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范例教学法范文

范例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范例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范例教学法

第1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范例教学法;网络数据库;ASP

一、范例教学法

“范例”一词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反映到教学内容上,即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而反映到教学上,即要求实现教学与教育统一、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知识的学习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相一致、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与学习的客体――教材相统一。

二、范例教学法在网络数据库教学中的应用

我校《网络数据库》课程采用的是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络数据库》教材,在ASP访问数据库技术这一节,该教材沿用了传统的语法讲授模式,分门别类讲授ADO组件对象的各个子对象的方法和属性,但是学生在学习后普遍反映不知道怎么把这么多的方法和属性应用到一个完整的WEB系统当中。于是我想到使用范例教学法,重新演绎该节内容。

1.选择恰当范例,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现在的学生对论坛非常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简易WEB留言板,作为ASP访问数据库技术的范例,在本节内容初次课上展示给同学。该留言板范例不求功能齐全,只完成两个基本功能:留言提交和留言察看。同学们在看完上述范例的演示后,觉得这个范例简单明了、易懂好学,所以兴趣大增。

2.分解范例,学习基本知识点

WEB留言板的实质就是使用ASP的ADO对象通过SQL语言来操作数据库。通过分解范例,我选用了实现从数据库中取出记录显示到网页上这一功能,作为学习ADO对象各方法及属性的范例。

ADO对象包含三大基本子对象:Connection、Recordset和Command。这三大子对象能单独使用,能联合使用。我设计了五个范例完成同一个功能:从数据库中取出记录显示到网页上。

第一例:单独使用Connection对象

第二例:单独使用Recordset对象

第三例:单独使用Command对象

第四例:联合使用Connection和Recordset对象

第五例:联合使用Connection和Command对象

学习这五个范例,首先要求同学掌握对象的实例这个基本概念。其次掌握三大子对象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Command对象必须依赖于Connection对象,而Recordset对象则依赖于Command对象和Connection对象。那么为什么还有第一、二、三例是单独使用某个子对象来完成相关功能呢?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地方,一定要给学生提出这个问题,然后我分别比较上述五个范例,比如比较第一、四两范例得出:单独使用Connection对象实际上是使用了默认隐含产生的Recordset对象。再比如通过在第二例单独使用Recordset对象中添加相关属性的方法,让同学明白此例仍然是使用了默认隐含产生的Connection及Command对象。再次要求同学在掌握三大子对象的方法的同时,充分理解并使用Recordset这一子对象。

3.层次递进,加强范例的实用性

在上述五个范例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两条线的层次递进。第一条线:如何让记录在网页上显示得更好看?第二条线:怎样通过ADO将数据插入到数据库呢?第一条线,我制作了一个范例,将从记录集Recordset中取出的数据作为表格单元格的内容,嵌入到HTML表格标记中来完成显示。第二条线,我通过两个范例,分别使用Connection对象和Command对象直接操作SQL语句来完成数据库记录的插入、修改和删除。

Recordset对象是所有ADO子对象中功能最为强大的一个对象,我专门针对此子对象设计了两个范例。

第一例:Recordset对象游标的移动

第二例:Recordset对象完成数据库记录的插入、删除及修改

在这两例中最重要的是让同学掌握游标类型和锁定类型两个基本概念。

4.完成范例,功能扩充

结合ASP的Session对象功能,完成简易WEB留言板,请同学完成功能的扩充:如分页显示、留言回复、留言管理等。

通过范例教学,同学们基本熟悉了ADO对象的常见方法和属性,掌握了ADO对象的一般使用方法,能完成简易的WEB应用系统。

三、范例教学法在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范例的选择应适合学生的实际,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范例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我在选择范例时主要注意两点,第一,知识点不要太多,否则学生便会有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第二,范例要贴近学生,吸引学生。

2.范例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典型性和引导性

范例教学法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性、基础性,这就要求范例的选择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而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使用范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往往会如抽丝剥茧一般,逐渐逼近教学目标,那么范例的引导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3.范例的选择应注意其连贯性和层次性

注重范例选择的连贯性和层次性,使其符合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比如在设计Recordset对象的使用教学时,我就分为两个层次:一般使用和进阶使用,并把进阶使用放到了本节内容的最后阶段。

4.范例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在范例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范例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学科知识,又要注意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科 范例教学模式与教师角色定位思考 《语文学刊》 2007

2.李涛 “范例教学”理论的现代教学特征 《教学与管理》 2007

3.孟宪乐 范例教学法述评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003年3期

第2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范例教学;概念界定;实践;认识

高中化学教学需要兼顾几个统一,即:教学和教育的统一;问题的学习和系统知识的学习的统一;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实现以上目标呢?笔者认为,范例教学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模式。

一、范例教学的概念界定

范例教学最初是由联邦德国历史学家H・海姆佩尔提出来的,目的是通过“典型的离子”“好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的教学,来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能力,这与我们新课改提倡的教育教学目标相吻合。范例教学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明白。

与传统教学相比,范例教学使课堂学习的线条更清晰、目标更明确。如: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教学,教师通过若干个典型的例子,将要教给学生的规律和书写技巧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教师的案例示范中总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学习较难离子方程式书写的思维步骤,通过由“个”到“类”的迁移应用,让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二、范例教学的实践

在范例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布鲁纳(Btuner)的知识构建观点和皮亚杰(Piaget)的认知发展论为理论基础,以信息加工为主要策略,通过“教师呈现范例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学生选择范例验证知识”和“学生运用知识创造范例”三个不同阶段对学生进行多种智能的训练,包括:观察、分析、比较、分类、记忆、推理、判断、想象、创造等,帮助学生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构建,促进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范例教学模式中的师生活动见下表:

以下是笔者在《原电池原理》中应用范例教学的教学实践。

流程一:初识原电池

在新课教学中,原电池原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教师的讲授式教学虽然能让学生接受,但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原电池反应的本质。在本案例中,通过流程一,教师很自然的引导学生将原电池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建立起联系,知道原电池反应本质上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践应用。

流程二:再识原电池

通过流程二中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得出原电池的构成要件,进一步理解了原电池的放电过程。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虽然通过教师罗列原电池的组成结构,学生也能很好地记忆和掌握,但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建构能力的培养。

通过上述流程一和二的教学,教师用“锌-铜-硫酸铜原电池”这一“个例”向学生示范了原电池为什么能放电和怎样才能放电这些化学电源的最基本的知识,也教给了学生最基本的观察、思维方式,为学生后续阶段的自主应用打好了基础。

流程三:应用原电池

范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个例”学习之后,能举一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和知识的实际应用。流程三通过学生应用原电池原理设计原电池、对生活中的化学电源的再分析,将本节课中的范例作了“类”的迁移,实现由“学化学”到“用化学”的转变。

三、对范例教学的认识

1.范例教学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课业负担繁重、课堂效率低下,许多课后练习也属于机械式的重复劳动。范例教学则通过具体的事例,以点带面,将基础知识系统化,将分散的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学生通过范例的实践,理解和掌握知识并知道了如何应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如何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形成学习迁移能力,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质量的要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对锌-铜-硫酸铜原电池放电的原理与原电池的组成结构的范例教学时,摒弃了零乱、复杂的记忆性知识,将原电池最本质的知识(即原理和组成结构)有序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原电池有了一个比较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范例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因此,教学应首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才是使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只重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传授,学生则依赖于教师和教材,死记硬背那些零碎无系统的书本知识,导致学生负担加重,教学质量不断下降。采用范例教学的目的主要是改变这种“学不能用”的状态,将教材中根本的、基础的、本质的内容通过范例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述案例中,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理解了原电池的原理,并通过自主设计原电池和理解生活中的化学电源(锌锰干电池)的方式将所理解的知识进行了应用,这是范例教学中能力教学功能的体现,即通过范例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自身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范例教学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范例教学具有开放性,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由点到面的开放式的教学,它不同于封闭式的、条条框框式的传统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视野。而且,这种点面结合的教学思路,开放视野的形成,可以激发学生对那些与范例相关的内容作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利用掌握的一般指导认知特殊的事物,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延伸到学生的整个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不再囿于单一的学科,还将触角伸向其他知识领域;不仅善于接受知识还学会了自己去探究知识,从而习得社会化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尽管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因为设计范例而增大了备课难度,增加了备课时间,也出现了由于教师自身水平和见识的不足而带来的范例资源匮乏,但从长远来看,只要教师能坚持应用范例教学,用心积累范例素材,完善范例教学的理念,范例教学的优越性一定能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刘雍潜.学与教的理论与方式[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第3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资格考试;备战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国家间的交流和贸易活动不断增多,尤其是中国入关、入世的前景为大多数人所看好,社会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诸多因素造成了当今社会对外语(尤其是英语)学习的普遍重视,外语教学也就显得日趋重要。语言学习者不再单单满足于发展语法能力和阅读能力,而是迫切需要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教好外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成了摆在外语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一、独立学院翻译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独立学院翻译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沿用古老的教学模式——课堂灌注法,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传播简单地由教师指向学生,注重翻译的终端效果,即学生的译文。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合作相当有限,学生之间也缺少必要的合作和交流,从而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由于修课学生多,教师不可能一一提供反馈信息,学生亦无从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利于翻译能力的提高。此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方法片面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播,而轻视翻译技能的培养,极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翻译实践能力。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突出的课程,学生只有亲身参与到翻译的活动中,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通过学习多种翻译技巧,参与翻译实践,从而提高翻译水平。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束缚了学生的翻译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课外作业大都是老师布置的一些非常有限的机械的英汉互译练习,翻译的内容,练习数量的多少,都是由教师来决定。教师需要在课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批改作业,但作业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有的学生甚至对教师的批语不屑一顾,学生之间也很少进行作业的交流和学习。这样,就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教师费时费力了,但仅靠讲授翻译理论与技巧以及有限的练习是很难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的。

二、在日常翻译教学中培养翻译能力

独立学院教师在教学中应淡化讲授翻译理论,精讲翻译技巧,引入情境教学。教师在讲解翻译理论时应侧重于引导学生理解常用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技巧,使其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技巧对其翻译的句子进行修饰润色,技巧的讲解应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应巧妙设计和引入真情实境教学,内容要适合高职学生。德国教育家巴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教会学生唤醒自己的学习能力,体会学习的魅力。”在英语教学中,尤其是翻译学中,更能体现学习的魅力。翻译本身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而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引导学生掌握一些翻译技巧,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感受翻译学习的魅力,对任课教师上好每一节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金凤.论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第4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一、在新课结束后反思

一节新课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从而整理、归纳自己一节课的学习结果。反思时,学生可自我提问:①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②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如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在新课教学结束前的几分钟,引导学生反思学习情况,学生在反思后得到了如下的感悟。生1:我觉得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整时,难点是认识大约几时。生2:我发现整时的分针都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生3:画时针要画短一点,分针要画长一点。经常在新课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了新知,及时质疑,找出不足,还培养了学生的概括、归纳、自我质疑等数学能力,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惯。

二、在解题过程中反思

在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的教学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有24个小朋友租船过河,每条船限乘4人,需要几条船?同学们一致列出算式24€?=6(条),并且毫无异议。可是有一个学生指出:限乘4人就要乘4人吗?难道乘3个人就不可以吗?马路上的汽车经常没有坐满人就开走了。这位学生能和日常生活经验相结合,对题意进行反思,是不错的表现,在教师的鼓励下,全班学生对这个问题引发了思考,甚至有不少学生表示认同,可以每条船乘3人,那么就要租24€?=8(条),也可以每条船乘2人,那么就要租24€?=12(条)。于是,我顺势利导,让学生自己去反思:你们对这些租船方法有什么想法吗?看似简单的一句话,马上引起了个别学生的注意:“老师,租船不是要用钱吗?”“是呀?那有什么问题吗?”果然有学生接着说:“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浪费不必要的钱呢?租6条船不是最便宜了吗?这些人会那么笨吗?”一连串的反问让其他同学都恍然大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老师没有简单说教,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同伴间的交流启发,不仅体会到了怎样根据具体的算式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出了题目的本质特点,更重要的通过亲身体验,知识得到了再发展,促进了积极数学情感的形成。

三、在做错题后进行反思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就同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做了多次后,还是经常出错。原因是学生习惯于做完题就了事,并不会主动考虑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对解题方法、解题中反映出的数学思考作深刻的再认识,即没有反思的习惯。因此,每次做错题后,教师要让学生认真审视错误题目,仔细分析错误原因后掌握题型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引导学生对错题及时认真反思,养成习惯。这种习惯会比反复做题更为重要。下面是学生的一次小测及自我反思:小红有20本书,小芳有12本书,小红送几本给小芳两人书一样多?20-12=8(本)€鬃晕曳此迹杭偃缧『旄?本书给小芳的话,小红剩下12本,小芳变成20本,这样就变成小芳的书比小红多,不符合题意。应该把多出的8本平均分成2份,一份留给小红自己,一份给小芳。这道题并不是求谁比谁多多少,不能简单用减法计算。学生自己在反思中分析和改正了错误,印象深刻,同时制订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措施,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好自己以后的数学学习活动。

四、建立成长记录袋进行反思

第5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情境教学主要指在进行教学时,教师有目标地建立或是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与以形象作为主体以及生动详细的情境,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材。同时让学生的心理机能可以获得充分发展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建立疾病情景,不仅可以活跃教学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挖掘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索问题的空间,并且对教学课堂结构进行了优化。情境反思学习方法可以突出重点,利于学生解决难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容量,提升课堂效率,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教学变得丰富与活跃起来,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情感具备驱动与催化作用。学生在快乐的情感环境下,心智会更为敏捷与更有成效。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式各样的教学媒体,对儿童正常发育期间的特点实行再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不再将学习作为一种负担,而是将其作为一种乐趣体验。另外,视频能够展现儿童的抬头与挺胸以及翻身和坐立等相关动作的发育过程,而学生在观看儿童可爱的动作时感觉非常有趣,这样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情境下总结出儿童成长的规律。

2情境反思学习法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建立疾病情境,增强理解能力儿科护理学概念比较抽象,使学生难以对疾病症状有正确理解。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导致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培养出的人才总是高分低能。建立症状情境,可以再现疾病使学生记得更加深刻理解更为透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多媒体课件能够左边运用文字表述,右边插入疾病相关症状的图片或是疾病录像。比如说X型腿与Y型腿以及鸡胸和漏斗胸等相关视频录像;还有异食癖患儿与蹲踞以及红臀的表现和处理等相关视频录像,可以使学生一看就能明白与了解,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立相对逼真的疾病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将儿科护理学中深奥与抽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多媒体中,可以有效地展现胎儿血液循环相关途径与先天性心脏病具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理论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

2.2建立实验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将书本与临床情境相结合,并且在生动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对儿童进行健康评估的能力。

(1)模拟病房练习,在教室进行讲解之后,学生要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分组训练,教师一边巡视一边示范。在结束前要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而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进行评价与总结。在护理技术操作训练期间,一定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比如要求学生动作轻柔与关爱小儿。

(2)角色扮演与练习,在健康教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病儿家属与护士角色。主要扮演病儿家属成员陈述病儿的主要痛苦和症状,而扮演护士人员要运用沟通与交流技巧,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护士以及患者进行交流,一定要教会病儿与家属对相关疾病的健康认知。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新,以儿科护理学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想象实际生活中可能发生的情况,语言表达方式越贴近生活越好,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想象潜力,加强学生体验,力争做到寓教于乐和寓乐于教,提升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以及知识表达能力。比如说在进行小儿肺炎护理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儿肺炎是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在每个季节都会发生,其表现的症状为发热与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在模拟病儿家属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病儿的痛苦与家属的焦虑。而护士更应该关爱病人,最大程度上减轻病儿的痛苦与减小家属负担,要做生命的保护神与守护神,还要让学生扮演护士角色,使其充分体会到护士职业具备的角色内涵,从而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学生儿科护理学理论教学。

3结语

第6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 实施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更多地回归于人性的发展,强调学习者个体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强调教学的开放性差异性和发展性。科学素养教育的发展主要方向有三:从终结性教育向人的终身教育转变;从以知识传授性为主的传统教育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性教育转变;从单一面向全体的教育更多地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差异性教育转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关注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素质。高中化学课程模块的内容差别较大,使用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区别,“化学反应原理”是基础理论模块之一,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化合物之间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特别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提升,是六个选修模块中理论性难度最强的。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具体分为:1. 愉快学习的教学方法。2. 关注差异性的教学方法。3. 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4. 知识深加工的教学方法

1. 愉快学习的教学方法

学习是一种自我建构,学习主体的情绪对学习过程和结果会产生制约和调控。愉快学习环境的创建,首先要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双方都感受到的轻松活泼的氛围,不能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学生个性的张扬,教师的权威建立在学识的渊博和培养学生思维开发上。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平等的和教师对话。其次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这个优势平台,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知识的获取、体验获取过程的心境。化学这门学科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平台较多,比如直观的化学实验实物模型,与化学息息相关的社会实践事例,还有多媒体课件图像表格和教师幽默的语言描述等。例如在专题1第二单元“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平台,让小组自己动手做各自的电源,相互分析对方电源工作原理并形成理论依据。再设计“如何在铁钥匙上镀铜”的实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小组活动中理解了电解槽的工作原理。最后再让学生小组书写“钢铁是怎样生锈的”小论文。这样学生在愉快学习的教学策略中完美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2. 差异性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要求凸显差异性,在班级中个体的差异是客观的,模块教学中要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学习效果,即差异性学习。江苏高考对选修化学模块的考试要求也是分ABCD四个等级的,在此模块教学中要认识不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强调差异对新内容的接受和顺应水平。课堂进度习题设计课后辅导效果评价都要体现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化学学习中都能得到成功的快乐,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科学素养提升。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中焓变和熵变的要求要体现差异性,部分学生只要求“能用焓变(H)和熵变(S)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也有部分学生要学会从数学和物理学的知识角度准确理解焓和熵的意义。对于化学平衡的理解就更能体现差异性的教学策略了,基本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建立过程”“会利用外界条件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明确不同的学习任务,适当加入等效平衡的概念及判断,学会用K与浓度商来判断反应方向及一些复杂计算题。

3. 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将“活动与探究”环节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专题都有5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受条件限制,较多的探究活动教师是无法安排的,这就要求教师如何发挥此项教学策略最佳途径。首先,目的要明确,不要让学生徒有活动形式,不知自己在干嘛。教师要给出鲜明的问题,问题具有梯度性。如专题3的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一节,可将三个“活动与探究”内容合而为一,在导学案上创设问题情境:1. 强碱弱酸盐(例CH3COONa)强酸强碱盐(例NH4Cl)、强酸弱碱盐(例CH3COONH4)各溶液PH值为何不同?2. 同样的强碱弱酸盐(例CH3COONa和Na2CO3)PH值为何不同?3. 影响盐类水解的具体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都有哪些?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去小组探究实践。其次要坚持让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情感行为认知三方面积极参与,同时教师要利用各种评价手段,激励引导增强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科学素养水平。

4.知识深加工的教学方法

第7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大家好!

告别了冬日的严寒与风雪,鸟语花香的春天向我们展开了笑脸;告别了假期的安静与沉寂,焕然一新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伴着爆竹声声,和着春的旋律,带着希望,带着憧憬,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期,重新回到了这座我们用心搭建起的美丽家园。

同学们,一直以来,我校领导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大家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校园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在你们身边,还有一群工作踏实,富有责任感的老师,我们用自己的脚,时刻丈量着现实与你们的理想之间的距离,你们向理想彼岸前进的每一小步,都给了我们无限的动力与希望。作为老师,我们早已做好了准备。新学期,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以敬业务实的工作精神,孜孜不倦地开拓、进取、创新;矢志不移地为你们传道、授业、解惑;一如既往地引导你们求真、向善、尚美。因为你们是幸福的,我们就是快乐的,你们是进步的,我们就是欣慰的,你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新学期无疑是我们师生的春天,是我们学习的春天。在此,我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新学期里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自尊自爱、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

第8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一、实践感悟

师:规定向北为正,向南为负。

操作:师向北3步,再向北5步;

师:我一共向北走几步?

生:向北8步。

师:你能用算式将上面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吗?

生:(+3)+(+5)=+8

操作:师向南3步,再向南5步;我一共向南几步呢?

师:我一共向南走几步?

生:向南8步。

师:你能用算式将上面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吗?

生:(-3)+(-5)=-8

操作:生向北3步,再向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3)+(-5)=-2

操作:生向南3步,再向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3)+(+5)=+2

操作:生向北5步,再向南5步。

师:请用算式将刚才的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

生:(+5)+(-5)=0

二、案例反思

1.创设学生熟知或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与合作交流,积极调控相结合。如:教师先在黑板上示范笔尖在数轴上移动,后让学生操作这样的过程。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审视点在数轴上连续两次运动,探寻有理数加法的几何解释,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两个数的和的符号;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两数的绝对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比较,从而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这样做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需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充分体现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学生经历观察、探索、思考、比较的过程,通过一系列过程的亲身体验,有效地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2.挖掘课堂资源,用简洁的思路和手段提高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直接选择教材中的足球比赛或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引入,让学生先写算式,然后再比较并进行分类,过于从已有的式子中下工夫,最后“牵”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这就忽视了“数学实验”在这里的重要作用,没有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正是由于找到了教学的准确切入点,抓住了有理数加法的生活原型,充分发掘学生的差异资源,因此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漫无边际地探究,而是现实、高效地拓展原有经验,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第9篇:范例教学法范文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

1.案例讲授法

教师运用案例,通过讲解来说明课程内容,使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一种方法。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事先编好案例的“脚本”,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如小品、模拟法庭等,给学生以真实、具体的情境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对模拟的案例进行评析。

4.案例练习法

在课上、课后和单元练习及考试时,引入典型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和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完全摒弃教材案例,苦苦搜寻其他案例

这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有时候执教者需要2周或者1个月的时间准备,节节这样上课根本不可能。

2.自编案例的质量难以保证

教师自己查找的案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限制,缺乏专业性的审查和研究,作为教学案例的价值不高。而把这样的案例应用于教学,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及与教材联系的紧密性,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三、思想品德教材中案例使用的策略

1.对教材中的案例资料要适当地选择使用

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既不能全部照搬,也不能完全放弃或忽略。一般情况下,要选择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案例资料,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教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的内涵和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所选择使用的教材案例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内容。有些教材安排的案例与教学内容并不十分契合,就要弃用这则案例资料;有些案例资料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就要恰当地使用。在选择使用时,前提是教材中的案例资料是否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不论是“弃”还是“留”,都是为了使教学更具有指向性。

(2)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来选择使用

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所以我们所选择的教材案例一定要与时俱进。如九年级第七课《时代的选择》,为了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得把第78页袁隆平杂交水稻20年增产3500多亿公斤的例子替换为袁隆平超级稻亩产突破900公斤,每公顷增产2吨,能多养活四五亿人,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杂交稻种植技术遥遥领先于世界水平。这种适当的选择、替代与补充既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时代性、社会化的特色,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并学会从现实中提升自身的心理和道德品质。

(3)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选择使用

“思想品德的形成源于学生对实际生活经验的感悟和认知”,因此教材案例的使用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2.允许课堂上有不同的声音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与个性的理解和表达,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是创造的开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求异,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不要盲目崇拜什么专家,要敢于对权威、理论、教材、教师和学校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质疑和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3.要勤于收集案例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