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素质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引言
为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就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一个新起点,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教学的关键,随着近年来国家教育局对小学教育教学的重视,小学教育教学有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趋势,但就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上看,仍存在很多问题,摒弃传统的教学内容,机械化的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更加需要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促进,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发展教育事业,为全面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做准备。
一、现阶段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在素质教育全民号召的大趋势下,小学素质教育教育改革也就成为了必然,但就目前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可以看出,在小学教育改革中仍存在很多阻碍因素,忽视了小学教育改革的全局性和教学在小学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推行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并没有切实的对传统教育进行全面改革,教学过程基本上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过程,忽视了学生知情意活动和发展过程,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师与家长的高期待给学生更多的精神压力,素质教育改革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把教学改革从主体地位转移为次要地位,导致小学教育改革不能深入,也导致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制约。
二、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小学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小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教育改革的目标就要注重对儿童、青少年身心的开发,全面提高和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素质,要充分发掘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内容丰富性,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主动自觉性,促进学生非智力的发展,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等,特别是对学生心身发展的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勇于面对挑战,能够在身心素质训练中,从而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
(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高素质教育
在提高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关键,一定要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的内容,要把教学内容同学生的身心培养相结合,推行教学内容综合化,要减少必修课时,增设选修学科和一些新课程,课外活动促进,同时小学素质教育还要确保身体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等方方面面的提高,把教学内容全面融入到各个素质的教育上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在促进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指导,培养素质教学能力
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方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传授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等,让教育教学的方法不再单一化,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知识更加生动、形象,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接收,还能吸引学生学习乐趣,同时作为小学教师的任务不单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去学知识,要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药利用好相应的教学策略,知道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必须重视过程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很重要的,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优势,不要过于受传统课堂教学限制,对学生教学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及发展态势的差异性,为班级制,分设快慢班等等,更有利于因材施教,既可以对学生深入了解,还能根据学生的特质,老师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案,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结语
【关键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音乐艺术能如实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可直接表达人的喜悲哀乐,总之,在现代艺术体系中音乐的地位极高。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学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纵观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其效果不佳,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学中一味讲解训练知识技能,而忽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兴趣所致。传统应试教学方法只会抑制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很难保证教学有效性,故高校音乐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效果,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是关键。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主体性。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忽略学生主体性,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死板。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师不注重其兴趣培养和提高,仅是任由其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引导学生鉴赏各种类型的音乐,这将会限制学生综合发展,无法有效拓展其知识面和视野。
(二)缺乏教学资源。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教学资源和设备短缺,通常情况下高校不会针对性购置音乐教学设备,甚至还有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这种配置不但使得音乐教学毫无专业性,还会因教学设施匮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理念主要指教师以自身思想观念、专业素养等为基础,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看法、态度,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一种认识。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及智慧等影响极为深远。素质教育视域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即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养成民族平等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积极充实自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增进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特别是要重视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引导学优生强化基础,以此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并且教学中要给学生机会表达对音乐的看法和学后感等,或是通过生生互评等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歌唱表演中去,进而养成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灌输知识,明显不适合当代教育教学需求,更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故此,高校音乐教学要取得理想成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现阶段音乐教学方法非常丰富,包括表演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是说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以歌剧《江姐》中的插曲《绣红旗》为例:虽然江姐深陷牢狱,但其爱国之心不灭,当的消息传来,她更是欢喜地带领狱友一起绣红旗。针对音乐的特殊创作背景,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意蕴,然后结合表演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各组成员根据歌曲表演,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情感,获得更多更深的感悟。特别是条件允许的院校,教师还可组织大型歌剧表演活动,一来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使其产生愉悦的音乐情绪,进而提高音乐表达、鉴赏和感受的能力;二来则是增进生生间与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为其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对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使得传统应试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再加上教学投入不足,高校音乐教学缺乏应有的设备、资源等,导致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效率相对较低。故而,基于素质教育视域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刻不容缓,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引进各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莫大尼.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北方文学:下,2015,(9):139.
[2]王婷婷.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6):253.
关键词:小学英语 素质教育 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学习处于启蒙和入门的阶段,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和交际性,教学手段的活动性,学生年龄的可塑性,都有利于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我对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构建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操作
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操作包括“设立模式教学目标、分析模式教学条件、提出相关策略、建立教学程序、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等环节。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理论所强调的教育的全面性、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小学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落实小学英语教学的情感、知识、智力三大目标,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在获得简单的基本语言知识和技能,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同时,使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质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智力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教学策略是依据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目标,具体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师水平、学生情况、时间空间、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一系列因素而提出的观念性、策略性的方案。再把设定的方案以教学结构的形式表示出来,成为直观的、可操作的、有序的、整体优化的教学过程。
模式评价标准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学科评价标准主要表现在手段的改革上,把传统的选拔性测试改革为达标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测试,采用自评与他评,个人评议与集体评议相结合等方式,用提倡自我对比,鼓励进步,奖励优秀等手段,测评群体素质和个体素质。
在构建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过程中要善于吸收传统教育模式的精华。传统教育模式是教育经验的结晶,素质教育模式应在经验模式的基础上注入素质教育因素加以改造,使传统教育模式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小学英语课堂的“准备―呈现―操作―巩固―发展”五步教学法,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的操作,符合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只要改变授课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给予学生实践和发展的机会,就可以改造为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模式。
2.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是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不是针对一节课而构建的,它具有可变性,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变化,根据社会要求的变革,可以在多元的教学目标中选取主体目标使模式操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同一类相关的内容,根据素质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可构建多种教学模式,以获取相应的素质教育效果。
3.模式的研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过程。对英语课堂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不仅研究课堂教学过程,还与教师备课,学生预习,作业布置,课外辅导等各个环节有关联;与学科知识的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投入,参与情绪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模式的研究是多因素多方位的综合研究体。
二、小学英语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举例
(一)“分层教学”模式
1.理论假设:实施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体差异,提倡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类提高。
3.实施要点:
学生分层:建立学生档案,根据阶段性学习情况,成动态变化地划分学生层次。
目标分层:根据大纲要求提出课堂教学达成目标和发展目标,学生按个人条件自定目标层次,教师鼓励学生争取达到更高要求。
讲授分层:教师精讲课文核心内容,作第一学习程度层次施教;第二层次以个体学习和小组互助形式施教,激励情感因素,调动全员参与,在自学与互助中巩固和提高,同时进行分类指导;开展小组交流,提倡异步发展,力求达到各得其所是第三层次施教。
操练分层:设计不同档次的操练(如:课文问答有理解性、判断性和思考性题目,课文操练有借助提示词表述、背诵、表演或结合生活或社会实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等形式),学生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选择练习。通过独立作业,小组讨论,范例讲评,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提高。
作业分层――设计必做题与选做题,学生自选作业,鼓励学生完成较高层次的练习。
(二)“自能学习”模式
1.理论假设:素质教育“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打好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学策略:启动动力和智力两大系统,通过探索性开发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把外在影响内化为自身素质,在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中获取终身学习的能力。
3.实施要点:
制定目标体系:根据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动力因素系统(主动学习,养成习惯)和智力因素系统(一般能力与学科能力)制定小学阶段英语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形成学科系列性能力要求:从小学英语听、说、读、写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交际能力为最终目标,形成阶段性能力整体要求。“听”的素质:迅速正确获取信息能力。“说”的素质:强化自我表述心理倾向,发展观察力和模仿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性,形成语言表达能力。“读”的素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与阅读速度。“写”的素质:书面表达能力。
阶段实施:根据各年级能力要求和教学内容,设立“自学手册”,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自学意识。
自我认识:教师指导下的课前预习,根据个人实际发现差距,记录自己未能理解的问题,带着问题学习。
自定目标:教师宣讲目标,学生从实际出发找出目标差。
自行调节:教师精讲新知识,作指导性点拨。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组外交流,理解知识,对照所带的问题和目标,逐步缩小差距。再进入小组活动,教师分别进行指导。
自评作业:独立完成练习,在讲评和指导下,自评基础练习,互评综合练习,选择针对性练习自查,记录存在问题。
自我激励:作课后笔记,评定知识达标程度,自我对比,总结进步,认识自我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记录自我感觉最成功之处和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学习方法。
(三)“全员交往”模式
1.理论假设:教育从本质来说是社会文化在交往活动中实现对完整人格的全面陶冶,提高交往素质有利于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
2.教学策略:课堂模拟社会,在全体参与的交往活动中提高交际能力和个人素质。
3.实施要点:
制定目标:确定教材内容中的交往主题,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创设交际情影:根据课文内容层次,分层设置情景。
组织交往活动:特定情景下的师生示范,个体学习,生生交往活动,分层呈现、操练新知识,形成交往能力。
模拟社会交往:假设问题,进行群体交往活动,充分发挥个性潜能,展现交往能力,反馈学习效果。
(四)“游戏教学”模式
1.理论假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游戏把儿童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巧妙地结合起来,调动全体参与,达到群体教育中“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个体教育中“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
2.教学策略: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实现“主体、生动、发展”的学习。
3.实施要点:
设情导入:以游戏的情感激励作用激发学习动机,展示学习目标。
设趣导学:以系列相关的游戏为载体展开知识的学习,保持学习处于愉快、紧张的状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训练,要求学生从当前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学习当中的小知识点开始做起,坚持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此环节中,注重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比较学生当中,谁的作业写的认真,谁的笔算速度快,谁的口算较为准确,通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手、口、脑并用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勤于动手、灵活表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动脑,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就是让学生去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验、解题等手段,掌握知识、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动口,主要是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围绕着某一命题或者某一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类探讨性的思维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的生命个体。教师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人物,而只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数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在学生采取“滚动”的方式进行圆周长的测量时,笔者问道“,圆形的游泳池可以滚动起来吗?”于是学生经过思考,想出了利用“绳测”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于是笔者又进一步问学生:“倘若将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然后将小球放置空中旋转,那么绳测的方法还管用吗?”经过实践发现,以上运用的“滚动”和“绳测”方法,都有着局限性。因而笔者又追问,“那么能不能探寻出圆周长的运算法则呢?”学生们又开始努力思考,然而发现了“圆周长=3倍直径”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尊重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和善的微笑、热烈的赞美,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尤其减少对他们的批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努力学习。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关键词: 教学素质 教育实施 策略
1.引言
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新方向,也是一种教育教学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模式。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其学习的趣味性,并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能,以及智力等方面的潜能。但目前我国素质教育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积极分析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并不断探讨其有效实施措施,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2.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
2.1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
所谓素质教育,实际上和应试教育一样,都是一种抽象化的概括[1]。两者的具体区别在于:第一是出发点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素质教育则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共性的和谐。第二是两者的对象不同,应试教育主要面对的是所谓的尖子生,而素质教育则强调以全体学生为培养对象。第三是教学理念不同,应试教育主要强调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加工,而素质教育则更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第四是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应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多为模仿和重复性教学方式,而素质教育则注重发散式教学法的应用。最后一点就是教学氛围不同。应试教育下的教学氛围比较枯燥乏味,而素质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2目前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误区
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及受教育者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无需考试的教育。(2)教育工作者普遍觉得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应对升学考试。教育工作者须知两者教育方式选拔出的学生,均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是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手段。相信随着教育模式不断推进和深入,两者将逐渐吻合。(3)很多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即认为素质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其实只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形式。(4)素质教育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实际上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无法照抄照搬。
3.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3.1打好素质教育基础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强调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全体学生能够得到较为均衡的发展,也不是说学生能够自由散漫[2]。因此,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必要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学生特长与全面性两者兼顾。即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培养优等生或者特长生优化发展的同时,必须照顾到全体同学的情况。(2)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平衡。(3)注意确保对学生进行加工培养的同时,要与其个性相和谐,以求彻底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
3.2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更新是素质教育实施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主要包括:首先,教师要实现教育对象的转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等生外,大部分成绩一般的学生由于教学进程的需要,只能别动接受教学,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将教育对象从“优等生”向“全体学生”转变。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教学目标的转变。即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片面性“向“全面性”转变。最后,教师还要实现教学主动性的改变,适当引导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3转变素质教育实施方式
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改变。首先,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爱好的重视程度。俗话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从语言或动作等方面进行适当改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教师在恰当环节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采用故意停顿或者说错话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发挥其学习主体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从“教”向“学”的转变。最后,教师必须灵活教学。即教学的内容及涉及的习题等都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此外,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4.结语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大都流于形式,并未得到充分的实施和完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夯实教育基础,更新教育观念,并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实施方式的创新和发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浓厚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浓厚的兴趣,还可以促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受到审美情趣的陶冶。所有这些,对于提高学习语文的质量和效率,都是至关重要的。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方法很多,如激活课堂,让教学生动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激活语文课堂气氛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视导语。
一个好的导语能把学生带入一种心向往之的教学境界。导语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虚。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语的设计需要教师的机智,有时也需要现场发挥,随机应变。
2、巧妙提问。
问题是课堂的灵魂。问题设计得好,加上课堂上老师运用得当,一堂课就能被充分激活。问题的设计需要老师精心的准备,设计出一些能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问题。宁鸿彬老师的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置理论,张富老师的问题“连问连答”理论,都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问题是一把金钥匙,它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和求知之门;它又是一座桥梁,架设在一个个充满知识迷津的渡口。
3、增加文学欣赏。
文学的魅力是无穷的,语文课上如不加以利用,岂不太可惜?语文课不能让学生仅仅局限于那本语文教材。每周或间周上一节文学欣赏课,把平时看到收集到的优秀作品,名著片段等读给学生听,读完后师生共同做点欣赏、点评;也可以印发下去让学生自己阅读,但那会少了学生细心聆听的乐趣。
4、收获知识。
教学生动有趣,固然是一种好方法,特别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显著。但我认为让学生从语文课中“有得”,感到学习语文“有用”,才是更高意义上的好办法。小学生认识一些汉字以后,就可以拿起报纸或书本来读,感到无比的快乐。
所以语文老师应积极地、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师切实改变教学方法,要达到真正会教
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以课程讲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作为课程编制的过程来展开,这样就需要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和积极对话,从而改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自己会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好。会教,涉及的面很广,我认为教师应当首先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首先,对语文教学要有几点基本认识。一是语文学科的目的任务:概括地说就是读、写、听、说、能、感。(能,是指掌握语文学习的各种能力;感,是指情感价值观教育。)二是把握语文教材的特点。语文教材是文选式的,教师要以教材为例文去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的能力。三是教学的基本途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光是教师讲,学生没有实践,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会教,首先是教师应有很强的吸引力,让学生爱学。这不能靠笑话,幽默达到,还得从教学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让学生感知课文,教师的设计首先是要吸引学生,让学生不能不读。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教学中的运用;高职院校
引用陶西平老师的一句话:“各种智能本身没有优劣之分,好坏之差。因此,每个人都有可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应该说,那个学生在哪一个领域里更聪明。”由此引发出了我对“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个人感想。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它让人正确认识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照人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对象仅仅被当作承传文化知识的载体,应试教育受到质疑,注重素质教育、人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方向。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要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要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要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学校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地点,其中心环节就是教学,而学生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重心。因此,我从学生和教师二个角度来谈。以人为本要求在教育目的上,把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
高职学生和普通的高中学生相比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由于院校扩招,入学分数不高,所以文化基础要差一些。还有个人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使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也不足,有一定的自卑心理等等。针对上述特点,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光注重职业技能知识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某一方面的发展,而忽视其他方面,这样是对学生不负责任。要培养学生经营未来幸福人生的能力,其具体内涵,就是让学生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足够的知识能力,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了能达到上面的要求,我认为至少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首先,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人格”一词有多种含义。从道德角度,它指一个人的品德和操守;从法律角度,它指享有法律地位的人;还有文学意义上的人格,它就是人物心理的独特性和典型性。我认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这个整合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相对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也可以说是一种精神面貌。一个人只有在理想,能力,信念性格等诸多要素平衡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完整的人格。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才能做到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协调一致。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况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认知关系的意识,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学生的成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有了正确的自我意识,那么他必然是充满自信的,有了自信才能进行学习创造。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态度,积极进取、百折不挠的心态,谦虚诚实的个性品质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创造过程的关键,它是个人素质的主要内容之一。思维又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从已有信息中得出逻辑结论,从现有的资料中寻求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是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的方法。与聚合思维相对应,发散思维是从少量信息出发,往多个角度,追求多样性的一种思维方式。创造就是在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反复更替中产生的。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这方面的能力培养,比如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中找出一致或有规律的信息,鼓励学生同一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等等,要摆脱思维定势,勇于探索;还有,要多多开展丰富的角色扮演,手工制作,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这样就能很好的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第三,处理好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之间是不同的。由于先天或后天所处的环境、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其个人素质也存在着差异性和丰富性。在文化学习上,高职学生普遍偏科严重,在为人处世的观念上,心态各有不同,在性格差异上,学生的性格内外向反差较大。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这种差异,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我们要研究教育科学,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把握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每一个学生个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应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树立教师典范。教师这个职业是相当特殊的,它不但是个职业,而且更重要的他还是一项事业,事关人类进步发展的事业。这就要求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否则就不配从事这份光荣而神圣的事业。古人早就给教师这个职业的要求说得很明白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智育不高是次品,身体不健是废品,但德育不好就是危险品了。那么,作为教育培养祖国下一代,有着人类灵魂工程师这样一个光荣称号的人民教师。就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学生树立一个光辉的典范。“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质水平很难口述去教。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第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及课程设置情况,认真研究教材、精心组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进入高职院校后,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身心放松,导致大多数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知识学习较被动。因此,教师自身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教师应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素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学习中来。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吸取信息,学习新知识的渠道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要求教师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树立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学生因为在初中学习基础就不是很好,对于学多数学生会有自卑感,总觉得自己学不好。因此,教学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巧妙运用情感性的评价,使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从而改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积极参与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奋力进取的拼搏精神,为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应用型人才。第四,学校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充分关心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只有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才会有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教师也是学校发展的资本,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成长的基地,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发展目标的引领,学校的整体发展更需要借助于每个教师发展力量的推动。
【关键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241-01
音乐艺术能如实反映人们的生活情感,可直接表达人的喜悲哀乐,总之,在现代艺术体系中音乐的地位极高。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音乐教学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但纵观当前高校音乐教学,其效果不佳,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学中一味讲解训练知识技能,而忽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和兴趣所致。传统应试教学方法只会抑制学生积极性和创新性,很难保证教学有效性,故高校音方萄б取得更好的效果,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思路是关键。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学生主体性。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音乐教学期间教师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忽略学生主体性,往往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目的,教师教学思想的陈旧死板。从学生层面来说,教师不注重其兴趣培养和提高,仅是任由其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引导学生鉴赏各种类型的音乐,这将会限制学生综合发展,无法有效拓展其知识面和视野。
(二)缺乏教学资源。当前,高校音乐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即教学资源和设备短缺,通常情况下高校不会针对性购置音乐教学设备,甚至还有部分高校的音乐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担任,这种配置不但使得音乐教学毫无专业性,还会因教学设施匮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二、素质教育视域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更新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理念主要指教师以自身思想观念、专业素养等为基础,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看法、态度,简言之就是对教学活动内在规律的一种认识。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态度及智慧等影响极为深远。素质教育视域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即更新教育理念,教师必须养成民族平等的教育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才能从根本上保证音乐教学质量。一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应积极充实自我,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增强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则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动口、动脑,增进师生间和生生间互动,特别是要重视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帮助学困生夯实基础,引导学优生强化基础,以此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并且教学中要给学生机会表达对音乐的看法和学后感等,或是通过生生互评等手段,让学生尽可能参与到歌唱表演中去,进而养成良好的音乐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模式一味灌输知识,明显不适合当代教育教学需求,更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故此,高校音乐教学要取得理想成效,必须积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学习。现阶段音乐教学方法非常丰富,包括表演教学、互动教学、合作教学等,这些教学方法的好处在于能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也就是说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以歌剧《江姐》中的插曲《绣红旗》为例:虽然江姐深陷牢狱,但其爱国之心不灭,当的消息传来,她更是欢喜地带领狱友一起绣红旗。针对音乐的特殊创作背景,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意蕴,然后结合表演教学,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由各组成员根据歌曲表演,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情感,获得更多更深的感悟。特别是条件允许的院校,教师还可组织大型歌剧表演活动,一来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使其产生愉悦的音乐情绪,进而提高音乐表达、鉴赏和感受的能力;二来则是增进生生间与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为其将来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素质教育对师生关系、课堂氛围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使得传统应试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当代高校音乐教学。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根深蒂固,再加上教学投入不足,高校音乐教学缺乏应有的设备、资源等,导致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效率相对较低。故而,基于素质教育视域下改革高校音乐教学刻不容缓,高校音乐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引进各种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让其更主动地参与学习,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莫大尼.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北方文学:下,2015,(9):139.
[2]王婷婷.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6):253.
[3]李东静.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问题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19):217-218.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践证明,有效地实施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是进一步落实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科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更是基础。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儿童整体发展理应成为我们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人的素质与语文素质的关系
素质教育,中心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语文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是最基本的要素。从基础教育角度看,语文素质决定人才素质品格。语文教学要着眼于对人的教育塑造,坚持语文素质教育目标和人才素质目标相统一,把教学生学语文和指导学生做人结合起来。
二、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应试教育是脱离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迎接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它主张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它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传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培养能力、提高文化素质、文化修养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长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基本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
2.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必然是多元的教学目标,大体说来,可以分成这样三类:一是全面而完整的认知体系。认知体系是主体对于客体的把握,具体包括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体系的能力。这类目标是小学语文的核心目标,它是由国家规定并要接受国家和社会检验的。二是一般学科能力。小学语文的一般学科能力更具有综合性和基础性,包括学习的技能,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一般学科能力是不要考试的,但它们恰恰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尤其是自学能力和治学能力是一个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必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三是动机、兴趣、态度、意志等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认知和情感互为目的和手段。学生愿意学、喜欢学、相信自己能学好的积极情感,应当通过长期的培养,使之人格化、品质化,这是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十分重要的方面。总结归纳三类目标,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当是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凸显德育功能,加强语文教学训练,加强审美教育。
3.开展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有效开展。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发展个性;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恰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外活动安排要突出其趣味性、新颖及时性、实践性、创造性、独立自主性的特点。常见的有朗诵、讲故事比赛、讲演、辩论、创办墙报板报或油印小报、举办书法、作文、读书笔记展览、参观、游戏活动等。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强化示范,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方式方法,并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有效的朗读训练安排:学生轮流进行,或朗读全文、或朗读片段,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好语调和节奏,还要读出感情。通过朗读训练,学生能培养读书习惯,在熟读中掌握思想内容,领会文章的表达艺术;通过有表情的朗读,学生能培养审美情趣。
4.语文教学评价与语文素质评价。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和学生语文素质评价是一种新的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成绩考查方法。它对教育效用予以价值上的判断,是指导教学推动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在语文教学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原则,了解评价的功能,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学习,研究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评价时,要确定评价的项目,研究评价的方法。开放性语文教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采取多渠道、多角度的评价积分办法,综合、全面地考查,能全面、深层次地评价学生的语文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语文教育作为实现基础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只有齐心协力,坚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大胆摸索教学规律,学生才能全面协调发展,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良素质,提高适应社会需要的素质,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肖之凤.小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浅议.科教文汇,2008.8.