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语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实用性强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中职学生人文修养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一是要大胆改革教学内容。根据不同专业选择不同的篇目,可以对现有的篇目体系进行增减或重组,尽量选用与学生所学专业紧密结合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如导游专业,可以增加一些有关旅游题材的古诗、历史故事、文学典故、现代诗歌;餐饮管理专业,可选择有关国内外大型饭店的成功管理经验案例;计算机专业,可增加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方面的文章、科幻小说,等等。二是要科学安排语文作业。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主要是要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与社会需要的直接联系,把语文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因此,要赋予语文作业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开展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或参观学习活动等,都可以成为语文作业的内容。如汽修专业,可以安排学生在业余时间写与汽车相关的作文、散文等,激发学习专业的兴趣;烹饪班的学生可以写动手做菜的过程和体会;寒假期间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把学到的调查报告运用到学习实践中。同时要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和新闻报刊来培养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内容,对于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及其具体环节作出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谋划,不能只扣住教材本身来学习,要进行内容拓展,如“求职信”的教学,可在课堂上模拟一场人才招聘会,既可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就业信息,感受就业的压力。
二、改革教学方式,强化中职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可以讨论式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讨论式教学是在传统讲授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学生参与面广,提高学习主动性;二是通过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和习惯。例如,我在讲授散文《世界最美的坟墓》时,组织学生讨论作者通过托尔斯泰墓阐述怎样的哲理?进而让学生讨论文中“最美”的含义,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审美观,什么才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幽雅宁静是美;有的学生谈到朴素平凡是美;有的学生谈到奉献自己,淡泊名利是美等等。学生发言全面、深刻而精彩,教学效果异常的好。实践证明,讨论式教学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教师要把握好,讨论问题不能太多,而且需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问题的设计也要明确、多层,有—定的深度和难度,吸引学生更多的兴趣和参与。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生进行认真思考和分析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启发、暗示、点拨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的整个系统,同时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如,在讲授《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下列问题:作者说“自信其实早就失掉了的”理由是什么?说“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理由是什么?双方的分歧是什么?等等,在这样的诱导、启发下,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探索的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完善评价机制,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改革传统的以试卷和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积极倡导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坚持“多维度”标准,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成长记录评价、作业分析、语文日记和书面考试等,设置评价指标,如:阅读能力评价、写作能力评价、社交能力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能力评价等等,确保能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对教师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情况以及科研情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通过有效的评价,真正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加强评价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评价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不断发挥评价的导向性和实效性,使更多学生喜欢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J],基础教学研究,2007.11.
[2]黎桃,中职语文教学应考虑的问题[J],职业教育研究·基础教学研究,2006.8.
[3]于宗炫,中职语文教学的定位与实践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8期.
[4]刘丽,中职语文教学职能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5]彭莉,关于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中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语文学习方面,学习内容由词句向篇章过渡,从中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起初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中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落下来。也许落后一段时间可以再追赶上去,但那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因此,怎样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方法很重要。我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狠抓基础不放松
万丈高楼必须有扎实可靠的根基才能平地而起,学习也一样,打好基础很重要。
小学一、二年级是小学的第一学段,语文学习重点在字词,要求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并通过方法积累,如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升入三、四年级以后,语文学习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都远远高于低年级,学习要求跨上了一个台阶。三、四年级学生考核内容更多是以段落为主,除了考查学生掌握字、词、句的情况以外,还要考查学生读懂词句的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打好字词理解、辨析基础,就变得尤为重要,三、四年级也不能放松。
二、立根原在阅读中
一、二年级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阅读中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三、四年级语文教学更深层次地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只有让学生喜欢阅读,才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写作的源头。阅读可以巩固字词的学习,加深句段的理解;阅读可以令人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可令人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不管是要巩固语文基础,还是想要出口成章、下笔如神,都必须深深扎根于阅读的土壤中,立根阅读才能更好地汲取写作营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读书看报、查阅资料、积累摘抄,如此,当学生自己写作时就会不知不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三、日记随笔勤练习
语文学习只有多写多练,才能达到真正的提高。三、四年级的孩子不求多,不求快,但求写作时能“我手写我心”,那么日积月累,用词准确、描写细致,自然水到渠成。然而只靠课本中那几次习作是不可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就需要平时通过写日记、随笔的方式来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要留心观察,乐于动笔。在日记、随笔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身边发生的事情,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日记、随笔的素材,如对身边人物进行描写,就从观察动作、模拟对话场景、神态等各个方面来写;观察身边季节的变化;记录学校的活动;关注感兴趣的东西……细心观察,勤加练习,长此以往,身边不起眼的事情也会在笔下变得惟妙惟肖!
其次,常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小孩子总是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和家长、朋友交流看法;也可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四、书写态度长鸣钟
学生一开始写字时一笔一画、横平竖直、工工整整,但随着三、四年级识字量的增加,独体字过渡到合体字,作业量的加大,以及钢笔的使用,学生的书写越来越差,对待写字的态度也越来越差。
1.1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的教育。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属性,又具有职业的属性。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成为优秀的员工。职业教育主要不是为了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以及能够胜任岗位的相应素质。中职毕业生大多要进入企业,成为最基层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工作岗位的教育。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入学的是从普通义务教育学校分流出来的学生,而培养的则是要进入企业的员工。因此,能否胜任企业岗位的要求,就成了职业教育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
1.2为什么要加一个“准”字———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就是职业人,他既应当具备职业所需的技能,又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素质。但是,学校培养的环境毕竟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我们的毕业生只有在企业的环境中得到实践的锻炼,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合格的职业人。应该说,职业教育只能无限接近企业的人才要求。因此,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准职业人”,还不是“职业人”。所谓准职业人,就是按照企业对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初步具备职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适应在企业的发展,即将进入企业的人。也就是说,准职业人是学生向职业人发展的过渡状态,接近职业人的程度越大越好。我们培养的准职业人,虽然还缺乏一定的工作经验,还不能马上为企业创造非常大的价值,还不是真正的职业人,但由于已经初步具备了职业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所以他能够很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能够迅速从准职业人成长为真正的职业人。
1.3准职业人是德育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教学的核心
既然准职业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那么一切工作都应当围绕这一目标而进行。因此,准职业人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主要由学院的教学和实训部门来完成,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由德育工作来实现。因此,培养准职业人既是教学的核心,也是德育的主线。而且,考虑到当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职业素质往往比职业技能更为重要。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表示,他们并不期待刚刚毕业的学生能够具备多么高的技能,而是更看重职业素质。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因为,技能是可以培养的。素质一旦养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学院非常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2“准职业人”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实施途径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途径是自我成长与素质教育养成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自我成长是准职业人职业素质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德育目标的实现最终要靠学生自身的内化来完成,完全依靠学校教育而忽视学生自身的成长潜能不可能实现学生的真正转变。但是,缺乏学校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仅仅依靠学生的自我成长也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需要教育者来引导、来约束。否则,就会走向偏差。素质教育养成是实现自我成长的保障。二者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2.1将职业教育引入德育课堂
职业生涯设计明确了学生职业发展目标。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的关键。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我校自己开发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创新特色的职业指导课程,通过在不同年级逐层深入地开展纪律、法律、心理、安全常识、企业文化、就业观念、团队协作、管理能力、职业理想等多个方面专题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丰富了知识结构,明确了学习目标,形成了初步的职业理想。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大量采用了案例教学,这样更有说服力,我们的案例来源于毕业生反馈、住外地企业办事处提供、实际企业调研、校园案例收集等多个方面。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以随时适应企业的需要。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为了及时反馈优秀毕业生的信息,我们建立了班主任跟踪毕业生信息反馈制,我们的班主任通过电话、网络、家访等方式,不断与学生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也经常会有技术问题攻关要寻求老师给予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人际关系问题,上下级关系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老师解决,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一天入校,教育服务终生”。通过大量优秀毕业生信息的收集,我们印制出版了一本《优秀毕业生事迹》校园读本,现已成为学生热读的教育读本之一。
2.2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我们加强了学院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建设,按照专业标准布置了个体心理咨询室一间,团体辅导放松室一间,进一步面向广中职生开展多种类型的心理咨询服务。我们制订了中心工作职责、中心心理咨询人员工作守则、中心来访者须知等制度,制作了中心来访者登记表、兼职教师情况登记表、中心工作人员值班表,建立全校各院系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发展委员的档案、来访者个体咨询档案等。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如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等为广中职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咨询结束后,我们及时地整理案例,收集了一批有价值的一手心理资料,定期组织案例分析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了解我校学生心理的特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能据此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学生咨询的问题大致可归纳为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发展问题、恋爱问题、就业问题。(1)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是跟宿舍的关系,跟班级的关系,跟老师、辅导员的关系以及和异性的关系。中职生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在交往中,如果只考虑自己,以自我为中心,就会造成关系紧张,心理焦虑。(2)学习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不强,对专业没兴趣;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尽管很刻苦,成绩就是提不上去,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考试焦虑;(3)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时目标定位不明确,进入三年级目标选择冲突;(4)中职生正处于性意识萌发状态,对爱情已经有了基本的需求,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相对高中来说不是很紧张,这种意识便在一定条件下有所发展,每个人都渴望有一段美好的爱情,并且受社会的影响及第一次离家后的空虚,为了找一种心理寄托所以校园内到处都可以见到一对对情侣。当然我们不完全否认中职生的爱情一定是上述原因所造成的,但是处于求学阶段的中职生对爱情、婚姻的认知不是很完整,所以由爱情引起的麻烦也是接踵而至,也很难处理爱情与学业的关系。
3结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开始的时候应该善于引入教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已经了解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对于问题进行有效的思考,做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学生能够把握好整节课的内容,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合理地导入新的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到高中英语教材中的“Friendship”的时候,教师应该先给学生引入一下这个标题,让学生谈谈自己关于自己的“friendship”,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对于所讲的内容产生兴趣,有一种想要学习的欲望。同时也可以让大家对于这个标题进行讨论,这样就能够在大家都对于这个话题比较感兴趣的时候进一步讲解这个话题,同时由于学生熟悉和喜欢这个话题而使这个话题能够很好地进行下去。只有让学生在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个话题感兴趣才能够保证整节课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增加师生之间交流,提高学生兴趣
保证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是教师更好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沟通,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让课堂教学开展得更加顺利。因为只有师生之间拥有良好的关系,让学生相信和支持教师,形成一种和谐欢快的教学和学习氛围,这样才会让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加高效。学生和教师之间有着良好的关系,学生就会依赖教师并且支持教师教学,这样就会提高教师课堂效率。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每一位同学,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比较轻松的姿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对了一个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对于学生回答不正确的时候教师应该做的更多是鼓励,这样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同时会感谢教师,慢慢拥有面对苦难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身心到学习中来。
三、改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科技辅助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不应该一味地的固守传统,应该积极创新。例如,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起到教学的帮助作用,利用其可以更加清晰和直观地展示信息这一特点,让学生对于信息的摄入更加直接高效。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整理功能,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整理,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分清重点和难点,从而有分寸去把握学习的尺度,更加清晰地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firstaid”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来,避免了依次说学生容易忘记的弊端。同时在学习语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多种语法结构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能够分清每一种的不同之处,这样也能够保证学生正确地适用语法,提高教学的效率。
四、有效总结课堂教学,巩固学习内容
无论在课堂上讲解了多少知识,教师在结尾的时候应该善于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对于一节课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不至于混乱。同时好的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变成是一种能力,让学生能够知道如何去运用。同时也会避免临近课堂结束时候学生的分神。比如在学到“howareyou”和“howdoyoudo”的区别的时候,在结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检测一下学生是否理解了这两个词组,让学生之间进行关于这个词组的对话,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结语
各地出现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热,一方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同,另一方面说明了校内外一体化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完善,社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为学生成长拓展了空间。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1.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是真正得到实施是在近十年。实践活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载体得到充分重视,许多学校将其与其他学科教学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安排、同落实,成为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重要课程,是现行教育教学体系外的有效补充。
2.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路径。在课堂内、校园内,学生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力素质发展也卓有成效,但是受制于时间空间及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锻炼,尤其是心理素质、思想情感、协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力不从心。开展课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在这些方面取长补短,尤其是利用专业基地、专业场所、专业机构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课外生活的丰富内容。从目前各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状况看,学生参与热情之高始料未及,他们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获得了放松,在课外得到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参与的兴趣不断提高,有利于身心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讲,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课外最为丰富的内容。
4.实践活动是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小学生在学业方面得到了有效满足,教师还要将目光转向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当代独生子女群体缺乏的坚韧品质、顽强意志及团结包容心态,课堂教学中难以全面渗透。借助于专业基地、专业团队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可以在思想上、品德上、情感上受到熏陶,对身心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心智发展尚不完全的小学生及进入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有价值。
二、夯实工作要点,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卓有成效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都是和教育部门专业的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借助于丰富的设备场地条件、活动器材及专业的指导队伍,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效果非常明显。工作中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统筹规划保证实践活动纳入整体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不能一头热、一阵风,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而要制订详细周密的计划,将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课程规划体系,落实相关条款。每学期参与的次数、时间,不同年级段学生适宜参加哪些活动,如何组织,等等,要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要将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到时间节点,明确到实际人头,通过这样的方式,保证教育实践活动能够有条不紊地推进。
2.无缝对接保证中小学生有序参与实践活动。由于各地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所对接的学校、学生数量众多,因此学校应当安排专门的分管领导,每学期初就要与实践基地取得联系,提出本校实践活动计划安排,与整个基地的活动安排协调统筹起来,以保证制订的计划能够有效实施。许多学校由于未能事先和实践基地做好对接,往往在需要开展活动时面临场地安排不过来、时间紧张等问题,无法完成全部项目。因此一定要从头规划、及早对接,保证整个实践活动有序开展。
3.精选内容保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为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是对他们的体能与心理素质的一次锻炼。由于学生年龄阶段不同,在活动内容上也要体现差别。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一样,在实践项目上要有所区别。例如年龄稍大的学生可以加入攀岩项目,这是一项既锻炼体能又训练技巧的内容,学生过小则不适宜参与这一项活动。可以组织年龄较小的学生过晃晃桥等项目,这些项目比较适宜年龄较小的学生。另外,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对抗游戏活动及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包饺子等。有些活动适宜全体学生,有些活动则只适应相应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与实践基地应当进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出相应的训练菜单,让他们采取订单式计划安排,保证不同年龄学生都可以开展与其身心发展相吻合的活动,保证每一批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让他们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同时能力素质得到发展。
4.联系生活保证学生在活动之后能大有收获。通过三天或两天的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虽然当时感触很深,无论是培养团结有爱的意识,还是顽强拼搏的精神,当时的收获非常明显,但是回去经过一段时间会逐步淡忘。因此,教师在离开教育实践基地之后,还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渗透引导,以这次实践活动为契机,以他们获得的内心感受为基础,与日常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例如让在包饺子时感悟的团结友爱延续到班级管理中,相互帮助、团结友爱,营造良好的班集体氛围。再如攀岩活动中所感受到的顽强拼搏意识,可以在学习活动中升华,鼓励学生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向自我挑战,制定更高目标等,让活动与日常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放大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注意点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当成为中小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一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安全保障要到位。小学生、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相对不足,带队教师及校领导、基地工作人员,都要对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疏漏,让孩子们在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活动。二是对接联系要到位。从学期初的计划安排对接,到活动前的具体对接,包括时间路线、活动内容、准备器材,等等,要通过无缝对接保障活动紧张有序开展。三是后续教育要到位。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为中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了广泛空间,以这样的活动为契机,还要组织若干后续教育活动,以保证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的品质、受到的熏陶,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得到贯彻落实与升华,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比例失调上。中职外语教学实践性不强,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外语环境,一些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给予检验,同时口语训练也无法完整的体现出来。这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影响。同时也使得教学内容无法突破实践这个瓶颈。学生英语实践课程的不足是影响外语实用性的根本原因,他们见到和学到的英语都是课本上的英语,而不是生活中的英语或者工作中的英语。因此造成了他们综合职业能力中外语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中职院校外语教学改进措施
1.调整和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外语教学模式的灵魂,对学生外语素质的提升具有决定性影响。当前外语教学之所以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对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做出贡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目标定位不清造成的。为此在外语教学改革中首先应当反思和评估当前的教学目标设置。为此,首先应当对职业人才需求做综合测评,只有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的改革教学模式。当前我国产业机构成绩中,与国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同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和消化也更加深入,一些国外技术设备和人才直接被一些企业所用。同时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对本土职业人才的英语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新需求不仅体现对人才的英语水平上,而且还体现在更为具体的专业外语阅读理解和交流能力当中。总之,中职学生的外语素质如何,应该看他们如何利用自己的英语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为此在中职院校外语教学中就要以此为出发点和教学目标,以专业英语教学为主,例如机电专业英语,数控专业英语等等。增强英语教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确保职业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2.开发课程资源,完善教材设计。教材是学生学习外语知识的第一资源,教材质量影响着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和积极性。为此以教材改革为契机,丰富教材内容,创新教材风格,突出外语教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使教材不仅成为知识的载体,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发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潜力。具体而言,在教材内容中应当引入与知识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语言本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文化背景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对外语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对于提升口语能力也有非常有效的作用。更为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在了解外语语言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有效促进作用。另外,完善教材设计还应当注重外语教材内容与专业知识内容的联系。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习英语无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能够为自己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为此英语教学必须联系专业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教材中的例文、习题等内容也要体现专业特点。这样才能不断融合职业英语和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
3.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当前中职院校外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在教学改革中应当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做好外语时间教学工作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组织与英语交流和学习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在校企合作框架下争取更多的外语岗位锻炼机会。其中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重要方面。但是,英语实践环境在我国社会当中比较稀少,为此,中职院校应当成立专门的机构和部门负责开发和联系英语实践锻炼的社会活动。并在英语教师参与下制定详细的实践锻炼计划。
称呼用语在日常生活交际中的运用十分频繁的。在汉语中根据辈份和亲属关系等分得十分详细清楚,对于无直接亲属关系的年长者也称呼其叔叔、阿姨、大哥、大姐、大爷和大妈等。而在日语中更是在这些称呼上加上大量的敬语,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之意。但我们在小学英语教学时是不可能教授小学生这么多称呼的英语说法,因为事实上英语中对长者的称呼并没有我们文化中那么复杂,而是简单称呼男的为“uncle”和女的为“auntie”。但是我们要让小学生了解英语中关于男性和女性的说法没有汉语中他和她那么简单了。在英语中我们一般称呼他和她可以用“he”和“she”,但还常把男士尊称Mr,未婚女士尊称为Miss,已婚的尊称为Mrs或不明对方是否已婚的可称呼为Ms。让小学生了解掌握这些日常称呼用语可以很好的让他们获得对方的好感。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导入英语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樊湖[3]在“英语学习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谈到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导入中应注意遵循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原则。
1.适用性原则:指所导入的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2.适度性原则:指所选的材料的适合程度和教学方法的适合程度。应注意选择代表主流文化的内容,同时兼顾趣味性。
3.阶段性原则:主要是指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生理和心理状况,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我们认为分析的相当的恰当和合适,结合小学英语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可以参照以上原则的内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外的情景教学中进行主动地英语文化的输入。
三、结束语
人们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许多都反映在民俗上,民俗蕴藏着大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挖掘有关民俗的教材内容,将语文教学与民俗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语言、礼节、历法、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使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目标成为可能。古代礼俗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知识。在古代,人们见面行礼方式主要有“揖礼”和“拜礼”,“揖礼”又称“拱手礼”,分为“天揖”、“时揖”、“土揖”,属于日常之礼,礼节较轻。
“拜礼”则用于祭祀或者是非常郑重的场合,《周礼•春官•太祝》中说:“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小学语文一些课文中也写到礼仪习俗,如人教版的《孔子拜师》,“拜”是古时候常用的礼仪,课文中也出现了“行礼”这一词语,在授课时讲解这些礼仪民俗知识,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孔子的品行,也能让学生获得礼节知识。我国古代的历法知识也大都以民俗的形式保存着。干支纪年法是现在我国农历仍然沿用的古代纪年法。它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依次组合,六十年为一个循环。一般来说,夜半12点(24点)就是子时,每个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依此类推有丑时、寅时的卯时。在小学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三套教材中都有关于十二地支的历法知识,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给学生讲解这些民俗知识,那么学生将可以积累到这些民俗知识。
2民俗文化有利于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民俗内容的篇目有很多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素材,如苏教版的《安塞腰鼓》、语文出版社S版的《雪顿节看赛牛》、人教版《草原》等等,这些课文展示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民俗,这些民俗文化各式各样,让人赞叹,可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感情。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群众的遗风遗俗,一个社会风范和道德的产物,总和一定的社会思想氛围相联系,积淀了人们的思想、志趣、道德规范等诸多思想元素。”小学语文教材关于民俗的文章涉及到民间故事、传说、风俗习惯、民间技艺、口语等民俗风物,这些在德育方面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养成
语文学习是一个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平时的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都是在教授学生最基础的语文知识,在反复循环的听说读写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越来越多,语感越来越强,语文素质自然不断提升。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每一次听说读写的教学契机,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呢?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好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导致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忽视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均衡发展。教师不能总是埋怨学生,而要从自身找原因,改进教学方法。以“说”和“写”能力培养为例,许多学生愿听、愿读,也能听、能读,但是在“说”和“写”方面明显欠缺。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说”的机会。如在《她是我的朋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小女孩(小男孩),你会怎么想?将“说”变成一种反思与交流,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去说。另一方面,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并主动写作。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贵在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训练。如学完《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可以将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记下来,写写感悟,再尝试进行类似的景物仿写,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二、注重学生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
情感充沛对于语文学习与创作是极为必要的。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教师本身要饱含情感色彩,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情感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探究课文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因素,通过深入阅读达到自我情感教育的目的。如在《挑山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挑山工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精神以及劳动人民艰辛朴实的情感,并试着用文字将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情感表达出来,这样语文学科的情感教育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其次,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情感体验。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强加给学生,要引导学生独立、完整地形成情感体验。如在《难忘的一天》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难忘的事,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找到并反复体会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体会“我”当时复杂的心情,感受从“紧张”“激动”再到“平静”的心理过程,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情。最后,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为学生的情感培养营造环境。如在《渔歌子》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播放这首歌曲,让学生?听边唱,优美的旋律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感受,感受古诗词以声传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