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前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生涯规划 计算机 体验式

大学阶段是生涯发展历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重大抉择,如,课业、职业、婚姻家庭等。在我国大学的招生和考试制度下,很多大学生的生涯选择由父母或老师帮助甚至替代其作决定,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普遍缺乏自主决策意识,更缺乏自我决策的能力。而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职业不仅仅是保证人们衣食无忧的手段,更多的是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而进行职业选择则是一种重要的人生管理的能力。

有一项美国的研究表明,职业目标越清晰的人,其成功的几率越大。台湾有学者研究表明,“职业成熟度愈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强,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反之,职业成熟度愈低,则表示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愈欠缺愈有可能做出不正确的职业选择,进而迟滞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

一、当前计算机类学生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生涯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以职业目标为导向,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计算机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以及评估反馈等环节都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认识不够客观、规划和实施有些脱离实际、带有理想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发展期望过高,自我分析与实际不符。很多学生期望到“三大”(大城市、大企业、 大机关)、“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单位,对自己职业定位不准确。不少大学生选择以考取学位和证书作为发展主路径,还有些学生“为保险起见”准备了四条以上的发展路径,但这些路径的结果悬殊较大,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规划过于理想化,没有立足实际和对自身估计不足,造成与实际脱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实际选择中的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

(二)盲目参加过多实践,社会实践缺乏专业性为了增加“工作经验”,不少学生选择了兼职,做家教、促销员和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做业务员等,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选择考证来 增加“筹码”,还有的很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参加各种文体活动或者参加各类协会, 以期望参加更多的协会来增加自己的实际经验,但这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其兴趣广泛而缺乏社会实践缺乏职业方向性,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要求,应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实习锻炼。

(三)坚持追求所谓的“最佳规划”,职业规划缺乏与时俱进一些大学生对经济学上讲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乐道,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寻找“最佳规划”上,希望“一次规划,终身受益”,在做规划时面面俱到,不愿舍弃,没有重点,缺乏最相关事情的取舍抉择,在行动中也不愿从小事做起,碰到困难就盲目等待不知所措。实际上,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一个人几乎是无法做出一个十全十美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同时,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和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周围条件的变化和就业环境的改变,职业生涯规划也是需要不断调整。

二、计算机类大学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一)体验式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界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国内学者认为所谓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和情境,让参加者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生涯规划体验式教学的理念,即创设情境诱发学生体验,唤醒学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体验的过程。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包括三大主要因素,即生涯探索的活动与情境是教学载体,学生的参与、体验、分享是核心,学生的应用与升华是结果。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生涯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创设探索生涯问题的情境,设计具体的生涯探索活动,并在课堂上组织和管理生涯规划活动过程,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并切实提升生涯意识和能力。在体验式生涯教学中,学习者的主要任务是在生涯探索活动中亲身体验反思,尝试为自己生涯发展作规划,从探索的过程中了解进行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应注意的问题。总的来说,在生涯规划的教学中,教师是生涯探索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学习者是参与者、自我规划者。此外,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过程中,特别鼓励小组合作的学习,通过在小组中的对生涯问题的探讨、沟通协调的过程,达到意义的分享,r值的澄清,能力的建构。在体验式生涯规划教学中,不强调学习者系统的生涯规划知识的掌握,而强调学习者的生涯规划意识的激发,自我生涯规划与管理能力的增强。以下用列表的方式对体验式教学和讲授式生涯教学进行分析区别。

(二)有目标的参加社会实践。进入大学,应该分阶段来规划好大学的几年时间,大学生涯规划的成败,将决定自己今后大学学习的方向并决定着未来发展的高度,在计算机类大学生,可以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出发,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学习能力,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打造自我就业竞争力。

大学普遍都有很多社团,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性地加入一些社团。通过参加社团,会认识来自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同学,使自己对其它的领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社团与有共同兴趣的人交流,也会促进自己的人际交往,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还可以尝试去竞聘学生会的职务,参加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大学里还会常举办一些计算机专业讲座和经验交流会,在有空的时候尽量多去听听。特别是一 些学长们的经验和现身说法都很值得学习。还有一些计算机方面最新的知识讲座,大家通过这些交流,及早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今后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如何做好该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活动―体验―领悟―内化” 使学生能够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自我,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是该课程老师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来半分,张建国.基于体验式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 2010(01)

[2]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

第2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融合;教学应用;探讨

在新课程模式的影响下,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方式上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向以学生为核心教学理念。通过学校对在校学生的研究发现,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体验与实践更感兴趣,学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校内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与自身就业价值观念,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正视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更好的完成课程教学学习,以达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最终教学目的。

1 在中等专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加入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课程特性需要

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主要的教学目的便是为社会输送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在课程安排上,从开学的第一个学期,德育课程便在德育必修课课程中加入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将实践与理论充分融合的综合性课程,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校内更早的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与职业观念,以便于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找准学习方向,调整自身的学习钐,为今后的就业或者创业提供充分的条件。目前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是准确的,但教学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单纯的按照课本中的内容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不但达不到最终的目的,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引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漠视。所以中等职业学校需要将教学内容更多的放在实践与体验上。在课堂中设定出一定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目光,提升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感受,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正确的认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1.2 教学对象的需求

中职学校内的学生普遍年龄较小,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自制力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较差,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经过研究发现,这群学生虽然在知识学习方存在很多问题,然而思维十分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却很强,在厌烦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模式后,他们对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体验更为感兴趣。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融入体验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从课堂实践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同时对自身的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并重从新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路线,认真对待今后的课程知识学习。

1.3 学生的学习现状需要开展体验式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刚刚进入校内进行学习时,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方面感到陌生,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学校之前都简单的人为,只要学习一门专业技术,今后的就业变不成问题。即使不进行职业规划今后一样可以顺利工作,所以他们往往会无视职业规划课程,对专业知识的课程更为关注。教师想要改变学生这样的学习理念和学习现状,首先要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在课堂中增加体验式教学,设置更多的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帮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职业规划对未来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

2 体验式教学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要将“情感反应”和“经历”相结合,体验式活动的设计既要有助于学生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又要兼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2.1 游戏体验

体验式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学生学得快乐,是寓教于乐的真正实现和真实效果。教师通过游戏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对理论产生深刻的理解,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

2.2 多媒体资源体验

运用多媒体资源时要选择切合教学内容的图片、文字、视频材料,通过形象生动的呈现,让学生更快、更直观地学习知识。多媒体资源可使理论知识变得直观而便于理解,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思维,同时起到加深印象的作用,并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3 情境模拟体验

情景模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事件或事物发生、发展过程的模拟或再现,即设置一些与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能力要求相似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情境,从而理解教学内容,引发思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行为选择的正确性,进而达到教育目的。该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角色(岗位)的地位、作用,从而增强分析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开展体验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精心谋划,合理设计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体验性特点,教学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教学内容多与教学时数少的矛盾异常突出,因此,不可能对所有内容都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谋划,合理设计,突出重点,选取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验式教学,确保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2 尊重差异,引导调控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或分类强化体验,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不同的体验活动,并调控体验活动的整体节奏,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度鼓励和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3.3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开展体验式教学,教师要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和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开展体验式教学,既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教师必须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断丰富、更新专业知识,提升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老师还必须善于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枯燥的书本内容变成生动有趣的体验活动,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探究学习的能力。

结束语

总之,在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升华。开展体验式教学既符合中职德育课新一轮课改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又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罗t,江智霞,王万玲,李昌秀,王连红.体验式教学在《护理学导论》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5(12).

第3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

前言:

如何改变中职生就业容易,但是要有很大的发展难的状况?我认为让学生从自己喜欢的专业出发,进行科学合理地职业生涯规划是最好的办法。只有让中职生在走出校门前学会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才能让他们顺利完成有学生转变成理想的职业人。职业生涯指导者可以从以下程序人手,指导中职生有条不紊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建立一套科学评价体系,让学生明白自我

评估自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我、认识我。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应当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测验以及周围人对你的评价还有你自己的感觉等,对自己的职业爱好、气质、个性、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认识自己的优劣势,对我应该在哪个行业发展?适合做哪类工作?做出科学合理判断,并且有计划、有重点地把精力都放到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中去。

二、进行职业分析,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干

当代的职业对人才的要求很高,要求从业者的知识面很宽,因此我们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充实自己的所有方面,使自己称为一个多面手,在所有领域都能有所研究,这样你参加工作后,不管分到哪个部门,都能顺心自如,游刃有余。不能一有单位接收就觉得万事大吉了,要随时有危机感,有危机才有动力,才能时时不忘学习。中职类学校应该在学生学习期间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业内知名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前景,单位类型不同队从业者的自身能力要求不一样。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将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与目标类型单位所需要的特殊职业能力结合起来,作为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参照。如果你这样做了,在临近毕业面对就业单位之时,中职类学生才能从容地做出适合自己的合理选择,才能少走弯路。

三、确定职业目标,明白自己要什么

职业目标是指人们对将来职业表现出来的一种很强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们对将来职业生活的构想和规划,明确目标是成功的内驱力。因此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确立好目标。所有人的职业目标一定会受到社会环境和社会现实的影响,中职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应该吧自己的远大志向与国家利益和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在校期间就是培养和实现学生近期目标时候,只有在参加工作之前把应该掌握的东西都掌握好,才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全面提升自我,有目的性的增强职业能力

在明确了中职生的共同不足之后,在同学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就要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局限性,并要求他们全面提升自身能力:

中职生应当结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全面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在校实习期间培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将自己所学的一切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使自己的学有所用。

增强社会调适能力。重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等,使学生能更好的转变角色。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调整

第4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教练功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

一、前言

1.研究背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助于培养其独立思维,增强其工作能力,使其快速适应社会,形成较强的职业心理抗压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根据自我认知、环境认知,确定将来的职业方向,选择适合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并为之制订计划,为之行动的过程。舒伯(Donald E. 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指出,18~22岁处于职业生涯过渡期,22~24岁处于职业生涯试验承诺期。而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4岁,正好跨越了这两个时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阶段。因此,在职业生涯发展探索阶段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良好规划,对其职业发展以及生活具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2.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仅是教育创新精神的体现,而且有助于运用教练技术发掘大学生的自我潜能,增强其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成功的机会和应对竞争的能力。根据对以往文献的研究,笔者认为教练功能在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四个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假设

1.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搜索、鉴别以及整理,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对教练功能以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初步认识,得出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相关结论,为实地调研奠定理论基础。教练技术是通过完善心智模式发挥潜能并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功能是指教练运用教练技术,通过改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使其认清自己当前的状态和情绪,根据其表现给予建设性的反馈,使被教练者及时调整心态,发挥其潜能,有效实现目标。教师在把理论知识与方法教给学生的同时,还要为学生制订周密、系统的训练计划。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评估,学生要及时反馈。据此,教师应及时调整训练方法,以便得到更好的效果。(2)问卷调查法。教练技术起源于美国,只有38年的发展历程。当前,我国关于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基于文献研究,本文制作了关于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的问卷,并对北京、上海、长沙、兰州四个城市不同级别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后,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与分析,通过这些数据了解了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2.研究假设。通过文献研究,结合教练技术内涵,得出教练功能量表。本量表从四个方面衡量教练功能,分别为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共计20个题项。职业发展是教练与被教练者就职业目标等相关问题进行沟通,并通过经验与知识的传授,给予被教练者支持以及挑战性任务,使被教练者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了解被教练者对职业发展的倾向;改善心智模式是指被教练者在教练的引导下找出盲目区域和隐蔽区域,使其摆脱自我的束缚,突破自我,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理支持指被教练者在接受教练的咨询过程中,与教练建立关系,形成可以取得良好教练效果的相互信任的关系,进而获得分享、鼓励等心理方面的支持;角色规范是教练作为行为楷模的角色,并运用其行为、态度以及技巧等方式作为表率,使被教练者从中学习获益。根据学者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研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得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此量表从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目标以及职业行动四个方面衡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共计18个题项。自我认知是指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自我深刻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要想得到比较客观、中肯的结论,需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环境认知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环境因素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了解环境的变化状况;职业目标有短期、中期和长期之分,作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环节,职业目标的设置要遵循具体性、可测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时间限制性的SMART原则;职业行动是在对自身及环境有深入认识,确定职业目标后,制订具体的行动计划,以保障职业目标的实现,并努力采取行动进行改变。量表的测量方式均采用Likert 10点计分的方式,让被试者在“1-非常不同意”到“10-非常同意”中进行选择。经过前期的实证研究检验,该量表具备较好的信度与效度。

三、调查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250份,回收率为89.29%。其中有效问卷242份,有效率为96.80%。被调查者中男、女所占比分别为43.80%、56.20%;大一至大四年级占比分别为:25.21%、24.38%、24.79%、25.62%;所在城市中,长沙、兰州、北京占比均为24.79%,上海占25.62%(见表1)。调查样本在性别、年级、所在城市方面减少了对调查整体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具有代表性。

2.相关分析。运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出表2中各维度的均值、标准差以及Pearson相关性系数。其中各维度间的P值均小于0.01,表明各维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各维度间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表明各维度间存在正相关。因此可知假设成立,即:教练职业发展功能、教练改善心智模式功能、教练心理支持功能、教练角色规范功能对大学生的自我认知、环境认知、职业目标、职业行动分别有显著的正向作用。

通常情r下通过以下取值范围判断变量的相关强度:

0.8~1.0:极强相关;0.6~0.8:强相关;0.4~0.6:中等程度相关;0.2~0.4:弱相关;0.0~0.2极弱相关或无相关。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1.研究结论。(1)教练技术功能发挥整体水平较高。本研究采用教练功能量表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教练功能的四个维度――职业发展、改善心智模式、心理支持、角色规范得分均较高,表明目前教练功能作用发挥较好,教练技术功能发挥整体水平较高。(2)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正向作用。根据教练功能量表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量表收集数据的分析,教练功能的四个维度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因此可以推断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正向作用。(3)教练技术的不同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相比自我认知与环境认知而言,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目标与职业行动的影响力较弱。在我国,教练技术发展较晚,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不够成熟,因此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不均衡。

2.研究建议。(1)建立完整的教练技术体系。建立完整的教练技术体系是发挥教练功能最大效应的保障。首先,应结合我国国情,根据市场需求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引进教练技术;其次,创建教练型校园文化,对具有教练资质的教师进行培训,打造教练型教师队伍,提高教练专业化程度;再次,在不断实践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更加多样化的教练形式,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教练辅导。(2)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对处于职业生涯探索阶段的大学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环境,帮助其确定职业目标。首先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实习信息、实习平台和实习基地,使大学生能适应市场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其次,大学生应根据自身职业目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再次,大学生应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增加就业砝码。

因为职业证书是劳动者进入某一行业或从事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证明,也是规范劳动力市场的一项有力措施。(3)加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实践出真知,只有加强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教练功能才能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得到最优化的发挥。首先,教师和学生要充分认识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认清教练功能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划的重要性;其次,根据教练技术的内涵以及教练功能,学校应探索并设置符合教练式教学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良好开端;再次,教练技术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只有完成这个过程的每一步,才能得到一个圆满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要保证教练技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用中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使教练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简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关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119-120.

[2]赵季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曾令华.应用教练技术构建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9):48-51.

[4]黎翠红.变“教师”为“教练”构建科学高效的训练体系[J].教育观察,2016,5(3):57-69.

[5]朱红,闫广芬.基于教练技术的大学生生涯辅导模式建构与应用[J].高校教育管理,2012,6(2):85-90.

[6]张丽艳.管理教练行为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第5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高校研究生;学术生涯规划;调查与分析

一、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而学术生涯规划是属于个人与学校相结合,在特定环境下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之有相同之处,但又区别于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在规划的时间上,学术生涯规划是指在特定的教育时间内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广泛;其次,在规划的内容上,学术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根据自身能力预设的目标,是服务于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生作为受过较高层次教育的人才,如何在学习、就业和社会竞争中更好的把握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机遇,需要按照学术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明确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2]。对此,我们对合肥工业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各个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就其学术生涯规划现状作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意义,在调查对象选择方面,我们将从该院在校研究生901人中抽取150人进行调查。调查范围为各方向的研究生。抽样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把研究生按年级分成三个层次,我们在每个层次抽取50人,其中男女比例1∶1,即每个年级男女生各抽25人。其次我们把每个班级看成一个个体,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我们对班级的抽取采用随机抽样。

2.调查提纲

在题目形式方面,采用了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题目设置方式,既利于被调查者的回答、节省时间,方便我们的调查数据结果统计,同时也给予被调查研究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易于我们获得研究生最真实的情况。被访者基本资料包括专业、班级、性别、年龄,调查主体部分由学术生涯规划准备、学术生涯规划期望、学术生涯规划困难、学术生涯规划辅导四个方面组成。

三、调查结果

1.学术生涯规划准备

通过数据分析,在学术方向的选择上, 53%(79人)的被调查者选择的是“适合自己”,24.8%的人选择的是“好就业”,这部分被调查研究生在选择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有57%的被调查者表示喜欢现在的专业,85.9%的被调查者表示可以接受目前的专业方向。以上数据说明,目前该院大多数研究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认可的专业方向,做好学术准备。

2.学术生涯规划期望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分析,被调查者中有68.5%的研究生对自己在学术方面有比较清晰的目标,82.6%的研究生对毕业目标明确,但仅有28.9%的同学了解适合自身的学术方向,大部分同学不甚了解自我适合的学术方向。以上数据说明,目前该院大多数研究生对在校时期的学术生涯规划期望不是很明确,过多的追求顺利毕业后找份满意的工作。

3.学术生涯规划困难

以上表格说明,被调查者中仅有17.4%的研究生对学术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比较了解,大部分同学都缺乏了解。其中,45.7%的研究生认为需要有专业人员分析自身个性及优缺点(此题为多选题),指导学术职业生涯设计。由此可见,目前该院的学术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薄弱,在相关活动或指导,研究生在学术生涯规划中处于迷茫状态。

4.学术生涯规划辅导

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80%的同学支持通过开设学术职业规划课程、举办学术职业规划讲座的方式来推进学术生涯规划的发展。在培训方式方面,被调查者更倾向于通过与相关学术专家、成功知名教授的交谈这些人员互动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规划能力。

四、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多数高校研究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术生涯规划,但普遍存在学术生涯规划期望不太明确,缺乏对学术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科学的了解与认知。究其原因,一方面,高校大多实行导师制管理,导师没有太多时间对研究生做学术生涯规划辅导;另一方面,很多高校设置了就业指导部门,但离提供成熟的学术生涯规划指导还有很大距离。

学术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仅限于专业学习方面,更重要的是结合学生实际,从行为上改变学生,这需要高等院校树立和普及正确的学术生涯规划理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健全研究生学术生涯规划流程,系统开设学术规划教育课程,搭建平台以开展学术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帮助研究生明确学术期望,克服学术困难,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荣飞.浅谈技工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210-211.

第6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主动性人格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指导

一、前言

职业生涯规划亦称职业生涯计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为“择业”规划与“调整择业”规划两大部分,主要体现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和对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步骤的合理安排。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源自于自身,其实质是大学生在内心动力的驱使下,依据现实条件和机遇制定的个性化的发展方案。

当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从性别、家庭教育、人际关系、学校类别等方面进行探讨,而主动性人格作为个体主动采取行动影响其周围环境的一种稳定的倾向,作为对职业生涯最具预测力的人格特质必定对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影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生涯成功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方面。主动性高的大学生在校期间会积极主动地改变环境,能识别有利机会并采取主动行为,针对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引领工作。

二、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

1.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其择业规划的关系

临床心理学家安妮・罗伊依据兴趣和需要的满足来源来划分和分析职业,她将影响职业生涯行为的12个因素分为四组,第一组包含的因素人们几乎无法控制,而后三组中包含的因素以遗传和后天经验为基础,罗伊的分析告诉我们尽管择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有时间、动机和努力,我们就能发展职业技能,并学会控制我们的职业生涯。

既然时间、动机和努力的差异影响大学生求职技能的发展,进而影响职业生涯,那么不同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在这三方面的差异如何影响职业生涯,笔者试做如下分析:

首先,在对待时间上,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更关注未来,同时认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分离的,从而不受过去或现在经验的束缚,对未来有更积极的展望和期待,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并更具开拓创新精神和激情;而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则更看重过去,并以此为参照,认为现在不如过去,进而引申出更加消极暗淡的未来,他们相对比较消极被动,更容易受以往经历的限制,墨守成规而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因此,大学生在应对职业生涯规划时,低主动性人格大学生应该努力摆脱过去经验的束缚,以积极的心态展望自己职业生涯的未来,遇到机遇和挑战要学会积极主动地应对。

其次,就求职动机和努力而言,高主动性人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更明确,动机更强烈,他们针对定下的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采取措施,且能够排除干扰因素,坚定地朝目标前行,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而低主动性人格大学生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他们的动机较弱,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工作、喜欢什么工作,能够胜任什么工作,他们的职业选择更多的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待选择也更多的是消极适应,遇到困难更多地选择退缩。对于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可以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等外界工具帮助其明确自己的职业取向,减少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遇到问题时,不要消极逃避,积极应对更能够减少焦虑,降低错误率。

一般而言,具有较高主动性人格的学生,其职业决策意识出现得较早、程度上也较强,且会比别人更快地找到工作,因为求职过程多数是自我掌控的,更“主动”意味着比别人更早、更好、更有准备地完成这件事情,且能自我决定是否实施行动。

2.大学生主动性人格与其调整择业规划的关系

在现今快节奏的时代,竞争的压力以及选择的多样性决定了大学生不会在同一个岗位上工作一辈子,换工作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导致频繁换工作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职业适应困难、更好的职业选择机会等。

实践表明具有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能更快适应工作的机制,因为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能采取主动自我管理和应对压力的措施,工作中不同大学生调整择业规划的差异表现在:

首先,不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调整择业规划时主动存在差异。

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进入职场后能在各种场合进行学习从而接触到更多知识,这样的员工更能接受新事物,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的技能,不断适应工作的需要,同时将工作的成绩上升到一个新的层级。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到了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会积极采取主动社会化的策略,如踊跃地咨询职业生涯的相关信息、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进行密切人际互动、与周围人建立关系(即关系建构)、主动寻求反馈等,且更多地与优秀员工建立关系,通过交流沟通来不断地建构完善自己的职业信息结构,为以后谋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打下坚实的信息基础。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后,与人交往、学习方面都比较被动,容易出现职业适应困难的现象,工作以任务为导向,没有自己的计划,更不会主动寻求信息和人际互动的支持,他们在调整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缺陷。

其次,不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调整择业规划时主动性意识存在差异。

高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其早期职业生涯中具有主动性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的内心,更善于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因,归为内因的部分会积极地调整,同时不断的归纳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契合点。更值得注意的是,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目标定向明确,短期目标的确定和达到会影响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现实表明,自我效能感持久地影响个人的主动性,促使个体拥有积极主动地职业体验。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应该不断地确定短期目标,并尽可能达到目标以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人格的完善来达到促进职业生涯完整发展的目标。而低主动性人格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没有规划意识,他们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遇到问题经常通过外归因来获得心理的平衡,所以通常情况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低,也导致后续的主动性缺乏。

三、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培养与职业指导思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主动性人格对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大学生在校期间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就应该积极培养其主动性人格,促进其优化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求职能力。依据刘电芝、疏德明(2011)对主动性人格的分类,下面我们将从主动性意识、主动性体验和主动三个方面进行职业指导的思考。

1.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意识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该抓住一切机会树立学生的主动性意识。例如在组织学生活动时,创设愉快、融洽、生动、有趣的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也可在活动中设置悬念,根据青年学生爱竞争、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设计快速反应、辩论等环节引起竞赛竞争,让学生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这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表扬,强化他们的此类行为,进而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意识。同时指导教师还应该结合专业,有目的性地分阶段引导学生对将来所从事的行业进行调研,学会积极主动地搜集职业信息,初步认知业内行情。

对于高年级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去关注自己相关职业动向,可通过模拟招聘等角色扮演方式并让其意识到主动关注职业信息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主动行动才能抓住机会,只有主动争取才能创造机会,提高他们在职业生涯进程中的主动性意识。

2.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体验

由成功带来的愉快和胜任感可以增强信心,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活动需要与浓厚的兴趣。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有意识地从增强大学生的主动性体验入手。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可以在行业观摩、专业见习、专业实践等指导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采取“小步子、高密度、多变化、少批评”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有意识地给予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增强积极体验,让学生反复多次体验到主动后的乐趣,可以使他们产生比较稳固的职业动机和兴趣。指导教师还可以通过将学生合理的建议变成现实,让学生享受那种主动性带来的快乐。

要指导高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和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的帮助,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搜集就业信息,尽速进行专业实习,进入职业角色。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告诉他们这是人生的必经阶段,引导总结失败教训;当有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时,教师更应帮助总结成功经验,并审时度势地宣传,以供旁人借鉴。

3.提高大学生的主动

大学生不仅要有主动性意识和主动性体验,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即提高主动,而任何行为都有“靶”,因而高校职业指导教师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非常重要。

对于大学中低年级学生,教师通过让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对行业、对社会的了解,厘清到底选择“求官”、“求学”、“求财”中的哪条道路。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应该指导其尽速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明确方向,为自己竖起一个明确的“靶子”。

进入高年级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仍然处于迷茫中,对自己没把握,对未来没想法,这时候指导教师就应通过个别谈话、家访、职业测试等方式帮助其明确“靶位”,引导他们主动积极地进行职业探索,并鼓励他们积极寻找与之相关的实习工作,积累经验,为后续正式工作奠定基础。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更多与自己职业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遇到困难自己主动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要正视问题而不是选择逃避,主动采取积极的行动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向敏,王忠军.主动性人格与职业生涯成功[J].人才开发,2006(7):12-14

[2]谭佳.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和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107(3):54-57

第7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关键词】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一、前言

许多上过中职《德育(三)》与《就业指导》这两门课的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两册书有很多内容相似,尤其在上同一个班的时候,如果前一个学期上过《德育(三)》,这个学期再上《就业指导》的话,就会有点黔驴技穷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些老师甚至提出了这两门课只选一门来上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暂时是不能成为现实的,因为相关部门已经明文规定这两门课是必须要上的,且不能随意改动教材。既然如此,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重新思考:这两门课教学内容的相似部分是否跟我们想象的一样多,而不同的部分是否与我们想象的一样少呢?

二、两者的区别

(一)、课程目标不一样

《就业指导》旨在提供中职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择业、就业、创业做准备。其任务是教育、引导中职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指导中职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择业,顺利就业,与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与《就业指导》不同的是,《德育(三)》是按照以育人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业就业作好思想准备。

(二)、课程目标不一样导致教学内容有差异

当然课程目标不同,两门课涉及的教学内容自然会有所差别,《德育(三)》的内容为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五分之三的内容,而剩下的五分之二的内容为职业指导,倾向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顾名思义,《就业指导》这门课的主要内容自然是倾向于就业指导方面,它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了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理论上以实用够用为度,在内容编写上以实践为主。

从两册书的主要教学内容来看,《德育(三)》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很容易让人产生“知识重复”的感觉,这就很有必要弄清楚“职业指导”与“就业指导”的区别与联系。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各不相同,所包含的工作范围也有一些差异,目前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比较容易将职业指导概念与就业指导概念混淆,其实这两个概念并不等同。职业指导这一概念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合编的最新职业指导教材《创新就业指导―新理念》中的定义为:“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和帮助实施”。这一概念为我们明确了职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的区别,就业指导是包含在职业指导工作范围中的一个部分,这两个概念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就业指导的对象是求职者一个主体,而职业指导的对象则是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

由此可见,《德育(三)》的“职业指导”涵盖面要比《就业指导》中的“就业指导”广阔得多。

三、两者的相似

既然两书都有就业指导的内容,自然会出现相似的知识标题,主要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劳动合同法、面试、创业等,这里就是教师们反应的问题所在。其实两册书并没有完全相同的教学内容,具体罗列分析如下:

(一)知识标题相同,但《就业指导》补充了一些《德育(三)》没有的教学内容。

1、劳动合同法补充了劳动权利的内容。

2、面试知识多了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面试的仪容仪表、面试的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艺术与技巧等信息。

3、创业知识增设了创业现状、创业环境等知识点。

(二)知识标题相同,但教学内容详略不同。

1、制作个人资料

《德育(三)》简述了求职信的五个要素,简历的内容,资料的包装等内容。《就业指导》讲述的内容则要详细得多,涉及到企业筛选简历的方法,好的个人简历必须具备的要素,简历的内容和格式,成功简历的制作要求,求职信的内容和结构,求职信的写作技巧等。

2、面试前的准备

《德育(三)》列举了面试的目的、内容、形式、准备等知识,并简单地提到了收集信息、面试模拟、仪容仪表等内容。

相比之下《就业指导》罗列的面试知识要丰富得多,只要有:面试的形式、目的、流程,面试前收集信息,面试设计与模拟演习,仪容仪表,面试礼仪,面试24小时倒计时,面试的技巧,面试的问与答,集体面试、电话面试等。

3、劳动合同、劳动争议与维权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内容,与《德育(三)》相比,《就业指导》讲诉得比较详细,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多。

(三)知识标题相同,但所讲述的教学内容大相径庭,德育三侧重理论,就业指导侧重实践。

1、职业生涯规划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德育(三)》表达了这样的一种人生逻辑,先要确立“职业理想”,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规划后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理解“职业成功的内涵”,了解“职业成功的要素”。

而《就业指导》则展示了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操作步骤:首先是要明白“职业生涯规划”意义,其次要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三大因素,第三要懂得通过对自己的定位来合理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最后必须要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内容。

2、职业道德

同样是“职业道德”的知识标题,《德育(三)》主要讲述了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而《就业指导》则侧重告诉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如何培养职业道德。

3、职业成长

“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社会”、“调整心理,尽快实现角色转换”、“赢得信任,顺利渡过试用期”、“从容面对,保持心理健康”、“成功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以上就是《就业指导》关于职业成长的内容,它强调了职业成长过程中心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为职业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现象提供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技巧指导。与此相反,《德育(三)》涉及到职业成长的知识点有:“职业成长危机对策”、“职业成长模式”、“职业成长评价”等,其理论性较强。就连其中“职业成长危机对策”,也只是重点列举了职业危机几种形态,关于“对策”讲述的内容较少,实用性、操作不如《就业指导》。

第8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一、调查实施的方法与相关数据处理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西安某高校电子信息学院2008级本科生(目前大学三年级)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60份,其中男生209人,女生51人。调查所设计的本科生就业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就业意向调查、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内容,主要选择从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获取、就业能力准备等方面来解读该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意识,问卷发放方式为实地调查,问卷为自填式问卷,均以单选题的形式呈现,以方便学生作答。[1]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不足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调查中发现,46.15%的学生曾经对自己进行过职业生涯规划,24.62%的调查对象尚未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29.23%的调查对象尚不知道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上述数据说明,在大学三年级之际,尚有半数以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这是因为很多学生现在都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它势必将严重影响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2.就业前景调查

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的态度反映了对该专业的认可度。调查显示,有8.08%的学生认为该专业前景“很好”,大部分认为前景“较好”和“一般”,但是也有5%的学生认为前景“渺茫”。这说明,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后,学生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定认同,但是认可度不是特别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前沿辅导报告较少,学生们对自己的专业认识较少;另外,学生们在低年级期间主要偏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不多,从而缺少在专业应用中培养起的自豪感。

3.希望就业行业调查

调查显示,有7.69%的学生希望出国深造,有5.77%学生想到科研院所工作,有18.46%学生有到企业工作的意愿,而有50.39%的学生希望考取研究生,13.46%的学生希望到国家事业单位就业,4.23%的学生没有考虑过。这说明学生们对自己的就业目标有一定的思考。但是希望考取研究生和到国家事业单位就业的比例势必要远远高于实际比例,进一步验证了目前社会上的“考研风”和“公务员热”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在校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4.就业去向意向调查

在对学生进行就业去向意向调查中,有36.15%的学生选择去北京、上海、广州工作,选择去其他东南沿海城市的占31.15%,有20.39%的学生选择在西安就业,而这一部分学生生源地也主要是来自陕西各地区,选择去其他西部城市的学生仅占4.62%,也有7.69%的学生没有思考过此问题。这说明,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收人水平相差悬殊,毕业生都愿意到高收入的沿海发达地区就业。

5.就业能力准备情况调查

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准备情况进行调查中发现,6.92%的学生对未来顺利就业做了充分准备,29.3%的学生感觉准备情况一般,有47.31%的学生认为自己准备不充分,另外有16.54%的学生对就业还没有概念。通过进一步的访谈获悉,当前半数以上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均用于网游和网聊消遣,未能将自己的学习和就业建立起合理的关联,缺乏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这也是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认知误区和意识缺失。

6.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工作的认识

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直至顺利就业,需要经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能力培养、就业技巧指导等阶段,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也应该贯穿于整个过程,它对学生实现就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了解和认可情况。令人担忧的是在被调查的学生中,23.84%的人表示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做得不好,43.08%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前三年接受就业指导的机会几乎没有,30%的学生觉得效果一般,而仅仅只有3.08%的学生认为比较好。究其原因,应该是目前设立的就业指导部门功能相对单一、事务性工作繁多,从而很难系统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7.学生就业指导相关调查目前,各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开始于学生毕业学年,但在向学生们调查“何时开始就业指导工作合适”时,发现只有26.15%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适合在大学四年级开始,有将近43.08%的学生认为就业指导应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在征求学生们最想了解的就业指导内容时,有34.62%的学生选择职业生涯规划辅导,这就说明了学生们对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迫切性。同时也有27.69%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显示出目前大学教育心理指导工作还需要加强,另外有37.69%的学生选择求职面试技巧。以上结果及分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仍然可以从中对电子信息类专业非毕业年级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现状有一定的启示:他们大部分由于没有意识到日益紧迫的就业压力,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就业准备还不是很充分,这与目前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于毕业年级的学生有很大关系,所以说,全程化就业指导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准备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三、全程化就业指导在电子信息类本科生培养中的应用在大学四年内,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开展侧重点不同的就业指导,主要开展“一年级培养就业意识指导、二年级增强就业能力指导、三年级提升就业素质指导、四年级加强就业技巧指导”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四年系统的指导,能够使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制订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开展相应的知识提升工作,从而培养出学生较强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大学一年级侧重培养就业意识

由于学生刚进入大学,缺乏对大学生活的系统了解,认为自己是千军万马中挤过“独木桥”的佼佼者,应该过相对轻松的“象牙塔”生活,从而忽视日益紧迫的就业压力。因此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主要侧重使大学生系统了解大学生活,加强学生专业认知,并结合自身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举办“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报告会,帮助大学生认清毕业时将要面临的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明确地知道,上了大学不等于有了工作,而是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激烈的竞争。举行“毕业生就业经验”交流会,使广大新生们能够从自己身边找到成功的样板,从而发挥优秀毕业生“典型引路”作用。邀请学院知名教授开设“电子信息类专业前言进展”报告,加强学生们对专业的认知度,提升专业兴趣,从而能够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有不断填充自己专业知识的信念。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和有关素质测评系统的应用与分析,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制定出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

2.大学二年级侧重增强就业能力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已基本了解了大学生活情况,此阶段学生需要在进一步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相对空闲的时间完善个人综合素质。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第二课堂”建设,通过在各学生社团组织、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电子信息类专业特长,参加“挑战杯”科技竞赛和“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种学科竞赛活动,并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从中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学会了怎样作科研,提高了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同时,注重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素质指导,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不要因为一年级时知道将来要面临激烈的竞争而开始惧怕,要能够正视现实、敢于挑战、敢于竞争,以最佳的心态迎接就业的挑战和竞争。

3.大学三年级侧重提升就业素质

此阶段是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期,是学生们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未来就业方向的重要时期,就业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努力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的自主性及对自己的将来作出决策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相应工作。针对有考研意向的学生,开设“考研经验分享”交流会,邀请考取研究生的高年级学生分享自己选报学校、考研复习等方面的经验,消除低年级学生复习的盲目性。针对想到企业就业的学生,鼓励他们利用假期积极参加各电子信息类企业的生产实习活动,进一步了解专业所涉及的工作领域;同时,通过召开“模拟招聘会”,组织学生参观学校就业招聘会,使学生对就业应聘流程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从用人单位的录用标准中找出自身差距,从而利用大学剩余时间及时调整自己专业技术知识结构。另外,举办“创业先锋”等形式报告会加强创业指导,使广大学生对创业所处环境有一个理性、客观的认识,从而合理利用周边资源开创自己的事业;还可以开展“留学经验交流会”,提高学生们获得国外知名大学入学通知书的技巧等工作。

4.大学四年级侧重加强就业技巧

学生通过三年多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项能力的储备也基本完成,学校此阶段需要根据学生择业期的特点和困惑,进行政策、技巧等方面的指导以及做好就业指导的服务工作。首先,面向毕业年级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学生就业技巧进行系统的指导,如自荐材料的准备、职业洽谈的艺术、专门的政策规定及签约注意事项等;开展小范围就业经验交流会,邀请成功就业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就业经历,把自己好的经验传授给其他学生。其次,加强就业服务职能,完善就业信息系统,通过积极联系知名电子信息类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网上查询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就业信息网等方式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建立网络化的就业信息资源库,从而将就业信息及时有效传达给广大学生;同时,在前期面向学生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年级人才信息库,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就业意愿(包含就业去向、单位性质等),从而有针对性地根据招聘单位需求和学生意愿,向单位进行毕业生推荐工作。最后,要重视就业咨询服务,学校要对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实施个别咨询或专题性咨询,引导学生调试不良心理、合理定位,学会收集并筛选合适的就业信息,以免陷入择业误区。

第9篇:职业生涯规划前言范文

一、前言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一个人的大学时光一生中只有一次。与其浑浑噩噩地消磨掉四年的光阴,不如抓紧时间为自己充电,然而光有决心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有了具体的规划,才能把握好目标与方向,才能时时鞭策自己。为了更有效的完成走向社会前的学习,把握好自己的未来,我也拟订了一份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以时时激励自己奋发前行

二、自我盘点

1.基本情况

所学专业:电子商务

兴趣爱好:看书,上网

性格特点:沉稳,偏于内向

个人优点盘点:做事认真负责,一步一个脚印,待人友善、宽容,人际关系良好

考虑问题比较全面,有耐心

个人缺点总结: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有时缺乏自信,做事不够果断

目标:在大学三年中,要扬长避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长处与优势,积极加强与人的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使自己更加自信,同时努力学好各门学科专业知识。

三、大学三年的规划

大一时,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初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由于任务不是很重,可以适当的参加学校的活动,同时,学好各门学科,同时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学好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如果有机会,在假期做兼职,锻炼自己。

大二时,认真考虑是否继续深造,主要通过英语等级证书、电子商务助理师,并且拿到营销师二级证书。有选择的辅修其他专业知识,努力学好各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开始为就业积极做准备,学会简历的撰写,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现实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锻炼自己的工作能立及应聘能力。继续学好各门功课。

当然,在大学三年里,每一学年,每一学期都要做好学结及社会实践总结,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总之,在大学三年里,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四、专业规划

我所学的专业是电子商务。因此,在大学里,必须认真学好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基础、网络技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使自己系统掌握管理学和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电子商务工作实务操作基本技能;了解电子商务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动态;了解电子商务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