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代社会治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组织社会化 人力资源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外出务工,户籍身份仍是农民的劳动者。新生代农民工与以往的农民工在价值取向、行为特征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而大部分用工单位仍延续着使用对待上一代农民工的管理方式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因此,有必要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特征展开分析,并由此提出更富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组织社会化指的是个体通过熟悉组织文化和氛围,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价值观来适应新组织的价值体系,内化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规范并有效融入组织的过程。组织社会化可以帮助新员工成功融入一个企业,使其组织附属感和承诺、工作满意度、角色清晰度、任务熟练度以及与企业价值观的匹配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由此,组织社会化理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管理具有极强的指导价值。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特征
(一)外出发展动机
如果说上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的动机主要是获得比在农村务农更多的经济收益,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在较为优越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缺衣少食的生活困扰,外出打工更多的则是为了改变生活方式和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据调查显示,56.9%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打工是为了多挣钱,但也有高达62.6%的人未来有做老板的打算,“有自己的事业”是他们中不少人的最高理想。他们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奋斗,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他们希望在城市中学到更多的技能,希望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个人素质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相对较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在2009年,30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占农民工的比例在26%以上,其中,21―25岁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且这部分中有16―30%的人接受过就业培训。在信息获取能力方面,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所受教育程度较高,他们善于通过各种途径,如书籍、报刊、网络等来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思想也比较开放和先进,对他们所处的现实环境有了更清楚地认识。
(三)择业观
上一代农民工由于教育程度的限制,所从事的一般是建筑业、制造业、运输业等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行业,工作要求简单淳朴,甚至只要有工作就做,拿到工资就行,对工作的附带要求也很低。而新生代农民工则不然,由于教育水平提高,获取信息能力增强,使得他们的择业表现出了较强的流动性和选择性特征。更重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在选择职业时,还希望能学到技术、增长见识、有利于未来的发展,同时也诉求基本的尊严,希望被他人尊重和被社会认可。
(四)维权意识
上一代农民工的工作耐受力比较强,任劳任怨,能够忍受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不惜透支身体健康来换取微薄的工资。但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当他们所期待的工作待遇或条件远没有得到尊重和满足的情况下,他们不会委曲求全、无所作为,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如辞职、消极等行为)予以表达。
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发展困境
(一)缺乏归属感
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普遍有着融入城市生活、被城市尊重的强烈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摆脱非城市人口的身份,享受不到所谓的市民待遇。与城市人口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职业技能、工作经验, 还是在社会信息获取能力层面都处于劣势。他们中的大部分无法达到预期的心理满足状态,从而将自己定位为农村人,缺乏城市和企业的归属感,对他们而言,城市、企业和工作只不过是挣钱的载体。新生代农民工的这种过客心理使他们缺少主人翁意识,无法真正关心所在企业的发展。因此,一旦有更好的机会,他们就会选择辞职离开。
(二)职业发展支持少
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较高。调查显示,他们中有31.2%的人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56.2%的人希望有关机构能组织开展各种技能培训。但目前对于农民工的就业支持和再培训是非常匮乏的。即使流出地(农村)有职业培训活动,但大多针对的也是低层次的岗位,如清洁工、家政服务、水泥工等,这些培训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既无益处,也无兴趣。
(三)生活和工作受到歧视
受传统观念作祟的影响,农民工群体仍然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生活上,城市居民往往对农民工有很多偏见,甚至在公开的场合常表露不屑。工作上,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并未做到有效的保护,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上一代农民工遇到的诸如工资拖欠,劳动条件恶化,维权艰难,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容易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失落,从而选择离开。
三、组织社会化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一)重视人本关怀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身份差别,农民工只能处于“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在就业、生活、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有着更强烈的被尊重的要求,同时也有着更脆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企业单纯地强调管理的科学和公平已经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他们更重视的是能从企业中获得人本关怀。因此,企业应营造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心理需要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心理氛围,例如:选取优秀的新生代农民工参与高层的一些重要决策;推行一次新措施前向他们争取宝贵意见和建议;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丰富他们的休闲时光;对他们的住宿条件和饮食多加改善;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等。
(二)改善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是新生代农民工择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虽然农民工的薪酬有所提高,但其生存状况仍然不太乐观。据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但远低于同期通货膨胀率,与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明显的反差。与有工就打的第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性更强,追求也更高,对外出务工成本与收益精打细算,并用自己的方式(辞职、罢工等)与资方进行博弈。因此,面对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必须要改善原有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重视职业能力培训
影响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期望的最重要因素是自我发展因素,因此,企业不仅要在新生代农民工上岗之前对其进行入职培训,还要将培训贯穿到他们职业生涯的整个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个人发展需求,保证较高的工作满意度。此外,大力鼓励和支持新生代农民工内部的非正式的导师关系。建立了非正式的导师关系的新员工,通常会从他们导师那里获得更多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支持以及更高的薪酬,并且他们在绩效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突出。
(四)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长期激励,是对职业生涯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据调查,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有留在城市的梦想,因此,为他们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鼓舞。对此,组织应该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使其明确努力方向,为其提供详尽的工作前景资讯。与此同时,当新生代农民工对未来发展方向明确后,便能加强自身努力,实现组织社会化进程最大化,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①胡婷. 从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解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困惑[J].法制与社会,2010(8)(中):167―168
②余作国, 林丹梅. 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生代农民工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8):137―140
③白云. 城市农民工心理状况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06:59―60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适应性;支持系统
作者简介:成华威(1973-),男,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81;C97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21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49-02
一、社会支持
首先,化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矛盾。农民工对城市的贡献,一直被隐藏在城市繁华的背后。如今,城市建设及工厂的用工荒,让人们认识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农民工的重要性。尽管存在工作岗位的竞争等对市民不利的因素,但要理性、客观地评价农民工在城市的打拼。有了农民工的参与,城市才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市民才有更舒适的生活。化解矛盾一是要做好舆论导向作用。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两个节目最引人瞩目,一个是旭日阳刚的《春天里》,唱出了农民工城市打拼的辛酸,另一个是深圳农民工的街舞团,跳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热情和时尚,这两个节目通过春晚传递到千家万户,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提高了城市打拼的农民工形象。媒体应更多地进行诸如此类的宣传、报道,除此,在深度上,要加强对农民工等众多社会问题的挖掘,分析其真正原因,减少市民对他们的误解。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联谊活动,以缓解各阶层之间的矛盾。通过联谊让农民工与市民一起去体验、去感受,通过他们的亲身接触,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加互信。新生代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需要有爱心的市民帮助他们在城市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公益性活动就是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城市社会关系,让他们通过活动增加抵抗未知风险的保障能力,让他们有空间寻找到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建立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体制和机制。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需要当地城市和国家不断完善我国城乡管理体制,不断解放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并加强对他们权益的保护,积极做好这种人口流动的保障工作,这有利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消失,有利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将近1亿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好的生活,有利于他们能够分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体制和机制是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外部动力,有效改善体制与机制中不利于农民工适应城市的问题,能够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转化,使之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核心力量。
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城市资源共享模式。新生代农民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城市如果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农民工,说明这个城市的经济环境不好,没有足够的岗位,或者城市发展本身有问题。尽管城市能够吸引足够多的资源,但如果没有公平、公正、公开的资源共享模式,也留不住人才、劳动力、资金等重要禀赋要素。建立一套对农民工公平的用工环境、工资福利待遇标准,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政策,能够有效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得到公平的对待,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四,完善城市社会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系统。农民工属于城市弱势群体,他们在城市打拼承受着沉重的家庭和心理负担。完善城市社会支持系统就是要求城市能够从农民工切身利益出发,完善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各种支持,包括工资福利待遇、合法权益、社会参与度等,加快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身份转变工作,提升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二、建立增强新生代农民城市适应性的社会支持系统
(一)政府支持
政府政策的支持。从中央政府角度来看,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形成数量巨大、涉及领域广、特征明显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的形成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也存在很多问题,单就其城市适应性问题而言,要积极推动其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城市社会,这就需要从全国范围内放宽户籍制度的硬性管理办法,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相关福利待遇,帮助他们构筑起有力的政策保障环境。从地方政府角度看,要根据中央政策,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民工具体政策。各地区有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的是农民工输入地,有的是输出地。以吉林省为例,吉林省农民工输入与输出基本持平,农民工就业压力和工资水平居全国中等水平,吉林省对待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问题的关键是贯彻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尤其是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力度,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技术水平,增加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放宽新生代农民工城市低保、医保等参保要求,力争覆盖全省农民工。同时应继续加大相关政策的制定,尤其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户籍管理制度、城市福利待遇制度及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加快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上、社会地位上、心理上不被市民排斥,不被城市系统排斥,能够真正享受到与市民一样的权益,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福利。
政府的行政力支持。有了好的政策关键要靠政府认真的执行。规范政府行政力的执行,让政府真正从城市发展和农民工权益的角度出发考虑涉及农民工的政策,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待遇等问题,条件允许的地方,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的办法,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创业。
(二)社区支持
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加快适应城市社会的积极作用。社区是与新生代农民工接触最多的基层组织,因此,发挥好社区的基础性作用,尤其是针对该区域的新生代农民工建立一套有效的社会沟通渠道,帮助他们建立相关的社会关系,让他们融入到社区的生活中,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加快适应城市的生活节奏,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可,增强自信心。
其次,社区要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涉及农民工权益的各项政策。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各项有利于农民工的政策需要通过社区来具体执行,社区在新生代农民工心目中就是党和国家的代言人,社区如何对待他们,就是党和国家如何对待他们,因此,要高度重视社区在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各项政策过程的基础性作用。当地政府应把社区纳入政府日常考核体系中加以管理,确保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各项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最后,社区要积极主动地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相关城市适应性工作。社区要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加快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城市社区带给他们的温暖,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他们积极融入城市社会的热情,减轻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帮助他们建立与用工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联系,通过社区对接,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三)组织、单位的支持
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的生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需要中央、当地政府、社区的全力支持,还需要社会上的组织、单位加以支持。社会组织、单位除政府系统之外,还包括公益性组织、企事业单位以及国际组织等,这些组织、单位对新生代农民工加快适应城市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宣传,就需要媒体相关单位和组织,他们是化解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隔阂的重要力量,通过媒体的正面宣传、深度报道,能够增加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过程中的支持力量,并引起社会对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加以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社会组织、单位要积极做好政策的承接,紧紧围绕当前加快推进农民工各项优惠政策的推进,只要整个社会都动员起来,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政策才能落到实处。
(四)民间社团的支持
民间团体是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之外重要的支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过程中存在心理障碍等问题,民间心理救助团体就帮助他们开通热线,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过程中存在找不到对象的问题,民间团体就帮助他们牵线搭桥,让他们在城市里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当新生代农民工要自己创业,就有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团体,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的梦想。民间团体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加快适应城市的生活和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适应体系。很多时候由于政策的缺失,民间团体能够弥补政策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保障了我国社会的稳定。
要积极推进民间团体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这项工作,从政府层面要给予积极的支持,从民间角度,要建立活跃的民间团体管理制度,不能过于限制他们的公益性活动,尤其要推动跨地区、跨国界的公益性社会,从世界范围内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和工作。目前,有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出国打工,他们兼具新生代农民工与外出务工者双重身份,其心理和环境的压力比国内的新生代农民工还要大,除了当地大使馆和中资机构的帮助外,跨国界的社会团体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帮助当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到当地的社会,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五)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支持
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支持需要建立在外因与内因的基础之上,外因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涉农组织能够真正建立起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提升自我的机制,在思想上积极做好引导;在行动上帮助他们建立自我完善的机制,不断完善适应城市过程所需的文化和心理素质,提高适应城市的基本生活能力;在资金、项目上要优先考虑,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过程中能够通过自我提升,实现适应程度的加深。内因是新生代农民工对适应城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正确的看待,主观上要积极向上,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身份的转变和经济地位的升级。很多新生代农民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一些企业的中级管理者,甚至企业的老板,在城市适应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责任编辑:吴之铭)
参考文献:
[1] 景晓芬.“社会排斥”理论研究综述[J].甘肃理论学刊,2004,(02).
[2] 文小勇、石颖.“三农”问题:社会公正与社会排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5).
[3] 潘泽泉.社会网排斥与发展困境:基于流动农民工的经验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02).
【关键词】新时代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高富帅
目前,高校学生群体主要为思想多元化、个性十足、甚至有些叛逆的“90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新的探索和尝试。辅导员作为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节奏和步伐。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要从学识上、精神上、行动上紧跟时代潮流,做一名新时代的“高富帅”辅导员。
一、“高”在学识
(一)具备“高”学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辅导员扮演者各种各样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就像“保姆”一样,但是这个保姆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学生病了特别是突发性疾病,要懂基本的医学常识;学生心理出了问题,要作为心理医生及时出现;提醒学生们注意安全,防止被盗受骗,要知道哪些方面要加强注意以及如何使用法律武器;学涯规划、毕业就业,辅导员便成为了学涯规划师和就业指导咨询师……由此可见,新时代的辅导员需要具备更加全面综合的“高学识”。
(二)提高学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1.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高校辅导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立场一定要坚定,严格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学习党规,学讲话,做合格党员。只有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才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利用继续教育培训网络学习平台,努力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热点时事,时刻保持学习状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抓住攻读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机会,提高自身学历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水平。
3.完善知识结构,全面提升辅导员的学识魅力。新时代,要求辅导员具备的学识要更加全面,在各种角色转换时,辅导员需要掌握多种学识。同时,大学生个性鲜明,兴趣爱好不同,掌握的知识层面越多,越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二、“富”在精神
(一)“富”在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时代的辅导员,肩负着教育引领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重任,只有自身精神“富有”,才能够去感染学生,才能够使自己的学生变成精神富有的青年。而能够让学生更加尊重佩服辅导员、向辅导员学习的也许就是辅导员的一种精神。
(二)如何做到“富”在精神
1.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一颗包容的心。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他的特点,而这些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看,便可以成为优点。当辅导员能够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挖掘学生的优点时,学生群体中就会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负能量,而一个学生的青春就会多一些阳光和色彩。同样,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辅导员一定要去包容、指导暴露缺点和犯错的学生。同时,要传授学生一种“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精神,鼓励学生多去为他人着想,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
2.使“精神之花”在“班会”平台得到绽放。辅导员的富有精神需要通过渠道或媒介去传播,而班会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为班会能够将整个班级的同学聚在一起,将精神的正能量传递给同学们,使同学们感受到辅导员对学生精神上的关怀。可以在班会时送给学生每人一个辅导员亲手制作的许愿瓶,在里面放上大、小两张许愿纸,各自写下自己的大梦想和小梦想,鼓励同学们要拥有并坚持自己的梦想,常怀感恩之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3.温暖谈话,关怀特殊群体。大学生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以及其他困难学生。这些特殊群体学生,往往难以融入主流群体,如不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加以正确引导,会滋生出偏激思想,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精神问题。因此,辅导员要通过主动谈话和借助学生干部力量的方式,多去了解他们的想法,发现他们的“美”,让这些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关心和问候,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和良好的价值取向。
三、“帅”在行动
(一)“帅”在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口头的语言去教育别人,不如自己用行动去树立一个模范。作为一名辅导员,想要有些叛逆思想的学生去听取你的话,不如尽力用自身行动做好榜样。如果辅导员的动作够“帅”,不但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也会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效仿。反之,如果辅导员的行为传递着负能量,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也将是负面消极的。
(二)如何做到“帅”在行
1.多才多艺才华全,人格魅力不平凡。辅导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高尚的人格去影响、感染学生,以多才多艺的形象贴近学生,并使这种形象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此外,辅导员应多参加学生活动,还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运动,展现一种阳光正能量的形象,可以陪学生一起运动、娱乐,与学生打成一片。新时代的“魅力”辅导员,应使学生“乐于接受你”,而不是“不得不接受你”,使学生“尊重你、爱戴你”,而不是“害怕你、讨厌你”。
2.注重细节,不拘小节,勇于创新。新时代辅导员要更加懂得学生的心理,能够“投其所好”。90后大学生往往喜欢不拘小节,有创新思想,作为辅导员应该鼓励他们,带领他们大胆创新,宁可“做了悔”,不可“悔了做”,要敢为人先,不怕失败。同时,要提醒、嘱咐学生一定注重细节讲团结。
1.对于财务的结构影响。根据新时代的要求,技术将成为企业发展改革的方向与核心,然而与技术所对应的专有商标,专利等也将成为各大企业所关注的重点,于是,这些例如机械装备的有形资产将在企业经济增长中占的比重将逐渐减小,而那些例如专有商标,专利等的无形资产将会在企业经济增长中占得比重不断增加,甚至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无论什么企业,他们的内部结构将随着社会需求发生巨大改变。
2.对于财务的管理方法。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将继续扩大,不但包括现实生活,还将向网络等的虚拟实际发展,于是便促进了财务的管理方法改变,首先,财务信息化管理将成为一种潮流,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量,有更便捷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方式,因此各个企业在虚拟模块的争夺将会更加激烈。其次,随着网络发展,把财务虚拟化也将会成为潮流,传统模式下的当面交换已经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将会是网上支付等更快捷的方式。
3.对于财务处理的风险。新时代环境下,企业的财务处理应当是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面临巨大风险,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其一,产品更新换代快,新产品还沉浸在喜悦时就要面临淘汰的危机,因而企业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会很大。其二,随着产业信息化和交流的增加,产品的生产将不是秘密,如此,大量信息会流露给竞争对手,企业面临更艰巨的挑战。其三,资产的金融业务将不断增加,企业投资方向多元化,导致投资风险无处不在。其四,随着无形资产在企业经济投入中占的比重加大,大量企业会转投这一方向,市场拥挤的情况下,竞争越大,风险越大。
4.对于企业资产分配。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知识型人才将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必将是企业的争夺热点,人才的创新能力与创造力将会被重视,知识型人才的参与将导致企业的财产分配涉及有形无形等的各种领域,因此原来的传统模式将被改革,企业人才的报酬也将分化为有形和无形。
二、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解决
1.创新型的财务观念。在经济改革浪潮下,企业的资产结构必定会随之改变,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企业必须随时更新自己的财务处理观念,重新认识理财的意义,充分利用有价值的部分,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发展,增强企业软实力,从而让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
2.创新型的财务目标。企业的目标在逐渐向把股东财富放到最大而努力,这算得上是一种进步,然而却避免不了隐患,其一,软资源也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投资。其二,单方面考虑经济效率的提高,难免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三,忽视了其他相关人员的利益,在财产分配上有缺陷。不难看出,新时代的财务目标结构是,首先,公司应该在考虑硬资源的比重的同时,不能忽视软资源的辅助主导作用,其次,资源的分配应该考虑以股东为主要的所有相关人员,全面考虑利益与财产的均衡调节与分配。
3.创新型的财务治理结构。企业的财务治理是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为了迎接新的挑战,企业的治理方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首先是有共同财产利益人员的财务治理,创造更和谐合理的财务分配方式,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其次,财务投资最大者控制财务,其他有共同利益的相关人员参与治理,形成股东握大权,其他人员辅助的治理结构。最后,发挥外部参考作用,对于企业的治理,我们不应该只考虑到董事会内部的意见,还要充分采纳外部专家学者的意见作为辅助,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方向性。
三、结语
柳河一中按照《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和《木兰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会议精神》的要求和教育局的通知精神,为了维护教育行业的良好形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教育健康发展,我校加强对教师违规行为的管理力度。学校按要求开展了肃风正纪强化师德建设活动,召开了家长座谈会。会议中大家共同学习了市、县文件及《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哈尔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六条禁令》、《哈尔滨市2019年度师德师风质量年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再次强调教师要严守师德师风建设红色底线,号召全体教师拒收红包、不补课。如有违反要求,实行一票否决,从严处理!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分别在会上发言,均表示支持相关规定,共同营造我校教育的良好氛围,并分别签订承诺书,做出公开承诺。
一 、学校成立治理三乱专门组织
组长:曹臣
副组长:褚立军
组员:各教研组组长
学校由褚立军校长专门负责“三乱”治理工作,负责对全校教职工乱收费、乱订资料、乱办补习班的管理和监督,曹臣校长与分管领导褚立军签订治理“三乱”责任书,褚校长与每位教师签订责任书。
二、分管领导主要职责
1、分管领导负责了解上级有关的收费政策,及时向全体教师传达,并对上级规定的收费项目进行全程监督。
2、定期不定期对各班、各部门的收费、资料、补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向校长汇报。
3、负责向学生、家长了解与三乱有关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4、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社会上举报学校问题进行调查、澄清、处理。
三、教师职责
(一)、治理乱收费
1、凡是收费项目和标准必须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监督。
2、不准以任何借口向学生家长变相强迫集资和借款。
3、不准私立项目,擅自收费或提高收费标准。
(二) 治理乱订教辅资料
1、不得私自变相为学生征订和推销规定以外的教材和教辅材料以及学具。
2、不得擅自从规定以外的渠道为学生订购科学计算器。
3、严禁收取学生费用乱编滥印辅导资料。
(三) 治理乱办班补课
1、严禁擅自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种收费补习班。
2、严禁教师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收费补课。
3、严禁教师以任何名义利用学生的寒暑期、节假日和双休日办班集体补课或强迫学生参加有偿家教。
4、严禁任何个人利用学校教室组织任何形式的补课。
四、学校进行治理三乱措施
1、对所有学生下发关于治理三乱、提高师德师风的致家长的一封信,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氛围。
2、各班级开展拒收红包礼金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和家长有清晰的认识。做到加大宣传,形成风气。
3、各班级下发调查问卷,加大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力度
4.学校定期进行自检自查,对治理三乱和师德师风工作常抓不懈。
五、处理
校长和主管“三乱”的校领导要经常深入班级对“三乱”问题进行检查,对违规违纪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并上报上级部门。学校将“三乱”治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和教师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在评选模、优、先活动中,及职称晋升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创建工作整体合力
创建文明和谐镇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市、区有关要求,成立了创建文明镇领导小组,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2019年先后召开党委会8次,党政联席会议4次,工作会议5次研究解决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关问题,保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费,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时严格按照工作要求,做到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同时将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效能作为机关文明和谐建设的切入点,将文明和谐建设作为镇、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狠抓机关效能建设,严格规范办事程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推进民主评议工作,着力树立政府新形象。
二、加强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一是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制度。确保做到学习有组织、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有总结,充分发挥了中心组的表率和带动作用。
二是紧密联系各村居各单位实际,开展““文明和谐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最美贫困户”“清洁贫困户”“健康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建立包括镇机关干部志愿服务队、红色宣讲志愿服务队、文艺宣讲志愿服务队、青年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巾帼宣讲团志愿服务队和各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队合计20支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员237人,仅2019年就先后开展脱贫攻坚、环境整治、文明创建、卫生健康等各项志愿服务活动34次,活动范围涉及全镇15个村(居),受益人数达数万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
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创建典型申报推荐工作,镇镇基督教堂2019年荣获省级和谐寺观教堂称号,成功申报好人三名,镇志愿服务队获评市第14期优秀志愿服务典型;镇2019年被评为市第四届文明镇,官塘村、居委会、苏北村被评选为市第四届文明村,2019年底由开展2019年区级文明村镇申报工作,申报原先三个市级文明村和陆集村、居委会、棉场村、百市集村共计七个村居为区文明村,并同时申报镇计生办创建市级文明单位。2020年更积极创建省级文明乡镇,制定镇创建省级文明村镇实施方案,并召开推进大会,大力推进省级文明村镇创建。
四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工作,完善“一约四会”,引导建立健全村镇两级管理网络,坚持不定期开展不良风气整治活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宣传,针对各类节庆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村镇文化阵地、宗祠、宗教场所等重要地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志愿服务宣传好的,推进移风易俗宣传。保障“移风易俗宣传示范街”设施,更新完善移风易俗宣传内容,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组织“扬文明乡风、促脱贫攻坚”专题报告,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将群众引导到学知识、增素质、齐致富的轨道上来。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确保人居环境整洁有序
全力配合区政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处理机制。目前我镇15个村居全部落实了人员队伍和经费保障等环境卫生整治基本条件,建立起了垃圾清运、处理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续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改厕、污水治理、拆违拆危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暨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巩固治理成果,逐步拓展延伸、全域覆盖,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眼力”瞄准未来出路。基层干部必须用新思想WZ头脑、开阔眼界增强“眼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发现力,练就“火眼金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卓尔不群的“眼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中国未来发展之路上不断提高观察全局、谋划全局的能力。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脚力”走进群众心里。要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构建新时代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就得“跑得勤、走得快、踩得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民声民意,多学习基层鲜活经验,多积累基层工作经历,为群众排忧解难,践行党对人民的承诺,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朋友圈”做人民的知心人、贴心人。勤练“脚力”是基层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转作风促改革,也只有勤练“脚力”才能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干出一番事业。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脑力”巧开治基良方。基层干部要勤练“脑力”不断培养勤奋学习的韧劲,心系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紧盯社会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练就超常的脑力和谋略,秉承为民宗旨在新形势下着力解决重点、难点民生问题。
基层干部要在机遇与挑战中勤练“脑力”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做到勤于学、敏于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为基层治理巧妙开出新时代“良方”。
【关键词】大学生;信仰;教育
中图分类号:G257.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界2011年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暴力犯罪的预防与抑制作用研究》(2011C085)
1.前言
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行信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信仰体现了人对于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一种有着巨大力量的精神支撑,它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则是现今信仰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1]。
2.遵循"人本"思想,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象毋庸置疑是大学生群体,因此我们要了解新时代下大学生的所感、所想、所思,进行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应围绕当代高校大学生开展。而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的是充分遵循"人本"思想,以大学生为本,尊重大学生群体独特的个性发展,根据他们的年龄段,为其个性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保证,从而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1充分尊重学生个性,提供独立的发展空间
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个性化特征十分明显,所以,在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全过程中,都必须符合大学生群体的独特个性,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从每个人的不同实际出发,提出各不相同的要求,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个性受到了尊重与发展。因此,我们在高校信仰教育中,要充分体现强大的包容力与影响力,进而使更多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仰。
2.2充分发展大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随着时展的步伐,大学生群体不仅拥有极强的主体意识、个性意识及参与意识,还具有一定的怀疑精神与批判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信仰教育时要尽可能地调动多种教育方式并发挥大学生群体自身的优势,具体措施有:遵循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思想特点,将被动的灌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成为信仰教育的主题,而非机械的受教育对象;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进教学活动中来,从而取得马克思信仰教育的实际效果[2]。
2.3适应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高校信仰教育中,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一种思想,即信仰教育是与己无关的事情,只是学校的任务,这种思想是极其落后陈旧的,所以并没有使信仰教育获得预期的良好效果。我们若想在高校信仰教育中获得真正的效果,就必须把信仰教育与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要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信仰教育并非空中楼阁、坐而论道,而是能与他们自身发展充分结合,从而满足他们他们切身利益的。我们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并充分接受教育,这不仅可使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还可以使他们的各种需要得以满足。
3.强化理论教育,充分提高教育实效性
高校理论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僵化落后,而应与时俱进,紧随时代前进的步伐,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与学习上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理论教育,并对之加以创新与改造,以提高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3.1信仰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相结合
当前,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与信仰教育应是统一和谐的整体,绝不应是互不相交的。然而在实际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过程中,高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忽略信仰的有意识培养[3]。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理论学习和信仰教育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应该紧紧围绕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视角、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大学生信仰培养,并把信仰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学习需要和追求。
3.2引导大学生将理论内化为行动指南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大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指南,具体措施有:首先,要为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提供科学的理论保证;其次,要为大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理论功底基础;再次,要教给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加强理论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科学理论的精髓,特别是正确理解、运用其中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进而提供科学的思维方式。只有正确认识并掌握了理论,大学生才能在认识与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自觉、准确地运用的观点、立场和方法,从而做到将理论转化为自觉的内在行动指南,进而确立一个正确的人生目标。
3.3充分调动起各种技术资源
伴随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都有了快速的发展,高校的教学工作也应该运用更多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这将大大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效果的进步。而当下的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那种传统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情况、新形势。因此,高校的理论教学应当尽可能多地运用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弥补当前教学的不足之处。此外,我们还可以好好利用当前高校普遍展开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这一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通过健康、向上、积极的校园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进校园文化活动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到信仰教育的感染。
参考文献
[1]陈楠.当前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现代企业教育.2011,(02):49-52
[2]朱剑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析[J].湖湘论坛.2012,(01):66-6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连贯的现实困境,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集中在政治理论课程学习阶段和辅导员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阶段,这两种教育从时效性来说均是非连续的,从时间跨度来说都是集中式的教育方式,这样就会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更为连贯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目前实际情况反映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学生上思政课往往流于形式,逃课、上课玩手机和开小差的情况比比皆是,思政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可想而知。而学生日常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更多是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然而按照国家的规定每位辅导员带二百名学生,辅导员在学生空余的时间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那么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就算能顺利完成这么大工作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原因主要是: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一个相对连贯的、完整的和符合学生思想发展需要的教育,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客观的基本需求,只有具备连贯性的教育方式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教育效果;其次,从人思想的发展需要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思想上得到政治理念性的教育,那么这个工作必然将是长期的,不能单纯通过几个理论课程和辅导员的几次教育就能实现的,学生必须在长期的教育和学习才有可能对前期建立的三观思想进行修正和完善,用全方位全程跟进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替代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不连贯,教育效果不明显的治标治本的方法。
二、用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替代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时代特征
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开展的形式仍以传统的教育方式为主,这种教育方式主要以教育内容的灌输为主,明显地,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一种相对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教育,它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方式,无论是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都是以说教形式为主,缺乏一种生动灵活能让学生更为容易接受的教育方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只能对学生进行接受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方法注定是接受度较低。加之先进的大学生群体都进入了90后时代,如果继续固步自封不肯采取新的教育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巩固多年来积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被时代所抛弃,也不可能得到新时代大学生的认同和肯定,而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新手段,它不再是单纯的灌输教育,它更多结合了新时代的特征因素,把新时代大学生的特征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以突破传统的方式去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被接受度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无非两种,一种是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另外一种是辅导员的日常管理教育,这两种教育才是多是采取说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特别来自辅导员的教育一般都是以直面引导性教育为主,对学生日常管理的教育手段形式相对单一,严重不符合教育方法的规律和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学生对其接受度相对较低,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并不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相应的效果。大学生活其实应该是充实的,学生乐在其中,大学生更多是通过在校园生活中与同学进行交流,与老师进行互动去提升自身做人做事的素养,那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得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学生丰富的校园活动当中,用丰富的校园生活去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结合学生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通过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新教育方式,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赋予能与时代相符的诠释。由此可见,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并无一个固定的模式,它绝非单一的,也非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它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发育特征,还能消除学生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和反感,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政治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日常校园文化活动、团日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等,为了更好地开展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基地,对大学生不定期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