年里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就必须对蝉从产卵到幼虫再到成虫的整个生长过程层层深入地进行有序而全面的观察。否则,大作家法布尔写不出那么生动细致的文章。更何况我们普通人?
其次,感受要深。所谓“深”,一是说感受要符合事物本身发展的规律,没曲解,没偏见;二是说感受不能停留在表面,要不落俗套,要细致深入,能体现某种时代精神。不“深”,感受就会步人后尘,写出的文章也会人云亦云,平平淡淡。例如:目前农村,座座新房平地起,彩电冰箱太普及,通过电话搞信息,种地上网高科技。同学们体会到勤劳致富,还体会到科技致富;不仅体会到党的政策好,还体会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有了这样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作文像《老家巨变》、《农家乐》、《喜讯传来》等,自然清新感人,不同凡响。
二、注意实践。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践出材料,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佳文。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吃苦精神,自觉把在实践中获取的具体感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使之成为材料的灵魂和文章的主旨。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其一,要亲自经历。常言说“吃一堑,长一智。”亲身经历的事,印象最真切,印象最具体,确实能长写作之“智”。一是让学生身临其境,这里的“境”,即事物变化的全过程。自觉接受“境”的陶冶,用心灵的底片摄下“境”的本来面目,从而在作文中“境”上添花。例如,写游记,可组织学生参观风景名胜,由于学生对风景特色亲眼所见,对名胜由来亲耳所闻,感受自然新鲜独特,作文也自然得心应手,爱国报国之情自然倾注在字里行间。二是创设情境。没有现成的情境,可以有目的地“创设”,让学生参与事件发展的全过程。例如,教场面描写,可组织学生参加升旗活动,并奏国歌来创设一种庄严的气氛,安排国旗下的讲话。这样,学生既完成场面描写的训练,又受到爱国主义传统的教育。
其二,要亲自动手。“看花容易绣花难。”注意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就可变难为易。成功有经验,失败有教训,写出的文章也就更能引人入胜。例如,阳春三月,组织学生栽树,学生从挖坑、培土、浇水等一系列活动中,明方法、明步骤、明意义,可写说明文《栽树的诀窍》,说明栽树的方法与步骤;也可以写记叙文《争为大地披绿装》,歌颂栽树活动中的新人新事,好人好事;还可以写议论文《栽树浇水的启示》,阐述浇树浇根、交人交心的道理,由树木想到树人等,内容具体,观点鲜明,既练文,又练人,一举两得。
三、注意阅读。
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不能事事都去亲自经历,这就要借助于阅读了。要注意学生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多读中外名著,多读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这些名著和优秀文章,是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妙的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从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巧妙完整的结构安排中体味美。进而自觉产生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获取写作的灵感和材料。可以这样安排阅读:
其一、语言材料。即写文章所需要借鉴的语句和片断。如那些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等,那些闪耀哲理光辉的名言警句,有生命力的诗词、成语、对联等,积累多了,写作时随手拈来,既能为文章增添色彩,又能准确表达思想。例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代东林党人表达“专心读书”与“关心国事”的一副对联,平仄协调,对仗工整,传颂不衰。《事事关心》中,作者从这副对联谈起,在指出其进步性与局限性后,层层深入地阐明了“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的道理,借古论今,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综合研究性学习 思想政治 课堂内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99-01
1 依据和方向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个基本学习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二是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合作;四是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和自主性。
面对课程改革,新课标,新教材,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精神。就提高国民素质看,新的课程理念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式,怎样才能更有成效,让学生长久受益,终身受益?同样需要广大教师去探究。
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并着手解决,这在国外教学中已广泛应用。查资料、写论文或动手制作,教师给予评价,学生能力提高很快。经过这样的学生时代,在步入社会后,能尽快融入社会,为社会创造出价值来。
故此,课程实施中的学生探究能力培养不容置疑。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扩展知识面,完善人格。这是教育者的希望所在。
2 课堂教学意识的发展
追溯历史,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在过去,已看到教之以方法的重要性。此种认识是最朴素的,也是完全正确的观点,时至今日仍在延续其价值。中间千余年,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对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重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推之那些有所成就的人,莫不如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教师就要激起更多的人的这种潜在动力,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创新意识的培养。当今社会,知识爆炸,科学突飞猛进,在探索未来的道路上,没有终极的目的地。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在多方面,正如生产力的发展会推进社会分工一样,进而,我们要给学生以合作的机会,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合作学习”。在这样愉悦而紧张的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解力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表现。当然,要因内容而定,合作学习不等于小组讨论。
新课程倡导合作学习,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内容,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基础上交换意见,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这里,合作的动机是合作学习,不是课堂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方式。
3 实现课堂到课外的延伸
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关键。一部分也取决于学生课外的知识储备。这也正符合研究性学习的原则。课堂之外,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对学生是大有裨益的。教师要注重此一方面的点拨。一是点拨学生积极学习课外的知识,一是点拨学生课堂上的灵活发挥。这些应该说是获得成功实现综合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学生有了一定积累,在教师提到相关内容后,能被吸引带动,从而积极参与,从心理上讲,也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表现。学生的课外学习有多方面的因素,作为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可操作性的任务。
第一,由书本出发,写一些相关论题文章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讲到第三课《珍爱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时,要求学生去写“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挫折或生命受到威胁时,我们该怎么办?(试举例论说,200字左右)”。相信学生会有收获知识的满足、丰富人生的感悟,文章会写得很精彩。
第二,积累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或者某些词语相关指示的积累,如:“鼎”的释义、相关成语。
第三,自我体验。通过理解课本,做练习或是教师生动讲解,能激发出学生的一些感受,把这些写出来对学生本身来说是难得的收获。关键在于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发现学生的动态,巧妙引导以词语、问题等给予明确,挖掘出学生创新的潜力。
第四,调查实践。这是更具开放性地认识社会的途径,对于政治教学尤其适用。教师或一定内容要求在确定了调查主题之后学生付之实践,在社会生活中获得体验,受到教育,实践出真知,实践行为中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要运用自己的所知,获得新知,达到认识的升华。调查主题的确定,可以是课堂内容的深化,或者与课堂内容相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