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现代林业思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林业思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林业思想

第1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2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 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第3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3]。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第4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Forestry Companies

LI Fangmin

(Inner Mongolia Forest Industry Group Derbur Forestry Company, Derbur, Inner Mongolia 022357)

Abstract Forestry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s to unite the people of forestry companies, manage emotions, resolve conflicts, boost morale, unity of the basic work of the mind is part of the party'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forestry enterprises is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nagement of forestry enterprises. In China's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forestry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an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ideologic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forestry enterprise workers, helping to train a staff of four, for forestry enterprises economic grow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out forestry enterpri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practice, we found that many forestry companies have gradually attention to their ow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forestry companies have achieved some success,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of the forestry enterpri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 words new situation; forestry enterpris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林区经济不断发展,各项事业也得到了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新形势和新环境下,林业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经无法对当今新形势发展需求进行满足,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结合林业企业实际情况,坚持创新发展重要原则。重新理解和深刻认识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而构建与时展以及林区实际需求相符合的管理模式以及工作机制。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林业企业开展一切经营和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带领林业企业全体职工团结协作、发挥才智,促进林业企业发展重要的环节。下面,笔者就浅谈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1 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深入开展、广泛开展以及长期开展的工作,林业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决定了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开展一切经营管理活动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同样是带领林业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协作,发挥才智的重要渠道。加强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提升林业企业职工的思想觉悟,实现林业企业可持续发展。下面,就从两个方面阐述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

1.1 促进林业企业跨越式进步和发展

在新的时期中,林业企业不仅要保持原有发展的尽头,还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换言之,林业企业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里基本的主体,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以及新时期文化建设过程中,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发挥比以往更加突出的作用,才能够保证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要对林业企业职工能动价值和潜力进行充分挖掘,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和引导职工的发展,进而实现推动林业企业科学发展的根本目标。而林业企业自身所取得的进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职工的进步,促进企业职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实现职工全面发展。所以,充分发挥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及优势,对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方法进行创新,与林业企业全体职工更加紧密地联系,使林业企业拥有坚实的人力保障以及更加充分的智力支持,为实现林业企业跨越式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2 保证林业企业应对外界环境变化

自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这样的形势下,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导致大多数林业企业的市场环境以及经营环境都日渐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中,林业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必须要致力于构建现代企业制度以及现代公司治理体制中,虽然这一举措利于林业企业在日后发展过程中抢占先机,但是,会导致林业企业工作环境波动,影响林业企业职工切身的利益,导致林业企业职工在精神方面和思想方面出现新的变化。此外,伴随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体制更加健全,竞争机制调节作用更加突出和深入,这些均决定了林业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导致林业企业发展和生存问题越来越突出,职工对于未来的信心受到了环境的冲击。这些发展过程中新的特点,使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林业企业只有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林业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密切的关注,全面发挥思想政治的引导优势和指导作用。才能够具有针对性地缓解林业企业职工的精神压力以及思想压力,对职工心理进行调节,进而有效平复因为环境变化而导致林业企业职工情绪的波动,为林业企业稳定、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必要保证。

2 全面开展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2.1 建设高素质思想政治队伍

林业企业实施和制定管理制度,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符合,为林业企业创收经济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传统的工作过程中,林业企业将大部分精力和投入均用在了生产经营和管理中,比如,林业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业务推广人才建设和操作技术人才建设,而没有充分认识到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因此,在当今新环境和新时代中,由于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为了从本质上调和林业企业内部人际关系,平复林业企业职工情绪、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必须要改变林业企业传统的人才建设局面。通过提升林业企业思想政治人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来推动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突破。不仅要加强林业企业思想政治职工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保证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自身的领域中能够具有带头示范等作用,用规范的言行和正直的工作作风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以及说服力。还要充分运用专业的培训,对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进行强化,保证林业企业的政工队伍可以及时发现职工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外部助力,熟练使用各种方法和工具,实现立业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目标。

2.2 加强林业企业职工形势任务教育

在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在实施林区创新发展的基础上,在进行新林区建设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和困难。伴随着当前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本深层次的矛盾得以体现。比如,有些林业企业的职工将困难看得过重,对发展前景缺乏信心,不能正确认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导致职工不思进取、畏难情绪、怨天尤人,更有甚者,会导致职工出现过激行为。正因如此,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将形势教育作为重点,引导职工看清环境和形势,使职工可以正确判断形势,并且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增强职工的自信心。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理论报告会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方法,加强党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及基本路线的教育,引导林业企业职工在正确解决思想困惑的前提下,逐渐将顾虑思想、不平衡心态消除,将职工从旧的思想观念中解放出来。

2.3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

面对新社会、新时代和新环境,工作对象的变化更为深刻,林业企业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运用新的手段,开拓新的途径。通过对人类文明优秀的成果进行认真的学习以及借鉴,对最新技术和成果进行不断汲取,全方位改进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以及方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人文科学的不断进步,均为林业企业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不仅是林业企业职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从文化推进角度丰富了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运用学习型的组织理论,使林业企业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良好的氛围,通过团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升了林业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的素质,为实现林业企业职工共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互联网的不断运用和普及,为林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第5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以现代林业的建设为视角审视信息技术,其是林业发展的动力所在。目前,林业发展有赖于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两者的综合作用,而这两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有将信息技术与林业产业相融合,才能建立起高效的林业资源监督管理平台,处理好资源分布的相关问题,才能为资源的有效调控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当前林农生活水平不高的问题也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解决。林农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获取更多的林业信息,学习到更为先进的林业技术,了解到更多的林业市场供求情况以及消费的需求方向,从整体上提高经营的水平,走上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因此,林业产生信息化建设对林业发展来说已经迫在眉睫。

2信息技术在林业产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林业系统的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已对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但在具体的工作中,认识不清、重视不足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部分领导干部对业绩过分重视,认为林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做好种植管理工作,而信息技术则可有可无,这种观念上的误区,致使当前我国林业建设仍处于重林业种植、轻信息技术的局面,为现代林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阻力。

2.2资金不足

现代林业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做后盾,但就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发展程度不高的地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林业建设的资金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在引入设备、技术或人才时,常常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2.3部分信息技术应用不足

当前,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技术发展日渐成熟,但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仍有待加强。在对濒危动植物保护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遥感技术和红外监测技术具有无可匹敌的优势,其他的高新技术也各具特点和优势。因此,在林业建设中应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3信息化视阈下林业发展的对策

3.1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及素质

林业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高、周期长、要求杂的特点,需要社会的广泛支持和林业相关领导干部的共同努力。林业的有关领导应从思想上对信息建设加以重视。首先,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员工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信息技术对林业发展的保障性作用。其次,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林业建设的各个层面。一方面,应培养林业管理人员信息化管理的理念,使其在工作中将政府工作思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相融合,更为科学、合理地指导林业信息化建设,为林业建设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在进行林业建设时,应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率,如办公软件、档案管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等,努力将信息技术与林业各层面相融合,提高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使其为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广泛、更为深入的服务。最后,林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对林业和信息技术都有所掌握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尤其是基层林业,专门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的专业性人才极度匮乏,因此应强化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输出更多的林业高新人才,为现代林业建设提供人力上的保障。

3.2增加林业信息建设的资金投入

面对信息建设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承包者支付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采取拓宽筹资渠道的方法来解决。在筹款渠道拓宽的同时,仍应将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立足于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向政府争取更多的财政支持,使林业在无资金顾虑的情况下得以快速发展。

3.3加快林业信息网络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与林业进行有效融合,将单一、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灵活、精准的管理模式,是当前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林业信息化管理还未成体系,林业信息共享的平台还有待完善。基于此,我国应加强3S、3G技术在林业建设中的应用,与互联网系统相联系,打造一个满足林业发展需求的专家系统、DSS以及GIS等数据库,实现对林业进行实时、动态的管理。

4结束语

第6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林业发展 生态环境

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要搞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林业建设,就要根据党的林业政策,不断探索适合本地发展林业的新途径,围绕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优化,有利于农民文化、精神生活的提高等方面而展开。

一、建设新农村要统筹规划林业建设

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应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需要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地方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地方改善生活环境等。发展林业要视当地的具体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科学地统筹规划。规划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要科学,因为规划关系到当地林业的兴衰,关系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应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

①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生产潜能;

②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

③生物多样性,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

④物种保护与生产相结合;

⑤环境治理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经过对青海省几个地方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当前在一些地区发展林业的突出矛盾或阻力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应通过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对具体林业收益、生态效益和优美宜人环境案例的介绍或体验,使农民从思想观念上解决这个问题。同时要有制度保障,在林业发展规划上进行强力介入。对资源、信息等进行统一整合,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推进建设进程,避免管理上的条块分割各管一摊、各搞一套。在产业林发展中,树木幼林期要注意合理高效利用林间土地,进行立体种植。如养禽、生产蘑菇、栽种中草药或套种其他经济作物。在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规划中,还要考虑本地的规划尺度,景观格局是否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要求,是否需要和邻近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建设等。只有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数年抚育发展,才可能产生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强培训,提高农民发展林业的知识与技能

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应使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林业知识技能等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否则难以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我国农业实质上已转入现代农业前期的二元结构的发展阶段,有种植、有经营、有乡镇企业,有外出务工。先进的农机具、良种、化肥农药和先进农技知识都在推广使用。要发展现代林业,要使农民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或某些不适宜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适应新农村建设需求,就要帮助农民转变观念,认识林业在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性,确立尊重多样性和以生态为中心的价值观。整体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学习有关农林专业技术知识,成为懂技术、会经营、能服务具有时代精神的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离不开科教兴农兴林,要向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发展,向生态化转型,就需要农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要发挥林业站、果树站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社会、媒体的力量,通过各种传媒信息或通过观摩、体验、示范和接受培训,使农民提高各项技能。让广大农民了解林业的普通栽培抚育知识、生态系统功能科普知识和专业化扩展的相关知识,让部分农民专业户了解林业的生物技术,生态系统功能知识,才能使农民肩负起责任,担当起发展现代林业应担当的重任,使知识从书本走向新农村建设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新农村林业建设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三、新农村林业建设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

新农村林业建设有不同的层面和视角,也就涉及不同层次的科技支撑问题。微观视角对于农民或乡村组织来说,在抚林和发展林业事业中,需要有培育、保护、经营和开发等科技知识的支撑,林业专业户还需要有接受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能力。宏观层面对于一个乡一个县或更大的区域,所面对的就不仅是产权分散的个体林块,而是要视其为连片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和营建。使其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全面发挥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要实现本区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共荣,就需要宏观层面的相关人员掌握运用林业高科技知识,用现代科学技术支撑和引领林业的建设发展。对本区域林业系统有宏观调控和把握,不断弥补本区域已有森林系统的不足。用林业科技知识和相关政策分地区、分特色、分环境指导林业发展。既要创新也要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和科学技术,做到作为产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作为公益事业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有了不同类型的林业建设定位和发展模式,才能在具体实施中充分运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和生态知识,以最小的投入争取最大的效益。

四、培育特色林业为城镇居民服务

我国各地农村自然条件各异,不同地域有不同自然景观和树木森林,形成不同文化现象,多元文化也使人们的生活方式、习俗呈现出多样性。林业纳入生态文化建设,发展如森林文化、花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文化等,为城里人提供各种各具特色的文化林副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林业作为生态文化的基础,对繁荣生态文化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有重要作用。在新农村林业规划建设中,特别是离城市相对较近,又具备财力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农村,要注重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的建设,注重发展景观林、经济林、果树园艺业等。形成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林业景观,为城里人及青少年提供旅游、观光、度假及普及学习现代农业林业知识,增添体验民间生活的实习基地,锻炼他们的自种自收的动手能力,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体验农村田园生活的需要。

这样既可丰富城里人生活,同时也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种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市场需求开辟新的渠道。农村修复传统文化更有基础,这样能促进城乡居民交流、沟通人们的思想,弘扬并传承先进传统文化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和谐社会氛围,促进城乡交融、和谐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一、山区林业的现状

1、由于山区经济的普遍落后,人民的收入水品也较低。在山区虽然有许多的林业资源,但是由于缺乏经营或经营粗放而导致山区的林业经济根本无发展。由于传统的观念引导中,其占有的资源并未达到有效的开发,致使占有的资源与经济的收入不能成正比。这样,由于没有先进的思想,致使山区的经济发展不上来。使长期的收入水平处于地下状态。

2、林业产业发展滞后。资源与产业链缺乏有机整合,“大资源,小产业”的特点十分明显,林业企业和林副产品加工等十分薄弱,结构比较单一,尚未形成具有产业带动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名、优、特产品开发滞后,市场竞争能力较弱。

3、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还面临体制机制障碍。现行山区林业管理模式与现代林业产业构建尚存在差距,现有林地产权制度制约产业开发,山区林业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林业生产要素流转不畅通,投入不足,投入多元化机制尚未形成,山区基础设施较差,不能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

4、观念、技术和信息相对落后。山区农民占有林地面积较大,但只注重木材的价值,忽视对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由于大多受教育文化程度低,致使思想观念陈旧,新技术掌握应用困难,适应市场经济能力低。林业技术人才缺乏,林农组织化程度低,各类专业协会和民间合作组织刚刚起步,作用尚未得到真正发挥,林业科技支撑力量不够,政府投入不足,限制了林业附加值的提高。

5、森林资源分布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与产业配置有待提高与调整。全区林地及森林面积所占比重高,但林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低效林占有较大比重,山区森林资源配置比较单一,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林地利用率低,资源对产业开发的支撑力度较弱。

6、森林生态功能与作用较弱。生态公益林建设尚处于初步阶段,防护功能较佳的生态屏障体系还未完全形成,森林生态功能整体不强,部分地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仍较严重。

二、山区林业建设解决的对策

要促进山区林业的建设,就要打破常规的以木材为主要生产项目的经营模式。在建设神态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多下功夫。现代的林业经济与传统的大不相同,所以在建设中,就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学习先进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现代的林业发展理念,深入了解林业发展中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相结合。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新型的山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建设道路。

1、理清思路,科学规划,以政策指导方向。首先我们立足于要发展生态良好、产业发达、林农增收、林区稳定的林业产业,就必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形成了“林业发展林优为先,林优产业加工为先,加工产品特色为先,生态保护防火为先”的林业开发思路,提出把仁化打造成生态体系完备、产业体系发达、林业文化先进的现代林业强县战略目标。

2、调整结构,延伸产业链。坚持林工结合。积极探索适应山区林业发展的激励政策,通过分类经营和“一本账”管理,实行“管死”与“放活”相结合,发展大型的精细加工工厂,把精细加工作为仁化主要特色产业进行发展,让大量的、主要的、优良的商品材用于精细加工,提高竹木的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形成精细加工产品市场,并依托旅游景区,充分研发可以利用自用材、间伐材、竹木剩余物加工木制工艺品的技术,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林特林副产品加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辐射面广、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加工型龙头企业。

3、科学规划生态林,大力保护生态林,积极争取推进碳汇造林,开辟改善环境的新途径。要根据各乡镇地形、发展方向,科学的规划生态林,让生态林能真正发挥最大的作用,在生态林管护区,要禁止放牧毁林和乱挖乱采、乱砍滥伐等破坏林木资源的行为;要对林木、矿业等与生态建设密切相关的各种资源依法实施管理,加大执法力度,遏制矿山非法开采及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发生;要通过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引导放牧人员加入生态林管护行列或从事其他工作,使这些人员弃牧转岗后仍有就业渠道和致富保障;要继续强化网格化管理,加强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控,确保生态安全。

第8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关键词:统筹规划 林业生态 学习提高 林业发展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严峻状况要求我们要运用生态理念促进林业发展。

首先,科学地统筹规划对林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林业是进行现代化农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要有乡村规划,有条件的地方应纳入城乡统筹规划建设中。林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当什么角色因地区而有差异,有些地方适宜速生林生长,满足市场需求;有些地方是为了恢复或建设生态系统;有些是需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些是为了改善生活环境等。要整合资源并理顺林业在各具不同特色依存关系中所处地位,也要视当地具体自然等情况和可能具备的发展前景而定并科学地统筹规划。规划关系到当地林业的兴衰、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规划决策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应让农民广泛参与。通过规划达到不但可以保护和优化适地适树的各种立地生产潜能,而且能保持物种结构多样性,充分利用土地与空间,注重生态系统功能的建立或恢复,最重要的是可以把保护物种与生产相结合,环境治理和文化建设相结合。

其次,要提高对林业生态重要性的认识。在当前在一些地区发展林业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来自于思想观念。如对林业生态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林业包括经济林收益所承担风险心里没底。发展林业没有规划,或虽有规划没有按照规划推进。东部地区、平原地区还有与农业争地问题,干旱地区植树成活率问题等是林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应通过培训学习宣传教育,通过对具体林业收益、生态效益和优美宜人环境案例的介绍或体验,才能使农民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同时要在制度保障上,在林业发展规划上进行强力介入。对资源、信息等进行统一整合,严格按照规划目标推进建设进程,避免管理上条块分割各管一摊、各搞一套。在产业林发展中,树木幼林期应规划合理高效利用林间土地,进行立体种植。如养禽、生产蘑菇、栽种中草药或套种其他经济作物。从属产业林,如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小流径、湿地水源保护生态林,乡村及住宅前后的环境景观林,为城里人服务的休闲、观光和旅游林等均应确立基本适宜的目标进行规划建设。在建设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发展规划中,有些地方还要考虑本地的规划尺度,景观格局是否能符合当地自然条件要求,是否需要和邻近的乡镇统筹规划连片建设等。只有科学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数年抚育发展,才可能产生效益,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9篇:现代林业思想范文

对于本科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以林业经营管理学和林业会计核算为主,以适他们今后在基层企业工作的需要,因为财务指标是一个企业综合效益的反映。应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使得本学科点争取成为国家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以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学科学术队伍建设

加强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应增加经济学类人才的引入,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养,尤其是注重现有学科人才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术梯队建设是本学科建设的核心。因此抓学科建设和创新,必须先抓人才。第一,要培养人才,对于本学科现有人才,要通过鼓励读学位、送往国外进修学习以及让其参加科研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使其早日成才。第二,学科的发展和建设要有继承性和持续性,必须建立人才梯队,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才接力前进,让学科永葆青春。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使本学科的教学水平显著提升,进一步优化结构,重点培养一批学术尖子,以培养一批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有一定影响力的林业经济学家,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积极向上的学科研究氛围。第三,要组建学科创新团队。目前的学科竞争和前沿性、创新性问题的解决,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必须组建团队,形成合力,占领学科的制高点。

三、加强科学理论研究

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注重将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林业进行关联和结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也不是在原有水平上的填平补齐和拾遗补缺,而是以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导向的学科升级和发展。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呈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针对林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领域,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管理与政策、区域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方法等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加强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林业生态建设的管理与政策、森林资源经济、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四、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科交叉是现代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整体化发展,呈现出多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互补、学科边缘拓展、产生横断学科趋势的产物。所以,在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上应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在国内层面,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应加强与农业经济、生态环境等领域相关学科的交流,寻求跨学科的科研合作;在国际层面,应重视引入国际林业经济前沿理论知识,并与国外同领域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高我国林业经济管理学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学习其他学科先进的发展经验,相互交流研究进展,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共同向前推进。

五、构建现代教学体系和科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