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体工程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社会的过度,人们更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人体工程学就是一切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一、人体工程学的起源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并伴随着人类技术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完善。
二、人体工程学的涵义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关于技术和人的协调关系的科学,也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它首先是一种理念,把使用产品的人作为产品设计的出发点,要求产品的外形、色彩、性能等,都要围绕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计;然后是整理形成的设计技术,包括设计准则、标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这些设计技术再和特定领域的其他设计技术及制造技术相结合,就形成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这些产品让使用者更健康、高效、愉快地工作和生活。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的作业中人、机器及环境三者间的协调,研究方法和评价手段涉及心理学、生理学、医学、人体测量学、美学和工程技术的多个领域,研究的目的则是通过各学科知识的应用,来指导工作器具、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的设计和改造,使得作业在效率、安全、健康、舒适等几个方面的特性得以提高。
三、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人体尺度:8W+gl = C~ 。人体尺度,即人体在室内完成各种动作时的活动范围。设计人员要根据人体尺度来确定门的高宽度、踏步的高宽度、窗台阳台的高度、家具的尺寸及间距、楼梯平台、家内净高等室内心尺寸。
1.常用的室内尺寸如下:室内隔墙断墙体:厚度0.12m;大门:门高2.0m~2.4m,门宽0.90m~0.95m;厕所、厨房门:宽0.8m~0.9m、高1.9m~2.0m;室内窗:高1.0m,左右窗台距地面高度0.9m~1.0m;玄关:宽1.0m、墙厚0.24m;踏步:高0.15m~0.16m、长0.99m~1.15m、宽0.25m;扶手宽0.01m、扶手间距0.02m、中间的休息平台宽1.0m。
2.常用家具尺寸:(1)单人床:宽0.9m、1.05m、1.2m;长1.8m、1.86m、2.0m、2.1m;高0.35m~0.45m。(2)双人床:宽1.35m、1.5m、1.8m,长、高同上。(3)圆床:直径1.86m、2.125m、2.424m。(4)衣柜:厚度0.6m~0.65m、柜门宽度0.4m~0.65m、高度2.0m~2.2m。(5)正方型茶几:宽0.75/0.9/1.05/1.20/1.35/1.50m,高度0.33m~0.42m,但边角茶几有时稍高一些,为0.43~0.5m。(6)书桌:厚度0.45m~0.7m(0.6m最佳)、高度0.75m。(7)书架:厚度0.25~0.4m、长度0.6m~1.2m、高度1.8m~2.0m。(8)椅凳:座面高0.42m~0.44m、扶手椅内宽于0.46m。(9)餐桌:中式一般高0.75m~0.78m、西式一般高0.68m~0.72m。(10)方桌:宽1.20/0.9/0.75m。(11)抽油烟机与灶的距离:0.6m~0.8m。
四、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及作用
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同鱼与水的关系一样,彼此相互依存,人是环境的主题,在理想的环境中,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能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积极的影响。从环境艺术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于通过对人的生理及心理的正确认识,是一切环境更适合人类的生活需要,进而使人与环境达到统一。
人体工程学在环境设计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为确定空间场所范围提供依据,为设计家具、设施提供依据、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因为影响场所空间大小、形状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人的活动范围及设施的数量和尺寸。因此环境艺术设计当中不能忽视人体工程学,只有根据人体学设计的环境才能使环境更为舒适,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峰,朱宁嘉.《人体工程学设计与应用》.辽宁美术.2007(8)
[2]刘昱初,程证渭.《人体工程学与室内设计》.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月.《人体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设计,片面性,整体化
一 环境艺术的构成
环境艺术并不简单等同于环境加艺术品,或者环境加装饰。它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和技术手段,使人们生活所处时空环境不仅满足物质条件和心理需要,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气氛乃至艺术意境的整体艺术。当代许多著名艺术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了环境艺术的本质和创作规律。英国杰出的建筑师和城市规划专家F·吉伯德在《市镇设计》一书中称环境艺术为“整体的艺术”,认为环境诸多要素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比这些要素简单之更多的东西。论文大全。
由此可见,环境艺术的构成因素之复杂多样,表现形态之丰富多彩,使任何一种传统艺术门类所难以企及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包括:建筑制图、绘画、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人体工程学、结构物理等。相关应用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化、植物学、结构工程学、电气工程学、材料学、光学、声学、气候学、地质学、生态科学等。相关设计理论包括:哲学、美学、社会学、经济学、艺术、民族文化、社会法规、心理学等。
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范围可以归纳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两大类型。室内空间包括家具设计、酒店设计、办公空间设计、展示设计、娱乐空间设计等。室外空间设计包括城市环境设计、广场设计、街道设计、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建筑立面、建筑照明等。
现如今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出现是环境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表现空间以及更加明确的特征和主题,更高的物质和精神品质。
二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一)国外现代设计
1.赖特(Frank Lioyd Wright)胆识非凡的设计了山林别墅(即“流水别墅”)。是20世纪的建筑艺术精神,没有一座建筑能以完全相同的方式与之比拟。论文大全。如果没有好的工程技巧,方法和材料,景色壮丽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建成这座建筑。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设计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大师赖特对空间、材料和结构的意识。赖特曾说过,流水别墅是他设计的第一座“流线型的”建筑,并断言,如果没有就地形进行有趣的遐想,就会使用完全不适合这座建筑的流行的建筑语言。
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坐落在巴黎中心地带的一块重要的基地上,是一项特色非常明显的城市项目。本建筑通过艺术、科学和现代技术方面的信息交流,增进对阿拉伯世界文化的了解。就装饰而言,面向南侧巨大建筑外墙漆外观具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称为“威尼斯式百叶窗”安装于透空金属边框和尺寸多样的金属磨片组成,是一种具有惊人独创性的(光电控制的)视觉装置。
(二)国内现代设计
1.国内近几年环境艺术设计有很大的发展。如广州市南部番禺地区的长隆酒店,是在野生动物园建造的五星级酒店,本酒店要有一般酒店的功能又要和园区产生互动关系,风格上吻合功能上互补。酒店含概了环境与建筑,人与环境,动物与人,科技与自然的整体设计。论文大全。
这个庭院是供白老虎居住和活动的。人造瀑布、树木、岩石、气氛幽静,创造了很独特的野生环境。自然绿化,造成内外相连的室内环境。火烈鸟园这庭院的设计强调热带气氛,具有很高观赏价值。集美组的设计是确定了设计的出发点市场因素,环境因素和审美因素三个方面。
2.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设计极具匠心,馆内结构设计和外部景观整体化。环境艺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人们普遍希望交流和对话,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的丰富,追求深层心理的满足,感情的交流和陶冶。在建筑方面增加了建筑与人的对话,人与环境的对话。
三 古典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表现出独特的“诗情画意”“发思古之幽情”,强调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手法。借诗意的联想,将环境空间的人文精神凸现出来。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一个很大的区别,西方园林是规整对称
式。中国园林更多是参差自然式。苏州园林之所以甲江南,甲天下。首先就由于它们以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为范本撷取其美的精华,融进了人的情感。浓缩于小小的园林天地之内,使人们能从参差自然和其他美学特征中见出无限来。和参差自然一样,曲径通幽也是苏州园林的一个美学原则。在苏州园林里,可谓无径不曲无处不幽。另一特点,藏露互补。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讲究藏与露的辩证和结合。
园林里的建筑,不但数量多,而且形式多。即使是同一类建筑物,也有种种不同。其形式,结构,地理环境的不同。建筑物的存在,离不开周围环境,环境与建筑要相统一的原则。苏州园林不但以建筑、山水、花树等精巧配置的艺术处理得称赞,而且还在精神性领域中洋溢着诗情画意,渗透着人文气息。匾额、对联的书法,门楼的雕刻,室内家具的工艺美术,微型园林的盆景,寝室的音乐,戏厅的戏曲。
作为综合艺术的苏州园林它那丰富的文化意蕴和人文气息,离不开各种艺术门类的交融和烘托。
四 结论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联系多专业的纽带作用,它虽然不可能取代各门类的专业设计(如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等)。但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将改善生活环境质量,使人与环境彼此建立和谐均衡的整体关系。
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在基础设计训练阶段,以命题方式在特定的相对宽松的设计条件下运用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环境空间创意设计,对环境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技术手段、构造方法、照明方式、色彩、肌理等方面进行建构性探索、分析、寻找设计规律。一方面从设计操作层面,对抽象的设计原理,概念进行空间演绎。借此加深对设计理论的认识、理解、提高审美能力与思辩能力。另一方面从理论的角度对历史现代的设计方法,空间形态进行剖析,探究据具原创性的设计形态、观念。教育如不激发首创精神,那么必然是错误的教育。
重技能训练,轻理论探求,一但面对解决复杂问题的设计实践更显得力不从心理论素养的不足,也只能依赖“随类赋形”这种办法,将“装饰”僭越于设计学问之上,只剩下干瘪的“形”而无实质性的文化内涵,意蕴。就无法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出设计的整体化。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将技能训练与理论探求紧密地结合,提高人文素养使之成为全面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英]丹尼斯·夏普著.《20世纪世界建筑》.胡正凡 ,林玉莲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3
[2] 马克辛,吴成槐主编.《环境艺术设计手册》.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
[3] 林红著.《环境艺术工学》. 贵州科技出版社. 2001
[4] 谢孝思 主编 《苏州园林品赏录》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8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教学方法 考核策略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b)-0-02
1 人机工程学概念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机械及其工作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1]。
是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组成人机系统的机器和人的相互关系,以提高整个系统工效的新兴边缘科学。人机工程学研究在设计人机系统时如何考虑人的特性和能力,以及人受机器、作业和环境条件的限制。人机工程学 还研究人的训练,人机系统设计和开发,以及同人机系统有关的生物学或医学问题。对于这些研究,在北美称为人因工程学或人机工程学,苏联称为工程心理学,欧洲,日本和其他国家称为工效学[2]。
2 人机工程学应用范畴
人机工程概论、人体尺度与数据处理、人机界面设计、作业空间布局与工位设计、作业工具设计、计算机辅助人机工程设计及其工具、人机系统与作业环境、制造系统中的人机工程。在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引介最新的应用领域的基础上,侧重于结合实例探讨人机工程学在产品、工具、生产作业和现代制造等领域的设计应用,力求使读者既能获得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也能在设计实践中加以应用与研究。
3 人机工程学课程的目的及任务
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提供人体尺度数据;为设计中“机的功能”合理性提供科学依据;为设计中考虑“环境因素”提供设计准则;为“人-机-环境”系统设计提供整体思路;为“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思想提供可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适合于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和作业环境,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协调,从而获得系统的最高综合效率,培养“以人为本”的设计价值观。为产品设计等专业课的学习和从事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4 教学方法剖析与新的尝试
4.1 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学生一味地等教师灌输,如果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一知半解的现象,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教师来讲,由于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只会围绕“教”做文章,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4.2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
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具有形象性、多样性、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丰富性等特点。它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创设了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些问题也日渐暴露出来,究其原因是有些老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一些误解,仅把它简单地理解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加入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忽略了对相关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学习,只是穿新鞋走老路,未能根据新的教学要求去更新教学方法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下的教学模式。也有些老师片面地认为,多媒体教学手段一定优于其他教学方法,而忽略了对其他教学媒体和方法的运用[3]。
4.3 教学方法新的尝试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共同参与和互动。根据“珠三角”区域学生的特点,引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内容及方法的设计,使其成为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本课程重视应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指导思想是:教学内容符合学科要求,知识结构合理,注意学科交叉;及时把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引入教学;课程内容经典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得当。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特点,将现代手段与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理论教学全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打破课堂限制,及时扩大新的信息。
5 考核策略的探究
5.1 传统考核的弊端
考试是学校教学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测验学生学习效果、检查与评估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对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影响[4]。考试内容只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才能考查出教学质量,才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5]。但在现行的教学中,由于部分高校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绝大多数仍然依闭卷的形式考核,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真实学习效果的检测。
5.2 考核策略
针对考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许多弊端,在此基础上,探究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建立适应素质教育和高级人才培养要求的综合性考核体系,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具体的实施办法。根据“珠三角”区域学生的特点,《人机工程学》的考核方式为。
(1)以某一课题为主题开展研究
教师给出一些题目,题目来源于实践中的真实产品或是生活中的真实现象。这些题目可以是以产品为主的人机工程方面设计,也可以是以某一产品为主进行人机工程评价论文或者针对某一生活中某一现象的人机工程评价论文。学生也可以自选题目,但需经过教师审核同意,目的是审查其题目的深度以把握其尺度。
(2)学生自述
每位学生根据所选题目进行市场调查、方案分析论证、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的产品或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评价选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要求学生将所作的设计或论成PPT文件进行
讲述。
(3)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师设计出评价体系的评分标准,考核分数百分制。内容包括标题的合理性、市场调查的范围可行性、方案分析论证理论的说服力、设计出产品的人机工程的创新性等。每一项内容分A、B、C、D、E等5个等级,每一个等级都有衡量准则。学生与教师同样参与评价。
6 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调查
通过对2个年级的2个专业10个班300余人的应用,以此作为试点进行对课程教学的满意度的问卷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有:这种考核方式能否激发你对课程的兴趣、这种考核方式是否达到教学效果、这种考核方式是否真正学到了知识、这种考核方式能否使你主动寻找学习的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有待提高的地方、你对这种考核方式是否满意等。每个答案仅有2个;是与否。发出问卷调查300份,收回290份。调查见图1:
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学生的成绩分布见图2(300名学生)。图2为学生成绩分布图。
7 结语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手段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主导,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依据,努力探索符合“珠三角”中心地带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教学规律。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为学生提供研究、交流、提高的平台,最大化的促进和分享成果。本研究的思路、方法与成果可以为工科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 阮宝湘.工业设计人机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刘兵.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J].大学时代,2006(6):67.
【关键词】人性化;现代住宅;室内设计;健康性;舒适性;居住环境
一、现代住宅室内的健康性设计方法研究
(一)基于空气质量控制的室内设计
一般来说,家居室内最容易产生空气污染,它主要来源于烹饪油烟、煤气燃烧所释放出的有害气体,而另外一部分污染较重的是卫生间,多数家庭的卫生间内空气质量都存在问题。如果希望改善室内空间空气质量,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室内在平面布局方面最好采用独立空间,比如独立式的书房、客厅、卫生间和厨房。由于家居结构一般都是封闭一体式的,它在空间分割上并没有太严谨的设计规格,像客厅这样的大面积空间很难达到独立式标准,但厨房由于空间小且较为封闭,是可以采用独立式设计的。对于厨房设计及装饰材料应该尽量选择绿色环保材料,而避免放射性有害及有毒材料的选用,提高厨房装修材料的再循环、可循环回收利用意识。
(二)基于光环境控制的室内设计
家居室内设计要以自然采光模式为主,如果自然光不能满足室内照射需求才考虑利用人工光辅助方法。现代家居空间利用天窗和侧窗来吸引自然光。而如果没有天窗设置,也可以尽量在普通窗口下布置低矮家居,保证室内各处的自然光线照射覆盖率。在现代空间设计中,阳台落地窗结合玻璃门也是不错的选择,它更加利于自然光的采光,而且设计时尚大方,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风格。再者也可以利用平衡照明的采光方式,保持室内工作区与周围人工辅助灯光的光照平衡性,以保护室内住户的眼镜避免强光刺激作为基本原则。在一些日照较强的地区,室内设计可以安装透明度较低的窗帘或百叶窗,防止日光的直射入室,避免眩光效果的产生。而亚光材料的选用也可以利于对室内光环境的控制,相对而言,则要少用或不用光滑材料,防止反光现象。
(三)基于声环境控制的室内设计
在室内设计中,首先要保证平面规划的动静功能区分,它所遵循的目的是安静的室内空间不会受到相邻空间噪音的干扰。墙壁方面的设计则不宜过于光滑,因为过于光滑的墙壁会增加声音的回响率,进而提升噪音音量。
二、基于人机工程学及舒适性原则的室内设计研究
人在舒适的空间环境下其心跳、脉搏、血液、肌肉等生理机能才能运行舒畅,更加利于身心健康。住宅室内设计中有必要考虑各方面设计对于人的舒适性。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室内设计理论,它主要以人的视觉、行为和触感等重要日常生理需要为核心,探讨了人在生理与心理变化中相对于室内环境设计的最适宜舒适感适配。可以说,这种理论所探讨的正是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其辅助的研究理论则包括了环境心理学、生理学、人体测量学等多个方面。人体行为的舒适度原则就是指室内空间规模与功能对于人体活动要求的适应度。在家居室内装修中除了书房、卧室等私密封闭空间,其他空间都属于相对的公共环境,它要为群体使用需求舒适度考虑,所以它的基本设计原则是能够满足群体间行为活动的最低功能使用区域空间。在人机工程学中,室内空间的制约因素无外乎两点:建筑构件的尺寸与建筑空间使用功能构造,而它们所影响的最终制约因素就是人体尺寸。介绍了人在几种动作环境下的合理空间尺寸范围。其中人体直立于某一空间的合理尺寸应该在500~700mm之间范围内,而女子的行走步幅约为620mm左右、男子的行走步幅为680mm,所以正常讲一间房间的最小空间范围应该在步幅的7~8倍以上长度,也就是人在室内可以走7到8步才不会由于空间小而感觉压抑。因此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对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就是对使用者心理的合理布局。它涉及了人生活的舒适度、工作效率甚至室内的电能能耗等等。
三、结语
“人性化”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现代住宅室内设计的关键探索元素,它改变了设计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基于人们生活理念和对生活质量的不断需求所带来的结果。以相对客观的标准并融入室内居住者所希望的风格和设计思维,才是现代住宅室内设计应有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邓过皇.现代住宅厨房空间环境与整体设计[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1980年夏天,正在读研的徐世慕名拜访了来大连开会的著名混凝土大坝温控专家朱伯芳,就此确定硕士论文题目。由此,他与“混凝土断裂力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成为他人生大部分时间为之孜孜努力的研究方向。
2009年11月16日,徐世正式出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他面对的仍然是打了30年交道的实实在在的“混凝土。不同的是,他正在努力地将传统的硬且脆的混凝土,通过科学的魔方,改良成为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能的混凝土材料新品种。
“我将继续发挥学术专长,带领建工学院的学科集群走向国际一流。”56岁的徐世平静地说。
“最年轻的元老”
1979年夏天,徐世考上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赵国藩院士的硕士研究生,在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他早早地做起了准备,并瞄准了当时国内还没有开始研究,国际上才刚刚兴起的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领域。1980年,时任国家水利电力部总工程师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潘家铮老先生、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结构材料研究所所长于骁中先生刚刚在《水利学报》上发表了关于混凝土断裂力学方面的研究论文。徐世对该方向的研究兴趣更大了,但是对其发展前景还不是十分明晰。
正巧,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朱伯芳工程师正在大连工学院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朱院士是研究大坝温控的,那时他在国内已经很有名气。我去拜访他,想听听他对于我选择混凝土断裂力学作为研究方向的意见。”当时的徐世此前也未曾有与朱伯芳谋面的机会。但朱伯芳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徐世。“他对我说,60年代就想从事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但是组织不同意,安排我去三门峡大坝研究大坝温控。现在有机会了,就要好好做。这个领域,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只要你辛勤耕耘,一定能收获很多的果实。”
研究方向确定下来了,但随后又碰到更为棘手的问题――缺乏试验和测试设备。“我当时所有的研究经费总共不过500元,但要做断裂力学试验,必须测试裂缝口张开位移,所需要的夹式引伸仪一支就要800元。”为了得到准确的数据和结果,从没做过实验仪器的徐世决定自己动手做一支夹式引伸仪。
经过一番打听,徐世找到大连工学院机械系卫国强副教授寻求帮助。卫老师告诉他,加工夹式引伸仪需要16硅2锰弹簧钢,但这种弹簧钢在市场上买不到。这让徐世傻了眼。“市场上买不到,我就一家一家地到企业去打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1周的寻找。徐世娘终于在一家军工厂找到这种弹簧钢。“但他们不卖给我。因为我想买1公斤,他们说要买就得买一捆,一捆是32公斤。”徐世一咬牙,就把这32公斤的弹簧钢搬回了实验室。随后,徐世又找到学校基建处,希望买些实验用的木材水泥、砂与石子。“我告诉他们我手上仅剩的一点经费,看能买多少?基建处的老师说,你这点钱买一样材料都不够。算了,我们送给你得了,也算为你的研究工作做些奉献。”
“走进科研殿堂的第一步,我是在大家的无私帮助下完成的。”徐世感激地说,自己当时只有满腔热情和一股子韧劲,是老一辈科学家的热诚帮助和周围同事的鼎力支持给了他无穷的力量。“经历的这些小挫折,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我会以平常心对待科研中碰到的困难,努力去寻找解决困难的途径和方法。”
1981年的冬天,徐世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当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岩石混凝土断裂力学学术会议上,他的研究论文被《水利学报》和《冶金建筑》(现为《工业建筑》)两个期刊选中。这是他进入混凝土断裂力学这个领域以来发表的首篇学术论文。与他的论文同样受关注的,还有他的实验测试仪器。徐世娘回忆说:“国内很多同行买不到16硅2锰弹簧钢。后来他们找到我,我就陆续邮寄给他们,解了他们研究中的燃眉之急。”
自涉足混凝土断裂力学领域的研究以来,徐世就一直执著于国内研究混凝土断裂力学的研究。1985年,在河海大学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徐世就被与会的一些老教授称为这一领域“最年轻的元老”。“搞基础研究不仅难度大,周期长,而且要耐得住清贫。”徐世说,建筑行业本身来钱又快,一旦受到市场诱惑,很多人就直接下海了,能坚持到最后的很少。“到我2004年从德国回国后发现,原先仅有的几个同行早已退休了,那时真的感到愈发寂寞。”
重视科学原创,服务国家建设
传统混凝土易开裂,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成为引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低、韧性差和开裂后裂缝宽度难以控制等缺陷。为克服混凝土这些不足,徐世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围绕国家大项目潜心研究,努力攻关。
“建筑为什么会寿命短,是因为混凝土易开裂,开裂之后引起钢筋锈蚀,导致膨胀,又进一步引发更大范围的破坏和开裂,这样就对这个建筑结构产生严重的危害,从而致使结构失效,丧失使用功能。”徐世说,从事混凝土断裂力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找到减少裂缝危害的理论支撑。甚至是研发新材料的理论基础。
1983年,徐世撰写基金申请书,并作为主要研究者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批获准项目“混凝土断裂和损伤的机理”。在这个项目中,他采用激光散斑干涉法,发现了混凝土裂缝失稳断裂前存在着裂缝的稳定扩展阶段和断裂过程区,并提出了混凝土断裂概率模型和尺寸效应公式;1984年,徐世又负责承担了水利水电科学基金项目“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尺寸效应”的研究工作。考虑到工程实际的需要,徐世和他的课题组成员大胆地进行了国际上最大尺寸和最大规模的混凝土I型断裂韧度测定,在国际上最早将光弹性贴片法应用于测量混凝土断裂过程区,发现了当试件高度大于2米时,混凝土断裂韧性为常数,其断裂过程区长度的影响可以忽略,线弹性断裂力学理论可以直接应用于混凝土大坝的裂缝安全评定。课题的成果已应用于我国东风拱坝裂缝的防治分析中;1986年,徐世在“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混凝土裂缝的评定技术”的全国招标会上中标。徐世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带领课题组成员开展了大规模的全级配混凝土断裂实验研究。该研究为我国高混凝土坝的裂缝防治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2年,徐世远赴德国继续他的研究。当时,德国卡尔斯鲁尔大学的赫尔斯道夫教授,对徐世完成的国际上最大混凝土断裂试件的断裂力学实验研究成果很看重,帮他联系到了当时正值盛年的斯图加特大学奥托格拉夫研究所的莱茵哈特所长,建议他去德国之后在莱茵哈特教授那里开展合作研究。赫尔斯道夫教授还专门给德国洪堡基金会写了推荐信,帮助徐世获得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奖励基金。
在德国经济和工业最发达的城市,徐世度过了他依然忙碌的国
外研究岁月。莱茵哈特教授为徐世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自由而宽松的研究环境,配备了强有力的实验研究小组。“德国教授擅长把基础研究与工程相结合,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徐世解决了国际上一直未能解决的纯剪切断裂试验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首次实现了各向异性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的纯II型断裂韧性和断裂能的测试。特别是利用这个难能可贵的可以静下心来潜心研究的机遇,他系统地完成了混凝土双K断裂模型和基于裂缝粘聚力的裂缝扩展阻力新KR曲线的理论架构和基础。
1998年开始,为发挥徐世的学术专长,大连理工大学支持他建立了国内课题组。徐世同时带领这个课题组开始了对“混凝土裂缝扩展的断裂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这是基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开展的课题。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他们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系统测试了混凝土的双K断裂模型的断裂参数,测试了不同混凝土等级的基于裂缝粘聚力的裂缝扩展阻力新KR曲线,建立了以能量释放率为参数的双G断裂模型及新的GR阻力曲线理论等。近年来,该研究成果已经在三峡大坝裂缝稳定性分析等国家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2005年6月,该成果还被作为制定我国水工混凝土断裂韧度测试规程的基本理论。
“从1998年开始,我的研究开始从‘混凝土的断裂韧性’转向‘韧性断裂的混凝土’。”徐世说,转变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改变传统的配制混凝土的方式,设计制造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实现节能环保。“传统的混凝土是脆性的,它的抗拉强度比较低,再怎么进行温控,也很难避免出现裂缝,所以必须要提高材料的韧性、增强材料自身抵抗开裂的能力。”
2000年,徐世带领其国内课题组率先开展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研究。2004初,徐世完全回国后,这一研究工作取得了加速进展,在国产胶凝材料基础上研制出极限拉伸应变高达3~6%和挠跨比高达12%的应变硬化UHTCC新材料。这项研究工作改善了普通钢筋混凝土本征缺陷,可解决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长期使用安全性下降和服役时间达不到设计寿命的问题。俄罗斯《大众机械》杂志2007年撰文将该材料列为未来能够使人类生活因此而更加完美无缺的十大新技术之一,与其并列的有相变随即闪存,汽车智能一体化、可印制太阳能电源技术、防伪护照、人体局域网、等离子电弧汽化技术、网络视频技术、聪明药丸等。
“现在桥梁桥面铺装用的混凝土为了防止开裂,铺得都很厚。如果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桥面铺装厚度可大为降低,桥梁自重得以减轻,相当于桥上的汽车载荷可以忽略不计;现在的隧道衬砌一般都用60~80公分厚的混凝土浇筑,如果使用新材料,降低它的厚度,隧道的开挖量减少了,用的混凝土也减少了。特别是,我们国家基础设施的重大工程结构。比如大型桥梁、高混凝土坝、城市地铁和城市建筑使用寿命如果能达到100年甚至300年以上,这样就能真正实现国家财富的积累和真正意义的节能环保―我们不用生产那么多水泥、不用去挖那么多山和毁坏那么多植被了,就可以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了”徐世说。
以创新带动学科发展
原大连工学院老院长钱令希先生来自浙江大学,他给徐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钱老先生身上体现出来的浙大人的‘求是’精神,真的让我打心眼里佩服。”徐世说,“求是”才是科学态度,才是科学家应该坚持的。“正是钱老先生力邀,叫我从德国回来的。能有机会到浙大工作,更应秉承‘求是、创新’的校训,并将这个理念贯穿到我的管理和科研中。”
在受聘担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前,徐世像做基础研究一样,对国际顶尖大学士木工程学科的设置和研究方向等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发现,这些国际顶尖的大学越来越重视土木与环境工程的相互影响,特别注重学科交叉、新材料和新材料结构的研究。徐世说,材料的创新是土木工程结构领域最带有革命性的根本创新,是学科发展的制高点。目前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在世界著名大学得到了广泛研究,其研究趋势已经从传统的被动地研究材料和结构的性能,包括研究材料和结构的断裂性能、耐久性能,可靠性等,转向主动地根据工程需求研究出具有集多种高性能性质于一身的高性能材料和结构。“有趣的是,这些研究高性能材料和高性能结构的学者,大多是我在混凝土断裂力学领域的研究同行。”徐世说,“我们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根据研判和实地了解,徐世描绘了浙大建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科(已有80余年厚实发展历史学科)的愿景――学科发展为国内一流、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集群:岩土工程、空间结构传统优势学科进一步增强,水利工程学科和建筑学实现跨越式快速发展,同时大力发展交通工程学科。经过几年的努力,土木工程学科进入国内前3名,水利工程学科进入前5名、建筑学进入前8名,在大平台建设上迈出一个新台阶,承担具有较大影响的国家大项目,在土木水利工程学科几个主要领域出现若干具有国际前沿水平和影响的学术成果。
“要实现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重要的是营造一个以创新为核心的宽松的学术环境。”徐世说,根据他自己近30年不断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和领导创新团队的管理经验,他认为三个“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分布配置是比较科学的: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从事大平台、大团队建设,承担和完成对国家建设具有重要贡献、对提高学校学术声誉具有显著影响的大项目、大成果,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从事工程科学的研究,进行长期持续性的原创积累;三分之一的科研力量从事为社会服务的横向工程项目的工作。
一、影响教学效果的三大因素
1.对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教学目标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立足点。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教学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划定教学范围与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内容的比重有所了解;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中,教学内容基本确定为:⑴理论知识;⑵设计手绘表达;⑶文字表达;⑷设计程序训练;⑸设计评价等。二是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方法与程序,让学生明白学习完成的过程;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媒体讲授、黑板演示、现场考察、作业点评等教学环节,且应该明确各个环节所占时间。三是让学生知道课程结束后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最终成绩的高低提供打分依据。例如在室内软装饰课程教学中,应告诉学生最终上交的作业形式及要求。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教学目标描述过少,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忽略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文化差异、道德品质、沟通表达能力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2.能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处理教材内容
室内软装饰课程是一门以室内设计为基础的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如材料学、色彩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等,教师上课时必须要给学生补充一些教材外的相关知识来增加学生的知识覆盖面。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处理,首先必须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结合本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不照本宣科,而是对教材内容可以按照自己想法重新进行归纳整合,对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可以略讲或不讲,比如色彩学在大一色彩构成课程就已经学的比较多,可以一笔带过,而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部分,比如人体工程学,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或不易掌握,教师可以进行补充。这样能按照学生实际情况理性的处理教材内容,就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3.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的高低
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主要指教师的语速、语气、教态、板书和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基本功;专业能力则主要指教师本身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水平,综合运用教材的能力、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设计课堂结构(教学环节)的能力、观察与引导学生的能力、组织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思想和教学态度等。目前很多高校都提倡教师朝“双师型”转变,对教师的要求进步一提高,因为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都综合反映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思想、专业知识水平、文化艺术修养、教育理论功底、教学经验积累等,不容易从表面上看出来,但通过一堂课的设计和效果可以看出教师的功底。因此教师的基本素质可是直接决定一堂课成功的前提。
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实际经验,我们将室内软装饰课程分为几大模块,设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如图:教学模块理论课时实践内容实践课时
第一模块室内陈设艺术概述10绘制草图,写小论文,理解各类装饰设计风格8
第二模块室内陈设艺术的空间分类和设计原则12绘制草图,写小论文,掌握各类软装饰设计原则8
第三模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程序8考察各类织物、装饰品造型、材料、价格,联系空间绘制效果图12
第四模块室内陈设艺术设计赏析8剖析已有的案例,分析其优劣,提出改进方案12以上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根据教学内容与环节,将本来复杂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清晰明了的四大模块,使学生对要学习的课程有一个最基本的了解,反映了教师对课程熟悉程度及课程的设计能力。
2.每一教学模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实践相结合,哪怕是理论模块,都设置了相应的实验环节,符合该门课程的应用型特点。
3.以提交小论文和图纸作为最终考试成绩打分的依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又能真正反映学生的成绩。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保证课程教学的完整性、新颖性、启发性、互动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1.采用交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淘汰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课程讲授,分析案例,让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同时,采用学生上讲台讲解方案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
2.案例教学,利用室内设计的有关案例,详细分析其中所涉及的知识,从而避免理论教学的枯燥性;
3.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从室内设计方法和效果分析入手,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用能力。实验实训项目包括优秀软装饰设计现场调研、装饰材料市场考察等。
4.情景模拟教学,根据设计任务,让学生通过上台陈述、角色模拟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提高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
5.建立教学网站,包括课程资料,实践指导,网上答疑,作业上传等子系统。通过教学网站的应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从以教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生自己的创造性见解。
四、考核(考试)方法的改进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是设计的目的并不是产品,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工业设计可以说是人的需求的产物。功能是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特性,是产品的核心概念,通过对产品功能的不断地开拓,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作为生物体的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既有来自心理方面的需要,又有来自心理方面的精神需求。需求是个性的一种状态,它表现出了个性对具体生存条件的依赖性,需要是个性能动性的源泉,使人对社会作用的尺度和衷心,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表现。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而动机的产生主要是根源于人的需要,人们的行为一般而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需要、行为、动机、目标构成了一个人类行为活动的结构。所谓需要主要是指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人的需要如同人的生命过程一样,处在一种不断的新生与变动中,需要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是个体积极性的根源。
所谓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行为的念头或想法。它是促成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是激发人们的行为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因即活动的动因。它不仅引发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发生某类行为,而且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科学认为,当人的需要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它将不明显的模糊的形式反映在人们的意识中,导致不安之感的产生,这时就成为意向。需要和动机导致行为的产生。每个活动着的人都有行为,人与行为是一体的,有人就会有行为。二无论的理性人类学认为人由理性和理性所依赖的躯体生理所构成,只有理性才使我们成为人,在人的行为特点中,人的理性常显得较为清晰。
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需要和动机成为行为的原因。而人的任何行为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目的性,期望达到某种成就或结果,行为是需要和目的之问的过程和中介。因此,人的造物行为,首先伏根于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所谓“需要是发明之母”,人的造物行为是在入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性的行为。从人类发展的历史来看,造物行为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造物行为与人的需要相联系,而人与动物都有需要,有的动物也能简单地进行造物,但人的需要与动物的需要有本质的区别,人的造物与动物的造物也有根本的区别,动物的需要完全是天生的无意识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则是不仅来自身体天然的欲求,而且是人类自已创造出来的多种需要。人的造物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需要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动力。需要作为生物体的基本属性,它既是规范,又是一种自我适应。自我调节的机制。
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阶段性,是发展和变化着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的层次,由最低级的需要开始,向高级的需要发展,呈阶梯形。可分为五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或谓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生理需要,这是人对生存的需求,是人类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最原始、最显著的一种需要。所谓“饮食男女”,“民以食为天”,人们需要食物、饮料、住所、睡眠和氧气,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理需要。生理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而且是永恒的动力。
2、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希望满足安全需要。安全需要包括多方的安全,心理上的安全、生理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等。在这种心理要求下,人们一般都比较喜欢秩序和稳定。
3。社会需要又称作归属和爱的需要,在前两者需要满足后,社会需要开始成为强烈的动机。这时人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理解和安慰;希望进行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保持友谊、忠诚、信任和互爱。
4、尊重需要,人们的尊重需要可以分成两类: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来自他人的尊重即社会承认,包括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名誉、地位和赏识等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类的成长、发展、利用潜力的心理需要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
人的不同需要导致了人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劳动生产和创造,人的造物行为和结果,不同程度地表现了上述五种需要的内在规定性。从人的需要的丰富性来看,人的高层次的需要往往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是人自身本质力量的体现。人类的造物活动是一种充满人类理性精神和文化质的行为,虽然造物根源干人的需要,尤其是满足人生存生活的基本需要,但这种满足并未成为人进行造物的全部根据和限制。造物与人的需要之问有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亦是人的“文化性与生物性的互动关系”。
人作为社会的人、文化的人,生物性的满足并不是唯一的需求,精神等需求有时会走到前列而占据重要位置。不同形态的造物,反映着人需要的变化和多元。从一般实用工具用具生产到艺术质的造物——工艺品。工业设计产品的生产,这些不同层次的造物生产表现着人类上升着的需要和追求。人通过造物的方式实现需要的满足,这种满足的同时也意味着目标的实现,而目标的实现本身也是人的一种需要,我们在满足需要中实现了自我确证,造物和设计及创造本身的成功,构成了进一步活动的基础,也构成了新的创造活动的基础,并产生和满足着新的需要。
二、人的自然尺度
人是自然之子。自然尺度即人作为自然的人其生物体的尺度,包括人体各部分的尺寸、体表面积、肢体面积以及人体肌肉、组织的生物物理的特性等等的尺度。在人类工效学研究中,一般把这些复杂的系统归为感官、神经、肌肉、骨骼、功能五大系统,这亦是与设计密切相关的主要方面。
当人类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发展到20世纪时,以人为主体的设计思想的确立,促使人对自身复杂的系统结构及人与物关系研究的开展,人机工程学是在理解和把握人体自然尺度的基础上,充分了解人类的工作能力及其限度,使之合乎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特征的一门科学。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自然尺度的科学。工程人体测量学,是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和方法测量产品设计时所需要的人体参量,并将这种参量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中,目的是为了在人-机-环境系统中取本论文由w整理提供得最佳的匹配。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产品生产是为人的生产,因此,其中心是人而不是物。人机工程学的建立,从科学的角度为设计中实现人一机一环境的最佳匹配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使“为人的设计”落实到科学的实际的设计中,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理想中。对于设计而言,人机工程学是必备的条件之一。来自人的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数据是设计必须遵循的主要数据。在人与机器系统进而到人与环境空间的系统关系方面,设计都需要人机工程学测量数据的支持。在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的设计中,特别是在一些空间条件有特殊限制的空间中,人体尺寸更是设计的重要依据。
人的自然尺度仅是人生理或心理尺度的一种综合反映,对干设计而言,人的自然尺度实际上规定或决定了一定的造物尺度和审美尺度,人是以自然尺度为基准去观看、去衡量、去设计和创造的。人的自然尺度与设计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的自然尺度首先构成和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和接受方式,如人平行对称的双眼及其结构,决定了人的视野范围、视觉成像机制,并由此决定了人的观察方式。
2.人的自然尺度构成和决定了人观察的标准、接受或感受的标准,甚至审美的标准。人自然尺度中的对称、均衡往往同构于人审美感受中的对称与均衡。
3.人的自然尺度决定了造物的尺度和极限。
4.人的自然尺度是造物设计的基础,又是人超越的对象。
三、人的审美尺度
审美尺度即审美的价值尺度。审美价值属于精神价值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或者过程包括了客体和主体两方面,美首先来源于作为主体的自然界或事物(产品),但它又与主体的审美需要、审美心境相联系,是两者结合统一的产物,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审美需求和审美心境之间的一种关系。审美价值是建立在主客观特殊关系上的一种特殊价值。这种价循具有客观性,客观性的主要表现是它与使用价值的联系以及它的物理属性。
在产品设计中,物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的内在联系更为广泛。首先,产品的审美价值是在其功利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一切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直接表现为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因此,必须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即有效性。功利价值作为入类社会中最早产生的价值形式,是由产品的实用功能性所体现的,可以理解为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审美价值在功利价值或者说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产生,并成为它的辩证对立面,也就是说审美价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由感性感知可以接受的独特的完整形式体现出来,表现出对人和社会、对人与世界关系确证的综合意义。
艺术设计的产品是美与效用、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一起构成了产品的综合价值,审美价值是产品造型和色彩所体现并为人所感受的东西。产品美的形态与物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经济价值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审美价值有两个基本的方面,第一是所谓的“感性现实”,即形成对象的外部形式、尺度大小。颜色、亮度、表面特征等自然性质。这种性质不仅为我们审美感知客体的纯自然现象所固有,也为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现象如艺术设计产品、艺术作品所固有。第二是位于这种感性现实后面的东西,它来自于人的认识与感受、人的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即审美价值的规律与意义,是人与审美对象关系所表达的意义。
设计是为人的设计,这就是说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然而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或者说在设计存在的现实中,相当多的设计的出发点仅仅在于市场竞争、获取利润,设计成了获取更大利润的工具和方法,设计不再是为了人而是为了物。设计体现了人特有的互助心和责任感,设计行为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行为,设计师所从事的设计,不是为了自己设计,而是为了他人为众人设计,这就必然要求他对社会对人们负责。为人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全部价值或者说真正的价值。为市场竞争目的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其价值仅仅在于物,因而是不完整的、有限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设计具有较强的道德价值,为人而设计的思想是设计必须具有的高尚道德的一部分。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为人服务的,高尚的道德是其本质特征之一。
为人的设计亦要求设计师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设计师的设计不是个人的设计,不是个人行为,不是个人艺术表现,而是以人的需要和目标为宗旨的,因此,设计只有为人的设计才能够最终成为优良的设计、好的设计。从设计的宗旨而言,设计师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性可以说是本质的、必然的,为社会大众服务、为社会和时代的需求而设计,是设计师的天职。这也是设计师与艺术家的一个重要的区别之一。设计不是设计师的自我表述,设计不是表达与其特定的社会宗旨相矛盾的个人感情的场所。设计师的设计一旦作为产品或者以其他形式进入社会和人的生活,首先的他具有了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成为一种本质的承诺、一种可以依靠的精神和物质存在,这是设计存在和为人们接受的根本保证。
设计的社会责任是提供某种服务,它使用公众易懂的语言和符号,是设计者站在使用者的立场上为使用者而言的,替使用者着想的,为使用者提供最大的方便。设计师是最好的“公务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设计师应是最具有献身精神的人,他的艺术才智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创造奉献给大众的,他的艺术生命是与设计的创造与奉献联系在一起的。
参考文献
《工艺美术概论》李砚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非物质社会》滕守尧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意大利设计》梁梅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超薄柔性电子电路,并宣称这将成为电子世界的一次巨大变革。这个名为“表皮电子系统”的电子电路,可以像刺青一样粘在皮肤上,它可以随意拉伸、弯曲和旋转,并且还能记录下人们身体中的任何变动。
这项成果可以称得上是可穿戴式技术上的一次大进步,它无论是在医学诊疗还是视频游戏控制领域,都有十分宝贵的潜在价值。这项研究的工程师约翰·罗杰斯和托德·科尔曼表示:“这项成就是研制可佩戴电子设备方面取得的一次重大进步,它能让人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与物理世界和网络世界连接在一起,完美地消除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隔膜。”
为了研制这一设备,研究小组召集了多名科学家,最终研发出了这一“丝状蛇形”电路。它被安装在一张具有类似皮肤弹性的橡胶基片上,并且这块柔韧的“补丁”可以随意弯曲、旋转、拉伸和压缩,而其电子性能完全不受影响。
见识了“电子纹身”的奇妙外观,再让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特别的功能。
“我们的论文已经证实了,这种电子电路在心电图、肌电图和脑电图方面绝对能有所帮助。此外,它还具有通过刺激肌肉组织来诱使其收缩的功效。如果它与传感监控设备配合使用,便可有效地恢复机体。同时,它还具有医疗监控的功能,这样就能降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患者以及早产儿的死亡概率了。”
据罗杰斯透露,通常监测病人健康状况都需要十分先进的器械,同时还要与笨重的护垫、肩带和刺激性粘合凝胶配合使用,而这种“电子纹身”则可达到与这些复杂装置几乎相同的效果。
更让人惊奇的是,这种电子皮肤的独有特性使其还能进入现有生物传感器无法涉及的领域。科尔曼表示,人们可以将它贴到喉头上来进行特别的通讯。“当它被贴到喉咙上时,便能通过检测说出命令时喉部肌肉的状态来,操控声控式计算机游戏。在生物医学领域,它还可以帮助那些肌肉或神经紊乱的患者。利用这种表皮电子系统,患有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病人也可以‘说’出想表达的话了。”
这项技术在结合生物世界与网络世界方面具有很大的概念性推进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电子世界和生物世界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
除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表示,他们还构想了这一技术的许多扩展应用。比如,使用普通纹身将其隐藏在皮肤上,然后用其执行秘密军事行动。间谍无须发出任何声音,纹身上的便能通过电信号与指挥站进行沟通。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联系
室内设计现在已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开始有很多人已经了解了室内设计也在接受室内设计,但并非任何的设计都叫做室内设计。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室内设计: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设计原理,创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明确地把“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现代室内设计是综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它包括视觉环境和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也包括声、光、热等物理环境以及氛围、意境等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等内容。
从简单的介绍中不难发现室内设计具有很多的元素,而室内设计重要的无非是“设计”二字,何谓“设计”、为什么“设计”、如何“设计”?这是很敏锐的话题。从纸面上来讲回答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用实物传达给人信息的一种方式叫做设计;二、为了表达设计者心里的想法和愿望所以设计;三、用设计者的思维去构思,用设计者的手去完成。论文格式,联系。
以上分析从设计上说明设计是源之于设计者也就是人,而人对设计不单是为了表达和传达信息,它是设计者本身的一种宣泄和真是自己的方式。当然室内设计也不然未然,而室内设计就不单是设计者自己为自己去表达和宣泄,他是为人,为了自己,也是为了他人。在室内设计史上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设计风格和不同的设计理念,更有不同的文明、思想、和科技。它在被不同的时代接受不同的人们去享受,它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其实室内设计它的诞生和发展的宗旨是以人的生活为起点以人的需求为目标。总的来说是“以人为本。论文格式,联系。”然而人的生活是什么?人需求又是什么呢?这就无非要接触到人的心理。接触心理,很多人不亦说乎的都会想到心理学,那是不是室内设计是不是和室内设计有很大的关联呢?
回答当然是有大大关系,但也不能说要做好室内设计就要去学心理学,非也非也。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些问题是这么说的:“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 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其实这是一观点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人的情绪。这就说到一个重点问题环境对人产生的心理影响,而室内设计则是去改变一些环境,宗旨是让人去舒适喜欢,而不是去厌恶。论文格式,联系。因此我要想改变好环境不仅是说要会设计构想、手法和方式,而是要去如何去运用这些手法和方式。手法方式千变万化,人的心理也是五颜六色的,那么如何使设计符合人的需求呢?
想要得知人的需求我们要去了解人得心理,心理我们需要了解什么心理呢?我们知道我们是在室内设计,室内代表着一定的空间一定的环境。论文格式,联系。在设计的时候我要知道向上述所说的“什么环境适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去了解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对人照成的心理和人对环境的理解。当然我们针对的是一个局部小的环境里的分析,但室内它也是一个环境相对于范围比较小点。
说到此处,其实我们可以参照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可能比较陌生。
首先,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论文格式,联系。
其次,我们在了解下环境心理学的含义。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在知道环境对人的影响,在上述说明中大家都很清楚的知道环境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将环境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将它视为一系列刺激。围绕环境整体,它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环境认知;环境压力;个人空间和领域性;密度、拥挤和环境类型;空间行为;环境问题与行为对策。
可见,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广泛。论文格式,联系。但这正好是在借用与我们去做室内设计需要的过程,我们需要它的分析去配合我们的设计更好的符合人的需求。就像上述环境心理中所说的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由其知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3、依托的安全感4、从众与趋光心理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很广泛,: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上述的材料说明了环境心理学对室内设计的帮助,即一个好的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在其中占据的位子。个人观点:一件好的室内设计它需要的是设计者的思想,更需要设计者对一切事物的了解和认知,最重要的是对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