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地理教学;精确;形象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具有传播知识、信息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双重责任,地理教师必须肩负重任,搞好地理教学.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地理教学要注意细节的精确
1.概念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导致地理教学需要用较多的概念去阐释事物的各个方面,哪怕一点点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地理教学语言的严重错误。地理教学要用特定的地理术语去表达,不能用一般生活用语代替地理术语。
混淆了“降水量少”和“干燥”两者之间的区别,就可能把副热带少雨带说成是“全球降水量最少的地带”。
“三江平原降水量并不是很大,但由于冬季气温低,所以属于湿润区。”实际上,低温不一定导致湿润,高温也不一定导致干旱,应在“气温低”之后补充“蒸发弱”,这样才是科学的表述。
不能用“温度”代替“气温”;不能用“气压大(小)”代替“气压高(低)”。在讲地图上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时,要用“东、南、西、北”,而不要用“上、下、左、右”;讲山的坡向时,不要用“南边”、“北边”,而要用“南坡”、“北坡”。
2.程度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需要描述,描述过程中,程度的把握需要精确。不夸大、不缩小,这才是客观求实的态度。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很高。”这句话中“很高”一词有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积温是5000~7000℃,的确比秦淮线以北地区的积温高,但是与我国许多更低纬度的地区相比,只是处在中间水平。这里,用“较高”一词才更精确。
3.条件精确
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的,条件不同,地理事物和现象也就随之不同。这就要求在阐述地理事物的同时要阐明其条件,以保证正确的认识。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判断出“欧洲好像是亚欧大陆的一个大半岛”,则需要设问:“观察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说出欧洲陆地轮廓的特点。”这里,“欧洲在亚欧大陆中的位置”是回答问题的必要条件,若简单地让学生说出“欧洲位置的特点”,学生会感到茫然。
若想让学生通过读图,懂得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则应把问题设计成:“从世界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看,我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若简单地问:“我国属于什么国家?”学生就有可能随意地回答成“属于中纬度的国家”、“属于面积很大的国家”等,教学意图无法实现。
在讲“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时,必须加上“在对流层中,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摄氏度” 这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4.原理精确
对“气流上升会造成气温下降”的解释是:“高空空气温度低,当上升空气与高空空气一接触,气温就降低了。”这是对大气原理的错误认识。空气上升降温的主要原因是空气团在上升过程中,因体积增大,向外做功,从而消耗了自身的内能而使温度降低。
二、地理教学要注重形象教学
地理事物是通过形象来表现的,真实的地理事物可能是课堂教学无法切身感受的,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语言要表达得形象,造成一种地理意境,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1.丰富
教师应尽力用丰富的词汇向学生展示多彩的地理景观和各具特色的区域面貌,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表象。
当说明我国西南三省地区地形崎岖险峻,修路筑桥艰难时,可以这样描述:成昆线全长1100千米,桥梁和隧道就占了400多千米,沿途跨越了金沙江、大渡河等“天险”,穿过了横断山区大大小小几百座山脉,有时候,火车经常在桥与隧道中驶过。由于河川水流湍急,落差大,无法架设桥墩,沿线就出现了好几座我国跨度最大的铁路桥,成为筑路史上的奇迹。
在讲多瑙河时,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蓝色多瑙河》的旋律,同时描述:我们正漫步在蓝色的多瑙河畔,碧波粼粼的多瑙河上点点白帆在游弋,耳边不时传来人们优美的歌声和欢笑声,如果我们把欧洲西部比喻成一位窈窕淑女的话,那么美丽的多瑙河就是缠绕在她腰际的一条蓝色锦带。
当讲述天山自然景观时,可以这样描述:3600米以上的峰岭终年积雪,有许多巨大的冰川。登高远眺,群峰连绵,银光闪耀,高耸的博格达峰时而隐没在茫茫云海里,时而露出洁白的山巅。在山巅的西北半山腰中,有一个神奇的高山湖泊――天池。每到夏季,清澈的湖水伴着微风荡漾,湖滨地带花草芳香,周围群山环抱,林木参天,湖中雪峰倒映,山顶云雾缭绕。
2.引用
地理教学内容广泛性的特点给了地理教师充分引用各种文学诗句的机会。
在讲解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时,可以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诗句;在讲解山的不同坡向气温差异时,可以引用“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的诗句;在描述关外无春的景色时,可以引用“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在讲生物和土壤时,可以引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诗句。
3.类比
类比是形象化的一个重要方法。
讲述有关长江上游的内容时,可以这样描述:长江从起源到入海好比万里接力赛跑。长江的源头在唐古拉山,这里冰川高悬,冰塔林立,冰雪融水汇成涓涓细流,哺育了长江最上源,接力赛跑的第一棒――沱沱河;江水继续下流,第二棒――通天河,这里的水流比降增大,两岸山势增高;第三棒――金沙江,这里山高谷深,河流两侧峭壁耸立,有的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世界罕见。
4.动作
英文名称:Teaching Reference of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2-2163
国内刊号:61-1035/G4
邮发代号:52-29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补充摘要:乡土地理是地理课主要组成。乡土地理主要要讲述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乡土地理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3.4
乡土地理是我们初中地理教学的延伸。初中地理教学包括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过程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所以乡土地理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详细的地理部分。但是,由于乡土地理是我们学生从小生长的地方。所以是学生们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学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一些。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家乡的实际情况。我们乡土地理教学也要由易到难。下面就乡土地理的教学谈谈我的想法。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要讲解家乡的人口、资源、环境、特色工农业、人文和家乡的变化发展。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现身边的资源,利用学生熟知的事物讲解地理知识。让我们的地理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讲学中,试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让他们通过身边的实例说明讲解课本的内容,也可以适当的扩展我们的地理教学的思维。展开学生的联想,想象家乡的实际情况,怎么样能更好的发展变化家乡。
在乡土教学中,我们地理教师要突出我们家乡的地方性,也就是特色性。我们的家乡在全国就这么一个,它不可以复制。我们怎么样发展我们的家乡,利用它的特有的资源,人文、地质、河流、环境等等不同与其它地方的特色谋求家乡的发展。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有突出实践性。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知我们的家乡,了解我们的家乡。通过家乡的变化更深的认识我们的家乡。在家乡教学中,我们还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使我们的家乡变得更美更好,怎么样利用我们家乡特有的资源发展我们的家乡。在发展家乡的时候也能使我们的学生的人生也得到丰富和发展。让学生能以发展家乡为荣。让学生更热爱自己的家乡,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让学生的德育教育更加鲜活。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让学生思索怎么样能够协调人地之间的关系,谋求更大的发展。现在家乡的发展变化是大家都可以亲身感受到的。让学生找出优势来,学生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如家乡的楼多了,道变宽了,有汽车的多了,企事业单位多了,家乡变得繁荣了。当教师让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分析问题时,学生是否能感知也出现发展中的问题。怎么样摆正协调好人地之间的关系摆在我们学生的面前。发展是硬道理,但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发展不是我们家乡人民所需要的。要让学生从地理的观点看待家乡的发展。要让家乡变得更美更好。
在乡土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要重点讲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人文关系,家乡的习俗,民族文化,节日演变等等。通过学生亲身的经历了解家乡的人文变化。民族文化的变化过程和祖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家乡在经济方面变化了,在建设方面变化了。但我们要保留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祖国56个民族幸福的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中。
让乡土教育走近学生的中学生活,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为家乡的发展出谋献策,让家乡变得更美好。
参考文献:
1、《中学教学参考》2009年12期《乡土地理教学初探》作者:岑贤坤
2、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改革论文:《乡土地理教学改革小议》
作者:绵阳市第十九中学:谢学国
摘要:
“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是在“问题-探究”地理教学模式基础上,围绕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模式。它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心。本文主要对该模式的内涵及基本组成环节进行探讨。
关键词:
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构建
“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是在“问题-探究”地理教学模式基础上,围绕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模式。它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侧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符合新高考改革的要求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一、“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的内涵
“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精选案例,围绕案例层层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运用该模式的前提是精选案例,案例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形式上图文表并茂最佳。运用该模式的关键是问题的设计及解决,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问题解决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切忌教师匆匆给出答案。“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注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该模式侧重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模式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该模式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还要关注教育改革的动向,学习并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案例-探究”地理教学模式不是以一般的知识掌握为目的,而是围绕案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该模式基本环节如图1所示。
1.创设情境,呈现案例
这是地理探究教学的首要环节。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越是好奇越有利于他们主动探索学习。在创设情境时,一方面要注意情境与案例紧密相关,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另一面要多引用故事、图片等激发学生兴趣。常用的几种创设情境的方法如表1所示。
2.提出问题,布置任务
这是地理探究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案例中的材料信息提出问题,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知识点或知识链,设置问题时应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和递进性。教师不仅要设置合理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鼓励他们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培养质疑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敷衍了事,甚至视而不见,应及时给予评价。常用提出问题的方法如表2所示。
3.讨论交流,碰撞思维
这是探究教学的核心阶段。整堂课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是衡量运用本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一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4~6人,其中每组选一名负责人主要任务是组织大家交流,汇总本组观点等。组员就问题发表不同见解,重点是说清楚理由,经过多次的思维碰撞,最终达成共识。当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给予引导,以保证探究活动顺利进行。另外,学生讨论交流时要注意把握时间,毕竟小组活动解决的问题有限,还需要教师必要的点拨和深刻的讲解,既放得开还要收得住[2]。
4.汇报成果,评价总结
这是探究教学的检验阶段。展示探究成果时,每组可先汇总意见再由推荐人回答,也可自由发言,总之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探究成果。教师要重视探究过程中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发现,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多角度、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3]。在学生汇报探究结果后,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
5.课后延伸,拓展探究
这是探究教学的延伸阶段。主要有两个方面作用:一是课堂上没完成的内容课下继续做完;二是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学习,鼓励学生再学习、再研究。教师可印制一些相关资料给学生,或推荐一些相关内容让学生上网查询。例如,学习“地球的自转意义———地转偏向”时,课后可以让学生在“长江口航道示意图”上画出500年后的崇明岛,并说明理由。
参考文献:
[1]孔祥萍.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2]景宝洪.数学课堂中实施“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意义与作用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素质教育赋予地理教学的任务是:不仅使学生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地理方法和地理思想,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求实的品质、创新的思想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而要达到这些目的,以往我们都只注重于智商的发掘和利用,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情商的作用和培养。那么情商是什么?它对地理学习的作用怎样?有关情商的专门研究表明:情商(EQ)和智商(IQ)一样,是一种综合性的概念,它的内容包括:(1)认识自我情绪的能力;(2)妥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情绪的能力;(4)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情商是一种控制情绪的能力,是一种非智力性的因素。
地理学习同其它科目的学习一样,是一种艰苦而复杂的劳动,信心、决心、忍耐心、毅力、责任感等情商方面的因素对学习的动机、方法和效果有直接影响。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他们除了具有较高的智商外,其所具备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良好的压力调适技巧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可缺乏的成功要素。而这些成功要素基本上都属于情商的范围。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具有较好的情商,在学习中有旺盛的求知欲,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大都能以一种良好的心态去应对。一般来讲,情绪控制常常遵循这样的规律:满足求知需要(例如好的学习效果)产生愉悦之类的正情绪;反过来,正情绪又去激励更旺盛的求知欲(例如更高的学习目标),形成良性循环。而一旦需要得不到满足(例如学习遇到困难或挫折)产生忧伤、沮丧之类的负情绪时,情商比较好的学生往往能够立即遏制住负情绪,并使之向正情绪方面转化,使之再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情商问题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的结业成绩对学生的毕业和升学都没有影响。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在上地理课时反映出的态度比较冷漠。一些成绩比较好接受力强的学生当学到一点地理知识时便沾沾自喜,不求胜解。而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就根本放弃了地理学习。这样的学习态度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
2.家长方面也不看重学生的地理学习。家长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学好考高中的有关学科知识,从我接触的家长中了解到他们对学生在学校学不学地理不感。家长的态度也促使学生不会努力去学习地理。
3.专职地理教师不足影响地理教学的质量。有相当一部分初级中学没有专职地理教师。地理课被拿来搭配给课时不足的老师兼着上,这对地理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三、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和思维是受他们的先天气质及神经类型影响的,但它和人们的性格一样,在很大程度上是可塑的和可修饰的,即情商是可以培养的。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情商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利用学科优势。地理学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门课
程。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认知水平有限等原因,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应本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原则,以课本内容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环境、时事,开展一些适宜的实践性探究和学习。
2.利用教材内容。初中地理教材融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于一体,情商范围内的资源相当丰富。当今地理知识不断地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科学体系不断更新,不断发现真理,也是不断更新真理的过程。因此,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强调“探索”、“发现”地理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结果,更要强调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地理科学的本质精神,只有这种创新能力的本质才能得到培养。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足够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究地理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地理知识、运用地理知识的性格;创造性地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寻找尽可能多的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为科学献身,鼓励学生奋发图强,培养其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3.结合教学内容迁移学生的情感。人的情感有一种发生迁移的现象,即一个人对某人某物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他人它物上去。例如,结合神舟载人飞船的上天让学生观看有关火箭发射的录像,学生就会被火箭发射过程的壮观景象所震撼,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他们就会对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一切充满一种特殊的敬意。至此再转入课本中有关内容的讲解,学生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为祖国有如此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情感自然地便迁移到该课的教学内容上去,学习的积极性自然高涨。教师在讲欧洲地理时可向学生介绍北约野蛮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恶劣事件,同学就会个个义愤填膺,激起强烈的爱国热情。
4.用自然美和人文美去陶冶学生。美学理论告诉我们:当美的感性形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时候,人们必然受到情绪感染,发生情感上的震动,引起内心的共鸣,从而领悟到自己的智慧、力量、勇气、意志和进步理想。地理内容不仅能体现出科学美、艺术美,而且隐含着道德美。
5.寓培养情商于开发智商中。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小组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辩论、竞赛、小制作、办手抄报等都是培养学生情商的有效途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都要把培养情商与开发智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四、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注意点
情商的教育对于我们中学教育来说永远都一个新的课题,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去学习和研究,就笔者的教育实践来看,教师最基本的应作到以下几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态要自然、适度、得体,教师的表现应让学生感到既真挚、谦虚,又严肃、亲切。因为教师每一句关心的问候,每一个期待激励的目光,都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甚至刻骨铭心永生不忘。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严谨、简洁,再加上声情并茂的讲解,会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感知,去认真的体验,让其思维随着老师讲课思路愉快地跌宕起伏,从而促进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的吸收和掌握。
关键词:地理教学;师生关系;认识和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48-01
一、融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
情感共振原则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对人的认识、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学生个体认知素质中的道德感、责任感、理智感、美感等积极情感对提高地理学习效果极为有利,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地理事物往往能较长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地理课文中蕴藏的国情极其丰富,这些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情感性教学行为作用下,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的感情,从而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创设良好氛围,教管结合,多表扬鼓励,少惩罚打击,采取多种子方式创设浓郁的趣味情景、民主情景、激励情景、主动学习情景、探研情景等,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行为,感受民主、和谐氛围、教师期望、同伴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
二、做好课堂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备课。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的全过程。
其次是编好教学提纲。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再次是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除定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外,还先后组织学生参观天象馆、气象卫星观测站等科普基地,拍摄月球表面、太阳黑子等天文照片,不断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提高地理兴趣。经过一年的准备,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电脑排版,自编了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天、地、人》地理杂志,既提高了自己应用知识的水平,又使全校同学能一齐分享他们的成果与快乐。
四、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感观,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五、分层次施教,分层次提高
主要做法就是“抓两头,促中间”,坚持培优补差”的原则,既抓尖子生,又顾及全。洋思人的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课程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展”。对学习能力确实较弱的,一方面不强求们跟上大队伍,同时也不能放弃,根据“最近展区”原理,分别给他们划定几个最适合的知识点,要求其掌握、过关,由于选定的内容接近其能力水平,学生就容易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潜力,促使其努力求知以提高成绩。
六、针对学生的发展,满足学生需要
学生的发展主要是由他们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态度、形式和有效性决定的。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学生活动,增加学生自我管理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或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模式)应该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达目标靠管理”。
七、成功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成功激励是激发和强化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的有效方法。当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心理上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一种再次获得成功,再次体验心理满足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经常体验到这种成功的喜悦,并且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维持这种积极情绪。
八、重视复习工作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科特点 地理知识 课堂氛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80
就初中阶段而言,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同人类生活之间的联系的一门学科,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虽然具有社会属性,但是社会活动是无法独立于大自然而存在的,自然环境中的每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进程。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程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去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和适应自然,了解地理基本常识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能力。
地理学科所包含的不仅仅是自然科学知识,同时还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且日常生活中地理学科的实用性极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的痕迹。如大陆板块运动、天气变化、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工业产业的环境布局、人口增长问题、环境生态问题等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地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且地理学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十分的重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第一次开始系统的接触地理学科,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地理教学的必要性、重要性,并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适应对应的教学方法。如何让初中地理教学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对策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一、教师在应该注意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
第一,初中地理的教科书中有大量的图片,这些图片属于专门的地理图片,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知识点及信息。这些地理图片部分是实地拍摄的图片,部分是根据所涉及知识点进行绘制的图形图表,部分是根据教学内容所绘制的漫画式地理图形。这些图片穿插在个章节之中,将整个书本的内容填充得更为充实,依靠图片能够生动、直观、形象的将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对地理的学习中更易理解、记忆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能在读图的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此外,初中W生还可以通过这些地理图像对地理事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地理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各要素进行关联记忆。
第二,初中地理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其中需要学生进行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将关键的知识点教授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自身学习将知识点牢牢记住,但是教师不能够一味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这样会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减弱、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教师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
基于地理学科知识庞杂的显著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符合地理学科特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对地理知识点进行记忆,教师还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教师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主要有三种方法。
首先,使用口诀法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初中地理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包含了大量的地理名词,这样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口诀法。例如,学生对行星进行记忆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口诀:“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同时教师还可以告诉学生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在2006年冥王星因为运行轨迹受其他行星影响,不符合行星的定义,被降级为“矮行星”。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又趁机对学生进行了知识拓展。
其次,使用图像法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地图是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教学工具之一,也是地理知识最直接的载体之一,地图向学生直观的展现了大量的地理知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初中学生对图形图像的重视程度不高,在学习中并没有认真的对地图等图像。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看图、识图,并通过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学会绘图、用图,将知识点同图像结合起来。
最后,使用观察法对地理知识进行记忆。教师在对初中地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重点讲解,对这些地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并结合书本知识找到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素质。因为初中地理学科其知识构成的特殊性,教师应该把握好该学科的特点,针对其特点来设计初中地理教学。
二、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氛围的营造
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初中地理课堂氛围的营造是需要教师着重注意的,初中学生只有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才能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氛围的营造时需要保持同学生的交流,组织学生对地理学科进行学习,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提出问题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充分的考虑,使问题的提出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需要,契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教师需要在问题的解决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充分给予学生思维上的自由,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更为活跃。并且,教师在根据所涉及知识设计相关问题时,要注意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实际能力,对问题的难度进行合理把握,这样才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
在高中教学中,地理教学要想搞好非常不易,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提高自己的素质,地理教学风格不仅综合反映了地理教师的教学风采,而且也全面反映出地理本身独特的学科特征。地理学科文理相通,既有形象直观的地理表象,又有抽象枯燥的地理规律。地理教学风格的形成,对于优化地理教学,提高地理教学艺术,获得最佳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一、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性格内倾,稳重踏实。在教学中往往善“点”,发幽探微,教风严谨。有的地理教师爱好文学,有丰富的审美情趣,他们在教学中往往会结合情景吟诵诗词,渲染意境,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如讲“庐山瀑布”时,就吟诵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桂林山水时,引用“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在诗情画意中,学生深受感染,获得了极大的美学享受。学生会感到上地理课,就象是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道上那样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主要因为教师的思想修养、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个性特征等。由于这些因素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地理教学风格也各有差别,绚丽多彩,反映出来的整体教学风貌也必然是千姿百态的。
二、严肃威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在讲系统的地理知识时,地理教师要具有威慑力,紧紧抓住学生的“心”,也就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讲解时逻辑性要强,要善于概括和推理;教师要能完全脱离教材,熟能生巧地分析知识点的异同,挖掘精妙,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学讲究方法,讲精讲透,注意知识的广度、深度和容量;教学语言严谨,清晰,环环相扣;板书设计既简洁、条理化,又有内在逻辑性,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结构“顺藤摸瓜”,理清知识点,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有震撼力,威慑力,这样才能让所有学生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到老师这儿,才能充分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率。
三、 幽默活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效率
有的地理教师个性活泼、兴趣广泛,性格属外倾型。在教学中,往往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巧于设疑,善于激趣;教风生动活泼。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性格、气质以及风度仪表等,因而必然以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面貌活跃在讲台上。有的地理教师情感丰富,在教学中往往很注意情绪背景,善于用自己对所教知识的情感,来煽起学生的情绪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上,会有疑问,有惊讶,有问有答,有争论,也有笑声,情感起伏跌宕,学生情绪高昂、兴趣浓厚。这些教师在讲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时,总是以饱含感情的语言,自然流露出对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以情动人,以情激情,感染和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严肃认真地讲解系统知识的同时,适当运用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地理教师思维敏捷、机智;能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和特色,根据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擅长启发式,教法灵活,注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语言富有激情、优美生动,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板书设计提纲挈领、新鲜醒目、语精字妙,一个箭头,一个图例,会引起学生对教材内容丰富的联想。
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四十五分钟效率自然就会更理想。
即使是同样的地理教材比如高中地理“我国矿产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节,不同风格的教师的教法设计迥然不同。严肃威慑型的教师,往往按照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这一线索,旁征博引,有条理,有层次地讲清讲透,学生往往学得扎实。活泼幽默型的教师,往往提出由浅入深、前后衔接的一些问题,如你对我国矿产资源枯竭问题持乐观态度,还是悲观态度;我国矿产中,有八种矿产储量居世界第一,请想个有趣的办法记住它;评价我国矿产的优缺点等等,让学生借助课本和自己所掌握的最新信息展开自由讨论,逐个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学得生动活泼。
四、师生齐动手,演示地理模型提高效率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形象思维是通过典型的地理现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质的思维活动。地理形象思维不仅是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闪念、一颗火花,而且是可以经常地存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在教学中,进行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对于全面开发学生大脑(特别是右脑)、全面培养学生学习地理、认识地理并在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地理形象内容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实物、模型、幻灯照片、声像资料等表现具体可观的地理形象;二是通过教师生动丰富的语言,描绘出具体的地理情境;三是通过简洁的线条符号和地理示意图形附加少量的说明文字表达一定的地理知识内容的形象化图示。它们都为教学中构成地理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三、联系生活实际,活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水产业和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章节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掌握水产品的种类及分布、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及所保护的珍稀动物,出现张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现象在所难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学中如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结合,则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温州地处东海之滨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让学生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讲出所吃过、见过或了解的鱼类,再把这些鱼类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进行分类,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把野生动物的分布情况与国内的旅游景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许多学生原本对珍稀野生动物本身并不感兴趣,但因为平时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这种潜意识去识记野生动物或自然保护区就成了他对以往旅游的美好回忆。效果自然也不同凡响。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逻辑学的新发现证实:人类具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储存在脑内的潜能惊人,平常只运用到潜能资源的10%。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乔瑟夫·摩苏博士说:“人的潜意识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识,而潜意识隐藏在水下大部分。……人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记忆就变得十分轻松。”
实践证明,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越贴近,其学习的兴趣和识记的效果就越好,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四、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
粗粗一看,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至多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众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
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方面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