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辅导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幼儿游戏
随着人们的健康理念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1]。在教育领域,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普遍配备了心理辅导教师,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较为丰富的形式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但对于幼儿的健康,人们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重生理保健轻心理保健的的现象甚为常见。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亦起步较晚,在早期的教育实践中,健康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幼儿身体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评价方法,心理健康并未引起教育界的重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关注这一领域,且最初的大多数研究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教育”区分开来。幼儿园管理者及一线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也缺乏重视,大多数幼儿园没有专门针对幼儿心理成长的计划和措施。尽管现状不容乐观,但随着大健康观的不断深入,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涵在日益充实,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幼儿园教育[2]48。同时,有关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迅速增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在不断完善,实践在不断丰富。优化学前教育的心理环境、幼儿爱的能力的培养、幼儿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等是目前较受关注的研究课题。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幼儿园教育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纲要的颁布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注重幼儿心理健康的幼儿园日渐增多。在一些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幼儿园中已经开始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尝试,积累了初步经验。这为进一步全面深入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基础。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和目标决定了其开展途径是多元化的,开设专门课程和在生活及游戏中渗透都是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幼儿人格完善的重要方式。
(一)通过课程展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教育者以一定的社会发展和培养人的目标为导向,针对处于幼儿园学习阶段的幼儿,根据其身心发展需要和社会性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内外的教育情境,选择适合幼儿全面素质发展的学习内容,对幼儿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其获得有益发展的全部活动[3]57。幼儿园课程有四个关键点:尊重、适合、快乐,发展。以上四点均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尊重与适合强调幼儿园课程要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在尊重与适合的基础上强调快乐与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升其幸福感。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实施中的特殊性,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以幼儿心理主题活动课程为主,以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辅。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领域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指导要点等都进行了总体说明。根据纲要的表述,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五大主题。一是激发幼儿求知欲、好奇心,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二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三是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四是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让幼儿学会分享与合作。五是培养幼儿识别情绪、调节情绪的基本能力[4]。教师在确定心理健康课程主题时,一方面应依据纲要的要求,另一方面应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本班幼儿的具体需要和特点,创设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情境。例如主题课《愉快来园》紧扣新入园幼儿的焦虑问题,旨在协助幼儿学会识别和宣泄情绪,同时培养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我能行》通过鼓励幼儿承担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劳动来增强幼儿的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我帮你》意在引导幼儿乐于关心帮助他人,提升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化。以上主题的设计兼顾了纲要要求和幼儿需求,借用陈鹤琴先生的话,即课程设计“要有目标,又要合于生活”。
2.在五大领域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在《纲要》中,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目标都涉及到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要求,因此从指导思想上就体现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五大领域渗透与融合[5]。其次,心理健康的特点也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性。心理健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建立和培养是以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全面发展为基石的。因此,在幼儿园所有的课程中几乎都能挖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只要学校和教师重视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愿意利用已有的丰富资源,幼儿完全可以在已有的课程上得到心灵的养分。
(二)以园长为核心的个别心理辅导
园长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既有权威性又有亲切感,这使得园长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教师和家长无法替代的天然优势。对于幼儿园中个别让普通老师束手无策的“问题”学生,园长的亲自辅导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园长应遵循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其一是保密原则。首先向幼儿声明自己与幼儿的谈话不会告诉他人,让幼儿产生安全感与信赖感,愿意与园长沟通。其二是非指示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并非像成人一贯认为的那样缺乏自主自控,他们具有自我决定的能力。园长须花时间去不断启发和诱导幼儿,促使其思考,让其感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去认识、克服自己面临的困难。其三是疏导+教育的原则。“问题幼儿”因其行为往往不被接受,在生活中更多地受到成人的负面评价,更易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同时对成人的指责与约束尤为反感。园长辅导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宣泄自己压抑情绪的机会,让幼儿得到疏导,释放压力。在此基础上找到恰当时机提示和点拨幼儿,就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其四是系统原则。幼儿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园长应了解幼儿班级老师、幼儿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否失当,主动联系老师和家长,促成家长教养方式的改善。幼儿心理问题并非一次辅导就能完全解决,它是一个较为长期的提升过程。因此,对幼儿的表现可进行跟踪访谈,巩固辅导效果[6]216。
(三)在幼儿游戏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园的一日基本活动,其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首先,游戏是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变换动作,或者重复任意感兴趣的单一动作,不但可以使身体保持良好的舒适状态,而且使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其次,游戏是幼儿认知活动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操作问题,对感兴趣的物体进行探究,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新体验,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模仿和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生活,这都能够使其理解环境和影响环境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最后,游戏是幼儿社会交往的需要,游戏是幼儿与人交往的主要媒介。在游戏中,幼儿体验最初的人际关系,体验爱与关怀,体验自尊与自信,获得尊重与认可[7]36。综上所述,游戏使幼儿的各种心理需要得以满足,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儿童心理品质在日常生活中自然显现,同时,儿童的心理特点又影响其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抓住生活中的契机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当的引导与启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形象思维占主导的阶段,情境体验式教育方法更符合其心理特点。因此,教师应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的言行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利用园中的真实情境或创设某些虚拟情境,引导幼儿在其中自主活动,使幼儿的认知和情绪得到发展,行为得到改进[8]。
(五)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组优秀的教师不仅精通自己的专业,而且还会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建立幼儿心理档案组,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迹可寻[9]。例如,一位一线教师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幼儿心理健康档案组。她在美工区投放了纸质材料、彩色铅笔、剪刀、黑色水彩笔,并告诉幼儿,不开心时,就把自己最想做的事用笔“画”出来,再根据心情变化涂上颜色。最后,教师把“心情”一页页装订起来。这样就成了一本彩色心情书,教师根据书中的内容分析、总结不同幼儿调整心情的方法,有的放矢地提供相应帮助,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在组织实施上缺乏系统性
(1)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对心理健康仍然缺乏重视,没有设置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偶或从某一心理健康主题出发整理出来零星内容以供一时之需的情况较多[10]。与之相对应的,大多数幼儿园管理者对这一领域内容认识模糊,无法在日常教学管理中给予指导和支持。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课程评价的指标是多元的,其基本要素包括评价主体、客体、方法、标准等。但目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没有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单一,大多以同行评价为主。同时,教师或高层管理者在课程评价中,往往紧扣课程认知目标的实现与否。如果课程知识目标实现了,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反之亦然。评价幼儿的发展,不应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兴趣、态度、情感体验以及价值观的建构情况[11]。
2.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育活动实施的效果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密不可分。目前,幼儿教师职前培养体系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能力仍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相关专业技能的缺乏,对幼儿的各种行为和其背后的心理现象认识模糊[12]。一方面存在重视不足的现象,把幼儿的心理问题归为成长的必然,未及时干预,错过了最佳矫正时机;另一方面存在矫枉过正现象,把成长过程中的一般问题扩大化,过度关注反而造成了不良后果。此外,教师的干预能力不足,无法真正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这使得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在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教育效果。
3.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不同步
家庭和幼儿园协同配合才能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但当前常见的现象是幼儿园采取各种方法增进幼儿心理健康水平,而家庭却在制造幼儿的心理问题。比如,幼儿园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很多家长只注重智力培养,忽略幼儿的情绪健康和人格养成,造成了孩子心理发展的不平衡,甚至导致人格上出现重大缺陷。另外,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在幼儿园发展出来的各种技能和培养起来的好习惯在家庭中无法延续和巩固,这使得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
(二)对策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性的工作,家庭、社区、教师、幼儿都是这个系统必不可缺的要素。幼儿园必须有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才能发挥教育合力,幼儿园健康教育才会具有持续性和养成性。
1.幼儿园管理层面
(1)提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
幼儿园应在课程规划层面遵循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原则。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没有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仍在逐渐探索中总结和进步。面对这样的现状,幼儿园管理者一方面应该紧扣《纲要》中的核心目标,另一方面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教学研讨,围绕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13]。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需的资源课程
资源是课程开展的基础和前提,课程的成效也受制于课程资源。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浸入式特点,大多数内容需要在情境、故事中开展,因此对设备、场地等的要求较高,幼儿园需要提供充足丰富的资源,才能保障课程顺利实施[14]。
2.教师层面
(1)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教育管理部门应重视对幼儿教师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让教师“走出去”进行心理学知识培训,把专家“请进来”开展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同时充实丰富幼儿园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书籍资料,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
(2)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园老师在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其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也有直接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积极乐观、豁达开放、敬业负责、仁爱友善等心理品质会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因此,幼儿园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其健康水平。同时,教师本人也应树立起大健康观,在关注自己身体健康的同时也积极维护心理健康,由此进一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3)提升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幼儿教师对自己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能力的信念、判断及自我把握与感受[8]。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两个途径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作用。一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作用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二是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直接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作用。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3.家园合作层面
(1)幼儿园和家庭保持同步
教育幼儿园教育只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幼儿健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家庭、社区的作用不容小觑。幼儿园应积极鼓励家庭与园所保持同步教育,只有教育目标明确、一致,幼儿才会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进而形成健全人格[9]。
(2)通过家园联系册掌握幼儿心理状况
家园联系册是家园沟通的重要桥梁。通过家园练习册,家长反映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这为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现实依据。教师也通过家园联系册反映幼儿在园表现。通过家园双方的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幼儿心理问题并及时干预。
(3)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家长对健康的理解普遍存在片面性,忽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很多错误教育理念和方法损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应当承担起向幼儿家长普及正确心理健康知识和提供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责任。比如,让家长认识到亲子关系对幼儿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提供一些策略,协助家庭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使幼儿拥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再如,很多家长能认识到网络游戏对幼儿视力的伤害,却意识不到网络游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来避免其消极影响。幼儿园可以为家长提供相应的讲座和宣传片,让家长在这一方面找到解决方法。
三、小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逐渐认识到人的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而幼儿的身心都处速发展的时期,急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养分,教育者只有提供适宜的环境、科学的引导才能保证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幼儿园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在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掌握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途径,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之,唯此,方能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和谐发展的幼儿。
[参考文献]
[1]林宏.关于儿童健康教育问题的探讨[J].教育评论,1996,6(3):7-8.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48.
[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7-59.
[4]黄芳.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5]周卫萍.幼儿园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的研究———以苏州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苏州:苏州大学,2010.
[6]陈文华.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16-217.
[7]董旭花.幼儿园游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6-37.
[8]连洁荣.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与游戏的心理功能[J].教育教学论坛,2012(8):43-45.
[9]许海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10]张辉娟.试论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05(9):95-96.
[11]朱家雄.一项国际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上海的实施效果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12]刘媛媛.提升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的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12-115.
[13]游丹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3):59-61.
一、开办幼教点情况
截止xx年x月,我县开办幼教点xx个,开设了xx个班、招收幼儿xx名,覆盖xx个行政村,共聘用辅导员xx人。其中,民族乡镇幼教点xx个,占全县幼教点总数的xx%;在园幼儿xx人,占一村一幼在园幼儿的xx%;辅导员x人,占一村一幼辅导员的xx%。我县通过开办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和实施“一村一幼”计划,xx个行政村学前教育实现了全覆盖,在园幼儿xx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xx%。
二、
工作开展情况
1、督促各乡镇报送xx周岁人口信息;
2、督促x辅导员报送教学视频、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3、x月x日在xx召开“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技术方案协调会暨民族乡镇“一村一幼”辅导员培训会;
4、
针对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制定送教下乡方案;
5、
在学前学会普通话信息管理平台中审核数据;
6、录制表彰活动的短视频;
7、参加xx“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幼儿“学普”成果展示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
1、少数部门和行政村在推普工作中不明确自己的职能职责,报送信息不及时;
2、学前学会普通话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和使用需进一步加强。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应用学前学会普通话信息管理平台,规范教师管理,提高保教质量;
2.着手准备各幼教点的教玩具;
3.继续做好学前学普各种常规工作。
因此,只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合力,才能在国际象棋启蒙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先学起来
要让家长在家中辅导幼儿练习国际象棋,前提条件是家长能够了解国际象棋,并且能够对弈。因此,我们在对幼儿开课之前,先要对家长“开课”。
1.请国际象棋老师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使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国际象棋的好处;学校实施国际象棋教育的方式、方法;国际象棋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国际象棋教学的时间、地点等;以及需要家长在幼儿国际象棋启蒙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要发挥的作用。
2.给家长上课。对家长进行国际象棋普及,使家长参与到国际象棋的学习中。并且提前把要给幼儿讲述的知识点讲述给家长,让家长可以在家辅导幼儿的国际象棋学习。
3.将此方法保持下去,在每一批幼儿学习之前,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和上课活动,使国际象棋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共育。
二、让家长进入课堂,与幼儿共同学习
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进入到课堂中。(1)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2)可以同幼儿共同学习,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水平。(3)还可以对老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教学活动汇报和特色活动展示,把我们一个阶段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家长,接受家长的检验。
三、把“作业”带回家,引导家长在家辅导幼儿学习
每一次课结束之后,都要通过短信或者纸条的方式,及时告知本次课幼儿所学的内容,以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和幼儿的学习效果。然后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内容,给家长布置“作业”,让家长辅导幼儿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
四、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幼儿实战对弈
当幼儿学习一个阶段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时幼儿需要找更多的对手进行实战对弈,从而可以加强幼儿对国际象棋运动的理解以及自身的实战能力。
幼儿一直和伙伴、老师对弈、同家长下棋,久而久之会使幼儿对下棋失去兴趣。由于面对熟悉的伙伴、老师或家长,幼儿可能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时,家长可以很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幼儿能够和更多的人进行切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首先要控制幼儿的下棋时间,这有利于保护幼儿的眼睛。同时无论输赢,对幼儿要以鼓励为主,不要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五、及时沟通,阶段总结,反馈幼儿学习情况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我喜欢这一职业,那么,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该如何培养呢?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遵守道德,恪守法律,珍惜自己的职业,这是一个美丽的职业,与幼儿朝夕相处,他们能在工作中带给我们快乐,那么,我们就要和幼儿一起享受这种幸福,珍惜自己的职业。
教育在不同经济和社会中发展变化,所以教育《纲要》也在不断改变,现在,教育《纲要》的目标已有不同,新《纲要》提出我们要将幼儿的态度与习惯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能力与知识的培养,有句俗话;“良好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将它放在第一位,在这里,令老师有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让幼儿园的每一面墙都说话”,这里的每一面墙包括“对话的墙面,互动的墙面,展示的墙面,变化的墙面,”让幼儿处处学知识,感受幼儿园的快乐,满足孩子所需,放开孩子的手脚,给孩子以挑战。
教师在幼儿园承担着重要的教导作用,而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让幼儿受益于各方面,让幼儿学会独立学习,应用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合作能力和品质的学习,作为老师,我们要上有创新的课,而创新就要远离平衡态,要想远离平衡态就要熏陶和培养人们的质疑精神,在教学中力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向每一节课要效果,照顾每一位幼儿,每一节课都有不足之处,而老师就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经验和反思,在备课时,要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过去经验教训的提高,一个老师不仅要会对幼儿讲,更要学会对大家说。
幼儿老师承担的责任有很多种,每一个幼儿高兴的来到幼儿园,而我们的责任则要保护他们的安全,教导他们提高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从一日常规开始,从各方面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让我们的小朋友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在健康方面除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
在这次的培训中,听到了各位同行前辈的经验之谈,我倍感荣幸,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将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幼儿园教师个人业务学结【2】
近年来,我们幼儿园立足本园发展,加强园本培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园本教研工作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认为,面对今天我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园本培训及开展园本教研应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加强园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首先,园长亲自抓幼儿园工作,由她牵头成立了以园长为首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辅导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其他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我们把园本工作列入幼儿园活动设计中;每学期,我们还定时召开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活动,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园本培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确保培训落实到位
为确保园本培训落到实处,制定了园本培训工作的计划,列出培训的内容和安排,教师再依据总的计划制定出本班的园本活动计划。这样既指导了教师的学习,又明确了学习的内容,让老师们知道了学什么,什么时间学,统一了步骤,保证了学习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督促教师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园本教研形式,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促进教师成长。
一是开展各种比赛活动,让人人都有参与和施展才能的机会。教师通过学习与实践,进一步理解了园本教学的重要性。
二是我们从幼儿一日活动入手,引导孩子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从操作中发现问题,学着解决问题,通过教师预设和幼儿生成的一个个主题,营造出一个与幼儿生活本身密切相关的高度整合的课程模式,逐渐完成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习知识向体验知识的转变,真正符合了新大纲提出的让孩子主动发展的要求。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我们将以提高教师思想水平、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为目标,实现“培训——探索——操作(灵活性、创造性)——总结”一体化的路子,并针对每一个教师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使教师尽快掌握园本课程的精华所在。同时,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基本功培训,争取教师全部达标。
幼儿园教师个人业务学结【3】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对自己的专业定位
和成长有了更好的认识。我认为有效提高自身专业修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师德素养:
师德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没有师德一切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一颗颗幼小心灵,他们需要我们用心去呵护,我们的言行举止对他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他们身上能折射出老师的影子,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用心做好孩子的领航人。
二、学会尊重幼儿
要让孩子喜欢你,首先就要尊重孩子,以幼儿为本。你尊重了孩子,孩子自然就尊重和喜爱你。要关注到每个孩子,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个孩子。这句话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未必会真的一碗水端平。但是当你静下心去面对每个孩子时,也许你就会做得更好。
三、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反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反思自己的人做事时往往事半功倍。我们每次上完课后进行反思,我们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每天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进行反思,我们就会更贴近孩子,我们的教育就会更轻松、更有效。反省自己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四、不断学习,做一个研究型老师
关键词:内容 策略 目标
幼儿教师校本教学基本功专业培训,应坚持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真正把教育管理知识的培训落到实处,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针对性、实效性原则下,教师以“自学——反思——实践”和合作、互助、互动、集体分享成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自学的基础上,强调反思,适时辅导,在合作中分享、升华。在本县幼教项目培训框架下,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出培训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项目培训工作。通过组织教师开展各领域的教学研究活动,在实际工作中提高了全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方法和手段的能力。通过邀请专家进行新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系列培训,开展各领域研讨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知识,通过对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活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全园教师的教学水平。
一、幼儿师资校本的培训内容
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聚焦点。实践证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更多是在在职阶段获得的,主要是通过以优化校本培训结构——“研训一体化”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来获得的。在培训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优化教师学习环境,增加教师有效学习容量,建构校本课程,并以此为理论依据,不断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幼儿教育教学方式,达到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目的。
众所周知,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本园为了更好地学习和实施幼儿园新教材,使教师更主动地去寻找理论根据,经常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本人的专业引领,带动全园教师学习戴聪聪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经验》及林炎琴的《谈幼儿歌曲伴奏的几种方法》等,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校教研活动的质量,丰富教职工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我们还结合本园的具体情况,对如何发展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通过组织本园教师进行研究,方才发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由此生成的问题逐步上升到理论,进而形成了具有本园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幼儿师资校本培训的策略
为了教师们能学到先进理念,笔者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观摩了外出考察的视频录像,使教师了解了外地幼儿教育的动态和经验,用来指导我们幼儿园的教育实践。同时笔者还经常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网上、幼儿教育书刊的先进理念与方法,还组织教师学习了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读本《走进校本教研》和《走向高效能的教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教师明白了自己的差距,明确了只有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才能适应现代幼儿教育工作的思路。我们采取问题解决的研究方式,同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统计法和调查法, 让教师自主探究解决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问题,达到改进教学实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坚持阶段实施,分层推进,结合本园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开展园本教研工作;建立由团体、小组、个人等组成的学习小组,发挥本园多媒体信息网络的作用,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进行合理的整合,优化教师的校本研究环境,增加教师探究思维的容量。;围绕本园的素质教育,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关键词:幼儿园;家庭;社会;关爱;尊重;环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002-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是:动作发展正常、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更能体会到健康的心理不仅是幼儿智力的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幼儿将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幼儿素质的提高,首先是心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首。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及研究,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
一、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1、热爱,关注幼儿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慰、支持、信任、奖励、赞扬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期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微笑。幼儿会喜欢自己的老师,因为他们会观察,经常说“老师你今天好漂亮啊”、“老师你看我的画好看吗?”、“老师你帮我扎小辫”、“老师我想和你说会话”等等。但这些在幼儿的心理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老师关爱孩子,孩子喜欢老师,良好的师幼关系使幼儿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从而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2、尊重,信任幼儿
只有尊重、信任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与信任。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并给孩子改错的机会。总之,对不同的幼儿要正确的分析、判断而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从而促使孩子身心协调地发展。
3、关爱,理解幼儿
赏识教育家周弘教授曾讲过:“每个生命来到这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树有树的美,花有花的美,草有草的美。”作为教师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其优点首先要加以肯定和表扬,再委婉地指出气不足及努力的方向,这样孩子会乐于接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我园依托社区优化教育环境,开展心理辅导,提高家庭的教育指导水平。主要从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家长心理辅导、月总结等, 要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和积极性,,幼儿会有我很棒,我能行的感觉,自信心也会逐渐增强,同时也会养成各种健康行为。
4、懂得,欣赏幼儿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索精神;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幼儿的坚持、忍耐、勇敢及坚持不懈;通过社会课引导幼儿关系社会,乐于与他人交往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角色游戏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从而更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语音、艺术、科学、健康、社会活动的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根据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语言区、发展区、劳美区、角色区等多种活动区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的选择。通过游戏活动扩大了幼儿的交往场合和机会,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能力。另外,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放开自己的双手双眼,自由的观察与探索,放松自己的思绪,自由的想象与思考。
总之,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不同年龄的幼儿心理培养目标有所不同,我们要不断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幼儿生活的集体环境和家庭环境教育一致,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把一批又一批幼儿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心强、品质优良的宝贝,为他们拥有快乐、健康、幸福的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维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2004
关键词:幼教;幼儿园;教学;策略;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1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15-02
当前,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多媒体给我们带来的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让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一个跨时代的抉择。纵观当前教育工作,计算机教育已经步入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教育范畴,其生动性、实时性和可拓展性为当今的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应用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但这取于教师与家长是如何利用它的。笔者对幼儿园中开展计算机教学出现的问题与优势进行分析并根据教学实际对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幼儿园开展计算机教学有所帮助。
1.幼儿园开展计算机教学出现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机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先进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育的每个角落。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幼儿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掌握的不扎实,导致教孩子们时就很费劲,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游戏在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幼儿的自制能力是比较弱的,若老师管理教育不当,则结果适得其反。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帮助,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学习计算机,使他们明白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幼儿老师过度依赖运用计算机教学,忽视了与幼儿心灵的沟通,没有把计算机与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过难,幼儿不能接受,就会让他们失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运用计算机教学的优势
幼儿无论是身心,还是智力逻辑,都没有发展成熟,动作的协调性也不完善,单纯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手段已经不适应教学发展与孩子的能力发展,计算机教学便应运而生。计算机在课堂上的出现,可谓是打破了传统的"念经"的教学模式,通过计算机可以把课堂打造成为集视频、音频、图片、文字、动画等一系列生动形象的素材为一身生动课,让幼儿们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到老师即将传授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授课,让整个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幼儿的注意力也能更好调动与集中,为老师传授知识的道路开拓出一条新思路,点明了一个新方向。
3.提出一些建议
3.1前提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只有通过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与教育来激起他们的兴趣,使得孩子们对计算机地探索更有动力。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特征,培养幼儿对计算机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幼儿想学、爱学。幼儿阶段游戏是他们的最爱,毋庸置疑在幼儿园进行计算机教学中,游戏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游戏教学是重点。利用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与激情,而且还能让他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会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基本操作,如正确启动和退出游戏软件、鼠标的使用等,为他们以后的计算机学习奠定了基础。
3.2幼儿应当具备独立操作电脑的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与小朋友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这样一来,就要求老师必须把课堂的时间利用好,让课堂上的时间都围绕在设计好的教学内容上,才能保证小朋友们更好地掌握所讲的知识,课下老师就只针对个别的小朋友开展辅导,解决他们的困惑之处,这样就实现了整体教学任务的兼顾,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石。
3.3鼓励幼儿园教师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是孩子的引导者和教育者,所以老师肩负着这项重任。只有老师的能力提高了,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的指导。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要想让孩子们学习到更多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这就要求任课老师的计算机功底扎实,熟练计算机操作,既了解硬件结构又熟悉软件语言,能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有趣、吸引孩子的课件。幼儿老师还应具备自我不断学习的能力,与时俱进,熟练运用当下流行的计算机教学软件,这样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得课堂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3.4帮助幼儿正确合理地看待利用计算机资源。虽然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但是它却不能代替小朋友们所有的学习活动。经常使用计算机会使得小朋友们对计算机产生依赖,久而久之,让小朋友们忽略了情感的发展,他们与家人、朋友的交流变少,更多的是把时间花在电脑上,所以老师要定期的组织小朋友们参加户外的教学活动,这样有助于他们拥有更好地团结性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幼儿的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能力很差,有的家长怕孩子接触到电脑之后会上瘾,干脆不让孩子与计算机产生交集,这样做其实不利于孩子的综合发展,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回到家后家长的看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校与家庭的双管齐下,才能使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真实意义与作用。
总结:在幼儿园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技术,研究和实施信息教育,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合理地运用计算机进行幼儿园教学,实现教学的信息化,让教学变得更加现代化,实现资源最大化,成为当前幼儿园教学中需要完善的重要课题之一。幼儿园教师须了解、认识、学习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明确任务。为了适应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园的全面普及将是发展的趋势。但这个过程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最终才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在幼儿园计算机教学领域中取得突破和成功。
参考文献:
[1]莫源秋. 向往天堂般的幼儿园 [J]. 当代学前教育. 2011 (03)
[2]黄治中.幼儿园记事 [J]. 师道. 2011 (11)
[3]福田心田.上日本幼儿园 [J]. 中外文摘. 2011 (24)
【关键词】微课程 幼儿园 教师 幼儿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75-02
一、 幼儿园微课程开发
1、 何谓幼儿园微课程
所谓“微课程”,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的课程在时间上比较短、在教学容量上比较小的课程。针对幼儿园微课程来讲,一般上课的时间在5到8分钟左右最好,最多不宜超过10分钟。幼儿园微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集中,一般用一个集中教学就可以完成。教学形式也比较简单,而且通常幼儿不参与到其中,只是向评委们授课。以通过这种微课程的形式,以对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质量上做出评估。
幼儿园微课程相比正常课程来讲,是一堂“经济实用”的课程,这类课程对教学场地的要求不高,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更多的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分别做出评估和判定。
2、幼儿园微课程的特点
幼儿园微课程是对日常课堂教学的再现,与日常课堂所不同的是:它的时间比较短,也是一个没有任何幼儿参与的教学课堂,幼儿园微课程通常是由评委教师在评估上微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幼儿园的微课程中,小朋友的活动被省略了,这样就更能够显示一个幼儿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的讲解语言是否生动、是否具有感染力、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准确性就可以更直白得展现到评委面前了。换句话说,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和基本教学能力就更直接得被大家所了解。
幼儿园微课程和通常意义的“说课”是存在差别的。通常的“说课”的重点在“说”上。在“说课”时,幼儿教师只需要说说讲课的流程和教法,其实这些都是“纸上谈兵”的,并没有在上课,只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准备上课和为什么要这么上课。相比较而言,幼儿园微课程则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上课,幼儿教师要按照“导入――提问――点拨――总结――拓展”的上课流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和没有幼儿参与的情况下给大家上一课。
3、幼儿园微课程的选材的注意事项
幼儿园微课程旨在启蒙幼儿的早期思维能力的发展,它的特点就是能够针对不同特点的、不同层次及发展水平各异的幼儿的需要。但是并不是幼儿园的任何课都适合做微课程的,所以幼儿园及教师在微课程的选材上应该注意这些特点。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需要选取能够帮助幼儿形成一定自主能力、健康的生活习惯及将幼儿不同活动能够进行有机整合的、关注幼儿兴趣及自身需要的课程,选取那些能够激发幼儿自身探索精神,自主解决问题,修正幼儿对待事物的认知及态度的软件。另一方面,选材内容需要适合做成微课程,对于那些不适合做成微课程的材料进行修正或者删除。
二、幼儿园微课程的应用
1、如何上好幼儿园微课程
(1)要迅速切入课题
由于幼儿园微课程存在时间短的特点,所以幼儿教师在上微课程的时候一定要迅速得切入课程主题。对于幼儿园微课程迅速切入课题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新的题目切入课题;也可以通过提以前讲授过的内容来引入新课题;也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或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入课题;另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讲此次微课程的课题。总之,幼儿园微课程迅速引入课题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讲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在使用创新的引入方式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和课题联系的紧密性和时间的紧凑性。这是幼儿园上微型课需要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因为还有更重要的授课内容要在接下来有限的时间内被展示。
(2)要有清晰的讲课线索
在幼儿园的微课程上,除了要迅速切入课题外,在接下来的讲解过程中,还需要讲课教师有清晰的讲课线索。在一堂微课程中,通常只要有一条讲课线索就够了。在这条讲课线索上要突出的内容是此次微课程的主干内容,而要忽略的是无关紧要的例子、证明等等。但是,并不是说所有的论据都要省去的,为了充实微课程的主要内容,授课教师要在准备的众多资料中简明扼要地罗列出所需要的论据,以达到论据力度是充分的,准确的。而突出那条清晰的授课线索。
2、幼儿园微课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
幼儿园微课程在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研讨。教师及幼儿园其他教师就此形成一个互动的教育反馈模式,并成立一定的领导小组、课程研究组、各教研组,负责组建本园的具体课程实施安排计划,并对课程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及探讨,不仅保障了课程的顺利开展,而且提高各科教师的教学质量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业务提高。通过微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落实,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学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观察能力。第三,交流学习与综合性指导。幼儿微课程是将生活、游戏、学习、运动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一门课程,它将学生的交流讨论融入到学习中,不仅能够让学生身心愉悦,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应该给予综合性的指导,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第四,幼儿园微课程也能够给予家长课外辅导一定的指导。
三、总结
幼儿园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是一堂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思考性的极具趣味的课程形式。它可以启发幼儿教师不断发掘生活以及学习中的趣味点滴,促使他们在重视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把幼儿园微课程带入到幼儿园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去,让更多的快乐和微笑进入课堂。
参考文献:
关键词:常规教育;行为习惯;个性品质
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也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教育遍及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幼儿园常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常规教育和教师的常规管理却出现了误区。
一、幼儿园管理误区
(1)教师牵着走为主,将常规教育依然看作以管理为目的,是控制幼儿的主要手段,强调常规对幼儿的约束作用,强调幼儿行为的整齐划一与服从口令,幼儿没有自己处理自己行为纠纷和独立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2)过于放纵幼儿,强调幼儿的自我管理,否定某些环节的老师干预,一味地让幼儿“自由活动”,当幼儿出现违反常规要求的行为时而没提出任何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园的孩子要么被管得太死,缺乏自主性、自理性;要么孩子被过于放纵,自律性不强,影响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大家都知道,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一个新的集体生活,并置身于一个教育环境之中,如果哪个幼儿园重视常规教育,如果哪个班级重视常规教育,这个班的孩子就表现情绪稳定,生活规律有秩序,讲文明懂礼貌,各种工作有条不紊。老师值班感到愉快,教学计划能按时完成。否则,不重视常规教育的班级,孩子表现情绪浮躁,缺乏组织纪律性,规则意识差,不听指挥就成了平常所谓的乱班,同时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老师组织活动感到吃力、苦恼、教学计划难以完成,更不易幼儿养成有秩序的生活习惯。因此,良好的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秩序,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是教师开展活动的保障,如幼儿每天喜欢上幼儿园,乐意与他人交往,讲文明,懂礼貌,吃饭时,食欲旺盛,不挑食,不偏食,就餐习惯良好;睡觉时,睡姿正确,能按时入睡;上课和游戏活动时,能够积极参与,注意力集中,精力充沛等等。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不仅包含科学的生活常规,还包含交往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行为规则,对幼儿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此幼儿园应加强和重视幼儿的常规教育。并根据幼儿的生理基础和身心发展特点,提出了建立科学的幼儿园常规的措施和方法。
二、幼儿园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1.幼儿常规的建立必须加强坚持,坚持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法宝,给孩子充分的反复实践的机会,每天的要求必须相应稳定,不可朝三暮四,今天这个样明天那个样,使幼儿感到无所适从,始终如一地去帮助幼儿建立一种惯性思维,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
2.对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地进行,尤其是小班,教师要认真讲解,耐心示范,直到幼儿正确掌握为止。
3.在传统的常规教育中注入新理念,实施中,包括教师在内不存在“特权”,要将幼儿摆在主置,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参与进常规管理之中,最大化地促进幼儿主体发展。
4.合理安排好幼儿一日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真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指南》精神中规定的大、中、小班作息进行,使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符合幼儿生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趣味性。按照动静交替的原则,正确合理地组织好幼儿的各项活动。
5.加强对个别幼儿的教育,因为孩子智力发展和生活能力上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一定要帮助和辅导,使其逐步有序提高。
6.发挥榜样的作用,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检点自己的举止,同时把握好教育契机,让孩子向孩子学习,让孩子教孩子。
7.教学先行以教学促常规法,当幼儿完全沉浸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他就表现出惊人的自制力,有助于对规则的理解和内化。
8.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环境对幼儿良好习惯与品德发展起着熏陶作用,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来调整和改变幼儿的行为。
9.教师在常规培养中既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又要做到“言而有信、信而必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