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账款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正文: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
应收账款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保证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应收账款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
其次,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风险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不及时将库存“消肿”,日后就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有些企业对债权资产的风险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以完成产值收入的多少论英雄,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与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直接利害关系,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同行业竟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竟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3、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改变回收债权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应将“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回笼情况一并纳入产值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之中。如果责任人不能将其完成产值所形成的债权收回现金,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请对方在对账清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方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等到债权方将其列入坏账予以核销之后,再用现金清账予以瓜分。二是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
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l、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己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能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最大。
【参考文献】
1、李健《金融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2
【关键词】企业;应收账款;赊销
一、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
(1)应收账款的定义。应收账款是伴随着赊销而发生的,
《会计准则》对应收账款的定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等而应向购货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在资产负债表上,应收账款列为流动资产,其范围是指那些预计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收回的应收款项。(2)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是净额居高不下,企业缺乏管理力度。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一些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达50%以上,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现象严重,造成应收账款长期挂账,难以回收,制约企业资金流动性。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如此高额的逾期应收账款,大部分已形成呆账,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
二、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缺乏足够重视。许多企业负责人只重视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忽视了将能否收回所欠销售货款及回收应收账款的质量纳入销售人员的相应绩效考核中,使得销售人员只重视销售量完成的多少,不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情况,形成了大量的应收账款。(2)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付款是给与的优惠。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严格。一些企业实行职工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销售人员工资与产品销售量挂钩。于是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情况,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不关心企业应收账款能否及时完整收回问题,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沉积下来,从而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无法经营的地步。不少企业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导致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长期不对账。(4)买方市场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买方市场使企业间竞争加剧。一些企业为了扩大产品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不适当地采取赊销方式,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市场上没有一个部门或机构专门负责全面统计各企业的资信情况,来建立一个企业资信库。这样企业就难以准确、全面获取客户的资信信息,而且那些恶意欺诈的企业的信用低劣情况也得不到全面反映和记录而使其发生信用危机。
三、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问题制定的对策
(1)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首先企业要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机制,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监控。一是最高赊销额监控。对主要客户分别设定最高赊销金额,超过这一额度不能发货,对事实上高于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客户坚持每月的收款大于供货,逐步压缩到最高赊销额以内。二是最长赊销期监控。在设定最高赊销额的同时,设定最长的欠款期限由业务人员在到期前跟单催收,如到期未收回欠款,则立即停止供货,组织追款。三是企业赊销总额监控。企业要对公司的应收账款总额进行监控,不能突破赊销总额,不然公司的经营风险会加大同时公司的运营资金也会紧张,严重的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当应收账款接近或者超过上限时马上减缓或者停止信用销售行为。其次,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企业要: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企业应收账款的清收责任制与激励机制;规范合同条款和经营操作;加强企业销售人员、催款人员的业务培训。加强对销售人员、催款人员进行经济合同的条款、讨债的技巧以及企业销售、收款的工作程序和制度以及相关的经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培训。(2)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首先,事先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余额。企业应在每一年的年度计划中明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允许每年的平均收帐期在该指标上下浮动,作为考核业绩的依据,设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总额的比例,实施弹性控制。在产品热销时节,赊销规模从紧;产品疲软时,从宽;资金紧张时,从严。当赊销规模接近警界线时,应断然采取措施,暂停赊账业务。其次,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及时调整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要做好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通过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可以掌握以下信息:有多少客户在折扣期限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内付款;有多少客户在信用期限过后才付款;有多少应收账款拖欠太久,可能会成为坏账。如果账龄分析显示企业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等级。最后,按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制订合理的赊销方针。按赊销客户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等级,确定销售政策。对于资信差的客户采用现款交易,对资信一般或者较好的客户在现款不被接受的情况下采用承兑汇票的方式,对于资信好的客户则采取分期收款的方式,但在期限和累计金额上要有明确的规定。(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加强监督。企业发生的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明确划分企业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必须彻底改变回收应收账款的工作仅仅是财会部门的职责的错误认识,明确划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但是又不能仅仅局限于销售部门销售的情况,这样才能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发生。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将债务人名称、债权形成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占流动资产比重等内容在表上详细反映,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缴政策。(4)实行积极的收款政策和风险转移机制。正常情况下,客户应按信用条件的规定到期及时付款,履行其付款责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会导致客户拖欠货款发生。收账政策就是指对于逾期的欠款公司应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对于不同信用质量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收账政策。对于信用质量高的客户,可以采用宽松的政策。对于信用质量差的客户,应采取积极的、严格的收账政策。
企业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视账款逾期时间长短、欠缴金额大小、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产品来制定各种信用条件,并且要灵活掌握。同时,要在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账计划,使收账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是否完善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企业要努力预防和控制应收账款的攀升,采用积极措施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减少应收账款的资金占用。
参 考 文 献
[1]唐文芳.企业如何建立应收账款防范机制.集团经济研究.2006(3)
企业有了应收帐款,就有了坏帐损失的可能。不仅如此,应收帐款的增加还会造成资金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增加。企业要充分认识和估算应收帐款下列3项成本:
一、机会成本
应收帐款作为企业用于强化竞争、扩大市场占用率的一项短期投资占用,明显丧失了该部分资金投入于证券市场及其他方面的收入。企业用于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乘以市场资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价证券利息率)之积,便可得出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
二、管理成本
企业对应收帐款的全程管理所耗费的开支,主要包括对客户的资信调查费用,应收帐款帐簿的记录费用,收帐过程开支的差旅费、通讯费、人工工资、诉讼费以及其他费用。
三、坏帐成本
因应收帐款存在着无法收回的可能性,所以就会给债权企业带来呆坏帐损失,即坏帐成本。企业应收帐款余额越大,坏帐成本就越大。
以上前2项构成应收帐款的直接成本,第三项为应收帐款的风险成本,这3项就是企业提供给客户商业信用的付出。
着力应收帐款投资的规划与控制,制定有利企业的信用政策
应收帐款投资成本与收益并存。企业采用赊销方式,虽要耗费一定代价,但也可以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产成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为双边衡量应收帐款的边际产出与边际投入,提高应收帐款的投资效益,企业从实际出发,制定以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政策十分必要。
一、确定适当的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给予客户最低的信用条件,一般用预期的坏帐损失率表示。企业确定信用标准要力争在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销售与降低违约风险、收帐费用这二者之间作出一个双赢选择,调适应收帐款的风险、收益与成本的对称性关系,应着重考虑3个基本因素:一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情况。面对市场竞争,企业要知己知彼,根据对手实力状况,相应采取宽或严的信用标准,以在竞争中把握主动,争取优势地位。二是企业承担失信违约风险的能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的强弱也可影响信用标准高低的选择。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强,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争取客户,扩大业务。反之,如果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薄弱,就只能执行严格的信用标准,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违约风险。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要在对市场用户资信程度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判定客户的信用等级,然后以此决定是否给予信用优惠。
西方企业传统经验认为,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即客户的信用品质(Character)、偿付能力(Capacity)、资本(Capital)、抵押品(Collateral)和经济状况(Conditions),简称“5C”系统。信用品质主要通过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测其将来履约或赖帐的可能性,由此首先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主要看其资产的流动比率和变现能力的大小。资本是客户财务状况与经济实力的客观反映,是容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企业要通过客户的财务报告资料,了解其资产规模、负债结构及产权比率,判断客户自有资金实力是否雄厚,以掌握好商业信用额度的使用。抵押品是客户提供的资信安全保证,必须具有较高的市场性,企业才可以向抵押人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经济状况则要求客户的偿付能力在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下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企业通过设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利用既有或潜在客户的报表数据,计算各自的指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分析,然后详尽地对客户的拒付风险作出准确的判断,以利企业提高应收帐款投资决策的效果。
二、实施具体的信用条件
信用标准是决定给予或拒绝容户信用的依据。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容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使用条件。企业在接收容户信用订单时,要向其明白提出付款时间及其他相关要求,包括信用期限、现金折扣和折扣期限方面的约定。
企业允许客户购货款赊欠一定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增加毛利。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引起应收帐款机会成本和收帐费用的增加,也许还会造成坏帐损失。因此,企业必须要求因信用期限的延长带来边际收入的新增量大于边际成本的上升数。
企业在延长信用期限的同时,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及时收回货款、减少坏帐损失,对在规定期限内提前偿付货款的容户可以按销售收入的适当比率给予折扣。采取现金折扣的前提就是只要企业通过加速收款带来的机会收益能够多剩有余地补偿现金折扣的付出。至于给予客户现金折扣优惠的期限和程度应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在信用成本前后收益比较基础上,择定一个期量结合的最佳数据方案。
三、不断完善收账政策
客户违反与企业约定的信用条件,拖欠甚至拒付帐款时,企业应该怎么办?
自古以来,欠帐还钱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从理论上讲,履约付款是客户不容推辞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企业正当、合法权益所在。但是如果企业对所有客户拖欠或拒付帐款的行为都对簿公堂、付诸法律手段加以解决,往往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企业解决与客户帐款纠纷的目的,主要不是争论谁对谁错的问题,而在于怎样最有成效地将帐款收回。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各位客户拖欠、拒付帐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信用表现一贯良好的客户也会因某些客观原因而无法如期付款。特别是在宏观经济环境偏紧、国家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时期,客户受大气候影响,资金短缺、拖欠债权企业帐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此时,如果企业直接向法院追债,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诉讼费,而且除非法院裁决被告破产,强制执行,否则,效果也不理想。所以,通过法院收回帐款一般是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办法。基于这种考虑,企业能够同客户商量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衷方案,通过实施债务重组,也许就能够将大部分帐款收回。
当企业应收帐款遭到客户拖欠或拒付时,企业应当首先分析现行的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客户的资信等级重新调查摸底,进行再认识。对于恶意拖欠、信用品质差劣的客户应当从信用清单中除名,不再对其赊销,并加紧催收所欠,态度要强硬。催收无果,可与其他经常被该客户拖欠或拒付帐款的同伴企业联合向法院,以增强其信誉不佳的有力证据。对于信用记录一向正常甚至良好的客户,在去电发函的基础上,再派人与其面对面地沟通,协商一致,争取在延续、增进相互业务关系中妥善地解决帐款拖欠的问题。
企业在制定收帐政策时,要在增加收帐费用与减少坏帐损失、减少应收帐款机会成本之间进行比较、权衡,以前者小于后者为基本目标,掌握好宽严界限,拟定可取的收帐计划。
强化应收帐款的日常管理
企业要对应收帐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
一、实施应收帐款的追踪分析
应收帐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这样,赊销企业就有必要在收款之前,对该项应收帐款的运行过程进行追踪分析,重点要放在赊销商品的变现方面。企业要对赊购者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客户现金的持有量与调剂程度能否满足兑现的需要。应将那些挂帐金额大、信用品质差的客户的欠款作为考察的重点,以防患于未然。
二、认真对待应收帐款的帐龄
一般而言,客户逾期拖欠帐款时间越长,帐款催收的难度越大,成为呆坏帐损失的可能性也就越高。企业必须要做好应收帐款的帐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帐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
在应收帐款的帐龄结构分析中,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要把过期债权款项纳入工作重点,研究调整新的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帐款的收现效率。对尚未到期的应收帐款,也不能放松监督,以防发生新的拖欠。
三、满足应收帐款收现保证率
企业为了当期必要的现金支出,必须要取得与之相匹配的现金流入总额。企业既定会计期间预期现金支付额扣出同期稳定可靠的现金流入额(包括可随时支取的银行贷款、短期证券变现净额等)后的差额,就非要通过应收帐款的有效收现才能得以保证最低现金需求。
可以这样说,应收帐款未来的坏帐损失对企业当前经营并非最为紧要,更关键的是现期实际现金到位的应收款要能够填补同期现金流量缺口,特别是要满足具有刚性约束的纳税债务,工资支付及偿付不得展期调换的到期债务的需要。:
关键词:应收账款;问题原因;改进措施
一、应收账款管理不良的影响
应收账款管理不良,占用企业资金,增加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降低了企业的经营质量,增加企业经营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对客户信息不共享,造成掌握客户信息不全面,无法准确选择优质合作伙伴
客户信息经常分布在部门、财务部等多个部门之间,而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缺少沟通,有的部门之间设置壁垒,造成信息不能共享。甚至有的部门或业务人员把客户信息占为己有,不愿交给企业统一管理。对客户信息掌握不全面,经常对合作伙伴误判,经常造成对客户选择错误,增加应收账款无法收回的风险。
(二)事中对环节控制缺失
在过程中,有的人员签订合同后,不关注货款回笼。尤其是企业货款逾期未收回时,相关部门未能严格执行合同导致该企业大量应收账款的拖欠,这也增加应收账款到期无法收回的风险。有些业务员为了留住一些老客户或是拉拢新客户,盲目地采用先铺货的方式或者是赊销方式,失去了对客户的约束力,造成货款拖欠的问题。
(三)事后催款(收款)不力
目前很多企业货款催收是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负责。但两个部门对收款分工方面划分不明确。有的业务员只注重增加指标,不重视回款指标,有的业务人员往往碍于客户的情面,迟迟不催收。而财务人员进行催收时,因为对客户不熟悉, 搞不清楚客户状况,在找部门时经常找不到人或不配合,财务部门日常工作量又多,也不愿意得罪人,对欠款监督不够,也造成了欠款现象。在发生欠款时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推诿,时间一长应收账款便成了呆账。
三、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客户资信调查,忽视对客户偿债能力评估
有的人员为了增加,在没有对客户资信作评估的情况下,还不知道客户是否有偿债能力时,就盲目地采用赊销方式发货,造成了大量应收账款。
(二)内部管理存在缺陷
一是合同管理有漏洞。很多逾期的应收账款,没有签订货款回笼合同,在出现纠纷时没有合同等有效证据。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在对人员业绩考核中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被考核人为了个人利益,经常采用赊销商品方式,造成应收账款增加。三是应收账款管理部门之间出现推诿,应收账款管理没有准确界定各管理部门的职责,经常产生坏账不能准确界定责任人。
四、应收账款管理措施
(一)外部措施
1.加强客户资信调查,尤其是对偿债能力调查。企业可以通过了解客户资产状况,营业状况,劳务状况及行业声誉和相关报表数据等,了解客户的偿债能力等相关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确定客户的资信状况,并由等业务部门出具资信调查结论表,此资信调查情况表作为与客户合作的依据。
2.控制应收账款的限额。企业要根据客户的资信调查表确定应收账款限额,对不同等级的信用客户给予不同的限额,此应收账款限额作为与客户合作的零界点。
3.采取合理的收款策略。为了收回欠款,就要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策略,一般地说,客户在超过企业允许拖欠的期限之后,企业首先发函通知对方,有礼貌地提醒对方交款期已过;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打电话催收或派催收人员登门催交货款,如果客户确有困难,可以商谈延期付款方式。如这些措施都无效,则可通过仲裁或法律途径来解决。
4.与客户对账
企也应定期或不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账目,以避免造成双方差异,造成出现呆坏账情况,对账之后双方盖章,形成法律文书,可以确保应收账款的可靠。对与客户核对有差异的欠款,首先要督促责任人抓紧收回;其次要追查合同、结算单、发票和物流单等等相关资料,并将此相关资料拍照或复印存档等,作为向客户追讨货款的依据;;再次,与客户对账,也有利及时发现企业人员是否公款私存或挪用公款的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确保货款真实完整。
(二)内部措施
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完善的内部措施,强化应收账款内部监管。
1.完善应收账款考核制度。首先,企业对部门业绩考核,不但要考核收入指标,而且要考核应收账款指标,确保经营质量;其次,对人员个人工资收入要与应收账款挂钩考核,有利于应收账款的及时收回。对应收账款要界定责任人,采用“谁谁催收”“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把防止和减少款拖欠的责任层层落实到各部门及责任人,从源头上杜绝形成欠款,规避经营风险,加速欠款的回收;再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要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专项审计,重点对造成长期欠款的相关责任人进行专项审计并汇报给总经理等高级管理层,进行问责,设立应收账款回款金额和期限目标,采用绩效考核办法,责令限期追回。
2.界定部门职责,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协同。企业中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所占的角度不同,经常出现分歧,推诿。企业高层(总经理)要召开联席会议,界定两部门在应收账款中各自职责并加强两部门协同。
首先:建立欠款联合签署意见制度。对需要赊欠货款的客户,业务部门应要求客户提供其信用状况等相关材料,业务部门(或信用部门)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同时将相关审查资料送达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材料后对客户进行复合审查,并对客户信用状况出具审查意见。财务部门将出具的意见书转交业务部门,业务部门负责欠款审批人员依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出具的意见书,进行审批。为便于界定责任,要求出具意见和审批人员对其签署的意见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实行联合签署意见制度,防止欠款的随意性,同时,强化了风险意识,加强了内部监管。
其次: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接,核对回款状况。财务出纳人员每天(每周)将收到货款情况进行统计,并及时发给业务部门进行核对登记。业务部门收到后及时登记,并把没有回款的客户及时提交给财务部门。
3.加强应收账款合同管理。企业赊欠款必须签订相关合同,一般合同签订由业务板块研究提出,总经理授权负责人签订;重要合同需经专题会议研究同意后,由总经理或其授权的人员签订,重要合同会议研究时,应由财务负责人参加,并形成会议纪要存档。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属于重要合同:
(1)合同标的限额(50万元)以上的;
(2)合同期限一年以上的;
4.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与通报、跟踪。企业财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应收账款统计、分析、通报等工作,尤其对逾期应收账款进行重点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呆坏账提前进行预警,对应收账款分析情况及时向企业负责人和责任人进行通报,并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对应收账款通报进行安排专人跟踪督促,确保应收账款通报及时达到落实、整改。
5.坏账准备金制度,只要企业存在赊销方式,都是不同程度存在坏账损失的。针对此情况,根据会计谨慎性原则要求,一般企业要按照账龄提取坏账准备金。一般情况下,根据应收账款的年末余额账龄按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按照备抵法测试进行账务。核销的呆坏账,全额冲减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收回的呆坏账,全额冲回坏账准备。需要注意的,当企业的应收账款被界定作为坏账损失后,企业与欠款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仍然存在,企业仍然有权力和义务进行索要。
参考文献:
[1]刘兴民,王莉红.关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实思考[J].辽宁经济,2015,11:82-84.
[2]周瑞卿.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02:109-112.
[3]严涛.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J].财会研究,2012,09:49-52.
论文关键词:递延纳税,筹划,策略
企业作为纳税主体,为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总是希望尽可能减轻税负。目前,企业更多的做法是尽量减少税款的绝对额,却往往忽视由于递延纳税而产生的税款的货币时间价值。如果能推迟纳税,那么“节省”下来的税款如再用于投资则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相对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因此,递延纳税应该是企业追求的仅次于节税的又一重要筹划目标。
1递延纳税筹划的概述
1.1递延纳税筹划的概念
递延纳税筹划是指根据税法中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和期限,结合企业实际销售业务发生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实现延期缴纳税款的筹划。
1.2递延纳税筹划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减少筹资成本
当企业需要运营资金的时候,虽然可以通过融资解决,但是任何融资形式都是有成本的,都需要支付一定的融资利息。由于递延纳税是在合法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无须受到任何惩罚,递延纳税等于是向国家获得一笔无息贷款,减少了融资成本。
(2)有利于企业抓住投资机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好的投资机会可能稍纵即逝,只有适时地把握住投资机会的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财务管理论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如果缺乏投资资金,就只能眼看着机会溜走。尽管可以通过融资来解决,而任何的融资方式又都需要一定的周期,机会却不等人。这种情况下,递延纳税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
(3)有利于解决企业资金周转的需要
任何企业保持通畅的现金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企业周转资金充裕。如果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就难以为继,加大经营风险。若是能够实现递延纳税,就可以解决或缓解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燃眉之急。
2.递延纳税筹划策略
2.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相关规定
不同的结算方式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具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结算方式主要有直接收款、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赊销、分期收款、预收货款等方式。上述方式中,税法对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规定不同。采取直接收款方式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销售额或取得索取销售额的凭据,并将提货单交给买方的当天;采取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发出货物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采取赊销和分期付款的方式,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采取预收货款方式,为货物发出的当天;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为收到代销单位销售的代销清单的当天。
2.2 巧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看出,不同的销售方式企业的计税时间也不同。因此,合理和巧妙的运用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可以达到为企业节税的目的。那么,如何选择有利结算方式来推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呢?其实筹划应从订立合同的环节开始。
在实际中,企业签订的销售合同大多是统一格式、统一摘要在账面上提取税金。借记:应收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但在实际中,企业往往不是在发出货物的同时就收取全部货款,那么,如果企业与对方企业签订的是“赊销合同或分期收款发出商品销售合同”,并在合同中明确标注具体还款日期,那么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就是双方合同约定的时间了。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缴税的主动权是掌握在企业自己手里的,合同怎样约定,税就什么时间计提。发出商品时,会计根据合同收款约定日期记账时,借记: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或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并将销售额及销项税记入备查簿。同时,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收款时间可能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去履行。假如提前收到货款,按照税法规定,应提前确立销售计税。假如拖后收取货款,应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确立销售计税。
如果企业的产品销售对象是商业企业,也可以与对方企业签订“代销合同”。 委托其他纳税人代销货物。企业根据其实际收到的代销清单分期计算销项税额,从而延缓纳税。设立销售公司的企业也适用此方法。当发出商品时,借记:发出商品,贷记:库存商品;收到商的代销清单时,企业以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记账,借记: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财务管理论文,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支付代销手续费时,借记:销售费用,贷记:银行存款。
2.3纳税筹划案例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大庆某豆制品深加工公司专业生产豆奶粉,公司为了开拓上海市场,于2009年在上海成立一销售公司,专门销售大庆总公司的产品。大庆总公司将产品先发往上海后,再由上海销售公司对外销售。可是因为公司自己内部机构之间做业务是没有合同的,每次总公司向上海发货时,大庆总公司都要确立销售计税。
这种做法造成企业总是提前缴税,这也是目前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公司内部机构之间没必要签什么合同。结果这就给税务机关提供了认定空间——发货时缴税。但是当大庆总公司向上海销售公司发货时,还不知道上海销售公司能不能将货卖出去,就提前将税交了,就有些不妥。而这就是不签合同造成的后果。
如果大庆总公司与上海销售公司签订代销合同,这样就可以待上海销售公司销售商品后且给大庆总公司提供销售清单时,大庆总公司才做销售计税。
3 结论
递延纳税虽不能减少应纳税实际数额,但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还可使纳税人享受通货膨胀带来的好处。税收递延的途径很多,纳税人可充分利用税法的相关规定,积极创造自身条件,在遵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巧妙地规划投资,用好、用足国家各项税收政策,享受应得的税收实惠。
参考文献
[1]王树锋.企业纳税筹划[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3
[2]贺志东.如何有效合理避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0
[3]曹保歌.企业纳税筹划技巧[J].中州审计,2003.6
[4]高民芳.纳税筹划方法及其应用的探讨[J].财会研究,2005.8
[5]智董税务筹划工作室.工业企业纳税筹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
[6]宋洪祥.销售确立时间对税的影响[J].首席财务官.2006.5
一、企业简介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于1994年在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九十五年历史的民族制造企业,也是全国农机行业及常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同时拥有A股和B股,总股本3.74亿股,其中国家持股占31.43%,法人持股占2.69%,上市A股占39.16%,上市B股占26.72%。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及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分别于1994年及1996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公司主要从事以“常柴牌”为商标的中小型单缸和多缸柴油机的生产及销售。该公司所生产及销售的柴油机主要用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轻型商用车、农用设备、小型工程机械、发电机组和船机等。近几年来,常柴股份公司全面推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的贯标工作,加强过程控制与持续改进能力的建设,深化供应商PPM值管理,努力使常柴质保体系建设和质量管理工作逐步纳入一个高标准轨道。
二、物流成本变化对制造企业财务的影响分析
表1是该企业2009年1季度财务报表,为了简化分析过程,本文根据其主营业务财务数据从运输费用、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三方面来分析物流成本对财务造成的影响。
由表1可见,净利润NI是息税前利润减去利息成本乃理和所得税TX得到的,这里净利润解为3392.34万,主营业务收入S为6.23亿,净利润率5.44%,毛利GM是主营业务收入占减去主营业务成本CGS的差。息税前利润EBIT是毛利扣除运营总成本TOC得到的。存货成本等于平均库存乘以库存比率W。
表2表明了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资产为21.74亿,企业通过运营后产生了6.23亿元的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计TA包含13.27亿元的现金CA、3.41亿元的应收账款AR、1.34亿元的存货IN和3.71亿元的净固定资产FA。所有的资产总和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和。它们是8.54亿元的负债合计TD,其中有7.14亿元的流动负债和1.39亿元的非流动负债LTD以及13.20亿元的所有者权益。
基于表2所给出的财务数据,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往往最终都反映到成本节约上,可以用灵敏度方法来分析各自的波动情况。如运输费用减少10%后财务状况的变化、仓储费用减少10%后及存货成本减少10%后的财务状况。表3、表4、表5则是运输费用减少10%之后的财务变化。
从计算结果可见,2009年1季度常柴股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3392.34万,净利润率为5.44%。企业因此而投入的资产为21.74亿,求得企业有1.56%净资产收益率。2009年1季度的存货周转为4.13次左右,运输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1.84%,仓储费用达到总销售额的0.41%,存货成本达到总销售额的1.49%。
如果该企业在原有基础上将运输费用降低10%,则企业的净利润会增加97.44万元,达到3489.78万。企业的净利润率也将增加到5.60%,净资产收益率从1.56%增长到1.60%。运输费用占总销售额的比例从1.84%降低为1.65%。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还维持不变(假设运输费用的改变并不引起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增加或减少)。
表6、表7、表8和表9、表10、表11同样表明了企业的净利润、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随着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的降低都相应地得到提高,从计算得出的数据说明物流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制造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结论
表12对比了几种改进方案的财务影响。可见,对净利润率的增长影响最大的是运输费用的减少。因为运输费用占销售比率为1.65%,比其他两项要大,而仓储费用和存货成本分别是0.42%和1.53%。同时减少运输费用对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其次,库存减少使得净资产收益率提高到了1.61%。由库存减少而引起的财务利润的变化既降低了存货持有成本,也引起占用资产的减少。库存周转率变快,库存量随之降低,企业只要用比较少的资本投到库存,大大节省了成本。因此,减少库存战略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有着双重的作用,既能降低占用资本又能增加净利润。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流运作情况对于企业财务报表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际上影响的本质主要是物流对相关成本的作用。
企业的成本控制系统是个动态系统,随着企业的财务指标、经营策略、企业战略等的变化,企业的控制体系必须随之而改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状况,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控制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胜群:《现代成本管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吴滨如:《物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硕士论文。
[3]刘涛:《企业物流成本分析》,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关键词】村级财务,问题,对策。
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因为村级财务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的农民生产生活的稳定,关系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小康建设,关系到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甚至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从现阶段众多的村民上访案件中可以看出在农村集体经济运行、特别是在村级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对此,静海县委、县政府早有关注,2007年即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问题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就此专门召开县长办公会,专题研讨加强全县村级财务管理的有关事宜。提出由县审计局、农业局牵头,用3年时间对全县384个村街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摸底审查,以此促进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
从几年来的审计情况看,村级财务管理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些问题极易诱发群众上访,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一、村级财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白条入账、抵库现象比较普遍。“白条”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村街,将近半数的票据为不合规票据,而且支出的项目大多属于招待费、差旅费;还有的村街以自制“白条”入账报销,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有的将借条作为原始凭证入账报销;有的以白条抵库,被个人长期使用,造成公款流失。
2。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处理不及时。部分村没有制定财务审批制度;有的村将财务公开流于形式,公开的内容也过于笼统,村民根本看不懂、不明白,达不到民主监督的作用;有的出纳对现金往来不及时报账处理;有的会计将单据“握在手里”长期不记账。
3。会计人员素质偏低。部分村的会计人员过于老化,仍沿用旧的会计记账方法,不懂会计的职责和权限;有的村委会不按会计制度规定设置账簿;使用包包账、流水账,所设置的账簿不能真实地反映村组织的收入经营情况。
4。会计、出纳职责不分。将会计、出纳分别设置,目的是实行票、款分管,便于会计出纳互相监督。但有的个别村街,村干部将村集体收入装入口袋,既不报账也不交款;有的村“两委”班子不团结,一个班子一套财会人马,造成财务管理极不规范;还有的村会计、出纳一人兼管。
5。账款、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出纳员不及时与会计对账,长时间不清库,甚至自己应该有多少钱,是否短款,均不清楚,造成账款不符;二是公款被私自挪用,有的借款不打欠条,导致账款不符;三是账面登记的实物,尤其是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因保管不善而流失,因长期不进行盘点形成账实不符。
6。会计人员交接不办理交接手续。有的村上下任会计交接时,没有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上任会计不交账,新任会计从接任起另行建账,自成体系,影响了村财务核算的连续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造成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缺乏约束力。目前绝大多数村实行村党支部、村委会主要领导负责制,会计做账,出纳掌管现金的财务管理模式,财务收支不论金额大小,审批权均掌握在主要领导手中,其他班子成员基本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力。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个别村干部滥用权力,导致在经济上违纪违法,甚至犯罪。
2。整体上监督力度不够。目前,经常性的监督只有乡镇农经站,审计局的监督也只能做到抽查审计而已,至于通过群众的民主监督,则更是苍白无力;绝大多数村街仅仅是公布财务账目,至于村集体收入是否真实、合法,各项支出是否合理村民知之较少。
3。村级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级财会队伍建设没有得到重视。虽近几年在治理村级财务管理混乱问题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一般只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没有从职业道德教育、系统培训和培养村级财务骨干等方面,加大治本力度。目前绝大多数村级财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业务不熟,工作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为从根本上解决村级财务管理中“前清后乱,边整边犯”的问题,必须从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运行机制入手,规范财务管理行为,强化各级审计监督,实行多管齐下,标本兼制。
1。认真贯彻执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建立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将议事权、监事权、决策权交给群众,对村民比较关心的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村建道路、民办学校等公益性事业的经费筹集、工程招标、征地补偿款、企业承包费等,必须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后方可办理。一句话就是村民的事真正由村民自己决定。同时,要实行村务公开制度,凡涉及到村财务的事项,村委会应及时向群众公布,接受村民的查询和监督,给群众一个明白。
2。成立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由村民代表从村干部以外的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人员3至5人。该小组的任务是对本村经济往来及财务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并向乡镇农经站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乡镇农经站负责指导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工作,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帮助其正确履行监督职责。从根本上解决村民不放心、不满意和群众监督无序、无力的问题,有效地遏止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
3。加强村级财会人员的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农业局农经站负责全县农村财会人员的管理和指导,财会人员实行持双证上岗制。既财政部门颁发会计证,农业局颁发会计人员上岗证。同时,要注重村财会队伍建设,将思想素质好、群众信任、文化程度高、热爱农村财务工作的青年充实到会计岗位。并由建立起长效培训机制,确保农村财会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4。试行村级会计人员委派制或村账镇管制度。目前我县有的乡镇已对国家拨付的大宗征地补偿款,实行了镇财政所设账户单独管理的方法,支出由村“两委”提出申请,经村“两委”负责人、村民代表三方签字后方可支取使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可有效地避免村干部说了算,随意支配征地款现象的发生。对财务管理基础较好的村,也可由乡镇农经站委派会计人员到指定村任职,其工资报酬由乡镇财政负担,与村里不存在经济利益关系。主要职责是按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账、设账、记账,乡镇农经站组织委派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交流,以防会计人员在一个村工作久了,出现情感因素,对履行会计监督带来负面影响。对会计基础较差、财务收支活动量不大的村,可借鉴我县部分乡镇的现行做法,试行“村账镇管”,收入支出一律通过镇财政所办理。
关键词:投资支出 负债水平 产品市场竞争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初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运行体系处在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进程中,企业赖以发展的产业环境还存在较多问题,如一些行业的过度竞争、差异化程度不足等;而且,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面临来自国外企业的强大的竞争压力,企业的微观决策(包括投资、融资决策)就必须要依据所处行业的竞争状况进行抉择。而目前,还很少有国内学者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研究负债水平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在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而产品市场竞争状况会影响这种关系,具体而言,与处于非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处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
一、文献回顾
(一)投融资关系研究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对企业的投资与融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资本结构之谜”研究的重心逐步从税收、破产等“外部因素”转向企业“内部因素”后,西方学者对股东债权人冲突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是作为解释“资本结构之谜”的理论之一而出现的。股东债权人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资产替代或者投资不足,众多的西方学者对此展开研究(Jensen et al.,1976;Myers,1977;Smith et al.,1979;Gavish et al.,1983;Berkovitch et al.,1990;Ahn et al.,2006)。实际上,无论是资产替代效应,还是投资不足效应都来自于股东/经理的道德风险,负债的相机治理作用则是从另一个侧面描述了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即负债融资在增加负债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股东经理冲突引起的成本(Jensen,1986;John et al.,1988;Heinkel et al.,1990;Hart et al.,1995;Lang et al.,1996;Childs,P.D.,et al.,2005等)。应该说,国内已有的研究已经开始打破融资和公司投资相互独立的分析框架,但是,专门研究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文献还不多,学者们的研究也主要是基于国外理论,检验负债融资引起的股东债权人冲突(童盼等,2005;江伟等,2005;刘星等,2006等)以及负债的相机治理功能(江伟等,2004;童盼等,2005;范从来等,2006;辛清泉等,2006;李乔立,2007;姚明安等,2008)。
(二)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就有学者研究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如Frederic and Scherer(1969)研究了市场结构与投资稳定性之间的关系。随后,该领域内有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继续探索,如研究市场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Frederic M. Scherer,1969等)、行业竞争程度与企业投资行为关系(Spence,1979;Kiyohiko G Nishimurg,1991;Donald A. Hay and Guy S. Liu,1998;Lucas and Prescott,1971;Gilbert and Harris,1984;Lippman and Rumelt,1985等)、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行为(Hartman,1972;Caballero,1991;Vivek and Prakash,1996;Laarni T Bulan,2005等)。研究结论从不同角度表明了企业的微观决策(这里主要指投资决策)会受到产品市场状况的影响。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于我国存在的股权融资偏好特征,研究融资偏好与投资行为,如施东辉(2000)、何金耿(2001)、杜丽虹和朱武祥(2003)、郝颖和刘星(2005)等;基于我国上市公司频繁改变募集资金投向的现实,研究投资的资本投向问题,如朱武祥(2002)、张为国和瞿春燕(2003)等;研究投资行为与公司业绩表现,如韩立岩等(2003)、姚俊等(2004)、李涛(2005)等;研究投资现金流的敏感性问题,如:冯巍(1999)、魏锋和刘星(2004)、张翼和李辰(2005)、王治(2008)、汪强(2008)、杨华军(2008)、郭建强和张建波(2009)等;研究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文献已在上文综述)。国内学者从很多个角度对企业投资行为进行剖析。当前从产品市场竞争角度入手研究企业投资行为的国内学者相当少。刘星、曾维维、郝颖(2008)研究发现,企业投资支出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各行业企业投资规模的差异部分源于产品市场竞争强度的差异。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学者在研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相关关系的时候,绝大部分研究均以上市公司所有行业作为研究对象,这可能会影响研究结论,因为不同行业、不同产品市场竞争度,企业投融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此外我国当前处于转轨经济时期,国内的经济制度、经济环境、产业市场、资本市场都与西方国家有着重要差别,这决定了西方理论不能简单地套用于我国相关研究。目前,我国还很少有学者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角度来研究负债融资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处于不同的产品市场竞争状况的企业,其负债融资是如何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行为?这些问题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关于负债水平与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西方学者关于负债融资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种,一种理论认为,负债融资带来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假设股东与经理人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股东/经理为使股东财富最大化,会在投资决策时选择那些能够增加股权价值但会减少整个企业价值(也即减少债权价值)的项目,或放弃那些能够增加企业价值但会减少股权价值的项目,从而产生资产替代或投资不足,损害债权人及企业整体利益。另一种理论则认为负债可以降低股东经理之间的成本,提高投资效率。关于我国上市公司投资与负债水平之间的关系,国内不少学者进行了实证研究,尽管进一步细分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但是绝大部分学者都得出的一个结论:即从整体上来衡量,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是表现为负相关关系的(如童盼、支晓强,2005;刘星、杨亦民,2006;童盼、陆正飞,2005;范从来、王海龙,2006;辛清泉、林斌,2006;姚明安、孔莹,2008等等)。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H1:从整体而言,我国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
进一步结合产业组织理论、投融资理论对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产品市场竞争过程中的集中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魏后凯,2002;郭海涛,2008等),行业内企业尤其是在行业内有相当份额的企业之间的抗衡力度明显提高;而且,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主要依靠价格战的事实又加大了企业面临的竞争程度(盛文军、廖晓燕,2001等);此外,许多企业都存在过度竞争(刘志彪,2000;盛文军、廖晓燕,2001;李洋慧,2004;赵春玲,2006等),企业的投融资等微观决策极易受到竞争对手的打压报复;再者,由于退出壁垒比较高,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竭尽所能采取一切手段参与竞争。总的说来,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动机来源于产品市场竞争压力下经营者的非理性决策,这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处于竞争程度比较强的行业的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的上述特点将增加所面临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自身的经营风险,而此时,较高负债水平则意味着较大财务风险,为了避免破产,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经理人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激励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微观决策,将企业总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因此,同等情况下,会更加谨慎地根据产品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微观决策(包括投融资决策)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就加大了企业投资行为对于负债水平的敏感性。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2:与非竞争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处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样本为2005年至2007年所有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剔除金融保险业和ST、PT公司,并以|Xi-E(Xi)|>3?滓i为标准,剔除了异常值,得到全样本的有效观测值3526个。之后,本文在实证研究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上市公司投资与负债水平关系差异时,参照中国证监会的行业划分标准,剔除综合类和每个大类下的“其他”类别,同时为了使同一类公司的业务具有同质性,具有直接的竞争关系,尽量按照小行业进行分类,特别是行业类型较为复杂的制造业,最终得到65个行业,共3286个有效研究样本。在假设2的检验中,本文根据65个细分行业的竞争程度评价结果,选取排名前10个行业代表竞争相对激烈行业,共得到603个有效样本;同时,基于各个非竞争行业样本数目都比较少,也为了尽量减少得分值细微差别对研究结论造成的偏差,本文选取竞争程度排名后20个行业代表竞争相对不激烈行业,共得到348个有效样本,进一步实证检验两组样本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差异。
(三)行业竞争程度计算指标与方法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如何界定产品市场竞争强度是一个难题,学术界目前还没有一个合理的指标可以用来反映产品市场竞争。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对所选取的几组反映行业竞争状况的变量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行业竞争程度。(1)企业数目。企业数目可以作为市场竞争程度的一个近似的衡量指标。一般而言,一个行业内企业的数目越多,则该行业竞争越激烈。(2)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HHI指数是一种测量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指一个行业中各市场竞争主体所占行业总收入或总资产百分比的平方和,用来计量市场份额的变化,即市场中厂商规模的离散度。赫芬达尔指数是产业市场集中度测量指标中较好的一个,是经济学界和政府管制部门使用较多的指标。HHI指数是用某特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来表示,其公式为:HHI=(Xi/X)2=Si2。其中:X为市场的总规模;Xi为企业的规模;Si=Xi/X为第i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n为该产业内的企业数。(3)利润率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利润率的相关指标可以反映出行业之间的相对竞争程度。通常来说,竞争激烈的行业公司可以获得的平均利润率比较低,而相对垄断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较高。根据当前国内学者的做法,被用来衡量行业竞争程度的利润率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等等。根据研究的需要,本文选取了主营业务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指标。综上,用来进行因子分析的代表行业竞争程度的指标如(表1)所示。
(四)变量选择与模型建立本文以经过筛选得到的有效样本352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回归模型中各变量定义如下:第一,投资支出。本研究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投资支出。考虑到公司总资产的变动一部分是由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和存货等)的变化引起,而流动资产的变化很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如通货紧缩)的影响,所以本文选择基本上可由公司管理者控制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公司投资支出的度量。即采用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本期固定资产净额、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资三项之和的增加值与年初总资产之比作为公司投资支出变量。第二,负债水平。本研究的解释变量为公司的负债水平。由于当企业进行当期投资决策时,股东、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一般由期初融资结构决定,作为解释变量,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比当期资产负债率对企业投资更具解释力(童盼,陆正飞,2005)。基于此,本文选取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来衡量公司的负债水平。第三,内部现金流控制变量。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成本理论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成本是不一样的,内源融资的成本低于外源融资的成本(Hubbard,1998)。因此在给定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企业的投资支出与内部产生的现金流是正相关关系。本文采用期初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除以年初总资产来衡量企业内部现金流。第四,最终控制人性质控制变量。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本文将最终控制人的性质划分为国有控股和非国有控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比较严重,层级链过长,可能会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第五,成长性控制变量。在控制成长性因素时,国内外部分学者的实证研究用到托宾Q值。但是,托宾Q值在实际运用中存在较多的争议,如股票市场的不完善导致资本市场评价的信息失真(Bond and Cummins,2001)、托宾Q值在反映对企业近期投资的预期方面有很大的噪音(Alty,2003)、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反映出来的市场价值与公司实际价值存在较大的偏差(徐惠玲,2008)、托宾Q值在我国存在计量困难等。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来控制公司的成长性对公司投资支出的影响。第六,行业控制变量。企业经营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对企业特定的投资和战略选择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Poter,1980),从而可能会对企业资本支出水平的选择产生不同的作用。因此,在检验假设1的模型变量选择时,本文控制了行业因素。而在检验假设2时,已经进一步细分行业市场,因此对处于同一样本组的企业,不再细分控制行业因素。第七,年度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年度的宏观经济环境可能存在差异,从而可能对公司的资本支出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设置Year为0-1变量来控制年度因素的影响。综上,各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三、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本文分别对全样本以及基于行业竞争的分样本公司2005年至2007年间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1)全样本描述性统计。全样本公司2005年至2007年间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企业的净投资资本存量比率的标准差是均值的两倍以上,是中位数的七倍以上,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之间的净投资率的差异比较大。总资产负债率的均值为49.46%,中位数为50.94%,表明在中国,负债融资依然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主要融资渠道;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率的偏度Skewness是-0.25344,负的S值意味着序列分布具有左侧拖尾(左偏),也就是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选择的是低于50%的资产负债率,整体而言融资结构还是比较合理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存量比率的均值和中位数分别为0.08240和0.07646,据有关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企业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存量比率达到0.16,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内源融资能力较弱,经营绩效还有待改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最大值为198.77%,最小值为-94.54%,最值之间正负差异较大,而且标准差大于均值的1倍,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在成长性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2)基于行业竞争程度的描述性统计。本文按照划分的65个行业(共3286个有效样本)用因子分析法对各行业竞争程度的评分结果见(表4)。表中综合得分Score值是三个因子的线性组合,也是四个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根据原始指标与行业竞争程度的相关关系可知,Score值越小,表明该行业的竞争程度越激烈,即Score值与行业竞争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表4)把65个行业按照Score值的升序进行排列。根据本研究的综合评价结果,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以计算机设备制造、商业经纪、纺织业、塑料制造、化学纤维等行业为代表,相对垄断的行业以通信服务、有色金属矿采选、黑色金属矿采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铁路运输等行业为代表。(表5)和(表6)分别给出了竞争行业和非竞争行业样本的描述性结果,竞争行业样本的净投资-资本存量比率均值为0.06993,小于非竞争行业样本的净投资-资本存量比率均值0.11535,这表明,一般来讲,处于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可能是面临较大的竞争威胁,基于持续发展的目的,投资行为相对谨慎,倾向于相对缩减投资支出。再来看负债水平变量,竞争行业样本资产负债率均值为52.04%,高于非竞争行业样本的40.02%,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现实是相符的,尽管理论上,低负债是一种竞争优势,但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再融资约束严格,股权融资机会的行业差异非常明显,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股权融资机会非常有限,而相对垄断行业的企业却容易获得股权融资,这种再融资监管是一项强硬约束,融资能力差异对行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力量超过了市场竞争本身对资本结构的要求。在控制变量方面,竞争行业的现金流变量均值为0.06762,低于非竞争行业的0.14650。此外,竞争行业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均值为21.34182,非竞争行业的则为26.25017(张华,2006)。
(二)回归分析本文分别对回归模型1和模型2进行了回归分析。(1)全样本回归分析。对于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关系,实证模型的全样本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结果显示:在控制了现金流、成长性、实际控制人、年度以及行业等影响投资支出的诸多因素之后,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之间仍表现为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负债水平变量的回归系数为-0.038,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与假设1相符。同时,观察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现金流变量、成长性变量都与企业投资支出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企业的投资,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一致。此外,年度因素和行业因素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多个行业因素在不同水平上显著,这为下一阶段细分行业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2)基于行业竞争的回归分析。由(表8)可知,竞争行业样本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01,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对于非竞争行业样本,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比较小,为-0.014,并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企业滞后一期的资产负债率同等增加1%的情况下,竞争行业的企业要比非竞争行业的企业多削减投资支出0.087%。同时,对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两个样本组的负债水平回归系数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t值为2.099,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进一步说明两个样本组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相关关系是存在显著性的差异的。换句话说,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样本的投资支出都随负债水平的增加而下降,但竞争行业的投资支出随负债增加而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统计检验结果更为显著,这证实了假设2,即竞争行业样本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控制变量方面,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样本的投资支出变量与现金流变量都表现出正向的相关性,竞争行业的在1%的水平上显著,非竞争行业则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无论处于竞争行业还是非竞争行业的公司,其投资支出都与内部现金流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内部现金流可以刺激投资行为,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倾向于增加投资,这符合自由现金流理论。关于最终控制人变量,非竞争行业的在5%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而竞争行业样本的则不显著。再看代表成长性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量与投资支出变量的关系,竞争行业在1%水平上表现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350,而非竞争行业相关系数较小,为0.065,但不显著,这说明相比较而言,非竞争行业企业的投资支出决策受其成长前景的影响较小。
(三)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检验前述回归结果的稳定性,本文采取变更被解释变量取值的方法对前文的回归方程进行新的回归。具体而言,以A-Inv表示被解释变量,其中,A-Inv=(t年固定资产净额、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改变量)/t-1年末固定资产净额。(表9)列示了变换被解释变量取值后全样本的多元回归结果。变换取值后的投资支出变量与负债水平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的实证回归结果相符,同时,从整体趋势上来看,模型与前述的回归保持一致性,如回归系数的大小、符号方向、显著性水平等等,这说明了本文得出的回归结果具有稳定性。然后,对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关系进行稳健性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前文回归结果的稳健性,与前文的分样本回归相比,本次回归在变换被解释变量的基础上,还控制了行业因素的差异。由(表10)可以看到,竞争行业样本的投资支出变量与负债水平变量在5%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这与前文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性,说明在竞争行业,负债的确对上市公司投资发挥了较强的约束作用。在非竞争行业样本组,企业投资支出变量与负债水平变量负相关,相关系数较小,为-0.032,与前文一样,也是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到,在变换被解释变量后,非竞争行业投资支出变量与负债水平变量关系的回归系数的数值大小有少许差异,但是在回归系数符号方向以及统计意义的显著性水平上并没有产生本质性的差异。另外,两组样本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差异的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t值为2.175,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两样本组的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即与非竞争行业相比,竞争行业的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这与前文的回归结果保持一致性,这表明本文的回归结果是具有稳健性的。由(表10)可知,在同一样本组加入了行业控制变量之后,回归结果与前文并不存在明显的出入,这也说明了前文的分样本回归没有在同一样本组里控制行业因素是有依据的。另外,整体趋势来看,与前文的回归结果相比,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系数的大小、显著性水平等等)也没有产生根本性的差异。综上所述,从整体上来说,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再次验证了上市公司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会由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竞争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与本文前述检验结果一致。
四、结论
本文主要从产品市场竞争的角度探讨了企业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的相关关系。本文从全行业样本入手,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5年至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实证验证了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整体上的相关关系;通过构建行业竞争程度的综合评价函数,实证研究竞争激烈行业与非竞争激烈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相关关系所存在的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其一,企业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在整体上呈负相关关系,这与我国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相符(如童盼、支晓强,2005;刘星、杨亦民,2006;童盼、陆正飞,2005;范从来、王海龙,2006;辛清泉、林斌,2006等等)。这说明企业的负债水平在整体上是抑制其投资支出的,随着负债水平的上升,企业倾向于缩减投资支出。其二,处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激烈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投资支出与负债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更强。这个结果说明,处于竞争程度比较强烈的行业的上市公司,我国产品市场的严酷竞争环境(集中化趋势日趋明显、产品差异化程度不足、主要依靠价格战、存在过度竞争、退出壁垒较高等)增加了它们面临的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其自身的经营风险,而此时,较高的负债水平则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为了避免破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理人相对而言有着较大的激励根据客观情况进行微观决策,将企业的总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因此,同等情况下,其会更加谨慎地根据产品市场竞争状况进行微观决策(包括投融资决策)以保持竞争优势。因此,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这就加大了企业投资行为对于负债水平的敏感性。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与预期一致,支持了本文的假设。但是,本文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关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衡量指标,出于数据的可量化性方面的考虑,本研究只用到财务绩效指标来衡量行业竞争程度,而没有综合考虑品牌效应、人力资源等结构指标和行为指标;本研究只考虑同行业间的竞争因素,而没有充分考虑交叉行业之间可能存在的竞争。;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的样本只包括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如果充分考虑各行业内所有公司的情况,研究结论是否会有不同?
*本文受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项目编号:8451027501001442)资助
参考文献:
[1]陈收、吴芸:《委托―关系下组合投资与资本结构优化决策》,《系统工程》2000年第7期。
[2]郭海涛:《市场竞争、产业集中与产业绩效研究》,《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1期。
[3]韩良智:《投资决策与筹资决策的融合:筹资净现值及其应用》,《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
[4]韩立岩、熊菲、蔡红艳:《基于股市行业市盈率的资本配置评价研究》,《管理世界》2003年第1期。
[5]郝颖:《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与投资决策的实证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第5期。
[6]李洋慧:《从进入和退出壁垒看我国工业中的过度竞争》,《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
[7]李延喜、刘巍:《经理人私人利益与过度投资》,《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0期。
[8]李胜楠、牛建波:《上市公司负债水平与投资支出关系的实证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3期。
[9]陆正飞、韩霞、常琦:《公司长期负债与投资行为关系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2006年第1期。
[10]刘星、杨亦民:《融资结构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来自沪深股市的经验证据》,《预测》2006年第3期。
[11]李乔立:《上市公司债务融资与投资支出关系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第4期。
[12]刘星、曾维维、郝颖:《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投资行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5期。
[13]刘星、彭程:《负债融资与企业投资决策:破产风险视角的互动关系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第1期。
[14]彭程、王榆、刘怡:《企业投资与融资决策的互动关系研究》,《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19期。
[15]齐寅峰、覃家琦:《投资的融资效应、自由现金流与企业价值》,《管理评论》2003年第15期。
[16]童盼、陆正飞:《负债融资、负债来源与企业投资行为》,《经济研究》2005年第5期。
[17]谭云清、韩忠雪、朱荣林:《产品市场竞争的公司治理效应研究综述》,《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第1期。
[18]唐雪松、周晓苏、马如静:《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及其制约机制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7年第7期。
[19]魏后凯:《经济转型、市场竞争与中国产业集中》,《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第7期。
[20]魏锋、刘星:《融资约束、不确定性对公司投资行为的影响》,《经济科学》2004年第2期。
[21]邢敏、闫存岩、李博:《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分析及优化对策》,《经济问题》2007年第5期。
[22]徐磊:《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与效率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3]徐惠玲:《股权结构对企业资本性支出影响的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版。
[24]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11期。
[25]姚明安、孔莹:《财务杠杆对企业投资的影响――股权集中背景下的经验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4期。
[26]朱武祥、陈寒梅、吴迅:《产品市场竞争与财务保守行为:模型及燕京啤酒公司实例》,《经济研究》2002年第9期。
[27]赵蒲、孙爱英:《产业竞争、非理、公司治理与最优资本结构》,《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
[28]朱武祥、杜丽虹:《股东价值取向差异与股东利益最大化实践问题》,《管理世界》2004年第6期。
[29]张为国、瞿春燕:《上市公司变更募集资金投向动因研究》,《会计研究》2005年第7期。
[30]赵红梅、蒲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成因及对策》,《财会通讯(理财)》2008年第1期。
[31]Ahn, Seoungpil, Denis, David J. Denis, Diane K. Leverage and investment in diversified firm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6.
[32]Frederic M. Scherer. Market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invest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9.
[33]Gilbert and Harris. Competition with lumpy investment.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4.
[34]Laarni T. Bulan. Real options, irreversible investment and firm uncertainty: New evidence from U.S. firms.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
[35]Martin J. Nielsen. Competition and irreversible invest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