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

第1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素养。

工作中,全体辅导员能够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同志,严于律己,不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为从事少先队教育工作提供了保障。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心小学承担着国家xx重点课题《少先队科技教育研究》,大原小学承担着《少先队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两项研究课题现已结题。不少辅导员执教的主题班会获莱州市以上优质课奖,制作的课件获山东省级以上奖励。中心小学连续几年在全市少先队暨德育会议上交流工作经验,XX年春又在全市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学校以镇街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莱州市少先队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辅导员们的信息有上百篇发表在《山东少先队》、《齐鲁少年报》、《烟台共青团》等媒体上。

2、创新工作思路,取得德育实效。

一是树立整合意识。将看似杂乱的各项工作全部整合为德育的内容,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开展德育活动的同时,马上撰写活动信息,向各级各类媒体投发,并积极鼓励全体老师这样做,相当于同时做了信息宣传工作;在布置德育活动或班级工作时,将安全卫生的内容加进去,再配以德育的灵活组织形式,使几种教育相得益彰;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吸引“五老”人员共同参与,又相当于开展了关工委的工作。向各中队发放德育活动配档表,做到周周有主题,天天有活动,内容序列化,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无缝覆盖。

二是建立沟通制度。各校有了鲜亮的活动,都要与中心联系,取得指导和帮助,同时中心也经常安排观摩和学习。例如:今春,我们就组织各校,从活动开展、资料整理等方面,对代表自己学校特色的德育活动以及总结进行观摩学习,使大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本学期又启动了大队辅导员素质提高工程,大家积极学习辅导员工作纲要、xx张志勇等领导的讲话以及对德育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总结交流,提高了队伍素质。

新年后,还将组织网上交流,评选德育先进学校。为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先后开设了《城港路街道教育简讯》、“城港路红领巾”博客、城港路少先队公共邮箱,搭建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总辅导员经常将搜集的各种投稿邮箱以及在德育、安全、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整理,然后共享在网络上,为大家提供借鉴,同时也常向许多辅导员请教,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年来,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先后开展了纪念建国60周年、诚实守信教育、习惯养成教育、感恩教育等几十项德育活动,提升了学生素质,活跃了校园生活。几年来,学校先后于xx年春为烟台市少先队工作会议提供了观摩材料并被授予“烟台市雏鹰大队”称号,xx年为莱州市德育工作会议提供观摩材料,XX年春全市德育团队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总辅导员做了典型工作交流。XX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予“市优秀少先队组织”称号,董校长代表学校做了少先队工作典型交流。队员先后有3人获莱州市“百面旗帜”、十多人获“莱州市杰出儿童”、 2人获“烟台市百名感恩小明星”等称号,获奖列全市乡镇学校之首。

第2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按照《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有关要求,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和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力争做到常规工作扎实,重点工作突出,特色工作鲜明,为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大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继续争创全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将来成为新型合格人才奠定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中心小学:①突出科技特色,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比赛中再创佳绩,搞好全国十一五重点课题《少先队科技教育研究》工作。②继续搞好《做爸爸妈妈知心人》等特色活动,密切家校沟通。

各完小:①形成1项自己的少先队工作特色。②继续开展已有的特色活动和课题研究,使特色更专。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④严格按照《大队辅导员岗位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出色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开展以《我的奥运》主题活动和《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6、认真学习《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研究本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实施细则,形成材料。4月份上报中心小学。

7、扎实开展好其他常规德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落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育网络。进一步完善少先队辅导员的选拔、聘用机制,认真落实辅导员的各项待遇。继续加强辅导员培训,落实月工作调度会议制度,并通过观摩、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聘任、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培训、研讨、经验交流、新老班主任对话等形式,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对班主任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加强“五老”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教育活动,做好共建共育工作。完善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机制,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干部会议和学生代表会议,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德育队伍实行“目标化管理”,开学之初,总辅导员即与大队辅导员、大队辅导员与中队辅导员、辅导员与队干部、校领导与班主任层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增强德育实效。同时,健全德育激励机制,修订完善各种考评制度,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2、加强德育阵地建设。

各校要根据教育内容,分类建立不同的校内外德育基地,例如小广播、黑板报、评比栏、图书角、队室、阅览室、兴趣小组、派出所、司法所、交警队、烈士陵园、工厂企业等,各基地的活动要做到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搞好城港路中心小学全国少先队科研实践基地的研究工作,带动全街道德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3、落实德育常规工作。

依据《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抓好德育常规工作,按要求召开学校德育工作大会、开学(毕业)典礼、新生军训、国旗下教育等大型集中教育活动。按要求组织主题班队会、晨夕会、后进生帮扶等日常教育工作。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纪律约束、氛围营造、量化管理、持之以恒、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途径加大教育引导力度,逐步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确保教育实效。同时,还要结合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庆祝、荣辱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科技环保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亲情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设绿色莱州、建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能,密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探讨德育序列化,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4、突出德育特色活动。

继续突出科技特色,争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再创佳绩。另外,结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本学期我们将以奥运会召开为契机,将“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守纪、法制环保、安全卫生”等教育内容进行融合,开展两项特色活动:在学校层面开展“城港路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即由中心小学统一制定一面奥运火炬,要求每校开展一项与奥运有关的大型主题活动,火炬逐校传递,最后将火炬呈送北京奥运组委会;中心驻地校将在学生层面开展“我的奥运”主题实践活动。分“我的奥运梦想”和“我的奥运记录”两个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以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守纪、法制环保、安全出行等为内容开展好自己的奥运会,实现人生的自我超越。(1)

城港路街道中心小学

二八年二月

 

月份工作安排

时间

重点工作

2月份

制定2011年德育、团队工作计划

3月份

开展“学雷锋”、“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

启动学校奥运火炬传递活动和学生“我的奥运”主题实践活动

开展以“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米”为主要内容的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

4月份

组织清明节祭扫和教育活动

实施“我的奥运”主题活动、结合市局要求启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教育活动

5月份

组织节假日实践活动

做好迎接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的准备

参与第十三届杰出儿童少年评选活动

组织学校艺术节活动

6月份

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7月份

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8月份

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9月份

组织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10月份

组织庆“十一”假期实践活动

11月份

组织“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展示活动

12月份

迎接学校德育团队工作评估

第3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一、情况分析

1、思想重视,地位落实。团县委、县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少先队工作,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少先队工作,县教育局还把少先队工作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综合评估当中。基层学校把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总体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给予统筹安排,做到有计划有总结,并根据学校实际安排活动经费,保证少先队活动顺利开展。为进一步落实少先队辅导员待遇,*年团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联合下发了云团联(*)2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云和县少先队工作的意见》,规定大队辅导员按副教导主任以上条件选拔管理和使用,并享受同等待遇;中学大队辅导员一般兼任团委副书记并享受同等待遇。辅导员工作实绩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的依据。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序列。目前,全县已有32名校外辅导员,先后涌现了以省、市“优秀辅导员”、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为代表的基层优秀少先队工作者。

2、组织健全,制度明确。学校能按要求建制大、中、小队,按队章规定民主选举队干部,做到指责明确,并经常组织队干部召开学习例会。适龄儿童入队前做到“十知道”,入队达到“三个一”,做到“三个会”,队员人人参加升旗仪式。每学年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工作经验;评比、表彰优秀辅导员、先进集体和个人。

3、活动多样,内容丰富。通过活动来进行教育,是少先队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少先队活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少先队教育质量的高低。各校依据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大、中、小队活动,充分发挥了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功能。

以“五爱、四有”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全县各级少先队组织主动适应时展的要求,努力贴近新时期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不断创新活动内容和载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各校少先队组织以港澳回归周年纪念,国庆日,少先队建队五十周年为契机,开展了“庆回归周年”、“党在我心中”、“城乡手拉手,互助结真情”、“争戴小公民章,做合格小公民”、“争做美德少年”读书教育活动等,积极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队会,也成为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手拉手”互助活动深入开展。各校少先队组织,依据实际,开展了“手拉手情系灾区小伙伴”、“情系贫困小伙伴”等活动。几年来,全县少先队员为希望工程、灾区共捐资10万余元。此外,还开展了向敬老院、农村老人“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全县少先队员先后与100多位老人结成对子,定期为老人送柴、送盐、送菜、送钱,帮老人们抬水、扫地、梳头等。

体验教育活动方兴未艾。各校根据实际,广泛组织少年儿童在学校、家庭、社区和大自然中参与各类体验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体验活动,启发了少先队员的心智,实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县实验小学以中队为单位开设“少年法庭”活动,这一活动既锻炼了队员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让他们懂得了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云坛乡小开展的“校园吉尼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云和镇沙溪小学开展的“快乐星期三”活动,让学生体验了活动的快乐、自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各校结合每年植树节开展了“植树、护树,美化校园、家园”活动,让队员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各校大队部还积极聘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建立“警民共建”学校,积极开展军事夏令营活动,军事表演观摩活动,学习消防、国防、安全等知识,让队员在实践中体验。

深入开展雏鹰争章活动。各级少先队组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结合素质教育目标,不断丰富雏鹰争章内容,形成了多种行之有效的争章新模式,如设立了爱国知识章、社会考察章、手工章、种植章、远足章、国防章、小公民章等。全县涌现了多名省、市、县级“雏鹰奖章”队员和省、市级“红旗大队”、“优秀中队”。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各校根据实际,设立了电脑、理财、劳技、体育、武术、舞蹈、音乐等兴趣小组,积极开展素质培训。目前,全县少先队组织已建立了60余个兴趣小组,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了队员的各种兴趣爱好,而且提高了队员的自身素质。

少先队特色活动有声有色。特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少先队的发展,使少先队活动丰富多彩,更能吸引队员参加队活动,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作用。如实验小学组建了苗苗团,并创建了中队、“七彩”中队、爱心中队等16个特色中队。苗苗团是少先队的预备队,是为队龄前儿童即未满7周岁的儿童设立的组织,开展苗苗团活动对团员进行队前教育,让苗苗团员们了解队的知识,为入队做好准备,增强入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4、阵地建设不断完善。全县共建立了23个红领巾广播站,板报24块(每校均有一块),展窗23个,鼓号队22个,劳动基地14个。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红领巾街、红领巾小银行、红领巾园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德育教育基地等40多个少年儿童社会实践阵地,使队员们在各种阵地中不断健康成长。

二、存在问题

由于诸多原因,近几年我县少先队工作有所脱节,许多活动开展还不正常,工作还没有落实到位,还存在许多问题,需今后不断改进。

1、城乡差别很大。城镇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而农村有些学校少先队工作开展的很不正常,活动形式单调。中学的少先队工作还不够重视。

2、学校辅导员更换频繁,导致学校少先队工作脱节,影响了少先队发展的整体性、有序性,影响了少先队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3、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4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抓常规促进教育

常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部份,有其非常特殊的性质。农村小学无论在学生素质方面还是学校硬件和经济条件方面与城镇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工作就受到一定的制约,由此,少先队工作就应开动脑筋,缩小这一距离。学校常规工作要做到坚持常规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克服形式化,既要向城镇小学看齐,又要干出符合农村的特色。比如,升旗是学校开展的例行活动之一,笔者在升降旗仪式的规范化上做文章,变单调的形式为具有教育意义的、且根据学生心理来设计的严谨认真的活动,从习惯的形式到活动具体化这一过程都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人人可以当旗手,人人可以在国旗下发表自己的讲话,凡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偿试体验自我的所有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用,要坚决放弃保护少部分,打击一大片习惯做法,为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此时的神圣与庄严。另外,就农村环境因素而言,卫生工作是农村学校重要的常规工作之一,加大卫生工作的力度,从习惯上改变不良现象,促成学生形成卫生意识,养成一定的卫生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对于社会,无论对于学生今天还是将来都有重要的意义。除了在学校卫生上下功夫外,还应对学生个人卫生方面加以管理;礼仪教育同样如此,要天天讲,时时抓,促成学生在校园内外形成严谨、文明、礼貌的好风气;遵章守纪习惯养成,应尊重学生,以人为本,理解学生,循循善诱,要以理想前途教育形成其奋进的内在动力。杜绝僵硬的、带有强制性的方法,加深师生感情,使教育工作由表及里,起到实效。俗话说“物以内聚”,只要从每件小事抓起,形成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同时认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反复性,注重工作方法的科学性,遵循了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就能使整个常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活动强化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心理品质、美好的精神境界等的形成,有的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的;有的是直接在情感体验中萌发的;有的是在大环境中促成的,这些都离不开各种不同大小队活动。因此,活动的价值是至高的,不抓好队的活动,不重视队的活动都是失败的教育,不成功的教育,影响学生也将是深远的。农村学生的条件决定了学生在摄取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同于城镇学校,所以,以大量的适合农村特色的活动来强化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活动的针对性和活动有效性,完全可以缩小在教育上的差距。结合农村小学实际,除利用每一个节日如教师节、国庆节等,还应利用纪念日开展活动,如 “牢记九・一八历史,勿忘国耻”、“一二・九”学生运动纪念等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外还可以开展卫生活动月竞赛,国防知识竞赛, “重阳”尊老敬老活动,我为母亲河献份爱、“幸福快车情系伙伴”关注贫困生的手拉手活动等。在新世纪我能行活动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劳动实践活动,特别一提的是,农村的沟河多,自然环境变化明显,地处偏僻,相对地广人稀的情况,结合对环保意识、爱护自然的教育,观看一些有关纪录片,开展一些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忧患意识,同时开展像植树、回收废旧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争当环保小卫士为主题的活动,是我们农村学校教育的有利条件。同进组织安全月活动学习一些交通法规知识,进行法制讲座,加强法制观念,也是我们农村学校重视的问题。要结合中小队班队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开展校内外的系列活动,所有队的活动都要认真进行设计和组织,不能盲目也不能形式化,更不能死搬硬套。有效的活动是对学生心灵的洗礼、陶冶,又是对学生境的界培养、习惯的养成,同时形成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也是形成校园文化氛围,校园精神文明等的重要手段,是影响社会,宣传教育,树立学校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形象、社会价值的有力实践,让社会了解学校,把学校推向社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精神、思想、品德、心灵等方面形成和巩固其内在的素质,为学生的明天,为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一定的基础。

抓辅导员、少先队干部队伍建设巩固教育

辅导员是教育的实施者,学生干部既是被教育者又是助手,是信息反馈者,抓好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完成少先队工作任务的关键,也是巩固教育的有力途径。

第5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的有关要求,继续推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和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打造全新的德育工作品牌,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大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继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

2、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大队辅导员为副组长的德育工作及少先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科学有效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在学科教学中、在日常生活中全面渗透德育德育,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①形成1项自己的少先队工作特色。②继续开展已有的特色活动,使特色更专。③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经验。④严格按照《大队辅导员岗位目标责任书》的规定,出色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5、开展以“我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和《改革开放30年 说说家乡新变化》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强化主题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学校德育工作品牌。

6、认真学习《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研究本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实施细则,形成材料,按时上报中心小学。

7、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服务意识

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讨、制定德育工作相关机制,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共育网络。吸收优秀教师担任辅导员,定期进行培训,并通过观摩、培训、研讨等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聘任、管理与考核机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通过培训、研讨、经验交流等形式,督促班主任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对班主任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在考核中的权重,提高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加强“五老”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定期聘请他们到校做报告、开讲座、进行法制、科技、安全教育,做好共建共育工作。完善少先队小干部的选拔、任用、奖励机制,定期进行小干部培训,增强队干部的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功能、定期组织学生干部会议和学生代表会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2、强化德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外德育资源的育人作用

学校根据教育内容,分类建立不同的校内外德育基地。针对学校驻地附近果园多这一特点,开辟相应的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培训其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建立校园之声广播站,定期广播,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利用黑板报、评比栏等宣传阵地推出优秀学生榜样,成立班级图书角,有计划地组织读书竞赛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成立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种兴趣小组,做到活动经常化、序列化、规范化,将德育实践活动向纵深推进。

3、抓好常规建设

依据《莱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常规》,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学期初召开学校德育工作大会、开学典礼、国旗下教育等大型集中教育活动。按要求组织主题班队会、晨夕会、后进生帮扶等日常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档案记录。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通过系列化的途径加大教育引导力度,逐步使学生在学校做一个有个性、会学习、知荣耻的好学生;在家庭做一个有孝行、会自理、担责任的好孩子;在社会做一个有教养、会共处、守公德的好公民。确保教育实效。同时,还要结合上级要求,积极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庆祝、荣辱观教育、安全法制教育、网络文明教育、科技环保教育、劳动实践教育、亲情援助、心理健康教育、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建设绿色莱州、建设书香校园等主题活动,做好关心下一代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和教育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职能,密切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探讨德育序列化,加强德育科研工作。

4、突出德育特色活动

继续突出本校“双休日五个一”特色活动,开辟校外劳动基地,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结合上级要求和本校实际,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习惯养成、文明守纪、法制环保、安全出行等教育,美化学生的德育生活。

*月份工作安排*

2月份

总结假期工作

3月份

开展“学雷锋”、“安全教育日”等主题教育活动

启动“我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

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活动

4月份

组织清明节祭扫和教育活动

实施“我与奥运同行”主题活动、结合市局要求启动“改革开放30年 说说家乡新变化”教育活动

5月份

组织节假日实践活动

迎接第十三届杰出儿童评选活动

6月份

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

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爱我中华——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活动

7月份

开展“红领巾心向党”活动

8月份

组织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9月份

组织第六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

开展“尊师爱生”活动

10月份

组织庆“十一”假期实践活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1月份

组织“建设书香校园”读书展示活动

12月份

迎接学校德育团队工作评估

开展一年级新生队前教育,组织新生入队

第6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7-0136-0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导致高校辅导员所承担的日常工作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特别是学生思想上的多元化,价值观的私立化,以及心理上的不成熟,生活上的不自立等问题,使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增添了很大难度,而这些相继而来的困难又绝大部分落到了工作在第一线的辅导员身上。在这种新的形势和背景下,辅导员不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心理上压力都越来越大,进而导致辅导员队伍中的“职业倦怠”①现象日趋加重。因此,研究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降低其负面影响,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表征及危害

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征一般是由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外部压力和内心压力的不断积累,在初期有一定的时间性和阶段性。而一旦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之中,则会产生具有一贯性的职业倦怠。辅导员职业倦怠可以看作是在面临特殊的工作要求,复杂的工作任务,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产生的一种反应,是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消极状态。当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有:第一,思想上的怀疑。面对繁复的工作环境,部分辅导员由于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实际成效差距较大,且得到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较低,从而在思想上产生了对自身价值的怀疑,缺乏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第二,心理上的疲惫。表现为缺乏活力,情绪低落,对生活冷漠悲观,对工作和同事丧失热情。第三,工作上的厌怠。其主要表现为对工作有抵触情绪,缺乏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能拖就拖,能靠就靠。排斥和学生接触,对待学生或是消极麻木或是烦躁易怒。

辅导员所承担的不仅仅是对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更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和自身言行的引导,在思想上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心理上辅导学生走向健康成熟。辅导员陷入倦怠状态时,将会漠视需要帮助的学生,忽视问题隐患。从而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教育,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和误导。而其精神、心理的不稳定,也会影响自身的生活,导致工作和生活状态之间的恶性循环。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分析

1.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和突发性导致心理压力较大

辅导员的工作,除了日常的管理外,主要是做人——学生的工作。而人本身的社会性和复杂性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环境的复杂。现在的大学生渴望成功,但功利性较强;希望自立,但依赖性较强;自信活泼,但又心理脆弱;渴望认可,但沟通能力差。工作对象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得辅导员开展工作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性格和不同想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去解决,使得辅导员工作的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随着高校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一位辅导员动辄要面对几百名学生,再加上许多虽非职责范围之内但与学生相关的事务,使辅导员的工作往往是超负荷运转。而且学生工作具有时间连续性和空间广延性的特点,随时都有事情发生,随处都有事务关照,工作时需要身心的极大投入。这就导致辅导员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心理压力自然也会增大。

2.工作内容的单一性和繁杂性导致工作压力较大

辅导员的工作既具有单一性又具有繁杂性。辅导员每一学年主要的基本工作几乎是不变的。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还有如奖学金评定、贷款补助等工作,每年都是在相同的时间段完成特定的工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定的倦怠感。辅导员的职业特点,使其在大学生活中充当着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等多重角色:对学生而言,辅导员不仅要成为学生的严师,还要成为益友;对家长而言,辅导员要对学生严格管理,还要在各方面予以照顾;对学校而言,辅导员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还要成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多种角色的变换,使辅导员要不断调整工作状态,以适应工作需求,这也就导致了辅导员工作压力的加大。

3.工作实效的不对等和缺乏认同导致自身价值模糊

随着高校对学生成长的关注,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越来越具体,使辅导员的工作项目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致。甚至使辅导员往往很忙碌却无法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具体的描述。学生个体思想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让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成效无法用量化的标准进行考量,导致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相对较低。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只要学生在思想上、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出现问题,往往首先就会被认为是辅导员的工作问题。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复杂性和辅导员工作的繁重。这就导致辅导员内心会产生较严重的屈辱感和失落感。同时,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的高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人员,忽视辅导员等政工人员的现象,使不少辅导员缺少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待遇。

4.辅导员的自身素质决定职业倦怠的程度

虽然能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基本都是综合素质较高,各方面比较优秀的人,但是当前的辅导员主体也是所谓的“80后”,自身的成长环境也会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综合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有一定欠缺。所以虽然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人都会产生一定的倦怠,但由于个体素质的不同,其倦怠的表现也会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年轻的辅导员缺少社会生活的历练,缺乏足够的工作经验。工作能力、工作方式方法以及相关知识都需要在工作中积累和锻炼。重复的工作容易使他们陷入到固定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中,以至其缺乏足够的热情和意识进行创新尝试,进而更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三、预防和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基本策略

导致辅导员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而要想消除职业倦怠,就要从主观和客观,个体和组织多方面着手。在主观和个体方面既要主动地调整心态,提高素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客观和组织也应针对从业者的现状,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通过明确任务分工、阐明角色责任、工作绩效评定合理化以及接纳从业者意见,提供反馈,提供工作培训和工作轮换等方法有效消除职业倦怠的产生因素。

1.明确岗位职责,增强社会认同

心理学家马斯洛②将人的需要分为基本性需要和发展性需要,马斯洛认为基本性需要的补偿会让人机体健康,但并不会让人觉得幸福;只有发展性需要的满足,才能为个体带来真正的幸福。辅导员队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强大作用。学校应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定位,划定工作范围,强化工作职责,分清工作主次,把辅导员的工作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改变辅导员只重管理和服务,轻引导和思想教育的现状,确保他们把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使辅导员有时间能够深入到学生当中,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实做细,防止或减少因角色困惑而引发他们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的选拔、使用、培养和考核的机制,鼓励辅导员积极向上,使辅导员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同时要强化社会对辅导员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重要性认识,对辅导员及学生工作形成良好的信任氛围。营造一种尊重辅导员、关心辅导员、理解辅导员的大气候,高校也要尽力营造尊重思想政治工作、关心辅导员成长的氛围,努力营造校内小气候,提升辅导员工作在本单位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认同感。

2.建立评估体系,增加工作动力

高校应该用合理的考核指标明确学生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显现成效与隐蔽成效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岗位绩效考评制度。因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受中小学教育状况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大,所以高校在考核和评价辅导员工作时,要减少一些在显现性方面的的考核量化指标,更多的可以在工作态度、敬业精神和学生的评价等软件方面来考核。

考核指标的设定不仅要从成效考虑,同时也应当从辅导员的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还应发掘辅导员工作的闪光点,考虑辅导员的个人性格特征,因人而异而非采用统一的量化标准。参与辅导员考核的人员应该更广泛,例如采用自我评价、组织评价、学生评价、辅导员互评,再加上相关人员(如所带学生的家长、所在学院非学工系统的教师、学校相关部门的职员等)评价的综合评价机制来综合考察辅导员的工作成效。考核结果的使用科学性,即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激励优秀者,帮助暂时落后者。组织有必要合理使用考核结果,除了对优秀者必要的激励之外,更要及时发现、深入研究成绩平平者和暂时落后者背后的原因,及时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提供有力的支持。

3.加强队伍建设,合理规划发展

辅导员个体自身的状态调整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先决条件。引导辅导员合理分析自我、增强管理规划能力、训练寻求感知能力,努力找寻自身的职业成就感,是改善职业倦怠的重要途径。

辅导员要正确地认识和分析自己,不要因为对自己过高的期望而产生职业倦怠。辅导员必须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机会,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悦纳自己,不会因为恰当的期望和努力失败而产生职业倦怠,用积极、有建设性的应对方式来对待问题,使个体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目标,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不过分渴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身的努力,在理想和现实中找到最佳结合点。在正确认知自己的基础上,辅导员还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和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辅导员可以尝试设立短期实现目标和长期奋斗目标等,形成内在推动力。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注重自己良好品德的养成,使自己成为为人师表、清正廉洁、作风正派、求真务实的人。辅导员只有能够做到良好的自我控制和约束,才能积极地应对工作中产生的倦怠,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和愉悦感。

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重要的意义。辅导员作为素质较高的群体,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较强的能力素质,良好的文化素养,这些都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潜在的成就动机。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的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制定合理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制度,为每个辅导员提供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方向,不断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注释:

①职业倦怠(Job burnout)又称“职业衰竭”、“职业枯竭”。职业倦怠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于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

②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的主要创建者之一,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

参考文献

[1]陈永森,邱海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及消除[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21(4):111.

[2]梁芹生.教师职业倦怠心里之探析[J].教育评论,2003,(4).

第7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关键词: 美国高校 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我国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启示

长期以来,美国高校学界就高校辅导员(即学生事务专职人员)职业化发展问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其中较为著名的是1980年Miller和Carpenter提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并通过大量案例进行了验证。这一理论模型对于指导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被不少学者作为研究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理论依据。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研究与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对于加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高校专职辅导员产生于20世纪初期,早期被称为“学生人事工作者”。自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颁发授予第一个学生人事工作硕士学位以来,美国高校辅导员培养已有90多年的历史。到1948年,大约有50所高校开展学生人事工作培训,其中,有37所开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培养课程。1964年学生人事协会颁布了《高等教育学生人事工作者硕士培养指导大纲》。[1]从此美国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逐步进入有目的、有组织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学生事务是否是个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界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大多数人赞成学生事务的专业化,这是因为随着人们对学生评价、学生保持率和招生的关注,校园生活质量和学生参与需要有经验、献身精神和理论功底的专业人员。[2]具有相关硕士学位逐步成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新进人员的基本门槛,而这些专业人员也常常被称作学生事务专业的未来。探讨专职辅导员职业发展模式,以帮助他们有效实现专业化发展,成为当时美国高校学生事务领域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Miller和Carpenter的职业发展阶段理论正是在上述背景下提出的。

Miller和Carpenter在研究人类发展理论之后认为:人类发展的基本原则能够直接应用到专业发展;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从单一到复杂行为的连续、累积的过程,且能够通过共同具有的水平或阶段来描述。[3]根据这一主张,他们提出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式。

1.职业发展阶段的划分

Miller和Carpenter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划分为形成期、应用期、累积期、生成期等四个阶段的连续体。形成期是指在校大学生通过和学生辅导员的接触,开始意识到要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将来的一个职业选择,然后决定参加学生事务实践、学生发展或高等教育管理等有关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深造,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参加有关学生事务的实践。应用期则开始于第一个专业岗位,这些岗位可能是宿舍主管、宿舍主任、项目助手、心理咨询员、职业咨询员,或者是小学校的学生事务主任助理、宿管主任助理、学生活动主任助理,等等。累积期开始于获得第一个决策岗位,如学生事务主任、学生事务副校长、宿舍管理主任、就业指导主任、学生活动主任、心理咨询主任、财政资助主任、心理咨询专家、少数民族项目协调员、专业协会副理事或协会主任。这些人一般具有丰富的知识、较高的技能,且肩负管理别人的职责。生成期是指一个人在学生事务管理岗位上经过了长期的、富有成效的职业发展,且适时通过先前的发展阶段,那他就能够达到专业实践的顶峰――职业生成阶段。在这个阶段,他获得其他专业人士的尊重,且经常受邀担任顾问、会议发言人,撰写指引这个领域未来发展的文章或专著,以及担任协会领导、特别工作组成员和学术编委会成员。只有相对少数人存在职业生成期,他们常常是副校长、正教授、协会执行理事,或者是具有荣誉身份的人员。他们是学生事务专业的资深发言人,担负着指导更多年轻人专业发展的责任。[4]

2.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Miller和Carpenter认为,高校辅导员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需关注不同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和妥善的处理,将影响职业的健康发展。在形成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初步认识职业特性及职责范围,决定是否选择该职业,做好初步的准备工作,等等。如果这些关注面没有得到细致考虑和妥善处理,就可能导致职业选择障碍,影响未来的职业成功。在应用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将第一阶段及以前的知识投入使用;建立职业认同,形成职业忠诚感,并为以后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如果问题处理得很糟糕,将会导致个人才能浪费,潜能不能充分挖掘,职业个性缺失,职业发展障碍,等等。累积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职业创造力、职业贡献度、职业成熟度等。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处理好,将导致职业发展停滞,完整感缺失,个人职业成就感不强,职业变革缓慢等问题。生成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促进他人成长,对组织机构和行动计划施加影响,引导未来的职业变革,等等。如果这些问题未能妥善处理,将会导致职业声誉缺失,不能传承职业精神,职业责任感降低,职业权力弱化,等等。[5]

3.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

职业发展的四阶段模型对辅导员在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提出了基本的要求。[6]Carpenter根据影响职业发展的四个主要因素(专业团体的贡献,学校领导与实践,专业训练和职业意识),通过对一些专家的调查,总结了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形成期的主要任务是:获得足够的教育和(或)技能培训,取得和拥有一个学生事务的岗位;适当地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以满足教师和监督人员的标准和期望;获得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技能,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了解学生事务领域和基本的方法,阅读期刊和专业出版物;内化学生事务专业的价值;为建立联系和获得一个职位参加地区的或全国的会议。

应用期的主要任务是:开始把技能和能力应用到学生事务的实践;学习承担专业决策的责任;作为一个专业人员,承担坚定不移的义务;在学生工作中直接应用已经形成的职业道德规范;参加在职培训、工作和其他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活动,以利于更好地履行现有的岗位职责。

累积期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和设计学生发展新的途径;担负某一管理部门和监督他人专业行为和道德规范的责任;为分享现有的思想和实践技术,致力于出版专业学术著作;向大众宣传学生事务的基础原理;鼓励年轻的专业人员对他们的专业发展负责,同时为他们提供支持、指导和实践反馈;通过传授“秘诀规则”热情指导年轻专业人员进入学生事务领域,鼓励所有同事继续专业发展;协商、指导和监督一线工作人员,帮助他们实现学生发展的目标;参加领导当地、地区和全国的专业协会。

生成期的主要任务是:对新的学生发展或学生事务理论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其优点和缺点;致力于更广泛地分析述评当前和未来学生发展理论和学生事务实践;和所有的专业人员分享自身丰富的学生事务经验;高级领导要指导专业协会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缺少学生事务工作经验的专业协会领导层,鼓励他们参与和成为指导者。[7]

二、对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从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提出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研究从业人员的职业发展阶段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该模式经过反复验证,在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历程和特性方面极为有用。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阶段与美国高校有所不同,但是这一理论模型对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

1.重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模式的研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意识往往是在本科或研究生阶段从事学生干部的时候逐步形成的。由于没有或缺少专业化的系统学习,新任辅导员往往在前几年的工作中都处于适应与学习的阶段,常常边干边学。通过带一届学生或一段时间的工作,辅导员从实践、书本和与同事的交流中,掌握一些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知识与经验。随着我国高校辅导员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以及大量专业人才充实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中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和走向成熟。因此,借鉴美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阶段的理念与思路,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总结适合我国高校辅导员实际的职业发展阶段模式,并以此理论指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

2.关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阶段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

从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所提出的任务和关注的问题可以看出,每一个职业发展阶段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特定的关注面。“那些承担专业或协会工作岗位的人员,如果岗位超出他们的能力或者专业发展水平,就很可能注定失败,至少是表现平庸”。[8]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的发展任务和需要关注的问题,但是,无论是从辅导员本身,还是从高校、专业协会来看,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谈不上采取具体的对策与措施。正如Carpenter所言:“如果个人忽视专业成长,他们的专业发展将停滞不前和工作变得无效,从而损害所雇佣的学校、学生事务专业和学生的利益。如果学校、专业协会、培养方案没有系统地、积极地采取措施,以确保整个职业专业化的发展,那将损害学生事务的发展,甚至使它处于减少和删除经费的时期,将来可能不复存在。”[9]因此,以辅导员职业化发展为目标,密切关注他们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措施为他们的发展提供系统的机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所必须重视和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3.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专业化分层培训

Carpenter关于学生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任务和不同的关注问题的理论,为我们加强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分层培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于我国高校新任辅导员而言,普遍存在岗位适应与业务学习的问题;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岗位胜任力、职业创造力、职业贡献度和职业成熟度等方面的问题;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促进他人成长、对本校的发展规划施加影响、引导未来的学生工作变革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根据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干部职业发展不同阶段的任务与存在的问题,加强分层培训与分类指导,是系统推进高校学生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与有效途径。

4.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支持网络

专业发展是一个累积的、连续的过程。Miller和Carpenter职业发展阶段模式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专业化成长是一个发展的结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任务。如果前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后一阶段的任务就不太可能或者说不可能完成。如果一个人担任一个与自己的才能完全不相匹配的职位,那么将导致挫败、失望和停止发展。同样,当他们适合承担更大的责任而没有得到晋升时,也将使专业发展停滞不前。[10]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揭示了职业发展、专业培养、工作实践、专业协会等因素在辅导员职业发展不同阶段所担负的责任与任务。要把所有的阶段、任务、持续性和影响因素综合处理,努力为高校辅导员构建一个复合的职业阶梯。[11]因此,健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支持体系,有组织、有计划地为他们提供系统的机会至关重要。最初的专业培养不仅要满足初级专业岗位所必需的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辅导员专业发展阶段与任务的意识。高校应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加强对新进人员的监督、指导、支持、鼓励、示范,以帮助他们顺利地开始长期的职业发展。专业协会应采取有组织和系统的方式领导专业发展方向,在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Jeffrey N.Waple Dr.An Assessment of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Necessary for Entry-Level Student Affairs Work.NASPA Journal,2006,Vol.43,No 1:1-18.

[2][3]D.Stanley Carpenter.Student Affairs Profession: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In Theodore K.Miller,Roger B.Winston,Administration and leadership in student affairs: actualizing 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273,262.

[4]Miller,T.K.,Carpenter,D.S.Professional preparation for today and tomorrow.In D.G.Creamer (Ed,),Student development in higher education: Theories,practices,and future directions.Washington,DC: ACPA.1980:187.

[5]Diane L.Cooper,Erin Chernow,Theodore K Miller,Kevin Kulic,Sue A Saund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dvice from past presidents of ACPA and NASPA.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Washington: 1999.Vol.40,Iss.4:396-405.

第8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一、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1、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德育工作由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负总责,班主任为各班辅导员,任课教师协同工作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校坚持依法治校,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并将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采取了切实措施,大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组织教职员工学习时事政治、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有关教育法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校风与教风。引导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加强对“学习园地”、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要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班室布置。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班室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校园文化具备与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吸引力和情感感召力,逐步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精神。

4、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与净化工作,发挥校园景点的宣传作用,增强师生的爱校意识,发挥静态环境的启迪作用。

5、加大借书,加强读书指导,鼓励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营造学习型师生、学习型班级、学习型学校、学习型家庭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基础文明养成教育。

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们要求班主任积极思考,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班风和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争创“文明班级”。学生们从“上好一堂课,做好一节操,扫好一次地”做起,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2、加强后进生的教育与转化。学校要求各班对后进生转化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措施,并比较及时地了解掌握有关情况,协助班主任做好个别学生的帮教工作。目前大部分教师能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较好地控制了学生掉队。

3、课堂上教师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各科教学充分利用学科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又受到了思想教育。课后教师耐心辅导不同层次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教师采取各种方法,从思想、学习、情感甚至生活上给予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战胜挫折和困难,努力提高自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4、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安全一直是我校的重点工作,今年我们搞了一系列的安全活动,如周会安全活动,读安全儿歌,做安全手抄报等使孩子们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性,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学校在九月份还进行了消防安全应急演练。

四、存在的问题

1、全员育人方面,教师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3、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更加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向规范化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率。

五、今后工作设想

1、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突出全员育人观念,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观。

2、加强德育科研,探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实效性。

第9篇:小学辅导员工作经验范文

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在实践中接受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和巩固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一

一、毕业实习工作组织领导

1.系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xxxx

2.指导老师

计算机系专任教师及兼职(实习)教师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方向)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信管方向、信监方向)专业毕业前顶岗实习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接触工作岗位,了解职业需求,尝试相关工作过程的重要活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实际工作,又从社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本领,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三、毕业实习安排

1.实习时间:20XX年1月11日至20XX年5月30日

2.实习地点:珠三角地区(东莞为主)校外实习基地

3.实习形式:“顶岗实习”

4.组织形式: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单独提前实习者须经严格审查批准)。原则上实行实习指导老师包干制与实习领导小组、辅导员/班主任巡回检查相结合。

四、办理校外实习手续

无论是集体实习还是个别实习均应办理实习手续,否则实习不予认可。

具体讲,即:

①签订并报批《三方实习协议书》;

②填写并报批《实习登记表》。

如果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要求提前实习的,须填写《单独提前实习审批表》,经批准方能外出。

五、毕业实习方式

毕业实习的组织安排形式:根据学院落实与学生自找相结合的原则,灵活采用多种方法,选择多条途径落实。具体方法和途径如下:

1、通过学生个人或家长联系,落实实习单位部门。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在同一个企业单位实习的,组成一个实习小组,由指导老师指定组长。定期和不定期在一起交流实习经验体会,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努力把实习工作搞好。

3、通过学院联系安排、落实实习单位部门。未联系到合适实习单位的学生,应服从系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到指定的实习基地顶岗实习,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安排,否则,不予正常毕业。

毕业实习单位(基地)一般的要求是:能满足专业实习基本要求的校外企事业单位或校内外挂牌的实习基地。

六、毕业实习安全纪律

1、毕业实习人员必须遵守毕业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尊敬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或师傅;

2、实习学生应培养组织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

3、实习学生应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合理处理实习单位、部门的各种人事关系;

4、实习学生应认真做好保密工作,不泄露实习单位的各类经济、商业、文档信息;

5、毕业实习人员必须跟班实习,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人身伤害和设备事故发生,爱护操作设备等公共设施。

7、毕业实习中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离开必须经指导教师批准后方可离队。对未请假不参加毕业实习者,毕业实习按不及格处理。

8、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对违纪学生有权终止毕业实习或提出处分意见。

9、毕业实习前必须购买个人意外保险。

七、实习内容

各专业具体内容见毕业实习内容。

八、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实习期间须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毕业实习报告,另外,实习学生中必须至少有30%学生需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实习成绩采用百分制。实习单位给出的成绩和指导老师给出的实习报告成绩分别占60%和40%。成绩在60分以上者,可获得8个学分,未获得实习学分者不能正常毕业。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二

一、实习目的:

1、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在实践中接受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训练,体验和感受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培养和巩固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

2、通过教育实习,使师范生将所学得的文化科学知识、教育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技能。提高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初步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

3、通过教育实习,培养师范生独立工作能力,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基本上能按教育、教学的理论要求上好小学各门实习课,学会做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和组织课外活动及家访。

二、教育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1、进行课堂教学实习。每个文科、理科方向实习生必须担任语文一周、数学一周以及图、音、体等(选一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语文、数学的教学。英语方向学生必须担任英语一周、语文一周以及图、音、体等(选一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英语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生,必须担任电脑一周、数学一周以及图、音、体等(选一科)课程的教学,重点是电脑教学。

2、实习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工作。每个实习生在原班主任的指导下必须实习班主任工作两周和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组织少先队活动一次以上,进行家访不少于两人次,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3、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熟悉教材,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进行试教,教案必须经原科任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准上课,课后要进行辅导和认真批改作业。

4、虚心主动向实习学校的领导、老师学习,学习其教育、教学经验。(听听各年级、各种类型的示范课。为今后走上教坛积累工作经验。)

三、时间安排:

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11月13日—11月18日,见习阶段。(11月13日前分别到各小学报到。)

1、实习生到实习学校报到,请实习学校领导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和团队工作情况等,熟悉学校的环境。

2、请原班主任介绍班主任工作计划、经验,介绍该班的基本情况,掌握班内干部、学生名单,了解学生。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实习计划。

3、下班听课,向原班科任教师学习。

4、请实习学校组织语、数公开课一次。为实习生做好示范。

5、接受教学任务,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安排好教学进度,编好授课时间表,准备好教具,写好教案,进行试教等,为正式上课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实习阶段(约三周半)

1、每个实习生担任一周的班主任实习工作,主持一次班、队活动,进行两次家访。完成任务后,请原班主任对实习生写好书面评议。

2、实习生每人应担任语文和数学12节以上,还要兼任图、音、体、常识等课各一节以上的教学。

3、各实习小组,以学校为单位,抓好语、数各一节的公开试验课。

4、实习生每上一节课后,即由原科任老师评定成绩,成绩不向学生公布。

5、实习完毕后,由实习学校领导组织指导教师对每个实习生作好实习鉴定,填好教学评估计分表、思想素质评分表、班主任工作实习评分表、综合能力评价表。

第三阶段:总结鉴定,教育调查,写调查报告。(约半周到一周)

实习生听取原班主任、科任老师对自己的实习意见。写好书面总结和自我鉴定,调查报告,交带队老师检查后交教务科。

四、本校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本校指导老师分工负责与实习学校、班级联系,指导、检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听取实习生意见,了解、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指导学生备课、试教、听课和进行教学评议。每个指导老师要求听12节课以上,实习结束后,听课本交教务科。

2、到各实习点与该校领导取得密切联系,听取该校领导和指导老师对实习生实习情况的意见,并将意见及时反馈给实习生,以指导实习生扬长避短。

毕业生实习工作计划三

毕业实习是高等学校本科各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为使我系20xx届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卓有成效地进行,特制定本实习计划,供指导老师和学生参照执行。

一、实习目的

通过亲身实践参加具体会计和财务管理业务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同时,通过这次实习,进一步验证、充实、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资料,为撰写毕业论准备,同时可以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安排

地点:学生自己联系适合本专业的实习单位

时间:从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开始,5月4日返交报到,5月5日进行实习交流,并开始着手论文写作。

三、实习内容

1、业务实习

主要是实习会计核算程序和具体方法,财务管理业务程序和方法

2、调查研究

(1)会计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现状;

(2)财务管理工作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管理体制和单位内部财会工作组织建设等)及其现状;

(3)近几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的实施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4)搜集和掌握有关实际资料,为撰写毕业论文积累素材。

四、实习要求与考核办法

各位学生的论文导师即为该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学生离校前应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实习过程中接受指导老师的业务指导,指导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将酌情去实习点检查和指导。实习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作息制度和各项规章制度,谦虚谨慎,礼貌待人,自觉接受实习单位负责人及指导人员和实习指导老师的领导,认真做好实习周记,并定期为指导老师汇报实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