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旅游公共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国的旅游工商管理类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标准化课程体系学习的基础上,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现行的国家教育体制和等级标准中,基本分为五大层次,涉及四种不同教育层次的院校和级别。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时,作者从旅游行业所需的专门人才素养、企业对人才技能方面入手,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学科研究,将国内现有的旅游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操作、作业人员;第二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活动一般技术人员;第三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活动高级技术人员;第四个层次是旅游企业、商务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第五个层次是旅游商务、旅游经济理论和政策的研究专门人才。
各类院校根据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级别定位,第一个层次的人才,多为岗位训练和培训;第二个层次人才,主要为企业岗位培训和中等学校培养;第三个层次人才,多为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第四个层次人才,主要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第五个层次人才,培养一般由研究型大学承担。
上述的人才构成体系和培养分类,构成了目前我国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金字塔模型。通过金字塔模型我们发现,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的第二、三、四层次之间应用广泛,尤其在第三层次高职高专的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尤为广泛和重要,这一层次的旅游院校及其工商管理专业结合自己的历史积淀、行业背景、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社会、企业急需人才,同时往下承接第二层次的人才培养梯队,网上为更高级的第四个层次的经营和管理专门人才即旅游工商管理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所以旅游高等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
2.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的专门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院校旅游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础建设的重点。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职业教育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在职业素质方面,而且在智能结构、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都应满足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业务规格本身就体现了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2.2技术应用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技能教育(除某些技艺型人才),也不是基于学科的高等教育,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的重在实践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持续贯穿与阶段深化特征
实践教学体系从内容到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体现从感性认知到理性应用的逐步深化。
2.4现代化特征
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必须适应上述变化和新的要求,把职业素质的培养与岗位技能的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这是现代化建设对高等职业教育外延及内涵扩展所提出的现实要求。
2.5地域性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首先是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而形成,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的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上延的结果。实践教学体系要体现地方产业结构特征及其技术水平,同时还要适当超前。
2.6社会实践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直接贴近社会需求,反映企业生产和管理实际,工科专业的模拟项目实训和文科专业的模拟案例实训,都应来自企业的真实运作。
2.7校企共建特征
校、企共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双赢”的合作机制,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
3.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实践教学的地位仍然不够突出
目前,旅游院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依然过分注重理论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占总学时数的绝大比重,实践教学时数所占比重明显偏小。尤其是专业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占该门课程总学时的比例普遍偏低,而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另外,在教学科研管理上也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重视对理论教学及科研成果的奖励,而轻视对于实践教学的奖励。
3.2实践教学的设施仍显不足
实训设备的老化,加上实践教学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很多院校的硬件设施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院校的实践教学只好采取合并、裁减、“以演代练”甚至“以讲代练”。
3.3实践教学的师资依然短缺
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是大多数旅游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没有真正走出过校门,对生产现场缺乏真正的认识,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全面的、客观的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不足。同时,从行业引进的兼职教师数量过少,一些实训课程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教师进行指导。
3.4实践教学的质量评价体系尚未建立
在课堂理论教学方面,各院校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但对于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却还不完备,没有建立专门针对实践教学的全面、规范的质量评价体系。3.5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明显滞后缺乏专业知识在生产一线的应用实例,尤其缺乏案例教学的内容。由于教材建设的滞后,不能及时将行业、企业的新规范、新方法、新标准编入专业教材中,学生毕业后很难具备直接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能力和管理工作能力。
3.6实践教学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专业的特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实习活动往往是分散的,大量个人分散的实践活动管理很难到位。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往往只能以电话和E-MAIL的方式联系学生,很少能够走访学生。另外,一些院校存在毕业实习与论文学生找工作冲突的问题,相当多的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无法认真实习。从实习单位方面来看,很多单位对于实习学生的管理和带教流于形式。有的实习单位将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不安排固定带教或没有带教计划。
3.7实践教学的企业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一方面,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运作过程中,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另一方面,在我国,对企业如何参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没有法律规定,大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难以稳定。此外,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害怕泄露商业秘密,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或者不让学生接触其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使学生即使在实习岗位上也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