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班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Abstract: Class management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 work.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validity of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 class affairs manage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correct value guidance, this paper aims to enhance students'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nd responsibility consciousness, transform class committee’s "perform" concept, stimulate the creation enthusiasm of the class committee collective, and form a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pattern in which the instructor, class committee and students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student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关键词: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效度分析
Key words: students;class management;valid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151-03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时期和新形势下,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出发,作为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理念以及合作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管理就是大学生以学生身份通过各种形式介入到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各项教育管理活动,这其中包括学习、生活、纪律等多方面学校内部事务的管理[1]。
本次调研围绕班级事务管理,采取了个别访谈、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法,从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对陕西省A校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而从班级治理主体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形成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协同管理格局。
1 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方式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性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具备一种构建能力,使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构建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2]。基于陕西省A校“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引入参与机制,让学生参与到班级事务管理中,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使他们了解和熟悉班级组织的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方法,将理论与管理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自主解决管理困境的能力。
1.1 研究对象
本次调研的对象的是陕西省A校某专业3个班级的学生和班委。同时在一定程度也涉及到辅导员,本次调研的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调研学生自身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和态度、班委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接受心理以及执行情况,进而分析学生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班级整体凝聚力的效度,为增强班委的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对班级的集体荣誉感与核心凝聚力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1.2 调研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主要采取了个别访谈、宿舍访谈、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有针对性、目的性对某专业3个班的学生参与的总体状况进行了解和总结。其中,个别访谈的为21位学生,以宿舍座谈的形式有9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104份,调查范围涉及各班班委、校、系学生会干部以及普通学生。调查的内容分为: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本次调查研究是建立在对各项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以及对班级凝聚力的影响,进而采取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其中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是指学生参与对班级整体的有效影响力。
2 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
通过设置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数值;班会的数值等7项指标,各项指标的总值为5,将平均值在3.5以上设定为参与效度高,平均值在2.5~3.5之间设定为参与效度中,平均值低于2.5的班级则参与效度弱。以此为标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3个班级学生参与效度的总体状况。
通过对“关于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各班学生参与效度的总体状况如表1。
如表1所示,某专业专业各班学生参与的效度分别为2.6、2.1、4.1,其中C班与A班、B班表现出较大的差值。如果从专业整体的角度来看,学生总体参与效度为2.9,其平均值位于2.5~3.5之间,属于中等。
从各班所呈现的数据来看,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总体效度因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班会的次数等共同作用和影响,而有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并且逐步呈现出层次化和差异化。
从数据中还可以看出,学生参与的总体效度主要受到两大因素的影响,即学生和班委。也就是说学生对班级事务的态度以及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参与的总体效度。两者之间的互动程度决定了总体效度的走向,也直接影响着班级的治理效果。A班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关心度高,同时班委对学生参与行为比较认可和接受,因此A班学生的实际参与和班委的实际执行效果较佳;B班学生对班级事务的关心度高,并且转化成为实际的参与行为,但是由于班委对学生参与的认可度不高,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对待学生参与行为采取回避、漠视乃至排斥的行为,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约了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和班级总体治理的效果。C班无论是学生还是班委在对待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态度、实际行为中表现出较好效果,这也使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呈现出良好的趋势。
同时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以及班会的次数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参与的效度,核心人物的作用是指班级尤其是班委中的个别或团体对班级的影响力。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到A班的班团干部具有较强的自身执行力,但在班级中的总体影响力较弱(数值为2.5),并且班委会和班会次数较少(数值分别为2.5,1.5),没有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影响了班委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B班的班团干部总体比较分散,核心人物的作用在本班级的表现甚微,在班级中呈现出来的主要是以宿舍为单位。C班现已形成了以班长和团支书为首,班委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以及学生共同参与的管理状态。并且每周有固定的班委会、班会时间,逐渐形成制度化管理。
3 提升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对策和建议
大学作为典型利益相关者组织特性,内在决定了大学决策主体需要实现多远化,学生作为大学大学组织核心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大学内部决策是实现决策科学、民主、可行的必然要求[3]。通过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效度的分析,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增强学生自身参与的意识尤其是涉及到利益相关者,转变班委的“执行”理念,激发班委集体的创造热情,进而形成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管理格局。
3.1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
学生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与其自身参与能力和班级整体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作为班级教育管理活动的主体――学生,应参与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制度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4]。如果学生本身就缺乏参与意识,那么任何有效的制度安排都无法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是目前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学生对班级事务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消极对待等。参与意识影响着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同时,在参与的过程中,责任意识也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学生参与班级事务不仅要求辅导员、班委对班级集体要有责任感,也要求学生以班级集体利益为价值取向,对参与过程负有自身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3.2 科学合理定位学生角色
在班级事务管理中,学生首先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科学定位,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根据学生的参与态度和班委的认可程度,学生在班级事务管理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和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学生要对自身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按照班级管理环境在接受者、建议者、参与者等三种角色中科学合理地确定自身所对应的主要角色,学生只有充分地认识到自身角色和参与地位,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中,有效的行使自身的参与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让学生了解到班级不是班委的,而是每位学生集合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推动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从管理的具体层面来说,学生应该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管理中,从管理的时间跨度来讲,学生应该参与到整个管理过程中,而不是象征性地参与到某个环节[5]。
3.3 开拓学生班委的主创性
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指学生在高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是教学及其管理活动正常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动力[6]。从组织管理的角度来讲,班委就是组织的核心,班委的行为影响着整个班级组织的管理和形象。在学校中,班委具有三重角色:学生(学校)、执行者(辅导员)、管理者(学生)。班委除了日常执行辅导员下达的相关任务,更重要的培养和提升班委作为班级管理者的主创意识。
在与班委的座谈中了解到,班团干部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执行性工作,但这种工作是程序性的,对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的作用较弱。为了实现这种目标,需要班委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组织出谋划策、集思广益,结合本班实际制定相关班级管理制度,一个组织若没有制度规定,那么这个组织就是松散的,因此从制度切入,增强班级凝聚力。
3.4 提升班委的协同合作能力
合作性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班委之间的横向合作,一是班委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这要求班委不能将自身定位是脱离班级的管理者,班级的组织性意味着每个学生都是班级这个组织系统的要素,各要素之间如何组合排列直接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在班级事务管理中,作为班委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将学生纳入到班级事务管理中来,主动与学生合作。针对学生关于班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要耐心听取与领会,调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让其在班级这个平台上更好地展现和发挥自身的才能,进而为班级贡献自己的力量。一个不关心组织的学生是看不到组织管理方面的缺点的。因此,在班级事务中班委要主动与学生沟通、合作,通过学生参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和治理效果。
3.5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与班委的导向性工作
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的导向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参与制度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健全和完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主体班会、节日庆祝会,还是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等都是展现学生才干的舞台,辅导员要作必要的指导[7]。具体到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作为辅导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做好导向工作。一是正确引导学生参与班级事务,向学生强调组织的重要性和制度的制约作用,使其意识到只有在组织中才能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的鼓励学生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班级的平台发挥自己的才能。关于涉及到学生具体利益的工作,通过与利益相关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想法,根据情况调整工作思路。二是正确引导班委的管理工作。由于各班班委组成结构不同,在对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态度方面各班委呈现出差异化,因此定期为班团干部进行管理培训,从管理思想和理念的角度使班团干部能够对自身的工作加以思考并且付诸行动。从总体来讲,逐步推行学生参与对于班级事务管理是有益的,可以减少在具体工作中的摩擦。
4 结论
在班级管理中,班委之间、班委与学生之间合作的力度,受到学生对待参与的关心程度、实际参与程度;班委对待学生参与的接受度以及实际执行程度;核心人物的作用;班委会的次数;班会的次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班级管理不仅需要班委、学生以及辅导员共同参与、共同管理,更需要班委和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适应促进整个班级的良性发展。同时,由于学生和班委对参与的认知程度不同,使各班在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管理的效度方面呈现出层次化和差异化。因此,在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增强学生自身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班委的“执行”理念,激发班委集体的创造热情,形成与辅导员―班委―学生上下互动、学生左右沟通的协同管理格局。
参考文献:
[1]吴勇.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教育探索,2013(5).
[2]张向众.班级民主与公民式生活――一种“成为公民的教育”的新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3(3).
[3]林炊利.学生参与大学决策的路径选择[J].江苏高教,2012(1).
[4]黄厚明.试论高校学生参与管理的组织空间建设[J].教育探索,2013(8).
[5]李祥.参与高校管理:大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及实现路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3(4).
关键词:班级管理;灵活多样;持之以恒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为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实现共同的目标而不断进行协调的综合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为实现教育目的而进行的组织活动过程。如果每位班主任都能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实、做细,那么整个学校就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学风。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
一、全面了解学生,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管理若没有适合班级实际的管理制度,那一切都只能是空谈。笔者自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每学期开学之初,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召开班会,组建班委会,并全班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可参照《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全班学生实际。当然,在管理制度的建立上,不能太单一,太死板。如笔者每带一个班,不仅建立班级管理制度,还同时建立与其相符的班级管理办法、班级一日常规、班级考勤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整个一套管理制度,都是由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这样不仅充分体现了班级民主,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班干部的工作组织能力。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班级管理方法,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
班级管理不能太严,当然,也不能过于松懈,一定要适度。太严,会束缚学生的发展空间;太松,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上,一定要多思考,多创新,尽可能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实现班级精细化管理。首先,在班干部的组建上打破常规,班长不分正副,只分职责,他们在分工上各不相同,但在权力上不分大小。其次,采用操行评分办法管理全班,把全班每位学生一周来的学习、思想道德、劳动、卫生、纪律等方方面面的表现,以分值量化的形式统计出来。最后,把权力交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每次班会,主题让学生自拟,过程由学生自行组织,班主任只作指导或是旁听。在锻炼班干部管理班级能力的同时,又减轻了班主任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一)心理问题严重
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大多数都是外出务工,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有可能自己都懂不起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从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就使得学生容易在思想上出现偏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思想影响了他们性格的塑造和人品的形成,在很多时候只考虑自己,很少为别人着想,更谈不上责任感,也有的孩子心理很自闭。这样的孩子即使将来是状元,也不会有成功的人生。
(二)自信心的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弱的现象。一旦在学习中碰到难题,时常不是迎难而上,而是打退堂鼓,在心理上就认为自己不可能做的出来,自信心的缺失,就更谈不上成为以后的栋梁之才。
二、抓好教学常规 力求管理创新
(一)抓德育常规,坚持一个“恒”
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是需要有始有终的,尤其是在德育常规管理上,我们需以持之以恒的心态来坚守基本操守(所谓的操守指的是找方法来提高教学、注重细节、不推诿、敬业等方面),并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慎重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积极的发挥班级德育常规管理的育人作用。因此,需要狠抓日常德育常规管理,不断的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进而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发挥德育的影响力,达到德育常规的严谨。
(二)抓德育常规,力求一个“新”
为了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在班级德育常规管理上需力求创新。为了进一步拓宽德育教育渠道,我们要注重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社会资源搭建体验平台,尤其是对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家长的关注、社会的融入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例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就算是婆婆、爷爷来也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整体合力,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定期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歌唱比赛,演讲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去感受,去体验,去接受德育教育和德育熏陶。
三、优化德育工作 实施班级管理
(一)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完善提高
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做为一个团体组织,就需要有一个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而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这样可以让班级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而对于制度的执行:一是需要对班干部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自身的自制力,使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进而提高其班级管理能力。另外就是需要进行班上制造声势,让学生能够知道学校对此事的重视程度。而在平常的执行过程中,需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监督力度,以此来保证班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执行。
(二) 关爱学生——滋润心田,开启心灵
在开展日常德育教育工作时,我们要求教师利用“迂回包抄”方法。迂回,也就是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查找学生的心理因素(例如:学生因为自己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心理就会有种孤寂的感觉),从心理教育进行入手解决;包抄就是在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寻求对方支援,运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例如农村的很多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在家里面仅仅留下老人为孩子煮饭等,由于缺少必要的家庭教育,久而久之容易让他们在家里或者是在学校都很自闭,因而对周边的人产生了抵触的心理。而教师通过调查发现让初步出现这些症状的学生主动的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帮助和关系他们,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感化,学生也会慢慢的出现很大改变,在待人接物上也会显得很有礼貌,也会逐渐的开朗了起来。
(三) 心理投入——有效整合,激发集体认可感
小学的德育工作并不是简单的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就要发挥好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好榜样
小学阶段学生,对教师十分崇拜和敬仰,教师在他们心目中是高高在上的,而且,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模仿能力强,对于教师的言行举止总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模仿,所以,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我们平日里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若想管理好班级,就必须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给学生起到模仿带头作用,如此,便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学生会主动服从我们的管理,能有效促进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实施。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不破坏公物,教师首先要做到爱护公物,不产生破坏公物的行为;我们要求学生干净整洁,教师首先要做到仪表整齐,讲究卫生;我们要求学生互相尊重,教师首先要做到与同事互相尊敬,不发生矛盾和争端……总之,我们要求学生做到什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首先要做到。这样,学生会在无形之中对我们的行为进行模仿,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道德品质,同时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为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很大的益处。
二、培养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使其成为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作为小学班主任,我们的工作琐碎辛苦,如果每一件事都亲力亲为,势必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我们便可组建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让他们成为我们管理班级的助手,这样既能减轻我们的工作负担,还能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使我们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活动。培养班干部队伍的另外一大益处是,相对于高高在上的老师而言,学生更愿意和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我们能从班干部那里了解学生心中真正的想法,有利于我们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在选拔班干部时,我们要做到慧眼识英才,如通过对班里学生的认真观察,选择一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而且能吃苦耐劳的学生为班干部,并根据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委以不同的重任。同时,要通过对班干部的培训,教给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和技巧,并且要求班干部们做到团结合作,共同为管理班级出力。如此,有了精良的班干部队伍做我们的得力助手,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一定会更加顺利,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的班集体。
三、制定班级管理规则,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
小学生自控能力和辨别能力都比较差,对于某些行为的合适与否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所以总是会出现一些妨碍我们班级管理工作的不良行为。因此,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我们,应该制定一些符合班情的管理制度,对小学生自身行为进行约束,让学生知道,在班级里不能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干什么,而是需要在遵守班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规范自身的行为。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师生关系;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57-0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综合管理者和服务者,相对其他学科教师来说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权威最高,起着带领、指挥、协调、组织、决策、沟通、服务、激励、惩罚的作用。小学生正处于自我社会化过程的初级阶段,模仿性和服从性较强,辨别能力差。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所以,小学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和综合素质不仅影响和决定了班级的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会影响孩子终生的学习和成长,不夸张的说,小学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与实践是现在小学教育工作的重点。那么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接受特点,更好的搞好小学班主任管理教学工作,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和学习健康发展呢?
1.小学班主任应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谁爱学生,学生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会教育好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更是班主任教师的神圣职责。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能包容学生的各方面。对学生说话、谈话要注意方式,不能掺杂有讽刺、挖苦、打击的成分,对犯有错误的学生更要耐心教育,坦然对待,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老师的温暖。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并允许他们说错、做错,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其次要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方面面的问题,多与他们谈心,交流感情,帮助他们寻找学习方法和乐趣,鼓励他们对学习充满希望,对生活充满信心。特别要多关注困难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成长。如我任教的班中有一位学生,父母都外出打工,只留下他一人在家,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是靠他一个人自理。我知道后,在生活上对他嘘寒问暖,想方设法帮助他;在学习上对他多留一个心眼,正确引导。作为班主任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份爱,真正做到会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懂得理解接纳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2.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
良好的班级纪律是教育和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做到抓好班级纪律管理,对于敢犯错和经常犯错的同学,教师要找其谈话,用感恩和感化等各种教育手段来纠正其犯错的心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绝不能怕吃苦劳累,要相信再顽皮的学生在自己持之以恒的教育下定会有所进步。其次,要建立有效的班级日常生活、学习管理条例。嘱咐学生要严格按照班级管理条例约束自己,不做违规的事情;摆正自身的心态,多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鄙弃不良的习惯。有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学生的一切日常行为都有章可循,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前提。教师要建立班干部队伍,增强学生的集体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首先要建立公正的班干部选拔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竞选中,根据学生投票选出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职位,协助班主任的工作。由于学生更了解学生,因此班干部这个小团队对于班级管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班主任要定期与班干部成员沟通,了解近段时间班级同学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同时要定期与班级同学沟通,鼓励大家提出对班委会成员的意见,避免班干部由于"自我膨胀"在班级管理中发挥消极作用,树立班干部的责任意识,另外,班主任要做到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不能让学生产生"老师偏袒班干部"的感觉。
3.树立榜样,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
近代心理学家麦独孤认为,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冲动去照样做其他人的行为。所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无论是正面理解还是反面理解。每个班内总有一部分做事认真,学习优异的学生。我在班级管理中,充分运用这些做事认真和学习优异的学生,将他们树立成其他学生的榜样,要求其他学生在做事和学习中学习他们,有了这些身边的"参照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就有了一种有形的行动准则和学习动力,使班级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上力。同时,我利用班会和语文课堂,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一些成功者的励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后来居上。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他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在班内,无论是优秀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我都会想尽办法激起他们的竞争意识,在班内掀起一种激烈、持久、友好、互助的竞争活动,争取使所有学生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4.以爱和心血管理班级,建设和谐班集体
曾经有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在我做班主任的经历中,对这一点体验最深刻,尊重、关爱、欣赏每一个学生是我一贯的做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时代就享受到人生的幸福、以快乐的心态引领自己的学生到达快乐的终点是我的追求。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最爱,是整个家庭希望所在,我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师从一个非常优秀的老师、非常优秀的班主任,所以接手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高三文科奥赛班,我深感肩头责任的重大,时刻提醒自己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对待自己孩子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努力做一个让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好老师、好班主任。我利用课堂、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给学生讲儒家思想、讲忠孝仁义、讲修身齐家治天下,让学生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进而爱国家、爱社会,有了爱心也就有了责任感,学习就有了动力。对班里的优生我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更注重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增强集体荣誉感,关心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对班里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耐心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制约学习进步的因素,增强自信,迎头赶上;对那些贫寒而自卑的学生从不歧视,处处加以关心照顾,时时呵护他们的自尊,鼓舞他们在逆境中勇往直前。
总而言之,班主任工作不是立竿见影的工作,而是复杂艰巨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班主任面对的对象是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就像一颗颗茁壮成长的幼苗,需要耐心、爱心,对班级中每一个成员细细地"浇灌"。相信今后工作中多观察、多动脑、多学习,实践加总结,一定能使班主任工作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张琳.课改下如何做好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02
一、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
班级管理制度化,日常管理民主化。在新学期两周 ,逐步建立科学、规范、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制定班级行为规范细则。这些制度包括:依班规奖惩制度,主题班会制度,周记日记制度,板报评比制度,值日班长、组长负责制度,班长、组长定期评选制度,请销假制度,定期调整座位制度。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阔学生视野。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关爱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体。班级行为细则的确立,就是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的关爱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农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
注重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实行值日班长、组长负责制。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值日班长、组长通过演讲竞选的方式 ,由班级成员投票选举产生,规定任期为一个月,明确职责,处理班级日常考勤、纪律、卫生工作。
开好主题班会,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班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一环,主题一般情况下由学生确定,班会主持人、记录人由班主任指定,班会讨论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尽量做到全体学生参与发言,各抒己见。通过班会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班主任做出点评,为班级下一步工作打基础。
周记是学生与班主任沟通的桥梁。认真批阅学生周记,掌握学情动态,了解学生心理,及时处理学生遇到的生活学习中的难题。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写日记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更有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性格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调整座位,关注学生视力健康。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智力的重要时期, 定期调整座位,有利于学生视力的良性发展;定期调整座位,还有利于不同性格之间的同学增进了解,加强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良好的同桌关系,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阔学生视野。通过板报评比,依据班规细则,严格奖惩。板报制作,为课外兴趣小组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既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二、探索“5+2=?”教育理念
搞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创建学习型家庭,拓展教育阵地,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完美结合。家访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途径。家访是学校、家长、学生联系的纽带。由于农村家庭文化层次的特殊化,在家访时应给家长灌输一些现代教育观念,让家长知道从哪些方面去教育孩子,怎样教育孩子,并随时与老师配合、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学习行为。其次,还应适时召开家长会。开会时,家长和任课教师有说不完的话,用这种谈话方式,老师会及时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好评,收到良好的效果,交流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
“5+2=?”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了5天,效果非常好,可是在家休息了2天以后,学生就把所学的知识差不多都忘记了,这种现象是农村小学生的真实写照。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觉得家访是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因此班主任应该多与家长沟通,进行家访,多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学会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而不是一味地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并要求家长经常与班主任联系,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家长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其次,在开家长会时,班主任不要一味自己讲,而是要多与家长进行交流,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并及时地解决这些问题。
破解隔代教育难题,及时通过手机、网络把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反馈给学生父母;鼓励爷爷奶奶对学生“言传身教”“关怀不溺爱”“要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走出棍棒教育误区”;针对条件比较好的家庭,鼓励家长正确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增长知识。
三、探索教育新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探索习惯教学法,“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萨克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进而“会学习” “会求知”“会探索”“会思考”“会辨别”,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纠正学生心理和行为上的偏差,使学生各方面习惯都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我们每位老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相信我们每位学生都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主任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课前充分准备、上课认真倾听、善于发言、敢于质疑的品质。作业方面,培养学生端正书写、打草稿、认真审题、检查的良好习惯。
四、用心关爱学生,增强学生幸福感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鲁迅先生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把爱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把爱献给他人。以爱为核心进行班级管理,能让班级充满友爱、活力和阳光。班级管理回归爱,尤其要注重细节。当前,农村小学逐渐向半寄宿制、寄宿制过渡,班主任跟随校车接送同学,照顾学生食宿。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班主任投入情感。因而,班主任必须巧妙的利用班级管理艺术,形成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友爱的合力,增强学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激励制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3-0027-01
小学阶段与初中、高中阶段不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思维还不够成熟,自制力也比较差,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班主任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性格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以往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加强班级管理。激励制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的管理制度,可以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1.激励制度应用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首先,增强学生的信心。小学生的年龄小,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扬和鼓励。大量的实践证明,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小学生以鼓励式、激励式的方式进行教育与管理,要比批评式、责怪式的教育与管理更有利于学生改进错误,增强学生的信心。
其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共同相處的基础,考虑到小学生普遍都对教师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将激励制度合理地应用于班级管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激励制度已经被大量的班级管理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可以应用于辅助班级管理的制度,它的应用能够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帮助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对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2.激励制度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2.1竞争式的激励。从小学生的特点出发,小学生一般都比较喜欢和同学"争"。比如,争谁来的早,争谁写的好,争谁跑得快,等等,这就为竞争式的激励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建立起竞争机制,通过竞争机制帮助进行管理。在进行分组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小组和个体进行奖励,激励其在下一次的竞争中更加努力。在进行劳动实践的时候,有的学生表现得非常积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选出其中三名表现最后的学生,奖励其一些学习用具,如小刀、钢笔、作业本等。需要注意的是,在竞争式的激励中,教师应当注意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进行结合,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防止学生产生为了获得奖励而竞争的情况。有序的竞争激励,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2.2榜样式的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给人强大的精神鼓舞。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榜样的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激励,以此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发挥出为人师表的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形成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产生一种"既然老师都这样作了,我也要这样做"的感受。同时,学校应当积极组织一些活动,邀请业内一些优秀的专家学生起来学校讲学或者开交流会,让学生与前来讲学的专家学者进行更多的交流,从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积极向榜样学习和靠拢。班级中也有榜样,教师也应当加强发现和挖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表现比较好的学生,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2.3情感式的激励。人是有情感的,感性认识是一种基于基本情感的认识[2]。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事物的了解还不太熟悉,形象思维、感性思维比较常见。在对一个人进行判断的时候,往往只是从其表现的一些语言和行为进行判断,语言亲和、行为友善就是好,语言恶劣,行为诡异就是坏,这其中注入了很多个人情感。因此,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应当更多地从情感层面出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的时候,尽量放低姿态,以学生朋友的身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用和蔼的态度去激励学生,鼓励学生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发生的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将会给学生很大的信心,让学生意识到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身后既有家长也有教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深深爱意。
2.4评价式的激励。评价式的激励在当前的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比较常见,使用的频率非常高,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以往,班主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通常都是根据学生的最终表现来进行评价,学生的最终表现好,对学生进行表扬,学生的最终表现差,不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对学生进行批评。评价式的激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既要看到学生表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学生表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学生的最终结果,又要看到学生的表现过程,针对以素质为核心,思想、知识、道德为参考进行评价激励。
3.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激励制度的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还可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进行小学班级管理的时候,在对激励制度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合理地应用激励制度进行班级管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付金燕.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06):231-232.
本文从营造良好班风、群雁高飞头雁领、找准着力点进行科学修复三方面着手,探讨了“破窗效应”理论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借鉴意义,以期能借助“破窗效应”形成良好的班风,强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
小学生 班风建设 破窗效应
“破窗效应”理论来自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 Zimbardo)的一项心理课题,揭示了环境会在无形中对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暗示和诱导作用。这一著名的心理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麻木不仁的氛围下,这些得不到及时修复的破窗户会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种不良现象会无限扩展,犯罪就会滋生。应用到班级管理中,学生的任何违纪行为可比喻成“被打碎的窗户玻璃”,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理,那么学生的喧哗、抄作业、破坏公物等违纪现象就得到滋生和漫延,受这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的影响,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去不断的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课桌文学”“厕所文学”等就是典型的“破窗”现象。因此,教师应以“零容忍”的态度去面对“第一扇被打碎的窗户玻璃”,运用“破窗理论”高度警觉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防范坏习惯、坏风气、坏思想在班级内的无机可乘。那么,如何借助“破窗效应”形成良好的班风、强化班级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好窗”是前提:营造良好班风
1.对“第一次”要高度重视
都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一位育才的老校长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班主任,尤其是新班的班主任,一定要抓好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与孩子见面、第一次上课、第一次午检、第一次升旗、第一次班会……否则,你的班主任工作将会多走很多弯路,甚至以失败终结。”鉴于此,笔者也非常重视并组织好班级的每个“第一次”:通过这些“第一次”,强化班级这一集体概念,增强班级凝聚力,良好的班风就从这点点滴滴的“第一次”中培养起来。良好班风的形成,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打破第一扇窗”的产生。
2. 严格执行班级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短短的八个字精辟地强化了“规矩”的重要性。一个有序的班级,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明的纪律、严格的管理是形成良好班风、实现班级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小学生年龄小,缺乏自制力和判断力,容易出现课堂违纪现象和课后的一些不文明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民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制定适合的班规班纪,为良好班风的建设与形成奠定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某项规定如果出现了滞后或无效,就给予及时的订正和完善。
同时,在民主制定班级规章的基础上,班主任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如卫生管理、值日管理、班级常规等,都要得到具体细化,并确保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施。在执行过程中,由班委会详细解读班规,让每位学生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学校中应该做什么、不能什么,制度上尽量保证可以量化管理,让学生“有法可依”,确保班级管理制度的可行和有效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发现问题要及时与学生、班委沟通,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地接受老师和班委的帮助。
二、“护窗”是关键:群雁高飞头雁领
“群雁高飞头雁领,船载万斤靠舵人”。班级管理中也需要“领头雁”,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就好比是迁徙的大雁,能否整齐有序的进行迁徙,离不开“领头雁”这一“将领”。班级管理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光凭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班主任能够擦亮眼睛,结合民主选举,选拔出一支能够得到全班同学认可的,并且品学兼优、责任心强的班干队伍,对其精心培养,共同营造和谐班集体。
作为班级的核心,在班级管理中具有一定的组织作用、桥梁作用和检查监督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集体中的领头作用,让这一支班级“领军队伍”始终“飞”在前方,发挥班干部的主观能动性,确保班级管理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有序运转。比如在校运会中,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体育委员负责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宣传委员负责做好海报;组织委员和文艺委员负责啦啦队;生活委员负责后勤;班长统筹安排这些事宜,形成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班级氛围。自习课上,班主任也可以发挥班干部的榜样带头和监督作用,让学生自主管理,确保自习课的有序进行。
三、“补窗”是保证:找准着力点进行科学修复
小学生毕竟年龄尚小,难免会有学生犯错。对于已经产生的“破窗”,如果得不到重视和及时修复,听之任之,往往会造成班集体的松散,学生的错误行为也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就可能形成“破窗效应”,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因此对于学生的错误行为,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制止,找准着力点对症下药,将不良风气及时扼杀。
例如在一次课间休息,我恰巧有事进入班级,发现一些学生围在一起相互“切磋”着手机的款式和功能,再加上其它任课教师也在课后常常会抱怨学生在上课时总爱玩手机,纪律也不好。为此,我在互联网上了解了学生手机上网成瘾的相关调查和研究,并从侧面了解学生对手机的看法,通过一系列准备以后,并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上开了一次《我与现代电子产品》的班队活动。在活动中通过同学们的辩论、交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平时在班上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课堂生活,加强家校联系,共同进行监督教育,开展心理辅导,形成健康风气。
总之,“破窗效应”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强化班级规章制度的落实,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避免不良风气的产生,让“破窗”难成效应,从而形成加积极向上的“班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现状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思想,是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更好推进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时期,是各项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采取“以人为本”的教育和管理方式无疑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但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整体情况来看,“以人为本”思想观念并未真正深入,仍旧停留在表面阶段,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和手段过于简单,大多以纪律管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关怀。这种方式不仅落后,而且无法适应个性化鲜明的当代学生。与此同时,这种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的管理模式可能致使学生主体人格意识丧失,压抑学生主观意志,与新课程改革初衷相违背。二是部分小学班主任素质良莠不齐,管理班级的专业水平不足,严重阻碍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三是受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使小学阶段教育管理的重点偏重于知识理论教学,真正留给管理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学生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复杂多样,涵盖方方面面,如此重的任务却只有较少的时间,致使很多班主任实行具体管理工作时处处受限,难以实施真正行之有效的管理。
二、“以人为本”管理内涵及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性
在讨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之前,应当先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管理。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有利于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良好、和谐、合作、共赢的氛围,帮助提升教学整体效率。同时,强化以人为本管理观念,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强的说服力,帮助学生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目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岁至13岁之间,这一年龄层学生大多好玩、好动,喜欢新奇事物,好胜心、好奇心和求知欲等都较为强烈。同时,他们具有注意力不易集中、学习可持续性差和畏难情绪重等“短板”特征,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些性格特点会不断放大。班主任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培养学生的民主管理意识,帮助他们建立健全人格。
三、小学班级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策略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小学班主任在实际学生管理工作中结合“以人为本”管理思想,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意义重大。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以人为本”思想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实施策略。
1.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并在管理过程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道德发展及情感需求发展,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的主人。
2.和谐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良好、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的重要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班主任既是学科教师,又是学习工作中与自己关系最近的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接受教育管理的最终成效。因此,班主任在实际管理中要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将自己定位成师者、朋友和亲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达到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3.制定科学的制度
班主任实施以人为本管理模式还要加强学生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以尊重学生发展为基础,结合具体校情、学情,制定出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管理制度,以此保障学生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