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年**月份,我走出学校的大门,正式步入社会生活。我从最初内心的忐忑不安,到开始对新生活环境的好奇,在到中间的期待,最后阶段的不舍,这就是我实习期间内心的变化过程,很奇妙,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现在回想实习的一点一滴,还是这么清晰,就像刚发生的一样,确实,它在我的记忆将是深刻的和难忘的,因为我收获了很多。
一、实习工作情况
早晨6:40起床,7:30从家里出发,8:20到单位,8:30开始上班。一天下来最痛苦的莫过于是挤公交车了,上班的人超多。记得第一天,我早早到那的时候,他们就拿来一叠的报纸给我看。到了第二天,还是一叠的报纸,我那时还真有点纳闷了怎么就是看报纸啊。也是,刚到那你熟悉他们的工作。不过,单位还给我安排了一张桌子,和学姐一个办公司。当然,我这一天还是挺有收获的——学会了使用打印机。同时,我还书写了一份正式文件,原来这就是“红头文件”,当然它的正式稿是再一轮的修改后才通过的。在那,我还学到了一个就是“仔细”。记得有一次,领导让我打一份文件。我认真地打出来,检查了两遍后,交给领导,结果还是出现了错误——有错别字,而且领导的检查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我在商贸局工作,要经常到区政府或是各镇、各街道去送文件。那时,他们带着我经常跑去送文件,区政府、小河街道、米市巷街道等都跑了遍。
而在这个时候,商贸旅游局正准备将杭州石祥路申报为中国特色商业街,所以需要准备申报材料。我的实习主要任务就是参与到编制“中国特色商业街”申报材料中,跟着学姐天天跑到杭州八通广告公司去赶制申报材料。
那几天,一个下午或是一整天都得待在那里,然后不断地修改,不断地添加,也正因为这次的机会,我见证了这本书的“诞生”,从它的开始到最后。一本书从薄到厚就是在不断的添加后形成的,而这本书在初稿形成后又被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才最后确定的。我的工作主要就是把所以的照片全改成需要的比例,并做修饰处理,虽然是很小的工作,但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有三百多张。
在小样确定后,我们来到恒晟图文将它制作成书。封面用彩色喷墨,并在封面、封底处各加一张亮片,之后裁纸机裁去多余的部分,接着用双面胶将书脊处粘起包装成册。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在三个人的合作下,一本书“诞生”了。当我看到“杭州石祥路申报中国特色商业街材料”这本书的时候,有种无法形容的感觉,很欣慰,就像是“孩子”,因为你见证了它的成长。我能参与到其中,虽然是贡献的很小很小,但还是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
在商贸旅游局,有很多的工作,学姐,主任,科长等每个人都是这么的忙,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十分地了解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了解项目的进度情况等,打电话或是直接上访。我记得办公司的电话都没怎么停过。
记得杭州市贸易局下发了一份文件,是关于杭州“商贸服务行业创业创新新星”候选人推荐,需要推荐两名到三名。这事由我们商贸科负责,我将文件复印出10份(拱墅区目前3个镇,7个街道),并在转发通知盖章后跟着科室的人员前去区政府收发室将这10份分送去。半个月过后,可惜没有收到报名单。之后只能打给各街道和镇,有不少都反馈说没有收到这个通知,这可离截止日期不远了。在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告知希望抓紧时间上报,在没有收到通知的单位,我们就一个一个地送到他们手中。三天后,就有三名创业创新新星推荐下来,我把他们的资料整理核查,再制作出他们的推荐表,然后在领导的核查下终于盖章上报了杭州市贸易局。
我以为申报材料已经做好能空下来,可是最重要的任务才刚刚开始。当“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的日期确定下来后,我们科室立刻忙碌了起来。选酒店订房间,选会议室,订机票,安排行程,确定会议议程及参加会议的人员,当然还细到接机人员、车辆、选择石祥路的参观点、房间布置、座位安排等等。那几天,局里特忙,他们还加班到十点。终于会议在8月15号开始了,历时三天。
我在那实习的最后一个任务是将“杭州石祥路汽车特色街区发展研讨会”专家的录音转文字。之前没有做个这事,听着录音两句就记不住了,一边打字一边听录音就只能写出一句。后来,我就先听着录音先手写下来,果然这样快很多。两个小时的讲话录音花了我10大张纸,终于一天全写下来了。
离别的时候,不舍。在这里,我认识了学姐,认识了王大哥,认识了章科长,认识了干师傅,认识了很多人;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见到了很多,这里有我很多的“第一次”。在这里的四十天,很值得,很开心,也让我对未来有更大的期待和思考。
二、个人实结与心得体会
(一)、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涵养
在信息化的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的。作为一名大学生,更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暑假结束后,自己就是一名大三生了。要珍惜在大学的学习生活,在还有的两年要继续努力学习。因为当你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许你就没有这样的机会学习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理论是基础。而现在学的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地努力!
(二)、努力实践
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通过实践,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对未来做好规划,了解自己喜欢什么,能干什么,定下自己的目标,向着目标而努力!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实习又是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它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步。
通过这四十天的实习,做到了锻炼和提高自己,尤其开拓自己的眼界,了解一个不曾了解的环境,这让我受益匪浅。与此同时,也更加明确和肯定今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也许我,一个不谙世事、涉世不深的大学生离成熟还有距离,这更激励我要不断地学习,锻炼自己!
宁夏农林科学院成立50余年来,汇聚了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英才和各大院校的青年才俊。所谓得人才者,得市场。农业科技人才是农业科技的载体,是创新的关键,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的根本。而在人才流动频繁的今天,选拔、评价人才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仅凭个人的简历和经验已不能完全适应人才管理的需要。2001年,宁夏农林科学院进行体制改革以后,留才、引才、用才以及激励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改革完成后,即启动了“宁夏农林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体系创新”项目。在这一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现,如何有效甄别有潜质的人才,如何构建一套科学的人才评价与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宁夏农林科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亟待破解的难题。基于以上认识,本研究尝试通过分析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查找传统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胜任特征理论和通用模型,构建适合本研究对象的胜任特征模型,开发适合本单位工作特点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实现在招聘、培养、选拔人才等管理过程中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推动宁夏农林科学院人才队伍建设和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创新。
1农业科技人才的特征
什么是“农业科技人才”,关于这一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有学者认为,依据农业科技人才所从事的实际工作情况,兼顾其学历状况,可将农业科技人才分为三大类,即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和农业科技实用人才[1]。其中,农业科技理论研究人才包括农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研究方面的专门人才,这类人才主要集中在农业院校及科研院所,他们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其主要时间和精力用于研究工作之上。宁夏农林科学院的大部分科技人员属于这个概念范畴。综合众多学者对“农业科技人才”的定义,本研究采用杨庆先等人阐述的“农业科技人才”定义,即“指在农业科学技术实践中,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以及从事农业科技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需要迅速调整自己,并利用这些知识与技能进行各种类型创造性劳动,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贡献的人”[2]。为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结合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了本研究的三个类别评价对象,即学科带头人(选拔功能)、青年科技骨干(培养功能)、初级科技人员(招聘功能)。农业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格的农业科技人才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科技活动不能凭空想象,而是要借助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农业科技人才更是如此,没有扎实的农业科技知识,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不可能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正确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农业科技创新的。
1.2自我实现的需求强烈农业科技人才不同于普通的劳动者,其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有能力接受各种创新和挑战,更希望有提供个人成长和发展的空间,向社会和个人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自我的需求。
1.3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农业科技人才丰富的知识内涵激发了他们不断追求进取,由于他们普遍受到过较高的教育,他们学习、领悟知识的能力也普遍较强。
1.4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农业科技人才所涉及的领域与一般的科技工作者不同,他们想要有所成就,有所突破,除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要经常亲自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动手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5工作过程难以监督和一般科技工作者一样,农业科技人才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的环境中从事创造性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从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因此,很难监督和控制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过程。
1.6个人工作成果不易直接测量和评价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论文)、专利发明、标准的形式出现,往往不可直接测量和评价,而一项创新成果通常又需要一个团队合作来完成,因此,个人的成就更加不易于直接测量和评价。以上农业科技人才及其工作的特点给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度,传统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这一环节一直是个难点。经过对这一工作资料的分析总结,查找出了传统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传统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科技人员评价工作的研究起步较晚,21世纪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界才开始注重,而且研究主要集中在科技人员应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上。宁夏农林科学院在人才评价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各研究系列的6个门类12类的考核标准。针对所分的三个层次的科技人才已制定了《学科带头人选拔办法》、《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办法》等,经过几年的运行,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人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细化,在分析人才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评价过程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等外显特征与业绩的考察,忽略特质、核心动机等内隐特征和行为的测评,因而对其发展潜能和工作绩效的预测性较差。例如,在“学科带头人”评价选拔过程中,对“主持科研项目”、“获奖成果”、“争取经费”、“”等业绩成果有明确的量化规定,虽然这为参评“学科带头人”设置了初选的标杆,但没有对农业科技人员的潜能、素质等因素进行综合测评,存在一定缺陷。二是不能切实结合岗位的要求分配科技人员,忽视人与工作的匹配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既是一个荣誉称号,更是一个有着具体胜任能力要求的岗位。要测量一个人是否胜任此岗位,须先明确岗位所要求的胜任特征。人与岗位的契合匹配程度是选拔、聘用最具关注价值的问题。三是评价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依赖领导及评委的感性认识,因而透明度不高,评价结果主观随意性较大。四是评价涉及的测评指标要素不够系统、全面,且没有权重设定。例如,评价“学科带头人”要求具备思想素质、业绩成果等指标,一级评价指标过于粗疏、笼统,缺乏二级指标要素。其中,不能确定各能力、素质的比重程度是最大弊端。五是评价管理过程中消耗的人力成本较高。在人才推荐、选拔过程中,每次要收集整理大量的申报材料、定期年终考核评价材料、期满考核材料等,工作中给工作人员带来纸质材料管理负担,管理成本高,效率低。科技人员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决定着农业科研机构能否快速发展,构建一套具有农业特征、科学合理、系统全面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价农业科技人员绩效的前提和基础[3]。#p#分页标题#e#
3对胜任特征及其模型的理解和认识
3.1胜任特征概念1973年,哈佛大学的麦克利兰教授著名的研究成果———《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使人们看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新的曙光。他引用大量的实证说明了滥用智力测验来判断个人能力的不合理性,指出学业成绩不能预测职业成功,智力和能力倾向测验也不能有效预测人们的职业成功,生活中的其他重要成就主张通过对岗位优秀人员所具备的个体特征进行实践分析和总结,提炼出胜任特征,作为该岗位人员筛选或评价的标准。这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一种更有效的工具。所谓胜任特征,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优异成绩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人素质[4]。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胜任特征:胜任特征指的是在具体工作岗位上任职者能够做好或胜任的能力,它反映出个体与其工作匹配状态的程度,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胜任特征反映的是与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行为,与员工的工作绩效关系密切,可以预测员工未来的工作绩效;胜任特征是可以通过行为来表现的,它的评估也要以行为识别为基础,以行为表现来测度和开发,能将组织中的绩效优秀者与一般者加以区分。
3.2胜任特征模型的含义胜任特征模型是指有效完成特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特征的独特组合。公认的胜任特征基本模型,是由麦克利兰提出的冰山模型[5]。该模型认为,胜任特征包括六大领域: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其中,浮在“水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是基准性胜任能力,属于表层特征、外显要素,主要通过一个人的学历、成果等表现出来,易于发现与评价;而沉在“水面下”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等其他要素是鉴别性胜任能力,属于深层特征,较难发现和测量,是不易改变的特征,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可测量个人工作上的长期表现。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相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进入2000年以后,胜任特征模型在我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国内很多咨询公司也在开展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和应用方面的业务,胜任特征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价值日益显现。
4构建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一个通用有效的胜任特征模型以及相应的胜任特征测评系统是十分繁杂的。鉴于不同行业人才胜任特征模型的差异,各行业均试图建立起符合自身职业特色和实现各自功能的胜任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评价系统。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分类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安鸿章等按照建立思路的不同,将其分为层级式、族型、盒型和锚型[6]。“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通过分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按照高、中、初三个层级,立足于实现招聘、培养、选拔三大功能构建胜任特征模型,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了评价系统。
4.1构建方法本研究的胜任特征模型的构建方法
概括起来包括: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小组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针对本研究所提出的三个不同层次职位,胜任特征虽然有不同的素质要求,但这种差异更多地体现在程度(量)上而完全非维度指标(质)上。
4.2构建步骤
1)确定基准岗位。基准岗位能体现行业、职系特征,岗位与岗位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和可比较性。通过对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及绩效标准的分析,本项目确定了农业初级(招聘功能)、中级(培养功能)、高级(选拔功能)三个基准岗位。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岗位要求,提炼出农业科技人员的初、中、高级三个层次的胜任特征因素,然后通过聚类分析整理出基本分类,构建起胜任特征模型框架,并对胜任特征模型的各要素进行描述性定义。本研究在通用胜任特征模型的框架下,制定出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并进行了描述性定义。为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可比较性,学科带头人、青年科技骨干、初级科技人员在3个一级指标和6个二级指标上保持了一致性。三级指标确定了学科带头人(高级)20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和初级科技人员各15个胜任特征因素(评价指标)。
3)确定指标所占权重。应当注意的是,为体现组织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胜任特征的要求,权重系数的设定必须与事业发展战略、核心价值观和主要业务流程保持同步。对于不同岗位,权重系数的设定是不一样的,以此表示不同岗位的不同胜任特征对职位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例如,学科带头人(高级)评价指标中的科研品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所占权重分别为16%、70%、14%,青年科技骨干(中级)分别为20%、60%、20%,初级科技人员分别为30%、50%、20%。
4)确定各岗位的行为等级。在这一过程中,“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项目从实现招聘、培养及选拔功能的角度出发,确定了符合、不符合两个等级,增强了其可操作性,避免了因锚定过多过细而无法区分和界定的弊端。
4.3构建内容根据通用的胜任特征模型,“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人才评价系统研究与开发”项目从组织和个人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双重角度出发,全面考察备选人员的个性品质、能力素质和综合素养,科学地预测候选人员将来能否胜任其岗位,提高了甄选人员、选拔聘任、培训人员的质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科研人员队伍结构。根据胜任特征理念包括的六大领域,宁夏农林科学院分别针对农业科技人才三个层次评价对象,设计了一、二、三级评价指标,分配了三大总指标的权重,确定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等级(即锚定)。其中,“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及其二、三级指标,专家认为“不仅在创造力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而且是识别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标志[7]”。同时,了解我国现行的各项科技奖励制度,明晰各种奖励的基本情况,对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很有必要[8]。“科研能力”这一指标是农业科技人员评价的核心指标,为了能客观、科学地对这一指标进行评价,本项目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和分析讨论,制定了符合宁夏农林科学院特点的农业科技人员业绩量化评分标准。
4.4评价方法(工具)的说明人才评价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对人的基本素质及其绩效进行测量和评定的活动。人才测评方法的具体对象不是抽象的人,而是个体内在素质及其表现出来的绩效。在对人才评价过程中,具体采用的评价方法(工具)视评价的目的、内容而定。本研究主要通过自主开发和选择其他辅助方法,在本评价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工具)。#p#分页标题#e#
1)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的开发。伴随着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在经历着从传统工作方式向信息化管理转变的过程。360度评价方法强调全方位客观地对个体进行考评,它既注重考评的最终结果,又将个体的行为过程和个人努力的程度纳入评价的全部内容,使得评价能客观全面地反映个体的表现和业绩[9]。但传统的360度考评在收集和处理信息时的难度较大,有可能趋于机械化,而通过互联网构建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则大大降低了评价成本,简化了整个评价管理工作。一方面,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可以在系统上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另一方面,增强了评价过程的灵活性、适时性和动态性。为了改进传统评价过程中纸质材料成堆、透明度不高、效率低下的缺陷,本研究以360度评价方法为核心手段,开发了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具体功能包括:在“招聘子系统”实行网络报名,扩大了引进人才范围,评价过程实现了应聘人员按照既定的模式提交个人背景履历资料,便于评价部门按照统一标准、要求进行初步审核、筛选;在“青年科技骨干选拔培养子系统”中,实现了培养人员自我监督、管理、评价,导师定期评价指导和同行参与评价竞争的功能,促进了青年科技骨干人员对照胜任特征素质要求改进绩效,完成培养任务;在“学科带头人评价管理子系统”中,运用业绩分析、跟踪法,实现了学科带头人在聘期间业绩、能力水平的公开、透明。在学科带头人期满考核进入新一轮选拔时,可开通网络评价功能,按照胜任特征评价模型,收集获取对学科带头人的360度评价信息,提交选拔会议参考,使选拔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开、公平原则落到实处。
2)其他辅助评价方法。人的行为和工作绩效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和形成的,对人的行为、能力、绩效等素质特征的观察与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环境[10]。所以,要想准确地测评一个人的科研品质、综合素质,应将其纳入一定的环境系统中,观察、分析、评定被评价对象的行为表现。因此,本项目对一级指标“科研品质”和“综合素质”除了采用信息化评价系统工作收集360度评价意见以外,还采用了其他的辅助评价方法,如评价中心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关键事件分析法、结构化面谈法、16PF测试法等,具体可根据评价对象选取其中不超过3种方法进行;对“科研能力”则采用业绩评价分析法进行测评。
5建立评价选拔流程
宁夏农林科学院依据“公开、公平、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已建立了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在依据多年人才评价选拔工作的经验基础上,本项目提出评价选拔流程。
6胜任特征模型对人才评价的意义
6.1增强了测评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个体的心理状况和行为模式一般比较稳定,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具有较高程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因此,通过构建胜任特征模型,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测试个体过去的行为,可以将其看做未来行为表现的最佳预测因子。
6.2形成了选人用人导向按照传统观念,在招聘、选拔人才中比较重视候选人的知识、技能,但在本研究的评价对象中,人员整体上具有较高的智商水平,核心的动机和个性等处于胜任特征的深层,它是最有评价价值的。所以,对这类岗位按照胜任特征的规律进行评价和选拔人才,可以获得最高的投资回报率。
6.3将岗位分析工作与人才评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人才评价往往存在不知道该测试什么内容,缺乏规范的评价标准体系,缺少对测试岗位深入的量化研究等问题。胜任特征的研究则填补了这一空白,建立了某岗位的胜任特征模型,在评价时就有了设计评价方案所需的测评指标。
6.4提供了量化人事指标胜任特征模型与人才评价的结合可以提供许多量化人事指标,使人事工作的量化成为可能。例如,“学科带头人”评价分数达到90分及以上,则说明岗位胜任特征要求与个体的胜任特征之间的匹配性好,可以胜任此岗位;达不到这一量化指标,则说明个体的胜任特征不能满足岗位要求,难以胜任此工作。
6.5为选择测试方法(工具)提供依据人们可以根据胜任特征要求来开发工具或选择测试工具。本项目为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功能,开发出了信息化评价管理系统。例如,为测评“成就导向”,评价个体的核心驱动力,则可根据评价条件选择16PF测试法、结构化面谈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