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普通外科护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普通外科护士论文

第1篇: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

1.1对象

选取某军队三级甲等医院11个病区,包括创伤骨科中心、内分泌儿科、消化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五官科、妇产科、心胸普通外科、干部科、心血管呼吸内科、肿瘤科、泌尿外科,发放调查表71份,收回有效问卷63份,其中男性46名,女性17名,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8.03±9.99)岁。文化程度:大专1名,本科51名,硕士11名。职称:医师19人,主治医师25人,副主任及主任医师19人。工作年限1~35年,平均(16.62±11.28)年。同时选取以上11个病区的住院患者(≤6岁的患者、ICU及特级护理的患者除外)共188例,男性118例,女性70例,年龄7~86岁,平均年龄(41.98±15.06)岁。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采用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分级护理内容认知调查表,共17项分3个等级,对63名住院医师知晓《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的相关知识进行调查,问卷信度为0.79,效度为0.80。

1.2.2护理级别的评定方法

首先由1名中级职称以上的护师和医师共同对以上11个临床科室当日、次日2d内按医嘱确定为一、二、三级护理的患者(包括新入、手术及病情变化改变护理等级的患者)进行逐个登记(医嘱护理等级);其次,根据《常规》中的护理分级依据,评估实际需要的护理级别(标准护理等级);再根据Barthel指数分级法[2],进行3等级10大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按Barthel指数进行记分。

1.3评定标准

根据《常规》中分级护理制度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判定护理等级。一级:重症、大手术后需严格卧床休息,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生活上依赖较明显或完全依赖需一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0分者;二级:病情较重或重病恢复期,有功能障碍,年老体弱,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患者,生活上稍依赖,需二级护理或Barthel指数记分41~60分者;三级:病情较轻或康复期的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自理生活或Barthel指数记分>60分者。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多独立样本的K-W检验。

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3种护理级别方法判定等级后,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6.484,P<0.01;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525,P>0.05;医嘱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83.859,P<0.01。

3讨论

3.1分级护理制度是进行护理活动的重要依据

分级护理是护理工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制度,是确定临床护理人员编制、合理安排护士人力资源的重要依据[3]。《常规》中的分级护理制度明确规定了各护理级别的病情依据与临床护理要求,它能反映护理工作量的多少、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要求。随着社会的变迁与进步,人们对享受高品质和保护其个人权益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医疗机构来讲,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制约着医院的发展和竞争力,而护理工作的独特性使得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在医院整体服务满意率中占据很大的比重[4]。因此,落实分级护理制度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率的有力保证。

3.2提高医师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是落实分级护理质量的有力保证

以医嘱形式下达的分级护理,护士根据护理等级为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内容,但当护理级别与该患者病情有所差异时,护士也只能机械地去执行医嘱。调查资料显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仅有31.75%接受过分级护理的相关知识,其余68.25%在后期工作实践中逐渐了解,提示住院医师在校期间并未全面系统地学习其内容;对分级护理依据即病情依据完全了解者为20.63%,部分了解者为79.37%;对各护理等级的具体要求了解者为12.70%,部分了解者为86.51%。《常规》中规定一级护理的患者应绝对卧床,生活上完全依赖护理即完全由护士护理,但医嘱护理分级中完全依赖护理者只有3.17%,部分依赖护理者为76.19%,不依赖护理即让一级护理患者自理生活者为20.63%。在188例患者中,被医嘱护理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为0,被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分级确定为三级护理者分别占25.53%和26.60%;医嘱护理级别与标准护理级别和Barthel指数分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实施及要求掌握不确切,从疾病诊断及医疗的角度出发,医嘱护理级别的不确定性,不但造成护士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会出现护理收费的不合理,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和分级护理质量落实[5],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与以患者为中心、以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标的现代护理模式不相适应。因此,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3.3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内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作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能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上的自[6]。调查显示:以病情为依据的标准护理分级,虽能体现患者实际需要,反映护理工作量,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但不能有侧重地解决患者日常生活自理缺陷项目,缺乏个体针对性,浪费人力、时间等护理资源,应补充并完善其内容。Barthel指数分级法是美国康复医疗机构常用的评估方法,评定简单,可信度及灵敏度高,主要用于监测治疗前后患者独立生活功能的变化,体现需要的护理程度,但未包括医嘱所含有的大量治疗工作[2]。本组资料中,标准护理分级与Barthel指数记分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以上两组级别护理评估方法均能反映患者对护理的依赖程度。分级护理等级存在的差异性,由评估者对分级护理内容认知程度不同所致,两者判断方法应互为补充和完善,以充分体现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或病情变化时,用Barthel指数记分法对其生活自理缺陷项目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量化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反馈信息,及时更新护理侧重点,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达到最有效的护理,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论文关键词:医师分级护理调查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患者分级护理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为临床护理提供较为客观、准确的护理等级评定方法。方法对63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188例住院患者分别按医嘱护理分级、标准护理分级及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一、二、三级护理登记与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住院医师对各护理级别的内容及要求掌握不确切;医嘱护理分级与标准护理分级、Barthel指数分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住院医师多用惯性思维提出护理级别,影响护士规范化的护理行为。结论住院医师应加强对分级护理内容的学习,提高对分级护理等级判断的准确性;同时应补充完善标准护理分级的内容,以人为本,确定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程度,突出个体差异与针对性,提高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M].第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

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5.

[3]梅祖懿,林菊英.医院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5~29.

[4]周荣慧.医院等级护理服务标准公示的动因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19.

第2篇:普通外科护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63-01

自从1882年Langenbuch成功实施首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以来,疗效与安全性不断提高,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经典手术,但在80年代后期,Mouret(法国,1987)等人先后在临床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辟了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一种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的全新手术方法。[1]现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成功施行胆囊切除术的229例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后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29例病人均为择期成功施行胆囊切除的患者,不合并其他手术,由患者自主选择LC或OC术式,LC组患者自始自终用腹腔镜做完手术,不含中转开腹者(中转开腹者占LC总数的3.8%),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具有较好的可比性。LC组:共77例,男性19例,女性58例,男女之比:1:3.1,年龄13-66岁,平均46.33岁;急性炎症7例(9.1%),萎缩性胆囊炎2例(2.6%),慢性炎症68例(88.3%);胆囊结石72例(93.5%),胆囊息肉4例(5.2%),胆囊结石并息肉1例(1.3%)。OC组:共152例,男性31例,女性121例,男女之比:1:3.9,年龄18-75岁,平均46.38岁,急性炎症15例(9.9%),萎缩性胆囊炎8例(5.2%),慢性炎症129例(84.9%);胆囊结石143例(94.1%),胆囊息肉9例(5.9%)。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指标:手术时间(分钟):不含术前、术后的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毫升):由手术室护士根据纱布和吸引瓶中的血量估计,术者核实后写入手术记录;术后疼痛程度:所有患者均未用镇痛泵,根据患者术后疼痛感觉先后选择不用镇痛药(轻度疼痛)、一般镇痛药(盐酸奈福泮)肌注(中度疼痛)和强镇痛药(盐酸哌替啶)肌注(重度疼痛)三种处置方式,并观察镇痛效果,写入病程记录;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天):为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或排大便所需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为患者术后实际住院天数(部分患者要求提前出院),不含术前住院天数;切口愈合情况:分别为甲级和乙级。

1.2.2 手术方法:LC:全麻下采用德国“狼牌”电子腹腔镜(型号:R.WOLF),常规建立气腹,取三孔法或四孔法,解剖胆囊三角,双钛夹夹闭胆囊管,单或双钛夹夹闭胆囊动脉,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电凝处理胆囊床,对于炎症、粘连严重者或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部分切除。OC:连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下取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或直切口,进腹后解剖胆囊三角,分别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常规顺行或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缝合胆囊床,对于炎症、粘连严重者或萎缩性胆囊炎,行胆囊部分切除。

2 结果

2.1 LC组:手术时间:40-180分钟,平均70分钟;术中出血量:10-150毫升,平均30毫升;

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18例(23.4%),中度疼痛48例(62.3%),重度疼痛11例(14.3%);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1天左右均能恢复,可进半流质饮食;术后住院天数:3-5天,平均4天;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77例(100%)。

2.2 OC组:手术时间:50-150分钟,平均80分钟;术中出血量:70-300毫升,平均100毫升;术后疼痛程度:轻度疼痛4例(2.6%),中度疼痛38例(25%),重度疼痛110例(72.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天,平均2.9天;术后住院天数:3-13天,平均7.1天;切口愈合情况:甲级愈合131例(86.2%),乙级愈合21例(13.8%)。

3 讨论

本文统计数据表明,除手术时间相差不大外,L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情况等方面均明显优于OC组。LC顺应现代外科发展的总趋势。但LC术者必须远离手术部位,用长杆状器械进行操做,缺乏开腹手术的那种手感,经验不足的术者造成的手术并发症较多,因此,LC的适应症虽受病人胆囊本身病理改变的影响,但很大程度上是手术者技术水平所限。黄晓强等统计了国内1991年7月至1995年6月共发表的有关LC论文,综合例数39238例,胆管损伤率为0.32%,[2]1996年,刘国礼调查了国内91所医院共47038例LC,胆管损伤率0.24%,后于1998年再次调查了国内187所医院共105188例LC,胆管损伤率下降至0.19%。昆明总医院于1991年9月至1999年7月共施行LC6500余例,胆管损伤率为0.12%。[3]朱华锋等报道1998年至2008年2080例LC发生胆管损伤2例,发生率0.1%。[4]我国自1991年2月(荀祖武,云南)成功实施了大陆地区首例LC,至今已有二十年,事实上,在我国开展LC手术的初期,其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胆管损伤率曾一度高于开腹手术数倍、甚至十余倍,但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完善及规范化培训的加强,腹腔镜专科医生的胆管损伤率已降至开腹手术的水平(0.5%以下),有些可达到0.1%以下。[5]现在,LC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外科技术。Orlando收集美国34所医院4640例资料,认为若术者经过75例操作后,其并发症发生率可以从5.3%下降至0.98%。为预防操作不当所致并发症,应以严格训练积累经验来避免。[6]对胆囊三角区精细的解剖及熟练的手术技巧是顺利完成手术和预防胆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先决条件。[7]尽管在19世纪90年代LC已被广泛应用,但以LC作为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主要手术方法仍有某些疑问,其主要争论是LC与OC并发症的比较。随着实践时间的增长,LC已被证明是治疗胆囊良性病变最合适的手术方法。我们认为,对LC术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学习和培养,循序渐进,术中加强责任心,LC的“大部分并发症”将被消灭。LC可作为胆囊切除的首选术式。

参考文献

[1] 黄志强.黎鳌.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年12月第2版. 1023-1024

[2] 黄晓强.冯玉泉.黄志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中华外科杂志,1997,11:654-656

[3] 陈训如.田伏洲.黄大熔主编.微创胆道外科手术学.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197

[4] 朱华锋.夏存林.朱月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肝外胆管损伤的预防.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3期 第17卷 211-213

[5] 黄志强.林言箴.祝学光等主编.腹部外科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747

[6] 武正炎主编.普通外科手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年4月. 33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