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国庆节观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庆节观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庆节观后感

第1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动画电影《极速蜗牛》观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部即有风趣又让人惊讶的电影,它就是《极速蜗牛》。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菜园小蜗牛特伯怀报着超高速梦想,渴望成为世界上伟大的赛车手,而这个荒唐的梦想使它遭到了蜗牛族群的唾弃。在一次离奇的意外中,特伯获得了非凡的能力,就此踏上了不可思议的冒险旅程,这个旅程就是去参加印第安纳波利斯的500赛车赛。大家肯定觉的很搞笑,一只蜗牛也想去参加赛车赛,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别看特伯是蜗牛,其实特伯很有信心,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苦练自己的速度,你们知道它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因为特伯在一位赛车赛冠军讲的话吸引下了——大生物可以创造奇迹,小生物也不例外。当特伯走向终点时候,特伯突然害怕起来,不敢前进,这时,我心里在鼓励特伯,特伯战起来呀!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行。突然,特伯的哥哥来鼓励特伯:“你要对自己有信心,要坚持,相信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特伯听了有了自信心,冲向了终点夺得了冠军。

  希望人们在身活中,要自信,自信是胜利的前提,但是也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动画电影《极速蜗牛》观后感

  今天,我在家看了一部电影,名叫《极速蜗牛》。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一只小蜗牛——特伯为了实现梦想永不放弃的感人故事。特伯是个菜园蜗牛,他从小就拥有赛车的速度,可是,特伯怎样努力也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特伯被卷进了一辆赛车的引擎里,使它拥有了赛车的闪电速度和所有性能,它双眼一碰可以放音乐,双眼一瞪,眼里发光变成车灯。它用这些神奇的功能救下了哥哥,并被一个人带到了星光广场。这个人改变了特伯的一生。他发现了特伯快如闪电的速度,并让它参加了世界车赛。而对强敌,他毫不退缩,并以一壳之举赢得了世界车赛冠军。

  在片中,一位天才车手也说过一句话,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放在蜗牛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蜗牛与速度,渺小的身躯与高大的赛车,看起来是多么可遇却不可及的事情,但在小小的蜗牛身上应验了。

  我们人类比蜗牛大又能怎样,遇到危险还是要毫不退缩,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动画电影《极速蜗牛》观后感

  国庆节,我和同学一起去看了一部电影叫《极速蜗牛》,我们一个个看得很开心。

  传说有一只神奇的蜗牛,它的速度跟汽车一样快,眼睛可以发亮,尾巴可以当闪光灯。一个胖子得到了它,胖子拿它跟别的蜗牛跑步比赛,从中发现了它有神奇的力量。一次,胖子看到了500圈赛车比赛的广告。于是,胖子就决定带着蜗牛去参加比赛。

第2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一、大力开展德育活动

本学期根据九年级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开展德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努力刻苦学习。

1、组织学生参加开学典礼。各班可利用身边优秀学生的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和纪律教育,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2、各班组织学生收听收看《开学第一课》。要求各班利用适当时间组织学生畅谈观后感想,级部将对各班上报的优秀观后感进行评比

3、继续贯彻落实“一周一主题”教育活动,做到每周有主题,每班有活动,人人都参加,个个有收获。

4、大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根据政教处的安排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努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立志为国读书。

5、在国庆节前后组织开展班级风采暨中考动员报告会,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二、继续开展安生卫生教育活动

本学期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卫生教育活动,做到安全卫生工作,人人讲、个个抓,事事讲、时时抓,警钟常鸣,毫不松懈。努力打造安全平安级部,为建设平安校园做贡献。

1、继续贯彻落实“一周一提醒”安全卫生教育活动。各班主任可根据政教处的“一周一提醒”的安排,结合本班的实际,利用主题班会或晨会,对学生进行“一周一提醒”教育活动,并在级部相应的主题帖后跟帖,报告活动的开展情况。

2、组织学生参加安全防空演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重点加强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和食品安全的教育工作。

3、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拟采用讲座、知识竞赛、办手抄报、征文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预防秋季传染病。

三、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活动

级部将把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作为本届政教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努力建设一个无男生留长发、染发,无女生穿金戴银、涂脂抹粉,学生衣着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大方的级部。

1、继续开展文明行为星的检查评比工作。

2、在检查小组对各班级学生进行检查评比的同时,级部将组织级部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不定时地进行全面检查。坚决杜绝不文明的行为习惯。

3、开展“什么是美什么是快乐”的讨论。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励志教育

1.本学期拟请有关专家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3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回顾我校本学期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这是对我们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未来工作的鞭策。我校全体师生会迎着胜利的春风去迎接新的挑战,那么过去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是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所以有必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总结。

二、完成情况

1、按时、按质、创造性的利用思想品德课进行思想熏陶。

我校规定:各班把思想品德课纳入日常课程,上足课时,不得占用、挪用,各班都按课表按质按量的完成了任务,而且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娱乐,循序渐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结合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并做到知行统一,既重视课堂教育,更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同时,自觉遵循道德规范。

2、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在教材中大量的事物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学生美的心灵。例如:文学作品中的人格美,历史人物的悲壮美,数学中的逻辑美,音乐中的旋律美,体育中的刚健美,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语文课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美学思想教育学生,社会课通过了解英雄人物,祖国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了解祖国多娇的江山,丰富的物质资源,及环保情况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等等。

3、利用每周升旗对学生进行教育

每周一升旗时,我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4、利用丰富多采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少先队的教育

(1)利用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求学生用自己的零用钱给长辈买上一块月饼,养成尊敬长辈的习惯;利用国庆节,开展爱国歌曲赛,激发爱国情感。

(2)国庆期间,我校组织四、五、六年级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园,到迁安广场参观,了解迁安,感受迁安,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从而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建设迁安,建设家乡。

(3)开展绿色文明行动

目前,农民思想意识薄弱,破坏环境的现象严重,我校号召学生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如:在山上树“保护树木,不乱砍滥伐”的广告牌;利用双休日清理自家所在的街道;开展捡拾“白色垃圾”;清擦墙上乱写乱画的痕迹等等。

(4)请退休老校长李仲三、派出所所长等人到我校做报告,给学生上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法制教育。

(5)开展影评评比活动

电影《暖春》的放映对学生触动狠大,我校抓住这一契机,组织观后感演讲赛。李铭文、门照恒、贾瑶瑶等多人获奖。这次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到在这样良好的环境中,更应该刻苦学习,回报社会,回报父母。

(6)开展丰富多采的班会

11月份,我校开展了以“诚实守信”、“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一年级、六年级开展了“孝敬父母”主题班会;二年级、三年级开展了“诚实守信”主题班会;四年级开展了“中国,我为你骄傲”主题班会;五年级开展了“立志勤学”主题班会。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感染。

第4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说话;写话;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24-01

说话写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今后习作教学的基础。

策略一:引导说话,打好写话基础。

说是写的基础,口里说不出,笔下就写不出。写话教学是在说话教学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话”指导得好,写话当然就水到渠成。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经历过的事,说起来总是绘声绘色、生动有趣。但孩子说话没有条理,信口开河,思维跳跃性很大,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首先应教给方法。

【如在练习说话时,我选择了这样的话题,说说你每天早上起来都干了些什么?让学生按“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叙述,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过程,以此来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引导学生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说“体育课活动”等等。总之,要重视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策略二:循序渐进,指导模仿迁移。

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学生一开始就能写出什么“出色”的文章,有什么美词佳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应该从模仿入手,循序渐进的掌握写话方法。如句子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和常用词语的使用等等。这些,都需要模仿。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语句,恰恰是孩子们写话积累的好材料,为学生掌握写话方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如课文《妈妈的爱》语言充满童趣,形式又活泼,适于让学生仿写。在学生熟读成诵时,我让他们仿照课文写诗句:选一件最能体现妈妈爱你的事来写,用你手中的笔仿照课文来写出妈妈对你的爱。学生很有兴趣,马上动起笔来,很快就完成了。

生1: 生2:

大雪纷飞的冬天, 有一次我没考好,

妈妈到学校接我, 妈妈没有批评我,

手里拿着我的棉衣, 却坐下来帮我分析原因,

大雪中的妈妈却冷得发抖, 鼓励我下次一定要考好,

啊,妈妈的爱是挡风雪的棉衣。 啊,妈妈的爱是鼓励的话语。】

由此可以看出,只要给学生写话的“食粮”,学生就能做得很好。随着写话水平的提高,可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模仿”。“综合模仿”可以是对原文进行扩写、改写和续写等。

【如学习《一片树叶》一课,当学生熟读课文、入情入境,在弄清了小兔啊、小猴、小熊面对小椿树时的心理想法和它们所有的动作之后,我设置了如下的问题:

1.接着,小山羊走过,小猪走过……,它们会想些什么?怎么做呢?

2.仅仅过了一天,当小黄牛来给小椿树浇水时,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学生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以及自己的生活经历,续写出了精彩的故事。

【仅仅过了一天,当小黄牛来浇水时,惊得目瞪口呆: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小黄牛怒气冲冲的高喊到:“是哪个讨厌的家伙摘光了小椿树的叶子?”小动物们听到喊声都跑了过来,齐声问是怎么回事。

小黄牛指着小椿树光秃秃的树枝说:“是谁干的?”小兔子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轻声说:“我只摘了一片叶子,没有想破坏第二片叶子。”小猴子也说:“我也是,没有多摘叶子,只摘了一片。”小熊也跑过来说:“我也只摘了一片叶子,想尝尝到底是什么滋味,没有多摘。”它们都向小黄牛道了歉。

这时,小黄牛对它们说:“知错就改就好了,别难过,我们一起来种树吧。”听了小黄牛的话后,小动物们都觉得很惭愧,于是它们齐心协力又种上了一棵新的小椿树。】

这种练习用时不多,学生组织语言的难度也不大,却能够收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坚持这样的练习,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技巧,为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奠定了基础。

策略三:感悟生活,拓宽写话空间。

生活处处皆语文,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低年级的写话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在指导二年级孩子写话的过程中,多鼓励他们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并为他们创造更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寻找生活的亮点。每天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写一写日记;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看了喜欢的书或动画片,写一写读后感或观后感;将一些重大的或有意义的节日(如三八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作为写话的有利契机,既加强了思想教育,又达到了写话的目的。

策略四:注重积累,养成积累习惯。

积累是写作前的重要准备工作,只有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写作才有厚实的基础。从低年级培养孩子积累的习惯尤为重要,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要求不能过高,我把重点放在了积累词汇、句子上,教学中我让孩子们把从课本或课外书上学到的好词、好句、浅显易懂的古诗记下来,在今后的写话中得以应用。孩子们积累了许多知识,拓宽了知识面,使写话有了丰厚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5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关键词:人文课堂;校园文化;身心健康

目前高职教育为迎合市场需要,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技能、轻人文素质的现象。这些现象导致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低下,心理脆弱,经不起失败、批评,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缺乏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以麻木逃避现实。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教育,更要注重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的教育。而拓展人文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未来充满自信,为将来走上社会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阅读和研讨中渗透人文教育

文学阅读与写作是诉诸心灵的活动,是人情感的需要。文学作品凭借艺术的魅力和美的感染力,把真、善、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娱乐、审美感染人,进而提升人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阅读还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能够使语文课堂教学向外延伸。学生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人物传记、中外名著等,可以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震撼。因为在阅读时,读到生动、有趣的情节,能够让他们体味到关于爱、友谊、忠诚、勇敢、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高中阶段就开始分科,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又存在专业划分过细、专业口径过窄的情况,导致人文教育薄弱。而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让他们交流读书心得,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自主地获取知识,开发其学习潜能,不仅能开拓他们研究问题的科学思路,同时也能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平等、协助、对话、包容、独立的现念。课堂上拿着书本讲精神、讲情感、讲思想,可能不好理解,但这些抽象的东西一旦出现在现实的生活中,就会变得鲜活起来,学生就会很快地接受,并产生自己的思想。

此外,拓展阅读视野,浓厚读书氛围,构建书香校园,也可以渗透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养。近年来我院图书馆购置了一批由教育部门推荐的适宜学生阅读的古今中外名著,为学生阅读创造了条件,各班纷纷开辟了“图书角”。语文组坚持“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的宗旨,先后开展了“我与书的故事”、“银杏杯”、“共创绿色校园”等征文活动,“在历史中追忆”为主题的红色经典文章诵读会、以环保为主题的诗歌展“鸭绿江我们在行动”等活动,还不定期举办名著知识竞赛、励志演讲比赛。学校综合学生在读书活动中的各项表现,对优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

二、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是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此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功效是绝不能忽视的。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崇高的校园精神,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陶冶自己的性情,净化自己的灵魂,逐渐体验出人生的意蕴,努力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和学术科技及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能够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另外,还要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艺术节、大学生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供大平台和新空间,诸如布置专题论文写作、组织学术讨论、开展诗歌朗诵、演剧活动、创办文学刊物、参加校园文学活动等方式,能够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好地丰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开设人文、社会科学类讲座,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和社会名流进校讲座,组织学术讨论与演讲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开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能够形成良好的校园人文素质培养的环境和条件。

校园文化建设力求弘扬人文精神,就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包括努力发掘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教育资源,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实行开放式教育,努力营造高品味、高层次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有了坚实的人文底蕴就会牢固地构筑起学生正确的精神支柱,而正确的精神支柱的构筑,对于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催化的重要作用。

三、以校风、校训、人生警句为核心,彰显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气氛。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精神文化是学校在发展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认知法则、行为规范和习惯等,它由校风、教训和学风加以体现。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各个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健康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可以成为一种激发因素和原动力,促使师生积极进取,观念一致,形成合力,特别是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为了弘杨学校精神,我院把“团结奉献,文明上进”、“厚德笃学,崇实求新”、“勤学苦练,勇于创新”、“治学严谨,诲人不倦”、“稳定、和谐、发展”立为校风、校训、学风、教风、学院形象全力打造,引导学生养成文明、守纪、勤学、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学习、办公、活动场所悬挂校风、校训、警句、文明用语、标语牌等,每座教学楼的走廊楼梯口,还悬挂着著名科学家及名家的人生格言。如“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位卑未敢忘忧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等,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赋硬件以生命,赋软件以灵魂,置身于校园这些文化长廊,对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拓展人文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学活动不受时间、空间、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因时、因地、因人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和各种技能训练。可以说,校园文学实践活动在培养创造型人才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单一课堂教学难以企及的。

影视作为一种集文学、绘画、摄影、戏剧、音乐多种艺术手段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一直深受大学生的青睐。作为人文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影视化教学对大学生影响深远。学生不仅可以从影视文学中获得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扩大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而且还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塑造自己的个性和性格,充实文化底蕴,在思想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我院充分利用影视媒介,因势利导,和电影公司沟通,课余时间在操场先后播放了《张思德》、《大决战》、《集结号》等10多部优秀电影,观后,语文组老师组织学生讨论、写观后感、参与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学生们在影视文化活动中研习历史,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校园广播建设,充分利用每天午间“校园之声”广播,面向广大学生积极报道各系各班级的动态,报道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介绍高雅文化和学术知识。学校的宣传栏、班级的黑板报等舆论工具,对学生开展规范和养成教育,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宣传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学生对不良文化的侵蚀形成抵抗力,净化了校园的风气,促进了学校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

板报设计大赛、书画创作比赛、“红五月”系列活动、成人节宣誓仪式等是我校每年必须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一系列校园文化,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同时也体现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塑造人”的目标。

拓展人文课堂,深入学生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国庆节观后感范文

    论文摘要:工读学校一向以纪律主导,纪律主导下的学校往往导致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基于工读学校的特殊性,纪律必须先行,是生存条件与发展保障。纪律主导一向是工读学校的传统,但学校毕竟是学校,育人是终极目标,文化必然要成为主导,为此,纪律主导向文化主导转变是工读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构建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通过“一个首要,二大仪式,三大举措,四大文化”建设,力争把工读学校的形象做美、品味做高,使之成为引领“问题学生”走进文明的和谐校园。 

工读学校是专门招收有违法、轻微犯罪行为和品行偏常的未成年中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和挽救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招收13-18岁的未成年人。按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十四条、第三十五条的规定,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如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或者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进入工读学校就读。 

工读学校一向以纪律主导,纪律主导下的学校往往导致学校文化氛围的缺失,纪律是制度化的、规范化、外显于行为、注重训练性,是低层次的需要,是应该贯穿于工读教育的整个过程。而文化则是非制度化的、非强制性的、内化为行为,注重濡染性,是更高层次的需要。当工读学校纪律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时,为了“问题孩子”长远的发展和他们的一生奠基应该是所有工读学校应该考虑的问题。在工读学校,没有纪律的文化发展是危险的,就像没有堤坝的河水是非常危险的一样,但纪律归根到底还是为文化育人服务的。在保障所有人的纪律的基础上,纪律主导向文化主导转变应该是工读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更需要有充满文化情境的校园环境的正面熏陶和浸湿、需要有优秀教师的特殊关爱与守护、需要优质学校文化情境的濡染和滋养。 

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就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教授收集的文化的概念就达310多种。因此,对待学校文化的概念还是“人者见仁,智见见智”。笔者认为的学校文化应该是学校中大部分人在组织中表现出的做事态度和处世态度,是经过内化后的行为的体现,不是说的文化,而是做的文化,是人们在行为中体现出的文化,只有行为中体现的文化才是真实可靠的。 

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现实中工读学校是一块相对比较贫瘠的土地,但这里依然需要有一份在贫瘠的土地上仰望星空的情怀,为了丰富工读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工读学校办学品位,促进工读学校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特对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构建。 

一、一个首要:营造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 

营造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基础,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应该是充满绿化、美化、人文化、书香味和信息化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空间、每一处角落、每一颗草和每一朵花,用激情去点缀他们、用诗意去装饰他们、用童心去布置他们,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并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它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 为此,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富有教育意义,让学校成为“问题孩子”们乐此不疲的家园。这应该是每一个追寻教育理想的工读老师和校长应该思考的问题。 

下面以校园电子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德育濡染为例。校园广播可以播放乐海听音、每日天气、童话精选、放飞祝福、自救有道、健康宝典、公民教育等内容。“乐海听音”则是为每日播放经典音乐,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与熏陶;“每日天气”即天气预报,并对学生着衣、自我保护等给与适当的建议;“童话精选”主要挑选童话中的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名篇,让“问题孩子”耳边萦绕着、弥漫着童话的声音。“自救有道”向学生讲授安全与自救知识,提高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健康宝典”主要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容,以贴近“问题学生”生活知识为主。“公民教育”则包括公德、公益、公共事务参与、公民人格完善等,可以播报德育常规、公益知识、礼仪、世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学校电子屏幕也可以不定时文化节日(节日的由来、节日的历史及节日的庆贺方式等)、今日历史(历史上的今天),标兵(活动标兵、劳动标兵、学习标兵、军训标兵)生日祝福(教职工与学生)等。 

文化的本质在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濡染、熏陶或陶冶,来启迪智慧,涵育德性,提升人格。这些资讯与“问题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亦熨烫人心,可以让我们的“问题学生”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真情和被尊重的感受,而校园也因此被氤氲着一股清幽厚重的文化气息。 

二、二大仪式:营造工读教育圣洁的宗教情怀 

1、静坐与鞠躬仪式 

对于工读学校的“问题学生”来说,大多具有好强、好动、好冲动的个性特质,他们心情复杂,时常被愤怒、恐惧、悲伤、忧郁等情绪困扰不安,容易为小事而大动干戈,兵戎相见。静坐仪式可以让他们在某一时间段保持静坐状态,凝神聚气,使得心情平静、心平气和,从而暂时摆脱尘世间各种纷繁复杂的念头与欲望的困扰,进入一种恬淡的境界,也让他们从中学会冷静、学会忏悔,从而达到养生、静心、静性之功效。而鞠躬表达的则是一种卑己尊人的情怀,可以为“问题学生”养成基于平等和尊重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提供最根本的情感支撑。是一种以行为训练为主的养成教育,鞠躬同时也创设一个认同的日常文化情境,让“问题学生”置身其间,就可以产生耳濡目染的道德影响,促进其常规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 

2、世界和平祈祷仪式 

每天我们的世界都会发生很多的灾难,应该让我们的“问题学生”了解这些灾难和灾难所带来的痛苦。世界和平祈祷仪式就是让我们的“问题学生”以世界公民的身份为本国和异国的不幸默哀、祈祷。祈祷世界和平,人类幸福。在低沉的安魂曲中,“问题学生”门整齐的排列在操场上,静默肃立,他们紧闭双眼,鞠起双手,放在胸口,默默祈祷。黄色的寄托的是无尽的哀思,摇曳的蜡烛传递着无限的悲悯。 

通过祈祷仪式可以起到忏悔、静性、对比、感化、重塑的作用,能够让“问题学生”意识到“过去的我”,并主动把“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进行对比,达到自我感化、重塑新我之功效。并且其圣洁的宗教情怀本身就是对“问题少年”复杂的内心情感的一种治疗,置身之中“问题学生”内心的温暖情感就会油然而生,对问题学生的精神重塑具有很好的功效。 

三大举措:打造工读学校高贵的大学气质 

1、讲普通话,用文明语 

工读学生使用方言讲粗话,脏话,开口就出,非常流利,但是我们发现使用普通话爆粗口就比较困难。坚持普通话,有助于降低“问题学生”使用不文明语言的机率。再次,“讲普通话,用文明”也是时代对当代青少年的要求,问题学生大多处于少年期,早日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与沟通,对孩子将来融入现代社会将起到良好的作用。 

2、第二课堂:系列主题讲座 

工读学校有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力争把第二课堂做大、做强、品位做高。如举办名校研究生义务系列讲座,可以聘请高校中儿童文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法律、 

社会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研究生或者老师给我们的“问题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知识普及性义务系列讲座,还可以请回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我与母校”的故事、家长的诉述故事等教育讲座。坚持下去,第二课堂系列主题讲座,就会形成工读学校的一种文化传统,开拓了“问题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工读学校的大学气质,也为学校常规教学注入一种新的元素。与此同时,讲座人员他们的榜样示范对我们的“问题学生”本身也具有一种耳濡目染的作用,这种教育是一种活生生的真教育。

    3、品牌特色:经典电影欣赏 

好的影片就如一颗幸福的种子,一旦扎根于孩子的内心深处,对孩子的一生都会有影响,工读学校可以选择特定的时间段,组织所有班级统一观看经典影片赏析,可以是一周一次,立志把“经典电影赏析”做成工读学校的一个品牌特色,对所有“问题学生”和教师进行文化濡染。好的影片能够触动孩子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敏感的神经,让他们在“欢笑”和“眼泪”中接受一点一滴的教育与感化,为此,电影主题的选择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选择“当幸福在敲门”和“小孩不笨”等励志电影和亲子电影、此外还应该考虑影片观看的后续性,如可以通过写日记、写观后感或者教师的讲解等形式来深化对影片的思考,来强化影片的观看效果。 

四、四大文化:创设富有文化情境的工读校园 

1、班级文化:文化情境下道德熏陶 

正如约瑟夫?弗莱彻(josephfletcher)说:“哪里有了境遇所提出的问题,哪里就有真正的伦理学” 。构建班级主题文化就是根据文化情境来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经验的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教育从深度和广度上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在促进学生道德的濡染、浸润、启迪、诱导、整合、弥散、激励道德凝聚功能。 

在环境布置板块,可以通过主题情境(如亲情节,游戏节,童话节)来布置班级环境和学校廊道等;在活动板块以综合课程整合为目的,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在学科教学板块,将语文、科学、思想品德、地理等学科进行综合整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案例分析时,要渗透和倡导建构主义情景认知论,探索和尝试文化情景教学模式,促进工读教师的专业成长。 

班级主题文化应在确保学科文化情境课程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整合课程资源,围绕人文、艺术、体育、健康等文化主题,以德育为主导、以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从教学到教育、从课堂到课外、从校园及至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性教育周、文化节活动。 

2、节日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濡染 

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每个传统的节日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传承了很多文化、历史与传说,工读学校可以利用节日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举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让儿童沉浸于经过优化的节日文化情境之中,其具有接通历史、感受民俗、体验生存、回归传统、宣泄情感、凝聚精神、寄托幽思等丰富的道德濡染效用”例如,清明扫墓祭祖、端午悼念爱国先人、中秋阖家团圆、清明节祭奠追思、重阳登高敬老、元旦节迎新汇演;三八妇女节忆母亲、五一节劳动技能展示、六一节童声献母亲、七一节颂党歌咏比赛、八一节革命影片联播、教师节老师我想对您说、国庆节理想前途教育等等这些传统节日,使得学生在集体聚会和庄严活动中增加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加强了特定节日文化对学生的道德濡染。 

3、阅读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积淀 

朱永新教授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读史可以明智,研哲可以晓理,品文可以传道,吟诗可以怡情,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通过观察,我发现我们的“问题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文学作品的,为此,发动班级的集体力量,共建工读班级的“图书角”,为问题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文化氛围,不仅能够激发读书兴趣,还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读书意识,让他们在书香班级中接受书香的点滴濡染。 

4、教师文化: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研究 

工读学校常常以班级为基本管理单位,通过班主任老师来选择值班老师,各班级执行班主任的工作任务。班级间缺乏沟通,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与良性竞争,长期下去,各班级犹如“一方诸侯”,从而容易故步自封而导致职业倦怠,逐渐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动力。为此,工读学校应该改变这样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多渠道的创设良好的教师文化氛围,开展文化情境下的道德研究,培养文化型教师,激发工读教师个体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这样才会真正激发工读教师主动的去自我实现。 

文化人心中最大的快慰莫过于有一个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机缘与舞台,学校可以举行“相约星期二”等教师文化沙龙,让工读教师参与到文化交流、经验体会、反思个案、教育心得、教育小故事等的交流中来,鼓励教师多阅读,多参加各级论文大赛,多积极。其次,可以让教师参与工读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深入研究“问题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以主题、专题的形式编写适合“问题学生”学习的校本课程,如编写《工读学生文化读本》《工读学生亲情读本》《工读学生交友读本》《工读学生励志故事读本》《工读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读本》《浪子回头金不换——工读学生特别报道》《工读学生文明礼仪读本》《工读学生法律法规知识普及读本》等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内容贴近工读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为问题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要符合工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以上措施只为建构有品位、有内涵、有文化情境的工读校园文化,这是一种努力尝试,一种理想追寻,而更多的是需要我们大家的一份苦心经营。目的只为让我们的“问题孩子”能够置身于充满文化和宗教般情怀的学校氛围里,接受濡染、接受熏陶、接受改造。再加上工读集体的信念、人与人之间温暖与真情、以及对明日之希望,我相信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应该会快乐的,应该是乐于主动去重塑新我的。总之,构建工读学校的校园文化,就是要把工读学校的形象做美,品味做高,使之成为引领“问题学生”走进文明的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鞠青著:《中国工读教报育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2]秦超著:《工读学生教育转化的探索》,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3]朱永新:《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演讲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