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学校食堂管理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食堂管理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关键词:高效课堂;科学管理;有效性参与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正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指导下,以最佳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全方位地把握问题,实现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帮助学生在课堂45分钟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

二、教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科学管理不过是一种节约劳动的手段。也就是说,科学管理是能使工人取得比现在高得多的一种适应的正确的手段而已。”[1]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通过“科学管理”寻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呢?

1.构建高效课堂,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素质教育“应该努力确保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有助于受教育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潜力。”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多元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才能真正做到多元效率和复合效率的提高,才是具有本质意义的高效率。

2.构建高效课堂,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那么,怎样才叫恰当呢?第一,教法的选择要符合教改的方向,即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和主体地位的落实,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教法的选择要科学合理,即教师选择教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学科性质、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本人的素质条件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3.构建高效课堂,优化教学时间与教学环节的配置是前提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优化教学各环节与时间的配置,科学地驾驭课堂,合理地支配时间,讲当其讲,练当其练。教学重点在保障的时间内完成,教学难点在特定的时间内突破。教学各环节都优化了教学时间,当然就提高了教学效率。

4.构建高效课堂,精心设计系统科学的训练是保障

新的课程理论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效训练时间不少于整节课的二分之一。学生学习的效率与成果如何,取决于在互动与探究的过程中能否充分地运用自己的能动器官。所以,一节高效的课,不在于它有条不紊,不在于它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学生练习和实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层面、多角度、多维度地精心设计课堂训练,以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5.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基础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中的源泉。”[3]一段或精彩或幽默的导语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使学生迅速而热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一句巧妙的提问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且能够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能力;余音绕梁式的课堂小结,不仅实现了课堂的价值,而且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课外。

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学习中,注重发挥教育机智,不仅要让课堂教学过程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满意于“他们致力于这个动作时所期望的成功程度。”[4]

6.构建高效课堂,要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做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现代媒体科学、准确、形象、生动、视野宽阔等方面的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这就使教材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能有效地缩减教学时间,减轻他们的疲劳程度,提高教学效率。

7.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优化学法指导,探究最佳教学途径

没有学法的教法是不完善、不科学的教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乃至终身学习都需要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发现式学习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深入探究能力的培养,但离不开恰当的指导;合作式的学习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意义和价值。新课程提倡有效的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8.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思想的产物,先进的教学模式是教学实践的升华。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许多优秀的教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比如“质疑探究教学模式”、“自学辅导型教学模式”、“单元复习比较分析教学模式”等。教师按模式组织教学,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规范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用教学艺术驾驭课堂时对教学速度、密度、难度的调控,也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高低。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教师应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心备课,活化教材;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具有开放性,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予以反馈,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教学组织形式应趋向多元化,保障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教师还应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施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常万里.管理学名著精华[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

[2]舒达.素质教育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3]王楚松.中学校长治校方略[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张华.论研究学习资源的本质[J].教育发展研究,2001(5).

第2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关键词:实施;有效;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是在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中,以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为核心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还有赖于课堂管理。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营造宽松而不失紧张、和谐而不失内心激动、融洽而不失师生各自角色的人际心理环境,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简言之,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

化学实验教学与其他课堂教学相比,虽然活动主体相同,都是教师和学生,但是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物质载体上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学中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多、教学开放的程度相对较大、教学环境中的物质存在相对多元,那么,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影响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观念和教师的管理方式)、学生身心特点和课堂内部环境等。为此,实验教学中的课堂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时间管理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坚持时间效益观,提高在单位教学时间内的效率。课前认真设计教学流程,保证各环节流畅、紧凑,朝向预定目标推进;认真做好实验所需的各种准备(如仪器、药品等物质准备,学生的学习准备,拟定相关实验问题等),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时间的损耗;围绕实验主旨,在有限的时间里提供有价值的适度的信息量,防止因无用知识或者枝节信息导致无效劳动;及时处理易导致学生分心的因素,提高学生的专注率。二是教师要有“生本”意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动手时间和探究时间。如果把追求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就容易剥夺学生的动手机会、压缩学生的探究时间,用更多地讲授、灌输填充教学时间,这样短期的应试效果也许好,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种教学,则是短视而低效的。

二、营造课堂和谐气氛

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中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学生的兴奋点指向实验主题之外,纪律混乱、氛围嘈杂,教师不得不经常组织教学。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首先应确保实验的成功率高,并用恰当的指导性语言集中学生的有意注意,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维。同时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参与,以实验为媒介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和智慧共振。

三、恰当地处理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是指在课堂上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处理化学实验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既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又需要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学中,我们主要实践了以下策略:先行控制,进行预防性处理;行为控制,进行终止性处理;行为矫正,进行转变性处理。

1.预防性处理

制订合理的实验课堂规范,明确学生在实验课上的行为标准,是一种有效的先行控制方法。教师根据管理目标提出对学生行为的期望,让学生清楚明了实验课堂上哪些行为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可接受的,并针对这些期望让学生发表意见,师生共同商定行为规范。在我校的化学实验课堂规范中,就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要求、药品及仪器使用要求、实验台整理要求、学生纪律要求等,并通过相应评价对学生进行约束。

2.终止性处理

处理学生已有的问题行为,需要教师的管理艺术,总体原则是教师处理问题的行为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实验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教师可以用眼神注视、突然中止讲授、轻敲其桌面等方式进行暗示,可以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或安排其示范进行榜样激励,可以对表现很差的学生以适当的惩罚,如收拾整理实验桌凳,促其自省。

3.转变性处理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并非只是被动的由外在刺激所引起,而是出自他主动自愿的选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敏锐观察和细致分析,了解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背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积极矫正不良行为,并经过必要的评价与反馈,塑造、发展良好的实验课堂行为。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几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得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这种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管理,能极大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4):36.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

第3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互相管理的模式源自于游戏“小主人小天使”,这个游戏的主要内容是角色扮演,参加游戏的“小主人”会享受到来自于“小天使”的关心和帮助,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参与者的互动和交流,并体味到被别人关心和帮助以及关心和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对这个游戏进行系统的研究,得出了“互相管理”的基本概念。互相管理这种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在一个班级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管理者,同时也是被管理者,教师主要的任务是服务于学生并指导学生。每一个学生的身份都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在管理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管理,学生之间也自然而然的存在一种互相激励和互相帮助的关系,大大提升了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在中小学教学管理过程中互相管理的运行模式

互相管理的运行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最为基础的一种模式可以用“小主人小天使”这个游戏来说明。首先,教师要组织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叠起来,将纸条收集起来再并将顺序打乱。让后,每一个学生随机抽出一张纸条,将纸条上的人作为自己要服务的“小主人”,通过这种抽签方式后,每一个学生都会同时具有“小主人”和“小天使”两个不同的身份。“小天使”要尽力去关心、帮助并激励自己的“小主人”,使其能够克服方方面面的困难,具有前进的动力。而“小主人”则会想受到“小天使”的关心、帮助与激励,得到前进的内在和外在动力。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如果“小天使”发现“小主人”有成绩下滑的趋势,应该马上鼓励他,使其成绩得到提升,而当“小主人”上课不认真、精神不集中或者违反课堂纪律的时候,“小天使”则可以用“神秘人”的身份想办法给自己的“小主人”提醒,使得“小主人”能够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

3互相管理对于中小学课堂管理的有效性

3.1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动机:

要想更好的维持中小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就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十分乏味枯燥,他们对于学习的热情较差,学习动机低。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一个集体中,相互之间及时朋友又是竞争者,通过互相之间的帮助、激励能够是他们很大程度上的建立起自信心,使其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学生群体的年龄相仿,他们之间的心理境况相近,沟通也要比同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容易很多,因此,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压力较小,通过互相管理的模式,能够是他们在被管理的过程中也成为管理者,学习彼此的长处和经验,这种模式不仅增加了教学管理的趣味性,同时也使得学生之间的友谊加深,减少学习的乏味枯燥,有效地增强学习的动机。

3.2有效维持课堂纪律:

维持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管理主要的工作之一,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方式落后单一,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冲突,所以,无法达到维持课堂纪律的效果,同时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有非常严重的影响。而互动管理模式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的学生之间互相管理,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的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之间形成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并互相管理的模式,由于每一个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管理者,使其能够主动地在教学课堂中去遵守纪律,极大程度的推动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每一个学生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4结束语

第4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关键词]小学;有效课堂;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18-0016-02[ZW(N]

[作者简介]龙瑛(1975―),女,广西百色人,大专,广西百色市田林县高龙乡中心校教师,小学一级。

很多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游戏、唱歌、调查、表演等活动,一节课看起来很“热闹”,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总会有一部分好动的学生趁机与前后左后的同学说悄悄话,甚至互相推拉、玩耍,违反课堂纪律。为此,教师不得不放下教学任务来整顿纪律,这不仅降低了教学效率,也耽误了教学进度。因此,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显得特别重要。

一、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课堂教学要想顺利进行,必须有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就必须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以规范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如可建立以下规则:(1)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随意缺课。(2)课前做好课堂准备,上课铃响后安静端坐,等待上课。(3)端坐朗读,默读时平放课本。(4)书写姿势端正:头正,身直、臂开、足安。(5)专心听课,注意力集中,不随便说话,不搞小动作。(6)积极举手发言,声音响亮,口齿清晰,语速适中。安静倾听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能够回答提问,能评价、补充同学的发言。(7)轻声讨论,积极发言,注意文明用语。讨论时注意倾听,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与同伴交流轻声礼貌,不打扰其他同学。(8)保持课堂内外整洁,不乱丢纸屑等杂物,不随地吐痰。(9)尊敬老师,注意礼貌,关心同学,互相帮助。

课堂规则需要明确、合理,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并且可行,要少而精。在制订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制定。然后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调整,使其不断完善,更人性化。

二、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

课堂上总会有一些爱捣乱的学生,尽管教师采取了各种方法,但他们还是做小动作、说悄悄话等。这些事情虽小,但是却扰乱了课堂秩序。面对学生课堂上的这些不当行为,教师要坚持适度干预的原则,做到管理不伤学生而又有效。教师要尽量在最小范围内以最快的方式来处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隐私权,同时注意反思自己的授课方法。如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时,教师可以边讲课边走到他们的旁边,用眼光或手势示意其把其他科目的作业收起来,使其注意力回到课堂中来。不能没收学生的作业或课本,甚至将其作业和课本扔出教室。这种做法是没必要的,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伤及学生的自尊,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也会对其他教师的教学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巧妙化解冲突

事实上,课堂上产生冲突并不都是由学生的问题行为引起的,很多是由教师的行为引起的。例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的课堂言语唆,喜欢拖堂;教师的言行让学生感到不安和威胁;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只是一味指责、埋怨;教师在处理问题时存在偏见,引发学生间的矛盾等。

在面对这些冲突时,教师首先要平静下来,果断处理,使学生不再闹下去,切勿发怒。教师可以严肃、坚定地让学生课下留下谈话,不要急于对具体问题做出回答,然后尽快恢复教学秩序。如果学生继续发难,教师可以先将他安抚下来,留到课后

再解决问题。

四、宽严有度

清代的冯班曾指出:“师太严,弟子多不令,柔弱者必愚,强者怼面严,鞭扑叱咄之下,使人不生好念也。”孔子也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凡事过了头,都会走向反面,课堂管理也是这样,所以要做到“宽严”有度。首先,“严”要符合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接受你、认可你,遵循你的教导,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其次,平等待人。不能因为事情发生在学困生的身上就严厉斥责,发生在学优生身上就“抬手”放过。这样处理很容易导致学生口服心不服,对教师充满抱怨,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我们在课堂管理上需注意:在任何事情面前,学生都是一样的,人人平等,应一视同仁。

五、对事不对人

在课堂管理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教师因为学生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大发雷霆,把这个学生以前所做过的错事也一起提出来,并经常武断地说这个学生不好,进而否定学生。这种做法违背了我们课堂管理的初衷。

如某老师上课时,发现几个学生私底下折纸花玩,于是停止教学,把这些学生一个个拉到黑板边上,然后严厉斥责:“你们不知道现在是上课时间吗?难怪你们是班里的差生,不光懒惰,还不求上进,你们真是无可救药了!”这些话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引起了学生的反感,他们不但不会改,甚至有可能变本加厉,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在课堂管理中,教师应该尽量对事不对人,如教师可以这样说:“你们几个同学上课折纸花玩的行为让老师感到不满,请你们立即停止,认真听课,等下了课再折。”对事不对人强调的是一种公平原则,一种一视同仁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而言是对学生的尊重。它有利于形成一种公平的气氛,同时也使得课堂管理更轻松、有效。

总之,课堂管理是构成教学活动不可忽视的重要动力因素。如赫尔巴特说的那样:“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5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1 更新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贯彻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明确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是提高现代公民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不再是为“应试教育”服务的工具了;改变现行历史课程传授知识为主的偏差,而要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教育功能。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更新教学理念是关键。如何更新?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定位问题,也就是教师演什么角色。传统课是教师不停的讲,学生只是听,这是“填鸭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肯定不适宜。那么一节课由学生说或学生活动,教师充当旁观者,课堂吵闹如市场,这是“放羊式”,也不适宜。课堂上教师演什么角色合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渐认识到:教师只是课堂的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理念更能符合课改提出的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以及学生思维和创新的启发,是由教师指导完成。教学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科学的历史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国际意识”、“公民意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人文素养”。所以说肯定教师主导作用与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并不矛盾,相反恰恰是互为表理,相得益彰,而不是教师靠边站就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性。教学过程应当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

2 教师内在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这里所说的内在素质,我认为包括教师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1 首先谈谈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师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老师要向学生讲述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事件的影响等等,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准确的表达,这样有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假设一位教师授课时语言表达不清、逻辑混乱,“壶有倒不出”,这样的课,有效性从何谈起呢?

归纳概括能力也应当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历史知识千头万绪、盘枝错节,怎样才能让学生较为轻松地掌握呢?这需要教师具有归纳概括能力,化繁为简。比如掌握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归纳为:称皇帝,集大权;设三公,行郡县;一币制,度量衡;一思想,行焚坑;击匈奴,修长城;攻越族,设三郡。对一个问题的分析也需要归纳概括,并不是答的越长越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容易记,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帮助。

2.2 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讲好课与教师的专业功底分不开。比如说,历史教师要心有全史,要有整体观。历史上的一切人和事都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是相互联系,而不是孤立。范文澜在《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告诫学历史的人,不要自己跑到禁闭室中去。举例: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讲春秋战国的文化,要把它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必须抓住春秋战国激烈的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这种社会背景,从生产力的进步、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瓦解等等诸多因素去综合阐述,如果你抛开这一时期经济、政治方面的变化,孤立地去讲思想文化,学生不会明白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可见教师的专业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很大。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历史教师应当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像人们常说的:“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且是一桶活水。”这句至理名言说明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是终身学习。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

2.3 谈谈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何提高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2.3.1 与学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学科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指导,师生共同建构。

第6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关键词】交流平台 快乐学习 健康成长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81-02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与逐步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广泛共识,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在教育活动中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然的关系,师生关系形成于教育活动中,师生关系的好坏也影响着教育活动的进行。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对话,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并与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

一 认真研究师生心理,分析矛盾冲突的原因

1.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难以活跃课堂气氛

我们可能会在课堂上发现一些问题,当你口若悬河、精心讲解时,有些学生却不当回事,有的玩游戏、有的讲笑话、有的甚至睡觉。你批评他们,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辩解,甚至还会对你横眉怒目。仔细想想,或许是你这节课的内容安排不当、方法欠佳、语言不生动的原因,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被你吸引。若学生不感兴趣,任由你怎样讲授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效果始终都不会好,更谈不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无法适应当代教育的飞速发展

你是否会因学生的一个合理问题把你难住了而使你感觉难堪?你是否觉得课堂上你说的就是真理,学生必须听你的?你是否还在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思想?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这样的教育观念就是与当代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去教学,那么学生的心里一定是不舒服的,也是难以接受的。如有一位中学的班主任,他所教学科的作业量几乎占据了学生课余作业量的三分之二,当学生提出抗议时,他大声呵斥:“我的课你都学不好,你还想学其他学科,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导致该班学生的对立情绪十分严重,师生冲突时有发生,教学效果差。

3.学识浅薄、不务正业的老师是得不到学生认可的

我国的教师群体十分庞大,教师素质总体上都比较高,但也不排除有素质相对较差、心理不太阳光的老师。他们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情绪低落、怨天尤人、得过且过。如果老师抱着这样的心态走进课堂,那么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不良的情绪或多或少就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诱发学生的对立情绪。特别是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更易使学生反感。曾在某中学高二年级的历史自习课上,老师突然冒出一句“我终于和了”,引得学生窃窃私语。试想,这样的老师能让学生佩服吗?一位哲人曾说:“要想在别人心里洒下阳光,自己心里的阳光必须是健康的。”

4.学生对青春期认识不足,教师难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我们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特点是:能够树立远大理想但又不付诸实际行动;接受新事物较

快但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独立意识较强但做事缺乏周密的考虑。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上课时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面对老师的提问答非所问,甚至干脆不回答。

5.社会的不良诱惑、考试的焦虑症,加重了学生的抵触情绪

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较快,但发展过程中的阴暗面,如黄色音像制品、网络游戏、金钱至上等,也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部分学生找理由请假,甚至翻越围墙逃课去网吧、进KTV。一些学生(特别是高三的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一到考试就焦虑不安,情绪低落,不能承受困难和挫折。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要么精力分散,要么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老师讲什么、说什么,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这类学生往往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抵触情绪,让老师不知所措。

二 对症下药,寻找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

当师生发生矛盾冲突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与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交流,找到矛盾产生的根源,消除心理障碍,消除矛盾冲突,提升课堂效率,诱发学生积极的心灵之光,把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在课堂教学中加点趣味,增点新意,添点活力

教师在教学中适时加点趣味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学习趣味化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法则。教师应精心备课,巧设教学环节,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也是活动的平台,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还要注意到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使活动具有针对性、挑战性、激励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融入活动中,课堂方能彰显活力。

2.沟通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关键

当师生发生矛盾时,可以用一些建议性的语气:“如果……”“你看会……”“如果你是我,你会怎样……”尽量用一些角色互换的语言表达教师的观点和想法,铺设好台阶、平等对待、循序渐进、点到为止,避免使用激烈和生硬的语言。一般先缓和交谈氛围,体现平等、和谐,再换位思考,希望沟通、探讨,找准时机,切入话题,最后引导点拨,寻找问题症结。

当然,师生间的对立冲突,不是仅靠一次谈话就可以化解的,但至少在后面的交往中,对话的空间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3.爱心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好方法

万紫千红的春,是经过漫漫严冬的等待才绽放的;硕果累累的秋,是经过炎炎夏日的等待才孕育的。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份尊重、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亲切。只要老师亲切关怀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鼓励学生成才,就一定能够感化学生,使其回归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4.宽容是化解矛盾冲突的良药

网络游戏能让学生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一时的快乐和自信,但部分学生上网成瘾,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不利。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一定要将宽容铭记在心。我们多一份宽容,学生就会多一些快乐,少犯一些错误,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5.幽默是化解矛盾冲突的钥匙

幽默是文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与人友善相处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剂。当师生双方僵持不下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运用幽默而得体的语言,那么就可以打破僵局,给双方一个台阶下,及时摆脱窘境,为双方打开沟通的大门,为师生有效互动、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好的局面。

6.表扬是化解矛盾冲突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认为,情感的产生与人对事物的评价相关。“当人们把知觉对象评价为有益时,就产生接近的体验和生理变化的模式。”适时的表扬可以化解课堂上的矛盾冲突。一次上课,我刚走到教室外,就听到摔凳子的声音。进去一看,发现后排那个“捣蛋大王”正在慌慌张张地扶凳子。后来,同学们才告诉我他是站在凳子上出黑板报,听到上课铃声响了,慌忙下来时不慎把凳子碰倒了。我听后,当面表扬了他为班集体服务的精神,并号召学生们都向他学习。这一次,我差一点误会了这位学生,还好及时了解情况、表扬了他,让他觉得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那以后,那位学生学习干劲十足且经常帮助同学,像变了一个人。

由此可见,努力适应现代教学育人环境,搭建师生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心理互动氛围,解决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摩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代教师的立足之本。我们只有在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牢牢把握师生之间平等、健康的“心理互动”的纽带,才能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但在我们的实践运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譬如,在对待极个别沾染社会不良习气、屡教不改的学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另外,由于化解的过程,基本是以师生“一对一”的形式进行的,尽管效果比较好,但教师投入的时间长、精力多,在投入和产出的比值中如何更趋向于合理化?这些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率十分重要。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率的提高。因为它对于学生不只是一种负担,更是一种对学习发展和学习情绪的摧残。

参考文献

[1]顾红.因为爱,所以等待[N].德育报,2009.10.12

[2]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一、优化一组关系———师生关系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有些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往往缘于对任课教师的人格、学识等方面的热爱和尊敬,因此,对自尊心极强,对外界反应非常敏感的职校学生,教师需要以表扬激励为主,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尤其注意教育教学中的细节。例如当步入教室时,带着自信的微笑,以最自然的状态面对学生,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当学生有精彩的课堂表现时,投以学生鼓励、赞赏的眼神,给学生鼓掌;当遇到礼貌问好的学生时,微笑着回应他们;批改作业时,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加注肯定性的评语,如“认真”“很好”等。诚挚的师生感情,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原动力,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前提。

二、做好三个改变———评价体系、教学方法、训练途径

(一)改变评价体系。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前厅与客房服务》的教学中,为体现“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导向,需改变以往对课堂学习做出的单一评价模式,不再以学生是否答出问题和单一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如合作演练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创造性成果等,使评价更具有多元化、个性化、人文性特点。(二)改变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好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结合职校学生多形象思维、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用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示范、多媒体教学之外,还有情境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采用自拍录像辅助教学等。情境教学是通过教师因地制宜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欲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真实情况,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教材知识。案例教学则通过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三)改变训练途径。操作技能是经过练习形成的,练习是形成操作技能的基本途径。通常,学生刚开始接触操作的时候,往往积极性很高,但是随着练习的深入,相同的内容、重复的动作很容易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训练,并设计好操作训练的各个环节,在训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促使其手脑并用。如通过带领学生实地参观酒店、观摩技能竞赛、聆听酒店专家讲座等增强其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微格实训,让学生以不同角色及身份体验服务的内涵,用录像记录下学生实训时的表现,操作结束后,通过录像回放的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提高;多种训练途径综合运用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实现五个到位——眼脑心口手到位

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合理的评价体系保持了学生练习的热情;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训练途径、富有创造性的课后练习,如设计制作酒店简介、宴会菜单等,启发所有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心体会、动口发言、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次次的“动脑”“动手”中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一三五”的课堂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教法灵活,不拘一格,练而得法,练求实效;效果实在,学生思维活跃,学得主动,课堂生动活泼,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一三五”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表达能力要强,教学语言要简洁、流畅、生动;二是专业技能要过硬,操作动作娴熟、标准,演示示范规范、到位;三是教学作风要民主,注意对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成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营造紧张却愉快、生动而活泼的课堂氛围;四是要不断地加强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提高个人素养。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实效,落实学生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

作者:毕筱萍 单位:黄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8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1 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学习兴趣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景,尽量选择与教材有关而又是同学们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努力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使之由被动的“死记”变为主动的“理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一种强烈的注意倾向的目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激活求知欲。如讲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时,引如当前对外开放、外商投资的热门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引起学生共鸣,认识到只有开放中国才有光明前途。

教学过程中适时补充史料,增强趣味性。如讲“左宗棠”时,我从他的一幅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说起,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我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功能,合理使用图表、实物。我将《》《》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等相关内容列成简表,让学生通过填表的过程来认识这些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巧妙地使用“名著中的妙语”也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如讲到必修一《》中的清朝战败的原因,其一是制度腐败问题,由于其政治制度的腐败,清王朝的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讲到这里,老师可以引用曹雪芹写的《红楼梦》里所说的“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在前就预言清王朝必然走向灭亡。用这样的言语来表达清王朝的必然走向灭亡不是形象生动得多吗?

讲到必修二专题八《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其中有“法国外长舒曼说:‘(欧洲煤钢联营)不仅使(法德)战争是不可以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是不可能。’”这充分说明了欧洲的联合不仅对欧洲经济的发展有利,也对世界和平有利。讲到这里,老师还可以引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某些妙语,孟德斯鸠在反对民族仇杀时,借用了塔西佗所说的:“仇恨在一个自由的民族之中是最危险的。”再联系一下自近代以来法德两国的战争,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观点。而二战后法德等国的联合,不正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2 创造教学情境

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而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除遗址遗迹遗物可资证明,大量的保存在文字记述的历史文献中。历史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和不可再现性,这可以说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大困惑。单纯的文字信息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生动的历史场景靠语言难以再现。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录音,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容易获取的历史课程资源。文献记录片更能够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刻画某个历史人物,叙述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学生理解和体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把鲜活的历史信息呈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我在讲必修一专题四《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开国大典的图片并同时播放资料“伟人的声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让学生在充分了解相关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这令人欢欣鼓舞的时刻来之不易。讲《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就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关于的历史资料片,使学生就象是一个与会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从而更想通过看书理解这次会议的内容及意义。在讲到这一历史事件时,在课件中穿插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这一悲壮惨烈的历史片段,只见同学们屏住气息、神情凝重:有的同学捏紧拳头、满腔悲愤,有的同学扼腕叹息、泪流满面……师生共同被民族英雄邓世昌那种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所深深地震撼。总之,这此影音资料的恰当运用能够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

3 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有其内在的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还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目前,有些教师盲目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似乎沾上了“讲授”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其实他们崇尚的只是过程和方法的形式,而不是过程和方法的实质。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教的法子是基于学生学的法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激发学生从多个层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3.1 巧设疑问开启学生心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是学生由表及里思维探索的过程,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突破口。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巧妙质疑可以开启学生心智,能引导学生去探索问题,获得知识和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我在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许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如在上《》时问:如果你是谭嗣同,面对“戊戌”你是随康有为、梁启超一同逃往国外,还是留下来和顽固派斗争到底?哪种选择是明智的?这一下子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小组间很快展开了辩论。学生很自然地站在这三个人物的心理角度去结合历史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番,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长远打算和短期效应、苟且偷生、个人奋斗和以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的天平上掂量,从而不仅能理性地分析三人物的抉择理由,更能够使学生在人生价值取向上获取新的认识。

3.2 巧设开放的气氛使师生平等互动。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提出教师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很难想象只有“教”或只有“学”的课堂,要么是“一言堂”式,要么是“放羊”式的了。那样的课堂是无效的!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平等互动中交流沟通,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和提高课堂效率。历史学科需要互动,依靠互动课堂教学资源得以整合、教学环境得以优化、教学凝聚力得以增强、教学质量得以提升。这种互动是一种“灵动”,是课堂的生命力。这种“灵动”,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重心下移,营造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通过课堂问答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来实现。

4 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第9篇:学校食堂管理科范文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目前很多地方的初中英语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积极性的现象。初中的英语学习是具备一定难度的,如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逐渐跟不上教师的步伐就会很难做到循序渐进,掌握学习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初中英语的学习并不一定是付出就有回报。有时付出同样的精力与时间,结果却是差异很大,这就大大挫伤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与兴趣。

(二)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学习进步的唯一标准,在考试中过于追求分数,没有理解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长此以往,极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另外,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过于依赖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自学能力比较薄弱,很难在学习基础上做到迁移延伸、举一反三。长此以往,逐渐限制了学生在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效率。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作用

(一)教师的课堂管理技能对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间接作用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新时期的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逐渐演化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既然课堂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就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满足,这样的课堂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友谊与归属感的重要性。

(二)教师的课堂管理方法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直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