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有关小学数学的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新课程背景 高中数学教学 探究
新课程已经实施了几年,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也开始逐步适应新课程下的新教材。对于新课程中提出的相关教学理念也在进行吸收和借鉴,但是,究竟新课程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是否与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相衔接,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教育教学工作始终是我们整个社会都在积极关注的话题,教学改革的成果历来也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衡量教学改革功过的最主要因素还是我们教师本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就要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在根据新课标进行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积极思考其中的优缺点,从而全面地提高我们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在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很多学生面对数学这门学科都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牢固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接受高中数学学科的知识点,学习解决一些重点类型问题的方法,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的教师也要善于用自己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疏导,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教师给与的关怀,从而有效地提高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对于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也都是梦寐以求的事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
任何一种指导思想的下发都是结合我们当前的实际提出的,因此,可以有效的指导我们当前的各项工作。但是,在运用这些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我们要首先对这些指导思想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实施的过程中更加的得心应手。针对高中数学新课标、新教材的出现,我们在接触的时候首先要进行认真的研读,区别其与旧教材、旧课标之间的不同,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切实把握新课标和新教材的本质。这对于我们开展今后的教学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地完成这项工作,这不仅是为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也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熟悉我们的教材的标志之一。当然,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新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方面的一些指导性意见,特别是新课标中提出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本人,那样,我们才可以更好地促进今后整体的教学过程的开展。特别是对于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学生的主动学习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绝大多数数学知识点是需要学生本人通过课堂练习来进行巩固的,而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去思考。
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标下的教学给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很多新鲜的气息和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师就要积极地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风格,为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想方法,为学生的学习作出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在日益更新的社会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我们的教学活动也才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顺利的实施和开展。关于新课标中提出的新型教学策略,不外乎合作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善于向学生作出思想上的指导,要让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教师为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做出的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针对高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学生存在极大的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即使记住了知识点,但是在做题的过程中还是一窍不通。这也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难题。特别是高中数学中的三角函数应用题以及数列求和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地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让学生通过多加练习,最终做到举一反三。
任何一个新的指导理论的诞生都不是神话,我们要有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开展日常的高中数学教学工作。在学习新课标的指导理念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师一定要积极地加入个人的思考,也可以及时和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探讨,最终确定新课标中某些教学指导思想是否全面、深刻,能否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和开展带来帮助。这也是我们当前教学工作中必须要进行的一项工作,希望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本着为自己负责、为学生负责的态度来开展工作。那样,我们也就可以全面地促进我们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了。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调动;积极性
新课改的实施,让广大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关注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主置,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才能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率提高,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智能,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调动起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其实也是完全符合当下新课改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独创性培养的要求的。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到底如何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教师要充分运用好自己“引导”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课的开展更多地是教师要不断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指导,通过交流的过程,教师来发现小学生的问题和困难,进而解决知识上的薄弱点并进行巩固。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互动过程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和运用好自身的“引导”的角色。例如,当学生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而不是一味地让学生自己去想问题的结果。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回答对问题,自然而然就提升了小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这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开端。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而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变化教学方式,那么带给小学生不一样的新奇和刺激性感受,那么,形式活泼多样的教学课程必然会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同时能够更快速而直接地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1.数学课程要尽量分门别类,做到新奇有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究课程的功效进行分类教学,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材安排适当的数学活动课、数学观察课、数学操作课,教师有意识的在各个课上开展一些例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课程学习的环节,利用小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引入数学知识,直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于小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
2.教师要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开展必要的游戏创新环节
通过研究发现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最大的特点是喜欢做游戏,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实验,在小学生中不断地应用游戏实践环节,既活跃了小学数学课堂气氛,又让所有的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学游戏中,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和比赛欲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思考和参与。参与性提高直接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程度,因此,这一方法也是非常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好方法。
3.数学教学过程要尽量做到新奇和有趣
通过观察和调查,笔者发现在小学数学课上经常加入新奇和有趣的数学环节和数学活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带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开展数学手工大赛,开展数学合作互动周等等新奇的活动,不仅能够调动整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这是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心态和教师理念的培养
1.教师要注重与学生对话的合理性和亲和力
小学数学课上,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讲课的亲和力,千万不要横眉冷对地面对学生,造成一种权威的威慑力只会破坏学生对于数学的积极性。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理念,对于自身的定位要得当,尽量让自己与学生成为朋友,通过循循善诱地教导,给予学生发自真心的关爱和教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作用,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有百利而无一害。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总是能够遇到一些敢于提出自己疑问的学生,面对这些学生,教师一定不能直接拒绝学生的疑问,保护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当然教师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让他们真正觉得自己虽然自己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勤于提问不断练习,一样可以将数学知识这门的课程学习好。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真正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保持良好的热情,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当在自身教学过程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让每一位小学生都不放弃数学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用兴趣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相信通过上述方法,小学教师可以帮助小学生以最佳的心理态度来学习数学,并且积极参加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配合数学教师的各种提议来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邰文.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J].河南教育研究论文,2000.10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可以让我们认识小学数学学习出现分化这一现象的本质和原因。
2、研究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各种因素产生作用的方式、途径、后果和整个过程,分析各种因素产生的根源和影响学生学习,造成学生学习分化的途径以及整个过程。
3、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应对策略,从而缓解小学数学两极分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制定本课题目标:
1、分析造成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
2、探讨教学过程与方法,分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客观因素,并由此改进教学过程与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
3、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使每一位学生身心和学习能力都有所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着重通过对我们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找到突破口,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进行针对性改革,以达到减缓学习的两极分化,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学困生解“困”,使每一个孩子在知识技能上都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让我们每一位孩子爱上数学,走出两极分化的枷锁,让每个孩子都争当学习的主人。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通过运用问卷、访谈、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研究方式。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与计划
本课题的研究从总体上分为3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6月——20**.8月)
内容:确定具体的实验对象,联系相关的学科教师予以帮助,请教育骨干对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制定出简单的实验构想。
2、实施阶段(20**.9月——20**.6月)
第一实施阶段
(1)组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调查,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阶段研究总结及下一阶段的研究计划。
3、总结阶段(20**.7月)
整理、收集课题研究的材料,撰写论文、案例及总结“理论与实践”成果,写好结题报告。并将成果推广。
七、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要力争达到如下预期成果:
撰写论文,组织公开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进行评议,总结经验,根据研究的教育目标,对学生实践活动进行测定评价,写好课题的研究报告。理论研究水平跃上新台阶,发表课题相关的教学论文和论文评比获奖。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与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魏祥珍、吕维鼎,负责主持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对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任务安排、经费统筹、并负责执笔撰写各种报告。
2、课题组成员:武海洋、陈坤,负责收集资料、问卷调查、整理、统计、写成报告。
肖博、蒋倩雯,负责课堂跟踪调查、评价。
吕建军、金欽,负责联系实验学校的课堂观摩、送教下乡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数学教育是发展教育事业中的重点学科,它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更是国家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虽然相对较为简单,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粗心、学习不够深入等学习问题,不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1]。很多地区在落实课堂教学效果上并不好,学生缺乏学习数学兴趣,这值得引起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反思。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具有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概述。
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就有许多数学教学学者就开始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探讨,从多个角度对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有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最基本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有保证,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和讲解课标知识点而教学,这是贴合我国新课改的课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方式,符合现代化教学[2]。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以下这三个特征:①亲历性。是指学生在课堂上作为主体而不是小学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的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亲身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真谛;②情景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出生动、形象的数学学习情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区探索数学知识;③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融入生活实践的体验,让学生明白理论与实践的密切关系,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学生通过对学习实践的体验,加强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虽然近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对九年义务教育进行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大力推行新课改。但是,新课标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全面普及,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方面。还有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沿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主置不能突出,没有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互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吸收理解能力[3]。学生很少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接受数学知识和总结数学学习技巧,对数学的学习就会觉得特别困难,学习效率低下。这样,学生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和厌学心理。或许有些老师采用多媒体进行讲解课程,但是他们的课件也只是简单的图文结合,虽然看似脱离了对板书的死搬硬照,但实际上还是脱离不开对书本的依赖,而且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毫无帮助。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图形”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学时要通过具象的图形展示和生活中相应的应用举例,学生对图形记忆就容易记忆,否则就容易遗忘或者在生活中对应不上;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乘法口诀表这一知识点,教师没有带领学生找出相应的规律教导学生记忆,很多学生出现记忆效率低下或者记忆混乱等问题。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现阶段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现状,了解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们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好数学知识,最后能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时要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中来学习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更加贴近的生活。我国的新课程标本要求我们的学生去主动的学习,要让我们的学生勤动手,勤动脑,乐于去探究所学习的知识,小学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动手,让学生之间相互的交流合作,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与了解,进一步加强对数学的兴趣。新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实际应用数学的过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经过自主探索、积极思维,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拓展学生的体验,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中教学“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时,先给学生复习有关角的知识,运用学生上学期已懂得画比直角大的角和比直角小的角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按上面的要求画多个方向不同的角。由此总结锐角和钝角教学的要求和做法,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自己以前画过的比直角小的角,原来就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原来就是“钝角”。学生很快地认识和掌握锐角和钝角的特征;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制作出各种类型的角,学生在制作角的过程中又感知角的另一个含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于是,我通过实物展示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学生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更具体化。
总之,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支持。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前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能主动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获得良好发展,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沈清秀. 以学习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探析[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四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
【论文摘要】数学主题图往往通过一个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原型,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揭示思路和方法。因此,数学主题图是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好载体”。用主题图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其实是一种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学习数学知识具有直观形象的优点,体现了由具体向抽象逐步过渡的教学原则。
一幅主题图就是一道内容丰富的数学习题,尤其是那些以问题为主题的数学主题图,更是锻炼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好材料,数学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练习的材料,适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因为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还占主导地位,而主题图恰恰为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形象思维的空间。用主题图作为数学知识练习的材料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使学生能透过表象看问题,让学生展示对图的理解过程,不要只看结果,力求一图多解。
1 数学主题图的优点分析
1.1 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
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呈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有利于引向数学实质的现实场景。如计算校园占地面积、到商场购物、计算图书室的藏书量、郊游乘车、到游乐园玩耍、小实验活动等。这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如:“圆”这一单元的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所熟悉的校园及周边环境的情境图。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到过的圆,然后观察主题图,让学生从图中找出物体上有圆或与圆有关的数学信息,通过找与圆有关的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到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此而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单元知识的兴趣。
1.2 提示了教与学的线索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主题图不仅是为学习内容提供课程资源,同时也提示了教学活动的线索与学习方式,这对于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用好教材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其内容的呈现上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例如,在计算方法,几何公式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探索,去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材首先呈现卷笔刀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列出乘法算式“l2×14=168”,接着呈现一幅供学生讨论算法“12×14”的情境图,然后根据学生讨论的计算思路,展现完整的笔算过程。这样,通过学生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展现计算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有,情境图设计的内容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是通过一些画面和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如呈现四人围在一张桌子四周,就是明确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二是注重学生的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材提供了学生较多的动手机会和活动空间,让学生在操作实验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如,“圆的认识”这节的情境图,画面内容明确要求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圆,画一画圆,并由此通过教师用圆规画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时,教材呈现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用一些提示性的话语,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等操作实践以及自学、讨论,交流等活动去感知、理解圆的特征,“圆的周长”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猜一猜、填一填、议一议等活动,自主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从而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
1.3 提升了价值观教育
主题图一方面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提示了教学活动的线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如通过精美的画面和丰富有趣的内容,激发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数学的情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有效运用主题图的教学策略
主题图内容丰富,含义深切,凝结了众多编者对教育的认识、对数学的理解,它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的教学要求。主题图作为教学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不仅承载知识,更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合理的运用主题图展开有效的教学。
2.1 注重主题图的呈现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主题图”的呈现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主题图”蕴含的数学理念,并不仅仅在于“主题图”的表现形式,更在于主题情境的呈现过程。“主题图”的呈现方式对课堂教学能否有效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
2.2 选择主题图的提示语
在当前数学教材主题图中,在其内容的呈现上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过程。并通过插图和提示语,引导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如果插图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围在一张桌子,这里就是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示框中的话语,有的就是反映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如果画的是教师,就是要求教师在这里要起到主导作用。总之,分析教材时,教师要认真研读图中的这些信息,理解它的意图,理清教学的思路,从而有效的实施教学活动。
2.3 利用主题图的整合性
单元主题图中蕴含的数学信息十分丰富,通常覆盖了整个单元的内容或部分内容,这些内容是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进行综合练习很好的素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单元主题图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将最初接触主题时对图意的感知,提升到梳理成一个个数学问题。同时,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收集有用信息,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地区使用同一套教材,因为地区的差异,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实际,刨造性地使用主题图。比如,不具备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的学校,班级,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教学手段去用好主题图,再有,当教材上的主题情景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时,或者有的内容重复、有的素材作用不大时,教师如何根据实际,对主题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改编,增加或删减。总之,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整体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好的体现主题图的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到了小W毕业总复习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思想混乱,厌学情绪。一旦学生有了厌学情绪,学习就会下降,学不好知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消除不良思想,树立温故而知新的思想,克服得过且过的思想,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努力学习。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奖励和表扬措施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我在我们班里结合平时的学习设立了“数学小博士”的评比,作业正确率高的同学奖星,达到一定的数量就被授予小博士称号,由于期末练习试卷多,我设立了一个状元榜,前十名的同学在榜上亲笔签名,这样鼓励优秀生开展竞争,对一些后进生,则放低要求,只需掌握一些基本题,有进步时及时奖星表扬。论文参考。这样当学生处于一种宽松、活跃、友谊竞争的学习环境时,心情会感到很愉快,这是学好数学的前提。
2、点面突破、学生善学
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保证。
2.1结合实际制定总复习计划
合理的总复习计划能保证总复习的顺利进行,让学生通过这次复习更好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所以,计划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合理制定。制定的计划要有重、难点及侧重点,并要根据学生情况去设计,基础好、优生多的可以增加复习的难度和加快复习进度,基础不好、差生稍多的要放慢进度,以基础知识为复习重点,从易到难。如:基础差的,可从概念知识入手,弄清法则、性质,会进行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会根据关系式、性质解方程,解比例,会解简单的应用题和一般的复合应用题,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何面积、体积的计算,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后再复习难度稍大的知识。基础好的:对于基础性的概念,简单的计算及简单的应用题可少花时间,而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稍有难度的知识上,比如:简算,综合性强的稍复习应用题,有关几何知识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实际问题及有关应用题等要多花时间。
2.2 抓住复习重点,突出难点。
复习时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回忆知识,不搞老师讲学生只能听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各部分知识复习时要让学生先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等,并且熟记数量关系、法则、公式、计量单位的进率。小学所学数学知识中,计算和应用题是复习重点,突破这两个重点,坚持每日进行计算的练习,提高速度和准确率。其中简算是重点中的一个重点,必须通过多接触多练,提高技能。应用题要归类复习,数量关系是基础,结合线段图、分析法等帮助解答,并进行专项训练。几何知识和应用题是复习的难点,几何知识注重公式的熟练和运用。
2.3 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有侧重点。论文参考。
复习时,要注意复习重点内容的侧重点在什么地方,需注重让学生多练习什么。例如:四则运算的复习,先让学生掌握了运算法则、运算定律后,侧重于口算和简算的训练;几何形体知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后,主要侧重训练口述解决问题的过程;复合应用题的复习,要侧重于审题,抓关键,分析和列式的训练,而计算过程不必每题都进行。
2.4 对常考易错题需多讲多练。
常考易错题多是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而往往又是学生一不细心就错的题,从实际考虑,这类题的失误、丢分,都会让人感到太可惜、不应该。所以,在总复习时,我们不能忽略此类题的复习,只有通过复习,才能让学生学会细心抓住关键之处正确解题。具体说:有些题,不细看会认为是一模一样的题,但细看后,并不一样,并且解题的方法完全不同;(如5米长的绳子剪去1/5(米),还剩几米?有些题,看内容和形式不同,但解题方法却完全相同。(如妈妈的钱正好可以买3件上衣或6条裤子,若成套买,可以买几套?)解题时,由于学生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分析,常会解错题。所以,复习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这些题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复习,提高学生的鉴别和分析能力,加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合理算法的能力。
3、类化练习,让学生会学
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通过高效的练习理清知识和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区别,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课的功能要着眼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之上,包括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等,因而,练习设计注重针对性,强调应用,突出练习的实效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发展性。
3.1 基本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巩固拓展知识的有效手段,但要讲究练的形式、练的实效。如概念的复习课,知识点容易相互混淆,那么在题型的选择上要侧重于“辩析题”;又如计算复习课,要注重计算的准确性和计算方法的灵活性,那么改错题和开放题比较好。有针对性的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论文参考。而毫无重点、表面花哨的练习,却只能事倍功半。
3.2 综合训练,突出灵活性。要求学生能通过题目解答建立起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把一些教学难点安排在综合练习中,利于学生分散突破难点,辨析比较,区分弄清易混概念与方法。如(略)。也可安排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在他们的心灵里萌发自我的价值,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3.3 扩展创新,体现发展性。
关键词:教育软件;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学研究
一、绪论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使用粉笔在黑板上板书教学,并辅助于诸如直尺、圆规等教学工具;教师辛辛苦苦的板书教学带来的是静止在黑板上的各式数学图形、图案界面。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不能够化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为形象性,不能将数学美精彩地展现给小学生,更无法形象地演示数学概念、以及图形和轨迹等的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让小学生充分直观地理解抽象性强的数学知识,不能为他们提供数学实验的条件,同时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借助教育软件辅助教学,将能较好地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二、教育软件辅助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计算机在20世纪中叶诞生,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1959年IBM公司率先开发出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慢慢地各学科的教育软件也纷至沓来,使用教育软件辅助教学也蔚然成风。在美国,数学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辅助教学软件为几何画板。它是由美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研发出来的。几何画板是世界上第一个动态几何软件,其面世后,得到了国际上数学教育从业人员的欢迎。后来又出现了Cabri、Cinderella、GeoGebra等软件,纷纷加入辅助教学的队伍中。我国的教育软件辅助教学起步稍晚,在1996年,国内引进了几何画板,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软件得到了推广,很多数学教师开始学习软件,并将其有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到了2002年,我国成功研发了国产软件———超级画板,其面世又为我国的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起了一个推进的作用。超级画板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教育软件。伴随着它的出现,国内一些地区开始使用超级画板辅助数学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形形的国产教育软件、手机APP教育软件也纷纷加入数学教育软件的队伍中,进一步掀起了软件辅助数学教学的浪潮。
三、基于教育软件的小学数学教与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适时和适当处借助教育软件,如在创设情境时、在知识的延伸扩展处、在教学的关键处、在思维的障碍处、在变式练习中等情况下使用教育软件辅助教学,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育软件能够为小学生呈现出更为精彩灵活、直观动态的课堂面貌,能同时满足教学与学习两种需求。
(一)教育软件能有效辅助数学的“教”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使用软件制作日常的课堂课件,使用软件进行知识的直观、动态的演示,甚至还可以使用软件进行学校的教学、科研课题研究。此外,教育软件还能够为小学教师构建探究性学习的课堂。软件可以提供崭新的数学探索的实验环境,它能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新颖、活泼、美观的面貌,从而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通过软件能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数学知识,“做数学”。
(二)教育软件也能有效辅助数学的“学”教育软件能够在课后,继续提供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的虚拟数学实验室。小学生可以使用软件的动态计算、动态测量、动态作图等功能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复习教师此前教授的知识点,为他们营造出探索疑问的环境、并且能有效启迪他们的思维,最后对相应的答案还能进行机器检验,其可以满足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的需求。
四、教育软件辅助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
数学是基础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抽象学科,概念的抽象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难点。如何才能让他们更好地记忆、理解和掌握概念,这是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学生用背定义、背定理的方法学习概念,这种办法是不大符合认知规律。数学教育家提出了使用数学实验的方法,即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一下知识发现的过程。借助教育软件,如超级画板来辅助教学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通过软件在课堂中的介入,软件呈现出来的界面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避免学生对概念单纯的死记硬背;通过软件的模拟效果,还能更好地让小学生参与到数学概念的探索和发现过程,降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乏味感、恐惧感,同时也让他们进一步明晰了概念,更加透彻地理解了概念,各种知识点进一步得到巩固,这也为之后的学习和探究奠定扎实的基础。例如,在讲授“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利用教育软件———超级画板开发出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课件,并在课堂上开展辅助教学活动。教师拉动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度值随之动态变化,而其的总和均保持在180这个数值。发生认识论创始人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通过软件的直观、动态的演示,教师能让小学生凭直觉产生“不同三角形的内角和保持180这个数值不变”的概念,再进一步通过教材中的内容验证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教育软件的辅助教学,这堂概念教学课将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好的效果。
五、教育软件辅助小学数学解题教学研究
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在《怎么解题》一书中提出“怎么解题表”,该表把数学解题全过程分为“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和“回顾”四个步骤。在日常的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教育软件来辅助开展学生的题目训练活动。通过软件进行知识的直观、动态的演示,借助软件的动态计算、动态测量、动态作图等功能,教师能有效启迪学生们的思维,最后还能对相应的答案进行机器检验,这些都是传统课堂难以做到的。小学生年龄偏小,在解题教学过程中,题目的意思时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即使教师对题意进行讲解,有时候还是不能让他们完全了解清楚,尤其是跟不上课堂节奏的学生对题意更觉得晦涩难懂,而这时如果使用教育软件,既可以减轻教师准备各种实体教学用具的负担,又可以解决题目的抽象和繁杂性问题,化数学知识点为可视化,或者模拟仿真数学问题,这样就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在“拟订方案”的过程中,利用软件进行动态操作演示,结合其互动性,可以更容易凸现题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拓展学生的解决思路,让他们更有效地寻找合适的解题方法,并“拟订方案”,即拟定解题的步骤;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软件可以随时帮助小学生进行一些解题过程中关联问题的探究、思考、验证活动,为师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探究空间与思维角度;而在“回顾”步骤中,软件也能够帮助师生验证解出来的答案。例如在讲解“角是有大小的,角的大小和边的()有关,和边的()无关”这道填空题时,一部分的学生看到该题目,都会觉得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有关,因为学生们发现边变长了,角似乎看起来也变大了,边变短了,角又好像看起来变小了,却无法发现角的角度并未发生变化。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借助教育软件,比如超级画板开发出该题的课件,学生可以通过鼠标操作,可以拉动课件中的角的边,也可以变动角的张口。借助软件呈现出可视化、虚拟化、互动性的数学实验界面,让学生进一步明晰题目意思。同时课件的互动性也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成功吸引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学生通过一番操作,可以发现他们可以调动边的开口大小,也可以调动边的长短,那究竟这两者跟角的大小有无关系呢,带着疑问继续操作课件,他们逐渐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开口大小有关,和边的长短无关。在最后的“回顾”阶段,教师还可以利用软件的“动画”功能,快速展示角从0度到180度的变化画面,以此进一步验证该题的答案。
六、结语
教育软件无论是用于辅助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均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各学校应重视教育软件在课堂中的引入和运用,并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纳入培养计划。而在开展软件辅助教学之后,教师们也应及时总结经验,并尽可能将相关课件共享出来,与身边的其他教师交流探讨,形成教学研究的圈子,共同提高软件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景中,左传波.超级画板范例例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0.
[2]王晓芜,陈莉,王荣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实践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
[3]张建锋.关于信息技术教育软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J].教学仪器与实验,2014(3).
关键词:以人为本 人文教育 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升人文科学,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是本世纪人类教育理念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作为一直践行小学数学变革的教研工作者,就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数学素养和人文教育谈一点肤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孔子《学记》言:“亲其师,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学生对一个老师的感情,直接影响着他对你所教学科的情绪。喜欢你这个老师,就喜欢听你的课,对你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所以我们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每一位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上无人体贴和照顾,他们特别需要教师的“爱”。此时师生亲密无间的关系,就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上帮助鼓励学困生
学困生往往很自卑,学习没有兴趣,灰心丧气。为了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在教学中尽量寻找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表扬、鼓励,从而激发上进心,努力学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讲课时特别注意观察他们;课堂提问时尽量让他们回答能够回答的问题;学生作业时,重点辅导他们;学困生的作业尽量当堂面批,存在的知识缺陷及时补救。这样持之以恒,学困生就会逐步转变。
二、深挖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人文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中潜在的人文因素,把人文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学习中。
1、借助数学规则,培养自律意识
如“第几”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达成“从前往后数或从后往前数,谁排第几”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还应明确“先到的先排,后到的排后面”的社会规则,以形成一种对社会公德、秩序等内在自我约束能力。
2、借助史事材料,培养民族自豪感
适时地介绍有关数学背景知识,使学生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过程,体会现代机械钟表的优越性。通过一些数学史实,钟表等史料、格言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不仅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受到深刻的人文教育。
三、构建生命化的数学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新课程强调课堂是一个生态环境,教与学的过程都要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奠基。
1、注重个性培养,培养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不受思维定势等心理因素的干扰,发挥其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都能享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不追求各阶段发展的划一,而追求个体最终发展的最大化”。
如教学《长方形的面e》时,“老师想做一块面积是24平方分米的小黑板,你们想帮老师怎样设计?”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新颖多样的解答思路,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让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和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发展。
2、借助小组学习,培养合作精神
在全球日益一体化的今天,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已成为人的基本生存能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小组学习,相互交流,集思广益,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提高解决问题的质量。
3、利用练习测试,培养健全人格
一、建立数学模型的现实意义
数学模型,一般是指用数学语言、符号和图形等形式来刻画、描述、反映特定问题或具体事物之间关系的数学结构.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确定性数学模型,广义地讲,一般表现为数学的概念、法则、公式、性质、数量关系等. 数学模型具有一般化、典型化和精确化的特点. 中小学数学建模的目的是内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首先,数学模型的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 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过程. 学生研究数学问题的模式,可以表征为:抽象——符号——应用. 学习数学的过程,应更多地表现为数学的实践、探索与体验,而不是仅仅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视渗透模型化思想,正是顺应了这种改革的趋向和要求. 其次,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教学本质特征的反映. 数学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一般关系的反映,也是人们以数学方式认识具体事物、描述客观现象的最基本的形式. 第三, 建立数学模型是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形式. 数学模型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数学应用之间的桥梁,在建立和处理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从实际情景中发展数学,获得再创造数学的绝好机会,并更加体会到数学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天然联系. 总之,在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1)训练学生快速获取信息和资料的能力.(2)锻炼学生快速了解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开放思考方式. (4)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获得情感体验.
二、夯实基础,为建模做充分准备
一是掌握数学语言,既能看(听)得懂,能识别、理解;弄清数学问题的语言表达,并能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思想,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表达;又能写(讲)得出,能将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观点、思想、方法、过程用恰当的语言标准流畅地表达出来. 二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好非数学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的互译、转化工作,使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意义,把非数学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三是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数学阅读,能促进学生语言水平的发展以及认知水平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讲,数学教学也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阅读的乐趣及对学习的益处. 如让学生学会说题,即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进行分析思考,说出题目提供的信息条件、现象过程、解题思路及应采用的规律方法等. 又如让学生“写数学”,写学数学的心得体会、知识小结、解题反思、调查报告和小论文等,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写作、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根据学情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按《数学课标》倡导“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纯数学问题的能力. 而提高这一能力,需要教师平时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启发、引导、点拨,和不断地探究、反思、思维碰撞、纠错磨炼. 所谓:谋定而动,马到功成. 建模前的准备工作:选材要联系学生和教材的实际,资源是学生的家长及他们的实践,相关刊物和网站,内容要好入手,趣味强,思维开放,可使用计算工具,并能多途求解. 再设计下面的活动方案:
(1)利用放学的机会,认真观察商场“打折消费”、“诱导消费”的各种广告信息,测算花200元可以最多实际买到价值多少钱的商品. 计算实际打折率. 如果你是商家,能为商场设计收益较多的购物方式吗?
(2)到超市观察各种不同包装设计的同种商品,如同一个牌号的各种茶叶,收集它们的价格信息,找一个表示它们的重量和价格的公式. (如每克的价格是多少?)
(3)观察不同商品的外包装(用塑料纸装或塑料装、厚度、重量、大小等),提出一个与“节约”有关的问题,将问题数学化,并用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它,能将自己得到的结果发表,甚至向厂家推广.
(4)自编一道方程应用题,要求联系实际,有真实的实际背景,请写出题目、题解,看谁编的有趣. 或根据实际问题情境只提问题,或仅仅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